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诗三首>解读与探究

预习提示

本课选讲三首古诗:

《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古诗”作品在梁代尚存59首(《诗品·古诗》),但今存仅30多首,包括《古诗十九首》在内。《古诗十九首》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古诗”代表作,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一个专题名称。《涉江采芙蓉》写的是“同心离居”,夫妻异地的相思之苦。妻子采芙蓉送给丈夫,但是丈夫却遥在天涯;丈夫思念妻子,却是一条不归路。相隔万里的夫妻只能发出“忧伤以终老”的悲哀。

曹操的《短歌行》传于后世的共两首,课本选的是第一首。《短歌行》是“汉旧歌”(《宋书·乐志》),属相和歌平调曲。古辞已经亡佚。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都认为是指歌声长短而言。清人朱嘉徵在《乐府广序》中说:“《短歌行》,歌对酒,燕雅也。”指出这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曹操的这首《短歌行》是创于宴乐的言志诗,表达了诗人希望延揽天下人才、完成统一大业的雄心壮志。诗创作于宴飨宾客时,起首“对酒当歌”,写出一场盛大的筵席。然而,诗人乐极悲来,油然生出人生苦短、只争朝夕的感叹。接下来转到对人才的渴慕,时而抒写人才难得的忧愁,时而抒发人才到来的喜悦,诗人或喜或悲,心潮起伏。最后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明他延揽天下英才的心志。

《归园田居》顾名思义,标题的含意就是归返园田居。园田居,又名古田舍,为陶渊明在浔阳柴桑的住宅之一。“据宋传及陶集诗文,陶住宅凡三处。一为上京(里)闲居,一为园田居(古田舍),一为南里(南村)。”(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归园田居》共五首,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课文里选的是第一首,从内容上看,它带有开篇和总括的性质,全诗20句。前8句回忆由“误落尘网”到“守拙”归田的过程。中8句描了田园风光,近景方宅、林园,远景远村、狗吠鸡鸣。最后四句又回到眼前,环境清幽,心境闲适,表达其“返自然”的喜悦。诗意似浅实深,感情似淡实浓。

理解和欣赏这几首诗,主要在突破难点:

《涉江采芙蓉》难点有二:一是诗中所抒发的感情的普遍意义。思亲思乡为什么是古诗中最常见的主题?对这一点要从当时的社会条件,如交通不便、信息难通、战乱频仍等因素去体会。二是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是外出的丈夫,还是家中的妻子,还是二者都是?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意。

《短歌行》难点也有二:一是对诗歌情感旋律的把握。诗人的情感起伏不定,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悲伤沉郁,读这首诗,你只觉得卷在悲哀与欢乐的旋涡中,不知道什么时候悲哀没有了,变成欢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欢乐没有了,又变成悲哀。要通过反复朗读,认真体会诗人感情旋律变化。二是对诗歌感情基调的把握,诗中抒发了人生苦短、生命无常的感叹,这是人生的普遍隐痛,由此而生出或积极进取,或消极颓废两种截然相反的处世态度。曹操在本诗中抒发的是哪一种?

《归园田居》这首诗,可以就陶渊明归隐田园是否可取展开讨论,这对我们正确理解诗意,正确对待人生都有益处。

课文解读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①,兰泽②多芳草。(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①芙蓉:荷花的别名。②兰泽:生有兰花的沼泽。)[夏秋时节,江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女主人公荡一叶小舟,在江中泽边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她采呀摘呀,心里喜滋滋蜜甜甜,她要将鲜花送给心上的人哪!诗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面装饰得绚丽灿烂,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采之欲遗①谁?所思在远道②。(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夜想的心上人呀远在天边。

①遗:wâi,给予,赠送。②远道:犹言“远方”。)[三四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而转为悲哀。抒情女主人公怅立船头,突然一声浩叹:我手中的鲜花送给谁呀?心爱的人儿远在天涯!一腔热忱遭到一盆凉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此中有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它是一句深沉的疑问,也是一声无奈的叹息。]

这是诗的第一幅画面,女主人公思夫心切,涉江采莲,但是想到丈夫远在天涯,悲从中来,不禁发出“采之欲遗谁?”的浩叹。脑海中同时也浮现出丈夫对自己的思念,于是有了下面第二幅画面。

还顾①望旧乡②,长路漫浩浩③。(回过头眺望我的故乡,长路漫漫看不到尽头。①还顾:回顾,回转头向后看。还,xuán,通“旋”,掉转头。②旧乡:故乡。③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五六两句承“远道”“所思”而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天涯海角。“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读者似乎看到男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伫立在路边,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乡在哪儿?“所思”的人在哪儿?诗中的另一个主人公,一个飘泊异乡的游子,感情痛苦到极点。]

这是诗第二幅画面,在妻子出门采莲的同时,远在天涯的丈夫也伫立在路边,他极目远眺,望着漫漫无尽头的不归路,脑海中浮现出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于是有了上述第一幅画面。

同心①而离居,忧伤以终老②!(两个心心相印的人呀,永远异地相思,只有孤苦忧伤陪伴他们终老。①同心:指夫妻。古代婚礼的一个仪式。新郎新娘用彩缎结同心,并相挽而行。

②终老:终生,指度过晚年,直至去世。)[最后两句写一对“同心而离居”的有情人,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更深的担忧涌上心头,于是各在相隔万里的异地,面对天地发出了同一声呼喊:“忧伤以终老!”两个相爱的人竟然一辈子都不能相聚厮守,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消魂!] 这是诗的第三幅画面,它是前两幅画面的组合,一对终生不能团聚的夫妻,各在天涯海角,同时发出撼人心魄的呼喊。

为了真切理解诗中抒发的情感,赏读这首诗有必要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诗创作于东汉桓帝、灵帝时,是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窃选举、盗荣宠者不可胜数也,既获者贤己而遂往,羡慕者并驱而追之,悠悠皆是,孰能不然者乎?”(徐干《中论·谴交》)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

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无罪无辜,而亡命是效”。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惜别的情诗。在古代农业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夫妻朋友的关系,由于战争、徭役或仕宦,这种亲密的关系往往长期地被截断。又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无法往来,相隔两地,音信全无,这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因此,中国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

短歌行

对酒当①歌,人生几何②?(喝着美酒放声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当:①作“临”解,也是“对”的意思。②几何:多少。)譬如朝露,去日①苦多②。(好比晨露转瞬即逝,苦恨虚掷的光阴实在太多。①去日:指逝去的年华。②苦多:犹言恨多。)慨当以慷①,忧思难忘。(宴会上歌功颂德慷慨激昂,我却是忧愁幽思塞满胸膛。①慨当以慷:是“慷慨”的间隔用法,以符合四言诗句的要求和叶韵。当以,在这里没有实际意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①。(用什么解除我的愁忧?只有狂饮一醉方休。①杜康:生卒年无可考。一说是黄帝时代人,一说是周代人。相传他是酿酒术的发明者,被称作酒祖。这里作为酒的代称。)

