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灾后重建规划.

灾后重建规划.

灾后重建规划.
灾后重建规划.

目录

1、5.12特大地震灾害对彭州农业造成的重大影响 (2)

1.1初步估计的农业受灾情况 (2)

2、彭州农业灾后恢复重建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

2.1指导思想 (4)

2.2基本原则 (5)

3、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6)

3.1总体目标 (6)

3.2主要任务 (6)

4、农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7)

4.1基础设施类 (8)

4.2公益类 (10)

4.3产业类 (12)

5、农业灾后恢复重建保障措施 (17)

5.1切实落实各项农业灾后恢复重建政策 (17)

5.2切实突破灾后重建工作的难点 (18)

5.3切实加强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 (18)

5.4切实做好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 (18)

彭州农业灾后重建规划

(草稿)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罕见的、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彭州是四川乃至西部地区著名的“蔬菜之乡”、“药材之乡”以及“小家禽之乡”,但农业生产在这次特大自然灾害中遭受重创,其中龙门山、磁峰、小鱼洞、通济、新兴、白鹿等距离震中较近的14个镇房屋、农田及沟渠等农业基础设施严重损毁,高山药材、林木以及水果等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而丘区和平坝区的6个乡镇小春粮油作物以及蔬菜、食用菌等生产基地也不同程度受灾。据初步估计,5.12汶川大地震造成我市农业生产直接损失约10.41亿元。

为了尽快恢复我市农业生产,保证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持续稳定发展,为灾后农业生产的重建提供决策依据,特指定此规划。

1、5.12特大地震灾害对彭州农业造成的重大影响

1.1 初步估计的农业受灾情况

(1)人员及房屋受灾情况:人员死亡905人,受伤5526人,失踪208人;房屋倒塌43.6万间,房屋受损61.9万间;受灾户数18.9

万户,受灾人数61.28人。

(2)种植业受损情况:①农田损毁(开裂、滑坡)3.41万亩;

②粮食作物受损面积6.2万亩,其中:马铃薯受损27555亩(彭州马铃薯高产示范片建设项目11280亩、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2080亩)、玉米受损26790亩、杂粮受损3827.5亩、水稻受损2827.5亩。直接经济损失达到3720万元;③经济作物受损面积达7.1万亩,其中:中药材受损面积3.2万亩,果树(主要是伏季水果、猕猴桃、干果)受损面积1.6万亩,蔬菜受损面积1.3万亩,茶叶受损面积0.45万亩,花卉受损面积0.2万亩;食用菌损毁0.3亩。直接经济损失7100万元。以上三项直接经济损失25520万元。

(3)畜牧业受损情况:因灾死亡牲畜16113头、生猪11213、小家禽279570万只、规模养殖场倒塌6073间,饲料(草)损失6万吨,基层畜牧兽医站及兽药、饲料经营单位和个人房屋受损8万平方米。

(4)农业基础设施受损情况:①全市农业灌溉渠道损毁53公里;蓄水池、山平塘等微型水利设施损毁330口。直接经济损失1330万元。②沼气池损毁6534口,直接经济损失5.1亿元;③大棚设施损毁9000个,面积3000亩。直接经济损失2501万元。·

(5)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受损情况

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办公楼、会议室及伙食团房屋损毁96间,面积5760平方米;职工住房受损158户,面积17840平方米;损坏固定资产电脑37台、多功能一体机1台、小型打印机18台、文件柜损失15台、照相机15部、多媒体2台、音响设备1套、化验室

仪器16套(台)。直接经济损失3268万元。②农业技术推广片站:农技片站房屋损毁61间,损坏设施设备76套;镇农经站房屋损毁55间、损坏电脑设备32套。直接经济损失248万元;③国营良种场及三邑果园:办公楼、职工住房、综合楼及三邑果园房屋损毁274间,面积18900平方米,围墙倒塌2300米,电路损坏600余米,变压器损坏2个。直接经济损失1570万元。

(6)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受损情况

①农业企业:41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般农业企业基础设施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不同程度受损, 直接经济损失3亿多元;

②彭州市高新科技蔬菜示范园区:大棚设施跨塌、受损面积达100亩,检测中心大楼损坏1172平方米,园区围墙损坏300米,一个变压器受损。直接经济损失168万元。

③农产品交易市场:全市农贸市场房屋受损面积10万平方米(其中房屋损毁面积2万平方米);彭州市蔬菜批发市场房屋受损面积近6万平方米,市场检测、结算系统瘫痪,电脑损坏15台。农业市场受损直接经济损失615万元。

2、彭州农业灾后恢复重建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灾后重建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为当务之急,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和谐以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以重建农业基础设施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重构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重点,以建立以工促农长效机制为保障,坚持“以人为本,重建家园”为方针,以“项目带动,技术推广,集成示范”为中心,通过省市合作、全国联动、多方参与,做到“三尽快、三及早、三确保”,即尽快恢复损毁农业基础设施、尽快恢复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尽快恢复鲜活农产品正常供给,及早启动各类农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及早下达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及早开展农、林、牧、渔业生产,确保夏粮和全年粮食丰收、确保“菜篮子”产品不脱销不断档,确保农民收入不因灾而降低,在此基础上,通过3-5年的努力,恢复和重建现代彭州新农业。

2.2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和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相结合。5.12汶川大地震对彭州农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涉及的破坏面广、破坏程度深。为此,恢复重建工作必须在各级政府的引导下进行。另一方面,5.12汶川大地震对彭州农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除加大财政补救力度外,还应多渠道筹措灾后重建和生产恢复资金。在此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组织和引导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灾后重建和生产恢复各项工作、尽可能挽回损失,尽可能缩短灾后重建周期,从而实现彭州农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2)坚持统筹安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在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重点抓好蔬菜生产恢复和发展;重点加快损毁农业生产设施和良种繁育体系的重建,抓好规模药材、猕猴桃、干果等生产基地恢复生产;统筹农业生产物资调配,突出种子、种苗供应,突出分地域、分

品种、分类型技术指导,重点解决重灾乡镇、重灾产业、重灾企业和重灾种植大户的恢复生产实际问题。

(3)坚持灾后恢复重建与项目建设相结合。项目建设是彭州农业灾后重建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必须集中力量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的项目梳理和规划;通过项目建设促进和引导灾后重建工作,做到两手抓、两不误,努力实现相互促进。

