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药化学课程说明

农药化学课程说明

农药化学课程说明

农药化学课程是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生和化学学院本科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

是在有机化学和生命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本课程主要结合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及反应原理讲述杀

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鼠剂等农药的命名以及合成方法;同时对农药有机小分子的

结构活性关系进行探讨;结合生物化学基本知识,分析不同结构类型有机小分子农药的作用机制;在有机

化学基本知识基础上,研究不同农药有机小分子的代谢降解途径;介绍有关代表性品种的开发过程以及农

药化学的研究进展情况。农药化学课程是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的有机结合。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特别应注意从“以生为本”的角度指明本课程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农药化学》是化学、应用化学等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系

统地掌握农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农药的基本代谢和选择性原理;了解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

长调节剂等一些常见和重要的农药品种。了解农药化学的研究方法及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拓展学生的

知识面。

●学习方法指导

1、农药化学是一门专业选修课,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首先要加强农药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学习和

理解,从农药的分类入手,熟悉和了解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一些常见和重要的农

药,进一步了解其作用机制、代谢和选择性原理。

2、农药的种类和品种,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题,在学习农药化学的过程中,应帮助学生抓住农药分子

的结构特点和作用对象两大主线,逐步熟悉和了解该部分内容。

3、农药的研究与发展日新月异,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老师尽量向学生介绍农药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

动态以外,还要鼓励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其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其学习兴趣。

4、农药化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科学,学习过程中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因此应尽可能安

排一次工业见习。

5、本课程全面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形象生动,便于学生掌握。

●本课程的重点:

农药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农药的分类,农药的代谢与选择性原理,常见和重要的杀虫剂、杀菌剂、

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本课程的难点:

农药化学研究的核心技术、农药的作用机制、构效关系。

考研首页 | 报名指南 | 复习方法 | 试题中心 | 政策 | 经验

按学校按专业

介|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Mail to:webmaster@https://www.doczj.com/doc/5f19332693.html,

农药学实验

课程编号:424316 总学时:54 实验学时:18 学分:3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农学专业主要专业课。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农药使用的理论和方法,因地制宜地、安全、有效、经济地防治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并能根据生产需要,独立进行科学试验,探索科学使用农药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新途径,以便更大限度地发挥农药的积极作用,尽量减少化学防治的不利影响,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及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介绍农药毒力、药效、毒性、加工剂型及其性能、使用方法;各类药剂的分类、毒理、化学结构类型、主要理化性质、应用范围和特点;重要品种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防治对象、应用范围、使用剂量、在环境和动植物体内的转化趋势、注意事项、安全使用标准;害虫和病原菌对农药的抗性及其治理;农药对周围生物群落的影响;农药的残留与残毒;农药的生物测定等。 三、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农药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农业生产上常用农药类别的特点及实验技术 四、考核方式及办法 实验后学生需完成实验报告交指导教师批阅,指导教师依据“农药学实验评分标准”进行打分 五、配套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实验指导教师自编教材 六、适用专业 农学专业 七、实验项目 实验一杀虫剂室内毒力测定(卤虫点滴板测定法) (一)实验目的:掌握卤虫点滴板测定法测定杀虫剂毒力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项目内容:卤虫准备,药液配制,卤虫及药液点滴,浓度测算,死亡率统计,EC50计算 (三)主要仪器设备:点滴板(3×4孔)2块烧杯(50ml)6个移液管(1ml,5ml,10ml)各1支滴管2支剪刀1把洗耳球1个试管(18×180㎜)1支称量瓶1个三角瓶(250ml)1个保鲜膜(30×30㎝)1块蒸馏水(200ml)解剖镜1台吸水纸若干 (四)实验室名称:农药学实验室 (五)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要求以下内容①实验目的②实验结果③实验讨论 实验二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抑制圈法(滤纸圆片法) (一)实验目的:掌握滤纸圆片法制作抑制圈,测定杀菌剂毒力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二)实验项目内容:药液配制,底层制作,营养层制作,带毒滤纸圆片排列,培养,抑菌圈测量 (三)主要仪器设备:培养皿9㎝灭菌(3)滤纸圆片0.5㎝灭菌(35)烧杯50ml 灭菌(6)量筒20、10ml灭菌(各1)灭菌水200ml(1)镊子(1)接种环(1)酒精灯(1) 1.5%洋菜培养基灭菌(50ml)PDA培养基灭菌50ml多菌灵(1瓶)燕麦鎌刀菌(1支)绘图纸10×10㎝(1张)火柴(1) (四)实验室名称:农药学实验室 (五)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要求以下内容①实验目的②实验结果③实验讨论 实验三化学除草剂的室内生物测定――小杯法 (一)实验目的:掌握小杯法的主要操作技术及特点 (二)实验项目内容:萌发小麦准备,药液配制,小麦种排列,生物指标测量及数据分析(三)主要仪器设备:烧杯50ml(18)玻璃珠5-6(若干)培养皿盖6㎝(12)量筒20ml(1)移液管10ml(1)洗耳球(1)滤纸(1/8张)镊子(1)剪刀(1)玻棒(1)刚萌发的麦种(若干)2,4-D丁酯(1瓶) (四)实验室名称:农药学实验室 (五)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要求以下内容①实验目的②实验结果③实验讨论 实验四田间药效试验:进行药剂田间试验,掌握田间试验设计、操作、调查及药效分析方法 (一)实验目的:对比两种除草剂施用于麻类大田的除草效果 (二)实验项目内容:实验结果分析 (三)主要仪器设备:供试药剂:41%草甘膦乙丙铵盐水剂20%百草枯水剂 用量:均300g/亩(18g 2.4㎏水) (四)实验室名称:农药学实验室 (五)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要求以下内容①实验目的②实验结果③实验讨论

