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教学说课稿

实验教学说课稿

实验教学说课稿

第一篇:实验教学说课稿

PPT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沙市二中的李春艳。

PPT2: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培养的总目标是:从学习科学内容、经历科学探究、养成科学精神3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实验教学就包含在科学探究中。

PPT3:科学探究设置了探究的7个要素,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要素,也可只涉及部分要素。那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设计时,应围绕7个要素或部分要素展开。

PPT4:接下来我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密度》为例来重点说实验教学过程设计。说之前先说这个实验教学的目标和内容。PPT5:先说教学目标。实验教学知识目标: 强化天平的使用;学会分析数据;通过数据比较,逐步认识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实验教学能力目标:用图像或用数学方法处理数据,寻找这些数据包含的规律。

再说实验内容:

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探究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现在重点来说在实验教学过程的设计。实验教学过程设计围绕探究的7个要素展开。

PPT6:在进行探究之前,我设置了一个新课导入:

1.介绍黑洞:黑洞是体积无限小的奇点和周围一部分空空如也的天区,但质量却是太阳的100亿倍。由于大质量而产生的力量,使得任

何靠近它的物体都会被它吸进去。

2.提出问题:“小小的黑洞为什么会有大大的质量?”并进行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现在围绕探究的7个要素来说实验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出问题:

PPT7:学生在第一节学习天平的使用时,已经根据铜块、铁块、铝块的颜色对三种金属进行了识别。并测量了体积相等的铜块、铁块、铝块的质量。通过测量学生已得知三种金属块质量上的大小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第1个问题:如何分辨“三块用纸套包裹的体积相等的铜块、铁块和铝块”?

学生根据第一节的知识储备,能顺利地回答通过比较三种金属块质量的大小来识别。质量最大的是铜块,质量最小的是铝块。

第2个问题:如何分辨“三块用纸套包裹的质量相等的铜块、铁块和铝块”?

学生结合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加以逆向推理,部分学生能回答通过比较三种金属块的体积大小来识别,体积最大的是铝块,体积最小的是铜块。

第3个问题:如何分辨“三块用纸套包裹的体积、质量均不相等的铜块、铁块和铝块”?由第3个问题顺利地过渡到猜想环节。

二、猜想: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现在单纯比较质量或体积都不能分辨它们,而通过比较质量和体积应该能找到一种方法,猜想把质量和

体积综合起来进行比较。有了猜想之后,就有了实验设计的思路。进入到设计实验环节。

三、设计实验: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然后交流、讨论后,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案。有提出问题和猜想环节作为铺垫,学生能轻松地设计出实验方案并明确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和测量的物理量。明确这两项内容之后就进入到进行实验和记录数据环节。

四、进行实验和记录数据: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各小组合作完成测量和数据记录。这个过程中学生活动:

PPT8:第一项: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实验目的:

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探究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内容:实验

1、分别测量大中小三种规格的铜块的质量和体积;实验

2、分别测量大中小三种规格的铁块的质量和体积;实验

3、分别测量大中小三种规格的铝块的质量和体积(为减少测量时间,体积大小均直接给出)

第二项:由于是分组实验,学生需根据本小组的实验器材明确本小组进行的实验内容。

PPT9:第三项:展示实验数据,请先完成测量的小组展示实验数据。学生完成这3项任务之后,就进入到分析论证环节。PPT10:五:分析论证:这个过程中我的活动:

第一项:告知学生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图像法或数学运算法。图像法:画出m—v的图像,根据图像得出数据包含的规律。数学运算方法:把物理量进行加减或乘除。相同物理量进行加或者减;不同物

理量进行乘或者除。根据运算结果寻找数据包含的规律。

第二项:在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结论之后,引导学生将铜块、铁块、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再综合进行比较,得出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关系。这个过程中学生活动:

PPT11:第一项:学生通过画出m—v的图像或计算m与v的比值,认识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PPT12:第二项:学生在得到这个结论的基础上,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将铜块、铁块、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再综合进行比较,进一步得出物质相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物质不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的结论。为学习密度的定义做好铺垫。

PPT13:第三项:学生进行自学:阅读课本完成密度知识梳理。第四项:展示知识梳理的答案。

PPT14:完成这4项内容后,进入到评估环节。

PPT15:六:评估:这个环节我将前面环节设置的2个问题再次提出。问题

1、引入新课时提出的问题:小小的黑洞,却有着惊人的质量的秘密是什么?问题

2、猜想环节前提出的问题:如何分辨“三块用纸套包裹的体积、质量均不相等的铜块、铁块和铝块”?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后再展示。

PPT16:交流与合作环节已穿插在前面的一些环节中进行。七:交流与合作:

PPT17:由《密度》这一节的实验教学过程设计可见,物理实验教

学的根本是:实验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应围绕探究的要素进行和展开,并根据情况与科学知识密切结合,从而完成依据课程目标设定的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两项课程内容的教与学。

以上就是我对《密度》这一节实验教学的理解,谢谢!

第二篇:浮力实验教学说课稿

“浮力”说课稿

阜宁县明达初中邓成军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第×号选手,今天我带来的课题是“浮力”,它是苏科版物理第十章第四节的内容。

下面我就从实验教学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方法设计、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这五个方面来说这一节课。

一、实验教学目标设计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我确定本次实验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实验体验浮力的存在,建立浮力的概念。⑵会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⑶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总结、

归纳以及准确表达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二、实验内容设计

根据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学生认知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实验:

1、体验浮力存在的的实验,如放飞气球实验、空矿泉水瓶压入水中的实验;

2、验证下沉的物体受浮力作用的实验,即称重法测浮力的实验;

3、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三、实验方法设计

根据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的原则,本节课我应用的实验方法有:

1、通过看图说话的形式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动手体验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并通过演示实验的感知浮力的方向。

2、实验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浮力作用,并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的方法,归纳总结出称重法测浮力的方法。

3、采用分组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四、实验过程设计

本节课我们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第一个环节:设计情景、激发兴趣

通过看图说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思考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打算通过三个活动帮组学生建立浮力的概念、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活动1:体验浮力的存在。

将空矿泉水瓶压入水中,体验上浮的物体受浮力作用。

然后通过自制的教具演示浮力的方向:在细线一端系乒乓球,另一端粘在水槽底部,让乒乓球静止在盛水的水槽中,将水槽倾斜,观

察细线的方向,与重锤线对比,从而发现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活动2: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浮力的作用。

把密度较大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其重力。再浸入水中,比较物体浸入水中前后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情况,引导学生分析示数变化的原因,从而认识到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并学会使用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

活动3: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通过刚才体验浮力存在的实验和称重法测浮力的实验,学生不难猜想到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由死海不死这个图片学生还可以认识到浮力大小还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对于这些猜想我将利用这些器材,引导学生采用分组实验的方法予以验证,同时提示学生注意变量的控制,然后相互交流,总结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那么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到底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接下来我们将进入下一个环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三个环节:引入原理,初步应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阿基米德原理,并推导其数学表达式,然后加以简单的应用。

例题:(?)可让学生在交流、比赛中完成。

第四个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相互交流讨论,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1、浮力概念

2、称重法测浮力的方法

3、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4、阿基米德原理

五、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本节课的关键是做好学生动手实验,把对浮力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含义、以及影响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在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时学生的猜想很多,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能保证所有同学都能参与其中,从而获得良好的亲身体验,继而达到

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对“浮力”这节课的整体设计,请各位专家、评委多多指教。谢谢!

