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密度教学设计

密度教学设计

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问技能:

①熟悉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章固体的体积

②进一步熟识天平的调整和使用,能较娴熟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3、情感与看法:

①培育同学严谨的科学看法,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②通过了解密度学问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

二、教学重点:学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三、教学难点:从试验原理、仪器使用、试验步骤支配、记录数据到依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同学进行全面试验力量的训练

四、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1、老师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要测量这个铁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

2、出示任意样子的小石块和装在杯中的盐水,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呢?

合作探究:

量筒的使用:

①观看量筒回答课本第12页“信息快递”中的问题;

②同学沟通使用方法。

3、如何测固体〔石块〕体积的方法〔同学回答〕

〔老师引导同学一块总结使用量筒测固体的方法〕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章样子物体的体积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章样子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章样子物体的体积。

5、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6、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样子不规章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可采纳“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终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7、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章物体的体积。

①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②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登记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登记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同学分组试验并沟通结果。

密度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1、知道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单位;

2、会用密度公式解决简洁的计算问题;

3、学习依据器材设计试验及采纳类比方法进行物理学问归纳的方法。

教具:天平、不同体积的石块、相同体积的木块和铁块、相同体积的两铜块、体积不同的两木块。有关密度学问的文献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铁比木头重,木头比棉花重,事实上是这样吗?任何理论上的说法都必需经过试验的验证才能成为真理,这里我们一起来通过试验讨论这些说法的可信度,但老师今日上课前预备不够充分,在所拿来的器材中只有天平,没有砝码,这里有两块体积相等的木块和铁块,怎样使用老师所供应的器材,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方案。

〔同学设计试验方案老师组织评估,并根据同学供应的方案比较相同体积的木块和铁块,体积大的木块和体积小的铁块的质量大小,

得出结论:铁比木头重的说法不肯定是正确的。〕

二、情境分析,提出猜测

师:哪么,在什么状况下方可确定铁比木头重呢?

〔同学商量得出猜测之一: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师:哪么,我们可以进一步猜测,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质量是否相同呢?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是否相同呢?

〔同学进一步商量得出猜测之二: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猜测之三: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相同。〕师:老师在课前,预备了一些试验器材,请同学们依据这些器材,设计试验来验证我们的三个猜测,

三、设计方案,试验验证

〔同学设计试验方案,并由老师组织进行方案评估,然后由同学采纳最合理的方案

进行试验,试验过程老师留意为同学供应必要的关心。〕

四、查阅资料,得出结论

〔老师了解同学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2、不同体积的同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3、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相同。然后确定,这些结论是正确的,事实上这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前人忆经为我们总结出来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找到这种特性叫什么,是怎样定义的。〕师:这种特性叫什么?是怎样定义的?

生:这种特性叫密度,定义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

这种物质的密度。

五、类比分析,学习密度的公式及单位

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在速度学习中,对速度的定义与今日所学密度定义是否有

相像之处,假如有相像的地方,请同学们比较两个定义,尝试写出计算密度的公式,并依据公式得出密度的单位。

〔同学互相商量,然后得出密度的公式及单位。老师了解同学商量的结果。老师讲

解密度单位的换算:1Kgm3=103g/cm3〕

六、例题解答,稳固密度公式及单位应用

例题:一铁块的质量是1.97t,体积是0.25m3。铁块的密度是多大?

〔同学商量并解答,老师提问并采纳投影或多媒体展现解答过程。〕

七、稳固归纳

师: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我们通过试验、类比等方法,获得了哪些学问,然后归纳出来。

生、第一、我们知道了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同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叫密度,因此,密度的定义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其次、我们通过类比知道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公式是:密度=质量/体积,单位是:Kgm3,常用单位还有g/cm3,两者的换算关系是:1Kgm3=103gcm3;第三,我们把握了利用密度公式计算物质密

度的方法,首先统一单位,然后应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师:今日我们又一次经受了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这次探究我们不仅获得了有关密度的基本学问,不进一步理解了如何进行试验方案的设计,并知道了一种物理学讨论方法——类比法,盼望同学们留意,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应用。

密度教学设计〔三〕

一、教材分析:

本试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应引导启发同学自己分析试验应当测量的物理量以及选择的仪器,并进而明的确验的原理。本节试验力量的培育重点放在试验设计力量上,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同学依据试验原理,试验所选择的仪器以及试验要测定的对象引导同学自己设计试验步骤,自己设计试验表格,并依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个测定性试验,通过这一试验同学明的确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试验同学能依据给定的仪器进行试验设计、进行表格设计、以及动手操作。本节试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育同学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培育同学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用2课时。

二、学情分析:同学具有了肯定的试验基本操作力量,会使用天平和量筒;具有初步的观看和分析力量,但比较习惯老师给什么记什么。缺乏主动性和探究精神,活性思维和动手力量较差。

三、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进一步熟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

2.会用天平天平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过程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试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通过对物质密度的测定,同学对间接测量有感性的熟悉。

4.同学知道试验原理和试验目的、明白试验步骤的状况下,有目的、有打算的进行操作。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同学对物质属性的熟悉有所拓展。

2.培育同学的合作精神、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同学乐于用试验方法探究物理现象中的规律。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比值定义法的试验方法。

2.教学难点:

同学亲自动手、合作获得多种物质的多组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密度的概念。

五、学习情境设计:

故事情境引入,问题情境引导思索进入探究、合作学习之中。

六、教学媒体资源的设计: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采纳PPT课件;多组实物的天平、量筒、木、铁;试验表格。

七、教学策略与活动设计:采纳讲授法、试验法、协作式、问题解决式多种策略组合的教学模式

八、教学过程:

1. 密度概念的引入

公元前245年,为了庆祝盛大的月亮节,赫农王给金匠一块金子让他做一顶纯金的皇冠。做好的皇冠尽管与从前的金子一样重,但国王还是怀疑金匠掺假了。他指令阿基米德鉴定皇冠是不是纯金的,但是不允许破坏皇冠。

这看起来是件不行能的事情。在公共浴室内,阿基米德留意到他的胳膊浮出水面。他的大脑中出现出模糊不清的想法。他把胳膊完全放进水中,全身放松,这时胳膊又浮出水面。他从浴盆中站起来,浴盆四周的水位下降;再坐下去时,浴盆中的水位又上升了。他躺在浴盆中,水位变得更高了,而他也感觉到自己变轻了。他站起来后,水位下降,他则感觉到自己变重了。肯定是水对身体产生向上的浮力才使他感到自己变轻了。他把差不多同样大小的石块和木块同时放入浴盆,浸入到水中。石块下沉到水里,但是他感觉到木块变轻了。他必需要向下按着木块才能把它浸到水里。这说明浮力与物体的排水量〔物体体积〕有关,而不是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在水中感觉有多重肯定与水的密度〔水单位体积的质量〕有关。阿基米德在此找到了解决国王问题的方法,问题的关键在于密度。假如皇冠里面含有其他

金属,它的密度会不相同,在重量相等的状况下,这个皇冠的体积是不同的。把皇冠和同样重量的金子放进水里,结果发觉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子的大,这说明皇冠是掺假的。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些试验:

a. 将涂有同种颜色、同体积的两物体放在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失去平衡。

b. 取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质量相等的两个空烧杯中,然后分别放到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也失去平衡。

两物体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水和酒精的体积相同,但质量不同。

这说明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

如今我们只知道了涂有同种颜色的两个物体不是同种物质,还不知道它们各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讨论: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它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试验来讨论:

我们取大小不同的形状规章的小木块和小铁块,然后用天平称出铁块或木块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其体积,并计算第一个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将这些数据填入绘制的表格中:我们对上面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规律?

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我们取大小不同的形状规章的的两个铁块,然后分别用天平称出两个铁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其体积,并计算出大小两个铁

块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将这些数据填入绘制的表格中:我们对上面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规律?

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分析与与论证:同学分组商量,引导同学思索单位体积的木块、铁块的质量的关系?对试验表格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

单位何体积木块的质量是相同的。

单位体积铁块的质量是相同的。

单位体积木块和铁块的质量是不同的。

2. 密度的概念

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在物理学中为了表示物质的上述特性,将某种物质单位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密度公式与密度单位密度=质量/体积

指导同学阅读书上的密度公式、单位及密度表,熟识常见的物质的密度。

单位转换:训练〔1〕7.9×103㎏/m3= g/cm3 〔2〕2.7 g/cm3 = ㎏/m3

推断:1、大铝块的质量为4㎏,小铝块的质量为1㎏,则大铝块的密度大于小铝块的密度。〔〕

2、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下的酒精密度为原来的一半。〔〕

想一想:一个铁球的质量是15.8克,体积是2立方厘米。则

铁球的密度是多少?

