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原导学案

草原导学案

杭锦旗巴拉贡学校八字互助导学案五年级语文下课题:《草原》

主备:杨艳霞审核:杨艳霞时间:2012--2--2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2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重、难点:

1、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2、积累优美词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学法指导:查找工具书或资料

【预习】

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渲染勾勒疾驰迂回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

2、读课文,我想到了下列成语:(至少三个)。

A.含“草”字的成语:

B.形容草原绿的成语:

C.形容草原大的成语:

D.形容热闹场面的成语:

E.形容朋友间深厚情谊的成语:

3、搜集老舍先生的资料并摘抄。(至少1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

1、这篇文章按照顺序,通过作者记述第一次访问内蒙古民大草原时的,先描写了景色,再描写场面,最后描写了情形,赞美了草原,歌颂了。

2、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草原的总体印象:空气()、天空()、草原()。

3、导学过程之走近蒙古族,体验人情美(学法指导:)

本文一共五个自然段,作者以地点转换为序,把事情与情感交织起来。我

们可以从地点、事件、情感三个方面理清文章的结构:(照样子补充完整)

A、地点:初见草原()()

B、事件:赏美景()()

C、情感:愉快()()

【训练】

1、摘抄文中出现的比喻句和拟人句(至少三句),想想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课文哪些自然段感受到了蒙汉同胞情深意长的热烈场面?摘抄相关句

子谈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

1、背诵课文1、2段。

2、让家长或同学考考本课生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找相关资料,说说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情感目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教学用具:光盘、录音歌曲、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悠悠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草原)(放录音歌曲) 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补充课题:的早晨) 齐读课题。

二、看图感知 看!(播放光盘) 你喜欢草原吗?你喜欢草原的早晨吗? 三、初读课文 1.那就翻开书,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2.能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吗? 要求:请拼音小博士帮好你的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朋友仔细听好,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然后两人再交换进行,开始! 3.练读了几遍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来表示。 四、细读训练 1.谁来先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评价,指导:你读得很流利。 好象鞭声还不够响亮,谁再试试。 黎明时,草原还没有苏醒,是很静很静的。读好:宁静。 眼前,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读好:铺满新绿。 谁愿意当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 草原还没彻底醒来,再来一遍。 齐读 2.此时,草原开始热闹起来,欢乐起来!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从朗读中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谁来读好它。谁能超过他。

《草原》导学案

《草原》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背诵段。 学习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领会草原的景色秀丽,地域辽阔。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草原》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教学过程: 课时 一.引入导学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草原地人民。下面请看录像。。 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关联词语造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给课文分段,初步理解课文。