第三篇:生物学科实验教学技能大赛说课稿

生物学科实验教学技能大赛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草履虫(媒体展示课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首先说一下为什么选择本节课。选择本实验的目的:

观察草履虫的实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实验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这个实验表现出的积极性也是最高,所以,我选择了这个实验。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主要以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三节为主要教学内容。本节是本章教学内容《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知识,而下一章学生将要学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本节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单个细胞同样可以构成生物体,并独立完成生物体全部的生命活动。本节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框架的补充和完善,也为下节课学生理解病毒的寄生生活作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媒体展示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目标:

1、描述观察到的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说明草履虫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2、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技能目标:

1、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学会制作草履虫临时装片的技能。

2、尝试利用光学显微镜跟踪观察活体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对草履虫生命活动的观察和学习,感受微观生命的美妙,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敬畏自然的健康心态。同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识别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解释草履虫的生命活动。

难点:

1、把握草履虫的结构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探究草履虫应激性实验的设计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的选择﹙展示指导图片﹚

1、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本节课的实际出发,采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将学生不易观察清楚的实验现象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现,从而增强直观效果。

二、学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如何从本节课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方法。

2、指导学生在实验中如何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分析问题、总结规律。说教学过程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三节,主要以草履虫为例讲授单细胞生物体。可以通过这节课进一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增强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材作了进一步处理。将课上学生要做的“观察草履虫”实验改为课前培养和课上观察两部分,将练习2中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实验设计改为探究实验,尝试着将此课上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能力的一节课。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同样好的开头对于一节成功的课也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先将目标设定在草履虫的培养上。

一、课前培养﹙展示图片﹚

设疑:经过同学们的预习对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已经有了初步的认

识,那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草履虫活体呢?(七年级学生朝气蓬勃,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此时学生迫不及待的回答)那我们就一起来培养草履虫你们看怎么样?于是我提供最简单的草履虫培养方案:取干稻草切成小段,直接放入透明容器内,再到腐殖质丰富的稻田或池塘去取种源,然后将取回的水倒入透明容器内盖盖儿,盖儿上扎几个眼,放到阳光下,将温度控制在22℃~28℃之间,1个星期后便可发现有草履虫的幼体了。方案给出后,为了节省时间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培养。(给出培养方案的同时鼓励学生上网查找或根据草履虫的生活习性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大胆尝试其他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表现出的积极性最高,提出了很多问题。例如:草履虫喜欢吃什么,哪些物质会杀死水中的草履虫?课余时间也主动要求来做实验……并尝试用自己设计的各种方法培养和繁殖草履虫。学生通过培养就会进一步提出草履虫是怎样生活的?它的形态真的和书上画的一样吗?自然而然引出课上观察。

二、课上观察

各小组带着自己培养的草履虫和学案到实验室坐好(媒体展示学案)根据学案内容自主学习,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小组内讨论合作完成;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组间相互交流;组间不能解决的问题由老师来完成解决。以上是这节课的教学流程。下面主要说说上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如何解决的:困难,限制草履虫运动传统限制草履虫运动的方法是根据实验指导的说明,将脱脂棉撕均匀放在载玻片上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许多学生难以把握脱脂棉的用量,不是因为太少而不能有效的限制草履虫的运动,就是由于太多而影响对草履虫的观察,即使用量适中,棉花纤维也会影响到对草履虫的观察效果。这样即浪费重复实验的时间,实验效果也不理想。

解决办法:经过多次试验发现,用小麦面粉作为限制草履虫运动的介质较好。实验改进,具体做法是:

将1克小麦面粉放入100毫升水中,搅拌均匀加热至沸腾,5分

钟后,用流水迅速将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即可使用。小麦粉和水的混合物在沸腾后呈胶体状。将草履虫培养液置于其上,搅拌均匀,草履虫在其中的运动受到很大的阻力,运动的速度明显减慢,而且即使开始的速度很快,稍等片刻运动速度也会降下来,同时由于小麦面粉中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草履虫不仅不会应激死亡,反而降低运动速度来吞食其中的营养物质颗粒,容易观察到草履虫身体中的食物泡的形成到食物消化的整个过程。此外,由于小麦面粉颗粒的存在,还能看清草履虫碰到障碍物时,草履虫在通过比自身狭窄一些的缝隙时身体的变形现象,使学生能够圆满地完成观察。此外,为了使学生更能直观的观察这一现象,我还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以弥补课上实验观察的不足。﹙媒体展示草履虫的结构和生理﹚多细胞的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都能做出反应,那么单细胞的生物能吗?接下来我们看看草履虫对外界的刺激是否能做出反应,引出学生对草履虫应激性的探究。

三、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各小组根据探究实验要求自主探究,然后依据实验台上所给的材料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播放课堂实录)学生一边用低倍物镜观察草履虫对各种刺激的反应,一边时不时的切换到高倍镜,对草履虫继续跟踪,严谨、专注的态度让人印象深刻。其间有一位同学在用盐做应激性试验时,由于盐的浓度过大,竟意外发现草履虫运动由快到慢到死亡,还能清楚的看到周身的纤毛。我又提醒该组学生对死亡的草履虫进行碘液染色,结果细胞结构中的大核清晰可见。学生从失败中得出新的创意,达到了知识的迁移,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结束后小组代表发言描述实验结果。媒体播放草履虫的应激性说明草履虫能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教学活动进行到这,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已有初步的了解,我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使他们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有更加清晰地认识。

之后,对本节课进行答疑,学生对草履虫的课前培养和课上观察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随便问。有兴趣的同学,课下还可以继续研究,有

什么创新和改进的地方可以以小论文或探究报告形式呈递上来,经老师考证后该小组可加分。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媒体展示﹚我比较喜欢一目了然的设计方式,让学生一看就知道本节课要掌握什么。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是我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设计的,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实验报告的要求

规定一律用16开纸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并整齐装订成一份。实验报告的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一、实验目的

二、课前完成的预习内容

包括指导书所要求的理论计算、回答问题、设计记录表格等。

三、实验数据表格及处理

这里应该是课后根据实验原始记录整理重抄的正式数据,并按指导书要求加以处理。

四、实验总结

即完成指导书所要求的总结、问题讨论及自己的心得体会。如有曲线,应用坐标纸画出。

实验教学效果与成果

实验教学效果与成果(学生学习效果,近五年来主要实验教学成果,获奖情况等)

一、学生学习效果

1、学生对实验课学习理念发生变化,学生们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

2、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逐渐养成自主学习、合作、研究式学习的方法;

3、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了加强。

二、主要教学成果

1、服装卫生学,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6~2008

2、服装材料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省教育厅,2006~2010

3、服装设计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的建设,省教育厅,2007~2008

4、女性紧身衣压力的测试,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指导教师,2007~2009

5、地方院校服装专业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闽江学院,2005~2007

6、服装设计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教育厅,2007~2009

7、肢体残障者的服装结构设计,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指导教师,2007~2009

