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漩口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总体规划--文本——2008.12

漩口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总体规划--文本——2008.12

漩口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总体规划--文本——2008.12
漩口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总体规划--文本——2008.12

四川省汶川县漩口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漩口镇总体规划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规划预测与定位 (3)

第三章镇域协调发展规划 (4)

第四章综合防灾规划 (8)

第五章环保规划 (9)

第六章集中重建区规划 (10)

第七章村庄恢复重建规划 (11)

第八章实施安排 (1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四川省汶川县漩口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有序开展,特编制《四川省汶川县漩口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本

规划由文本、图纸、说明书等三部分组成;其中文本和图

纸同时使用,不可分隔;说明书作为文本和图纸的详细说

明补充。

第二条本管理文件以体现“统筹考虑、加强协调、突出重点、便于操作”为编制原则。

第三条本文本仅适用于四川省汶川县漩口镇灾后恢复重建地区,其规划范围为:漩口行政管辖区范围,总面积104.03平方

公里。

第四条本规划作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漩口镇规划范围内土地使用性质、用地规模的变更、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改建、

拆建、新建和道路设施的新建和改造等的城乡建设管理工

作的操作依据。

第五条本规划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二章规划预测与定位

第六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8—2011年,恢复重建期;远期:2011—2015

年,发展提高期。

第七条规划目标:

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做到家家有

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

发展,生态有改善。

第八条城镇性质:

汶川县域内重要的工业、旅游城镇。

第九条城镇职能:

突出特色农业,恢复震前工业,发展生态、休闲、地震

遗址旅游产业,完善城镇公共服务职能。

第十条一产发展导向:

近期以恢复生产资料为主,通过政策帮扶恢复农业发展;

远期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提高林业

比重,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的发展。

第十一条二产发展导向:

近期,集镇周边地区以恢复现有企业生产为主,分散的

村庄根据资源条件可适当新增少量的砖厂和水泥厂;远

期,集镇周边地区适当增加工业用地,各厂企通过加强

技术改造和新工艺的采用,减少污染的同时达到增产增

值发展;并逐步取消分散村庄附近的砖厂和水泥厂,恢

复为农业用地。

第十二条三产发展导向:

近期以恢复生态资源为主,并做好地震遗址公园和山村

生态休闲旅游发展的策划和规划工作;远期结合地震遗

址公园的建设和山村特色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

第十三条人口规模预测:

2015年总人口约1.7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0.58万人,

非农人口约1.15万人,约0.35万非农人口居住在都江

堰。

第十四条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2015年,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40平方米内,城镇

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12公顷。

第三章镇域协调发展规划

第十五条村居体系规划:

2015年非农人口约1.15万人,约0.3万非农人口居住在

集镇内,约0.35万非农人口居住在水核旅游服务片区,

约0.15万非农人口居住在工业区周边,约0.35万人居

住在都江堰;确定油碾村和安子坪村作为中心村进行建

设,其余村庄为基层村。

第十六条城镇空间结构:

“一轴、四片区”。一轴:213城镇发展轴;四片区:分

别为震中遗址纪念公园片区、铝厂工业片区、漩口中心

片区和水核旅游服务片区。

第十七条震中遗址纪念公园片区:

将蔡家杠村、响黄沟村和512大地震震中进行统筹建设

成为震中遗址纪念公园片区,需要与映秀镇震中遗址进

行协调建设。

第十八条铝厂工业片区:

重点恢复铝厂的生产和发展下游产业链。

第十九条漩口中心片区:

重点完善集镇公共服务功能,落实古溪沟两侧的工业企

业用地和集中安置部分受灾村民安置用地。

第二十条水核旅游服务片区:

作为未来漩口镇经济发展的支撑区域,建设成为汶川县

乃至阿坝州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和地震遗址旅游的旅游

服务基地之一。

第二十一条住房规划:

集镇居民住房建设,居住人口约3000人,住宅用地规模

约5公顷,居住户数约1150户,以建筑面积60-80平方

米的住房为主,政府主导建设;水核旅游服务片区居民

住房建设,居住人口约3500人,住宅用地规模约8.7公

顷,居住户数约1000户,以建筑面积90-120平方米的

住房为主,市场主导建设;工业区周边分散居民住房建

设:居住人口约1500人,以建筑面积90-180平方米的

住房为主,自建房。

第二十二条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过境道路——213国道,局部提升为2级公路。城镇干道:

规划政府前道路——15-18米;旅游服务片区干道——12

米。城镇支路:9-5米。乡村道路:5-3米。新建客运站

位于集镇西南侧213国道边(古溪沟桥头东侧),恢复213

国道侧的6处农村客运站等候点,原址恢复建设2个养

路段,原址恢复白花加油站。

第二十三条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完善集镇中心公共服务设施,恢复并提升农村基础服务

设施水平,增建旅游区配套服务设施。

第二十四条电力工程规划:

修复阿坝铝厂220kV专用变电站,迁建110kV白花变电

站,规划新建35kV漩口变电站,保留现状35kV水田坪

变电站;规划新建3条220kV架空线路走廊,单塔走廊

控制宽度为40米;110kV线路走廊保持不变;规划将35kV

水田坪——茅坪子站的35kV架空线路接入新建的35kV

漩口变电站,单塔走廊控制宽度为20米。

第二十五条通信工程规划:

漩口镇集镇内规划建设一座通信综合楼,占地面积1800

平方米,内设电信端局(交换机终期为6100门,容量建

筑面积400平方米)、广播电视机房(建筑面积100平方

米)、邮政所(建筑面积200~400平方米)。

第二十六条给水工程规划:

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供水方式;集中供水的水源位

于八角庙村的古溪沟上游100-600米段,通过管道输送

源水至镇水厂,镇水厂规模1500立方/天;分散供水水

源为用水点村庄附近符合水质要求的山泉水、山溪地表

水或潜水,优先选用山泉水、地下水;水源取水量保证

率不应低于95%。

第二十七条污水工程规划:

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加以处理;规划污水处理

厂位于原百花小学以东,古溪沟东侧油碾村古溪沟边上

一块空地,控制用地20亩,污水处理厂规模为700立方

/天;农村污水推荐采用沼气池的方式加以处理。

第二十八条雨水工程规划:

集镇中心区采用有组织管道排水方式,分区分片就近排

入现状河沟;其余地区采用分散排水方式,就近排入附

近河沟。

第二十九条其他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规划镇域设置2处小型垃圾转运站,在集镇西侧规划一

处天然气储气站。

第四章综合防灾规划

第三十条防灾思路: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的地

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报预警系统,积极开展地质灾害综

合防治工作。

第三十一条防洪规划:

古溪沟的防洪标准按重现期为20年标准设防,30年一遇

的标准校核;镇域其它主要山溪河沟防洪按重现期为10

年一遇的标准设防,20年一遇的标准校核。镇内所有建设

用地地台标高应高于877.5米(国家85高程)。镇内河

沟两侧建筑物离河岸边的距离应大于5米,古溪沟下游

段(小麻溪沟汇入古溪沟以后的下游段)的安全防护距

离应大于10米。近山边建筑应设置截洪沟排除山坡径流。第三十二条消防规划:

在集镇中心设一二级普通消防站,负责全镇消防安全工

作;提高镇区建筑耐火等级,完善公共建筑及其他重要

地段的消防设施,消除火灾隐患。

第三十三条抗震规划:

一般建筑按照建筑抗震设防乙类或丙类建筑设防,对学

校、医院、体育场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

院、商场、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应按

照建筑抗震设防甲类建筑设防(即抗震设防烈度比本地

区提高一度的要求)进行设计。

第三十四条泥石流防治规划:

地质灾害评价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应注意泥石流的防

治,建筑物离山坡要有一定的距离。泥石流防治体系宜

由拦挡坝、停淤场、排导沟等组成。

第三十五条其他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对滑坡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防止滑坡和泥

石流;避让不稳定斜坡,尽量不布置建筑物,并做好清

坡挂网防护;道路改造应因地制宜,避免大规模填挖方,

诱发新的地质灾害;对滑坡体进行工程处理,对泥石流

进行清沟处理,建筑退让一定安全距离。

第五章环保规划

第三十六条水环境保护:

镇域所有河流出境水质达到二类水域标准。全镇饮用水

源地水质好于二类水域标准。

第三十七条大气环境保护:

漩口中心片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到II级标准,周边地区空

气质量达到I级标准。

第三十八条生态保护:

远期取缔、关停分散村庄地区的小砖厂、水泥厂等,同

时改造工业集中区内的工业厂企达标排放,加强天然林

保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恢复并提升生态环境建

设质量,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力争饮用水源地水质全

面达标和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第六章集中重建区规划

第三十九条集中重建区规划范围:

集中重建区为规划确定的漩口中心片区。规划范围西起

闽峰锂业,东至原白花变电站,主要为古溪沟两侧的相

对集中的村民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和集镇中心区建设用

地。

第四十条集中重建区功能区划分:

漩口中心片区主要分为以下3大功能区:集镇中心区、

村民集中重建区、工业发展区。

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第一条为了保障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积极、稳妥恢复灾区群众正常的生活、生产、学习、工作条件,促进灾区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自力更生、国家支持、社会帮扶的方针。 第三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受灾地区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与国家支持、对口支援相结合; (二)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三)就地恢复重建与异地新建相结合; (四)确保质量与注重效率相结合; (五)立足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 (六)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相结合。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必要时成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协调机构,组织协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做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第五条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物资,开展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国家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给予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并积极提供物资、技术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积极参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支持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材料。

国家接受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的符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需要的援助。 第六条对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过渡性安置 第七条对地震灾区的受灾群众进行过渡性安置,应当根据地震灾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投亲靠友、自行安置相结合的方式。 政府对投亲靠友和采取其他方式自行安置的受灾群众给予适当补助。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第八条过渡性安置地点应当选在交通条件便利、方便受灾群众恢复生产和生活的区域,并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和可能发生洪灾、山体滑坡和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雷击等灾害的区域以及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仓库。 实施过渡性安置应当占用废弃地、空旷地,尽量不占用或者少占用农田,并避免对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生态脆弱区域造成破坏。 第九条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条件,因地制宜,为灾区群众安排临时住所。临时住所可以采用帐篷、篷布房,有条件的也可以采用简易住房、活动板房。安排临时住所确实存在困难的,可以将学校操场和经安全鉴定的体育场馆等作为临时避难场所。 国家鼓励地震灾区农村居民自行筹建符合安全要求的临时住所,并予以补助。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条用于过渡性安置的物资应当保证质量安全。生产单位应当确保帐篷、篷布房的产品质量。建设单位、生产单位应当采用质量合格的建筑材料,确保简易住房、活动板房的安全质量和抗震性能。 第十一条过渡性安置地点应当配套建设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并按比例配备学校、医疗点、集中供水点、公共卫生间、垃圾收集点、日常用品供应点、少数民族特需品供应点以及必要的文化宣传设施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过渡性安置地点的规模应当适度,并安装必要的防雷设施和预留必要的消防应急通道,配备相应的消

