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密度》教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密度》教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密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和单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了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研究使用密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特性,研究掌握密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掌握密度的单位和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需要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深入理解。

2.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和单位,需要进行反复练和巩固。

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密度杯、天平、水、不同物质的样品)、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PPT课件。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你知道为什么铁比棉花重吗?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物体,有些很轻,有些很重呢?

推进新课:

探究点一:实验探究——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学生进行实验,将不同物质的样品放入密度杯中,用天平称量它们的质量,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水,测量密度杯中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的定义,计算出样品的密度。

实验结论: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用公式ρ=m/V

表示,单位是千克/立方米。

探究点二:密度的应用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了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可以用密度来判断金属的真伪,也可以用密度来计算物体的体积等。

小结: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特性,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和应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密度的知识。需要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和单位,进行反复练和巩固。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密度是指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用符号ρ表示。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因为密度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在物理学里,密度是用来表示物质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密度的计算公式是ρ=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的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质量

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可以用1

g/cm3=1×103kg/m3进行单位换算。

密度表中列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例如,水的密度是

1.0×103kg/m3,表示1 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密度也不同,例如冰和水的密度不同。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但也有个别的特殊情况,例如冰和蜡、煤油和酒精的密度是相同的。

理解密度公式ρ=m/V的关键在于理解密度与质量、体积之间的关系。对于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它们的密度是不变的,因为质量和体积的比是一个定值。而对于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2节《密度》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密度》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2.能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3.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学会用实验数据列表和绘制图像,进一步认识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2.学会用查表的方法,了解各种物质的密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同种物质的密度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感悟密度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2.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大家是否喜欢爆米花?爆米花是由玉米粒变成的。仔细观察爆米花和玉米粒的结构,它们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得出:玉米粒的结构紧密,爆米花的结构疏松,即它们的疏密程度不同。老师:物质的疏密程度物理中用密度来反映,“密”是疏密的意思,“度”是程度。玉米粒的疏密程度比爆米花大,也就是玉米粒的密度比爆米花大。 出示海绵、铝块和铁块,让学生比较: 海绵和铝块比较,哪一个密度大? 铝块和铁块比较,哪一个密度大? 二、新课学习 (一)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物质的密度有大小,只凭观察不行,用什么方法科学地反映密度大小呢? 我们知道玉米粒的数量增大一倍,质量也增大一倍,如果每粒玉米的体积相等,我们可以猜想,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那么,由其他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是否也成正比呢? 实验──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提出问题: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存在怎样的关系? 2.实验方案: 几个不同体积的铁块和几个不同体积的铝块,用天平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与体积相关的长度,计算它们的体积。 一部分小组测量铁块,一部分小组测量铝块。 数据记录在教材所示的表格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2《密度》教案

密度 新课的引入 我们周围有各种物质,我们这个世界就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 例如:空气、水、泥土、石头、铁、铜等等. 每种物质又都有自己的特性. 例如: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泥土是软的,石头是硬的,金属有光泽,非金属无光泽等等.形状、颜色、软硬、气味等这些就是物质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性来鉴别物质.但是我们鉴别物质,有很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不够的.那么物质是否还有其它特性呢? 在两个物体外观、体积、颜色都相同的时候,我们怎样来进行鉴别呢? 实验1 1、将外观同种颜色、同体积的两物体放在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失去平衡. 2、取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质量相等的两个空烧杯中,然后分别放到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也失去平衡. 提问: 这两个实验中有什么相同量?什么不同量?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案: 1、两物体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水和酒精的体积也相同,但质量不同. 2、这说明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 总结: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等,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为此我们引入一个物理量――密度. 密度 板书: 密度是表示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并不相同这一特性的物理量. 提问: 现在我们只知道了外观有同种颜色的两个物体不是同种物质,还不知道它们各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它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分组实验 (每组一个铁块或一个木块,各组的铁块、木块的体积均不相等). 实验2 用天平称出铁块或木块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其体积,并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将这些数据填表并分析实验数据. 总结: 对于同种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即它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对不同物质,这个比值不同.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物理学中就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定义密度. 板书 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密度的公式:ρ=m/V 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2密度教案

第2节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 2.会用密度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的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认识密度的单位。 难点 1.密度概念的引入和建立。 2.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教学准备 1.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各一块;体积不同的木块、体积不同的铁块(木块、铝块、铁块均为规则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天平。

