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生物学必修三的相关知识点

高三生物学必修三的相关知识点

高三生物学必修三的相关知识点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高三生物学必修三的相关知识点

复习阶段要进行查漏补缺工作。大家可以拿出以前的练习本、试卷,把不懂处、易错处、常错处、常考处一一归纳总结,使自己对自己的情况胸中有数,便于利用有限的时间弥补弱点。下面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三生物学必修三的相关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生物学必修三的相关知识点1

1.有氧呼吸过程

2.无氧呼吸过程

(1)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

(2)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产生的[H]将丙酮酸还原为C2H5OH和CO2或乳酸的过程。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是由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

应用指南

1.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动物和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但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不能称为发酵。

2.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

3.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ATP产生;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其余的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

4.有氧呼吸过程中H2O既是反应物(第二阶段利用),又是生成物(第三阶段生成),且生成的H2O中的氧全部来源于O2。

5.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6.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对动物可用于维持体温。

7.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烂根的原因: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玉米种子烂胚的原因: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考点2根据CO

释放量和O消耗量判断细胞呼吸状况(底物为葡萄糖)

【特别提醒】

1.CO2释放量、O2吸收量、酒精量都是指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

2.以上的根据是葡萄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方程式,不包括其他有机物质。考点3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其应用1.内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

(1)不同种类的植物呼吸速率不同,如旱生植物小于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小于阳生植物。

(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开花期呼吸速率升高,成熟期呼吸速率下降。(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于营养器官。2.外因——环境因素(1)温度

①温度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呼吸酶的活性来实现的。呼吸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

②生产上常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贮藏水果、蔬菜。大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低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提高产量。(2)O2的浓度

①在O2浓度为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下,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上,只进行有氧呼吸。(如图)

②生产中常利用降低氧的浓度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这一原理来延长蔬菜、水果保鲜时间。

(3)CO2

CO2是呼吸作用的产物,对细胞呼吸有抑制作用,实验证明,在CO2浓度升高到1%~10%时,呼吸作用明显被抑制。(如图)

(4)水

在一定范围内,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快,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慢。

考点4实验面面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实验原理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能产生大量的CO2,在进行无氧呼吸时能产生酒精和CO2。

(2)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2.实验流程

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产生酒精是在有氧还是无氧的

提出问题:条件下进行的?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

呼吸的产物是什么?

作出假设: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如酵,母菌可用于酿酒、发面等?作出合理的假设

【特别提醒】

1.通入A瓶的空气中不能含有CO2,以保证使第三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2.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方法例析】对比实验和对照实验

1.对比实验:不设置对照组,而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对比实验,这样的对照方法也叫相互对照。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实验结果都是未知的,通过两个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出氧气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2.对照实验: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的实验结果一般是已知的,对照组主要起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鉴别实验中的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的差异等作用。常用的对照方式有:(1)空白对照:空白对照是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

(2)条件对照:指虽给实验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

(3)自身对照: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

组,向一组实验对象施加一个或数个因子,然后测量其前后的变化,这种实验又叫单组实验法。

(4)相互对照:不设对照组,通过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这种实验也就是对比实验。

高三生物学必修三的相关知识点2

名词:1、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很少的元素。如:Fe(铁)、Mn(门)、B(碰)、Zn(醒)、Cu(铜)、Mo(母),巧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记:铁门碰醒铜母(驴)。

2、大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探)、0(洋)、H(亲)、N(丹)、S(留)、P(人people)、Ca(盖)、Mg(美)K(家)巧记:洋人探亲,丹留人盖美家。

3、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这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4、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着差异性。

语句:1、地球上的生物现在大约有200万种,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

3、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①C、H、O、N、P、S6种元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大约占

原生质的97%。

②.有的参与生物体的组成。

③有的微量元素能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B能够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当植物体内缺B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影响受精过程。)

高三生物学必修三的相关知识点3

一、核酸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组成核酸的碱基有5种,五碳糖有2种,核苷酸有8种。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它的载体。

核糖核酸简称细胞质中。对于有细胞结构(同时含DNA和R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就是DN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有的遗传物质是DNA如:噬菌体等;有的遗传物质是RNA如:烟草花叶病毒、HIV等二、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糖类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核糖和脱氧核糖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它们是核