一场盛大的宴会,觥筹交错,对酒当歌,笑语声喧。但诗人不是举酒助兴,而是乐极生悲,借酒浇愁,激昂慷慨,引吭高歌,唱出了一曲人生苦短的悲歌。诗一开篇就触及人生的隐痛,挑动一种悲劲苍凉的情调,使人不由不发出“羡长江之无穷,哀人生之须臾”的感叹。乍读之下,似乎感到情调消沉,而细加体会,则会发现抑是为扬,给人展出一个紧逼迫促、只争朝夕的境界。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渴望“天下归心”,时值暮年而未得,这就不能不产生“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苦闷和感慨。但是,这种苦闷和感慨,不是颓废者的悲鸣,不是绝望者的嚎叫,而是烈士暮年的壮心,老骥伏枥的悲声。诗人通过悲唱苦吟的形式,倾吐慷慨激烈的心曲。魏源说:“对酒当歌,有风云之气。”(《诗比兴笺·序》)陈沆也指出:“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诗比兴笺》卷一)汉高祖刘邦思得猛士以守四方,曹操渴求贤才以定天下,二人心志确是相似。

以上是诗的第一节,诗人对人生的短暂发出感慨和忧愁,并要借酒浇愁。表面看仿佛要放浪形骸,及时行乐,其实写一个大政治家祈求建功立业的广阔胸怀。

青青子衿①,悠悠②我心。(那穿着青领的饱学之士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①青青子衿:即“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jīn,衣领。②悠悠:长的样子,形容绵长的思念之情。这两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但①为君②故,沉吟③至今。(只因为你们的缘故呀,我把《子衿》反复吟诵直到如今。①但:只。②君:指贤才。③沉吟:原指小心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吟咏《诗经》中的《子衿》诗,表示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呦呦①鹿鸣,食野之苹②。(原野上鹿群呼朋引伴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绿苹。①呦呦:yōu yōu,鹿鸣的声音。②苹:艾蒿,草名,初生时可食。)我有嘉宾①,鼓②瑟③吹笙。(尊贵的宾客快快地来吧,我载歌载舞弹瑟吹笙宴请你们。①嘉宾:尊贵的客人。

②鼓:弹奏。③瑟:瑟与笙两种乐器名。“呦呦……吹笙”四句,引自《诗经·小雅·鹿鸣》。)

诗文随后进入正题,极力抒发对贤士的仰慕。这里八句除三、四两句外,有六句引自《诗经》。前两句引自《郑风·子衿》,原诗首章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

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绕在我的心间。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捎个音信?)说的是一个女子在热烈期待着欢心男子的到来。后四句引自《小雅·鹿鸣》,这本就是古代宴饮宾客时唱的诗。曹操引古喻今,自不免启人思接千载之上。当读者吟诵这些诗句的时候,很自然地会勾起各种联想。从表面看,曹操的话只有“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两句;但他通过借古以讽的手法,举少总多,联类无穷,婉转而清晰地吐露了自己深挚的情意。前四句写贤才不得时的日夜思慕;后四句写贤才既得后的竭诚欢迎。一反一正,一忧一喜,两相对照,意极分明。加上“青青”写色,“呦呦”写声。诗中有色有声,更觉词采鲜艳、音韵悠扬。总之,诗人引用古诗自然妥贴,宛如己出,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心愿。

这是诗的第二节,诗人化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盼和仰慕之情。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①。(那好似皓皓明月高不可攀的贤才呀,什么时候我才能把你们揽入怀中?①掇:duō,拾取。此句把贤者比作高空明月,可望不可即,喻人才难得。另解,掇,通“辍”,chuî,停止。此句把自己喻为明月,意谓:天上的明月怎么会停止运行呢?我求贤若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永远不会止息。)忧从中来①,不可断绝。(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喷涌而出汇成长河滔滔不绝。①从中来:犹指从心里生出。)越陌度阡①,枉用②相存③。(远方的宾客呀,请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一个接一个屈驾前来。①越陌度阡:指贤士远道而来。陌、阡,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②枉用:指贤士屈尊相从。这是客气话。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③存:问候,怀念。)契阔谈讌①,心念旧恩②。(让我们像久别重逢的挚友,欢饮畅谈,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契阔,合、离,可引申为欢聚、久别,这里偏指“阔”,即久别。《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死生契阔就是生死离合的意思。“契阔”另解,“契”是感情投合,“阔”是关系疏远,在这里偏指“契”。讌,通“宴”。②旧恩:往日的情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奇想天外:明朗的月亮,什么时候能把你摘到手呢?后来李白“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诗句应即由此脱胎而来。这两句写得委实精彩!它除了显示诗人不失赤子之心欲“上九天揽月”,还作为一种比兴手法,因小见大,暗寓贤才何时求得和理想何时实现等丰富含义。诗人因求贤才不得“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而越是忧虑人才的难得,就会越是欣喜人才的到来。所以,接着就极写人才来到后的喜悦。应劭《风俗通》中引有一条古谚叫做“越陌度阡,更为客主”,这里引用前一句描写客人千山万水远道来访。“枉用相存”是屈就以探问之意,客气的话语,极尽尊敬之情。“契阔谈讌”,好比久别重逢的挚友,两情投合,在一起畅谈宴饮。诗人先把贤士比作无法揽取的明月,可望而不可即,借以表明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然后又把贤士比如久别的挚友,一旦长途跋涉,前来存恤问候,则又喜不自胜,宴饮高歌,欢乐已极。诗人仅在短短的八句诗里,便将求贤过程中的悲喜情状曲折有致地表现出来了。这一忧一喜、忽忧忽喜的矛盾心理,正完满地表现了诗人思贤若渴的主题。

诗的第三节前四句说忧愁,强调和照应第一节;后四句写乐,强调和照应第二节,借以突出礼遇贤才的耿耿之心。

月明星稀,乌鹊①南飞。(皓月当空,夜星稀疏,一群寻巢的乌鹊向南飞去。①乌鹊:乌鸦。)绕树三匝①,何枝可依。(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不知道哪里才是栖身之所?①三匝:三周。匝,zā,周,圈。)山不厌①高,海不厌深。(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①厌:嫌恶,满足。这两句本于《管子·形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周公①吐哺②,

