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金融监管法律规制演进

英国金融监管法律规制演进

英国金融监管法律规制演进

金融监管法律规制是保证金融稳定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因素。英国的金融监管法

律规制发展十分悠久,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近两个世纪前。

19世纪晚期,英国开始出现金融市场的规模化发展,如银行、证券市场、保险业等。随着金融业的发展,监管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因此,1882年成立了著名的金融监管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负责监管英国证券市场。20世纪初期,英国金融监管局(Financial Supervision Authority)成立,被赋予对银行和保险业的监管职责。

20世纪50年代,英国政府出台了“投资公司法案”(Investment Company Act),

该法案规定了投资公司的监管标准,也为证券法律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基础。70年代初期,英国政府出台了“消费者信贷法案”(Consumer Credit Act),该法案规定了消费者信

贷行业的规范标准。

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金融监管,成立了金融服务监管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FSA),担负起对市场财务公开、市场监管等职责。

同时,FSA还提出了“公司治理规范”(Corporate Governance),帮助企业建立监管框架,保障股东权益和企业利益。在FSA的管理下,英国金融监管工作迅速发展,形成了完

整覆盖金融市场的监管机制。

21世纪初期,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英国政府重新对金融监管进行改革,2013年

创建了金融行为监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FCA)和英国银行监管局(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PRA),分别负责监管市场行为和银行业风险管理。此外,英国政府也颁布了金融稳定法案(Financial Stability Act),规定了金融监管

的权力和职责,确保英国的金融市场更加稳健和安全。

总的来说,英国的金融监管法律规制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和

变革,逐渐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监管制度和法律框架。这为英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金融

交易的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英国《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评介(三)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英国《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评介(三) 郭洪俊 , 张昕 《金融服务与市场法》的目的,是建立起一个由成文法规范的单一金融监管机构,并且重组英国现有的金融监管机制,将对所有类型的金融机构和业务的监管都纳入其法律框架。其调整对象,可以分为两类:第一,对特定金融行为的监管,包括“被监管行为”(regulated activities)、“金融推销行为”(financial promotion) 和“市场滥用行为”(market abuse);第二,对从事金融业务的人的监管,即要求从事“被监管行为” 或“金融推销行为”的人向FSA提出申请,只能在FSA授权或法定豁免的情况下,才能从事该类行为。本部分主要从金融行为的角度入手,分析何种行为构成《金融服务与市场法》调整的“被监管行为”和“金融推销行为”,及其相应的法律后果。 一、被监管行为 《金融服务与市场法》(以下简称“FSMA”)第19条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在英国从事或意图从事“被监管行为”,除非他是授权人士或豁免人士。FSMA用专门的章节规范金融机构或个人如何向FSA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提出申请,获得FSA对其从事被监管行为的授权或豁免。例如,该法第三部分“审批与豁免”和第四部分“同意从事的被监管行为”具体规定了申请与审批的程序,并授权FSA公布具体的规则和指南,以帮助申请人准备申请文件和评估申请成功的可能性。 所谓“被监管行为”,是指在业务经营过程中从事的与某一“特定投资”(specified investment) 有关的“ 特定行 为”(specified activities) (FSMA,第22条) 。FSMA附录二专门列举了何种行为构成被监管行为。此外,FSA制订的《金融服务与市场法(被监管行为)指令》(草案),进一步细化了对各项被监管行为的认定标准。 一项行为构成被监管行为,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该行为是行为人在“从事业务经营过程中”所作出的行为。因此,《金融服务与市场法(被监管行为)指令》(草案)第37条提出了一项“业务例外”(Business Exception),即某项行为如果不是行为人所从事的业务经营行为,尽管满足其它两个条件,仍然不属于被监管行为之列。符合业务经营条件的行为,至少是该行为人持续性或重复性地所从事的行为。必须强调的是,该项条件并不要求行为人从中获取利益,而只是要求他从事该行为的时间与频率达到一个限度,可以认定已经将其作为一项业务经营活动,而非再属于私人活动。

英国金融监管体系和市场透明度

英国金融监管体系和市场透明度金融监管是保障金融市场稳定和公平的重要保障机制,而市场透明度则是金融市场良好运行的基础。英国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其金融监管体系和市场透明度备受瞩目。本文将从英国金融监管体系的主要特点、监管机构的职责与作用以及市场透明度的保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英国金融监管体系的主要特点 英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 高度专业化:英国金融监管体系建立了一套高效的机构体系,以确保各级监管机构具备专业、独立的监管能力。这些机构包括金融行为监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 FCA)、银行监管局(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 PRA)等。 2. 法律法规的完备性:英国金融监管体系依靠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金融市场的运作。监管机构通过制定和完善法规,为金融市场提供有效的监管框架,确保各类金融机构遵循合规要求。 3. 独立性与透明度:英国金融监管机构享有相对独立的地位,不受政府干预。这种独立性保障了金融监管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同时,英国监管机构也注重信息透明度,及时向市场公布各类监管信息和裁决结果。 二、监管机构的职责与作用

