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与澳大利亚双峰监管模式比较研究

英国与澳大利亚双峰监管模式比较研究

英国与澳大利亚双峰监管模式比较研究

英国和澳大利亚都是拥有双峰监管模式的国家,这种模式将传统的金融监管机构分为

两个部分,一个部分监管金融稳定,另一个部分监管金融市场。本文将对英国和澳大利亚

的双峰监管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从监管机构设置来看,英国的双峰监管模式包括金融稳定监管局(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简称FCA)和金融市场监管局(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简称PRA)。FCA负责监管金融市场的行为,包括金融产品的销售和市场操纵等行为。PRA负责监管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包括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和合规等方面。而澳大利亚的双峰

监管模式包括澳大利亚证券投资委员会(Australian Securities and Investments Commission,简称ASIC)和澳大利亚钱库(Australian 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简称APRA)。ASIC负责监管金融市场的行为,APRA负责监管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可以看出,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双峰监管模式设置相似,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监管金融市场和金融机

构。

从监管内容来看,英国和澳大利亚都关注金融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在金融稳

定方面,双峰监管模式赋予监管机构更强的权力和职责,以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和金

融市场的正常运行。在金融市场方面,双峰监管模式强调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防范金融市

场的操纵和欺诈行为,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双峰监管模式在

监管内容上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为了实现金融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监管效果来看,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双峰监管模式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英国在金融

危机后推出了双峰监管模式,有效地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并加强了对金融市场

的监管措施,预防了类似危机的再次发生。澳大利亚的双峰监管模式也在金融机构的风险

管理和合规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金融机构的透明度和市场竞争力。

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双峰监管模式在设置、监管内容和监管效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这种模式,两国都能够有效地维护金融稳定,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促进金融市场

的健康发展。双峰监管模式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改进空间,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来不

断完善。

金融监管体制的模式与理论

金融监管体制的类型 从金融监管形成以来,随着金融监管逐渐改革,以及各国经营模式的不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金融监管体制。这些监管体制可以大致分为三类模式:一种是根据金融监管权力的分配结构和层次划分的金融监管体制的模式,一种是根据监管主体数量划分的金融监管体制的模式另一种是按功能和机构划分的金融监管体制的模式。 每种监管模式都有自己的利弊。因此目前来看,发达国家大多采用的是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金融监管。下面来具体介绍一下这三大类金融监管体制的模式。 (一)根据金融监管权力的分配结构和层次划分的金融监管体制的模式该模式下主要有三种金融监管体制,它们分别是1.双线多头的金融监管体制2.单线多头的金融监管体制3.集中单一的金融监管体制 1.双线多头的金融监管体制 这种监管体制下,中央和地方两级都对金融机构有监管权,即所谓“双线”;同时每一级又有若干机构共同行使监管职能,即所谓“多头”。它具有下列优点:能较好地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防止金融权力过分集中,因地制宜地选择监管部门,有利于金融监管专业化,提高对金融业务服务的能力。因此适用于地域辽阔、金融机构多而且情况差别大,或政治经济结构比较分散的联邦制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但是这种多头结构容易造成管理机构交叉重叠容易造成重复检查和监督,影响金融机构业务活动的开展;金融法规不统一,使不法的金融机构易钻监管的空子加剧金融领域的矛盾和混乱;降低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效率。2.单线多头的金融监管体制 单线多头的体制指全国的金融监管权集中在中央,地方没有独立的权力,在中央一级由两家或两家以上机构共同负责的监管。这种模式反映这些国家权力集中的特性和权力制衡的需要。单线多头的金融监管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金融体系的集中统一和监管效率的提高,但需要各金融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和配合。德国、法国均属这种模式。从德国、法国的实践来看,人们习惯和赞成各权力机构相互制约和平衡,金融管理部门之间配合是默契的富有成效的。然而,在一个不善于合作与法制不健全的国家里这种体制难以有效运行,也存在如机构重叠、重复监管等问题。 3.集中单一的金融监管体制 即由一家金融机构集中进行监管。这一机构通常是各国的中央银行。这种监管模式在历史上较为普遍。现在大多存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实行这种模式是在经济金融高度发达、基本实现了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与其完善的市场体系、高度发达的经济水平和中央银行或监管当局拥有较大独立性相适应的。发展中国家采用这种模式是由于国内市场体系不完备,金融制度结构比较简单,客观上需要政府通过中央银行统一干预。其优点是:金融管理集中,金融法规统一,金融机构不容易钻监管的空子;克服其他模式的相互扯皮、推卸责任弊端;为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但是,这种体制易于使金融管理部门养成官僚化作风,滋生腐败现象。。 (二)根据监管主体数量划分的金融监管体制的模式 这种模式下主要存在三种监管体制,它们分别是统一型监管体制和分业型监管体制及不完全统一型监管体制。 1.统一型监管 即由一家监管机构对所有金融机构的全部金融业务进行监管。实行这种模式的国家还不多,但有增加的趋势。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欧的挪威、丹麦和瑞典已经开始将分散的监管机构合并,成立综合性的金融监管机构,实行统一监管模式。1996年以后,日本和韩国也转向这种模式。1997年英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最为著名。截止1999年,真正实行