练一练:酒精和煤油的.密度都是0.8*103 ㎏/m3 ,那么能装下1千克水的瓶子,肯定能装下1千克的〔?〕

A酒精 B煤油 C酱油 D豆油

课堂稳固

1.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

2.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同种物质,在肯定的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的大小或体积大小的转变而发生改变,密度的计算公式是 ,密度的单位有:或

3.一杯盐水,如今用掉半杯,那么剩下的半杯盐水〔〕

A.其密度减半,质量减半

B.其质量减半,密度不变

C.其体积减半,密度也减半

D.其质量、体积、密度均减半

4.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A.对于给定的一种物质,它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和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它的体积与密度成正比

D.体积肯定的不同物体,它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5.制作飞机应尽可能的选用密度的材料,制造电风扇底座应尽可能选用密度的材料。

6.有一块金属,质量为237g,体积是30 cm3,这块金属的密度是 kg/m3,这种金属是。若将这块金属切成两半,则其中一半的密度是 kg/m3。

7.单位换算:

〔1〕30ml= cm3= m3

〔2〕5.5g/ cm3= kg/ m3

〔3〕7.9×103kg/ m3= g/ cm3

4、密度学问的应用:

指导同学书上密度学问的应用,熟识密度的变形公式,启发同学从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动身,查找密度学问的应用处径。

课堂稳固:

1.查表分析: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铜块的体积铝块的体积,由于铜块的密度铝块的密度。体积相同的水和煤油,煤油的质量水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物质密度〔kg/m3〕煤油0.8×103;水1.0×103;铝2.7×103;铜8.9×103

2.甲、乙两个实心球,体积之比是2:3,质量之比是5:2,则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是〔〕

A.5:3

B.3:5

C.15:4

D.4:15 3.通常说的铁比棉花重,它的实质是指〔〕

A.铁的体积比棉花的体积小

B.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C.铁受到的重力比棉花受到的重力大

D.以上说法都有道理

4.一瓶子最多可以装0.2kg的水,那么用它最多可以装酒精〔〕

A.200g

B.125g

C.160g

D.250g

5.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铝球、铁球和铜球,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铝球可能是实心的,而铁球和铜球肯定是空心的

B.铝球肯定是空心的,而铁球和铜球也是空心的

C.铜球是实心的,铁球和铝球也是实心的

D.铜球是空心的,而铝球和铁球是实心的

6.质量和体积都相等的空心球,分别是铜、铁、铝制成,那么其空心体积最大的是〔〕

A.铜球最大

B.铝球最大

C.铁球最大

D.无法推断

7.关于密度,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密度是物体的疏密程度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跟体积有关

C.每种物质都有肯定的密度,它的大小跟质量、体积无关

D.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时,质量不变,密度也不会变

作业:

1.一只空杯内放入一些砂糖,冲入开水,砂糖渐渐溶化了。对此,甲同学说,杯中糖的质量在变小,直至质量为零;乙同学说,固体的糖质量少了,但总的糖的质量是不会变的。你说哪一个同学说得对?你可用什么方法明?

2.有一天,小明看到煤气公司价格牌上,冬季55元/瓶,夏季51元/瓶,他寻思着,为什么夏季价格低?他查找了煤气资料,煤气

冬季密度0.88×103kg/m3,夏季密度0.8×103kg/m3,煤气瓶容积0.015m3。通过计算发觉夏季价格比冬季价格____〔填“高”或“低”〕,若夏季价格与冬季价格一样,夏季应标价为____元/kg。