英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主要包括金融行为监管局和银行监管局。这两个机构分别负责金融市场的行为监管和金融机构的稳定监管,共同构建了英国的金融监管体系。 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是英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核心机构之一。FCA 的主要职责是监管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包括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FCA负责制定并执行金融市场的行为规则,确保金融市场的公平、透明和高效运行。此外,FCA还负责保护消费者权益,监督金融公司的合规运营。 银行监管局(PRA)是英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另一个重要机构。PRA的主要职责是监管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和风险防控。PRA负责制定并执行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规则,确保金融机构安全运营并保护存款人利益。PRA还负责进行金融机构的监管评估和资本充足性审查,以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三、市场透明度的保障 市场透明度是金融市场有效运行的前提,英国通过多种手段来保障市场的透明度。 1. 报告和披露要求:英国监管机构要求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按照一定规则报告和披露财务信息、风险信息和治理信息,确保市场参与者可以及时了解相关信息。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英国的实践与评价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英国的实践与评价 一、英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实践 1.创立金融行为监管局(FCA):英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核心是2024年 金融危机后于2024年成立的金融行为监管局(FCA)。FCA的设立旨在加 强金融市场的监管,提高金融行业的透明度和合规性。FCA的职责主要包 括制定金融行业的规章制度、监管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宣传和销售行为,以及提供投资者保护和消费者教育。 2.重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英国金融监管体制还包括重塑金融市场监 管体系。在金融危机后,英国政府将金融市场监管从金融服务权威(FSA)分离出来,并设立了两个独立的监管机构,分别是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和英国公共机构监管局(PRA)。这种分离监管体制的措施旨在解决以往 金融监管体系中的利益冲突和监管缺失问题。 3.引入更加严格的监管政策:英国金融监管体制还包括引入更严格的 监管政策。例如,FCA推出了更为严格的风险管理要求,要求金融机构建 立更加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此外,FCA还加强了 对金融机构内控和合规性的监管力度,提高了对金融机构违规行为的处罚 力度。 二、英国金融监管体制的评价 1.优化监管架构:英国金融监管体制通过分离监管机构,优化监管架构,减少了监管冲突和监管缺失的问题。新的监管机构职责清晰,协调性 更强,能够更好地应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2.提高金融稳定性:通过引入更加严格的监管政策,英国金融监管体 制提高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增强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降低了金 融风险对经济的冲击。 3.加强投资者保护:英国金融监管体制注重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通 过规范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销售行为,增强了投资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减 少了投资者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4.领导力和国际影响力:英国金融监管体制提高了英国金融监管机构 的领导力和国际影响力。FCA作为全球金融市场监管的典范,为其他国家 和地区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然而,英国金融监管体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监管机构间 的协调和合作仍然存在一定难度,例如PRA和FCA之间的协作问题。其次,监管政策的执行和监管力度相对不足。最后,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快速, 对监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压力。 综上所述,英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金融 体系的稳定性和投资者的保护,增强了英国金融监管机构的领导力和国际 影响力。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机构间的协调和合作,加大监管 力度,适应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

金融监管政策的演变与趋势分析

金融监管政策的演变与趋势分析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监管变得越来越重要。金融监管政策的演变是一 个动态过程,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包括历史事件、市场变化和政策制订者的观念。本文将探究金融监管政策的演变和现在的趋势,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个复杂的领域。 一、金融监管政策的演变 1. 前20世纪金融监管政策 在20世纪早期,金融监管政策主要关注银行业和股票市场。1929年的股票崩 盘和随后的大萧条,让政府意识到需要更有效的金融监管。随着《银行法案》和《证券法案》的实施,美国政府开始着手建立金融监管机构,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2.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金融监管政策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金融监管政策更加注重保障消费者权益和金融稳定。许多国家建立了金融监管机构,包括英国的金融服务管理局和美国的国家货币局。同时,许多国家也开始采取资本管制,以控制资本外流。 3. 80年代至90年代金融监管政策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随着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出现,金融监 管政策也发生了变化。这个时期的政策目标是鼓励自由市场和金融创新,同时保证金融稳定。在这个时期,许多国家开始放松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例如美国对投资银行的监管。 4. 当代金融监管政策

在21世纪,金融监管政策受到了几次重大挑战:互联网金融和2008年全球金 融危机。这些事件导致政策制定者重新审视金融监管政策。他们开始重视更强大的监管和合规系统,以遏制金融风险和防范危机。 二、当前的趋势 1. 更强大的监管机构 在当代,许多国家已经加强了他们的监管机构,以便更好地监控金融机构和金 融市场。这些机构的角色和职责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监管机构既负责防范金融风险,又负责保护消费者权益。此外,监管机构的执法权也明显加强,国家惩罚规定也更为严厉。 2. 更严格的资本要求和透明度要求 许多国家现在要求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保持更高的资本水平,以便能够抵御风 险和危机。此外,金融机构也需要公开更多的信息和数据,以促进透明度和监管合规度。例如,许多国家现在要求银行根据IFRS的标准公布财务报表。 3. 全球合作和标准化 在当代,全球金融市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导致一些国家希望采取国际 标准,以便更好地协调全球金融监管。例如,全球总资产超过50万亿美元的银行 都需要执行巴塞尔III协议所规定的资本要求。 结论 金融监管政策的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从20世纪早 期的银行监管到当今的全球化监管,政府对金融监管始终保持着高度重视。未来,趋势将是更强大的监管机构、更严格的资本和透明度要求,以及全球合作和标准化。这将有助于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消费者权益,让金融行业更好地实现经济增长。

