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行政诉讼法》修改前后对照表

新《行政诉讼法》修改前后对照表

新行政诉讼法点窜前后对照表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点窜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此中规定,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

现行行政诉讼法于1990年10月1日起实施,此次为该法实施24年来的初次大修。去年12月23日,该法修正案草案初次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次会议审议,历经三次审议通过。点窜后的行诉法将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行诉法被称为“民告官〞的法律,规定了行政诉讼程序的底子规那么,为受到国家行政机关不法侵犯合法权益的公民和法人,提供了法律布施途径。

此次点窜主要针对实践中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三难〞问题,从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完善管辖制度、诉讼参加人制度、证据制度、完善民事争议和行政争议交叉的处置机制、完善判决形式等十个方面进行完善。

点窜后的行诉法从明确法院和行政机关应当保障当事人的起诉权利、扩大受案范围、强化受理程序约束等五方面包管行政诉讼的入口畅通,完善了对当事人的诉权庇护。如点窜后的行诉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诉行政机关负责

人应当出庭应诉。不克不及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的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该法点窜后明确,当局不得干预、阻碍法院立案;假设书写起诉状有困难,可口头起诉;异地管辖,减少干预审判;不执行法院判决,可拘留行政官员等。如点窜后的行诉法尺度行政机关的出庭应诉,破解“告官不见官〞的难题,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或未经法庭许可半途退庭,人民法院可以向其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提出依法赐与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处分的司法建议。

对于实践中有的行政机关向行政诉讼原告施加压力,迫使其撤诉的行为,点窜后的行诉法规定以欺骗、胁迫等不法手段迫使原告撤诉的,将予追责。

此外,点窜后的行诉法还进一步完善管辖制度,明确了对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的适用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点窜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点窜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新的行政诉讼法将从2015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行政诉讼法实施24年来的初次点窜。

新行政诉讼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浏览字号:来源:中国人大网 2017年6月29日 10:11:48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受案范围 第三章管辖 第四章诉讼参加人 第五章证据 第六章起诉和受理 第七章审理和判决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三节简易程序 第四节第二审程序 第五节审判监督程序 第八章执行 第九章涉外行政诉讼 第十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第四条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 第五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六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八条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第九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行政诉讼的权利。

2015年行政诉讼法(修改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5年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第四条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 第五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六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八条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第九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行政诉讼的权利。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 人民法院应当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 第十条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有权进行辩论。 第十一条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第二章受案范围 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 (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

浅析现行《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和完善

浅析现行《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和完善 我是AI语言模型,我来为大家写一篇关于现行《行政诉讼法》的修改与完善的浅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行政诉讼逐渐成为了维护公民权益、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不断完善和优化《行政诉讼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本文将就《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和完善进行浅析。 一、前置审查制度的取消 在原有法律框架下,行政诉讼的前置审查制度一直是存在的。该制度要求行政诉讼的起诉必须经过一定的行政复议程序,而非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这一措施旨在鼓励行政复议这一行政程序,以减少诉讼,降低法院工作负担。 然而,这一制度也存在许多弊端。首先,行政复议存在较大的压力,其结果往往倾向于政府部门。而且由于行政复议持续时间较长,公民权利的侵害可能会更加严重,进而导致司法公正的丧失。此外,由于前置审查的强制性,公民的起诉权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限制了诉讼的效率和公正性。 因此,随着社会发展和法律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法律逐步取消了前置审查制度。通过取消前置审查制度,公民的起诉权得到了有力保障,更好地维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对行政程序的规范

随着近年来行政复议的不断完善,相较于之前的行政诉讼程序,行政复议程序已经具备了更多的公正性和透明性。然而,仍有部分情况下,行政复议程序可能会受到特殊的干扰和影响,从而给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为此,对于行政程序的规范和监督也成为了《行政诉讼法》修改的重点之一。通过合理设计行政手续,及时公示程序要求和监督措施等,可以使行政程序得到更加公正、透明和具备公信力,进而增强了22行政诉讼制度的针对性和威慑力。 三、法律手续的简化 作为一项非常规的法律程序,行政诉讼手续常常过于复杂繁琐,给公民起诉造成不小的困难。因此,在《行政诉讼法》修订中,对于法律手续的简化也成为了重点之一。 通过简化法律程序,可以使行政诉讼更加便捷,增加公民起诉的效率,降低起诉的成本,并且更好地维护公民权益。同时,简化程序还可以提高司法系统的效率,优化司法资源的利用。 总体而言,《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和完善将会为行政诉讼制度带来更加完善和优化的内容,进一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但是,对于相关法律实施细则的制定和审议也需要注意细致和严谨,以确保法律的容易执行性和最终的效果。四、加强对行政罚款的监督 在以前的行政诉讼中,行政罚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

