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酵母菌形态观察

酵母菌形态观察

酵母菌形态观察

酵母菌形态观察

微生物实验报告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出芽生殖方式,并掌握酵母菌与细菌形态特征的区别

3、学习鉴别死活酵母细胞的实验方法

二、器材和器皿:

2、生理盐水、美蓝染色液、

3、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接种针、擦镜纸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而且不运动。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以无性繁殖为主。芽殖是酵母菌普遍的无性繁殖方式,少数为裂殖;有性繁殖是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本实验是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芽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用美蓝对酵母活细胞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对代谢作用微弱或死细胞,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因此,不仅用此法可观察酵母细胞形态,也可用来鉴别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四、操作步骤:

(一)显微镜的主要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低倍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放置:

显微镜平时存放在柜或箱中,用时从柜中取出,右手紧握镜臂,左一手托住镜座,将

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1-2寸为宜,便于坐着操作。

(2)调节光源

(3)低倍镜观察

先将标本玻片置于载物台上,并将标本部位处于物镜的正下方,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

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标本片约5毫米处,应注在上升镜台时,切勿

在目镜上观察。一定要从右侧看着镜台上升,以免上升过多,造成镜头或标本片的损坏。

然后,两眼同时睁开,左眼看目镜,同时反时针方向慢慢旋转粗调节轮,当在视野内

出现物象后,改用细调节轮,上下微微转动,直至视野内获得清晰的物象。然后认真观察

标本各部位,确定并将需进一步要观察的部位移视野中央,准备用高倍镜观察。

观察完一个标本后,如果想要再观察另一标本时,需先将高倍物镜(或油镜)转回到

低倍物镜,取出标本,按放片的方法换上新片,即可观察。千万不可在高倍物镜(或油镜)下换片,以防损坏镜头。

(五)美蓝浸片观察步骤

在载玻片上滴一小滴0.1%美蓝液,无菌操作用接种环取酵母少许,与美蓝液混合均匀,染色2-3min。

2.加盖玻片:

先将盖玻片一端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

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酵母细胞的形态、构造和出芽情况,并注意区分死细胞

(蓝色)与活细胞(不着色)。

4.30min后再镜检。

五、实验现象 1.都是单个细胞

2.都是透明的

3.基本是活的

5. 用美兰染色后蓝色是死细胞,透明的是活细胞

1.美蓝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其原因。

答: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无毒性,在浓度不大的情况下,对酵母菌死细胞的数量影响几

乎没有。在浓度高的情况下,会导致酵脱水死亡。作用时间短对死细胞数量影响不大,时

间过长,会由于酵母细胞在脱离了最适培养条件的情况下逐渐死亡,而使得死细胞数量偏大。

2.在显微镜下,酵母菌有哪些突出的特征区别于一般细菌?

答:酵母菌要比细菌大的多

酵母菌具有细胞核而细菌没有,细胞核有些细菌具有鞭毛,而酵母菌不具有鞭毛。

班级:环境14325班

时间:2021.11.3

几种常见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微生物实验报告 几种常见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姓名: 学号: 系别: 班级: 日期: 同组成员:

一、摘要 通过对酵母菌、霉菌形态结构观察,了解酵母菌、霉菌形态结构的形态结构知识。实验结果为: 1、酵母菌一般呈卵圆形、圆形、圆柱形或柠檬性。菌落形态与细菌相似,但较大较厚,呈乳白色或红色,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 2 二、实验目的 1、学习酵母菌、霉菌形态结构。 2、学习酵母菌、霉菌观察方法。 3、了解酵母菌、霉菌在实际中的意义。 三、实验原理 酵母菌:酵母菌多呈圆形、卵圆形,有的呈分支的菌丝状。无性繁殖以出芽生殖为主,少数以分裂方式繁殖;有性生殖是通过不同遗传性的细胞接合产生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子囊孢子可用孔雀绿进行染色观察。观察细胞形态和内部结构可采用染色的方法。美蓝是无毒性的染料,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成无色的还原型;而死亡细胞无此还原力,故被染成蓝色。 霉菌:霉菌可产生复合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高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 1、菌种:产黄青霉、黑曲霉、黑根霉、总状毛霉、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斜面菌种。 2、培养基:PDA培养基、0.05%美蓝染液、5%孔雀绿染液、半固体PDA培养基、乳酸苯酚固定液等。 3、仪器及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镊子、滴管、吸水纸等。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酵母菌形态观察

