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九大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九大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九大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九大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九大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设计和组织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利用网络媒介进行交流和分享等已成为当今教师常常采用,这对教师的素质、特别是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当具备九大信息素养。

一、信息获取能力

在网络尚未到来之前,教学信息主要是通过教学参考书、报刊、杂志等常规途径获取的。而在网络时代,除了常规途径,还可以大量地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网络信息具有数量庞大、超文本连接、格式多样、良莠并存等特点,因而从互联网获取教学信息对教师的信息获取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是要具有信息检索能力。互联网为知识爆炸提供了最好的释放空间,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庞大得难以统计,并且每时、每刻都在高速增加,在如此庞大和快速变化的信息网里,尽管有简单、快捷的搜索工具,要精确地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也并不是一件易事,确定关键词、二次检索以及搜索式阅读等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

其次是要具有超文本阅读能力。网络信息的交互性连接一方面使得所需要寻找的相关信息大量呈现,为获取目标信息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源;另一方面却使得网络阅读比较困难,次要的或具有诱惑力的信息常令人偏离目标,造成网络迷失。所以网络阅读不仅要具有本文阅读中所要求的理解能力,还需要时时把握阅读目标、保持清醒的头脑。

再次是信息鉴别能力。报刊、杂志等传统媒质所发布的信息经过了严格的筛选,错误率小、可信度高。而互联网上的信息发布者多元并存,官方的、民间团体的和个人的等都可以随时将自己的信息发布出去,因而信息的质量是良莠并存,这对读者的鉴别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读者需要具有判断信息的善与恶、真与伪、优与劣的能力。

二、资源整合能力

从互联网上获取的教学资源,能否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还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资源整合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资源的筛选、组合和应用三个方面:

资源筛选能力。即能够从大量的资源中剔除无关资源,并进行价值判断,如资源的优劣、真假、善恶等,最后挑选出教学所需要的资源。

资源组合能力。即能够将他人的资源进行修改、加工、合并,构建一个为自身个性化教学所需要的新资源。一个资源整合能力强的教师能够在分析、鉴别他人资源的基础上,吸收优点,将其融入到自己资源构建框架和体系之中,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资源应用能力。即能够将资源作为创设教学情境、解决教学难点、搭建演练平台、检测教学效果等的教学手段、工具和环境的能力。整合资源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应用既是资源价值的实现途径,也是资源整合的航标。

三、网络工具应用能力

具备应用计算机和网络的一些基本技能,能够应用一些基本的工具,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前提。这些工具主要有:

获取信息的工具,如搜索引擎、专业网站等,利用这些工具,可以为获取各种信息资源提供极好的帮助。

加工处理信息的工具,主要指各类软件,如用来编辑文档的Microsoft Word、开发多媒体课件的Authorware、处理数据的Microsoft Excel 、制作动画的Flash等。

传递和发布信息的工具,如PowerPoint、E-mail、BBS、ftp等。

保存信息的工具,如网络硬盘、服务器空间、光盘、移动硬盘、U盘、软盘等。

协作学习的工具,如新闻组、聊天室、网上传真、论坛等。

另外,教师还应当具备一些资源管理的技能。如本地资源的查找、分类、储存、提取,为网络资源建立收藏夹、多窗口浏览、资源下载等。

四、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本是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教师要能够设计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策略、设计基于网络资源和工具的学习任务、依据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的心理特征设计学习目标、利用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优势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等。

另外,现代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冲击了原有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两极关系,媒体、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学系统中的三极,从而导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能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指导者和咨询者,需要教师懂得设计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发有效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高效地获取知识、锻炼思维、发展能力。

笔者在英语网络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条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五个“化”,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可行性。这五个“化”是:学习目标任务化、学习内容问题化、学习过程探究化、学习途径活动化、教学评价及时化。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所引发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它实际上引起了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变革,设计这样的课堂教学决非一件易事。

五、网络环境下的课堂驾御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与课程整合的主阵地在课堂,网络环境下的课堂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教师的信息素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不仅有技术方面的,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方面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新知识、新信息、新任务都来自于教师,黑板成为信息的主要“发布源”,因而教师和黑板是课堂关注的中心。在这种情境中,教师比较容易控制课堂,学生的学习节奏在老师的指挥下“步调一致”。而在网络课堂上,信息源来自于学生自己掌握的电脑,学习过程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教师和黑板的中心地位被彻底地“摧毁”,学取代了教。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集中安排任务、统一指挥课堂。因此,很多老师就迫不得已地选择了“放任自流”,自主学习变成了自学,结果效益很差。所以,研究网络课堂的管理艺术、选择适合于网络课堂的教学手段、提高网络课堂的驾御能力是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

提高教师在网络课堂上的驾御能力,应当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教师课堂形象与角色的转变。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实体的、可见的,而在网络课堂上,教师发布指令、引导学习可通过网络教学演员、可爱的小卡通等人物来完成的,因而教师的角色变成了一个“虚拟”的演员。首都师大的王陆教授在网络课的教学中,分别以“青青草”、“毛毛虫”等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虚拟地出现,引导学习和参与竞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教师在课堂上职能的变化,教师更多地成为学生学习咨询和学习项目管理方面的专家,教师的重要任务并不是提供最好的讲授,而是为学生设计最适当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设计最合适的学习策略和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六、信息时代的学习评价能力

