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

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

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

胞鉴别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放线菌和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2.学习区分细胞的死活状态。

二、实验原理:

1.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放线菌属于细菌的一种,具有很大的细胞大小差异,通常为革兰氏阳性菌。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形态、细胞形态、颜色、菌丝特征等。放线菌的菌落形态多呈现出有规则的褶皱或丝状结构。

2.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酵母菌属于真菌的一种,单细胞有丝分裂生殖的真菌。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包括细胞形态、菌落形态、颜色等。酵母菌的细胞呈球形或卵圆形,常以单细胞或成链形式存在。

3.死活细胞鉴别:

通过酵母菌培养基中的亚甲基蓝染色来判断细胞的存活状态,活细胞吸收染料颜色比较浅,死细胞吸收染料颜色比较深。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

1.材料:

-放线菌菌种:已提前分离培养好的放线菌

-放线菌培养基:含有葡萄糖、酵母提取物、氨基酸、无机盐等

-培养皿、显微镜、镰刀、牛津杯、显微镜载玻片

-无菌移液器、无菌吸管、火焰灭菌器

-酵母菌培养基:含有葡萄糖、酵母提取物、氨基酸、无机盐等

-亚甲基蓝染液:浓度为1%

2.方法:

a.取一小块放线菌菌落,用镰刀切下悬浮于牛津杯中的放线菌菌落。

b.用无菌吸管将放线菌菌液吸入无菌移液器中,将移液器染上菌液的一侧略吹气,使菌液沾附在显微镜载玻片上。

c.让菌液干燥后,用显微镜在高倍镜下观察放线菌的细胞形态和菌落特征。

d.取一小块酵母菌菌落,用镰刀切下悬浮于牛津杯中的酵母菌菌落。

e.用无菌吸管将酵母菌菌液吸入无菌移液器中,将移液器染上菌液的一侧略吹气,使菌液沾附在显微镜载玻片上。

f.将带有酵母菌菌液的显微镜载玻片倾斜,滴入一滴亚甲基蓝染液,静置5分钟。

g.用显微镜在高倍镜下观察染色后的酵母菌细胞,根据染色程度判断细胞的存活状态。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观察放线菌的细胞形态和菌落特征,可以发现放线菌的形态特征是不规则的菌落结构,内部有菌丝状结构。放线菌的细胞形态多样,有圆形或椭圆形细胞。

通过观察染色后的酵母菌细胞,我们可以发现活细胞吸收染料的颜色较浅,死细胞吸收染料的颜色较深。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观察了放线菌和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并学会了区分细胞的存活状态的方法。这些技能对于后续实验的进行以及微生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

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 胞鉴别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放线菌和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2.学习区分细胞的死活状态。 二、实验原理: 1.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放线菌属于细菌的一种,具有很大的细胞大小差异,通常为革兰氏阳性菌。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形态、细胞形态、颜色、菌丝特征等。放线菌的菌落形态多呈现出有规则的褶皱或丝状结构。 2.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酵母菌属于真菌的一种,单细胞有丝分裂生殖的真菌。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包括细胞形态、菌落形态、颜色等。酵母菌的细胞呈球形或卵圆形,常以单细胞或成链形式存在。 3.死活细胞鉴别: 通过酵母菌培养基中的亚甲基蓝染色来判断细胞的存活状态,活细胞吸收染料颜色比较浅,死细胞吸收染料颜色比较深。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 1.材料: -放线菌菌种:已提前分离培养好的放线菌

-放线菌培养基:含有葡萄糖、酵母提取物、氨基酸、无机盐等 -培养皿、显微镜、镰刀、牛津杯、显微镜载玻片 -无菌移液器、无菌吸管、火焰灭菌器 -酵母菌培养基:含有葡萄糖、酵母提取物、氨基酸、无机盐等 -亚甲基蓝染液:浓度为1% 2.方法: a.取一小块放线菌菌落,用镰刀切下悬浮于牛津杯中的放线菌菌落。 b.用无菌吸管将放线菌菌液吸入无菌移液器中,将移液器染上菌液的一侧略吹气,使菌液沾附在显微镜载玻片上。 c.让菌液干燥后,用显微镜在高倍镜下观察放线菌的细胞形态和菌落特征。 d.取一小块酵母菌菌落,用镰刀切下悬浮于牛津杯中的酵母菌菌落。 e.用无菌吸管将酵母菌菌液吸入无菌移液器中,将移液器染上菌液的一侧略吹气,使菌液沾附在显微镜载玻片上。 f.将带有酵母菌菌液的显微镜载玻片倾斜,滴入一滴亚甲基蓝染液,静置5分钟。 g.用显微镜在高倍镜下观察染色后的酵母菌细胞,根据染色程度判断细胞的存活状态。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微生物学实验10 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系实验报告 题目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菌落及细胞形态的观察和比较,掌握区分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 菌的要点。 2、掌握观察放线菌孢子的方法。 3、掌握观察霉菌孢子及根霉假根的方法。 4、了解酵母菌子囊孢子形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三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特征: 霉菌形态比细菌、酵母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形态单位是菌丝,包括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营养菌丝分布在营养基质的内部,气生菌丝伸展到空气中。营养菌丝体除基本结构以外,有的霉菌还有一些特化形态,例如假根、匍匐菌丝、吸器等。霉菌的繁殖体不仅包括无性繁殖体,例如分生孢子,孢子囊等,包裹其内或附着其上的有各类无性孢子;还包括有性繁殖结构,例如子囊果,其内形成有性孢子。在观察时要注意细胞的大小,菌丝构造和繁殖方式。 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且分化,个体比细菌大得多。酵母菌的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园状、椭圆状、柱状或香肠状等多种。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有芽殖、裂殖和产生掷孢子;酵母菌的有性繁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酵母菌母细胞在一系列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并不分离,就会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 2、三点接种法与霉菌菌落形态的观察 霉菌的菌落形态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为便于观察,通常用接种针挑

