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原管理学教学大纲

草原管理学教学大纲

《草原管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草原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讲授草地生态学理论及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认识草地利用中面临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学习各类草地的合理利用和培育改良技术方法。本课程既要介绍草地生态生物学基础知识、草地动态演替的基本规律等方面的理论,也要学习规划设计和培育各类天然草地(包括人工优质高产草地),进行草地合理利用,正确组织草地动物生产,提高草地生产效率、维持草地生态平衡,保持草地生产的可持续性的相关技术与实践。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根据草地生态生物学基础知识、草地动态演替的基本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对草地的需求,规划设计、培育各类天然或人工优质高产草地,进行草地合理利用,正确组织草地动物生产,使初级生产有效地转化为次级产品,提高草地生产效率、维持草地生态平衡,达到草地生产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本课程的学习,应在教学点的组织和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集中辅导、参加实验、调查研究和作业等教学环节来完成。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在教学实施过程及期末考核时,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知道”即要一般掌握有关内容,通常以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进行考核;“了解”既要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理解”即要非常清楚、全面、准确地掌握有关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一般以论述、案例分析、问答题等题型进行考核。

五、教学学时分配比例

本课程为5学分,课内学时90,考试课。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时数分配表

第二部分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绪论

一、草地与草业

二、草地培育学

三、草地培育学的发展

第一章草地植物的生物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草地植物的类型及其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草地饲用植物的生长发育

第三节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繁殖、更新和再生

第四节多年生牧草贮藏营养物质和营养价值动态

第五节多年生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动态

第六节草地植物的饲用评价

第七节草地植物的经济类群

重点:饲用植物的分类;草地饲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繁殖、更新与再生;多年生牧草贮藏营养物质和营养价值动态;多年生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动态;草地植物的饲用评价。

难点:草地饲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繁殖、更新与再生。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对草地培育学及整个草业学科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激发学生对植物科学的兴趣和对植物科学研究的动

力。理解本门课程的基础名词的内涵,掌握学习课程的方法。

第二章草地培育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草地生态系统

一、概念

二、主要成分

三、成分的改变

四、土壤、植物和动物间的相互关系

五、植物生产与动物生产关系的协调

第二节草地的发展演替

一、基本概念

二、草地的自然演替

三、草地的利用演替

第三节草地资源持续发展战略

一、概述

二、挑战

三、对策

重点: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内涵及特点;四个生产层理论的基本内涵与外延地演替。

难点: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内涵及特点;四个生产层理论的基本内涵与外延。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对草地培育实践与技术的,同时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激发学生对植物科学的兴趣和对植物科学研究的动力。理解本门课程的基础名词的内涵,掌握学习课程的方法。

第三章放牧地利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放牧对草地的影响

一、放牧

二、放牧对草地的影响

三、草地对放牧的反应

第二节放牧利用草地的基本要求

一、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二、规定适宜的放牧强度

第三节放牧制度

一、自由放牧

二、划区轮牧

重点:放牧对草地的影响;放牧利用草地的基本要求;放牧制度及其评价。

难点:放牧利用草地的基本要求;放牧制度及其评价。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理解放牧对草地的影响的两面性,掌握在生产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放牧对草地的积极影响,尽可能地降低放牧对草地的消极影响,保证草地在发挥好生态功能的同时提高经济服务价值。掌握合理利用草地的基本指标体系,全面了解和认识不同放牧制度的优缺点,及划区轮牧的设计实施程序。

第四章放牧家畜管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放牧家畜管理

一、家畜放牧饲养的优势

二、家畜的牧食习性

第二节放牧家畜结构与组织

一、结构

二、组织

第三节放牧家畜管理

第四节放牧家畜的营养管理

第五节放牧家畜的卫生管理

一、日常卫生管理

二、疾病防治

重点:放牧家畜的牧食习性;放牧家畜的结构与组织。

难点:放牧家畜的营养管理;放牧家畜的卫生与健康管理(寄生虫病、臌胀病等成因与防治技术)。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常见放牧家畜的种类与牧食习性;理解放牧家畜的结构特征与组织技术。懂得放牧家畜的营养及卫生健康管理的方法。

第五章割草地利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割草地的意义

一、意义

二、具备条件

第二节割草地的类型和特点

一、割草地形成类型及特点

二、割草地利用情况的类型及特点

第三节割草技术

第四节割草地的培育

一、意义

二、轮刈制度

重点:割草地应具备的条件;割草地的类型;放牧利用草地的基本要求。

难点:割草技术(刈割时期、刈割次数、刈割高度、刈割调制技术等);割草地的培育技术。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理解割草地的意义,掌握割草的技术与方法。