天下归心③。(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①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因以周太王所居地为其采邑,故称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曾助其兄武王灭商,武王死后辅佐成王。他对国家的统一、汉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过贡献。②吐哺:把口中咀嚼的食物吐出来。哺,bǔ。③归心:人心归顺。“周公吐哺”的典故本于《韩诗外传》。《韩诗外传》卷三载周公言:“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史记·鲁周公世家》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周公戒伯禽曰:‘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诗人承上节“明明如月”而来,以“月”喻已,以星喻贤才,因月明星稀,乃顿生孤寒寂寞之感。接着又静中见动,以“乌鹊南飞”之景隐喻无所依托的贤才。有人认为这是诗人用乌鹊无依比喻人民的流亡,“窥诗之意,当时定有流移人口,不受他的招抚,向南方流移,因而因物托事,以诗寄慨。”(见傅长君《曹操〈短歌行〉试解》)。我们认为这样理解,诗的主旨不够集中突出,似有割裂诗意之嫌。还是清人沈德潜的话有些道理,他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周代乌鹊乃吉祥之鸟,诗以乌鹊比喻贤者,大意是说:贤者们都在寻找栖息之地,但哪里才是他们可靠的寄身之所呢?最后四句承上而来,暗示“我枝可依”,希望人才都来归顺,点明了全诗的主旨。诗人用“山不厌高”两句比喻贤士多多益善,自己将如管子虚心以待。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意思是:周公为了忙于招待来访的贤士,连洗一次澡、吃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洗澡时要多次拧干长发,吃饭时要多次吐出口中所含的食物。后来便以“吐哺握发”形容为延揽人才而操心忙碌。这四句是说:山不满足它的高,水不嫌恶它的深。只要像明主周公、贤相管子那样礼贤下士,就能征服天下人的心。自比管子、周公,表明渴望求贤以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

诗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准确形象的写景,也有比喻的深意。最后四句以管子自喻,以周公自策,点明主旨。

《短歌行》此诗写于何时,目前尚难确定。《三国演义》说它写于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夜宴长江之时,固然是出于小说家的虚构;苏轼《赤壁赋》引此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两句后,紧接着就叙曹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似乎也暗示此诗写于此时,同样是出于文学家的想象和推测。这种虚构、想象和推测尽管都是合理的,但由于缺乏可信的史料为根据,还不能作出准确的结论。姑且存疑为是。

归园田居

少①无适②俗③韵④,性⑤本爱丘山⑥。(我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兴趣,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野。①少:指少年时代。②适:适应,适合。③俗:世俗、社会风气。④韵:本性、气质。⑤性:天性,本性。⑥丘山:指田园、大自然。)[首句是诗人真诚的自我表白,一“少”字,与成年后“误落尘网”形成对照,暗含对少年时天真质朴的追忆和留恋;“性本”二字,揭示出诗人内心深处喜爱丘山的自然本性,正因如此,才有后来的“归园田居”。]误落尘网①中,一去三十年②。(偶尔失足误落仕途俗网,光阴虚度一去便是十三年。①尘网:世俗的罗网,比喻仕途,官场。②三十年:陶渊明自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即公元393年初做江州祭酒,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即公元405年辞去彭泽令归田,一共十三个年头。这里的“三十年”是夸大的说法,也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误落”道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也有引咎

自责的遗憾,而“一去三十年”,则是对自己整个前半生对仕途官场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忏悔。尘网”与下文的“羁鸟”“池鱼”相应,让人自然地联想到,“羁鸟”和“池鱼”都失去了最适合它们生长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诗人出仕的处境与此没什么区别。]羁鸟①恋旧林,池鱼②思故渊。(笼中的鸟儿思恋昔日的丛林,池里的鱼儿向往旧时的清泉。①羁鸟:被束缚在笼中的鸟儿。②池鱼:养在池塘中的鱼。)[此两句诗以羁鸟、池鱼比喻自己过去在仕途生活中的不自由,以旧林、故渊比喻田园,表达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鸟在空中飞、鱼在水里游,这两种景象最易唤起人们对于自由的向往,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陶渊明还有这样的诗句:“望云惭高鸟,临渊愧游鱼”。“羁鸟”“池鱼”两词,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在官场中的种种束缚下痛苦不堪、失去生机的形象。而本性是难以改变的,鸟要回到山林飞,鱼要回到大河游,诗人也还是要归返田园的。]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①。(在南郊野外垦辟出一块荒地,固守住愚拙本性重回故居园田。①归园田:即回归园田居。园田居,又名古田舍,为陶渊明在浔阳柴桑的住宅之一。)[“开荒”两句表明自己归隐的决心。守拙,守正不阿。西晋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之说,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诗人借此坦露心迹。]

诗的开头八句,概括叙述了自己从出仕到归隐的缘起。展示了诗人在出入、进退选择上的一段经历:爱丘山→落尘网→恋旧林→归田园。

方宅①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宅地四周土地十多亩,盖起草屋陋居八九间。①方宅:住宅四周。方,通“旁”,旁边。)榆柳荫①后檐,桃李罗②堂前。(浓绿的榆柳覆盖着后檐,香艳的桃李罗列在堂前。①荫:覆盖、遮盖。②罗:排列。)[“方宅”起写田园生活。先写近景,“方宅”“草屋”,最基本的生活标准,却洋溢着诗人故园依旧、“吾爱吾庐”的一往深情。“榆柳”“桃李”,农家房前屋后常见的树木,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却是另一番崭新的天地,唤起诗人的喜悦欢欣。]暧暧①远人村,依依②墟里③烟。(暮色苍茫中远处的村落隐约可见,村落里升起了袅袅的炊烟。①暧暧:ài'ài,昏暗,模糊。②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③墟里:村落。)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①。(狗在幽深的巷子里吠叫,鸡在桑树的顶端啼鸣。

①巅:顶端。此两句化用汉乐府《鸡鸣行》:“鸡鸣桑树巅,狗吠深宫中”。)[再写远景,极目远眺,袅袅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传来犬吠鸡鸣。“远人村”“墟里烟”“鸡鸣”“狗吠”是乡村里常见的景象声音。但诗人觉得一切都那么新奇美好,禁不住伫立凝望、驻足谛听。]户庭无尘杂,虚室①有余闲。(庭院一尘不染,没有尘俗杂事,空静的房室十分安闲。尘杂:尘俗杂事。虚室:虚空闲静的居室。①虚室,又暗喻自己内心。《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意思是,看那空明的心境,空虚的内心处在纯洁的状态,吉祥就来临了。)[此二句收回目光,又转近景,回应前面写自己的住处和心情:“无尘杂”,没有“尘网”世俗之事的烦扰;“有余闲”,日子过得舒适安闲。作者笔下的田园乡村生活平淡无奇,然而读起来有着盎然的诗意,并且能从中感受到诗人轻松、平和、喜悦的心情。] 以上十句,为本诗的核心部分,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平常普通的农家生活画面融入了诗人欣喜愉悦之情,充满诗情画意,诗意盎然,沁人心脾,悦人耳目。

久在樊①笼里,复得返自然②。(我曾经长久地被困在牢笼里,如今终于重回大自然。樊笼:关鸟兽的笼子。这里比喻官场生活。①樊:篱笆、栅栏。②自然:大自然,指田园生活,又指自然的本性。)[“久”与“三十年”相映,“樊笼”与“尘网”相映,“返自然”与“爱丘山”相映,而这个“返”字写尽了“魂兮归来”的乐趣。樊笼、尘网,是禁锢人的牢笼和罗

网,使人有“羁鸟”和“池鱼”之感。既然如此,那么一旦冲出樊笼,返回大自然的怀抱,回归自己的自然本性,就会处处皆春,其乐无穷。]

