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农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农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农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本文关键词:农药,课程体系,实践,改革,专业

农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本文简介:[摘要]培养具有现代思想的农药科技人才已迫在眉睫。依据现代教学论的基本原则与时代发展要求,对农药学方向药学专业农药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实践:课程设置与时代要求对接,根据学生发展要求优化课程体系结构,重在技能培养;采用以案例教学和研究式教学为核心的多元化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以养成探索精神的教学方式展

农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本文内容:

[摘要]培养具有现代思想的农药科技人才已迫在眉睫。依据现代教学论的基本原则与时代发展要求,对农药学方向药学专业农药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实践:课程设置与时代要求对接,根据学生发展要求优化课程体系结构,重在技能培养;采用以案例教学和研究式教学为核心的多元化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以养成探索精神的教学方式展开实验教学;建设师资队伍,“高、精、尖”全面发展。创新型农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促使农药学教学产生了质的飞跃,教书育人初见成效。

[关键词]农业院校;农药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xx)04-0127-03

农药在防治农业病虫草害、保证农业丰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培养具有现代思想的农药科技人才已迫在眉睫。因此,当前大部分农业院校都设置了农药学相关专业,用来培育“三农”急需的农药学科技工作者。青岛农业大学自20xx年创办我国第一个农药方向药学专业以来,在深入研究创新“3+1”人才培养模式[1]的基础上,对农药学课程体系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索。

一、课程设置与时代要求对接

(一)根据学生发展设置课程体系

农药学专业骨干课程体系由农药化学、农药合成、农药分析、农药生物测定及农药应用等课程构成,是一门理论、实验、实践紧密结合的“三位一体”的

应用型学科。对人才培养来说,专业课课程体系设置尤为重要。因此,我们的改革首先从课程体系的设置开始:改变实验实践附属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方式,将实验课、实践课独立设置,加强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科研兴趣、实践能力,做到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高度匹配。另外,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往往忽视选修课教学,造成毕业生“千人一面”的格局,非常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鉴于此,我们加大了选修课教改力度:提高选修课程数量和要求,拓展、放大学生自我拓展的空间,为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经过数年的探索与改革,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表1)。

(二)“四加一减”,重在技能培养

1.增加选修课:设置农药方向选修课26门,共848学时,要求最低选修216学时。大量的选修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我发展空间,有利于其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强项进行选择,有效应对社会多元化要求。

2.增加实验课:必修课程实验与理论比例为1.3∶1.5,二者接近,总的农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实验与理论比例为 2.16∶5.02,比例合理。实验学时有所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得到训练,同时也培养了严谨的科学精神。

3.增加实践课:在校期间农药学专业实践课达到6.5周,折合195学时,超过必修理论课学时数,有效解决了当前大学毕业生实践能力差的问题,增强了学生干事创业的信心。

4.增加毕业实习学时:毕业实习为19.5周,加上第五学期、第六学期开始的科研训练与课程论文2周,合计21.5周,折合645学时。充足的实践时间,保证了学生科学思维得到系统训练,为以后工作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5.减少必修理论课:必修课只开设农药化学、农药合成、农药制剂、农药分析、农药生物测定等农药学体系核心课程,总学时150学时。有利于学生自我设计,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平台的建设与使用

严格地说,农药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整个课程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必须紧密结合、有效运转,才能培养出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农药学人才。为此,我们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了教学实验室、科研平台、研究室、实习基地等四个开放式平台(图1),并将其有机结合、高效利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教材体系的选择与完善

相对于医药学等传统学科来说,农药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相关教材、教学参考书很不完善。例如,目前尚未有农药学方面的国家规划教材,而已有的教材也存在内容滞后等缺陷。为了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我们尽一切可能采用农药学权威著作作为教材,同时有针对性地编写完善了农药学课程体系必须的配套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前,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或即将出版、由孙家隆编著或主编的农药学教材与教参有:《农药化学合成基础》(第一版)《农药学实验技术与指导》《现代农药合成技术》《农药化学合成基础》(第二版)《农药科学使用》《现代农药应用技术――杀虫剂卷》《现代农药应用技术――杀菌剂卷》《现代农药应用技术――除草剂卷》《现代农药应用技术――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杀鼠剂卷》《新编农药品种手册》《农药学实验技术与指导》(第二版)等。其中《农药化学合成基础》《农药学实验技术与指导》等已经被多所农药学相关院校采用为教材,《现代农药合成技术》获20xx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出版物奖一等奖。教材、教参的完善,使学生视野开阔,学习时有一种得心应手的感觉。

三、课堂理论教学多元化,加强思维训练

“多元化教学”指的是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案例教学、研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式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导:全部核心课程(农药化学、农药合成、农药制剂、农药分析等)及部分重要选修课的教学,都已采用多媒体教学。我们对多媒体课件的基本要求是:条理清晰、图表丰富、图文并茂、动漫结合,讲授知识必须和生产实践、科学研究、学科前沿及学生未来发展相结合,摈弃“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以研究式教学为核心:这是我们近年来尝试的一种教学方法。将课堂教授的内容作为一个课题,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向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为以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础。例如,在讲授《农药化学》课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时,我们将天然的毒扁豆碱作为一个课题,进行先导优化、创制经纬研究;同时将先导优化、生物等排、药效基团拼接等农药化学专业科研方法传授给学生,训练其发散性思维。以案例教学为依托:这是近年来我们大力推广的教学手段,即课堂教学以案例的形式进行。通过对案例的剖析与讲解,学生较深入