04 实验四 放线菌、酵母和霉菌形态的观察

04 实验四放线菌、酵母和霉菌形态的观察 实验目的: 1. 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2. 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习普通染色技术。 3. 学习鉴别放线菌、酵母和霉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材料: 1. 盐酸裂解液、甲醛定型液、碘酒、甲基橙、溴酚蓝等。 2. 放线菌、酵母和霉菌的培养物。 实验步骤: 1. 取一小块培养物放在玻片上,滴上一滴生理盐水并用小棒子将其研磨均匀。 2. 放线菌培养物制片:将研磨好的放线菌制成薄片,滴上盐酸裂解液使其变成透明,定型液使其固定,并在空气中晾干。然后,在火上加热定邦,再用碘酒染色,过后清水洗净,醋酸洗净并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3. 酵母培养物制片:将研磨好的酵母制成薄片,滴上碘酒染色剂染色,过后清水洗净,醋酸洗净,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4. 霉菌培养物制片:将研磨好的霉菌制成薄片,滴上甲基橙染色剂染色,过后清水 洗净,醋酸洗净,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5. 用显微镜观察制片。 实验结果: 放线菌:放线菌为革兰阳性菌,细胞形状呈弯曲的短小棍形,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细 胞较长,一般在1-20微米之间,可以分枝,分枝形成的菌丝从外形上呈现出类似于蜘蛛网的形状。勃林美细胞内有许多成熟的孢子,呈现为典型的链状。常常在不规则的小菌落或 黏液内生长。 酵母菌:酵母细胞直径一般在2-5微米之间,为单细胞生物,在将染好色的玻片放在 光学显微镜下很容易看到直径3微米以上的球形,卵圆形等细胞结构,表面光滑。细胞质软,柔软而透明。

霉菌:霉菌属真菌,具有多种形态,种类繁多,细胞直径1-5微米,长1-10微米,细胞呈现不规则形状,通常形成的是在菌丝基础上聚合并且扩展而成的菌落。 通过本次实验观察和比较放线菌、酵母和霉菌的形态特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放线菌为分枝杆菌,细胞型态呈弯曲状,外观类似于蜘蛛网。 2. 酵母为单细胞生物,呈圆球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整齐。 3. 霉菌属于真菌,细胞形态呈现不规则形状。

实验6-酵母菌形态观察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 一、目的要求: 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及出芽生殖。 2、掌握酵母菌的死活细胞的鉴定方法。 3、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二、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具有典型的细胞核,个体比细菌大得多。酵母菌的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园状、椭圆状、柱状或香肠状等多种。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有芽殖、裂殖和产生掷孢子;酵母菌的有性繁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酵母菌母细胞在一系列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并不分离,就会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氧化型为蓝色,还原型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由于细胞中新陈代谢的作用,使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所以酵母的活细胞无色,而对于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因它们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因此,用美蓝水浸片不仅可观察酵母的形态,还可以区分死、活细胞。但美蓝的浓度、作用时间等均有影响,应加注意。 三、实验器材 1、酿酒酵母或卡尔酵母(Saccharomyces calsbergensis); 2、0.05%、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液; 3、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四、操作步骤 1、美蓝浸片观察 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液滴不可过多或过少,以免盖上盖玻片时,溢出或留有气泡。然后按无菌操作法取在豆芽汁琼脂斜面上培养48小时的酿酒酵母少许,放在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中,使菌体与染液均匀混合。 2)用镊子夹盖玻片一块,小心地盖在液滴上。盖片时应注意,不能将盖玻片平放下去,应先将盖玻片的一边与液滴接触,然后将整个盖玻片慢慢放下,这样可以避免产生气泡。 3)将制好的水浸片放置3分钟后镜检。先用低倍镜观察,然后换用高倍镜观察酿酒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同时可以根据是否染上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4)染色半小时后,再观察一下死细胞数是否增加。 5)用0.05%吕氏碱性美蓝染液重复上述的操作。 2、水-碘浸片观察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浓,然后再在其上加三滴水,取酿酒酵母少许,放在水-碘液滴中,使菌体与溶液混匀,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酵母菌形态观察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掌握常见真菌的不同结构特征; 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低倍镜与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材料:菌种:啤酒酵母 试剂:乳酸石炭酸 实验内容: 1.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而且不运动。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以无性繁殖为主。芽殖是酵母菌普遍的无性繁殖方式,少数为裂殖;有性繁殖是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基本原理:本实验是通过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芽殖方式。 基本步骤:酵母培养物→制片→镜检 注意事项: (1)取菌量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 (2)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侧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盖玻片不宜平着放下,避免气泡产生。 注意事项:观察时,宜用略暗光线;先用低倍镜找到适当视野,更换高倍镜观察 2.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养 低倍镜的使用方法: (1)取一玻片标本放在镜台上,一定使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弹簧夹夹住,然后旋转推片器螺旋,将所要观察的部 位调到通光孔的正中。 (2)调节焦距: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标本片约5毫米处,应注意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 观察。一定要从右侧看着镜台上升,以免上升过多,造成镜头或标 本片的损坏。然后,两眼在目镜上观察,左手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 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下降,直到视野中出现清晰的物象为止。

