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语法与语法教学——浅析《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

汉语语法与语法教学——浅析《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

汉语语法与语法教学——浅析《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

---------------------------------------

汉语语法与语法教学——浅析《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

浅析《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摘要:从结果补语的本体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结果补语语法以及对《汉语会话301句》中出现的结果补语进行分析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结果补语的呈现顺序应当与学习者习得顺序一致。2.结果补语出现的复现率应有所提高。关键词:结果补语;对外汉语教学;呈现;复现率结果补语属于汉语补语中的一个类别,体现了汉语经济性的特点,对于初学者较难掌握。而《汉语会话301句》是针对汉语水平为初级的学生所设计的教材,它的设计体现了功能法和结构法相结合的典型。从结果补语本体及在《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进行研究。

一、结果补语本体研究结果补

语属于汉语补语中的一种,汉语补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向被认为是一个重难点,因为在其它语言中很难找出对应的语法知识。而结果补语是体现汉语经济实惠的特点,它言简意赅地用单句表达了复句的含义。结果补语结果补语的定义各家有着不同的看法,李德津认为“结果补语是在谓语动词后边补充表示动作结果的动词、形容词或介宾短语”,刘月华认为“结果补语主要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结果——引起动作者或动作受事的状态发生变化”①,陆庆和认为“结果补语在语义上上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②,但以上的定义并不够简要明确地说明结果补语的定义,因此,采用黄廖版《现代汉语》中对结果补语的定义,即“表示因动作、行为导致的结果。” ③①②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商务印书馆,2001:534 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93 ③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9.

第一页可充当结果补语的词类可充当结果补语的词类是谓词类词语,即动词、形容词等。《汉语会话301》结果补语的呈现既有动词作结果补语,也有形容词作结果补语,类型较广泛,能够使学习者一目了然什么样的词语能够做结果补语。 1.可充当结果补语的形容词单音节形容词多数可充当结果补语,如“好”、“坏”、“错”、“碎”、“累”等,少数双音节形容词也可充当结果补语,如“清楚”、“干净”等。多数可充当结果补语的形容词是性质形容词,而非状态形容词,这与结果补语所要表达的“动作的结果”的含义是切合的。

2.可充当结果补语的动词单音节动词多数可充当结果补语,而且动词作结果补语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从语义上看,它们都是表变化的非自主动词,如“做完”、“学会”、“听懂”、“弄丢”等中的“完”、“会”、“懂”、“丢”都是有一定的变化。动词在充当结果补语时,更多的是表达真实的意思,如“猎人被打死了”中的“死”

的含义是“没有生命”①,而非做程度补语时表示“达到极点”②。语义指向结果补语底层都可划分为两个表述,但它们的语义指向各不相同。 1.述语和补语语义指向主语,主语与述语构成表述关系。如“我们打赢了球。”可划分为表述1:“我们打球。”表述2:“我们

赢了”。2.述语和补语语义指向宾语,宾语与述语构成表述关系。如“我们打碎了玻璃。”可以划分为表述1:“我们打玻璃”表述2:“玻璃碎了”。3.述语和补语语义指向动作,如“我们打完了球”可以划分为表述1:“我们打球。”表述2:“打完了。” 4.述语和补语语义分别指向主语和宾语,主语与述语构成表述关系,宾语与述语也构成表述关系。如“他挺直了腰板”可划分为表述1:“他挺。”表述2:①②《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1291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1291 第二页“腰板直。” 5.结果补语语义指向泛指的或

在上下文中出现的人或物,如“低度酒也会喝醉的。”指向的就是“人”,可划分为“人喝+人醉。”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结果补语语法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果补语在各个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不尽相同,在《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并没有明确地给出结构类型或结构特点,存在一定的缺憾。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果补语的结构类型 1.结果补语的肯定式:V+结果补语+了、过+宾语其中的“了、过”和宾语可以只出现一个成分,也可以出现两个成分,但不能不出现其它成分。“了、过”只能放在结果补语的后面,不能放在谓语动词和结果补语之间。结果补语可以和动态助词“了、过”搭配,但不能和动态助词“着”搭配。因为“着”更多的强调动作的状态,而不是结果。宾语放在结果补语的后面。在汉语中,有些动词是不及物的,可是有了结果补语后,也可以带宾语了。例如“笑弯了腰、哭红了眼睛、打肿了眼睛”等等。

2.结果补语的否定式:没+V+结果补语+ 结果补语的否定形式后面可以加宾语,但不能带动态助词。例如:没做完作业没记错地址*没学会了*没听懂了“不+动词+结果补语”只能用于假设句中,例如:这次不考好,就得不到奖学金。你不写完,不让你回家。

3.结果补语的疑问式:1)一般疑问句:V+结果补语+吗?2)正反疑问句:V没V+结果补语衬衫你洗没洗干净?)/V+结果补语+了+没有?3)一般情况下,结果补语无特殊疑问句。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果补语的结构特点 1.在结果补语前充当述语的大多数是单音节动词、双音节动词较少,形容词更少。双音节动词:掌握牢、准备齐全;形容词:小马驹瘦死了。 2.一个谓语动词后面只有一个结果补语,有时结果补语后可带数量补语。如“我长高了三公分。”

3.结果补语前面不用助词“得”,结果补语一般都能加上“得”构成它的可能式,但加上“得”之后便是可能补

语,不是结果补语了。如“笔找到了。”强调“找到的结果”。而“我找得到笔”,强调“找笔的动作”。三、《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对教学的影响根据李泉在《对外汉语教材通论》中所建议,教材的编写应当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的原则。《汉语会话301句》中的结果补语呈现是否符合以上的原则,进行了浅显的分析。《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作为语法注释一共出现了四次。在其它语言中几乎没有和汉语结果补语对应的语法现象,所以初学者理解结果补语比较困难。下面就《汉语会话301句》中四次出现的结果补语及结果补语的练习、零散出现的结果补语进行分析。1.《汉语会话301句》中首次出现结果补语是在第15课《我要打国际电话》,课文中共出现两个结果补语的语料分别是:[1]营业员:你打到哪儿?[2]营业员:电话打通了

吗?