04 实验四 放线菌、酵母和霉菌形态的观察

04 实验四放线菌、酵母和霉菌形态的观察 实验目的: 1. 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2. 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习普通染色技术。 3. 学习鉴别放线菌、酵母和霉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材料: 1. 盐酸裂解液、甲醛定型液、碘酒、甲基橙、溴酚蓝等。 2. 放线菌、酵母和霉菌的培养物。 实验步骤: 1. 取一小块培养物放在玻片上,滴上一滴生理盐水并用小棒子将其研磨均匀。 2. 放线菌培养物制片:将研磨好的放线菌制成薄片,滴上盐酸裂解液使其变成透明,定型液使其固定,并在空气中晾干。然后,在火上加热定邦,再用碘酒染色,过后清水洗净,醋酸洗净并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3. 酵母培养物制片:将研磨好的酵母制成薄片,滴上碘酒染色剂染色,过后清水洗净,醋酸洗净,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4. 霉菌培养物制片:将研磨好的霉菌制成薄片,滴上甲基橙染色剂染色,过后清水 洗净,醋酸洗净,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5. 用显微镜观察制片。 实验结果: 放线菌:放线菌为革兰阳性菌,细胞形状呈弯曲的短小棍形,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细 胞较长,一般在1-20微米之间,可以分枝,分枝形成的菌丝从外形上呈现出类似于蜘蛛网的形状。勃林美细胞内有许多成熟的孢子,呈现为典型的链状。常常在不规则的小菌落或 黏液内生长。 酵母菌:酵母细胞直径一般在2-5微米之间,为单细胞生物,在将染好色的玻片放在 光学显微镜下很容易看到直径3微米以上的球形,卵圆形等细胞结构,表面光滑。细胞质软,柔软而透明。

霉菌:霉菌属真菌,具有多种形态,种类繁多,细胞直径1-5微米,长1-10微米,细胞呈现不规则形状,通常形成的是在菌丝基础上聚合并且扩展而成的菌落。 通过本次实验观察和比较放线菌、酵母和霉菌的形态特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放线菌为分枝杆菌,细胞型态呈弯曲状,外观类似于蜘蛛网。 2. 酵母为单细胞生物,呈圆球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整齐。 3. 霉菌属于真菌,细胞形态呈现不规则形状。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 1.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 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和繁殖方式。 二、基本原理 放线菌是由纤细的有分枝的菌丝构成,菌丝体为单细胞原核微生物。大多数放线菌的菌丝分化为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两部分。营养菌丝深入培养基中生长,气生菌丝则生长在培养基的表面,并向空中伸展。因此用普通方法制片,往往很难观察到放线菌的整体形态。必须采用适当的培养方法,以便将自然生长的放线菌直接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玻璃纸培养法、插片法和印片法。 三、材料及器材 1. 菌种:细黄链霉菌(5406放线菌) 2. 溶液和试剂:吕氏美蓝染液 3. 仪器及其他用具:盖玻片,载玻片,擦镜纸,接种环,显微镜,剪刀,镊子,吸管,玻璃涂布棒,玻璃纸等。 四、方法与步骤 (一)插片法 1. 取一淀粉琼脂培养基平板,用接种环将菌种在琼脂平板上划线接种,然后用无菌镊子将灭菌的盖玻片以大约45°角插人琼脂内(插在接种线上,插片数量可根据需要而定。 2. 倒置培养,28℃,3~5天。 3. 用镊子小心取出盖玻片,擦去背面培养物,然后将有菌的一面朝上放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二)玻璃纸法 1. 以无菌操作用镊子将已灭菌的小块玻璃纸片铺在琼脂淀粉培养基表面,

