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3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

案)

2023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考试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

汉字“踏”出现在“踏雪寻梅”、“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等成语中。有些词语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我们思维的一部分。

从语法规则上讲,“得来全不费功夫”是成语,只能用在特定的情况下;从汉字的角度来说,“踏”字只是一个字,它包含在成语中,但又具有

自己独立的意义。

材料二

一篇文章脱离了语句的承接,读者就会失去判断和理解的线索,这

样的文章令人乏味。就像音乐中的连续音符和间隔音符一样,一个句

子与另一个句子之间的承接是文章思维的桥梁,也是阅读体验的关键。

1. 根据材料一,简述汉字“踏”所包含的特点和意义。

2. 根据材料二,说明文章中句子之间的承接在阅读体验中的重要性。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3-4题。

材料一

我们阅读的每一本书,都像一座浩瀚无垠的图书馆,里面收录着古

今中外的智慧和知识。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告诉我们许多道理,

使得我们的思想得到升华和启迪。

材料二

1.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方式,通过阅读,我们能够与作者进行无

声的对话,聆听他们的思想和感受,也能够在角色中体验他人的生活

和情感。

2. 阅读需要一颗渴望知识和理解的心,只有愿意探索世界和思考问

题的人,才能从阅读中获得真正的收获。

3. 阅读是一个终身的学习过程,我们能够通过阅读不断拓宽自己的

视野,提升自己的见识和认知能力。

3. 简述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从何方面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性。

4. 你认为阅读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有哪些?举例说明。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5-6题。

材料一

文学作品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阅读的愉悦和心灵的满足,它们还能

引发我们对世界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等都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观察和思考。

材料二

1. 文学作品是一面镜子,通过作品中的主旨和情节,我们能够看到

作者对社会和人性的独特理解和见解。

2.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代表着社会不同群体的形象和典型,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塑造和描写,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多元面貌。

5. 简述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从何方面阐述了文学作品的意义。

6. 请以你所读过的一部文学作品为例,说明它对你的影响以及对社

会的启示。

试题答案

1. 汉字“踏”不仅仅作为成语中的一个字,还具有独立的意义。在成

语中,它表示“踏雪寻梅”、“踏破铁鞋无觅处”等意义;而单独使用时,它可以表示“踏上”、“踏入”等动作,具有由浅入深的表达程度。这个例子说明了汉字的多义性和富有表达力的特点。

2. 在一篇文章中,句子之间的承接是阅读体验的关键。如果句子之

间没有合适的承接词或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清晰,就会影响读者对

文章的理解和连贯性,使得文章显得乏味和晦涩。承接的不恰当会给

读者带来学习困难和阅读的挫败感。

3. 材料一从文学作品对智慧和知识的收录以及思想的升华和启迪方

面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性;材料二从阅读与作者的对话、体验他人生活

和情感、学习过程中的提升视野和见识等方面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性。

4. 阅读对个人发展有着广泛的影响。首先,阅读可以提升个人的语

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得个人在交流和思考中更加得心应手。其

次,阅读可以拓宽个人的视野,了解各种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培养个

人的多元思维。最后,阅读还能够培养个人的情感和审美能力,丰富

内心世界,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举例来说,通过阅读《红楼梦》,

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人性特点,启发我们对

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困惑。

5. 材料一从文学作品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观察和思考方面阐述了文

学作品的意义;材料二从作品中反映作者对社会和人性理解和见解的

角度阐述了文学作品的意义。

6.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它对我影响很大。通过这部作品,我深

入了解了傲慢和偏见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从而更加注重平等和宽容。

同时,通过主人公伊丽莎白的经历,我认识到刻板印象和偏见的危害,懂得了要抛开对他人的先入之见,去了解他们的真实内心。这部作品

对社会的启示是,不应该只看表面,而应该多角度地去理解和接触他人,避免以偏概全的固有观念。

2023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 案) 2023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考试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 汉字“踏”出现在“踏雪寻梅”、“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等成语中。有些词语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我们思维的一部分。 从语法规则上讲,“得来全不费功夫”是成语,只能用在特定的情况下;从汉字的角度来说,“踏”字只是一个字,它包含在成语中,但又具有 自己独立的意义。 材料二 一篇文章脱离了语句的承接,读者就会失去判断和理解的线索,这 样的文章令人乏味。就像音乐中的连续音符和间隔音符一样,一个句 子与另一个句子之间的承接是文章思维的桥梁,也是阅读体验的关键。 1. 根据材料一,简述汉字“踏”所包含的特点和意义。 2. 根据材料二,说明文章中句子之间的承接在阅读体验中的重要性。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3-4题。 材料一

