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企业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企业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企业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一、记录管理目录

为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各项记录的规范管理,制定本制度。本制度规定了记录管理目录的建立、记录类型的划分、记录保存期限的规定等。

二、记录填写规范

1.记录填写要求:记录填写应字迹清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不得随意涂

改。如需更改,应采用划改法并签名确认。

2.记录类型划分:根据生产过程的需要,记录类型可分为生产日志、质量检

测记录、设备维护记录、安全检查记录等。

3.记录保存期限: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法规要求,各类记录的保存期限应不

少于以下要求:

o生产日志:保存2年;

o质量检测记录:保存1年;

o设备维护记录:保存3年;

o安全检查记录:保存2年。

三、记录存储与保管

1.记录存储场所: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记录存储场所,确保记录的安全性和保

密性。

2.设备与安全防范:记录存储场所应配备必要的防火、防盗、防潮等设备,

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3.记录保管责任:各部门负责人应确保本部门所产生的记录完整、有序地存

储和保管。

4.监督与检查:企业应定期对记录的存储与保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

题及时处理。

四、记录查阅与复制

1.查阅程序:员工因工作需要查阅记录时,需向部门负责人提出申请,说明

查阅目的和范围。部门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方可查阅。

2.复制程序:如需复制记录,需向企业档案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档案管理部

门审核同意后,可复制所需记录。

3.注意事项:对涉及企业机密的记录,必须严格控制查阅和复制范围,确保

企业信息安全。

五、记录销毁管理

1.销毁流程:当记录过期或无继续保存价值时,由档案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销

毁。销毁前,应进行登记并编制销毁清单。

2.监督措施:在销毁过程中,应实施监督和见证,确保销毁彻底且无泄密风

险。同时,需保留销毁清单和相关记录,以备查证。

3.不合格品销毁:对于因质量问题或其他原因需销毁的不合格品,应按照相

关规定进行销毁,并做好记录。

六、记录质量保证

1.质量评估标准:制定记录的质量评估标准,包括字迹清晰度、内容完整性、

数据准确性等方面。

2.质量保证措施: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记录的质量,如定期对填写人员进行培

训、设立奖惩机制等。

3.应急处理流程:如遇到突发情况导致记录不完整或数据失真时,应立即报

告上级领导并采取补救措施。同时,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4.持续改进: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和反馈意见,不断优化和完善记录管理制度

和质量保证体系。

七、记录监督与检查

1.监督制度:制定监督制度,明确监督主体和职责范围。定期对记录管理制

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 检查制度:制定检查制度,明确检查内容和标准。定期对各类记录进行抽查或全面检查,确保记录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同时,将检查结果与员工绩效考核挂钩,激励员

工自觉遵守制度。3. 处理流程和标准: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按照规定的处理流程和标准进行处理。一般问题由部门负责人督促整改,严重问题由企业领导层决策处理方案,并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同时,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4. 信息反馈: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鼓励员工对企业生产记录管理制度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合理的建议,及时采纳并改进管理制度;对于不合理的建议,进行解释说明并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意识。八、记录培训与考核1. 培训计划: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时间安排和培训方式等。培训内容应包括记录管理的重要性、填写规范、保存期限等基础知识以及实际操作技能等。2. 考核办法:制定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标准和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评价,包括笔试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等。同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考核挂钩,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培训活动并提升自身能力水平。3. 结果反馈:对培训和考核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找出不足之处并制定改进措施。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鼓励员工继续发挥优势;对于表现不佳的员工进行辅导和帮助,引导其改进提高。九、附则及解释权本制度

车间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车间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一、目的和范围 1.1目的:旨在规范车间生产记录的填写、归档和管理,确保生产记录的真实、准确、完整。 1.2范围:适用于车间生产过程中所有与产品相关的记录。 二、生产记录填写要求 2.1填写责任:生产记录由各岗位责任人按照分工进行填写。 2.2填写时间:生产记录应及时填写,不能拖延或漏填。 2.3填写内容:生产记录应包括但不限于生产日期、生产批次、生产数量、设备使用情况、原材料投入、工序记录等相关内容。 2.4填写准确性:填写人员应按实际情况填写,不能随意填写虚假信息。 三、生产记录归档和管理 3.1归档责任:车间主任负责将生产记录进行归档,建立生产记录档案。 3.2归档标准:生产记录档案应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归档,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可查性。 3.3保密措施:生产记录档案应妥善保管,严禁外泄,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四、数据分析和应用

4.1数据分析:车间主任及生产部门负责对生产记录进行定期分析,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出改进意见。 4.2生产决策:生产记录提供实时、准确的生产数据,为企业的生产 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4.3统计报表:根据生产记录编制统计报表,定期向上级汇报生产情况。 五、培训和监督 5.1培训:定期组织生产记录填写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对生产 记录填写要求的理解和实施能力。 5.2监督检查:车间主任及生产管理人员应对生产记录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生产记录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六、违规处理 对于不按照制度要求填写生产记录的人员,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 相应的违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扣减绩效、责令重新填写等。 七、制度的修订 如果对生产记录管理制度有修订意见,应向车间主任提出,经审批后 进行修订并重新发布。 通过上述车间生产记录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有效规范生产记 录的填写和管理,提高生产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为企业的生产决策提供 更有力的支持,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 概述 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是每个企业必须要重视的管理内容,不仅是对企业自身管 理的需要,也是对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需要。因此,建立一个严格的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能够保证企业生产的产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责任人 公司的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工作由公司生产主管负责,包括制定、实施和监督 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的定义 生产记录是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记录,以确保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合格、稳定和可控的过程。 生产记录的类型 生产记录主要包括生产过程控制记录、生产数据和检验记录三种类型。 1.生产过程控制记录 生产过程控制记录包括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生产工艺和设备的记录,包括生产工艺参数、设备维护和保养记录等。 2.生产数据记录 生产数据记录包括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压力、密度、PH值、颜色、外观、重量、包装密封等质量检验记录。 3.检验记录 检验记录包括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检验记录和成品检验记录。 生产记录的管理 为确保生产记录的真实、准确、完整有效,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管理: 1.编写标准作业规程(SOP),明确生产过程的详细规程和标准。 2.指定专人负责设备、工艺参数的记录,明确记录的人员、时间和内容。