(3)如果物象不在视野中心,可调节推片器将其调到中心(注意移动玻片的方向与视野物象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如果视野内的亮度不合适, 可通过升降集光器的位置或开闭光圈的大小来调节,如果在调节焦 距时,镜台下降已超过工作距离(>5.40mm)而未见到物象,说明此次 操作失败,则应重新操作,切不可心急而盲目地上升镜台。 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镜的观察。 (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镜头碰到玻片,说明 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 (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调节器的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 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调节器!)如果视野的亮度不合适, 可用集光器和光圈加以调节,如果需要更换玻片标本时,必须顺时 针(切勿转错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下降,方可取下玻片标本。 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1)持镜时必须是右手握臂、左手托座的姿势,不可单手提取,以免零件脱落或碰撞到其它地方。 (2)轻拿轻放,不可把显微镜放置在实验台的边缘,以免碰翻落地。(3)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光学和照明部分只能用擦镜纸擦拭,切忌口吹手抹或用布擦,机械部分用布擦拭。 (4)水滴、酒精或其它药品切勿接触镜头和镜台,如果沾污应立即擦净。 放置玻片标本时要对准通光孔中央,且不能反放玻片,防止压坏玻 片或碰坏物镜。不要随意取下目镜,以防止尘土落入物镜,也不要 任意拆卸各种零件,以防损坏。使用完毕后,必须复原才能放回镜 箱内,其步骤是:取下标本片,转动旋转器使镜头离开通光孔,下 降镜台,平放反光镜,下降集光器(但不要接触反光镜)、关闭光圈, 推片器回位,盖上外罩,放回实验台柜内。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学时

实验一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 活细胞数目比例有什么影响? 4. 如何测定酵母菌死亡率?简述其原理。 5. 标本片上的某一物象,第一次看到后如何再次找到它?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正确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2. 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3. 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4. 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二、实验原理 1. 酵母菌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不必染色即可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但由于细胞个体大,采用涂片的方法制片有可能损伤细胞,一般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或水-碘液浸片法来观察酵母细胞。 大多数酵母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有的分裂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本实验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和水一碘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并对酵母细胞进行死活染色鉴别。

2. 美蓝染液 图1:酵母菌美蓝浸片观察3min(10×40)图2:酵母菌美蓝浸片观察30min(10×40)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1. 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或卡尔酵母(Saccharomyces calsbergensis)培养2 天左右的豆芽汁液体培养物(需稀释)。 2. 溶液或试剂:0.1%和0.05%吕氏碱性美蓝溶液(或0.01%美蓝水溶液),革兰氏染色用碘液等。 3.器材:显微镜,擦镜纸,吸水纸,盖玻片、酒精灯、接种环、镊子、胶头滴管、小烧杯、洗瓶等等。 四、实验步骤与内容 1.美蓝浸片的观察 (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然后按无菌操作接种环挑取少量酵母菌放在染液中,并用接种环将其混合均匀,酒精灯上灼烧清洗接种环。 注: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用接种环将菌体与染液混合时,不要剧烈涂抹,以免破坏细胞。

实训五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定

实训五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定 一、实验目的 1、观察酵母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出芽繁殖; 2、掌握鉴别死活酵母细胞的染色技术; 3、学会水浸制片观察酵母菌。 二、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细胞一般呈球状、卵圆状、椭圆状、柱状或分枝状的假菌丝。其细胞核与细胞质有明显分化,菌体较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在高倍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胞内有明显的细胞核和内含物。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无性繁殖大多是以出芽的方式进行,也有分裂繁殖;有性繁殖则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酵母菌的母细胞经过一系列的芽殖后,如长大的子细胞不与母细胞分离,就会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成为假丝酵母。 用生理盐水(或水-碘液染色液)制作水浸片可以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繁殖方式。用美蓝染色液制水浸片可鉴别酵母细胞的死活状态。美蓝是一种弱氧化剂,氧化时呈蓝色,还原后呈无色。用美蓝对酵母菌进行染色时,活酵母细胞因新陈代谢不断进行,胞内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能将进入细胞的美蓝还原,使得细胞呈无色。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为无色,而老化细胞还原能力弱,染色后呈淡蓝色,死细胞则失去还原能力,被染料染成蓝色。 三、实验材料 1、菌种:啤酒酵母或葡萄汁酵母(制成斜面培养物或液体培养物) 2、试剂:0.1%吕氏美蓝染色液、0.05%吕氏美蓝染色液、水-碘液染 色液(革兰氏染液用碘液:水=1:3)、0.85%生理盐水 3、仪器及其他:显微镜、擦镜纸、接种环、载玻片、盖玻片、镊子、 滴管、酒精灯、蒸馏水、吸水纸等 四、实验时间 2课时

五、实验步骤 (一)生理盐水浸(封)片(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1、在载玻片中央加1滴无菌生理盐水(不宜用无菌水制作水浸片, 否则细胞易破裂),然后以无菌操作从斜面培养基上用接种环取少量啤酒酵母菌苔与生理盐水混匀,使其分散成云雾状薄层。 2、用镊子取洁净盖玻片,先将其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缓慢地将盖 玻片放下,避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3、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 大小及出芽情况。 (二)水-碘液浸片(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1、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1滴水-碘液,用接种环在火焰区以无菌操作 方式从斜面培养基上取出少量菌种(或加1滴酵母菌悬液),与载玻片上的水-碘液相混合。 2、以同样方法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三)美蓝染色液制水浸片(酵母菌的死活细胞鉴别) 1、在洁净载玻片上加一滴0.1%吕氏美蓝染色液,用接种环以无菌操 作挑取少量酵母菌苔放在美蓝染色液中,混合均匀,染色2-3min。 2、取一块洁净的盖玻片,先将一边与染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 放下,避免产生气泡,并将多余染液用吸水纸吸干。 3、先用低倍镜观察,然后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出芽情况和着 色情况。着色清晰的是死细胞,无色的是活细胞,淡蓝色的是老龄细胞。 4、染色约0.5h后再进行观察,注意观察死细胞数量是否增加。 5、用0.05%吕氏美蓝染色液重复上述操作,比较两个浓度的美蓝染 液的染色结果。 注意事项 1、如用酵母菌的液体培养物,先稍微振荡使酵母菌上浮,再用接种 环以无菌操作方法取培养液。 2、美蓝浓度不宜过高,染色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对细胞活性有影响。 3、美蓝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加盖玻片时菌液溢出或有气泡。