(4)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受灾农业基础设施恢复重建项目的选址,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搞好灾后农业恢复重建工作。不仅如此,农业灾后重建项目还要着眼于未来一定时期农业防灾减灾的需要,提高相关建设标准,夯实农业基础,增强抗灾防灾能力,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5)坚持部门配合与系统协作相结合。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即要加强横向衔接,切实做好与投资、财政、金融、民政等部门的沟通,努力争取多方支持;又要搞好纵向协调,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指导与服务,努力形成各司其职、上下联动、多方参与,有序推进的工作机制。

3、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3.1总体目标

通过项目规划和建设,尽快恢复和重建各类受损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农产品交易设施,恢复和重建果、蔬、渔、牧、禽等良种繁育体系,恢复和重建各类规划标准化生产基地。以项目建设为核心,通过灾后重建和恢复农业生产的各项措施,尽快恢复灾区农业生产,努

力实现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以上;在此基础上,通过2008年-2010年年的建设,使彭州农业生产综合实力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再通过2010年-2015年的建设,初步建立起彭州现代农业体系。

3.2主要任务

因地制宜,根据灾情,考虑灾区气候、人力、基础设施恢复重建所需时间等综合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重点抓灾后项目建设,引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全面展开灾后重建和生产恢复。

1、粮油:尽快恢复良种繁育体系和修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落实各项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措施,努力实现2008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6.6万亩以上,总产量29.3万吨以上,油料作物面积9.3万亩,总产量达到1.425万吨的计划目标。同时积极扩大马铃薯、花生、猕猴桃、核桃等其它经济作物的种植,确保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

2、蔬菜:把恢复蔬菜生产作为重中之重,千方百计、不失时机、全力以赴抓好灾后抢种速生蔬菜,做到面积损失单产补,果菜损失叶菜补,灾区损失非灾区补,保证总量调剂平衡,尽可能满足蔬菜供应。全年恢复种植蔬菜面积70万亩。

3、经济林果:一是积极做好龙门山、小渔洞、通济、白鹿、新兴、磁丰等重灾区药材、猕猴桃、冷水鱼、食用菌、食用笋、魔芋等优势产业基地的灾后恢复重建的基础性工作,合理选址和规划,尽早重建;二是落实药材、经济林果、畜禽、渔业等种苗,为恢复生产提供种源基础;三是通过基地承接和转移,努力实现经济林果的产量不降低。猕猴桃、食用菌、干果等重灾产业及基地在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基础上,分别向葛仙山、红岩、丽春等轻灾区转移。

4、畜牧业: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化基地建设,力争年出栏生猪、家禽,肉牛羊恢复到灾前的标准。

5、渔业:通过合理选址和基地重建,通过3-5的时间,力争将彭州冷水鱼的产能和产值恢复到灾前水平。

4、农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4.1 基础设施类

(1)灾毁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项目

此次地震灾害造成彭州大量农田尤其是基本农田重大损毁:耕地表土被冲毁或被泥石、沙砾覆盖,田地埂严重垮塌、田间基础设施垮塌、土壤肥料衰减,耕地生产能力严重下降。加快灾毁农田生态系统的修复,恢复其生产能力,是确保灾区农业生产恢复的基础和关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地点:龙门山、小鱼洞、通济、白鹿、磁丰、新兴、红岩、葛仙山等14个农田灾毁重灾区镇。

建设内容:农田表土、田埂以及排、灌、蓄等水利设施以及沟、渠等基础设施的修复与重建

建设时间:2008-2010年

资金来源:政府财政补贴、社会各界捐助、企业贷款以及农民自筹

(2)农业次生地震灾害防治项目

此次地震灾后对彭州农业的负面影响极其深远,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必须在恢复重建的同时,主动积极抓农业次生地震灾害的防治,特别是随着汛期和雨季的到来,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将不可避

免。因此,应启动农业次生地震灾害防治项目,力争不发生大的灾害损失。

建设地点:龙门山、小鱼洞、通济、白鹿、磁丰、新兴、红岩等14个农田灾毁重灾区镇

建设内容:潜在病危水库的修复、潜在滑坡、泥石流地段的综合整治、水源地的恢复、重建与监测

建设时间:2008-2010年

资金来源:政府财政补贴、社会各界捐助、企业贷款以及农民自筹

(3)灾毁区土地整理及土地开发项目

此次地震灾害造成大量农田毁损,应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补充建设占用和灾毁耕地,达到耕地“占补平衡”和“毁补平衡”,努力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重灾区着重结合灾区移民、搞好田、水、路、林、村的统一规划,以灾毁农田的整复和移民后旧宅基复耕为重点,轻灾区应着重适宜后备耕地资源的开发,双管齐下,努力保持大灾之后耕地面积不减少,为灾区重建、灾民安置、恢复农业生产创造用地条件。

建设地点:龙门山、小鱼洞、通济、白鹿、磁丰、新兴、红岩等农田灾毁重灾区以及适宜后备耕地资源较为丰富的红岩、丽春、九尺、天彭等丘区及平坝区

建设内容:灾毁区土地整理、丘区及平坝区土地开发

建设时间:2008-2015年

资金来源:政府财政补贴、社会各界捐助、企业贷款以及农民自筹

(4)灾区水、电、沼气及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恢复与重建项目此次地震灾害造成大量饮水、供电、户用沼气以及农村道路毁损。恢复和重建灾区水、电、沼气以及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是灾区恢复和重建的前提和基础。

建设地点:龙门山、小鱼洞、通济、白鹿、磁丰、新兴、红岩、葛仙山等重灾区以及户用沼气密集使用的丽春、九尺、天彭等丘区及平坝区

建设内容:灾区饮水工程的恢复与重建、灾区供电设施的恢复与重建、灾区户用沼气池的检修、维护与重建、灾区农村道路的恢复与重建

建设时间:2008-2010年

资金来源:政府财政补贴、社会各界捐助、企业贷款以及农民自筹

(5)灾毁农民聚居点建设项目

在因地制宜、合理选址、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需求,遵循方便生活和生产的原则,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灾毁农民聚居小区。

建设地点:龙门山、小鱼洞、通济、白鹿、磁丰、红岩等14个重灾区镇适合居住、地势开阔的地点。

建设内容:农民聚居小区以及社区学校、医院、文化娱乐等综合配套设施。

建设时间:2008-2010年

资金来源:政府财政补贴、社会各界捐助、企业贷款以及农民自筹

4.2 公益类

(1)灾后病虫害防治与防疫项目

地震灾害造成大量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垃圾遍地,污水流溢;再加上畜禽尸体腐烂变臭,极易引发一些病虫害以及传染病并迅速蔓延,造成庄稼减产、动物瘟疫以及疫病流行。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须启动灾后病虫害防治与防疫项目,以防患于未然。

