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制定旨在确保生产记录能够准确、及时、全面有效地反映生产全过程的实际情况,并可作为跟踪产品历史的依据。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记录的编制、审核、批准、填写、整理、保存及修订。

生产记录的编制、审核、批准

1.岗位操作记录、批生产记录、台帐、报表等生产记录由

车间工艺员设计,送生产技术部、质量部审核,主管副总批准,并将原件存档,复印件交由车间及相关部门使用。未经审批的表格一律不得使用。

2.生产记录应根据工艺特点、工艺程序、操作要求和技术

参数等内容设计并编号,内容力求精简、全面,能反应每个生产环节的实际情况,以适应生产管理的需要。

生产记录的填写

1.岗位操作记录由岗位操作人员填写,填写应及时,不允

许操作前填写或生产后靠回忆填写,每份记录应有操作者签名。

2.批生产记录由车间工艺员汇总有关岗位工作操作原始记录,检验报告单等完成,由车间主任审核,交质量部审核批准。

3.填写生产记录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记录应清楚、及时、如实、数据准确、内容完整。

字迹清晰、易于保存,不得用铅笔填写。

记录应保持整洁,不得撕毁或任意涂改。确实需要更改时,不得使用涂改液,应用单线或双线划去后在旁边重写,划掉部分能看清楚修改人签名、修改日期,不得用刀或橡皮更正。

除备注栏外按表格内容全项填写,不得有空格。如无操作内容填写时,一律用“——”表示,内容与上项相同时应重复抄写,不用“……”或“同上”表示。

品名不得简写。

与其他岗位、班组或车间有关的操作记录,应做到一致性、连贯性。

操作者、复核人均应填全姓名,不得只写姓或名。

填写日期一律横写并不得简写,如1998年9月14日不得

写成“98”“14/9”“9/14”。

计量单位一律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填写。

生产记录及有关统计报表的计算方法、含义、范围、计量单位、呈报期限等规定,各部门不得任意删改,严格执行统一规定。

复核生产记录的注意事项

1.必须按每批原始记录串联复核,不得前后矛盾。

2.必须将记录内容与工艺规程对照复核。

3.上下工序、成品记录中的数量、质量、批号、桶号必须

一致正确。

生产记录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追溯生产过程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生产记录的整理、保存和修订都有一定的规定和要求。

首先,批生产记录应由车间工艺员按批整理,并根据生产流程进行排序,以保证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记录中不得缺页、漏页,以免影响产品质量的追溯和生产过程的分析。此外,批生产记录还需要经过车间主任、生产技术部经理和质量部的审核,最终由质量部存档,以确保记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其次,生产记录的保存时间也有一定规定。批生产记录至少需要保存三年,而对于规定有效期的产品,则需要在失效后再保存一年。这样可以方便对产品质量进行追溯和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同时也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当生产工艺或生产设备发生变更时,生产记录也需要及时进行修订。修订程序和编制时与原记录相同,需要由车间工艺员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设计,并提出修改意见,经过生产技术部和质量部的审核后,由主管副总经理进行批准。修订后的记录文本由公司办公室统一复印,并下发给使用部门执行,同时原件需要收回,以免出现混淆和错误。

最后,新的记录投入使用后,原来使用的旧记录需要及时收回,并有记录。在生产现场不得出现原记录文本,以免混淆和误用。这也是保证生产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制定本制度是为了保证生产记录能够准确、及时、全面有效的反应生产全过程的实际情况,并可作为跟踪产品历史的依据。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记录的编制、审核、批准、填写、整理、保存及修订。 生产记录的编制、审核、批准 一、岗位操作记录、批生产记录、台帐、报表等生产记录由车间工艺员设计,送生产技术部、质量部审核,主管副总批准,并将原件存档,复印件交由车间及相关部门使用,凡未经审批的表格一律不予使用。 二、生产记录应根据工艺特点、工艺程序、操作要求和技术参数等内容设计并编号,内容力求精简、全面,能反应个生产环节的实际情况,适应生产管理的需要。 生产记录的填写 一、岗位操作记录由岗位操作人员填写,填写应及时,不允许操作前填写或生产后靠回忆填写,每份记录应有操作者签名。

二、批生产记录由车间工艺员汇总有关岗位工作操作原始记录,检验报告单等完成,由车间主任审核,交质量部审核批准。 三、填写生产记录的注意事项 3.1记录应清楚、及时、照实、数据准确、内容完整。3.2笔迹模糊、易于保存、不得用铅笔填写。 3.3记录应保保持整洁,不得撕毁或任意涂改,确实需要更改时,不得使用涂改液,应用单线或双线划去后在旁边重写,划掉部分能看清楚修改人签名、修改日期,不得用刀或橡皮更正。 3.4除备注栏外按表格内容全项填写,不得有空格,如无操作内容填写时,一律用“——”表示,内容与上项相同时应重复抄写,不用“……”或“同上”表示。 3.5品名不得简写。 3.6与其他岗位,班组或车间有关的操作记录,应做到同等性、连贯性。 3.9计量单元一概用国家法定计量单元填写。 3.10生产记录及有关统计报表的计算方法、含义、范围、计量单位、呈报期限等规定,各部门不得任意删改,严格执行统一规定。

