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堂堂清【一课一练】

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堂堂清【一课一练】

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堂堂清【一课一练】
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堂堂清【一课一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笔记整理完整版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沿着的那条对折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 (3)平移: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 (4)旋转:物体都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或一个固定的轴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旋转。(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 (5)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六边形有6条对称轴,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6)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非0的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如果a 能被b 整除,那么b 是a 的因数,a 是b 的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1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 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最小的奇数是1 偶数: 能被2整除的数,最小的偶数是0 连续的奇数,如1、3、5等,连续偶数如、12、14、16、等,连续的奇数或连续的偶数前后相差2。用字母表示连续的奇数或偶数(a-2)、a 、(a+2) 3、2、3、5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两位数是3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4、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最小的质数是2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最小的合数是4 1: 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 在自然数中,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只有2。20以内即是奇数又是合数的如9、15等) 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同时是2和5的倍数个位必须是0

(2019)六年级上册科学堂堂清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第一课使用工具 一、填空: 1、()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 2、工具和机械是神奇的,它是人类的伟大(),是人类智慧的()。 二、判断 1、很早以前,人类就开始使用工具和机械了。() 2、复杂的机械是由简单的机械组成的。() 3、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或方便地完成了。() 4、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但不同的工具有着相同的科学原理。() 三、选择 1、往墙上钉钉子应选用() (1)螺丝刀(2)剪刀(3)羊角锤 2、拧螺丝应选用() (1)小刀(2)锤子(3)螺丝刀 3、起图钉应选()

(1)螺丝刀(2w)镊子(3)开瓶器 四、实验: 在下列工具中(木板、滑轮、长木棍)要完成搬运油桶、撬大块石头、升国旗,这三件事,你如何来选合适的工具,并说出你的理由。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一、填空 1、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 3、杠杆上有()个重要的位置:分别是()、()、()。 二、判断 1、压水井的压杆是杠杆,跷跷板不是杠杆。() 2、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 ) 三、填图

四、问答题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一、填空 杠杆可以分为三类即()杠杆、()杠杆和()杠杆。 二、判断 1、我国人民很早就开始使用杆秤了。() 2、杆秤不是杠杆类工具。() 三、连线 开瓶器省力杠杆

最新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堂堂清训练题

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堂堂清训练题 Unit1 Welcome back to school 第一课时 一、情景选择。 1、班里来了一名新同学,你应该说:_________ A. Welcome. B. Thank you. C. Oh ,no. 2、早上,你的同学对你说:“Good morning ”你会说:______ A. Good evening. B. Good morning. C .Good afternoon. 3你想介绍自己是从加拿大来的,你应该说:_________ A. I'm from Canada. B. I'm China. C .My name is China. 二、我是小小翻译家。 ( ) 1. 同学们! A. Boy and girl! B. Boys and girls! ( ) 2.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新朋友! A. I have a new friend ! B. we have two new friends today ! ( ) 3.我是艾米,我来自英国。 A. I'm Amy. I'm from USA. B. I'm Amy. I'm from UK. ( ) 4. 你呢? A. What about ? B. What about you? 三、Choose the right answer. (选择填空。) ()(1)Hi! I’m _______. A. Zhang Peng B. zhang peng ()(2)Hello! I’m _______ the UK. A. to B. from ()(3)We have two new _______ today. A. friend B. friends ()(4)I have _______ friend. A. a B. an 第二课时 一、我能找到好朋友(把句子编号填入适当的括号内)。 ( ) ( ) ( ) ( ) A. Zhang Pang : I'm from China. B. Amy: I'm from the USA. C. Mike: I'm from Canada. D. Sarah: I'm from the UK. 二、我来选 ()https://www.doczj.com/doc/a25425475.html,A A. 美国 B. 英国 C. 中国 ( ) 2. new A. 好的 B. 新的 C. 旧的 ( ) 3. student A. 朋友 B. 学生 C. 教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3单元堂堂清