用无菌涂布棒将玻璃纸压平,使其紧贴在琼脂表面,不留气泡,每个平板可铺5~10块玻璃纸。 2. 用接种环挑取菌种斜面培养物在玻璃纸上划线接种。 3. 平板倒置,28℃,培养3~5天。 4. 镜检在载玻片上加一小滴水,用镊子小心取下玻璃纸片,菌面朝上放在玻片的水滴上,使玻璃纸平贴在玻片上,中间不要有气泡,直接镜检。 (三)印片法 用一洁净盖玻片,平放在培养皿中放线菌的培养物上,轻轻按压一下,取出盖玻片,将印有放线菌的一面朝下,放置在加有一滴美蓝染液的载玻片上,观察孢子丝和孢子。 五、实验作业及实验报告 (一)结果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放线菌的主要形态特征。 (二)思考题 1. 试比较3种培养和观察放线菌方法的优缺点。 2. 玻璃纸法是否适用于其他类群微生物的培养和观察?为什么? 3. 放线菌的菌体为何不易挑取? 六、实验结束、检查试验仪器破损情况,清理实验室

微生实验报告 2012.10.31 实验四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细胞死活的鉴别,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

微生实验报告 姓名:王晶晖 专业年级:2011级生物技术 学号:040312011032 实验四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细胞死活的鉴别,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2.了解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构造及使用原理,掌握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方法 . 3.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学会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细胞进行计数。 二、实验原理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由于菌体微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测量。用于测量微主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10 mm长度刻成100等分。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中间物像重叠)用于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置于镜台上的镜台测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专用载玻片,一般将lmm等分为100格,每格长10μm,每格长(0.01mm),是专门用来校正目镜测微尺的。校正时,将镜台测微尺放在载物台上,由于镜台测微尺与细胞标本是处于同一位置,都要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像进入视野,即镜台测微尺随着显微镜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因此从镜台测微尺上得到的读数就是细胞的真实大小,所以用镜台测微尺的已知长度在一定放大倍数下校正目镜测微尺,即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然后移去镜台测微尺,换上待测标本片,用校正好的目镜测微尺在同样放大倍数下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 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此法的优点是直观、快速。将经过适当稀释的菌悬液(或孢子悬液)放在血球计数板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学时

实验一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 活细胞数目比例有什么影响? 4. 如何测定酵母菌死亡率?简述其原理。 5. 标本片上的某一物象,第一次看到后如何再次找到它?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正确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2. 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3. 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4. 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二、实验原理 1. 酵母菌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不必染色即可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但由于细胞个体大,采用涂片的方法制片有可能损伤细胞,一般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或水-碘液浸片法来观察酵母细胞。 大多数酵母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有的分裂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本实验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和水一碘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并对酵母细胞进行死活染色鉴别。

2. 美蓝染液 图1:酵母菌美蓝浸片观察3min(10×40)图2:酵母菌美蓝浸片观察30min(10×40)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1. 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或卡尔酵母(Saccharomyces calsbergensis)培养2 天左右的豆芽汁液体培养物(需稀释)。 2. 溶液或试剂:0.1%和0.05%吕氏碱性美蓝溶液(或0.01%美蓝水溶液),革兰氏染色用碘液等。 3.器材:显微镜,擦镜纸,吸水纸,盖玻片、酒精灯、接种环、镊子、胶头滴管、小烧杯、洗瓶等等。 四、实验步骤与内容 1.美蓝浸片的观察 (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然后按无菌操作接种环挑取少量酵母菌放在染液中,并用接种环将其混合均匀,酒精灯上灼烧清洗接种环。 注: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用接种环将菌体与染液混合时,不要剧烈涂抹,以免破坏细胞。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出芽生殖方式,并掌握酵母菌与细菌形态特征的区别。 2.学习鉴别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而且不运动。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以无性繁殖为主。芽殖是酵母菌普遍的无性繁殖方式,少数为裂殖;有性繁殖是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本实验是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和水一碘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芽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用美蓝对酵母活细胞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对代谢作用微弱或死细胞,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因此,不仅用此法可观察酵母细胞形态,也可用来鉴别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三、试剂与器材 1.材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或卡尔酵母(Saccharomyces calsbergensis)培养2天左右的麦芽汁(或豆芽汁)液体培养物。 2.试剂0.05%和O.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液。 3.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洒精灯等。 四、实验内容 1.美蓝浸片观察酵母培养→制片→染色→镜检→30分钟后再镜检 2.水-碘浸片观察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 2.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侧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盖玻片不宜平着放下,避免气泡产生。 六、思考题 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其原因。 2.在显微镜下,酵母菌有哪些突出的特征区别于一般细菌?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出芽生殖方式,并掌握酵母菌与细菌形态特征的区别。 2.学习鉴别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而且不运动。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以无性繁殖为主。芽殖是酵母菌普遍的无性繁殖方式,少数为裂殖;有性繁殖是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本实验是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和水一碘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芽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用美蓝对酵母活细胞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对代谢作用微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比较和识别

