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

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

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

在汉语中,形容词可以作为结果补语,来描述主语的动作或状态的结果。在许多情况下,形容词用作结果补语可以更准确地表达动作或状态的结果。本文将考察形容词作结果补语的情况。

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时,通常放在动词后面,用来描述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状态的结果。例如:

他用力一推,把门(关/开)上了。他(喝/吃)了一个苹果。

在这些例子中,“关”和“开”、“喝”和“吃”都是动词,而“上”和“了”是形容词。这些形容词作为结果补语,描述了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状态的结果。

在形容词作为结果补语时,可以使用肯定式。肯定式的构成是在动词后面加上形容词。例如:

他把这个房间打扫得很干净。他做的事情很正确。

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时,也可以使用否定式。否定式的构成是在动词前面加上“不”或者“没”,然后在动词后面加上形容词。例如:

他没有把这个计划做好。他没有说清楚自己的想法。

在某些情况下,形容词可以用作结果补语表示一种状态,而不是具体的动作。例如:

在这些例子中,“高兴”和“累”是形容词,用作结果补语,表示主语的状态,而不是具体的动作。

在比较句中,形容词也可以用作结果补语,来比较两个事物的结果。例如:

他写的字比他弟弟的字工整多了。这个苹果比那个苹果甜。

在这两个例子中,“工整”和“甜”是形容词,用作结果补语,来比较两个事物的结果。

形容词作为结果补语在汉语中是非常常见的,可以用来描述动作或状态的结果。在使用形容词作为结果补语时,需要注意词序、肯定式和否定式的构成以及特殊用法和比较句式的用法。

本文旨在对比研究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情况。我们将简要介绍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研究背景、现状及问题阐述。接着,将详细介绍研究方法,包括研究设计、样本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方法等。我们将客观地描述和解释研究结果,并总结研究结论与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单音形容词是指只有一个音节的形容词,如“高”、“低”、“快”、“慢”等。在语法研究中,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情况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传统语法中,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情况被视为语法演变的现象之一。近年来,随着语言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对比研究。

本研究采用语料库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我们构建了一个大规模的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语料库,包含了大量的现代汉语语料。接着,我们对语料库中的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用法进行标注和分析。我们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标注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用法具有一定的差异。在语料库中,单音形容词作状语的用法更加常见,而作补语的用法相对较少。

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功能有所不同。单音形容词作状语时主要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明动作或状态的某个特征;而作补语时则主要用来补充说明动作或事件的结果、方式、程度等。

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句法结构也存在差异。单音形容词作状语时通常置于动词或形容词之前,而作补语时则一般置于动词或形容词之后。

本研究通过语料库研究和实证研究发现,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用法、功能和句法结构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语言认知机制、语用功能以及与其他语言现象的相互关系等问题。可以深入研究不同语言中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现象,以便更好地了解语言演变的规律和机制。

单音形容词作状语与补语的对比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汉语语法特点和语言认知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希望未来学者能够继续这一领域的研究,为推动语言学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在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得”字补语句是一个重要的语法结构。为了更好地了解外国留学生对这一语法结构的习得情况,本文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500名外国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学生均已学习了至少一年的汉语,并具有一定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我们采用了书面测试和口语交流两种方式,对留学生在“得”字补语句方面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考察。

书面测试中,我们设计了一些包含“得”字补语句的句子和段落,要求留学生选出正确的选项。同时,我们还让留学生在口语交流中运用

“得”字补语句进行表达。通过这两种方式,我们可以全面了解留学生对“得”字补语句的掌握情况。

经过统计,我们发现外国留学生在汉语中掌握“得”字补语句的比例要高于母语为中文的同龄人。在书面测试中,留学生的正确率为65%,而在口语交流中,他们使用“得”字补语句的表达也较为流畅。这可能与他们的语言环境和认知水平有关。

一方面,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往往受到自己母语的干扰较少,因此在学习“得”字补语句时更为容易。另一方面,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因此在使用“得”字补语句时也更加得心应手。

本次对外国留学生汉语“得”字补语句习得情况的考察,为我们更好地了解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情况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为了进一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我们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得”字补语句的讲解和练习,让留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语法结构。