和子:谢谢!打通了。教材中所给的解释可能会给初学者造成一定的困扰和困惑,在第15课之前并没有出现任何有关补语的说明。这里有些突兀地出现结果补语,虽然符合学习第四页补语易到难的习得顺序,根据儿童习得补语简到繁的顺序和文学作品补语调查使用频率的一般现象,补语出现的顺序是:单音节结果补语——简单趋向补语——处所补语——动量补语——时量补语以及程度补语、可能补语、情态补语、比较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和他们的引申用法,但却给学习者留下了困惑。其次,结果补语的否定式不一定是在动词前加“没”,在条件假设句中,结果补语的否定式加的就是“不”,如“我不做出来这道题就不回家。”也许编者有意采取回避策略,让学习者先学容易的知识点,但在教材中也应有所说明。否则当学习者在课堂之外听到类似的话语时,容易造成偏误。同时,教材中第二条注释“到”作为结果补语的语法现象在课文

中只是简单地提及,虽然在课后的替换与扩展中有所涉及,但也只是简单地出现了两个语料。这样的解释不仅显得有些突兀,而且容易造成学习者学习的干扰。在课后的替换与扩展练习中,出现了“你打(吃、看、找、买)通(完、完、到、到)电话了吗?”在扩展中,也出现了“他听懂了。”这样的替换和扩展练习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结果补语的语法结构,而且体现了汉语课堂中应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2.《汉语会话301句》中第二次出现结果补语是在第23课《对不起》,课文中共出现的五个结果补语的语料分别是:[6]玛丽:我们约好八点,你怎么才来?大卫:真抱歉,我来晚了。[7]玛丽:修好了吗?大卫:修好了。[8]玛丽:谢谢,不用了。星期日我买到一本新小说。[9]刘京:我能看懂吗?[10]玛丽:你英文学得不错,我想能看懂。在“扩展”中出现:“那个随身听我弄坏了。对不起,我弄脏了你的本子了。” 课文中出现的作为结

果补语的成分有“好”、“晚”、“懂”,但在语法解释中却只出现了“好”的语法解释。“晚”也许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所以编者有意忽略,但“懂”在初级阶段的学生理解起来却是比较难的,不如告诉学生:“懂”第五页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汉语会话301句》课文安排及语法点顺序大纲(汉语定稿).

《汉语会话301句》教材语法点设置备注:》:北语康玉华来思平1999年1月第一版(再版)《汉语会话301句》:北语康玉华来思平2005年7月第一版(第三版) 第三版的修订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分为上下两册) 1、在保留原有语言点的前提下,更换能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的内容; 2、在增加新内容的基础上,对语言点安排的循序渐进、前后照应进 一步细加研磨,使之趋于完善。 (前言) 《汉语会话301句》是为初学汉语的外国人编写的速成教材。 共40课,另有复习课8课。包括问候、相识等交际功能项目近30个,生词800个左右以及汉语基本语法。每课分为句子、会话、替换和扩展、生词、语法、练习六部分。 本书注重培养初学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采用交际功能和语法结构相结合的办法编写。将现代汉语中最常用、最基本的部分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语境展现出来。语法注解通俗易懂,并有浅显明了的例句作简明扼要的解释,使学习者能用语法规律来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练习项目多样,且题量大,复习课注意进一步训练学生会话与成段表达,对所学的语法进行归纳总结。各课的练习和复习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全部或者部分使用。 本书共40课,另外复习课8课。每课基本二——三个语法点。 第一课——第三课重在语音训练,没有语法点 第一课:问候(一)greetings 你好!how do yo do? 句子:你好!(how do you do?) 你好!(how do you do?) 你好吗?(how are you?) 我很好。(I am very well。)你呢?(and you?) 我也很好。(I am very well,too。) 第二课:问候(二)greetings 你身体好吗?How is your health?第三课:问候(三)greetings 你工作忙吗?are you busy your work?第四课:相识(一)making an acquaintance 您贵姓?May I know your name? 1、用“吗”的问句:questions with “吗” 在陈述句末尾加上表示疑问语气的助词“吗”,就构成了一般 疑问句。例如:你好吗?你身体好吗?她是老师吗? An interrogative sentence is formed by adding the modal particle “吗”at the end of a declarativesentence,e.g.。 2、用疑问代词的问句:questions with interrogative pronouns 用疑问代词(谁、哪儿、什么)的问句,其词序跟陈述句一 样。把陈述句需要提问的部分改成疑问代词,就构成了疑问 句。例如:他姓什么?你叫什么名字?谁是大卫?玛丽在哪 儿? 3、形容词谓语句:the sentence with an adjectival predicate 谓语的主要成分是形容词的句子,叫形容词谓语句。例如: 他很忙。第五课:相识(二)making an acquaintance 我介绍一下儿let me introduce…… 1、动词谓语句:the sentence with a verbal predicate 谓语的主要成分是动词的句子,叫动词谓语句。动词如果带有宾语,宾语一般在动词的后边。例如:他来。张老师在家。我去北京大学。 2、表示领属关系的定语:the attributive genitive 1)代词、名词作定语表示领属关系时,后面要加结构助词“的”。例如:她的书,张老师的学生,王兰的哥哥 2)人称代词作定语,而中心语是亲属称谓,或表示集体、单位等的名词时,定语可以不用“的”。如:我哥哥,他姐姐,我们学校等。 3、“是”字句(1):the “是”sentence (1) 动词“是”和其他词或短语一起构成谓语的句子,叫“是”字句。“是”字句的否定形式,是在“是”字前加否定副词“不”。例如:她是大夫。大卫是他哥哥。我不是这里的学生,我是老师。 复习(一)review “也”和“都”的位置 副词“也”“都”必须放在主语之后,谓语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也”“都”同时修饰谓语时,“也”必须在“都”前边。例如: 我也很好。他们都很好。我们都是学生,他们也都是学生。 “都”一般总括它前边出现的人或者事物,因此只能说“我们都认识他”,不能说“我都认识他们。” 第六课:询问(一)making an inquiry 你的生日是几月几号?when is your birthday? 1、名词谓语句:the sentence with a nominal predicate 由名词、名词短语或数量词等直接作谓语的句子,叫名词谓语句。肯定句不用“是”(如果用“是”,则为动词谓语句)。这种句子主要是用来表达时间、年龄、籍贯及数量等。如:今天星期天。我今年二十岁。他北京人。如果否定,在名词谓语前加“不是”,变成动词谓语句。如:今天不是星期天。他不是北京人。 2、年月日星期的表示法:ways to show the year,the month,the day and the days of the week (1)年的读法是直接读出每个数字。如:1997年,读为:一九九七年,2000年,读为:二零零零年 (2)十二个月的名称是数词1——12后面加“月”。 (3)日的表示法同月,数词1——31后加“日”或“号”。(“日”多用于书面语,“号”多用于口语。 (4)星期的表示法是“星期”后加数词一——六,第七天为星期天或星期日。 (5)年、月、日、星期的顺序是:1998年7月8日(星期日) 3、“……,好吗?”:the question tag “……,好吗?” 这是用来提出建议后,征询对方意见的一种问法。问句的前一部分是 陈述句。 如:你来我宿舍,好吗?明天去商店,好吗? 如果同意,用“好,好啊(wa)”等应答。 第七课:询问(二)making an inquiry 你家有几口人?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1、有字句:the “有”sentence