地掌握知识要点,并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农药合成》课中丙溴磷的合成与生产教学中,我们将“丙溴磷的合成与生产”作为一个案例,通过“抽丝剥茧”式的分析,归纳得出如下合成路线图。[3]

根据合成路线,结合实例解析各种路线的优劣,从而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成与生产方案的能力。

以网络教学为辅助:即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及青岛农业大学农药学QQ群,与学生全方位互动。在每学期开始前将该学期课堂教学的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难点疑点分析等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及农药学QQ群,让学生提前对该课程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地进行预习、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除课堂、课外答疑外,还在网络平台和农药学QQ群上进行答疑教学、作业讲解等,做到关键知识点课外答辩共用化、公开化,使全体学生受益。

四、重视实验教学,养成探索精神

(一)精选实验内容,实用与创新结合。实验教学应具有连贯性与梯度性,所以我们在设计农药方向药学专业培养方案时,学生实验以操作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在此基础上,我们以提高实验技能作为《农药学实验技术与指导》的选题原则:和实际生产相关联的综合性实验占40%,设计性实验占40%,与科研相关的研究创新性实验占20%。力争每个实验都有与之对应的工业产品或科研课题,使学生实验过程中创造力得到有效激发,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独立实验,突出能力培养。学生迟早要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成为独立的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动手能力、工作的主动性、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实验必须一人一组独立完成。实验前,在学习与研读教材、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形成各自的经教师点评与改进的实验方案;实验中,规范操作、记录详细,力争做到和科研紧密结合;实验后,认真归纳总结,形成一份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记录、数据处理、结果与讨论、问题与思考等内容的规范性实验报告文本。

(三)单独考核,提高重视程度。实验课程全部与相关理论课教学分离,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独立计算学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考核由实验部分和期末考核两部分构成,比重为60%和40%。实验部分主要考察实验准确度和实验报告的规范性,期末考试则主要考核实验技术与实验操作。

五、实践教学,深入社会

实践教学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第六学期进行的农药学综合生产实习和假期进行的社会实践。其中第一阶段共4周,进行方式与内容如表2所示,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企业,亲身参加生产,获取企业新工艺、新技术等知识信息,解决就业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实践教学的第二阶段在第六学期后的暑假进行。暑假前,学生自由组成实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进入社会,完成至少4周“真刀真枪”的岗位“职工式”的实践。时间和内容根据学生自我定位的就业方向确定,成绩由实习基地专家、学校指导教师共同确定。

经过两个阶段的实践活动,学校加强了与企业的沟通,学生对农药工业企业有了整体的认识,对自己的科研训练、毕业论文方向的选择及毕业后的发展方向有了清晰的定位,减少了盲目性;同时,也为产学研协同创新[5]打下基础。

六、提升科研训练与毕业论文的质量

科研训练、毕业论文采用导师负责制:学生、教师双向选择,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不超过6人。为了保持课题研究的连续性,相同的科研训练、毕业论文为同一位导师。科研训练在第七学期进行,主要内容为导师指导下的立题、文献检索、科研内容的基本素质培养,为第八学期毕业论文的撰写打基础。

毕业论文在第八学期进行,学生按照导师下达的任务书首先进行文献检索、立题研究,完成立题报告。报告经审查合格后,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一项农药学方面的课题研究。课题分为理论型与应用型,以密切联系农药学科为要旨。为了保证毕业论文质量,我们加强了检查力度:三月中旬进行中期检查,主要查看毕业论文进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六月中旬进行全面的“盲评”与20%的重复率检索检查。经数年的坚持,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七、建设师资队伍,“高、精、尖”全面发展

人才培养,离不开过硬的师资队伍。应学校要求,从20xx年开始加大了在校教师培养和学科专家引进力度。目前,专职农药学教师17人,结构如表3所示:无论是职称、学历及年龄结构,还是访学与社会实践经历,都趋于合理状态。

高学历以及职称、年龄结构的科学性和经历的广泛性,保证了师资队伍建设前瞻性要求,也为药学专业农药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提供了质量保证。

经过近十年来对农药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本校农药学教学产生了质的飞跃,教书育人初见成效。以青岛农业大学农药方向药学专业为例,自20xx 年招生,目前已有5届毕业生,共毕业352人,其中有147人考取研究生,205人就业,总就业率达到100%。已毕业的学生中有8人在读博士,10人已经成为农药企业技术骨干,8人成为市场主管。

农药学课程体系“理论、实验、实践”紧密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改革与实践的探索是成功的,改革结果是:所培养的学生之兴趣和强项和社会需求有效对接,学以致用、避免了“就业难”等现象,毕业生达到产学研结合的应用型本科人才要求。本文来自《农药学学报》杂志