本次研究也为语言交流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些参考。通过了解留学生对汉语“得”字补语句的习得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其语言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为今后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对外国留学生汉语“得”字补语句习得情况的考察不仅对提高汉语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也为推进中外文化交流和增进相互理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HSK之结果补语

jié guǒ bǔ yǔ 结果补语 Result complement Some verbs or adjectives can be placed after a verb to explain the result of an action. 一、常用动词和结果补语搭配形式(Collocations of common verbs and the result complements) Tip: Only those verbs or adjectives that can be added to explain the result of an action can serve as result complements. (一)结果补语为动词(Verbs as result complements)

(二)结果补语为形容词(Adjectives as result complements) (三)介词(Prepositions)

二、常用格式(Common patterns) (一)肯定形式(affirmative form) v. + result complement + ( O ) + (了)Eg:他看见一个苹果。 他说对了。 他听懂了。 妈妈做好饭了。 作业交给老师了。 钱还给同学了。 文章翻译成汉语了。(二)否定形式(negative form) 没+ v. + result complement + ( O ) Eg:他没听懂老师的话。 我没找着护照。 照片没寄给妈妈。 我们没去成泰国。 名字没写在本上。

三、补充(Supplements) (一)To change this kind of sentences to interrogatory sentence added “吗”in the end. (二)没/没有is used in negation, because adding a complement to a ver b indicates that the action has completed.不can be used for negation only when a supposition or incompletion is indicated.

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

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 在汉语中,形容词可以作为结果补语,来描述主语的动作或状态的结果。在许多情况下,形容词用作结果补语可以更准确地表达动作或状态的结果。本文将考察形容词作结果补语的情况。 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时,通常放在动词后面,用来描述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状态的结果。例如: 他用力一推,把门(关/开)上了。他(喝/吃)了一个苹果。 在这些例子中,“关”和“开”、“喝”和“吃”都是动词,而“上”和“了”是形容词。这些形容词作为结果补语,描述了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状态的结果。 在形容词作为结果补语时,可以使用肯定式。肯定式的构成是在动词后面加上形容词。例如: 他把这个房间打扫得很干净。他做的事情很正确。 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时,也可以使用否定式。否定式的构成是在动词前面加上“不”或者“没”,然后在动词后面加上形容词。例如: 他没有把这个计划做好。他没有说清楚自己的想法。

在某些情况下,形容词可以用作结果补语表示一种状态,而不是具体的动作。例如: 在这些例子中,“高兴”和“累”是形容词,用作结果补语,表示主语的状态,而不是具体的动作。 在比较句中,形容词也可以用作结果补语,来比较两个事物的结果。例如: 他写的字比他弟弟的字工整多了。这个苹果比那个苹果甜。 在这两个例子中,“工整”和“甜”是形容词,用作结果补语,来比较两个事物的结果。 形容词作为结果补语在汉语中是非常常见的,可以用来描述动作或状态的结果。在使用形容词作为结果补语时,需要注意词序、肯定式和否定式的构成以及特殊用法和比较句式的用法。 本文旨在对比研究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情况。我们将简要介绍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研究背景、现状及问题阐述。接着,将详细介绍研究方法,包括研究设计、样本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方法等。我们将客观地描述和解释研究结果,并总结研究结论与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汉语语法与语法教学——浅析《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