我们阅读的每一本书,都像一座浩瀚无垠的图书馆,里面收录着古 今中外的智慧和知识。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告诉我们许多道理, 使得我们的思想得到升华和启迪。 材料二 1.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方式,通过阅读,我们能够与作者进行无 声的对话,聆听他们的思想和感受,也能够在角色中体验他人的生活 和情感。 2. 阅读需要一颗渴望知识和理解的心,只有愿意探索世界和思考问 题的人,才能从阅读中获得真正的收获。 3. 阅读是一个终身的学习过程,我们能够通过阅读不断拓宽自己的 视野,提升自己的见识和认知能力。 3. 简述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从何方面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性。 4. 你认为阅读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有哪些?举例说明。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5-6题。 材料一 文学作品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阅读的愉悦和心灵的满足,它们还能 引发我们对世界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等都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观察和思考。 材料二

2023届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共7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 2.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 一积累运用10分 1. 按要求填空。(5分) (1),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屈原《离骚》)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两句指出后人若不吸取秦亡教训则后果严重,借此表明创作意图。 2. 按要求选择。(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街道一级的“权威淡化”直接体现在文化上关于“人”与“日常”的地方治理品牌建设。“权威淡化”还体现在街道一级的制度打开,通过,,,。 ①吸引优质外来资源进入 ②实现资源的内外流动 ③并匹配合适空间使其扎根 ④在科层体系外再建一套更灵活、柔性的沟通衔接机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①③② D. ④②①③ (2)以下和费孝通《乡土中国》所说“差序格局”中的社会关系契合度最低的一项是()。(3分) A.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B. 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 C.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D.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文学与鸦片 ——审美幻觉批判 ①张扬感性,反叛传统的形象成为近年来文学创作的一个“原型”。当我们在想象中把外在于我们的各种约束和禁锢抛到一边的时候,的确从中感受到一种兴奋、一种解放感。但问题在于:推掉一切文化的压抑以后,主体应该是一个自然状态的人,还是一个社会的人?审美活动的情感指向是导向诗意化了的乡野民俗或美化了的感性存在,还是导向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回避的,充满着痛苦和悲剧性挣扎的现实存在? ②从薄伽丘到卢梭、到弗洛伊德、到我们自己,一直把没有受到文明的束缚和压抑的自然的人视为审美和人生的理想,由此产生了整个浪漫主义文化。文学通过这种手段拉开了与现实的距离,为文学自身在异化的、冷漠的世界里争到了不断发展的内在活力。 ③现代人类学的研究表明,在原始人那里充满着人与自然、与人类自身的极其残酷的斗争,现代人看来极富诗意的古代风俗和物品(例如雕塑、面具),曾经用于实用的、甚至是充满血腥的目的。那种向往自然的和谐、向往远古的审美意向是我们的文学脱离现实,满足于美妙的幻觉自娱,日益衰竭的根源所在。外在世界的对立和冲突在人的内心世界投上阴影,这种阴影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也激发出巨大的力量。当人不能通过内部调整来超越外在世界的对立和冲突时,或者说,当外在世界的压力摧毁了人自身的内在凝聚力时,感性和理性、肉体和精神、存在和想象之间的联系才彻底断裂开。 ④没有异化的艺术和审美活动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在破碎的世界和异化的生存环境中,艺术构筑起一个完整的、非异化的世界。在审美体验中,我们超越了外在世界的压迫,超越了个体存在的有限性,体验到了完整的人类存在。然而,在人类创造的文化中,所有能使我们达到高峰体验状态的途径,往往也可以变成人类自我欺骗、自我麻痹的工具。这也许是人类文化发展最富于悲剧性意味的规律:不从具体的、现实的物质材料中抽象出来,使内容变成形式,就不能实现精神的高翔并获得普遍性,然而,形式一旦从内容中独立出来,又为割断形式与具体现实的联系、成为某种虚幻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 ⑤审美想象的确是一种虚构,在这一点上与审美幻觉似乎没有什么区别。文学正是因为它是想象性、虚构性的,才有权力要求自律 ..,在异化的世界中成为富于诗意的绿洲。幻想也是虚构和自律的,在异化的、充满痛苦的世界中为软弱的人们提供一种虚幻的满足,成为被压迫生灵苦难的叹息和情感的寄托。也许我们可以说审美幻觉提供的是一种虚幻的和谐,这种和谐是非辩证的,割断了内在世界与外在现实的联系,把人们的希望引向远离现实的遥远天国;而审美想象是一种辩证的和谐,这种和谐充满着痛苦和冲突,把人们的情感导向对现

2023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汇编之作文

2023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汇编之作文 2023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三、写作 24. 有人认为,我们要通过与他人交往中得到的反馈才能更清楚认识自己。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23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三、写作(70分) 23. 作文。 退出朋友圈,卸载社交视频软件、新闻推送软件、智能搜索引擎……这使人们离这个世界更远了还是更近了? 你对这一问题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23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三、写作70分 25. 写作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张很复杂庞大的关系网,人熟是一宝。”西方社会学教授指出:“我们生活在陌生人之中,而我们也是陌生人。”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⑴自拟题目;⑵不少于800字。 2023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三、写作70分 25.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但也有人说,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个视角而不是事实。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23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三、写作(70分) 25.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大多数人认为有所缺才会有所需;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23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三、写作(70分) 24. 有人认为,怀疑是认识世界本质的前提。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 2023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三、写作(70分) 25. 按要求写作。 社会上很多人为了成功,急切地追赶别人的脚步,加入到竞争行列;往往在投入巨大却劳而无获之后,有些人就选择放弃,变得与世无争。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23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5.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说法的认识和思考。

