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术创新的理论与方法整理1

技术创新的理论与方法整理1

技术创新的理论与方法整理1

单项选择

1.为了更详细准确地描述物理矛盾,Savransky于(1982)年对物理矛盾进行了描述。

2.阿利赫舒列尔总结出了古典TRIZ的理论基础是(创新问题定义\创新模式\创新等级划分\技术系统演化模式)

3.阿利赫舒列尔提出的ARIZ-85中,(步骤6)的目的是将简单问题通过物理矛盾事实上的克服得到解决。

4.阿利赫舒列尔提出的ARIZ-85中,()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最终理想解IFR的未来图像,也确定了阻碍获得IFR的物理矛盾。

阿利赫舒列尔提出的ARIZ-85中,(步骤5)的目的是动用TRIZ 知识库里积累的所有经验。

5. 平面太阳能电池,其转化效率在(20%)左右,能较容易地为飞机提供做够的电能。

6.(1988)年,Teminko提出了基于需要的或有害效应的物理矛盾描述方法。

6.通过对大量专利的研究比较,发现仅有(1%)的解决方案具有原创性。

7. 根据表8.2显示,检查与测量有(17 )种标准解。改变已有系统有(23 )种标准解。

8.对大量专利的统计分析表明,(95%)以上的创新问题存在已知解决方案。

9. 实现分解混合物的功能,其功能代码是(F10)10.实现控制液体及气体的运动的功能,其功能代码是(F7)。

11.实现控制电磁场和控制光的功能,其功能代码分别是(F28\ F29)。P260

12.10.目前,全世界有超过(60)个以上的TRIZ协会或学会。

13.20世纪(90)年代,TRIZ理论传入中国,进入21世纪后得到广泛推广,成为国家支持的创新方法研究与培训的一个重要领域。

14.在TRIZ中,理想度概念的应用包括(理想系统\理想过程\理想资源\理想方法)

15.(美国)人兹维基运用了他称之为“形态分析”的思考方法,坐在研究室里获得了技术间谍都难以弄到的技术情报。

16.思维的主体性是指(具有立体的思维能力,能从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寻求合适的答案 )。

17.提高理想度的方向有(增加系统的功能、传输尽可能多的功能到工作元件上、将一些系统功能移转到超系统或外部环境中、D利用内部或外部已存在的可利用资源)

18.创新思维的驱动力量是(心理因素)19 . 创新主体就是具有创新思维、掌握了创新方法和技能的(人)。

20. 合作创新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21.科学认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理论创新是以(问题)为主线的。

22. 在很长时间里人们提到创新,多事从技术、经济方面去理解,近年来更多地从(整个社会)的创新方面去把握。

23.国家创新系统的基本任务是(大力促进和广泛进行知识的生产传播以及应用)。

24.推行大部制同时就意味着政府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从而使得政府权力得以规范,回归公共服务。

25..给我国现有的汽车发展体制、国家汽车政策带来了强劲的冲击,创造了一种紧张,激活了汽车市场,是因为(民营企业)切入了汽车制造。

26.技术发明的一般过程包括的阶段是(准备阶段\构思阶段\物化阶段).

27.技术系统的物—场模型中,化学场不包括(电离辐射)

28. (第二类标准解)的特点是通过对描述系统物—场模型的较大改变来改善系统。

29.(借助中介物原理)是指运用一个中介载体物或者中介过程,为了更容易移动,临时将一个物体跟另一个物体连接。

30. (抽取原理)是指从一个物体或者一个系统中将必要的部分或

者本质抽取出来。

31.以下哪个案例属于使用抽取原理(割草机的声音过大的问题\我们需要的不是真空吸尘器而是它的清洁能力)。

32. (柔性壳体或薄膜原理)是指用软壳和薄膜代替三维构造物,用软壳和薄膜将一个物体或系统从外部环境中隔离出来。

33. (周期性作用原理)是指使用周期性或者脉动的动作去代替持续的动作。

34.(分割原理)是指将一个物体或系统分解成独立的部分,使一个物体很容易就被拆解,增加碎裂或者分割的程度。

35.分割原理的具体措施不包括(增加物体的整体程度)。

36.以下哪个案例属于使用分割原理(磨砂新技术)。P 135

37.(事先防范原理)是指为一个低可靠性的系统或者物体准备应急措施。

38.预先对物体进行特殊安排,使其在时间上有准备或已处于易操作的位置是(预先作用原理)的具体措施。

39.(组合原理)是指将相同或者相类似的物体放到一起(或者合并);聚集相同或者相类似的部分去实现相似的操作。

40. (嵌套原理)是指将一个物体放在另一个里面;轮流将每一个物体放到另一个里面。

41.将一个物体放在第二个物体中,将第二个物体放在第三个物体中,以此类推是(嵌套原理)的具体措施。P 142

42. (复合材料原理)是指从统一的事物转变为复合材料(多种材料)和系统。

43.(等势原理)是指改变操作条件以达到消除对一个潜在领域工作的需要。

44.(增加不对称性原理)是指改变一个物体或者系统的外形从对称到不对称。

45.(廉价替代品原理)是指用一组廉价物品去代替一个昂贵物品,放弃某些品质,比如说使用期限。

46.(同质性原理)是指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是由同样的材料制成

(或者同种性质的材料)。

47.(抽取原理)是指从一个物体或者一个系统中将必要的部分或者性质抽取出来。

48.(曲面化原理)是指不使用正方形,椭圆,立方体或者平面,表面或者表格,而是用弯曲的或者圆的东西。

49.(相变原理)是指利用相变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例如,体积的变化来损失和吸收热量等。

50.(热膨胀原理)是指利用材料的热膨胀或收缩,如果使用热膨胀原则,那么就选择多个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的材料。

51.(惰性环境原理)是指惰性介质取代各正常的环境,将中立的部分或者惰性添加剂加入一件物体或系统中。

52.(复合材料原理)是指从统一的事务转变为复合材料(多种材料)和系统。

53.(减少有害作用的时间原理)是指以高速完成一个过程或者特定的阶段(例如,破坏性的,有害的或者冒险的操作)。

54.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有害的操作是(减少有害作用的时间原理)的具体措施。

55.用视觉、听觉、嗅觉系统代替部分机械系统是(机械系统替代原理)的具体措施。

56.如果一个物体处于或将处于受拉伸状态,预先施加压力(预先反作用原理)的具体措施。

57.(时间分离)是将矛盾双方在不同的时间段分离开来,以获得问题的解决或降低问题的解决难度。P210

58.如果难以取得百分之百所要求的功效,稍微未达到或稍微超过预期的效果将大大简化问题是(未达到或过度的作用原理)的具体措施。

59.使用借助中介物原理的具体措施包括(使用中介物传递某一物体或某一中间过程; 将一个容易移动的物体与另一个物体暂时接合)