汉语语法与语法教学——浅析《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 --------------------------------------- 汉语语法与语法教学——浅析《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 浅析《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摘要:从结果补语的本体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结果补语语法以及对《汉语会话301句》中出现的结果补语进行分析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结果补语的呈现顺序应当与学习者习得顺序一致。2.结果补语出现的复现率应有所提高。关键词:结果补语;对外汉语教学;呈现;复现率结果补语属于汉语补语中的一个类别,体现了汉语经济性的特点,对于初学者较难掌握。而《汉语会话301句》是针对汉语水平为初级的学生所设计的教材,它的设计体现了功能法和结构法相结合的典型。从结果补语本体及在《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进行研究。 一、结果补语本体研究结果补 语属于汉语补语中的一种,汉语补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向被认为是一个重难点,因为在其它语言中很难找出对应的语法知识。而结果补语是体现汉语经济实惠的特点,它言简意赅地用单句表达了复句的含义。结果补语结果补语的定义各家有着不同的看法,李德津认为“结果补语是在谓语动词后边补充表示动作结果的动词、形容词或介宾短语”,刘月华认为“结果补语主要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结果——引起动作者或动作受事的状态发生变化”①,陆庆和认为“结果补语在语义上上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②,但以上的定义并不够简要明确地说明结果补语的定义,因此,采用黄廖版《现代汉语》中对结果补语的定义,即“表示因动作、行为导致的结果。” ③①②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商务印书馆,2001:534 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93 ③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9. 第一页可充当结果补语的词类可充当结果补语的词类是谓词类词语,即动词、形容词等。《汉语会话301》结果补语的呈现既有动词作结果补语,也有形容词作结果补语,类型较广泛,能够使学习者一目了然什么样的词语能够做结果补语。 1.可充当结果补语的形容词单音节形容词多数可充当结果补语,如“好”、“坏”、“错”、“碎”、“累”等,少数双音节形容词也可充当结果补语,如“清楚”、“干净”等。多数可充当结果补语的形容词是性质形容词,而非状态形容词,这与结果补语所要表达的“动作的结果”的含义是切合的。 2.可充当结果补语的动词单音节动词多数可充当结果补语,而且动词作结果补语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从语义上看,它们都是表变化的非自主动词,如“做完”、“学会”、“听懂”、“弄丢”等中的“完”、“会”、“懂”、“丢”都是有一定的变化。动词在充当结果补语时,更多的是表达真实的意思,如“猎人被打死了”中的“死” 的含义是“没有生命”①,而非做程度补语时表示“达到极点”②。语义指向结果补语底层都可划分为两个表述,但它们的语义指向各不相同。 1.述语和补语语义指向主语,主语与述语构成表述关系。如“我们打赢了球。”可划分为表述1:“我们打球。”表述2:“我们

结果补语文档

结果补语 什么是结果补语 在语法学中,结果补语(complement of result)是一种在句子中用来说明主语的动作或状态所产生的结果的补语。它通常由形容词、副词或介词短语构成,用来进一步描述或说明主语的行为或状况的结果。 结果补语是补语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与其他补语的区别在于它注重表达主语行为或状态的结果,而不只是行为或状态本身。 结果补语的使用方法 结果补语的使用方法主要有两种:形容词作为结果补语和副词作为结果补语。 形容词作为结果补语 形容词作为结果补语时,一般紧跟在被描述的主语后面。形容词可以用来进一步描述主语所产生的结果或状态。

例句: - The apple turned red.(这个句子中,形容词“red”作 为结果补语) - The house became dilapidated.(这个句子中,形容 词“dilapidated”作为结果补语) 副词作为结果补语 副词作为结果补语时,可以用来对主语的行为或状态进行 进一步说明。和形容词一样,副词也紧跟在被描述的主语后面。 例句: - She ran quickly.(这个句子中,副词“quickly”作为结果补语) - He ate the cake greedily.(这个句子中,副词“gree dily”作为结果补语) 结果补语的作用和意义 结果补语能够更明确地表达主语行为或状态所带来的具体 效果或结果。它不仅提供了更详细的信息,而且可以增强语句的表达力,使语句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使用结果补语,我们可以更好地描述主语的行为和状态,使读者或听者更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意义。 结果补语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结果补语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结果补语应该与主语保持一致,以确保补语与所描 述的主语相符合。 2.结果补语的使用应该符合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 避免语法错误和歧义。 3.结果补语的选择应该准确且恰当,以确保补语能够 清晰地描述所要表达的结果或状态。 结论 结果补语是一种语法结构,用来说明主语行为或状态的结果。它能够增强语句的表达力,让读者或听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在使用结果补语时需要注意保持补语与所描述的主语的一致性,并遵循语法规则和结构要求。

结果补语

结果补语 结果补语表示动作、变化的结果,由动词、形容词充当。例如: 形:吃饱了喝足了睡好了玩腻了 动:救活了记住了打碎了学会了 对动词及其补语,可以从两个层次上进行理解: 吃饱了→我吃饭救活了→救他了 我饱了他活了 听清楚了→我听了书买到了→买书了 内容清楚了书得到了 什么是结果补语: 结果补语是动作发生后的变化结果(一般结果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因为是“变化结果”,所以后面经常+“了”)。例:listen动作——heard结果 Look 动作——saw 结果同样,看(动词)——看+见(结果补语)听(动词)——听+见(结果补语)看到听懂想明白考虑清楚洗干净吃饱修理好 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例如: 形:吃饱了喝足了睡好了玩腻了 动:救活了记住了打碎了学会了 对动词及其补语,可以从两个层次上进行理解: 吃饱了→我吃饭(我饱了)救活了→救他了(他活了) 听清楚了→我听了(内容清楚了)书买到了→买书了(书