菌和酵母菌的异同 细菌和多数酵母菌都是单细胞微生物。菌落中各细胞间都充满毛细管水、养料和某些代谢产物,因此,细菌和酵母菌的菌落形态具有尖似的特征,如湿润、较光滑、较透明、易挑起、菌落正反面及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且菌落质地较均匀等。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 细菌:由于细胞小,故形成的菌落也较小,较薄、较透明且有“细腻”感。不同的细菌会产生不同的色素,因此常会出现五颜六色的菌落。此外,有些细菌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因此,在菌落形态上也有所反映,如无鞭毛不能运动的细菌其菌落外形较圆而凸起;有鞭毛能运动的细菌其菌落往往大而扁平,周缘不整齐,而运动能力特强的细菌则出现更大、更扁平的菌落,其边缘从不规则、缺刻状直至出现迁居性的菌落,例如变形杆菌属和菌种。具有荚膜的细菌其菌落更粘稠、光滑、透明。荚膜较厚的细菌其菌落甚至呈透明的水珠状。有芽孢的细菌常因其折光率和其他原因而使菌落呈粗糙、不透明、多皱褶等特征。细菌还常因分解含氮有机物而产生臭味,这也有助于菌落的识别。 酵母菌:由于细胞较大(直径约比细菌大10倍)且不能运动,故其菌落一般比细菌大、厚而且透明度较差。酵母菌产生色素较为单一,通常呈矿蜡色,少数为橙红色,个别是黑色。但也有例外,如假丝酵母因形成籍节状的假菌丝,故细胞易向外圈蔓延,造成菌落大而扁平和边缘不整齐等特有形态。酵母菌因普遍能发酵含碳有机物而产生醇类,故其菌落常伴有酒香味。 2.放线菌和霉菌的异同 放线菌和霉菌的细胞都是丝状的,当生长于固体培养基上时有营养菌丝(或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的分化。气生菌丝向空间生长,菌丝之间无毛细管水,因此菌落外观呈干燥、不透明的丝状、绒毛状或皮革状等特征。由于营养菌丝伸入培养基中使菌落和培养基连接紧密,故菌丝不易被挑起。由于气生菌丝、孢子和营养菌丝颜色不同,常使菌落正反面呈不同颜色。丝状菌是以菌丝顶端延长的方式进行生长的,越近菌落中心的气生菌丝其生理年龄越大,也越早分化出子实器官或分生孢子,从而反映在菌落颜色上的变化,一般情况下,菌落中心的颜色常比边缘深。有些菌的气生菌丝还会分泌出水溶性色素并扩散到培养基中而使培养基变色。有些菌的气生菌丝在生长后期还会分泌滴,因此,在菌落上出现“水珠”。 放线菌:放线菌属原核生物,其菌丝纤细,生长较慢,气生菌丝生长后期逐渐分化出孢子丝,形成大量的孢子,因此菌落较小,表面呈紧密的绒状或粉状等特征。由于菌丝伸入培养基中常使菌落边缘的培养基呈凹状。不少放线菌还产生特殊的土腥味或冰片味。 霉菌:霉菌属真核生物,它们的菌丝一般较放线菌粗(几倍)且长(几倍至几十倍),其生长速度比放线菌快,故菌落大而疏松或大而紧密。由于气生菌丝会形成一定形状、构造和色泽的子实器官,所以菌落表面往往有肉眼可见的构造和颜色。 根据上述特征可将四大类微生物菌落的识别要点归纳如下: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已知菌落:细菌类(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酵母(酿酒酵母)放线菌类(细黄链