因数与倍数 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因数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在等式5×8=40中,()和()是()的因数,()是()和()倍数。 (2)16有()个因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 2、我是上法官,对错我会判。 (1)1是最小的自然数,也是最小的整数。() (2)因为32÷4=8,所以32是倍数,4和8是因数。() (3)2的倍数的个数比20000的因数的个数少。() (4)一个数的因数一定不小于它的倍数。() 3、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 (1)64一共有()个因数。 A.3 B.5 C.7 D.8 (2)已知m×n=23,那么m等于()。 A.1 B.23 C.1或23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至少有()个。 A.1 B.2 C.3 D.4 4、动动小脑瓜,快来选一选。(在正确数字下面打“√”) (1)13的因数有:1,2,3,13。 (2)15的因数有:1,2,3,4,5,10,15。 (3)19的因数有:1,3,9,19。 (4)31的因数有:1,3,31。 5、我是小天才,答案我会猜。 (1)有两个数的和是17,其中一个数既是2 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两个数分别是()和()。 (2)在自然数中,有一种数,它等于除了它本身以外的所有因数之和,请你写出其中最小的一个数是()。 6、我是列式计算小专家。 (1)有两个自然数,其中一个是最大的两位数,另外一个数比第一个数的3倍少4,这两个数的和是多少? (2)有3个因数的最小自然数与有4个因数的最小自然数之和是多少?

第2课时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72÷8=9,所以()和()是()的因数,()是()和()倍数。 (2)3的倍数有(),说明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最大的倍数。(3)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42,这个数是()。 (4)在自然数1,5,10,15,20,40,60,120中,20的因数有();20的倍数有();既是20的因数又是20的倍数的数是()。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会判。 (1)3是因数,12是倍数。() (2)15是45 的倍数,45是15 因数。() (3)1是任何非零自然数的因数。() (4)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这个数的因数大。() 3、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 (1)A=m·n(A、m、n都不为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只是m的倍数 B.n不是A的因数 C.m、n都是A的因数 (2)15的因数有()个,倍数有()个。 A.3 B.4 C.5 D.无数 (3)30以内,既是4 倍数,又是6的倍数的有()个。 A.2 B.3 C.4 D.5 4、快来帮我找朋友。 2, 3, 4, 6, 8, 12, 24, 36, 30, 42, 72 6的倍数 24的因数 5、亲自练一练,动笔算一算。 12是6 的倍数,18也是6的倍数,那么12和18的和是6的倍数吗? 6、解决问题。 (1)小明有连环画的本数是小亮的3倍,小亮比小明少24本,小明、小亮各有多少本连环画? (2)某工厂要运1004吨煤,先用4辆载重3.5吨的卡车运36次,剩下的煤若用载重为4吨的卡车一次运完,需要几辆这样的卡车?

人教版PEP小学五年级英语上册堂堂清课课练习题资料

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堂堂清训练题 Unit1 My new teachers 第一课时 一、翻译单词 1. young _______________ 2. funny _________________ 3. tall ____________________ 4. strong __________________ · 5. kind ___________________ 6. old _________________ 7. short ________________ 8. thin __________________ 9. Mr __________________ 10. like 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情景用适当的单词补全对话。 A: 1 2 art teacher | B: Mr Li is our art teacher. A: 3 he 4 B: He’s tall and srtong. He’s very kind. 第二课时 一、单项选择