得到了) 结构:动+结果补语+(宾语) 例:我看清楚了,那个人不是小王。 我一到公司就看见他了。 电视机没修理好。(否定形式:没+动+结果补语) (如果)不写完作业我就不睡觉。(否定形式(假设):(如果)不+动+结果补语) 问句动+结果补语+了+吗?例:你听懂了吗? 动+结果补语+了+没有?你听懂了没有? 动+没+动+结果补语?你听没听懂? 结果补语的结构特点:1 结果补语紧跟在动词、形容词后,动词和补语之间不能插进别的成分。时态助词也只能放在补语后。例如:照完了相(*照相完了)打通电话了(*打是话通了) 打碎了(*打了碎)救活了(*救了活) 2 有结果补语的句子常常用来表示动作的完成与实现,补语后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 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句子成分分析法,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汉语句子成分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一、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例如: 1今天晚上‖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 2 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主语代词谓语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如: 1 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谓语 2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谓语二、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谓语状语+动词+补语 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语谓语状+动+补+宾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太阳‖热烘烘的;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主语谓语形容词+补语 说话‖要简洁<些>; 主语谓语状语+形容词+补语 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 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任何困难‖她都能克服;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如: 鲁迅‖浙江绍兴人; 主语谓语名词短语 明天‖教师节; 主语谓语名词 她‖大眼睛,红脸蛋; 主语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

现代汉语句子结构分析

主语 1.定义:主语是句子陈述或说明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 例如:⑴(中国人民)定(志气)主(高)谓。 ⑵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3.符号:双行线═。 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例如:(1)今天晚上‖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 (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主语(代词)谓语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例如: (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谓语 (2)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谓语 谓语 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例如:⑴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⑵树叶黄了。 ⑶小王今年十六岁。 ⑷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⑸明天星期日。 ⑹什么书他都看。 3.符号:单行线_____。 4.谓语(predicate),是句子中的必不可少的成分.谓语是由简单动词或动词短语(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主要动词)构成.谓语分为简单谓语和复合谓语 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 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谓语(状语+动词+补语) 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语谓语(状+动+补+宾)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 太阳‖热烘烘的。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

结果补语对动词的选择限制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919343807.html, 结果补语对动词的选择限制探析 作者:马婷婷 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02期 [摘要] [+可变]和[+他控]是动词充当结果补语的充要语义条件。非自主达成类动词具有充当结果补语的天然语义优势。由于词类的连续统性质,少量弱动态状态词、具有非自主用法的活动动词,以及具有非自主特征的弱动作性动宾式、并列式合成词也能充当结果补语。可用排除法鉴别结果补语动词,能够进入“ +了”格式,同时不能进入“在\正\正在+ ”和“去+ ”格式的动词能够充当结果补语。结果补语动词具有双重时间结构,在整个词类系统中呈连续统分布。 [关键词] 结果补语;动词;达成;非自主;形式鉴别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121(2017)02010706 结果补语主要由形容词充当,也有少数动词,到底哪些动词能够充当结果补语,王红旗(1995)、陈巧云(2000)、何元建等(2002)、辛永芬(2003)、刘芬(2011)曾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统计,但各家的统计结果出入较大,统计标准也不够明确。现有的研究成果显示:充当结果补语的动词主要是单音节的;语义上具有可变性、非自主性特征;认知上具有非持续性、有界特征(马婷婷,2016)。而这些描写性特征不具备排他性,因此仍然无法获悉结果补语选择动词的区别性特征。 为了帮助界定、厘清能够充当结果补语的动词的特征,从语义、句法、情状等三方面对充当结果补语的动词展开多维考察,并从情态角度对这些词进行了分类,发现有三类动词可以充当结果补语: (1)达成动词:败、爆、崩、绷、病、丢、掉、到、滚、毁、卷、见、开、落、破、撒、散、输、睡、死,等。 (2)状态动词:怵、懂、疯、服、够、惯、会2、乐、明白、毛(1)2、恼、怕、忘、 习惯、瞎、哑、晕、肿,等。 (3)活动动词:飞、混、活动、哭、趴、跑、笑、翻2,等。 上述三类动词充当结果补语的能力呈递减趋势,即:达成动词>状态动词>活动动词。结果补语主要由达成类动词充当,但不限于达成类动词,少数状态动词和活动动词也能充当结果补语。由此,结果补语对动结式的动词还有哪些限制,结果补语的选择、限制条件的动因是什么呢?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1)为什么有的达成动词能够充当结果补语,有的却不能?各有什么样的特征?(2)什么样的状态动词能够充当结果补语?为什么?(3)什么样的活动动词能够充当结果补语?为什么?