初中物理_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密度》学情分析 1、学生的前期知识 本节课是在掌握“质量”和“质量的测量”的基础上,以实验、观察与分析为手段,让学生在讨论与总结中学习新的知识“密度”。 八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密度这个抽象的概念,少数部分学生能力稍低的学生一下子有“蒙”的感觉,我先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帮学生建立密度概念,让学生认识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讲完概念后,我又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常识的感性认识,例如引入人口密度,利用类比法,让学生对密度产生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密度的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学生一般对实验及操作感兴趣,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点,我因材施教,合理分组, 以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特长,使每组以至每位同学都享有成功的喜悦。同时可以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密度》教学效果分析 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物理,同样物理也离不开生活。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因而在物理教学中随时都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在讲解《密度》一节时我注意从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又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通过评测练习来看,教学目标达成度很高,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注重启发式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情境创设导入新课学习,然后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分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由她们自主合作地进行实验研究,师生共同运用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的问题,来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探索,使学生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定义、公式和单位的得出采用了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完成听意义建构。 2.与速度概念对比,加深了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通过对比密度与速度概念的异同点,既可加深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知道它们在定义、公式、单位等方面的相似之处,为以后学习其他比值定义法定义物理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八年级《密度》优秀教学设计

密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 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3. 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知道密度的写法、读法及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不同物体的质量、体积的比较和分析等探究活动建立密度的概念。 2. 通过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通过比值定义物理概念的思维方法。 3. 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密度特性,初步掌握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4. 熟悉量筒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物质密度特性的分析,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3. 利用密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密切联系实际和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密度的概念、单位及公式。 2. 密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 1.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 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设施 1. 演示实验: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天平,刻度尺,演示量筒,烧杯,水,细线,视频展示台,多媒体教学设备,CAI课件。

2. 学生实验:每组学生都有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天平,刻度尺,量筒,烧杯,水,细线,小石块。 教学方法 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1 教师出示两块表面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并提问:如何区分它们?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 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常说:铁比塑料重,事实上是这样吗?任何理论上的说法都必须经过实验的验证才能成为真理,这里我们一起来通过实验研究这些说法的可信度,但老师今天上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在所拿来的器材中只有天平,没有砝码,这里有两块体积相等的塑料和铁块,怎样使用老师所提供的器材,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方案。 引入2 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它们的质量相同吗?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通常我们说的铁比棉花重指的是什么?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一) 情境分析,提出猜想 在什么情况下方可肯定铁比塑料重呢? 进一步猜想,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质量是否相同呢?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是否相同呢? 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老师在课前,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器材,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三个猜想,并找出每个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二) 设计方案,实验验证 1.科学探究:铝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教师演示实验:取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列出表来。 81 54 27 20 30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单元教学设计以 及思维导图 质量和密度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常用的物理量。学生应该掌握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和用天平、量筒测量物体密度的基本技能。此外,通过了解物质的属性和密度知识的应用,学生可以认识到密度知识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本章的教学重点包括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及其建立过程,密度的计算,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以及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难点是密度概念较为抽象。在实际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建立过程外,还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通过对一些现象和问题的分析,从中悟出物理道理,提高逻辑思维水平。 本单元的研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该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通过实验操作学会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密度单位的

写法、读法及换算,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学生应该经历“质量是物体 的属性”的探究过程,熟悉使用天平的方法,研究建立科学概 念的思维方法,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此外,通过探究活动,学生的物质属性认识得到新的拓展。通过天平、量筒使用的技能训练,学生可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与课标相对应,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1、了解密度的概念和公式,掌握密度的单位。 2、通过实验操作,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理解密度与物质的组成、结构、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4、应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专题问题 1、密度是什么?怎样计算密度?