2018年有关新行政诉讼法全文-word范文 (1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有关新行政诉讼法全文 行政诉讼法规定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程序方面的法律规范和行政诉讼参加人行使权利、承担义务的各种法律规范,是现代国家据以建立行政诉讼制度的法律依据。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从而根据宪法的规定制定的一部程序性法律。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新行政诉讼法全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新行政诉讼法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第四条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 第五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六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八条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第九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行政诉讼的权利。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 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 人民法院应当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 第十条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有权进行辩论。 第十一条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第二章受案范围 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 (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 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 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 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 (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 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五)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 (六)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 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 经营权的; (八)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 (九)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十)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 待遇的;

行政诉讼法修正案2023年修订

行政诉讼法修正案2023年修订 (实用版) 目录 1.行政诉讼法修正案 2023 年修订背景 2.行政诉讼法修正案 2023 年修订内容 3.行政诉讼法修正案 2023 年修订的意义 正文 一、行政诉讼法修正案 2023 年修订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的进步,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为了进一步优化司法程序,提高审判效率,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益,2023 年 8 月 4 日,《俄罗斯联邦行政诉讼法典》修正案正式生效。该修正案对行政诉讼法进行了一系列修订,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行政诉讼法修正案 2023 年修订内容 1.电子化诉讼:修正后的《俄罗斯联邦行政诉讼法典》规定,除司法文件外,法院的命令、要求、指示、传唤、上诉等均可以电子形式执行并发送给收件人。这一修订有助于提高审判效率,降低诉讼成本,同时方便当事人及时了解诉讼进展。 2.扩大法律援助范围:修订后的法律规定,不涉及向当事人提供行政案件专业法律援助的行为(收取法院通知、司法文件复印件、执行文件,复印行政案件材料等)可由持有相关授权委托书的人员完成,无论其是否具有律师资格、是否受过高等法律教育和法律专业相关学位。这一修订有助于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3.获取信息途径:在准备行政案件审理时,法院有权通过公开渠道获取进行案件审理和判决所必须的信息,包括通过国家和地方机关、组织、企业、公民等渠道获取。这一修订有利于保证审判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提

高审判质量。 三、行政诉讼法修正案 2023 年修订的意义 行政诉讼法修正案 2023 年修订对于提高我国司法效率和审判质量 具有重要意义。电子化诉讼和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有助于减轻当事人的诉讼负担,让更多人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同时,法院获取信息途径的扩展有助于提高审判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提升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度。

行政诉讼法修正案2023年修订

行政诉讼法修正案2023年修订 摘要: 一、修正案简介 二、修正案的主要内容 三、修正案的影响和意义 正文: 行政诉讼法修正案2023 年修订 2023 年,我国对行政诉讼法进行了修订,旨在进一步完善行政诉讼制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修正案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修正案简介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行政诉讼制度改革的需要,2023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进行了修订。这是行政诉讼法自1990 年实施以来的第四次修改。 二、修正案的主要内容 1.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修正案将行政机关作出的部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如行政机关制定或者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这有助于更好地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2.明确行政诉讼被告资格 修正案明确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规定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

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这有助于强化行政机关的法治意识,促进行政争议的实质性解决。 3.规范行政诉讼程序 修正案对行政诉讼的起诉、受理、审理、判决等程序进行了进一步规范,明确了行政诉讼的适用条件、审判程序、审判时限等。这有助于提高行政诉讼的公正性和效率,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强化行政诉讼的执行 修正案明确了行政机关履行行政诉讼裁判的义务,规定行政机关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行政诉讼裁判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相应的强制执行措施。这有助于保障行政诉讼裁判的执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修正案的影响和意义 行政诉讼法修正案的实施,对于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推进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诉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