2.制作坐标纸。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如果有人问你:棉花和铁相比,哪一个重?你也许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铁重!如果再问你:一只铁钉会比一大篮棉花重吗?你怎么回答?可见你原来的回答不正确!也许你还会有疑问,别急!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你错在哪里。 二、合作探究 1.密度 (1)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和铁块的质量.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总结】不同物质,体积相同,质量不同,质量与体积比不同。 (2)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 【提问】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吗? 【学生分组实验】用体积不同的铁块、木块进行实验,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列出表格,记录它们质量、体积的数据。然后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 【提问】观察你所作的图象,互相讨论,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讲解】①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 方厘米(g/cm3)。换算关系:1 g/cm3=1 000 kg/m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6.2《密度》教案

密度 一、重点、难点分析 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现行教材一般都是通过实验引入密度的概念,再介绍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1.密度的概念 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物理量,它表征的是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大小的差别,在一定条件下,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上节实验学生已测量出体积相等的铁块、铝块、木块的质量,利用测量的结果可引导学生认识铁块、铝块、木块在体积相同时质量上的差别,即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等.还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不相等.对每种物质来说,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一定的,跟体积的大小没有关系,只跟物质的种类有关系,因此它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比值的物理意义,可通过具体数字使学生认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2.密度的公式 为了加深认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跟物质的种类有关.在正确理解密度公式的基础上,讨论公式的物理意义,明确三个物理量间的关系. 通过课本上的例题,教给学生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要求学生按一定的格式和步骤进行计算,特别是对单位的运算要加以强调. 对于公式V m = 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和体积的比是一个定值(即密度不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即当ρ一定时, 2 1 21V V m m =. (2)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即当V 一定时, 2 1 21ρρ=m m . (3)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当m 一定时, 1 2 21ρρ=V V . 3.密度的单位 可引导学生认识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和体积单位组成的.应使学生懂得密度单位的意义和读法. 二、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实验引入,设疑导学模式.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运用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运用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运用教案优秀5篇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课件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借鉴。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运用教案【篇1】 教学过程: 一由已做实验引入新课 1、请学生交流做“热牛奶与冷牛奶哪个先结冻”的实验经过与结果。 2、师:有一个叫“姆潘巴”的男孩也做了同样的实验,但他所得出的结果却一次次遭到否定与讥讽,在这样的情况下,姆潘巴是怎样做的呢? 3、引出课题,齐读 二、阅读感受 (一)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思考:姆潘巴是个怎样的学生? 2、全班交流对姆潘巴的看法。 (二)朗读感受 自由读课文,思考:姆潘巴在整个事件中碰到了几个他意想不到的问题? 交流(根据学生的讨论,随机组织教学): 1、热牛奶比冷牛奶先结冰,让他惊愕不已 1)朗读体会,姆潘巴为什么“惊愕不已”?(从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这一反常的现象) 2)齐读思考: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善于发现) 2、初中、高中的老师对这一问题的否定和讥讽,让他想不通 1)默读想象:当老师相继否定和讥讽他的发现时,姆潘巴的表现如何? 2)交流