农药学实验

课程编号:424316 总学时:54 实验学时:18 学分:3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农学专业主要专业课。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农药使用的理论和方法,因地制宜地、安全、有效、经济地防治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并能根据生产需要,独立进行科学试验,探索科学使用农药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新途径,以便更大限度地发挥农药的积极作用,尽量减少化学防治的不利影响,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及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介绍农药毒力、药效、毒性、加工剂型及其性能、使用方法;各类药剂的分类、毒理、化学结构类型、主要理化性质、应用范围和特点;重要品种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防治对象、应用范围、使用剂量、在环境和动植物体内的转化趋势、注意事项、安全使用标准;害虫和病原菌对农药的抗性及其治理;农药对周围生物群落的影响;农药的残留与残毒;农药的生物测定等。 三、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农药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农业生产上常用农药类别的特点及实验技术 四、考核方式及办法 实验后学生需完成实验报告交指导教师批阅,指导教师依据“农药学实验评分标准”进行打分 五、配套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实验指导教师自编教材 六、适用专业 农学专业 七、实验项目 实验一杀虫剂室内毒力测定(卤虫点滴板测定法) (一)实验目的:掌握卤虫点滴板测定法测定杀虫剂毒力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项目内容:卤虫准备,药液配制,卤虫及药液点滴,浓度测算,死亡率统计,EC50计算 (三)主要仪器设备:点滴板(3×4孔)2块烧杯(50ml)6个移液管(1ml,5ml,10ml)各1支滴管2支剪刀1把洗耳球1个试管(18×180㎜)1支称量瓶1个三角瓶(250ml)1个保鲜膜(30×30㎝)1块蒸馏水(200ml)解剖镜1台吸水纸若干 (四)实验室名称:农药学实验室 (五)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要求以下内容①实验目的②实验结果③实验讨论 实验二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抑制圈法(滤纸圆片法) (一)实验目的:掌握滤纸圆片法制作抑制圈,测定杀菌剂毒力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二)实验项目内容:药液配制,底层制作,营养层制作,带毒滤纸圆片排列,培养,抑菌圈测量 (三)主要仪器设备:培养皿9㎝灭菌(3)滤纸圆片0.5㎝灭菌(35)烧杯50ml 灭菌(6)量筒20、10ml灭菌(各1)灭菌水200ml(1)镊子(1)接种环(1)酒精灯(1) 1.5%洋菜培养基灭菌(50ml)PDA培养基灭菌50ml多菌灵(1瓶)燕麦鎌刀菌(1支)绘图纸10×10㎝(1张)火柴(1) (四)实验室名称:农药学实验室 (五)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要求以下内容①实验目的②实验结果③实验讨论 实验三化学除草剂的室内生物测定――小杯法 (一)实验目的:掌握小杯法的主要操作技术及特点 (二)实验项目内容:萌发小麦准备,药液配制,小麦种排列,生物指标测量及数据分析(三)主要仪器设备:烧杯50ml(18)玻璃珠5-6(若干)培养皿盖6㎝(12)量筒20ml(1)移液管10ml(1)洗耳球(1)滤纸(1/8张)镊子(1)剪刀(1)玻棒(1)刚萌发的麦种(若干)2,4-D丁酯(1瓶) (四)实验室名称:农药学实验室 (五)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要求以下内容①实验目的②实验结果③实验讨论 实验四田间药效试验:进行药剂田间试验,掌握田间试验设计、操作、调查及药效分析方法 (一)实验目的:对比两种除草剂施用于麻类大田的除草效果 (二)实验项目内容:实验结果分析 (三)主要仪器设备:供试药剂:41%草甘膦乙丙铵盐水剂20%百草枯水剂 用量:均300g/亩(18g 2.4㎏水) (四)实验室名称:农药学实验室 (五)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要求以下内容①实验目的②实验结果③实验讨论

农药学考研专业介绍

农药学考研专业介绍 农药学考研专业介绍 农村的人儿考研时,会不会对农药学之类的专业感兴趣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农药学考研,供大家参阅! 农药学考研介绍 门类/领域代码:78门类/领域名称: 一级学科/领域代码:7860一级学科/领域名称: 二级学科代码:78601二级学科名称:农药学 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计算机技术、影视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教育活动已经离不开专门从事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软件开发、教育过程优化、教学资源建设和远程教学组织的专门人员,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专门培养这类专门人才的专业。 农药学考研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是: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好的品德,乐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在教育技术学科方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知识,熟悉该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热爱教师工作,具有健康的体格。 农药学考研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6教育技术学 ④824计算机应用基础 农药学考研推荐院校

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全国较强的招生单位有: 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 农药学考研报考条件 (1)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3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过两年(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4年9月1日,下同)或两年以上学习或工作且进修完相应本科段主干课8门课程(能提交有进修学校教务处公章的成绩单)的人员,按大学本科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6)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注:目前国家本科毕业证书分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三类。 农药学考研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类高、中等学校,各级电教中心、电视台、网络中心、广告公司以及信息产业各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和开发等工作。 1、中小学及其他教学单位、 2、高等学校 3、机关 4、民营及私营企业 5、部队 6、国有企业 7、其他事业单位

