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学术园地加入时间:2011-10-3 18:44:43 来源:访问量:279 缓控释制剂是指在水中或规定介质中缓慢释放药物的制剂。二者的区别在于缓释制剂以非恒速缓慢释放药物,而控释制剂以恒速或接近恒速的方式释放药物。缓控释制剂具有如下优点: 1)对半衰期短的或需要频繁给药的药物,可以减少服药次数,从而提高病人的顺应性。2)血药浓度“峰谷”波动小,可避免超过治疗血药浓度范围的毒副作用,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适宜于制成缓控释制剂的药物范围广泛: 1)首过作用强的药物中已有不少被研制成缓释及控释制剂。2)一些半衰期很短或很长的药物。3)抗菌类药物。4)一些成瘾性药物制。在保证有效治疗浓度的同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近些年随着缓控释药物所需辅料研究逐步深入,更多优良的缓控释辅料的发现,缓控释药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片剂作为现代药物制剂中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其向缓控释制剂发展,在扩大其适用范围,减少使用限制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下面主要介绍缓控释制剂的基本类型及其常用的辅料。

1 缓控释制剂的基本类型

1.1 骨架型缓控释片剂

骨架片是依靠其骨架材料作为阻释剂的缓控释片剂。药物被包藏在不同的骨架中,以减缓药物的溶出速度和扩散速率而达到缓释效果。传统的骨架片按制剂骨架材料的不同分为水溶性骨架片、肠溶性骨架片、蜡质骨架片、不溶性骨架片和亲水凝胶骨架片。

1.2膜控型缓控释片剂

膜控型缓控释片剂是通过将片芯和小丸的表面包制一层适宜的衣层,使其在一定条件下溶解或部分溶解而释出药物,从而达到缓控释作用。其原理属于扩散释放,能源是基于膜腔内的渗透压,或者药物分子在聚合物中的溶出扩散行为。包衣缓控释制剂是口服缓控释制剂中最广泛应用的类型之一。其中缓控释微丸能提高药物与胃肠道的接触面积,使药物吸收完全,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通过几种不同释药速率的小丸组合,可获得理想的释药速率,取得预期的血药浓度,并能维持较长的作用时间,避免对胃黏膜的刺激等不良反应;可由不同药物分别制成小丸组成复方制剂,可增加药物的稳定性,而且也便于质量控制;制成小丸可改变药物的某些性质,如成丸后流动性好、不易碎等。它既可袋装后服用,也可作为制备片剂、胶囊剂等的基础,易制成缓、控释或定位制剂。

1.3胃内滞留漂浮型片剂

胃内滞留漂浮型片剂简称胃漂片,是一种能滞留于胃液中,延长药物在消化道内的释放时间,改善药物的吸收,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片剂。由于胃内漂浮片在胃中的滞留时间可长达7~8h,因此适用于对酸稳定的药物,以及治疗胃病的药物,可以达到持久发挥药效的作用。

1.4渗透泵型缓控释片剂

渗透泵制剂是口服缓控释制剂中释药行为最理想的给药系统之一,其释药速度不受胃肠道 pH 值影响,且个体差异的影响较小。目前开发的制剂多是以水溶性药物为主的单室渗透泵,这和渗透泵的释药原理有关。难溶性药物通常采取双层渗透泵(或称推拉型渗透泵)技术,使药物与含药层高分子以混悬液形式被助推层高分子推出释药孔,以达到恒速释药的目的。口服渗透泵制剂以零级释药过程为基本特征,能够以恒定的释药速率释放出一定量的治疗药物,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它能够避免普通口服片剂必然造成的血药浓度波动较大的现象,减少用药次数与全身副作用,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4.1 单室渗透泵单室渗透泵是最简单的渗透泵,它由外层和内层两部分组成:外层是具有释药小孔的半透膜,内层是由辅料和主药组成的片芯,药物通过半透膜上的释药小孔不断地释放出来,达到了缓释的作用。

1.4.2 多室渗透泵

1.4.

2.1 带有可扩展渗透室的渗透泵

用一层不渗透的具有弹性的或可移动的隔膜将刚性半膜隔室分成两个:一为药室,另一室为渗透室。

1.4.

2.2 带有不可扩展室的双室型渗透泵

由于从渗透泵释出的药物溶液为饱和溶液,所以,对于一些有较强刺激性的药物来说,可能会在释药孔部位(因局部药物浓度过高)引起一定的刺激性。不可扩展室的双室型渗透泵在使用时,药室内释出的高浓度药物饱和溶液,先进入稀释室,被其中的液体稀释后再释出本装置。这样,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也可采用双室型渗透泵装置给药,而不会产生胃肠刺激等副作用,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双室型渗透泵的适用范围。

1.4.