8、地方院校服装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闽江学院,2005~2008

9、《服装结构学》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与设计,省教育厅,2001~2002

10、《服装结构学》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与设计,省厅,2001~2002

11、“服装结构设计”课程获省级优秀课,2004

12、《服装材料学》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与设计,省教育厅,2001~2002。

13、针织物舒适性与透气性综合分析,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指导教师,2007~2009 发表的教学论文:

1、中国における大学および被服学系大学の現状,日本衣服学会誌,2001。

2、服装工程教学团队的建设,纺织教育,2008。

3、论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的科研方向问题,纺织教育,2007。

4、服装材料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纺织教育,2006。

5、服装材料学网络多媒体课件的研究与实践,纺织教育,2005。

6、新建大学如何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纺织教育,2004。

7、开拓创新服装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需要,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版),2002。

8、服装材料学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设计,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3(通讯作者)。

9、服装材料学网络课件的制作,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5(通讯作者)。

10、服装结构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纺织教育,2008。

11、服装结构设计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研发,纺织学报,2005。

12、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体系的划分与建设,科学咨询,2007。

13、谈《服装材料学》精品课的建设,科教文汇,2006。

14、新建大学服装专业建设的思考,纺织教育,2006。

15、创新教育与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中国西部周刊,2005。

16、艺术设计学院学科建设展望,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版),2002

17、开拓创新服装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需要,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版),2002

18、服装材料学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与设计,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3

19、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展望,装饰,省部级,2003

20、基于MATLAB的纺织工程专业CAI课件的开发,纺织教育,省部级,2004

21、《服装结构设计》网络教学课件系统的开发,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4。

22、新建大学如何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纺织教育,省部级,2004

23、服装结构设计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研发,纺织学报,国家级,2005

三、获奖情况

1、教师

(1)2007年,福建省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陈东生);(2)2008年,福建省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甘应进);(3)2006年,中国纺织教育学会纺织服装高等教育论文3等奖2项;(4)2006年,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3等奖;

(5)2005年,21世纪《服装卫生学》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福建省教学成果奖1等奖;

(6)2005年,新世纪服装专业教材建设,省教学成果奖2等奖;(7)2008年,《服装结构设计》省级精品课程;(8)2006年,《服装材料学》省级精品课程;

(9)2006年,“基于MATLAB 的纺织工程专业CAI课件的开发”获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3等奖;

(10)2005年,“《非织造布学》教材”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3等奖;

(11)2007年,服装心理学,福州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3等奖;(12)2007年,“论海西服装产业创新体系的建设”一文获得中共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举办的“深入贯彻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征文三等奖。

2、学生

(1)03服工有8位同学在“劲霸”男装设计大赛中获奖;(2)曾佳绣的作品入围“欧迪芬”内衣设计大赛决赛;

(3)陈英同学《梦之漂浮》的作品在全国家纺设计大赛中获优秀奖;(4)周佳玲同学获得横洋模特大赛冠军,CCTV模特大赛华东赛区十佳模特;(5)周佳玲、周昱君、黄文烁同学进入了2006中国广西内衣模特大赛的决赛等;

(6)2007-4 04服艺曾佳琇同学的作品“运动进行中”荣获“盐步杯”中国时尚内衣设计大赛优秀奖;

(7)2007-6服装系学生组成的闽江学院代表队获得首届榕城高校礼仪风采赛美丽盛典队和经典与优雅队分获二、三等奖;

(8)2007-9暑期该系有9名同学获得服装相关大赛奖项:04服艺的方丽蓉同学荣获“佳海杯”服装设计大赛入围奖;05家纺的刘楠、陈楚同学荣获“2007国际家纺设计大赛优秀奖”,陈英、刘楠、宋晓芳三位同学获得“2007国际家纺设计大赛网络最佳人气奖”,林银华、陈楚、宋晓芳同学获得杭州“天都城杯”国际家纺设计大赛入围奖;05服表的杜绍燕、周昱君、王恩阳荣获“黄金搭档第八届CCTV模特电视大赛福建分赛区前十及全国总决赛优秀选手奖”;

(9)2007-12 “中国领带名城杯”首届全国丝品花型设计大赛05家纺班的杨红梅同学作品《蕴情》获大赛家纺类优秀奖,作品《怀》获丝巾类优秀奖;(10)2007-12 2007魅力“雪津”第六届大学生精英模特大赛中(六名大学生取得一个总冠军,五个单项奖的骄人成绩)。服装系陈丹丹获得总决赛冠军,05服表专业的周昱君同学则获得最佳形象奖;06服表专业的林珊珊同学获得最佳才艺奖;07服表专业的张艳同学获得最佳气质奖;06服表专业的黄文铄和07服表专业的郭倩两位同学获得“十佳模特”称号;

(11)2007-12中国(杭州)“天都城杯”国际丝绸旅游产品设计大奖赛中05级家纺班林银华同学的作品《丝绸之路》喜获大赛优秀奖;

(12)2008-4 服装系陈丹丹同学入围2008第三届亚洲超级模特大赛中国区总决赛;

(13)2008-4-16服装系曾佳琇同学获2008第三届海宁·中国经编服装设计大赛曾佳秀同学的22号作品《紫韵》获得银奖;

(14)2008-4 2008戴梦得•新丝路中国模特大赛福州赛区服装系05服表专业的周昱君同学获得季军。05服表专业的薛月娇、06服表专业的黄文铄、07服表专业的张艳、宣延等四名位同学获“十佳模特”称号;

(15)2008-5-8服装系曾佳琇在2008中华国际服装设计大赛中作品《释放自我》获得2008中华国际女装设计大赛优秀奖;作品《蝶之恋》获得2008中华国际内衣/沙滩装设计大赛优秀奖。

实验教材(出版实验教材名称、自编实验讲义情况等)

一、编写出版主要教材名称

1.新编服装材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1月。

2.新编服装设计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1月。

3.新编中外服装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

4.新编服装结构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3月。

5.非织造布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年8月。

6.新编服装配饰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11月。

7.新编服装生产工艺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3月。

8.新编服装成衣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3月。

9.新编服装生产管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10.新编服装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11.新编服装画技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12.服装材料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

二、编写主要讲义情况

13.自编《服装材料学实验讲义》,已经列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计划。14.服装材料学实验指导书。15.服装结构设计实践指导书。16.工艺制作实践指导书。17.羊毛衫产品设计指导书。18.女装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19.针织面料设计指导书。20.手工印染工艺实验指导书。

21.织物设计与工艺指导书。22.专题课程设计指导书。服饰配件设计指导书。实验考核方法等

采用“多层面立体考核”模式,针对不同的实验实习,学院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方法,指导教师要提前下达实验任务书,要求学生在实验前期,提供详细的实验实习计划,中期根据实验计划指导教师和实验室负责人要做中期检查,最后的成绩依据学生的表现、取得的成绩、表演的效果、作品的质量、企业及市场的认可度或参加赛事获奖情况等各方面进行立体式考评。另外,还制定了《实习教学质量标准》、《实习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等考核要求。

实验技术、方法、手段

纺织、服装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塑造要达到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这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课知识的同时,更要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环节来完成,因此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上,我们重点以体验教育