3.生产记录原始记录应由生产人员在生产现场填写,避免操作漏记、差 错和造假。 4.对于填写错误的记录,应及时更正并记录更正人员、时间和原因。 5.生产记录应按照相应的流程进行审核,审核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 术和丰富的经验。 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的定义 档案是指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记录、工艺参数、检验报告、产品检验报告等记录,以及企业证照、许可证件、管理文件等文件,它是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 档案的种类 档案主要分为生产关键环节文件和企业管理类档案两个大类。 1.生产关键环节文件 生产关键环节文件主要包括质量体系文件、生产作业文件、检验报告、证照证件和标准规程等。 2.企业管理类档案 企业管理类档案主要包括生产设备档案、供应商档案、人员档案、合同档案、法律文件等。 档案管理的管理流程 为确保档案管理科学、严格、灵活和有效,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管理: 1.制定相应的文件档案管理制度和文件审批流程,明确档案的管理权限 和流转要求。 2.加强档案资料的收集,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和编号。 3.对档案进行全面的审核、审批和信息归档,记录好每个档案的位置、 管理员以及存储时间,并进行分类管理。 4.定期对档案进行维护和修缮,发现档案腐化、损坏、遗失或过期等情 况,及时予以处理,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5.保存档案的周期不得长于法定年限,过期档案需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 进行处理。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2篇)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 1.0目的 对所有生产记录进行控制以及档案的有效管理。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部门。 3.0职责 3.1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的生产记录进行控制。 4.0工作程序 4.1记录分类和管理 试验室根据要求设计记录样表。 4.2记录表格原件管理 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修改表格内容,样表保存在办公室,空白表格可以由公司统一印制下发,也可以由使用部门依样表复制。 如要涂改应在原错处划一杠,在旁边写上正确的数据,重要数据修改时必须要生产经理的签字。各项生产记录应分类分项按要求妥善保管。 对混凝土每月进行汇总,作出统计表,并上报试验室主任和有关领导。单位工程资料按月整理归档。 4.6记录的贮存 4.7记录的检索、查阅

外单位或个人(包括顾客)需借阅记录的,需经常务副总同意后,再向记录保存部门借阅,原则上记录不能带离保管地。特殊情况需经常务副总批准,记录保管人员负责按期收回。 4.9记录表格的填写 各种记录应填写完整,字迹清晰,做到及时、全面、准确、真实。 4.10记录表格的更改 根据记录的实际需要,可对不适用的记录表格予以更改。更改可由 2 各部门提出,常务副总代表批准后,由公司办公室统一更改。 4.8记录销毁 对于超期的记录,由记录保存部门按保存期限报主管领导审批后统一销毁。 安全生产工作档案及管理制度 一、为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有记录,有完备的历史资料可查,以不断提高安全生产规范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以下资料要归档 (一)国家和省、市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政策等文件。

(二)本公司职工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资料。包括职工教育培训的时间、培训内容、参加培训人数、培训部门、考核成绩、取得相关证件的记录和相应的凭证。 (三)本公司及属下厂和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定、操作规程和作业标准等。 (四)公司按规定与从业人员签订的有安全责任条款内容的劳动合同书。 (五)公司____、安全生产____机构及专(兼)安全管理人员网络____、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立和成员组成、职责分工____通知及文件。 (六)企业为全部员工缴纳职工工伤保险凭据。 (七)定期召开的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和生产调度会议有关军垦全生产内容的记录和有关决议文件。 (八)安全生产的各项检查情况记录。 (九)每年安措项目及安措费使用计划书及其项目实施的有关文件和凭据。 (十)危险源(点)、事故隐患登记建档、评估、检查监控及采取整改措施、应急预案等有关记录、卡片和文件。 (十一)公司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十二)发生事故后的事故分析、对上级的报告、事故调查处理情况、预防及整改措施等有关文件和记录。

企业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企业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企业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一、记录管理目录 为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各项记录的规范管理,制定本制度。本制度规定了记录管理目录的建立、记录类型的划分、记录保存期限的规定等。 二、记录填写规范 1.记录填写要求:记录填写应字迹清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不得随意涂 改。如需更改,应采用划改法并签名确认。 2.记录类型划分:根据生产过程的需要,记录类型可分为生产日志、质量检 测记录、设备维护记录、安全检查记录等。 3.记录保存期限: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法规要求,各类记录的保存期限应不 少于以下要求: o生产日志:保存2年; o质量检测记录:保存1年; o设备维护记录:保存3年; o安全检查记录:保存2年。 三、记录存储与保管 1.记录存储场所: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记录存储场所,确保记录的安全性和保 密性。 2.设备与安全防范:记录存储场所应配备必要的防火、防盗、防潮等设备, 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3.记录保管责任:各部门负责人应确保本部门所产生的记录完整、有序地存 储和保管。 4.监督与检查:企业应定期对记录的存储与保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 题及时处理。 四、记录查阅与复制