农药学(090403)

农药学(090403) 一、学科简介 农药学是植物保护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一门化学与生物学、环境科学、农学等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我校农药学学科是在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开创的研究实体——农药学研究所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农学学科,多年来,针对农业生产上存在的重大问题,积极开展农药毒理与使用技术、生物农药研究与应用、农药分析与新农药分子设计等相关研究工作,为我国植物保护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校农药学学科于1998年获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为湖南农业大学“十五” 、“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并在在“十一五”校级重点学科验收中荣获优秀。本学科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5人、兼职教授2人、副教授3人和讲师5人。博士生导师6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湖南农业大学“神农学者”特聘教授3人。 主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农业部、湖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企业委托项目,开展农药的应用、开发、创制以及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十二五”期间,新增国家级项目共计1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新增省部级项目22项,新增教育厅等其它项目61项,到位科研经费2000万元;获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奖8多项、出版专著4部,在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Journal of The Chinese Chemcal Society、Analytical Methods、Scientific reports、Chemical biology & drug design、Chemistry central jour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Journal of pest science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8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1篇;申请发明专利26项,其中授权专利23项。开发了5个高效低毒的农药新产品,已被企业产业化,累计推广8000多万亩。 二、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行为规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业务上,要求全面了解农药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和动

农药学(博士)

农药学(博士) 一、培养目标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心。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理想;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精神;具有坚实宽广的农药学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熟悉学科发展动态和国内外有关研究现状和历史,全面掌握现代农药学的理论和研究技术。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及其它先进仪器设备;掌握1门外语,具有较好的读、听、说、写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组织承担和完成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能胜任农药学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取得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二、研究方向 (1)植物源杀虫剂 (2)微生物源杀虫剂 (3)植物源抗病毒剂 (4)农药污染的生物治理 三、学习年限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学习方式以自学为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在学习期间,主要时间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并适当修读课程。在职博士生的学习年限可相应延长1年。优秀在学硕士生经考核批准可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其年限可适当缩短。 四、培养方式 博士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在选拔研究生、选修课程、确定论文题目和研究设计以及科学道德培养等方面起主导作用。指导方式采取直接由导师邀请有关教授、副教授2-3人组成指导委员会,协助导师审定培养计划,做好论文指导工作。博士生也可到外单位进行试验研究,由导师临时邀请外单位的专家协助指导,或合作培养;也可推荐部分博士生与国外有关专业机构进行合作培养,如结合出国进修或作访问学者或参加合作科研项目,回国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培养方法采取在导师指导下,自学为主,修读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参加研讨和各种有关学术交流活动;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博士生入学后在第一学期内初步确定研究课题,制订个人培养计划;入学一年后最迟在第三学期,按规定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外语课的课程考试和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课的综合考试,并对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和健康状况等进行中期考核,合格者转入以论文研究为重点的培养阶段;不合格者由导师和系(所)报校学位委员会批准,终止学习。 博士生除了培养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科研实践)能力外,还必须参加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劳动实践和生产实践(简称五大实践)。一般要求第二年开始参加大学本科或硕士生的部分教学实践,如承担讲课或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总工作量为120

高职院校《生物农药与肥料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高职院校《生物农药与肥料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生物农药与肥料生产技术》课程是微生物发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针对性很强的专业课。本文结合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和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体系,合理构建教学内容,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关键词】高职;生物农药与肥料生产技术;课程设置 生物农药和肥料开发于大自然,低毒,容易被环境降解,无残留,无污染[1]。随着人类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逐渐增加,生物农药和肥料逐渐替代化学农药和肥料,在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植物生长调节发挥重要作用。《生物农药与肥料生产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微生物发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常用农田作物中常用的生物农药和肥料的品种、性能、作用、施用方法、生产工艺等,是一门科学性、实用性、综合性的专业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目前常用的生物农药与肥料的种类、作用、基本的生产方法等,能够满足学生毕业后从事生物农药和肥料生产操作、品质控制等所需的知识诉求。《生物农药与肥料生产技术》课程开设前期,教学团队在经过企业调研和学生走访等方法探索了本课程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模式[2]。 1 教学内容合理化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系统的程序式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学生的已获知识情况,从培养目标出发,选取实用性较强、学生易理解的生产过程知识,因此在教学内容选取时并没有集中学习生物农药和肥料生产的主要反应及其反应机理,而是从不同类别的农药和肥料出发,主要有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海藻肥等,内容包括其发展历史、概念、种类、特点、安全使用、生产等,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并且学习内容选取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类比来加强理解和记忆,并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2 教学方法多样化 2.1 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主体为学生,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知识内容由浅入深,通过丰富多彩的生物农药和肥料展示及学生对某些生物农药肥料调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目前生物农药肥料的发展及生产概况,使得学生对生物农药肥料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 2.2 理论实践相结合