汉语语法与语法教学——浅析《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

汉语语法与语法教学——浅析《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 --------------------------------------- 汉语语法与语法教学——浅析《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 浅析《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摘要:从结果补语的本体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结果补语语法以及对《汉语会话301句》中出现的结果补语进行分析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结果补语的呈现顺序应当与学习者习得顺序一致。2.结果补语出现的复现率应有所提高。关键词:结果补语;对外汉语教学;呈现;复现率结果补语属于汉语补语中的一个类别,体现了汉语经济性的特点,对于初学者较难掌握。而《汉语会话301句》是针对汉语水平为初级的学生所设计的教材,它的设计体现了功能法和结构法相结合的典型。从结果补语本体及在《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进行研究。 一、结果补语本体研究结果补 语属于汉语补语中的一种,汉语补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向被认为是一个重难点,因为在其它语言中很难找出对应的语法知识。而结果补语是体现汉语经济实惠的特点,它言简意赅地用单句表达了复句的含义。结果补语结果补语的定义各家有着不同的看法,李德津认为“结果补语是在谓语动词后边补充表示动作结果的动词、形容词或介宾短语”,刘月华认为“结果补语主要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结果——引起动作者或动作受事的状态发生变化”①,陆庆和认为“结果补语在语义上上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②,但以上的定义并不够简要明确地说明结果补语的定义,因此,采用黄廖版《现代汉语》中对结果补语的定义,即“表示因动作、行为导致的结果。” ③①②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商务印书馆,2001:534 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93 ③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9. 第一页可充当结果补语的词类可充当结果补语的词类是谓词类词语,即动词、形容词等。《汉语会话301》结果补语的呈现既有动词作结果补语,也有形容词作结果补语,类型较广泛,能够使学习者一目了然什么样的词语能够做结果补语。 1.可充当结果补语的形容词单音节形容词多数可充当结果补语,如“好”、“坏”、“错”、“碎”、“累”等,少数双音节形容词也可充当结果补语,如“清楚”、“干净”等。多数可充当结果补语的形容词是性质形容词,而非状态形容词,这与结果补语所要表达的“动作的结果”的含义是切合的。 2.可充当结果补语的动词单音节动词多数可充当结果补语,而且动词作结果补语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从语义上看,它们都是表变化的非自主动词,如“做完”、“学会”、“听懂”、“弄丢”等中的“完”、“会”、“懂”、“丢”都是有一定的变化。动词在充当结果补语时,更多的是表达真实的意思,如“猎人被打死了”中的“死” 的含义是“没有生命”①,而非做程度补语时表示“达到极点”②。语义指向结果补语底层都可划分为两个表述,但它们的语义指向各不相同。 1.述语和补语语义指向主语,主语与述语构成表述关系。如“我们打赢了球。”可划分为表述1:“我们打球。”表述2:“我们

汉语补语语法知识

汉语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 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构成 补语主要由谓语性词语、数量短语和介词短语充当。 ①谓语性词语作补语 形容词:好低高紧熟快早干净清楚 动词:写改听学拿推抹看走听 主谓短语:高兴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气得脸都白了 述宾短语:急得想哭说得没有分寸 述补短语:痛得昏了过去乱得睡不着 联合短语:长得又精干又潇洒累得筋疲力尽 状中短语:起得很早窜得比天还高 连谓短语:他气得流着眼泪跑了出来羞得转身就跑 兼语短语:奇怪得令人无法捉摸忙得使人喘不过气来 比况短语:痛得钻心一般急得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②数量短语作补语 看了三遍成立五年走了一趟看了两眼住了半个月 ③介词短语作补语 出生在上海钻到衣领里写于20年代初期始于上个世纪 语义类型 补语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状态等。 ①结果补语 结果补语表示述语的结果。 结果补语主要由形容词来充当,也可由少数单音节动词来充当。 结果补语与述语之间不加“得”。 例如: 写错变好压低抬高抓紧煮熟哭肿踢坏做完洗干净说清楚 说完改成听懂学会拿走推倒抹掉打死拉住撞翻叫醒 结果补语与述语结合得比较紧密,其间不能加入别的成分。结果补语后面可以带动词助词“了”和“过”,也可以带宾语。 例如: 抓紧时间压低标准抬高价格哭肿了眼睛踢坏了足球洗干净衣服 叫醒他抹掉痕迹推倒了围墙写完了作文拿走了工资学会了上网