60.预先对物体进行特殊安排,使其在时间上有准备或已处于易操作的位置是(预先作用原理)的具体措施。

61.物体的固体零部件用气动或液压零部件代替,将气体或液体用于膨胀或减振是(气压和液压结构原理)的具体措施。

62.如果难以取得百分之百所要求的功效,稍微未达到或稍微超过预期的效果将大大简化问题是(未达到或过度的作用原理)的具体措施。

63.将物体用多层排列代替单层排列是(空间维数变化原理)的具体措施。

64.以下哪个案例属于使用局部质量原理(改变系统的部分特性很容易)。

65. (物理矛盾)是指为了实现某种功能,一个子系统或元件应具有一种特性,但同时出现了与该特性相反的特性。

66.(技术矛盾)是指一个作用同时导致有用及有害两种结果。67.(材料移植)是将某种材料移植新的应用领域之中。

68.焦点对象法起源于(古希腊)的思考艺术,由哲学家康采(F.Kunze)完成了格式化。

69.改变工作条件,使物体不需要被升高或降低是(等势原理)的具体措施。

70. (检验表法)是一种能够大量开发创造性设想的发明方法。

71.(形态分析法)的最大的优点是可用于未来技术的可行性分析。P73

72. (反驳或排除)是试错法的第二步。(在错误中学习)是试错法的第三步。P 62

73.九屏幕法是系统思维的方法之一,由TRIZ理论的奠基人(前苏联)发明家(阿利赫舒尔)提出。

74. (协调性进化法则)是指在技术系统的进化中,子系统的匹配和不匹配交替出现,以改善性能或补偿不理想的作用。

75. (减少人工介入的进化法则)是指技术系统的发展常常用来实现那些枯燥的功能,以解放人们去完成更具有智力性的工作。

76.(向超系统进化法则)是指当一个系统自身发展到极限时,它向着变成一个超系统的子系统方向进化,通过这种进化,原系统升级

到一种更高水平。

77.(向微观级和场的应用进化法则)是指技术系统的进化是沿着减小其元件尺寸的方向发展的。

78.(综合式发明方法)是把扩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综合起来,交替使用的一种发明方法。

79.方法的多样性是指(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主动放弃无效的方法而采用新的方法的答案)。

80.(对称类比)是利用对称关系进行类比而产生创新成果。

81.(直接类比)是直接将一类事物的现象或规律用到另一类事物上。

82. 近几十年来,人们陆续从工程技术研究的实践中总结出的发明方法中,最基本、最著名的有(20多种)。

83.(基于条件的分离)是将矛盾双方在不同的条件下分离开来,以获得问题的解决或降低问题的解决难度。

84.一个完整系统中,(控制装置)协调系统内部、技术系统与外部的相互作用。

85 .以下哪个案例不属于使用重量补偿原理(油箱的双层外壳)。

86.(气压和液压结构原理)是指将一个物体或系统的固体部分用气体或流体代替。

87.(第四代)创新模式是并行式模式。

88.和田十二法是(中国)创造学研究者进行创造力开发工作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创造技法。

89.(机械振动原理)是指使一个物体或者系统产生振动。

90.(第二类标准解)的特点是通过对描述系统物—场模型的较大改变来改善系统。P230

多项选择题:

1.智力激励法要求与会者应严格遵守的规则包括(A思路越广越新越奇越好B设想和方案数量越多越好C不论各种情况与会者一律平等

D 提出的各种设想不分好坏,一律记录下来)

2.智力激励法的基本原则是(延迟评判原则、自由畅想原则、综

合改善原则、限时限人原则)。

3.六顶思考帽团队在实际中的应用步骤有(陈述问题事实、提出如何解决问题的建议、评估建议的优缺点、对各项选择方案进行直觉判断)。

4. RTC算子方法是指从物体的(尺寸、时间、成本)方面,重新思考问题的方法。

5.使用气压和液压结构原理的具体案例包括(B机动车上用的液压减振器 C高档球鞋鞋底的气垫,给脚部提供很好的缓冲 D消防救生用的充气气垫)。

6. 应用空间分离原理解决物理矛盾的步骤是(A定义物理矛盾B 对在什么空间上需要满足什么要求进行确定C对以上两个空间段是否交叉进行判断)。

7. 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A思维的流畅性 B思维的变通性 D思维的独特性)

8.联想思维中的类比法包括(直接类比、仿生类比、因果类比、对称类比)

9. 联想思维中的移植法包括(原理移植、结构移植、方法移植、材料移植)

10.联想思维的形式可分为(A相似联想 \B接近联想 \C对比联想\D连锁联想)。P30

11.创新思维的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A.综合性、辩证性

B.独创性、求异性

C.主动性、探索性

D.灵活性、流畅性)。

12. 以下哪些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互补的表现(收敛是发散的前提、在发散的基础上进行收敛才更有效)。

13. 思维力在智力诸要素的系统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其他诸要素都要为它服务;智力结构中的其他要素,都必须围绕思维力才能有创新成果)。

14. 当前时代和实践所需要的理论创新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大胆改革创痛的研究方法,实现研究方法论的创新;积极吸纳自然科学以及其他一切科学门类的丰富影响,借鉴世界各国的理论科学成就;结合

新的时代特点和社会实践,对前任的基本理论观点进行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

15.知识基础的基本构成是(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效应和现象。

16.意志的表现形式包括(目的性、自制性)。

17.物—场模型分析一般解法应用步骤包括(A确定相关的元素B 联系问题情形,确定并完成物—场模型的绘制C选择物—场模型的一般解法D开发设计概念)。

18.物—场模型是技术系统的最小模型,它不包括(人)影响产品所需要的能量场。P 220

19.根据表8.1显示,物—场模型的类型包括(A有效完整模型B 不完整模型C效应不足的完整模型D有害效应的完整模型)。P 221

20.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基础是(机制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文化建设)。

21.国家科技部于2007年8月下文批准(黑龙江、四川)省为“技术创新方法试点省”。

22.参照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科学政策研究所关于技术创新的分类方法,可以讲创新区分为(渐近创新、激进创新)。

23. 根据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参数属性、资源属性、结构属性)TRIZ的问题模型共有四种形式。

24.阿利赫舒列尔技术矛盾矩阵简称技术矛盾矩阵中,(行为改善的特征、列为恶化特征)。

25.TRIZ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矛盾、演化、资源、理想度)。

26. TRIZ的问题模型的形式有(技术矛盾、物理矛盾、物质—场问题、知识使能问题)。

27. TRIZ的工具有四种:(矛盾矩阵、分离原理、知识与效应和标准解法系统)。

28.TRIZ理论从(A性能参数\B专利级别\C专利数量\D经济效益)方面来描述技术系统在各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29.ARIZ的理论的原则是(A通过确定和解决引起问题的技术矛盾B惯性思维因素必须被加以控制C不断地获得广泛的、最新的知识基

础的支持)。P241

30.据有关学者统计,可用于非技术领域的TRIZ工具集有(创新原理; 矛盾分析; 物质场模型; 理想度)

31.TRIZ的自由化发展虽然说明它的生命力,也证明了其不成熟的一面。其具体表现为(很多TRIZ工具没有集成为一个整体系统;如何选择TRIZ特定工具来解决特定问题,TRIZ并没有给出清晰的建议;CTRIZ工具不支持创新问题解决的某些阶段;各种方法和工具之间存在大量重叠交叉现象)。

32. 使用等势原理的案例包括(在一个平坦的工厂里,没有任何斜坡;使用接地肩带使得工人和物体平衡电势以避免来自静电的伤害)

33.使用等势原理的具体措施包括(改变工作条件,使物体不需要被升高、改变工作条件,使物体不需要降低)。

34.使用事先防范原理的案例包括(A汽车里的自动充气袋和锅炉减压栓和化学反应器D张贴紧急情况的指示)。

35.使用惰性环境原理的具体措施包括(A用惰性环境代替通常环境B在真空中进行某过程)。

36.使用惰性环境原理的具体案例包括(B把气焊设施用作灭火器

C 在气焊中用于防止焊接点的材料发生氧化)。

37.以下哪个案例属于使用重量补偿原理(空气动力、流体动力、浮力)。

38.使用等势原理的案例包括(在一个平坦的工厂里,没有任何斜坡;使用接地肩带使得工人和物体平衡电势以避免来自静电39.的伤害)。

39.使用气压和液压结构原理的具体案例包括(B机动车上用的液压减振器 C高档球鞋鞋底的气垫,给脚部提供很好的缓冲 D消防救生用的充气气垫)。

40. 应用空间分离原理解决物理矛盾的步骤是(A定义物理矛盾 B 对在什么空间上需要满足什么要求进行确定C对以上两个空间段是否交叉进行判断)。

41.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供应商协会一直致力于把

(A TRIZ方法、B QFD方法)一起推荐给世界500强企业。

4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是实施(科学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43.以下哪个案例属于使用增加不对称性原理(B用散色光合并颜色C增加非对称性是一种使用几何资源的途径D为每一个部门做独立的预算)。