笔者认为,信息时代的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能力主要有三个方面:“评价什么?”、“怎么评?”、“评价的价值是什么?”。

评价什么?主要是要具备确定评价标准的能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学生评价标准应当是多元的,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如在英语学习中,有些学生英语口语

讲得相当流利,然而对于考试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就是“毛手毛脚”,对这样的学生,应当综合地、长远地做出客观的、积极的评价,如果仅用当前的考试成绩来衡量显然是片面的。

怎么评?主要是具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手段的能力。如能够设计评价表,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智能化特性,使用智能化的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评价反馈。

评价的价值是什么?主要是把握评价后效性的能力。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给出一个客观的评定和为甄别选拔提供依据,更需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使学生自主发展,所以教师需要具备发现学生的优点、恰当地进行点评的能力。

七、利用网络进行交际的能力

网络为交际创造了一个无疆域的世界,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流,然而不同地域的人们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忽视文化差异的交际可能导致交际失败,因而网络时代对人的交际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能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认知和了解,知道不同文化背景人士的特征和不同文化群体人士的交往方式,懂得获取他们资料的途径、方法和重要性等;第二个层次是具有一定的素养,善于观察他们的文化特征,能够使用资讯科技,选择正确的通讯工具,做出得体的交际方式;第三个层次是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与积极的态度,能够接受不同文化群体所持有的多元化见解,尊重不同文化、不同传统、不同宗教、不同习俗、不同价值观及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士,欣赏不同社会的历史发展及其所构成的多元文化轮廓等。

八、网络道德修养

网络不仅为教学带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如电子“海洛因”、电子黑客、网恋等,它不仅改变着教师的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而且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创建网络文明,不仅仅学生需要,教师也是需要的。

遗憾的是,一提到网络道德教育问题,人们总是仅仅将它归结为一种道德责任感、一种思想境界,因而总是从提高政治性、觉悟性这个角度来开展教育工作。美国著名的道德教育家柯尔伯格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这一理论表明,人的道德发展水平是和价值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相对应的。笔者认为,在当前阶段,要提高网络道德水平,就应当提高人的网络认知能力、信息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比如能准确地鉴定各类信息的真伪,能够利用网络途径和工具开展信息协作,能与教育界同行建立经常的、融洽的、多维的信息协作关系,能积极参与各类教育科研活动,不断探求和创建教育教学信息,能自觉清除信息垃圾,避开有害信息,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和干扰,等等。

九、终身学习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出现,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是现代社会教师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首先,应当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将继续教育作为自身的需要,不断学习。其次,要掌握学习策略,良好的学习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益。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策略由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组成,其中,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核心成分。学习策略是鉴别会不会学的标志,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再次,要善于运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扩充自己的知识库,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掌握的信息的效益。

网络与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全新的工作环境,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特别是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挑战,我们教师需要自觉地行动起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唯有这样,才能胜任信息时代的教学。

信息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九大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九大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设计和组织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利用网络媒介进行交流和分享等已成为当今教师常常采用,这对教师的素质、特别是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当具备九大信息素养。 一、信息获取能力 在网络尚未到来之前,教学信息主要是通过教学参考书、报刊、杂志等常规途径获取的。而在网络时代,除了常规途径,还可以大量地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网络信息具有数量庞大、超文本连接、格式多样、良莠并存等特点,因而从互联网获取教学信息对教师的信息获取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是要具有信息检索能力。互联网为知识爆炸提供了最好的释放空间,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庞大得难以统计,并且每时、每刻都在高速增加,在如此庞大和快速变化的信息网里,尽管有简单、快捷的搜索工具,要精确地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也并不是一件易事,确定关键词、二次检索以及搜索式阅读等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 其次是要具有超文本阅读能力。网络信息的交互性连接一方面使得所需要寻找的相关信息大量呈现,为获取目标信息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源;另一方面却使得网络阅读比较困难,次要的或具有诱惑力的信息常令人偏离目标,造成网络迷失。所以网络阅读不仅要具有本文阅读中所要求的理解能力,还需要时时把握阅读目标、保持清醒的头脑。 再次是信息鉴别能力。报刊、杂志等传统媒质所发布的信息经过了严格的筛选,错误率小、可信度高。而互联网上的信息发布者多元并存,官方的、民间团体的和个人的等都可以随时将自己的信息发布出去,因而信息的质量是良莠并存,这对读者的鉴别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读者需要具有判断信息的善与恶、真与伪、优与劣的能力。 二、资源整合能力 从互联网上获取的教学资源,能否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还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资源整合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资源的筛选、组合和应用三个方面: 资源筛选能力。即能够从大量的资源中剔除无关资源,并进行价值判断,如资源的优劣、真假、善恶等,最后挑选出教学所需要的资源。 资源组合能力。即能够将他人的资源进行修改、加工、合并,构建一个为自身个性化教学所需要的新资源。一个资源整合能力强的教师能够在分析、鉴别他人资源的基础上,吸收优点,将其融入到自己资源构建框架和体系之中,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资源应用能力。即能够将资源作为创设教学情境、解决教学难点、搭建演练平台、检测教学效果等的教学手段、工具和环境的能力。整合资源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应用既是资源价值的实现途径,也是资源整合的航标。 三、网络工具应用能力 具备应用计算机和网络的一些基本技能,能够应用一些基本的工具,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前提。这些工具主要有: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 养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和电脑网络已经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课程整合必将发挥最大的潜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做到信息与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中应培养教师信息素养让教师必须有比较高的信息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呢联系我校两年来开展的有关教师信息素养的课题研究工作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通过学校行为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 培训策略与方法:利用基于计算机的信息技术,首先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然后以此影响学生。所以,在培训的内容和培训方式都应该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名校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的方法和策略。 1、应根据各校教师的信息能力的现状,制定合适的培训内容是最基础而实用的知识。使教师们学即有所得,特别是消除老师们因“不会用”“不敢用”而产生的焦虑感。 培训的内容包括: (1)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教学中应用基于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教师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