酵母菌形态

网上:产朊假丝酵母

网:酵母形态观察 毕赤酵母

网:1600倍放大,可看出此酵母菌大小和红细胞差不多 我:我的酵母也同样存在这种一个是内部复杂的结构,一个是内部像鸡蛋一样的简单结构的2种酵母形态,我特别想知道,他们究竟是同一种酵母?还是不同的酵母??后来查到这是一个测试过滤脏水能为能饮用的水的野外微型过滤器的效果,所以,这个酵母菌的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过滤到的,应该是混合菌。不是纯培养。

一些酵母只有图二的形态,另一些则在单细胞酵母和多细胞细丝状形态之间变化。事实上,酿酒酵母在恶劣的繁殖条件下也会变成长丝状以便更好的吸收营养。 酵母到底是什么? 2013-09-19 08:49 来源:光明网-国际观察频道我有话说 图三是白假丝酵母菌,分别有酵母和细丝两种形态: 图三,白色念珠菌,也称白假丝酵母菌 简而言之,酵母是一种生存状态的别名,而非“鸟类”和“脊椎动物”这种严格的分类法。1500种真菌在漫长的相似的环境下逐渐获得了类似的生存形态。这称为趋同进化,是生物学主要的课题之一。 酵母通过不断萌芽来繁殖,比如酿酒酵母此时看起来就像一个鼓囊囊的气球。

图四展示了酵母萌芽: 酵母菌可以漂浮在空气中或落在地球上所有表面。比如一罐打开一段时间的奶油(表面会形奶油色菌落)或者葡萄表面,鲜榨葡萄汁晾着不久便能散发酒味,这也解释了第一杯葡萄酒如何得来。 酵母之所以能制作面包、啤酒和葡萄酒,是因为它可以在无氧环境下利用糖的能量发酵。发酵产生2个副产品:二氧化碳——使面包鼓起、啤酒充满泡沫;乙醇——赋予啤酒或葡萄酒令人愉悦的口感(制作面包时则会蒸发)。此过程对这三种食物都非常必要;联想到最初在发霉的小麦堆里闻到了诱人酒香,这也算是微生物赠与人类的大礼。如今它的身影常出现在热烤箱和食物发酵积液里。 我们几乎可以肯定,若没有酵母革命性的生产,人类食物的历史将彻底改样。(编译:崔浩) 附图1 白色念珠菌-酵母美图

实验二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

实验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二、基本原理 1.单个的酵母菌合同是常见细菌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为单细胞,呈圆形,卵形或椭圆形, 内有细胞核,液泡和颗粒体物质。有的种类能产生子囊孢子或掷孢子、冬孢子、担孢子等。有的种类一定条件下形成假菌丝或真菌丝。大多数采取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也可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生殖。 2.酵母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能利用其中的可发酵型糖,并产生气体,有些产生 挥发性的酯香味,菌体可沉于管的底部或悬浮在培养液中,或漂浮在培养液省形成菌膜或菌醭(分析一下为什么)。当其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时,菌落形态与细菌相似,但较大较厚,呈乳白色或红色,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随时间延长,菌落颜色往往变暗,有些菌落边缘呈皱褶状。 3. 由于细胞个体大,采取涂片的方法制片有可能损伤细胞,一般通过美蓝染液水浸法 或水-碘液浸片法来观察酵母菌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美兰对细胞无毒,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活细胞内有较强还原能力,使美兰由氧化型转变为无色的还原型,染色后活细胞呈无色。死细胞或代谢能力微弱的衰老细胞内还原力弱,染色后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 三、实验材料 1.酵母液体培养物和斜面培养物。 2.吕氏碱性美兰染液,革兰氏染色用碘液。 3.仪器和其他用品 四、方法步骤 1.制片 先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再滴加少量水稀释。无菌操作取试管中培养的酵母菌少许,放在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中,使菌体与染液均匀混合。用镊子夹盖玻片一块,小心地盖在液滴上。 2.镜检 将制好的水浸片放置3分钟后镜检。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定