英国金融监管法律规制演进

英国金融监管法律规制演进 英国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其金融市场的监管法律规制一直受到国际关注。英国的金融监管法律规制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从最初的零散法规到现在的完善体系,不断地适应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变化。本文将从不同的阶段和角度来探讨英国金融监管法律规制的演进,以及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1844年银行法》的颁布 英国金融监管法律规制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英国在1844年颁布《银行法》,这是英国金融监管的第一步。该法案规定了银行的储备金比例和发行银行券的条件,为银行业的监管奠定了基础。这一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金融市场开始进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二、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金融市场经历了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尤其是1907年和1929年的两次严重金融危机。这些危机的爆发促使英国政府对金融监管进行了积极调整和完善。1929年,英国设立了金融监管机构——金融行为监管局(FSA),该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金融市场的运作。这标志着英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为后来金融监管法律规制的演进奠定了基础。 1986年,英国通过了《金融服务法》,这是英国金融监管法律规制的一次重大变革。该法案对金融市场的监管进行了全面的重新调整,包括对证券、保险、银行和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该法案的颁布使英国金融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更好的监管和规范,为英国的金融业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四、《金融服务市场法》的实施 五、金融危机对金融监管法律规制的影响 七、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 英国金融监管法律规制的演进不仅对英国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英国金融市场的规范化和法制化为全球金融市场提供了更加稳定的法律环境,也为全球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支持和保障。

双峰监管理论起源、演进及英国监管改革实践

双峰监管理论起源、演进及英国监管改革实践 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双峰监管模式因其内在的独特优势及在危机考验下的良好表现,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并得到广泛应用,逐渐成为国际上金融监管体制的主流。我国在近期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同样借鉴了双峰监管模式,在优化监管机构设置的同时监管目标也更加清晰明确。本文拟从双峰监管的理论分析角度入手,并结合英国两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实践的经验教训,以期对我国下一阶段的金融监管改革提供重要的借鉴。 关键词:双峰监管;宏观审慎;微观审慎;行为监管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8.05.09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8)05-0069-06 一、双峰监管理论起源 (一)产生背景 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前长期实行分业监管,即根据被监管对象的机构类型作为监管划分依据,分别由对应的监管机构实施监管。随着英国金融体系复杂化程度的显著提升及各类型金融机构规模的快速扩张,金融领域开始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混业经营模式形成,金融控股集团初现雏形,跨

行业、跨市场的业务活动不断涌现,不同类型机构及市场间的界限开始模糊;随着保险、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及衍生品市场的加速崛起,商业银行不再是系统性风险的单一来源;金融产品及服务日益多元化、复杂化、专业化,消费者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鸿沟急剧加深,金融市场更加不透明。英国金融体系所出现的上述变化导致金融风险不断积累,并爆发了诸多风险事件,如巴林银行因衍生品投机失败而破产、国际信贷商业银行因金融欺诈而破产等。 不断产生的风险事件表明英国原有的分业监管体制与日益复杂、混业化的金融体系不相协调、不相适应。正是在此背景下,英国经济学教授Micheal Taylor于1995提出了双峰监管理论,以期重塑监管理念并为英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指明方向。 (二)理论主要内容 1.关于监管目标。双峰监管理论以目标导向为原则,认为有效的金融监管应当致力于两大目标的实现:一是系统性保护目标,即通过实施审慎监管确保金融机构经营稳健,维护金融稳定;二是消费者保护目标,即通过实施行为监管确保消费者在金融交易中被公平地对待,免受欺诈、不充分竞争及市场滥用等不当行为的侵害。 2.关于双峰间的关系。两大监管目标之间存在一致性:一方面,有效的审慎监管能够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防止

金融监管的发展历程

金融监管的发展历程 金融监管是指由政府或相关机构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活动。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和金融风险的出现,金融监管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以下是金融监管发展的历程。 1. 初期监管(18世纪~19世纪中叶):最早的金融监管主要集中在对银行业的监管。英国于1694年成立了第一家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后来其他国家也相继成立了中央银行。这些中央银行负责管理货币供应、稳定金融体系和保持金融稳定,为金融监管奠定了基础。 2. 波动与危机(19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后期,由于工业 化和全球化的推进,金融市场出现波动和危机。为应对这些问题,各国纷纷加强了金融监管。1882年,英国成立了首个金 融监管机构——英国银行家协会,负责对银行业进行监督。同时,各国开始引入更多的法律法规,对金融市场进行规范和监管。 3. 新的金融监管模式(20世纪上半叶):二战后,金融监管 进入了新的阶段。各国纷纷建立了更为完善的金融监管框架,引入了更多的监管机构和法规。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的 达成,使得国际金融监管也成为可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成立,负责监管全球金融体系 的稳定。 4. 金融创新与监管挑战(20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下半叶, 金融创新不断涌现,金融市场更加复杂,监管面临着新的挑战。

