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行政诉讼法全文

新行政诉讼法全文

新行政诉讼法全文

由于行政诉讼法是中国的一部重要法律,因此,以下是一些参考内容,其中包括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障国家的公共利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损害其合法权益的,依照本法规定,有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三条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本法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或者修改行政行为,确认其行政权利和行政义务关系,以及赔偿或者补偿因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的特殊诉讼程序。

第四条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保障行政诉讼的实行,确保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合法、公正、透明、便民。

第二章行政诉讼的法律地位

第五条行政诉讼的审理是对行政行为法律效力的审查,人民法院依法适用法律,保障案外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行政诉讼审判机关应当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防止行政机关和其他权力机关对审判活动的干扰。

第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于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有权依法进行复议或者起诉。行政机关不得限制、妨碍申请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

第八条行政诉讼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但是,行政诉讼案件中的民事诉讼必须先进行,不能事后追诉。

第三章行政诉讼的案件类型

第九条行政诉讼案件,包括对具体行政行为的撤销、修改、确认,以及对行政机关不作为的追责等。

第十条具体行政行为包括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置、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行政奖励和行政协议等。

第十一条行政机关的不作为包括没有履行法定职责、没有采取措施防止他人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行为、没有履行作为义务等。

第四章行政诉讼的程序

第十二条行政诉讼一般分为起诉、审理和执行三个阶段。其中,审理分为一、二审。

第十三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认为有不当的,可以自知道该行政行为时起六十日内提起诉讼。

第十四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不作为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随时提起诉讼。

第十五条行政诉讼的起诉应当提交诉状并提出具体的请求和事实理由,并附有与该具体行政行为有关的证据和证明材料。

第十六条行政诉讼的受理,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同时应当详细记录受理时间、地点、当事人、代理人、诉讼请求等情况,并告知申请人有关权利和义务,出具受理回执。

第十七条行政诉讼应当依法公开、公正、公平进行。审理前的准备工作应当充分听取申请人的意见,依法查询有关材料,适当向行政机关咨询,查清案件事实、适用法律、裁定事项和程序规定后,作出开庭审理的决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一般情况下应当在三十日内开庭审理。

第十八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应当确保当事人在诉讼中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以及行政行为法律效力的审查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第十九条在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应当在民事、行政案件审理程序中,履行诉讼参与人的义务,提供相关证据和证明材料,或者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答辩和陈述。

第二十条行政诉讼当事人之间可以协商解决案件。

第五章行政诉讼的结果

第二十一条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应当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法、公正、公平的审判。

第二十二条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对合法性和事实的认定

应当根据证据、法律和事实在当事人听证的基础上作出,并留有书面记录。

第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裁定撤销或者变更具体行政行

为的,由行政机关撤销或者变更该行政行为;判决或者裁定确认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应当履行该行政行为。

第二十四条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法规或者有关规定履行

已经生效的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裁定。

第二十五条在行政诉讼中被判决或者裁定承担责任的行政机

关和工作人员,应当依法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消除影响。

第六章特别程序

第二十六条行政诉讼中一审判决或者裁定被申请人提出上诉的,可以提起行政上诉程序。

第二十七条行政诉讼中的紧急情况,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听证、履行职务等特别程序。

第二十八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

即将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的、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具体行政行为等严重情况,有权提起行政诉讼请求中止或者撤销该行政行为。

第七章行政诉讼的费用

第二十九条行政诉讼当事人同等负担诉讼费和相关费用;对

贫困当事人,人民法院可以减免诉讼费和相关费用。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条行政诉讼中的有关问题,可以参照有关的民事诉讼

规定,并视情况适用。

第三十一条行政诉讼法施行前提起的行政诉讼,按照适用的

法律处理;行政诉讼法施行后提起的行政诉讼,适用行政诉讼法。

第三十二条本法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同时,废止1989

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原法)。

新行政诉讼法修订内容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二、第二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三、增加一条,作为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四、将第十一条改为第十二条,将第一款修改为:“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 “(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 “(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五)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 “(六)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 “(八)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 “(九)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十)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 “(十一)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 “(十二)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 五、将第十四条改为第十五条,修改为:“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

