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酵母菌的形状

酵母菌的形状

酵母菌的形状

酵母菌是一种著名的微生物,它以其独特的形状著称。在显微镜下,酵母菌的形状具有一定的规律,常见的是真菌形的球形,它们大小约为3-6微米,但也有小到不可视的微小尺寸。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酵母菌的表面有很多模式化的小孔,这些小孔称为孢子孔,有时也被称为“十字星”。这些孔使得酵母菌看起来像星星一样,有许多小点。

除了真菌形的球形之外,酵母菌还有其他形态。平菌形是最常见的,它们可以呈长条状,宽度可以达到几百微米,长度可以达到数毫米。平菌形的酵母并不像真菌形的球形那么圆,它们的边缘有着不同的形状,比如圆形、六边形、八边形等。此外,酵母菌也可以呈现无定形的、柔软而松散的状态,这种情况在线粒体上会非常常见。

酵母菌的形状改变往往和其内部的膜系统有关。膜系统是酵母菌的基本结构,它由多层外膜、内膜以及线粒体三大部分组成。在膜系统中,外膜和内膜之间存在着空隙,这些空隙可以容纳细胞核以及酶等物质,在室温下,这些空隙会膨胀而导致酵母菌的形状变迁。此外,酵母菌的形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酸碱度、水分等会影响酵母菌的形状。

此外,还有一种叫做“脱膜”的形态,脱膜是指酵母菌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它会脱落膜系统而变成无定形的、柔软而松散的小粒状。使酵母菌形状改变的原因有很多,尤其是脱膜,在低温、弱碱性、水分不足的环境条件下,它们更有可能发生形变。

综上所述,酵母菌的形状有多种多样,既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它们内部的膜系统的控制。它们的形状改变会对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生影响,因此,研究它们的形状变化及其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几种常见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微生物实验报告 几种常见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姓名: 学号: 系别: 班级: 日期: 同组成员:

一、摘要 通过对酵母菌、霉菌形态结构观察,了解酵母菌、霉菌形态结构的形态结构知识。实验结果为: 1、酵母菌一般呈卵圆形、圆形、圆柱形或柠檬性。菌落形态与细菌相似,但较大较厚,呈乳白色或红色,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 2 二、实验目的 1、学习酵母菌、霉菌形态结构。 2、学习酵母菌、霉菌观察方法。 3、了解酵母菌、霉菌在实际中的意义。 三、实验原理 酵母菌:酵母菌多呈圆形、卵圆形,有的呈分支的菌丝状。无性繁殖以出芽生殖为主,少数以分裂方式繁殖;有性生殖是通过不同遗传性的细胞接合产生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子囊孢子可用孔雀绿进行染色观察。观察细胞形态和内部结构可采用染色的方法。美蓝是无毒性的染料,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成无色的还原型;而死亡细胞无此还原力,故被染成蓝色。 霉菌:霉菌可产生复合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高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 1、菌种:产黄青霉、黑曲霉、黑根霉、总状毛霉、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斜面菌种。 2、培养基:PDA培养基、0.05%美蓝染液、5%孔雀绿染液、半固体PDA培养基、乳酸苯酚固定液等。 3、仪器及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镊子、滴管、吸水纸等。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酵母菌形态观察

实验6-酵母菌形态观察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 一、目的要求: 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及出芽生殖。 2、掌握酵母菌的死活细胞的鉴定方法。 3、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二、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具有典型的细胞核,个体比细菌大得多。酵母菌的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园状、椭圆状、柱状或香肠状等多种。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有芽殖、裂殖和产生掷孢子;酵母菌的有性繁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酵母菌母细胞在一系列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并不分离,就会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氧化型为蓝色,还原型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由于细胞中新陈代谢的作用,使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所以酵母的活细胞无色,而对于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因它们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因此,用美蓝水浸片不仅可观察酵母的形态,还可以区分死、活细胞。但美蓝的浓度、作用时间等均有影响,应加注意。 三、实验器材 1、酿酒酵母或卡尔酵母(Saccharomyces calsbergensis); 2、0.05%、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液; 3、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四、操作步骤 1、美蓝浸片观察 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液滴不可过多或过少,以免盖上盖玻片时,溢出或留有气泡。然后按无菌操作法取在豆芽汁琼脂斜面上培养48小时的酿酒酵母少许,放在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中,使菌体与染液均匀混合。 2)用镊子夹盖玻片一块,小心地盖在液滴上。盖片时应注意,不能将盖玻片平放下去,应先将盖玻片的一边与液滴接触,然后将整个盖玻片慢慢放下,这样可以避免产生气泡。 3)将制好的水浸片放置3分钟后镜检。先用低倍镜观察,然后换用高倍镜观察酿酒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同时可以根据是否染上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4)染色半小时后,再观察一下死细胞数是否增加。 5)用0.05%吕氏碱性美蓝染液重复上述的操作。 2、水-碘浸片观察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浓,然后再在其上加三滴水,取酿酒酵母少许,放在水-碘液滴中,使菌体与溶液混匀,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酵母菌形态