(完整版)汉语补语语法知识

(完整版)汉语补语语法知识 --------------------------------------- 汉语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 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构成 补语主要由谓语性词语、数量短语和介词短语充当。 ①谓语性词语作补语 形容词:好低高紧熟快早干净清楚 动词:写改听学拿推抹看走听 主谓短语:高兴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气得脸都白了 述宾短语:急得想哭说得没有分寸 述补短语:痛得昏了过去乱得睡不着 联合短语:长得又精干又潇洒累得筋疲力尽 状中短语:起得很早窜得比天还高 连谓短语:他气得流着眼泪跑了出来羞得转身就跑 兼语短语:奇怪得令人无法捉摸忙得使人喘不过气来 比况短语:痛得钻心一般急得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②数量短语作补语 看了三遍成立五年走了一趟看了两眼住了半个月 ③介词短语作补语 出生在上海钻到衣领里写于20年代初期始于上个世纪 语义类型 补语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状态等。 ①结果补语 结果补语表示述语的结果。 结果补语主要由形容词来充当,也可由少数单音节动词来充当。 结果补语与述语之间不加“得”。 例如: 写错变好压低抬高抓紧煮熟哭肿踢坏做完洗干净说清楚 说完改成听懂学会拿走推倒抹掉打死拉住撞翻叫醒 结果补语与述语结合得比较紧密,其间不能加入别的成分。结果补语后面可以带动词助词“了”和“过”,也可以带宾语。 例如: 抓紧时间压低标准抬高价格哭肿了眼睛踢坏了足球洗干净衣服 叫醒他抹掉痕迹推倒了围墙写完了作文拿走了工资学会了上网 ②趋向补语 趋向补语表示事物运动的方向,主要由趋向动词“来”、“去”、“出”、“上”、“下”、“回”、“上

高中语文句子成分分析(学生版)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 第一课时:句法成分 句子成分就是语法的功能单位,也称作“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中承担结构关系的组成成分。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有一定的语法关系,根据不同的语法关系可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几种句子成分。此外还有独立成分。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1、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常作主语的词、短语、结构及例句: ①名词作主语例如:现在是北京时间七点整(时间名词作主语) 在花园的东南角矗立着一尊雕塑。(方位名词作主语) ②代词作主语例如:她觉得大家的意见有可取之处。这是科研工作者潜心研究的结果。 ③动作作主语例如:调查已经结束了。笑比哭好。 ④形容词作主语例如:优雅是一种风度。虚心使人进步。 ⑤数词作主语例如:八是四的两倍。十五是阳历的九号 ⑥短语作主语例如:抗击非典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动宾短语) 2、谓语。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的。常作谓语的词、短语、结构及例句: (1)一般谓语的类型 ①动词和形容词作谓语。动词和形容词经常作谓语。动词和形容词单独作谓语的时候,一般需要在后面加上语气词、动态助词等成分。 例如:那座年久失修的木桥塌了。(动词)果园里的樱桃熟了。(形容词) 动词和形容词作谓语时常含有对照或比较的意思,一般出现在复句中。 例如:你不去,我去。(动词)款式新颖,面料舒适。(形容词) 动词和形容词在对话中常常单独作谓语。 例如:你听(瞧/看/说/来/坐)!——这儿离西单近还是离公主坟近?—公主坟近。 动词的重叠形式可以单独作谓语。例如:咱俩说说。领导研究研究。 ②名词作谓语例如:今天星期一。明天护士节。 ③代词作谓语例如:你的考试成绩怎么样?我说的就这些。 ④数量词作谓语例如:火红的枫叶一大片。一打铅笔十二只。 ⑤短语作谓语例如:他成绩斐然。(主谓短语)他在图书馆查资料。(动宾短语) 她走熟悉的林荫路上。(动补短语)人们称他是“活雷锋”。(兼语短语) 全班讨论并通过了班长人选。(并列短语) (2)合成谓语的类型 ①判断词“是”通常和它后面所带的词语组成合成谓语。 例如:雷锋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判断词“是”和名词“战士”组成合成谓语) ②动词前面加能愿动词组成合成谓语。例如:我们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③动词带趋向动词组成合成谓语。例如:在座的人都大笑起来。 3、宾语。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常作宾语的词、短语、结构及例句: ①名词作宾语例如:我们一定要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我爱吃水果。 ②动词作宾语例如:我们都喜欢跑步。小王热衷跳舞。 ③形容词作宾语例如:大家都习以为常,只有他觉得奇怪。每个人都期望辉煌。 ④数量词作宾语 例如:新华书店刚到一批畅销书,我就买了一本。商场进了一批款式新颖的裙子,有的人买了两条。 ⑤短语作宾语例如:那火样的眼睛透露出坚决和顽强。(并列短语) 很多老年人喜欢下象棋。(动宾短语)他倒在地上,假装晕了过去。(动补短语)