1980年代起,各国相继进行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和放松管制, 以推动经济发展。但这也带来了金融风险的增加,如银行危机和金融市场暴跌。为了规避这些风险,各国开始加强金融监管,提出更为严格的资本充足率要求等措施。 5. 金融危机与监管改革(21世纪):21世纪初,国际金融危 机爆发,引发了对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的反思与改革。各国加大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提出了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同时,国际社会也加强了合作,推动建立更加有效的全球金融监管框架,以应对金融风险的跨境传播和其他挑战。 综上所述,金融监管在演变和完善过程中不断适应金融行业的发展和挑战。随着金融创新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监管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加强,以维护金融稳定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英国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评介

英国《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评介(一) ——立法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郭洪俊 , 张昕 2000年6月14日,颇费周折的英国《金融服务与市场法》(Financial Services and Markets Act 2000, 简称为“FSMA”)完成了最后的立法手续,获得通过,并将于2001年4月1日正式生效。《金融服务与市场法》的出台,标志着英国金融监管体制的重大变革,即从1986年《金融服务法》确立的“成文法框架下的行业自律” 体制转变为“成文法规范的单一监管机构” 体制(Statutory Single Regulator),并且确立了金融服务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简称为FSA)的单一监管机构地位。金融服务局承继了前证券与投资局(SIB)对证券投资业务、英格兰银行对银行金融机构、财政部对保险机构的监管职能,其监管范围涵盖了全部金融领域,包括证券、银行、保险以及各类互助会。根据金融服务局的计划,它将用大约一年的时间,制订出与FSMA有关的各项配套法规和规则,从而最终完成规范英国金融服务业的法律框架。 英国的金融服务业世界闻名,伦敦名列为全球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在国际融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保险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所以,《金融服务与市场法》所带来的影响,将远远超出英

国本身的范围,甚至可能揭开一场全球金融监管变革的序幕。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将该法放置于金融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探讨其出台的原因与主要内容,以及对其它国家的启示。 一、立法背景与原因 英国的监管体制在传统上具有强烈的自律色彩,尽管1986年《金融服务法》对此有所限制,以前证券与投资局和行业自律协会为主的双重监管架构,仍然在相当程度上倾向于自律。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的出台,并且采取了单一监管机构的全新体制呢?笔者认为,以下两方面的原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第一,适应当前金融市场与业务的发展需求;第二,旧体制本身缺陷导致的变革需求。 金融市场与金融业务的全球化是当前金融领域的突出现象,表现在以资本为代表的金融资源在各国开放的金融市场之间自由流动,在资源的合理配置中寻求利益的最大化。以前金融市场壁垒、外汇管制等带来的阻碍,目前已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消除。该现象也对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首先,金融全球化的趋势模糊了划分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为了适应金融全球化的需要,增强竞争能力,各国纷纷放宽了对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限制,允许一家金融机构同时涉足银行、证券与保险业务,从而出现了全能型的金融集团(Financial Conglomerates)。

英国金融监管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英国金融监管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金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活跃。在这一过程中,英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许多国家对英国的监管模式进行了借鉴和参考。本文将介绍英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并探讨其在对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借鉴上的启示。 一、英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概述 英国的金融监管主要由两个机构组成:金融行为监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FCA)和银行业监管局(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PRA)。其中,FCA主要承担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日常监管职责,其目标是保护投资者和维护金融稳定;PRA则负责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宏观监管和微观监管,其目标是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安全和稳健经营。 英国的金融监管体系采用了“双重监管”模式,即PRA对银行进行宏观监管和微观监管,负责对银行的安全性和稳健性进行监管,而FCA则对市场行为和金融机构的运作进行监管。这种监管模式确保了金融机构的安全和运作的合法性,同时保障了投资者和市场的利益。此外,英国的金融监管体系还加强了事中监管和事后监管,加强了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监管力度,并制定了监管规则和标准,确保了监管的公正和透明。 二、英国金融监管体系的优势 英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 监管机构职责明确、分工合理 英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在监管职责的分工上比较合理,PRA和FCA分别负责不同的监管领域,彼此互相配合,相互协调,以确保监管职责的无缝衔接。这种分工不仅能够提高监管效率,也能够更好地保障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利益。

英国金融监管法律规制演进

英国金融监管法律规制演进 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英国一直以其严格的金融监管法律规制而闻名。这些法律规制不仅对保护金融市场和金融消费者的利益起到了重要作用,还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监管框架。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英国的金融监管法律规制也在不断演进,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挑战。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对英国金融监管法律规制的演进进行探讨。 一、历史演进 1. 金融监管法律规制的起源 英国的金融监管法律规制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当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英国的金融业迅速发展,各种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层出不穷。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金融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欺诈和不当行为,给投资者和消费者带来了巨大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英国政府开始着手加强金融监管,制定了一系列金融监管法律规制,例如《公司法》、《银行法》和《证券法》等。这些法律规制主要侧重于对金融机构的注册、监管和报告义务,以及对金融产品的披露和宣传要求等方面。 2. 金融危机的影响 20世纪初,英国经历了一系列金融危机,如1929年的华尔街股市崩盘和1970年代的英国金融危机等。这些金融危机不仅给英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也暴露了金融监管的不足之处。政府被迫加强金融监管,修订现有的金融监管法律规制,引入了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和更加完善的监管制度。1986年颁布的《金融服务法》(Financial Services Act)规定了金融服务业的注册、监管和投诉处理程序,加强了对金融产品的宣传和销售行为的监管,建立了独立的金融监管机构(金融行为管理局),加强了对金融企业的合规监督和问责制度等。 二、现实演进 1. 创新金融产品的监管挑战 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日益加速,各种新型金融产品不断涌现,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新型金融产品往往具有复杂的结构和高风险的特点,传统的监管法律规制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监管。英国政府不断修订金融监管法律规制,引入了更加灵活和包容的监管制度,以适应新型金融产品的监管需求。近年来,英国金融监管机构加强了对新型金融产品的评估和审查,加大了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力度,同时鼓励金融科技公司和创新企业参与金融监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了金融科技和金融监管的深度融合。 2. 跨境金融活动的监管协调