1.查阅程序:员工因工作需要查阅记录时,需向部门负责人提出申请,说明 查阅目的和范围。部门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方可查阅。 2.复制程序:如需复制记录,需向企业档案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档案管理部 门审核同意后,可复制所需记录。 3.注意事项:对涉及企业机密的记录,必须严格控制查阅和复制范围,确保 企业信息安全。 五、记录销毁管理 1.销毁流程:当记录过期或无继续保存价值时,由档案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销 毁。销毁前,应进行登记并编制销毁清单。 2.监督措施:在销毁过程中,应实施监督和见证,确保销毁彻底且无泄密风 险。同时,需保留销毁清单和相关记录,以备查证。 3.不合格品销毁:对于因质量问题或其他原因需销毁的不合格品,应按照相 关规定进行销毁,并做好记录。 六、记录质量保证 1.质量评估标准:制定记录的质量评估标准,包括字迹清晰度、内容完整性、 数据准确性等方面。 2.质量保证措施: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记录的质量,如定期对填写人员进行培 训、设立奖惩机制等。 3.应急处理流程:如遇到突发情况导致记录不完整或数据失真时,应立即报 告上级领导并采取补救措施。同时,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4.持续改进: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和反馈意见,不断优化和完善记录管理制度 和质量保证体系。 七、记录监督与检查 1.监督制度:制定监督制度,明确监督主体和职责范围。定期对记录管理制 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 检查制度:制定检查制度,明确检查内容和标准。定期对各类记录进行抽查或全面检查,确保记录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同时,将检查结果与员工绩效考核挂钩,激励员

公司生产记录管理规程

公司生产记录管理规程 一、总则 1.为规范公司的生产记录管理,提高生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制定本 规程。 2.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部门及其下属的各个生产车间。 二、生产记录管理责任 1.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记录的制定、实施和管理,并指派专人负责生产 记录管理工作。 2.生产记录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严格遵守本规程的 要求。 三、生产记录的分类 1.生产计划记录:包括定制生产计划、日常生产计划、加工指令等, 由生产部门负责编制和管理。 2.物料记录:包括物料采购记录、物料领用记录、物料退货记录等, 由仓储部门负责编制和管理。 3.加工记录:包括加工工艺记录、加工参数记录、加工日志等,由生 产操作人员填写并由生产部门负责管理。 4.检验记录:包括原材料检验记录、成品检验记录、过程检验记录等,由质检部门负责编制和管理。 5.运输记录:包括产品运输记录、原材料运输记录等,由物流部门或 运输单位负责编制和管理。

四、生产记录的要求 1.生产记录应真实、准确地反映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且记录内容 应齐全。 2.生产记录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填写,并加盖部门或人员的签名和 日期。 3.生产计划记录和加工记录应及时更新,并安全保管,以备查阅和追溯。 4.检验记录应按照检验标准和规程进行填写,记录中应包括检验方法、结果和评定意见。 5.物料记录和运输记录应包括物料的名称、规格、数量、产地、批号 等相关信息。 五、生产记录的管理 1.生产记录管理人员应负责建立生产记录的档案,并按照文件编号和 日期进行分类和归档。 2.生产记录管理人员应定期对生产记录进行检查和审核,对不符合要 求的记录进行整改和补充。 3.生产记录管理人员应确保生产记录的保密性,严禁泄露和篡改。 4.生产记录档案的保管应符合公司的档案管理规定,建立健全的安全 防火制度。 六、生产记录的保留期限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 一、制度目的和依据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企业生产活动中的记录和档案管理工作,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数据真实可靠、减少生产事故和纠纷的发生。该制度的依据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相关管理文件。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全部生产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控制、检测记录、产品质量控制等。 三、基本要求 1. 所有生产记录和档案必须真实、完整、准确地反映生产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 所有生产记录和档案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和形式进行记录和保存。 3. 所有生产记录和档案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核和归档。 4. 所有生产记录和档案必须按照保密要求进行管理。 四、具体内容 1. 原材料采购记录 原材料采购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原材料名称、规格、数量、供应商、生产日期、有效期等。采购记录必须由采购人员填写,并由相关部门经理审核。

2. 生产工艺控制记录 生产工艺控制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生产日期、生产线号、工艺参数、设备状态等。相关操作员在生产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工艺参数和设备状态,每天生产结束后要进行总结,包括生产数量、生产效率、设备运行情况等。 3. 检测记录 检测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检测日期、检测项目、检测结果等。检测工作由专门的检验部门负责,每一次检测必须由检验员填写检测记录,并由质量部门进行审核。 4. 产品质量控制记录 产品质量控制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生产线号、质量控制参数等。质量控制人员要根据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并填写产品质量控制记录。 5. 档案管理 所有生产记录和档案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和形式进行记录和保存。原始记录必须保存至少三年,档案必须保存至少五年。保存期满后,必须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归档。保存和归档工作由档案管理员负责,档案管理员必须具备相关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 6. 保密管理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数据、信息和文件进行规范性管理的制度。其主要目的是确保生产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为产品质量控制、追溯和安全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1.生产记录管理: 1.1生产记录的创建和维护:每个生产过程都应有相应的记录表,记录表包括生产日期、时间、操作员、原料批号、生产数量、生产设备等信息,确保生产数据的准确性。 1.2生产记录的填写和审核:生产记录的填写应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填写人员需要对填写内容进行核实和确认,填写完成后由负责人对其进行审核。 1.3生产记录的保存和归档:生产记录应按照一定的归档标准进行保存,归档后的记录应能够随时取出并进行查询。保存期限通常为产品有效期的两倍。 2.生产档案管理: 2.1生产档案的建立和管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文件、图纸和记录等,应按照标准规定进行分类整理,建立相应的档案。档案应有明确的编号、标注和索引,以便于查找和使用。 2.2生产档案的保存和保密:生产档案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保护,并按照一定的时间期限进行保存。对于涉及到商业机密的档案,应特别注意保密工作,限制档案的查阅权限。