车间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车间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一、目的和范围 1.1目的:旨在规范车间生产记录的填写、归档和管理,确保生产记录的真实、准确、完整。 1.2范围:适用于车间生产过程中所有与产品相关的记录。 二、生产记录填写要求 2.1填写责任:生产记录由各岗位责任人按照分工进行填写。 2.2填写时间:生产记录应及时填写,不能拖延或漏填。 2.3填写内容:生产记录应包括但不限于生产日期、生产批次、生产数量、设备使用情况、原材料投入、工序记录等相关内容。 2.4填写准确性:填写人员应按实际情况填写,不能随意填写虚假信息。 三、生产记录归档和管理 3.1归档责任:车间主任负责将生产记录进行归档,建立生产记录档案。 3.2归档标准:生产记录档案应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归档,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可查性。 3.3保密措施:生产记录档案应妥善保管,严禁外泄,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四、数据分析和应用

4.1数据分析:车间主任及生产部门负责对生产记录进行定期分析,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出改进意见。 4.2生产决策:生产记录提供实时、准确的生产数据,为企业的生产 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4.3统计报表:根据生产记录编制统计报表,定期向上级汇报生产情况。 五、培训和监督 5.1培训:定期组织生产记录填写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对生产 记录填写要求的理解和实施能力。 5.2监督检查:车间主任及生产管理人员应对生产记录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生产记录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六、违规处理 对于不按照制度要求填写生产记录的人员,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 相应的违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扣减绩效、责令重新填写等。 七、制度的修订 如果对生产记录管理制度有修订意见,应向车间主任提出,经审批后 进行修订并重新发布。 通过上述车间生产记录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有效规范生产记 录的填写和管理,提高生产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为企业的生产决策提供 更有力的支持,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新编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新编版)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新编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制定本制度是为了保证生产记录能够准确、及时、全面有效的反应生产全过程的实际情况,并可作为跟踪产品历史的依据。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记录的编制、审核、批准、填写、整理、保存及修订。 生产记录的编制、审核、批准 一、岗位操作记录、批生产记录、台帐、报表等生产记录由车间工艺员设计,送生产技术部、质量部审核,主管副总批准,并将原件存档,复印件交由车间及相关部门使用,凡未经审批的表格一律不予使用。 二、生产记录应根据工艺特点、工艺程序、操作要求和技术参数等内容设计并编号,内容力求精简、全面,能反应个生产环节的实际情况,适应生产管理的需要。 生产记录的填写 一、岗位操作记录由岗位操作人员填写,填写应及时,不允许操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 概述 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是每个企业必须要重视的管理内容,不仅是对企业自身管 理的需要,也是对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需要。因此,建立一个严格的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能够保证企业生产的产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责任人 公司的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工作由公司生产主管负责,包括制定、实施和监督 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的定义 生产记录是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记录,以确保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合格、稳定和可控的过程。 生产记录的类型 生产记录主要包括生产过程控制记录、生产数据和检验记录三种类型。 1.生产过程控制记录 生产过程控制记录包括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生产工艺和设备的记录,包括生产工艺参数、设备维护和保养记录等。 2.生产数据记录 生产数据记录包括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压力、密度、PH值、颜色、外观、重量、包装密封等质量检验记录。 3.检验记录 检验记录包括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检验记录和成品检验记录。 生产记录的管理 为确保生产记录的真实、准确、完整有效,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管理: 1.编写标准作业规程(SOP),明确生产过程的详细规程和标准。 2.指定专人负责设备、工艺参数的记录,明确记录的人员、时间和内容。