44. 使用借助中介物原理的具体措施包括(C使用中介物传递某一物体或某一中间过程D将一个容易移动的物体与另一个物体暂时接合)。

45.分割原理的具体措施包括(A将一个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部分B使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C增加物体被分割的程度)

46.使用局部质量原理的具体措施包括(A将物体或环境(外部作用)的均匀结构变成不均匀结构B使组成物体的不同部分完成不同的功能C使组成物体的每一部分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P138

47.头脑风暴法可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质疑头脑风暴法)。

48.在头脑风暴法结束后,一种好的方法是把总结性发言分成(有见地的想法\有趣的想法\反对意见)。

49.影响头脑风暴的效果包括(目标不清晰、参与者背景太近、领导者主导讨论、允许过早的评判)。

50.德尔菲法可以采用的方式包括(函询的方式、电话的方式、、咨询专家们的建议)。

51.试错法的基本步骤包括(B猜测或尝试 C反驳或排除 D在错误中学习)。

52.智力激励法在自由畅谈阶段应遵循以下哪些原则(力求简明扼要地表述设想,一次只谈一个设想;私下交谈,代替他人发言;与会者一律平等对待)。

53.智力激励法的基本的原则是(延迟评判原则、自由畅想原则、综合改善原则、限时限人原则)

5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自由畅想突出求异创新;人们思维轻松,回忆气氛活跃,这是激发创造力的保证;以量求质强调互动;集成原

则确保可以提出更有创意的方案)。

55.收敛式发明方法包括(检验表法\形态学分析法)。

56.与基于条件的分离相关的发明原理包括(分割、合并、普遍性、嵌套)。

57.双系统包括(单功能双系统、多功能双系统、局部简化双系统、完整简化双系统)。

58. 多系统包括(单功能多系统、多功能多系统、局部简化多系统、完整简化的多系统)。

59.技术系统的进化法则包括(A提高理想度法则\B完备性法则\ C能量传递法则\D协调性进化法则)。P 122

60.技术发明和科学发现不同,具体表现在(目的不同、方法不同、社会效果不同、结果不同)。

61.技术发明方法的基本类型包括(A扩散式发明方法B收敛式发明方法C综合式发明方法)。P59

62. 与空间分离原理相关的发明原理包括(分割、抽取、局部质量

63.提高理想度的方向有(增加系统的功能、传输尽可能多的功能到工作原件上、将一些系统功能转移到超系统或外部环境中、利用内部或外部已存在的可利用资源)。

64.实现降低和提高温度的功能,其功能代码分别是( F2、 F3 )。

65.实现探测物体的位移和运动及控制物体位移的功能,其功能代码分别是(F5\ F6 )。P 259

66.实现控制电磁场和控制光的功能,其功能代码分别是(F28 \ F29)。 P 260

67.据有关学者统计,可用于非技术领域的TRIZ工具集有(创新原理、矛盾分析、物质场模型、理想度)。

68.每个技术系统的进化,都要经历的阶段有(婴儿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69.百度创业靠得是专注,主要表现在(专注于搜索、专注于技术、专注于中国市场)。

70.广义的矛盾可分为(自然矛盾、社会矛盾、工程矛盾)。P96

71.描述技术矛盾的一般步骤是(找出问题;在因果分析链中找到问题切入点;分析现在的解决办法改进了什么参数;用图示法加以描述)。

72.以下关于技术矛盾的论述,正确的是(是指一个作用同时导致有用及有害两种结果; 也可指某个有用性能的引入或有害效应的消除导致一个活几个子系统或系统变坏; 一般有三种表现形式)

73.对于物理矛盾,TRIZ采用分离原理来解决,主要有(从时间上分离\从空间上分离\部分与整体分离\按条件分离)。

74.使用自服务原理的具体措施包括(物体应当为自我服务;利用废弃的材料、能量与物质)。

75.产业—技术的跨越发展之所以可能开启一个新的发展路径,往往基于(重大技术突破、消费观念变更、政治、经济形势突变等内外因素)变化。

76.技术系统的物—场模型中,声场包括(超声、次声、热场)。

77. 2003年新提出的新矛盾矩阵将工程参数由39个增加至48个,新增加的通用工程参数包括(信息的数量、运行效率、噪音、有害的副作用、兼容性/可连通性、安全性、易受伤性、美观、测量难度)。P198

78.阿利赫舒列尔技术矛盾矩阵简称技术矛盾矩阵,其中(行为改善的特征、行为恶化的特征)。P197

简答题:

SimpleAnswer

1、TRIZ理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是社么?

答:1.先将我们遇到的具体问题或特殊问题进行分析,对这个问题进行非常清楚的定义;2.利用因果分析和系统模拟将问题具体化,找到问题出现的根源,然后将这个问题抽象成一个一般性的问题,即TRIZ问题;3.根据已经归结出来的规律即TRIZ工具,如标准解、发明原理、科学效应库、技术发展趋势等找出一般性问题的解决方案即通用解;4.将这些通用的解决方案引入到具体项目中,转行成我们自己的解决方案即特殊解。

2. 颜色改变原理的具体措施包括哪些内容?

答:1.改变物体或环境的颜色。2.改变物体的透明度或改变某一过程的可视性。3.采用有颜色的添加物,使不易被观察的物体或过程被观察到。4.通过辐射加热改变物体的加热辐射性。

3.物—场模型分析一般解法应用步骤包括什么?

答:1.确定相关的元素。2.联系问题情形,确定并完成物--场模型的绘模型的制。3.选择物--场模型的一般解法。4.开发设计概念。

4、技术系统的理想状态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答:1、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定功能。2、任何系统都是朝着理想化方向发展的,也就是向着更可靠、更简单有效的方向发展。3、理

想化意味着系统或子系统中现有资源的最优利用。

5 . 特性列举法的一般过程可以分成哪两步?

答:第一步是选择一个明确的发明课题。第二步是从列举的各个方面特性出发,进行详细地分析并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自由联想,看看各种特效能否加以改善,诱发出创造发明的设想。

6. 科学效应和现象的应用的步骤是什么?

答:1.首先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定义并确定解决此问题所要实现的功能;2.根据功能从《能能代码表》(见表10.1),确定与此功能相对应的代码,此代码是F1~F30中的其中一个;3.从《科学效应和现象清单》(见表10.2)查找此功能代码下TRIZ所推荐的科学效应和现象,获得TRIZ推荐的科学效应和现象的名称;4.筛选所推荐的每个科学效应和现象,优选适合解决本问题的科学效应和现象。5.查找优选出来的每个科学效应和现象的相关信息,并应用于问题的解决,形成解决方案。

7. 按表9.1所示,ARIZ的理论三原则是什么?

答:1.ARIZ是通过确定和解决引起问题的技术矛盾,以进行发明问题转化的一套连续过程的程序;2.问题解决者一旦采用了ARIZ来解决问题,其惯性思维因素必须被加以控制;3.ARIZ也不断地获得广泛的、最新的知识基础的支持。

8. ARIZ-85包括九大步骤

答:1.分析问题;2.分析问题模型;3.陈述IFR和物理矛盾;4.动用物-场资源; 5.应用知识库;

6.转化或替代问题;

7.分析解决物理矛盾的方法;

8.利用解法概念;

9.分析问题解决的过程等等。

9.TRIZ理论的不足有哪些?