512汶川地震文县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pdf

5?12汶川地震文县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强震波及文县,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严重损失。为加快灾后重建步 伐,尽快恢复全县经济社会正常秩序,根据《甘肃省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总体安排意见》和全市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结合文县灾情实际,特制定5?12汶川地震文县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一、基本概况及灾情状况 (一)、基本概况 之间。 -33°20′36″文县地处甘肃最南端,位于东经104°16′16″ -105°27′29″ ,北纬32°35′43″ 西南与四川的青川县、平武县、九寨沟县毗邻,东南接陕西宁强,北邻甘南和陇南市武都区,全境东西长112公里,南北宽82.5公里。总土地面积49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05万亩,占总面积的 4.3%。全县辖20个乡镇,305个行政村、1305社、71962户,总人口25万,其中农村人口21.7万,居住着汉、藏、羌、回等7个民族。 “十五”期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 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产业抓特色,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五”计划期间各项预期目标,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7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86738万元,比“十五”末增长4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544万元,比“十五”末增长 1.26倍;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1099万元,比“十五”末增长6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54元,比“十五”末分别增长33.9%、17.8%;2007年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市排位第5位,在全省排在第63位。 (二)受灾情况 5月12日14时28分,受四川汶川县8级特大强震波及,文县地震破坏烈度达9度,之后多次发生余震,对文县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房屋倒塌、通讯中断、桥梁、 公路坍塌、山体滑坡、设施损毁、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活环境恶化。据灾情统计测算,经 省核查组确定,这次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83734.48万元,具体损失情况: 1、人员伤亡惨重。全县因地震死亡111人,受伤人员1454人,其中120人重伤。 2、大量民房无法居住。因灾受损民房76425户596745间11934900?O。其中:①倒塌及严重损毁房屋59093户46729间9345920?O,占当地居民户数的77.32%。②损坏房屋17332

《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编制单位: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组 组长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副组长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审计署、青海省人民政府 成员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国家能源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文物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谨以此规划 向玉树强烈地震中罹难的同胞致以深切悼念 向抗震救灾中自强不息的灾区干部群众,英勇无畏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各方救援人员致以崇高敬意 向社会各界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恢复重建的人们致以诚挚感谢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灾区概况和重建基础

第二节 灾区特点 第三节 重建意义 第四节 重建条件 第二章 总体要求和重建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重建目标 第三章 重建分区和城乡布局 第一节 重建分区 第二节 城乡布局 第三节 结古镇规划 第四节 重建方式 第五节 土地利用 第四章 城乡居民住房 第一节 农牧民住房 第二节 城镇居民住房 第五章 公共服务设施 第一节 教 育 第二节 医疗卫生 第三节 文化体育 第四节 就业和社会保障 第五节 社会管理 第六章 基础设施 第一节 交 通

郑州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文本

项目名称:郑州市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 项目委托单位:郑州市城市规划局 组织编制单位:郑州市城市规划局、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项目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建设部]城规编第(081001) [深圳市]深规勘设许字第号 设计编号:2007 B20 编制时间:2008年7月 出图专用章:院长:刘仁根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副院长:范钟铭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朱荣远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明昌高级工程师 总规划师:范钟铭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主管:何林林高级城市规划师 徐建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规划室主任:王泽坚高级城市规划师、规划一室主任项目负责人:周俊城市规划师、规划一室主任工 葛永军城市规划师、博士 项目组成人员:龚志渊城市规划师 陈皓城市规划师 曹东川城市规划师 覃原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 邴启亮给水排水工程师 赵莹电力通信工程师 唐明健燃气供热工程师 谭敏敏环保环卫工程师 张涛综合防灾工程师

目录

郑州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2008-2035)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加强郑州航空港组团的规划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修订)》、《郑州市规划管理技术规 定》、《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以及国家、河南省和郑州市有关法规 和规范,制定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郑州航空港组团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指导性文件,是下一层次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的编制依据。凡在本规划区范围 内进行的各项规划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的有关规定。 第3条本规划的规划范围西面以京广铁路为界,东、南、北三面以国家南水北调工程走廊为界,包括新郑市孟庄、薛店、龙王,中牟县张庄、三官庙、九龙六个乡镇的 部分土地,总面积为138平方公里。 第4条为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总体规划保持一致,本规划期限为:2008-2035年,其中近期规划期限为2008-2012年,中期规划期限为2013-2020年,远期规划期限 为2021-2035年。 第5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说明书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6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郑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或其授权的部门,如需调整,必须符合《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修订)》的有关规定。 第7条本规划经郑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郑州市政府批准,自公布之日开始实施。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经验材料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经验材料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经验材料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经验材料第1篇 自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开展以来,县发改局紧盯省委省政府3 年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目标任务,全面落实五项原则.五个结合.五类重点重建要求,完善制度.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实行24小时服务,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进展。我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计114 个(解捆后125 个),总投资 29.4 亿元,需在发改部门办理审批手续104 个。截止目前,96 个项目已办理完成审批手续,估算总投资 24.93 亿元;88 个(次)项目完成招标(比选),招标(比选)控制价 10.39 亿元,中标(选)价 6.87 亿元,其中公开招标项目60 个(次),招标控制价 9.7556 亿元,中标价 6.3247 亿元,比选项目28个,比选控制价 0.2458 亿元,中选价 0.232 亿元。 一.牵头建章立制,创新工作方式加速度紧扣灾后恢复重建全过程和关键环节,牵头制定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与管理办法,坚持程序不减.周期缩短,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实行项目清单制管理,制定项目倒排工期表,明确办理时限并责