3.生产记录原始记录应由生产人员在生产现场填写,避免操作漏记、差 错和造假。 4.对于填写错误的记录,应及时更正并记录更正人员、时间和原因。 5.生产记录应按照相应的流程进行审核,审核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 术和丰富的经验。 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的定义 档案是指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记录、工艺参数、检验报告、产品检验报告等记录,以及企业证照、许可证件、管理文件等文件,它是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 档案的种类 档案主要分为生产关键环节文件和企业管理类档案两个大类。 1.生产关键环节文件 生产关键环节文件主要包括质量体系文件、生产作业文件、检验报告、证照证件和标准规程等。 2.企业管理类档案 企业管理类档案主要包括生产设备档案、供应商档案、人员档案、合同档案、法律文件等。 档案管理的管理流程 为确保档案管理科学、严格、灵活和有效,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管理: 1.制定相应的文件档案管理制度和文件审批流程,明确档案的管理权限 和流转要求。 2.加强档案资料的收集,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和编号。 3.对档案进行全面的审核、审批和信息归档,记录好每个档案的位置、 管理员以及存储时间,并进行分类管理。 4.定期对档案进行维护和修缮,发现档案腐化、损坏、遗失或过期等情 况,及时予以处理,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5.保存档案的周期不得长于法定年限,过期档案需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 进行处理。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2篇)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 1.0目的 对所有生产记录进行控制以及档案的有效管理。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部门。 3.0职责 3.1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的生产记录进行控制。 4.0工作程序 4.1记录分类和管理 试验室根据要求设计记录样表。 4.2记录表格原件管理 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修改表格内容,样表保存在办公室,空白表格可以由公司统一印制下发,也可以由使用部门依样表复制。 如要涂改应在原错处划一杠,在旁边写上正确的数据,重要数据修改时必须要生产经理的签字。各项生产记录应分类分项按要求妥善保管。 对混凝土每月进行汇总,作出统计表,并上报试验室主任和有关领导。单位工程资料按月整理归档。 4.6记录的贮存 4.7记录的检索、查阅

外单位或个人(包括顾客)需借阅记录的,需经常务副总同意后,再向记录保存部门借阅,原则上记录不能带离保管地。特殊情况需经常务副总批准,记录保管人员负责按期收回。 4.9记录表格的填写 各种记录应填写完整,字迹清晰,做到及时、全面、准确、真实。 4.10记录表格的更改 根据记录的实际需要,可对不适用的记录表格予以更改。更改可由 2 各部门提出,常务副总代表批准后,由公司办公室统一更改。 4.8记录销毁 对于超期的记录,由记录保存部门按保存期限报主管领导审批后统一销毁。 安全生产工作档案及管理制度 一、为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有记录,有完备的历史资料可查,以不断提高安全生产规范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以下资料要归档 (一)国家和省、市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政策等文件。

(二)本公司职工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资料。包括职工教育培训的时间、培训内容、参加培训人数、培训部门、考核成绩、取得相关证件的记录和相应的凭证。 (三)本公司及属下厂和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定、操作规程和作业标准等。 (四)公司按规定与从业人员签订的有安全责任条款内容的劳动合同书。 (五)公司____、安全生产____机构及专(兼)安全管理人员网络____、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立和成员组成、职责分工____通知及文件。 (六)企业为全部员工缴纳职工工伤保险凭据。 (七)定期召开的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和生产调度会议有关军垦全生产内容的记录和有关决议文件。 (八)安全生产的各项检查情况记录。 (九)每年安措项目及安措费使用计划书及其项目实施的有关文件和凭据。 (十)危险源(点)、事故隐患登记建档、评估、检查监控及采取整改措施、应急预案等有关记录、卡片和文件。 (十一)公司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十二)发生事故后的事故分析、对上级的报告、事故调查处理情况、预防及整改措施等有关文件和记录。

企业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企业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企业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一、记录管理目录 为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各项记录的规范管理,制定本制度。本制度规定了记录管理目录的建立、记录类型的划分、记录保存期限的规定等。 二、记录填写规范 1.记录填写要求:记录填写应字迹清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不得随意涂 改。如需更改,应采用划改法并签名确认。 2.记录类型划分:根据生产过程的需要,记录类型可分为生产日志、质量检 测记录、设备维护记录、安全检查记录等。 3.记录保存期限: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法规要求,各类记录的保存期限应不 少于以下要求: o生产日志:保存2年; o质量检测记录:保存1年; o设备维护记录:保存3年; o安全检查记录:保存2年。 三、记录存储与保管 1.记录存储场所: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记录存储场所,确保记录的安全性和保 密性。 2.设备与安全防范:记录存储场所应配备必要的防火、防盗、防潮等设备, 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3.记录保管责任:各部门负责人应确保本部门所产生的记录完整、有序地存 储和保管。 4.监督与检查:企业应定期对记录的存储与保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 题及时处理。 四、记录查阅与复制