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4 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时间:20 18年4月18日星期三第789节实验地点:13- 133 1. 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学习并掌握观察四类常见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其形态特征 2. 实验原理 放线菌原理 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的菌丝体。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简称基丝)和生长在培养基以上的气生菌丝。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呈螺旋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状。能否产生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特征为: 形成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致密丝绒状,上有一层彩色“干粉”的菌落。菌落与培养基连接紧密,难以挑取,菌落正反面颜色不一致,在菌落边缘的琼脂平板上有变形的现象,有泥腥味。 霉菌原理 霉菌是一类可产生菌丝体的真核微生物的统称。霉菌的菌落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菌落与培养基间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通常不一致,有霉味。霉菌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菌丝的孢子较大,在低倍镜下即可清晰观察到有隔或无隔菌丝和孢子及巨大的孢子囊。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放线菌粗的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容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易飞散、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标本片特点是: (a) 细胞不变形: (b)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 (c) 溶液本身呈蓝色,有一定染色效果。霉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3. 材料仪器 1、菌种: 放线菌划线平板28C,3-5 天后培养物;产黄青霉,黑曲霉,黑根霉,等斜面或平板划线菌种28C培养2~3 天。 2、染料和试剂: 0.1%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石炭酸复红染色液,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无菌水等。 3、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镊子,接种环,玻璃刮,玻璃纸,细口滴管,剪刀,培养皿,圆形滤纸片等。 4. 方法步骤 (一) 放线菌形态观察 1、水封片观察 (1)取一套高氏1号平板,将菌种划线方法接种,把灭菌过的盖玻片斜插在培养基中,一半露出,在28"C下培养5~7d 备用。 (2) 取一滴棉蓝染色液置于载玻片中央,将上述长有菌丝的盖玻片取出,把一面的培养基擦净。然后把长菌丝一面朝下,盖住染色液,制成水封片,用高倍镜观察其气生丝、孢子丝和孢子。 2、玻璃纸法观察 (1)取一套高氏1号平板,将一张适中的玻璃纸平铺在平板上,用无菌玻璃刮展平,然后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题目】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酵母菌一般形态与细菌的区别 2.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区分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3.学习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方法 【实验器材】 1.菌种: 酿酒酵母2d麦芽汁斜面培养物 2.溶液和试剂: A) 0.1%吕氏碱性美蓝溶液、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5%孔雀绿水溶液、0.5%番红水 溶液、蒸馏水 B)香柏油、二甲苯 3.仪器及其它用品: 普通光学显微镜、擦镜纸、绸布、酒精灯、载玻片、接种针、培养皿、双层瓶(内装香柏油和二甲苯)等 【实验原理】 1、单细胞的酵母菌个体是常见细菌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大部分采取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也可以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2、由于细胞个体大,采取涂片的方法制片有可能损伤细胞,一般采用美蓝染液水浸片法或水-碘液浸片法来观察酵母菌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3、采用美蓝染液水浸法可以对酵母菌的活细胞和死细胞进行鉴别。美蓝对细胞无毒,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由于新陈代谢,活细胞内有较强还原能力,使美蓝由蓝色氧化型转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死细胞或衰老细胞胞内还原性弱,染色后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因此,用美兰染色后,活细胞呈无色,死细胞呈蓝色。 【实验内容及步骤】 1、酵母菌制片与简单染色--美蓝染液水浸片法 1)滴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于载玻片中央,无菌操作用接种环由酿酒酵母麦芽汁斜面培养物挑取少许菌体置于染液中,混合均匀。 2)用镊子取一盖玻片,将盖玻片一边与菌液接触,缓慢将盖玻片倾斜并覆盖在菌液上。 3)将制片放置3min后,用低倍镜及高倍镜观察酵母菌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细胞颜色区分死细胞和活细胞。 4)染色30min后,再次观察,注意死活细胞的比例是否发生变化。 2、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 1)涂片。先在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用接种环无菌操作挑取适量酵母菌菌体于蒸馏水中,混合均匀。 2)干燥固定。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上方来回移动,注意不要让载玻片距离火焰过近,以免烫死酵母菌细胞,可用手背反复试温度。 3)染色。孔雀绿染色 1-2min;水洗后用95%的乙醇溶液脱色30s;水洗后用番红染液复染1min;水洗后干燥。 4)镜检。将制好的装片放在显微镜下镜检,由低倍镜到高倍镜,最后用油镜观察。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知识要点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知识要点 一.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 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是分析其原因。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成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美蓝浓度高了,代谢不太活跃的活细胞也会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多,活细胞较少;反之,则代谢微弱的细胞也能还原美蓝,不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少,活细胞较多。 二.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1. 革兰氏染色中那一步是关键?为什么?你是如何操作的?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乙醇脱色(是脱色时间)。如果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性菌。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的厚薄,脱色是玻片晃动的快慢及乙醇用量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脱色是应当控制速度,脱色时间一般为20—30s)。 2. 固定的目的之一是杀死菌体,这与自然死亡的菌体有何不同? 自然死亡的菌体本身已经部分自溶,结构已经改变。固定杀死细菌时细菌结构是保持死亡时的状态的。 3. 不经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能。在酒精脱色后,不被酒精脱色而保留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G+),被酒精脱色为革兰氏阴性菌。最后一步用番红染液复染,是为了让结果更清楚。 4. 涂片为什么要固定,固定适应注意什么问题? a 杀死细菌并使菌体黏附与玻片上; b 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 固定时应注意:手持玻片,菌膜朝上,在微火过3次(手指触摸玻片反面,不烫手为宜),固定时应尽可能维持细胞原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 三. 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1. 镜检时,如何区分基内菌丝与气生菌丝? 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

【细菌菌落特征】 常见细菌特征性菌落

【细菌菌落特征】常见细菌特征性菌落 细菌,酵母,霉菌的形态与菌落特征观察 实验四、细菌,酵母,霉菌的形态与菌落特征观察 一、实验目的 细菌:观察食品中常见细菌的平板菌落特征,了解细菌的菌落在细菌形态学检定上的重要性酵母菌:1.学习并掌握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繁殖的基本方式 2.学习区分酵母的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3.观察酵母的平板菌落特征,了解酵母菌的菌落在真菌形态学检定上的重要性 霉菌:1.学习并掌握观察四类常见霉菌形态特征的基本方法 2.掌握青霉,曲霉的小室栽片培养法,以便更好地观察其个体形态 3.观察霉菌的平板菌落特征,了解霉菌的菌落特征在丝状真菌形态学检定上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 1.细菌:将单个微生物细胞或多个同种细胞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适宜条件培养,以母细胞为中心,在有限空间中大量繁殖,扩展成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群落,成为菌落。若将某一纯种细胞大量密集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菌体生长的各菌落连接成片,称为菌苔。各种细菌在平板上生成的菌落均具有一定特征,对细菌的分类,鉴定有重要意义,菌落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鉴定,计数等研究和选种,育种等实际工作中。 2.酵母菌:以出芽繁殖为主要特征的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细胞核与细胞质有明显分化,个体大小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几十倍,酵母菌的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圆状,椭圆状,柱状,或香肠状等多种。酵母菌的无性繁殖主要有芽殖,裂殖与产生掷孢子和厚垣孢子。有性繁殖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酵母菌的母细胞在一系列的芽殖后若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不分离,就会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称假丝酵母。美蓝是一种无毒的弱氧化剂染料,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实验四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形态及大小观察

