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果补语好的教案

结果补语好的教案

结果补语好的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正确运用结果补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结果补语的概念和用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使用结果补语。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课文或语料,包括一些典型的结果补语的例句和语境。

2. 准备多媒体设备,以便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3. 准备课堂互动环节,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引出结果补语的概念,让学生猜测图片或视频中的

情景,并引导他们用结果补语来描述。

Step 2:讲解

介绍结果补语的定义和用法,包括常见的结果补语结构和语法规则。通过举例

讲解,让学生理解结果补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Step 3:练习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结果补语的用法。可以包括填空题、句子改写等形式,以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Step 4:拓展

引导学生运用结果补语进行口语交流或书面表达,例如让他们描述一个事件的

结果或后果,或者写一篇短文,运用结果补语进行描述。

Step 5:总结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结果补语的重要性和实际运用价值。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结果补语的基本概念和用法,能够在实际交流中正确使用结果补语。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句子成分教案

句子成分教案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句子成分分析 句子成分分析:——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一、主语、谓语 1、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例如:(1)今天晚上‖特别 冷。 (2) [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例如:(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2、谓语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他‖[只]答应了<一声>。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太阳‖热烘烘的。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这件事‖大家都赞成。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如:鲁迅‖浙江绍兴人。主语谓语(名词短语) 明天‖教师节。主语谓语(名词) 她‖大眼睛,红脸蛋。主语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 3 宾语是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常位于及物动词或介词后面。宾语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1)名词性宾语。这种情况较普遍,多数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如:给、读、写、讲、修建、交流、挖、交换、校对、跟随等。例如: 玫瑰花我给你们俩十朵,给你紫红的,给她粉红的。 (2)动词、主谓短语做宾语。它们充当宾语有一定条件,如:感到、加以、认为、觉得、希望、企图、建议、允许、提议、给以等。例如: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动词作宾语) 谁说女子不如男(主谓短语作宾语) 二、定语、状语、补语

对外汉语教案写作 及语法归纳

教案书写 一、教学目标 1、生词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掌握本课的(10--20)个生词; 2、语法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掌握本课的3个语法 ①、②、③、 3、功能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是学生掌握XXX的日常用语 二、教学重点 1、生词重点: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重点掌握本课的5个生词 XXX XXX XXX XXX XXX 2、语法重点: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掌握本课的3个语法 ①、离合词 动词+宾语例如:本课例句 ②、简单趋向补语 动词+趋向动词“来、去、上、下、进、出……”例如:本课例句 ③、结果补语 动词+动词/形容词例如:本课例句 三、教学方法(写三个以上) 图片展示法;实物展示法;设置语境法;对比法;归纳总结法;演绎法;列公式法;列图法;启发引导法; 四、教学环节(100分钟)(注意时间分配) 1、组织教学(2分钟) 点名;问候 2、复习旧课(12分钟) ①、关于生词的,听写上节课生词Xxx XXX XXX XXX ②、关于语法的,可以用“句型”造句 3、学习新课(80分钟) ①、学习生词 板书一、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②、重点词语扩展练习:链条式;辐射式 板书二、X XX XXXX XXXXX ;X XX XX XX XX XX ③、学习语法 板书三、离合词:动词+宾语例如:课本以外的例子 ④、学习课文 老师领读,学生跟读;学生分角色朗读,做替换练习,举例让学生进行操练 4、本课小结(3分钟) 见板书一、二、三 5、布置作业(3分钟) 连词成句;句型转换;判断;改错。(最好是改错题)

语法归纳 1、“把”字句:主语+把+宾语+动词+其他成分 2、“被”字句:主语+被+宾语+动词+其他成分 3、“比”字句:A比B+形容词+(补语) 4、连动句:主语+动词1+动词2 5、兼语句:A+请/叫/让+宾语+动词(请/叫/让,根据课文中出现的选择一个) 6、存现句:处所词+人/物(名词) 7、动词重叠:①单音节动词重叠AA,A一A,A了A;②多音节动词重叠ABAB 8、离合词:动词+宾语重叠形式:AAB;相亲十二次了;握手你, 9、结果补语:动词+动词/形容词 10、趋向补语:①简单趋向补语:动词+趋向动词(来、去、上、下、进、出) 11、可能补语:动词+得+动词/形容词 12、时量补语:主语+动词+时量补语 13、“是……的”句:①强调过去发生的动作、事情、方式;②表示态度;③“是”在谁前强调谁。 14、主谓谓语句: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字。大主语+小主语+谓语;①大主语与小主语有广义的领属关系;②大主语与小主语有受施关系;③可用图片法、设置语境法教学(他个子高)