实验六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定 一、目的要求 1. 通过观察了解酵母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出芽繁殖。 2. 掌握鉴别酵母细胞死活的染色技术。 二、基本原理 酵母菌细胞较大,不必染色即可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 用美蓝染色液可对酵母细胞进行死活染色鉴别。美蓝是一种弱氧化剂,氧化态呈蓝色,还原态呈无色。活的酵母细胞,因新陈代谢的不断进行,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能将进入细胞的美蓝还原,而细胞呈无色;而死细胞已失去还原能力,则被染料染成蓝色。需要注意的是,一个活酵母菌的还原能力是有限的,必须严格控制染料的浓度和染色时间。 三、材料及器材 1. 菌种:酵母菌。 2. 溶液和试剂:0.05%和0.1%吕氏美蓝染色液。 3. 仪器或其他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试管,蒸馏水等。 四、方法与步骤 1. 在干净载玻片上加一滴吕氏美蓝染色液,以无菌操作用接种环挑取少量酵母菌苔放在美蓝液中,混合均匀。 2. 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染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避免产生气泡,将多余染液用吸水纸吸干。 3. 将载玻片置于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然后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4. 染色约0.5h后再进行观察,注意死细胞数量是否增加。 5. 用0.05%吕氏美蓝染色液重复上述操作。

五、实验作业及实验报告 1. 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酵母形态特征。 2. 在显微镜下,酵母菌有哪些突出的特征区别于一般细菌? 3. 酵母水浸片制作时应注意什么? 4. 吕氏美蓝染色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其原因。 六、实验结束、检查试验仪器破损情况,清理实验室

酵母菌的观察的实验报告

酵母菌的观察的实验报告 酵母菌的观察的实验报告 引言: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酿酒和面包制作等领域。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酵母菌的生长过程,了解其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以及探索不同环境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酵母菌培养基:含有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2. 显微镜:用于观察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和形态。 3. 培养皿:用于培养酵母菌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4. 温度控制设备:用于调节培养环境的温度。 实验过程: 1. 准备酵母菌培养基并倒入培养皿中,确保培养基均匀分布。 2. 从酵母菌培养基的培养物中取一小部分,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和形态。 3. 将酵母菌培养皿放入温度控制设备中,设置不同的温度条件(如25℃、30℃和35℃)。 4. 每隔一段时间,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与讨论: 通过观察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和形态,我们可以看到酵母菌是由一个个圆形的细胞组成的,细胞表面光滑,呈现出微黄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还可以看到

酵母菌细胞内部有许多小颗粒,这些颗粒是酵母菌的细胞器,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观察结果显示,酵母菌的生长受到温度的影响。在25℃的条件下,酵母菌生长较为缓慢,细胞数量有限;而在30℃的条件下,酵母菌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细胞数量迅速增加;在35℃的条件下,酵母菌的生长受到抑制,细胞数量较少。这表明酵母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是有限的,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其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除了温度,其他环境因素也会对酵母菌的生长产生影响。例如,酵母菌需要一定的氧气浓度才能进行正常的呼吸作用,因此在密闭环境中酵母菌的生长会受到限制。此外,酵母菌还需要适当的pH值和营养物质来维持其生长和繁殖。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酵母菌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其生长受到温度、氧气浓度、pH值和营养物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合理控制这些因素,可以促进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进而应用于食品加工、酿酒和面包制作等领域。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酵母菌的生长机制,深入研究其细胞器的功能和代谢途径,以及寻找更多的应用领域。希望通过这些研究,能够更好地利用酵母菌的特性,为人类的生活和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验4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4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四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一)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1 目的 观察放线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掌握培养放线菌的几种方法 2 原理 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的菌落早期绒状同细菌菌落月牙状相似,后期形成孢子菌落呈粉状、干燥,有各种颜色呈同心圆放射状。 3 材料 3.1 菌种 灰色链霉菌(Str. griseus),天蓝色链霉菌(Str. coelicolor),细黄链霉菌(Str.microflavus)。 3.2 培养基 高氏1号培养基。 3.3 器皿 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滴管、镊子、接种环、小刀(或刀片)、水浴锅,显微镜,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 4 流程 4.1插片法: 倒平板→插片→接种→培养→镜检→记录绘图 4.2压印法: 倒平板→划线接种→挑取菌落→加盖玻片→镜检→记录绘图 4.3埋片法: 倒琼脂→切槽→接种→培养→镜检→记录绘图

5 步骤 5.1插片法 5.1.1倒平板 将高氏1号培养基熔化后,倒10~12毫升左右于灭菌培养皿内,凝固后使用. 5.1.2插片 将灭菌的盖玻片以45度角插入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中,插入深约为1/2或1/3(图5-1)。5.1.3接种与培养 用接种环将菌种接种在盖玻片与琼脂相接的沿线,放置28℃培养3~7天。 5.1.4观察 培养后菌丝体生长在培养基及盖玻片上,小心用镊子将盖玻片抽出,轻轻擦去生长较差的一面的菌丝体,将生长良好的菌丝体面向的载玻片,压放于载玻片上。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5.2压印法 5.2.1制备放线菌平板 同5.1.1。在凝固的高氏1号培养基平板上用划线分离法得到单一的放线菌菌落。 5.2.2挑取菌落 用灭菌的小刀(或刀片)挑取有单一菌落的培养基一小块,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 5.2.3加盖玻片 用镊子取一洁净盖玻片,在火馅上稍微加热(注意:别将盖玻片烤碎),然后把玻片盖放在带菌落的培养基小块上,再用小镊子轻轻压几下,使菌落的部分菌丝体印压在盖玻片上。 5.2.4观察 将印压好的盖玻片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菌体朝向载玻片),然后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5.3埋片法 5.3.1倒琼脂平板 将已配制、灭菌的高氏l号琼脂培养基熔化,通过无菌操作倒入灭