第六章草地培育综合技术

教学内容:

第一节草地培育

一、意义

二、效益

三、方法

第二节草地松靶

一、划破草皮

二、耙地

第三节草地补播

一、意义

二、补播地段

三、补播牧草

四、补播技术

第四节草地杂草防除

第五节草地的灌溉

一、效果

二、要求

三、水源

四、方法

六、草地施肥

一、原理

二、技术

三、特点

重点:草地封育理论与技术;划破草皮、草地松耙、草地浅耕翻(目的、意义、与方法);草地补播;毒杂草防治;草地灌溉;草地施肥。

难点:草地补播;毒杂草防治;草地灌溉;草地施肥。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理解草地培育的意义,掌握草地培育的原理与技术。

第七章退化草地治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退化草地的分级及其治理

一、概念

二、现状

三、原因

四、对策

第二节沙漠化草原的治理

第三节水蚀草原的治理

一、概述

二、成因

三、治理

第四节沼泽草地的利用

一、资源

二、成因

三、利用

重点:退化草地的特征;退化草地的成因;退化草地的治理;草地沙漠化的危害及治理。

难点:退化草地及特点;退化草地的治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理解草地退化的概念、现状、原因及治理对策,掌握退化草地治理的原理与基本技术。

第八章草地建设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含义

二、内容

第二节草地围栏

第三节人畜饮水工程

第四节畜舍与棚圈建设

第五节天热草地改良

第六节人工草地建设

第七节草地牧业机械化

第八节牧区居民点建设

重点:草地建设(意义、生产性建设、定居点建设);草地围栏(意义、类型、布局、技术)。

难点:理解草地建设的意义、生产性建设、定居点建设的特点。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理解草地建设的意义,掌握草地围栏的基本技术要点。

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草地培育学》,孙吉雄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草地生态学》,周寿荣,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3、《草地学》,中国农业大学主编, 1995

4、《草地管理学》,内蒙古农学院主编, 1979

草原管理学教学大纲

《草原管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草原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讲授草地生态学理论及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认识草地利用中面临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学习各类草地的合理利用和培育改良技术方法。本课程既要介绍草地生态生物学基础知识、草地动态演替的基本规律等方面的理论,也要学习规划设计和培育各类天然草地(包括人工优质高产草地),进行草地合理利用,正确组织草地动物生产,提高草地生产效率、维持草地生态平衡,保持草地生产的可持续性的相关技术与实践。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根据草地生态生物学基础知识、草地动态演替的基本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对草地的需求,规划设计、培育各类天然或人工优质高产草地,进行草地合理利用,正确组织草地动物生产,使初级生产有效地转化为次级产品,提高草地生产效率、维持草地生态平衡,达到草地生产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本课程的学习,应在教学点的组织和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集中辅导、参加实验、调查研究和作业等教学环节来完成。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在教学实施过程及期末考核时,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知道”即要一般掌握有关内容,通常以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进行考核;“了解”既要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理解”即要非常清楚、全面、准确地掌握有关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一般以论述、案例分析、问答题等题型进行考核。 五、教学学时分配比例 本课程为5学分,课内学时90,考试课。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时数分配表