句子成分教案

句子成分分析 句子成分分析:——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一、主语、谓语 1、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例如:(1)今天晚上‖特别冷。 (2) [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例如:(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2、谓语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他‖[只]答应了<一声>。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太阳‖热烘烘的。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这件事‖大家都赞成。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如:鲁迅‖浙江绍兴人。主语谓语(名词短语) 明天‖教师节。主语谓语(名词) 她‖大眼睛,红脸蛋。主语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

3 宾语是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常位于及物动词或介词后面。宾语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1)名词性宾语。这种情况较普遍,多数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如:给、读、写、讲、修建、交流、挖、交换、校对、跟随等。例如:玫瑰花我给你们俩十朵,给你紫红的,给她粉红的。 (2)动词、主谓短语做宾语。它们充当宾语有一定条件,如:感到、加以、认为、觉得、希望、企图、建议、允许、提议、给以等。例如: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动词作宾语) 谁说女子不如男(主谓短语作宾语) 二、定语、状语、补语 1、定语“的”定语的标志 (1)描写性定语,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例如:(弯弯曲曲)的小河。青春气息。(风平浪静)的港湾。 (2)限制性定语: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例如: (晓风残月中)的长城。(野生)动物。(古城大理)的湖光山色。 (3)助词“的”: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有的必须加“的”,有的不能加“的”,有的可加可不加。 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通常不加“的”,例如:(红)花、(绿)叶、(新)学校、(好)主意等。

标准教程HSK3第六课教案

1.语言点学习 (1)结果补语:Complement of Result 导入:问:你吃早饭了吗?你现在饱吗?(或者从学过的V+好来导入)In Chinese, the Complement of Result indicates the result of behavior or change. A:V + Adj + (了) 肯定式:a. 我吃好早饭了。 b. 这个汉字你写对了。 c. 老师说的话我听懂了。 否定式:没+ V + Adj a. 我没吃好早饭。 b. 这个汉字你没写对。 c. 老师说的话我没听懂。 疑问式:V + Adj + 了+ 吗? a. 你吃好早饭了吗? b. 这个汉字你写对了吗? c. 老师说的话你听懂了吗? 练习:排序 Please put in right order. ma yī fu nǐ gān jìng le xǐ a. 吗衣服你干净了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ái méi wǒ zhǔn bèi lǐ wù hǎo b. 还没我准备礼物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ǎo wǒ le chī c. 饱我了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V1 + V2 + (了) 肯定式:a. 我看到你的手机在桌子上。

b. 他听到玛丽在唱歌。 c. 小刚已经做完了作业。 否定式:没+ V1 + V2 a. 我没看到你的手机。 b. 他没听到玛丽在唱歌。 c. 小刚没做完作业。 疑问式:V1 + V2 + 了+ 吗? a. 你看到我的手机了吗? b. 他听到玛丽在唱歌了吗? c. 小刚做完作业了吗? 练习:翻译 a. Have you bought and got the ticket ? b. I have already finished washing clothes. c. She saw Mary is strolling the street. (2)可能补语:V得/ 不+ Complements of Possibility 导入:问:你能听懂汉语吗?—你能听懂汉语/你不能听懂汉语;—你听得懂汉语/你听不懂汉语 In Chinese, “V得+ complements”or “V 不+ complements”can be used to indicate whether or not a result can be obtained or a goal be reached. “V得+ complements” is the positive form, and “V 不+ complements” is the negative form. The complements used in this structure are usually complements of result or direction, and certain adjectives or verbs. The interrogative form is “V得+complements V不+complements” or “V得+complements 吗”. 肯定式:V得+complements of Possibility 例句:a. 我听得懂汉语。(能) b. 他看得清楚那个汉字。(能) c. 楼不高,我上得去。 否定式:V不+complements of Possibility 例句:a. 我找不到好饭馆。