1.查阅程序:员工因工作需要查阅记录时,需向部门负责人提出申请,说明 查阅目的和范围。部门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方可查阅。 2.复制程序:如需复制记录,需向企业档案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档案管理部 门审核同意后,可复制所需记录。 3.注意事项:对涉及企业机密的记录,必须严格控制查阅和复制范围,确保 企业信息安全。 五、记录销毁管理 1.销毁流程:当记录过期或无继续保存价值时,由档案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销 毁。销毁前,应进行登记并编制销毁清单。 2.监督措施:在销毁过程中,应实施监督和见证,确保销毁彻底且无泄密风 险。同时,需保留销毁清单和相关记录,以备查证。 3.不合格品销毁:对于因质量问题或其他原因需销毁的不合格品,应按照相 关规定进行销毁,并做好记录。 六、记录质量保证 1.质量评估标准:制定记录的质量评估标准,包括字迹清晰度、内容完整性、 数据准确性等方面。 2.质量保证措施: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记录的质量,如定期对填写人员进行培 训、设立奖惩机制等。 3.应急处理流程:如遇到突发情况导致记录不完整或数据失真时,应立即报 告上级领导并采取补救措施。同时,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4.持续改进: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和反馈意见,不断优化和完善记录管理制度 和质量保证体系。 七、记录监督与检查 1.监督制度:制定监督制度,明确监督主体和职责范围。定期对记录管理制 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 检查制度:制定检查制度,明确检查内容和标准。定期对各类记录进行抽查或全面检查,确保记录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同时,将检查结果与员工绩效考核挂钩,激励员

生产车间质量记录管理规章制度

生产车间质量记录管理规章制度 一、目的和范围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管理和监控生产车间的质量记录,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适用于所有生产车间的质量记录工作。 二、职责和义务 1. 质量管理部门 - 负责制定和修订质量记录管理规范并监控其执行。 - 监督质量记录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员工能够正确和规范地记录质量信息。 2. 生产车间负责人 - 负责指导和监督质量记录的执行。 - 确保质量记录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 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以保证质量记录的顺利进行。 3. 生产操作人员 - 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数据。 - 及时上报异常情况和质量问题。 - 遵守质量记录管理规范,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质量记录的分类和要求 1. 生产过程记录 - 记录生产物料的来源、数量和有效期。 - 记录生产线设备使用情况和维护保养记录。 - 记录生产工艺参数和操作规范。 2. 检测记录 - 记录原材料的检验结果和抽样情况。 - 记录生产中的抽样检测结果,并进行分类和汇总。 - 记录产品的全面检验结果和质量评估。 3. 异常处理记录 - 记录生产中发生的异常情况,如设备故障、工序失控等。 - 记录异常处理的措施和结果。 - 分析和总结异常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四、质量记录管理流程 1. 收集记录 - 生产操作人员将生产过程中的有关数据和信息记录下来。 -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收集和整理记录,并进行初步审核。

2. 归档记录 - 质量管理部门将审核通过的记录进行归档,建立电子或纸质档案。 - 档案按照时间顺序排序,方便查阅和追溯。 3. 分析记录 - 质量管理部门定期对质量记录进行分析和评估,查找潜在问题。 - 发现异常情况后,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4. 报告汇总 - 质量管理部门将质量记录的分析结果进行汇总,并撰写质量报告。 - 报告向生产车间负责人等相关人员进行通报。 五、质量记录的保密性 质量记录包含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商业机密,必须严格保密。质量 管理部门和生产操作人员有责任保护质量记录的保密性,并签署保密 协议。 六、违纪和处罚 对于故意篡改质量记录、编造虚假记录、不按规定记录或不及时上 报异常情况的人员,一经查实,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并追究法律 责任。 七、附则

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

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 一、概述 农产品的生产记录制度是指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从农田耕作到产品加工贮存,对每个生产环节进行记录、管理和统计,为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和追溯提供数据支持。规范的生产记录制度有助于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可控、安全可靠,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适用范围 该制度适用于生产农产品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农户。 三、生产记录目的 1.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操作、物质投入,及时发现产品缺陷和不良现 象,保证产品质量。 2.得出各个生产环节的数据,计算成本,为企业管理者制定生产计划和 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追溯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质量安全情况,保障和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 四、生产记录内容 1.农田及肥料投入记录:记录农田基础情况、肥料品种、用量等情况。 2.农药使用记录:记录农药品种、用量、用途及施用时间等情况。 3.种植记录:记录农作物品种、生长情况、管理措施及施肥情况等。 4.饲养记录:记录牲畜品种、饲喂情况、用药情况及生长发病情况等。 5.加工记录:记录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时间、用料量等情况。 6.贮存记录:记录农产品的贮存时间、条件、保质期等情况。 7.检验记录:记录对产品进行的检验数据和情况,保证产品质量合格。 8.报损记录:记录产品缺陷、报损情况及处理措施等。 五、记录方式 生产记录可以采用纸质或电子方式进行记录,同时需要保证记录真实有效、无 误差。纸质记录应当保管在专门场所并经过签字确认,电子记录则应当采用加密存储并保留备份。记录内容应当包含记录时间、记录员、记录内容等。

六、生产记录管理 企业应当制定生产记录管理制度,保证记录完整、真实、有效,合理应用生产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同时还应当定期对生产记录进行汇总分析,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和改进。 七、生产记录的保留期限 生产记录应当保留至产品贮存期届满后的6个月以上,并按照规定提供应急追溯服务。 八、 合理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对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该严格执行生产记录制度,保证记录真实有效,加强记录管理和分析,不断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生产运行记录填写管理制度范文