②趋向补语 趋向补语表示事物运动的方向,主要由趋向动词“来”、“去”、“出”、“上”、“下”、“回”、“上来”、“出来”、“回来”、“上去”、“下去”等充当。趋向补语和中心语之间不加“得”。例如:走进流进取回跑回送来拿来交上贴上脱下换下 走出去跑进来拿出来蹲下来爬起来扔过去缩回去坚持下去 由趋向动词“来”、“去”作补语的格式里,宾语可以放在述补短语之后,也可以放在述补短语之间。例如“送来两本杂志”可以改为“送两本杂志来”。但宾语是表示处所的,只能放在“来”、“去”之前,“进”、“出”、“上”、“下”、“回”、“过”之后,例如“进门来”、“回家去”、“跑回家”、“走进里屋”。 有时趋向动词并不表示动作的真正趋向,而是趋向动词的引申用法。例如: 夜晚久久地平静不下来了。 他慢慢变得坚强起来。 动词“了”一般加在补语后面、宾语前面,例如: 他匆忙走进了办公室。 “了”也可以出现在补语之前,这时述语后面就不再出现宾语,例如: 叫声使楼道里过往的人聚了过来。 周围的人都“轰”地笑了起来。 ③可能补语 可能的补语表示能怎么样或不能怎么样。 可能补语主要有两种表示方法: Ⅰ在述语和结果补语之间加入“得”或“不”,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或不可能出现。例如: 写得(不)完听得(不)懂出得(不)去 解决得(不)好看得(不)清楚 Ⅱ“得”或“不得”用在述语之后作补语,表示结果可能实现或不能实现。例如: 去得(去不得)吃得(吃不得)认得(认不得) 丢不得去不得大意不得耽误不得 此外,“得了(liǎo)”或“不了(liǎo)”也可以用在述语后面作补语。例如: 走得了(走不了)办得了(办不了)决定得了 ④数量补语 数量补语表示述语动作行为的数量。 数量补语可由表动量的数量短语来充当,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例如: 看了两眼说过三遍来过三次打了一下 数量补语还可以由表示时量的数量短语来充当,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例如: 等了三年来了一个月忧郁了半天坐了三分钟 ⑤状态补语 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或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述语和补语之间一般加助词“得”。例如:

第五讲 语法教学与实践

第五讲汉语语法及其教学 三、汉语语法的特点 1、词序和语序很重要 1)某些语义成分的位置比较灵活:a. 他买了那本书。 b. 他那本书买了。 c. 那本书他买了。 汉语的句子结构是“话题——说明”型,而非“主语——谓语”型。话题与说明之间关联松散,因此位置灵活。 2)语序变化隐含逻辑关系的变化:a. 张三到图书馆拿书。 b. 张三拿书到图书馆。 汉语语法的时间逻辑依据——“两个句法单位的相对词序决定于它们所表示的概念领域里的状态的时间顺序。”(戴浩一,1988)先发生的事物、状态、动作在句子里先出现。 语法的时间逻辑有时影响句子的可接受性。如: a.他把黑板上的字擦了。 b. 他把黑板上的字写了。(?) a. 他写字写在黑板上。 b. 他擦字擦在黑板上。(?) 语序不同还影响名词短语的泛指和特指。如: a. 客人来了。 b. 来客人了。 2、修饰成分的位置比较固定——修饰成分在被修饰成分前 3、有一些特殊词类和特殊的词 1)个体量词 汉语有几百个量词,一些为度量衡单位词和名词借用为量词,这两类词绝大多数语言中都有,如“杯”“桌”(一杯酒、一桌菜)。汉语特有的是个体量词,如“本、台、张、粒、根、支、把、幅”等。一些量词的词义类别,及其所搭配的名词的语义特点可以进行概括。 2)语气词——要根据语境确定其意义 3)方位词 介词+名词+方位词介词(+冠词)+名词 在桌子上on the table 在桌子下under the table 在政治上in politics 在……基础上on the basis (of) 4、狭义形态少 1)名词没有性、数、格。表复数的“们”不同于英语的-s,不能与数词同现。 2)汉语代词没有性和格、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区别。 3)动词没有形态变化。 5、特殊的动词结构 1)动补结构 ①趋向补语——“动 + 来/去”,“动 + 上(下、进、出、回、过、起)+来/去” ②结果补语——长胖了、洗干净了、来晚了 ③可能补语—— “动 + 不/得 + 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听不/得懂、进不/得去) “了”作可能补语——“动 + 得/不 + 了” 表示有无能力或条件实现动作的结果,“了”表示“完、掉”的结果义,如“两个人吃不了这么多菜。”表示有无能力实现某动作,如“这辆车坏了,骑不了了。” 2)动宾离合词 “见面、洗澡、结婚、帮忙、跑步” 离合词中间可以插入表数量、性质的词语,在某些条件下还可以错位,即后面的单位移位到前面,如“这个面我不见”“澡洗完了”“你的忙我一定帮”。 6、句子成分跟词类既对应又不对应

汉语语法与语法教学——浅析《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

浅析《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 摘要:本文从结果补语的本体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结果补语语法以及对《汉语会话301句》中出现的结果补语进行分析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结果补语的呈现顺序应当与学习者习得顺序一致。2.结果补语出现的复现率应有所提高。 关键词:结果补语;对外汉语教学;呈现;复现率 结果补语属于汉语补语中的一个类别,体现了汉语经济性的特点,对于初学者较难掌握。而《汉语会话301句》是针对汉语水平为初级的学生所设计的教材,它的设计体现了功能法和结构法相结合的典型。本文从结果补语本体及在《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进行研究。 一、结果补语本体研究 结果补语属于汉语补语中的一种,汉语补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向被认为是一个重难点,因为在其它语言中很难找出对应的语法知识。而结果补语是体现汉语经济实惠的特点,它言简意赅地用单句表达了复句的含义。 (一)结果补语 结果补语的定义各家有着不同的看法,李德津认为“结果补语是在谓语动词后边补充表示动作结果的动词、形容词或介宾短语”,刘月华认为“结果补语主要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结果——引起动作者或动作受事的状态发生变化”①,陆庆和认为“结果补语在语义上上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②,但以上的定义并不够简要明确地说明结果补语的定义,因此,本文采用黄廖版《现代汉语》中对结果补语的定义,即“表示因动作、行为导致的结果。”③ ①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商务印书馆,2001:534 ②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93 ③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9.