新环球汉语-青岛老外学汉语语法练习之结果补语

新环球汉语-青岛老外学汉语语法练习之结果补 语 结果补语是由动词或形容词在主要动词后构成的一种语法形式,表示动作产生的某种结果。 我们先看一下几个例句: 1、衣服洗完了没有? 2、衣服洗干净了。 3、我穿好鞋了。 4、我买到火车票了。 5、我找着钥匙了。 6、我看错题了。 7、你记住我的手机号了吗? 8、我把意大利语看成英语了。 9、我住在青岛。 10、汤姆没有考上研究生了。 其中划线词就是结果补语,V.+V./adj. 表示动作的结果,是已经完成的动作。 注意:1、动词和结果补语中间不能有别的成分。 2、因为动作表示完成,所以否定用“没有”。 下面是一些需要注意的结果补语: 1、V. +在后面是地方(动作固定,不移动) 例:我们已经住在北京两年半了。 电脑放在桌子上了。 眼镜没有放在眼镜盒里。 2、V.+到(获得,移动的意思) 例:自从来到这个学校以后,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那本书你找到了吗? 天上的星星你看到了吗? 玛丽给你寄的信你收到了吗? 床我已经搬到卧室去了。 3、V.+着(zháo)(同“到”或“见”) 例:A钥匙你找着了吗?/找到了吗?/找着了没有? B 没找着。/没找到。 A我的手机你看着了吗?/看到了吗?/看见了吗? B 我没看见。/没看着。/没看到。 A这款衣服他买着没买着? B 他没买着。 4、V.+上(成功地达到) 例:我们一个班有一多半同学都考上大学了。 刚来到新学校他就交上了很多新朋友。

他们刚认识两天就谈上对象了(谈上恋爱了)。 5、V.+住(表示“停”的意思) 例:爷爷走着走着就停住了。 今天的语法我没记住。 他扔过来的篮球我接住了。 6、V.+好(完成) 例:饭做好了。 行李收拾好了。 房子没有装修好。 准备好了,出发吧! 7、V.+成(搞错了,改变) 例:老师把我的名字看错了。 我把今天的日期记错了。 他把书拿错了,把我的拿走了。 你能把英语翻译成汉语吗? 还有很多词可以放在动词后面表示结果,比如:听懂了,看见了,洗干净,记清楚,想明白等等。

结果补语

结果补语 结果补语表示动作、变化的结果,由动词、形容词充当。例如: 形:吃饱了喝足了睡好了玩腻了 动:救活了记住了打碎了学会了 对动词及其补语,可以从两个层次上进行理解: 吃饱了→我吃饭救活了→救他了 我饱了他活了 听清楚了→我听了书买到了→买书了 内容清楚了书得到了 什么是结果补语: 结果补语是动作发生后的变化结果(一般结果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因为是“变化结果”,所以后面经常+“了”)。例:listen动作——heard结果 Look 动作——saw 结果同样,看(动词)——看+见(结果补语)听(动词)——听+见(结果补语)看到听懂想明白考虑清楚洗干净吃饱修理好 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例如: 形:吃饱了喝足了睡好了玩腻了 动:救活了记住了打碎了学会了 对动词及其补语,可以从两个层次上进行理解: 吃饱了→我吃饭(我饱了)救活了→救他了(他活了) 听清楚了→我听了(内容清楚了)书买到了→买书了(书

得到了) 结构:动+结果补语+(宾语) 例:我看清楚了,那个人不是小王。 我一到公司就看见他了。 电视机没修理好。(否定形式:没+动+结果补语) (如果)不写完作业我就不睡觉。(否定形式(假设):(如果)不+动+结果补语) 问句动+结果补语+了+吗?例:你听懂了吗? 动+结果补语+了+没有?你听懂了没有? 动+没+动+结果补语?你听没听懂? 结果补语的结构特点:1 结果补语紧跟在动词、形容词后,动词和补语之间不能插进别的成分。时态助词也只能放在补语后。例如:照完了相(*照相完了)打通电话了(*打是话通了) 打碎了(*打了碎)救活了(*救了活) 2 有结果补语的句子常常用来表示动作的完成与实现,补语后

句子成分教案40637

句子成分分析:——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一、主语、谓语 1、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例如:(1)今天晚上‖特别冷。 (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例如:(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2、谓语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他‖[只]答应了<一声>。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太阳‖热烘烘的。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这件事‖大家都赞成。主语谓语(主谓短语)(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如:鲁迅‖浙江绍兴人。主语谓语(名词短语)明天‖教师节。主语谓语(名词) 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1)名词性宾语。这种情况较普遍,多数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如:给、读、写、讲、修建、交流、挖、交换、校对、跟随等。例如: 玫瑰花我给你们俩十朵,给你紫红的,给她粉红的。 (2)动词、主谓短语做宾语。它们充当宾语有一定条件,如:感到、加以、认为、觉得、希望、企图、建议、允许、提议、给以等。例如: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动词作宾语)