( ) 1.—Who is your ____ teacher can draw pictures. A.English B. art C. Chinese * ( ) 2.—What’s he like ---He’s ________________. A.Young and old B. young and thin C. an old ( ) math teacher is very ______ . We all like ______. A.funny;he ; him ;him ( ) _______ man is my grandfather . A. old B. young C. art ( ) . teacher is not thin. He is ___________. % A. short B. tall C. strong 二、连连看 1. What’s Lucy like A. A cat and a dog. 2. What are they B. Mrs Wang. 3. Who is your English teacher C. He’s from Canada . 4. Where is he from D. She is tall . 第三课时 一、翻译词组 } 1 three new teachers ____________ 2 short and thin ____________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重叠后,图形两边可以完全重合。 2、平形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正(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有一条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对称轴的条数)=度,可以与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 长方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2=180(度) 正方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4=90(度) 等腰三角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1=360(度) 等边(正)三角形方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3=120(度),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360=1(度) 半圆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1=360(度)与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 4、我们学过的图形的变换有轴对称、平移、旋转。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我们说的因数和倍数指的是整数,不包括0,也不能说小数。 2、因数和倍数是相对的,不能单独说因数和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有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它最小倍数=它本身。 4、a÷b=c(a、b、c都是整数),我们就可以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a是b的倍数,b是a的因数(例10÷2=5,可以说10能被2整除,2能整除10) 5、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 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和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判断奇数和偶数的依据是:是否是2的倍数。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堂堂清练习题(彩色)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堂堂清练习题(彩色) (1)毫米的认识 年班姓名 一、认真观察,仔细填写。 1.( )厘米( )毫米 3.( )厘米()毫米 4.()厘米()毫米 二、慧眼识宝。 1.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A、1毫米 B、1分米 C、1米 2.一本辞海的厚度约是6()。 A、米 B、厘米 C、毫米 3.10枚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0()。 A、毫米 B、厘米 C、米 三、巧手补天窗(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个曲别针长约25()。 2.小明身高是135()。 3.一棵大树高约15()。 4.一枝铅笔长约20()。 5.一个笔筒的高度约是100()。 四、单位换算我能行。 2厘米=()毫米 5分米=()厘米6米=()分米30毫米=()厘米80厘米=()分米70分米=()米600厘米=()米 12厘米=()毫米6厘米5毫米=()毫米

35毫米=()厘米()毫米 3厘米-14毫米=()毫米 56毫米+44毫米=()厘米 五、我是小小测量员。 六、我是小小绘图员。 1.画一条长4厘米5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8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智慧宫殿长方体和正方体谁高,高多少毫米? (2)分米的认识 年班姓名一、巧手补天窗。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米=()分米 4分米5厘米=()厘米 60厘米=()分米 1米-2分米=()分米 2分米=()厘米 75分米-15分米=()分米70分米=()米 3分米-8厘米=()厘米8厘米=()毫米 32厘米+18厘米=( )分米 10分米=()厘米 57毫米+43毫米=( )厘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单人床长2( ) 学习桌的高约是8( ) 一块橡皮长30( ) 轿车的长约是3( ) 大树高约是12( ) 水杯的高约是1( ) 三、慧眼识宝。 毫米厘米分米米 曲别针长29(),一枝铅笔长18(),一幢楼高30(), 课桌高80(),长100(),学校操场一圈约是200()。 四、数学门诊。 1.5枚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0毫米。() 2.数学书的宽大约是16厘米。() 3.电冰箱的高大约是160分米。() 4.一根跳绳大约长2分米。() 五、魔力圆圈。 1米8分米 40分米4米 60厘米7分米8米70分米

五年级下册数学堂堂清

五年级下册数学堂堂清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因数与倍数 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因数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在等式5×8=40中,()和()是()的因数,()是()和()倍数。 2、16有()个因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 3、我是上法官,对错我会判。 (1)1是最小的自然数,也是最小的整数。() (2)因为32÷4=8,所以32是倍数,4和8是因数。() (3)2的倍数的个数比20000的因数的个数少。() (4)一个数的因数一定不小于它的倍数。() (1)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 (1)64一共有()个因数。 3、已知m×n=23,那么m等于()。 或23 4、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至少有()个。 3、动动小脑瓜,快来选一选。(在正确数字下面打“√”) (1)13的因数有:1,2,3,13。 (2)15的因数有:1,2,3,4,5,10,15。 (3)19的因数有:1,3,9,19。 (4)31的因数有:1,3,31。 4、我是小天才,答案我会猜。 (3)有两个数的和是17,其中一个数既是2 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两个数分别是()和()。 (4)在自然数中,有一种数,它等于除了它本身以外的所有因数之和,请你写出其中最小的一个数是()。 (1)我是列式计算小专家。 1、有两个自然数,其中一个是最大的两位数,另外一个数比第一个数的3倍少4,这两个数的和是多少 2、有3个因数的最小自然数与有4个因数的最小自然数之和是多少 第2课时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绝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2、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一、因数和倍数。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余数. 又如整数a能被b整除(a÷b=c),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因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或用除法找。 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自然数。 二、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分为:奇数偶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2、3、5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同时是2、3、5的倍数,个位上是0并且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同时是2、3、5的倍数。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两位数是3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三、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 1.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2,3,5,7,11,13,17,19…… 都是质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8,9,10,12,14,15,16,18,20,22,26,49……都是合数。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不对,因为9是奇数,但不是质数,而是合数。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不对,因为2是偶数,但不是合数,是质数。 (3)在1,2,3,4,5,…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不对,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不对,因为2是质数也是偶数,而其他的质数都是奇数,偶数+奇数=奇数。 四、100以内的质数(共 25 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 67、71、73、79、83、89、97 五,奇数+奇数=偶数(如:5+7=12 3+5=8 ……) 奇数+偶数=奇数(如:1+4=5 7+2=9 ……) 偶数+偶数=偶数(如:2+4=6 8+6=14 ……) 奇数×奇数=奇数(如:5×7=35 7×9=63 ……) 奇数×偶数=偶数(如:5×8=40 7×8=56 ……) 偶数×偶数=偶数(如: 8×12=96 14×24=336 ……) 六、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因数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6单元堂堂清