行政诉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 •【公布日期】2022.12.30 •【分类】征求意见稿 正文 行政诉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正草案)》进行了审议。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正草案)》予以公布,社会公众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https://www.doczj.com/doc/d819204276.html,)或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https://www.doczj.com/doc/d819204276.html,)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号,邮编:100805。信封上请注明行政诉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为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正草案) 一、将第十五条修改为: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 (一)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二)海关处理的案件; (三)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四)其他法律规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以县级、地市级人民政府为被告的案件中,政府信息公开案件、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行政复议机关不予受理或者程序性驳回复议申请案件,以及土地山林等自然资源权属争议行政裁决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二、将第九十条修改为: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当事人对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应当向原审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一)当事人对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诉讼程序等无异议,认为适用法律、法规有错误的; (二)原判决、裁定经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行政诉讼法的修改

行政诉讼法的修改—调解 在我国,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或规章授权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活动。这部被称为“民告官”的法律规定了行政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实施以来,在解决行政争议,推进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人民群众对行政诉讼中存在的“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突出问题反映强烈。为解决这些突出问题,适应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新要求,有必要对行政诉讼法予以修改完善。 通过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正前后对照表,发现还是有好地方进行了修改,那我就行政诉讼法第八章执行当中增加的调解,谈谈我的看法。 一、调解带来的利处 不得调解的立法初衷,当时是为了防止行政机关放弃权利,损害公共利益,防止行政机关损害公权力。但事实上,行政诉讼法不得调解,使得本来能够化解的矛盾、能够通过调解解决的行政纠纷最终无法解决。所以,就出现了很多“官了民不了”,法院判了,但是执行不了,老百姓仍然不服,反复诉讼的这种情形。那如果可以调解了,我们就可以私下进行商量,以达到最好的解决。它的利处:

1、调解有利于当事人息诉,能够实现纠纷和矛盾的彻底解决,减少上诉、再审、申诉、缠诉等现象的发生。 2、调解有利于解决执行难问题。 3、调解有利于提高法院工作效率。 4、调解有利于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保证社会稳定。 5、调解可以降低诉讼成本,实现诉讼经济。 6、调解是诉讼中的合法行为,是终结诉讼,解决纷争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一个案例,体现调解的作用: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华威北里16号楼居民1996年开始入住,当时16号楼东侧有一“烂尾楼”,该楼于1994年7月才获批(在16号楼规划之后),因规划设计等原因仅施工到3层便停工长达13年之久,然而,2007年7月21日该楼突然又开始“复工”,该“烂尾楼”与16号楼外墙相距直线距离不足10米(法定不得少于18米),且该“烂尾楼”如建成,将严重影响16号楼东侧70余户居民日照、采光、通风,私密性也无法保障。发现该问题后,16号楼居民自2007年7月以来多人多次向北京市政府信访办、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建设委员会、潘家园街道办事处城建科等相关职能部门反映该问题,但都没有得到满意答复,遂委托本律师于2007年9月17日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为被告向朝阳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为建设单位核发的(94)市规建字1818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此案件诉讼艰难,表现在:1、立案方面,本律师代理原告2007

新《行政诉讼法》修改前后对照表

新行政诉讼法点窜前后对照表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点窜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此中规定,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 现行行政诉讼法于1990年10月1日起实施,此次为该法实施24年来的初次大修。去年12月23日,该法修正案草案初次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次会议审议,历经三次审议通过。点窜后的行诉法将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行诉法被称为“民告官〞的法律,规定了行政诉讼程序的底子规那么,为受到国家行政机关不法侵犯合法权益的公民和法人,提供了法律布施途径。 此次点窜主要针对实践中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三难〞问题,从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完善管辖制度、诉讼参加人制度、证据制度、完善民事争议和行政争议交叉的处置机制、完善判决形式等十个方面进行完善。 点窜后的行诉法从明确法院和行政机关应当保障当事人的起诉权利、扩大受案范围、强化受理程序约束等五方面包管行政诉讼的入口畅通,完善了对当事人的诉权庇护。如点窜后的行诉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诉行政机关负责