酵母菌观察实验报告

酵母菌观察实验报告 酵母菌观察实验报告 引言: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对于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 意义。本次实验旨在观察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探究酵母菌的生 长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与方法: 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包括:酵母菌培养基、培养皿、显微镜、显微镜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盖玻片夹、恒温箱、显微镜台、计时器等。 1.准备工作: 首先,将酵母菌培养基均匀地倒入培养皿中,待其凝固后将其放入恒温箱中, 保持温度在25℃左右。同时,将显微镜台调整到适合观察的高度,并将显微镜 置于台上。 2.观察酵母菌的生长情况: 将培养皿取出,用显微镜盖玻片夹取一小部分酵母菌涂抹在显微镜玻璃片上, 再将盖玻片盖在上面。将玻璃片放置在显微镜台上,调整显微镜的倍数,通过 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数量。 实验结果与讨论: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首先,酵母菌的形态呈现为圆形 或椭圆形,直径约为5-10微米。其细胞壁坚韧,颜色呈现为淡黄色。在培养基中,酵母菌呈现出快速生长的特点,数量迅速增加。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了酵母菌生长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改变了培养基的酸碱度。将酵母菌培养基分为三组,分别调整为酸性、中性和碱性。结果显示,酵母菌在中性培养基中生长最为迅速,而在酸性和碱性培养基中生长较为缓慢。这说明酵母菌对于酸碱度有一定的敏感性,适宜的酸碱度有利于其生长。 其次,我们改变了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将培养基分为两组,一组为富含营养的培养基,另一组为贫含营养的培养基。结果显示,富含营养的培养基中酵母菌生长迅速,而贫含营养的培养基中生长缓慢。这说明酵母菌对于营养成分的需求较高,充足的营养有利于其生长繁殖。 最后,我们探究了温度对酵母菌的影响。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分别设置不同的温度条件。结果显示,酵母菌在25℃的温度下生长最为迅速,而在较高或较低的温度下生长较为缓慢。这表明酵母菌对温度有一定的适应性,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了酵母菌的生长情况,并探究了酵母菌的生长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酵母菌对于酸碱度、营养成分和温度有一定的适应性,适宜的环境条件有利于其生长繁殖。这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酵母菌的生态特点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无

酵母菌菌落特征

酵母菌菌落特征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们可以被用于酿造啤酒、面包、酸奶等食品,也可以被用于制药、化妆品等行业。酵母菌的研究对于了解生命科学和应用科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研究酵母菌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其菌落特征来进行初步的鉴定。本文将从菌落形态、颜色、质地、表面特征等几个方面来介绍酵母菌的菌落特征。 一、菌落形态 酵母菌的菌落形态可以分为圆形、不规则形、菌丝状等。其中,圆形的菌落一般比较规整,直径约为1-3mm,表面光滑。不规则形的菌落则较为复杂,常常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直径也较大,一般约为 3-5mm。菌丝状的菌落则是由多个单细胞酵母菌聚集而成,呈现出一 种长条状的形态。 二、菌落颜色 酵母菌的菌落颜色也是我们进行初步鉴定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酵母菌的菌落颜色分为白色、灰白色、黄色、棕色等。其中,白色和灰白色的菌落较为常见,一般是由酵母菌的细胞壁和胞质组成的。黄色和棕色的菌落则一般意味着菌落内部含有一定的色素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与菌落的代谢有关。 三、菌落质地 酵母菌的菌落质地是指其表面的触感。一般来说,酵母菌的菌落质地可以分为软、硬、粘稠等几种。软的菌落一般比较松软,容易变

形,而硬的菌落则较为坚硬,不容易变形。粘稠的菌落则一般黏性较大,容易粘在培养皿上。 四、菌落表面特征 酵母菌的菌落表面特征是指其表面的形态和纹理。一般来说,酵母菌的菌落表面可以呈现出平滑、粗糙、丝状等不同的形态。平滑的菌落表面一般比较光滑,没有明显的纹理。粗糙的菌落表面则会呈现出一些凸起和凹陷,表面比较粗糙。丝状的菌落表面则是由多个单细胞酵母菌聚集而成,呈现出一种纵向的条纹状。 总之,酵母菌的菌落特征是我们进行初步鉴定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颜色、质地、表面特征等方面,我们可以初步判断酵母菌的种类和特性。当然,这只是鉴定的一个初步步骤,如果需要深入研究酵母菌,还需要进行更加精细的实验和分析。