农药化学课程说明

农药化学课程说明 农药化学课程是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生和化学学院本科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 是在有机化学和生命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本课程主要结合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及反应原理讲述杀 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鼠剂等农药的命名以及合成方法;同时对农药有机小分子的 结构活性关系进行探讨;结合生物化学基本知识,分析不同结构类型有机小分子农药的作用机制;在有机 化学基本知识基础上,研究不同农药有机小分子的代谢降解途径;介绍有关代表性品种的开发过程以及农 药化学的研究进展情况。农药化学课程是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的有机结合。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特别应注意从“以生为本”的角度指明本课程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农药化学》是化学、应用化学等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系 统地掌握农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农药的基本代谢和选择性原理;了解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 长调节剂等一些常见和重要的农药品种。了解农药化学的研究方法及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拓展学生的 知识面。 ●学习方法指导 1、农药化学是一门专业选修课,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首先要加强农药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学习和 理解,从农药的分类入手,熟悉和了解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一些常见和重要的农 药,进一步了解其作用机制、代谢和选择性原理。 2、农药的种类和品种,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题,在学习农药化学的过程中,应帮助学生抓住农药分子 的结构特点和作用对象两大主线,逐步熟悉和了解该部分内容。 3、农药的研究与发展日新月异,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老师尽量向学生介绍农药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 动态以外,还要鼓励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其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其学习兴趣。 4、农药化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科学,学习过程中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因此应尽可能安 排一次工业见习。 5、本课程全面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形象生动,便于学生掌握。 ●本课程的重点: 农药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农药的分类,农药的代谢与选择性原理,常见和重要的杀虫剂、杀菌剂、 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本课程的难点: 农药化学研究的核心技术、农药的作用机制、构效关系。 考研首页 | 报名指南 | 复习方法 | 试题中心 | 政策 | 经验

农药剂型加工课程内容

第一章农药剂型加工的基本原理 原药:由化工厂合成生产的农药有效成分称为原药,原药为固体的称为原粉,原药为液体的称为原油。 通常为什么原药不能直接使用??? (1)大多数原药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不能直接兑水使用。 (2)原药物理形态呈块状或油状,不能直接作为粉剂使用。 (3)单位面积上所需的原药量很少,从而难以在大面积上均匀散布。 (4)对原药进行加工,可以改善物理性状,提高分散度和药效,使高毒农药低毒化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和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延缓有害生物的抗药性发展,延长有效药剂的寿命。同时能扩大农药的使用范围。 农药加工:把原药制成可以使用的农药形式的工艺过程称为农药加工。 农药剂型:加工后具有一定组份和规格的农药(原药)的加工形态,叫农药剂型。如:乳油、可湿性粉剂、粉剂等。 农药制剂:将同一种农药剂型制成不同用途、不同含量的产品叫农药制剂。如:不同含量的产品。 农药制剂一般由三部分组成:1)有效成分含量;2)有效成分名称;3)加工制剂类型。农药剂型加工的意义有哪些? (1)赋形 (2)稀释作用 (3)优化生物活性 (4) 提高原药储存期稳定性,延长货架寿命; (5) 扩大使用方式和用途; (6) 高毒农药低毒化; (7) 控制原药释放速度; (8) 增效、兼治、延缓抗药性。 农药分散度对农药性能的影响 (1)影响覆盖面积 (2)影响药剂的附着性 (3)影响药剂颗粒的运动性能 (4)影响药剂颗粒的表面能 (5)影响悬浮液的悬浮率及乳状液的稳定性 按照润湿理论,农用表面活性剂的润湿包括:黏着(或附着)润湿、浸透(或浸渍)润湿及展着(或铺展)润湿3种类型。 农药的润湿情况取决于接触角θ的大小,当90°≤θ≤180°时,只发生黏着润湿;当0°≤θ≤90°时,以浸透润湿为主;当θ=0°时,以展着润湿为主。 农药用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作用基本原理主要可以从吸附作用、表面电荷及位阻障碍3方面来解释。 乳状液:一种或几种液体以液珠形式分散在与它不相混溶的液体中构成的分散体系。 乳状液包括水包油型(O/W) 和油包水型(W/O) 农药控制释放技术按释放特征可分为缓慢释放、持续释放及定时释放3种。 第二章农药助剂 农药助剂:指农药制剂加工和应用中使用的除农药有效成分以外的其它辅助物的总称。

农药学专业(66)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药学专业(66)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参加国际竞争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农药学高级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是: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则和“三个代表”的主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身心健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农药学的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及写作能力;具有从事本专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负担农药科学方面的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新农药的生物合理设计 2.农药合成 3.仿生农药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 学习年限为2-3年。学位课与选修课学习时间为1年-1.5年。教学实践与调查研究各4周。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即可毕业。 四、课程设置 本专业硕士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必修)和选修课程两类,各专业硕士生总学分34至38学分(课程学习不少于34学分),学位课程与选修课程学分总量之比一般为2:1。 (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研究方向硕士生公共必修课,计19学分)