现代汉语语法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 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句子成分分析法,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汉语句子成分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一、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例如: (1)今天晚上‖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 (2) [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主语(代词)谓语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例如: (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谓语 (2)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谓语 二、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 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谓语(状语+动词+补语) 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语谓语(状+动+补+宾)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 太阳‖热烘烘的。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主语谓语(形容词+补语) 说话‖[要]简洁<些>。 主语谓语(状语+形容词+补语) (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 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任何困难‖她都能克服。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如: 鲁迅‖浙江绍兴人。 主语谓语(名词短语) 明天‖教师节。 主语谓语(名词) 她‖大眼睛,红脸蛋。 主语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 三、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可由名词、代词、数词、

结果补语课堂教学

对外汉语中结果补语的课堂教学 摘要:汉语结果补语是汉语言中经常使用而又是外国留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为了让他们较好地掌握结果补语的用法,本文将按照教学主要环节,使用归纳总结的课堂教学方法,较为系统地结果补语及其偏误分析进行讲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结果补语,偏误分析,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结果补语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留学生经常会出现许多的问题,虽然有的问题不大,不会影响口头上的交流,但中国人听着别扭,也有碍于外国学生学习地道的汉语,尤其妨碍了希望进人更高层次汉语学习或相关学科学习的外国学生的汉语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要及时予以纠正。 在课堂教学时,我们应首先让学生对结果补语的定义有个大致的了解。“结果补语”就是“表示动作行为或变化的结果”。它的形式是:动词十动词/形容词。并且同时给出一些实例去帮助他们理解结果补语的含义。如:吃饱,喝足,睡好,学会,救活,记住等等。一般说来,动词及其补语有两层含义,如: 吃饱了→我吃饭听清楚了→我听了书买到了→买书了 我饱了内容清楚了书得到了 以上的这些都可以通过ppt展示或老师自己板书写下让留学生看清楚,记清楚,以便他们去类推。然后老师可以每两个人发下一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不同的句子(教师提前写好的,教师根据班级人数自由调整卡片的发放):1,衣服完了,2,今天我吃早饭就去上课了。3,这首歌很好听,我整整听到一天了。4,苹果要洗完干净了才能吃。5他的作业没完全写,6,他把玩具给弄坏着7我不修好自行车.留给学生5到6分钟去自由讨论手中的句子是否正确。讨论完后可以让学生发表他们的意见,最后老师宣布:他们手中的句子无一正确。然后老师一一讲解句子中的错误之处。这样会使学生更加有兴趣,更能促使他们认真听讲与思考。现在先来看第一句和第二句,它们同属于结果补语偏误中的缺漏现象。然而它们又有不同,第一句衣服完了是有结果补语但缺少谓语动词。应改为衣服做完了 分析:动词单用时,大多只表示动作方式而不能表示动作结果, 有些状态动词和非持续动词则只表示动作的结果(如“完,死,醒” 等),所以当表示动作完成并且有一定的结果时不能只用单个动词。 第二句:今天我吃早饭就去上课了是缺少结果补语,应该为今天我吃完早饭就去上课了分析:“去上课”应该发生在“吃早饭”的动作完成以后,因此 应该在“吃”后加上表示动作结束的结果补语“完”。还可以用“了” 代替“完”,是因为“完”的词汇意义在这里跟“了”的语法意义重 合。 第三句和第四句是属于误加现象。这首歌曲非常好听,我整整听到一天了。 改:这首歌曲非常好听,我整整听了一天。 分析:动词“听”带了表示动作持续时间的补语“一天”时,就 不能再带表示动作完成的结果补语“到”。 * 苹果要洗完干净了才能吃。 改:苹果要洗干净了才能吃。 分析:“洗完”和“洗干净”是两个不同意义的动结短语。汉语 里一个动词只能带一个结果补语 最后三句是误用现象,第五句是该用结果补语而误用状语,应改为他的作业没全写完。 分析:该句谓语动词“写”的结果是完成作业。而用状语“完 全”来描述写的状态是不适合的。什么时候用动结短语什么时候用状语 要看谓语动词是否产生了某种结果。

汉语语法知识之状补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之句子成分(状、补) 一、初高中语法知识衔接 1、句子成分的划分符号。 主语:“==== ”划在主语下面谓语:“——”划在谓语下面 宾语:“~~~~”划在宾语下面定语:“()”用在定语前后 状语:“[ ]”用在状语前后补语:“〈〉”用在补语前后 2、两种析句法 有两种基本的析句法:句子成分分析法和直接成分分析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又叫中心词分析法,这种分析法一分为多,在一个平面上一次分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大句子成分,其中主语、谓语(有时包括宾语)是主干成分,其他是附加成分。 直接成分分析法又叫层次分析法,认为句子是有系统、分层次组合起来的,这种方法把句法结构一分为二,分析出来的两个部分叫直接成分。然后不断层层二分,揭示语言中句子结构的层次性。 3、在一个比较完整的陈述句中(主谓句),句子中各种成分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般是:[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林牧场场长仿佛看透了我的心事。 | 主 || 谓| | 定 ) 中 | | 状 ] 中 | | 动 | 宾 | | 中 < 补 | | 定 ) 中 | 二、句子成分之状语和补语 【状语】状语是谓词性偏正结构中修饰、说明中心语的成分。 状语与中心语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1、状语的构成 ㈠、副词形容词等作状语 ①副词:很守信用忽然想到非常出色格外贵重已经来了 ②形容词:形容词:突然提出缓慢移动仔细检查坚决支持 ③时间名词:现在结束早晨起来昨天我检查了三遍刚才我都看到了 ④能愿动词:愿意相信应该知道可能认为可以维持 ⑤代词:这样宽容那样说这么高兴 ⑥名词和动词中表示动作方式手段、状态的词也可以作状语,例如: 集体购票公费出国现金支付现场直播同情地看着 ㈡、短语作状语。例如: ①介词短语、比况短语和方位短语的基本语法功能就是充当状语。例如: ②介词短语:朝外看把水倒掉沿着河边走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③比况短语:杀猪般嚎叫起来箭似的冲出去箭一样冲向蓝天 ④方位短语:三天前离开了学校路上沉默不语半个月后走了 ⑤主谓短语:面对面地坐着雨不停地下一堂不拉地听课 ⑥述宾短语:有组织地进行调查有条件地承担义务降低标准录取 ⑦偏正短语:大范围推广高标准地完成过分苛刻地提出要求 ⑧联合短语:又惊又喜地望着连跑带跳地出去了愁眉苦脸地说 ⑨量词短语:一米长三尺宽五吨重一趟一趟地跑 2、状语的语义类型 状语的语义类型可以分为限定性状语和描写性状语两类。 ①限定性状语主要用来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 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意义。 例如:昨天下午我专门来过一趟。(时间) 他在阅览室查阅资料。(处所) 我十分郑重地点点头。(程度) 老师昨天因故没有来上课。(否定) 按照市场行情及时进行价格调整。(方式) 通过投票选举,他担任了公司总经理。(手段) 我替他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对象) ②描写性定语描写动作状态或人物情态,主要由形容性词语来充当。 例如:这项工程我们必须高标准地完成。 他脸色阴沉地走出考场。 她两条胳膊静静地垂着,又高兴又紧张地望着他。 那位男子非常热情地领我们进了他家的里屋。 3、状语的位置 状语在句子中一般出现在主语后面、谓语前面,少数状语可以放在句首;但是,所有状语都不能出现在谓语后面。 我昨天已经检查了三遍了。 他通过考试或许会转为正式的公办教师。 谈判双方关于合同的一些具体条款还存在着一些异议。 祖辈们在那个草原与山丘组成的边远乡村过着自给自足的部落式生活。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