04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和显微直接计数法

04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和显微直接计数法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空气、水、土壤和植物等环境中。在工业和实验室中,酵母菌也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鉴于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以及 其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因此对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和显微直接计数法的研究十分重要。 一、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酵母菌是一类具有球形、卵圆形或椭圆形形态的单细胞真菌,其直径一般在1-10微米之间。酵母菌在显微镜下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它们的球状形态。但实际上,许多酵母菌在 生长过程中也可能采取非球形态的姿态,例如在温度、营养和压力等条件下,酵母菌可能 会出现多样化的形态。 1. 酵母菌的球状形态 对于一些常见的酵母菌,例如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麦皮酵母(Pichia pastoris)和白令酵母(Candida albicans)等,它们的形态比较规则,通常呈球状,直径一般为2-5微米。例如酿酒酵母菌的形态,从其典型的酵母球形态到在特定生长条件下,其分裂成为不同大小和形状的不规则光环,这些光环可折叠在自身内部或分散成为单 个质体。这种形态变化对于酿酒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都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酵母菌的球状形态已经被广泛认识,但实际上酵母菌在生长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其 他形态,如细胞伸长、延长和变形等。在某些特定的生长条件下,酵母菌的形态可以发 生明显的改变。例如在氨氮限制下,麦皮酵母的形态会发生明显的改变,从而出现茎状异 形态,这种形态类似于真菌的菌丝形态,从而增强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二、显微直接计数法 1. 概述 显微直接计数法是一种常用的酵母菌计数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显微镜下对酵母菌细 胞逐一计数。该方法适用于酵母菌数量少且分散的样品,例如发酵液中的酵母菌计数等。 2. 实验步骤 (1)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以适当方式处理,确保酵母菌细胞均匀分布,避免死亡细 胞的影响。 (2)制作移液片:取一块尺寸约1.2×1.2厘米的玻片,在玻片的一个角落制作一条长 度为1cm、宽度大约为0.5mm的窄条形凹槽。

啤酒酵母菌落形态

啤酒酵母菌落形态 啤酒酵母菌落形态 引言: 啤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微生物,广泛应用于啤酒、面包等食品工业中。啤酒酵母菌菌落的形态是对菌株的一种重要识别标志,菌落形态的观察不仅可以帮助酿酒师鉴定菌株的纯度和活性,还可以了解菌株的生长状态和表型特征。本文将详细介绍啤酒酵母菌菌落形态的观察方法、鉴定标准和意义。 一、观察方法: 1. 培养基准备:选择适合啤酒酵母菌生长的培养基,一般常用的培养基包括YPDA(酵母提取物、蛋白胨、葡萄糖和酪蛋白胨)和SDA(麦芽提取物、蛋白胨、葡萄糖、琼脂和酪蛋白胨)等。将培养基制备好后,倒入琼脂培养皿并待其凝固。 2. 菌种接种:在凝固的琼脂培养皿上均匀涂抹菌种(革兰氏染色验证放大酒中),通常情况下涂有1-3个孢子。接种后将琼脂培养皿倒置于高度实验培养箱中(避免细菌的干扰)进行培养。 3. 培养条件:将琼脂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定为28℃,培养时间为24-48小时。 4. 观察菌落形态:在培养时间结束后,取出培养皿进行菌落形态的观察。观察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细菌的污染。 二、菌落形态的鉴定标准: 1. 外形:菌落外形可以是球形、不规则或扁平的,颜色可以是

乳白色、黄色、褐色等。菌落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直径来确定。 2. 边缘:菌落边缘的形态可以是光滑的、波浪状的或不规则的。 3. 胶质:菌落胶质的形态可以是乳状、粉状或水状的,通过观察胶质的量和质地来判断。 4. 背面:菌落背面的形态可以分为平滑的和颗粒状的。 5. 发酵性:啤酒酵母菌常常可以通过观察菌落的发酵性来进行初步判断。一般来说,发酵性酵母菌的菌落形态可能会呈现产气、起泡或聚落等特征。 三、菌落形态的意义: 1. 纯度鉴定:通过观察菌落形态,可以初步判断菌种的纯度,避免杂菌的污染。 2. 活性鉴定:菌落形态还可以帮助判断菌株的活性和健康状态。如若菌落形态呈现偏小或色泽不鲜艳,可能意味着菌株的活力较弱或菌株已经老化。 3. 表型特征:不同菌株的菌落形态可能会有所差异,观察菌落形态可以帮助酿酒师了解不同菌株的表型特征,如产酵母醇的能力、酒精耐受性等。 四、菌落形态的变异和容易混淆的情况: 1. 变异:啤酒酵母菌菌落形态存在一定的变异性,同一菌株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菌落形态。因此,在进行菌落形态鉴定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培养基的种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 2. 容易混淆:有些细菌也具有类似的菌落形态,容易与啤酒酵母菌混淆。此时,可以通过进一步的鉴定方法,如生化试验、基因测序等进行鉴别。

