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课说课稿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课说课稿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课说课稿

一.本节课复习目标:

1.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回顾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能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会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相关的现象。

二.教学准备:编写本节复习学案、制作PPT

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编写适合学生的知识回顾流程及习题。

三.复习流程

(一)学生课前自主复习

阅读课本,提炼《质量》和《密度》两节内容的知识点。

意图: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并提炼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的概念,在提炼知识的过程学生可以更清晰地整合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二.课堂流程

(一)知识重现

展示图片:椰树矿泉水,观察铭牌数值:350mL

提出问题:

(1)它表示的是哪个物理量?该物理量的符号是?常

用单位有哪些?

(2)平时我们喝水关注的是水的多少问题,“水的多少”用哪个物理量表示?

(3)如果想知道这瓶水的质量是多少?有什么办法?

意图:设计这三个问题简单明了地展现了本章的三个物理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而选用椰树矿泉水的铭牌数值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二)质量

1.学生展示《质量》的知识点,若不完整其他同学补充。(单位换算、质量的属性等,明确:水结冰,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原因是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意图: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2.教师归纳:我们学习“质量”时,主要是从物理量的定义、测量、单位及性质四个知识点展开。

另外说明:学习质量时,我们要对一些物理的质量有所感知,即会估测一些物体的质量。

3.学生活动:

(1)感知物体质量的大小,估测物体的质量:鸡蛋、苹果、公鸡、药片、大象。

(2)完成学案活动一:填写下列物体质量的单位

一个椰子的质量约1.2 ;一枚硬币的质量约6 ;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50 。

选题目的: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要不断深化对生活现象的感知。

4.提出问题:若想准确知道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怎么办?

天平的使用:测量前的调节、测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读数。

知识迁移:物体有一定质量,占有一定的体积,那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又怎样的关系呢?

初中物理_一轮复习《质量和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课教案 学情分析 学生处于九年级一轮复习的阶段,对本章的知识已经在八年级学习过,而一轮复习又是中考复习阶段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密度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所以本章的复习很重要。学生对于本章的知识已经有所遗忘,因此基础知识还需要强化,但更重要的还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升华,使学生复习完本节课后,对本章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性的认识。 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大部分学生都能对本章的基础知识回顾起来。密度概念的建构所有同学都能掌握,计算题通过分层次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作图题全部同学都能掌握。课堂上

学生的参与度也较高,本节课的复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教材分析 本章继机械运动、声现象、物态变化、光现象之后,介绍质量与密度,为力学部分打下基础。 质量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根据课程标准,本章在知识技能方面要让学生知道质量的含义,对质量的概念要求很浅。本节应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分析过程,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通过本节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物理学中的密度概念是表征物质性质的一个重要物理量,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往往感到难以理解,这一节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应给予充分的重视。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作用。在这个实验中,要求学生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教师应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设计、数据记录与得出结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训练。 而作为复习课,应该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本章的知识有一个全面整体的认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升华。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课学案 学习难点:密度概念的理解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课说课稿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课说课稿 一.本节课复习目标: 1.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回顾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能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会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相关的现象。 二.教学准备:编写本节复习学案、制作PPT 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编写适合学生的知识回顾流程及习题。 三.复习流程 (一)学生课前自主复习 阅读课本,提炼《质量》和《密度》两节内容的知识点。 意图: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并提炼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的概念,在提炼知识的过程学生可以更清晰地整合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二.课堂流程 (一)知识重现 展示图片:椰树矿泉水,观察铭牌数值:350mL 提出问题: (1)它表示的是哪个物理量?该物理量的符号是?常

用单位有哪些? (2)平时我们喝水关注的是水的多少问题,“水的多少”用哪个物理量表示? (3)如果想知道这瓶水的质量是多少?有什么办法? 意图:设计这三个问题简单明了地展现了本章的三个物理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而选用椰树矿泉水的铭牌数值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二)质量 1.学生展示《质量》的知识点,若不完整其他同学补充。(单位换算、质量的属性等,明确:水结冰,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原因是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意图: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2.教师归纳:我们学习“质量”时,主要是从物理量的定义、测量、单位及性质四个知识点展开。 另外说明:学习质量时,我们要对一些物理的质量有所感知,即会估测一些物体的质量。 3.学生活动: (1)感知物体质量的大小,估测物体的质量:鸡蛋、苹果、公鸡、药片、大象。 (2)完成学案活动一:填写下列物体质量的单位 一个椰子的质量约1.2 ;一枚硬币的质量约6 ;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50 。