人应当出庭应诉。不克不及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的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该法点窜后明确,当局不得干预、阻碍法院立案;假设书写起诉状有困难,可口头起诉;异地管辖,减少干预审判;不执行法院判决,可拘留行政官员等。如点窜后的行诉法尺度行政机关的出庭应诉,破解“告官不见官〞的难题,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或未经法庭许可半途退庭,人民法院可以向其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提出依法赐与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处分的司法建议。 对于实践中有的行政机关向行政诉讼原告施加压力,迫使其撤诉的行为,点窜后的行诉法规定以欺骗、胁迫等不法手段迫使原告撤诉的,将予追责。 此外,点窜后的行诉法还进一步完善管辖制度,明确了对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的适用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点窜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点窜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新的行政诉讼法将从2015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行政诉讼法实施24年来的初次点窜。

新行政诉讼法全文

新行政诉讼法全文 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行使诉讼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机关依法行政,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办事,制定本法。 第二条行政诉讼适用本法。 第三条行政诉讼包括对行政行为、行政协议、行政不作为和其他具有行政管理性质的具体行为或者具体事项提起的诉讼。 第四条下列法律规定的行政行为,不适用本法: (一)依照法律规定应当通过行政程序确定的,由于当事人的自愿或者业已依法确定,不再需要行政诉讼程序的; (二)因紧急情况必须立即采取行政行为的,事后应当依法补办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需要行政诉讼程序的行政行为。 第五条行政协议是指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订立的具有行政管理性质的合同或者其他协议。对行政协议提起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六条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机关明知应当行使职权而不行使的行为。对行政不作为提起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七条本法规定的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其他由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以及执行行政职能的机关。

第八条行政诉讼程序应当公开进行,但法律规定不公开的除外。 第二章行政诉讼的主体 第九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具体事项或者行政协议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或者认为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存在其他违法行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条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其他由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以及执行行政职能的机关应当依法接受行政诉讼,提供证据、说明情况,不得拒绝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 第十一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不得受到威胁、打击、报复或者打击报复。 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行政诉讼,并按照本法的规定,予以公开审理。 第十三条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应当确保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认真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和陈述,调查研究,依法查明事实,正确适用法律。 第十四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分别适用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普通程序适用于争议较大、案情复杂的案件;简易程序适用于争议较小、事实明确的案件。 第十五条行政诉讼的当事人有下列权利: (一)请求撤销、确认、改变行政行为; (二)请求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消除违法行为,排除妨碍、

行政诉讼法2014与2017对比

行政诉讼法2014与2017对比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行政诉讼法 2014 与 2017 的对比概述 2.2014 年和 2017 年行政诉讼法的主要修改内容 3.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对公民权益的影响 4.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对行政机关的影响 5.总结 正文 一、行政诉讼法 2014 与 2017 的对比概述 行政诉讼法是我国一部关于行政诉讼的重要法律,它规定了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程序和相关制度。2014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行政诉讼法进行了一次全面修订,这是自 1989 年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的首次大修。2017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对行政诉讼法进行了部分修改,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的需要。本文将对 2014 年和 2017 年行政诉讼法的主要修改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以及探讨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对公民权益和行政机关的影响。 二、2014 年和 2017 年行政诉讼法的主要修改内容 1.2014 年行政诉讼法的主要修改内容: (1)扩大受案范围,将原来规定的 10 种行政行为受案范围扩大到13 种; (2)明确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3)增加行政诉讼中止、行政行为停止执行等制度;

(4)强化对当事人的程序保障,包括增加回避制度、公开审理制度等。 2.2017 年行政诉讼法的主要修改内容: (1)明确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 (2)增加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规定; (3)强化对行政机关的司法审查,明确人民法院可以对行政行为进 行合法性审查; (4)增加行政赔偿制度,明确行政机关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三、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对公民权益的影响 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扩大了受案范围,明确了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责任,增加了行政诉讼中止、行政行为停止执行等制度,强化了对当事人的程序保障,这些修改都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四、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对行政机关的影响 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明确了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增加了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规定,强化了对行政机关的司法审查和行政赔偿制度,这些修改有助于提高行政机关的法治意识,促使其依法行使职权,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五、总结 行政诉讼法 2014 年和 2017 年的两次修改,旨在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更好地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新行政诉讼法全文(2015)

新行政诉讼法全文(2015)