网上:产朊假丝酵母

网:酵母形态观察 毕赤酵母

网:1600倍放大,可看出此酵母菌大小和红细胞差不多 我:我的酵母也同样存在这种一个是内部复杂的结构,一个是内部像鸡蛋一样的简单结构的2种酵母形态,我特别想知道,他们究竟是同一种酵母?还是不同的酵母??后来查到这是一个测试过滤脏水能为能饮用的水的野外微型过滤器的效果,所以,这个酵母菌的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过滤到的,应该是混合菌。不是纯培养。

一些酵母只有图二的形态,另一些则在单细胞酵母和多细胞细丝状形态之间变化。事实上,酿酒酵母在恶劣的繁殖条件下也会变成长丝状以便更好的吸收营养。 酵母到底是什么? 2013-09-19 08:49 来源:光明网-国际观察频道我有话说 图三是白假丝酵母菌,分别有酵母和细丝两种形态: 图三,白色念珠菌,也称白假丝酵母菌 简而言之,酵母是一种生存状态的别名,而非“鸟类”和“脊椎动物”这种严格的分类法。1500种真菌在漫长的相似的环境下逐渐获得了类似的生存形态。这称为趋同进化,是生物学主要的课题之一。 酵母通过不断萌芽来繁殖,比如酿酒酵母此时看起来就像一个鼓囊囊的气球。

图四展示了酵母萌芽: 酵母菌可以漂浮在空气中或落在地球上所有表面。比如一罐打开一段时间的奶油(表面会形奶油色菌落)或者葡萄表面,鲜榨葡萄汁晾着不久便能散发酒味,这也解释了第一杯葡萄酒如何得来。 酵母之所以能制作面包、啤酒和葡萄酒,是因为它可以在无氧环境下利用糖的能量发酵。发酵产生2个副产品:二氧化碳——使面包鼓起、啤酒充满泡沫;乙醇——赋予啤酒或葡萄酒令人愉悦的口感(制作面包时则会蒸发)。此过程对这三种食物都非常必要;联想到最初在发霉的小麦堆里闻到了诱人酒香,这也算是微生物赠与人类的大礼。如今它的身影常出现在热烤箱和食物发酵积液里。 我们几乎可以肯定,若没有酵母革命性的生产,人类食物的历史将彻底改样。(编译:崔浩) 附图1 白色念珠菌-酵母美图

酵母菌-中文百科

酵母菌-中文百科 酵母菌 提起酵母菌这个名称,也许有人不太熟悉,但实际上人们几乎天天都在享受着酵母菌的好处。我们每天吃的面包和馒头就是有酵母菌的参与制成的;我们喝的啤酒也离不开酵母菌的贡献。酵母菌是人类实践中应用比较早的一类微生物,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利用酵母菌酿酒。酵母菌的细胞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所以也可以做成高级营养品添加到食品中,或用作饲养动物的高级饲料。酵母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尤其喜欢在偏酸性且含糖较多的环境中生长,例如,在水果、蔬菜、花蜜的表面和在果园土壤中最为常见。 酵母菌简介 酵母菌形态图 酵母菌(yeast)是一群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酵母菌是个通俗名称,是以芽殖或裂殖来进行无性繁殖的单细胞真菌的通称,以与霉菌区分开。极少数种可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酵母菌主要分布在含糖质较高的偏酸性环境,如各种水果的表皮、发酵的果汁、蔬菜、花蜜、植物叶面、菜园果园土壤和酒曲中。它们多为腐生菌,少数为寄生菌,能引起人和植物的病害,有的酵母菌可与昆虫共生。