草原管理学复习资料

一、选择 1、新《草原法》正式施行的时间是( A ) A、2003年3月1日 B、2004年3月1日 C、2002年12月1日 D、2003年12月1日 2、紫花苜蓿的分枝类型属于下列那种( D ) A、根茎型草类 B、疏丛型草类 C、密丛型草类 D、根颈型草类 3、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核心因子是( A ) A、生物群落 B、非生物因子 C、物理因子 D、生产劳动因子 4、下列那项不是禾本科草类的主要特点( B ) A、天然草原中丰富度高 B、根上具有根瘤,能固定氮 C、有毒种类很少 D、易调制干草和青贮 5、划区轮牧中,要求在同一块草地上放牧时间一般不超过6天,主要原因是( D ) A、减少牧草浪费 B、方便管理 C、扩大活动范围 D、防止寄生虫传播 6、对以豆科及杂类草为主的草地,开始放牧的适宜时期一般是( B ) A、开始抽茎时 B、腋芽侧枝发生时 C、分蘖停止时 D、叶片成熟时 7、晚秋是牧草生长的危机时期,一般结束放牧不迟于牧草生长结束前的( B ) A、10天 B、30天 C、50天 D、两个月 8、那一项不是天然割草地应具备的条件() A、以下繁草为主 B、禾草和豆科牧草各占一定比例 C、杂类草比重不应过高 D、有毒植物的重量不应超过1% 9、从产量、营养成分等方面综合考虑,牧草的适宜刈割时期最好在( C ) A、分蘖期 B、拔节期 C、开花期 D、成熟期 10、一般情况,在草原带的条件下刈割高度为多少厘米时便能保持高产与稳产( C) A、1~2cm B、2~3cm C、4~5cm D、6cm以上 11、下列那项农业措施不是为改善草地土壤的通气而采用的( A) A、蹄耕 B、划破草皮 C、草地松耙 D、浅翻耕 12、下列不属于草原区旅游资源的是( A) A、草地动植物资源 B、少数民族封建迷信 C、民族风情 D、饮食文化 13、关于禁牧的说法错误的是(A ) A、禁牧指在特殊的草原区域内不得放牧 B、禁牧通常是季节性的 C、禁牧的期限是以年为单位的 D、一般是在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进行 14、草地常见毒草中,属于菊科植物的是(C ) A、狼毒大戟 B、狼毒 C、橐吾 D、醉马草 15、下列那一培育措施常需要进行围栏建设() A、草地封育 B、草地补播 C、草地灌溉 D、草地施肥 16、饲用植物地下器官内营养物质的贮藏量,有那几个季节低谷(AC) A、越冬后期 B、牧草开始生长后不久 C、牧草的快速生长期 D、开花期 17、天然草地中种子繁殖所占比重小的原因有(ABCD) A、结实前被利用 B、气候严酷难以成熟 C、种子萌发条件与生存条件差 D、竞争能力差 18、下列关于放牧地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载畜量的界定是以“放牧适当”为前提。 B、放牧强度是放牧家畜食量大小的反映。 C、适度放牧不但不降低草地的生产能力,反而可以提高牧草产量。 D、放牧草地的利用率是指在放牧条件下家畜所采食的百分数。 19、影响畜种结构调整的因素有() A、政策导向 B、草地植物学组成 C、放牧家畜的经济效益 D、遗传 20、补播牧草种类的选择一般考虑以下那几个方面() A、是否适应当地条件 B、牧草的饲用价值 C、株丛类型 D、利用前景 21、下列说法符合一年生草类特点的是() A、每年春季从地下产生新芽形成新株 B、通常进行营养繁殖 C、结实后地上部分死亡,地下部分存活 D、通常只有种子才能产生新个体 22、适合刈割利用的饲草类型应该是(A ) A、上繁草 B、下繁草 C、莲座丛草 D、半灌木 23、对以豆科及杂类草为主的草地,开始放牧的适宜时期一般是() A、开始抽茎时 B、腋芽侧枝发生时 C、分蘖停止时 D、叶片成熟时 24、从产量、营养成分等方面综合考虑,牧草的适宜刈割时期应在()

《管理学概论》教学大纲

《管理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管理学概论》是一门现代管理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管理 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认识,以及对管理实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常见管理模型和方法,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巧,并能够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 1.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和研究范围;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常见模型和方法; 3.了解管理实践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 1.管理学的定义、历史演变和研究范围; 2.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系统理论等; 3.管理学的常见模型和方法:SWOT分析、四个管理功能、决策模型等; 4.管理实践的基本原理和技巧:领导力、团队建设、沟通技巧等; 5.管理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通过讲解教材内容、案例分析等,传授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 2.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小组讨论或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实践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管理案例,培养学生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团队合作:通过小组项目、团队作业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5.网络资源利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拓宽对管理学的了解。 五、教学评价 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讨论质量、小组合作等; 2.作业考核:包括课后作业、案例分析、团队项目等; 3.期中考试:对学生对管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考核; 4.期末考试: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 5.学习报告:要求学生对一本管理学相关书籍进行阅读并撰写学习报告。 六、参考教材 1.《管理学导论》(王国忠,北京大学出版社) 2.《管理学基础》(李光耀,清华大学出版社)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 1400201303 二、课程名称 管理学 三、课程类型 理论课 四、开课系(部) 物流管理 五、大纲说明 1.学时、学分数、课程性质、考试方式、成绩评定 《管理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所讲授的是各类组织管理活动的原理和一般规律, 是经济与管理两大类学科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前提和基础, 是经济与管理类人员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因此, 《管理学》课程是经济与管理两大学科所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在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该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最新发展,而且能够运用基本原理指导现实中的实践,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管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总体思路是以管理的基本职能为主线展开的,分别阐述各职能的基本原理,概念、性质、内容以及执行的方法和手段。同时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的是管理思维和学习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扬求实和创新精神,从而发挥学生在《管理学》中所学习的创新思想,以期达到在学习中实践创新,在创新中学习的目的。 3.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 《管理学》课程通常安排在专业核心课之前开设,直接起到为专业后续的各个职能管理课程奠定基础的作用。后续课程包括企业管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