生产运行记录填写管理制度范文 生产运行记录填写管理制度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为了规范企业生产运营中的记录填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生产运行管理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类记录,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工艺记录、设备运行记录、质量检验记录等。 二、基本原则 1. 准确性原则:记录填写人员应当准确记录生产运营过程中的相关信息,确保数据的真实反映实际情况。 2. 完整性原则:记录填写人员应当将关键信息全部填写完整,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3. 及时性原则:记录填写人员应当及时将记录填写完毕,并按时上报上级部门。 4. 保密性原则:记录填写人员应当保密生产运营过程中的信息,防止信息外泄,避免对企业形成损失。 三、责任与职责 1. 生产班组长:负责组织生产班组成员填写相关记录,并进行审核和整理。 2. 质量检验员:负责填写质量检验记录,并将检验结果上报上级部门。 3. 设备操作员:负责填写设备运行记录,并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

4. 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审核、审批和监督相关记录的填写情况。 四、记录填写规范 1. 记录表格 1.1 所有记录表格应当设计合理,包含必要的填写项,方便填写人员记录。 1.2 记录表格应当与实际生产运营过程相适应,确保可以详细记录所需信息。 1.3 记录表格应当具备较高的可读性,以便于后续查阅和分析。 2. 填写要求 2.1 记录填写人员应当按照实际情况填写记录,不得任意篡改和造假。 2.2 记录填写人员应当保持记录的连贯性,确保记录的信息流畅和完整性。 2.3 记录填写人员应当填写清楚、字迹工整,以便于后续查阅和解读。 2.4 记录填写人员应当填写日期和时间,确保记录的时效性和可追溯性。 3. 审核要求 3.1 生产班组长应当及时审核填写的记录,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 质量检验员应当对质量检验记录进行审核,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规范和管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记录,加强生产管理,确保生产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保证产品品质和安全,现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记录管理。 三、主要内容 1. 记录分类 根据记录用途和功能,将生产中产生的各类记录分为以下几类: •生产准备记录 •生产过程控制记录 •检验测试记录 •报废和返工记录 •质量问题记录 •计量器具管理记录 •计划执行记录 •培训记录 •其他适用的记录 2. 记录要求 为了保证记录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要求各类记录均应符合以下要求:•签字齐全:记录需由操作员和监督人员认真核对后签字确认。 •时间准确:记录需根据实际操作时间填写,如记录为补填,需标明补填时间和理由。时间格式应为“年-月-日时:分:秒”。 •顺序清晰:记录应按操作的时间顺序填写和归档。 •无涂改:如有错误,应在记录上划一横线,然后对错误部分圈出来,在其旁边填写正确的文字并在其旁边注明签字和时间。 3. 记录保管 为了确保记录的安全性和保存完好,需做到:

•记录需存放在记录室或专门的资料柜中,严格禁止私自带离开公司。 •记录应按分类和时间顺序归档、封装、标签化管理,并按照规定时间和有效期进行销毁。 4. 记录审查 为了保证记录真实性、客观性和完整性,需做到: •按照公司的规定,对记录进行审核、认可和签字。 •审核的内容包括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时间的准确性。 •进行审核的人员应具备与审核内容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 5. 记录追溯 为了保证记录的追溯性,需做到: •记录应具有明确的相关性,可根据相关记录进行检查、查证和调查。 •如有质量问题或客户投诉,记录应及时追踪和溯源,并按照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处理。 四、责任和要求 为了保证本制度的全面有效实施和落实,需做到: •公司应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生产记录管理实施细则,对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各部门应制定生产记录管理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和要求,并严格执行。 •操作人员应依据本制度的要求,认真按要求进行记录和管理。 •生产主管应定期对记录的管理进行抽查、监督和检查,并对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五、附则 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正式实施。“生产记录管理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一、目的: 建立生产记录的管理规程,使生产记录具有可追溯性和真实性 二、范围: 生产过程中所有记录 三、责任者: 生产部经理、质量保证部、岗位操作人员、QA 四、正文 1.生产记录的编制应根据产品工艺规程、操作要点和技术参数等内容设计并编号,应能体现产品的特点。生产记录的空格必须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相关人员填写。 2.生产记录应具有质量可追溯性。通过记录,可以了解生产全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情况。 3.生产记录是药品生产全过程的完整记录,由生产部负责人或授权的生产技术管理人员会同产品相关车间技术管理人员,汇总编制出批生产记录和批包装记录,经生产副总和质量保证部审核,报质量总监批准后印制,由质量保证部建立生产记录收发记录,设计原件由质量保证部存档备案。 4.生产记录由批生产记录和批包装记录两个部分组成。 5.批生产记录部分包括该药品批生产指令单、领料单、称量复核单、各岗位生产记录、车间生产时的清场记录、清场合格证、现场生产与卫生监控、各生产工序的各种原始数据、物料交接单、物料平衡。 6.批包装记录部分包括批包装生产指令单、包装领料单、内包装与外包装记录、标签样张粘贴、现场监控、物料平衡、入库。 7.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应由质量保证部保存管理,作为以后质量追踪核查的依据,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只能由本公司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查阅,任何人不能借出。任何岗位或人员不得私自复制生产记录。 8.原始记录填写要求