2015年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5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5年施行) 专家解析修改后行政诉讼法 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201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行政诉讼法实施24年来作出的首次修改。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二、第二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三、增加一条,作为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四、将第十一条改为第十二条,将第一款修改为:“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 “(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 “(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五)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 “(六)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 “(八)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 “(九)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十)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 “(十一)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 “(十二)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

新行政诉讼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浏览字号:来源:中国人大网 2017年6月29日 10:11:48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受案范围 第三章管辖 第四章诉讼参加人 第五章证据 第六章起诉和受理 第七章审理和判决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三节简易程序 第四节第二审程序 第五节审判监督程序 第八章执行 第九章涉外行政诉讼 第十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第四条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 第五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六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八条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第九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行政诉讼的权利。

2018年有关新行政诉讼法全文-word范文 (1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有关新行政诉讼法全文 行政诉讼法规定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程序方面的法律规范和行政诉讼参加人行使权利、承担义务的各种法律规范,是现代国家据以建立行政诉讼制度的法律依据。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从而根据宪法的规定制定的一部程序性法律。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新行政诉讼法全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新行政诉讼法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第四条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 第五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六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八条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第九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行政诉讼的权利。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 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 人民法院应当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 第十条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有权进行辩论。 第十一条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第二章受案范围 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 (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 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 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 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 (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 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五)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 (六)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 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 经营权的; (八)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 (九)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十)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 待遇的;

行政法最新版全文

行政法 准备问题:行政与政府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 一、行政:内涵丰富的行政权运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经济调控、市场规制、社会管理、各类公共服务提供、环境保护、风险防范 (一)关于行政定义的尝试 行政:执行、管理。 行政法讨论“行政”,为“公行政”或“公共行政”。 形式意义上的行政:组织意义上的行政(行政主体)从事的各种活动,而不论是否具有管理执行性质。 实质意义上的行政:处理行政事务的国家活动,不论是否由组织意义的行政为之。 反面、消极或扣除说: 由权力分立理论出发,扣除立法、司法之外的国家作用。行政扣除依照宪法规定,代表国家的进行的高度政治性行为——统治行为、国家行为、外交行为 正面、积极说: 有学者尝试,如日本学者田中:近代行政,是在法之下,受法规制的同时,现实中具体地为积极实现国家目的而进行的,整体上具有统一的、连续的形成性国家活动。 (批评,行政裁量性,其他国家活动也具有积极性和目的性和统一性,行政未必必然是统一的、具体性或连续的。行政的形态和手段丰富多样,见教材5-6页。) 行政的范围几乎所有社会活动领域,从摇篮到坟墓,从天上到地下,从过去到未来,从琐碎之事到重大决策…… 积极的行政不可定义,只可描述。 (二)行政的特征 1、对社会产生形成作用。面向未来,不断持续形成的一系列有目的的社会形成。行政涉及的是社会之共同生活,对社会产生产生各方面的形成作用。与司法的区别。

2、以追求公益为指向的活动。行政应代表国家,经过充分的利益衡量,维护公益,其中可能对私益有所限制。 3、行政具有积极性或和前瞻性。执行抽象的立法,使抽象规定转化为具体行动。对于法律概括授权,积极主动,发挥创造性和能动性进行活动。 4、行政应受法的支配——合法性和合目的性兼顾 5、行政的运作应注重沟通和配合 6、行政活动的成果多表现为具体的执行措施 比较:行政与立法和司法。 (三)行政的种类 1、依行政任务或目的分类 秩序行政给付行政经营行政 诱导行政 公课行政 需求行政 2、依行政手段/措施的后果干预行政 给付行政 计划行政 3、依行政行为的法律形式高权行政 私法行政4、依法律的拘束程度不同羁束行政 裁量行政 5、依行政的主体不同 直接国家行政 间接国家行政 二、行政国家 指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这么一个阶段———国家行政权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在其生命的整个过程中都离不开行政机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成为影响人们生命、自由、财产和国家安全、稳定、发展的一种几乎无所不能之物。 立法国家行政国家司法国家