管理、物流管理等课程。 六、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概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管理的概念、性质及特征,管理者的定义和分类,管理者的角色,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理解管理基本职能的具体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管理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管理的概念和性质 2.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3.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4.管理的基本原理 难点: 1.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2.管理的基本原理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管理与管理者 一、管理的界定 二、管理的普遍性和必要性 三、管理者的职责 四、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要求 五、管理工作的评判 第二节管理的性质和职能 一、管理的性质 二、管理的职能和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第三节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管理原理的特征 二、系统原理 三、人本原理 四、责任原理 五、效益原理

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管理学Management 二、课程编号: 06000060/06000082/06139040/06255042/06287041/06352041 06000051/06137040/06145040/06195042 三、学时与学分:51学时、3学分 四、考核方式:考试 五、先修课程:经济学 六、适用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类的其他各专业 七、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管理中的基本原理、原则和做法。 2、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用来分析和认识说明管理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和案例。 3、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一定的计算方法的适用对象和条件。 4、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说明: 管理学是管理类学科及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为各管理类的分支学科提供基本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因此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管理学是建立在经济学、数学、行为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学习管理学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有较坚实的经济学、数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结构。 管理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故在教学中应适度安排一些实训或实习的内容穿插其间。 基本上述原因,管理学课程在计划安排和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几点: 1、课程教学安排应在第三、四学期,即二年级的本科时段。此时,学生已基本学完经济学、数学等公共基础课,而专业课程尚未开始。 2、教学中应适度运用案例教学或安排学生实习等方式,增强学生对管理学的感性认识。 3、管理学的开设课时为51学时。 相对于管理学的丰富、庞大内容而言,51个计划课时显得太少,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抓住重点,照顾一般。同时考虑到管理类各专业的课程结构,管理学中有些内容,如战略管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明确企业或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熟悉管理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组织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类工商企业和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二)课程目标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增强管理能力。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理论性、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结合,针对我国的管理实践,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管理经验。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案例美国的工业革命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四节巾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案例知难而上:克菜斯勒公司机战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 第二节系统原理 第三节人本原理 第四节责任原理 第五节效益原理 案例美国的工业革命 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一节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 第二节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第三节管理道德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第四节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第五节企业的社会责任 案例向科的困惑 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节管理的方法论 第二节管理的法律方法 第三节管理的行政方法 第四节管理的经济方法 第五节管理的教育方法 第六节管理的技术方法 案例三鹿奶粉事件 第六章决策 第一节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第二节决策的类型与待点 第三节决策的理论 第四节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回素 第五节决策的方法 案例富豪百货商店家电部的转向经营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第一节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第二节计划的类型 第三节计划的编制过程 第八章计划的实施 第一节目标管理 第二节滚动计划法 第三节网络计划技术 第四节企业资源计划 第五节业务流程再造 案例联想是如何决定收购IBM PC的第九章组织设计 第一节组织设计概述 第二节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部门化 第四节集权与分权 案例DT公司组织结构的变迁 第十章人员配备 第一节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 第二节管理人员的选聘 第三节管理人员的考评 第四节管理人员的培训 第十一章组织力量的整合 第一节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第二节直线与参谋 第三节委员会 案例Z公司的组织变革 第十二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第一节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管理组织变革 第三节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案例通用电气公司的组织管理