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密切,是工业上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微生物,在酿造、食品、医药工业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可用来制面包;发酵生产酒精和含酒精的饮料,如啤酒、葡萄酒和白酒;生产食品工业的酶,如蔗糖酶,半乳糖苷酶;也可用来提取核苷酸、麦角甾醇、辅酶A、细胞色素C、凝血质和维生素等生化药物;酵母菌细胞蛋白质含量高达细胞干重的50%,并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因此酵母菌可用于生产饲用、食用和药物的单细胞蛋白(SCP, single cell protein)。有的酵母菌还具有氧化石蜡降低石油凝固点的作用,或者以烃类为原料发酵制取柠檬酸、反丁烯二酸、脂肪酸、甘油、甘露醇、酒精等。酵母菌属单细胞真核生物,与高等动、植物的单个细胞相比,具有基本相同的细胞结构,但由于酵母菌具有世代时间短,可在简单的培养基上生长,单个细胞能完成全部生命活动,能获得各个生长阶段的细胞等特点,用其进行细胞学研究比用多细胞真核生物容易得多,因此在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重要理论研究中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至今已研究清楚了不少酵母菌株的细胞核及细胞质基因,并已建立了有关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有用模型,在酵母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酵母菌也常给人类带来危害。腐生型酵母菌能使食物、纺织品及其他原料腐败变质,少数嗜高渗透压的酵母菌,如鲁氏酵母(Saccharomyces rouxii)、蜂蜜酵母(Saccharomyces mellis)可使蜂蜜、果酱败坏;有的是发酵工业的污染菌,它们消耗酒精,降低产量或产生不良气味,影响产品质量。有些酵母菌能引起植物的病害,少数还能寄生在人、畜和昆虫体上,例如,白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 又称白色念珠菌)可引起皮肤、黏膜、呼吸道以及泌尿系统等多种疾病;新型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neoformans)可引起慢性脑膜炎、肺炎等。 酵母菌的分类 1970年,Lodder J. 编写的《The Yeasts a Taxonomic Study》中描述酵母菌有39个属,370多个种。酵母菌分属于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

微生物菌落特征形态总结大全带图片

菌落特征比较总结菌落特征比较: 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 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 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华,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 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 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 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 放线菌: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这点可以与细菌菌落区分。 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 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对于科学实践中鉴别微生物种类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菌落形态图片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BP琼脂上典型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呈圆形, 表面光滑、凸起、湿润, 直径2 ~3mm 。灰黑色至黑色, 有光泽, 常有浅色( 非白色) 的边缘, 周围绕以不透明圈( 沉淀), 其外常有一清晰带( 卵磷脂环) 。当用接种针触及菌落时具有黄油样粘稠感。有时可见到不分解脂肪的菌株, 除没有不透明圈与清晰带外, 其她外观基本相同。从长期贮存的冷冻或脱水食品中分离的菌落, 其黑色常较典型菌落浅些, 且外观可能较粗糙, 质地较干燥。 金黄色葡萄球 菌在海博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上典型特征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灰黑色菌落,其外围有一不透明圈。本培养基用于直接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如果在18-24 小时没有出现典型菌落,需再培养18-24 小时。有时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显灰黑色,但其外围有一不透明圈。

金黄色葡萄球 在甘露醇高盐 典型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显黄色, 其外围有一黄色的晕环。 琼脂培养基上 典型特征 大肠杆菌在海 博大肠杆菌/ 大肠菌群显色 大肠杆菌典型菌落为蓝色至紫色,大肠菌群为粉红色菌落,其它细菌为无色菌落。培养基上典型 特征

实验二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

实验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二、基本原理 1.单个的酵母菌合同是常见细菌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为单细胞,呈圆形,卵形或椭圆形, 内有细胞核,液泡和颗粒体物质。有的种类能产生子囊孢子或掷孢子、冬孢子、担孢子等。有的种类一定条件下形成假菌丝或真菌丝。大多数采取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也可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生殖。 2.酵母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能利用其中的可发酵型糖,并产生气体,有些产生 挥发性的酯香味,菌体可沉于管的底部或悬浮在培养液中,或漂浮在培养液省形成菌膜或菌醭(分析一下为什么)。当其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时,菌落形态与细菌相似,但较大较厚,呈乳白色或红色,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随时间延长,菌落颜色往往变暗,有些菌落边缘呈皱褶状。 3. 由于细胞个体大,采取涂片的方法制片有可能损伤细胞,一般通过美蓝染液水浸法 或水-碘液浸片法来观察酵母菌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美兰对细胞无毒,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活细胞内有较强还原能力,使美兰由氧化型转变为无色的还原型,染色后活细胞呈无色。死细胞或代谢能力微弱的衰老细胞内还原力弱,染色后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 三、实验材料 1.酵母液体培养物和斜面培养物。 2.吕氏碱性美兰染液,革兰氏染色用碘液。 3.仪器和其他用品 四、方法步骤 1.制片 先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再滴加少量水稀释。无菌操作取试管中培养的酵母菌少许,放在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中,使菌体与染液均匀混合。用镊子夹盖玻片一块,小心地盖在液滴上。 2.镜检 将制好的水浸片放置3分钟后镜检。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