2.3 三层渗透片

三层渗透片是有中间推进层和两臂昂两层药室组成,三层外面包了一层半透膜。此系统优点是避免某些药物从一个小孔释放时产生的胃肠道黏膜副作用。

2 缓控释制剂的药用辅料

传统的药用缓控释辅料有:乙基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和醋酸纤维素等。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缓控释制剂的深入研究,更多新的药用缓控释辅料被人们发现并用于制备缓控释制剂。

2.1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壳聚糖为甲壳类动物、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外壳中的甲壳质脱乙酰化而制得。由于壳聚糖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无毒性和易成膜性,作为一种新型辅料正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药剂学领域中应用研究尤为广泛。此外,亦可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制备微球或微囊并制成片剂,在达到缓控释作用的同时,达到靶向治疗的作用。

2.2 海藻酸及其衍生物海藻酸主要来源于巨型海藻,为褐藻的细胞膜组成成分,一般以钙盐或镁盐的形式存在。由于其无毒、无刺激性,因此可以广泛用于各种药物制剂中。近些年,人们发现海藻酸及其盐类在用作缓释制剂的载体方面,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2.3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环糊精是淀粉经微生物发酵后形成的一种产物。其空穴的开口具有亲水性,空穴内部呈疏水性,某些药物可以在范德华力和氢键的作用下包合在其空穴内部,不仅达到增溶目的,还具有缓控释的效果。

2.4 蜡质材料缓控释制剂中常用的蜡质是蜂蜡和巴西棕榈蜡,由于其具有疏水性,在缓控释片剂中可以作为阻释剂,并配合亲水性物质达到缓控释目的。

2.5 其他天然材料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化学思想渐渐地发展起来并延伸到药学研究领域。药剂学相关研究人员也在尝试寻找绿色、环保、节能的新型缓控释辅料。

3 发展现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药学工作者投入到缓控释片剂的研究与开发当中,大量的关于缓控释片剂的药物动力学研究也在积极开展,并用于指导新的缓控释片剂的研发。随着药物动力学和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的发展,及生产工艺的改进,化学药品缓控释制剂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自己写的

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自己写的 【摘要】近年来,随着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及给药系统研究的深入,缓释、控 释药物制剂日益增多。该制剂具有的给药次数少、峰谷血药浓度波动小、胃肠道刺激轻、疗效长、安全等特点使其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因此近年来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技术研究进展十分迅速,广大药学工作者结合临床研究了多种缓释、控释制剂。笔者根据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的文献报道从高分子材料、制剂,其他制剂技术对它的影响这几个方面对这一技术作一综述。 一缓、控释制剂的定义及优点 缓释制剂是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控释制剂是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地释放药物[1]崔福德.。药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与其相应的普通制剂相比,这两种制剂给药频率至少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能增加或显著增加患者的依从性[2]张红.袁月玲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医学创新2012 5 9(14):151-152,其中控释制剂比缓释制剂的血药浓度更加平稳。缓控释制剂有以下优点[3]黄海燕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6 22(2) :57-59 (1)对半衰期短的或需要频繁给药的药物,可减少服药次数,提高)病人服药的顺应性,使用方便。特别适用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心绞痛、高血压、哮喘等。(2)使血药浓度平稳,减缓“峰谷”现象,从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特别对于治疗指数较窄的药物,制成缓控释制剂后,可避免频繁用药引起中毒危险,如茶碱。(3)缓慢释放,增强药物的有效性。药物在口服后释放出有效成分的速度缓慢,吸收速度也较恒定,药物作用时间维持较长。(4)增强药物化学稳定性。某些药物的常规制剂在贮存期间容易变质失效或口服后经胃酸作用而破坏,制成缓控释制荆后,可按要求定时、定位释放,提高稳定性。 二缓、控释制剂的分类及研究现状 1 剂型分类 缓控释制剂主要有骨架型和贮库型两种。药物以分子或微晶、微粒的形式均匀分散在各种载体中,形成缓控型骨架制剂;药物被包裹在高分子聚合膜内,则形成贮库型缓控释制剂。 2 释药系统 2.1 定时释药系统定时释药是指根据生物时间节律特点,释放需要量的药物,使药物发挥最佳治疗效果【4】张宁.口服缓控释制剂技术发展的新动向Ⅱ【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0,27(4):239—240时辰病理学、时辰药理学的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的发作存在着明显周期性节律变化,如哮喘病人的呼吸困难、最大气流量的降低在深夜最严重,溃疡病人胃酸分泌在夜间增多,牙痛等疼痛在夜间到凌晨更为明显。对于这些节律性变化疾病的临