任到人;对政府投资项目直接开展可行性研究,对点多面广.投资规模在2000 万元以下的项目,直接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同步办理前期要件,招标代理机构提前选择,加快重建项目前期工作进2 度,确保重建项目按时间节点开工建设。 二.主动上门服务,确保项目服务无死角县发改局制定项目审批和协调管理24 小时便民服务制度,凡是项目业主有项目审批.咨询等需求,发改局全天候.全方位为业主提供服务,随叫随到,并主动上门,让项目业主少跑路,大大节约重建项目前期工作时间。 三.创新审批模式,深化项目审批放管服为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审批实行一窗进出.容缺后补.联合审批的新模式,将原来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再受理的传统模式,调整为边补正材料边受理审核,并下大力气打破部门之间互为前置的问题,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开辟了审批服务绿色通道。 四.注重需求导向,甘当重建项目店小二坚持一切为了项目推进,一切围绕项目推进的工作导向,在推进重建项目甘当中店小二,主动对接项目责任单位,上门询问要件办理需求,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提供保姆式.订单式服务,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事无巨细全力为之,全力提升工作效能。 五.启动约谈机制,强化责任意识紧箍咒对推进滞后的灾后重建项目,启动约谈机制,强化项目主体责任,针对项目推进中存

绵竹市广济镇灾后重建的整体性设计

2010.9 ARCHITECTURAL JOURNAL 建筑学报38 规划设计 PLANNING DESIGN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2年多了。2年来的灾后重建工作,涉及面超过22个省区和直辖市,是中国当代建筑在特殊情境下的一次集中操演,其中的经验和问题在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具有特定性和典型性,值得中国建筑师认真思考和总结。东南大学规划设计团队全面承担了四川省绵竹市广济镇这座川西沿山小镇灾后重建的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参与了它整体重生的过程。在2年的时间里,一座距我们1600k m 以外的市镇在我们的规划设计中得以整体建成,这是我们职业生涯中极为特殊的经历。回顾整个过程,在反思和内省中,我们对规划设计工作的整体性有了更为真切和深刻的认识。 1 整体连贯的项目组织 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是一项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社会组织性的事件。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损失,10个省、市、自治区4625万人口受灾。灾后的重建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为有效的方式,恢复灾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为此,国务院制订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由东部和中部地区的19个省市对口支援四川省北川县、汶川县等18个受灾县(市),以及甘肃省、陕西省受灾严重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对口支援期限为3年。作为地震重灾区的绵竹市,灾后重建工作由江苏省对口支援,其中广济镇的灾后重建工作由昆山市对口援助。 与一般建设项目相比,灾后的援助重建有其特殊性。首先,它所面临的不 是单个建筑或者局部环境的建设,而是 绵竹市广济镇灾后重建的整体性设计 张彤 韩冬青 王建国 鲍莉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 收稿日期:2010-07-28 摘要/从整体连贯的项目组织、整合市镇空间的街区设计、协调统一的材料做法、因地制宜的技术策略4个方面回顾和总结绵竹市广济镇灾后重建的整体性设计。 关键词/绵竹市广济镇 灾后重建 整体性设计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olistic design process of Guangji reconstruction in aspects of integral organization, coherent urban design, corresponding materiality and locally adjusted techniques. KEY WORDS/ Guangji town, Mianzhu city,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holistic design 整个受灾城镇的全面重建;其次,灾后援建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根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必须在2 3年之内全面完成;第三,对口援助的方式决定了灾后重建项目的目标和组织方式单纯明确,资金注入有保障。所有这些都要求灾后重建工作具有高度协调的组织机制、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和全面高效的协同合作。 广济镇的灾后重建,其规划设计的大部分工作都由东南大学完成。从2008年7月初开始,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全面承担了从镇域和镇区的总体规划到建筑单体,直至景观环境与室内空间的系统性规划设计。一个镇的重建,规划设计基本上由来自一 个单位的设计团队完成,这在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中是不多见的。我们有机会以更具系统性和延续性的思想和方法,去实现对于1个乡村社会发展的预见和构想;也有条件以集体的智慧和协同工作,去实践1个市镇的整体设计。 灾后重建工作的特殊性也给参与其中的每一位规划师和建筑师提出了挑战,这是我们职业生涯中一次极其难得的经历。首先,它要求我们认识和理解一个遥远的乡村小镇的社会结构和心理需求,对其在经历了巨大灾难之后的未来发展做出恰当且务实的判断;其次,灾后重建工作任务艰巨、时间紧迫,这要求我们对所有问题的判断都必需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而且尽量准确;最后,灾后重建是一项具有高度组织性的社会事业,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规划师和建筑师的工作首先不是表现自我