农药学专业(66)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药学专业(66)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参加国际竞争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农药学高级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是: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则和“三个代表”的主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身心健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农药学的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及写作能力;具有从事本专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负担农药科学方面的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新农药的生物合理设计 2.农药合成 3.仿生农药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 学习年限为2-3年。学位课与选修课学习时间为1年-1.5年。教学实践与调查研究各4周。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即可毕业。 四、课程设置 本专业硕士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必修)和选修课程两类,各专业硕士生总学分34至38学分(课程学习不少于34学分),学位课程与选修课程学分总量之比一般为2:1。 (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研究方向硕士生公共必修课,计19学分)

(二)专业选修课程(共计15学分) * 任意选修课上课学生人数不满16人,不得开课。(专业学位课及选修课全院学生均可选修) 五、教学实践 硕士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参加教学实践活动(时间在四周左右)。教学实践的形式有:协助指导教师指导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写作、辅导低年级研究生的实验、协助主讲教授对某门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参与导师的部分科研工作。成绩合格者,计1学分。 六、调查研究 硕士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参加调查研究实践活动。此项活动由导师根据实际需要与条件组织硕士生深入农药生产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本学科国内外有关科技文献资料,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会议或相当于此量的其它科技活动。参加各项调研活动时间累计为四周,计1学分。 七、学术活动与开题报告 1.本专业硕士生至迟应在第3期学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计1学分。 2.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报告和学术活动。 八、科研成果 选题应体现创新性,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或应用价值;能达到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或申

农药学专业博士(含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知识讲解

农药学专业博士(含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403 一、培养目标 农药学博士研究生应具有坚实宽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农药学专业知识(包括具有 一定相关学科的知识);熟悉本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掌握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具有组织或独立从事农药学的教学、科研或技术管理工作的能力,并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能熟练地应用电子计算机及先进的仪器设备;要求掌握两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运用外国语 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写作和听说能力。小语种外国语的学生要求学习英语 作为第二外语;第二外国语要求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二、研究方向 1.生物农药 重点开发新型微生物源农药(拮抗真菌、细菌、放线菌等)、植物源农药及昆虫病原线虫等,研究其分离、提取、发酵、培养及大规模生产工艺,探讨其作用机制,并利用生物技术 手段选育、改造和重组生防菌株。 2.农药残留控制 研究农药残留标准化检测方法及技术,研究残留动态及其变化规律, 研究农药残留控制 措施。 3.农药毒理学 重点研究农药对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作用机理,探讨其达到靶标的途径及作用特点,农药的构效关系、选择性机理、有害生物抗性机理以及农药环境归趋。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 3 年,最长学习年限 6 年;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学制 5 年,最长学习年限 6 年。博士研究生原则上不能提前毕业,对于特别优秀者,最多可提前一年毕业,但须按有关规定,经本人申请,导师及所在专业和学院领导同意,研究生部审核,报校长批准。 四、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成立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 由3-5 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其中应有一名校内跨学科的教授或校外导师,研究 生导师任组长。 1.导师负责制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充分发挥导师在选拔研究生、选修课程、确定论文 题目和研究设计以及科学道德培养等方面的作用。指导方式以导师为主,并建立导师指导小20

《农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4109 课程总学时/学分:36/2(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0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农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用新技术。通过学习使学习者能够了解农药的基本知识,认识农药的主要特征,掌握农药加工和使用技术,为从事农业生产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二、教学要求 农药实用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课程教学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传授知识和培养方法技能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安排形成性考核,关注教学过程的监控、评价和反馈。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农药的基本概念及农药学的研究范畴(2学时) 第一节农药的基本概念 一、农药的含义与分类 二、毒力与药效 三、毒性与药害 四、农药剂型及施用方法 五、残留与残毒 六、有害生物抗药性 第二节农药发展简史 一、无机及天然产物农药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二、近代有机合成农药阶段(1945年~1975年前后) 三、现代有机合成农药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1975年前后)至今 第三节农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一、人类社会仍然需要农药 二、使用农药是综合防治中的重要措施 第四节农药学的研究范畴 教学要求:

掌握理解有关概念与术语;掌握农药的定义及分类,农药的特点及重要性了植农药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教学重点: 农药的基本概念以及农药的分类。 教学难点: 农药的发展历程以及农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第二章杀剂(8学时) 第一节杀虫剂发展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有机氯类杀虫剂 第三节有机磷类杀虫剂 第四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第五节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第六节沙蚕毒素类与甲脒类杀虫剂 第七节新烟碱类杀虫剂 第八节吡咯、吡唑、吡啶类杀虫剂 第九节苯甲酰苯脲类和嗪类杀虫剂 第十章邻苯二甲酰胺类和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 第十一节保幼激素与蜕皮激素类杀虫剂 第十二节天然源化合物杀虫剂 教学要求: 掌握杀虫剂品种的理化性状、毒性、作用特点、剂型、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了解天然源化合物杀虫剂。 教学重点: 杀虫剂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应用。 教学难点: 吡咯、吡唑、吡啶类杀虫剂 第三章杀螨剂(4学时) 第一节杀螨剂发展概况 第二节以杀螨卵为主的杀螨剂 第三节具有生长调节活性的杀螨剂 第四节具有神经毒剂作用的杀螨剂 第五节具有呼吸代谢抑制作用的杀螨剂 教学要求: 了解杀螨剂的分类方法,了解杀螨剂特点、性能和用法,为有针对性开展病