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

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 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的 1.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知道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初步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 3.使学生初步感知学习物理概念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难点: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师:我们周围有各种物质,我们这个世界就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如:空气、水、泥土、石头、铁、铜等等.每种物质又都有自己的特性。如: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泥土是软的,石头是硬的,金属有光泽,非金属无光泽等等。形状、颜色、软硬、气味等这些就是物质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性来鉴别物质.下面就请同学们鉴别一下你们桌上摆放的贴有A、B、……字母标签的是什么物质?根据什么特性鉴别的? 生甲:我们桌上放的这瓶液体是酒精。我是根据它的气味鉴别的。 生乙:我们桌上放的两块金属,根据它们的颜色及其中一块的锈迹,可以鉴定一块是铜,另一块是铁。 生丙:我们桌上放的这两个物体,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无法判断它们各是什么物质。 师:由此可知,我们鉴别物质,有很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不够的。那么物质是否还有其它特性呢?请丙同学告诉我,你能否判断你桌上的两个物体是不是同种物质? 生丙:肯定不是.因为它们大小形状完全一样,可我用手掂了掂它们不一样重。 师:大小形状完全一样,表示什么相同? 生:体积相同。 师:用手掂,你关心的是什么?应该用什么仪器测量? 生:关心的是质量.应用天平进行测量。 [实验1] A.将涂有同种颜色、同体积的两物体放在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失去平衡。 B.取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质量相等的两个空烧杯中,然后分别放到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也失去平衡。 师:这两个实验中有什么相同量?什么不同量?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丁:两物体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水和酒精的体积也相同,但质量不同。 生戊:这说明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 师:对.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等,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为此我们引入一个物理量—一密度。 [板书1] 1.密度是表示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并不相同这一特性的物理量。 师:现在我们只知道了涂有同种颜色的两个物体不是同种物质,还不知道它们各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它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样的关系。 2.建立概念 (l)学生分组实验 (每组一个铁块或一个木块,各组的铁块、木块的体积均不相等)。

物理《密度》优质课教案

物理《密度》优质课教案 §6.2 密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1、密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它采用了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本节课没有从密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等传统的内容入手让学生掌握,而是让学生亲自经历实验探究,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列表分析、画图像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不仅使学生学习到知识,而且掌握了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探究,在参与实验探究活动中互相交流、团结合作。通过对密度的认识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关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科学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首先从学生身边的物理出发,从不同的物质“轻重”不同;不同的物质,它们体积相同时,质量一般不同;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体积一般不同入手,逐步的引入密度这个概念,深入浅出,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3、从“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的物体”如何比较区别它们,继续深入研究问题,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能够得到不同的物质的区别不是质量或体积的不同,而是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并且

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进一步得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4、如何让实验数据能够说明问题,实验好操作,数据明显、区分度大是课堂成功的关键,为此本堂课采用了软陶和铁棒作为实验的对象。首先由于软陶的密度大约在 1.35 g/cm3,学生大量的实验数据中,质量的测量一般不成问题,体积读数有些误差不会太影响结果。但为了使学生通过实验能过明显的获得“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结论,通过实验数据描点做图线时图线的斜率差别较大,就要用另外一种密度跟软陶相差较大的物质。我们采用了铁,同样质量的测量一般不成问题,但由于铁的密度较大,如果体积读数误差较大就会比较明显的影响结果。为此我们利用排水法测量体积,量筒的分度值就应该越小越好,我们采用了分度值为0.5ml的小量筒。同时铁棒的体积最好是能够是整数的cm3,学生能够看出质量跟体积是成正比的就更好了。我们没有采用几个相同的铁块,分别测量1、2、3……个铁块的质量和体积,这样学生会觉得这种测量太过直白,没有多大意思。我们的铁棒是分别经过精心的切割打磨的,体积分别是4、 5、 6、8、10、12 cm3,当全班同学的数据汇总上来,学生看到自己和大家的成果,再得到结论,心理上的震动是不一样的。 5、本节课也是在上一节学习天平之后就用到这一仪器的一节课,也能把上一节所学的知识得到充分练习,另外,学生学习使用量筒的排水法测量物体体积,又为下节课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打下基础。 6、最后,本堂课还要落实密度的公式、单位及换算,通过查密