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缓控释制剂一直成为医药界的研究热点,并在临床上得以广泛 应用。本文就缓控释制剂的概念、优点、剂型分类及常见的制备技术进行了综述。【关键词】缓控释制剂剂型分类制备技术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国外就已经 开始了对缓控释制剂的开发研究,至今已经有50年的历史。近些年,随着药物 制剂技术的不断发展,缓控释制剂理论和制备技术趋于完善和成熟,同时人们对 药品疗效越来越重视,要求也随之提高,缓控释制剂以其独特的优势,目前已成 为一个研究热点[1]。本文对近几年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1. 缓控释制剂的概念缓控释制剂可分缓释制剂和控制制剂,缓释制剂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较 少一半或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依从性的制剂;控释制剂是指在规定的释 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释放药物,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 通制剂少一半或有所减少,血药浓度比缓释制剂更加平稳,且能显著增加患者依 从性的制剂[2]。 2. 缓控释制剂的优点相比于普通制剂,缓控释制剂具有明显的 优势,具体如下:①降低给药频率。一般对于半衰期较短的药物,患者需要频繁服药才能达到或维持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而缓控释制剂通常比普通制剂载药 量大,可减少服药次数,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服药顺从性。②平稳释药。普通制剂在一天内需要多次给药,导致患者的血药浓度会产生较明显的峰谷波动现象,而 缓控释制剂因释药缓慢平稳,可有效减少或避免血药浓度峰谷现象。③提高疗效。相对普通制剂,缓控释制剂释药缓慢且能长时间维持在有效治疗浓度,在吸收部 位也可较长时间停留,因此能使药物较为完全地被吸收,显著提高药物疗效[3]。 ④降低毒副作用。普通制剂峰谷现象明显,当血药浓度处于波峰时,易产生不良反应,尤其对于治疗床较窄的药物,甚至出现中毒情况。而缓控释制剂血药浓度 波动小,可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提高用药安全性[4]。 3. 缓控释制剂的剂型分类 根据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和聚合物材料种类,将其分为骨架型、膜控型、渗透 泵型、胃滞留型及生物粘附型缓控释制剂等。 3.1 骨架型缓控释制剂骨架型缓控 释制剂系指药物与一种或多种惰性骨架材料混合通过压制或融合而成的制剂,采 用药物溶解、骨架溶蚀和药物经孔道扩散的方式释药,最为常见的是骨架缓释片,根据所用骨架材料的不同又可分为亲水凝胶骨架缓控释片、蜡质骨架缓控释片、 不溶性骨架缓控释片和混合型骨架缓控释片[5]。 3.2 膜控型缓控释制剂膜控型缓 控释制剂是采用包衣技术,选用不同功能的缓控释材料作为包衣材料,在普通片剂、颗粒等表面进行包衣,通过包衣膜调节和控制药物的释放。 3.3 渗透泵型缓 控释制剂渗透泵缓控释制剂利用渗透压差作为释放动力,具有零级释药特征,目 前以渗透泵片最为常见,由片芯和外包衣膜组成。口服渗透泵缓控释制剂后,介 质渗透包衣膜后使渗透剂和药物溶解,在膜内外形成足够的压力差,在此作用下,药物便可通过释药小孔释放出来[6]。 3.4 胃滞留型缓控释制剂胃滞留缓控释制剂 利用流体动力学平衡原理或选用生物粘附性材料,使药物能长时间漂浮或粘附于 胃中,从而有利于药物被完全吸收,以达到缓控释和治疗疾病的目的[7, 8]。 3.5 生物粘附型缓控释制剂[9] 生物粘附性缓控释制剂是利用具有粘附性的高分子材料能与胃肠道黏膜形成紧密接触,延长在靶部位的时间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4. 缓控 释制剂常见的制备技术4.1 包衣技术制剂包衣技术是基于药物和剂型设计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成膜材料及辅料,在特定的包衣设备上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使制剂 表面形成一层或数层功能性或非功能性包衣膜。包衣技术一般应用于固态药物制

缓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

---------------------------------------------------------------最新资料推荐------------------------------------------------------ 缓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 缓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中国药科大学平其能一、缓控释制剂的现状与进展口服药物缓释及控释药物制剂是国内外医药产品发展的重要方向。 由于开发周期短、投入少、经济风险低、技术含量增加而附加价值显著提高等而被制药工业看重。 国外上市的该类制剂品种达 200 余种,500 多个规格。 2019 年,全球口服缓控释制剂的市场规模为 216 亿美元,年增长率为 9%。 国内缓释、控释药物制剂也在不断增加,中国药典收录的缓控释制剂也在逐版增加。 近年来我国缓释及控释制剂的研发和生产得到很大发展,无论从生产的品种、数量还是从剂型和释放机理的研究等多方面已经大大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距离,还有一些中药有效成分或部位正在开发缓控释制剂。 但是,作为一类新剂型和新制剂,其生产水平、质量控制和重现性等方面有待提高,方便临床用药的不同剂量和规格还有待发展。 缓控释制剂发展的趋势是,从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方便用药、平稳血药浓度、减小毒副作用为目标进而以提高病人在疾病状态下的药效为目标。 根据这一目标,设计缓控释制剂具有治疗需要的释药速度(并非 1 / 11