谈谈学习农药合成与应用课程的心得体会

谈谈学习农药合成与应用课程的心得体会这门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以各种化合物为基础,应该掌握其理论知识。在生产实践中还需注意不断地反复操作和动手。最后就是要牢记每个化合物的性质及其优缺点,如对酸敏感,对碱抵抗力强,遇金属能迅速分解而失效等。要特别重视实验技术的培养与训练,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工业上投入原料后,可否成功加工成制剂或提取精制的问题,甚至直接影响到所生产的制剂的安全性、高效性及经济价值。但是仅仅通过几天的学习,我并没有完全明白里面所讲述的道理,我想我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把书本看懂,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去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尽量避免化学事故的发生,为社会创造更好的环境,为人民谋福利!学习了《农药合成与应用》这门课程,让我收获颇丰。一、自己亲身体验是很重要的。通过两周的实习使得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纸上谈兵”是行不通的,只有切身的参与到真正的实际运作当中,才能够学到更多东西,才能够真正的将专业知识灵活的运用起来。在本次实习中,首先我学会了农药的样品采集方法。我觉得实习报告都太泛泛,怎么写都可以。所以我总结出,农药销售员的笔记比较适合销售的笔记。 农药是用来防治病虫害的一类有机化学品,由于它们的广谱性、选择性及对环境条件的不苛求,且防治效果好,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益处,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据统计,农药是当今世界三大类化学药品之一,它也是人类迄今为止研究开发时间最早、研究开发领域最宽、研究开发投资额度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类新型高科技产品。

农药又称为除草剂,除草剂是一种能阻碍植物正常生长,并破坏地上部分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杀死杂草的目的。根据其作用的方式不同,分为灭生性除草剂、灭活性除草剂、选择性除草剂和活性除草剂。 同时还有很多常见的杀虫剂、杀菌剂等。二、初步掌握农药的简单生产知识和使用技巧。农药的生产方法包括原药的制备、乳油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微胶囊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等十四种,涉及的反应式有磺化、氯化、氧化、溴化、水解、酯化、氨化、酰化、胺化、醚化、烷基化、氧化等等。

植保专业认证中的《农药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植保专业认证中的《农药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增强,农业生产中的化学农药使用量逐渐减少,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植保专业在实施教学改革方面迎来了新的挑战。为了 探索植保专业《农药学》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农药学》作为植保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课程设置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比较全面的 因素,既要注意到学科的内在联系,又要注意到实际应用和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首先,在课程设置中应注意理论与应用的结合。理论应该是课程设置的基础,但是在 实际应用中,理论很难完全契合实际,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和调整。通过实验课程的安排,加强实践操作,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农药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在课程设置中要注意到植物保护领域的发展趋势。随着植物保护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农药和植保技术不断涌现,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该注意到课程的前瞻性 和时效性,注重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 最后,在课程设置中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植保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 掌握农药的基本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注意到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农药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现代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通过案例教学和实例分析,加强学生对真实情况的了解。案例教学是将所学 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案例实践操作,更深入地了解农药学的知识点。 其次,要注重实验课程的设置,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实验 教学是掌握技能的有效方法,实验课程的设置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还可以 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农药学的认识和理解,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要注重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利用互动式教学和小 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教学中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理论知识的理 解和记忆。 三、实践环节的完善 农药学学科知识实践性强,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将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在 实践环节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2023年农药化肥专业介绍

2023年农药化肥专业介绍 农药化肥专业是农业工程学科中的细分专业之一,也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产业。该专业主要涉及农药与化肥的研究、开发和使用,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一、专业概述 农药化肥专业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开发、生产和使用农药和化肥,以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丰收。同时,该专业还涉及药物毒理学、环境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人民的健康。 二、专业课程 1. 农药学:包括农药基础知识、种类、分类、作用机理、应用技术和安全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2. 化肥学:包括化肥的基本概念、分类、营养元素、作用机理、生产和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3. 农药化学:包括农药的化学结构、合成方法、作用机理和分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4. 植物保护学:包括病虫害的防治、防治技术、病虫害的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 5. 环境科学:包括环境污染物的来源、传输、转化和治理等方面的知识。 三、就业前景 农药化肥行业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产业,其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就业机会。毕业生可以在化肥、农药生产企业、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村综合开发项目单

位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就职。此外,还可以从事农业投资、农业保险等与农业有关的金融和投资领域。 四、需要具备的素质 1. 追求科学真理:对农药化肥这个领域需要有浓厚的兴趣和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2. 善于分析和判断:在农药与化肥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分析、判断、预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热爱农业:需要热爱农业,关注农业发展问题。 4.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乐于沟通和协作。 5. 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从事农药化肥工作需要注意工作安全,注重环保和社会责任。综上所述,农药化肥专业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多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强、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到企事业单位就业,或者从事与农业有关的投资与金融领域。从个人素质上来看,毕业生需要具备对农药化肥的浓厚兴趣,善于分析判断,热爱农业,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操守。