谁说女子不如男?(主谓短语作宾语) 二、定语、状语、补语 1、定语“的”定语的标志 (1)描写性定语,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例如:(弯弯曲曲)的小河。青春气息。(风平浪静)的港湾。 (2)限制性定语: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例如:(晓风残月中)的长城。(野生)动物。(古城大理)的湖光山色。 (3)助词“的”: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有的必须加“的”,有的不能加“的”,有的可加可不加。 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通常不加“的”,例如:(红)花、(绿)叶、(新)学校、(好)主意等。朗)的天、(优良)的传统、(动听)的歌声、(粉红)的脸等。 2、状语“地”状语的标志 (1)描写性状语:主要修饰谓词性成分,有的是描写动作状态,有些是限制或描写人物情态。例如: 他[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小李[很高兴]地对我说。 (2)限制性状语:主要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例如:[午后],天很闷,风很小。[白]跑一趟。 (方式)她的身上[净]是水。(净=全,表范围) (3)助词“地”: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状语后面加不加“地”的情况很复杂。单音节副词做状语,一定不加,有些双音节副词加不加“地”均可,例如“非常热︰非常地热”。形容词里,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比较少,大都也不能加“地”,例如“快跑、苦练、大干”。多音节形容词有相当一部分加不加都可以,例如“热烈讨论︰热烈地讨论/仔细看了半天︰仔细地看了半天”3、补语“得”补语“的标志

《汉语教程(第三版)第二册 上》教案4 我都做对了

第四课我都做对了 一、教学重点 1.课文 2.语法动作行为结果的表达:结果补语 二、教具 能演示“写→写完了/写对了/写错了”等表示结果补语的电脑课件、幻灯片或图片 三、教学要求 1.通过课文讲练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逐段背说下来。 2.掌握汉语结果补语的语义和用法。学会用结果补语表达动作结果,知道什么时候说“做”,什么时候说“做了”,什么时候说“做完了”,什么时候“没做完”。 四、教学步骤 【第一、二节课】 (一)组织教学 (二)处理生词 1.听写生词(请三四个学生分别到黑板前面听写,每人听写八九个词,其他学生在下面听写)。 2.老师领读生词(全班齐读一遍)。 3.学生个别认读,老师纠正发音和声调。 4.老师组词组句,让全班学生跟说。 老师组的句子要跟课文有关,既要体现语法点又要能结合班上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让学生既有亲切感,又感到有用。每个句子都尽量让全班每个学生跟说一遍,要求他们懂意思,能流利地说出来,同时还要随时纠正他们的发音和声调、语调。例如: 完→练习做完了。/我们学完第三十二课了。/昨天的练习做完了没有? 看见→你看见我的词典了没有?/你看见我的钥匙了没有?/你看见玛丽了没有? 听见→我听见安娜在门外叫我,。/我叫你你听见了没有? 洗→洗衣服/衣服洗干净了。 /衣服洗完了。 糟糕→糟糕,我写错了。 /持糕,我忘带护照了。 成→是这个“得”,我写成那个“的”了。

有意思→这个故事很有意思。/这个电影没有意思。 上→上书/关上门/关上窗户 打开→打开书/打开门/打开窗户 再→看完电影再做吧。/吃完饭再去吧。 (三)处理课文 1.引入课文。 演示语法点。 ①做+完/错/对 老师在黑板上写几道简单的算术题。 1+1= 3x5= 27÷3= 10-5= 老师问:现在老师要做这些题。老师现在做题了没有? 学生:老师还没有做呢。 老师开始做题:1+1=2 3x5=16 27÷3=9 l0-5= 老师:老师做完了没有? 学生:没有,老师没有做完。 老师:还有几个? 学生:还有一个。 老师做完最后一题:10-5=5 老师:现在老师做完了没有? 学生:老师做完了. 老师:老师都做对了吗? 学生:没有都做对。 老师:老师做对了几道题? 学生:老师做对了三道题。 老师:老师做错了几个? 学生:老师做错了一道题。 老师:同学们都说对了。老师真笨。一共四道通,老师还做错了一道。这样一步步让学生理解“做、做了、做完了、做对了、做错了”