为主,让学生亲历亲为,把实验课堂与前期基础理论课程紧密衔接,把实验课程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从课堂拓展到企业和市场。

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实验课内容

1、在服装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阶段,我们把实践课的重点设在学院内,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纺织服装实验教学中心是学生实践的大舞台,诸如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这里要完成大量的观摩教学,同时还要根据教师的要求,结合课程的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小型的时装发布会,强调设计师与模特的整体配合,同时也使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有机会初步体验模特站在T型台上的感觉,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舞台经验。

2、服装与艺术工程系目前设有多个学科专业方向,在教学中,各学科相互渗透,优势互补,学生受到多方面的训练。诸如一场时装发布会,由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设计服装、时尚传媒专业的学生提供舞台设计、广告策划、摄影;形象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化妆造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安排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组合,形成一个互助的团队,培养了协作意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知识、信息的快速传播与更新是服装学科的重要特征,为适应这一特点,我们广泛开展了多项学术交流与活动。这些学术交流活动都大大地开阔了师生眼界,活跃了学术气氛,提升了师生的专业表演水平。

4、学院重视毕业实习环节的教学研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就业意向,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毕业设计方案,比如:学生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心,以学校认可的国内服装设计大赛为主题进行设计;可以依据服装相关企业的设计主题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可以在中心的各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等;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情况

改进实验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1、改进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纺织服装学科是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本专业的特点和师生的具体情况,在专业基础理

论课的框架内,安排了一定学时的基础型实验教学,如服装材料学、服装工艺基础、服装结构设计等课程中的实验教学环节,在注重实践教学的课堂中留有一定空间,让学生去选修、研究或走向社会;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计划地安排了服装品牌设计、服装营销策划、服装产品陈列、服装商品企划等针对性、实战性、综合性强的实验教学环节,设置了实践教学周,集中或分散在不同的时间段,强化对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指导学生自学、研究和实践,并经常开设讲座和第二课堂。在教学中还坚持产、学、赛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针对社会需求,把服装大赛和服装生产、科研的要求作为设计主题。由过去的封闭式下的被动进行设计变为开放式的主动创新设计。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和鼓励创新,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在学到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积累了工作经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利用服装行业活动开展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利用每年北京国际服装博览会、国际时装周等活动安排相应的年级分别参与这些活动进行实践教学。使教学实践具有开放性、实效性,为恒常固定的专业课注入了时新的内涵。由于服装专业自身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手脑互动的特征,在实践课程教学中,授课内容针对企业产品、赛事活动进行互动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调研,评价品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实践能力。许多学生的作品被厂方采用,转化成产品进入市场,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3、积极开发有代表性的校外实训基地,有效发挥其辅助实验教学的功能。多年来非常重视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除了在大学城校区有服装专业实验室,在洪唐校区有1700平方米的教学实习基地外,还与长乐市纺织总公司、绫点服饰集团、宏远纺织集团、友良服装公司等九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了实验教学基地,并聘请企业的优秀管理者和设计师作为专业顾问、兼职教师。向这些企业开放我院的资料室和相关实验室,并共同进行科技研究和市场开发。通过实验教学基地的实践,学生有效地得到专业知识的运用和提高,达到了人才培

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目的。

4、结合赛事活动开展实验教学。为锻炼师生专业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检验教学成果,鼓励师生参加各项专业赛事和专业领域中社会兼职,建立了奖励制度。科学的培养模式、雄厚的教育实力以及良好的素质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学子,他们在各类大赛中脱颖而出。几年来,服装与艺术工程系学生在专业比赛中成绩突出,学生在多项设计大赛上荣获大奖,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大大提升了我院的知名度。为我院的学生招录、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主要获得的奖项如下:(1)03服工有8位同学在“劲霸”男装设计大赛中获奖;(2)曾佳绣的作品入围“欧迪芬”内衣设计大赛决赛;

(3)陈英同学《梦之漂浮》的作品在全国家纺设计大赛中获优秀奖;(4)周佳玲同学获得横洋模特大赛冠军,CCTV模特大赛华东赛区十佳模特;(5)周佳玲、周昱君、黄文烁同学进入了2006中国广西内衣模特大赛的决赛等;(6)2007-4 04服艺曾佳琇同学的作品“运动进行中”荣获“盐步杯”中国时尚内衣设计大赛优秀奖;

(7)2007-6服装系学生组成的闽江学院代表队获得首届榕城高校礼仪风采赛美丽盛典队和经典与优雅队分获二、三等奖;

(8)2007-9暑期该系有9名同学获得服装相关大赛奖项:04服艺的方丽蓉同学荣获“佳海杯”服装设计大赛入围奖;05家纺的刘楠、陈楚同学荣获“2007国际家纺设计大赛优秀奖”,陈英、刘楠、宋晓芳三位同学获得“2007国际家纺设计大赛网络最佳人气奖”,林银华、陈楚、宋晓芳同学获得杭州“天都城杯”国际家纺设计大赛入围奖;05服表的杜绍燕、周昱君、王恩阳荣获“黄金搭档第八届CCTV模特电视大赛福建分赛区前十及全国总决赛优秀选手奖”;

(9)2007-12 “中国领带名城杯”首届全国丝品花型设计大赛05家纺班的杨红梅同学作品《蕴情》获大赛家纺类优秀奖,作品《怀》获丝巾类优秀奖;

(10)2007-12 2007魅力“雪津”第六届大学生精英模特大赛中(六名大学生取得一个总冠军,五个单项奖的骄人成绩)。服装系

陈丹丹获得总决赛冠军,05服表专业的周昱君同学则获得最佳形象奖;06服表专业的林珊珊同学获得最佳才艺奖;07服表专业的张艳同学获得最佳气质奖;06服表专业的黄文铄和07服表专业的郭倩两位同学获得“十佳模特”称号;(11)2007-12中国(杭州)“天都城杯”国际丝绸旅游产品设计大奖赛中05级家纺班林银华同学的作品《丝绸之路》喜获大赛优秀奖;

(12)2008-4 服装系陈丹丹同学入围2008第三届亚洲超级模特大赛中国区总决赛;(13)2008-4-16服装系曾佳琇同学获2008第三届海宁·中国经编服装设计大赛曾佳秀同学的22号作品《紫韵》获得银奖;

(14)2008-4 2008戴梦得•新丝路中国模特大赛福州赛区服装系05服表专业的周昱君同学获得季军。05服表专业的薛月娇、06服表专业的黄文铄、07服表专业的张艳、宣延等四名位同学获“十佳模特”称号;

(15)2008-5-8服装系曾佳琇在2008中华国际服装设计大赛中作品《释放自我》获得2008中华国际女装设计大赛优秀奖;作品《蝶之恋》获得2008中华国际内衣/沙滩装设计大赛优秀奖。

第五篇:实验教学工作汇报

汇报提纲

克东县教育局

2009年11月24日

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克东县教育局,对莅临我县检查指导信息技术与实验室建设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欢迎。