药学专业社会实践报告(12篇)

药学专业社会实践报告(12篇) 药学专业社会实践报告1 一、实习目的: 依据农药理论基础以和课程教学实验和一些与农药学相关的最新 研究进展,参考一些相关的课程资料,结合农药的生产实际、研究、经营、管理和应用的实际,深入拓展学习农药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实习提高自身动手本事,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经自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融合,进一步巩固深化已经学过的知识。提高自身综合运用知识的本事。 二、实习资料: 4月22日,我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农药学的'课程实习,教师先介绍了农药学课程教学资料和要求,然后让我们自我查阅相关的农药学的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的农药学的基础知识。 4月23日,我们学习了农药的施药方法,并实际操作了农药机械械的使用实习。上午我们在师兄师姐的带领下学习了力弥雾机的相关原理及其操作技术,午时又对烟雾机的一些使用方法和相关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4月24日,我们回到学校,进行实验设计,并且查阅了相关的资料。

4月25日,我们在教师的带领下,赴河南远见农药科技有限公司去参观实习。从生产线上了解农药的生产过程,去了解农药的发展前景。 4月26日,我们在师兄师姐的带领下,学习了农药的制备和药剂的质量检测方法的学习。 三、实习收获: 在以前上理论课的时候,有时会感觉很枯燥,可经过本次实习,我明白了一切都不是那么的简单和随便,我也明白了,我们做什么事情不能敷衍了事,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去认真对待,在这次的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从来没有学到过的东西,并且我也发现了自我在知识学习上的不足。 经过本次实习,我能将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到实习中来,学会认识农药,了解农药生产,掌握实验仪器操作等,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习也使我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会到了在课堂上我所接触不到的知识。 药学专业社会实践报告2 随着生活方式的更新和社会交往的活跃,药品行业蒸蒸日上,药品的种类也日益繁多。在人们生病时,需要药物的治疗,药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则是一个方便的选择。但是,药物种类繁多对于不同体质的人来说,选择合适的药物对于患者的早日康复格外重要。今年寒假,我在

农学专业四大核心专业课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农学专业四大核心专业课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农学是农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技术。为了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农学专业人才,农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实践非常重要。本文将从农学专业四大核心专业课的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方面进行探讨。 农学专业的四大核心专业课包括农作物学、园艺学、无机肥料与土壤学以及农药学。这些课程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都需要进行实验教学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往往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实际操作、实验内容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等。有必要对这些核心专业课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农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应该注重实际操作。农作物学、园艺学等课程都与实际生产密切相关,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在实验教学中,可以设置农作物的栽培过程、土壤改良和肥料施用等实际操作内容,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可以在课程中设置种植小白菜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播种、管理以及观察生长情况,从而加深对农作物栽培的理解。 实验内容要多样化。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只局限在基础实验上,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改革实践应该将实验内容拓展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种子处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还可以融入一些创新性和综合性的实验项目,例如研究新品种的选育、农药的安全性评价等,提高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要加强与实际生产的联系。农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应该与实际生产密切结合,通过实地考察、农场实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实际生产过程和需求。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引入实际农田的案例,让学生将实验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实验教学应该是学生主体地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实验任务。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验自主选择权,让学生按照自身兴趣和特长来选择实验方向,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农学专业的四大核心专业课的实验教学改革实践非常重要。通过注重实际操作、多样化实验内容、与实际生产的联系以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可以更好地培养农学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相关教育机构和教师能够重视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教育机会。

森林保护专业“农药学”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探讨

森林保护专业“农药学”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探讨 作者:汤方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29期 摘要:农药学是森林保护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本文对农药学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进行了探讨。本文论述了教师要根据课程的发展看教学大纲是否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多让学生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上课的主动性,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期刊及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研究等方面来提高农药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农药学;森林保护专业;教学 森林保护在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林木正常、健康生长,获得丰产优质林业产品的重要保障。该专业主要研究林木(包括经济林、桑树、园林植物、花卉等)病、虫、螨害等有害生物与林木生长发育的相互作用及其机理,以及对病、虫、螨等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农药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论和实践,掌握主要农药的理化性质、剂型加工、作用机理及合理使用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的技能,以便在生产上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方法,因地制宜,高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农林作物有害生物,并能根据农林业生产的需要,独立进行科学试验,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森林生物灾害是诸多自然灾害中发生种类多、频率高、分布地域广、危害损失大的灾种。近年来,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年均发生面积达870万公顷,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880亿元。我国农药使用量仅次于美国。因此,农药学在我国农林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农药学课程涉及农药学的全部内容,讲解农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术,为农药的研制、生产和应用提供基础知识;为从事农药方面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这门课程,理解和掌握各个知识点,对教师是个重要的考验。 1.修订教学大纲。农药学课程是森林保护专业学生的一门主要的专业课,随着发展,需要教师对原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修订,及时补充新知识新理论,让学生了解现在重要的杀虫剂、杀菌剂及其除草剂,并介绍农药的发展趋势。此外,农药的抗药性问题现在越来越严重,但在原来的教学大纲中,并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对原教学大纲进行适当的修订,将农药的抗药性列为一章。在这一章中,主要给学生介绍农药的抗药性、抗药性的机理及其抗性治理等。 2.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分享来实现教学同标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媒体技术,多媒体节约了传统教学中板书的时间,提高了授课的效率,扩大了课堂的容量,大容量的多媒体课件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利用多媒体课程讲授农药学,不仅能够传授学生更多的知识,而且还让学生对病虫害及其农药品种的