答:1.理论松散,结构复杂。(1)很多TRIZ 工具没有集成为一个整体系统;(2)不同的创新问题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但是如何选择TRIZ 特定工具来解决特定问题,并没有给出清晰的建议;

(3)TRIZ 工具不支持创新问题解决的某些手段;(4)各种方法和工具之间存在大量重叠交叉现象等。2.工具和方法欠完善。(1)不能适应新技术发展和时代变化。(2)效应库缺乏描述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效应。

(3)ARIZ 存在版本太多,解决问题步骤冗长,学习界面不够友好,产生的解决方案没有可选择性等不足。(4)物质场分析模型可以用于加速解决方案的寻找,但是其本身具有不完备性,单独应用 SF 模型,有时候不能得到理想的解决方案,另外,该模型描述系统多

个功能时并不方便。

10、TRIZ的工具有哪四种?答:1.矛盾矩阵和创新原理;2.物质场分析模型和76个标准解;3.创新问题解决算法ARIZ; 4、科学和技术知识效应库。

11.智慧小人法的应用步骤?

答:1.找出矛盾。2.建立小人问题模型。3.寻找解决方案。4.从解决方案模型过渡到实际方案。

12、利用技术矛盾矩阵解决技术矛盾的基本流程是什么?P199

答:(1)在通用工程参数表中选择与最应该改善的特征最为接近的标准特征。(2)在通用工程参数表中选择与在这一情况下变坏的特征最为接近的标准特征。(3)在技术矛盾矩阵中找到改善的标准特征的标号。(4)在技术矛盾矩阵中找到变坏的标准特征的标号。(5)

行与列相交处的单元格内的数字是被推荐发明原理的标号。(6)在40个发明原理中查找这些原则并且利用它们去创造那些解决问题的创意。

13、阿利赫舒列尔通过对功能的研究,发现并总结哪3条定律?

答:(1)所有的功能都可以分解为3个基本元素(S1、S2和F);(2)一个存在的功能必定由3个基本元素组成;(3)将相互作用的3个元素进行有机组合将形成一个功能。

14、抛弃或再生原理的具体措施包括哪些内容?P175

答:1.已完成自己的使命或已无用的物体部分应当被剔除(溶解、蒸发等)或在工作过秤中直接变化。2.立即修复一个物体中损耗的部分。

15、头脑风暴法定实施步骤包括哪些?

答:(1)准备阶段:提出问题;组建小组、通知会议内容时间、地点。(2)热身活动:为使会议活跃,会前可左一些智力游戏、讲幽默小故事、作简单的发散思维练习等活动。(3)正式开会:开门见山,明确问题,简单明了。(4)自由畅谈:依照上述原则和规则开展自由讨论。(5)会后收集:整理设想、提案。(6)未达目的,返回重复上述过程。(7)最后评价:选出最佳设想、方案。

16、应用空间分离原理解决物理矛盾的步骤是什么?P213

答:1.定义物理矛盾,首先确定矛盾的参数,在此基础上对矛盾的参数相反的要求进行描述。2.对在什么空间上需要满足什么要求进行确定。3.对以上两个空间段是否交叉进行判断,如果两个空间段不交叉,可以应用空间分离,否则不可以应用空间分离。

17、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原理的具体措施包括哪些内容?

答:答:1.改变物体的物理状态,即使物体在气态、液态、固态之间变化。2.改变物体的浓度或密度;3.改变物体的柔软性;4.改变温度。

18、在一般的工程技术发明中,往往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逆向思维?

答:(1)从事物自身的功能的反面进行探索,扩大技术的应用范围。(2)从事物结构的空间位置的反面探索出路。(3)从事物运动

发展过程的逆过程进行研究。(4)在探求方法上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

15. TRIZ 的问题模型共有哪四种形式?(简答)

答:TRIZ的问题模型共有四种形式:技术矛盾、物理矛盾、物质--场问题、知识使能问题。

科技创新理论

科技创新的理论: 1945年的《布什报告》(报告全名为《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所阐述的基本观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商业应用的线性模式. 传统上,我们把科学研究分为两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根据比较流行的说法,基础研究的目的是丰富人类的知识宝库,增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研究问题的提出更多地来自于科学家自己的兴趣或者好奇心。其关键的一点,是现阶段看不到研究成果的商业价值。比如,对生命现象的探索,对宇宙起源的研究,对粒子结构的研究,天文观测,等等。而应用研究则是为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所开展的科学研究。虽然它的结果也丰富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但应用研究的出发点是解决问题,是改善人类的生存状况。比如生物医药类的许多研究、能源技术领域的研究等等。 在布什理论的指导下,美国的科技政策遵循哈佛大学著名科技政策专家 Branscomb (Branscomb, L.M. (ed.). Empowering Technology.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1993)总结了二战以来美国的科技政策所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下面是一个简单的 评述。 第一,基础研究成果是公共产品。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成果将会导致最终新技术、新产业 的产生。尽管基础研究如此重要,但由于科学研究的高度专业化特点,政府无法做到有效指 导科学家们的科研活动。事实上,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支持是通过政府与科学家之间的一种社 会契约来体现的。其主要特点是:政府提供资金,而科学家们决定研究的方向和深度(质量)。 这一条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原则的主要精神,在1945年发表的那份著名的布什报 告《科学——无止境的前沿》(Vannevar Bush: 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里面,都 有详细的论述。如果在这个意义上,说布什报告奠定了战后美国科技体制的理论基础,也不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理论与实践1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理论与实践 单选题 1 :默写式头脑风暴法与头脑风暴法的区别在于,所有思考者( ) 。 A : 畅所欲言 B :都不需说话 C :有节制的讨论 D : 有思想的讨论 答案: B 2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途径,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恒久希望,是一个企业走向辉煌的动力资源,也是一个人生存质量的核心载体。人类社会的一切进步,都维系于不断地 ( ) 。 A : 革命 B :发展 C :创新 D : 改革 答案: C 3 :和田十二法,又称( ) ,即指人们在观察、认识一个事物时,考虑是否可以采用、检验的十二类创新技法。 A : 德尔斐十二法 B :聪明十二法 C :六何分析法 D : 以上都是 答案: B 4 :综合组合可视为一种更高层次的组合。许多发明创造中,所用的主要创造思维方法无不具有 ( ) 。 A : 综合特征 B :同一特征 C :组合形式 D : 个人形式 答案: A 5 : ( ) 是创新者共同的基本素质。具体表现出来的就是敢为人先、敢于超越的创新特质。 A : 强烈的创造愿望 B :好奇心 C :冒险精神 D : 勇于探索的精神 答案: A 6 :列举类创新方法是通过列举有关项目来促进全面考虑问题,防止遗漏,从而形成多种构想方案的方法。具有( ) 的特点。 A : 改进性分析、一览表式展开 B :强制性分析、一览表式展开 C :强制性分析、不列表式展开 D : 以上观点都是 答案: B 7 :创新还要有 ( ) 。要创造新事物、新成果、新经验,达到新境界,就必须进行探索。