建设地点:全市范围

建设内容: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重大疫病的监测与防治、鼠害的监测与防治

建设时间:2008-2010年

资金来源:政府财政补贴、社会各界捐助、企业贷款以及农民自筹

(2)灾后劳动力培训与转移项目

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以乡镇为实施单元,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和相关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农民尤其是灾民的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重点抓好当前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培训。

建设地点:全市范围

建设内容:灾区农民种植、畜牧、渔业种植技术的培训、灾区青壮年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以及灾区农民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技术的培训建设时间:2008-2010年

资金来源:政府财政补贴、社会各界捐助、企业贷款以及农民自筹

(3)灾后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彭州市

建设内容:基层农技片站及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房屋修建及仪器设备购置系及人员的培训

建设时间:2008-2010年

资金来源:政府财政补贴、社会各界捐助、企业贷款以及农民自筹

4.3 产业类

(1)彭州市灾后70万亩蔬菜生产恢复重建项目

建设地点:小渔洞、红岩、新兴、通济、白鹿、葛仙山等镇

建设内容:恢复重建蔬菜(含食用菌)生产基地10万亩: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种子、肥料、农药补贴等

建设时间:2008-2010年

资金来源:政府财政补贴、社会各界捐助、企业贷款以及农民自筹

(2)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灾后重建项目

建设地点:白鹿、小鱼洞、龙门山等镇

建设内容:马铃薯原原种、原种、生产种生产,交通设施购置

建设时间:2008-2010年

资金来源:政府财政补贴、社会各界捐助、企业贷款以及农民自筹

(3)川芎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小鱼洞、龙门山、通济、白鹿

建设内容:建设4500亩川芎苓种繁育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等。

资金来源:政府财政补贴、社会各界捐助、企业贷款以及农民自筹

(4)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四川彭州杂交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红岩镇、敖平镇

建设内容:新建衬砌三面光渠道、U型槽渠、人行便桥、拦水闸、涵洞、机井、机耕道整治等

建设时间:2008-2010年

资金来源:政府财政补贴、社会各界捐助、企业贷款以及农民自筹

(5)马铃薯高产示范片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白鹿、小鱼洞、龙门山、通济镇

建设内容:建设11280亩马铃薯高产示范片,其中核心区110亩,高产展示区1050亩,辐射带动区10120亩。

建设时间:2008-2010年

资金来源:政府财政补贴、社会各界捐助、企业贷款以及农民自筹

(6)灾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彭州市

建设内容:建设彭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建设20个公益性的质量安全检测室;建设10个农业企业质量安全检测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资金来源:政府财政补贴、社会各界捐助、企业贷款以及农民自筹

(8)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灾后重项目

建设地点:红岩镇、致和镇、敖平

建设内容: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时间:2008-2010年

资金来源:政府财政补贴、社会各界捐助、企业贷款以及农民自筹

(9)彭州市3-5万亩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磁峰、小渔洞、丹景山、葛仙山、通济、白鹿镇

建设内容:优质猕猴桃新品种栽培、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土壤改良、培训

建设时间:2008-2010年

资金来源:政府财政补贴、社会各界捐助、企业贷款以及农民自筹

(10)彭州市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及配送中心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天彭、蒙阳、九尺、三界、隆丰等镇

建设内容:建设8000亩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蔬菜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等。

建设时间:2008-2010年

资金来源:政府财政补贴、社会各界捐助、企业贷款以及农民自筹

(11)彭州市冷水鱼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基地恢复与重建项目

建设地点:小鱼洞、新兴、三界、军乐、龙门山

建设内容:建设2个冷水鱼繁育中心建设、3个冷水鱼养殖示范基地(包括一个鲑鳟鱼养殖示范基地和2个鲟鱼养殖示范基地)、1个冷水鱼加工基地、1个冷水鱼疫病防控及质量安全实验室和1个冷水鱼养殖培训中心

建设时间:2008-2010年

资金来源:政府财政补贴、社会各界捐助、企业贷款以及农民自筹

(12)彭州市灾后魔芋恢复重建项目

建设地点:小渔洞、新兴、通济、磁丰等镇

建设内容:恢复重建魔芋生产基地5万亩: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种子、肥料、农药补贴等

建设时间:2008-2010年

资金来源:政府财政补贴、社会各界捐助、企业贷款以及农民自筹

(13)彭州市灾后食用笋恢复重建项目

建设地点:小渔洞、新兴等镇

建设内容:恢复重建食用笋生产基地3万亩: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种子、肥料、农药补贴等

建设时间:2008-2010年

资金来源:政府财政补贴、社会各界捐助、企业贷款以及农民自筹

(14)彭州市生猪灾后养殖小区恢复性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小鱼洞、通济、白鹿、磁丰、新兴、桂花、丹景山、葛仙山、红岩镇

建设内容:在受灾镇建设41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其中:35个商品猪养殖小区,6个父母代种猪养殖小区。在小鱼洞、通济、白鹿、磁丰、新兴、桂花、丹景山、葛仙山、红岩镇十个镇建设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每个镇建设3—4个养殖小区,年出栏商品猪14万头,建设时间:2008-2010年

资金来源:政府财政补贴、社会各界捐助、企业贷款以及农民自筹

(15) 彭州市规模养殖场灾后恢复性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全市区域

建设内容:主要对现有的畜禽规模养殖场进行灾后的修复、重建,计划对600个畜禽规模养殖场进行灾后的修复、重建。

建设时间:2008-2010年

资金来源:政府财政补贴、社会各界捐助、企业贷款以及农民自筹

(16)灾后育苗中心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天彭镇、濛阳镇

建设内容:建设300亩工厂化育苗中心:10500㎡可调温湿度连栋温室、800㎡种子消毒与催芽设施、800㎡营养土配制与装填场地、1400㎡种苗成品包装场地、道路、沟渠及其它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时间:2008-2010年

(17)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建设地点:天彭镇、濛阳镇、白鹿镇等

建设内容:恢复重建反季节蔬菜(含食用菌)生产基地3万亩: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种子、肥料、农药补贴等

建设时间:2008-2010年

资金来源:政府财政补贴、社会各界捐助、企业贷款以及农民自筹

(18) 彭州现代农业港

建设地点:濛阳镇

建设内容:建设以农产品加工工业园、现代农业物流园和中国彭州国际蔬菜科技博览园为依托的现代农业港

建设时间:2008年-2015年

资金来源:政府财政补贴、社会各界捐助、企业贷款以及农民自筹

(19)彭州现代生态乡村旅游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隆丰、桂花、葛仙山、红岩、磁峰、丹景山等镇