八年级物理上册 6.2《密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密度》 “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密度是表示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可以从物体的颜色、气味、软硬等鉴别,如果从表面无法鉴别时,启发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用科学的方法测出物质的密度。通过查密度表来鉴别是什么物质。本节课重点是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列表分析、画图像得出结论。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用到物理中来,理解比值的物理含义。通过实验探究,不仅使学生学习到知识,而且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学会用实验数据列表和绘制图像,进一步认识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2.学会用查表的方法,了解各种物质的密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同种物质的密度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感悟密度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2.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时候,在地中海上,有一个叙拉古王国,它的国王交给金匠一定质量的黄金,让金匠为自己打造一顶纯金的王冠,当王冠打造完毕交给国王时,国王发现这个金冠精美无比,但国王却怀疑金匠偷窃了他的黄金而用其它便宜的金属偷梁换柱。 国王令人用秤去称,结果王冠的质量与国王交给金匠的黄金的质量是相同的。 那么,问题来了:质量相同能不能说明这顶王冠就一定是纯金做的呢?我们该如何鉴别这顶王冠是否是纯金的呢? 二、新课教学 (一)思维风暴 A、一斤的铁和一斤的棉花,哪个质量大?你是怎么判断的? B、铁和棉花是同一种物质构成的吗? C、由此来看,前面故事中用来鉴别王冠是否是纯金的方法靠谱不? D、想一想,一斤铁和一斤棉花,体积是否相等?哪个的体积更大一些? E、由此,请同学们猜想,鉴别一个物体的物质构成,除了要称量它的质量,还要测量什么? (二)探究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1)实验目的:研究铝块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实验器材:大小不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托盘天平、尺子 (3)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量每块铁块的质量,记作:…… ②用尺子测量每块铁块的棱长,然后计算它们的体积…… ③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指令m为纵坐标,在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看看它们是否大致为一条直线。 1.以相同的方法用铝块做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相同吗? 2.铁块和铝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吗? 结论: 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通常是一个常量,它反映了这个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一般不同。 数据分析:运用图象寻找规律(补充m=0,V=0的点)

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最新9篇】

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最新9 篇】 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知道密度是物质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 3、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概括、归纳物理概念的能力; 重难点: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密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辨认物质,在现实生活中,如根据颜色辨别红色墨水和水,根据气味辨别水和酒精。此中颜色和气味是物体所具有的特性,可以据以区分不同物质。如何区分外观上相同的不 同物质:如:体积一样的铁块和铜块;质量一样的水和酒精。提出:有时仅仅根据物质的形态、颜色、气味和外部特征,很难鉴别不同物质,需要找出物质的其他特征——密度。 二、实验(密度概念的建立)取体积为10立方厘米的铁块和铝块各三块,用天平分别称出它们的质量,其结果如下:分析实验数据可得: 1、对同一种物质,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两块铁的体积是一块铁的体积的2倍;二块铁的质量是一块铁质量的2倍;两块铁和一块铁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2、对不同物资,体积相同时,它们的质量不等,即它们的m/v值不同; 3、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体的特性。 三、密度 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知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由密度定义可得到计算密度的公式:密度=通常用ρ 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公式变为:ρ=m/V 辨析:

a、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c、物质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d、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体积无关。 3、物理意义:铝的密度2.7×103kg/m3物理意义:表示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千克。练习:质量为3千克,密度为8.8×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将它截去一半,剩余的密度是______;如果再截0.5千克,则密度为_______________。 4、密度的单位密度的单位四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在国际单位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克/厘米3,符号:g/cm3。 5、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单位换算依先换后算的原则例: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等于多少克/厘米3 解:8.9×103千克/米3=8.9×103×=8.9克/厘米3练习:ρ金 =19.3×103kg/m3=_________g/dm3;ρ银=10.5×103kg/m3=_________g/cm3。 四、总结 1、对同一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2、密度是表示物体特性的物理量,和质量、体积无关; 3、密度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4、密度:ρ=m/V; 5、密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密度》的教学设计篇二 二、教学重点:学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三、教学难点: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安排、记录数据到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 四、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1、教师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要测量这个铁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 2、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杯中的盐水,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呢? 合作探究: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学设计精选7篇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学设计精选7篇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重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课堂导学: 课前预习 1、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 我们通过对前面学习知道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冰的密度上0.9×103kg/m3,那么大家来计算一下1kg水的体积是多少,当这些水结冰后,冰的体积是多少?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上面的知识点来解释为什么冬天自来水管会冬裂? 2、怎样能知道这块“运动会的金牌”是不是纯金的?例题1:“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课内探究 (一)密度与温度 1、问题思考: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 2、演示实验1: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一大堆冰块和酒精灯火焰附近。 3、我来归纳: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过一会儿,你会发现:在冷藏室的气球体积,在炉火附近的气球体积。由于密度ρ=m/v,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 4、演示实验2:按课本图做一个纸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 5、我来归纳:酒精灯附近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了风,推动纸风车转动起来。 可见,温度(“能”或“不能”)改变物质的密度。在我们常见的物质中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和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6、讨论一下吧:生活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生活中的风就是空气在受热时,密度变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二)状态与密度 1、问题思考:北方冬天的自来水管为什么会被冻裂? 2、我来归纳:水遇冷结冰后,体积会变,而质量保持,这是因为水结冰后密度变。这说明密度除了与物质的种类、温度有关外,还与物质的有关。 (三)水的反常膨胀 我来归纳:4℃水的密度最。当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升高,水的密度会变得越来越;