3、大学教授虽然回答不出这个问题,但肯定了他的提问,并以实验证实了姆潘巴问题的确存在。 1)朗读,理解什么是“鼓足勇气”?姆潘巴为什么“鼓足勇气”?他在博士提问时会想些什么? 2)当证明姆潘巴的现象属实时,他的心情怎样,会怎样想? 3)交流 师:从一次意想不到的.实验中看出姆潘巴是一个善于发现的人,又从他的问题一次次遭到否定和讥讽时,你又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学生?(勇于提问努力探索) 4、最后,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发现这个“姆潘巴问题”还真是个世界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三)复述课文 根据姆潘巴在整个事件中碰到的出乎意料的问题,请同学们进行创造性复述。 (四)质疑问难 小组选择方式读课文,还有哪些问题你想提出来?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三、拓展延伸 1、谈谈生活中“我的发现”和“我知道” 2、颁发“小博士”奖章 3、学生推荐有关方面的书籍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扩大识字,并复习巩固已识的生字。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中学生姆潘巴善于发现,勇于提问,并努力探索的事情。能在阅读中学会发现问题,并想法解决问题。 3、在阅读中积累有关词语。 4、能联系生活,根据查找到的相关资料,向大家宣传生活中的科学常识。 5、培养探究意识,并能大胆提问,养成质疑习惯。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密度》教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密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和单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了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研究使用密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特性,研究掌握密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掌握密度的单位和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需要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深入理解。 2.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和单位,需要进行反复练和巩固。 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密度杯、天平、水、不同物质的样品)、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PPT课件。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你知道为什么铁比棉花重吗?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物体,有些很轻,有些很重呢? 推进新课: 探究点一:实验探究——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学生进行实验,将不同物质的样品放入密度杯中,用天平称量它们的质量,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水,测量密度杯中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的定义,计算出样品的密度。 实验结论: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用公式ρ=m/V 表示,单位是千克/立方米。 探究点二:密度的应用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了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可以用密度来判断金属的真伪,也可以用密度来计算物体的体积等。 小结: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特性,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和应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密度的知识。需要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和单位,进行反复练和巩固。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密度是指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用符号ρ表示。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因为密度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在物理学里,密度是用来表示物质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密度的计算公式是ρ=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的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质量 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可以用1 g/cm3=1×103kg/m3进行单位换算。 密度表中列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例如,水的密度是 1.0×103kg/m3,表示1 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密度也不同,例如冰和水的密度不同。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但也有个别的特殊情况,例如冰和蜡、煤油和酒精的密度是相同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四个理解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 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 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 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王冠是不是纯金制成的。 提出问题:如何去鉴别王冠是否是纯金制成的?纯金有什么特殊性质呢? 板书:密度。 设计意图:由一个古老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如果王冠的质量与制作王冠的黄金质量 相同,是否就能说明王冠是纯金制成的?黄金有什么特殊性质?根据这几个相关问题,引起 学生对密度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关注,进行初步猜测。(考虑黄金的特性,能区别物质种类,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二、新课讲授 1.引出探究问题。教师:利用物质的某些特性,如颜色、软硬等可以鉴别不同的物质。 (1)展示实验器材:体积相同的铁块、铜块、木块、海绵;颜色相同的不同液体水和酒精,或水和糖水。提问:如何鉴别?预设学生回答:闻气味,可区分出酒精和水;尝味道可区分 出水和糖水。设计意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以从物体的颜色、气味、味道这些特性鉴别物 质种类,归纳总结鉴别物质的方法。板书:一、特性颜色、软硬、气味、味道。教师:如果 不同物质的颜色、软硬、气味、味道都一样,该如何鉴别? (2)老师展示实验器材:颜色、气味、味道都一样:体积相同的正方铁块、铜块。①提 出问题:如何区分哪块是铝块和哪块是铜块?预设学生回答:比较质量。体积相同的铁块、 铜块质量不同。教师演示实验:把体积相同的正方铁块、铜块分别放在天平两端,发现天平 失去平衡。说明同学的猜想正确;②教师追问1:如果让铝块和铜块的质量相同,体积还相 同么?会是什么结果?预设学生回答:如果让铝块和铜块的质量相同,体积不同;也就是质 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教师追问2:若质量和体积都不相同的铝块和铜块,你又如 何来区分它们?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思考如果已知特性一样的铁块、铝块、铜块(包有白纸)该如何鉴别?通过猜想、演示实验,发现铁块、铝块、铜块当体积相同时质量不同或者当它们的质量相同时体积又会不同,进一步思考:若它们的质量和体积都不相同,该如何区分呢?引导学生 用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以鉴别不同物质(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2.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师生共同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教师:提出探 究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存在怎样的关系?学生猜想:同种物质(铁或铝):体积增大,质量增大;根据猜想考虑: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质量增大到原来2倍?3倍?4倍?……,体积增大到原来的3倍,质量增大到……实验方案设计:教师介绍实验器材:托盘 天平(砝码)、不同体积的铁块和几个不同体积的铝块(或铜块、木块)、刻度尺。提问: 用以上器材如何完成实验?学生:几个不同体积的铁块和几个不同体积的铝块(或铜块、木块),用天平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边长,计算它们的体积;学生分组进 行实验,教师在实验前强调注意事项。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密度》