建设内容:打造新彭白沿线及川西旅游环线观光农业;在丽春、隆丰、桂花、丹景山一线建设集特色花卉、苗木规模种植、特色种养殖业、特色餐饮、户外活动为一体的观光旅游;在葛仙山镇打造生态农业主题公园;在丹景山到三界镇一线打造生态农业建设项目;

建设时间:2008年-2015年

(20)中华川芎第一园

建设地点:敖平镇

建设内容:建立以生产、经营、加工、仓储、物流、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川芎产业园区

建设时间:2008年—2015年

资金来源:政府财政补贴、社会各界捐助、企业贷款以及农民自筹(21)现代高山药材产业园

建设地点:通济镇

建设内容:建医药初加工厂,药材集散、交易为一体的药材产业园

建设时间:2008年—2015年

资金来源:政府财政补贴、社会各界捐助、企业贷款以及农民自筹(22)彭州九尺家禽产业园

建设地点:九尺镇、天彭镇、致和镇、磁峰镇、新兴镇

建设内容:建集家禽生产、孵化、加工、科研,交易为一体的家禽产业园

建设时间:2008年—2015年

资金来源:政府财政补贴、社会各界捐助、企业贷款以及农民自筹5、农业灾后恢复重建保障措施

5.1切实落实各项农业灾后恢复重建政策

深入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各项部署,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对农业灾后恢复重建的支持,切实落实中央和省、市已明确的农

业灾后恢复重建政策,包括对受灾较为严重地区的农民给予的住房、购种、购农机等各项补贴、对灾区农民免费提供恢复生产需要的种子、种苗、种畜,对修复蔬菜大棚和养殖场舍等农业设施、恢复良种繁育体系、重建蔬菜育苗场和果树茶树良种苗木繁殖场给予补助,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加强信贷支持等。

5.2切实突破灾后重建工作的难点

在正确分析特大地震灾后与农业生产的利弊关系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突破农业恢复重建的难点。要始终贯彻落实以项目建设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按照“以人为本、重建家院、恢复生产、科技引领、基地示范”的总体思路,强化全局性观念,统筹安排灾区各项工作,大力推广灾后重建各种先进实用技术,通过科技进步,确保农业灾后恢复生产取得实效,力争将灾后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5.3切实加强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

进一步加大农民科技大培训工作力度,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生产一线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帮助解决灾后恢复重建和农、牧、林、渔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积极开展技术指导、信息咨询和生产服务,提高灾区农民群众防灾救灾和恢复生产的能力和水平。

5.4切实做好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

要明确时间进度,把握工作步骤,有序推进农业灾后恢复重建方案制定和实施工作。要尽快细化完善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灾后恢复重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和保障支持等。在“统筹协调、分工负责、分级实施”的工作机制基础上,加强对灾情

影响的分析研究,进一步细化各项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和具体责任人,抓好各项措施落实。

灾后重建情况汇报

灾后重建情况汇报 篇一:灾后重建汇报材料 关于全市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的情况汇报 ——2010年3月30日在彭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4次 会议上 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建春 尊敬的龙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就全市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请予审议: 一、灾后城镇住房重建概况 目前,采取“集中办理,并联审批”的方式,共为37668户住房毁损的城镇居民核发恢复重建补助资金亿元,同时严格审核申请资格,共清退重、冒、多领家庭1812户,追回补助资金万元;拆除城镇安臵板房3138套,面积万平

方米;全面完成35228套房屋的维修加固,面积万平方米;需重建的5115套住房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居民自建住房3956套、保障性住房1159套),累计竣工4633套,竣工量达%;为960户受灾居民发放贷款5542万元。按目前进度,我们力争在4月底前完成城镇住房重建,9月底前全面完成基础设施配套、风貌改造等各项重建任务,并同步推出新兴、白鹿等重建靓点镇。届时,场镇面貌将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将得到飞跃式改善,基础配套设施将得到跨越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将得到实质性提高。 二、重建基本做法 自灾后城镇住房重建以来,我们将城镇住房重建作为灾后重建的“点晴之作”,坚持运用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树立“抓重建就是促发展”的重建理念,着力于毁损住房恢复重建,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场镇风貌改造为两翼,全力统筹各方重建力量,不断破解各种

重建难题,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并凸显了新兴、白鹿等一批重建“四性”靓点。去年10月30日,成都市城镇重建首次现场工作会在我市召开,充分说明了我市城镇重建工作得到了成都市的肯定。“四性” 规划理念体现充分,重建政策体系完善,指导督促深入细致,统筹协调扎实有力、住房重建进度快和风貌改造靓点多,是我市城镇重建的基本经验和特色,也是我市不断破解重建难题、实现科学重建的基本方法。 (一)精心规划设计。我们把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看作是一次加快城乡统筹、提升场镇聚集辐射能力的机遇,坚持走差异化、多样性的重建特色之路。为此,始终把规划作为龙头,坚决落实“四性”理念,把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尊重民意与科学重建相结合、灾后重建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制定了《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等9大类20个文本含36个子规划的规划体系,确定

512汶川地震文县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pdf

5?12汶川地震文县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强震波及文县,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严重损失。为加快灾后重建步 伐,尽快恢复全县经济社会正常秩序,根据《甘肃省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总体安排意见》和全市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结合文县灾情实际,特制定5?12汶川地震文县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一、基本概况及灾情状况 (一)、基本概况 之间。 -33°20′36″文县地处甘肃最南端,位于东经104°16′16″ -105°27′29″ ,北纬32°35′43″ 西南与四川的青川县、平武县、九寨沟县毗邻,东南接陕西宁强,北邻甘南和陇南市武都区,全境东西长112公里,南北宽82.5公里。总土地面积49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05万亩,占总面积的 4.3%。全县辖20个乡镇,305个行政村、1305社、71962户,总人口25万,其中农村人口21.7万,居住着汉、藏、羌、回等7个民族。 “十五”期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 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产业抓特色,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五”计划期间各项预期目标,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7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86738万元,比“十五”末增长4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544万元,比“十五”末增长 1.26倍;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1099万元,比“十五”末增长6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54元,比“十五”末分别增长33.9%、17.8%;2007年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市排位第5位,在全省排在第63位。 (二)受灾情况 5月12日14时28分,受四川汶川县8级特大强震波及,文县地震破坏烈度达9度,之后多次发生余震,对文县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房屋倒塌、通讯中断、桥梁、 公路坍塌、山体滑坡、设施损毁、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活环境恶化。据灾情统计测算,经 省核查组确定,这次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83734.48万元,具体损失情况: 1、人员伤亡惨重。全县因地震死亡111人,受伤人员1454人,其中120人重伤。 2、大量民房无法居住。因灾受损民房76425户596745间11934900?O。其中:①倒塌及严重损毁房屋59093户46729间9345920?O,占当地居民户数的77.32%。②损坏房屋17332