《管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管理和管理者的工作 一、学习目的 理解管理的含义与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及其性质。 二、本章内容 第一节管理的含义 一、管理的条件 共同劳动;组织;组织目标 二、管理的定义(教材第5页)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第二节管理过程与管理职能 一、管理过程(罗宾斯:《管理学》第7版,2004.4,第9页) 管理过程是一组进行中的决策和工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从事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它的含义在于,当管理者进行管理时,他们的工作通常以连续的方式体现出来。 二、管理职能(格里芬:《管理学》第9版,2008.4,第7页) 1、计划:设定组织目标并决定实现目标的最佳手段。 2、组织:决定资源和活动组合的最佳方式。 3、领导:激励组织成员为组织利益最大化而工作 4、控制:监督和纠正当前活动以保证目标实现。 第三节管理者和管理工作 一、管理者的定义(格里芬:《管理学》第9版,2008.4,第6页) 管理者是以执行管理过程为职责的组织成员,负责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二、管理者的类型(格里芬:《管理学》第9版,2008.4,第9页) 管理者依不同层次、不同职能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以及营销、财务、运营、人力资源和行政等专业管理者。

三、管理者的角色(教材第7页) 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 3、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四、管理者的技能(教材第8页) 1、技术技能 2、人际技能 3、概念技能 五、管理工作的性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本章重点 掌握管理定义、管理职能、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的结论。 二、本章难点提示 从管理的产生条件理解管理定义的多样化。从管理服务于经济组织的实际需要、从客观环境的变化特征和人主观认识的三个角度理解管理职能和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的表现形式。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习目的 了解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认识管理理论的本质特征:环境适应性。 二、本章内容 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教材第13-18页)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泰罗制)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管理活动、管理职能、管理原则) 三、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官僚组织)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概述 《管理学》从管理的一般理论出发,阐述了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西方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西方管理理论为主要发展阶段,分别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管理理论的历史沿革和主要内容;最后,围绕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大管理职能重点阐述了管理的一般过程,并说明了管理的具体操作过程。 课程的性质 《管理学》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科核心课。 课程教学目标 《管理学》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有关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通过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为学好各专业管理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为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 《管理学》的授课对象为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 课程的总学时和总学分 课程总课时为54学时,3学分。其中,课堂讲授45学时,案例讨论和总复习9学时。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为学习和掌握各种专业管理服务的基础知识。 课程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主要教材: 《管理学》,高良谋、郑文全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年。 参考教材: 1.[美]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第11版),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12. 2. [美]里基.W.格里芬:《管理学》(第9版),中国市场出版社,2011 3. [美]理查德.L.达夫特:《管理学》(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 [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克里:《管理学》(第11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5. 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美]丹尼尔•A•雷恩著,《管理思想史》(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 [美]摩根•威策尔:《管理的历史》,中信出版社,2002。 8. [美]斯图尔特•克雷纳:《管理必读50种》,海南出版社,1999。 9. [美]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10. [美]理查德L.达夫特、多萝西•马西克:《管理学原理(原书第7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1.高良谋:《管理学高级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 学时分配表

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是一门广泛的科学,专注于探讨组织管理的原则、方法和技术。目前,管理学已经在商学院、政治学院、社会学院等多个领域有所发展。它探讨和研究的范围涵盖了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组织发展、决策分析、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因此,管理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对学习者、教师和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读者介绍管理学教学大纲:内容框架、教学目标与评价体系、教学方法与技术、教学策略、课程设计及学习资源。 一、内容框架 管理学教学大纲的内容框架包括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其内容主要涵盖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经典案例、企业实践、管理工具、管理方法与技术、管理教学实践等多个维度。其中,基础理论包括管理的定义、管理的目标与原则、管理的过程、组织的功能与结构、管理的环境等;基本概念包括最佳组织模型、组织文化、管理信息、制度设计等;经典案例包括职能管理、策略管理、行政管理、资源管理等;企业实践包括管理决策、组织变革、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控制等;管理工具与技术包括决策分析、信息管理、财务分析、质量管理等。 二、教学目标与评价体系 管理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管理理论的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选择和应用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为企业的变革发展提供技

术支持。评价体系是采用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评估办法,包括理论研究、案例分析和报告答辩等多种方式。 三、教学方法与技术 管理学教学以实践多于理论为宗旨,以互动为主张,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术,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实践、实验室活动等。 四、教学策略 管理学教学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1)将理论概念与实践技能结合,增强实践性教学;(2)建立通用的课程框架,引导学生建立理论知识;(3)开展针对性的知识深度研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4)强调实践工具技能,以应用与分析为重点;(5)加强管理教学实践,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 五、课程设计及学习资源 管理学教学课程的设计应符合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管理 实践需求,并且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学习资源则主要包括书籍、研究文献、论文、网站、讲座视频等,以及案例分析、报告答辩等。 以上就是管理学教学大纲的基本介绍,可以看到,管理学教学大纲不仅涵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理论知识的应用,为企业的变革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管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对管理人员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也是未来管理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