(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校园网以及计算机互联网的基本使用。 (3)初步掌握最流行的软件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 办公软件等。(4)掌握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的基本使用。 这些内容应用性操作性强,又有一定的梯度,做到了适应性层次和发展性层次的结合。 2、在培训方法和考核策略上,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利用活动促进的方法,结合培训目标,布置具体任务,把考核与培训结合起来;根据根据教师水平,分层次开展培训。另外,经常进行作品展示等交流形式,形式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教师自学 我校已经在教师培训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但要使教师利用现代技术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教学成果能有突破性的发展,并不是一两次培训就能做到的,而必须是长期的学习与实践,必须依靠教师自身的自觉行为,把提高、学习做为工作的一部分。 因此,制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计划,是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质的良好开端。这里强调是长期的学习计划,不是为了一次的公开课,一次的比赛,一次的评比。例如,开展CAI,教学课件的制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只是为了应付公开课,应付评比,在临期急急忙忙地凑出个课件来,只是就课论课,事先没有准备,课后没有总结,公开课过后,什么都丢向脑后,没有什么有益的东

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实验的意义和目的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是个体适应信息化社会生活的基本生存能力,也是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培养中小学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我国在中小学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中小学领导、教师和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和积极探索研究的课题。 信息素养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它包括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创造信息的能力、表达信息的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信息协作意识的能力。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是目前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措施。 由于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与城市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建设上。事实上,只有农村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拥有一定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才可能在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同时发挥后发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因此重视对培养农村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始终是我国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方面。现在可以这样说,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是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两大渠道。国家教育部2000年11月《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说明信息技术教育进入了普及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了基础教育课程。辽宁省教育厅提出2005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我们省已在县城以上中小学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一些农村学校都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 二十多年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在课程目标和理念、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编写、教学设备更新、教学方法研究和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成绩。当然,在发展的道路上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农村,设备配置不到位,普及程度不到位,不能很好地让农村中小学生全员接受信息素养的培养,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培训总结 (31)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工作坊研 修项目 培训总结 为了使自己的专业素养与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幼儿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2.0信息能力提升项目学习的平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借助教师教育的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在网络研修上得到更高的发展与提升。 通过此次的网络研修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在师德修养、教育理论、班级组织、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从此次的培训中,认识到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中,更应该学会信息技术,运用网络技术等多种方式提升自己的课堂形式。 根据自己的能力,我在此次的网络研修中,选择了微课设计与制作和家校交流与合作这两个能力点。通过线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讲座,解决了在实际教学活动

中的一些难题。同时更新了许多的教育理念,丰富了教学经验,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通过案例学习、问题探索、交流研讨、上课、评价等方式帮助教师建立自主的学习环境,最终能够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在微课设计与制作中,我学会了并能够运用Camtasia 录屏与后期编辑。初次尝试,觉得他很难。等到真正的掌握了,发现他给我们的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能把视频更美化。多余的进行删除,还能够拼接、加入音乐、视频。为我们日后的教学活动提高了质量。(一张奇特的脸)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让孩子当“主人”,让孩子学会创新、学会思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通过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角度不同,算法不一样,但是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了解了微课程是如何“炼”成的,是通过选题、设计、制作三部分完成的。在选题上要有规划,在设计上要有主见。在制作上要有创新。通过《3-6岁学习儿童与发展指南》了解到,所在艺术领域中,教师不需要给孩子提供范画,应该给充分的想象与创新的机会。 在家校交流与合作中,通过专家的讲座,了解到了有一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共6页文档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 ● 引言 教育部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力量”。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所有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表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己成为教师专业化的基本理念。辽宁省朝阳地区经济水平比较落后,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多以乡镇和农村教育为主。但各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经过实践探索,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促进了教师信息素养在职专业化的发展,教师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工具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 加强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硬件设备是进行信息化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有了物质保障,教师的信息素养才有可能提高。学校信息设施基础建设是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基础和前提。教育部门应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各级校园网络化建设,增加和更新学校信息化硬件设施,为教师提供便捷的信息化硬件设施,积极改善信息化教学的硬件条件。学校应重视计算机机房、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字实验室的建设,使学校跟上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为提升中小