(二)专业选修课程(共计15学分) * 任意选修课上课学生人数不满16人,不得开课。(专业学位课及选修课全院学生均可选修) 五、教学实践 硕士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参加教学实践活动(时间在四周左右)。教学实践的形式有:协助指导教师指导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写作、辅导低年级研究生的实验、协助主讲教授对某门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参与导师的部分科研工作。成绩合格者,计1学分。 六、调查研究 硕士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参加调查研究实践活动。此项活动由导师根据实际需要与条件组织硕士生深入农药生产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本学科国内外有关科技文献资料,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会议或相当于此量的其它科技活动。参加各项调研活动时间累计为四周,计1学分。 七、学术活动与开题报告 1.本专业硕士生至迟应在第3期学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计1学分。 2.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报告和学术活动。 八、科研成果 选题应体现创新性,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或应用价值;能达到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或申

《农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4109 课程总学时/学分:36/2(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0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农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用新技术。通过学习使学习者能够了解农药的基本知识,认识农药的主要特征,掌握农药加工和使用技术,为从事农业生产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二、教学要求 农药实用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课程教学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传授知识和培养方法技能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安排形成性考核,关注教学过程的监控、评价和反馈。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农药的基本概念及农药学的研究范畴(2学时) 第一节农药的基本概念 一、农药的含义与分类 二、毒力与药效 三、毒性与药害 四、农药剂型及施用方法 五、残留与残毒 六、有害生物抗药性 第二节农药发展简史 一、无机及天然产物农药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二、近代有机合成农药阶段(1945年~1975年前后) 三、现代有机合成农药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1975年前后)至今 第三节农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一、人类社会仍然需要农药 二、使用农药是综合防治中的重要措施 第四节农药学的研究范畴 教学要求:

掌握理解有关概念与术语;掌握农药的定义及分类,农药的特点及重要性了植农药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教学重点: 农药的基本概念以及农药的分类。 教学难点: 农药的发展历程以及农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第二章杀剂(8学时) 第一节杀虫剂发展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有机氯类杀虫剂 第三节有机磷类杀虫剂 第四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第五节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第六节沙蚕毒素类与甲脒类杀虫剂 第七节新烟碱类杀虫剂 第八节吡咯、吡唑、吡啶类杀虫剂 第九节苯甲酰苯脲类和嗪类杀虫剂 第十章邻苯二甲酰胺类和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 第十一节保幼激素与蜕皮激素类杀虫剂 第十二节天然源化合物杀虫剂 教学要求: 掌握杀虫剂品种的理化性状、毒性、作用特点、剂型、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了解天然源化合物杀虫剂。 教学重点: 杀虫剂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应用。 教学难点: 吡咯、吡唑、吡啶类杀虫剂 第三章杀螨剂(4学时) 第一节杀螨剂发展概况 第二节以杀螨卵为主的杀螨剂 第三节具有生长调节活性的杀螨剂 第四节具有神经毒剂作用的杀螨剂 第五节具有呼吸代谢抑制作用的杀螨剂 教学要求: 了解杀螨剂的分类方法,了解杀螨剂特点、性能和用法,为有针对性开展病

农药波尔多液化学方程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农药波尔多液化学方程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农药波尔多液是一种常用的农药,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它是一种由波尔多液配制而成的杀菌剂,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植物病害。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是铜和石灰,它们通过化学反应形成一种可溶性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杀菌和抑制病原菌生长的功效。 农药波尔多液被广泛用于果树、蔬菜和葡萄等作物的病害防治。在农业生产中,植物容易受到各种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侵害,这些病原体会导致植物疾病的发生,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波尔多液通过释放出铜离子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减少病害的发生,从而保证了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除了杀菌作用,波尔多液还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和增加植物抗逆性的功能。由于铜离子的存在,波尔多液可以促进植物产生一些防御性物质,增强植物对逆境环境的抵抗力。同时,它还可以调节植物的营养代谢,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 然而,农药波尔多液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铜离子在土壤中会逐渐累积,可能对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和土壤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

响。其次,波尔多液的使用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施用时机,过量使用或不合适的施用会对作物造成伤害。此外,波尔多液在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也需要引起重视。 综上所述,农药波尔多液作为一种常用的杀菌剂,具有杀菌、调节植物生长和增强抗逆性等作用。然而,在使用中需要注意合理施用,避免对土壤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 1.2 文章结构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农药波尔多液进行概述,介绍该农药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随后,给出了本文的文章结构,简要介绍了正文和结论部分的内容。 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农药波尔多液的定义和作用。首先,对农药波尔多液的定义进行解释,并介绍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作用。然后,通过化学分析,探讨农药波尔多液的化学成分,包括其主要成分、浓度以及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化学保护学 课程名称:植物化学保护学英文名称:Plant Chemical Protection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总学分:3 适用专业:植保丁颖、植物保护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植物化学保护学》是应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病菌、杂草及其它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的一门科学,是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如何充分发挥农药防治有害生物的有效性,尽量避免和防治“3R”产生以及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同时需要阐明农药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剂型特点和施用方法,农药对环境的影响等。植物化学保护学涉及到化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农田杂草学等学科领域。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植物化学保护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操作技能。能独立设计化学防治实验方法,能解决农作物化学防治中所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了解农药、有害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指导他们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合理地使用农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植物化学保护学的基本概念,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杀虫剂作用机理,杀虫剂主要种类、性能和特点,杀菌剂主要种类及作用机理,除草剂选择作用生理生化机理,除草剂主要品种及作用机制,病虫害抗药性及其治理,农药的合理使用与环境安全。 教学难点: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的作用机理,病虫害抗药性及其环境中农药残留污染的控制与农药的科学使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植物化学保护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必须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因此,在理论教学中应概念清晰,紧密联系实际,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所讲内容形象生动和有趣。采用提问和讨论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实践的学习习惯,并布置一定的作业,巩固理论学习的成果。