质量和密度说课稿

质量和密度说课稿 (一)教学目的 1. 掌握密度的概念。 2.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二)教具 演示实验用具:1分米3的木块1个,小黑板1块(画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木块(4厘米×3厘米×1厘米)各1个,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松木块(4厘米×3厘米×2厘米)各1个,托盘天平(最大秤量值200克)和砝码1套,刻度尺1只。 学生实验用具:每2人1个1厘米3的木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学学过的体积单位 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体积时常用哪些单位? 学生答:米3、分米3、厘米3。 教师出示1分米3的实物并让每位学生观察课桌上1厘米3的实物。指出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 提问:谁能记得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板书:体积的单位:米3、分米3(升)、厘米3(毫升),1米3=103分米3=106厘米3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用的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木块,告诉学生它们的体积都是12厘米3。提问:这三个物体哪个质量最大?哪个质量最小?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由此可见,不同的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不相等。这是什么原因? 教师接着出示体积分别为12厘米3和24厘米3的铁。提问:由生活经验知道哪个质量大? 学生答:体积较大的铁块质量大。 讲述并引入课题: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增大,它的质量也增大;它的质量跟体积又有什么关系呢?学了“密度”后我们就能知道这些问题。 (板书:第三节密度) 二、密度的概念 1. 演示实验:研究同一种物质的物体,它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用天平称小铁块的质量,将右盘所用每个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告诉学生,请学生算出小铁块的质量,填入小黑板的表格内。 (2)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尺量出该铁块的长、宽、厚分别为4.00厘米、3.00厘米和1.00厘米,请学生算出它的体积,填入表格中。 (3)用天平称大铁块的质量。重复步骤(1)。 (4)测大铁块的体积,与步骤(2)相同。 2. 师生分析实验表格,引出密度的概念 引导学生看表格,得到下面的结论。 (1)铁块的体积增大2倍,它的质量也增大2倍,可见铁块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铁块1与铁块2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2)同理可得:松木块的质量跟它的体积也成正比;松木块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也是一定的。 (3)松木块质量跟体积的值与铁块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 讲解: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同,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板书: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教师指出:理解密度的概念时,要注意:(1)单位体积就是有一定大小的体积,如国际单位制中的“1米3、1分米3、1厘米3等。(2)密度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如将铁块锉成铁屑,铁

第6章《质量和密度》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单元复习课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 2.从比较质量多少的方法中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3.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会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会看产品说明书; 4.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 5.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 6.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记住纯水的密度; 7.会从密度表中查物质的密度; 8.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估测物体的体积,估测物体的质量;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能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 3.学习“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 4.掌握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辩证法思想; 2.养成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3.通过亲身参与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魅力和威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质量、密度概念的建立; 2. 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基本工具的使用; 3.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 难点: 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 天平、小磁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教案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质量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学会使用托盘天平; 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 式进行有关计算; 3、学会运用仪器与公式相结合,测量计算物体的密度; 4、学会运用密度的相关知识,解决、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质量概念的理解,天平的使用; (2)、密度公式的运用; (3)、运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 (4)、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难点:(1)、托盘天平的使用; (2)、密度概念及其物理意义的理解; (3)、运用密度的有关知识对物质进行鉴别。 知识梳理: 一、质量 1、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想一想:当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改变时,物体的质量改变吗?) 质量的单位:kg,常用单位:t、g、mg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2、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当天平平衡后,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天平的使用: 注意事项: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天平所能称的最大质量);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 托盘天平的结构:底座、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托盘、分度盘、指针。使用步骤: ①放置——天平应水平放置。 ②调节——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 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指针往右偏,螺母向左调; 指针往左偏,螺母向右调。) ③称量——称量时应把被测物体放天平的左盘,把砝码放右盘(先大后小)。 游码能够分辨更小的质量,在标尺上向右移动游码,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这时能调节平衡螺母吗?调了又会怎么样影响测量的结果呢?) 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称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大质量数。“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称量和感量这两个数可以在天平的铭牌中查到。有了这两个数据就可以知道这架天平的测量范围。 二、密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复习教案