1.汉语的基本语序 主语 + 谓语 + 宾语 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 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 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 他是谁?|这是什么书?|你去哪儿?|你怎么去?4.正反疑问句 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 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 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 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 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还是)听音乐。6.定语(用在名词前) (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 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 他是汉语老师。| 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 形容词前) (1)副词作状语: 我常常去商店。| 她很漂亮。

(2)介词短语作状语: 我在中国学习。| 我从美国来。|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 你往前走。 |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 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 你快走! (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 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 形式:动词 + 动词/ 形容词 (1)动词 +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 我听懂了。| 我看见他了。| 作业做完了。|车停在门口。 (2)动词 +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 你说对了。| 饭做好了。|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 动词 + 上、下、进、出、回、过、起 / 来、去 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 去”的情况: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 处所词语 + 来 / 去 明天他回北京来。|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 表示完成:动词 + 来 / 去 + 事物词语 我借来一本书。| 他拿去了那支笔。 表示要求:动词 + 事物词语 + 来 / 去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

1.汉语的基本语序 主语+ 谓语+ 宾语 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 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 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 他是谁|这是什么书|你去哪儿|你怎么去 4.正反疑问句 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 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 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 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 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还是)听音乐。6.定语(用在名词前) (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 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 他是汉语老师。| 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 形容词前) (1)副词作状语: 我常常去商店。| 她很漂亮。 (2)介词短语作状语:

我在中国学习。| 我从美国来。|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你往前走。|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 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 你快走! (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 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 形式:动词 + 动词/ 形容词 (1)动词 +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我听懂了。| 我看见他了。| 作业做完了。|车停在门口。 (2)动词 +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 你说对了。| 饭做好了。|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 动词 + 上、下、进、出、回、过、起 / 来、去 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 去”的情况: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 处所词语 + 来 / 去 明天他回北京来。|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 表示完成:动词 + 来 / 去 + 事物词语 我借来一本书。| 他拿去了那支笔。 表示要求:动词 + 事物词语 + 来 / 去 你快倒茶来! 10.复合趋向补语

从戴遂良《汉语口语教科书》看献县方言结果补语的演变

从戴遂良《汉语口语教科书》看献县方言结果补语的演变 《汉语口语教科书》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戴遂良教授专门针对汉语口语的教学编写的教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性。关于方言结果补语的演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献县方言作为安徽省内的一种方言,其结果补语的演变情况也是令人十分关注的。本文将从《汉语口语教科书》的角度,探讨献县方言结果补语的演变情况。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结果补语。结果补语是指在句子中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结果。通常用在动词后面,起到强调或补充说明的作用。在汉语口语中,结果补语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名词、连词等。在献县方言中,结果补语的演变情况受到了地域文化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因此和其他方言有所不同。 在《汉语口语教科书》中,对于结果补语的演变给出了很多有益的指导和分析。其中对于献县方言结果补语的演变也有所涉及。戴遂良教授在书中指出,献县方言的结果补语演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形式的演变:献县方言的结果补语在形式上可能会出现变化,从一个动词演变成为一个形容词或者名词。这种形式上的演变可能是由于地域和历史因素的影响,使得语言的表达方式有所变化。 2. 语法功能的演变: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语言的功能也会发生变化。献县方言的结果补语在语法功能上可能会发生变化,从强调动作结果变成强调状态或者提醒注意的功能。 3. 语境的演变:语言是随着社会生活而发展的,因此语境的变化也会对结果补语的演变产生影响。在不同的语境中,献县方言的结果补语可能表达的含义也会有所不同,这需要我们在学习和使用方言时,要注意语境的影响。 通过《汉语口语教科书》对献县方言结果补语的演变进行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方言的发展和变化,也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献县方言,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 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中,补语的结构复杂、类型多样,是学习的重点,而宾语和补语的区别则是教学中的难点。本文从补语的语义类型,结合关系、标记、词性三个方面对比宾语来分析补语特点,探究一套补语教学的方法。 标签:现代汉语补语辨析 一、补语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的附加语,是动词、形容词的补充成分,它的作用是回答:怎么样、多少、多久之类的问题。补语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结果、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形状的程度和人、事物的状态。根据语义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结果补语 结果补语通常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用来表示动作或行为的结果。结果补语的中心语一般由动词充当。从结构形式上看,动词与结果补语之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补语后可以用动态助词“了”“过”,但不能有“着”,在结果补语后可以有宾语。例如: (1)他踢了(三双)鞋。 (2)小王洗碗了。 (3)[今天]她睡了。 (二)趋向补语 趋向补语通常由趋向动词充当,用来表示动作或行为移动的方向。趋向补语的中心语一般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从结构形式上看,谓语动词或形容词与趋向补语之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补语后可以用动态助词“了”,但不能有“着”,在趋向补语后可以有宾语;有时动词后边也可以带双层补语。例如: (4)他站。 (5)他走了舞台。 (6)他走舞台。 (三)程度补语