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提供物质基础和物质保障。 ● 转变教师信息理念和信息意识 教师信息素养能否提高,还是要看教师是否有提高的内在需求与渴望,这需要教师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深化理解相关知识。教师信息素养的形成,即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存储信息、表达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信息技能的培养,获得信息处理的能力,掌握信息技术的必要知识,能够将新的教学理念与信息技术的应用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只有形成了正确的信息意识,才可能准确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基础教育教学的主体,应当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而教育信息化正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迫切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更新教育内容,完成思想理念的转变。所以要努力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走出传统授课的思维定式,树立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理念。培训教师进行课堂观摩,引导任课教师比较分析自身教学和示范教学的区别,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改进信息认识和态度。教师要正确认识信息素养的含义,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照发现自身的不足,查找原因,补充知识漏洞,提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 选择多样化的合适的培训方式和内容体系 培训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手段,许多教师非常愿意参加信息技术相关培训,但传统的培训多以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没有给参加培训的教师更多的实践机会。所以大部分教师对当前的培训效果不满意,认为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培训形式单一等。 1.明确培训目标

信息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九大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教师所应具备得九大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时代得来临,以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为核心得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得应用,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设计与组织网络环境下得课堂教学、利用网络媒介进行交流与分享等已成为当今教师常常采用,这对教师得素质、特别就是信息素养提出了新得、更高得要求。笔者认为,信息时代得教师应当具备九大信息素养。 一、信息获取能力 在网络尚未到来之前,教学信息主要就是通过教学参考书、报刊、杂志等常规途径获取得。而在网络时代,除了常规途径,还可以大量地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网络信息具有数量庞大、超文本连接、格式多样、良莠并存等特点,因而从互联网获取教学信息对教师得信息获取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就是要具有信息检索能力。互联网为知识爆炸提供了最好得释放空间,互联网上得信息量庞大得难以统计,并且每时、每刻都在高速增加,在如此庞大与快速变化得信息网里,尽管有简单、快捷得搜索工具,要精确地检索到所需要得信息,也并不就是一件易事,确定关键词、二次检索以及搜索式阅读等都需要一定得专业素养。 其次就是要具有超文本阅读能力。网络信息得交互性连接一方面使得所需要寻找得相关信息大量呈现,为获取目标信息提供了充足得信息源;另一方面却使得网络阅读比较困难,次要得或具有诱惑力得信息常令人偏离目标,造成网络迷失。所以网络阅读不仅要具有本文阅读中所要求得理解能力,还需要时时把握阅读目标、保持清醒得头脑。 再次就是信息鉴别能力。报刊、杂志等传统媒质所发布得信息经过了严格得筛选,错误率小、可信度高。而互联网上得信息发布者多元并存,官方得、民间团体得与个人得等都可以随时将自己得信息发布出去,因而信息得质量就是良莠并存,这对读者得鉴别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读者需要具有判断信息得善与恶、真与伪、优与劣得能力。 二、资源整合能力 从互联网上获取得教学资源,能否在教学中得到有效得应用,还需要教师具有一定得资源整合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资源得筛选、组合与应用三个方面: 资源筛选能力。即能够从大量得资源中剔除无关资源,并进行价值判断,如资源得优劣、真假、善恶等,最后挑选出教学所需要得资源。 资源组合能力。即能够将她人得资源进行修改、加工、合并,构建一个为自身个性化教学所需要得新资源。一个资源整合能力强得教师能够在分析、鉴别她人资源得基础上,吸收优点,将其融入到自己资源构建框架与体系之中,为自己得教学服务。 资源应用能力。即能够将资源作为创设教学情境、解决教学难点、搭建演练平台、检测教学效果等得教学手段、工具与环境得能力。整合资源得目得就是为了应用,应用既就是资源价值得实现途径,也就是资源整合得航标。 三、网络工具应用能力 具备应用计算机与网络得一些基本技能,能够应用一些基本得工具,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教学中得一个基本前提。这些工具主要有:

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1.素质教育的要求 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学习,思维的主动性和敏捷性逐渐萎缩,创新意识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消磨殆尽,严重地制约 了他们作为未来建设者必备才能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 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形成能力,其中学会 求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信息教育的开展可以促进学习者主动 学习的实现,使学生可以利用信息媒体主动地获取相关信息,使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学 习的方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先 天素质,健康自由地发展。 2.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教育资源极其丰富,教育打破了国别和地区的限制,为所有受教育者服务,逐渐实现了平等教育。教育形式也一改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 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通畅和广泛。 教育信息化呼唤教师信息素养的尽快提高。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容量大,信息组织方式和管 理方式大大改变,如何在浩如烟海、漫无边际的信息中获取所需的 有用信息,如何对有用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如何利用现代 信息工具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教与学,成为对教师发展至关重要 的问题,也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作为教育者,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信息化时代,自身必须有着较高的信息素养。 1.在教学设计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 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标准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标准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但教师信息素养的涵究竟是什么?我们应当朝着一个怎样的目标来做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工作?如何评价教师是否具有信息素养?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使我们的工作很容易走进误区,导致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本文将以教师信息素养的涵为切入口,探讨上述问题,探讨构建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使上述问题得以解决。 寻求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社会正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也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容之一。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一系列的相关研究课题自然应运而生。其中之一,便是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如何尽快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广大教师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这一新形势,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这样一场教育的变革中去。很多地区和学校在探索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这是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体现,是可喜可贺的。 然而,在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着力研究一个问题时,是否应该对我们所研究对象的具体涵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呢(尤其是我们的国家尚不富有)?也就是说,是否应该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应该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否应该知道我们要向着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或曰“预期结果”)努力登攀?笔者以为,答案应当是

肯定的。因为行为的盲目性必然导致令人大失所望甚至适得其反的结果,从而造成极大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 我们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这毫无疑问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信息和信息素养为何物?教师信息素养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公务员、电信人员、商务人员的信息素养有何异同?信息技术是否仅指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是否就是信息素养的全部?我们如何判断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亦即评价教师信息素养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本文将对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关于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 什么是“信息”?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N·Wiener)曾指出,“信息是人和外界相互作用过程换容的名称”。这个定义大体是正确的。但还应当承认,在没有人参与的情况下也存在着信息的交换,例如动物之间、有关物种和太阳、气温之间等等。本文不打算对信息的界定作深入探讨。但从上述“大体正确”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信息”不是新东西,它是早已有之的客观存在,是和物质材料、能源并存的人类社会三大资源之一,只不过我们先前未有有意注意而已。自古以来我国战场上的击鼓鸣金、长城上烽火台的烟火升空乃至民间的巡逻打更,都是原始的信息传递活动,也是一种原始的信息技术的运用。据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信息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

浅谈师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浅谈师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信息素养已成为大家共识的话题。什么是信息素养?目前我们师生的信息素养处在怎样的状态,我们该如何去应对和提升信息素养成了我们教学中一个侧重点。可以说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情境、教学环节的设置都是为了让学生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如果能真切的把握好学生的信息素养那才是我们教学的初衷。当然相对的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提升也是必须的,因为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教师是领头羊,两者相辅相成。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必要性 信息素养是反映一个处在信息时代的人的一种素养,不光是教师还是学生,必须要学会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去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而且应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 然而师资素质是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支撑。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验,离不开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因此信息时代要求教师强化信息素养。而对于学生来讲,信息时代的到来必然要求学生增强信息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因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时代学生教育的重要话题。 二、师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1、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以我们学校的教师为例:我校的教师们各个都是计算机应用能力比较强的。很多教师比较擅长于制作课件。目前每个教师都能用计算机,能熟练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但是在信息处理和信息应用上还存在一定差异性。有些教师很擅长做课件、网页,但很大一部分教师只会用幻灯片制作简单的课件,特别是一些老教师们可

能还存在一定问题。老师们具备一定的使用计算机与学科整合的能力,能利用教学博客撰写自己的教学心得、随笔、以及把自己的教学资源或是教学教研方面的资料等上传,与大家共享自己的成果。而且自从学校网站上有了资源网后,教师们经常会把自己手头的教学资源上传。但是现实的问题也存在,一部分教师是因要完成教学任务而完成任务,上传的质量也欠高,对信息的意识还不强,有些甚至不愿意或者不想把自己的个人资源上传到博客或校教学资源网上,这样导致了教师的信息素养还有待提高。 1、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由于教师本身还存在一定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方面的弱点,所以学生们在这些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目前我校学生都是从四年级开始上信息技术课,学生们对信息技术课抱有特别强的兴趣,也就因为兴趣的存在,学生们对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应用能力方面表现比较强。这也说明一点学生很喜欢上网,喜欢从网络的知识宝库中获取自己的信息,能够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完成一份完善的电子板报,能收发邮件,能通过自己画笔工具描绘自己的美画,熟练指法操作,也可以通过网络完成教学中各种综合任务。看似学生能力比较强,但是细细查看我们的学生还存在很大的问题:1、学生应用信息的能力差异性比较大。2、学生在处理、编辑信息的能力还待完善。如有的学生会从网上下载有关主题的资料,但是他们却不知如何把这篇文章编辑成图文并茂,甚至还没有把多余的行或多余的段落删除等等的意识。3、在传输信息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如与同学合作一个完成作业时,一部分同学不知该怎样利用网络与同学间相互传输资料,达到资源共享。 4、大部分学生在家里使用计算机就会遭到家长的反对,所以学生要