8.1原始记录的填写,要求一律用生产部规定的圆珠笔,字迹工整清晰,不得在原始记录上乱涂乱划,不得使用铅笔填写原始记录。 8.2内容真实,记录及时,不得填好之后再进行操作。 8.3操作人、复核人、监控人应填写全名,不得用姓或工序名称代替。 8.4年、月、日不得随意简写,年度应写全,如1999年2月10日,不能写成“99.2.10”或“99.10/2”。 8.5数据所使用的计量单位应采用国际单位制。 8.6如在生产过程出现偏差或异常情况应在备注栏内加以说明。 8.7两班连续操作班次日期,按本车间习惯排列,不得任意改动。 8.8各种物料应写全名,不得简写,除非工艺规程或操作规程里面标出简写名字。 8.9记录填写错误后不得涂改或用刀刮、橡皮擦,此时可将错误之处一笔划去,再在旁边填写上正确数据,并签名,注明日期。 8.10重复的内容应完整记录,不得用“同上”表示。 8.11各工序、中间产品交接均应在交接单上签名,上、下工序不仅交清品名、数量、批号、桶号。 8.12每张原始记录在本岗位操作结束后,不应出现空格,若无内容填写应画“/”。 8.13数据和计算结果要求用四舍六入、五成双规则进行数据修约。 8.14原始记录不得任意撕毁、缺页等。 9.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应反映各岗位生产的实际情况,如发现不符合上述第10条所述内容,即各班组未及时如实填写并签名、自行涂改、填写假数据等情况,应作违反工作纪律予以处罚。 10.各岗位原始记录在每班或每批生产结束后,按编号装订。 11.QA负责监督本制度的实施。 12.生产记录汇总后,由生产部审核签字后,交QA审核,由QA将生产记录与批检验记录一起归档保存,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复验期后一年。

批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批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1.引言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和岗位。 3.责任与义务 3.1.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批生产记录的编制、记录和管理。 3.2.质量部门负责对批生产记录的复核和验证。 3.3.部门经理负责对本部门的批生产记录管理的监督和执行。 4.批生产记录的编制 4.1.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详细记录产品的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原 材料的批次、生产操作过程的记录、检验和测试结果等。 4.2.批生产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地记录生产过程中的每一步和 每一项数据。 4.3.批生产记录必须按照统一的格式和规范进行编制和填写。 5.批生产记录的管理 5.1.生产部门负责对批生产记录进行管理和保存,确保其完整和安全。 5.2.批生产记录必须进行适当的归档和备份,并按照相关要求保存一 定的时间。 5.3.批生产记录的访问和查询权限必须进行合理的控制,只有授权人 员才能访问和查询相关记录。

6.批生产记录的复核和验证 6.1.质量部门负责对批生产记录进行复核和验证,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2.质量部门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对所有批生产记录进行复核,并及时进行纠正和改正。 7.批生产记录的更新和修订 7.1.如果批生产记录中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信息,必须及时进行更新和修订。 7.2.更新和修订批生产记录必须按照公司的相关程序进行,并确保记录的所有修改和变更都有明确的说明和理由。 8.批生产记录的审计和审查 8.1.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审计人员有权对批生产记录进行审计和审查,以确保记录的合规性和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8.2.批生产记录的审计和审查必须按照公司的相关程序进行,并及时进行整改。 9.处罚与奖励 9.1.如果发现批生产记录存在严重错误或造假行为,将依照公司相关制度给予相应的处罚和纪律处分。 9.2.如果生产部门在批生产记录的管理中表现出色,将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 10.附则

安全生产制度管理记录(7篇)

安全生产制度管理记录(7篇) 制度的确立,让社会各行各业的管理,都在朝着稳定的趋势发展,逐渐地标准化。我们该怎么拟定制度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安全生产制度管理记录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安全生产制度管理记录篇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规范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员工人身和企业财产的安全,根据相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安全生产管理原则。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第三条本制度由公司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职员。 第二章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四条不断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各类人员应负的岗位责任。 第五条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机构,由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其日常事务由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处理。安全生产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研究制订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和劳动保护计划,实施安全生产检查和监督,调查处理安全事故等工作。 第六条企业总经理所承担的安全生产职责包括以下六条。 1.遵守国家、省、市和管理区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总经理的任期目标要有安全生产内容,把安全管理纳入企业管理工作计划。每年应从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资金中提取一定的安全技术改造资金,用于安全项目。 4.积极改善劳动条件,消除事故隐患,使生产符合安全技术标准和工业卫生