二、依按自学 指名读选段并简单谈收获。 处理生字词。 字音:既,迂。 字形:既、舒、蹈 词义:渲染、勾勒、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迂回 多音字: 蒙:?ngéngêng : 自学指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给第二段分层和概括层意。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想象描绘的情景。 三、合作探学1 学生自学:思考、讨论: 1、解释“洒脱”的意思,为什么在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2、“远远地望见了一条天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中的“河”为什么要加感叹号? 3、说说、二层所讲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4、齐读第三层,思考、讨论: 联系上下文,说说“忽然”的意思。 说说“我们”快到公社时,草原上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这些景象说明了什么? “群马疾驰”和“襟飘带舞”写出了什么特点? 作者把欢迎远客的男女老少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 作者是怎样写静态的草原热闹起来的场面的?学生读读有关句子,提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表达了草原人民的什么感情? 5、初到草原和快到公社时,景象有什么不同?课文描写的景象由静到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指导朗读第二段,语气的变化上要突出草原由静到动的变化。 交流反馈:可以分作三层。层讲在去陈巴尔虎旗的牧业公社的路上;第二层讲走了许久,看到了河、马群,听到了鞭响;第三层讲“我们”在距离目的地几十里以外受到热情的欢迎。 四、依按自学2 自学指导:朗读这一段思考、讨论: 蒙古包外,主客相见时,作者写了哪三多?说明了什么? 结合这一段内容,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这一句话。 为什么说“也不知怎样的,就进了蒙古包”?主人是怎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推荐2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推荐2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搜集草原的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写草原生活的乐曲一首。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想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出示目标 1、板书课题,生齐读 2、出示教学目标 识记本课生字新词,当堂默写 熟读课文,读通、读准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生齐读目标 二、初读课题,扫除生字(第一次先学后教) 师:目标明确了,我们先来赛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声音洪亮,不丢字,不加字,听的同学认真听,有错字及时举手纠错。 1、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易错字。 (板书:“墨、勒、腐、蹈、既、舒”。) 2、齐读易错字巩固 三、学习“会认字”(第二次先学后教) 师:接下来,我们赛读生字,比比谁最先把会认字读准,记牢。 生自己读 同桌读(给同桌读一下,让同桌检查一下你是否真会了) 指名读 四、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三次先学后教)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第【1】篇〗 【教学目的要求】 一、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讲读分析,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使学生了解蒙汉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培养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读写训练项目,加深对“展开丰富想象”、“抓人物特点”等训练重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加深对“展开丰富想象”和“抓住人物特点”等训练重点的认识,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本文所写的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有的句子含义也较深,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录音磁带。 第一课时(预习指导课) 一、介绍写作背景和草原风土人情。 向学生提供有关反映草原风光和草原民俗的和读物。其目的是: ①为突破难点,理解课文作准备。②培养学生使用参考书的能力。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字词,重点理解下面词语:

回味、洒脱、迂回、襟飘带舞、拘束、羞涩、会心 四、出示预习提纲 内容如下(教师巡视指导):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认真读课文,按“写景”、“叙事”给课文分两部分。并按课后揭示,概括第二部分各自然段的段意。 3.结合上下文,试着理解课后2题中的句子,为下节课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五、课上交流。 学生交流预习情况,自由发言。 1.说说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什么疑难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2.经过努力,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学本课生字,会写这六个生字。 2、抓重点词句,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有关草原的、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重、难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 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参观,我们知道蒙古草原上清新的空气,有明朗的天空,有翠绿的小丘,有迂回明如玻璃的小河,那里形美、色美,

而更美的是那里的人。 二、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敬酒──回敬──再回敬”、“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只有心相同,才会“握手再握手”,才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主客人都舞的舞、唱的唱,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你能将这段文章满含深情地读出来吗? 三、课外延伸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互助的事情又何止这些呢?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第【2】篇〗 一、说教材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跌、偏西、天涯”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能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通过细读课文,我能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从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对西部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4.通过揣摩优美语句,我体会到了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知识链接】 《草原》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骆驼祥子》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 【学习过程】 一、解读目标,设重难点。(2分钟) 二、初读课文,字词积累。(15分钟)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2.我能圈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四字词语,并读两遍。 3.在本课生字中,我想提醒同学注意“”字的读音;还有“”字的字形。 4.我能积累本课优美的词句: 5.我的疑难: 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13分钟) 1.课文是按顺序,先描写的景色,再描写场面和的情景,最后以诗句“,”结尾。 2.课文主要记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赞美了和。 四、细读感悟,入情入境。(50分钟) 1.品读课文第1自然段,讨论:

(1)本自然段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我能用横线画出中心句,并做好批注) “一碧千里”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写出了草原什么特点? (2)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我能用波浪线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并抓住关键词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同时在文中做好批注。) 关键词: 理解和体会: 2. 品读课文第2至3自然段,说说蒙古族老乡是怎样迎接远客的?(我能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并能抓住关键词谈谈自己的看法,同时在文中做好批注)关键词: 我的看法: 3. 品读课文第4、5自然段,我能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插图,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和体会,和同学分享读后的感受。 我的感受: 五、我的疑惑,合作探究。(没有疑惑不用写)(5分钟) 六、拓展延伸,展示自我。(20分钟) 通过学习课文,我体会到了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我也能模仿作者的方法介绍一处景物,表达我的感情。 【整理学案】补漏纠错、梳理知识。(3分钟) 【自主反思】(2分钟)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导学案