2.3生产档案的审查和备份:定期对生产档案进行审查,检查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做好生产档案的备份工作,确保档案的安全。 3.制度监督与改进: 3.1制度执行监督:设立专门的监督人员或部门,对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制度执行中的问题。 3.2制度改进与优化:根据实际情况和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对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不断改进和优化,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总之,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管理制度之一,它对于保障生产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以及产品质量的追溯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制定部门:某某单位 时间:202X年X月X日封面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为规范本单位生产生活及工作次序,确保本单位相关工作有序正常运转,根据单位发展需要,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生产记录管理制度》,望本单位职工严格执行! 拟定本制度是为保证生产相关的记录能够准确、及时、全面有效的反应生产全过程的实际情况,并可作为跟踪产品历史的依据。 适用于本本单位所有生产相关的记录的编制、审核、批准、填写、整理、保存及修改与制定。 生产相关的记录的编制、审核、批准 一、岗位操作相关的记录、批生产相关的记录、台帐、报表等生产相关的记录由车间工艺员设计,送生产技术部、质量部审核,主管副总批准,并将原件存档,复印件交由车间及相关部门使用,凡不经过审批的表格一律不予使用。 二、生产相关的记录应根据工艺特点、工艺程序、操作要求与技术参数等内容设计并编号,内容力求精简、全面,能反应个生产环节的实际情况,适应生产管理的如需。 生产相关的记录的填写

一、岗位操作相关的记录由岗位操作人员填写,填写应及时,不允许操作前填写或生产后靠回忆填写,每份相关的记录应有操作者签名。 二、批生产相关的记录由车间工艺员汇总有关岗位工作操作原始相关的记录,检验报告单等完成,由车间主任审核,交质量部审核批准。 三、填写生产相关的记录的注意事项 3、1 相关的记录应清楚、及时、如实、数据准确、内容完整。 3、2 字迹清晰、易于保存、不得用铅笔填写。 3、3 相关的记录应保保持整洁,不得撕毁或任意涂改,确实如需更改时,不可使用涂改液,应用单线或双线划去后在旁边重写,划掉部分能看清楚修改人签名、修改日期,不得用刀或橡皮更正。 3、4 除备注栏外按表格内容全项填写,不得有空格,如无操作内容填写时,一律用“——”表示,内容与上项相同时应重复抄写,不用“……”或“同上”表示。 3、5 品名不得简写。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规范和管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记录,加强生产管理,确保生产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保证产品品质和安全,现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记录管理。 三、主要内容 1. 记录分类 根据记录用途和功能,将生产中产生的各类记录分为以下几类: •生产准备记录 •生产过程控制记录 •检验测试记录 •报废和返工记录 •质量问题记录 •计量器具管理记录 •计划执行记录 •培训记录 •其他适用的记录 2. 记录要求 为了保证记录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要求各类记录均应符合以下要求:•签字齐全:记录需由操作员和监督人员认真核对后签字确认。 •时间准确:记录需根据实际操作时间填写,如记录为补填,需标明补填时间和理由。时间格式应为“年-月-日时:分:秒”。 •顺序清晰:记录应按操作的时间顺序填写和归档。 •无涂改:如有错误,应在记录上划一横线,然后对错误部分圈出来,在其旁边填写正确的文字并在其旁边注明签字和时间。 3. 记录保管 为了确保记录的安全性和保存完好,需做到:

•记录需存放在记录室或专门的资料柜中,严格禁止私自带离开公司。 •记录应按分类和时间顺序归档、封装、标签化管理,并按照规定时间和有效期进行销毁。 4. 记录审查 为了保证记录真实性、客观性和完整性,需做到: •按照公司的规定,对记录进行审核、认可和签字。 •审核的内容包括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时间的准确性。 •进行审核的人员应具备与审核内容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 5. 记录追溯 为了保证记录的追溯性,需做到: •记录应具有明确的相关性,可根据相关记录进行检查、查证和调查。 •如有质量问题或客户投诉,记录应及时追踪和溯源,并按照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处理。 四、责任和要求 为了保证本制度的全面有效实施和落实,需做到: •公司应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生产记录管理实施细则,对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各部门应制定生产记录管理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和要求,并严格执行。 •操作人员应依据本制度的要求,认真按要求进行记录和管理。 •生产主管应定期对记录的管理进行抽查、监督和检查,并对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五、附则 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正式实施。“生产记录管理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范文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范文 一、总则 1.1 为规范和加强企业的生产过程管理,确保产品质量,降低生产风险,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在生产记录的填写、保存、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 二、生产记录的种类 2.1 原料采购记录:记录原料采购的品种、数量、供应商、到货日期等信息。 2.2 生产日报:记录生产过程中关键环节的数据、操作记录、生产质量情况等信息。 2.3 产品质检记录:记录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检测数据。 2.4 设备维护记录:记录设备维护的时间、方式、维护人员等信息。 2.5 产品出厂记录:记录产品生产完成后的出厂日期、数量、质量等信息。 三、生产记录的填写要求 3.1 填写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填写内容负责。 3.2 生产记录应在发生事件的实时进行填写,不能事后补录。