《质量与密度》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知道质量的单位。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3、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使用天平称质量。 4、理解密度的概念。 5、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6、会用量筒测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体积 考点:质量概念的理解,质量的单位;天平的调节,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这些考点常以填空、选择、实验、计算和探究题的形式出现。 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的公式和单位,测定物质的密度,密度公式的变形及应用,这些考点常以填空、选择、实验、计算和探究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运用上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考查学生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及密度的实验操作能力。 【知识结构】 学习活动一:阅读教材P108-111页,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 1、物体所含___________的多少,叫做质量。 2、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_______;其它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 3、质量与物体自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无关。 4、测量质量的工具:生活中用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实验室用________。 5、在用天平称量前应先调平,即:________水平、________调零、________平衡。 6、横梁平衡的标志是________或________。 7、使用天平是,估测物体的质量,用________加减砝码,并由________到________加砝码;物体放在________盘,砝码放在________ 盘。 8、读数时是________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________所对的刻度值。 学习活动二:阅读教材P113-116页,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 1、密度:某种物质_________的质量。它是物质的_______,“铁比木头重”实际

质量与密度》单元复习 物理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质量与密度》单元复习物理优秀教学设 计(教案)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研究了什么?首先是质量。你们还记得质量的定义吗?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是“kg”,我们也研究了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同时,我们也要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现在,我将展示一些物体,请你们估测一下它们的质量。 专题二】密度: 师:接下来,我们来复密度。你们还记得密度的定义吗?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用“ρ”表示。我们研究了如何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也研究了如何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并且正确读数。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常见物质的密度,要记住纯水的密度。最后,我们学会了如何从密度表中查物质的密度,并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都有很重要的应用。 三、实验探究:

师:现在,我们将进行一些实验探究,来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首先,我们来测量一下这个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然后计算它的密度。接下来,我们再来测量一下水和热水的密度,并比较它们的密度差异。最后,我们将测量一些被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密度,来探究它们的性质。 通过这些实验探究,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同时也能够掌握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学生们也能够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惯。 冰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和重要性。老师询问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让同学们独立完成“知识点梳理”第一项,通过翻阅课本和导学稿提示来完成任务。接着,老师展示了FLASH天平仿真实验,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总结来掌 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和读数。随后,老师抽取一份练让学生们进行“找茬”游戏,调动学生的思考欲望和研究积极性。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唤醒学生们潜在的记忆,提高课堂效率。 接下来,老师打出PPT“2.实验室测量工具:天平”,让学 生们对照填写内容是否正确。通过PPT图片的展示,让学生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复习教案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 2.从比较质量多少的方法中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3.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会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会看产品说明书; 4.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 5.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 6.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记住纯水的密度; 7.会从密度表中查物质的密度; 8.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估测物体的体积,估测物体的质量;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能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 3.学习“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 4.掌握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辩证法思想; 2.养成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3.通过亲身参与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魅力和威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质量、密度概念的建立; 2. 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基本工具的使用; 3.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 难点: 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 天平、小磁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质量与密度》说课稿刘金妹

《质量与密度》说课稿 一、说教材 《质量与密度》这章位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是中考的热点之一,所以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上一定要做到细、实,并着重训练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应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质量的概念、属性和单位,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熟练掌握密度概念、公式、单位及其应用,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物质的密度. 3、考查学生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及密度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说重难点: 1. 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 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 3. 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4. 知道水的密度 四、说教法 由于是复习课,所以主要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补充、强调及讲练结合等方法。 五、说学法 考虑到学生对知识遗忘较多,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举手发言,其他学生可评价补充,并及时完成练习加以巩固。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是复习课,根据中考考点要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明确教学目标、理解重点、突破难点,我进行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出示考点要点聚焦 让学生明确复习要点 (二)梳理质量相关知识并随堂演练. 1. 复习基础知识,包括质量的定义、单位、单位换算及测量工具 2.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放②调③称④记 3.随堂演练

(三)梳理密度相关知识并随堂演练。 1. 复习基础知识,包括密度定义、公式、单位及单位换算。 2. 随堂演练。 (四)梳理密度测量相关知识并随堂演练。 1.明确测量原理: ρ m V 2.复习量桶的使用方法 3.总结固体密度的测量步骤 4.总结液体密度的测量步骤: 5.随堂演练。 (五)密度的计算与应用 随堂演练。 七、课堂小结 八、知识拓展