农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403 一、培养目标 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厚的理论基础和农药学专业知识(包括具有一定相关学科的知识),熟悉农药学学科的现代理论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所从事的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科 学的思维能力,能在本学科发展的前沿上不断创新与探索,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 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能用一门外语较顺利地阅读 并理解本专业中等难度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 二、研究方向 1.生物农药 重点开发新型微生物源农药(拮抗真菌、细菌、放线菌等)、植物源农药等,研究其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发酵、培养及大规模生产工艺,探讨其作用机制,并利用生物技术手段选育、改造和重组生防菌株。 2.农药残留控制 研究农药残留标准化检测方法及技术,研究残留动态及其变化规律, 研究农药残留控制 措施。 3.农药毒理学 重点研究农药对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作用机理,探讨其达到靶标的途径及作用特点,农药的构效关系、选择性机理、有害生物抗性机理以及农药环境归趋。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2-3 年,基本学业年限为 3 年,最长为 5 年。根据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可适当提前或延期毕业时间,但须按有关规定,经本人申请,导师及所在专业和学院领导同意,研究 生部审核,报校长批准。原则上提前毕业,最长提前时间不能超过一年;延期毕业时间不超 过 2 年。 四、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制,在以导师为主的同时,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可以是聘请相关 专业的教授或专家,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包括思想教育、学风教育、培养 计划的制定、学位论文的指导等。 1.思想教育 加强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研究生除了学好必修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 邓小平理论外,还必须参加规定的政治学习、形势与任务教育、公益劳动等活动,自觉加强 道德品质修养。充分发挥导师及任课教师的作用,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健全研究生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团组织及研究生会的作用,组织研究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海南大学农药学科建设思索

海南大学农药学科建设思索 农药作为一种重要生产资料.是人类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完善的农业生产工具之一.在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农药在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公众对农药的质疑也愈来愈强烈,人们对农药的认识发生了改变.不再单纯追求农药的高效。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强调农药对人畜的安全性和环境的协调性农药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必须面向社会或农业生产的实际.因此,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实际需求,加强农药学科的建设、培养合格的农药学人才就显得格外重要。近1O年,海南的农业生产、农药研究与应用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频频发生的农药残留、抗药性及管理上的漏洞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海南农产品的声誉.使海南农业生产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针对我国农药学科的发展现状和海南特殊环境条件下对农药的巨大需求及出现的问题.从课程体系的建设及教学改革探讨海南大学农药学科的建设及农药学人才的培养。 1农药学科的发展 农药学科在我国仍是一个新兴学科北京农业大学于1952年创建了第一个农药学专业.距今仅有50年的历史。却得到了快速发展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有关学科专业进行调整时,将农药学上升为植物保护学的二级学科:国家在“九五”和叫一五”规划中加大对农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投入]:各农林院校也纷纷建立了农药学硕士点、博士点,培养农药学高级人才。农药学科的发展已经成为农业院校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绝大部分植保专业本科生毕业之后所面对的就业岗位,往往与农药有很大关系,如农药营销、农药技术服务、农药

管理、农药残留检测、农药应用和农药开发等。但在国家本科招生专业目录上没有农药学专业.因此,许多高等农林院校都在尝试开办与该专业相近的专业.开始了农药以及与农药相关专业的本科招生_3]。从2002年开始,山东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及莱阳农学院等.陆续在植保系或植保学院下招收制药工程专业农药学方向的本科生同时西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和海南大学(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也在原植保专业中招收农药学方向的本科生而更多的农业院校则是通过加强《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来系统介绍农药学相关的知识体系这些举措对农药学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说明农药学在我国现代化农业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高。 2海南农药现状及农药学科的建设 海南热区对农药的需求量巨大.但海南农药企业基础较薄弱,科技含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农药市场较为混乱.应用管理方面严重滞后及存在盲目促销等现象。同时,农民施药水平低.综合防治观念薄弱.病后过分依赖化学农药.不注意清理田间病虫源及采取各种农业的、生物的防治措施,滥用和乱混农药现象严重,使得防治效果差.又污染环境这些都直接导致海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农产品农药残留污染所致的人畜中毒事件屡屡发生2010年初的水胺硫磷等高毒农药残留超标所致“毒豇豆”事件.再次给海南农业生产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敲响了警钟2010年底.海南颁布了《海南经济特区农药管理若干规定(修订)》,规定在海南禁用的农药品种多达52种要解决海南农药的诸多问题.除了政府制定禁用高毒农药加强农药管理的决策与举措外.还需发展高效、经济、低毒、低残留的环境友好型农药品种以替代高毒农药,需要提高科技含量、提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