永吉县双河镇建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

xxxx镇建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 目招标公告 本招标项目永吉县双河镇建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由永发改审批(2019)165号文件批准建设,项目业主为永吉县双河镇人民政府,建设资金来自财政资金,项目出资比例为100%,已落实。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的施工进行公开招标。 二.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2.1项目概况:本项目共分为双河镇内街区道路、双河大街人行道方砖铺装、街区供热管线、街区雨水管线及街区通信、有线电视等线路落地共5项目内容的建设,详见招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 2.2招标范围:工程量清单全范围内容施工招标; 2.3工程建设地点为:永吉县双河镇建成区内; 2.4计划工期:计划开工日期为2020年5月18日,计划竣工日期为2020年10月30日,共165日历天; 2.5工程质量要求:符合国家现行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及相关标准的合格工程; 2.6最高投标限价:13,597,825.00元;投标人经复核认为招标人公布的最高投标限价(招标控制价)未按相关规定进行编制的,应在最高投标限价公布5天内向项目所在地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提交书面投诉申请。 三.投标人资格要求 3.1施工投标人须投标人须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及以上资质,并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法人或其他组织,近三年(2017年-2019年)同类类似工程业绩须符合《吉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评标业绩认定暂行规定》吉建招〔2017〕6号、吉建招〔2017〕9号文件的规定,并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有相应的能力。

3.2投标单位拟派出的项目经理须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市政公用工程专业贰级建造师及以上注册执业资格;具备有效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且不得担任其它在施建设工程项目; 3.3投标企业(含本地、外埠投标企业)需提供投标人自行出具的企业诚信证明承诺和项目负责人(注册建造师)无在建承诺;投标单位的项目经理中标后需到本项目招投标监督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3.4投标单位拟派往本项目的建造师、技术负责人、安全员、质量员、施工员须为本企业在职职工并缴纳社会保险; 3.5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3.6外省入吉建筑企业在我市参加投标,执行吉建管(2018)12号文件,在吉林省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登记,未登记的外省建筑企业不得参加投标; 3.7凡在《吉林省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管理平台》查询不到企业和管理人员,不得参与投标报名; 3.8开标现场的投标代表必须是本公司在职人员(需提供社保证明),经核查并确认存在授权本公司以外人员投标的将对其做限制投标或停止投标处理。 3.9在“信用中国”网站(略)中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投标人,不得参加投标,须提供“失信被执行人查询”、“重大税收违法案件查询”、“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此三个查询项的截图证明; 3.10投标人须在中国裁判文书网(略)自行查询本公司行贿犯罪记录,且提供查询页面截图并加盖公章作为无行贿犯罪记录证明; 3.11拒绝列入政府不良行为记录并取消投标资格期间的企业或个人投标。 四.招标文件的获取 参与吉林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交易项目的投标人,一律在吉林市公共资源交易网(略)上下载招标文件,其他途径获取的招标文件开标时一律按无

乡镇总体规划文本(新2012)

浏阳市xx镇总体规划(20xx—2020年)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以及 其它相关法规制定本规划。 第-2-条镇头镇城镇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行为和土地开发,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对违反 本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第-3-条本规划所称镇头镇、镇头镇域是指镇头镇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158平方公里;本规划所称镇头镇规划区是指依据城镇总体规划划 定的城镇规划区;本规划所称的镇头镇区是指镇头镇城镇规划区内的 城镇建成区。 第-4-条本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 远期2020年。 第-5-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件和图纸组成,规划文件包括文本和附件组成,文本与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二者如有不符,应以规划文本为准。第-6-条本规划经镇头镇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主席团审查同意后,报浏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本规划实施过程中需对本规划进行调整或修改时,应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程序进行。 第二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7-条本次村镇体系规划范围包括镇头镇全部行政区划范围。共4个社区、9个村,村镇体系规划对镇域各项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第-8-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原则 1、实行城镇带动发展战略,坚持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发展,加速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以产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产业化。 2.坚持“基础设施先行”,规划充分体现重大基础设施对镇域经济的影响,使镇域各项重大设施布局能符合县、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3、实施“点”“轴”开发战略,镇域发展应突出“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积极开发沿S211以及长沙市花木产业带沿线,强化镇头镇中心城镇职能。 4、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实施科教兴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科技产业,保护好自然环境,加大文物保护的力度。 第-9-条城镇化水平预测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鼓励剩余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建设向城镇规划区集中、企业向企业园区集中。近期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6%,远期城镇化水平达到60%。 第-10-条村镇体系的布局结构为“一心一轴三点”的村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心”:指镇头中心城区。 “一轴”:指211省道。

关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讲话

关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讲话 关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讲话同志们: 上周,全市彝良“9·7”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指挥部第四次会议在我县召开,进一步明确了灾后恢复重建的时间节点、目标任务。会上,市委、市政府特别是市委刘建华书记对我县的恢复重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表扬。但是,大家也不能沾沾自喜,要对全县恢复重建进展情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当前,还有很多很大的困难和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各乡镇、各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主要任务是 今天,县人民政府决定召XX县“9·7”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指挥部第三次会议,:认真贯彻落实昭通彝良“9·7”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指挥部第四次会议精神,总结回顾前一阶段工作,分析