初二物理《密度》教案 加斗中学仝循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利用比 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密度知识的应运,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重点: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概念、密度的应用。 难点: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天平、铝块、铁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演示实验: (1)把体积相同的铝块和铁块放在事先已调平的天平左右两盘中,发现天平没有平衡,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是不同的。 (2)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在已调平衡的天平的两端,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水和酒精。当天平再次平衡后,两杯中酒精和水的质量相同。然后再比较酒精和水的体积的大小。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是不同的。 [师]教师总结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类物体的质量不同;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类的物体的体积也不相同,那么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又有什么关系呢? 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我们用铝块做实验,取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

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列出表来,然后以体积V 为横坐标,以质量M 为纵坐标。作出m-v 图象。) 通过所做的图象你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分析: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同一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是成正比例的,即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例。 二 密度概念 师:不同物质的比值不同反映了物质的特性。物理学中就用密度(density)表示这种特性. (板书)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德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由密度定义可得到密度公式:密度= 体积 质量 字母表达式为:ρ=m/V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 /m3) m ——质量——千克(kg) m/g V/cm 3 0

《密度》教案新人教版

《密度》教案 【教学内容与目的内容】 一、内容 1.物体的质量 2.物质的密度 3.测定物质的密度 4.密度知识的应用 5.物质的其他属性如颜色、状态、硬度、弹性、磁性、导电性、导热性、透明度等 二、目的要求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 2.掌握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3.知道测量质量的工具。 4.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记住水的密度。 5.理解为什么要引入密度概念,以及密度概念的表述和密度公式。 6.掌握密度的计算和单位换算。 7.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基本方法。 8.密度的应用、理解密度知识的三个方面的主要应用。 9.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一些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体实行分类。 10.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并与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11.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知识重点与难点】 1.理解质量的概念。 2.知道测量质量的方法、准确使用天平。 3.理解密度的概念——物质的一种特性。 4.掌握密度的计算及应用。 5.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基本方法。 【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 考点一:质量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含有物质多的,我们说这个物体的质量大,含有物质少的,我们说它的质量小。质量用字母m表示。 2.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吨比千克大,符号为t,克和毫克比千克小,符号分别是g、mg。这些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为: 1 t=103 kg=106 g=109 mg。 3.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辨析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改变而改变。你玩过橡皮泥吧,一块橡皮泥不论被捏

成什么形状,它的质量是不会改变的。冰化成水,虽然由固态变成了液态,状态改变了,其质量也是不变的。把一本书由北京带到上海,虽然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但其质量是不改变的。所以,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 4.质量的测量工具 质量是一个能够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在实验室中,是用天平来测物体的质量的。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有案秤、台秤、电子秤、杆秤等。 5.天平的使用 一放二拨三调四加五读 注意:左偏右调、从大到小、右+游=左 易混点:平衡螺母和游码都可用来调节横梁平衡,但它们使用的时机不同,平衡螺母在天平调节时使用,游码在称量时使用,切不可混淆使用。 练习:P31例题1 变式1 考点二:密度 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其计算式是P=m/V。 2.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米3 (kg/m3),常用单位有克/厘米3(g/cm3)。这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lg/cm3=103 kg/m3。 3.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在讲质量时,我们说质量是物质的属性,而密度我们称之为物质的特性,为什么这样说呢? 比较:特性是指某种物质所特有的,能够与其他物质相互区别的性质、形态、颜色、软硬等。物质的属性能够相同,但是特性一般不相同。 质量是物质的属性,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的质量能够不同,也能够相同,但密度一定相同;例如,桃木桌子和桃木椅子的质量不同,但密度都是桃木的密度,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能够相同,也能够不同,但密度一般不同,我们能够用密度来辨别各是什么物质。 辨析:对同一种物质来说,比值m/V是确定不变的。当物体的体积增大到几倍时,它的质量也就增大到几倍,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m/V-保持不变,物质的密度跟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不随物质的质量,体积的改变而变化。由此可见,密度公式ρ=m/V,仅仅密度的定义式,测量式,而不是密度的决定式,物质的密度是它自身的性质,跟它的质量和体积没有比例关系。因而单从数学知识看密度公式,得出物质的密度ρ与质量m成正比,与体积V成反比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明确物理公式的意义并准确地使用它们是十分重要的。 4.准确理解密度知识中的比例关系。 在密度知识中有三个比例关系。 (1)当同一种物质,密度ρ一定时,m1/m2=V1/V2,这就是说,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2)不同的物质、密度ρ不同。当体积V相同时,,m1/m2=ρ1/ρ,这就是说不同的物质,在体积相同时,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