恒释就好)、释药时间(并非延长释放时间就好)及释药部位或靶位。 从剂型而言,近几年研发较多的是根据疾病治疗时辰药理学的定时脉冲缓释系统和一天一次用药的缓控释系统。 从药物而言,则有更多不同类型的药物进入了口服缓释及控释选择的范围,如一些抗菌素药物开发了缓控释制剂。 二、缓控释药物制剂的设计原则 1、设计目的(1)适应症及治疗需要主要适用于长期性及慢性疾病如高血压、抑郁、过敏、糖尿病、抗菌、慢性疼痛、关节炎、高胆固醇和癫痫等,但没有严格的限制。 (2)方便用药方便用药是开发缓控释制剂的重要目的之一。 缓控释制剂提高病人用药顺应性,减少用药次数。 液体口服缓控释制剂方便儿童、老人和吞咽困难病人用药。 复方缓控释制剂可以减少漏药率、提高效果、减少花费等。 (3)缓控释制剂的经济学缓控释制剂延长药物专利的保护时间、开辟新的有效专利。 缓控释制剂中以片剂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缓释骨架颗粒或缓释微丸胶囊也是较经济的选择。 开发全新的缓控释制剂需要较高的投入和更长的时间,而应用不同的工艺技术或剂型获得相同缓释性质及治疗特点的二次开发则相对降低成本,对现有缓控释制剂进行完全的仿制也可能分享市场份额。 2、设计原则缓释与胃肠吸收的关系胃、十二指肠、小肠及大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近年来,随着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及给药系统研究的深入,缓释、控释药物制剂日益增多。该制剂具有的给药次数少、峰谷血药浓度波动小、胃肠道刺激轻、疗效长、安全等特点使其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因此近年来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技术研究进展十分迅速,广大药学工作者结合临床研究了多种缓释、控释制剂。笔者就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作用特点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是一种长效制剂,是通过药剂学设计来获得减慢药物释放速率的药理屏障,药物依靠自由扩散、基本骨架的生物降解或溶蚀以及渗透压的作用突破屏障缓慢释药,使药物在体内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控制在8~24h[1]。 1.1 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的顺从性[2]:使用缓释、控释型口服药或注射药,则每天或几天甚至上月仅需服药1~2次,可防止漏服或忘记服药。 1.2 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保持平稳而有效的血药浓度: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缓释、控释药物制剂能在吸收位点提供恒定的药物浓度,吸收后血药浓度维持在允许的治疗范围内。 1.3 释放缓慢,减少人体对药物的对抗作用,增强药物的有效性:药物在口服之后缓释出有效成分,吸收也较恒定,使血药浓度保持在一定的水平[3],临床有效药力能维持较长时间。 1.4 降低药物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普通制剂由于口服后在胃肠道中迅速崩解溶出,可对胃肠产生较大的刺激作用,若制成缓释、控释药物制剂,即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2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技术类型 缓释、控释制剂技术有3种释药类型:定速、定位、定时释药[3]。 2.1 定速释放技术:是指制剂以一定速率在体内释放药物,基本符合零级释放动力学规律,口服后在一定时间内能使药物释放和吸收速率与体内代谢速率相关。定速释放可减少血药浓度波动情况,增加患者服药的顺从性。可借助于改变片剂的几何形状来控制药物的释放,如迭层扩散骨架片、双凹形带孔包衣片、环形骨架片等。 2.2 定位释放技术:定位释放可增加局部治疗作用或增加特定吸收部位对药物的吸收。在口腔或胃肠道适当部位长时间停留,并释放一定量药物,以达到增加局部治疗作用或增加 特定吸收部位对药物的吸收。利用一些比重小于水且具有高黏性的材料,也可以使制剂在胃内滞留较长时间并定速释药。胃内滞留系统有:胃漂浮系统、胃内膨胀系统、生物粘附系统等[4]。小肠定位给药系统(肠溶制剂)可避免药物在胃内降解或减少对胃的刺激,提高一些药物的疗效。

中药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part2

中药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结合缓释制剂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中药缓释制剂的主要分类及研究的现状。缓释制剂主要类型有骨架分散型缓释制剂、膜控型缓释制剂、注射用缓释制剂、缓释膜剂等。 关键词:中药;缓释制剂;研究进展 缓释制剂指口服后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至少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的顺应性或疗效的制剂。缓控释制剂中的药物在体内缓慢地非恒速释药常为一级吸收过程。使人体获得稳定的有效治疗血药浓度,使疗效一剂量最佳化减少用药剂量,减少服药次数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服药顺应性,避免普通制剂因频繁给药产生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从而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中药缓释制剂的发展现状 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理论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近年来随着中药基础工作研究的深入,关于中药缓释制剂研究的报道愈来愈多,涉及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及中药复方等多个层次。[1]中药缓释制剂领域的研究主要停留在药物成分的提取与纯化工艺、成型工艺、体外释放度、药效研究药效与体外释放度相关性研究等初始层面上,其体内释药特性生物利用度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等体内生物药剂学研究则很少,见其研究的广度及深度明显滞后。 2.中药缓释制剂的类型 2.1胃内滞留型漂浮缓控释制剂 胃内滞留型漂浮缓控释制剂剂型以亲水凝胶为骨架,另加入一些附加剂(如:碳酸盐等发泡剂以及高级醇和蜡类物质)来增加浮力,使之漂浮于胃液表面,从而延长药物的体内滞留时间,并使吸收增加,提高生物利用度。[2]该剂型主要适用于治疗胃部慢性病,以胃粘膜吸收为主要吸收部位的药物。近年来国外对漂浮型控释剂已引起重视。因它具有:(1)多剂量给药疗效重现性好;(2)药物在胃肠道表面分布面积广,局部刺激性小;(3)很少受消化道输送食物的影响等特点。 2.2骨架型缓释制剂 骨架型缓控释制剂主要是骨架片。骨架片按其使用的骨架材料分为亲水凝胶骨架片、溶饱性骨架片、不溶性骨架片三种类型。骨架片是药物与一种或多种骨架材料及其他辅料制成的片状固体制剂。[3]中药缓释骨架片主要以亲水凝胶型骨架片和不溶性骨架片为主。亲水凝胶型骨架片主要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遇水后可形成凝胶。水溶性药物可通过凝胶层向外扩散,水中溶解度小的药物则由凝胶层的溶蚀来控制其释放速度。[4]任福正等[5]制备青藤碱缓释片.研究不同黏度级的HPMC在不同用量时对青藤碱的释放度影响。丁广斌等[6]以卡波姆为骨架材料,制备磷酸川I芎嗪水凝胶型缓释片。程岚等阁以HPMC 为骨架。以MCC为填充剂制备葛心通缓释片。金朝辉等[7]利用单因素考察及正交实验制备黄藤素缓释片。不溶性骨架片主要由乙基纤维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聚丙烯、聚氧硅烷等不溶性骨架材料制成,其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