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示范文本

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示范文本 In the specific time, budget, resource activities pla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effect, specially customized project process and parameters before, in the middle and later stage, make a system and specific scheme, to guid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ject.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 案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方案资料应用在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里进行的活动计划,内容包含活动范围、质量等。为实现的目标效果、专门定制的项目前中后期的流程和各项参数做成系统而具体的方案,来指导项目的顺利进行。,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省东乡县特大滑坡地 质灾害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指导协调小组已决定由省发展 改革委牵头开展东乡县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编 制工作。为认真做好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本工 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编制灾后重建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 为本,以保障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改善民生为核心, 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城镇布局,科学论 证重建项目,率先开展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重点支持受灾 群众基本生活、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坚持统筹

绵竹市广济镇灾后重建的整体性设计

2010.9 ARCHITECTURAL JOURNAL 建筑学报38 规划设计 PLANNING DESIGN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2年多了。2年来的灾后重建工作,涉及面超过22个省区和直辖市,是中国当代建筑在特殊情境下的一次集中操演,其中的经验和问题在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具有特定性和典型性,值得中国建筑师认真思考和总结。东南大学规划设计团队全面承担了四川省绵竹市广济镇这座川西沿山小镇灾后重建的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参与了它整体重生的过程。在2年的时间里,一座距我们1600k m 以外的市镇在我们的规划设计中得以整体建成,这是我们职业生涯中极为特殊的经历。回顾整个过程,在反思和内省中,我们对规划设计工作的整体性有了更为真切和深刻的认识。 1 整体连贯的项目组织 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是一项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社会组织性的事件。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损失,10个省、市、自治区4625万人口受灾。灾后的重建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为有效的方式,恢复灾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为此,国务院制订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由东部和中部地区的19个省市对口支援四川省北川县、汶川县等18个受灾县(市),以及甘肃省、陕西省受灾严重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对口支援期限为3年。作为地震重灾区的绵竹市,灾后重建工作由江苏省对口支援,其中广济镇的灾后重建工作由昆山市对口援助。 与一般建设项目相比,灾后的援助重建有其特殊性。首先,它所面临的不 是单个建筑或者局部环境的建设,而是 绵竹市广济镇灾后重建的整体性设计 张彤 韩冬青 王建国 鲍莉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 收稿日期:2010-07-28 摘要/从整体连贯的项目组织、整合市镇空间的街区设计、协调统一的材料做法、因地制宜的技术策略4个方面回顾和总结绵竹市广济镇灾后重建的整体性设计。 关键词/绵竹市广济镇 灾后重建 整体性设计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olistic design process of Guangji reconstruction in aspects of integral organization, coherent urban design, corresponding materiality and locally adjusted techniques. KEY WORDS/ Guangji town, Mianzhu city,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holistic design 整个受灾城镇的全面重建;其次,灾后援建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根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必须在2 3年之内全面完成;第三,对口援助的方式决定了灾后重建项目的目标和组织方式单纯明确,资金注入有保障。所有这些都要求灾后重建工作具有高度协调的组织机制、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和全面高效的协同合作。 广济镇的灾后重建,其规划设计的大部分工作都由东南大学完成。从2008年7月初开始,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全面承担了从镇域和镇区的总体规划到建筑单体,直至景观环境与室内空间的系统性规划设计。一个镇的重建,规划设计基本上由来自一 个单位的设计团队完成,这在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中是不多见的。我们有机会以更具系统性和延续性的思想和方法,去实现对于1个乡村社会发展的预见和构想;也有条件以集体的智慧和协同工作,去实践1个市镇的整体设计。 灾后重建工作的特殊性也给参与其中的每一位规划师和建筑师提出了挑战,这是我们职业生涯中一次极其难得的经历。首先,它要求我们认识和理解一个遥远的乡村小镇的社会结构和心理需求,对其在经历了巨大灾难之后的未来发展做出恰当且务实的判断;其次,灾后重建工作任务艰巨、时间紧迫,这要求我们对所有问题的判断都必需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而且尽量准确;最后,灾后重建是一项具有高度组织性的社会事业,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规划师和建筑师的工作首先不是表现自我

国土资源部关于实行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特殊支持政策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实行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特殊支持政策的通知 【法规类别】地质勘查工作 【发文字号】国土资发[2008]119号 【失效依据】国土资源部公告2016年第10号――关于公布已废止或者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 【发布部门】国土资源部 【发布日期】2008.06.11 【实施日期】2008.06.11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土资源部关于实行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特殊支持政策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8〕119号) 四川、陕西、甘肃省国土资源厅,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四川汶川发生地震以来,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全力抗震救灾的指示,运用遥感等高科技手段监测,调集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专业队伍,深入灾区应急排查地质灾害隐患,为抗震救灾抢险、防范和避让次生地质灾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最近,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明确,地震灾区的恢复和重建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抗震救灾的主要任务。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发挥部门优势和专业优

势,在继续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同时,全力做好灾区恢复和重建的支持保障工作。为此,特提出如下政策措施: 一、加强地质灾害排查与监测,为编制防灾减灾规划提供依据 (一)尽快完成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查评估。灾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在部统筹安排和有关省份支持下利用已有地质灾害普查成果,结合最新遥感资料,加快对灾区新发生和存在隐患的滑坡、崩塌、巨大滚石和泥石流进行应急排查,特别是查明城镇、乡村,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救援人员驻地,交通干线、主要河流、基础设施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开展危险性评估,及时报告同级政府组织防灾避险。应急排查评估工作要在6月15日前完成,以县为单位形成排查评估图、报告和表格,及时提交准确可靠的专业评估意见,为相关部委和省市人民政府按期完成灾后重建规划编制任务提供依据。 (二)恢复和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依据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查评估结果,在灾区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尽快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机制,立即恢复和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加强监测点建设,提高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对城镇、乡村,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救援人员驻地,交通干线、主要河流、基础设施周边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要提出防灾避险初步建议,安排专人昼夜监测,落实责任,实时提供预警和避险信息,最大限度减少次生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三)加快编制防灾减灾规划。灾区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立即组织力量,充分运用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查评估成果,补充灾区已有的地质灾害分区、区域活动断裂带、工程地质条件等资料,在保证最大安全的前提下,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和易发区。同时,开展分区适宜性评价,对临时安置点、重建选址进行危险性评估,与有关部门共同编制本地的《灾后重建防灾减灾规划》。为受灾群众安置、灾后重建选址、规划编制等提供决策依据。 灾后重建的城镇村选址,必须切实避让地质灾害危险区,确实无法完全避让的,必须安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 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 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