英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

英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 伦敦作为世界第二大市场,它近年来进行的金融监管改革引起了全球广泛的注意。200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金融法,2001年11月,又通过了新金融法的细则,并从12月1日起执行。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统一金融监管的国家,这场金融监管改革被西方舆论称为“金融大爆炸”,并被一些全球性的投资机构称为“革命性”的改革。 一、英国金融监管的传统框架及改革建议的提出 伦敦金融市场有世界金融市场上一应俱全的金融交易产品,金融直接从业人员有60-80万人,加上各种师及审计师,伦敦从事金融业的人员达百万之众。在伦敦开业的外国银行约有500至600家,金融交易量以万亿美元计。在金融全球化迅速的今天,发达的金融业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使英国保持了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英国传统的金融监管体系曾是非常复杂的体系,由7、8个构成,有7、8家审批与监管机构。保险业曾由贸工部与财政部双重监管,商业银行由英格兰银行(中央银行)监管,证券业由一个行业自律组织监管,住房基金由政府下设的住房基金委员会监管,养老基金管理由行业监管,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由贸工部监管,等等。 这些监管机构相互交错,职能复杂,在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情况下虽起到了监管机构应有的作用,但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经营方式的改变,银行开始经营证券、保险;住房基金扩大业务,变成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发展理财业,抢了银行的传统生意;这些经营业务范围的变化使传统的监管框架显得越来越不适应了。 英国金融机构经营业务的变化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受到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双重,英国金融业开始“混业经营”。80年代,外国的金融机构开始大举进军英国金融市场,英国的金融也走出国门,向海外开拓业务,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原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对金融经营构成的障碍越来越突出。外国企业认为审批程序头绪太多,影响了它们开业;英国企业认为审批与监管政出多头,影响了它们与外国企业竞争的效率。但是,修改金融监管框架涉及到多方监管机构的利益,传统的习惯很难改变,金融监管改革一直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直到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才改变了政府的态度。 1988年,英国的国际贸易与信贷银行几乎破产,英格兰银行进行干预才使银行体系没有陷入混乱。1995年英国的老字号银行巴林银行因为新加坡分行在亚洲投资失手,又陷入了破产边缘。事件发生后,英国舆论哗然,认为金融监管不力,监管机构应该检讨。从此,英国开始英国金融监管体系,认为在银行越来越深地介入多种金融活动,由央行监管银行的金融活动有一些固有的弊病,必须进行改

2016年英国金融服务监管的新变化

2016年英国金融服务监管的新变化 张萌 【摘要】2016年5月4日,英国议会颁布了《2016年英格兰银行与金融服务法案》,这标志着由货币政策委员会、金融政策委员会和审慎监管委员会共同组成的英格兰银行组织架构正式形成,也预示着英国因金融危机到来而形成的审慎监管局和金融行为管理局的双峰监管在2016年又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英格兰银行监管职责的不断加重,使英国议会加强了对英格兰银行的监督与问责,并通过对《1998年英格兰银行法案》《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案》的相关内容进行的修改,明确了英格兰银行作为英国的中央银行在英国的经济与市场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英国金融服务监管此轮的改革重点主要体现在加强银行的治理与问责、国家审计署对央行的治理与问责、追究高级管理人员在企业破产中的监管责任等方面,并力求通过此次英国金融服务监管的改革实现英格兰银行的三大政策委员会在法律上处于平等地位,进一步加强对英格兰银行的治理、提升英格兰银行透明度,确保英格兰银行作为一个整体维护货币和金融稳定,从而促进英国政府与人民的福利的实现。【期刊名称】《知与行》 【年(卷),期】2016(000)011 【总页数】4页(P145-148) 【关键词】金融监管;英格兰银行;审慎监管 【作者】张萌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哈尔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0 《2016年英格兰银行与金融服务法案》修改了英格兰银行管理与问责的相关规定,制定了关于审慎监管局(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 ,PRA) 和金融行为管 理局( 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 ,FCA)的条款,扩大了高级管理人员认证体制的适用范围并对此部分内容做出了改变,并对关于信贷协定的强制执行、设立基金反对非法借贷、预防利用金融系统实现洗钱与恐怖主义融资等内容的相关条款做出了适当的变动。 法案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有关于英格兰银行的管理。它使银行的副总裁成了银行董事会、货币政策委员会(the Monetary Policy Committee ,MPC)、金融政策委 员会(Financial Policy Committee ,FPC )和新的审慎监管委员会(Prudential Regulation Committee ,PRC)的成员,并且赋予了政府通过二级立法对银行董 事会成员做进一步改变的权力。法案同时授权银行董事会行使审慎监管的职能,使金融政策委员会成了银行的独立的委员会,而不再是银行董事会的附属委员会。法案的第一部分也给予了审计官与审计署审查银行的权利,审计官与审计署有权对银行、银行控股公司和银行附属企业利用其资源的效率与影响进行审查,并由财政部对此进行复审。法案的第一部分停止了审慎监管局作为银行的附属机构的地位,新设了一个被命名为审慎监管委员会的新的银行委员会,行使原审慎监管局的职能。法案的第二部分主要对《201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案》(FSMA)进行了修改。赋 予了财政部对金融行为管理局的建议权,修改了适用于金融行为管理局和审慎监管局的规范性原则。除此之外,法案还扩大了高级管理人员认证制度的适用范围,所有FSMA规定的有权提供金融服务的人员都应受此限制,并且对高级管理人员的 不当行为的定义进行了重新认定。法案的第二部分对FSMA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改