最后二句归结全篇,是对归返田园生活的总结和赞美,也是对官场生活的否定,抒发他挣脱樊笼、重返自然后的无限乐趣。

义熙元年(405)八月,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十余天,辞官归田。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是出仕还是退隐,青壮年时期的陶渊明在这个问题上有过多次反复,而从彭泽县令任上的“逃离”,是他与仕途彻底决裂的开始。这些诗作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充分反映了他的深刻思想变化。

特色鉴赏

《涉江采芙蓉》主要特点是蒙太奇手法的运用。诗人将妻子采莲思夫的画面和丈夫伫立路边思妻的画面组合在一起,让夫妻二人同时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呼喊:“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从而产生强烈的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短歌行》这首诗“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也”。它立意深远、风格别致。就题材而论,它并不特别,但无论它写什么,都蕴藏着深刻的思想和饱含着激越的感情。并集抒情、写景、叙事为一炉,而能相互增辉。其次典故的化用、成句的援引与作者宏大的抱负融合无间,浑然一体。再次全诗兼用比喻,如以“朝露”喻人生易逝,以“明明如月”喻人才可望而不可即,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喻胸怀的宽广,招纳人才越多越好。在用语上显得质朴自然,悲惊慷慨,感人至深。

《归园田居》给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在欣赏田园生活画面的同时,进入到一种崇高的境界。

问题探究

第一个问题:《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最有争议的作品,争议的焦点是诗的主人公是游子还是思妇,诗的主题是描写游子的思乡还是描写思妇的闺怨。一般认为,诗中的主人公是游子,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开篇写游子出外采芙蓉,接着写游子“还顾望旧乡”,“旧乡”望而难归,倍觉凄婉。但是,读者常常质疑,东汉之时,游子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往往又暗指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为“游子”?于是,有人认为这首诗的主人公是女子,前四句写女子出外采芙蓉,后四句写女子想象远在天涯的丈夫,主题是思妇闺怨。当然还有人认为,诗前四句是写游子的想象,后四句则是写游子的实况,所以这首诗还是写游子思乡。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第二个问题:对《短歌行》这首诗的主题有过争论。唐代吴兢说它是“言当及时为乐”(《乐府古题要解》卷上),但是清人张玉穀却讽吴“何以掉其轻心”。张玉穀认为:“此叹流光易逝,欲得贤才以早建王业之诗。”(《古诗赏析》卷八)

你认为应当如何评价这首诗的主题?

第三个问题:我国古代许多有才能的文人,由于封建专制统治的黑暗,备受摧残。面对人生的困境,有的如屈原一样,“虽九死其犹未悔”,不管身处何种困境,报国之心矢志不渝,这便是范仲淹所说:进亦忧,退亦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另一种则如陶渊明一样,退身归隐,洁身自好,这便是儒家倡导的: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对于这两种处世态度,你是如何看待的?

探究思路:

第一个问题:对这首诗之所以产生分歧,主要是由于对诗歌的表现手法没有深入探讨。不论是游子说也好还是思妇说也好,都认为这首诗用的“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所不同的是,游子说认为“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是实写,而女子出外采莲是虚写,是出自游子的想象。而思妇说则恰恰相反,认为女子外出采莲是实写,而游子思乡的画面是虚写,是出自思妇的想象,即如马茂元先生说:“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子的虚拟。”

其实,这首诗同时写了两方面的情况,既可以看作主人公是女子,写其对外出丈夫的思念,也可以看作主人公是游子,写他对闺中妻子的思念。诗人用了类似蒙太奇的手法把夫妻双方的互相思念的两个画面叠加起来,便构成了这样一首言简意赅的诗作,最充分地表现了“同心而离居”的主题。

第二个问题:对曹操的《短歌行》,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吟咏这两句诗,又最容易联想到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于是,就很容易产生误读,以为曹操的《短歌行》是他在“人生得意”之时抒发那种及时行乐的思想。其实,我们只要读完全诗,根本就看不到曹操有及时行乐的思想,所以张玉穀的理解是正确的。改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这首诗的主题就是表达作者思贤若渴的心情和对人才的尊重。这便启示我们,鉴赏诗歌切忌断章取义,也断不可主观想象,必须从文本出发,“披文以入情”。

第三个问题:对比两种态度,前一种积极处世,后一种则相对消极。对此,毛泽东在评王粲的《登楼赋》有过一段很深刻的评说:“儒家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王粲(东汉建安时诗人)就不守这个信条,正因为天下乱了,他又处在‘穷’境,却更要出来济世,这就高多了。”又说,知识分子一遇到麻烦,就爱标榜退隐。其实,历史上有许多所谓的隐士,原是假的,是沽名钓誉。即使真隐了,也不值得提倡,像陶渊明,就过分抬高了他的退隐。不过陶渊明是真隐的,而且亲自种过田,情况有所不同。(《治国与读史》)退隐固然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但他们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与腐朽黑暗的官场同流合污,表现了知识分子的正直、傲岸、廉洁、清高,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值得称颂。

训练提高

1.选出加点字读音正确无误的一项()

A.遗谁(yí)俗韵(yùn)羁鸟(jī)

B.后檐(yán)暧暧(ài)墟里(xū)

C.樊笼(fán)呦呦(yōu)契阔(qì)

D.三匝(zā)吐哺(bǔ)可掇(chuî)

2.选出词语解释完全准确的一项()

A.还顾:转身向后看。依依:袅袅,轻柔而缓慢地上升。暧暧:昏暗,模糊。

B.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适俗:迎合世俗。去日苦多:过去的日子苦难很多。

C.同心:指夫妇,也喻感情深厚。墟里:墟,集市;里,乡里。契阔:相聚离散。

D.阡陌:田间小道,东西向为阡,南北向为陌。守拙:不随波逐流。杜康:酒的代称

3.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用法的一项是:

A.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B.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D.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4.诗句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忧伤以终老。

(2)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3)________________,复得返自然。

(4)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

5.陶渊明淡泊的诗句,往往把带人进入一种深远的意境。请你描绘一下“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两句诗所营造的意境。

答:

6.对下面的诗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清清的江流,鲜红的荷花,芬芳的兰草,这是一幅很美的景象,但是全诗的情调却异常凄苦悲伤。本诗情与景很不相配。

B.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这是很精彩的诗句。它是写景,浩月当空,长烟一空,为下文“月明星稀”作了铺垫。它蕴涵丰富,能引起读者多种联想,明月既象征自己美好的理想,又象征可望而不可即的贤才。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这是一个工整的对偶句。羁鸟、池鱼比喻诗人在官场中所受的压抑和束缚,“恋旧林”“思故渊”写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D.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久别重逢,欢饮畅谈,时常怀念旧日的情谊。契阔,契,投合;阔,疏远、久别。契阔,久别重逢。

7.“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句诗含意非常丰富,请说一说你的感受。

答:

8.《短歌行》中诗人的情感起伏不定,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悲伤沉郁,请具体说说它的情感旋律。

答:

9.唐代有人说《短歌行》“言当及时行乐”。罗贯中则又给此诗蒙上“诗谶”的迷信色彩,说曹操“乌鹊南飞”诸句是不祥之兆,预示他赤壁之战的失败。你如何评价这些说法?