最新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计划

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计划 一、背景 2012年9月5日,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刘延东副总理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将当前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和标志工程都放在这个工作重点上。在国家教育部“三通两平台”的政策下,我校多次提出我校的信息化建设的要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同,构建我校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信息化浪潮扑面而来,对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再仅仅局限于日常办公的电脑操作,上课的简单课件制作。而是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利用网络平台、网络教学资源开展更深层次的教学教法的革新与探索。 而在“三通两平台”的政策背景下,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的意见中更有明确指出,要将信息技术列入职业院校教师师资培训的必修的内容。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中要求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国教师校务和教育行政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与能力显著增强。从国家层面使广大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升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2016年我校被评为“全国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校”。这是对我校这几年的信息化建设的肯定,是对我校这几年教学工作在信息化手段应用革新的肯定。但同时也对我校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我校在“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上更加深入探索,在教育教学和校务管理作出更加深入的应用与创新。 我校2016年制定的《教育教学质量三年提升计划》中,将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列入其中。因此我们特制定“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计划”是我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满足我校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 二、目标和意义 通过对全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工作,利用两年时间,使95%的教师在信息意义、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多个方面大幅提升,加快我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的综合能力,推动我校数字化校园示范校的全面建设。 三、实施内容、步骤、计划 (一)利用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1、开展专题讲座。针对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的需求,聘请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内容上可以从教法创新、信息化手段应用等多方面展开。既要注重工具使用的培训,也要开展教学理念的培训。 2、组织教师技能专项培训。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很大一部分是各种信息化工具软件的使用能力的提升。因此开展各种电脑软件的使用培训也很重要。我们需要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对教师开展各种软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标准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标准 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但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我们应当朝着一个怎样的目标来做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工作?如何评价教师是否具有信息素养?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使我们的工作很容易走进误区,导致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本文将以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为切入口,探讨上述问题,探讨构建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使上述问题得以解决。寻求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社会正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也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一系列的相关研究课题自然应运而生。其中之一,便是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如何尽快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广大教师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这一新形势,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这样一场教育的变革中去。很多地区和学校在探索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这是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体现,是可喜可贺的。 然而,在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着力研究一个问题时,是否应该对我们所研究对象的具体内涵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呢(尤其是我们的国家尚不富有)?也就是说,是否应该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应该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否应该知道我们要向着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或曰“预期结果”)努力登攀?笔者以为,答案应当是

肯定的。因为行为的盲目性必然导致令人大失所望甚至适得其反的结果,从而造成极大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 我们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这毫无疑问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信息和信息素养为何物?教师信息素养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公务员、电信人员、商务人员的信息素养有何异同?信息技术是否仅指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是否就是信息素养的全部?我们如何判断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亦即评价教师信息素养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本文将对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关于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 什么是“信息”?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N·Wiener)曾指出,“信息是人和外界相互作用过程中交换内容的名称”。这个定义大体是正确的。但还应当承认,在没有人参与的情况下也存在着信息的交换,例如动物之间、有关物种和太阳、气温之间等等。本文不打算对信息的界定作深入探讨。但从上述“大体正确”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信息”不是新东西,它是早已有之的客观存在,是和物质材料、能源并存的人类社会三大资源之一,只不过我们先前未有有意注意而已。自古以来我国战场上的击鼓鸣金、长城上烽火台的烟火升空乃至民间的巡逻打更,都是原始的信息传递活动,也是一种原始的信息技术的运用。据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信息传递和加工、处

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成功案例

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成功案例 陇川县第二小学许存聪 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时代的要求,它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为了充分用好多媒体,让多媒体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作为一名老教师,要想用好多媒体那是一件多不容易的事情。开始一讲到多媒体我心里就惧怕,就恐慌,担心不会操作,不会应用,担心别人学会了我还学不会。担心什么,什么就会到来,有一天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学校教科室要求每个教师都要上一节能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精品课,当时我想这可怎么办呀!我可从来没碰过这玩意,心里着急呀,睡不好,吃不好的。第二天我就去找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帮忙,开始简直就是一窍不通,后来慢慢学会了打字,下载一些图片,也学会了制作简单的幻灯片,遇到复杂的我就向别人请教。我想亲自尝试应用多媒体进行一次教学,于是我就要求年级组先让我试上一节课,上的是三年级下册《荷花》。开始多媒体的出现,就切入了池塘里已经开了不少的荷花插图,那荷叶挨挨挤挤的,那满池的荷花,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耳目一新。我把声音、图片、视频有机的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为直观形象,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了一个更为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这样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这节课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几次尝试,我的信息技术操作熟练了。的确信息技术有利于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传统的语文课堂,一篇课文至少要用两节课才能完成,篇幅长一些,内容复杂一些的课文,甚至用三四个课时仍然觉得没讲透,学生难于理解。应用多媒体教学则不同了,它打破了课堂40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节省大量的时间,借助了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于胸了。比如上《鱼游到纸上》这篇课文,在新课伊始,先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展现话题:动画中几条鱼在水里欢快地游着,游着游着,竟游到了一张白纸上,这时画面打出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屏幕上,生动的画面再配上有趣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这时,再引导学生进入所学的新课文,同学们都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读题后,我问学生:“你想从文章中知道什么?”这时学生活跃起来了,纷纷提出问题,“鱼真的游到纸上了吗?”“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多媒体设置疑问,创设悬念的效果真的明显,在这样强烈的学习欲望的驱使下,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学习的目标。如果仅用语言来表达,学生在大脑中无法形成具体的直观的形象,但是运用多媒体将当时画鱼的场景显示出来,学生就很容易得到感性的认识,并且能省去教师很多不必要的语言讲解和说明。 总之,在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中可将声像图文等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建特定的教学环境,多媒体丰富的表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工作坊研修项目 研修总结 (24)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工作坊研修项目 研修总结 寒假期间开展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工程2.0学习,我选择了两个能力点: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与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选择这两个能力点,一是因为演示文稿(俗称PPT)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用很广,但基本上靠下载;二是因为自己看到了微课程带给自己和学生的新体验,以及现在微课的普及性,但自己在这方面确实知之甚少。希望自己通过学习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而经过两月有余的认真学习后,自己确实有了很多收获。第1第对老朋友有了新认识。PPT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对PPT的制作我们其实很简单。在学科特点的限制下,PPT背景多数时候是纯白,页面中多数时候就是定义、概念、定理、习题和图形,顶多再加一些自己常用的,或许有些花哨的自定义动画。但是听课了之后,才知道自己以前的有些做法,往往并没有考虑到会给上课带来哪些弊端,只顾着炫技,然而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其实无论是从文字、图片、动画还是排 版上,PPT制作都有应注意的事项,都有能取巧的地方。特别是一些新功能,比如智能图形功能、转场动画和触发器等的合理使用,便会瞬间使你的PPT提高格局。而对录屏软件的研究和使用,也让自己对掌握一门新的小技术很是自豪。