3.3 填写应清晰、准确、完整,不得有涂改、漏填等情况。 3.4 所有填写均应用黑色或蓝色水笔,并签名确认填写的真实性。 四、生产记录的保存周期 4.1 原料采购记录、生产日报、产品质检记录、设备维护记录的保存周期为3年。 4.2 产品出厂记录的保存周期为5年。 4.3 生产记录应妥善保存,存放在规定的档案柜内,便于查阅和管理。 五、生产记录的管理责任 5.1 生产记录的管理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定期检查和审核生产记录,确保其完整性和准确性。 5.2 生产记录管理人员应定期培训员工,提高其填写记录的水平和质量。 5.3 生产记录管理人员应建立记录的索引和档案归档,方便查阅和管理。 六、生产记录的追溯与查阅 6.1 在生产记录出现问题或事故时,应及时进行追溯和查阅相关记录。 6.2 生产记录管理人员应及时提供相关记录给相关部门,以便进行调查和处理。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企业的生产记录管理,提高生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所有生产记录管理工作,涵盖所有生产活动。 第三条生产记录管理是指对企业的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原材料使用情况等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和管理的工作。 第二章生产记录的分类和要求 第四条生产记录分为产品记录、过程记录和设备记录三类。 第五条产品记录是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情况进行记录,包括生产时间、生产数量、产品规格等信息。 第六条过程记录是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原材料的使用情况、生产中的问题与措施等。 第七条设备记录是对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包括设备的维护保养、故障处理等。 第八条对于产品记录和过程记录,应当按照现场实际需求和企业内部规定进行记录。记录应当清晰、准确、完整。 第九条进行生产记录的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掌握生产过程的变动和调整。 第三章生产记录的编制和管理流程 第十条生产记录的编制和管理应当按照以下流程进行:

1. 生产记录的编制人员根据生产要求和规定,编制相应的记录表格。 2. 生产记录的填写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记录表格的要求填写相应的内容。 3. 生产记录的审核人员对填写的内容进行审核,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生产记录的管理人员负责对记录进行整理、归档和存储,确保记录的安全和可追溯性。 第四章生产记录的保存和归档要求 第十一条生产记录应当按照相关法规和企业内部规定进行保存和归档。 第十二条对于产品记录和过程记录,根据产品的保质期和生产周期,应当至少保存一年。 第十三条对于设备记录,应当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保养周期,及时进行保存和归档。 第十四条生产记录的归档应当按照一定的分类和编号规则进行,便于检索和追溯。 第十五条生产记录的保存和归档应当采取物理和电子两种方式,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第五章生产记录的审核和考核 第十六条生产记录的审核工作由专门的审核人员负责,审核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安全生产制度管理记录(7篇)

安全生产制度管理记录(7篇) 制度的确立,让社会各行各业的管理,都在朝着稳定的趋势发展,逐渐地标准化。我们该怎么拟定制度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安全生产制度管理记录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安全生产制度管理记录篇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规范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员工人身和企业财产的安全,根据相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安全生产管理原则。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第三条本制度由公司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职员。 第二章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四条不断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各类人员应负的岗位责任。 第五条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机构,由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其日常事务由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处理。安全生产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研究制订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和劳动保护计划,实施安全生产检查和监督,调查处理安全事故等工作。 第六条企业总经理所承担的安全生产职责包括以下六条。 1.遵守国家、省、市和管理区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总经理的任期目标要有安全生产内容,把安全管理纳入企业管理工作计划。每年应从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资金中提取一定的安全技术改造资金,用于安全项目。 4.积极改善劳动条件,消除事故隐患,使生产符合安全技术标准和工业卫生

要求。 5.负责对本企业发生的重伤、死亡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和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6.结合本企业的生产技术特点,组织有关安全管理人员制定各种安全管理制度,相关制度主要包括:职工安全生产守则、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工伤事故管理制度、化学物品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档案(包括职工安全教育档案、事故档案、设备档案、事故隐患整改档案等)管理制度等。 第七条各部门经理所承担的安全生产职责包括以下九条。 1.组织、指导、督促本部门遵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2.制订本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计划,并组织落实。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合理安排本部门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定期召开本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会议。 5.组织本部门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 6.建立本部门安全责任制、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奖惩等制度以及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并督促实施。 7.组织安全检查,定期巡查本部门的安全生产状况并督促部门对存在的隐患进行整改。 8.协助和参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登记、统计、报告、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 9.定期向安全生产负责人反映和汇报本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完成安全生产任务。 第八条公司基层员工所承担的安全生产职责共包括以下四条。 1.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安全生产知识的学习活动,增强安全生产观念和意识。 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遵守劳动纪律和企业的规章制度。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范文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范文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范文 第一章总则 为规范企业的生产记录管理,保证生产过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生产环节的生产记录管理工作。 第三章生产记录管理的原则 1. 准确性原则:生产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关键信息。 2. 完整性原则:生产记录的所有必要信息都要完整记录,未发生的事项不得填写。 3. 统一性原则:生产记录的格式、内容要统一规范,便于管理和查询。 4. 保密性原则:生产记录中的敏感信息要妥善保管,不得泄露给无关人员。 5. 时效性原则:生产记录必须及时完成,不得拖延。 第四章生产记录的种类 1. 生产计划记录: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数量、投产时间等信息。 2. 原材料进货记录:包括原材料批次、供应商、数量、进货日期、验收情况等信息。 3. 原材料使用记录:包括产品批次、用量、使用日期等信息。