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什么是修辞?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一定的自的情心地选择语言拉料这样一个工作过程。无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就是把语言折料经织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告诉别人一件亭,说明一个问题,或者表示一个意见。语言材料很多,在表达的时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认真细致地选择,并且能很迅速地选出最需要、最适当的说法,就是修辞的能力。 修辞不是把话这么装饰那么装饰,更不是自己制造什么花样翻新的说法,只不过是从现有的语言材料中精心选择而已。 修辞既是选择的过程,就得有选择标准。选择语言材料是为了使我们说的话、写的文章具有准确性,就是能够把客观事物在我们头脑里的反映准确地表达出来。不仅准确,并且富有表现力。准确,富有表现力,这是我们选择语言材料最根本的考虑。所谓准确性、表现力,不能单单从自己主观方面考虑。语言是交际工具,有说的一方,有听的一方;有写的一方,有读的一方。说的人、写的人不仅要考虑主观苏面的目的,也要考虑客观方面的要求。只有主客观统一、表达效果才会更好。比如,你说一件事、听的人在工作很忙、时间很紧的情况下听,希望你简明扼要地说,这是客观的希望和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左用一个比方,右用一个形容,希望自己说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你的主观愿望不能说不好,但是不符合容观的要求,效果就不好。所以,选择语言材料,进行修辞工作,既要考虑主观,又要考虑客观,力求主客观的统一。 这就涉及到对象和场合的问题了。如果你对孩子们讲一件事、少用一些抽象的比较难懂的字眼,用了一些复杂的句子,总之,要很费一些思索才能够理解清楚,尽管你所选择的句子都不错,话组织得也不错,但是效果并不好、因为不适合对象。相反,如果你是对一些理解能力比较强的青年人、成年人说同一件事,几句话就可以说得清楚,你却反复解释,这样说了那样说,反反复复,效果也不会好,因为不适合对象。同样的一件事,对家里的人随便说说,向熟悉的同志介绍介绍,或者你觉得需要向领导反映一下,汇报汇报,在这些不同的场合,就需要有一定区别的讲法,就是说要得体。所谓得体并不是矫揉造作,更不是虚伪,说些言不由衷的话,那样根本谈不到得体与不得体。所谓得体、就是在这样的场合,同这样有关系的一些人说-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合乎听话人和说话人相互关系的要求。不过,对象吓同,说话总应该有些区别。无论对长者、老者说话,对年轻人或者比自己小煲多的人说话,都需要诚实、亲切。对长者、老者,总要多一点尊敬的神态电,对年轻人或者比自己小得多的人,总要多--点关切爱抚的神态吧,这就是得体的问题。所谓得体,就是在真实药、买事求是的前提之个,根据其体的场合"、具体的对象,采取恰当——的说法,表现出自己一种应有的修养,一种比较高尚的思想精神面貌,这就是得体。不论口头上说话,书面上写文章,都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摘选自张志公《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 材料二: “修辞立其诚”语出《周易》,原指君子要注重文化修养,....政身诚实,后引用于诗文写作,遂指修饰文辞,强调文辞修饰,要服从内容酌真实。新时期以来,传统文化得以复兴,旧体诗词得风气之先,蓬勃发展,诗家辈出,佳作如仆。其成就皆有目共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这问题、那问题中,“修辞立其诚”也是问题之一。 诗词创作离不开一个"诚"字。离了"诚"就一无是处。傅庚生先生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教授,讲旧体诗词常有出人意表处。他在《情辞与本色》一文中,谈“修辞立其诚”很有见地。所谓“诚”,说白了,就是作者一点内心的真实感动。有了这点真实感动,诗作自然“试”;没有,词藻再华丽,也是“伪”。为了说明这一问题,傅先生将陶渊明的《饮酒》诗之一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与王维的名作《竹里馆》作一比较,认为陶诗的“采菊东篱