酵母

酵母 酵母是一种膨松剂,能使面包发酵而形成膨松多孔的组织。 一、酵母的结构及形态 酵母是一种植物,属真菌类。 酵母的形态、大小、随酵母的种类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一般形态为圆形、椭圆形,长5—7 (微米=0.001mm),宽约4—6 ,酵母的结构与其它生物细胞相似,分为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细胞核及内含物等。 (一)细胞壁:由多糖类的纤维物质组成,有弹性,其主要作用是保护细胞质及内含物,并有渗透作用。 (二)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层,具有半渗透性,属于半透膜,其功能主要是吸收营养物质,排泄废物,并分布一些酵母体外酶如转化酶,把不能渗透过细胞膜的大分子营养物质,先在细胞体外分解成小分子;再经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体内。 (三)细胞质:主要成分是胶体蛋白质,并含有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其作用是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 (四)细胞核:存在于细胞质内,但无固定位置,当细胞增殖时,移向边缘伸长逐渐分裂为两部分,一部分移入新生细胞内,能维持酵母的特征,如发酵耐力等。 二、酵母的化学组成及增殖 酵母含有较多水分(指液体酵母、新鲜酵母而言),一般为65—83%,烘焙常用的新鲜酵母约70%左右,干物质只占17—32%,根据分析,我们知道酵母的干物质中,蛋白质为52.4%、油脂1.72%、碳水化合物37.1%、灰分8.74%。 上述的化学组成,随着酵母的种类及培养条件不同而不同。 酵母的增殖,在正常条件下是出芽增殖法,即酵母细胞成熟时在一头产生芽或突出物,逐渐张大,细胞质与细胞核分裂,一部分以母细胞移入子细胞,子细胞逐渐长大后,与母细胞分离,成为一完整,单独的酵母细胞,并按上述方法继续增殖。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酵母细胞的繁殖过程约需3个多小时,一个酵母在62小时内可以增殖62亿酵母。但由于酵母分泌出的废物的影响,实际增殖并没这么多。 酵母细胞增殖最适宜的温度为25—26℃,PH值为5.0—5.8,最适宜状态是液体条件。如果环境条件控制得当,液体发酵能使酵母更充分发挥其功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酵母的繁殖速度越快,反之则慢。如4℃时,繁殖一代需要20小时,但当到60℃

微生物菌落特征形态总结大全(带图片)

1 / 12 菌落特征比较总结 菌落特征比较: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华,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放线菌: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对于科学实践中鉴别微生物种类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菌落形态图片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BP 琼脂 上典型特征 金黄色葡萄球菌呈圆形 , 表面光滑、凸起、湿润 , 直径 2 ~ 3mm .灰黑色至黑色 , 有 光泽 , 常有浅色 < 非白色 > 的边缘 , 周围绕以不透明圈 < 沉淀 >, 其外常有一清 晰带 < 卵磷脂环 > .当用接种针触与菌落时具有黄油样粘稠感.有时可见到不分解脂肪 的菌株 , 除没有不透明圈和清晰带外 , 其他外观基本相同.从长期贮存的冷冻或脱水食品中分离的菌落 , 其黑色常较典型菌落浅些 , 且外观可能较粗糙 , 质地较干燥.