英国与澳大利亚双峰监管模式比较研究

英国与澳大利亚双峰监管模式比较研究 英国与澳大利亚是两个对金融业监管比较成熟的国家。在两国的金融监管模式中,双 峰监管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模式。本文将从监管的定义、双峰监管的特点、监管机构的不同 以及双峰监管的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一、监管的定义 监管是指一国政府或政府所委托的机构,在行业和金融市场中对法律和规章的执行进 行控制和调整的过程。 二、双峰监管的特点 双峰监管是指一个国家分别设立两个监管机构来分别监管不同的机构和市场。在英国 和澳大利亚的金融监管模式中,双峰监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式。该模式最早是在澳大利 亚采用的,然后被英国所借鉴。 双峰监管具有以下特点: (1)分业监管:根据机构性质的不同,实现对各种不同的金融机构和市场进行分别监管。 (2)协调性强:双峰监管机构之间拥有高度协作和沟通。互相协调、交流,并形成了一个相互支持、互补的监管体系。 (3)分权制衡:两个监管机构之间可以控制对彼此的权力。机构之间彼此制衡,能够有效地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4)风险评估:根据市场和机构的风险,对监管机构进行分类和评估,然后落实相应的监管措施。这样有利于加强对风险的管控,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三、监管机构的不同 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的金融监管模式中,双峰监管的授权机构和职责分别是不同的。在 澳大利亚,分别是澳大利亚证券与投资委员会(ASIC)和澳大利亚银行和企业监管局(APRA);而在英国,则是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和银行业监管局(PRA)。 ASIC负责监管证券、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以及相应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和中介机构。APRA是负责监管银行业、保险业和超级基金(澳大利亚的养老基金)。在英国,FCA负责 监管金融服务和市场中介机构,PRA负责监管英国的银行、保险、建筑和信用合作社。 四、双峰监管的优缺点

2017年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中国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亟待改革 (5) 一、中国金融业目前格局:分业经营+分业监管 (5) 二、市场化+国际化发展需求倒逼分业限制放宽 (7) 三、跨市场流动性风险需要符合国情的协调监管体系 (10) 四、海外金融监管制度值得借鉴 (12) 第二节混业经营+协同监管是不可阻挡的全球大趋势 (14) 一、英国:危机后转向双峰监管 (14) 二、美国:混业经营+协同监管 (16) 三、日本:各部门协同的混业监管 (17) 四、澳大利亚:双峰监管制度领先 (19) 五、德国:全能银行制度下的混业监管 (20) 第三节监管改革将重铸中国金融体系,券商或受益最大 (22) 一、中国金融格局:银行一家独大,券商业务受限 (22) 二、券商:有望切分银行间市场和信托业蛋糕 (24) 三、不良AMC:分享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改革红利 (27) 四、租赁:最具前景的金融子行业 (29) 第四节券商受益最大 (31)