克东县位于齐齐哈尔市东北部,全县辖4镇3乡,10个农林牧场,98个行政村,总面积2083平方公里,人口28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级贫困县。资源整合后全县各级各类学校34所,教职工2146人,在校生总数29853人。全市普通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实验室建设现场会后,我县结合实际,加大投入,立足应用,强化自查,确保了全县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实验教学说课稿

实验教学说课稿 第一篇:实验教学说课稿 PPT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沙市二中的李春艳。 PPT2: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培养的总目标是:从学习科学内容、经历科学探究、养成科学精神3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实验教学就包含在科学探究中。 PPT3:科学探究设置了探究的7个要素,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要素,也可只涉及部分要素。那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设计时,应围绕7个要素或部分要素展开。 PPT4:接下来我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密度》为例来重点说实验教学过程设计。说之前先说这个实验教学的目标和内容。PPT5:先说教学目标。实验教学知识目标: 强化天平的使用;学会分析数据;通过数据比较,逐步认识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实验教学能力目标:用图像或用数学方法处理数据,寻找这些数据包含的规律。 再说实验内容: 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探究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现在重点来说在实验教学过程的设计。实验教学过程设计围绕探究的7个要素展开。 PPT6:在进行探究之前,我设置了一个新课导入: 1.介绍黑洞:黑洞是体积无限小的奇点和周围一部分空空如也的天区,但质量却是太阳的100亿倍。由于大质量而产生的力量,使得任 何靠近它的物体都会被它吸进去。 2.提出问题:“小小的黑洞为什么会有大大的质量?”并进行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现在围绕探究的7个要素来说实验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出问题: PPT7:学生在第一节学习天平的使用时,已经根据铜块、铁块、铝块的颜色对三种金属进行了识别。并测量了体积相等的铜块、铁块、铝块的质量。通过测量学生已得知三种金属块质量上的大小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第1个问题:如何分辨“三块用纸套包裹的体积相等的铜块、铁块和铝块”? 学生根据第一节的知识储备,能顺利地回答通过比较三种金属块质量的大小来识别。质量最大的是铜块,质量最小的是铝块。 第2个问题:如何分辨“三块用纸套包裹的质量相等的铜块、铁块和铝块”? 学生结合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加以逆向推理,部分学生能回答通过比较三种金属块的体积大小来识别,体积最大的是铝块,体积最小的是铜块。 第3个问题:如何分辨“三块用纸套包裹的体积、质量均不相等的铜块、铁块和铝块”?由第3个问题顺利地过渡到猜想环节。 二、猜想: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现在单纯比较质量或体积都不能分辨它们,而通过比较质量和体积应该能找到一种方法,猜想把质量和 体积综合起来进行比较。有了猜想之后,就有了实验设计的思路。进入到设计实验环节。 三、设计实验: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然后交流、讨论后,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案。有提出问题和猜想环节作为铺垫,学生能轻松地设计出实验方案并明确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和测量的物理量。明确这两项内容之后就进入到进行实验和记录数据环节。 四、进行实验和记录数据: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各小组合作完成测量和数据记录。这个过程中学生活动: PPT8:第一项: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实验目的: 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小学科学实验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

小学科学实验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科学实验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科学实验说课稿篇1 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会从几个方面来讲这个课程。 一、教材分析 《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本单元知识的编排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先研究薄形材料怎样抵抗弯曲,再研究弧形结构和框架结构,最后再涉及研究结构科学在塔和桥上的应用。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自然引出“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厚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厚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然后收集数据,并运用曲线图分析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显著提高。第二部分: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这个活动是对第一个活动结论的应用。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接着让学生解释横梁立着安放的现象,最后要求他们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由。 根据科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科学概念:通过实验,认识增加纸条厚度可以显著增加纸条的

抗弯曲能力。 2、探究技能:通过抵抗弯曲的探究活动,发展识别与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和记录数据,制作曲线图,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现象作出合理解释的探究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科学探究的学习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体会到科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进一步激发探究形状与结构的兴趣。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决定以探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为教学重点,学生对横梁立着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为本课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认识了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些力。并通过前三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已经能够识别变量和制作简单的曲线图及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三、教学理念 小学科学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说过:“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活动时间。” 本课教学,我将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把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探究,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及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并通过主动探究,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只有教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受益无穷。因此,我将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力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心理因素融为一体。综合本课特点,我将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既能使学生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解释生活

小学科学实验说课稿

小学科学实验说课稿 小学科学实验说课稿 小学科学实验说课稿1 一、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上)《声音》单元第二课时内容。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于前一节《听听声音》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控制物体发出声音》等课时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与旧教材相比,本课能够***地以探究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迎合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它分为4个部分:1、创设情景、制造声音2、收集事实、提出假设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4、欣赏乐曲、思考延伸。每个环节层层推进,有扶到放。主要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并对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的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最后从正反取证,验证假设。满足了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要求,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让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 2、学生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尤其是一些学声乐或乐器的学生,他们对声音的了解更加专业。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声音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上课前可以由老师收集声音的录音材料,以便在引课时让学生做“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想知道声音更多知识的兴趣。 3、教学方式的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属于探索性实验,从教学进程来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这种实验并不适合大步子教学,四年级的学生从接触科学

科学实验说课稿

科学实验说课稿 科学实验说课稿(通用6篇) 科学实验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天气预报》是大象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天气是与人类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其对我们的影响日益增加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从小就对气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他们来说有很多知识需要探索。 本节课的主要资料包括有:明白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搜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学会制作科技小报等知识。 让学生利用科技小报进行表达与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成果;宣传科技知识;巩固学到的知识同时锻炼学生收集资料,设计制作等本事。 2、学习目标 (1)明白天气预报的流程。 (2)了解预报天气的常用简单方法,能坚持开展长期的天气预报活动。 (3)能制作气象小报。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常识。 难点:制作科普小报。 二、说学情 农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并不是很陌生,尤其是对下雨前的自然现象有很多的了解,课文中这一资料完全能够让学生自我讨论交流就能够完成的,但对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不是很了解,教师在这个资料上就要利用有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帮忙学生去了解。制作科技小报其目的是让学生去收集资料,农村学生受条件的限制,可能在收集资料上有局限性,这就要求学生的小报资料不限,形式多样。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结合学生的情景我采取的方法是;“交流————探究—————讨论——————交流”的方法,经过让学生经过对天气变化前的自然现象进行交流了解一些天气变化前的自然现象,然后经过教师的讲解和查阅资料看图片、视频去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同时还要了解一些天气预报新的资料——气象指数,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进行长期的气象观测,培养学生长期观察的习惯。在制作科技小报的时候能够要求同学们结合当地的实际情景,充分利用当地的一些气象谚语和农民长期总结的一些气象知识来制作。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三部分完成。 第一部分阅读与交流:首先让学生阅读“下雨了”连环画了解动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你们还明白那些与天气变化有关系的自然现象(这个资料对农村孩子并不困难,能够让学生归纳在一齐互相交流,让大家了解更多) 第二部分探究讨论:教师首先准备了有关天气预报制作流程的图片和视频(制作成演示文稿)。教师能够借助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深的了解现代科技与天气预报的关系,了解有很多很多的科技工作者为天气预报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长期天气观察,测量,搜集气象谚语,收听天气预报的习惯的培养(收听天气预报方法有:查询电话12121或96121;看电视、报纸、和互联网)。此外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我还利用幻灯片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增添的一项新的资料——气象指数预报。这样学生不仅仅了解了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同时也了解了更多的新知识,这样更加激发他们去长期观察天气。 第三部分:制作科技小报{讨论交流},经过交流探讨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天气预报的知识,这时能够让同学们把你们明白的有关天气预报知识分资料写出来,在全班上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知识性的东西就能够开始办科技小报了,这时候教师能够出示教师自我办的一份小报作示范,同学们能够仿照我的格式或方法,当然要要求学生不能千篇一律要形式多样,资料丰富,板式新颖漂亮。学生可能一时不能完成就布置在下一节课进行展出。 五、说练习设计 这一课的练习分为长期练习和当堂练习。 长期练习是:坚持长期的气象观测并做好观测记录,每月进行整理分析数据一次。