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学术园地加入时间:2011-10-3 18:44:43 来源:访问量:279 缓控释制剂是指在水中或规定介质中缓慢释放药物的制剂。二者的区别在于缓释制剂以非恒速缓慢释放药物,而控释制剂以恒速或接近恒速的方式释放药物。缓控释制剂具有如下优点: 1)对半衰期短的或需要频繁给药的药物,可以减少服药次数,从而提高病人的顺应性。2)血药浓度“峰谷”波动小,可避免超过治疗血药浓度范围的毒副作用,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适宜于制成缓控释制剂的药物范围广泛: 1)首过作用强的药物中已有不少被研制成缓释及控释制剂。2)一些半衰期很短或很长的药物。3)抗菌类药物。4)一些成瘾性药物制。在保证有效治疗浓度的同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近些年随着缓控释药物所需辅料研究逐步深入,更多优良的缓控释辅料的发现,缓控释药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片剂作为现代药物制剂中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其向缓控释制剂发展,在扩大其适用范围,减少使用限制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下面主要介绍缓控释制剂的基本类型及其常用的辅料。 1 缓控释制剂的基本类型 1.1 骨架型缓控释片剂 骨架片是依靠其骨架材料作为阻释剂的缓控释片剂。药物被包藏在不同的骨架中,以减缓药物的溶出速度和扩散速率而达到缓释效果。传统的骨架片按制剂骨架材料的不同分为水溶性骨架片、肠溶性骨架片、蜡质骨架片、不溶性骨架片和亲水凝胶骨架片。 1.2膜控型缓控释片剂 膜控型缓控释片剂是通过将片芯和小丸的表面包制一层适宜的衣层,使其在一定条件下溶解或部分溶解而释出药物,从而达到缓控释作用。其原理属于扩散释放,能源是基于膜腔内的渗透压,或者药物分子在聚合物中的溶出扩散行为。包衣缓控释制剂是口服缓控释制剂中最广泛应用的类型之一。其中缓控释微丸能提高药物与胃肠道的接触面积,使药物吸收完全,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通过几种不同释药速率的小丸组合,可获得理想的释药速率,取得预期的血药浓度,并能维持较长的作用时间,避免对胃黏膜的刺激等不良反应;可由不同药物分别制成小丸组成复方制剂,可增加药物的稳定性,而且也便于质量控制;制成小丸可改变药物的某些性质,如成丸后流动性好、不易碎等。它既可袋装后服用,也可作为制备片剂、胶囊剂等的基础,易制成缓、控释或定位制剂。 1.3胃内滞留漂浮型片剂 胃内滞留漂浮型片剂简称胃漂片,是一种能滞留于胃液中,延长药物在消化道内的释放时间,改善药物的吸收,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片剂。由于胃内漂浮片在胃中的滞留时间可长达7~8h,因此适用于对酸稳定的药物,以及治疗胃病的药物,可以达到持久发挥药效的作用。 1.4渗透泵型缓控释片剂 渗透泵制剂是口服缓控释制剂中释药行为最理想的给药系统之一,其释药速度不受胃肠道 pH 值影响,且个体差异的影响较小。目前开发的制剂多是以水溶性药物为主的单室渗透泵,这和渗透泵的释药原理有关。难溶性药物通常采取双层渗透泵(或称推拉型渗透泵)技术,使药物与含药层高分子以混悬液形式被助推层高分子推出释药孔,以达到恒速释药的目的。口服渗透泵制剂以零级释药过程为基本特征,能够以恒定的释药速率释放出一定量的治疗药物,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它能够避免普通口服片剂必然造成的血药浓度波动较大的现象,减少用药次数与全身副作用,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4.1 单室渗透泵单室渗透泵是最简单的渗透泵,它由外层和内层两部分组成:外层是具有释药小孔的半透膜,内层是由辅料和主药组成的片芯,药物通过半透膜上的释药小孔不断地释放出来,达到了缓释的作用。 1.4.2 多室渗透泵 1.4. 2.1 带有可扩展渗透室的渗透泵 用一层不渗透的具有弹性的或可移动的隔膜将刚性半膜隔室分成两个:一为药室,另一室为渗透室。

农药缓释、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农药缓释、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现代农药正朝着“高效、低毒、无污染”的方向发展。人们~一方面在寻找新的活性化合物,另一方面也在根据活性化合物的作用机理和靶标对象开发新的剂型,以实现农药高效、低毒和环保的理念。上个世纪末在发达国家普及的…些剂型,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和水分散颗粒剂等,目前在中国也已经得到一一定程度的推广。而最近几年,国外对缓释剂、控释剂的开发又趋活跃。本文就缓释、控释的技术和剂型进行介绍。 1缓释和控释 缓释(sustained-release)足指施药后活性成分缓慢地非恒速地释放。控释(controlled-release)是指施药后活性成分缓慢地按要求的速度释放。前者是缓慢释放,后者是有控制的缓慢释放。缓释和控释的技术有物理法和化学法,或者两者兼备。缓释和控释的原理足利用渗透、扩散、析出和解聚而实现。常用的方法有微胶囊技术、吸附技术、均一体技术、化学键合和聚合技术等。 2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和优点 由于缓释、控释剂在制备工艺上通常使用一定的介质进行包覆、吸附或交联,避免和减轻了其在使用过程中对人和环境的危害和污染。同时,这种包覆和包结作用也降低了原药在乍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于环境中的降解、挥发和流失。而更重要的是由于药剂释放量和时间得到了控制,使施药到位到时,原药的功效得到提高,用药量大大减少。 3具有缓释控释功能的剂型 3.1缓释微胶囊 所谓微胶囊技术,就是以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壁,通过化学法、物理法或物理化学法将另一种物质(囊芯)包裹起来形成一种具有半透膜的微型胶囊技术。而微胶囊农药制剂就是利用微胶囊技术把固体或液体原药等包覆在囊壁材料中形成的微小胶囊。生产方法是将原药分散成几个μm到几十个/μm 的微粒,然后通过界面聚合生成的高分子膜,囊芯活性物可以通过渗透、扩散穿透囊壁而释放出来,而释放速度又可通过改变囊皮的化学组成、厚度、硬度和孔径大小等加以控制。胶囊的材料和囊壁厚度是关键。目前国内已成功将毒死蜱、氯氟氰菊酯、氟虫腈和二甲戊乐灵成功制成缓释微胶囊。 3.2吸附性固体缓释制剂 该类制剂一般是将活性物吸附在天然或合成的固体载体上,或者与其混合成型,通过解吸、扩散达到释放。例如缓释控释颗粒剂,其外观和制备工艺和普通的水分散颗粒剂没有太大差别,但是由于使用缓释包结剂和黏合剂,使得缓释控释颗粒剂不具有崩解和水分散性,从而使活性成分得到缓慢释放。这种制剂常用于地F害虫的防治。10%的毒死蜱颗粒剂就属于这类产品。 3.3混融缓释制剂