图表目录 图表1:中国金融监管制度历史沿革 (6) 图表2:2015年全球主要经济体金融自由度指标排名 (8) 图表3:2010-2015年中信证券境外业务营收 (9) 图表4:2010-2015年海通证券境外业务营收 (9) 图表5:2014年世界主要国家上市公司市值占GDP比重 (12) 图表6:2015年世界主要国家金融资产占家庭财富比重 (12) 图表7:英国金融监管制度历史沿革 (14) 图表8:英国2013年金融监管改革前的三方监管体制(混业监管) (14) 图表9:英国2013年金融监管改革后的审慎监管“大一统”模式(混业监管) (15) 图表10:美国金融监管制度历史沿革 (16) 图表11:美国2010年金融监管改革前监管体制(分业监管) (16) 图表12:美国2010年金融监管改革后监管体制(分业监管) (17) 图表13:日本金融监管制度历史沿革 (18) 图表14:日本金融监管构架(混业监管) (18) 图表15:澳大利亚金融监管制度历史沿革 (19) 图表16:澳大利亚“双峰监管”体制 (19) 图表17:德国金融监管制度历史沿革 (20) 图表18:德国金融监管改革后的监管模式(混业监管) (20) 图表19:2015年末金融业总资产(表内)概览(人民币:亿元) (22) 图表20:2015年末金融业净资产概览(人民币:亿元) (23) 图表21:2015年金融业净利润概览(人民币:亿元) (23) 图表22:2015年末金融业财务杠杆倍数 (24) 图表23:2015年国内券商及国际投行(以高盛为例)业务结构对比 (25) 图表24:2011-2015年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债券发行规模 (25) 图表25:2011-2015年信托、券商资管管理资产余额 (26) 图表26:2008-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亿元) (27) 图表27:2001-2015年中国GDP增速(%) (27) 图表28:2015年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银行不良贷款余额 (28) 图表29:2011-2015年9月融资租赁注册资本 (29) 图表30:2006-2015年我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及增速 (30) 图表31:2013年世界主要国家租赁市场渗透率 (30) 表格目录 表格1:监管法规对银行、保险投资监管规定 (5) 表格2:“一行三会”监管对象 (6) 表格3:全球三大经济体经济容量横向对比 (7) 表格4:金融机构交叉持牌进程 (10) 表格5:交叉金融产品 (11) 表格6:近年来金融业流动性风险事件频发 (11) 表格7:信托和券商资管监管政策对比 (26)

双峰监管理论起源、演进及英国监管改革实践

双峰监管理论起源、演进及英国监管改革实践 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双峰监管模式因其内在的独特优势及在危机考验下的良好表现,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并得到广泛应用,逐渐成为国际上金融监管体制的主流。我国在近期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同样借鉴了双峰监管模式,在优化监管机构设置的同时监管目标也更加清晰明确。本文拟从双峰监管的理论分析角度入手,并结合英国两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实践的经验教训,以期对我国下一阶段的金融监管改革提供重要的借鉴。 关键词:双峰监管;宏观审慎;微观审慎;行为监管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8.05.09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8)05-0069-06 一、双峰监管理论起源 (一)产生背景 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前长期实行分业监管,即根据被监管对象的机构类型作为监管划分依据,分别由对应的监管机构实施监管。随着英国金融体系复杂化程度的显著提升及各类型金融机构规模的快速扩张,金融领域开始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混业经营模式形成,金融控股集团初现雏形,跨

行业、跨市场的业务活动不断涌现,不同类型机构及市场间的界限开始模糊;随着保险、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及衍生品市场的加速崛起,商业银行不再是系统性风险的单一来源;金融产品及服务日益多元化、复杂化、专业化,消费者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鸿沟急剧加深,金融市场更加不透明。英国金融体系所出现的上述变化导致金融风险不断积累,并爆发了诸多风险事件,如巴林银行因衍生品投机失败而破产、国际信贷商业银行因金融欺诈而破产等。 不断产生的风险事件表明英国原有的分业监管体制与日益复杂、混业化的金融体系不相协调、不相适应。正是在此背景下,英国经济学教授Micheal Taylor于1995提出了双峰监管理论,以期重塑监管理念并为英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指明方向。 (二)理论主要内容 1.关于监管目标。双峰监管理论以目标导向为原则,认为有效的金融监管应当致力于两大目标的实现:一是系统性保护目标,即通过实施审慎监管确保金融机构经营稳健,维护金融稳定;二是消费者保护目标,即通过实施行为监管确保消费者在金融交易中被公平地对待,免受欺诈、不充分竞争及市场滥用等不当行为的侵害。 2.关于双峰间的关系。两大监管目标之间存在一致性:一方面,有效的审慎监管能够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防止