A : 大胆求证的态度 B :严谨慎重的心态 C :勇于探索的精神 D : 以上都是 答案: C 8 :企业的竞争力是通过产品的竞争力体现出来的,通过( ),自主开发出具有强大 市场竞争力的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A : 产品创新 B :管理创新 C :经营创新 D : 技术创新 答案: A 9 :创新方法在国外又被称为( ) 。是创新活动中带有普遍规律性的方法和技巧。 A : 创新工具 B :发明技巧 C :创新技法 D : 创新实践 答案: C 10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为此就需要不断地创新,从而就需 要 ( )专业技术人才。 A : 创新型 B :实干型 C :学习型 D : 以上都是 答案: A 11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不采用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而是从对立的、完全相 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反其道而行之”。逆向思维的实质就是( ) 。 A : 思维延伸 B :思维概括 C :思维倒转 D : 思维扩展 答案: C 12 :破除经验型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是( ),把经验上升到符合科 学逻辑的理论。 A : 对前人经验总结的扬弃 B :冲破经验的狭隘眼界 C :对经验的去粗取精 D : 丰富的知识积累 答案: B 13 :实施 ( ) ,培养好创新人才,国家的知识创新、科技创新才有了生力军。 A : 人才选拔 B :人才战略 C :创新教育 D : 人才发展 答案: C 14 :在工业经济时代,提高引进和吸收消化新技术的能力是头等大事,而在知识经 济时代,却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 ( ) 。

几个重要的基本创新方法方法

几个重要的基本创新方法方法 基本创新方法是指在创新过程中常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提高创新的效果并解决问题。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基本创新方法: 1.设计思维法: 设计思维是以人为本的解决问题方法,通过观察、理解用户需求和期望,追求用户体验的最佳化。设计思维强调迭代循环、多样化和原型模型的快速迭代,以及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它可以帮助创造新颖而有用的解决方案,从而推动创新。 2.TRIZ理论: TRIZ(理论上的问题解决)是由前苏联工程师阿尔图尔·鲁斯兰诺维奇·阿尔图洛斯基发展起来的创新方法。TRIZ通过系统地研究和分类各种创新问题的解决方法,提供了一套通用的创新原则和技术,以帮助创新者克服技术和系统瓶颈。 3.创新启发法: 创新启发法是一种通过寻找不同领域的类比,将经验和知识从一个领域迁移到另一个领域的方法。通过将问题或挑战与不同的情境和领域进行类比,可以帮助创新者发现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意。 4.灵感法: 灵感法是一种通过创造性的思维、直觉和冲动来激发自己的创造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强调放松、开放、随机性和突破固定思维模式。通过触发创新者的想象力和直觉,灵感法可以帮助他们发现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5.创新冲击法:

创新冲击法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反转传统思维,追求与众不同的方法。通过挑战传统,寻找与常识相悖的解决方案,创新冲击法可以帮助创 新者打破既有的思维框架,发现更具创造性和突破性的解决方案。 6.敏捷创新法: 敏捷创新法是一种以快速迭代和实施为基础的创新方法。它强调实践 和反馈,通过快速原型迭代和快速市场验证,以最小化的风险和成本来推 动创新。 7.开放创新法: 开放创新法是指通过与外部资源进行合作和共享,以开放的方式进行 创新。通过借鉴外部专业知识、技术和资源,开放创新法可以帮助企业更 快地推动创新,并打破组织内部的创新局限性。 这些基本创新方法可以互相结合使用,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创新需求和 问题进行选择和调整。最重要的是,创新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创新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创新效果和推动创新的成功。

技术创新的理论与方法

技术创新的理论与方法 技术创新是指在技术领域中创造新的理念、方法、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为了实现技术创新,我们需要借助一些理论与方法来指导和支持创新活动。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术创新理论与方法: 1.创新链理论:创新链理论认为创新是一个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再 到市场推广的连续过程。根据创新链理论,创新的推动力来自于不断的技 术进步和市场需求,而创新链上的各个环节是相互依赖的,必须协调推进。 2.技术演化理论:技术演化理论研究技术的发展规律与趋势。其中的 关键概念包括技术革新、技术成熟度、技术路径等。技术演化理论可以帮 助我们理解技术发展的动态过程,从而为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3.开放创新理论:开放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活动不再局限于内部,而是 通过与外部合作伙伴进行知识共享和合作来实现。开放创新理论强调创新 与外部资源的整合,能够加速创新的进程,并提高创新的效果和成果。 4.设计思维:设计思维强调从人的需求出发进行创新,注重用户体验 和参与。设计思维的方法包括用户研究、需求定义、原型设计、迭代和测 试等。设计思维可以帮助创新者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 创新。 5.敏捷创新方法:敏捷创新方法强调快速试错、快速反馈和快速迭代。与传统的瀑布式创新方法相比,敏捷创新方法更加灵活和迭代,能够更快 地响应市场需求和变化。 6.开普勒模型:开普勒模型是一种用来描述技术创新过程的模型。它 由四个阶段组成:问题定义、解决方案设计、开发实施和推广应用。开普 勒模型能够帮助创新者系统地规划和管理创新过程。

7.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方法: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方法注重市场需求和市场机会的发现和分析。通过对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和了解,创新者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市场发展趋势,选择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方向。 8.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创新是一个系统性的活动,需要借助于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和市场等各种组织和个体之间的合作和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可以帮助创新者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创新能力提升。 总之,技术创新的理论与方法是指导和支持创新活动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创新者更好地理解创新的本质与规律,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来推动创新的实施和落地。创新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情况选择适合的理论和方法,并灵活应用,以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与进步。

技术创新的理论与方法整理1

技术创新的理论与方法整理1 单项选择 1.为了更详细准确地描述物理矛盾,Savransky于(1982)年对物理矛盾进行了描述。 2.阿利赫舒列尔总结出了古典TRIZ的理论基础是(创新问题定义\创新模式\创新等级划分\技术系统演化模式) 3.阿利赫舒列尔提出的ARIZ-85中,(步骤6)的目的是将简单问题通过物理矛盾事实上的克服得到解决。 4.阿利赫舒列尔提出的ARIZ-85中,()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最终理想解IFR的未来图像,也确定了阻碍获得IFR的物理矛盾。 阿利赫舒列尔提出的ARIZ-85中,(步骤5)的目的是动用TRIZ 知识库里积累的所有经验。 5. 平面太阳能电池,其转化效率在(20%)左右,能较容易地为飞机提供做够的电能。 6.(1988)年,Teminko提出了基于需要的或有害效应的物理矛盾描述方法。 6.通过对大量专利的研究比较,发现仅有(1%)的解决方案具有原创性。 7. 根据表8.2显示,检查与测量有(17 )种标准解。改变已有系统有(23 )种标准解。 8.对大量专利的统计分析表明,(95%)以上的创新问题存在已知解决方案。 9. 实现分解混合物的功能,其功能代码是(F10)10.实现控制液体及气体的运动的功能,其功能代码是(F7)。 11.实现控制电磁场和控制光的功能,其功能代码分别是(F28\ F29)。P260 12.10.目前,全世界有超过(60)个以上的TRIZ协会或学会。 13.20世纪(90)年代,TRIZ理论传入中国,进入21世纪后得到广泛推广,成为国家支持的创新方法研究与培训的一个重要领域。

14.在TRIZ中,理想度概念的应用包括(理想系统\理想过程\理想资源\理想方法) 15.(美国)人兹维基运用了他称之为“形态分析”的思考方法,坐在研究室里获得了技术间谍都难以弄到的技术情报。 16.思维的主体性是指(具有立体的思维能力,能从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寻求合适的答案 )。 17.提高理想度的方向有(增加系统的功能、传输尽可能多的功能到工作元件上、将一些系统功能移转到超系统或外部环境中、D利用内部或外部已存在的可利用资源) 18.创新思维的驱动力量是(心理因素)19 . 创新主体就是具有创新思维、掌握了创新方法和技能的(人)。 20. 合作创新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21.科学认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理论创新是以(问题)为主线的。 22. 在很长时间里人们提到创新,多事从技术、经济方面去理解,近年来更多地从(整个社会)的创新方面去把握。 23.国家创新系统的基本任务是(大力促进和广泛进行知识的生产传播以及应用)。 24.推行大部制同时就意味着政府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从而使得政府权力得以规范,回归公共服务。 25..给我国现有的汽车发展体制、国家汽车政策带来了强劲的冲击,创造了一种紧张,激活了汽车市场,是因为(民营企业)切入了汽车制造。 26.技术发明的一般过程包括的阶段是(准备阶段\构思阶段\物化阶段). 27.技术系统的物—场模型中,化学场不包括(电离辐射) 28. (第二类标准解)的特点是通过对描述系统物—场模型的较大改变来改善系统。 29.(借助中介物原理)是指运用一个中介载体物或者中介过程,为了更容易移动,临时将一个物体跟另一个物体连接。 30. (抽取原理)是指从一个物体或者一个系统中将必要的部分或