《农药化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农药化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1.案例主题 DDT——神奇伟大的发现 2.结合章节 第二章第二讲杀虫剂之有机氯--DDT 3.案例意义 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有机氯杀虫剂 DDT 的神奇发现以及抑制人类传染病媒介所起的巨大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有机氯杀虫剂对当时社会所起的价值不可估量”,但终究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明确“事物总是在矛盾中不断发展”的规律,激发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致力于农药化学的研究,科学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观去认识农药,增强学生强农、兴农、爱农的兴趣和责任感。 4.案例描述 通过历史故事、课堂讨论、随堂作业、身边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启迪学生用辩证和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农药。 首先,引入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在 1939 年瑞士化学家米勒(Paul Hermann Müller)博士因发现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DDT)的杀虫活性以及在控制昆虫传播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获 1948 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李光等 1985)。米勒在他的颁奖词中详细地描述了 1943 年意大利斑疹伤寒大暴发,传统方法不能阻止其蔓延,因 DDT 的应用

而得到控制的事实。并指出,对于全世界广为流行的疟疾以及其他许多由昆虫传播的疾病,也因 DDT 的应用而得到控制。他最后指出,DDT 强烈的杀虫活性的发现是药物领域的重大事件。一时间DDT 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天使(农药化学)带给人间的仙药。在 DDT 被用于对付疟疾之前,全球有 40% 的人口深受其害,患者达 3 亿多人,每年死者超过 100 万。 其次,课堂讨论:为什么在 1874 年德国化学家蔡德勒首次合成出 DDT 时却错失其科学发现与利用的机会,而这种化合物具有优良杀虫效果的特性却是在1939 年才被米勒发现而名扬四海?米勒是幸运的,但更多的是其必然性。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要归结于米勒是带着问题去探索的,因为当时米勒所在的公司在全力研究高效广谱的杀虫剂,历经无数次的失败,他没有放弃,最终成功筛选到 DDT (李光1987)。然后,以青年化学家米勒的事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投身科学研究,做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同时,引导学生探讨DDT 从合成出来到时隔半个世纪以后才被开发利用,是“老药新用”,这为农药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再次,对比讲解合成 DDT 以及有机氯类农药对植物害虫的防治效果。随后布置随堂作业:除了使用杀虫剂,还可如何综合防治虫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可过度依赖杀虫剂。结合学校张启发教授坚持不懈研发绿色超级稻——“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在 2018 年被授予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教导学生在与生命科学相关的领域包括农业、农药、医药等都大有可为,激励学

《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49 英文名称:Pesticide Residue Analysis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制药工程专业选修 3.课程目的 学习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类农药从采样、样品处理到最终分析整个环节的实验技术,以及相关农药残留分析管理法规 4.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1.5.学时为32 5.建议先修课程 仪器分析、农药分析、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试验等 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农药残留分析》. 岳永德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目: (1)《仪器分析教程》.北大化学系仪器分析教学组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2)《农药分析》.钱传范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年 (3)《农药残留量实用检测方法手册》(I).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4)《农药残留量实用检测方法手册》(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 7.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2)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8.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40%,形式有:实验 (2)考试成绩占60%,形式有:闭卷考试 9.课外自学要求 阅读5篇有关农药残留分析技术的最新文献,写出读书笔记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基本内容: (1)农药残留的定义及来源 (2)农药残留分析的目的和特点 (3)农药残留分析的方法和程序 (4)农药残留分析的发展和任务 基本要求:

(1)掌握农药残留的定义,农药残留分析的方法和程序 (2了解农药残留的来源,农药残留分析的目的和特点,农药残留分析的发展和任务 教学重点:农药残留的定义,农药残留分析的方法和程序 第二章农药残留样品的采集 基本内容: (1)农药残留样品的种类 (2)不同样品的取样方法 (3)样品的包装、记录和贮存 (4)样品的预处理 基本要求: (1)掌握不同农药残留样品的取样方法,样品的包装、记录和贮存,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2)了解农药残留样品的种类 教学重点:不同农药残留样品的取样方法,样品的包装、记录和贮存,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第三章农药残留样品的制备 基本内容:农药残留样品制备的原理,提取、浓缩、净化等常规技术,以及固相微萃取、快速 溶剂提取技术、微波辅助提取法等样品制备新技术 基本要求: (1)掌握农药残留样品制备的原理,提取、浓缩、净化等常规技术 (2)了解固相微萃取、快速溶剂提取技术、微波辅助提取法等样品制备新技术 教学重点:农药残留样品制备的原理,提取、浓缩、净化等常规技术 教学难点:农药残留样品制备的原理 第四章农药残留分析的质量控制 基本内容: (1)农残分析室的基础条件 (2)农药标准物质的制备、鉴定 (3)残留分析方法可靠性的确认 (4)分析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5)分析结果的表达与数据处理 基本要求: (1)掌握农残分析室的基础条件,残留分析方法可靠性的确认,分析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分 析结果的表达与数据处理 (2)了解农药标准物质的制备、鉴定 教学重点:残留分析方法可靠性的确认,分析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分析结果的表达与数据处理。 教学难点:残留分析方法可靠性的确认,分析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第五章农药残留测定方法 基本内容: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薄层色谱法、色—质联用技术,以及超临界流 体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和活体生物测定法在农药残留测定中的应用 基本要求: (1)掌握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质联用技术在农药残留测定中的应用技术(2)了解高效薄层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和活体生物测定法在农药 残留测定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质联用技术在农药残留测定中的应用技术教学难点: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质联用技术在农药残留测定中的应用方法开发

《生物农药及其使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农药及其使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农药及其使用技术 英文名称:Biological pesticide and its apply 课程编号:x4031581 学时数: 16学时 其中课内实验学时数:8 课外学时数:0 学分数:1.0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 一、课程简介 《生物农药及其使用技术》主要讲授利用活体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和线虫等,有效抑制或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着重讨论在科研和生产中应用得最为广泛的有关生物农药新技术、新方法,是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环境工程、应用化学及相关学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本课既为其它课程服务,又有自己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同学们系统地掌握生物农药及其使用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技巧,为他们打下必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主要的是培养同学们求实的科学态度、严密的理性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把学生的潜能展现出来,使其具有创造性、创新性。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

、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1) 1、教学内容:“生物农药”的基本概念,“生物农药”的基本方法,“生物农药”的基本理论,生物农药的前景,农药和生物农药,生物农药的特点。 2、基本要求:了解生物农药的前景;了解“生物农药”的基本方法;理解“生物农药”的基本理论;了解并掌握生物农药的特点;掌握“生物农药”的基本概念。 3、重点:“生物农药”的基本概念、农药和生物农药;生物农药的特点。 4、难点:“生物农药”的基本方法、基本理论。 第二章植物源农药(2/4) 1、教学内容: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菌剂、植物源除草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菌剂、植物源除草剂的制备与质量评定,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菌剂、植物源除草剂种类。 2、基本要求:了解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菌剂、植物源除草剂种类;理解并掌握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菌剂、植物源除草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掌握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菌剂、植物源除草剂的制备与质量评定 3、重点: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菌剂、植物源除草剂的制备与质量评定。

《新农药研究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doc

《新农药研究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稈编号:02050 英文名称: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Pesticides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制药工程专业选修 3.课程目的 通过对现代农药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探讨,使学生了解新农药研究与开发的基木程序,树立研发、 生产和使用新型生物合理农药的理念,掌握现代新农药创制的方法、原理及应用,为以示的工作与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4.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1.5.学时为24 5.建议先修课程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农药分析》,《农药生物测定》、《植物化学保护》、《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农药毒理学》、《农药加工》、《农药管理学》等课稈 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新农药的研发方法•进展.陈力义主编.化工出版社.2007年 (2)从天然产物到新农药创新:原理•方法.吴文君主编.化工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目: (1)新农药研究与开发(第一版).陈万义主编.化工出版社.2001年 (2)新农药研究开发文集.刘长令主编.化T出版社.2002年 (3)组合化学.Nicholas K. Terrett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教学方法与手段 (1)多媒体 (2)课堂讨论 8.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杳 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30% ,形式有:平时考勤占10%,作业占20% (2)考查成绩占70%,形式有:课程论文 9.课外自学要求 (D杏阅资料,了解新农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主要技术 (2)复习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相关课程内容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基本内容: (1)农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与现状,以及对人类生存与健康及社会经济生活的作用与地位

农药基本知识(课堂讲稿)

第一章农药基本知识 1 基本名词术语 1.1 农药与化学农药 1.2 原药、原药浓度和使用浓度 1.3 有效成分与农药规格 1.4 毒剂(toxicant)与毒性(toxicity) 1.5 毒力与药效 1.6 残效期与药效期 1.7 残留与残毒 1.8 安全间隔期与安全系数 1.9 药害 1.10 广谱性、专一性及选择性 2 农药的分类 2.1 按原料的来源及成分分类 2.2 按用途分类 2.3 按作用方式分类 2.4 按农药的毒性分类 2.5 按性能特点等方面分类 3 农药的加工剂型 3.1 农药的分散度与药剂性能的关系 3.2 农药助剂(或农药辅助剂) 3.3 农药的加工剂型