实验四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形态及大小观察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 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 一、实验目的观察了解放线菌、观察了解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的形态特征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方法 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 二、实验原理(一)放线菌单细胞、多核区、丝状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单细胞、多核区、丝状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在形态上具有分枝状菌丝,在形态上具有分枝状菌丝,以孢子进行繁殖。放线菌实际上是属于细菌范畴内的原核微生物 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 放线菌形态与结构t单细胞,大多由分枝发达的菌丝组成;单细胞,大多由分枝发达的菌丝组成;单细胞t菌丝直径与杆菌类似,约1µm;菌 丝直径与杆菌类似,µ;菌丝直径与杆菌类似t细胞壁组成与细菌类似,革兰氏染色阳细胞壁组成与细菌类似,细胞壁组成与细菌类似性(少数阴性);少数阴性);t细胞的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细胞的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细胞的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t按形态和功能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按形 态和功能可分为基内菌丝(按形态和功能可分为基内菌丝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 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其上可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分化出形成孢子的菌丝,即孢子丝,分化出形成孢子的菌丝,即孢子丝,又称产

孢丝或繁殖菌丝。又称产孢丝或繁殖菌丝。其形状和排列方式因种而异, 排列方式因种而异,常被作为对放线菌进行分类的依据。线菌进行分类的 依据。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伸向空间形 成气生菌丝,间形成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可覆盖整个菌落表面。上,可覆盖整个菌落表面。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颜色较深,显微镜下观察, 颜色较深,直径较),有的产色素粗(1-1.4µm),有的产色素。),有的产色素。营养菌丝生长于培养基内或紧贴表吸收营养,也称基内菌丝。面,吸收营养,也称基内菌丝。一般无隔膜,直径0.2-0.8µm,长度差般无隔膜,直径,别很大,有的可产生色素。别很大,有的可产生色素。 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 不同形状的分生孢子丝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依据 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 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 放线菌菌落形态特征 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 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 能产生大量分枝和气生菌丝的种类(如链霉菌)能产生大量分枝和气生 菌丝的种类(如链霉菌)菌落形态菌落质地致密,较坚硬,小而不蔓延,菌 落质地致密,较坚硬,小而不蔓延,与培养基结合紧密,不易挑起或挑起 后不易破碎,基结合紧密,不易挑起或挑起后不易破碎,菌落正反面的颜 色往往不一致不能产生大量菌丝体

实验4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4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四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一)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1 目的 观察放线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掌握培养放线菌的几种方法 2 原理 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的菌落早期绒状同细菌菌落月牙状相似,后期形成孢子菌落呈粉状、干燥,有各种颜色呈同心圆放射状。 3 材料 3.1 菌种 灰色链霉菌(Str. griseus),天蓝色链霉菌(Str. coelicolor),细黄链霉菌(Str.microflavus)。 3.2 培养基 高氏1号培养基。 3.3 器皿 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滴管、镊子、接种环、小刀(或刀片)、水浴锅,显微镜,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 4 流程 4.1插片法: 倒平板→插片→接种→培养→镜检→记录绘图 4.2压印法: 倒平板→划线接种→挑取菌落→加盖玻片→镜检→记录绘图 4.3埋片法: 倒琼脂→切槽→接种→培养→镜检→记录绘图