2023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混合默写 1.按要求填空。 (1)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2)___________________。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毛泽东《沁园春·长沙》)(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选择简答 2.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ChatGPT来了!作为新一代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是一种能够与人类对话的“聊天机器人”。与已有的普通聊天机器人不一样,之前的人机对话,机器人在海量数据中寻找并选择最佳答案展示出来,本质为“筛选者”和“搬运者”。ChatGPT则是,,,,。ChatGPT的横空出世,是人工智能带给人类的新一轮冲击波,成为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新的智能竞技场和智力搏击台。 ①联系会话过程中的上下文 ②“分析者”“生成者”和“创造者” ③通过高速的算法分析 ④可以依据检索而来的海量信息 ⑤生成不与已有任何信息相同的答案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①⑤② C.②④①③⑤ D.②③④⑤① (2)下面是山山同学采访小金妈妈时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存在语言表达不得体的地方。请在以下画线句中选择两处并加以修改。 阿姨,您好!【甲】我是您犬子小金的同学山山。2023年1月8日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防疫的工作重心也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作为医护人员,【乙】您在一线的辛劳付出广为流传,【丙】我作为小金的同学也感同身受。【丁】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戊】我对此表示敬谢不敏!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安伯托·艾柯在《开放的作品》一书中认为,阐释者、演绎者和作品之间的关系是开放的,这是隐喻意义上的作品之开放。 ②从上来看,一切艺术作品皆是开放的作品。这是因为“在刺激和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的反映活动中,作品的任何一个欣赏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状态,都有自己的受到特殊条件限制的感受能力,都有自己的特定文化水准、品位、爱好和个人偏见,这样一来,对作品的理解就是按照个人的特定方向来进展了。”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所处时代不同,个体的生活经验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在意识活动中建构的文本形象就会有差异。鲁迅先生也曾经在《读书琐记》中谈到不同时代不同的林黛玉形象。他说,文学虽然有普遍性,但因读者的体验的不同而有变化。读者倘没有类似的体验,它也就失去了效力。譬如我们看《红楼梦》,从文字上推见了林黛玉这一个人,但须排除了梅博士的“黛玉葬花”照相的先入之见,另外想一个,那么,恐怕会想到剪头发,

2023届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情景默写 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_______。(屈原《离骚》)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两句指出后人若不吸取秦亡教训则后果严重,借此表明创作意图。 二、选择题组 2.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街道一级的“权威淡化”直接体现在文化上关于“人”与“日常”的地方治理品 牌建设。“权威淡化”还体现在街道一级的制度打开,通过,,,。 ①吸引优质外来资源进入 ①实现资源的内外流动 ①并匹配合适空间使其扎根 ①在科层体系外再建一套更灵活、柔性的沟通衔接机制 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 (2)以下和费孝通《乡土中国》所说“差序格局”中的社会关系契合度最低的一项是()。A.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B.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 C.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D.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与鸦片 ——审美幻觉批判 ①张扬感性,反叛传统的形象成为近年来文学创作的一个“原型”。当我们在想象

中把外在于我们的各种约束和禁锢抛到一边的时候,的确从中感受到一种兴奋、一种解放感。但问题在于:推掉一切文化的压抑以后,主体应该是一个自然状态的人,还是一个社会的人?审美活动的情感指向是导向诗意化了的乡野民俗或美化了的感性存在,还是导向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回避的,充满着痛苦和悲剧性挣扎的现实存在? ②从薄伽丘到卢梭、到弗洛伊德、到我们自己,一直把没有受到文明的束缚和压抑的自然的人视为审美和人生的理想,由此产生了整个浪漫主义文化。文学通过这种手段拉开了与现实的距离,为文学自身在异化的、冷漠的世界里争到了不断发展的内在活力。 ③现代人类学的研究表明,在原始人那里充满着人与自然、与人类自身的极其残酷的斗争,现代人看来极富诗意的古代风俗和物品(例如雕塑、面具),曾经用于实用的、甚至是充满血腥的目的。那种向往自然的和谐、向往远古的审美意向是我们的文学脱离现实,满足于美妙的幻觉自娱,日益衰竭的根源所在。外在世界的对立和冲突在人的内心世界投上阴影,这种阴影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也激发出巨大的力量。当人不能通过内部调整来超越外在世界的对立和冲突时,或者说,当外在世界的压力摧毁了人自身的内在凝聚力时,感性和理性、肉体和精神、存在和想象之间的联系才彻底断裂开。 ④没有异化的艺术和审美活动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在破碎的世界和异化的生存环境中,艺术构筑起一个完整的、非异化的世界。在审美体验中,我们超越了外在世界的压迫,超越了个体存在的有限性,体验到了完整的人类存在。然而,在人类创造的文化中,所有能使我们达到高峰体验状态的途径,往往也可以变成人类自我欺骗、自我麻痹的工具。这也许是人类文化发展最富于悲剧性意味的规律:不从具体的、现实的物质材料中抽象出来,使内容变成形式,就不能实现精神的高翔并获得普遍性,然而,形式一旦从内容中独立出来,又为割断形式与具体现实的联系、成为某种虚幻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 ⑤审美想象的确是一种虚构,在这一点上与审美幻觉似乎没有什么区别。文学正是 因为它是想象性、虚构性的,才有权力要求自律 ..,在异化的世界中成为富于诗意的绿洲。幻想也是虚构和自律的,在异化的、充满痛苦的世界中为软弱的人们提供一种虚幻的满足,成为被压迫生灵苦难的叹息和情感的寄托。也许我们可以说审美幻觉提供的是一种虚幻的和谐,这种和谐是非辩证的,割断了内在世界与外在现实的联系,把人们的希望引向远离现实的遥远天国;而审美想象是一种辩证的和谐,这种和谐充满着痛苦和冲突,把人们的情感导向对现实的批判,使我们在艺术的自律中强烈地感受到现实世界的破碎。因此,从本质上说,文学和艺术是一种痛苦的语言,在这个意义上,悲剧的丧失也就成为一种征兆,表明艺术与外在现实的联系被大大削弱了。 ⑥在远古的神话时代,神话传说是一种口传文学,讲故事的人往往是部落中德高望重的人,他们的故事包含着对人生有用的经验以及道德教训和实践性的指导。显然,文