新行政诉讼法全文(2015) 2015-05-08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行政机关或者第三人可以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 行政诉讼法是为了规范和保障人民法院能够正确、及时的审理行政案件,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国家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以下是YJBYS就业指导网为您提供的《2015最新行政诉讼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根据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修正,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第四条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 第五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新旧对比解读

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新旧对比解读 新《行政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已于2015年5月1日施行,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相关信息,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新《行政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已于2015年5月1日施行,但对于新旧法律规范在一些具体问题应如何衔接的问题,中存在不同的理解; •为此,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赵大光法官、副庭长李广宇法官和耿宝建法官特撰本文厘清相关问题,以供审判实践参考;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对1989年颁布的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旧行政诉讼法)进行了一次全面修改。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新行政诉讼法)已经于5月1日正式施行。4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也发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适用解释》),对实施行政诉讼法的有关问题作了细化解释性规定。由于《适用解释》只就有关亟待解决的问题加以明确,修改前后的行政诉讼法在受案范围、审理程序、被告资格、起诉期限、裁判方式以及申请再审程序和期限等诸多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新旧法律规范的衔接与适用仍有不少模糊之处,有必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以供审判实践中参考。 一、关于起诉期限问题 1.起诉期限的适用

新行政诉讼法将起诉期限从原来“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改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新法规定更加有利于 保护相对人诉权,对行政机关在5月1日前作出的行政行为,当事人在5月1日后提起 诉讼,按照旧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尚未超过起诉期限的,应当适用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六个月起诉期限的规定。例如,对行政机关在2015年2月2日作出的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按旧行政诉讼法规定,起诉期限应至2015年5月2日届满;而按照 新行政诉讼法六个月的规定,相对人的起诉期限应当延长至2015年8月2日。 2.二年起诉期限的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执行解释》)第四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 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二年。”新行政诉讼法和《适用解释》对此问题未予涉及。在修改行政诉讼法过程中,曾 一度将上述司法解释的内容纳入有关条款中,后考虑文字比较长及需要解释说明等原因未作规定。 在起草《适用解释》过程中,对“起诉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二年”的规定是否继续适用, 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不应当继续适用。主要理由为:行政诉讼法将起诉期限从三个月延长为六个月,已经充分保护了当事人诉权,如果继续适用《执行解释》中有关“起诉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二年”的规定,不利于行政法律关系尽快稳定。且行政诉讼法关于 六个月起诉期限的规定是公开的,也是明确的,不论相对人是否知晓,法律一经公布就应当严格执行。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当继续适用。主要理由为:一是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时,既应当告知行政相对人行政行为内容,也应当告知行政相对人诉权和起诉期限。这不仅是对行政机关遵循正当程序的要求,也是行政机关必须履行的义务。行政机关未告知诉权和起诉期限,则应该承担相应的不利后果。《执行解释》第四十一条的规定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体现了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精神和目的,这一规定应当继续坚持。二是如果对行政机关告知和不告知的后果不作区分,而是一律适用六个月起诉期限,实践中容易出现规避法律侵害相对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现象,既不利于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也不利于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三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诉权,是本次修法突出强调并坚持的一项原则,如果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期限实际上比原来有所缩短,与本次修法的原则相悖,也容易引起各界的质疑和反对。 考虑到此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在一定时期内无论是行政执法水平还是当事人的法治意识都有待提高,《执行解释》第四十一条关于“起诉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二年”的规定, 与新行政诉讼法及《适用解释》规定的精神是一致的,仍然应当在实践中继续适用。当然,

新行政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正后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机关,包括依照法律、法规授权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组织。 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诉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应诉。 第四条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 第五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六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八条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第九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行政诉讼的权利。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 人民法院应当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 第十条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有权进行辩论。 第十一条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第二章受案范围 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

(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不予答复,或者对准予、变更、延续、撤销、撤回、注销行政许可等决定不服的; (四)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五)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依 法享有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 (六)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八)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征用财产、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九)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或者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社会保险待遇的;

最新行政诉讼法全文

最新行政诉讼法全文(2017最新版本) (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89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6号公布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4年1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修订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第四条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 第五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六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八条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第九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行政诉讼的权利。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 人民法院应当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 第十条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有权进行辩论。 第十一条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第二章受案范围 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 (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 (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五)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