数与代数 第1课时 数的认识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最小的自然数是( ),( )最大的自然数。 (2)( )是自然数的单位。 (3)四亿四千零五十万三千四百写作( ),改写成亿为单位的数是 ( ),四舍五入到万位是( )。 (4)一个数由4个1,9个0.1、8个0.01组成,这个数是( ),用四舍五入保留一位 小数是( )。 (5)4.3和4.37比较,( )大,( )的计数单位大。 (6)52 =( )÷15= = =( )%。 (7)甲数是乙数的2.5倍,则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会判。 (1)所有整数都比小数大。( ) (2)因为0.5和0.50相等,所以它们的计数单位也是相同的。( ) (3)去掉小数点后面的零,小数大小不变。( ) (4)所有带分数都大于1。( ) (5)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 ) (6)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3、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 (1)把72 千克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它的( )。 A.72千克 B.71千克 C.72 D.7 1 (2)一个循环小数2.8585…的简记法写作( )。 . . . . . . . A.2.85 B.2.85 C.2.858 (3) 52和10 4 这两个分数的( )。 A.分数单位相同 B.意义相同 C.大小相等 30 4

(4)下列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A. 159 B.185 C.305 D.28 4 4、将8,0.2,38,42 1 ,15,9,7,2填在最适当的方框里面。 5、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再化成百分数。 4÷5 0.25÷2 2.4÷5 3 1.8÷0.75 6、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0.38 8 3 37% 0.373 第2课时 数的运算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把1.82的小数点去掉,所得的数是原来小数的( )倍。 (2)甲数比乙数多5,乙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是0.25,原来甲、乙两数的和是( )。 (3)0与任何数相乘,积都等于( )。一个数与1相乘,积等于( )。0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商等于( )。一个数除以1,商等于( )。相同数(0除外)相除,商等于( )。 (4)两个数的差是3.2,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0.2,差是( )。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会判。 (1)一个数的32一定大于这个数的5 2。( ) (2)31÷3=51÷5=71 ÷7。( ) (3)421减去它的2 1 ,等于4。( ) (4)a- b- c=a-(b+c )。( ) (5)a ÷b =ac ÷bc (c ≠0)。( ) 3、直接写得数。 41+81= 71+14 5 = 2×6.5= 2.67+1.33=