答:

10.请根据《涉江采芙蓉》的内容,加以合理想象,改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故事。

解析与答案

1.解析:A遗,表示给予、赠送,念wâi;表示丢失、漏掉、忽略,念yí。C契,一般念qì,如契约、契友、默契。“契阔”念qiâ。D掇念duō,辍念chuî。

答案:B。

2.解析:B“去日苦多”是“苦于去日(太)多”,意即悔恨虚掷的时光太多。苦,恨,后悔。C墟与里,同义并列,墟也是乡里、村落。D南北向为阡,东西向为陌。

答案:A。

3.解析:A还通旋,即转过身,回过头。B讌通宴,请人吃饭喝酒。C方通旁,旁边,周围。D掇,拾取,摘取。有的资料将“掇”释通“辍”,停止。如是,这个句子则释为“明明的月亮呀,你什么时候会停止运行?”本书持前一种说法。

答案:D。

4.解析:这几首诗名句很多,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

答案:(1)长路漫浩浩;(2)暧暧远人村;(3)久在樊笼里;(4)悠悠我心;(5)契阔谈讌

5.解析:分析诗的意境,首先要分析诗描写的意象。象,就是诗所描绘的景物;意,就是融入这个景象之中的诗人的情意,即意境。“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两句诗运用了两个古典意象——“村落”和“炊烟”,村落在远处隐隐约约,缕缕炊烟袅袅上升,将读者带入一种静谧的氛围,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

答案:远处的村落在烟雾朦胧中,好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炊烟袅袅升起,带来无限的静谧安详。诗人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安闲地注目远视。

6.解析:这道题检测点很多,涉及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词语理解,章法技巧,是高考中常见的题型。A项涉及情景关系的问题,情与景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有情景相生,也有情景相异,《涉江采芙蓉》一诗用的是以乐写哀的方法。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姑娘们划舟采莲,湖面上尽是姑娘们的嬉笑之声。但与众姑娘的嬉笑不同,有位女子却怅立船头,独自哀叹——“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当姑娘们竞相采摘荷花,声言要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远在天涯。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人群之中,往往更令人感到自身孤独、寂寞之可怕!此诗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反衬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起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答案:A。

7.解析:理解这句诗的含义,首先要明白“樊笼”是一种比喻的用法,“自然”有着多重的含义。然后再由诗的字面意义进而体会诗人的旨趣。

答案:“樊笼”比喻官场。“自然”,不仅指乡村的自然环境,亦是指自然的生活方式,更是指诗人“爱丘山”的自然本性。在陶渊明看来,身居官场,为口腹所役,不得不逢迎巴结,扭曲人性、失去自我。现在终于挣脱牢笼,重新回到自己的田园,有一种释然轻松自在自由的感受。这句诗表现了诗人摆脱官场烦恼后的喜悦。

8.解析:诗歌的情感旋律,既是《短歌行》的重点,也是难点。认真体会它的特点,对于理解诗意,大有裨益。

答案:《短歌行》每四句为一节,每两节构成一相对独立的诗段。首八句先写忧思后写慷慨的情绪。面对酒宴触动诗人人生苦短、英雄迟暮的感叹,是一个悲叹的低调,不过只是悲伤,并非颓唐,所以立即引发出“慨当以慷”激昂的调子,抒发有志怀之士抱负不得施展时所激发起来的一种意气激昂的情绪。这两节前一节低抑,后一节激昂,自成一个抑扬。次八句写渴思贤才与礼遇贤才。前四句抒发未得英才时对英才的衷心系念。后四句写已得英才后宴饮的欢乐,这两节一从渴思上写,一从礼遇上写,一反一正,一忧一喜,又很自然地形成一个抑扬起伏。接下去八句承上进一步生发。前四句写英才难得。“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使用了一个构想奇辟的比兴,比喻英才难得,所以“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又是一个低抑的调子。后四句一转,然而英才竟然越陌度阡,远道屈尊而来存问,相逢叙旧,置腹谈心,喜得嘉宾之情溢于言表。这四句在情绪上又是一个高扬,与上四句自成一个开合。末八句作者端出自己的胸襟怀抱。仍分两层。前四句意在勾勒出动乱中英才四散的情景,启示英才应择主而事。

后四句是一个回答,诗人表示效法周公虚心纳士,暗示“我枝可依”。这八句隐含一问一答,章法上又自成波澜。

这首诗表意是曲折的,诗人的壮志追求寓于思宾燕饮之中。抒情是浓郁的,感情激荡,起落不平,从一个压抑慷慨的低调开始,回旋到富有展望和追求的高调结束,好像登盘山道,千折百回,终至顶端。章法则一低一昂,一开一合,抑扬有致。堪称抒情诗中的佳篇。

9.解析:这是一个涉及到诗歌思想内容的问题。对诗歌旨意要从诗的整体出发,不可据几句诗,偏颇地概括其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被许多人引为劝人及时行乐,但从全诗来看,曹操却是抒发他对人才的渴盼,目的是企图“天下归心”,答案:唐人和罗贯中的说法都有失偏颇。此诗并未奉劝人“及时行乐”。诗中诚然也有曹操对人生短暂的感叹,但不是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而是感到一种大业未成的时间紧迫感。至于“乌鹊”在周代乃吉祥之物,诗人借“乌鹊南飞”喻人才的流失,借以表达贤才不得重用的惋惜之情。

10.解析:可以想象为类似孟姜女寻夫的故事,也可以想象是丈夫意外凯旋、夫妻幸福团圆的喜剧。

答案;略。

人教版高一下册第7课《诗三首》语文教案

人教版高一下册第7课《诗三首》语文 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一下册第7课《诗三首》语文教案,感谢您的欣赏。 《诗三首》课文原文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九十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如果字词过关了,对诗歌的浅层次的鉴赏比较容易办到,但深层次的鉴赏恐非易事。希望能够通过这三首诗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完整版可编辑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完整版(可编辑)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 年级(上) 电子课本 1 目录 目录. 1 写在前面3 第一单元4 1 新闻两则. 5 2 芦花荡 10 3 * 17 蜡烛 4 *2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27 综合性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 35 第二单元 42 6 阿长与《山海经》 ? 42 7 背影 ? 50 8 *台阶 54 9 老王 ? 60 10 * 信客 ?65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71 第三单元 72 1 1 中国石拱桥? 72 12 桥之美 ?79 13 苏州园林 ?. 82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