5 步骤 5.1插片法 5.1.1倒平板 将高氏1号培养基熔化后,倒10~12毫升左右于灭菌培养皿内,凝固后使用. 5.1.2插片 将灭菌的盖玻片以45度角插入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中,插入深约为1/2或1/3(图5-1)。5.1.3接种与培养 用接种环将菌种接种在盖玻片与琼脂相接的沿线,放置28℃培养3~7天。 5.1.4观察 培养后菌丝体生长在培养基及盖玻片上,小心用镊子将盖玻片抽出,轻轻擦去生长较差的一面的菌丝体,将生长良好的菌丝体面向的载玻片,压放于载玻片上。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5.2压印法 5.2.1制备放线菌平板 同5.1.1。在凝固的高氏1号培养基平板上用划线分离法得到单一的放线菌菌落。 5.2.2挑取菌落 用灭菌的小刀(或刀片)挑取有单一菌落的培养基一小块,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 5.2.3加盖玻片 用镊子取一洁净盖玻片,在火馅上稍微加热(注意:别将盖玻片烤碎),然后把玻片盖放在带菌落的培养基小块上,再用小镊子轻轻压几下,使菌落的部分菌丝体印压在盖玻片上。 5.2.4观察 将印压好的盖玻片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菌体朝向载玻片),然后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5.3埋片法 5.3.1倒琼脂平板 将已配制、灭菌的高氏l号琼脂培养基熔化,通过无菌操作倒入灭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与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死活细胞鉴别, 微生物测量技术,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一、实验目的 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2.了解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构造及使用原理,掌握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方法. 3. 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学会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细胞进行计数。 二、实验原理 染色: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 测量: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由于菌体微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测量。用于测量微主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10 mm长度刻成100等分。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中间物像重叠)用于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置于镜台上的镜台测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计数: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1mm,则每一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盖上盖玻片后,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1mm,所以计数室的容积为0.1mm3。 在计数时,通常数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然后求得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再乘上16或25,就得出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菌数,然后再换算成1ml菌液中的总菌数。 下面以一个大方格有25个中方格的计数板为例进行计算:设五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A,菌液稀释倍数为B,那么,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菌数 因1ml=1cm3=1000mm3, 三、实验仪器 1 菌种: 培养48h的酵母菌. 2染色液和试剂:0.05%、0.1%吕氏碱性美蓝. 3 器材: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盖玻片、吸水纸、计数器、移液器、擦镜纸。 四、实验方法 1目微尺的校正: 把Olympus目镜的下部罗圈旋下,将目镜测微尺的刻度朝下轻轻地装入目镜的隔板上,把镜台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刻度朝上。先用低倍镜观察,对准焦距,视野中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推动器,使两尺重叠,再使两尺的“0”刻度完全重合,定位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计数两重合刻度之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因为镜台测微尺的刻度每格长10μm,所以由下列公式可以算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 用同法分别校正在低倍镜下和高倍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

细菌-酵母-霉菌的形态与菌落特征观察

细菌-酵母-霉菌的形态与菌落特征观察 LT

实验四、细菌,酵母,霉菌的形态与菌落特征观察 一、实验目的 细菌:观察食品中常见细菌的平板菌落特征,了解细菌的菌落在细菌形态学检定上的重要性 酵母菌:1.学习并掌握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繁殖的基本方式 2.学习区分酵母的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3.观察酵母的平板菌落特征,了解酵母菌的菌落在真菌形态学检定上的重要性 霉菌:1.学习并掌握观察四类常见霉菌形态特征的基本方法 2.掌握青霉,曲霉的小室栽片培养法,以便更好地观察其个体形态 3.观察霉菌的平板菌落特征,了解霉菌的菌落特征在丝状真菌形态学检定上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 1.细菌:将单个微生物细胞或多个同种细胞接种于

固体培养基表面,经适宜条件培养,以母细胞为中心,在有限空间中大量繁殖,扩展成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群落,成为菌落。若将某一纯种细胞大量密集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菌体生长的各菌落连接成片,称为菌苔。各种细菌在平板上生成的菌落均具有一定特征,对细菌的分类,鉴定有重要意义,菌落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鉴定,计数等研究和选种,育种等实际工作中。 2.酵母菌:以出芽繁殖为主要特征的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细胞核与细胞质有明显分化,个体大小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几十倍,酵母菌的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圆状,椭圆状,柱状,或香肠状等多种。酵母菌的无性繁殖主要有芽殖,裂殖与产生掷孢子和厚垣孢子。有性繁殖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酵母菌的母细胞在一系列的芽殖后若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不分离,就会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称假丝酵母。 1.美蓝是一种无毒的弱氧化剂染料,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细菌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接种方法和形态观察

注意:由于实验内容较多,所以我们只要把蓝色字体部分写在实验报告上即可,黑体字部分自己看一下;由于11-13周为教学质量检查周,督导随时可能来查,所以预习报告还是要写;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真菌接种方法和形态观察 一、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1 目的 学习掌握微生物的几种接种技术 建立无菌操作的概念,掌握无菌操作的基本环节 2 基本原理 将微生物培养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在无菌条件下移植到培养基上的操作技术称为接种;接种的关键是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常用的接种方法有斜面接种、液体接种、穿刺接种、平板接种和固体接种等; 3 实验材料 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啤酒酵母、玫瑰暗黄链球菌、曲霉、荨麻青霉的斜面培养物 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及高氏1号培养基的斜面和平板 试剂:5ml无菌生理盐水试管 仪器与其他用品 酒精灯、记号笔、试管、橡胶塞、试管架、接种环、培养皿、超净台等; 4 操作步骤 斜面接种法 斜面接种法主要用于传代活化、纯化培养、鉴定或保存菌种;通常先从平板培养基上挑取分离的单个菌落,或挑取斜面,液体培养基中的纯培养物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操作应在无菌室、接种柜或超净工作台上进行; 将菌种斜面培养基简称菌种管与待接种的新鲜斜面培养基简称接种管持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及无名指之间,菌种管在外侧,接种管在内侧,斜面向上管口对齐,并能清楚地看到两个试管的斜面,注意不要持成水平,以免管底凝集水浸湿培养基表面; 右手持接种环柄,将接种环垂直放在火焰上灼烧;镍铬丝部分环和丝必须烧红,以达到灭菌目的,然后将除手柄部分的金属杆全用火焰灼烧一遍; 用右手的小指和手掌之间及无名指和小指之间拨出试管棉塞,将试管口在火焰上通过,以杀灭可能沾污的微生物; 将灼烧灭菌的接种环插入菌种管内,先接触无菌苔生长的培养基上,待冷却后再从斜面上刮取少许菌苔取出; 接种环不能通过火焰,应在火焰旁迅速插入接种管;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接种方式各异,具体如下: 1细菌和放线菌由斜面培养基底部自下而上来回做“Z”形密集划线,勿划破培养基;2真菌菌落为局限性生长的曲霉、青霉等采用上下涂布法接种;菌落为扩散性生长的根霉、毛霉等采用点植法接种; 塞管塞和接种环灭菌 接种完毕,将接种环抽出,灼烧管口,并迅速塞上棉塞;再重新仔细灼烧接种环后,放回原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