英国与澳大利亚双峰监管模式比较研究

英国与澳大利亚双峰监管模式比较研究 英国和澳大利亚都是拥有双峰监管模式的国家,这种模式将传统的金融监管机构分为 两个部分,一个部分监管金融稳定,另一个部分监管金融市场。本文将对英国和澳大利亚 的双峰监管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从监管机构设置来看,英国的双峰监管模式包括金融稳定监管局(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简称FCA)和金融市场监管局(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简称PRA)。FCA负责监管金融市场的行为,包括金融产品的销售和市场操纵等行为。PRA负责监管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包括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和合规等方面。而澳大利亚的双峰 监管模式包括澳大利亚证券投资委员会(Australian Securities and Investments Commission,简称ASIC)和澳大利亚钱库(Australian 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简称APRA)。ASIC负责监管金融市场的行为,APRA负责监管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可以看出,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双峰监管模式设置相似,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监管金融市场和金融机 构。 从监管内容来看,英国和澳大利亚都关注金融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在金融稳 定方面,双峰监管模式赋予监管机构更强的权力和职责,以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和金 融市场的正常运行。在金融市场方面,双峰监管模式强调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防范金融市 场的操纵和欺诈行为,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双峰监管模式在 监管内容上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为了实现金融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监管效果来看,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双峰监管模式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英国在金融 危机后推出了双峰监管模式,有效地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并加强了对金融市场 的监管措施,预防了类似危机的再次发生。澳大利亚的双峰监管模式也在金融机构的风险 管理和合规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金融机构的透明度和市场竞争力。 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双峰监管模式在设置、监管内容和监管效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这种模式,两国都能够有效地维护金融稳定,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促进金融市场 的健康发展。双峰监管模式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改进空间,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来不 断完善。

我国银行业现行监管体系分析——准“双峰”式监管体系雏形初探

我国银行业现行监管体系分析——准“双峰”式监管体系雏形初探 内容摘要:随着 2003 年中国银监会的诞生,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及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这四方机构所组成的、俗称“一行三会”的金融行业监管体系正式成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形势日新月异的发展,“一行三会”的监管体系逐渐出现了监管上的诸多问题,急需加以弥补和完善。 2018 年 3 月,两会召开并通过了金融行业监管体系改革的提案。随着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保监会的合并,“一行三会”下的机构监管模式一去不返。 在本文中,笔者将分析金融行业改革下的新型监管体系,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具体行业情况给出该监管体系同银行业特点相匹配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银行业金融行业监管体制改革双峰模型 Abstract With the birth of the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in 2003, the financial industry supervision system, commonly known as the “one line and three sessions”, consisting of the four parties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the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the 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and the China Insurance Regulatory Commission Established.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situation, the supervision system of “one line and three meetings” has gradually appeared many problems in supervision, and it is urgent to make up and improve it.

“双峰监管”模式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双峰监管”模式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王敏 【摘要】改革和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是“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重要内容。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的“双峰监管”模式提出行为监管与审慎监管同等重要,两者应分别由独立的监管机构承担,即形成监管体制上的“双峰”。这种监管模式在本轮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引起了各国的关注。我国当前金融监管体系存在诸多不足,“双峰监管”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及其核心理念内含丰富,我国应在金融监管方面应借鉴吸收,不断完善体制机制。%Twin Peaks Model, originated in the 1990s, emphasizes conduct supervi-sion is the same important as prudential supervision. The model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attern of China’s supervision reform. The paper analyzes conduct supervision, pru-dential supervision and their relationship, sorts out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win Peaks Models, and summarizes the core ideas. In the end of the paper, the author mak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reform of the regulation on the base of Twin Peaks Model. 【期刊名称】《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0)002 【总页数】4页(P82-85) 【关键词】金融监管;双峰监管;监管改革 【作者】王敏