《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门类各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一门关于管理实践活动的基本原理、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管理规律与方法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是一门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的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理解在管理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思路和原则,熟悉基本的管理工作程序,掌握基本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管理类相关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并为未来的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管理是实现组织目标和人生目标的有效手段,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已成为人们生活、生存与发展必须具备的知识与技能。通过《管理学原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管理在组织中的性质和作用;认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理解和掌握管理的职能、手段和方法。同时课程在教授过程中密切联系企业实际,倡导学生在实习和实践中提升现代管理意识,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培养实际的管理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管理学原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无先修课程,主要为物流管理专业后续的《物流管理概论》、《仓储管理》等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管理理论角度去认识管理实践 (2)能够进行科学决策和计划 (3)能够设计一般组织结构 (4)能够运用有效的领导方式和激励方法

(5)能够进行有效沟通 (6)能够灵活运用控制的各种方法进行管理实践活动 (7)能够运用创新性思维解决管理中的问题 (二) 知识目标 (1)了解管理的起源和管理思想的演进、 (2)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 (3)掌握组织环境的构成 (4)掌握计划和决策的类型及应用 (5)理解组织、组织设计的含义 (6)掌握组织设计的内容及常见组织结构类型及优缺点 (7)掌握人员选聘的方法和流程 (8)理解人员考评的方法和内容 (9)理解人员培训的目的和方法 (10)理解领导的含义 (11)了解领导艺术 (12)掌握激励的含义及激励理论 (13)掌握沟通的含义和过程 (14)了解控制的概念和作用 (15)掌握控制的过程和类型 (16)理解创新及创新性思维的含义 (17)掌握管理创新的途径 (三) 素质目标 (1)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道德素质 (2)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甘于奉献的职业道德素质(3)具有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团结协作的职业心理素质(4)具有吃苦耐劳,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自主创业的职业适应素质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 science 课程编号: 总学时及其分配:32学时,理论授课 学分数:2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任课学院、系部: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业工程系 一、课程简介 《管理学》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管理学是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本课程主要侧重于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出发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概括和总结其一般规律性。因此,本课程中所涉及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是在广泛的管理领域里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反映一切具体领域管理活动的实质及其基本运动规律,对各种社会组织都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也称一般管理学或管理原理学。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明确企业或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及其理论贡献;熟悉管理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组织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类工商企业和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教学安排 本课程主题内容包括管理思想的发展、决策与计划基础理论、组织理论、领导科学、控制基础理论以及创新等部分 以下分章阐述。 1.概论(6学时) 知识要点:管理的概念;管理的职能;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目标要求:熟悉管理的概念和性质,掌握管理基本职能的具体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管理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演变史;了解泰勒科学管理及其它管理论分支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与特征;学会对所熟悉的组织可能遇到的一些管理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

管理学课程大纲

★★★本(专)科专业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黑体小四号加粗)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2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管理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工商管理类9大核心课程之一,是工商管理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以现代社会组织为客体,研究社会组织持续发展的基本管理理论和方法一门课程;是综合社会组织发展实践及相关学科的基本内容,系统论述组织管理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的一门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从事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为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因此,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两个层次:一是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二是将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践,运用全面的、发展的和系统的观点以及所学理论,观察分析现实的管理问题。具体可以表述为:(1)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组织上的领导人、员工素质和员工积极性放在管理学的研究重点。(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内容和科学方法。主要包括管理思想的发展、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的环境研究、决策方法、管理计划、组织结构、人员配备、领导者、激励、沟通、控制等诸多环节相关联的系统管理学知识。(3)掌握管理过程的基本运行规律。管理学反映的驾驭资源必须遵守的基本运行规律,在理论上得到了证明,在先进国家的管理实践中也得到了证实,是我们分析现实管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工具,从事管理工作的人都应该掌握。(4)掌握运用所学管理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学习不仅要掌握管理知识,还要将管理知识转化为能力,特别是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用以解决现实问题。 二、学时分配