灾后重建实施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灾后重建实施方案 篇一:佐龙乡灾后重建工作实施方案1 灾后重建及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实施方案 为尽快帮助倒房户重建家园,修复水毁工程,恢复农业生产,确保按时按质完成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任务,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望认真落实。 一、受灾情况 “6〃20”特大洪涝灾害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深,给全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据统计,此次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94万元,其中:农业损失1355万元,水利工程损失231万元,公路交通损失500多万元,家庭财产损失109.3万元。 二、重建基本原则 1、“先急后缓、有序推进”的工作原则。灾后重建既要立足当前,全力以赴保民生、保生产、保交通、保安全、保稳定;又要着眼长远,根据此次灾害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

结合“十二五”规划做好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中长远建设规划。对水毁水利设施,优先安排修复灌溉渠系、决口(损毁)河堤、电排灌设施,必须在7月下旬前全面完工,确保二晚灌溉需要。对水毁公路、桥涵,先清除塌方、修建便道,在7月中旬确保畅通;对暂时不能修复的路段,做好警示标志,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对水毁房屋,优先支持因灾倒房户中的困难户先建房。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工作原则。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灾后重建体制。各有关部门按照辖区和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全力做好本地区、本行业的灾后重建工作。 3、“政府支持、群众参与、社会资助”的工作原则。灾后重建工作由政府主导,同时,要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动员受灾群众主动参与, 形成灾后重建工作合力。 三、重建资金及筹资方式 1、水毁公路修复资金。省道重修:资金由县公路局负 责立项筹措。县道重建:通过向上争资和县财政解决,其中县财政按2万元/公里配套。乡道由各乡镇负责修复,村道 由所在村委会负责修复,修复资金由乡、村自筹,县财政按修复工程款的20%予以补助。乡村桥梁重建:由交通部门上 报省交通运输厅争取列入危桥改建计划,县财政按520元/

汶川地震三台县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2008)

三台县汶川5.12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总 体 规 划

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1.1 灾区经济社会概况 (2) 1.2 灾害损失基本状况 (3) 1.2.1 城镇和乡村 (3) 1.2.2 基础设施 (3) 1.2.3社会事业 (4) 1.2.4农业生产设施 (5) 1.2.5 工矿企业与服务业 (5) 1.2.6 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保护 (6) 1.2.7 政权设施 (6) 1.3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7) 1.3.1 地质构造 (7) 1.3.2 自然资源 (7) 1.3.3 环境状况 (7)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重建目标 (9) 2.1 指导思想 (9) 2.2 基本原则 (9) 2.3 重建目标 (10)

第三章恢复重建空间布局 (13) 3.1 北部恢复重建区 (13) 3.2 中部恢复重建区 (14) 3.3南部恢复重建区 (15) 第四章主要任务 (16) 4.1 城乡建设 (16) 4.1 .1城镇基础设施 (16) 4.1.2 城乡住房建设 (16) 4.2 基础设施建设 (19) 4.2.1 交通 (20) 4.2.2 能源 (20) 4.2.3 通信 (21) 4.2.4 水利 (21) 4.3 社会事业 (22) 4.3.1 教育 (22) 4.3.2 卫生 (23) 4.3.3 文化 (23) 4.3.4 体育 (24) 4.3.5 广播电视 (24) 4.3.6 人口和计划生育 (25)

4.3.7 社会福利 (25) 4.3.8 就业和社会保障 (25) 4.4 农业生产设施 (26) 4.4.1 调整优化村庄布局 (16) 4.4.2 完善农村生产居民点配套设施 (27) 4.4.3 加快恢复农业生产 (27) 4.5 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 (30) 4.5.1 优化工业布局 (30) 4.5.2 壮大四大支柱产业 (31) 4.5.3 做强作大工业园区 (32) 4.5.4 巩固发展旅游业 (32) 4.5.5 市场服务体系建设 (33) 4.6 生态整治和防灾减灾 (35) 4.6.1 加强地质灾害治理 (35) 4.6.2 尽快恢复生态环境 (35) 4.6.3 加快环境综合治理 (16) 4.6.4 健全防灾减灾系统 (16) 4.7 基层政权建设 (37) 第五章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38) 5.1 投资估算 (3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工作阶段 准备工作包括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划办公室,拟定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落实规划经费和人员,广泛收集已有的现状和规划资料等,具体包括: 1)组织准备 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综合协调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所以土地总体规划应由当地政府来领导,成立由主管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工作。规划办公室是具体编制规划的工作班子,应包括主要学科的科技人员,但更重要的是有适合做综合工作的专家。 2)思想准备 思想动员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因为目前规划无用论的思想还相当普遍。思想动员首先要说明规划的意义、目的和作用。 3)业务准备 包括编制和批准规划任务书(或工作方案)、业务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落实经费等。 ①规划任务书:要求明确规划的范围、时间期限、指导思想、目的、参与规划的部门、成果要求以及方法步骤、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等。 ②工作计划:要求在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任务的基础上制定,

内容包括:详细列出需搜集的各种信息资料及来源,明确每一步骤的具体任务和方法,进行人员分工和业务培训,明确物资设备供应,作出费用预算,确定时间进度表,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等。 (2)调查研究阶段 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自然资料、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图件、文件等资料。已有资料的不足部分或不准确部分,应进行必要的补查和核实。设置专题开展研究。通过上述工作,要对全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资源的优势和潜力,以及今后各项事业的土地需求量作出准确的预测,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方针与对策,编写《问题报告书》,为编制规划提供可靠依据。资料的质量对分析研究的结论是否准确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通过资料的整理和对比,选择其中可靠程度高者加以应用。 1)确定土地利用问题 重点开展如下几方面研究 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了解土地利用的演变及其规律,目前土地利用的状况及存在问题。 ②土地利用潜力研究。包括土地资源的自然适宜性,待开发土地的潜力,以及不同投入水乎下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裁潜力。 ③各部门用地需要量预测。根据规划期间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各部门用地的需求量。 根据以上三方面调查研究,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对照,可以提出当前存在的和规划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土地利用问题。从而确定土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目录 .、八、- 刖言 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指导原则与目标任务 第一节指导原则 第二节规划目标 第三节主要任务 第三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第一节严格控制耕地流失第二节加大补充 耕地力度第三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第四节 强化耕地质量建设第五节统筹安排其他农 用地第四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第一 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第二节优化配置 城镇工矿用地 第三节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