酸的组成成分;二糖中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糖,乳糖、糖原是动物糖;多糖中糖原是动物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糖,糖原和淀粉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脂质主要是由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P(如磷脂)。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分别是单糖(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就称为单体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高三生物学必修三的相关知识点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1)体液:人体内的总称,分为 (约占 )和 (约占 )。 (2)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等。 2、血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3、用图示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的关系: 4、血浆的主要成分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又不 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而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①定义:是指溶液中 ②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 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自于;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约为 KPA,相当于的渗透压。 (2)酸碱度:正常人体血浆中酸碱度范围:,与缓冲溶液中、有关。若食物呈酸性,与发生中和反应;若食物呈碱性,与发生中和反应。 (3)温度:正常的温度维持在度左右。 6、列举引起组织水肿的因素:。 7、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 8、 9、内环境的稳态: (1)定义: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调节机制:目前认为是机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其中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但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的。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 (4)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系统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和。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节)、内分泌系统(体液调节)、免疫系统(免疫调节)

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由 五部分组成;其中效应器是指。 2. 反射发生的条件:。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变为显著的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形式: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 (2)过程:①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的电位为电位,表现为,形成原因:; ②受刺激时:产生电位,表现为,形成原因:。 ③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内,膜外。 ④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3)传导特点:离体神经纤维上为传导,在生物体内或反射弧中为传导。 (4)K+外流、Na+内流属于(运输方式),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能量。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小体: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段膨大成杯状或球状。 (2)突触:由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共同形成,包括、、三部分。 在特定情况下,突触后膜还可以是的膜,突触间隙内的液体是。(3)突触小泡:其形成与(细胞器)有关,内含。 (4)神经递质:①种类:可分为递质(如:乙酰胆碱)、抑制性递质(如:甘氨酸) ②释放的方式:,是否需要消耗能量,跨过层生物膜,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 ③特点:a、属于信号分子 b、与受体特异性结合 c、一经作用后就被水解或灭活(若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 碱作用后不能被灭活,引起的即时效应是使突触后膜持续或使肌肉持续。)(5)兴奋传递的过程: 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内的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经(方式)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6)传递的特点:。原因: (7)传递过程中突触处信号变化:信号→信号→信号 6.指针偏转问题 ①刺激a点: 电表①会发生次方向的偏转 电表②只能发生次偏转 ②刺激b点:电表①会发生次方向的偏转,电表②只能发生次偏转 ③刺激c点:电表①会发生次方向的偏转,电表②只能发生次偏转 7.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中枢受 脑中相应的中枢的调控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外界环境 淋巴 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胆固醇3.内环境中可以代谢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存在的物质气体:O 2 CO 2 等 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维生素组织胺神经递质 4.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消化酶,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 5.消化道,呼吸道及肺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环境;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能与外界直接接触,它们不属于内环境,也不是体液。 6.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蛋白质。 7.血液 = 血浆 +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8.组织水肿的原因: 营养不良性组织水肿: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质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 组织液回流减慢。 过敏性组织水肿:过敏反应出现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部分血浆蛋白进入 组织液,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增多。 淋巴管阻塞性组织水肿:淋巴管阻塞导致淋巴向血浆的回流受阻,同时淋巴管 从组织液吸收的液体也减少,导致组织液增多。 代谢性组织水肿: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向组织液释放的物质增多,引起组织液 渗透压升高,组织液的量增加。 肾小球炎:使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浓度下降,吸水能力弱。 9.细胞生活的环境: 组织细胞:组织液。血细胞: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10.外界的O 2 进入红细胞至少穿过5层生物膜:肺泡壁的一层细胞(2层),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 肝细胞中的CO 2 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血浆至少穿过5层生物膜:线粒体(2层),肝细胞的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 红细胞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需要穿过6层生物膜:红细胞(1层),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组织细胞(1层),线粒体(2层)。 11.血液酸碱度调节的原理: 当酸性物质进入血液时(如乳酸): 乳酸+N a H C O 3乳酸钠+H 2 C O 3 H 2 O+C O 2 由肺将C O 2 排出 当酸性物质进入血液时(如N a 2C O 3 ): N a 2C O 3 +H 2 C O 3 N a H C O 3 由肾脏排出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人的体温:37℃;渗透压:770kPa;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2.恒温动物,体温不变,则产热 = 散热。 3.酸碱缓冲对由弱酸和相应的强碱盐组成,如;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5.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6.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7.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8.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9.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导致细胞代谢紊乱。 10.O2浓度最高:红细胞;最低:组织细胞; CO2浓度最高:组织细胞;最低:红细胞。 11.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结论: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人工配制的缓 冲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篇一: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进行物质交换。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如草履虫。 2、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4、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5、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部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 6、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成分与血浆相近。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7、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8、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9、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等。 10、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11、渗透压: ⑴、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⑵、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成正比。 ⑶、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⑷、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⑸、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程度取决于肌体对水盐平衡的调节水平。 ⑹、人的血浆渗透压约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12、正常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 ⑴、血浆接近中性,PH在7.35——7.45之间⑵、内环境PH 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缓冲物质的存在。 13、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 二、应会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 1)体液:人体内的总称,分为(约占)和(约占)。 (2)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含、、等。 2、血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3、用图示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的关系: 4、血浆的主要成分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邻近,但又不 完整相同,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许多的,而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 1)浸透压:①定义:是指溶液中 ②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 ③血浆浸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浸透压90%以上来自于; 细胞外液的浸透压约为KPA,相当于的浸透压。 ( 2)酸碱度:正常人体血浆中酸碱度范围:,与缓冲溶液中、有关。若食品呈酸性,与发生中和反响;若食品呈碱性,与发生中和反响。 ( 3)温度:正常的温度保持在度左右。 6、列举惹起组织水肿的要素:。 7、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 8、 9、内环境的稳态: ( 1)定义:稳态是指正常机体经过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固状态;( 2)调理体制:当前以为是机保持稳态的主要体制,此中在此中饰演了主要角色。 但保持内环境稳态的调理能力是的。 (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 ( 4)参加内环境稳态的系统 直接参加物质互换的系统:、、和。 起调理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理)、内分泌系统(体液调理)、免疫系统(免疫调理)