浅析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浅析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摘要】缓释、控释药物可依照使用目的的差别分成口服、腔道粘膜、透皮吸收、植入等类别。因为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给药次数并不频繁、对胃肠刺激较小、治疗时间较长、峰谷时期血药浓度波动不大、使用安全,所以也促进了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令其获得了良好的进展。 【关键词】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研究进展;临床应用 引言: 由于缓释、控释药物制剂具备了研发周期较短、资金投入较低的特征,并且制作的经济风险较低,单位药物含有的技术含量较高,商家获取的利润较为丰厚,使其与传统制剂相比更具有市场优势,所以被制药行业所重视。 一、缓控释制剂的定义与特点 缓释制剂指的是在相应的释放介质中,通过标准缓慢、非恒速的方式释放药物。控释制剂指的是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依照需求渐渐恒速或靠近恒速释放药物。与其对应的普通制剂对比,这两类制剂给药次数至少降低一半或相对降低,可以提高或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其中控释制剂远比缓释制剂血药浓度更为稳定。缓控释制剂为需要临床治疗所需而引发的[1]。透过临床实践可以发现,有些慢性病患在通过普通制剂进行治疗时依从性较差,而缓控释制剂逐渐释放药物具有以下特征: 1、可以稳定药物浓度,以免峰谷现象的发生,对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十分有利。尤其对治疗窗窄的药物,能够确保其安全性与有效性; 2、令血药浓度在长期内保持良好的治疗浓度,对半衰期短的药物,可以减少给药次数,以免夜间还需给药,使用更为方便; 3、最大程度降低毒副作用。 二、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技术类别 1、定速释放技术 此种药物运用后在相对时间中可令药物释放与呼吸速度相持衡,并与自身的代谢有关。此类制剂依照零级释放动力学定律,通过相应的速率在体内释放药物。定速释放技术能够降低血浓度波动,确保药效能长时间有效,提高病患的顺从性。能够透过转变药剂的几何形状来转变药物的释放状况,比如环形骨架片、双凹型带孔包衣片、迭层扩散骨架片等。

关于药物缓释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概述,药物制剂工程论文

关于药物缓释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概述 摘要 随着医药制剂技术的持续发展,医药界高度重视新产品、新剂型的开发研究。与新化合物实体开发相比,新的制剂具有成本小、周期短而见效快的优势。近年来,药物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且具有广阔的研究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药物;缓释控释制剂;辅料;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增长,我国制药水平也不断发展。近几年来,为了提高药物的使用率、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及减轻用药时给患者带来的巨大痛苦,国内的许多制药厂都成立了主要以研究药物制剂为主的部门。此类制剂药物因具有给药次数少、对患者的肠胃刺激性小、治疗时间短、使用比较安全等作用,深受患者、医生的信赖。由于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应用率不断的上升,现今对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药物的一般剂型是片剂和注射剂,但多数药物不适合应用这两种剂型。对治疗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若选择片剂、注射剂治疗时,当药物与血液循环融合后,会产生相对明显的血药浓度波动,出现了峰谷情况,容易产生毒副作用,使之有效治疗浓度较低不能很好的起到治疗的效果。但缓释、控释药物制剂却克服了这一现象。 1、控释缓释制剂的优点 近20 多年来,国外极为重视研究新剂型和新制剂的,其中的控释和缓释口服制剂是热点。相比于普通制剂,缓控释制剂的优点在于: 1.1 对于半衰期短,或者给药频繁的药物,可以减少服药的次数,使病人服药的顺应性得到提高,方便使用。尤其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心血管疾病、心绞痛、高血压、哮喘等慢性疾病患者特别适用。 1.2 有利于平稳血药浓度,“减缓峰谷”现象,从而使发生不良药物反应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得以降低,临床用药更为安全。 1.3 缓慢释放,增强药物的有效性。药物在口服后释放出有效成分的速度缓慢,吸收速度也较恒定,药物作用时间维持较长。