2023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语文二模优秀作文点评(附构思模拟)

一、作文原材料 24.退出朋友圈,卸载社交视频软件、新闻推送软件、智能搜索引擎……这使人们离这个世界更远了还是更近了?你对这一问题有怎样 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二、老师审题指导: 1、朋友圈、社交软件、新闻推送软件、智能搜索软件,这些智能软件各有什么功能?给人们带来哪些便利? 2、为什么有人想退出朋友圈,有人想卸载社交视频软件? 3、退出朋友圈真的能使人们离这个世界更近? 4、人们能不能真的退出朋友圈?到底有没有必要退出朋友圈? 问题聚焦:退出与卸载是让我们离这个世界更近了还是更远了? 互联网时代我们该如何自处? 三、优秀作文点评: 退至世界之中 1、“世界”这个概念对于曾经的人们而言是如此宏大而遥远,山的对面、海的彼岸是遥远的未知。如今信息技术的发达却将世界各地的人事景物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让人们感到无比接近这个世界。 点评:此段先对“世界”这个概念作诠释,然后肯定肯定信息技术的发达让人们感到无比接近这个世界。

2、然而在这种“地球村”的浪潮中,有人却退出朋友圈,卸载社交视频软件、新闻推送软件、智能搜索引擎,彷佛要将自己隔离起来,离这个世界渐远。乍看之下,这些信息技术让我们对亲友、身边的陌生人,乃至世界另一隅的陌生人的生活看得更清晰,了解得更细致,切断这些便远离了他人的生活,也远离了这个包含了无数生活片段的世界。然而,我们更该深思网络技术到底为我们展现出了怎样的世界?我们所谓的“远近”的本质地由什么定义? 点评:此段呼应作文原材料,欲擒故纵,先论述“退出”与“卸载”让人们似乎离这个世界更远了,然后宕开一笔探讨“远近”的本质,舒缓了论证的节奏。 3、网络里呈现出的世界大体有两种,一种是经过他人审视而选择展示的生活片段。如朋友圈与社交视频软件发布的一些内容;另一种是对世界与时间的客观描述,如一些新闻推送和智能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我们原本或许认为了解这些内容,了解了世界、走进了世界;可是真正的接近世界是需要我们的心灵切实地、自主地观照它,并在行动与生活中与之交互。反观网络呈现的世界,并无一种可以为我们带来这种接近:它或让我们落入他人刻意选择后的片面的视角;或让我们如《无处安放的同情》中说的那样,对远处的人事报以同情,却对身边生活的责任不顾,终使人情凋零为客观陈述式的冷漠。碎片化或冷漠的世界呈现方式反而让人们远离这个世界。

2023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高考二模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学业质量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卷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卷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_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 劝学》) (3)曾皙在侍坐时说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既是孔子之“志”,也常是后世文人所追求的。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任何现实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首要任务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实到人才培养上,除了传授学科的基础知识,还需要训练和提升学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①根据具体问题整合相关学科的材料、数据、理论、方法 ①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 ①实现知识从简单叠加到有机结合的转变 ①最终得到一个整体的解释 A.①①①① B.①①①① C.①①①① D.①①①① (2)《红楼梦》对语言、服饰、居室等的描写往往和人物相对应,请指出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林黛玉) B.“从来没听见有个什么‘金刚丸’,若有了‘金刚丸’,自然有‘菩萨散’了!”(王熙凤) C.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贾元春) D.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薛宝钗)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谁害怕人工智能? 冯象

2023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混合默写 1.按要求填空。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2)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苏轼《_______》) (3)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简答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选择。 (1)《红楼梦》的哲学意味正是:人类的诗意生命应当生活在污浊世界的彼岸。人生只是到人间走一遭的瞬间,最高的诗意应该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如黛玉、_____等,离世时不带地球上的浊泥与尘埃。A.巧姐B.李纨C.晴雯D.袭人 (2)学校电子图书馆“科学史文章”栏目将选编《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现面向全体学生征集该文的内容摘要。小松提交的稿件中有一处不符合摘要要求,请选出这一项并说明理由。 【甲】为了更多的读者了解我国历史上的“浑盖”之争,【乙】本文以我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模式各学说的出现时间为线索,梳理这场论争的经过,分析了论争的影响、意义、特点及其所体现的科学原则,【丙】“浑盖”之争的实质是有关宇宙结构问题的论证。【丁】全文思路清晰,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②本书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 ③我国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我们理想中一般人的经典读本——有些该是全书,有些只该是选本节本——应该尽可能地采取他们的结论:一面将本文分段,仔细地标点,并用白话文作简要的注释。每种读本还得有一篇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这需要见解、学力和经验,不是一个人一个时期所能成就的。 ④顾颉刚先生用浅明的白话文译《尚书》,又用同样的文体写《汉代学术史略》,用意便在这里。这样办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这部小书也只是向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⑤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