密度教学设计

《密度》教学设计 古城学校张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法思想,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质”。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木块、铁块、铝块、铜块、一杯水、一杯糖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桌上的木块、铁块、铝块、铜块,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区分它们? 学生回答出颜色。(还有其他答案) 继续引导两杯透明液体,哪杯是水?哪杯是糖水? 学生回答出味道。 继续提问:除了这些方法,日常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分辨物质的方法? 学生思考并回答。 总结: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等都是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 情景导入:昨天我买了一枚金戒指,想知道它是不是真的,同学们帮我鉴别一下。 启发:显然以上的方法都不好区分,今天同学们会学到一种有效的鉴别物质的方法,也就是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科学探究 引言:那么什么是密度呢?下面我们就从已学的质量和体积入手,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1)出示体积相同的铝块和铁块,谁的质量大?谁的质量小? 学生回答:铁块质量大,铝块质量小 接着问:你知道为什么? 学生发表意见,总结:因为组成它们的物质不同,所以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2)以你的生活经验判断:出示两块大小不同的木块,哪个质量大? 学生回答:体积大的木块质量大 总结: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不同,质量也不同。 2、猜想与假设: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密度》教学设计

《密度》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落实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突出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材分析】 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和感悟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大纲及学生实际,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初三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如何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进而得到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本节有关密度的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因而本节课着重采用实验探究法;学生要想正确的从实验中得到密度的概念,他们必须掌握数学法、分析法、比较法和归纳法 【学生分析】 在新的课程中提到密度一词,虽然学生会对其有一定的理解,但还是很模糊,所以要在学生很是模糊的时候加以提醒,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会遇到问题--仪器的使用,所以要对学生进行讲解,做应有的对策。 【仪器材料】

初中七年级科学上册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4)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情感态度目标: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及策略 ●重点:是密度概念理解。 突破策略:充分利用学生感性认识,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方法,借助“比值”定义密度概念。 ●难点:是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 质”。 突破策略: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速度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关键点: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三设计思路 八年级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课密度概念教学时,将通过实验、讨论、辨析和训练,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 教师演示器材:天平,相同烧杯两个,水、煤油。 学生实验器材:天平,刻度尺,两个体积不同的长方体铁块,2个体积不同的长方体木块,各25组。 五教学设计 1 展示目标自学反馈 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规定好自学任务和限定时间,学生结合学习手册对教材进行预习并完成预习习题,教师在此过程中可巡回指导,再纠错补漏。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外形相同,表面镀有相同颜色的铜块和铝块,在不损坏的情况下,让学生充分讨论,思考如何辨别?有的学生可能认为根据轻重来辨别,有的可能反驳,教师不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 教师演示:取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放在调节好平衡的天平上,让学生猜想天平哪端下降,问学生为什么?

密度计算教学设计

密度计算教学设计 一.整体设计 本节课实在学习力密度的概念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密度知识解决计算问题。对于密度的计算教师可以引导和推理帮学生理解,是学生通过练习、分析、总结归纳出结论,教学生方法比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方法更好。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可以熟练运用ρ=m/v及其变形公式进行基本计算。 2、通过对密度计算题的归类讲解强化“提取信息—建情景—逻辑推理”解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列举不同类型和密度有关的计算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比较进行系统的复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物理是有用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强化“密度”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密度与数学公式的结合. 三、教学过程 直接导入 复习密度的概念、公式级单位换算等知识 新课部分 今天我们通过计算看看密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密度的基本计算 类型一:基本计算 1.求密度 一块铝,它的质量是0.675t,体积是250dm3,求铝的密度?