玉名 窥全球各国金融监管体系,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模式2

窥全球各国金融监管体系,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模式 ——玉名2023年3月,一场史上最大力度的金融改革,究竟会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呢?我们先局部看其改革的意图;然后思考全球各国金融监管体系,优点是什么,劣势是什么,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再思考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演变,最终找到未来发展的思路。 金融改革的思路更加清晰 金融改革,每次都有新的方向。这一次改革需要找到之前一波改革思路,2018年机构改革推出“大监管”的思路。在2018年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银监会和保监会的职责被整合,组建了银保监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还将银监会和保监会拟订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中国人民银行。至此,“一行三会”的监管体系转变为“一委一行两会”的综合金融监管体系。 2023年的改革,意味着银保监会也完成了使命,“一行两会”格局变成“一行一局一会”,总体是在减少机构设置,让其更专、更精、更清晰,完成机构监管和行为监管的统一,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如中国人民银行将分散在金融稳定局和宏观审慎局的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能划归金融监管总局,专注于负责传统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而由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工作,能够有效避免中央和地方、多个部门之间多重监管或监管缺失问题,提高金融监管效率。 撤销大区分行、恢复设立省级分行、取消县级支行等改革措施较好地实现了与我国行政区划之间的匹配,加强与地方之间的协调配合,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传导性,更好地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这样梳理的思路很明确,厘清国家部委与金融监管部门权责,这样可以加强地方金融监管,剥离地方金融部门管理职能,强化中央派出机构责任。 将一些功能合并的同时,也有分离的因素,如分离行为监管与审慎监管,行为监管侧重公平,审慎监管侧重安全,二者由于冲突效应需要分离;而且宏观调控职能与金融监管职能相分离,理顺和提升金融监管功能、实现监管统一和全覆盖以及理顺和优化地方金融监管功能的改革思路。综合本轮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弱化了银行保险等细分行业的提法,而是将现代金融作为一个整体,这就涉及了监管体系的思路。 全球各国监管体系的优劣 我国的监管机制在向双峰监管发展,那么什么是双峰监管呢?如今英国模式采取的双峰监管,双峰监管模式优点是金融政策委员会强化了监管机构宏观审慎监管的职责,同时金融行为监管局和审慎监管局的成立完善了金融监管的范畴,加强了对消费者的保护和市场竞争的维护,强化了外部约束力,而英格兰银行在微观监管者与宏观审慎监管者之间也建立了定期沟通机制。这一模式的缺点在于,英国央行的权力过度集中,导致其监管的范围极为广泛,这就使得央行在平衡货币政策独立性和确保金融稳定性方面都比较纠结,因此我们如今在追求双峰监管的同时,也要避免这样因素,在央行方面进行优化。 美国监管模式被称为伞式监管,由多个主体共同开展监管,尤其是多个部门可以同时履行金融监管职能,这样效率大幅提升。因此,这样体系的好处是信息共享机制避免监管冲突,并且赋予地方监管部门足够的权力,地方也有很高的积极性,但最大的问题是监管体系(仅联邦一级的监管机构,就有财政部、美联储、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货币监理署、证券交易委员会等)运行的成本极高。 德国模式是内外双重监管,由金融监管局和中央银行发挥主导作用,加强了德国与欧盟其他各国的监管合作,完善了跨国风险传递的应对机制,是一种适用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监管合作体制。这样的优势是实施外部监管的同时,给予内部监管足够的重视,让国内国外

“双峰”监管,他山之石

“双峰”监管,他山之石 刚卸任央行行长的周小川曾表示,此次金融监管机构改革,主要依据中国国情,也参考了国际上各种不同的金融监管机构的设置,参考的过程中也研究了所谓“双峰”监管的体制。” 下载论文网/3/ “双峰”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迈克?泰勒在1995年提出。该理论认为,金融监管的目标应当是“双峰”型的监管。所谓双峰,一是实施审慎监管,旨在维护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金融体系的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二是实施行为监管,旨在纠正金融机构的机会主义行为、防止欺诈和不公正交易、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利益。“双峰”监管模式也被称为目标型监管模式。 泰勒形象地比喻,审慎监管像医生,目标是治病救人,发现了问题会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医治;而行为监管则类似于警察执法,发现违法行为后会立即处罚,严肃问责。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双峰”监管逐渐被欧美多国开始采用。荷兰和澳大利亚率先建立起“双峰”监管,特别是澳大利亚分别建立了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审慎监管机构和行为监管机构,并建立了有严格法律制度保障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2012年,英国开启了“双峰”监管模式。国际金融危机后