第四节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 第五节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第五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第一节加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 第二节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力度 第三节因地制宜改善土地牛态环境 第7V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第一节明确区域土地利用方向 第二节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 第三节加强省级土地利用调控 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第二节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第三节兀善规划实施的利益调T机制 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 第五节推进规划民主决策 附表 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1 : 附表 建设用地指标 2 : 附表 园地指标 3 : 附表 林地指标 4 : 附表 牧草地指标 5 : 附表6:近期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指标 ■、八、- 刖百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 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 997 — 20 10年)》基础上,制定《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 0 0 6 — 2 0 2 0年)》(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国家土地利用战略,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纲要》以2 0 0 5年为基期,以2 0 2 0年为规划期末年。《纲要》的规划范围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到2 0 0 5年底,全国农用地面积为6 5 7 0 4.74万公顷(9 8 5 5 7 1万亩),建设用地面积为3 1 9 2.2 4万公顷 ( 4 7 8 8 4万亩),其他为未利用地。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1 2 2 0 8. 2 7万公顷(1 8 3 1 2 4万亩),园地面积为1 15 4. 9万公顷(1 7 3 2 3 万亩),林地面积为2 3 5 7 4.1 1万公顷(3 5 3 6 1 2万亩),牧草地面积为2 6 2 1 4.3 8万公顷(3 9 3 2 1 6万亩),其他农用地面积为255 3.0 9万公顷(3 8 2 9 6万亩)。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 2 6 0 1.5 1万公顷(3 9 0 2 3万亩),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2 3 0.8 5 万公顷(3 4 6 3万亩),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3 5 9.8 7万公顷(5 3 9 8 万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利用和管理。自《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 1 9 9 7 — 2 0 10年)》批准实施以来,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政策措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逐步得到落实,控制和引导土地利用的成效日益显现: ——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得到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逐步下降。1 9 9 7 — 2 0 0 5年,全国非农建设年均占用耕地2 0. 3 5万公顷( 3 0 5万亩),与1 9 9 1 — 1 9 9 6年年均占用2 9.3 7万公顷(441万亩)相比降低了3 1%。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保障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必要用地。2 0 0 5年与1 9 9 6年相比,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从1 9.63万元/公顷(1.31万元/亩)增加到50万元/公顷(3.33万元/亩),增长了 1.5倍。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加大,总体上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

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文档

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文档 Document of post disaster reconstruction plan for lands lide 编订:JinTai College

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 案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 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省东乡县特大滑坡地质 灾害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指导协调小组已决定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开展东乡县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为认真做好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编制灾后重建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改善民生为核心,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城镇布局,科学论证重建项目,率先开展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重点支持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坚持统筹协调、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合力推进规划编制工作。 编制灾后重建规划要按照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安全第一、民生优先,科学论证、合理布局,相互衔接、上下协调,规范有序、依法推进的原则,确保尽快完成东乡县特大滑坡地

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编制任务。规划范围在灾害评估的基础上确定。规划期限确定为两年。 二、灾后重建规划主要内容 灾后重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城乡住房建设标准、规模,学校、医院、办公楼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市政、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防灾减灾,重建资金安排,各项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等。 三、组织机构及其主要任务 为做好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省政府决定成立甘肃省东乡县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小组(组成人员见附件,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小组”),全面组织协调东乡县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小组下设5个工作组,具体任务及工作进度安排如下: (一)灾害损失评估组。由省民政厅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和临夏州、东乡县政府对灾害范围及城乡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受损情况进行全面系统评估。 (二)土地利用、地质灾害评价及防治规划组。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组织对东乡县城的地质灾害、次生灾害和隐患

都江堰灾后重建总体规划

《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 为推动都江堰市灾后重建与复兴,促进都江堰市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指导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编制《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重建规划”)。 一、规划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区域发展观、人文和谐发展观,突出灾后重建,统筹重建期、近期与远景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都江堰的创造性复兴。恢复重建期(近期)为2008—2010年;以恢复与复兴同步为目标;远期至2020年,全面实施从恢复重建到跨越发展的规划战略思想。至规划期末,实现把都江堰建设成为一个产业优势凸显的活力宜业城市、一个抗震灾减的安全宜居城市、一个倚山就水的自然生态城市、一个实现恢复重建与跨越式发展的典范城市。二、区域空间发展战略 重建规划加强与大成都社会、经济、文化的功能对接,提高城市等级地位,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加强“一体”;发展“两翼”;沿成灌发展带对接大成都框架,形成“一体两翼三带”的市域城镇网络发展结构。 三、中心城区城市性质与规模城市性质: 以世界遗产为特色的国际性旅游休闲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灾后重建的典范城市。城市职能: 1、以“都江堰-青城山”为品牌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 2、以独特“山-水-田-林-堰-城”为自然人文特色的国际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 3、承接成都平原向川西地区辐射与带动的区域交通枢纽城市与服务中心城市。 4、大成都都市圈内实现城乡统筹的宜居宜业、生态安全的综合型“新城”之一。城市规模为: 现状,人口25万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27.8 k㎡ 近期,规划人口29.4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37.7k㎡远期,规划人口39.0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45.8k㎡ 四、功能布局与分区设计中心城区用地发展方向为: 1、南拓,发展聚源片区,加强成灌发展带产业集聚与人口疏解功能,对接成都; 2、西优,发展玉堂片区,完善旅游服务配套; 3、疏解、完善、提升老城片区和环城片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凸显城市自然人文特色。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为: “山为衬托、水为脉络,三心五片区” 五、城市景观风貌特色 继承“山、水、田、林、堰、城”的自然人文遗产,以山为依衬,水为脉络,田为基底,路为骨架,形成“山城共融、五河十岸、两环三轴、一城三片“的总体城市设计框架,突出“显山、亮水、秀城、融绿”的整体景观风貌效果。 五、支撑系统(合成一张版) 1、道路系统规划 ú路网布局结构。“四纵五射”和组团方格路网形式。