1、《草原》导学案 【学时安排】2 学时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背诵第一自然段。 【学习重点、难点】 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学习过程】 一、温故互查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何:;忍:指;天涯碧草: 指;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 2.“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 这句中的“回味”指。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中的“回味”指。 4.蒙古族习俗:蒙古族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每年七八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摔跤”是“那达慕”的主要内容。 二、设问导读 1.朗读课文,读2 至3 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段落序号,划出不懂的词句,想一想哪些字、词需要注意。 2.默读课文,小组内互相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 3.仔细研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词句和文中的重点词句,和同学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课文中写了哪些场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原因。

4.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明白,提出来。 三、自主学习 1.自学生字,读写下列生字: 毯陈裳虹蹄腐稍微 2. 用联系上下文或者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渲染: 勾勒: 茫茫: 洒脱: 回味: 疾驰: 襟飘带舞: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思考回答: ①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先描写了()景色,再描写()场面,最后描写了()情形,赞美了草原(),歌颂了()。 ②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四、分层练习 1.自读第一部分(1 自然段)。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划出相关的句子,互相交流。 (学生读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先由学生回答,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品读句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出示草原图片体会清鲜、明朗的准确。 品读句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出示草原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积累词语: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四年级上语文导学案-草原-

草原第一课时 一、课前展示导入新课 二、学习目标: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勾画词语,标自然段。理解难词。 3、各组自学生字、生词。 4、快速浏览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理清脉络。 5、初步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合作探究 目标一:1、注音。()()()()()()()() 渲染勾勒迂回羞涩豆腐拘束 2、各组推荐读课文,其他组纠正。 目标二:1、读一读。一碧千里勾勒鄂温克姑娘骏马疾驰襟飘带舞迂回蒙古豆腐渲染陈巴尔虎旗羞涩舞蹈墨线舒服 玻璃衣裳绿毯静寂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解词:一碧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翠色欲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三:1、多音字标音组词。____()______() 勒蒙______() ____()______() 2、同义词。明朗—()渲染—()拘束—() 惊叹—()清鲜—()羞涩—()目标四: 1、划分段落,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五:本文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字______。_____作家,___族, _____人。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剧_________、 ___________。 四、同伴互助,教师点拨。 五、成果展示:1、根据意思填词语。 (1)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2)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3)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2、造句。那么..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练笔: 课后反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草原》导学案

1、草原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通过反复朗读,了解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用心去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增加了解西部的兴趣。 4、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揣摩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学习重点: 1、学习重点是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2、学习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课时:建议两课时,也可根据学情划分学习内容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我能完成以下练习。 ⑴在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 内蒙.古(mēng méng měng)同行.的人(xíng háng)好.客(hào hǎo )似.的(shìsì) (2)我能区分形近字并组词 喧()拘()跤()蹄()崖()渲()苟()狡()啼()涯()2、我理解的词语有: 3、我能简要说说课文主要讲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 我还知道课文是按顺序叙述的,按这一顺序主要写了 个情景。