2023年上海市杨浦区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年上海市杨浦区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13分) 1.________________,札札弄机杼。(《迢迢牵牛星》) 2.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登斯楼也,________________,宠辱偕忘……(范仲淹《岳阳楼记》) 4.老师引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鼓励同学们:当人处于困境时,只要坚持不懈,前方就可能出现转机。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11题。(22分) (甲)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丙)杨文仲 杨文仲,眉州彭山人。宝祐元年,登进士第。添差通判台州①。故事,守贰尚华侈②。正月望,取灯民间,更以白,文仲曰:“为吾然一灯足矣。”牙契③旧额岁为钱四万缗,累政增至十六万,开告讦以求羡④。文仲曰:“希赏以扰民,吾不为也。”及元兵渡江,畿甸⑤震动,朝士多弃去者,侍从班⑥唯文仲一人而已。寻以疾改集英殿修撰⑦,知泉州。待次而卒。 【注释】①添差通判台州:添差,添加的差遣;通判,官名。②守贰尚华侈:知州、通判等官员崇尚奢华。③牙契:买卖税。④开告讦以求羡:官府鼓励告密揭发以求取更多钱款。⑤畿甸:京城地区。⑥侍从班:在朝堂侍班。⑦集英殿修撰:官名。 5.乙文作者孟子是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寻以疾改集英殿修撰()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2021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杨浦区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 语文学科试卷 (答案做在答题卡上)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021年4月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面关于“三星堆”的报道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最近,关于“三星堆新发现”的讨论不绝如缕 ....,已经处于霸屏状态。从黄金面具 残片、龙形器到牙雕、玉琮,这些栩栩如生 ....的出土宝藏成了当红流量,人们关注“三 星堆”不是附庸风雅 ....,而是源自对中华文明历史故事的好奇,如外形似火锅的“陶三 足炊器”,让人不禁遥想三千年前古蜀人尝鼎一脔 ....的惬意生活。 A. 不绝如缕 B. 栩栩如生 C. 附庸风雅 D. 尝鼎一脔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一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陕北民间的剪纸,千百年来都只是无数农村妇女的普通手艺,她们从不把剪纸看成传递情感世界的手段,,。,,通过对剪纸意义的重新认知,它就成为了一门艺术。 ①这又反过来推动了民间剪纸艺人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觉表达 ②而这些始终只潜藏在剪纸行为的背后,没有人去深入探究 ③但从事民间艺术研究的学者从剪纸作品中发掘出精神元素 ④当然她们会无意识地通过剪纸的线条与造型流露喜怒哀乐 A. ③②④① B. ③①②④ C. ②④①③ D. ④②③①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巨大的文体空间 南帆 ○1我始终觉得,散文不存在一套严密的文体规则。“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我曾经多次援引苏轼的这段话形容散文的奇异特征。上善若水 ....。水既可以汪洋恣肆,惊涛拍岸,也可以细致入微,润物无声。许多时候,文体规则与创造性之间构成反比关系,规则愈简单,创造力赢得的空间愈大。文体的藩篱最大限度地减少之后,个人的心智才开始向纵深驰骋。 ○2那么,散文有边界吗?如何确认它的文体边界? ○3首先,散文与韵文不同,散文对于押韵、节奏、音调没有追求,它不负责为听觉制造快感。这是散文与诗的重要分野。当然,散文与诗的分野存有更为内在的涵义。诗句的凝练、跳跃意味了特殊的美学跨度。诗句修辞通常掠过日常的世俗细节而穿行于高贵的象征系统。诗人对于春花的咏叹一般不愿意持续地延伸到泥土里的根茎、气味不雅的肥料或者猥琐地拱来拱去的蚯蚓。相形之下,散文保存了浓郁的烟火气息。散文可以放低姿态,直面坚硬的现实,从容不迫地叙述琐杂的见闻,甚至不惮于家长里短,絮絮叨叨。由于固有的美学跨度,诗无法眷顾各种过于卑微的生活碎片,或者对于多种异质的意象——例如城市景观、工业文明——束手无策;相形之下,富于弹性的散文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和抵近对象,调节出各种适合的视角。 ○4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散文与小说的亲缘关系十分密切。阅读近时某些散文的片断,人们几乎无法依据叙述话语的形态——例如,叙述的节奏、细节的再现——清晰地分辨散文与小说。许多人看来,区分散文与小说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虚构”:散文如实记叙,小说乐于虚构。在我看来,文学史并未举行仪式,隆重地将虚构的特权赋予小说,并且禁止其他文体——例如散文——擅自染指。小说的许诺是,利用虚构有效地克服世俗生活的平淡乏味。庸常的日子如此沉闷,只有虚构才能召唤想象的幽灵,逼迫日常生活转入戏剧性与传奇性的轨道。显然,戏剧性与传奇性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诉诸巨大的悬念,悬念是情节的跌宕赢得的内心呼应。众多读者心甘情愿地为之耗费精力和时间。某大侠正要挥剑上前,忽听林中一支响箭破空而至,后事如何?没有人可以在这种心痒难熬的时刻抽身而退。悬念牢牢地缚住了人们的心智,驱使他们沿着情节的轨道踉踉跄跄地狂奔不已。这即是虚构的效果。 ○5然而,散文气定神闲,不为所动,一副看穿世情的安详;散文之所以不屑于虚构,恰是因为洞悉平淡内部隐含的趣味。换言之,散文有信心以如实的记叙抗衡乃至战胜虚构造就的悬念,依赖的是内心的情意和各种奇思妙想。 ○6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散文崇尚着“文以载道”的思想,那么,在各种观念空前活跃的今天,又如何区别散文与科学论文的思想表述呢? ○7在我看来,科学论文表述的思想注重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从酸碱中和定理、重力加速度、水会在零度之下的气温之中结冰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远古曾经存在母系社会、