程度补语通常由程度副词“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等充当,用来表示达到极点或较高程度,也可以用量词短语“一点”“一些”,表示较轻的程度。程度补语的中心语一般由形容词充当。当补语是“极”“透”“死”“坏”时,补语后必须用助词“了”;当补语是“很”“慌”“死”时,补语前必须用助词“得”。例如: (7)他高兴极了。 (8)(芒市)的夏天热死了。 (9)我累坏了。 (10)他高兴得很。 (11)(泰国)的夏天热得慌。 (四)情态补语 情态补语通常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情态。情态补语的中心语多数由形容词或动词来充当。中心语和补语中间常用助词“得”。例如: (12)(这儿)的雨来得,去得。 (13)(讲故事)的人讲得,(听故事)的人听得。 (14)他急得。 (五)数量补语 数量补语由表动量的量词短语来充当,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或动作持续的时间。数量补语的中心语由动词来充当。中心语和补语中间常用助词“了”。例如: (15)他检查了。 (16)老李看了。 (17)她来了。 (六)时地补语 时地补语由介词短语充当,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时地补语的中心语由动词充当。例如: (18)爷爷出生。

对外汉语 语法 教学培训 可能补语

可能补语 Potential Complement 动词和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之间,加“得/不”,表示动作能否实现某种结果或达到某种状态。 1.一般形式 看得懂(肯定) 做不完(否定) 上得去 爬不上去 A:你看得见看不见那个小木屋?(正反疑问句) B:小木屋在哪儿?我看不见。 A:下午五点钟你回得来回不来?(正反疑问句) B:我回得来。 ✓“得”是结构助词?; ✓肯定形式用“得”,否定形式用“不”?; ✓正反疑问形式将肯定和否定形式并列即可; ✓带宾语时,跟在可能补语的后边。 ✓否定形式用得比较多,表示由于缺少某种主观或客观条件而不可能实现动作的结果或达到某种状态。 我只学了一年汉语,现在看不懂《红楼梦》。※不能看懂。 老师说得太快,我听不懂。※不能听懂。 山很高,我爬不上去。※不能爬上去。 他想了很长时间,想不出好办法来。※不能想出好办法来。 ✓肯定形式用得比较少,常用来提问或回答。 A:你坐在后边,听得清楚吗? B:我听得清楚。 2.特殊形式

1)v. + 得/不下 表示某空间能容纳一定的数量。常用动词有“站、坐、睡、停、放、住”等。 书包里放不下这么多东西。 这儿停不下十辆汽车。 宿舍住得下这么多人吗? 2)v. + 得/不了 表示动作行为能否发生。 你朋友秋天来得了吗? 她的腿被撞伤了,她现在走不了路。 老师病了,明天上不了课。 动词“了”有时候表示“完”。 这么一大杯葡萄酒,她喝不了。 学院离这儿不远,用不了半个小时就到了。 3)v. + 得/不动 表示动作行为使人或物体改变原来的位置。 你看我穿得那么多,连路都走不动了。 他一个人搬不动这张大桌子。 你不用帮我了,我自己拿得动这些东西。 3.可能补语和能愿动词“能”、“可以” 1)表示由于某种主、客观条件不具备而不能做某事时,一般都要用可能补语; 小孩搬不动这个大花盆。※不能搬动 这儿声音太大,我听不见。※不能听见 2)表示请求或劝阻某种动作或行为发生时,只能用能愿动词。 外边刮风了,你不能出去。※出不去(病人正在休息,你不能进去。) 我可以进来吗?※我进得来吗? 3)都可以用; A.表示行为者自身的能力和条件能做某事时; 我学过英语,我能翻译。/我学过英语,我翻译得了。 天气很好,今天能去。/天气很好,去得了。 你不用帮助我,我自己能搬。/你不用帮助我,我自己搬得动。

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材补语考察

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材补语考察 汉语语法体系中补语类型多样,用法复杂,反映了汉语语法特点,我们考察在初级口语教材中对补语的内容选择、编写顺序,发现初级汉语口语教材中补语部分还有完善、充实和调整的空间。 标签:口语教材;补语;考察分析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教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直接依据,又是语言教学理论研究和语言教学学科发展的前沿阵地和突破口。”[1] 语法是学习者学习语言尤其是初级学习者在不了解语言的情况下,重点要掌握的语言规则。“语法体系作为理论和规则比起课文和词汇要相对稳定得多。”[2]语法中有关补语的部分对于教师和学习者而言无疑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习的难点。据赵淑华统计“各类补语句出现频率高于其他语言点” [3]而且补语类型和用法复杂,我们对教材进行考察分析,旨发现教材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便给教师和学习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1 初级阶段口语教材的选择 当前对外汉语口语教材有数十种之多,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话题汉语》、《实用中医汉语:口语(基础篇)》,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口语习惯语教程》和《桥梁一一实用汉语中级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生活汉语》、《走向中国:汉语中级口语教程》、《汉语口语教程》、《风光汉语:初级口语》、《汉语商务通:口语教程》和《实用汉语入门:初级口语会话》,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验汉语口语教程》等。本文选取了较为广泛使用、有代表性的教材和课程大纲作为研究对象: 1.1 康玉华、来思平主编的《汉语会话301句》(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2006年4月第2次印刷),以下简称《301句》。 1.2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主编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一版,2015年5月第2次印刷),以下简称《HSK 大纲》。《汉语会话301句》采用交际功能与语法结构相结合的方法编写,教材中有一些用于交际口语的功能语言,这种特点表现出教学倾向的改变,即用汉语语法体系表达交际功能。《301句》的适用对象为零起点成人汉语学习者,注重培养初学者的使用汉语交际的能力,在教材编写时关注教学对象个体习得特点,编写的语言项目其目的是能与中国人进行简单交际沟通交流。由于篇幅所限,我们仅与《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中的补语进行比较,使我们对教材以及所教内容有更清晰认识。 2 教材中补语项目分析: 第一,《301句》符合《大纲》要求的补语类型,二者均为程度补语、结果