灾后重建小城镇规划设计——以余家村为例

灾后重建村镇规划设计——以余家村为例 日期:2017年6月1日

摘要: 以“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背景下的雅安市南郊乡余家村灾后重建详细规划为实践,结合灾后重建理论、村庄规划设计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自然地理学,根据余家村灾前灾后的实际情况,归纳分析余家村灾后重建面临的主要困境和难点,并总结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对策。为川西山区灾后重建的村镇提供灾后重建的参考,给当地规划建设部门提供拓展思路的可能,从而达到近期指导应急灾后重建、远期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目标,以期为编制灾后重建村庄规划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字:灾后重建余家村村镇规划农业现代化

1前言 地震是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其破坏力极大,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和区域性经济发展的安全,已为我国各级党和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科技界也极其重视其发生发展规律和震后修复工程的研究。2013年4月20日,我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地震波及四川雅安、成都、乐山等32个县(市区),使这些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生命、财产和经济损失,特别是在山区的农村,由于自然村落散布,交通不便,灾情复杂,损失更为惨重。 本文以作为雨城区参评“雅安市十大最美乡村”评选的南郊乡余家村为研究对象。 2理论分析 村镇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村镇规划主要包括对农村建筑物的规划和对农村空间的合理利用等,其主要的任务就是对农村中所存在的诸多实体物质进行有效的整体划分,从而形成立体的视觉效果。目前,我国大力解决三农问题,新农村的建设正在积极努力的筹备和发展,虽然在村镇规划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其进行解决,就能够有效的推动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的开展。 要想能够保障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就需要做好相应的村镇规划工作,名且了解村镇规划工作的内容,科学的对村镇进行规划和建设,以推定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科学的指导,而村镇规划也离不开正确的指导,村镇规划的主要设施者就是政府,政府利用自身所具备的宏观调控的手段,来指导村镇规划和建设。进行村镇规划,可以使得公共利益得到有效的维护,同时可以协调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新农村的发展。村镇规划有着全局性以及战略性的特点,其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质,其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合理的对村镇进行规划,可以充分的了解到我国目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了解到民意,依据民意和农村发展的现状,来综合性的对村镇进行规划设计,保障新农村的建设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且能够满足民众的意愿。在新农村建设的时候,积极的开展村镇规划,可以使得新农村建设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保质保量,从而有助于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不仅要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而且要求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对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与之相适应,进而要求农村居民点的总体布局,村庄内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置,以及农村住宅的建设和环境的整治,应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基础。城乡统筹体现在村庄规划中的要求,应该是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统筹安排。 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是从农业的产业特点出发,根据当地情况,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定位、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空间布局、经济社会环境影响,以及实施方案等做出一定时期的计划和安排。由于当前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而农村产业布局同样具有空间规律,村庄建设不仅需要村庄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也需要与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相协调,实质上,村镇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的空间落实。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一、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主要控制指标 严格根据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成果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合理调整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其中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控制指标原则上在原分解下达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异地调剂情况以及上级调整情况进行调整。对矛盾较为突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坚持眼光向内,积极盘活现有的存量,努力推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规划建设用地空间管控新办法。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坚持剩余规模进行统筹,通过建立规划实施年度调节机制,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根据区域内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批而未供土地利用、盘活存量用地等节约集约用地状况,按年度追加予以落实,用有限的增量撬动存量的方法促进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严格划定“三条红线”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制度。“三条红线”相辅相成,划定工作应在规划调整完善中统筹安排,以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为基础,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要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将通过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建成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其中将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质量优良、土壤清洁、适合规模经营和现代化耕作方式的平原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同时,将劣质耕地和不符合要求的其它土地划出永久基本农田,稳妥有序地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在现有规划的禁止建设区基础上,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核心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列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即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应以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为基础,与城市规划充分协调,避让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蓄滞洪区、地质灾害区,通过“摸家底、定底线、定规模、定形态”等步骤,充分利用线型基础设施和自然地物边界综合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相衔8 / - 1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接,对中心村、保留村边界划定要充分征求当地群众意见。 (三)严格更新规划数据库

(完整word版)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应当确保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由此可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思路是依据上一级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新增耕地面积和净增耕地面积三项控制指标,本着“从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重在“控制”,而且是刚性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没有自上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城市的发展思路和城市规模是建立在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历史、地理、资源、产业政策、人文背景等多因素综合分析,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的设想,很少考虑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问题,是从需要出发,着眼于“发展”。 3、两个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不同 4、两个规划编制的工作路线不一样 5、从微观上来说,两大规划的统计口径和范围存在差异 6、规划期限不一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府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而编制的,最终目标也都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不存在矛盾。随着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门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两规在编制中有越来越多的共通点,两规的方案更需要共同研究、相互衔接来确定,两规在前期研究、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3篇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3篇 一、全面完成校舍重建任务,硬件水平大幅提升。 XX年,我们全面完成了76所学校校舍的重建任务,XX年春季全 市5万余名师生全面告别板房,入驻永久性校舍。全市教学设施设备 均达到 xx省 XX装备标准,学生生机比达9:1,校校有电子白板,班班通网络,多媒体教室、远程视频教学互动系统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应用于课堂教学。覆盖城乡的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和崭新的xx教育装备,给步入后援建时代的xx教育注入了生机和动力,我们进一步增强 了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培训,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育人作用。借力 重建,xx学校硬件建设达到县域水平,省内外的单位、团体、组织、 嘉宾纷纷慕名而来,参观我市学校灾后重建成果。 二、增强师资培训,狠抓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软实力。 1、增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一是增大干部培训力度。XX年3月组织全市38名中小学校长赴 江苏无锡挂职培训。4月组织校长、副校长参加xx的专项培训。5月 组织部分学校的校长参加省级专项培训; 6月-7月将全市九年一贯制 学校分管小学副校长分为5批先后参加xx省教育厅灾区中小学校长管 理水平提升培训。7月校级干部、教导处管理人员参加教育部、儿基会组织的爱生学校理念远程培训。在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的援助下,务实有效地展开教导主任65人培训。10月组织我市中小学41名校级 干部赴江苏南通挂职学习一个月。 二是深化干部选拔任用改革,建立中小学校长公开招聘机制。结 合布局调整,通过提拔、轮岗、交流、调任等方式实行了70余名干部 选任。截至当前,7名师培中心的教研培训人员到镇乡学校任职,10 名城区学校的干部到镇乡学校任职,9名镇乡学校的干部到城区学校任职,2名干部在城区学校之间交流,6名干部在镇乡学校之间交流。一 大批城区学校和教师培训中心的优秀干部交流到镇乡学校,提升了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