通过这两个能力点的学习,确实看到自己以往对PPT和视频录制功能了解的太少。第2第对老朋友的新玩法。学习之后,自己确实用学到的知识制作了PPT和微课,但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就是,付费成为一大阻碍。课程里推荐的网站、效果炸裂的功能或者插件,几乎都要付费。还有就是课程里讲解的PPT2013和录屏软件,能不能把资源包共享给学员,因为我们自己从网页上下载的时候,附带了太多乱七八糟其他的软件。同时,或许课程不是最新的,我的微课视频录制没有用到课程里的CamtasiaStudio8,因为在网页中没找到,而是利用手机录屏软件,里面甚至包含了教师常常觉得困难的画中画功能。我完成了两个自己还比较满意的作业。第3第对信息能力提升培训的新希望。数学学科中,函数、实际问题或者几何知识,很多时候要用动态展示,一直听说几何画板是个好软件,但是可惜一直没有学过,也没有见过,是否可以开设一些这样的课程,对老师和学生的帮助会很大。或许内地已经很普遍,甚至已经舍去这个软件了,但是对我们来说,还很陌生。学习永无止尽,很多功能还在等我们去发现和使用,需要大家继续努力。

(完整版)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全方位、诸方面的综合素养,只有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方能成为跨世纪所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的信息技术教师。 一、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道德生活的重要行为准则。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对于一代新人的成长、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对于转变社会风气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 1.热爱教育,甘作铺垫的奉献精神。 教师工作的动力来源于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目前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尚处在转型的过程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对于立志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来说,更要有甘作铺垫、乐于奉献的思想准备,能心甘情愿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事业。 2.严格要求,真诚关爱学生的师德情感。 尊重、热爱学生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是教育学生的先导,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能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有利于教师“言传身教”力量的发挥和“亲其师、信其道”目标的实现,为良 1

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奠定基础。当然,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爱应是公 正、适度、合理、科学的,要遵循“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做到爱而有“格”、严而有“度”。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能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学生道德的启蒙者、塑造者和引导者,首先要在道德意识上严格要求自己,在道德行为上做“人之楷模”,要遵守信息时代的伦理道德规范,并努力成为学生健康、安全、合法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典范。 4.团结协作,敢于竞争的时代精神。 教育活动不是某一个教育工作者或某一个教育小团体所能完成的,也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集体的事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应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还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居安思危、苦练“内功”,追求卓越、勇于争先,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在竞争中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弄虚作假,并具有一定的谦让美德。 二、渊博的知识结构 现代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以下三部 分组成: 2

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计划上课讲义

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计 划

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计划 一、背景 2012年9月5日,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刘延东副总理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将当前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和标志工程都放在这个工作重点上。在国家教育部“三通两平台”的政策下,我校多次提出我校的信息化建设的要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同,构建我校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信息化浪潮扑面而来,对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再仅仅局限于日常办公的电脑操作,上课的简单课件制作。而是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利用网络平台、网络教学资源开展更深层次的教学教法的革新与探索。 而在“三通两平台”的政策背景下,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的意见中更有明确指出,要将信息技术列入职业院校教师师资培训的必修的内容。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中要求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国教师校务和教育行政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与能力显著增强。从国家层面使广大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升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2016年我校被评为“全国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校”。这是对我校这几年的信息化建设的肯定,是对我校这几年教学工作在信息