第二章第一节经过神经系统的调理 1.神经调理的基本方式:;反射的构造基础:;反射弧由 五部分构成;此中效应器是指。 2.反射发生的条件:。 3.喜悦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觉外界刺激后由相对变成明显的的过程。 4.喜悦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1)形式: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类电信号也叫; ( 2)过程:①未受刺激时: 神经纤维处的电位为电位,表现为,形成原由:; ②受刺激时 : 产生电位,表现为,形成原由:。 ③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内,膜外。 ④喜悦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 3)传导特色:离体神经纤维上为传导,在生物体内或反射弧中为传导。 ( 4) K+外流、 Na+内流属于(运输方式),能否需要载体,能否需要能量。5.喜悦在神经元之间的传达: ( 1)突触小体: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段膨大成杯状或球状。 ( 2)突触:由突触小体与其余神经元的、共同形成,包含、、三部分。 在特定状况下,突触后膜还可以够是的膜,突触空隙内的液体是。( 3)突触小泡 : 其形成与(细胞器)有关,内含。 ( 4)神经递质:①种类:可分为递质(如:乙酰胆碱)、克制性递质(如:甘氨酸) ②开释的方式:,能否需要耗费能量,越过层生物膜,表现了生物膜的构造特色是 ③特色 :a 、属于信号分子b、与受体特异性联合c、一经作用后就被水解或灭活(若喜悦性递质如乙酰胆 碱作用后不可以被灭活,惹起的即时效应是使突触后膜连续或使肌肉连续。) ( 5)喜悦传达的过程: 当神经末梢有神经激动传来时,内的遇到刺激,开释,神经递质经(方式)经过突触空隙,与突触后膜上的联合,使突触后膜产生。( 6)传达的特色:。原由: ( 7)传达过程中突触处信号变化:信号→信号→信号 6.指针偏转问题 ①刺激 a点: 电表①会发生次方向的偏转 电表②只好发生次偏转 ②刺激 b 点:电表①会发生次方向的偏转,电表②只好发生次偏转 ③刺激 c 点:电表①会发生次方向的偏转,电表②只好发生次偏转 7.神经系统的分级调理 (1) 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中枢受 脑中相应的中枢的调控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人体的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约占细胞体积的2/3,细胞外液约占1/3,主要由组织液和淋巴组成。需要注意的是,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因此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也不属于体液或细胞外液。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其中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蛋白质(血浆蛋白)、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包括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包括O2、CO2等。调节方面则包 括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等。需要注意的是,血红蛋白和消化酶不属于细胞外液成分。