(上) 电子课本 2 14 故宫博物院 ? 86 15 * 说“ 屏”? 90 综合性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 93 第四单元 98 16 大自然的语言 ?98 17 奇妙的克隆 ?. 103 18* 阿西莫夫短文 ?. 108 19 * 生物入侵者1 1 4 20 * 落日的幻觉1 1 7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120 第五单元. 122 21 桃花源记 ?122 22. 125 短文两篇 23 * 129 核舟记 ? 24 * 大道之行也 ? 133 25 杜甫诗三首 135 综合性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138 第六单元. 145 26 三峡?146 27 短文两篇. 148 28* 观潮 ?151 29 * 湖心亭看雪 ? 154 30 诗四首156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 电 子课本 3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160 古诗词背诵 162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诗言志7诗三首白马篇》7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曹植《白马篇》教学设计 石嘴山市第一中学 陈斌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所运用的方法。 2、理解作者寄托诗中的“游侠”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对诗中“赋”、“衬托”的写法的理解 2、对诗中叙述方式的理解。 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诵读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首先我们来看这样几个成语,大家看到这几个成语会想到哪个人呢?谁给我们解释一下其中的一个成语。 师补充。说起曹植,我们首先会想到小时候学过的《七步诗》,这则故事出自《世说新语》,不一定可靠,但所反映出曹植的才思敏捷却是真的。我们来看一个视频。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曹植的名作。 白马篇(板书) 第一部分: 师:首先大家根据提示的读音自读一下全诗。大家来齐读一下。

要想读的到位必须理解到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首诗。我们来看第一句“白马饰金羁”,什么是“羁”呢? 生:马笼头 师:这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罒”,一般称作网字头或扁四头,其实它是由“网”的象形简化来的。下面是“革”和“马”, 合起来表示用皮革制成的网络来把马络住。引申义:羁绊;放荡不羁;羁留;羁旅行役。 师:一匹白马而且还以金羁装饰,色彩可以使诗中的形象更富有轮廓性和具体性。作者利用一白一黄,来冲击我们的视觉,扣人心弦,设下悬念。你们还可以举一些其它相关的例子吗? 学生: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学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学生: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师: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预设:马的雄骏烘托人的英武。白马,在古人眼里,除具有能战善战,堪负重任的品格外,还象征着尊贵、坚定、忠诚、奉献、牺牲。中国古代文学中就有“白马情结”,《易经》中说迎亲的队伍里,走在最前头的汉子骑一匹纯白的马儿,轻捷地前行。战国名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辩,汉高祖刘邦与群臣订立“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东

高中语文2.7.2《短歌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短歌行》教学设计与评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 单元的诗歌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汉魏晋五言诗是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可以看得 出来,教材有意让学生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学习古代诗歌。这一时期的诗歌在许多方面 都有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新诗体、新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相继出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 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 《短歌行》是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诗人以真实,新鲜、有力的情感吸引 和打动读者,所以在这首诗歌的教学中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 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同时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 另外,对于作品的思想感情及人物形象的评价,要让学生从具体的历史背景出发,立足 文本,而不能凭自己的臆想乃至好恶去曲解作品。此外,作为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华, 体现了最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教学时应该发掘诗文里积极的、优秀的内涵为主,给学 生以正面的影响和教育。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知识与能力 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他们对中国古典诗歌已经有 了一定了解和阅读能力。在本单元学习开始之时,我已经对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做 了大体的介绍。学生在这样一个知识背景之下,加上已经学习了《诗经》和《离骚》, 对于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并不存在太大的困难,所以在课堂上,经师生的共同探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反复诵读、比较鉴赏和联想把握诗歌的意境 与思想内容。 2、个性特点 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学力水平较为平均,学生有着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较高的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课前自觉预习、课上积极学习。他们善于思考,能够表达自己的 观点和看法,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喜欢沉默,不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主动表达。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贴切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 趣和主动性。而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各更充分参与课堂学习。 三、设计思想 1、围绕语文素养核心 充分重视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内涵和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生命关怀,以更完整和更丰富的方式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引导学生展开文化思辨和生命探询,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坚持课堂开放性 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特别是到了高中阶段,课堂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和发展要求。这就要求高中的语文课堂是充分开放性的,让学生可以以课堂为平台,获取更多的知识。

高中语文 第7课《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word 1 / 8 诗三首

word 2 / 8 3、怎么写? 问题: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四、合作交流 五、解惑答疑 1、写什么? (2分钟)

word 3 / 8

word 4 / 8

word 5 / 8

word 6 / 8 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 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归去如何? 明确: '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2、为何写? 问题一: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问题二:那么你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陶渊明选择放弃官场、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怎么看呢? 陶渊明选择放弃官场、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是因为他生活在 一个社会黑暗、官场腐败的时代,他这种不愿同流合污,想要保持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品质是值得我们后人尊敬的,是有其时代意义的。(言之有理即可) 3、怎么写? 问题一: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色?平淡自然,质朴无华,这是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他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 言,白描的手法,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 问题二:本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① 运用白描手法。“白描”手法,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纯用线条 学生阅读背景材料,筛选重要信息,记忆。 (3分钟) 学生阅读课文,结合书下注解完成字词解释。 教师质疑 (出示问题)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诗三首>解读与探究 预习提示 本课选讲三首古诗: 《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古诗”作品在梁代尚存59首(《诗品·古诗》),但今存仅30多首,包括《古诗十九首》在内。《古诗十九首》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古诗”代表作,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一个专题名称。《涉江采芙蓉》写的是“同心离居”,夫妻异地的相思之苦。妻子采芙蓉送给丈夫,但是丈夫却遥在天涯;丈夫思念妻子,却是一条不归路。相隔万里的夫妻只能发出“忧伤以终老”的悲哀。 曹操的《短歌行》传于后世的共两首,课本选的是第一首。《短歌行》是“汉旧歌”(《宋书·乐志》),属相和歌平调曲。古辞已经亡佚。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都认为是指歌声长短而言。清人朱嘉徵在《乐府广序》中说:“《短歌行》,歌对酒,燕雅也。”指出这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曹操的这首《短歌行》是创于宴乐的言志诗,表达了诗人希望延揽天下人才、完成统一大业的雄心壮志。诗创作于宴飨宾客时,起首“对酒当歌”,写出一场盛大的筵席。然而,诗人乐极悲来,油然生出人生苦短、只争朝夕的感叹。接下来转到对人才的渴慕,时而抒写人才难得的忧愁,时而抒发人才到来的喜悦,诗人或喜或悲,心潮起伏。最后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明他延揽天下英才的心志。 《归园田居》顾名思义,标题的含意就是归返园田居。园田居,又名古田舍,为陶渊明在浔阳柴桑的住宅之一。“据宋传及陶集诗文,陶住宅凡三处。一为上京(里)闲居,一为园田居(古田舍),一为南里(南村)。”(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归园田居》共五首,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课文里选的是第一首,从内容上看,它带有开篇和总括的性质,全诗20句。前8句回忆由“误落尘网”到“守拙”归田的过程。中8句描了田园风光,近景方宅、林园,远景远村、狗吠鸡鸣。最后四句又回到眼前,环境清幽,心境闲适,表达其“返自然”的喜悦。诗意似浅实深,感情似淡实浓。 理解和欣赏这几首诗,主要在突破难点: 《涉江采芙蓉》难点有二:一是诗中所抒发的感情的普遍意义。思亲思乡为什么是古诗中最常见的主题?对这一点要从当时的社会条件,如交通不便、信息难通、战乱频仍等因素去体会。二是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是外出的丈夫,还是家中的妻子,还是二者都是?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意。 《短歌行》难点也有二:一是对诗歌情感旋律的把握。诗人的情感起伏不定,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悲伤沉郁,读这首诗,你只觉得卷在悲哀与欢乐的旋涡中,不知道什么时候悲哀没有了,变成欢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欢乐没有了,又变成悲哀。要通过反复朗读,认真体会诗人感情旋律变化。二是对诗歌感情基调的把握,诗中抒发了人生苦短、生命无常的感叹,这是人生的普遍隐痛,由此而生出或积极进取,或消极颓废两种截然相反的处世态度。曹操在本诗中抒发的是哪一种?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9《短诗三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 语文四年级下册9《短诗三首》精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等3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能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难点: 3.能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等3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 任务一导入新课,明确诗序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走入了第三单元【出示单元篇章页】第三单元是现代诗单元,诗歌就是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来看世界。 在这一单元我们将学习哪些内容呢?一起来看单元目录吧。 我们将要学习冰心的短诗三首艾青的《绿》,叶赛宁的《白桦》,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我们还要一起开展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学习语文园地三。 在本单元的学习当中,我们将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还要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并初步学会整理资料的方法。 当然我们还要一起合作创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呢。 听老师的介绍,你是不是有些跃跃欲试了呢? 那就请你打开语文书,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吧。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九课,短诗三首都选自冰心的诗集繁星。 2、出示繁星图片 师:看着满天繁星,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美丽、辽阔、深邃......) 天上繁星点点,照耀着辽阔的大地,宽广的大海,美丽的小花、小草......繁星如诗,生命如歌,让我们走进课文《短诗三首》。(板书课题,指导“繁”字的书写)它的作者非常有名,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冰心。 作者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诗人,儿童文学作家,笔名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她的第一部诗集《繁星》共有164首,主题都是对母爱、童心、自然的赞美。本课选用了其中的第71、第131、第159首短诗。(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现代诗”,帮助学生理解三首短诗的题目及后面数字的含义。任务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听录音,激发朗读兴趣,学习生字 (1)听朗读音频,圈出生字新词。 (2)学习生字 ①课件出示要求会读的字:漫、涛。 ②指名认读,注意读准字音。 ③给生字找朋友:漫(漫灭)涛(波涛) ④生字游戏:摘星星。 2.生自由读诗,正确朗读诗歌 (1)生自由读诗,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和正确的停顿,关注分行。师指名读诗点评。师相机正音,指导读准“啊”的音变。(出示课件) “啊”的发音要联系语境,也就是将前一个字韵母中的最后一个字母变为声母,与“a”相拼,例如“大海啊!”中的“啊”应该读作“ya”,“母亲啊!”中的“啊”应该读作“na”。 (2)小组合作读诗,并汇报展示,学生互评。 (3)全班齐读。 3.通过读这三首诗,你们发现了什么?