小学科学实验说课稿范文(7篇)

小学科学试验说课稿范文(精选7篇) 作为一名好的人民老师,必需对课堂讲义进行细心的准备,细心地起草讲义,怎样的讲义好?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学科学试验说课稿范文,多篇可选,欢迎阅读、借鉴并下载。 小学科学试验说课稿范文第1篇 一、说教材、同学。 在学习本课之前,同学只了解生活中有些物体的运动是摇摆,如:钟摆、秋千、摇篮、吊床、拳击沙袋——————“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但他们不知道摇摆这种现象背后所隐匿的科学道理。讨论“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能使同学的古怪心和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但如何掌控好试验过程中变量与保持不变的量,如何收集有效的数据,对于同学来说是有些困难的。 二、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摆的摇摆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摇摆越慢,摆绳越短摇摆越快。 过程与方法: 推想摆的摇摆快慢与什么有关。 进行更改摆的摆锤、摆的摆长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试验

讨论。 对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依据进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意识到精准明确测量结果的等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认得到在实践中细心察看发觉新的问题是很紧要的。 对新问题有连续讨论的欲望。 三、说教学重难点: 进行更改摆的摆锤重量、摆的摆绳长度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试验讨论。 进行更改摆的摆锤重量、摆的摆绳长度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试验讨论。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教圆满的完成本次的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在本节课中我贯彻“老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的原则,综合本课特点,重要采纳对比试验法,通过真实牢靠的试验现象,提高同学的爱好和求知欲,使同学较简单分析、总结出科学学问。同时充分利用小组间的相互合作,拓宽同学的视野,让教学更简单突破难点,再辅以课件教学,彰显教学难点,激发同学爱科

实验课说课比赛一等奖教案

实验课说课比赛一等奖教案 一等奖教案:关于实验课说课比赛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实验课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2. 掌握实验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4. 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 1. 实验课科学设计和实施方法; 2. 实验课教学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 1. 如何正确评估实验课的效果; 2. 如何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 课前,通过扩展阅读、专题研讨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实验课的意义和重要性; 课中,结合案例分析、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实验课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课后,通过实验报告、文献搜集、小组反思等方式对实验课效果进行评估,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 一、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和管理 二、实验课设计和实施方法 三、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 【教学案例】

实验题目:硝酸银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通过硝酸银的定量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实验装置:移液器、分液漏斗、电磁搅拌器、秤量纸、PH计、离心器等。 实验步骤: 1. 取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加入氯化钠溶液,得到沉淀。 2. 将沉淀离心,将上清液倒入分液漏斗。 3. 加入取代二甲酰胺水溶液和硝酸亚铁水溶液,使沉淀还原成金属银。 4. 加入过量硝酸钾溶液,使还原反应终止,PH值稳定。 5. 用氯化钠溶液对得到的溶液进行定容,得到硝酸银浓度。 实验效果:通过实验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掌握硝酸银的定量分析方法,提高了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同时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 本教学主要针对实验课的设计和实施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同时加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和创造力。但在实验课的评估和反思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估和小组评估机制,提高实验课效果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不断优化改进实验课的设计和实施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初中生物实验说课稿

初中生物实验说课稿 初中生物实验说课稿(共6篇) 篇一:说课稿(初中生物说课稿)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本节内容是苏教版八年级第五单元第14章第二节植物的有性生殖,本节是第五单元第14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的第二节。本章主要是学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使学生懂得生殖和发育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各种生物体都要通过生殖和发育来维持种族的延续。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节内容比较多,安排了两个课时,我说课的内容是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是第二课时。本节课是从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出发,探究它们适应传播的结构,是对植物进行有性生殖的进一步阐述。本节课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首先让学生自己课前收集当地常见的成熟的果实和种子,让学生提前对果实和种子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然后通过解剖、观察等试验方法,探究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最后教师播放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认识不同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具有不同的传播方式,完成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根据生物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用新的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以及学生已有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订为如下: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特点。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探究等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认识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规律,感受生命延续的唯美与神奇。(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果实和种子适于传播的结构特点,领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规律。我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是:植物为了生存,为了物种的延续,形成了各种各样巧妙的结构,果实和种子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决定了它们的传播方式是什么,才能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规律,理解起来较为抽象难懂。因此,确立为重点。二、说教法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方式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较少注意果实和种子的传播。因此我在教学中会借助多媒体播放有关植物种子传播的视频资料,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辅以教师的讲解,来突破难点。本节课主要是以探究实验为主,教师要转变角色,由单纯的传授者转变为设计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参与分析,通过质疑、探究、交流和总结来实现教学目标。三、说学法由于果实和种子与人类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好奇、好胜心教强,喜欢动手、动脑和参与小组活动,但分析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不高。因此,在学

全国第九届实验教学说课

全国第九届实验教学说课 第一部分:引言 全国第九届实验教学说课是一场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活动。本届说课旨在分享实验教学的经验和教学成果,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将对全国第九届实验教学说课进行全面介绍和评析,旨在让读者全面了解此次活动的背景、目标和收获。 第二部分:活动背景 全国第九届实验教学说课是由教育部主办的一项教学交流活动。实验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验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并解决问题。此次说课旨在推广实验教学理念,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改革。 第三部分:活动目标 全国第九届实验教学说课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通过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此次说课也旨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第四部分:活动内容

全国第九届实验教学说课包括教师实验教学经验分享、教学案例研究、教学方法探讨等多个环节。教师们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在实验教学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介绍实验教学的具体案例,并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通过互动交流和研讨,教师们将共同探索实验教学的优势和挑战,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第五部分:活动收获 全国第九届实验教学说课的收获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师们通过此次说课活动,深入了解了实验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其次,教师们通过分享经验和交流思想,拓宽了自己的教学视野,激发了教学创新的潜力。最后,此次说课活动也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平台,促进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第六部分:活动影响 全国第九届实验教学说课对教育教学的改进和创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先,实验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教育教学模式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其次,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和素质得到了提升,教学质量得到了改善。最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加强,教学资源得到了共享,教学方法得到了改进。

小学数学实验一等奖说课稿(5篇)

小学数学实验一等奖说课稿(5 篇) 小学数学实验一等奖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种数学实践活动情境,其内容都是一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材料和“起立游戏”、“送信游戏”等。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及计算,区分它们的基数、序数含义。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有条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学生分析 学生认识了0~10并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后,已具备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日常教学中,班上的人数较多,活动空间有限,组织起来也较困难。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便全班同学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主动、