4. 生产过程记录:包括生产设备的运行情况、生产人员的操作情况、关键环境参数等信息。 5. 产品检验记录:包括产品质量检验的结果、检验人员的姓名、检验时间等信息。 6. 成品入库记录:包括成品的批次、数量、入库日期、入库仓库等信息。 7. 数据分析记录: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原因分析、改进措施等信息。 第五章生产记录管理的要求 1. 生产记录的填写人应具备相应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保证填写的准确性。 2. 生产记录必须按照规定的内容、格式进行填写,不得随意变动。 3. 进行记录填写的工具要保证清晰可辨,不得使用橡皮擦改动记录。 4. 每项记录都要有填写人和审核人的签名,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5. 生产记录必须及时归档,按照规定的存档期限进行保存,并做好备份工作。 6. 生产记录的查阅必须有合理的权限控制,不得随意泄露记录信息。 7. 对于生产记录中的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并记录下处理的结果和原因分析。 8. 生产记录管理应与其他管理体系相结合,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

生产运行记录填写管理制度范文

生产运行记录填写管理制度范文 生产运行记录填写管理制度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为了规范企业生产运营中的记录填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生产运行管理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类记录,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工艺记录、设备运行记录、质量检验记录等。 二、基本原则 1. 准确性原则:记录填写人员应当准确记录生产运营过程中的相关信息,确保数据的真实反映实际情况。 2. 完整性原则:记录填写人员应当将关键信息全部填写完整,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3. 及时性原则:记录填写人员应当及时将记录填写完毕,并按时上报上级部门。 4. 保密性原则:记录填写人员应当保密生产运营过程中的信息,防止信息外泄,避免对企业形成损失。 三、责任与职责 1. 生产班组长:负责组织生产班组成员填写相关记录,并进行审核和整理。 2. 质量检验员:负责填写质量检验记录,并将检验结果上报上级部门。 3. 设备操作员:负责填写设备运行记录,并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

4. 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审核、审批和监督相关记录的填写情况。 四、记录填写规范 1. 记录表格 1.1 所有记录表格应当设计合理,包含必要的填写项,方便填写人员记录。 1.2 记录表格应当与实际生产运营过程相适应,确保可以详细记录所需信息。 1.3 记录表格应当具备较高的可读性,以便于后续查阅和分析。 2. 填写要求 2.1 记录填写人员应当按照实际情况填写记录,不得任意篡改和造假。 2.2 记录填写人员应当保持记录的连贯性,确保记录的信息流畅和完整性。 2.3 记录填写人员应当填写清楚、字迹工整,以便于后续查阅和解读。 2.4 记录填写人员应当填写日期和时间,确保记录的时效性和可追溯性。 3. 审核要求 3.1 生产班组长应当及时审核填写的记录,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 质量检验员应当对质量检验记录进行审核,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生产车间质量记录管理规章制度

生产车间质量记录管理规章制度 一、目的和范围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管理和监控生产车间的质量记录,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适用于所有生产车间的质量记录工作。 二、职责和义务 1. 质量管理部门 - 负责制定和修订质量记录管理规范并监控其执行。 - 监督质量记录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员工能够正确和规范地记录质量信息。 2. 生产车间负责人 - 负责指导和监督质量记录的执行。 - 确保质量记录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 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以保证质量记录的顺利进行。 3. 生产操作人员 - 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数据。 - 及时上报异常情况和质量问题。 - 遵守质量记录管理规范,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质量记录的分类和要求 1. 生产过程记录 - 记录生产物料的来源、数量和有效期。 - 记录生产线设备使用情况和维护保养记录。 - 记录生产工艺参数和操作规范。 2. 检测记录 - 记录原材料的检验结果和抽样情况。 - 记录生产中的抽样检测结果,并进行分类和汇总。 - 记录产品的全面检验结果和质量评估。 3. 异常处理记录 - 记录生产中发生的异常情况,如设备故障、工序失控等。 - 记录异常处理的措施和结果。 - 分析和总结异常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四、质量记录管理流程 1. 收集记录 - 生产操作人员将生产过程中的有关数据和信息记录下来。 -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收集和整理记录,并进行初步审核。

2. 归档记录 - 质量管理部门将审核通过的记录进行归档,建立电子或纸质档案。 - 档案按照时间顺序排序,方便查阅和追溯。 3. 分析记录 - 质量管理部门定期对质量记录进行分析和评估,查找潜在问题。 - 发现异常情况后,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4. 报告汇总 - 质量管理部门将质量记录的分析结果进行汇总,并撰写质量报告。 - 报告向生产车间负责人等相关人员进行通报。 五、质量记录的保密性 质量记录包含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商业机密,必须严格保密。质量 管理部门和生产操作人员有责任保护质量记录的保密性,并签署保密 协议。 六、违纪和处罚 对于故意篡改质量记录、编造虚假记录、不按规定记录或不及时上 报异常情况的人员,一经查实,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并追究法律 责任。 七、附则