2023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屈平正道直行,______,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_______,________。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曹操《短歌行》) (3)《老子·第十一章》中通过对车子、器皿、屋室的分析总结出“有”与“无”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作答。(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每当我们创作作品,我们即在进行某种叙事。________。________。 ①艺术对情感的表现,并不是单纯地把情感宣泄出来 ②但不含叙事的情感流露,难以形成作品 ③情感必须置入一个感性的形象才能真正得到表现并且被保存 ④只是痛苦了、流泪了、高兴了、笑了,都不是作品 ⑤叙事是艺术表现和保存情感的基本方式 A.⑤④①③② B.⑤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⑤② D.③①⑤②④ (2)某小区居委会给xx区消防支队写了一封感谢信,其中有一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在以下四处画线部分中找出并修改。(3分) 感谢信 【甲】可爱的消防队员们: 你们好!早就听说你们为民解困的英勇事迹,【乙】昨天,我们都是见证人。昨天早上,强台风来袭,我小区【丙】老旧房屋的顶棚发生翻卷移位,摇摇欲坠,眼看坠物伤人事件就要发生。居委会报警后,你们反应迅速、深入危险区域,冒着特大风雨将危机解除。对你们的无私奉献,【丁】我们谨代表小区全体居民表示衷心感谢! 此致 敬礼! XX区xx街道xx 2022年7月23日 二阅读(70分)

2023届上海市高三语文最新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3届上海市高三语文最新模拟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 (1)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______________,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______________《过秦论》)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提醒统治者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2.按要求选择。 张冠生先生在《探寻一个好社会》一书中说到:“知人善任的费先生,请来《红楼梦》中人,演出了‘差序格局’的典型场景——__________。” 适合填入横线处的一项是() A. 林黛玉初进贾府,王熙风面面俱到,通过热情待客的表白,炫耀她管家奶奶的地位和权威。 B. 秦可卿的丧礼仪式繁复,蕴含了传统社会的丧葬习俗,体现了传统社会浓厚的宗法意识。 C. 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 D. 第七十四回中,借助抄检者和被抄检者不同的表现,展现了荣宁二府之间以及主仆之间的矛盾,在这之后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逐渐走向衰落的境地。 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现如今,不论是职业艺术家,还是民间艺术创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戏剧、舞蹈、音乐等艺术类别在短视频内容生产和消费领域发展迅速 ②形成了一个个多元化的艺术群落 ③都极具开拓精神地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各种艺术实践和艺术生产

2023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2学年第二学期质量监控 高三语文试卷2023年4月【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涂或写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不得分。 第一部分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 (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景象:“,,”。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 ChatGPT来了!作为新一代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是一种能够与人类对话的“聊天机器人”。与已有的普通聊天机器人不一样,之前的人机对话,机器人在海量数据中寻找并选择最佳答案展示出来,本质为“筛选者”和“搬运者”。ChatGPT则是,,,,。ChatGPT的横空出世,是人工智能带给人类的新一轮冲击波,成为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新的智能竞技场和智力搏击台。 ①联系会话过程中的上下文 ②“分析者”“生成者”和“创造者” ③通过高速的算法分析 ④可以依据检索而来的海量信息 ⑤生成不与已有任何信息相同的答案 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①⑤②C.②④①③⑤D.②③④⑤① (2)下面是山山同学采访小金妈妈时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存在语言表达不得体的地方。请在以下画线句中选择两处并加以修改。(3分) 阿姨,您好!【甲】我是您犬子小金的同学山山。2023年1月8日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防疫的工作重心也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作为医护人员,【乙】您在一线的辛劳付出广为流传,【丙】我作为小金的同学也感同身受。【丁】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戊】我对此表示敬谢不敏!