微生物学实验内容 实验一 .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简单染色 实验二 .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实验三 .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 实验四 . 酵母菌的数量测定 实验五 . 酵母菌的大小测定 实验六 . 微生物菌落的观察实验 实验七 . 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八 .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实验九 . 放线菌的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 实验十 .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培养 实验一 .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一、目的要求 1. 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复习普通台式显微镜的结构、各部分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 .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油镜的工作原理 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故又常被称为复式显微镜。它们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在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中,物镜的性能最为关键,它直接影响着显微镜的分辨率。而在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配置的几种物镜中,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对微生物学研究最为重要。与其他物镜相比,油镜的使用比较特殊,需在载玻片与镜头之间加滴镜油,这主要有如下二方面的原因: 1. 增加照明亮度 油镜的放大倍数可达 100Χ,放大倍数这样大的镜头,焦距很短,直径很小,但所需要的光照强度却最大。从承载标本的玻片透过来的光线,因介质密度不同(从玻片进入空气,再进入镜头),有些光线会因折射或全反射,不能进入镜头,致使在使用油镜时会因射入的光线较少,物像显现不清。所以为了不使通过的光线有所损失,在使用油镜时须在油镜与玻片之间加入与玻璃的折射率(n=1.55)相仿的油镜(通常用香柏游,其折射率 n=1.52)。

2. 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 显微镜的分辨率或分辨力 (resolution or resolving power) 是指显微镜能辨别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能力。从物理学角度看,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受光的干涉现象及所用物镜性能的限制,可表示为:(公式 P16 )式中λ= 光波波长;NA=物镜的数值孔径值。 光学显微镜的光源不可能超出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0.4--0.7μm),而数值孔径值则取决于物镜的镜口角和玻片与镜头间介质的折射率,可表示为: NA=n × sin α 式中α为光线最大入射角的半数。它取决于物镜的直径和焦距,一般来说在实际应用中最大只能达到 120度,而 n 为介质折射率。由于香柏油的折射率( 1.52 )比空气及水的折射率(分别为1.0和1.33)要高,因此以香柏油作为镜头于玻片之间介质的油镜所能达到的数值孔径值(NA一般在1.2~1.4)要高于低倍镜、高倍镜等干镜(NA都低于1.0)。若以可见光的平均波长 0.55μm来计算,数值孔径通常在 0.65 左右的高倍镜只能分辨出距离不小于 0.4μm的物体,而油镜的分辨率却可达到 0.2μm左右。 三、器材 1. 菌种: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染色玻片标本。青霉(Penicillium sp. )的水封片。 2. 溶液或试剂:香柏油、乙醇:乙醚混合液 3. 仪器或其他用具:显微镜、擦镜纸等。 四 . 操作步骤 1. 观察前的准备 ( 1 )显微镜的安置:置显微镜于平整的实验台上,镜座距实验台边缘约3~4cm 。镜检时姿势要端正。 取放显微镜时应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底座,使显微镜保持直立、平稳。切忌用单手拎提;且不论使用单筒显微镜或双筒显微镜均应双眼同时睁开观察,以减少眼睛疲劳,也便于边观察边绘图或记录。 ( 2 )光源调节:安装在镜座内的光源灯可通过调节电压以获得适当的照明亮度,而使用反光镜采集自然光或灯光作为照明光源时,应根据光源的强度及所用物镜的放大倍数选用凹面或凸面反光镜并调节其角度,使视野内的光线均匀,亮度适宜。 ( 3 )根据使用者的个人情况,调节双筒显微镜的目镜,双筒显微镜的目镜间距可以适当调节,而左目镜上一般还配有曲光度调节环,可以适应眼距不同或两眼视力有差异的不同观察者。 ( 4 )聚光器数值孔径值的调节:调节聚光器虹彩光圈值与物镜的数值孔径值相符或略低。有些显微镜的聚光器只标有最大数值孔径值,而没有具体的光圈数刻度。使用这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