要求。 5.负责对本企业发生的重伤、死亡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和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6.结合本企业的生产技术特点,组织有关安全管理人员制定各种安全管理制度,相关制度主要包括:职工安全生产守则、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工伤事故管理制度、化学物品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档案(包括职工安全教育档案、事故档案、设备档案、事故隐患整改档案等)管理制度等。 第七条各部门经理所承担的安全生产职责包括以下九条。 1.组织、指导、督促本部门遵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2.制订本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计划,并组织落实。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合理安排本部门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定期召开本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会议。 5.组织本部门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 6.建立本部门安全责任制、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奖惩等制度以及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并督促实施。 7.组织安全检查,定期巡查本部门的安全生产状况并督促部门对存在的隐患进行整改。 8.协助和参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登记、统计、报告、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 9.定期向安全生产负责人反映和汇报本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完成安全生产任务。 第八条公司基层员工所承担的安全生产职责共包括以下四条。 1.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安全生产知识的学习活动,增强安全生产观念和意识。 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遵守劳动纪律和企业的规章制度。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数据、信息和文件进行规范性管理的制度。其主要目的是确保生产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为产品质量控制、追溯和安全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1.生产记录管理: 1.1生产记录的创建和维护:每个生产过程都应有相应的记录表,记录表包括生产日期、时间、操作员、原料批号、生产数量、生产设备等信息,确保生产数据的准确性。 1.2生产记录的填写和审核:生产记录的填写应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填写人员需要对填写内容进行核实和确认,填写完成后由负责人对其进行审核。 1.3生产记录的保存和归档:生产记录应按照一定的归档标准进行保存,归档后的记录应能够随时取出并进行查询。保存期限通常为产品有效期的两倍。 2.生产档案管理: 2.1生产档案的建立和管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文件、图纸和记录等,应按照标准规定进行分类整理,建立相应的档案。档案应有明确的编号、标注和索引,以便于查找和使用。 2.2生产档案的保存和保密:生产档案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保护,并按照一定的时间期限进行保存。对于涉及到商业机密的档案,应特别注意保密工作,限制档案的查阅权限。

2.3生产档案的审查和备份:定期对生产档案进行审查,检查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做好生产档案的备份工作,确保档案的安全。 3.制度监督与改进: 3.1制度执行监督:设立专门的监督人员或部门,对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制度执行中的问题。 3.2制度改进与优化:根据实际情况和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对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不断改进和优化,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总之,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管理制度之一,它对于保障生产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以及产品质量的追溯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产档案管理制度14篇

生产档案管理制度14篇 生产档案管理制度1 第一条、根据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及集团公司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为了规范管理安全生产档案,加强痕迹资料的管理,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结合万隆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安全生产档案的建立 (一)收集整理企业法定证照,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资格证照,从业人员登记表及上岗证。 (二)收集整理安全生产机构设置文件,逐步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的安全环保责任书。 (三)收集整理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应急救援预案。 (四)收集整理各项规章制度的资料、记录等: 1、按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的要求收集整理教育培训记录及资料,包括送出去和企业自身进行的安全培训教育、考核、持证情况等; 2、按照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建立各类各次会议的记录档案; 3、按照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建立安全检查档案,包括企业负责人、各级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的检查记录; 4、按照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建立设备设施档案,包括生产厂家资质、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安装资质证明、检测检验合格证明以及操作使用、点检、维护、修理等资料和记录; 5、按照危险源管理制度建立危险源管理档案,包括危险源的识别、评估分析、管理、监控的记录和资料; 6、按照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包括排查、 治理、验收等记录和资料; 7、按照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建立劳动防护用品档案,包括劳动防护用品的购买、仓储、发放、使用、管理的记录和资料; 8、建立安全、环保投入资金的提取、管理、使用档案;