宁夏大学:草地学(教学大纲).doc

《草地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草地学》是动物科学专业(本科)和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的主要专业课。其任务是通过讲授草地及其植物的生物生态学理论基础,学习各类草地的合理利用和培育改良的理论与方法,熟悉优质高产饲草通过动物生产过程有效地转化为人类需要的畜产品的流程,同时使草地生态条件不断地得以维持和改善的一门科学。 二、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一)教学的要求 教学的总体要求是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草地和草地牧草的主要生物学、生态学以及群落地理学的特性和理论;天然草地的形成、发展和演替规律;草地资源的分类及培育、经营利用和调查规划等方法;基本草地建设方法和草业生产相关知识;草地生产能力的评定方法及草地季节畜牧业的原理和实施办法。使学生掌握畜牧业或草业生产中草地生产工作中的基础知识和技术,为将来从事相关的业务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 绪论讲授草地的涵义及其属性,草业和草业科学;草地学的教学任务与目的;国家对草地工作的政策;我国与世界草地的概况;我国草地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生产潜力等内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草地的涵义及其属性,草业和草业科学,我国与世界草地的概况和我国草地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生产潜力。 第一章草地发生发展的诸因素讲述草地发生发展的诸因素,包括大气因素、土地因素、生物因素和生产劳动因素,树立草地受四项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发生并不断发展的生态学观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诸因素对草地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草地类型与草地分类介绍世界及我国草地分类方法,重点介绍我国植物一生境分类法(也称中国南北草办分类法或中国草地分类法)和综合顺序分类法的分类系统,并简介我国和宁夏主要草地类型及分布特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植物一生境分类法和综合顺序分类法的分类体系,综合顺序分类法的类型检索图以及宁夏草地的类型和特点。了解国外主要草地分类方法,熟悉我国草地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第三章饲用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讲授饲用植物长期与生境相互作用而表现出的生活型;草地植物的生长发育、分栗类型等生物学特性;多年生牧草贮藏营养物质和营养价值的动态以及饲用植物的经济类群,为以后学习草地培育与合理利用打下理论基础。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草地植物的生活型、分篥类型;多年生牧草贮藏营养物质和营养价值的动态规律及其与草地合理利用关系;掌握饲用植物各经济类群的主要饲用特点。 第四章草地生产能力的评定重点讲授草地生产流程及草地生产能力评定的几种方法,包括牧草产量指标法,植物营养物质指标法,载畜量(动物生长量)指标法和畜产品单位指标法和对这几种方法的评价。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草地生产流程全过程及其中间各个转化阶及特点,草地生产能力评定的基本方法及其评价。 第五章草地调查与规划主要讲述草地调查的步骤、调查的主要内容和野外草地调查的方法,同时讲授草地规划的原则,内容和规划方法。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草地调查的内容方法,草地植被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以及调查资料的整理总结,并能根据调查或收集来的资料进行草地生产规划。 第六章草地的培育与改良讲授草地培育改良的基础知识以及各类草地培育的方法,尤其重点讲述宁夏乃至西部草地“三化”和水土流失区黄土丘陵草地的治理,并简要介绍主要牧草病虫害的防治。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草地培育改良的方法和特殊草地的治理方法。

草业科学培养方案

草业科学培养方案 Grassland Science (一)专业培养目标 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草业科学基础理论和草坪建植管理、草坪草与牧草育种等的先进方法和技术,能够充分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各项技术工作的能力,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二)学科方向 1、草坪管理 2、草坪草(牧草)育种 3、高尔夫球场与运动场草坪 4、牧草栽培与饲料生产 5、草地资源与生态 (三)课程设置与说明 1、学位课 (1)外语6学分 (2)自然辩证法2学分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学分 (4)草坪经营管理学3学分 (5)高级植物生理学3学分 (6)草地管理高级讲座2学分 (7)草坪土壤与营养3学分 (8)高尔夫球场草坪的建植与管理3学分 2、选修课 研究生可根据研究方向、论文工作需要及本人兴趣,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选修课,除下列课程外,经导师同意后,也可选修未列的课程。 (1)草地生态遗传学3学分 (2)生态绿地水分管理2学分 (3)草坪学研究进展2学分 (4)植物生理大实验2学分 (5)植物分子生物学3学分 (6)植物组织培养技术2学分 (7)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3学分 (8)细胞遗传学3学分 (9)多元统计分析 3学分 (10)生物多样性专题 2学分 (11)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价 1学分 (12)土壤理化分析 3学分 (13)野生园林植物资源调查采集 3学分 (14)植物基因工程概论 2学分 (15)生态旅游 2学分 (16)植物配置与造景 3学分