《密度》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密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密度的概念, 公式和单位,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 会查密度表, 知道水的密度; 3.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完整的探究思维过程, 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 进一步认识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2. 学会用查表的方法, 了解各种物质的密度.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了解同种物质的密度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感悟密度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2. 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 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 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 利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概念,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准备 托盘天平(含砝码), 大小不同的立方体铁块、铝块, 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通过讲述鉴别王冠的例子引入新课. 古时候, 在地中海有一个叙拉古王国. 这个王国的国王交给金匠一定质量的黄金, 让金匠为自己打造一顶纯金的王冠. 当王冠打造完毕交给国王时, 国王也非常非常认可王冠的做功. 但国王却怀疑金匠偷窃了他的黄金而用其它便宜的金属偷梁换柱. 国王令人用秤去称, 结果王冠的质量与国王交给金匠的黄金的质量是相等的.

那么, 问题来了: 质量相同能不能说明这顶王冠就一定是纯金做的呢? 我们该如何鉴别这顶王冠是否是纯金的呢? 二新课教学 2.0 思维风暴 教师活动: 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让学生回答. A. 一斤铁和一斤棉花, 哪个质量大? 你是怎么判断的? B. 铁和棉花是同一种物质构成的吗? C. 由此来看, 前面故事中所用的鉴别王冠是否是纯金的方法可靠吗? D. 想一想, 一斤铁和一斤棉花, 体积是否相等? 哪个的体积更大一些? E. 由此, 请同学们猜想, 鉴别一个物体的物质构成, 除了要称量它的质量, 还要测量什么? 2.1 探究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2.1.1 提出问题 教师口述: 一瓶330 mL的矿泉水与一瓶550 mL的矿泉水, 哪个的质量大? 教师口述: 1瓶330 mL的矿泉水的价格若为1元, 那么, 2瓶330 mL的矿泉水的价格是多少? 教师口述: 上面的问题是不是说明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1.2 猜想和假设 教师口述: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是不是成正比, 现在我们都不知道. 我们不妨先假设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然后我们再来验证这个假设.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6.2密度》公开课(教案)

6.2 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经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领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 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3. 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弄清密度概念的由来,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进而熟悉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学习习惯,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课前准备 天平、量筒、烧杯、水、铁块、木块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播放有关大型飞机的图片,提出问题: 1.如果你是设计师,在设计制造飞机时,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你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2.有同学说,“铁块比木块重〞这句话对吗? 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物质即使体积相同,质量也不一样,并由此引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猜想与假设 学生就“不同的物质,质量相同时,体积不一定相同;体积相同时,质量不一定相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猜想。 可能猜想: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质量与体积是不是成正比。…… 2.制定方案与设计实验 围绕要探究的课题,可设置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选择哪些测量工具? 〔2〕选取哪些物质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物质种类是多一些好,还是少一些好?在选取研究对象上还有什么具体要求? 〔3〕实验步骤有哪些?记录数据的表格怎样设计? 对于以上问题,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根底上,组织全体同学交流,明确实验的思路和做法,

密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基本信息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2节的内容。在学习了质量概念、天平的使用、质量单位等之后,在前面章节物理概念的建立之后,学习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公式以及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了质量概念的同时接受密度的概念,会使用密度公式解决问题。本节课是基础,学好之后也为之后学习压强、浮力打下重要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学习密度的概念的时候,应该多引导学生思考、推理,从而得到密度的前概念。在这个基础上推到出密度的概念进行识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更好的促进实验的理解。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实际的例子,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对自然科学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分析归纳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作图能力都比较欠缺。因此,教学中要以观察和实验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节课是基础,学好之后也为之后学习压强、浮力打下重要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学习密度的概念的时候,应该多引导学生思考、推理,从而得到密度的前概念。在这个基础上推到出密度的概念进行识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更好的促进实验的理解。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实际的例子,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3.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6篇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6篇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学习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基础上引入的,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比较注重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科学的探究兴趣,从而使其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为下一节“内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对内能一无所知,本节首先通过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做功的能量来源问题引入新课,然后通过与机械能的类比,建立内能的概念,再结合分子动理论说明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最后通过学生活动展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思路比较顺畅,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更形象的认识和理解内能。 教学目标:(课件展示)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 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课件展示) 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教学器材:、 教材、烧杯、开水、冷水、红色墨水、多媒体及幻灯片, 展示分子间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教学课时: 1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机械能的知识。通过事例说明物体怎样才能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要特别强调由于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相互吸引,才使地面上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二)、情景导入 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出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激发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节《密度》优质教案