蛋白质的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相关,溶质微粒越多,渗透压越高。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酸碱度方面,正 常人血浆近中性,pH值在7.35-7.45之间。缓冲对包括一种弱 酸和一种强碱盐。温度方面,人的正常体温维持在37℃左右,温度主要影响酶的活性。 四、稳态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包括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 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相对稳定,而非静态不变。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稳态调节机制包括神经、

体液和免疫调节。然而,人体稳态调节能力存在一定的限度。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激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稳态会遭到破坏。内环境稳态的破坏会导致细胞代谢紊乱,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正常生命活动必要的条件。 组织水肿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和渗透问题。代谢废物运输困难主要是由于淋巴管堵塞,而渗透问题则与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有关。蛋白质含量低可能由过敏、营养不良或肾炎引起。此外,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对于理解代谢废物运输的重要性也有所帮助。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条件包括有神经系统和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神经冲动电信号和动作电位实现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则通过突触实现,信号可以是电信号或化学信号。传递速度较慢,因为递质的合成、释放和发挥作用比较慢。 神经递质在突触后被相应的酶分解,因此传递是单向的。传递过程中,突触小体内含有大量突触小泡,内含化学物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 细胞内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淋巴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 神经纤维上双向静息时内负外正 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 2、兴奋的传递 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 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 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细胞的生存环境: 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 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 ①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膜由轴突末梢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细胞体的膜树突的膜 ②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所以是单向传 递。 ③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 6、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司令部,可 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淋巴等 ①体液:人和动物体内含有大量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 ②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全数体液的2/3。 ③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全数体液的1/3。 ④血浆: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⑤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为组织细胞通过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 ⑥淋巴:小部份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 淋巴内悬浮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能够协助机体抵御疾病。 注意:血液并非满是体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2、三者关系:血浆营养物质 组织液 ↑淋巴循环 淋巴循环: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聚集到淋巴管中,通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进入心脏,参与全身血液循环。 二、细胞外液的成份 1、血浆:水(90%),蛋白质(7%-9%),无机盐(1%),剩余部份为血液运输的物质,如各类营养物质(葡萄糖)、 各类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成份与血浆相近,但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总结: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必然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大小要紧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要紧为Na+、Cl-。 37℃时,人血浆渗透压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注意:渗透压即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量: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大。 二、酸碱度:正常人血浆接近中性,PH为。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温度: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样维持在37℃左右。 4、总结: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 (二)内环境的稳态 1、转变规律: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份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稳中。如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的不 同存在微小的不同,但始终接近37℃。 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免疫调剂,使各个器官、系统和谐活动,一起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固状 态。 3、稳态调剂机制经典说明: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剂和体液调剂的一起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类器官、系统分工 合作、和谐统一而实现的。 4、目前普遍以为:神经-体液-免疫调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要紧调剂机制。 注意:人体维持稳态的调剂能力是有必然限度的。 5、内环境稳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6、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固的机制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知识分享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知识分享高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 中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细胞的生存环境: 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 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 3 HPO 4 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C摆布(一般不超过1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一般机体经由进程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举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 态。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猛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 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举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根蒂根基:神经系统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 能单位:神经元 树突 突起 轴突 神经纤维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 的进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

高中生物必修三背默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背默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背默知识点 在高中的学习中,生物学科是重点,在考试中占了很大的分值比重,那么你想知道自己必修三的生物知识掌握了多少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三背默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生物必修三背默知识点篇1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生态系统类型: 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结构 (1)成分: 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热能、水、空气等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的成分),还有一些化能合成细菌和光合细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 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它们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 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