技术创新的理论和方法汇总

技术创新的理论和方法汇总 技术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或改进现有技术,开发新产品、新服 务或实现工艺流程等方面的创新。在实际操作中,有许多理论和方法可以 用于推动技术创新的实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技术创新理论和方法的汇总: 1.创新链理论:创新链理论是从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出发,对创新过 程进行动态分析的理论方法。它包括创新需求、创新资源、创新能力和创 新结果等四个环节,通过分析和整合这些环节,逐步推动技术创新的实施。 2.开放创新理论:开放创新理论是以创新的共享和合作为基础的理论。它认为创新不仅仅来自内部研发,还包括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共同创新。通 过与供应商、客户和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和知识,可以实现 更快的技术创新。 3.本质功能分析法:本质功能分析法是一种从根本上理解产品或系统 功能,并通过创新方式来满足这些功能的方法。通过分解和重新组合产品 或系统的功能,可以寻找新的技术解决方案。这种方法有助于发现潜在的 技术创新机会。 4.TRIZ理论:TRIZ是俄罗斯发明家阿尔图尔·盖尔那姆提出的一种 创新理论和方法。它通过对大量专利技术的分析,总结出了一套通用的创 新原则和解决问题的方法。TRIZ理论强调通过解决技术矛盾和使用逆向 思维来推动技术创新。 5.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方法。它强调理解 用户需求和痛点,通过观察、研究和探索,以及快速的原型迭代,从而创 造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设计思维强调跨学科的合作和创新团 队的建立。

6.敏捷开发方法:敏捷开发方法是一种迭代和增量开发的方法。它强 调通过与用户的密切合作和快速反馈,快速开发和发布产品原型。敏捷开 发方法有助于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减少风险,并在开发过程中持续改进和 优化产品。 7.开发三角理论:开发三角理论是一种综合考虑技术、市场和组织三 个方面的创新方法。它认为技术、市场和组织要素是技术创新的三个关键 因素,缺一不可。通过平衡和协调这些要素,可以促进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 8.可行性分析方法:可行性分析是评估技术创新项目可行性的方法。 它包括技术可行性、市场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组织可行性等方面的分析。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评估和分析,可以确定技术创新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 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技术创新理论和方法的汇总,实际操作中还有其 他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使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 推动技术创新的实施,并提高创新的成功率。

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 概述 技术创新是指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突破和创造,以满足社会需要并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的过程。技术创新理论是指对技术创新的原理、方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和研究的理论体系。本文将介绍技术创新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以及对实践的影响。 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 技术创新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内,通过研究创造性地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开发出新产品、新工艺、新体系和新服务,并将其应用于经济社会实践的活动。技术创新的核心是创造性的应用。技术创新既包括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和优化,也包括对全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 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的基础是科学研究。科学研究为技术创新提供了 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通过科学研究,可以掌握和积累前沿的科学知识,为技术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技术开发:技术开发是指根据研究成果和市场需求,通过实验、试验 和测试,将科学理论转化为实际可行的技术产品或服务。技术开发是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决定了技术创新成果的实际应用和市场价值。

3.技术应用:技术应用是指将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于生产和实践活动中, 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或改善生活质量。技术应用是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关键环节。 4.技术管理:技术管理是指对技术创新过程进行组织和协调,以提高技 术创新效率和管理质量。技术管理包括技术规划、技术评估、技术储备、技术标准等多个环节,是技术创新成果能否得到有效应用和推广的关键。 技术创新对实践的影响 技术创新对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技术创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通过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各行各业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巨大动力。 其次,技术创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的 生活更加便捷和丰富多样。例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交流,移动支付技术的应用方便了人们的购物和支付。 再次,技术创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技术创新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 展壮大,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等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为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最后,技术创新改变了企业竞争格局。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能够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是指通过改变和优化技术来提高产品、服务或 流程的质量和效率,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经济效益。技术创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开发,以解决问题并创造新价值。技术创新的理论可以分为三方面:需要理论、创新能力理论和团队理论。 需求理论主要是假定全球化的过程中,消费需求的变化 成为了技术创新的最主要驱动力。因此,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包括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市场对价格的考虑,以及对市场环境和潜在竞争者的了解。根据需求理论,技术创新是一种以市场为中心的活动,其目的是创造符合市场需求的积极裨益,以满足消费者的愿望和需求。理解消费者的需求,是技术创新成功的重要条件,对于企业来说,技术创新并不是旁门左道,而是为市场提供需要的服务和产品。 创新能力理论认为创新不是一种随机事件,而是由创新 能力和机会结合而产生的结果。创新能力是通过不断学习和拓展知识来积累的能力,可以使企业更好地应对技术创新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它包括具有高水平的研发能力、市场嗅觉敏锐、判断力强等。创新能力理论指出,技术创新需要具备创新能力的团队,而这种团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能支撑企业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不断创新都需要管理层的关键驱动力。 团队理论则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其中领导力、良 好的人际沟通、共同的工作目标、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团队理论认为,一个成功的技术团队应该由多学科、

多技能和多层次的人员组成,具有不同的经验和知识背景,能够在不同专业领域内提供经验和专业知识。通过团队成员的不断互动和沟通,共同解决问题、分享知识、发现新思路。这种合作在不同阶段的技术创新过程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团队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并且增强团队的声誉。 总体而言,技术创新不仅意味着产品、服务和流程的改进,而且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需要理论、创新能力理论和团队理论是三个相互关连的理论框架,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有效的技术创新需要全球化视野,市场导向的方针和战略,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团队,以及持续的学习和发展精神。当然,在实践中,这些理论需要具备实际性,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具有可行性。