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安排部署下步工作,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全力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刚才,各乡镇和有关部门汇报了恢复重建工作进展情况,参会的县级领导作了很好的发言,希望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2个方面的意见。 一、对近期恢复重建工作的简要回顾 自全县恢复重建工作启动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XX县大人、县政协的监督帮助下,各级各部门紧盯目标、严把节点、攻坚克难,基本完成了灾后恢复重建第一阶段目标任务。 民房恢复重建加快推进。 始终把民房恢复重建作为首要任务,紧扣2013年春节前这一时间节点,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民房恢复重建取得了显著成效。3461户民房修复加固全面完成,天星老街、悦乐马鞍山两个集中安置点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截至3月

18日,全县民房重建竣工1487 户,占3445户任务数的%,其中入住376户,占任务数的%。 重建工程项目稳步实施。 加大协调争取力度,抓紧抓实项目前期工作,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特色产业等七大类重建工程项目实施。截至目前,39个第二期工程项目已开工建设24个,开工率为62%,进入招投标程序的项目有10个,其余5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34个第三期工程项目开工建设10个,开工率为%,其余24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灾区群众实现安全过冬。 高度重视灾区转移安置群众过渡安置工作,及时兑现过渡安置补贴,全力保障转移安置群众和高寒边远山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确保了没有发生因灾非正常死亡事件。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安排“9·7”地震生活救助资金、过冬御寒资金和冬春灾民生活救助资金万元。其中:过渡期灾民生活救助专项资金万元,过

汶川地震三台县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2008)

三台县汶川5.12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总 体 规 划

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1.1 灾区经济社会概况 (2) 1.2 灾害损失基本状况 (3) 1.2.1 城镇和乡村 (3) 1.2.2 基础设施 (3) 1.2.3社会事业 (4) 1.2.4农业生产设施 (5) 1.2.5 工矿企业与服务业 (5) 1.2.6 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保护 (6) 1.2.7 政权设施 (6) 1.3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7) 1.3.1 地质构造 (7) 1.3.2 自然资源 (7) 1.3.3 环境状况 (7)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重建目标 (9) 2.1 指导思想 (9) 2.2 基本原则 (9) 2.3 重建目标 (10)

第三章恢复重建空间布局 (13) 3.1 北部恢复重建区 (13) 3.2 中部恢复重建区 (14) 3.3南部恢复重建区 (15) 第四章主要任务 (16) 4.1 城乡建设 (16) 4.1 .1城镇基础设施 (16) 4.1.2 城乡住房建设 (16) 4.2 基础设施建设 (19) 4.2.1 交通 (20) 4.2.2 能源 (20) 4.2.3 通信 (21) 4.2.4 水利 (21) 4.3 社会事业 (22) 4.3.1 教育 (22) 4.3.2 卫生 (23) 4.3.3 文化 (23) 4.3.4 体育 (24) 4.3.5 广播电视 (24) 4.3.6 人口和计划生育 (25)

4.3.7 社会福利 (25) 4.3.8 就业和社会保障 (25) 4.4 农业生产设施 (26) 4.4.1 调整优化村庄布局 (16) 4.4.2 完善农村生产居民点配套设施 (27) 4.4.3 加快恢复农业生产 (27) 4.5 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 (30) 4.5.1 优化工业布局 (30) 4.5.2 壮大四大支柱产业 (31) 4.5.3 做强作大工业园区 (32) 4.5.4 巩固发展旅游业 (32) 4.5.5 市场服务体系建设 (33) 4.6 生态整治和防灾减灾 (35) 4.6.1 加强地质灾害治理 (35) 4.6.2 尽快恢复生态环境 (35) 4.6.3 加快环境综合治理 (16) 4.6.4 健全防灾减灾系统 (16) 4.7 基层政权建设 (37) 第五章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38) 5.1 投资估算 (38)

中牟县黄店镇总体规划文本

中牟县黄店镇总体规划 文本(2011-2030年) 姓名:刘溪 学号:20080940111 专业:城市规划专业 班级:1班 指导老师:史晓华

奉节县兴隆镇总体规划 文本 目录 第一部分绪论............................................................................................ .3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4) 第二部分镇域规划 (5) 第一章镇域性质和规模 (5) 第二章村镇体系规划 (5) 第一节镇域经济分区 (5) 第二节村镇等级规模、结构 (5) 第三节村镇规模与空间布局 (6) 第四节村镇职能 (7) 第三章农村居民点规划 (7) 第一节规划原则 (7) 第二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7) 第三节农村居民点规划 (7) 第四章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8) 第一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8) 第二节镇域给水工程规划 (9) 第三节镇域污水工程规划 (10) 第四节镇域雨水工程规划 (12) 第五节镇域电力工程规划 (12) 第六节镇域邮政电信工程规划 (13) 第七节镇域燃气用能规划 (14) 第八节镇域供热工程规划 (14) 第四章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15) 第五章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5) 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16) 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16) 第二节生态环境规划对策与措施 (17)

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18) 第一节消防规划 (18) 第二节防洪规划 (18) 第三节防滞规划 (19) 第四节防震规划 (19) 第三部分镇区规划 (19) 第一章规划原则 (19) 第二章镇区性质、范围与规模 (19) 第三章用地布局 (20) 第一节规划结构 (20) 第二节各类用地布局 (20) 第四章土地使用控制 (21) 第五章镇区综合道路交通规划 (22) 第一节交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22) 第二节镇区道路系统规划 (23) 第三节镇区交通运输规划 (23) 第六章镇区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24)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24)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24)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25) 第四节邮政电信工程规划 (26) 第七章镇区风貌规划 (27) 第一节镇区风貌规划原则 (27) 第二节河流两岸绿化控制 (28) 第三节镇区风貌规划 (28) 第八章镇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28) 第一节各类绿地布置 (28) 第二节景观结构 (28) 第三节景观规划要点 (28) 第九章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29) 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 (30) 第十一章镇区防灾减灾规划 (30) 第一节防灾规划 (30)