有序、愉快地参与到各个活动中来,是本节课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设计理念 未来的社会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为此,我在现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实践活动。 1、课件展示——“数学乐园”全景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去“数学乐园”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 2、师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3、用奖“数字之星”的方法激励学生多发言、多动脑。 (二)活动1:走迷宫游戏。 (1)复习对0~10各数的认识。 ①说数字:学生说出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认识的数字0~10,教师贴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娃娃头。 ②用数字:引导学生用黑板上的一个或几个“数字娃娃”说一句话。 ③找数字:启发学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娃娃”,体会数字的重要性,并邀请“数字娃娃”一块儿做游戏。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产生气体的变化》实验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产生气体的变化》实验说课稿 一、教材 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2课《产生气体的变化》。 学情分析: 通过第1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物质在变化过程中会伴随一些现象,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接触过小苏打和白醋,但对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现象不清楚。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掌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如气体。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知道物质发生变化时,会伴随一些现象,如产生气体。 难点:收集产生的气体并描述实验现象。 二、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 实验一:观察有气体的产生的变化 实验二:收集产生的气体 三、实验教学过程 实验二:收集产生的气体 (一)原型实验 实验材料:一个密封袋、瓶盖、药匙、小苏打和白醋。 实验步骤:在瓶盖中加入一勺小苏打,在密封袋内加入三勺白醋,把瓶盖放入密封袋内,封好密封袋,再打翻袋中的瓶盖,让小苏打与白醋混和,观察产生的现象。 原型实验的不足之处:

1.密封袋是半透明的,眼睛看到收集的气体效果不明显,要用手去触摸密封袋才有鼓胀的感觉,实验效果不很明显。 2.不易操作。学生实验过程中,用瓶盖装小苏打放进密封塑料袋内,学生很容易打翻瓶盖,出现尚未把密封袋密封,就弄翻了装小苏打的瓶盖的情况,从而使实验失败。 (二)创新实验 实验材料:一个塑料瓶、气球、药匙、漏斗、烧杯、小苏打和白醋。 实验步骤: 1.先将白醋用漏斗装入矿泉水瓶里,将小苏打用药匙装入气球里; 2.再把气球套进矿泉水瓶口,然后将气球底部拿起,把小苏打倒入矿泉水瓶中; 3.观察产生的现象并记录。 实验创新之处: 1.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材料便宜易找,便于实验的开展。 2.实验操作简单,实验效果明显:学生先将白醋、小苏打分别用漏斗装入矿泉水瓶和气球里,再把气球套进矿泉水瓶口,然后将气球底部拿起,把小苏打倒入矿泉水瓶中,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反应,能听到哧哧的声音,看到气泡产生,同时气球快速鼓胀,说明气球已收集到两种物质反应所产生的气体。 四、教学反思及自我评价 小学科学的许多实验都没有现成的材料或者课本提供的实 验材料仪器室没有,因地制宜、结合学生家庭实际情况,利用废旧材料为实验教学提供帮助,只要我们适当改进实验方法,就能使实验收到明显的效果,何乐不为呢? 本课的实验中,我在两个班级使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效果截

实验优质课说课模板

实验优质课说课模板 一、教学目标 本节实验课要求学生能够: 1. 理解实验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 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指导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 1.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待使用的实验器材清单; 2. 实验材料:待使用的实验材料清单; 3. 实验步骤:详细的实验步骤说明。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实例,引起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并说明实验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2. 实验目的与方法讲解 向学生介绍本次实验的目的,并简要阐述实验方法和步骤,确保学生了解实验的整体过程。 3. 实验操作演示 教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注意演示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4. 学生实验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按照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5. 结果分析与讨论 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总结实验中的规律和经验,并引导他们思考和提出问题。 6. 实验总结与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内容和结果,帮助他们归纳实验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强调实验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7. 实验报告撰写

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 分析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六、拓展与延伸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提供更多相关的实验资源和拓展知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 七、课堂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表现,检查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 情况;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价他们的科学写作能力。 八、作业布置 布置适当的实验相关的作业,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加深对实 验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九、课堂反馈 收集学生的作业,批改和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指导他们进行进 一步的学习和提高。 以上是本节实验优质课的说课模板,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安排,能够 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希望本节课能够给学生带来愉 快的学习体验,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谢谢!

数学实验教学说课稿一等奖

数学实验教学说课稿一等奖 张三: 大家好,我叫张三,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数学实验教学说课》。 首先,我先简要介绍一下本次说课的内容: 1、数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 2、数学实验教学的要求; 3、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步骤; 4、一个例子来说明数学实验教学的具体过程。 然后,我来谈谈本次说课的内容: 第一、要谈数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实验教学又叫研究性教学,实验教学自学时就开始,实验教学是教师教育学习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了解、吸收课堂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数学和科学的理解,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要谈数学实验教学的要求,要求有良好的课程准备,要有目的性和明确性,要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建立完善的实验记录,要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提高实验的真实性,要注意实验安全问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注重实验的质量,要善于掌握实验的节奏,要分析和研究实验结果,要综合考虑实验任务。 第三、要谈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步骤,首先要学生准备实验用品及书籍等,然后要讲授数学实验过程,介绍实验过程中用到的数学原

理及其思想,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按照规定完成实验任务,实施实验中的注释、观测及探究,实验结束后进行教学总结,检查实验记录的完整性,分析实验结果,进行实验心得的整理,提出实验改进措施。 第四、要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数学实验教学的具体过程,我们以“象限分析法求三角形面积”为例,首先学生要准备好相关的实验用品,其次,教师对实验原理及象限坐标系进行讲授,然后设计实验环境,进行实验任务,实验结束后进行教学总结,展开数学知识点的讨论,最后,结合实验结果分析数学问题,完成实验报告。 好了,以上就是我说课内容的全部,如果您有什么建议,欢迎大家踊跃发言。 谢谢大家!

最新科学实验说课稿范文11篇

科学实验说课稿范文11篇 科学实验说课稿范文11篇 科学实验说课稿范文(1) 在我的童年里,我做过许许多多有趣的科学尝试,可是,我的第一次科学尝试,至今仍刻在我的脑海里,令我记忆犹新。 二年级上体育课时,老师让我们围着操场跑两圈,我穿着黑色短袖,当跑完两圈时,我累得气喘吁吁,面红耳赤,豆大的汗珠从我的额头上滚落下来。这时,我看看旁边的同学,反而很平静,也没有流汗。忽然,我注意到她穿着一件纯白色的上衣,脑子里便有了一个疑问:难道时因为她穿着白色上衣而感到不热吗? 于是,放学后,我飞快地回到家里,快速地查找着资料,想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忽然,我看到有一页上面写着:黑色吸热,白色抗热。下面有一个小试验,我决定试一试。 首先,我拿了两个小杯子,装上相同的水,然后剪一张正方形的黑色彩纸,和一张相同大小的白色彩纸,将它们盖到两个杯子上。 过了一会儿,我仔细观察两个杯子,发现被黑色彩纸覆盖的那个杯子里的水少了一点点。我心想:这不足以说明黑色吸收光和热,再等一会吧! 两个小时以后,我再一次去阳台观察它们,我惊奇地发现:被黑色彩纸覆盖的杯子里的水明显地减少了,几乎没有水了,而被白色彩纸覆盖的杯子里的水几乎毫无变化。这足以证明了黑色具有吸收光和热的性能,而白色不具备这些,要不然体育课我也不会这么热了。 通过这个试验我明白了:任何事物我们都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动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从失败中获取经验,从成功中汲取知识。 我想找工作了,大学的申请已经结束,剩下的课业也不太繁重,应该有多余的时间赚点零花钱给家里减点负担。想找工作还有一个原因,我想体会一下钱的来之不易,以纠正我经常性乱花钱的恶习。翻开报纸,打开网络开始一样一样的排除。餐馆洗碗,点菜的不行,一般都要工作半天,我只能晚上工作。咖啡店不行,当店员也不行,我没有经验。怎么没一个工作都要经验阿,那第一次找工作的人可怎么办? 某天在报纸上看到请家教的,教数学,而且工作时间是晚上和周末。但是没