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堂堂清练习题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堂堂清训练题 Unit1 Hello 第一课时 一.英语汉语手拉手。 1.Hello! I’m Miss White. A.你好。我叫吴一凡 2.Hello!I’mWu Yifan. B.嗨!我叫萨拉。 3.Hi!I’m Sarah. C.你好!我是怀特老师。 二.单项选择 ()1.——Hello!——_______A.Hello! B.OK C.Ha. ( ) 2.Hello.I’m Liu Xin. ——_________ A.Me too. B.Hi I’m John. C.Goodbye. ( )3.I have a ruler. ——_______A.Hello! B.Me too. C.Goodbye 三、请和你的同伴用今天学习问候语向朋友问候并介绍自己。 第二课时 一.我会连。 ruler eraser crayon pencil 二.读下列句子然后根据图示选择单词。 1. I have a A、pen B. ruler 2. I have an A. eraser B.pencil 3.I have a A.crayon B.ruler 三、读句子,并说出汉语意思。 1. I have a ruler. 2. I have an eraser. 3. I have a crayon. 4. Me too. 第三课时 一.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句子。 1.当你想向你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名字,你应该说: A.Hello! B.What’s your name? C.Hello! I’m Sarah. 2.当你想问别人的名字。你应该说: A.Hello! I’m Wu Yifan. B.What’s your name? C. I have a ruler. 3.当你想向自己的朋友告别,你应该对对方说: A.What’s your name? B.Goodbye C.My name is John. 二、选择合适的句子。 ( )1.——Goodbye,Sarah. ——_____ A.Hi B. Hello C. Bye ( )2.____name’s Mike. A. Me B. My C.I ( )3.——___________. ——My name’s Bai Ling.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堂堂清测试卷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堂堂清测试卷姓名_______ 一、填空题。(18%) 1.长方体有()个顶点,有()条棱,有()个面。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分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7.9立方分米=()升 8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980立方分米=()立方米 9.4立方米=()立方分米 4.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80平方厘米,高是7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5.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6、把30升盐水装入容积是250毫升的盐水瓶里,能装()瓶。 7.至少要()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如果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那么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8、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5%) 1.所有的长方体都有六个面。………………………………() 2.长方体的表面中不可能有正方形。………………………() 3.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4.把两个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体积和表面积都不变。()5.一瓶白酒有500升。…………………………………………()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7%) 1.我们在画长方体时一般只画出三个面,这是因为长方体()。 A.只有三个面 B.只能看到三个面 C.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6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A.21600平方厘米 B.150平方厘米 C. 125立方厘米 3.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它的表面积扩大()。 3eud教育网https://www.doczj.com/doc/a25425475.html,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精编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与教案 执教者:杨菡 年级:五年级 时间:2016·2

目录 一、教学计划 二、课时备课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数学成绩整体不够理想,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的书写状况较差,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较弱。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堂堂清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一、填空: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 )和( ),沉浮状况不会改变。 2、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自身的()、()无关。 二、判断: 1、轻的一定浮,重的一定沉。() 2、把一整块橡皮擦放入水中橡皮擦沉入水中,但切成八分之一放入水中,橡皮擦就会浮起来。() 三、简答题: 试述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有什么规律.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一、填空: 1.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如用塞子塞好的空瓶,会()在水面上,往瓶里加些沙,增加瓶的(),它就会()到水底了。 2. 同样重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和浮。如一块铁放在水里会(),把它压成铁片,再制成盒子,放在水里,它会()。 3、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控制其它因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

4、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看(),()的容易浮,()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的容易浮, ()的容易沉。 二、简答你知道潜水艇的原理吗?试着说一说。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一、填空: 1、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如挖空成船或碗形。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有关。 3、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 二、选择: 1、用钢铁制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这是改变了() ①它的重量②液体浓度③它的体积 三、简答:铁制的轮船为什么能漂浮在水中? 4、造一艘小船 一、填空: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它的装载量也随之()。 二、简答: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下沉的,你有什么办法让橡皮泥浮起来吗? 5、浮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观察物体(三)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重点难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2页例1 (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 生摆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 师: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2)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成果。 (3)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可以讨论。生讨论交流 【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你学会了吗?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最新2017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有多种摆法,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2、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休,只有1 种摆法。 3、只要对着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的任意1个正方体添1个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就都不变。 4、从正面、左面、上面3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组物体而画出的图形就是三视图。 5、综合三视图的形状,可以确定出立体图形中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通常只有一种摆法。 6、由三视图拼摆正方体的方法:俯视图打地基,主视图疯狂盖,左视图拆违章。 7、先摆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摆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确定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8、想象不出来时,用小正方体摆一摆就简单了。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 2、因数、倍数: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12÷2=6,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 独存在。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最小倍数=它本身 3、2、3、5的倍数特征 1)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①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②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③奇数、偶数的运算性质: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大减小) 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2)数的整除特征