2023行政诉讼法全文【最新版】

2023行政诉讼法全文【最新版】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 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解决行政争议,行政诉讼法制订本法。 第二条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应当尊重和保障公民、法 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一贯性和权威性,维护社会 公序良俗,加强行政服务。 第三条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和不作为,损害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受损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 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条具有行政主管权限的人民法院负责审理行政诉讼案件。人民法院对行政诉讼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 第五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应当为行政机关、被告 人民法院和其他利害关系人提供平等的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

第六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应当坚持以事实为根据,法律为准绳,公正审判,保护各方合法权益。 第七条行政诉讼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代理,也可以自行进行 诉讼。不委托律师代理的,可以指定一名亲友为诉讼代理人。 第八条行政诉讼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调解解决行政争议;行 政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调解申请,对方同意的,人民法院应当进行 调解。 第九条人民法院应当与行政机关建立联系机制,促进行政诉 讼制度与行政决策科学、人民调解和其他行政争议解决方式的衔接。 第十条人民法院审理涉及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行 政诉讼案件,应当通知作出该行为的行政机关,并可以要求该行政 机关查清事实,说明理由。 第二章立案和受理

第十一条行政诉讼当事人提起诉讼,应当向受案法院提出起诉状。起诉状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1. 原告和被告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或者居住地; 2. 行政行为或者不作为的事实和理由; 3. 请求法院作出何种行政诉讼裁定的; 4. 附有原告的联系方式。 第十二条行政诉讼当事人起诉未提交起诉状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补正。逾期不补正的,不予受理。 第十三条行政诉讼当事人起诉后撤诉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撤诉状。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无误的,应当裁定准许。 第十四条行政诉讼当事人对行政行为不服,损害可能连续发生的,可以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每年起诉一次。 第十五条行政诉讼当事人对被行政决定所利益的主张,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一年内起诉。

新行政诉讼法全文

新行政诉讼法全文 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行使诉讼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机关依法行政,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办事,制定本法。 第二条行政诉讼适用本法。 第三条行政诉讼包括对行政行为、行政协议、行政不作为和其他具有行政管理性质的具体行为或者具体事项提起的诉讼。 第四条下列法律规定的行政行为,不适用本法: (一)依照法律规定应当通过行政程序确定的,由于当事人的自愿或者业已依法确定,不再需要行政诉讼程序的; (二)因紧急情况必须立即采取行政行为的,事后应当依法补办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需要行政诉讼程序的行政行为。 第五条行政协议是指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订立的具有行政管理性质的合同或者其他协议。对行政协议提起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六条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机关明知应当行使职权而不行使的行为。对行政不作为提起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七条本法规定的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其他由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以及执行行政职能的机关。

第八条行政诉讼程序应当公开进行,但法律规定不公开的除外。 第二章行政诉讼的主体 第九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具体事项或者行政协议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或者认为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存在其他违法行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条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其他由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以及执行行政职能的机关应当依法接受行政诉讼,提供证据、说明情况,不得拒绝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 第十一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不得受到威胁、打击、报复或者打击报复。 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行政诉讼,并按照本法的规定,予以公开审理。 第十三条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应当确保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认真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和陈述,调查研究,依法查明事实,正确适用法律。 第十四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分别适用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普通程序适用于争议较大、案情复杂的案件;简易程序适用于争议较小、事实明确的案件。 第十五条行政诉讼的当事人有下列权利: (一)请求撤销、确认、改变行政行为; (二)请求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消除违法行为,排除妨碍、