批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批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1.引言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和岗位。 3.责任与义务 3.1.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批生产记录的编制、记录和管理。 3.2.质量部门负责对批生产记录的复核和验证。 3.3.部门经理负责对本部门的批生产记录管理的监督和执行。 4.批生产记录的编制 4.1.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详细记录产品的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原 材料的批次、生产操作过程的记录、检验和测试结果等。 4.2.批生产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地记录生产过程中的每一步和 每一项数据。 4.3.批生产记录必须按照统一的格式和规范进行编制和填写。 5.批生产记录的管理 5.1.生产部门负责对批生产记录进行管理和保存,确保其完整和安全。 5.2.批生产记录必须进行适当的归档和备份,并按照相关要求保存一 定的时间。 5.3.批生产记录的访问和查询权限必须进行合理的控制,只有授权人 员才能访问和查询相关记录。

6.批生产记录的复核和验证 6.1.质量部门负责对批生产记录进行复核和验证,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2.质量部门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对所有批生产记录进行复核,并及时进行纠正和改正。 7.批生产记录的更新和修订 7.1.如果批生产记录中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信息,必须及时进行更新和修订。 7.2.更新和修订批生产记录必须按照公司的相关程序进行,并确保记录的所有修改和变更都有明确的说明和理由。 8.批生产记录的审计和审查 8.1.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审计人员有权对批生产记录进行审计和审查,以确保记录的合规性和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8.2.批生产记录的审计和审查必须按照公司的相关程序进行,并及时进行整改。 9.处罚与奖励 9.1.如果发现批生产记录存在严重错误或造假行为,将依照公司相关制度给予相应的处罚和纪律处分。 9.2.如果生产部门在批生产记录的管理中表现出色,将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 10.附则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一、制度概述 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可靠、及时记录,规范生产管理 流程和质量管理行为,根据相关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企业内控管理要求,本制度的制订旨在规范生产记录的管理,保证生产过程各环节的有效管理与控制。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及相关人员,且本制度在执行时应与其他管理制 度相互衔接,做到相互促进、有机配合。 三、管理要求 1. 生产记录的管理 (1)生产过程中的各类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可靠、及时; (2)所有的生产记录必须由生产人员按照要求书写,未经核实认可的记录无效; (3)生产记录必须按设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审核和签署确认,确保真实、准确、可靠; (4)若发现生产记录不真实、准确、完整、可靠、及时等问题,应及时报告 并纠正; (5)所有生产记录必须妥善保管,予以适当保存。 2. 生产记录的要求 (1)生产记录应当记录具体操作人员、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数据结果等信息; (2)生产记录存储应当规范,包括但不限于:存储时间、存储方式、存储环 境等; (3)生产记录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要求。 3. 生产记录的审查 (1)所有生产记录应经过严格的审查,质检人员、主管领导人员、专家等人 员参与;

(2)生产记录编号应该规范,所有审核意见必须在记录上进行书面标注; (3)审核结果应当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 四、责任与处罚 1. 责任 (1)生产环节的人员应当承担记录真实、准确、完整、可靠、及时等责任; (2)审核人员应当承担审核记录是否符合要求、意见是否明确等责任。 2. 处罚 (1)对于未遵守生产记录管理制度的人员,进行教育、批评、纪律处分等措施; (2)对于造成重大影响的不符合记录要求的情况,给予记大过等处分; (3)对于伪造、篡改、弄虚作假的情况,给予严厉的纪律处分,并按照法律规定追究其责任。 五、附则 (1)本制度由公司生产部门制定,并由公司领导审批通过; (2)本制度的内容应当得到所有员工的认同和尊重,不允许在实施过程中有人员无视本制度; (3)本制度的内容如与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存在冲突,以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为准。

化工企业批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批生产记录管理制度审批:

1.目的: 规定批生产记录的制定、填写、流转、整理、归档。以规范批生产记录的流转过程,追溯产品的生产历史及与质量相关的情况,避免操作的随意性而影响产品质量,从而确保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生产过程中各操作步骤,包括XX合成及其后处理、XX合成及其后处理、XX合成及其后处理、XX合成及其后处理、溶剂回收、废水处理等。 3.职责: 由生产部归口管理、工艺员负责直接管理。 4.实施细则: 4.1.批记录应根据产品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内容设计编写,应能体现每步操作要求及工艺控制、安全控 制过程; 4.2.批记录应具有质量的可追溯性。可通过记录了解生产全过程的产品质量情况; 4.3.每一个批记录只能对应一种产品及工序; 4.4.批记录的填写必须及时、准确、真实、完整、书写工整; 4.5.批次记录应包含以下内容:生产日期、生产批次、反应釜(罐、高位槽、压滤机等)位号、时间、温 度、压力(真空度)、物料名称、物料数量(质量或体积或液位)、操作内容、分析数据、工艺指标、操作人签名、复核人签名、异常情况汇报、异常情况处理; 4.6.当生产工艺发生较大变化或生产设备发生变化,经技术部、生产部讨论后决定应修改《生产工艺操作 规程》的,由工艺员修改《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并提交车间主任、生产厂长、技术总工审核后通过,并据此修改操作批次记录,交由车间主任修改、生产厂长审核、技术总工批准,最终版委托印刷;4.7.工艺员应根据《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制定科学的详细的批生产记录,应确保每步操作都有记录; 4.8.产品批号生成原则是:年份(四位****)+月份(两位**)+本批次生产日期(两位**)+顺序编号(四 位****)。应从每年的1月1日起重新开始编号,至每年的12月31日截止。 4.9.生产部应根据每月产量计划分解成日计划,每日由工艺员根据生产工艺规程中的物料消耗定额标准, 确定各物料领用量等; 4.10.生产过程中批记录都必须填写操作人、复核人,生产管理人员对批生产记录审核后并由本人签字, 不得出现代签;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制定本制度是为了保证生产记录能够准确、及时、全面有效的反应生产全过程的实际情况,并可作为跟踪产品历史的依据。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记录的编制、审核、批准、填写、整理、保存及修订。 生产记录的编制、审核、批准 一、岗位操作记录、批生产记录、台帐、报表等生产记录由车间工艺员设计,送生产技术部、质量部审核,主管副总批准,并将原件存档,复印件交由车间及相关部门使用,凡未经审批的表格一律不予使用。 二、生产记录应根据工艺特点、工艺程序、操作要求和技术参数等内容设计并编号,内容力求精简、全面,能反应个生产环节的实际情况,适应生产管理的需要。 生产记录的填写 一、岗位操作记录由岗位操作人员填写,填写应及时,不允许操作前填写或生产后靠回忆填写,每份记录应有操签名。 二、批生产记录由车间工艺员汇总有关岗位工作操作原始记录,检验报告单等完成,由车间主任审核,交质量部审核批准。 三、填写生产记录的注意事项 3.1 记录应清楚、及时、如实、数据准确、内容完整。