第一章农药的基本知识 1 基本名词术语 1.1 农药与化学农药 农药(Pesticides):农用药剂。即凡使用很少量便能保护农、林、牧、渔等业与环境、卫生,使其不受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为害的物质;和作用于生物体后能影响其生长发育;以及能提高这些物质效力的辅助剂、增效剂等物质,均可称为农药。农药主要包括化学农药、矿物性农药、生物源农药等。 农药的含义和范围,古代和近代有所不同,不同国家也有所差异。古代主要是指天然的植物性、动物性、矿物性物质,近代主要是指人工合成的化工产品。美国最早称这些物质为“经济毒剂”(economid poisons),将农药与化学肥料一起合称为“农业化学品”(agricultural chemicals),欧洲多称为“农业化学品”(agrochemicals),德国又称为“植物保护剂”(pflanzenschutzmittel),法国曾称为“植物药剂”(phytopharmacie)和“植物消毒剂”(phytosanitare),日本称为“农药”,且其范围很广,甚至把天敌生物商品也包括在内,称之为“天敌农药”。 化学农药(Chemicals, Chemical Pesticides):对害物有生物活性的化学药品。用极少的量就可把病、虫、草等有害生物毒死;或使其有机体发生严重的生理破坏;或可使生物体生理、生化、行为等发生异常变化,达到控制有害生物群落,从而增加收益的化学药品。 根据美联邦农药管理法(Wayland J.Hayes.Jr 1995 Toxicology of Pesticides):农药的定义包括: (1)目的在于防治、杀灭、驱避或减少任何有害生物的任何物质或其混合物;(2)任何作用于植物调节剂、落叶剂或脱水剂的物质或其混合物。 Green的定义:用于农业和园艺上除化肥以外的一切化学品。 自我:除了化肥以外的一切可提高植物产量、改善其品质的化学药品。 应当指出的是:常说的农药一般是指化学农药。

《化学肥料》标准完整的教学设计20211215

化学肥料 课标要求及分析: 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维度目标是体验目标,行为动词是认识,学习水平为了解、理解。学习内容是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学习水平为认同。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化肥简介;二是化肥的简易鉴别,过去我们已经学习了酸 碱盐,为本课常用化肥的化学式打下基础,上一节的习题中离子共存的问题提到了铵根离子 与氢氧根的共存问题,为本课利用化学方法鉴别化肥做了铺垫。教材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了常 见化肥的分类,成分以及作用,非常的清晰易懂,而且在利用物理方法鉴别氮肥时利用填表 启示学生,最后又以活动与探究和资料的形式分别探索和介绍了氮、磷、钾肥的区分及不同 氮肥的鉴别。本节课是十二单元的最后一课,之前学习了很多理论上的反应原理,利用这一 课也将化学回归生活,联系生活实际,为下一单元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做了铺垫,本节课能 够很好的在十一单元与十二单元之间进行过渡。 学情分析: 优势:学生平时对化肥农药都有所了解,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学起来并不难,学生能够自 觉观察身边的植物,产生好奇心,进而去联想需要哪些化学肥料来解决问题,然后能够主动 的去阅读找出答案。学生在之前已经有了物质鉴别的的基础,所以对接触到本课的物质鉴别 也能够很好的理解接受。 劣势:学生虽然知道常见植物所表现出来特征,但是不了解其与化学元素的内在联系。 很多学生只知道提高农作物产量要施用化肥,对化肥名称、施用方法、注意事项都不了解, 所以学生容易混淆不同营养素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教材分析中指出:“氮肥、磷肥和钾肥是 最主要的化学肥料,以及化肥和农药的利弊、化肥的简单鉴别”所以,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 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识别常见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课标要求“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但从学情分析中可以看出“本课中所涉 及稍有重复的作用时学生分不清主次,所以学生容易混淆不同营养元素的作用,”根据课标 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所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化肥的作用。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及生活实例的拓展,学生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2、通过分析辩论化肥和农药的利弊,学生知道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及物质的两面性,。 3、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会观察、分析、比较它们的不同,并归纳、总结出区分它们 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选修2教案化肥和农药

化肥和农药 一、教材分析和建议 化肥和农药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献,两者都是体现化学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典型实例。 化学肥料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所需的某种(或几种)元素,目前,人为地向土壤添加含有 所需元素的化学物质仍然是解决地力贫瘠的主要途径,农业生产的需要促进了肥料工业的 发展。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生活用地和农、林、牧争地现象日 趋激烈,由此产生的粮食问题日益突出,20世纪初化 学肥料的工业化生产,特别是固定大气中氮的合成氨技术的发明,为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 产量提供了保障。教科书围绕着如何获得农作物可吸收的氮肥、磷肥和钾肥这一中心问 题,介绍了农业上常用的氮肥、磷肥和钾肥的主要成分和生产原理,其中,还以氮肥为例 指出了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多种获取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从中体会化学技术应用的特 点。 用农药来防止危害农作物的昆虫、细菌和其他形式的微生物,可以形象地比喻为与病虫害争夺粮食,是化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重要贡献。教科书通过几种 典型农药的简介,揭示了三代农药的发展趋势一一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的开发和研 究,还通过一些讨论和学生活动,阐释利用为数不多的几种化学元素合成出来的组成与结 构并不复杂的分子,竟然可以成为农作物的保护神,体现了化学与技术的奇妙功效。 教学重点:化肥为农作物补充必要的营养元素,主要化肥的生产原理;了解农药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是决定其防治病虫害效果的关键因素。 教学难点:化肥、农药的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建议如下: 1.关于化肥的教学,由于学生对这些内容在初中化学中大多有所了解,主要通过复习、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其中的化学原理。另外,还要注意通过一些思考与 交流栏目,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于多种反应方案的选择应该考虑的因素以及 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化肥的生产的等问题,以培养他们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和决策 的能力。 2.关于农药的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除了帮助学生对于农药在防治病虫害的正面作用以及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负面影响有一般性地了解外,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认识 农药这类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对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决定性作用,帮助学生了解农药分子 的组成相同,药效可能不同,分子结构不同,药效各异,农药的浓度、剂型等也会影响其 防治病虫害的效果;二是农药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涉及到农药分子本身的稳定性,以及它 们在大气、土壤和水中的吸附、转移和降解等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二、问题交流 【思考与交流1】化肥主要为农作物补充氮、磷和钾三种元素,例如,NH、NHNQ Ca (H2PO)・H2O和CaSO KCI、&SQ等。 【思考与交流2】自然界存在的固态的钾盐矿是内陆海蒸发沉积形成的矿床,而盐 湖卤水则是尚在继续蒸发成矿的钾资源。钾盐容易与其他盐类形成复盐沉积或形成共生矿。 1.在不同温度下,氯化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同,溶解结晶法就是利用此性质生产氯化钾。 参考资料:钾石盐溶解结晶的工艺过程为:在高温(105 C)下溶解钾石盐矿石,溶