对外汉语语法教案模板(多篇)

对外汉语语法教案模板(多篇) 第1篇:对外汉语语法教案 初级汉语综合课教案 ——《成功需要多长时间》 一、教学对象 本教案的教学对象大约学习了一个学期的汉语,掌握的汉语词汇在400个左右。 二、教学内容 “汉语综合课”是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技能课中的主干课,也叫核心课、精读课。“汉语综合课”以讲解教授汉语语言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 1.由“V了”句型,引申讲解“了”的两个用法。 2.掌握“V去”表示的语法意义并能熟练运用。 3.归纳结果补语 4.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如果······就······”句型。 三、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V了”、“V去”的用法,并能造句。 2.能够根据模拟的语境,使用不同的结果补语。 四、教学方法 1.复习旧课时采用“听写生词—听课文录音—提问课文内容—学生复述课文”等步骤让学生对上节课的内容进一步巩固。 2.语法讲解根据语法点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领悟其内涵。可以利用、创造情景,行为动作演示,使用图片和多种教具等方式,并让学生

大量模仿练习熟悉语法点的使用,最后需要对语法点进行简单的总结归纳,让学生加深印象。 五、教学过程(2课时)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课文中及课后练习中涉及的相对重要的语言点,并使之能根据不同语境熟练应用。 (一)“得了”→“V了” 引入:根据课堂情境,有些同学正在吃早饭,有些同学已经吃过早饭了,给出两个句子让学生进行对比。“着”的用法以前已经学过。 “我吃着早饭。” ——“我吃了早饭。” 解释:第一个句子中“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正在吃早饭,不是吃过了,也不是没吃;第二个句子中的“了”放在动词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吃”这个动作发生在过去。 造句:(提供情境,让学生造句) 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昨天学(习)了生词。 昨天晚上我们学校有人开演唱会,你们去了吗?——我们昨天看了演唱会。引申:“了”的另一种用法,放在句末表示变化,变化是指这个句子表达的事情希望对方当做个新情况,得到足够重视。 例1 A今天他自己做作业了。——他以前都是抄别人的,现在自己做,(是否该奖励他?) B今天他自己做了作业。——他天天都自己做作业,今天做作业这件事他已经完成。 例2 A 我看了晚会。

把字句结果补语教案

把字句结果补语教案 教案标题:把字句结果补语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把字句的构成和用法; 2. 学会使用结果补语填充把字句; 3. 能够准确地运用把字句结果补语进行句子转换。 教学重点: 1. 理解结果补语的定义和种类; 2. 学会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作为结果补语; 3. 能够使用结果补语填充把字句。 教学难点: 1. 运用结果补语填充把字句时,需要注意语法和句意的一致性; 2. 理解并运用不同类型的结果补语。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示范句子及范例; 2. 学生书写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知 1. 呈现标题“把字句结果补语”。向学生解释标题中的关键词,并鼓励学生阐述对该知识点的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把字句的定义并提供示例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其用法和特点。 Step 2:解释结果补语 1. 解释结果补语的定义是对把字句进行修饰的部分,通常由动词、形容词或副词构成。 2. 根据结果补语的种类,提供几个范例,并让学生观察其中的区别和共同点。 Step 3:学习使用动词结果补语 1. 向学生明确动词结果补语的作用,并给出示范句子如:我把书读完了。 2. 引导学生发现动词结果补语在把字句中的位置,并通过几个练习句子检测学生的理解程度。 Step 4:学习使用形容词结果补语 1. 解释形容词结果补语的概念,例如:我把房间收拾干净了。 2. 针对形容词结果补语的特点,提供范例并与学生一起完成练习。 Step 5:学习使用副词结果补语

1. 简要介绍副词结果补语的含义和用法,例如:他把事情做好了。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副词结果补语与把字句的搭配方式,并进行练习。 Step 6:巩固练习 1. 提供一系列练习题,供学生运用所学的把字句结果补语填空。 2. 让学生相互分享答案,并进行评判和讨论。 Step 7:拓展活动 1. 鼓励学生运用把字句结果补语进行创作,例如:将一句话转换为把字句并填充合适的结果补语。 2. 鼓励学生运用其他语境中的例句来实际应用所学知识。 Step 8:总结和评价 1. 与学生一起总结把字句结果补语的知识要点,并强调学习的价值和实际应用;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并指导他们改进。 拓展阅读: - "把字句"即把动词提到句首,表示经过某种动作、行为或过程。结果补语是对这个动作、行为或过程的结果或状态进行修饰的部分。 - 结果补语可以是动词、形容词或副词,根据句意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果补语填充到把字句中。注意语法和句意的一致性。