走进化学实验室说课稿5篇

走进化学实验室说课稿5篇 走进化学实验室说课稿(精选篇1) 课型: 实验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掌握物质加热的方法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初中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基本操作养成教育 教学方法: 讲演练结合 教学媒体: 有关实验仪器药品 教学学生 程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活动

新授一、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演示听讲 内焰:温度较低讲解记忆 掌握 (1)火焰外焰:温度最高 焰心:温度最低 (2)灯内酒精量:1/3 酒精 2/3讲解记忆 (3)火柴点燃:禁止互相点燃讲解 (4)用后灯帽盖灭:严禁用嘴吹灭 2、加热方法: (1)可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烧杯演示记忆 (2)均匀受热:移动试管或酒精灯强调掌握 (3)擦干试管外壁的水 (4)试管不能与灯芯接触用外焰加热 试管内的液体小于1/3,试管与桌面成45°角,试管口对着无人方向 3、失火处理:灭火器沙或湿抹布扑灭 二、:玻璃仪器的洗涤: 水洗:可溶物演示观察 不溶性碱掌握

1、方法:酸洗后水洗:碱性氧化物 不溶性碳酸盐 碱洗后水洗:油脂 2、检查: 玻璃内壁上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学会 即已洗净 3、放置: 试管:倒放晾干 其它:正放晾干 热仪器:冷却后洗涤晾干 本节课的识记仪器有: 试管试管夹试管刷酒精灯水槽归纳识记 导管集气瓶 学生1、点燃、熄灭酒精灯,观察火焰并检验出示题目练习哪层火焰的温度最高?巡回指导熟练 练习2、给试管中的3毫升水加热至沸腾纠正错误掌握 3、2毫升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硫酸铜溶液后加热 4、将本节课所用实验仪器洗刷干净并整理提出要求自查 实验台互查 讨论探究: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科学实验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科学实验说课稿 1、使用教材 出版社名称:教科版2020年出版 学段:小学 年级:四年级 教材名称、册次:四年级科学上册 课次:第三单元第三课 课题:《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二、实验器材 1.橡皮筋 2.学生用的塑料直尺 3.长尾夹 4.自制简易小车 5.卷尺 3、实验创新要点及实验改进要点 (一)分析教材实验方法以及该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如上图(图1)为教科书上的小车组装方法,经过课堂教学的尝试,我发现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橡皮筋的连接与缠绕,学生动手操作时难度较大。 2.缠绕圈数难以数清楚。 3.实验效果不够显著,往往需要缠绕很多圈,小车才能驱动。 4.橡皮筋松开后会接触地面,产生一定的摩擦力。 (二)我改进后的创新点和亮点 改进方法:在一辆普通小车的一端装一个小柱子,用于固定橡皮筋;用长尾夹夹住刻度尺零刻度的一端,把橡皮筋固定在长尾夹的尾巴处。具体操作方法,拉伸橡皮筋到指定长度后,轻轻释放小车。 纵观改进后的实验,有以下几个创新之处: 1.在实验装置方面: (1)具备直观性。用刻度尺测量橡皮筋的拉伸长度,定量地设置实验条件。 图片 (2)具备易操作性。小车组装方法简单,不需要缠绕橡皮筋,降低了实验的难度,提高了实验的效率;操作简便,刻度尺与橡皮筋一体,在拉橡皮筋准备释放小车的同时,也测量出了橡皮筋的拉伸长度。 2.在实验材料方面:可推广性强。增加的实验材料是塑料尺、长尾夹,容易获取。 3.在实验方法方面:探究性强。使用对比实验法,采用“填空式”的实验设计单(如下图图2及图3),降低了难度,又给予了学生思考与创新的空间。

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5篇)

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5篇) 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精选5篇) 作为一位教学工作者,相信所有老师都知道说课稿对于课堂教学的巨大作用。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篇1 一、教学目标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 2、讲练结合 四、教学用具 实验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实验仪器:铁架台(带铁夹)、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其它:火柴。棉花。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板书】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 观察记录:热的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学会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比。 【实验】待试管内不再产生气体时再加入少量氯酸钾并加热,把带火星木条伸入管口内观察。【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有无变化。 观察记录:试管内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答: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 知识与技能要求: (1)记住苯的物理性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2)会写苯的燃烧反应、卤代反应、硝化反应、加成反应等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要求 (1)通过分析推测苯的结构,提高根据有机物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2)通过苯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学习,掌握研究苯环性质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历史学习,体验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过程,培养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观点。 重点与难点 难点:苯分子结构的理解。 重点: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一、课始检测 (1)烷烃、烯烃燃烧的现象? (2)烷烃、烯烃的特征反应是什么? 二、导入 这节课起我们学习一种特殊的烃,先请大家一起看以下化学史资料。 三、科学史话19世纪初,英国等欧洲国家城市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使煤炭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生产煤气剩余一种油状、臭味、粘稠的液体却长期无人问津。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这种油状液体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确定了这种碳氢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C6H6,并叫作苯。 四、探究问题1 (1)若苯分子为链状结构,根据苯的分子式C6H6苯是饱和烃吗? (2)在1866年,凯库勒提出两个假说:

1、苯的6个碳原子形成xxx状链,即平面六边形环。 2、各碳原子之间存在xxx交替形式。 凯库勒认为苯的结构式:xxx;结构简式为:xxx 五、探究问题2 若苯分子为上述结构之一,则其应具有什么重要化学性质?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重要化学性质能使溴水褪色;使锰酸钾褪色。 六、分组实验 从实验入手了解苯的物理、化学性质特点。 1、将1滴管苯滴入装有水的试管,振荡,观察。 2、将1滴管苯与1滴管溴水溶液的混合于试管中,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3、将1滴管苯与1滴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混合于试管中,振荡,静置。 4、提问实验现象是? 5、归纳小结 实验、现象、结论。 水、分层、苯不溶于水。 溴水、分层,上层为橙红色(萃取)、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层,下层为紫红色、苯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 七、思考与交流 (1)你认为苯的分子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苯到底是什么结构呢? (2)苯的邻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说明什么? 八、强调 科学研究表明: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