新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二单元-7诗三首-归园田居(其一)-含解析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学习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领悟作者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2、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方法:朗读、比较、探究、品读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A做大官,有名有利;B做农民,平平淡淡。同学们选择哪条路?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繁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归隐之后所写《归园田居·其一》,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今存125首,

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他对黑暗官场的憎恶,对淳朴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以及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 (三)走进文本,朗读并了解诗歌内容。 1、检查预习,(字音、字义) 2、全班齐读,初步感知课文(注意字音,朗读停顿和感情) 3、学生代表朗读,要求读出感情。 4、理解诗歌内容,疏通文意。(注意重点字词的赏析) 明确:韵:天性、本性丘山:田园生活 尘网:尘世的罗网,这里指仕途 羁鸟:笼中鸟,自喻池鱼:池中鱼,自喻 守拙:守住愚拙,指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荫:动词,遮蔽暧暧:模糊,昏暗 依依墟里:轻柔而缓慢地飘升颠:枝头 尘杂:世俗的杂事余闲:闲暇 樊笼:官场生活自然:田园生活 (四)再读诗歌,整体感知课文: 《归园田居》突出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诗的感情。(五)合作探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第三单元畅游诗海 每一首诗,都是一首歌,寥寥数语或短短几行,便唱出了无限心事。对故园、对亲人的魂牵梦绕,对春逝、对秋凉的遗憾感伤,对光明、对理想的不懈追求……都在我们的低吟浅唱中流泻而出。古今中外,时代、国度或许不同,但诗歌中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吟咏却是永恒的主题。我们用诗歌分享喜乐,用诗歌治愈伤痛。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聆听冰心的纸短情长,感叹艾青的激情澎湃,静赏叶赛宁的心灵微波,领悟戴望舒的温柔多情。我们吟唱诗歌,走进诗歌,畅游诗海,凝练诗心。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选编了中外名家的几首短诗,让我们初步了解了现代诗的一些特点,领略了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风格,体会了诗歌所抒发的真挚情感,在低吟浅唱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感染。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 课 文 短诗三首 这三首短诗或回忆自 己的童年时光,或表达对大 海的挚爱,或表达对母亲的 眷恋、热爱之情,都反映了 冰心诗集“爱的哲学”的思 想内核。 引导学生初 步了解现代诗的 一些特点,体会 诗歌的情感,并 能进行模仿创 作。 2课时 绿 诗人用诗意的语言描 绘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 木小草在春风吹拂下来回 摆动的景象,抒发了对绿、 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感受作者对 “绿”色的赞美, 对春天的讴歌, 激发学生热爱自 然、热爱生活的 思想感情。 1课时 白桦 这首诗以白桦为中心 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了白 桦的美,赞美了白桦高尚的 品格,传达了诗人对白桦、 对大自然强烈的热爱之情。 体会诗人笔 下的白桦高洁、 挺拔的形象;感 受诗人对家乡和 大自然的热爱之 情。 1课时

9短诗三首 文 本 分 析 三首短诗都是选自冰心的《繁星》诗集,这些“零碎的思想”反映了冰心的“爱的哲学”。诗短小精悍,又意味深长,深深感染着我们。 在艺术上,冰心以童心关照一切,诗歌美在清纯,美在朦胧,美在含 蓄。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反复朗读感悟,想象画面,品味生活,感悟情感, 在构建立体的画卷中,领略短诗的美。 教 学 目 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重点理解“漫灭、清响”等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4.模仿创作,接受现代诗歌美的熏陶。 教 学 重 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 点。背诵诗歌。 教 学 难 点 品读诗歌,体会诗歌的 情感,模仿写短诗。 课 时 安 排 2课时 1.会认“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灭、藤”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波涛”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读出节奏和情感,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繁星图片和诗集《繁星》相关课件,教师谈话导入。 导语:漫漫夜空,因有繁星的闪烁而璀璨夺目,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亦如繁星,捕捉细节就会绽放光辉。中国现代诗人冰心收集了生活中的点点繁星,为我们展现了别样的情怀。今天,让我们共同沐浴这耀眼的光辉,体悟生活的真谛。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高中语文先秦诗三首(伐檀、氓)教案人教版