4、初读课文后,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 挑战自我: 1、画出文中写得美的句子,把体会批注在书上,准备与同学交流。 2、背诵一、二自然段。 二、合作探究 通过预习课文同学们有了很多收获,同时也生成了很多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草原的美。阅读提示:画出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书上,这里的批注不仅是对内容、思想方面的,还应该有对文章表达方法的认识,对于重点的优美的句段要背下来,你就会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 三、拓展阅读 八月末,我开车从围场县出发,翻过山,穿过茫茫林海,过一界河,便从河北进入内蒙古境内。刚才在山下沟谷中所感受的峰回路转和在林海里感觉到的绿浪滔天,一下都被甩到另一个世界上,天地顿然开阔得好像连自己的五脏六腑也不复存在。两边也有山,但都变成缓缓的土坡,随着地形的起伏,草场一会儿是一个浅碗,一会儿是一个大盘。草色已经转黄了,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由于地形的变换和车子的移动,那金色的光带在草面上掠来飘去,像水面闪闪的亮波,又像一匹大绸缎上的反光。草并不深,刚可没脚脖子,但难得的平整,就如一只无形的大手用推剪剪过一般。这时除了将她比作一块大地毯,我再也找不到准确的说法了。但这地毯实在太大,除了天,就剩下一个它;除了天的蓝,就是它的绿;除了天上的云朵就剩下这地毯上的牛羊。这时我们平常看惯了的房屋街道、车马行人还有山水阡陌,已都成前世的依稀记忆。看着这无垠的草原和无穷的蓝天,你突然会感到自己身体的四壁已豁然散开,所有的烦恼连同所有的雄心、理想都一下逸散得无影无踪。你已经被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 这偌大的草原又难得的干净。干净得连杂色都没有。这草本是一色的翠绿,说黄就一色的黄,像是冥冥中有谁在统一发号施令。除了草便是山坡上的树。树是成片的林子,却整齐得像一块刚切割过的蛋糕,摆成或方或长的几何图形。眼前这种异样的整齐美,装饰美,倒使我怀疑不在自然中。 我们将返回时,主人还在惋惜未能见到草原上千姿百态的花。我说,看花易,看这草原的却真难。感谢上帝的安排,阴差阳错,我们在花已尽,雪未落,草原

【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语文草原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草原导学案 课 件www.5y https://www.doczj.com/doc/c319071380.html,育才二小五年级下册导学案 五年( )班 姓名: 第一课 草原课 型:新 授 课时数:2课时 上课时间:主备人:张小兰 审 核:五年级组 执 教:学 案教 案第一环节:识字释词,学海叩关;(当堂打分,算平均分,按小组排名加分)1、给带点的字注音:渲染勾勒 天涯

鄂温克2、看拼音写词语:(绿毯 染) 勒) 吟)回)蹄)貌)束)涩) 跤)西)涯 )飘带舞)3、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洒脱—— 冷清—— 舒服—— 大方——4、给多音字注音组词:乘 转第二环节:快乐诵读,体悟文情;1、开火车朗读课文。(这一环节由展示组随机点号确定回答)2、互相评议、挑战。(阅读组抢答加分)第三环节:入文入境,有得有思;(展示组来完成,阅读组补充,挑战加分)1、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分段解读文本: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情感?3、重点字词句解读:其中必须弄懂的问题有: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找出有关句子品读(有感性地读,并说出你的理解)。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画出文中带有修辞的语句,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抒发情感的方法。第四环节:质疑拓展,丰知增智; 1、各组整理问题,相互质疑,解答疑惑。(各组把问题集中到一张纸上,展示组收上来与老师共同整理有价值的问题后,由展示组解答或展示组挑战加分) 2、拓展共享:各小组中

的代表展示在预习中搜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这一环节由展示组随机点号确定回答)3、谈合作学习时的感受与收获(这一环节由展示组随机点号确定回答)第五环节:人文天下,学以致用;展示组朗读自己的读后感,互动评议、教师相机板书,梳理多元话题。(阅读组自动评议加分)第六环节:我手写心,妙笔生花;1、阅读组谈学习本文的收获:学生书写2、展示成果,构建高地:展示收获(这一环节由展示组随机点号确定展示)2、激情回放,总结升华:展示组组长总结。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生词。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1、2自然段。3、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情深。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4、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抒发情感的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前准备:1、上网了解有关草原方面的知识。2、完成字词的自学。3、完成学案中的二、三中的内容。教学过程:一、导读,引入新课。二、检查字词自学情况。三、朗读,感受文字美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感悟,完成课后习题。第二课时一、质疑拓展,解决合作学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交流合作体会,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二、学习本课的感受交流,共享提高。三、总结教学反思:1、展示前对如何使用学案做了指导,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比较感兴趣。2、本课教学采用了乐陵实验小学展示组做汇报的形式,但结果不理想,发现课堂互动不好,阅读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第【1】篇〗 教材分析: 本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秒学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本课语言通畅易懂,对场面的秒学富有激情,细腻贴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其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4.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3.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中见过草原吗?谁愿意把你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article/。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