初中语文句子成分分析教案资料

初中语文句子成分分析 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句子成分分析法,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汉语句子成分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图解三大类句子 1、常用语句

2、兼语语句 (前谓语为使令性动词) 3、主观语句 (谓语为感官心理方面的动词)

注明 主干成份——主语、谓语、宾语; 附加成份——定语、状语、补语。 主语“双横线”标注,谓语“__”标注,宾语“波浪线”标注;定语“()”标注,状语“【】”标注,补语“< >”标注。 下面我们进行一一分析: 一、主语 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例如: (1)今天晚上‖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 (2) [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主语(代词)谓语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例如:

(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谓语 (2)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谓语 二、谓语 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 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谓语(状语+动词+补语) 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语谓语(状+动+补+宾)

授课教案十一:第十一节++有关述补短语的问题

第十一节有关述补短语的问题 一、补语的意义类别与结构类别 (一)补语的含义 补语是放在述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作补充说明的句法成分,一般由谓词性词语、数量短语和介词短语充当。其基本的表达格式为“述语动词(形容词)+得+补语”。例如: (1)我高兴得跳了起来。(谓词性词语作补语) (2)他去了很多次。(数量短语作补语) (3)我住在学校里。(介词短语作补语) 补语在现代汉语中是很常用的,因而是非常重要的。其他语言中很少有类似汉语补语的这种语言现象,汉语中一个包含补语的句子,其他语言会用其他方式,比如很可能用两个句子表达,因而补语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二)补语的意义类别 按照补语所表示的意义的不同,可以将补语分成如下几类: 1、结果补语:睁大晒干洗干净说清楚看见听懂说完 2、趋向补语:进来出去爬上跳下拿出去扔过来送回去 3、程度补语:好极了暖和多了难看死了冷死了好得很闷得慌 4、情态补语:飞得很高想得很透彻走得累死了洗得满头大汗吃得越来越胖 5、数量补语:看一次走一趟打几棍住了两年等了一会儿好了三天 (三)补语的结构类别 根据述语后用不用“得”,可以将补语分成三类: 1、不能用“得”的:如程度补语、数量补语。这一类补语可以称为粘合式补语。 2、必须用“得”的:情态补语。这一类补语可以称为组合式补语。 3、用“得”(不)与不用“得”(不)构成平行格式的:如结果补语、趋向补语。 二、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 (一)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的组成 能够充当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的成分都是动词或形容词,其中形容词数量较多,动词的数量不多:充当趋向补语的是趋向动词,有“上、下、进、出、起、回、开、过”和“来、去”,以及它们的合成“上来、下去、进来、出去”等;充当结果补语的动词常见的是“走、跑、动、倒、死、见、懂、成、完、穿、透”等。 根据述语和补语的配合情况,表结果和表趋向的述补短语有下列几种搭配方式: (1)动词—动词:学懂戳穿打死赶跑睡醒拿走弄丢 踢进坐下递上走开带回飞出去跑进来(2)动词—形容词:吃饱长大拧紧晒干走远削平挖深说清楚搞明白(3)形容词—动词:热醒滑倒瘦死急哭累病黑下去忙起来 (4)形容词—形容词:累坏忙坏热坏涨红 结果补语上述四种搭配方式都有,趋向补语只有第一种和第三种搭配方式。 带上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的述补短语语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动词,后面可以带“了”或者“过”。如: 看见了他(※看了见他)/学会了开车(※学了回开车)/流进了瓶里(※流了进

高中语法基础知识教学案

高中语法基础知识教学案---句子成分1 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掌握句子的含义 2、能够掌握各句子的各个构成成分 3、能够学会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能够学会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句子成分 (一)句子成分概说 1、什么是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就是句子的组成成分,也就是单句的句法结构成分。因为短语和句子的区别在于有没有语调,所以当短语加上语调成为句子时,短语成分也就成为句子成分。 2、两种析句法 有两种基本的析句法:句子成分分析法和直接成分分析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又叫中心词分析法,这种分析法一分为多,在一个平面上一次分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大句子成分,其中主语、谓语(有时包括宾语)是主干成分,其他是附加成分。 直接成分分析法又叫层次分析法,认为句子是有系统、分层次组合起来的,这种方法把句法结构一分为二,分析出来的两个部分叫直接成分。然后不断层层二分,揭示语言中句子结构的层次性。 3、析句法 析句法基本上采用直接成分分析法,注重句子结构的层次分析,同时引入中心词分析法中的句子成分术语,也吸收了中心词分析法中找句子主干的优点。示例: 林牧场场长仿佛看透了我的心事。 主 || 谓| 定 ) 中 | | 状 ] 中 |