六年级上册数学提分宝典堂堂清课课练题库

思源教育六年级数学上册提分宝典 思源教育 六年级数学寒假 提分训练 (上册) 姓名:_______________ 授课老师:___________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提分练习 一、想一想,填一填 1. 分数乘分数,用( )相乘的积作( ),( )相乘的积作( )。 2.132+132+132+132=( )×( )= = 。 3. 35×21 表示( ),35×2表示( )。 4. 95的31 是( ),7吨的83是( )。 5. 已知a ,b ,c 都大于0,如果98×a =65 ×b =c ×1,那么a ,b ,c 按照从大到 小的顺序排列应是( )。 6.比较大小 65×54 21× 21 25×65 32×45 89×151 121×9494 7. 175×81×17 = ( )×( )×81 。 8. (117+54 )×55= ( )×( )+( )×( )。 9. 六(5)班男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85。85 表示把( )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 )份,男生占其 中的( )份;女生占其中的( )份,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10. 一条路,修了52 ,表示把( )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 )份,修完的占这样的( )份,剩下的占( )份。 11.用心观察,找出单位“一” 甲是乙的43 。 表示单位“1”的量是( ) 爸爸年龄的65 是妈妈的年龄。 表示单位“1”的量是( ) 黑兔只数的53 相当于白兔的只数。表示单位“1”的量是( ) 一桶油用去了73 。 表示单位“1”的量是( ) 12. 一瓶墨水,已经用去52 ,应该把( )看作单位“1”。 13. 草莓酱的瓶数比沙拉酱的瓶数多41 ,应该把( )看作单位“1”。 14.( )没有倒数,421 的倒数是( ),( )和0.75互为倒数。 15. 最小的质数的倒数是( ),最小的合数的倒数是( )。 ( ) ( ) ( )×( ) (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堂堂清课课练题库课后练习题答案

位置与方向 第1课时 位置与方向(一)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早晨,你面向太阳站着,你的前面是()面,后面是()面,左面是()面,右面是()面。 (2)晚上,你面对北极星站着,你的前面是()面,后面是()面,左面是()面,右面是()面。 (3)地图通常是按上()下(),左()右()绘制的。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 (1)今天刮南风,顺风的方向应该是北方。() (2)面朝南方时,你的左手边是西方。() (3)在北半球,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向南方。() (4)学校在小红家的东面,小红家在学校的西面。() 3、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 (1)林立同学放学回家往东走,学校在她家的()。 A.东面 B.西面 C.南面 D.北面 (2)图书馆在邮局的北面,少年宫在邮局的南面,少年宫在图书馆的()。 A.东面 B.西面 C.南面 D.北面 4、帮小动物辨方向。 (1)小狗家在学校的()面,小猪家在 学校的()面。 (2)小老虎家在小猪家的()面。 (3)从小羊家向()走可以走到学校。 5、小红家在学校的南面700米处,小明家在小红家北面400米处,请问学校在小明家什么方向?多少米处? 6、请你在中填出几种小动物的位置。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林林从家向()走()米到电影院, 又向()走()米,再向()走 ()米到学校。 (2)玲玲从家到学校要先向()走()米, 再向()走()米,最后再向() 走()米就可以到达。 2、根据示意图填一填。 (1)摄影室在科技室的()面,在泥塑室的()面。 (2)从绘画室向()走,到科技室,再向() 走,到摄影室,从摄影室向()走,到泥塑室。 3、请你帮帮忙,他们几个该怎么走? (1)小伟上学从家向东走,经过超市,到广场后,再向 ()走,又经过(),才到学校。 (2)小玲从家去百货商场该怎么走? (3)小奇从家去广场怎么走? 4、快来帮我找一找。 从公园回家,明明先向西走,再向南走到家;红红先向南走,再向东走到家;玲玲先向北走,再向东走到家;丽丽先向北走,再向西走到家。请你在图中标出他们各自的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1)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活动主题一:《图形的变换》活动主题二:《图案设计》活动主题三:《数学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图案,感觉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点、难点: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准备教具:1、挂图;2、方格纸;3、七巧板;4、作图工具 授课时数:约6课时 第一课时(1) 课题: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实物图。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1、课内练习一-----第1、2题。 2、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2) 课题:旋转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