(17)森林生态经济学 2学分 (18)生物化学 3学分 (19)环境水化学 2学分 (20)观赏植物采后生理及技术 2学分 (21)大气、植物、土壤、水循环系统 2学分 (22)户外游憩活动规划与管理 3学分 3、学位课程说明 (1)外国语 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 (2)自然辩证法 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 (4)草坪经营管理学 专用草坪的建植技术、特殊草坪的管理方法、草坪企业的经营管理策略、草坪工程投标书的制作、各项草坪工程的实施、草坪质量评定等。 (5)高级植物生理学 本课程主要讲授生物膜、植物水分关系、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代谢、植物激素、植物信号传导、植物开花生理、植物抗性生理等方面的主要理论和进展,拓宽和加深学生的植物生理学知识。 (6)草地管理高级讲座 我国草地植物生物学研究专题、草地植物的经济类群与利用、草地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草地放牧系统、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草地与荒漠化治理、草地 灾害与管理,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草地畜牧业优化生产模式、草地信息管 理与动态监测等。 (7)草坪土壤与营养 本课程主要讲授土壤养分的有效性、N、P、K及其他矿质元素和有机肥等的特性、肥料在土壤中的转化与使用技术、植物营养的运输机理与生理作用、不同草坪 类型的施肥技术、草坪施肥与可持续发展等。 (8)高尔夫球场草坪 本课程主要讲授高尔夫运动的发展现状、高尔夫球场的设计、球场建造、球场各部分包括果岭、球场、高草区等草坪的建植与管理、沙坑建造等。 (四)学位类型 学位论文按照北京林业大学有关规定组织送审和答辩,经答辩委员会审查通过,并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批准后,可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职能划分、管理学应用与研究领域等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把握管理学发展的趋势,掌握和运用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树立现代管理思想。 2.理解企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树立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对环境、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的经营理念。 3.熟练掌握不同的决策方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开展合理决策。 4.掌握管理的计划职能,理解计划工作的原理,能够初步编制企业经营计划,进一步掌握目标管理和战略管理方法,能够初步开展目标管理工作和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工作。 5.掌握管理的组织职能,能够初步运用组织设计、组织文化理论,开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6.掌握管理的领导职能,能够初步运用领导理论、沟通技巧和激励方法,提升领导能力与领导艺术,高效地开展领导工作与团队建设。

7.掌握管理的控制职能,能够初步运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围绕管理目标,实现管理过程的有效控制。 8.树立管理创新的意识,能够结合环境变化,开展管理创新。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 (1)教学目标1、2、3、4的达成度通过课堂发言和讨论进行综合考评; (2)教学目标5、6、7、8的达成度通过案例分析及模拟编制企业经营计划综合考评。 五、成绩评定 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考试、考勤及课堂讨论发言、课后作业。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总分(100%)=考试(60%)+ 考勤及课堂讨论发言(20%)+ 课后作业(20%)。 六、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建议教材 何伟.管理学原理(第二版).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5. 2. 主要参考书 (1)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9。 (2)林辉.管理学概论[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3-20。 (3)梁栩凌,张虹.管理学—实务与案例[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18。 (4)臧有良,暴丽艳.管理学原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22。 (5)毛国涛,余俊波.管理学概论[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16。 制订人: 审核人: 6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学 课程编码:6362X004学分:3学分总学时:51 说明 【课程简介】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管理学》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述管理学概论、管理学发展史及主流理论和代表性观点、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内容。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 《管理学原理》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 财管专业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及一般方法,并能够掌握组织进行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的一般规律,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与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先修课程要求】 经济学 【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使学生在理论基础上,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同时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和实际工作能力。 【学习总量】 总学时51学时,其中理论51学时,实践0学时,实验0学时。学生自主学习18学时,另行安排。 【教学方法与环境要求】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部分习题、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等,应用部分多媒体的课件辅助教学。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管理学》丁波科学出版社,2013.6 参考书:【1】《管理学》[美]斯蒂芬·P·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报社,2000.4 【2】《管理学原理》杨文士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 【3】《管理学》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 大纲内容 第一章管理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管理的概念、特征、以及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理解:管理的性质、管理理论的形成以及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掌握: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运用:分析运用管理的性质、特征以及管理者技能等。 【内容提要】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 一、管理的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