的美国开始逐渐形成了分业监管模式,“一行三会”各司其职。分业监管模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我国金融稳定发展功不可没。但近年来,中国的金融风险在各层级以不同形态冒头,这既说明金融市场化程度加深,也暴露出金融监管滞后的问题。 分业监管下,不同金融行业在金融业创新和交叉监管上缺乏协作和配合,监管套利层出不穷。“一行三会”之间虽然有“金融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但各监管部门之间协调难度大,对跨机构、跨市场、跨行业的交叉金融风险权责难以确定。 为了克服分业监管体制的弊端,有必要建立统一监管体制。2017年,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不仅能解决“一行三会”的协调统一问题,更标志着中国的金融监管基本框架从分业到统筹的转型。 但也有经济学家怀疑“双峰”监管是否适应中国的国情。他们认为,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缺乏系统的监管渠道。对行为监管,一旦突破界限,会遏制金融经营的活力。 “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一直是中国的改革优势,金融领域的改革自然秉承了这一传统。正如周小川所言,“我们目前觉得还是要观察一段时间,不是说我们就要采用‘双峰’监管的尺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变化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国际化浪潮推动下,跨国金融集团日渐崛起和强大,传统的三大金融领域(银行、保险和证券)及金融产品之间的界线日渐模糊,很多国家纷纷通过修改金融法律法规回归综合经营。与此相适应,越来越多的国家 开始调整和改革本国金融监管体制。 各国所采取的主要调整或改革措施可以概括为:1、转向统一金融监管(这些国家往往采取全能银行模式),或者将两个主要监管机构进行合并,如逐步实现银行与保险、银行与证券或证券与保险之间的监管统一(半统一监管);2、保留传统的分业监管模式,但根据金融集团的出现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做适当调整,如采取牵头监管、“伞”式监管或主监管制;3、采取功能监管模式,即依照金融稳定、审慎监管、市场行为、竞争监管四大主要金融监管领域划分监管职能,如双峰监管模式的出现。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85个主要国家和地区所作的调查,截至2004年底,实行统一监管的国家29个,占比33%,主要为欧洲国家; 实行半统一监管的国家21个,占比26%;实行分业监管的国家35个,占比41%。 国际学术界对很多国家选择统一监管的原因进行了案例和实证研究,发现除了为适应本国金融综合经营的发展趋势外,选择统一监管的因素还包括:(1)中央银行参与监管的程度。研究表明,中央银行参与监管程度越高,实行统一监管的可能性越小;(2)本国经济规模。经济规模越小的国家,选择统一监管的可能性越大;(3)近期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主要反映在亚洲国家,1997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以韩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一些亚洲国家开始检讨其金融结构和金融监管体系,并逐步转向统一监管体制;(4)一国的法律制度。以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为代表的大陆法国家选择统一监管的可能性更大。 此外,各国金融监管体制的调整也充分反映了金融监管理念的新发展。其中,风险监管和功能监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的调整。 二、主要金融监管体制介绍和利弊分析 从目前看,经发展演变和调整后的全球金融监管体制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统一监管模式、分业监管模式和双峰监管模式。就金融经营体制与监管体制的对应关系来说,目前国际上主要有四种对应模式: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如我国和法国;分业经营统一监管,如韩国;综合经营分业监管,如美国;综合经营统一监管,如新加坡、英国、日本等。短期来说,金融监管体制与金融经营体制未必一定完全对应,但长期看还是应该相对应。 (一)统一监管模式及其利弊 统一监管模式指由一个机构统一负责至少对银行、证券、保险三大主要金融领域的审慎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统一监管主要是为了适应金融业务综合化的发展趋势而产生,也是全球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统一监管的典型代表国家为新加坡和英国。 新加坡是最早实行统一监管的国家(1984年),也是最为统一的国家,即由一个机构(新加坡金融服务局,MAS)负责所有金融监管领域,履行相当于我国“一行三会”的职能。英国