危机后的英国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变革与运作模式

危机后的英国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变革与运作模式 首先,危机后的英国宏观审慎管理加强了风险管理框架。为了防止未 来的金融危机,英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强化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这包 括加强监管机构的权力和能力,制定监管规则和准则,鼓励金融机构更好 地评估和管理风险,并建立早期警示系统。这些举措旨在确保金融机构能 够更好地预测和应对风险,减少系统性风险。 其次,危机后的英国宏观审慎管理增强了跨部门协调。在危机后,英 国各个监管机构认识到需要更加密切地合作和协调来应对金融危机。因此,他们加强了信息共享、合作和协调机制,形成了更加综合、全面的监管框架。这种跨部门协调有助于提高监管机构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全面了解,更 好地识别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再次,危机后的英国宏观审慎管理注重了消费者保护。在金融危机期间,众多消费者因金融机构的不当行为而受到损失。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 次发生,英国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确保它们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此外,英国还建立了一系列机构和纠纷解决机制,以帮助消费者维护 自己的权益。 最后,危机后的英国宏观审慎管理注重了国际合作。金融危机是一个 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来解决。英国积极参与国际协调和 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开展对话和合作,共同应对跨境金融 风险。通过加强国际合作,英国能够更好地了解全球金融市场的动态和趋势,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动金融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危机后的英国宏观审慎管理进行了框架变革与运作模式的改变。加强风险管理框架、增强跨部门协调、注重消费者保护和加强国际合作都

是英国的重要方面。这些改变有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并减少系统性风险对经济的冲击。

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对我国的启示 一、主要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 一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模式根基于该国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受到全球政治、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各国金融体系的发展状况、业务分工方式、竞争方式等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金融监管的方式和监管手段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自由化、全球化浪潮的高涨,金融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整个金融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革。金融监管体制也随之改变,主要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体制呈现出新的趋势。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以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相续放松管制,形成了强大的金融自由化趋势。由于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不断高涨,金融业务综合化的趋势逐步显现,分散的监管模式难以满足金融业发展的需要,集中监管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发达国家又开始建立谨慎监管框架。这一监管框架强调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的有机结合,以资本充足率标准为核心,建立全面、动态的监管评估体系,强调市场约束力量的作用,重视国际间的合作与协调。 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的《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标志着美国金融监管制度的重大变革,它允许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以金融控股公司的方式相互渗透,实现混业经营,彻底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局面。1998年,日本将金融监管职能从大藏省分离出来,设立独立的金融监管厅,统一负责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英国于2000年通过《2000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确认成立英国唯一的、独立的、对金融业实施全面监管的机构——金融服务监管局(PSA)。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新加坡和韩国也先后采用统一监管体制的模式。新加坡金融监管局(MAs)成立于1970年,1977年保险监管并入,1984年对证券业的监管纳入其中,由MAS统一对新加坡的金融业进行监管。韩国于1998年成立金融监管委员会,1999年又设立金融监管院,将原来分属于韩国银行、财政部、银行监督院、保险监督院、证券监督院的各类监管职责都转移到金融监督委员会和金融监督院及其附属的证券期货委员会,由这套机构负责对金融和金融市场进行集中统一的监管。 随着金融业务多元化金融集团的发展,发达国家监管机构从机构监管逐步向功能监管过渡。功能监管是指依据金融业务的功能,设置专门的监管机构,监管各自不同的业务。在此框架下,金融监管当局关注的是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所发挥的基本功能,而非金融机构名称。功能监管的优点在于明确监管责任,避免监管的真空和多重监管,功能监管的体制和模式更具灵活性和连续性,能够更好地应对金融创新的监管要求。目前,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爱尔兰、瑞典、新加坡、韩国等都已经实行功能型监管。