缓控释技术的研究进展-化工

缓控释技术的研究进展-化工 缓控释技术的研究进展 汤洁刘修树范高福何晓丽方丽波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系药学教研室,安徽巢湖238000) 【摘要】结合临床应用对缓控释制剂的类型进行综述,主要介绍骨架缓控释技术、渗透泵技术、定位释放技术、生物黏附技术、脉冲释放技术在制剂中的应用发展。 关键词缓控释;制剂技术;进展 ※基金项目:安徽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药学示范实验实训中心(2014sxzx047)。 作者简介: 汤洁(1985—),女,安徽无为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药物制剂技术。 缓控释制剂在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抑郁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治疗。对于长期服药的慢性疾病患者,缓控释制剂可减少服药次数,避免口服后“峰谷”现象引发的不良反应。目前开发缓控释制剂已成热点,本文就缓控释制剂的制剂技术作一概述。 1 骨架型制剂 骨架型制剂研制的关键是控制药物释放速率,因制备工艺简单,以亲水性凝胶骨架片研究居多。王震红等[1]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枸橼酸为致孔剂制备抗抑郁的盐酸安非他酮缓释骨架片。采用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设计法研究HPMC种类、用量、粒度及制片压力等工艺因素对释药行为的影响。最优处方以盐酸安非他酮150 mg、粒径为125μm的HPMC K100M195mg、枸橼

酸25mg、硬脂酸镁4 mg,制备盐酸安非他酮12h缓释片。另有研究者将抗抑郁的文拉法辛用骨架材料HPMC和甲基纤维素制成缓释片,在pH=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体外释放效果良好[2]。陈丽等[3]将芦丁与增溶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均后,加入含有壳聚糖和阿拉伯胶的粘合剂,湿法制粒压制芦丁壳聚糖缓释片,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动力学模型,8h体外累积释放度达到90.56%,缓释作用明显。王玉等[4]采用骨架缓控释技术研制的复方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双层缓释片,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显著增强,可降低胃肠道刺激。该研究考察HPMC 的种类和用量、稳定剂等单因素对双层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00mg的HPMC K15M和3%的稳定剂枸橼酸制得的缓释层阿司匹林在1~24h内缓释效果良好;速释层硫酸氢氯吡格雷在45min内药物释放达90%以上。有研究者采用熔融法制备降糖药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5],是将45%的相对化学惰性蜡质材料十八醇在60~65℃下熔化后,加入盐酸二甲双胍搅拌15min,冷却后制粒,与硬脂酸镁混合后压片制得。二甲双胍缓释片体外释放10h符合Higuichi方程;考察高湿试验、光照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结果表明该缓释片的稳定性良好,制剂工艺稳定可靠。 2 渗透泵型制剂 渗透泵型制剂是以膜内外的渗透压差作为释药动力,具有零级释药特征。短效硝苯地平口服后血压波动较大可能会引发冠心病。有研究者采用渗透泵控释技术制备了硝苯地平双层渗透泵控释片[6],对影响体外释放度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增加含药层中PEO相对分子量和提供不足的制片压力,药物释放不完全;减小助推层中PEO相对分子量和增加制片压力,衣膜出现破裂现象。制得的渗透泵片在3~14h内零级特征明显,平均释药量约为8%/h。

口服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_口服缓释制剂可采用的制备方法是

《口服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_口服缓释制剂可采用的制备方法 是》 摘要:2.1骨架型缓释制剂骨架型缓释制剂在释药机理上一般属于扩散控释系统,其释药一般符合一级速率过程, 通过薄膜包衣技术也可以制备口服缓释制剂(包括片剂、胶囊、颗粒、小丸等),此类制剂在释药机理上属于扩散控制, 在有关缓释制剂的文献报道中,临床适应症主要以病情较重、病程较长,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为主,其中以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居多 【关键词】缓释制剂研究进展综述中图分类号:R9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5-040-01 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关于缓释制剂的记载和描述。 如李杲的“丸者缓也,舒缓而治”是关于缓释制剂的较早的记载。普通制剂,不论口服或注射,需要一日数次给药,不仅使用不便,且易漏服漏用,而且血液中药物浓度波动较大有峰谷现象。缓控释制剂可较持久的释放药物,减少用药频率,克服峰谷现象,提高药效和安全度。本文对缓释制剂的基本知识、缓释制剂的原理、应用剂型、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1缓释制剂的基本知识药剂学界习惯把剂型划分为:传统剂型(第一代)、常规剂型(第二代)、缓控释剂型(第三代)、靶向剂型(第四代)、时间脉冲释药剂型(第五代)。正在孕育的随症调控式个体化给药剂型可谓之第六代.。缓释制剂的原理主要基于溶出速度的减 小(Noyes-whitney方程)和扩散速度的减慢(Fick’s第一扩散定律)两种方式。但对于一个具 体制剂,往往是两方面的因素同时起作用,在原理上不能截然分开。大体可根据其原理分为溶出原理和扩散原理。药物的释放受其溶出速度的限制,溶出速度慢的药物显示出缓释的 性质。通过减少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溶出速度,可使药物缓慢释放,达到长效作用。利用扩散原理达到缓控释作用的方法包括增加粘度以减小扩散系数,制成乳剂,制成植入剂,制成微囊、包衣、药树脂等。2口服缓释制剂类型 2.1骨架型缓释制剂骨架型缓 释制剂在释药机理上一般属于扩散控释系统,其释药一般符合一级速率过程。 2.1.1不溶性骨架缓释片是由既不溶解也不溶蚀的材料制成,是液体穿透骨架,将药物溶解,然后 从骨架的沟槽中扩散出来,骨架在胃肠中不崩解,药物释放后整体从粪便排出。常用的不溶性骨架材料有EC、聚乙烯、聚氯乙烯(PVC)、聚丙烯等。 2.1.2溶蚀性骨架缓释片(即 蜡质骨架片)是借助蜡质类材料的逐渐溶蚀而释放药物,其释药过程是一种磨蚀-扩散- 溶出过程,呈一级速率释药。常用的蜡质骨架材料有硬酯酸、巴西棕榈蜡、聚乙二醇、氢化蓖麻油、甘油三酯、峰蜡等。 2.1.3亲水性凝胶骨架缓释片这类骨架型制剂是骨架遇水膨胀形成凝胶,水溶性药物的释放主要通过凝胶层进行扩散,而在水中溶解度小的药物释放速度由凝胶层的溶蚀速度决定,不管其释放是扩散还是溶蚀机制,凝胶最后完全溶解,药物全部