3.2 字迹清晰、易于保存、不得用铅笔填写。 3.3 记录应保保持整洁,不得撕毁或任意涂改,确实需要更改时,不得使用涂改液,应用单线或双线划去后在旁边重写,划掉部分能看清楚修改人签名、修改日期,不得用刀或橡皮更正。 3.4 除备注栏外按表格内容全项填写,不得有空格,如无操作内容填写时,一律用“——”表示,内容与上项相同时应重复抄写,不用“……”或“同上”表示。 3.5 品名不得简写。 3.6 与其他岗位,班组或车间有关的操作记录,应做到一致性、连贯性。 3.7 操、复核人均应填全姓名,不得只写姓或名。 3.8 填写日期一律横写并不得简写,如1998年9月14日不得写成“98”“14/9”“9/14”。 3.9 计量单位一律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填写。 3.10 生产记录及有关统计报表的计算方法、含义、范围、计量单位、呈报期限等规定,各部门不得任意删改,严格执行统一规定。 四、复核生产记录的注意事项 4.1 必须按每批原始记录串联复核,不得前后矛盾。 4.2 必须将记录内容与工艺规程对照复核。 4.3 上下工序、成品记录中的数量、质量、批号、桶号必须一致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一、目的: 建立生产记录的管理规程,使生产记录具有可追溯性和真实性 二、范围: 生产过程中所有记录 三、责任者: 生产部经理、质量保证部、岗位操作人员、QA 四、正文 1.生产记录的编制应根据产品工艺规程、操作要点和技术参数等内容设计并编号,应能体现产品的特点。生产记录的空格必须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相关人员填写。 2.生产记录应具有质量可追溯性。通过记录,可以了解生产全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情况。 3.生产记录是药品生产全过程的完整记录,由生产部负责人或授权的生产技术管理人员会同产品相关车间技术管理人员,汇总编制出批生产记录和批包装记录,经生产副总和质量保证部审核,报质量总监批准后印制,由质量保证部建立生产记录收发记录,设计原件由质量保证部存档备案。 4.生产记录由批生产记录和批包装记录两个部分组成。 5.批生产记录部分包括该药品批生产指令单、领料单、称量复核单、各岗位生产记录、车间生产时的清场记录、清场合格证、现场生产与卫生监控、各生产工序的各种原始数据、物料交接单、物料平衡。 6.批包装记录部分包括批包装生产指令单、包装领料单、内包装与外包装记录、标签样张粘贴、现场监控、物料平衡、入库。 7.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应由质量保证部保存管理,作为以后质量追踪核查的依据,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只能由本公司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查阅,任何人不能借出。任何岗位或人员不得私自复制生产记录。 8.原始记录填写要求

8.1原始记录的填写,要求一律用生产部规定的圆珠笔,字迹工整清晰,不得在原始记录上乱涂乱划,不得使用铅笔填写原始记录。 8.2内容真实,记录及时,不得填好之后再进行操作。 8.3操作人、复核人、监控人应填写全名,不得用姓或工序名称代替。 8.4年、月、日不得随意简写,年度应写全,如1999年2月10日,不能写成“99.2.10”或“99.10/2”。 8.5数据所使用的计量单位应采用国际单位制。 8.6如在生产过程出现偏差或异常情况应在备注栏内加以说明。 8.7两班连续操作班次日期,按本车间习惯排列,不得任意改动。 8.8各种物料应写全名,不得简写,除非工艺规程或操作规程里面标出简写名字。 8.9记录填写错误后不得涂改或用刀刮、橡皮擦,此时可将错误之处一笔划去,再在旁边填写上正确数据,并签名,注明日期。 8.10重复的内容应完整记录,不得用“同上”表示。 8.11各工序、中间产品交接均应在交接单上签名,上、下工序不仅交清品名、数量、批号、桶号。 8.12每张原始记录在本岗位操作结束后,不应出现空格,若无内容填写应画“/”。 8.13数据和计算结果要求用四舍六入、五成双规则进行数据修约。 8.14原始记录不得任意撕毁、缺页等。 9.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应反映各岗位生产的实际情况,如发现不符合上述第10条所述内容,即各班组未及时如实填写并签名、自行涂改、填写假数据等情况,应作违反工作纪律予以处罚。 10.各岗位原始记录在每班或每批生产结束后,按编号装订。 11.QA负责监督本制度的实施。 12.生产记录汇总后,由生产部审核签字后,交QA审核,由QA将生产记录与批检验记录一起归档保存,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复验期后一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