动 | 宾 | 中 < 补 | | 定 ) 中 注意:与中心词分析法相比,不同点是:(1)句子成分的含义有所不同,如主语、谓语、宾语;(2)增加了动语、中心语等句子成分;(3)中心语有多种;(4)句子成分之间是直接成分间的关系,属于直接成分的是:主语和谓语、动语和宾语、定语和中心语、状语和中心语、中心语和补语。 4、句子成分概述 主语是陈述对象,回答“谁”、“什么”等问题,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的,回答“怎么样”、“是什么”、“做什么”等问题,主谓之间用 || 。 动语是支配关涉宾语的,宾语是被支配关涉的对象,动宾之间用 | 。 中心语是被修饰、限制、补充的成分,有主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动语中心语,分别用 = 、 ~、__表示。 定语是名词性偏正短语中修饰、限制中心语的成分,用()表示。 状语是谓词性偏正短语中修饰、限制中心语的成分,用[]表示。 补语是中补短语中补充中心语的成分,用< >表示。 (二)主语谓语 1、主语的构成 经常做主语的是名词性词语,包括名词、代词、数词、重叠的量词等实词,以及定中短语、同位短语、的字短语等名词性短语。 处所方位词语在句首可能是主语,也可能是状语,判断的标准:(1)作为陈述对象,是主语;否则是状语。(2)能移到句中的是状语,不能的是主语。(3)看句子类型,存现句中的处所词语是主语。 谓词性词语(动词、形容词及其短语)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做主语:(1)谓语具有判断、说明、描写性质;(2)谓语中使用判断词(是)、形容词或非动作动词(有、像、使、费等)。 主谓短语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做主语,条件与谓词性词语做主语的条件相同。 副词、介词短语不能做主语。 2、谓语的构成

中考语文句子成分分析及其运用教案

句子成分分析及其运用: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一、主语、谓语 1、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例如:(1)今天晚上‖特别冷。 (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 例如:(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2、谓语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他‖[只]答应了<一声>。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太阳‖热烘烘的。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这件事‖大家都赞成。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如:鲁迅‖浙江绍兴人。主语谓语(名词短语) 明天‖教师节。主语谓语(名词) 她‖大眼睛,红脸蛋。主语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 3 宾语是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常位于及物动词或介词后面。宾语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1)名词性宾语。这种情况较普遍,多数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如:给、读、写、讲、修建、交流、挖、交换、校对、跟随等。例如: 玫瑰花我给你们俩十朵,给你紫红的,给她粉红的。 (2)动词、主谓短语做宾语。它们充当宾语有一定条件,如:感到、加以、认为、觉得、希望、企图、建议、允许、提议、给以等。例如: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动词作宾语)谁说女子不如男?(主谓短语作宾语) 二、定语、状语、补语 1、定语“的”定语的标志 (1)描写性定语,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例如:(弯弯曲曲)的小河。青春气息。(风平浪静)的港湾。 (2)限制性定语: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例如: (晓风残月中)的长城。(野生)动物。(古城大理)的湖光山色。 (3)助词“的”: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有的必须加“的”,有的不能加“的”,有的可加可不加。 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通常不加“的”,例如:(红)花、(绿)叶、(新)学校、(好)主意等。 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常常加上“的”,特别是用描写状态的词,例如:(晴朗)的天、(优良)的传统、(动听)的歌声、(粉红)的脸等。 2、状语“地”状语的标志 (1)描写性状语:主要修饰谓词性成分,有的是描写动作状态,有些是限制或描写人物情态。例如: 他[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小李[很高兴]地对我说。 (2)限制性状语:主要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例如:[午后],天很闷,风很小。[白]跑一趟。(方式)她的身上[净]是水。(净=全,表范围) (3)助词“地”: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状语后面加不加“地”的情况很复杂。单音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