2023年上海市虹口区2023届高三高考二模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虹口区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试 高三语文试卷2023.4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三十三章》)(2)艰难苦恨繁霜鬓,。(杜甫《》) (3)司马迁《屈原列传》中运用对比评价《离骚》意旨远大的两句是“,”。 2.按要求作答。(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在传承与发扬历史文化的过程中,网络文学经历了从观望、研读向体验、领会的转变。广大网民赋予这一领域充分的动态和活力。历史类网络文学创作, ,,,。现实与想象的双向贯通,赋予网络小说向更高精神境界开拓的动力。 ①不再一味追求戏剧性和场景壮丽 ①强调情感和逻辑真实 ①而是以虚构空间为广阔创作天地 ①摆脱了早期的英雄梦 ①并逐渐演化出戏谑与平实双峰并立的幻想共同体 A. ①①①①① B. ①①①①① C. ①①①①① D. ①①①①① (2)下面是学生会干事小虹写给鲁迅纪念馆周老师的一段微信,其中有语言不得体情况。请选一处并修改。(3分) 尊敬的周老师: 我是学生会干事小虹。本与您相约,明天下午去贵馆商谈我校学生来做志愿者的相关事宜【甲】。但因我遇到急事,不能赴约,故决定改期【乙】。请您多多包涵【丙】!不知您下周何时有空,我尽量安排时间前来【丁】。 【】处,修改: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 分) 论AI新闻写作的逻辑特征 ①如今,我国人工智能在自动化新闻等新闻生产领域已有所应用。Dreamwriter作为国内首个成功应用于自动化新闻的写稿机器人,能在一秒钟内

上海市黄浦区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上海市黄浦区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完成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竞周容以为度。(屈原《_______》)(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3)草木在传统文化中除指向审美功能外,还有《论语》中孔子论《诗》提到“______”的功用。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在数字交换条件下,商品是以数据、图片、文字、用户评价等数字化信息所构筑的“虚幻形式”展现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而产生虚拟性。 ①为此很可能会出现利益驱动下的数字操控和数字偏离 ②但同时又独立于真实的商品 ③这个“虚幻形式”源于真实的商品 ④是其数字化映射 ⑤并成为交换过程的决策依据 A.③⑤④②① B.⑤③④②① C.①③④⑤② D.②④①③⑤ (2)班级排演以“对抗世俗”为主题的《红楼梦》经典片断,以下人物与情节不适合这个主题的一项是()。(3分) A.林黛玉读西厢B.尤三姐自刎C.袭人改嫁D.鸳鸯拒婚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①AI写的诗是“诗”吗?这个问题类似于问,机器人是人吗?或者稍微退一步,机器人有自我意识吗?这个提问已经跨出了传统文学的边界,涉及对“人”的重新认

知和界定。如果我们暂时搁置这种类似于“天问”的提问,从一个相对“保守”一点的角度来看待小冰①写诗这一“事件”,即使是在纯粹诗学的范畴内,这依然构成了一个迫切、甚至是对整个诗歌史的提问。 ②对于小冰的诗歌写作,即使出于商业化和资本化目的的微软公司设计师,也会“弱弱”地承认其“模仿”的属性,更不用提恪守传统知识型的读者和研究者了,我目前看到的有限的几篇文章,几乎都在指责小冰的写作是一种“仿写”,是一种“物”的游戏,而非一种属“人”的创造。我们姑且不谈模仿、仿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就算承认模仿、仿写是“低一级”的写作,关键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小冰模仿得这么“像”?这么“真”?这么“富有诗意”?也就是说,在以“假”仿“真”的过程中,“真”也变得“假”起来了。这么说好像太过于诡辩,我的意思是,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如果我们觉得小冰的诗歌有某种徐志摩、戴望舒、顾城、海子等的“味道”,那恰好意味着,徐志摩、戴望舒、顾城、海子等诗人所塑造的诗歌美学——在大众的意义上被认为是一种诗意——已经成为一种常识性的审美,并形成了一个普遍的标准。 ③更进一步说,如果说真正的诗人的写作是一种“源代码”的话,那么,经过近一百年的习得和训练,这一“源代码”已经变成了一种程序化的语言。既然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相关诗人的作品获得创作的训练,并写下一首首诗歌,那么,小冰不过是以更快、更强的“学习”能力获得了更多甚至更好的训练,那为什么我们依然很难承认小冰写的是“诗歌”?如果我们不承认小冰写的是诗歌,那么,是否意味着,我们也可以承认我们经过“学习”和“训练”后写下的“诗歌”不是诗歌?或者,至少要在这些诗歌后面打上一个小小的问号?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又怎么来理解一百年以来的新诗传统,以及它在当下的自我复制、自动化和程序化,以及导致的严重的诗歌泡沫。 ④我想强调的是,我个人的智慧并不能对AI的写作进行一种“真假”的判断。我在另外一篇文章中曾经想象很多年后,绝大部分的文艺作品都将由AI来完成。但在此时此刻,我将暂时中断我的未来学想象,而是讨论一个更具体的当下问题——我们时代的诗歌写作是不是已经变得越来越程序化,越来越具有所谓的“诗意”,从而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习得”“学习”“训练”的气质?我们是不是仅仅在进行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