乡镇灾后重建工作情况汇报

乡镇灾后重建工作情况汇报乡镇灾后重建工作情况汇报 灾后重建工作汇报 特大自然灾害发生以后,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灾后重建的安排部署,全面落实省、市、县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组织人员对全县地灾隐患点进行了逐一巡查、排查,积极向上争取灾后重建资金,严格履行工作职责,现将在我局灾后重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情况根据7.23的启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干部群众的防灾应急能力,我局迅速编制了《潼关县灾后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宣传培训活动实施方案》。按照方案安排,积极开展宣传培训活动。1、利用周例会,先后3次对全局职工进行了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培训,既提高了大家防灾意识,也增强了干部职工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理解和支持。2、根据乡镇、村组人员分散,不便集中的特点,从7月下旬起,由主管领导带队,以乡、村为单位,分组分片进行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同时组织举办了一次全县矿山企业负责人培训班,并邀请了相关成员单位参加,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7.23以来,共计发放宣传资料2000多份,制作横幅4条,设立地灾报警点8个,张贴标语300余张。利用短讯平台向地灾成员单位、责任人以及监测人员发送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短信20余条,通过以上形式的

宣传,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安全素质,增强了防灾避险意识。二、加强领导,及时排查。7.23特大暴雨后,我们迅速组建排查队伍,成立了由赵永峰局长任组长,盛刚副局长任副组长的灾后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督导组,兵分两路,分别由贺始峰总工带队的南山乡镇组和马智敏副局长带队的非南山乡镇组,对全县区域展开了地毯式排查。同时,我们先后下发了《关于做好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关于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在矿区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通知》、《关于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百日行动的通知》和《关于防范应对次生地质灾害工作的紧急通知》等8个文件,适时对我县地灾防治工作在时间、任务和工作要求等方面作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按照逐乡、逐村、逐点的方法,在各乡镇、村组及企业的参与下,深入细致地进行巡排查,重点对学校、医院、集镇、厂矿、施工场地、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河流沟口、高陡边坡及陡崖等区域进行详细排查,确保了无遗漏、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尤其加大了对人口聚集地及县域内重要交通干线和重要工程建设活动区的隐患排查。各乡镇按照“包村到户,落实到人”的原则,逐村逐户开展实地排查并落实防灾措施。局领导相继带队到地质灾害隐患点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加大了全县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上的力度。共开展地质灾害巡排查300余人次,形成正式地质灾害排查记录30 份,为政

东阿镇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 (2) 第三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3) 第四章镇村体系规划 (3) 第五章镇区用地总体布局规划 (4) 第六章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5) 第七章镇区绿地景观规划 (6) 第八章历史文化名镇保护 (7) 第九章镇区环卫环保规划 (7) 第十章镇区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8) 第十一章镇区防灾规划 (9) 第十二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10) 第十三章镇区远景构想 (10) 第十四章规划实施措施 (10) 第十五章附则 (10) 附录A:本规划文本用词说明 (11) 附表 (11)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适应平阴县东阿镇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科学合理地开发建设现代化中心镇,进一步完善城镇的综合功能,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统一,特编制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指导东阿镇各项城镇建设活动的法规性文件,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应参照本规划执行。 第3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国家重点文物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6、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7、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 8、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 9、《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0、《平阴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11、《平阴县镇村体系规划(2008——2030年)》; 12、《平阴县统计年鉴》(2005——2007年); 13、《东阿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 第4条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2009年——2015年; 远期总体规划:2009年——2030年; 远景构想规划:2009年——2050年; 第5条本规划涉及的地域名词界定 1、东阿镇、镇域:指现状(2008年)东阿镇的行政区划范围,面积95平方公里。 2、镇区:平阴县东阿镇镇政府驻地。 3、城镇规划区:城镇规划区是指城镇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 划控制的区域。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6条东阿镇城镇发展总目标:2030年把东阿镇建设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明、布局合理、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旅游古镇及平阴县西南部次中心。 第7条城镇发展分目标: ①经济目标 发展成为济南市的经济实力较强,产业结构合理的中心镇,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的高效、协调、持续的城市运作机制。 ②生活目标 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居住条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初步形成较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和高效、安全的城镇交通服务系统,建立充足的城镇供应基地,为城镇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休憩的城镇生活空间。 ③环境目标 逐步提高城镇环境质量,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镇景观,创造良好的城市风貌,形成优美的城市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④社会事业目标 提高城镇的综合管理能力,加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逐步建立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安全、便捷、多层次、多文化和多功能的城镇机能。 第8条量化指标体系: 分 类 目标名称单位2030年发展目标 山东省2010 年城市现代 化发展目标 济南市“十一五” 期间小城镇建设 指导性标准经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39.4(年递增8%计)- - 一、二、三产业比重- 20:45:35 - -