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定义课本P93 1、过程 2、特点: 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 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须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 高中生物必修三背默知识点篇2 1、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2、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种) 微量元素:Fe、Mn、B、Zn、Cu、Mo(6种) 基本元素:C、H、O、N(4种) 最基本元素:C(1种) 主要元素:C、H、O、N、P、S(6种) 3、水在细胞中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4、细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水。 5、血红蛋白中的无机盐是:Fe2+,叶绿素中的无机盐是:Mg2+ 6、被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模型叫流动镶嵌模型

人教版高三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复习总结

人教版高三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复习总结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高三生物必修三全部知识点

高三生物必修三全部知识点高三生物必修三是生物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涵盖了生物学的多个重要知识点。本文将对高三生物必修三的全部知识点进行论述,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和巩固这些知识。 一、生物体内物质的转运和交换 生物体内物质的转运和交换是生物体内的重要生命过程之一。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将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功能和运输机制,细胞内的物质转运方式,以及生物体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等内容。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分布和排泄,促进身体健康。 二、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协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协调是维持生物体内稳态的重要手段。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将了解生物体的调节与协调的重要器官,如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我们还将学习荷尔蒙和神经传递的机制,了解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应用。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身体的自我调节机制和疾病的产生。

三、生物技术的应用 生物技术是将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工程和医学领域的一门学科。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将了解重组DNA技术、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等生物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我们还将学习转基因生物的概念和应用,了解基因编辑技术的最新进展。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理解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四、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是生物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将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如化学进化理论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等。我们还将学习生物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物种的起源和多样性的形成。了解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对生物界的多样性和进化的理解。 五、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动态平衡系统。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将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学习生态位、营养级、生物圈等概念,了解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我们还将学习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和策略。了解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必要性。 总结起来,高三生物必修三的全部知识点包括生物体内物质的转运和交换、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协调、生物技术的应用、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应用生物技术和保护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同学们能够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超全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超全面 在人体中,存在着由细胞外液构成的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2/3,包括细胞质基 质和细胞液。细胞外液约占1/3,包括组织液、淋巴等脑脊液。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也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外液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盐(如Na+和Cl-)、蛋白 质(如血浆蛋白)、营养物质(如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和氨基酸等)、废物(如尿素、尿酸和乳酸等)、气体(如O2和CO2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和维生素等。 消化道、呼吸道及肺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环境;而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能与外界直接接触,它们不属于内环境,也不是体液。 组织液、淋巴和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

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缓冲对包括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如H2CO3/NaHCO3和Na2PO4/Na2HPO4.温度主要影响酶。内环境的 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包括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系统。间接参与的系统包括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需要注意的是,人体稳 态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组织水肿的形成原因有多种,其中包括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和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过敏、营养不良和肾炎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从而促进蛋白质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积累背诵版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积累 1、酿醋用醋酸杆菌,好氧细菌,要持续通入无菌空气,发酵过程中无气体释放。 2、酿酒用酵母菌,单细胞真菌,先有氧呼吸使酵母菌数量增多,再无氧呼吸进行酒精发酵 3、泡菜,酸奶用乳酸杆菌是厌氧细菌,发酵过程严格控制无氧环境。 4、腐乳用毛霉是好氧真菌。 5、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固体培养基加了琼脂,琼脂不提供碳源和氮源。 6、灭菌方法:湿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灼烧灭菌法 7、培养基灭菌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8、将单个微生物分散在固体培养基上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来对微生物计数,此方法为活菌计数法,得到的菌落数比实际活菌数少,原因: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对微生物计数还可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该方法的统计结果一般是活菌数和死菌数的总和因此比实际活菌数目偏大。 9、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发酵罐内发酵 10、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经历了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 植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植物细胞增殖,选择愈伤组织中的高产细胞系进行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细胞增殖 诱导植物细胞融合和诱导动物细胞的融合的原理都是:细胞膜有一定的流动性 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方法:用灭活的病毒诱导 11、利用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可以使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该诱导过程经历了两次筛选,第一次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用抗体检测的方法筛选出能产生专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杂交瘤细胞的特点:能产生专一抗体也能无限增殖 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为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12、植物体细胞杂交:先诱导两种植物细胞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再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在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培育植物新品种等方面展示出独特优势。 13、动物细胞工程包括: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核移植,其中动物细胞培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是我国高中阶段生物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包括了许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如细胞学、遗传学、生态学等。这些知识点构成了高中生物学习的重要基础,为未来进一步深入的生物学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细胞学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也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的重要内容。高中学生需要学习细胞发现史、细胞组成、细胞膜、细胞器、细胞与外界的关系等知识点。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如何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并了解细胞内的各种结构和其功能。 二、遗传学遗传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遗传变异的原理和机制。高中生物必修三的遗传学单元主要包括遗传原理、遗传变异、基因和DNA等知识点。学生将学习基础 遗传学概念、用孟德尔遗传学定律解决遗传问题的方法以及基因组的构成和功能。 三、进化论进化论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对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至关重要。高中生物必修三的进化论单元主要包括进化史观和生物进化机制等知识点。学生将学习如何评价科学理论和证据,了解生物品种形成的原理和机制,以及如何基于实验和观察数据推断进化过程。