质量与密度复习说课稿

《质量与密度》复习课说课稿 本节课内容是初三下学期所上的一节复习课,下面我分别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习目标、探究求真、学习方法五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学理念 本节教材虽属传统教材内容,但在理念上定位于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教学目的定位于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学形式上注重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开展科学探究,保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创设新的评价方式;重视“质性”评价。结合我市教研室开展的自主性探究学习方式科研课题,全新地设计一堂温故知新的复习课。 二、教材分析 《质量与密度》是属于初中物理物质主题内容下的二级主题——物质的属性。学生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能描述物质的一切属性,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懂得质量是反映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质量不随着形状、状态及所处空间位置变化而变化,并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此外,通过实验理解质量及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来解决简单问题,并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将其运用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是本章的重点及难点。 本章教材我将其分解为猜想——探究——总结归纳——运用——再创造几个环节构成,符合直观到具体到运用进而求异求新的思维方式,形成知识的跃迁,使学生将所学的密度知识进一步升华。 三、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本章内容的学习目标具体如下: (1)(认知目标):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2)(理解目标):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3)(应用目标):尝试用质量、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基本技能目标):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会测定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密度。 (5)(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主探究、自我评价的综合能力。 四、探究求真 本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知识要点归纳——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评价问题——总结、解决问题——再创造为探究主线,运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达成学习目标,具体过程如下: 本章教学内容系复习课内容,因此在第一环节简要回顾有关质量和密度的主要知识要点,着重于天平及砝码的使用方法及密度的测量原理,及时查漏补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教案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质量的概念、单位。 2、知道水的密度。 3、理解密度的概念,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技能目标: 1、会调节天平,会使用天平测质量。 2、会用量筒、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物理美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测量密度。 3、密度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体积、面积等的特殊测量。 2、有关密度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四步启发分层式目标教学。 五、教具:天平、量筒、烧杯、水等。 六、教学程序:认定目标→巩固基础→分层练习→反馈答疑 七、教学过程: (一)认定目标,并分别指出重、难点。 (二)提问学生回忆知识网络、复习各知识点。讲解例题并完成知识点练习。教师投影答案。 考点一:质量的定义及单位 1.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_____,用字母____表示. 2.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 、、的改变而改变. 3.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符号是_____,常用的单位有:t ,kg ,g ,mg等,换算关系:1 t=_____kg, 4.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g;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 g;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kg;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 g。 1. (2016黄冈)下列数据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某中学生的质量约45 kg

B. 某中学生的身高约1.65 m C. 某中学生的步行速度约1 m/s D. 某中学生的百米赛跑成绩约6 s 2. (2016河北)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 A. 一袋早餐奶的质量约为50 g B. 普通居民楼一层的高度约为3 m C. 绿色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约为30 ℃ D. 人平静时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9 s 3. (2015常德)下列情况中,铁块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 铁块磨掉一个角 B. 铁块熔化成铁水 C. 铁块轧成薄铁片 D. 铁块从地球运到月球 4. (2015广西)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 A. 50 g B. 5 kg C. 0.5 g D. 50 mg 考点2质量的测量 1. 实验室常用______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生产、生活中常用台秤、杆秤、电子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2. 天平的使用方法: (1)把天平放在______台面上. (2)把游码放在处,调节__________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此时天平平衡 (3)将被测物体轻放在盘上,估计待测物体的质量,用镊子将适当的砝码轻放在盘上,增减砝码,并移动标尺上的游码,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4)物体质量= _____+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2016•山东临沂卷】用调节好的托盘 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将砝码放在 天平的盘,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及 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在所测 物体的质量为 g。 5. (2015深圳)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 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示数等于左盘物体的质量,这种实验方法叫做等效替代法.图1-6-3是测量物体质量时,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的情况,则该物体质量为________g. 6. (2016 邵阳)小军同学使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在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的位置在分度盘的中线偏左.此时他应该( ) A. 将游码向右移动,至横梁再次平衡 B. 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至横梁再次平衡 C. 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至横梁再次平衡