近代英国金融市场发展和公司制度的演进

近代英国金融市场发展和公司制度的演进 近代英国金融市场发展和公司制度的演进 近代英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和公司制度的演进深深影响了英国的经济和全球金融体系。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英国逐 渐成为了全球金融中心和工业强国,其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公司制度的演进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8世纪末,英国进入了工业化时代,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社会结构也发生了转变。在这一背景下,金融市场的发展成为了助推工业革命的重要支撑。 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的一个世纪中,英国的金融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首先,英国的金融体系迅速完善,各式金融机构纷纷涌现。银行业成为了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它们提供了各种服务,如借贷、储蓄和支付。不仅如此,英国的保险业也发展迅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保障和风险管理的手段。此外,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也为金融市场的规范和发展提供了基石。股票市场的出现,使得企业能够从公众筹集资金,助推了工业化的进程。 在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背后,公司制度也经历了重要的演进。18世纪末,英国开始逐渐引入有限责任公司制度,这一 制度的出现标志着公司所有人个体资产和公司负债之间的明确分离,极大地推动了投资者的数量和资金流动性。而后,有限责任公司制度逐渐得到完善,形成了成熟的公司法律框架,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法律保护和规范。在这个过程中,英国的公司制度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案例,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公司制度提供了借鉴和发展的机会。

与此同时,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公司制度的演进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金融风险和经济波动。19世纪末,英国经历了金融危机,这一事件揭示了金融市场的弱点和制度的不完善,促使英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与控制。在这一过程中,英国的金融监管制度得到改进,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力得以明确,进一步确保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和公司制度的演进深刻地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和全球金融体系。英国的金融市场成为了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金融技术和金融产品的创新不断推动着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英国的公司制度也为全球其他国家建立了先进的公司法律框架,成为世界范围内公司治理的典范。 然而,在近代英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公司制度的演进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金融市场过于复杂和高度杠杆化使得金融危机的风险不断积累,对金融监管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公司制度也面临着产权保护、信息披露和治理机制等方面的挑战。因此,英国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金融市场和公司制度,以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和风险。 综上所述,近代英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和公司制度的演进为英国经济和全球金融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促进了英国的工业化进程,公司制度的完善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法律保护和规范。然而,金融市场和公司制度的演进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风险。因此,英国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金融市场和公司制度,以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只有不断创新和改进,英国金融市场和公司制度才能继续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浅析金融监管改革与统合金融监管

浅析金融监管改革与统合金融监管 浅析金融监管改革与统合金融监管 【摘要】 在当今金融混业开展的大趋势下,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不再明晰。金融开展与金融危机相伴相随,日益开展的金融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加强金融监管。世界主要兴旺资本主义各国为了应对金融创新,不断推动本国金融监管走向统合监管模式。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开展和创新,借也势必面临金融危机,因此借鉴开展潮流的统合金融监管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统合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改革;金融监管 一、金融监管的沿革 金融开展的历史总是与金融危机相伴相随。金融危机的威胁和破坏不断推断金融监管的开展和完善。1720年英国公布的?泡沫法?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涉及政府金融监管的法规。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金融危机使古典经济学倡导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时间凯恩斯主义成为了当时的主流经济学指导思想。在凯恩斯思想的指导下,金融监管的重点转向对金融机构业务的规制。 20世纪70年代,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飞速开展,金融工具不断创新,金融投资规模急剧膨胀,金融机构及其活动对效力的要求日益彰显。这一时期,金融自由化理论成为金融监管理论的新潮流。 20世纪80年代,金融监管理论关注金融体系内部性问题。统一监管成为当时金融监管的一个重点。 20世纪90年代,由于大规模的金融危机爆发,金融平安问题日益受到各国监管部门的重视。在金融监管理论方面,以斯蒂格利茨与青木昌彦为代表的金融约束论以及罗伯特﹒默顿提出的功能性监管理论产生了较大影响。各国纷纷推动本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改变以前分业监管体制的模式。1997年-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以韩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一些亚洲国家也开始检讨自身的金融结构和金融监管体系。2006年日本制订了?金融商品交易法?。2005年,韩国将资本市场监管法律统一称为?资本市场整合法?。 21世纪的今天,金融全球化、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推动着不同监管模式的逐步趋同。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对传统金融监管体制不断提出挑战,转型经济和新兴市场的开展对国际金融业的监管规那么也提出来新的调整要求。 二、金融监管模式 金融监管的模式随着金融业经营模式的变化而变化。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和交叉,金融经营模式分为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分业经营就是银行、保险和证券行业只能经营各自的业务。混业经营模式下,银行、保险和证券行业可以经营不属于自身营业范围。与金融营业模式相对应,监管体制也分为分业监管和混业监管的类型。总体看来,监管模式可以分为“统一监管模式〞、“分业监管模式〞和“混业监管模式〞三种类型。 统一监管模式