结果补语偏误例析

一结果补语回避性偏误分析 一,把动结式回避成主谓结构(动结式即动词+结果补语) 1回避成两个主谓句 例如“我们终于打赢了这场球”,留学生会回避成: (1)我们打球,这场终于赢了。 (2)打这场球,我们终于赢了。 2 回避成一个主谓谓语句 例如“我们终于打赢了这场球。”留学生会回避成: (3)*这场打球我们终于赢了。 (4)*这场我们打球终于赢了 (5)*我们这场打球终于赢了。 3回避成一个主谓句 在这一类型中,又有两种回避情况, 一是去掉中心语,用原来的结果补语作为主谓句中的谓语。例如: 正确句留学生回避句 (6)我们终于打赢了这场球。我们终于赢了这场打球。 (7)45分钟后,土豆终于烤熟了。45分钟后,土豆终于熟了。

原因:(1)(3 、4 、5)(6)留学生把“打”这一动作和“球”放在一起,作为一个名词,在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这种偏误,是由于汉语中常用短语和离合词的频繁使用有关。在学习过程中,留学生先接触的是一些常用的动宾结构的短语,如打球、吃饭、喝水、洗衣服,也有一些是离合词,如游泳、唱歌、睡觉等。这些短语和离合词在留学生的汉语系统中较为凝固,在使用时常常一起用,不易分开。因此,原本应该用结果补语短语的句子中,留学生常把这些常用短语或离合词凝固在一起,作为某一句子成分,让原本应充当结果补语的词成为句子的谓语中心语。(2、7)回避正确 二是用其他的表达方式来回避动结式,例如句子“有一天,农夫回家时,看见了 一只猫”,留学生就用主谓句中的一种句式—存现句来回避,例如: (8)有一天,农夫回家时,门前有一只猫。 原因:因为主谓句是汉语中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句式,所以留学生回避时最爱用这种句式。 出现回避的总的原因: 首先是因为主谓关系和动宾关系在留学生的目的语语法体系里的意识远远强于动结式关系。而汉语结果补语短语本身的结构也使留学生容易采用主谓结构进行回避。汉语结果补语有动词或形容词充当,动词和形容词又可以作为句子的谓语。实际上,很多动结式的句子都是由两个主谓结构紧缩而成的。这两个主谓结构的谓语分别是动结式中的中心语和结果补语。留学生更熟悉主谓结构,就常常把动结式句子还原成了两个主谓结构. 其次是结果补语短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了某种结果,动作与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是紧 密相连的。而留学生在表达时往往丢掉表示动作的词,只说结果,这样结果补语变成