质量和密度单元说课

质量和密度单元说课-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质量和密度》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和密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课标、说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我将从教材的内容结构及编排意图、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教学重点难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内容结构 这是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从知识结构看,本章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质量和密度。通过本章的学习,要初步认识、建立质量的概念,会正确使用天平与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和体积,并从中学习一些基本的测量知识与方法。 让学生应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鼓励学生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而领悟对物质属性的研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二)编写体例 1、章首包括章标题章首图 这是本章的章首图。本章从五彩斑斓的“鸡尾酒”入手,引领学生走进多彩的物质世界。美丽的章首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经历从好奇到感知到发现未知的过程,并从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2、正文包括想想议议、观察与实验小资料、科学技术社会动手动脑学物理等方面的内容 想想议议本章共有7个想想议议,有一个是利用文字与图示两种方式来介绍量筒的使用方法。其余的想想议议都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引出对新概念和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观察与实验本章共有5个观察与实验,其中一个直接测量性的实验,两个间接测量性的实验,还有两个是探究式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及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为继续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资料本章的小资料有两个。一个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的质量,使学生对各种物体质量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另一个则给出了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一方面是用事实来说明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另一方面也说明可以通过查表的方式来获得一些物质的密度。 科学技术社会科学世界介绍了不同阶段科技发展的重大成就,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震撼学生的心灵。 相关链接一个介绍了千克的由来,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另一个介绍了“氩”的发现过程,对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认识密度知识的应用很有意义。 动手动脑学物理新教材的动手动脑学物理,图文并茂,生动形象,非常具有可操作性,且更加贴近生活,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深化对知识的巩固理解、迁移和运用。 3、章末做中学本章的做中学是让学生自制鸡尾饮料,与章首图是前后照应的,章首设疑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章末则是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实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目标.

八年级物理《质量与密度》说课稿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说课稿 147团中学九年级理化生组司兴丽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本章主要内容包括质量、密度、测量物质的密度、密度与社会生活这四节的内容。 1、教材分析:《质量与密度》这一章对实验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要理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会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掌握测量密度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并归纳实验结论。近几年新疆中考考查了密度的测量实验。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题、综合能力题为主,在试题占有的分量较大。 二、复习目标:根据本章教材内容和九年级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依据2017年考试说明确定本节课的复习目标为: 知识目标: 考点1 认识质量的概念,会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考点2 理解密度的概念,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 考点3 会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考点4 密度与社会生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复习,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能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2. 学习“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 3. 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 4. 掌握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密度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德育渗透 1.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辩证法思想; 2.养成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3.通过亲身参与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魅力和威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质量密度复习说课稿

《质量密度复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与密度》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是初中物理重要的一个技能要求,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作了重要的准备。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会进行换算;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性质,而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操作的兴趣,在使用操作托盘天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素养。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质量的概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密度的物理意义 难点: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密度的计算 质量知识是今后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但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比较复杂,生活中不为学生所熟悉。 二、设计思想: 1、利用“最近发展区”,提高探究活动的可参与性 由赞可夫理论:教学要立足于“最近发展区”(即学生智力水平正在形成,但不能独立完成,还需经过努力和帮助才能完成智力任务)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最佳效果产生于“最近发展区”教学设计要考虑教学达成的目标,又要符合学生实际,将学生置于“由接近全知又不能全知”的境地,以便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活动。 2、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强调为学生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问题的研究,教师的角色也将随着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三、学情分析 中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

初中质量与密度复习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质量的定义?单位? 2.天平的使用方法? 3.密度的公式? 4.量筒的读数与使用方法? 5.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二、知识讲解 课程引入: 经过前面四次课,我们已经将质量与密度章节全部学习完毕,总的概括来说我们学习了两个物理量——质量和密度,两个仪器——天平和量筒,可能有的同学当时学的比较晕,今天我们一块儿来总结复习相关知识点。 考点/易错点1、质量 1. 质量的定义: 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通常用字母m来表示。

2. 质量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kg)。常用的质量单位:吨(t)、克(g)、毫克(mg)。换算: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4. 质量的性质: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质量不随物质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5. 天平的使用步骤: ① 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② 调: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 ③ 称: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④ 记: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把被测物体的质量记录下来。 ⑤ 归:称完后把砝码放回盒内,不许遗漏。 考点/易错点2、密度 1. 密度定义: 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 密度的公式: 由密度的定义可知:密度=质量/体积 字母表达式:ρ=m/V (密度用符号ρ表示,质量用符号m表示,体积用符号V表示) 3. 密度的单位: 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组合而成,常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kg),体积单位是立方米 (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用符号表示为kg/m3,这种单位就是组合单位。实验室常用 克每立方厘米作密度的单位,用符号表示为g/cm3。 单位换算:1g/cm3=1×103kg/m3。 4. 密度的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103kg/m3,它表示: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103千克 考点/易错点3、测量物体的密度 1. 量筒的使用 (1)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专用仪器,也可以利用排开液体的体积的方法间接测量固体的体积 (2)量筒上的标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