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

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 小组成员:常乐、杭天乐、景鸿、李娜、吴竞男 一、金融监管发展脉络概述 从金融监管成型理论的历史演进来看,被认为是政府正式监管金融开始标志的1720年英国的《泡沫法》直接指向“那些以为大家造福为幌子,设计、运作危险、有害的项目,吸引大批不够谨慎的人认购股份,筹集大批资金的人”,取缔了所有未取得议会或皇家许可的股份公司,一种近乎因噎废食的严格监管的做法带来了半个世纪的过于谨慎的保守,直到工业革命开始情况才发生变化。经历了一段相对自由发展的时期之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使得金融体系的安全再度凸现出来,在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的影响下,传统上中央银行的货币管理职能已经转化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服务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金融监管更加倾向于政府的直接管制,并放弃自由银行制度,从法律法规和监管重点上,对金融机构的具体经营范围和方式进行规制和干预逐渐成为这一时期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进入70年代,滞胀问题的出现使得自由主义理论重新占据主导地位,与此相适应,在金融监管领域自由化的思潮也日渐高涨;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是在基本解决了安全问题之后,对效率问题开始进行尝试。90年代之后的区域性金融危机又重新对已经渐渐放置到次要地位的安全问题提出要求,金融监管更倾向于在二者之间寻求均衡。在这个动态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金融监管活动和监管理论是随着金融实践的现实而发展的,金融监管机制也是在金融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的。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 市场失灵主要由市场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等原因产生, 而通过政府管制可以消除这些问题, 从而纠正市场失灵、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Stiglitz, 1971,1993;Varian,1996; 高鸿业, 1996)。自1970 年Akerlof 的代表作“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发表后, 使经济学界进一步认识到, 不完全及不对称信息是造成市场失灵的又一主要原因。一般认为, 金融市场也因上述原因而出现失灵,并且存在的外部性、脆弱性等比其它行业更加明显, 从而使金融市场的失灵比其他行业的失灵更加严重, 所以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对银行业实行了比其他任何行业更加严格的监管。 二、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前的金融监管及其相应理论依据 最早的金融监管追溯到18世纪英国的《泡沫法》,17世纪英国发生“南海泡沫”案以及18世纪初法国发生“密西西比泡沫”事件推动了这一法案,为了避免再一次的出现证券投机狂热,英国政府采取了严厉地监管手段(但不得不用因噎废食来形容它的效果)。 在19世纪,中央银行制度逐渐普遍化。中央银行作为管理者、监管者,在自由经济盛行的时代独自成长起来,在这一时期关于金融监管的理论主要围绕着中央银行的作用来论证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真实票据理论"与“通货学派”理论,主要是集中在货币监管和防止银行挤提方面,对于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具体干预很少论及.虽然当时有人论述中央银行的必要性以及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但是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顽固地坚持“看不见的手"的信条,因此并没有特别具有影响力的金融监管理论产生。 三、30年代到70年代的金融监管理论 由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也并不是万能的,因此金融监管的理论才逐渐受到重视,可以说金融监管理论是建立在对市场不完全性的确认基础上的。

国际金融监管理念的最新演进

国际金融监管理念的最新演进 ——基于原则监管方法的分析和思考 时辰宙1 (XX金融学院金融保险教育高地,XX201209) 摘要: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采用原则监管以取代原先的规则监管更是受到了有关当局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日本金融厅也宣布其将效仿英国式监管风格,由规则监管向原则监管转变。而英国在多年原则监管的实践中不断改善和发展,于2007年推出了原则监管的升级版“MPBR行动”。本文在阐述原则监管的内涵与反映的监管理念的基础上,分析推行原则监管的优势所在,并对我国推行原则监管的可行性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监管理念原则监管规则监管“MPBR行动”金融消费者保护 一、引言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不断深化,此次危机已演变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全球性危机。在此次危机的发源地美国,有关当局已经开始反思危机爆发的原因,其中,金融监管成为倍受瞩目的焦点之一;而与此同时,次贷危机的爆发更是把美国的金融监管改革推向了高潮。 美国金融服务圆桌组织在2007年11月发布了《提升美国金融竞争力蓝图》(The Blueprint for U.S. Financial petitiveness),该报告批评了美国所采用的规则监管(rules-based regulation)方法,过细的监管规则“限制了监管者适应全球市场变化的能力,造成金融机构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推出越来越难,导致监管者和金融机构之间更多的是对抗而不是合作,降低了监管的灵活性”,并建议美国金融监管机构采用原则监管(principles-based regulation)方法。与此同时,纽约州保险厅已经发布了一项草案,该草案明确了针对保险业和监管部门的监管原则各10条,旨在使该州成为第一个对保险业引入原则监管的州监管厅。起草该草案的负责人Eric R. Dinallo认为,纽约必须具备最好的、最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以保持其全球金融中心地位,这就意味着要采用原则监管。美国财长保尔森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多次发表演讲呼吁美国监管部门应采用原则监管方法。2008年3月,美国商会发布《增强美国资本市场地位:对美国各行业的一个挑战》,指出美国的金融监管必须适应商业环境的变化,否则将减弱它在全球资本市场的长期竞争力和影响力。为建立一个现代化的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建议美国成立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的全国性监管部门,对金融监管机构进行改革,并对资本市场采用原则监管方法以取代现行的规则监管方法。 其实,原则监管的方法早在2000年之前就已经被英国金融服务局(Financial Service Authority, FSA)所采用,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原则监管在英国金融业的实践中取得 1作者简介:时辰宙(1988—),男,XX市人,就读于XX金融学院金融保险教育高地。 作者非常感谢XX金融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华蓉晖副研究员和XX金融学院国际教学部陈文君副教授的建议,但文责自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