化手段应用革新的肯定。但同时也对我校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校在“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上更加深入探索,在教育教学和校务管理作出更加深入的应用与创新。 我校2016年制定的《教育教学质量三年提升计划》中,将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列入其中。因此我们特制定“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计划”是我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满足我校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 二、目标和意义 通过对全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工作,利用两年时间,使95%的教师在信息意义、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多个方面大幅提升,加快我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的综合能力,推动我校数字化校园示范校的全面建设。 三、实施内容、步骤、计划 (一)利用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1、开展专题讲座。针对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的需求,聘请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内容上可以从教法创新、信息化手段应用等多方面展开。既要注重工具使用的培训,也要开展教学理念的培训。 2、组织教师技能专项培训。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很大一部分是各种信息化工具软件的使用能力的提升。因此开展各种电脑软件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标准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标准 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但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我们应当朝着一个怎样的目标来做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工作?如何评价教师是否具有信息素养?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使我们的工作很容易走进误区,导致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本文将以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为切入口,探讨上述问题,探讨构建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使上述问题得以解决。寻求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社会正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也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一系列的相关研究课题自然应运而生。其中之一,便是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如何尽快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广大教师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这一新形势,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这样一场教育的变革中去。很多地区和学校在探索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这是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体现,是可喜可贺的。 然而,在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着力研究一个问题时,是否应该对我们所研究对象的具体内涵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呢(尤其是我们的国家尚不富有)?也就是说,是否应该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应该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否应该知道我们要向着一个什么 样的目标(或曰“预期结果”)努力登攀?笔者以为,答案应当是

肯定的。因为行为的盲目性必然导致令人大失所望甚至适得其反的结果,从而造成极大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 我们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这毫无疑问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信息和信息素养为何物?教师信息素养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公务员、电信人员、商务人员的信息素养有何异同?信息技术是否仅指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是否就是信息素养的全部?我们如何判断教师是否具 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亦即评价教师信息素养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本文将对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关于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 什么是“信息”?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N〃Wiener)曾指出,“信息是人和外界相互作用过程中交换内容的名称”。这个定义大体是正确的。但还应当承认,在没有人参与的情况下也存在着信息的交换,例如动物之间、有关物种和太阳、气温之间等等。本文不打算对信息的界定作深入探讨。但从上述“大体正确”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信息”不是新东西,它是早已有之的客观存在,是和物质材料、能源并存的人类社会三大资源之一,只不过我们先前未有有意注意而已。自古以来我国战场上的击鼓鸣金、长城上烽火台的烟火升空乃至民间的巡逻打更,都是原始的信息传递活动,也是一种原始的信息技术的运用。据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信息传递和加工、处

信息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九大信息素养知识讲解

信息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九大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九大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设计和组织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利用网络媒介进行交流和分享等已成为当今教师常常采用,这对教师的素质、特别是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当具备九大信息素养。 一、信息获取能力 在网络尚未到来之前,教学信息主要是通过教学参考书、报刊、杂志等常规途径获取的。而在网络时代,除了常规途径,还可以大量地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网络信息具有数量庞大、超文本连接、格式多样、良莠并存等特点,因而从互联网获取教学信息对教师的信息获取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是要具有信息检索能力。互联网为知识爆炸提供了最好的释放空间,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庞大得难以统计,并且每时、每刻都在高速增加,在如此庞大和快速变化的信息网里,尽管有简单、快捷的搜索工具,要精确地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也并不是一件易事,确定关键词、二次检索以及搜索式阅读等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 其次是要具有超文本阅读能力。网络信息的交互性连接一方面使得所需要寻找的相关信息大量呈现,为获取目标信息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源;另一方面却使得网络阅读比较困难,次要的或具有诱惑力的信息常令人偏离目标,造成网络迷失。所以网络阅读不仅要具有本文阅读中所要求的理解能力,还需要时时把握阅读目标、保持清醒的头脑。

再次是信息鉴别能力。报刊、杂志等传统媒质所发布的信息经过了严格的筛选,错误率小、可信度高。而互联网上的信息发布者多元并存,官方的、民间团体的和个人的等都可以随时将自己的信息发布出去,因而信息的质量是良莠并存,这对读者的鉴别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读者需要具有判断信息的善与恶、真与伪、优与劣的能力。 二、资源整合能力 从互联网上获取的教学资源,能否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还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资源整合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资源的筛选、组合和应用三个方面: 资源筛选能力。即能够从大量的资源中剔除无关资源,并进行价值判断,如资源的优劣、真假、善恶等,最后挑选出教学所需要的资源。 资源组合能力。即能够将他人的资源进行修改、加工、合并,构建一个为自身个性化教学所需要的新资源。一个资源整合能力强的教师能够在分析、鉴别他人资源的基础上,吸收优点,将其融入到自己资源构建框架和体系之中,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资源应用能力。即能够将资源作为创设教学情境、解决教学难点、搭建演练平台、检测教学效果等的教学手段、工具和环境的能力。整合资源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应用既是资源价值的实现途径,也是资源整合的航标。 三、网络工具应用能力 具备应用计算机和网络的一些基本技能,能够应用一些基本的工具,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前提。这些工具主要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