四、生态学生态学是现代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和能量流动等问题。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生态学单元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组成和功能、生态环境保护、生态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学生将学习如何理解生态系统的原理和结构,评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储备,以及如何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点涵盖了生物学的多个领域,是生物学学习中的重要基础。学生应该认真学习和理解,注重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整体性,为未来深入的生物学研究打下基础。同时,学生应该注重实践和探究,积极参加现场考察和科研活动,培养探索的精神,探索生物学的无限可能性。

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的生物知识比较难,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多思考,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1 一、种群数量的变化: 1、“J型增长” a、数学模型: (1) Nt=N0λ (2)曲线(略)(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种群数量) b、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 c、举例: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 2、“S型增长” a、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b、曲线中注意点: (1)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2)K/2处增长率最大。 3、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4、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重要意义。 二、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意义: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与纬度、环境污染有关。

3、群落中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 4、群落的空间结构: a、定义: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b、包括: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意义: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 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 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 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2 激素的调节 1、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 协同作用:如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拮抗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4、激素调节的实例: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课本P28) 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3)、调节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作用机理: 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②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 (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 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 4)、血糖平衡的调节:(负反馈) 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降低

高三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三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阶段会学5本生物书,其中有3本是必修的,即必修1~3。以下是我整理的《高三必修三生物学问点总结》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1.高三必修三生物学问点总结篇一 1.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经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调整,但神经调整仍处于主导地位。 2.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3.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4.向光性试验发觉: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的快。 5.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6.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7.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8.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肯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9.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肯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2.高三必修三生物学问点总结篇二 种群增长曲线: ⑴、“J”型增长曲线: ①、条件:食物、空间充裕,气候相宜,没有敌害。 ②、若种群初始数量为:N0,年增长率为λ,则t年之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 ⑴、“S”型增长曲线: ①、“S”型曲线:种群经过肯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②、K值:为满载量。即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状况下,肯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 3.高三必修三生物学问点总结篇三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淌、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 (1)物理信息:光、声、热、电、磁、温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 (2)化学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 (3)行为信息:动物求偶时的舞蹈、运动等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整

2023年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体旳内环境与稳态 一、细胞旳生存环境: 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互换 细胞外液重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旳媒介) 其中血细胞旳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旳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旳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旳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旳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似,最重要旳差异在于血浆中具有较多旳蛋白质,而 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旳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重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称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旳血浆近中性,PH为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旳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二、内环境稳态旳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整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旳相对稳定状态。 ①稳态旳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整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有关旳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旳调整能力是有限旳,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整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

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旳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旳必要条件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旳调整 一、神经调整: 1、神经调整旳构造基础:神经系统 2、神经调整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旳构造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明显旳活跃状态旳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旳传导: 以电信号旳形式沿着神经纤维旳传导是双向旳;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 奋旳传导以膜内传导为原则。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旳传递——突触 ①突触旳构造 突触前膜 由轴突末梢膨大旳突触小体旳膜 突触间隙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 突起 树突 轴突 神经纤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