现代汉语中几种常见补语的分析及判别

现代汉语中几种常见补语的分析及判别 补语是现代汉语语法学习的难点之一,不同的教材对补语有着不同的定义。补语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程度。从语义上,可以把补语分为“结果补语、程度补语、情态补语、数量补语、时地补语、可能补语、趋向补语”7种。结合不同版本的现代汉语教材和语法学研究著作,对现代汉语中几种常用的补语,从语法意义、语法形态、语法规则以及语义关系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及判别,总结出5种常见补语的结构形式及其区分特征。 标签:补语类型分析判别 补语是动词谓语句和形容词谓语句的重要组成成分,起着补充说明动作或行为的结果、程度、状态、可能、趋向、数量和处所的作用。在《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教材中,补语可以分为结果补语、程度补语、情态补语、可能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和时地补语;在《现代汉语》(张斌主编)教材中,补语按照语义可以分为结果补语、趋向补语、情态补语、程度补语、数量补语;而《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一书则按照补语的结构中有无“得”分为:无“得”的数量补语、有“得”的情态补语、可有可无“得”的结果补语、趋向补语。 尽管语法学界对补语有一定的界定和认识,但是补语结构的灵活性以及词语语义指向的不固定性仍反映出不少的语法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通过大量的语料进行分析与归纳。黄廖本《现代汉语》中补语被归纳为7大类,张斌《现代汉语》中少了可能补语,将可能补语细化到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即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的可能式;胡裕树《现代汉语》同许多学者有着相似的观点,认为“程度也是一种情态”,未提及程度补语。 本文以黄廖本《现代汉语》为范本,参照各版本《现代汉语》教材及相关学术论文、研究成果,对补语及其各种类型进行系统整理、归类,并总结不同补语类型的一般结构形式,结合语料进行分析,力求从语法、语义等方面分析各类补语。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最早提出“补足语”概念,吕叔湘在《语法学习》中讨论了“附加语”——即现在所说的“补语”。近年来,诸多学者撰文探析了补语。 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大量语料,分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几种补语类型,如“结果、程度、情态、可能、趋向、数量、时地”补语,整合并探究各类补语的语法意义、语法规则以及出现的条件;第二部分总结规律,分析几种常见补语的区分特征;第三部分是判别几种易混补语类型;第四部分为全文总结。 此外,本文将结合文学作品、现实语料采取对比判别的方法,对补语类型进行划分。从结构功能、语法意义、语义关系、语用等方面分析不同类型补语的特点,总结前人经验,为学习者提供参考。

第六节句子里的述语、宾语、补语

第六节句子里的述语、宾语、补语 第一篇:第六节句子里的述语、宾语、补语 第六节句子里的述语、宾语、补语 一、汉语里的述语和宾语 述语和宾语是句子中两个重要的句法成分。前面第三节“词组”中介绍述宾词组时我们曾说过,述语表示行为动作,宾语是行为动作所支配、影响或涉及的对象。不过,这是一种概括的说法,其实汉语中述语和宾语在意义上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宾语是述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受事。这种宾语一般称为“受事宾语”。例如:(1)(我)看书(姐姐)洗衣服(他们)买房子 (2)(他)写书(妈妈)做衣服(工人)盖房子 例(1)和例(2)里的宾语都是受事,但有些不同:例(1)里的宾语所指的事物是在动作行为发生前就存在的,例(2)的宾语所指的事物在动作行为发生前并不存在,而是在动作行为发生之后所产生的结果.(二)宾语是述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这种宾语一般称为“施事宾语”。例如:(3)(这房子)住人(我们家)来客人了(门口)站着个孩子 (三)宾语表示处所。这种宾语一般称为“处所宾语”。例如:(4)(我)去天津(他)回北京了(李老师)来学校了 (四)宾语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这种宾语一般称为“工具宾语”。例如:(5)(我)吃大碗(你别)洗凉水(他)写毛笔“吃大碗”就是“用大碗吃”的意思。余者类推。 (五)宾语表示数量。这种宾语一般称为“数量宾语”。例如:(6)(他)买了/两个(我)写了/四篇(客人)来了/三位 (六)宾语表示领有或存在的事物。例如:(7)(他)有两个弟弟(桌上)有一本书(门外)是一条河 宾语可以是施事、处所或工具,这也是汉语语法的特点之一。 关于汉语里的宾语,还需要了解一点,那就是汉语里边有一种倾向,主语所指的人或物往往是有定的(即已知的、确定的),而宾语所指的人或物往往是无定的(即未知的、不确定的)。试比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