技术创新的理论与方法

技术创新的理论与方法 一、判断 A1、ARIZ不断地获得广泛的、最新的知识基础的支持。正确 2、阿利赫舒列尔技术矛盾矩阵中,对角线的位置上只会出现物理矛盾。正确 C1、从TRIZ理论定义上来说,一个技术系统应包括三个部分,两种物质和一个场.正确 D1、对39个参数进行配对组合,大约有1300对典型的技术矛盾。 P193正确 2、多用性原理是指使物体或者系统的一个部分具有多种功能。正确 3、等势原理是指改变操作条件以达到消除对一个潜在领域工作的需要。正确 F1、分割原理是指从一个物体或者一个系统中将必要的部分或者性质抽取出来。错误 2、发散性思维是指科学思维中建立在传统一致基础上,受到一系列规范约束的思维。错误 3、复合材料原理是指从统一的事物转变为复合材料(多种材料)和系统。正确 G1、古典TRIZ诞生于前苏联计划经济时代,缺乏成熟商业实践,存在着很多不足。正确 J1、技术发明目标的提出,几乎都是起源于生产的需要、技术自身发展的需要、科学发展的需要和人们改善生活的需要。 P58正确 2、技术的性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演化,一般呈现出一条S曲线。正确 3、技术系统的进化是沿着增大其元件尺寸的方向发展的。错误 4、技术发明的准备阶段是针对发明目标,构想解决方案的阶段。错误 R1、如果振动存在,则提高它的振动频率是空间维数变化原理的具体措施。错误 S1、所谓空间分离,是将矛盾双方在不同的时间段分离开来,的解决或降低问题的解决难度。错误 T1、TRIZ理论认为,发明问题的核心是解决矛盾或冲突,而不是寻求折衷方案,不克服矛盾的设计不是创新设计。 P186正确 2、TRIZ中,重点关注的是正常模型。 (判断 ) P222错误 3、同生物系统的进化不同,技术系统不会面临自然选择、优胜劣汰。错误 W1、物—场模型的基本思想是,技术系统的目的是执行功能,它的基本组成包括两个物质和它们之间的作用力或相互作用—称为场。正确 Y1、用另一个能产生提升力的物体补偿第一个物体的质量是重量补偿原理的具体措施。P143正确 2、一个系统在实现功能的同时,必然有有用功能和有害功能两方面的作用。正确 3、有效作用的连续性原理是指使一个物体或者系统的所有部分一直满负荷。正确 4、预先反作用原理是指在被需要之前对一个物体或者系统采取需要的改变。错误 Z1、在空问上将相似的物体连接在一起,使其完成并行的操作是组合原理的具体措施。正确 2、在科学发现的过程中,发现是平缓的、渐进的。错误 3、自服务原理是指使一个物体或系统通过执行辅助、有帮助的功能来达到自助的目的。正确 二、多选 J1、技术发明的准备阶段包括(ABCD )。 P58 A发现问题B提出发明目标C收集资料D在知识和经验方面做准备的过程 2、据有关学者统计,可用于非技术领域的TRIZ工具集有(ABCD)。 A创新原理 B矛盾分析 C物质场模型 D理想度 M1、描述技术矛盾的一般步骤是(ABCD)。 A找出问题 B在因果分析链中找到问题切入点 C分析现在的解决办法改进了什么参数 D用图示法加以描述S1、使用周期性作用原理的具体措施包括(AB)。 P156 A如果作用已经是周期性的,则改变其运动频率 B利用脉冲的间歇完成其他作用 C使物体倾斜或改变其方向 D使用指定表面的反面 2、使用局部质量原理的具体措施包括(ABC)。 (多选 ) A将物体或环境(外部作用)的均匀结构变成不均匀结构 B使组成物体的不同部分完成不同的功能

科技创新的理论和实践

科技创新的理论和实践 科技创新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进步,它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 方面,探讨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科技创新的理论意义 科技创新是一种新的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它 涉及到许多领域,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实施、市场竞 争等。科技创新的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科技创新能够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如果要立足于竞争市场,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提高竞争力。只有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新产品,才能够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所获得的技术和知识也会不断积累,形成自 己的技术优势,从而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科技创新能够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科技创新不仅带来了 新的产品和服务,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和舒适。在 医疗、交通、通讯等方面,科技创新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让人 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安全。 最后,科技创新对社会中的各种问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 如能源、环境等方面。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开发出更加环保、节 能的新能源,解决了传统能源的瓶颈问题。同时,通过科技的手

段,可以研究和探索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必要基础。 二、科技创新的实践问题 虽然科技创新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由于科技创新所需投入的资金、人力和物力都较大,很多企业和单位并不愿意这样做。此外,长期的研究和开发周期也会增加投入成本。这些都导致很多企业和单位降低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这也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其次,科技创新人才缺乏。科技创新所需的人才素质极高,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践经验。但当前我国的科技创新人才并不足够,而且分布不均,这给科技创新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最后,安全问题。科技创新所涉及的领域较多,涉及到政府、企业、用户等多方面。但在很多情况下,科技的创新与安全之间存在盲区,这也给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三、科技创新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未来,应该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的组织和管理方式,打破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疆界,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和合作。同

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 摘要 技术创新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已经成为各个领域 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本文将介绍技术创新的定义、分类以及相关的理论模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技术创新的本质和特点。 引言 技术创新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中,通过引入新的思想、方法、手段和知识,创 造出新的实物或知识产权,并成功应用于生产、服务或者社会生活中的过程。技术创新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可以改善产品质量、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 技术创新的分类 技术创新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1.基础研究创新: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探索新 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基础研究创新对于推动科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后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应用研究创新:基于基础研究的成果,将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应用到 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的需求或者改进现有的技术产品。应用研究创新是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过程,具有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3.产品创新: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材料或者设计理念,对现有产品进行 改进或者重新设计,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功能或者用户体验。产品创新是技术创新中最直接、最为人所熟悉的形式,通常表现为新产品的推出或者现有产品的升级。 4.工艺创新:通过引入新的工艺流程、设备或者管理方法,对生产过程 进行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或者改善产品质量。工艺创新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型 在技术创新研究领域,学者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理论模型,以帮助人们更好地 理解技术创新的本质和特点,并指导实际的管理和决策。

创新方法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创新方法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1. 前言 本文主要介绍创新方法的原理及应用实例,通过学习不同的创新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在解决问题和进行创新时找到更优秀的解决方案。 2. 创新方法简介 2.1 什么是创新方法 创新方法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在解决问题、改善产品和服务以及推动创新的工具或方法。它们基于创新的原理和技术,能够帮助人们思考和实施创新。 2.2 创新方法的重要性 创新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人们打破常规思维,从而带来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新的机会。通过学习和运用创新方法,可以提高创新的效果和成功率。 3. 常见的创新方法及原理 3.1 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注重人们真实需求的创新方法。其核心原理是通过观察、理解和洞察用户需求,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1.1 设计思维的步骤 •深入了解用户:通过观察和访谈用户,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点。 •定义问题:通过分析用户需求,明确具体解决的问题。 •创造解决方案:通过创意生成和快速原型制作,提出多个解决方案。 •持续测试和改进:通过反馈和测试,不断改进解决方案,直到达到用户需求。 3.2 TRIZ TRIZ,全称“理论解析与创新技术”,是一种系统的创新方法。它通过分析问题和发现模式,帮助人们找到创新的路径。 3.2.1 TRIZ的原理 •矛盾理论:认为问题是由矛盾引起的,通过解决矛盾可以达到创新。 •资源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额外的资源,通过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可以实现创新。

•模式理论:通过分析成功的创新案例,发现可重用的模式和技术。 3.3 敏捷创新 敏捷创新是一种快速迭代的创新方法。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快速试错和及时反馈,快速迭代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3.3.1 敏捷创新的特点 •快速迭代:快速开发和推出产品的原型,以快速获得用户反馈。 •用户参与:用户参与到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小团队协作:小团队高效协作,能够更快地做出决策和响应变化。 4. 创新方法的应用实例 4.1 设计思维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运用设计思维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提出 创新的解决方案。例如,某公司在开发新一代手机时,通过深入观察和访谈用户,发现用户对手机外观和手感的要求较高。基于此,公司在设计中注重细节和人性化,最终推出了一款外观漂亮、手感舒适的手机,获得了用户的好评。 4.2 TRIZ在技术创新中的应用 TRIZ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找到技术创新的路径和思路。例如,某公司在开发新 的节能照明设备时,面临一个矛盾:如何在提高亮度的同时减少能耗?通过运用TRIZ方法的矛盾理论,他们发现可以利用反射技术来解决问题。于是,他们设计 了一种具有高反射率的倒影材料,使得照明设备可以减少能耗,同时提供更好的亮度。 4.3 敏捷创新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敏捷创新方法在软件开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某公司在开发一款移动应 用时,采用敏捷开发的方法,快速迭代产品。通过与用户的持续反馈和测试,他们不断改进和优化产品,最终推出了一款用户体验良好、功能完善的移动应用。这种方法能够帮助企业更快地推出产品,满足用户需求。 5. 总结 本文介绍了创新方法的原理及应用实例,包括设计思维、TRIZ和敏捷创新等。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创新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在解决问题和进行创新时找到更加优秀的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创新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创新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促进个人和企业的发展,也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技术创新的理论与方法(TRIZ方法入门)作业大全