农药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农药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二、农药品种的分类: 我们了解农药的分类;就能更好地掌握每一个具体农药品种的性能、防治对象、使用方法等知识;从而让农药发挥更多地积极作用..农药品种很多;按照防治对象可以分成如下几类: 一按主要用途分: 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杀软体动物剂、杀线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气雾剂等.. 1、杀虫剂含杀螨剂:用于防治有害昆虫、螨类蜘蛛.. 按作用方式又可分为: ①胃毒剂:药剂通过昆虫口器进入体内;经过消化系统发挥作用使虫体中毒死亡..例如;敌百虫是典型的胃毒剂;其药液喷在蔬菜叶片上;菜青虫、小菜蛾的幼虫嚼食菜叶吃进药剂;可引起中毒死亡.. ②触杀剂:药剂通过昆虫表皮进入体内发挥作用使虫体中毒死亡..大多数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以及很多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都具有强烈触杀作用;药液喷洒在虫体上即可发挥作用.. ③熏蒸剂:某些药剂可以气化为有毒气体;或者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通过昆虫的气门及呼吸系统进入昆虫体内发挥作用使虫草体中毒死亡..如有机磷杀虫剂敌敌畏的熏蒸腹作用很强;可以在密闭的空间形成一定浓度而

杀死该空间的昆虫.. ④内吸剂:药剂施用后通过叶片或根、茎被植物吸收;进入植物后被输导到其他部位;如通过蒸腾流由下向上输导;以药剂有效成分本身或在植物体内代谢为更具生物活性的物质发挥作用..内吸剂主要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氧化乐果可防治蚜虫.. 2、杀菌剂:用于防治植物病害.. 按作用方式又可分为: ①保护剂:杀菌剂在病原菌侵染之前喷施在植物体表面;起保护作用;即使病菌再来也侵染不了植物..如波尔多液;福美类和代森类及有机硫杀菌剂等.. ②治疗剂:杀菌剂在病原菌侵染植株以后施用;可以抑制病菌生长发育甚至致死;可以缓解植株受害程度甚至恢复健康..有经典治疗作用的杀菌剂是内吸剂;如多菌灵、三环唑、三唑酮、井冈霉素等均具有很强的内吸治疗作用..而甲霜灵和三乙膦酸铝这样的内吸杀菌剂具有向顶性与向基基双向内吸传导作用..发挥治疗作用特别优越.. ③铲除剂:杀菌剂直接接触植物病原并杀伤病菌使它们不能侵染植株..铲除剂因作用强烈;有的不能用在生长期的植株;石硫合剂药液浓度高时具有铲除作用;如在桃树萌芽前施药;可杀死枝干上的桃缩叶病菌.. 3、除草剂:用于防除杂草.. 按作用方式又可分为: ①触杀性除草剂:药剂施用后杀死直接接触剂到药剂的杂草该部位活组织..如百草枯是灭生性触杀剂除草剂;地上绿色部分接触药剂会很快受害干枯;但它不会影响到植物的地下部分..

农药化学讲义

实验1 薄层-溴化法测定辛硫磷含量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薄板制作、点样、色谱、分离、溴化滴定定量分析技术。 2. 利用薄层色谱法净化辛硫磷乳油,并对有效成分定量。 二、 实验原理 辛硫磷(phoxim )结构式 N CN O P S 2H 5 OC 2H 5 ① 溴化钾-溴酸钾溶液在酸性溶液中析出溴。 KBr KBrO 3H 2SO 4 3Br 2K 2SO 4 3H 2O + + ++ 353 ② 辛硫磷被溴化分解。 P S C 2H 5O C 2H 5O C CN 4Br 25H 2O + P H O ON C CN (C 2H 5O)2 H 2SO 4 8HBr + ++ + ③ 碘化钾在酸性溶液中释放出碘化氢。 KI H 2SO 4 2HI K 2SO 4+ + 2 ④ 剩余的溴被碘化氢还原成溴化氢,并析出碘。 Br 2 2HI 2HBr I 2+ + ⑤ 析出的碘用新鲜的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0.1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三、 实验材料 1. 仪器 水浴锅,紫外分析仪,干燥器,电子天平,烘箱。 2.其他实验物品 碘量瓶,玻璃板,移液器(100-1000uL ),碱式滴定管,量筒,移液管,烧杯,洗耳球,瓷盘,试剂瓶,滴瓶,容量瓶,洗瓶,玻璃棒,药勺,镊子,脱脂棉,白纸,标签纸,锯条。 2. 试剂和溶液 0.15mol/L (1/6KBrO 3)的溴酸钾-溴化钾溶液 称取4.2g 溴酸钾、14.88g 溴化钾