英国与澳大利亚双峰监管模式比较研究

英国与澳大利亚双峰监管模式比较研究 双峰监管模式是目前世界湃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金融监管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在保持金融市场健康稳定的前提下,同时促进其生产力和竞争力。英国和澳大利亚在双峰监管模式方面均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经验,下面将就这两国的双峰监管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1、监管体系的构成和职能定位 英国双峰监管体系由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和银行监管局(PRA)组成。其中,FCA 负责监管金融市场中的行为规范,在实行风险管理、预警与惩戒等方面拥有广泛的权力;而PRA则负责监管银行业部门,致力于保持该行业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与此同时,英国的双峰监管同时加强了两个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 而澳大利亚双峰监管体系的构成和职能定位则稍有不同。该体系由澳大利亚金融服务监管局(ASIC)和澳大利亚银行局(APRA)组成。ASIC负责监督证券市场的合规性问题,包括公司报告、基金管理、股价公布等,而APRA则主要关注银行和保险机构的安全及稳定运作,并制定行业标准,促进监管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2、监管原则和策略 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双峰监管均倡导风险导向监管原则,即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运营风险以及法规风险等方面入手,挖掘市场中主要的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防范、监测、处置和预警策略。 在层级上,英国监管现代金融市场的FCA的最高原则是消费者保护和市场有效性,其次才是监管的合法性。这个原则极大的推动FCA的监管方式,维护了金融市场的正常、透明运行。而APRA则有三个主要的监管原则:有效地维护金融安全稳定性 (Financial Safety and Soundness)、有效地维护市场信心 (Market Confidence)、有效地维护公众利益 (Public Interest)。 3、监管成效评估 英国的双峰监管体系的实施,为金融市场的监管带来了积极的变化,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中,独立的FCA加强了对金融产品的监管,消費者和投資者的权益得到了保障。PRA采取的更为严格的控制风险政策也为英国的银行业注入了新的血液。总体上,英国双峰监管模式下的监管成效较为显著。 澳大利亚的双峰监管体系的成效评估则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澳大利亚的金融系统稳健,政府也相应降低了红灯率。其次,在监管层面, ASIC 的对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在过去几年中已得到加强,防范形式主义面、提高公司信息的质量,进一步增强了市场透明

基于金融科技创新下监管模式选择的对策研究

基于金融科技创新下监管模式选择的对策研究 作者:高媛 来源:《财讯》2019年第16期 摘要:近几年来,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融资持续升温,我国也在不断拥抱金融科技的浪潮。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市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都给监管机构带来了新的挑战,用滞后的监管机制来管控日新月异的金融科技是不够的,监管理念应当有所转变。本文在分析金融科技创新后所面临的复杂风险以及国内外监管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金融科技监管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平衡风险防控和促进创新之下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模式的选择建议。 关键词: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挑战;监管模式;创新与监管平衡 一、金融科技创新下面临的监管挑战 2018年前三季度全球金融科技融资金额高达326亿美元,金融科技也逐渐成为驱动我国金融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尽管金融科技创新了一系列金融业务模式,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但这不仅没有降低金融领域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反而加大了金融风险的隐蔽性,给金融行业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1)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对外部因素的冲击或内部因素的牵连而遭受剧烈波动,从而引起市场恐慌以及金融市场连锁反应。金融科技企业大多是创新型的企业,往往伴随着高隐蔽性风险,一旦受到外部经济的冲击,风险传播的高速度很可能会导致市场投资者情绪恐慌,会放大市场对金融科技行业的悲观情绪,增加融资难度,加大金融科技的市场危机。 (2)信用安全风险 信用风险一直是金融机构存在的重大风险。金融科技以科技为手段创新了传统金融业务模式,创新了金融产品,但并未改变金融机构与投资者或借贷者之间的信任度,反而因为创新的金融产品是高风险行业,会使投资者处于谨慎状态,一旦高风险行业出现市场危机,就会严重加大金融机构与投资者之间的信任危机,违约风险更高。 (3)技术风险 金融科技是金融与科技的有机融合,是以众多新兴科技作为技术支撑进而创新金融领域业务。在金融科技中,现代科技技术是金融科技发展的前提。但反过来,金融科技创新了金融行