《密度》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通过探究同种物质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过程,体会利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初步把握通过试验争论物理规律的方法。 【设计思路】 1、依据课程根本理念:留意学生进展,留意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留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进展,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学生不仅要学习物理学问和技能,还要经受一些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课重视试验探究,通过学生自主、乐观、主动地学习,从参与中觉察问题,在乐观的探究过程中形成试验探究方案,制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育和进展学生的试验探究力气。 3、重视科学方法教育和物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表达物理学科“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教学目标】 (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 (2)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展有关计算。 (3)学会用密度学问解决简洁的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试验探究、小组争论,理解使用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定义物质密度的物理思想。 2、教学难点: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法】 试验法、讲解法、争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学法】 探究式、争论式、合作式等。 【教具】 体积一样的铜块、铁块、铝块、木块;体积不一样的铜块、铝块和木块假设干;天

平〔带砝码〕;刻度尺;计算机及其它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媒 教学环节科学 探究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体 选 设计意图 择 创设问题情 境,引发兴 趣是搞好课 播放教学视频--滚石 观看教学视频 课 件 堂教学的第 一步,表达 “ 从生活走 引向物理” 的入教学理念 学生可以不课1、不同物质,体积一样通过天平, 时质量一样吗?观只用手“ 掂乐观思考,学生抢答2、同种物质,体积一样察量” 试验盒 提问。时质量一样吗?实中的物块回 3、同种物质,体积不同验答问题,从 时质量会一样吗?而增加了感 性生疏。 探 究提出 课 同问题内 种 容学生思考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 是什么关系?先请学生 依据生活阅历猜测质量 与体积的关系。 学习依据问 题情境提出 问题。 物猜测得到同种物质,体积呈现课前一组教师实测课学习围绕主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精选5篇) 物理学涉及到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需要运用数学、逻辑和推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能够培养人们的问题识别、分析和解决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下面给大家分享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欢迎阅读!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难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中考撷要 密度是中考试题中重要的考试内容,考查的重点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及计算,并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最近几年中考中,有关探究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题也经常出现。 教学工具 天平、各种金属块、酒精等常见物体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启动课堂 一、课前感悟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关系。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公式写出来就是#,其中符号表示密度的是#,表

示质量的是#,表示体积的是#。 二、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我们鉴别物质,有很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们发现物质还有其它的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讨论:前面我们学过物体的质量用来鉴别物质行吗? 密度的单位是: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篇2】 一、质量 1、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1t=1#kg 1kg=1#g 1g=1#mg 2、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当天平平衡后,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3、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天平所能称的最大质量);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托盘天平的结构:底座、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托盘、分度盘、指针。使用步骤: ①放置——天平应水平放置。 ②调节——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移向高端),使横梁平衡。 ③称量——称量时应把被测物体放天平的左盘,把砝码放右盘(先大后小)。游码能够分辨更小的质量,在标尺上向右移动游码,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 二、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2、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单位体积的某种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内容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密度的初步概念、单位、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以物质本质特征来定义概念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 理解密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自制幻灯片、天平、石块、木块、水、量筒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二、新课教学 1.建立密度的概念

(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数据如下: 质量(克)体积(厘米3)质量/体积(克/厘米3) 木块 木块 石块 石块2 (2)分析数据 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C.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ρ=m;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克/厘米3(g) 1g=1#kg=103kg (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吨,体积是米3,铁块密度多大? 已知:m==×103kg;V= 求:ρ 解: 答:铁块的密度是×103kg 2.密度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03kg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3千克。 3.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初中科学教案 密度9篇

初中科学教案密度9篇 密度 1 第四节实验: (一)教学目的 1.较熟练地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 2.学会用量筒(或量杯)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量筒、量杯、小黑板(抄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 学生实验用具: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玻璃杯、水、盐水、细线.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3)要求出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量? 教师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用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测它们的体积.

(板书:四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进行新课 1.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上用具对照检查.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量筒和量杯实物,介绍量筒和量杯. 让学生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教师说明,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提问:(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厘米3?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6、图7—7.说出量筒和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应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3.学生分组实验:测石块的密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