9、按照伤亡事故管理制度建立事故调查处理档案,包括事故调查的记录、笔录、处理过程、事故报告、结案批复等; 10、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档案资料。 第三条安全生产档案的管理 (一)本机构的安全生产档案,由安全环保科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保管;车间、班组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等资料,统一整理交由安全环保科保存。 (二)存入安全生产档案的资料,要分类整理,按照时间先后编写页码,制作目录,成套成盒保存,不得杂乱无章。 (三)安全生产档案系保密资料,除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在依法检查时可以查阅外,其他无关人员,外界人员均不得借阅。若因工作需要查阅的,须经单位主要领导批准。查阅结束后,档案管理人员应及时收回档案室保存。 (四)档案室应随时保持通风干燥,严防虫蛀、鼠咬、严防潮湿、水浸,严防火灾,应设防火警示标志,建立用火制度。发生火灾时,应首先将档案资料安全转移。 第四条违反本制度的责任 (一)未按本制度第二条规定建立安全生产档案,具有下列行为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责任扣款,仍不改正的,按管理权限给予警告、记过、留用察看,直到辞退或开除的处分。 1、未建立安全生产档案的; 2、安全管理活动无记录的; 3、记录不规范、不完整的'; 4、设备档案不完整又不收集的。 (二)未按本制度第三条规定管理安全生产档案,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责任扣款,仍不改正的,按管理权限给予警告、记过、留用察看,直到开除的处分。 1、档案管理混乱,未归类保存的; 2、未按保密规定,丢失档案资料的;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目的:为了按《规范》要求管理生产记录,特制定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药吕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 三、责任者:质保部经理、生产部正、副经理、质量监督员、工艺员,班组长。 四、正文:] 1.生产记录由以部分组成: 1。1 批生产记录:产品配制指令单、主配单、岗位操作记录、产品原辅料、中间体、 成品检验报告、消毒记录、岗位操作记录、清场记录及清场合格证。 1.2 批包装记录:包装指令、岗位操作记录、包装村料样张粘贴、清场合格证、清场工 作记录。 2.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由工艺员发放给各工序负责人,各工序班长或岗位操作人 员填写,最后由工艺员江总整理,上交生产部经现审阅并签名。 3.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最后须交质保部经理审核无误后,产品才能放行。 4.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应反映各岗体生产的实际情况,各班组应及进如实填写并 签名,决不允许自行涂改、填写假数据,如发现此情况应作违反工艺律予以处罚。 5.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应由技术档案室保存管理,作为以后质量追踪核查的依据, 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只能由本公司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查阅,任何人不能借出。 6.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保存至有效期后一年,未制定有效期的品种至少保存三年。 人事作业程序 □前言 第一条依据本公司办事细则第十九条规定办理。 第二条为使本公司人事作业正轨化、制度化,能在有序可循的情况下,使 本公司人事统一、脉络一贯,并加强人事部门与各部门间的了解,借以更密切配合,提高工作效率,特制订本程序。 □主办 第三条人事作业负责单位隶属于管理部(科),设科长一人,承上级之命, 负责下列全盘人事业务。 (一)依据公司业务需要,研究组织职责及权责划分的改进方案. (二)配合公司经营目标,依据人力分析及人力预测的结果,拟订人力资源发展计划及人员编制数额,并根据人力发展计划,筹划各项教育及训练。 (三)设计、推行及改进人事管理制度及其作业流程,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四)经与各单位主管会商,拟定每一职位的工作标准及其所需资格、条件,以求适才适所. (五)依生活水准、薪资市场情况及公司政策,建议研订合理的员工待遇。

生产台账管理制度(五篇)

生产台账管理制度 1目的 设备台账是设备管理的基础性资料,是做好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为了加强设备管理工作,标准使设备管理到达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要求。2范围 公司所有与生产相关的设备。3内容 3.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台账的建立和管理,按照设备的重要性、关键性分类或在台账中标注好,在机构或产权变动时、应把台账列为移交物品办理,在移交或接受中发现实物和台账不符时,应查明原因,检查责任。 3.2按照公司设备编号原则和固定的格式,将所有设备逐一进行登记建立设备台账,做到不出现遗漏。 3.3对一些关键设备、重特大设备在设备台账中没有体现出来的,要单独建立设备档案做详细的记录,具体内容见《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3.4主要设备填写《主要设备登记卡》,将设备的技术资料和相关信息填写齐全。 3.5设备台账中应记录设备类别、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设备编号、总功率、使用日期、安放位置、使用状态、制造生产厂家等重要信息。

3.6设备台账要指派专人负责管理,做到电子台账和文件台账同时更新,并保持一致性。 3.7设备台账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与现场实物相符。 3.8设备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准确记录设备变更情况。每年年终要对设备进行全面清查盘点查明实物调整账目,核实分布情况和价值以达到帐物相符。 3.9在清查盘点发现盘亏,应查明原因,追查责任,并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作出处理,清点中发现本单位确实不需要的机械设备应提出处理意见。 生产台账管理制度(二) 为规范工艺台帐,使台帐的建立更加规范、简洁,能够更好的为生产管理服务,提高管理水平,特对生产车间工艺台帐做出如下规定,请工艺车间制定建立相应台帐,按规定记录,以下台帐是生产部要求必须建立和日常检查内容,车间可根据各自情况建立其他所需台帐,不在检查范围。生产部对各台帐进行不定期检查、考核,台帐书写要工整,保持页面干净整洁,记录格式由车间自行制定,只要把要求的内容记录清楚即可: 一、工艺指标台帐: 1、记录厂级、车间级工艺指标。 2、记录工艺指标执行情况、合格率。 3、记录工艺指标更改原因、时间、内容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