《发展汉语》初级综合教材中结果补语的教学分析

《发展汉语》初级综合教材中结果补语的教学分析 摘要:对外汉语教材中结果补语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文 章研究对外汉语补语的教学,以初级教材《发展汉语》结果补语为研究对象,系 统考察了结果补语的意义、用法与功能,意在对对外汉语补语的教学起到积极的 促进作用。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结果补语;《发展汉语》 第1章引言 1.1 选题意义 近些年,汉语语法相关研究已有重要的成就,对汉语语法教学有重要的促进意义。然而,严格来说,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意义上的学科,也就是为了不断增强留学生的日常 语言交际能力,对此,我们需要探索对学生语法学习有积极作用的体系,从而为学生的汉语 语言学习提供指导。 2.1 《发展汉语》初级综合教材中结果补语的教学分析 根据《发展汉语·初级综合》教材中结果补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如下: 一、动作结果的形成 张斌在《新编现代汉语》(2014年)中提到,可以作为汉语结果补语的成分几乎都是 形容词或者是动词,而相比之下,形容词数量较多,动词数量较少。具体来说,作为汉语结 果补语的动词经常出现的如,“跑”、“跳”、“见”、“完”、“懂”等等。而依据述补组合来说,表 达汉语结果补语的述补组合有以下几种: 1.V+(V+O),即动词+动宾结构。 ①警察打死了罪犯。 ②那位外国人居然听懂了我的话。 ③刚才在万达,我看见她了。 2.V+Adj,即动词+形容词。如: ①直到上午九点,她才睡醒。 ②他的零食买多了。 ③如果走累了,我们就坐下来歇息一下。 3.Adj+(V+O),即形容词+动词(动词结构),如: ①这个夏季,因为没装空调,所以半夜经常热醒。 ②工作后,他很努力,经常加班到很晚,结果还是累病了。 ③事情来得太突然了,她急哭了。 4.Adj+Adj,即形容词+形容词结构。如: ①跑了三小时的步,估计累坏了吧,快过来休息一下。 ②刚开学,事情真的很多,忙坏了。 上面所列举的这些关于汉语结果补语的典型例子,通过动词或形容词结构来表达行为 所产生的结果、状态或者是一种变化。归纳起来概括为:汉语结果补语的构成是由动词或者 形容词前后位的相应组合、构成产生的一种行为、状态或结果的变化。因此,汉语结果补语 常见结构可以概括为动词与动词,动词与形容词,形容词与动词,形容词与形容词四种结构。而从例子中可以看出,形容词差不多都可以充当结果补语成分,但是只有少量的动词才能作 结果补语。同时,语言学家张斌在著作《新编现代汉语》(2014年)中对汉语结果补语是这 样简述的: 汉语结果补语常用动词如:“跑”、“跳”、“见”、“完”、“懂”、“掉”、“动”、“到”、“给”等等。而汉语结果补语常用形容词如:“多”、“少”、“大”、“小”、“好”、“坏”、“错”、“对”等等,这类形容词比较多。具体类型如下: (1)V+好 肯定式:修好/做好/准备好/休息好 否定式:没修好/没做好/没准备好/没休息好

汉语语法结果补语

HSK ——补语一一结果补语 1.什么是结果补语:结果补语是动作发生后的改变结果(一般结果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由于是“改变结果〞,所以后面经常+“了〞). 例:listen 动作——heard 结果 Look 动作——sow 结果同样,看(动词)——看+见(结果补语)听(动词)——听+见(结果补语) 看到听懂想明白考虑清晰洗干净吃饱修理好记住~~~ 2. 结构:动+结果补语+(宾语)例:我看清晰了 ,那个人不是小王. 我一到公司就看见他了 . 电视机没修理好 .(否认形式:没+动+结果补语)(如果)不写完作业我就不睡觉.(否认形式(假设):(如果)不+动+结果补语) 3. 问句:动+结果补语+了+吗?例:你听懂了吗? 动+ 结果补语+了+没有?你听懂了没有? 动+ 没+动+结果补语?你听没听懂? 4 练习题: 他的感冒终于治了.——他的感冒终于治好了.(“治〞的结果是“好〞了,只说动作,没有结果,意思不清晰.)写作业完再看电视.——写完作业再看电视. 忙了半天,才准备好着晚饭.——忙了半天,才准备好晚饭. (动词和结果补语中间不能加任何成分,“了〞“过〞“宾语〞在结果补语后) 1、等A他取B 了钱跑C商店的时候,商店早就已经关D门了.(到) 2、我A 哪知道B 他竟然C 会做D 这种可笑又可气的事啊. (出) 3、你怎么才回来A?大家已经在这儿B等了C你们D 了.(一个小时) 4、他A 给大家B 说了C 这件事发生D 的经过 . (一遍)

5、这次到东北去,刚好A住了三B个C月D.(来) 6、今天A 我B 来C 找了你D, 你都不在宿舍. (三趟) 7、A如果B在这里住C,房租当然D可以廉价一点儿.(一年) 8、为了了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我们A已经B来C北京D 了.(三年半) 9、我听了A 很长时间也B 听C 出来这D 是哪个国家的音乐 . (不) 10、同学们上A课记B笔记时应该记C老师黑板上的内容D.(下来) 11、人们唱着A,跳着B,气氛很快就C活泼D 了.(起来) 12、昨天A我B在房间里找了C钥匙D.(一整天) 13、昨天A我又给B妈妈打了C电话D.(一次) 14、A我们B已经C没见过D面了.(三年) 15 、这个地方A 吵B 不得了, C 咱们D 走吧.(得) I 、董事长早上忽然生病住进了医院,下午的会没有______________ . A 、开好 B 、开成 C 、成功 D 、开完 2、我问____ 了这里所有的人, 谁也不知道他去哪儿了. A、全 B、都 C、遍 D、问 3、你给我书太厚,一个月恐怕_______ . A、不翻译完 B、翻译不完 C、翻不译完 D、翻译完 4、说实话,就是过春节我也不想__________ ,由于我觉得没脸见父母. A、回老家来 B、回来老家 C、回去老家 D、回老家去 5、今天,就是在最远的农村,人们也都能看_____________ 电视了. A、见 B、过 C、得 D、上 6、这时候他们正在上阅览室课呢,恐怕你们____________ . A、进不去教室 B、不能进去教室 C、不进教室去 D、不能进教室去 7、他的包不知道什么时候从自行车上掉 __________ 了. A、下来 B、进来 C、起来 D、上来 8、近几年工资虽然增加了不少,但普通家庭还是 _____________ 小汽车. A、买得起 B、买不起 C、买不来 D、买得来 9、我站在路边等你时,一个穿红衣服的人从我旁边跑___________ 了. A、回来 B、过去 C、过来 D、上去 10、我已经学了三个月书法了, 你看这毛笔字____________ . A、写得好看写不好看 B、写得好看不好看 C、写得好看写得不好看 D、写得好看和不好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