《先秦诗三首》(伐檀、氓)教案 总体教学目标: 1.积累相关的中国文学史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诗经》和《楚辞》,了解屈原。 2.通过古诗的鉴赏活动,使学生学习、体会鉴赏古诗的方法,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浪漫主义传统。 3.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力,增进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经》它大概有3000多岁了,看似离我们很遥远,但它却仍然活跃在我们的语言中,映射在我们的思想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侣。 3.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译:在别的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其它: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学习我们民族的经典,更重要的是《诗经》对我们人生也有着现实的指导作用。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诗中思想正统、纯正) 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下面让我们“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二)知识要点: (1)《诗经》包括西周初(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500年间的诗歌。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编定,成书于春秋时代。本称《诗》,存诗305篇,也称《诗三百》。因其书为毛公所传,又称《毛诗》。汉代后被儒家列为经典“六艺”之一,故称《诗经》。 补充: “六艺”第一种说法:(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 (《乐经》散失,仅存《乐记》一篇,乃并入《礼记》中,后遂有五经之名。)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暑假作业语文试题(14)-Word版含答案

班级学号完成日期家长签字 暑假作业14 一、成语运用 1.(2014·江苏扬州12月月考)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近年来,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家电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家电出口额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 ....,令世人瞩目。 B.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特立独行 ....,致力创新,他制定出的电子商务竞争模式,成为众多电子商务网站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C.生活方式是一个人衣食住行、工作休息、待人接物等方面的方式习惯,医生认为合 理的生活方式和健康长寿休戚相关 ....。 D.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暮鼓晨钟 ....地辛勤劳作,几乎没有片刻喘息,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支撑起他们的筋骨呢? 2.(2014·河北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托养中心项目的启动将使残疾人享受免费康复服务变得________。 ②金庸就是________天天写时评的报人,他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而闻名于世。 ③这款智能手表将带有更多功能,也将带给大家更多的惊喜,大家都在________。 A.拭目以待指日可待倚马可待 B.拭目以待倚马可待指日可待 C.指日可待倚马可待拭目以待 D.倚马可待指日可待拭目以待3.(2014·黑龙江哈三中第二次测试)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当执法人员对假冒少数民族群众的小贩进行处罚时,该小贩故作听不懂。执法人员拟 对物品暂扣时,他又原形毕露,________,强词夺理,企图不接受处罚。 ②英国统治阶层普遍缺乏科学知识,对数字毫不敏感,只会靠________治理国家。 ③中共十八大在京召开,让记者们眼前一亮的是,此届党代表没有了以往的“沉默是金”, 取而代之的是________,直抒胸臆,畅所欲言。 A.侃侃而谈夸夸其谈振振有词 B.振振有词夸夸其谈侃侃而谈 C.振振有词侃侃而谈夸夸其谈 D.夸夸其谈侃侃而谈振振有词4.(2014·黑龙江双鸭山一中上学期期中)依次填入以下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乔峰和乔布斯,都是英雄,一个出自金庸武侠小说,称得上是________;一个在西方 电子技术中引领时代潮流。 ②他在工作岗位上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这期间两次在身体不适治疗后又回到工作岗 位,最终因________而病发,救治无效,不幸离世。 ③虽然大家都知道教养是一个人处世的通行证,但是,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就是 ________,依然不拘小节,我行我素。 A.家喻户晓心劳日拙不以为意 B.路人皆知心劳日拙不以为然 C.路人皆知心力交瘁不以为然 D.家喻户晓心力交瘁不以为意5.(2014·浙江五校联考)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遵照 ..景区升级改造方案,景区负责人拆除了核心岛可视范围内影响景观的水上及山

河北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上册

河北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及答案人教版高二上册 河北武邑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古诗文阅读 (一)课内反馈(15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句子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 A.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云消雨霁,彩彻区明 B.舟摇摇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层峦耸翠,上出重宵 C.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D.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籽”应为“耔”,“或植杖而耘耔”意思是“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消”应为“销”,“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意思是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晴朗。B项“摇”应为“遥”,“扬”应为“飏”,“舟遥遥以轻飏”意思是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宵”应为“霄”,“上出重霄”意思是“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D项,“辨”应为“辩”,“辩乎荣辱之境”意思是“辨别光荣和耻辱的界限”。 点睛: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记时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①语音辨识法,通过朗读词语,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误; ②字形辨识法,在我国汉字中,形声字占了绝大多数,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义辨识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用字是否正确;④结构分析法,借助词语的结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或者说做到“字不离词”;⑤语境辨识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 2.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求之靡(没有)途宇文新州之懿(美好)范门衰祚(福分)薄 B.悟已往之不谏(挽回)遥襟甫(顿时)畅舅夺(改变)母志 C.策扶老以流(周游)憩君子风机(预兆)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教案全集讲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教案全集一、单元梳理 诗言志,歌传情,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个单元选的是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作品。《〈诗经〉两首》一为《氓》,偏重叙事,一为《采薇》,偏重抒情。两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感情都相当丰富、复杂。《离骚》在课文里所节选的是全诗感情最浓烈、诗人形象最鲜明的部分。以《离骚》为代表的“骚体”,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一个特别的现象,出现时异军突起,衰落后很少再有人采用。《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作品,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在人物形象塑造、剪裁、结构、语言上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诗三首》包括《涉江采芙蓉》、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涉江采芙蓉》为“古诗十九首”之一,产生于汉末,是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不过,它的诗句仍具有自然质朴、不事雕饰的特点。《短歌行》是用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诗人以真实、新鲜、有力的情感吸引和打动读者。《归园田居(其一)》在组诗《归园田居》中有总括的性质,诗人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最鲜明。 通过诵读,弄清字的读音,掌握词语意义和用法;反复吟咏,鉴赏人物形象,品味诗歌语言,体会思想感情;采用比较,领略文人五言诗写作技巧的发展;注意不同的作品在表达技巧上的独特性,本单元有叙事诗、抒情诗,有民歌、文人创作,有四言、五言、骚体等,在表达技巧上各有特色;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乃至语气语调,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培养问题意识,努力提高对古诗文的语感。

二、复习《诗经》两首 (一)复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了解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及《诗经》的表现手法。 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3、培养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二)课文整体感知 1.解说文题 《诗经》中的篇章在创作出来后没有题目,后人往往以第一章的第一句的开头的一个字或几个字命名。如《采薇》是这一章的第一句话中的两个字。 《氓》是一首叙事诗,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自己从恋爱、结婚到遗弃的过程,对负心的丈夫充满着怨恨,最后她从痛苦中醒悟过来,表示要坚决同她一刀两断。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写的是一位长期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诗中抒情主人公的感情丰富、复杂。由于归期一拖再拖,加之无法向家里人传递问候,他非常思念家乡,内心痛苦至极。不过,他在战斗中毫不懈怠,并对己方的装备大加赞美,表现出一种自豪感。走在回乡的路上时,他并没有感到轻松和喜悦,相反,他的心被沉甸甸的悲哀压着。思念故乡、牵挂亲人的情感,与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分不出孰轻孰重。 2.明了背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