继续教育 技术创新的理论与方法(TRIZ方法入门)作业1 1. ()是指当一个系统自身发展到极限时,它向着变成一个超系统的子系统方向进化,通过这种进化,原系统升级到一种更高水平。(单选) A子系统的不均衡进化法则 B向超系统进化法则 C向微观级和场的应用进化法则 D增加集成度再简化法则 2. ()是指将相同或者相类似的物体放到一起(或者合并);聚集相同或者相类似的部分去实现相似的操作。(单选) A组合原理 B多用性原理 C嵌套原理 D重量补偿原理 3. ()是指将一个物体放在另一个里面;轮流将每一个物体放到另一个里面。(单选) A组合原理 B多用性原理 C嵌套原理 D重量补偿原理 4. ()是指改变操作条件以达到消除对一个潜在领域工作的需要。(单选) A预先作用原理 B预先反作用原理

C事先防范原理 D等势原理 5. TRIZ的自由化发展虽然说明它的生命力,也证明了其不成熟的一面。其具体表现为()。(多选) A很多TRIZ工具没有集成为一个整体系统 B如何选择TRIZ特定工具来解决特定问题,TRIZ并没有给出清晰的建议 CTRIZ工具不支持创新问题解决的某些阶段 D各种方法和工具之间存在大量重叠交叉现象 6. 据有关学者统计,可用于非技术领域的TRIZ工具集有()。(多选) A创新原理 B矛盾分析 C物质场模型 D理想度 7. 每个技术系统的进化,都要经历的阶段有()。(多选) A婴儿期 B成长期 C成熟期 D衰退期 8. 技术发明的准备阶段是针对发明目标,构想解决方案的阶段。(判断) 正确错误 9. 当一个系统自身发展到极限时,它向着变成一个超系统的子系统方向进化,通过这种进化,原系统升级到一种更高水平。(判断)

技术创新方法和TRIZ理论课件

技术创新方法和TRIZ理论课件 技术创新方法和TRIZ理论 一、引言 技术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而要实现技术创新,需要一套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来指导实践。本课件将介绍技术创新方法和TRIZ理论,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 解和应用技术创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技术创新方法 技术创新方法是指指导技术创新实践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技术创新方法。 1. 创新思维方法 创新思维方法主要包括思维导图、头脑风暴、六顶思考帽等。思维导图是指用图形的方式呈现思维的结构和关系,有助于整理和梳理思维。头脑风暴是指集中大量产生和提出创新点子,鼓励跳出常规思维。六顶思考帽是一种以穿戴不同颜色的思考帽来代表不同角色的方法,有助于提供不同角度的思考。 2. 开放创新方法 开放创新方法是指通过与外部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新产品或技术,实现共赢的创新模式。该方法包括联盟创新、开放式创新和开放创新平台等。联盟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研发新产品或技术。开放式创新是指企业与外部专家、学术机构和顾问合作,共同研发新产品或技术。开放创新平台是指搭建一个开放的创新平台,吸引企业和个人参与新产品或技术

的研发。 3. 快速原型方法 快速原型方法是指通过快速制作原型,验证产品设计或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该方法包括3D打印、虚拟现实、仿真分析等。3D打印是一种逐层堆叠材料制造物体的技术,可以快速制造出产品原型。虚拟现实是指通过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环境来模拟真实情境,帮助设计和验证产品方案。仿真分析是指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分析,评估产品设计和技术方案的性能和可行性。 4. 用户参与方法 用户参与方法是指将用户需求和反馈纳入创新过程中,以提高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该方法包括用户需求调研、用户体验设计和用户测试等。用户需求调研是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用户体验设计是指以用户为中心,通过设计用户界面和交互方式,提升产品的易用性和用户满意度。用户测试是指将产品或技术方案提供给用户使用,并收集用户的反馈和意见,以改进和优化产品。 三、TRIZ理论 TRIZ理论全称为“理论解决问题(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它是由苏联工程师阿尔图尔·高尔世纳(Genrich Altshuller)提出的一种系统性的创新方法和理论。TRIZ理论基于创新的实践和分析,总结了大量的发明和创新案例,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技术创新理论概述1

目录 摘要 (1) 一、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1) (一)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 (二)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 (2) 二、基于技术创新理论的海尔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4) (一)技术创新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4) (二)技术创新在海尔的成功运用及管理 (5) 三、海尔集团成功经验的启示 (7) (一)提高企业创新管理水平与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重要保障 (7) (二)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企业家型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思路与方向 (7) (三)进一步转变观念,实现思维和观念创新 (7) (四)构建与创新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7) (五)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促进完整的创新生态体系的建立 (7) (六)利用外部资源,加快发展步伐 (8) 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海尔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及启示 —基于技术创新理论视角 学生:指导老师: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以及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在强调了企业需不断创新的必要性基础上,着重从技术创新角度分析了海尔集团成功的宝贵经验,总结了海尔集团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化时代能够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其基于技术创新理论的分析,得出启示性建议与措施,以探索出适合我国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道路。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海尔集团 Abstract The passage brifly introduce the necessity that companies ne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pose the innovation theory and development firstly. Base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emphasis that companies ne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t emphasises on the precious experience of the successd of Haier Group from the new view. And it summaeizes why Haier Group could develop continuly and steadily during the fierceful goldlization period. Through the anylysis of the new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ory, it gets revelational suggestion and arrangement to search the new way of their own that fit to our country's companies. key wor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ness 、Haier Group 一、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一)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21世纪是创新制胜的世纪,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环境急剧变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确信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而如今,“创新”也已成为全球围的一个热门话题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同志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基础上,于1988年提出的精辟论断,这个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高新技术更是当代企业抢占先 ①肖峰. 企业文化.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2

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

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 目录 一、技术创新的理论发展 二、技术创新的概念和类型 三、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型 四、技术创新的战略管理 五、技术创新的典型案例 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 一、技术创新的理论发展 (一)熊彼特时代的创新理论 (二)后熊彼特时代的创新理论 (三)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创新理论 (一)熊彼特时代的创新理论 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 1912年,约瑟夫A •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理论”,以揭示技术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熊彼特创新理论主要内容有: 1、创新的概念 2、创新与企业家 3、创新与经济增长 4、创新与经济发展 1、创新的概念 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将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 (1)引进新产品

(2)引用新技术 (3)开辟新市场 (4)控制原材料的新来源 (5)实现产业的新组织 2、创新与企业家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 创新的实质就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经济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3、创新与经济增长 经济由于创新而增长,但这种增长呈现周期性。 摆脱经济衰退和萧条只能通过创新。 4、创新与经济发展 经济分为“增长”与“发展”两种情况。 经济增长是由人口和资本的增长所致,经济发展是一种“质变”或者生产方法的新组合。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二)后熊彼特时代的创新理论 1、新古典学派 2、新熊彼特学派 3、制度创新学派 4、国家创新系统学派 1、新古典学派 运用新古典生产函数原理,表明经济增长率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的增长率、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以及随时间变化的技术创新。 提出创新成立的条件:新思想的来源以及后阶段的实现发展。 开展对技术创新中政府干预作用的研究。 将技术创新过程看成一个“黑箱”。 2、新熊彼特学派 重视对技术创新“黑箱”内部运作机制的揭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