【生物课件】实验四 酵母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

【生物课件】实验四酵母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菌落特征,了解酵母菌的生长形态、菌落特征及其对应的属种。 实验器材 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移液管、培养基、酵母菌培养液、灭菌针 实验步骤 1.制备酵母菌培养液:取1g葡萄糖、0.5g酵母粉、0.1g硫酸镁在100mL蒸馏水中溶解,用自制的无菌培养瓶煮沸30分钟,灭菌后保存备用。 2.取一支酵母菌液体菌种,在无菌条件下采取少量菌液接种到培养基上,再将其存放在恒温培养箱中,温度为25℃,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对无菌操作方法的规范性。 3.观察菌落特征:观察24小时、48小时、72小时3个时期的菌落形态,比较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4.观察酵母菌形态:用无菌的显微镜玻片将酵母菌液体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移涂到玻璃片上,再用盖玻片把酵母菌压扁。然后观察酵母菌的形态,比较细胞的大小、形状和细胞壁的厚度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 1.菌落特征观察:在培养液表面,经过24小时,酵母菌的菌落直径为2mm-3mm,呈白色,球状,边缘清晰;经过48小时,酵母菌的菌落直径为4.5mm-5mm,呈白色,球状,边缘模糊;经过72小时,酵母菌的菌落直径为8mm-10mm,呈乳白色,规则圆形,边缘模糊。 2.酵母菌形态观察:酵母菌细胞呈椭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2μm,细胞壁厚度约为0.1μm。在显微镜下,酵母菌细胞明显可见且呈现圆形,且细胞壁能被观察到。 讨论分析 本实验通过对酵母菌菌落特征、形态的观察,初步确定酵母菌种类。在进行观察时,需要注意培养温度、培养基的组成以及无菌操作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可能对菌落和细胞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培养基,探究培养基成分对酵母菌的生长和菌落形态的影响,这样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酵母菌的生理特性和形态特征。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其子囊孢子的观察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其子囊孢子的观察 安明玉(200900140001) 同组者:陈汶灿、陈肖然、程彬、高琳璐、秦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方式; 2.学习区分酵母菌死细胞及活细胞; 3.掌握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的细菌大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不必染色即可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大多数酵母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有的二分裂殖;子囊菌纲中的酵母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生殖。 酵母菌子囊孢子的形成过程为:两营养细胞各伸出一个小突起而相接触,使两个细胞结合起来,而后接触处的细胞溶解,经质配和核配后,形成双倍体核,原来的细胞形成合子。此双倍体细胞可以进行芽殖。在适宜条件下,合子减数分裂,双倍体核分裂成4-8个单倍体核,核外再围以原生质逐渐形成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包含在由母细胞壁演变而来的子囊(即原来的二倍体细胞)中。子囊孢子的形成与否及其数量和形状,是鉴定酵母菌的依据之一。 将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从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移植到含有醋酸钠和葡萄糖(或棉籽糖)的产孢培养基上,于适温下培养,即可诱导其子囊孢子的形成。本实验即以酿酒酵母为材料观察酵母菌的子囊孢子。 美蓝是一种弱氧化剂,氧化态呈蓝色,还原态呈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细胞进行染色时,活细胞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将美蓝由篮色的氧化态转变为无色的还原态型,从而细胞呈无色;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由于细胞内还原力较弱而不具备这种能力,从而细胞呈蓝色,据此可对酵母菌的细胞死活进行鉴别。 三、实验材料 1.菌种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2.试剂 0.1%美蓝染色液、孔雀绿染色液、95%乙醇、香柏油等; 3.器材 显微镜、接种环、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吸水纸等。 四、实验步骤 1.配制酵母合成培养基(见附录),用液体培养基培养的酵母菌接种,培养7天。 2.酵母菌死活细胞的观察区分及出芽生殖 1)染色:无菌环境下,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小滴适宜浓度的酿酒酵母液体培养物,加一小滴0.1%美蓝染色液(染色液和菌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并应基本等量),然后轻轻从侧面盖上盖玻片,注意尽量不要产生气泡(注意染色液和菌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并应基本等量)。2)镜检:将制好的染色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放置约3min后进行镜检,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进行观察,根据细胞颜色区分死细胞(蓝色)和活细胞(无色),并进行记录。3)比较:染色约30min后再次进行观察,注意死细胞数量是否增加。

观察酵母菌注意事项

观察酵母菌注意事项 简介 观察酵母菌是基础生物学实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和植物表面等环境中。其小型、生长快、易于培养和操作的特点使其成为理想的实验材料。本文将介绍在观察酵母菌时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并以Markdown文本格式进行输出。 实验材料准备 在进行酵母菌观察前,您需要准备以下实验材料: 1.酵母菌培养基:选择适合您的研究目的的培养基,常见的培养基有 YPD培养基、SD培养基等。 2.无菌培养皿或小型试管:用于培养和观察酵母菌。 3.显微镜:用于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 预实验准备 在进行正式观察之前,您需要进行一些预实验的准备工作: 1.酵母菌培养: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基中,并进行培养。通常情况下, 将酵母菌菌种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如过夜),使其适应新的环境。

2.检查培养物:在正式观察之前,对培养物进行检查。观察培养物是否清晰,有无杂质等。确保培养物质量良好,不影响观察结果。 3.调整显微镜:调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焦距,确保观察时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观察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样本:根据您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酵母菌样本进行观察。不同类型的酵母菌在形态和生长特性上可能存在差异。确保您选择的样本具有代表性。 2.使用规范的操作技巧:在进行观察时,要注意使用规范的操作技巧。避免污染样本和培养基,确保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3.观察培养基上的酵母菌生长情况:观察培养基上酵母菌的生长情况。注意生长的密度、颜色和形态等特征。可以记录下来并与您后续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4.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注意细胞的大小、形状和结构等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反映酵母菌的生长状态和健康状况。 5.注意观察时间和温度:观察酵母菌时,注意观察的时间和温度。有些酵母菌在特定的温度下会显示出不同的生长特性。确保您在合适的时间和温度下进行观察,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