2.求质量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心石是体积为42.6m3的一整块花岗岩,花岗岩的密度是2.6×103kg/m3,碑心石的质量是多少? 3、求体积 一个瓶子能装1kg水,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方法过程总结: 题型二:复杂计算 变式一 一个质量为0.25 kg的啤酒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那么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变式二 一个质量为0.25 kg的啤酒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变式三、 如下图所示,三个容器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内装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由图可知,液体密度最大的是:( ) A.甲容器中液体 B.乙容器中液体 C.丙容器中液体 D.无法判断 变式四. 刚好能装1千克水的瓶子,也一定能装下1千克的( ) A.酒精B.汽油C.盐水 D.煤油 方法总结: 四.课堂小节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的收获 五.达标检测 1.一支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剩余蜡烛的() A.质量、体积和密度都减小 B.质量和体积减小,密度不变 C.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D.体积减小,密度增大 2、如图5所示是某品牌盒装牛奶,它的体积为_______m3。若该牛奶的密度 是1.2×103kg/m3,则牛奶的质量为_____kg。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 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我们的教室内充满了空气, 一般情况下,教室长为10m、宽为5m、高为3m, 试计算我们教室空气的质量?(空气的密度是1.29kg/m3)

物质的密度教案

物质的密度教案

6.3 物质的密度 【学法指导】 1.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运用皮亚杰的建构主义: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同时也应用了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在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2.新课程理念中,科学探究是学习内容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期望学生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故而对物质的特性——密度进行探究,在学习密度知识的基础上,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学生创造能力.【教学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 2.通过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性质. 3.了解密度的单位,会查密度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教学重难点】 1.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以及密度的测量.2.密度是物质自身的性质,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

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如:颜色、软硬、气味、味道等,人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比如水和酒精可以用气味来鉴别,实验和面粉可以用状态来鉴别,在我们的物理学习中其实还可以用物质的另外一个特性来鉴别,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物质的密度 板书:物质的密度 提出问题: 俗语常说“铁比棉花重”,你认为呢?如果是一公斤棉花和一公斤铁,谁更重?谁的体积大? 讨论与交流: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那么我们就来探究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内在的联系。 合作探究 1.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

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 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设计意图] 本节是本章《质量与密度》的第二节。在前一节,我们学习了"质量'和"用天平测量物质的质量'。物质密度的本质正是讨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所以从"区分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开始,引入密度的概念。本节基于试验的基础上学习密度的`知识,所以教学方法上引采纳分组试验和讲授为主。 知识目标: 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会查密度表.能联系实际应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会计算不能径直测量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技能目标: 1.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经受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教学重点: 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密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 1.观测法: 2.试验法: 3:讲授法 教学预备:

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和学具] 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 [课前预备]课内小组沟通5分钟 一:复习旧知 如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二:自学导学〔以下内容采用自学的方式,在小组内探讨完成并汇报〕 1、密度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公式: 密度的公式:=公式变形:m= V=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kg/m3) m 千克(kg) V 立方米(m3) 说明: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断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假如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 1 g/cm3=1103kg/m3. 2、例题自己做一遍和书中的解法对比。 3、生试验: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体积一样,但是,用手掂一掂,肥皂的质量要比泡沫的质量大得多。 4、同样的两个烧杯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和煤油,放在天平上却能平衡,说明它们的质量却又是相同的。提出问题: 〔1〕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2〕为什么体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相同? 〔3〕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4〕通过以上思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最新《密度》的教学设计

《密度》的教学设计1 【理论支撑】 1.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运用皮亚杰的建构主义: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同时也应用了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在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2.新课程理念中,科学探究是学习内容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期望学生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故而对物质的特性——密度进行探究,在学习密度知识的基础上,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学生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 2.通过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性质. 3.了解密度的单位,会查密度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教学重难点】 1.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以及密度的测量. 2.密度是物质自身的性质,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课前延伸 (一)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物质的特性?说出物质的特性有哪些? 2.说出水、木块,铁块、铝块的特性有哪些不同? (二)讨论与交流 怎样区分表面被涂成相同颜色的铁块和塑料块.设想尽可以多情况,设计可能多的方案. 课内探究 (一) 情景导入 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特性来辨别物质,如一个铁块和一个塑料块,可以根据颜色、软硬程度来辨别它们.若把它们涂成相同的颜色,怎样区分呢?学生展开讨论,检查课前延伸准备情况.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入手来寻找物质的另一个特性. 【设计思路:区分铁块和塑料块的方法很多,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学生有话说,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提出了一些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