溶于1000mL水中,摇匀。 四、实验操作 1)硅胶——CMC薄层板的制备 硅胶板制备:称取约10g硅胶(GF254),于100mL烧杯中加0.5%CMC水溶液约25mL,用玻璃棒一个方向搅拌为均匀糊状,均匀地倒在一块预先洗干净的(并用乙醇擦过的)玻璃板上,并轻轻振动,以赶除气泡,放于水平处晾干。在120 ℃烘箱中干燥0.5h取出,在干燥器中放冷备用。 2)辛硫磷含量的测定 称取辛硫磷乳油样品1.5-1.8g(准确至0.2mg)于10mL容量瓶中,用丙酮稀释至刻度摇匀,吸取上述丙酮溶液0.1mL,在一块活化好的硅胶板上离底边2.5cm、离两侧各1cm处将试样点成直线,并用少量丙酮溶液洗涤移液管尖端,待溶液挥发后,将板直立于盛有石油醚-乙酸乙酯8:2溶剂并充满饱和蒸汽的色谱缸中,板浸入溶剂深度5~7mm,当色谱液上升到离原点13~14cm处即取出,通风橱中使溶剂挥发后,放于254 nm紫外分析仪下显色。用锯条划出辛硫磷的紫色谱带轮廓,用刮刀将轮廓内的硅胶刮入碘量瓶中,再用少量水润湿过的脱脂棉擦洗该谱带处的玻璃板,一并投入,加少量水冲洗瓶壁,加水至总体积约50mL 左右,准确加入溴酸钾-溴化钾溶液5mL,加入1:4(体积比)硫酸5mL,塞紧瓶塞,摇匀,并用少量蒸馏水密封,于(25+2)度下放置15min,加入15%的碘化钾10mL,振摇放置1-2min,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至黄色,加入0.5%淀粉指示剂1mL,继续滴至溶液褪色,即为终点,并在同样条件下做空白试验。计算辛硫磷的百分含量。 五、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①向硅胶中加水后要充分搅拌,搅匀即可,不需长时间的搅动,并且要顺一个方向搅拌,以防产生气泡 ②点样成线,越细越好,可半滴半滴的加,针头不得碰到硅胶板,以免影响效果和堵塞针头。 ③晾板时应尽量保持避光环境,因为辛硫磷见光易分解,容易引起实验误差。 ④在紫外分析仪显色前,应保证薄板已经晾干,若无法显色或不清晰,应进行晾

农药分析化学

目录 无机化学 (2) 无机化学实验 (7) 分析化学 (12) 分析化学实验 (15) 有机化学 (17) 有机化学实验 (20) 物理化学 (24) 物理化学实验 (28) 化学工程基础 (34) 化学生物学 (40) 有机合成 (43) 高等有机化学 (48) 农药概论 (51) 胶体化学 (54) 结构化学 (56) 化学英语 (59) 农药分析化学 (62) 农副产品化学 (66) 农副产品化学实验 (69) 有机食品化学 (71) 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 (74) 有害生物概论 (77) 农药残留分析基础 (80) 生物无机化学 (82) 环境分析化学 (85) 环境分析化学实验 (87) 配位化学 (88) 仪器分析 (91) 农产品安全与毒物分析 (96) 化学综合实验 (98)

无机化学 Inorganic Chemistry 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编号:(暂不填,由教务处填写) 课程总学时:96学时(其中,讲课96 ,实验0 ,上机,实习,课外学时0 ) 课程学分: 6.0学分 课程分类:必修 开设学期:1上(化学原理72学时)1下(化学元素24学时) 开课单位:(理学院应化系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研室) 适用专业:化学理科基地专业 所需先修课: 课程负责人: 二、内容简介(包括课程性质、任务、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等,字数约300-500 字) 无机化学是化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重点系统介绍化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元素周期律、化学热力学、近代物质结构、化学平衡等基本化学原理,培养学生运用上述原理掌握无机化学中元素及化合物基本知识从而对一般的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计算及参考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大纲 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气体、溶液(3学时) 第一节:化学基本概念 第二节:气体及气体定律 第三节:溶液与稀溶液通性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础知识(8) 第一节:热力学基础知识 1 系统与环境状态函数及其特征化学反应进度化学反应计量数热力学标准状态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能功和热 3 过程的热定容热与热力学能定压热与焓 第二节:热化学 1化学反应的定容热与反应的摩尔热力学能 2化学反应的定压热与反应的摩尔焓 3热化学定律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自发方向 1 自发过程的趋势熵、吉布斯自由能概念初步 2 自由能及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物质的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 3 吉布斯——氦姆霍兹方程 第三章化学平衡原理(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