澳大利亚“双峰”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及其借鉴

澳大利亚“双峰”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及其借鉴 作者:黎海华周晓波 来源:《新经济》 2016年第24期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黎海华周晓波 摘要:在金融监管体制中,监管协调机制发挥着关键作用。澳大利亚在“双层”金融监管机制中建立了健全、务实、高效的监管协调机制。我国当前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可借鉴澳大利 亚的“双层”金融监管理念及其协调机制,一是加强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的机构独立与业务协作;二是在监管协调机制中广泛吸纳相关政府及监管部门;三是加强监管机构两两成员之间的沟 通合作,就具体工作事项组建工作组或签订特殊备忘录;四是做好信息的充分汇集、交流与共享。 关键词:澳大利亚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本文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3&ZD018)、中航广义虚拟经济研究专项资助项目的资助。 引言 危机后,世界各国普遍关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统 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明确监管职责和风险防范处置责任”。关于金融监管框架、金融监管机构设置如何调整等众说纷纭,但关于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方面的探讨显得非常不够。其实,在国际社会,金融监管协调不足同样被认为是本轮金融危机 发生及其迅速传染的重要原因。我国也曾有学者提出,更为关键、基础性的问题是金融监管协 调机制,只不过是在统一监管体制下表现为同一个机构内部不同部门的沟通,而分业监管体制 则表现为不同机构之间的沟通。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澳大利亚受危机影响很小,在全球33 个发达国家中最早实现经济复苏。很多业内专家人士认为,澳大利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良好 表现主要得益于“双峰”监管模式及其监管协调机制的有效、健全。我国未来无论是继续保持 分业监管还是实行统一监管,金融监管协调都是有效监管的重要内容。在监管协调机制中,澳 大利亚“双峰”监管模式的协调机制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有借鉴意义。 一、澳大利亚“双峰”金融监管体制 澳大利亚政府于1998 年7 月1 日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改革,不是按金融机构类型而是根 据职责功能对金融体系进行监管,建立了“双峰”监管体制。澳大利亚成立了审慎监管局(Australian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APRA)和证券与投资委员会(the Australian Securities and Investment Commission,ASIC),审慎监管局通过实施审慎监管保证金融系统稳定,负责对银行、各类信用社、房屋协会、保险机构、友好协会和养老基金的 大多数成员进行审慎监管,促进金融体系竞争;证券与投资委员会是市场行为和信息披露的监 管机构,负责对市场与投资行为进行监管和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旨在确保澳大利亚金融市场 诚信、公正、透明。澳大利亚金融监管机构中还包括澳大利亚储备银行(RBA)和财政部(the Australian Treasury)。澳大利亚储备银行负责货币政策制定、维持金融体系稳定和监管支付清算体系。财政部侧重于宏观管理,具体负责经济预测分析、财政收入预算编制、税收、国债 发行、制定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等。澳大利亚虽 有多个监管机构,但对金融监管体系主要承担职责的是审慎监管局和证券与投资者委员会,且 这两个机构的监管权力配置正好体现了“双峰”监管理念。

消费者权益保护部岗位职责(多篇)

消费者权益保护部岗位职责(多篇) 一,英国“大一统”监管模式下的金融消费者保护 英国1986年通过了《金融服务法》,启动了被称为“金融大爆炸”的改革,金融消费者保护是其设定的监管目标之一。1997年,成立“金融服务监管局”,统一监管金融服务业。20XX年,通过《金融服务和市场法》,设定了增强市场信心、提高公众认识、保护消费者、减少金融犯罪四大监管目标,并增加了大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司法内容。20XX年,通过《金融服务法》,提出创设新的机构向消费者宣传金融知识等,但并未允许针对金融服务可以采取集团诉讼的提议,这使提案中原有的保护消费者的力度减弱。 在《金融服务和市场法》框架内,金融服务监管局与三个执行机构按照各自的职责发挥作用,推动消费者保护救济制度协调有序运行,这三个机构包括:一是金融机构。所有金融机构必须建立详细的客户投诉处理制度,尽可能把纠纷化解在萌芽时期。二是金融巡视服务有限公司。带有行政仲裁性质的金融巡视服务公司,由金融服务监管局设立,以第三方的身份处理解决金融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三是金融服务赔偿制度有限公司。该公司也是由金融服务监管局设立的独立机构,负责在金融机构倒闭后,向消费者提供赔偿。 另外,依据《金融服务和市场法》,20XX年投诉专员办公室成立,负责调查针对金融服务监管局的消费者投诉,从而构成对金融服务监管局的制衡机制。依据1973年的《公平交易法》成立的公平交易办公室,成为英国最重要的反垄断监管机构,该机构代表消费者的集体利益。这些机构连同司法部门共同构成完整的保护救济制度的链条。 二,美国“双重多头”监管模式下的金融保险消费者保护 在美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基础上,金融危机和政府主动干预推动了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的发展。1811年,效仿英格兰银行建立的美国银行特许期到期后,未能得到议会准许延续,从而使得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