河南某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崔庙镇经济发展及崔庙镇工业园区建设的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崔庙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崔庙镇村镇体系规划是镇域内村镇发展与布局的重要依据,为政府实现镇域村镇发展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逐步使镇域形成以镇区为中心、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整体。 第三条:崔庙镇总体规划是崔庙镇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城镇建设进行科学管理的法律依据,镇区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四条: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08)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09) 《建设部工程技术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河南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1.1) 河南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实施办法(1998.7.01)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 25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豫发[2003]9号) 《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 《郑州市总体规划》(2008—2020) 《荥阳市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 《崔庙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崔庙镇总体规划》2000年 《崔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崔庙镇区建设现状、发展构思 崔庙镇其它社会经济发展资料 第五条:本文本应与规划图纸和说明书结合使用,在规划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除应遵循本文本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现行的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第六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2年; 远期:2013――2020年。 第七条:强制性条文 文中使用加下划线的部分为强制性内容,该部分内容是对崔庙镇规划实施及监督检查的依据,必须依据规划严格执行。 第二章镇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总结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总结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总结 根据汉重建办〔**〕12号《关于印发**县“4·20”**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年度目标考核细则的通知》文件精神,**乡组织开展了**年“4·20”**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自查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农房重建情况 **乡333户农房重建于**年1月10日全部开工建设,6户建房特困户于**年1月26日完成建房并搬迁入住,22户建房困难户于**年3月24日全部完成建房并搬迁入住,333户农房重建于**年10月28日全部完成主体工程,12月10日全部搬迁入住,12月30日全部竣工验收,按时完成了县委、政府下达的**年12月31日前农房重建全面完成并全部实现搬迁入住的目标任务。 二、补助资金发放情况 **乡严格按照《**县“4·20”**强烈地震灾后农村居民住房重建工作实施方案》和《**县**地震农村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发放临时生活救助金、自主过渡补助金、维修加固补助金等补助资金,各项补助资金均已于**年12月31日前及时足额发放到户,无挤占、截留、挪用现象。 三、档案资料情况 **乡333户重建户均建立“一户一档”档案资料,并按照评定申请、评定照片(排危前)、检查重建情况登记表、检查建房质量和施工安全情况登记表、自愿申请排危承诺书、排危通知书、排危及建房安全责任书、重建质量和安全承诺书、投亲靠友(租房)协议书、自主过渡申请表、生活救助申请表及人口构成资料,自选户型(效果)图、检查整改通知书、排危照片、场平照片、验槽照片、基础照片、地圈梁照片、一、二、三层主体、现浇照片、风貌照片、验收照片、验收资料顺序统一装订,经市县两级检查,得到了充分肯定。全乡重建资金、物质发放均要求重建户本人携带有效证件领取,农户签字、按手印等手续完善,资金、物质发放台账等档案资料规范齐全。 四、对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年7月以来,**乡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均已认真进行自查了整改:(一)部分重建户进度慢的问题 截至**年9月19日,松江村4组杜勇、5组陈洪富户仍未完成房屋主体,如果按照当时的进度,两户无法完成时间节点任务。 整改情况:一方面,加强对该两户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早日完成建房搬迁入住;另一方面,根据建房进度和实际需要,组织村组干部和党员服务队进行帮扶。加强与建西路项目方的协调联系,把建西路对重建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村组干部多次到两户住处了解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出谋划策解决实际

都江堰灾后重建总体规划

《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 为推动都江堰市灾后重建与复兴,促进都江堰市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指导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编制《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重建规划”)。 一、规划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区域发展观、人文和谐发展观,突出灾后重建,统筹重建期、近期与远景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都江堰的创造性复兴。恢复重建期(近期)为2008—2010年;以恢复与复兴同步为目标;远期至2020年,全面实施从恢复重建到跨越发展的规划战略思想。至规划期末,实现把都江堰建设成为一个产业优势凸显的活力宜业城市、一个抗震灾减的安全宜居城市、一个倚山就水的自然生态城市、一个实现恢复重建与跨越式发展的典范城市。二、区域空间发展战略 重建规划加强与大成都社会、经济、文化的功能对接,提高城市等级地位,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加强“一体”;发展“两翼”;沿成灌发展带对接大成都框架,形成“一体两翼三带”的市域城镇网络发展结构。 三、中心城区城市性质与规模城市性质: 以世界遗产为特色的国际性旅游休闲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灾后重建的典范城市。城市职能: 1、以“都江堰-青城山”为品牌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 2、以独特“山-水-田-林-堰-城”为自然人文特色的国际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 3、承接成都平原向川西地区辐射与带动的区域交通枢纽城市与服务中心城市。 4、大成都都市圈内实现城乡统筹的宜居宜业、生态安全的综合型“新城”之一。城市规模为: 现状,人口25万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27.8 k㎡ 近期,规划人口29.4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37.7k㎡远期,规划人口39.0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45.8k㎡ 四、功能布局与分区设计中心城区用地发展方向为: 1、南拓,发展聚源片区,加强成灌发展带产业集聚与人口疏解功能,对接成都; 2、西优,发展玉堂片区,完善旅游服务配套; 3、疏解、完善、提升老城片区和环城片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凸显城市自然人文特色。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为: “山为衬托、水为脉络,三心五片区” 五、城市景观风貌特色 继承“山、水、田、林、堰、城”的自然人文遗产,以山为依衬,水为脉络,田为基底,路为骨架,形成“山城共融、五河十岸、两环三轴、一城三片“的总体城市设计框架,突出“显山、亮水、秀城、融绿”的整体景观风貌效果。 五、支撑系统(合成一张版) 1、道路系统规划 ú路网布局结构。“四纵五射”和组团方格路网形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