金黄色葡萄球 菌在海博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上典型特征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灰黑色菌落,其外围有一不透明圈. 本培养基用于直接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如果在18-24 小时没有出现典型菌落,需再培养18-24 小时.有时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显灰黑色,但其外围有一不透明圈. 金黄色葡萄球 在甘露醇高盐 琼脂培养基上 典型特征 典型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显黄色, 其外围有一黄色的晕环. 2 / 12

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异同

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异同 1细胞结构 细胞结构群体特征繁殖方式 细菌原核细胞菌落光滑,湿润有些透明二分裂 放线菌原核细胞菌落表面丝绒状,干燥不透明孢子生殖 霉菌真核细胞菌落较大,干燥不透明,有颜色孢子生殖 酵母菌真核细胞与细菌菌落相似,出芽、孢子生殖 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真核生物有细胞核。 2菌落特征比较: 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 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 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滑,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 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 3细胞壁成分的异同: 细菌肽聚糖磷壁酸类脂质蛋白质 G+ 含量高含量较高一般无不含 G- 含量低不含含量较高含量高 细菌分为G+和G-,G+肽聚糖含量高,G-含量低;G+磷壁酸含量较高,而G-不含磷壁酸;G+类脂质一般无,而G-含量较高;G+不含蛋白质,G-含量较高。 放线菌为G-,其细胞壁具有G-所具有的特点。 酵母菌的细胞壁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聚糖; 霉菌的细胞壁成分为几丁质、蛋白质、葡聚糖。 原生质体制备方法: G+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菌酶 G-菌原生质体获得:EDTA鳌合剂处理,溶菌酶、肽酶 放线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菌酶、肽酶

霉菌原生质体获得:纤维素酶。 酵母菌原生质体获得:蜗牛消化酶。 原生质体(protoplast):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是一生物工程学的概念。动物细胞也可算做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由原生质分化形成,具体包括细胞膜和膜内细胞质及其他具有生命活性的细胞器。植物和动物的如细胞核、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而细菌如核糖体、拟核等。 病原生物学意义严格地说,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去除原有细胞壁或抑制新生细胞壁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对渗透敏感的细菌。革兰阳性菌最易形成原生质体。 原生质球指革兰阴性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保留有外膜的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它是细胞进行各类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中重要的部分。原生质体可分为质膜、细胞器、胞基质三部分。 4.大小比较 细菌大小一般在0.5~5μm 放线菌: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但是比较长。 酵母菌:比细菌的单细胞个体要大得多,一般为1~~5微米或5~20微米。 霉菌:构成霉菌体的基本单位称为菌丝,呈长管状,宽度2~10微米,长度最长。 噬菌体:是病毒,在细胞内,比细菌小的太多,一个细菌内可以有数百个噬菌体。 所以从小到大:噬菌体、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 5.pH 细菌6.5-7.5,放线菌7.5-8.0,酵母菌霉菌6.0-6.5 酵母菌渗透压较高。【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精品文档交流 2

酵母菌分类

酵母菌分類之五兆芳芳创作 根據荷蘭Lodder & Kreger-van Rij 所著“The Yeasts, A Taxonomy Study” 分類主要依據是 1. 形態 2. 對硝酸鹽或碳源的利用 3. 對糖的發酵性 形態與大小:因酵母種類不合而不合,同一種也會因培養條件或發育時期不合而有異,一般直徑約在5 µm,顯微鏡40X及100X 接物鏡下皆可觀察到. cerevisiae型:球形與卵形(如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isiae) ellipsoideus型:橢圓形(如葡萄酒酵母Saccharomyces ellipsoideus) pastorianus型:香腸形 apiculatus型:檸檬形 trigonopsis型:三角形 增殖法:主要為營養增殖(即出芽生殖(budding)),偶而發生有性生殖時則行子囊孢子來增殖. 母細胞(mother cell):原來的細胞 子細胞daughter cell):增殖後的細胞 多極出芽(multilateral budding):同一個細胞上數個地方可以出芽者 兩極出芽(bipolar budding):只有細胞兩端才會出芽者(如Kloeckera spp.) 偽菌絲(pseudomycelium):出芽後的細胞一直連成很長,呈菌絲狀者(如Candida spp.) 真菌絲(true mycelium):有些酵母會形成如同黴菌具有隔阂(septum)的真菌絲(如Endomycopsis spp., Trichosporum spp.)割裂酵母(fission yeast):非出芽,而是在細胞中央形成隔阂再割裂成兩個細胞者(如Schizosaccharomyces spp.) 出芽割裂(bud fission):出芽後基部不縮小,在子細胞與母細胞之間直接割裂的酵母謂之(如Saccharomycodes spp.) 子囊孢子(ascospore):在倒霉的環境下,在酵母的生活史中某一部分會形成子囊孢子 有孢子酵母(sporogenous yeasts):能產生子囊孢子的酵母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