新行政诉讼法解释

新行政诉讼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5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48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人民法院对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应当立案,依法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对当事人依法提起的诉讼,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一律接收起诉状。能够判断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当场登记立案;当场不能判断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接收起诉状后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七日内仍不能作出判断的,应当先予立案。 起诉状内容或者材料欠缺的,人民法院应当一次性全面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补充的材料及期限。在指定期限内补正并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当事人拒绝补正或者经补正仍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裁定不予立案,并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 当事人对不予立案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第二条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第三项规定的“有具体的诉讼请求”是指:(一)请求判决撤销或者变更行政行为; (二)请求判决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 (三)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违法; (四)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无效; (五)请求判决行政机关予以赔偿或者补偿; (六)请求解决行政协议争议;

第五条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包括行政机关的正职和副职负责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可以另行委托一至二名诉讼代理人。 第六条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包括复议机关驳回复议申请或者复议请求的情形,但以复议申请不符合受理条件为由驳回的除外。 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是指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处理结果。 第七条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原告只起诉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者复议机关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追加被告。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另一机关列为共同被告。 第八条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的,以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确定案件的级别管辖。 第九条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审查原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同时,一并审查复议程序的合法性。 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对原行政行为合法性共同承担举证责任,

最新行政诉讼法全文(3)

最新行政诉讼法全文(3) 第三十五条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证人收集证据。 第三十六条被告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延期提供。 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了其在行政处理程序中没有提出的理由或者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被告可以补充证据。 第三十七条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 第三十八条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 (二)原告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的。 在行政赔偿、补偿的案件中,原告应当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证据。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第三十九条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 第四十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公民调取证据。但是,不得为证明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调取被告作出行政行为时未收集的证据。 第四十一条与本案有关的下列证据,原告或者第三人不能自行收集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取: (一)由国家机关保存而须由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 (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 (三)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 第四十二条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诉讼参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 第四十三条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对未采纳的证据应当在裁判文书中说明理由。 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第六章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四条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十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提起诉讼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第四十八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

最新行政诉讼法司法详解「全文」

最新行政诉讼法司法详解「全文」 一、引言 为了规范行政诉讼活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最新行政诉讼法司法详解将对该法律进行详细解读,以便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 二、行政诉讼法概述 行政诉讼法是我国行政诉讼活动的重要法律依据,于2015年5月1日起施行。最新行政诉讼法司法详解旨在全面、深入地解析最新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和精神,为各级人民法院和有关当事人提供准确的司法指引。 三、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最新行政诉讼法司法详解明确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包括:

1. 对行政处罚不服的; 2. 对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3. 对行政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 4. 对自然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5. 对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6. 对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废 止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 7. 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村土地经营权的; 8. 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 9. 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 务的; 10. 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 者社会保险待遇的; 11. 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废止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 12. 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 四、行政诉讼参加人

最新行政诉讼法司法详解明确了行政诉讼参加人的范围,包括: 1. 原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 被告: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3. 第三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4. 诉讼代理人:律师、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当事人 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五、行政诉讼证据和诉讼程序 最新行政诉讼法司法详解对行政诉讼证据和诉讼程序进行了详 细规定,包括: 1. 行政诉讼证据的种类、收集和认定; 2. 行政诉讼程序的启动、进行、中止、终结和恢复; 3. 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专家意见等证据的使用; 4. 行政诉讼中的一审、二审、再审程序; 5. 行政诉讼中的调解、和解、审判监督等程序。 六、行政诉讼裁判和执行

新行政诉讼法(耿靖)

新行政诉讼法(耿靖) 二、单项选择 三、多项选择 (一) 141、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包括()。 A举证责任倒置原则B不适用调解原则C独立审判原则D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 答案:ABCD 142、行政诉讼中,原则上不停止被诉行政行为的执行,但下列()情形时除外。 A行政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B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C原告或利害关系人申请停止执行且法院认为应当停止执行该行政行为且不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 D人民法院认为应当停止执行的 答案:BCD 143、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作出何种行为时,应当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A变更、放弃诉讼请求B出示相关证据并进行法庭辩论 C出庭应诉,宣读起诉状D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答案:AD 144、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但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A被告的行政行为对原告造成了损害但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的 B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 C原告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的 D被告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的 答案:BC 145、下列哪些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A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B行政法规、规章或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C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D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或排除或限制竞争的 答案:ABC 146、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人民法院管辖。 A被告所在地B原告所在地C上一级人民法院指定D最初收到起诉状的答案:AB

新行政诉讼法(耿靖)

新行政诉讼法(耿靖)

二、单项选择 三、多项选择 (一) 141、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包括()。 A 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B 不适用调解原则 C 独立审判原则 D 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 答案:ABCD 142、行政诉讼中,原则上不停止被诉行政行为的执行,但下列()情形时除外。 A 行政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 B 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C 原告或利害关系人申请停止执行且法院认为应当停止执行该行政行为且不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 D 人民法院认为应当停止执行的 答案:BCD 143、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

任免等决定 D 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或排除或限制竞争的 答案:ABC 145、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人民法院管辖。 A 被告所在地 B 原告所在地 C 上一级人民法院指定 D 最初收到起诉状的 答案:AB 146、共同诉讼需必备的要件为()。 A 当事人一方为二人以上 B 因同一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 C 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 D 经当事人同意 答案:ABCD 147、在行政诉讼中,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的有()。 A 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B 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C 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推荐的公民 D 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答案:ABCD 149、下列哪些属于诉讼参加人()。 A 原告和被告 B 第三人 C 诉讼代理人 D 证人 答案:ABC 150、以下哪项属于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第三人共同具备的特征()。 A 都可以主张独立的诉讼请求 B 既可以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也可以申请参加诉讼 C 都与当事人双方争议的标的有利害关系 D 都能主张管辖权异议 答案:ABC 151、在行政诉讼中,与案件有关的哪些证据,原告或者第三人可以申请人人民法院调取()。 A 由国家机关保存而须由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 B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 C 原告人认为收集将损耗大量人力财力的证据

最新行政法全文

(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1989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6号公布 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4年1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修订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第四条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 第五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六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八条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第九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行政诉讼的权利。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 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 人民法院应当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 第十条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有权进行辩论。 第十一条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第二章受案范围 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 (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 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 不服的; (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 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 (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五)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 (六)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 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

新行政诉讼法

新《行政诉讼法》修改前后对照表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1日表决通过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其中规定,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 现行行政诉讼法于1990年10月1日起实施,此次为该法实施24年来的首次大修。去年12月23日,该法修正案草案首次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次会议审议,历经三次审议通过。修改后的行诉法将于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行诉法被称为“民告官”的法律,规定了行政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为受到国家行政机关非法侵犯合法权益的公民和法人,提供了法律救济途径。 此次修改主要针对实践中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三难”问题,从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完善管辖制度、诉讼参加人制度、证据制度、完善民事争议和行政争议交叉的处理机制、完善判决形式等十个方面进行完善。 修改后的行诉法从明确法院和行政机关应当保障当事人的起诉权利、扩大受案范围、强化受理程序约束等五方面保证行政诉讼的入口畅通,完善了对当事人的诉权保护。如修改后的行诉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

行政案件。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的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该法修改后明确,政府不得干预、阻碍法院立案;若书写起诉状有困难,可口头起诉;异地管辖,减少干预审判;不执行法院判决,可拘留行政官员等。如修改后的行诉法规范行政机关的出庭应诉,破解“告官不见官”的难题,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人民法院可以向其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提出依法给予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处分的司法建议。 对于实践中有的行政机关向行政诉讼原告施加压力,迫使其撤诉的行为,修改后的行诉法规定以欺骗、胁迫等非法手段迫使原告撤诉的,将予追责。 此外,修改后的行诉法还进一步完善管辖制度,明确了对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的适用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新的《行政诉讼法》将从2015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行政诉讼法》实施24年来的首次修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