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黄桂华 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65年开始有文献发表,70年代被医学界认可,此后取得了很大突破,上市药物品种和制剂类型逐渐增多。在释放系统中研究最多、发展最快的是口服缓释、控释制剂,是近代国内外医药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由于开发周期短,投入较少,经济风险低,且因产品技术含量增加而附加价值显著提高等优点而被制药工业看好。 一、概述 (一)缓释、控释制剂的概念、特点 1.缓释制剂(sustained-release preparations)系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与其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至少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顺应性的制剂。 2.控释制剂(controlled-release preparations)系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地释放药物,与其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至少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血药浓度比缓释制剂更加平稳,且能显著增加患者顺应性的制剂。 缓释、控释制剂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体外释药特征不同:控释制剂是不受时间影响的恒速释药,即按零级动力学规律释放药物;而缓释制剂是按时间变化先快后慢的非恒速释药,即按一级动力学或Higuchi方程等规律释放药物。其二是体内药物动力学特征不同:控释制剂体内血药浓度在一定时间内能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而缓释制剂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3.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

(1)减少给药次数,避免夜间给药,增加病人用药的顺应性。 (2)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避免某些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3)增加药物治疗的稳定性。 (4)可减少用药总剂量,因此,可用最小剂量即可达到最大药效。 虽然缓、控释制剂有其优越性,但仍存在一些弊端:缓控释制剂是基于健康人群平均药物动力学参数制定的给药方案,在疾病状态或药物动力学特性有所改变时,不能灵活调节给药方案;剂量调节灵活性降低,如果临床上遇到某种特殊情况(如出现较大副作用)往往不能立刻停止治疗;设备和工艺费用较普通制剂昂贵。 (二) 缓释、控释制剂的载体材料 口服缓控释制剂的载体材料,除赋形剂、附加剂外,主要有骨架材料和包衣材料等。 1.骨架材料 采用骨架技术制备缓控释制剂的载体材料主要包括亲水凝胶骨架材料、溶蚀性骨架材料和不溶性骨架材料三大类。 (1)亲水凝胶骨架材料主要是一些亲水性聚合物,其特点是遇水或消化液后经水合作用而膨胀,并在释药系统周围形成一层稠厚的凝胶屏障,药物可以通过扩散作用透过凝胶屏障而释放,释放速度因凝胶屏障的作用而延缓,材料的亲水能力是控制药物释放的主要因素。常用的亲水凝胶骨架材料有:①天然胶,如海藻酸盐、琼脂、黄原胶、西黄蓍胶等;②非纤维素多糖类,如甲壳素、甲壳胺、脱乙酰壳聚糖(壳聚糖)、卡波姆、半乳糖甘露聚糖等;③高分子聚合物,如聚维酮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探究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探究

摘要:缓释、控释药物制剂主要是为了提升药物使用效率,缩短病症的治疗时间,避免因频繁用药增加患者治疗痛苦。文章主要对缓释、控制药物制剂当前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状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缓释药物制剂;控制药物制剂;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高分子材料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针对药物也逐渐开展了系统化研究,缓释、控制药物制剂的临床研究使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缓释、控制药物制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减少进药次数,并合理控制药物峰值血药浓度,具有更高的临床安全性,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 1 缓释、控制药物制剂应用优势分析 缓释、控制药物制剂长效的药物制剂,从药剂学角度进行科学设计后能够有效缓解药物的释放速率,严格设置药理屏障。这种类型的药物制剂自身具有较强扩散性,而且通过溶蚀作用和骨架生物降解可以有效突破屏障,减缓药物释放速度,保证患者机体内血药浓度保持稳定。 在临床上应用缓释控释药物制剂可以降低患者用药量,提升患者对服药的依存度。患者每天只需要服用小剂量缓释和控制的药物制剂即可达到治疗效果,甚至一些药物可以间隔几天甚至数月服药一次。另外,这种类型的药物制剂能够有效控制血药浓度出现巨大波动,保持血药浓度平稳,在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也能最大程度缓解患者并发症,提升治疗的安全性。 1. 格列吡嗪控释片 格列吡嗪控释片是一种渗透活性较高的药物,这种药物主要是通过表面包括半透膜和核心来发挥出缓释和控释作用。药物核心主要有活性层和药理惰性层两个部分[1],都能够发挥出很好的渗透和性。在片剂外部包裹的外膜具有良好的水渗透性,但对药物并不会出现渗透性。药物进入人体肠胃道时,渗透层压力逐渐增加,对药层形成挤压作用,通过激光微孔就能够进行药物缓慢释放,而且胃部的ph值和胃肠道活动并不会对药物释放控制速率产生影响。充分保证了人体内部药物释放速度的稳定性。

中药缓控制剂及药用辅料的研究进展

中药缓控制剂及药用辅料的研究进展 作者:饶磊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7期 【中图分类号】R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458-01 【摘要】对中药缓控释制剂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是目前临床上一项重要的任务,在选择缓释制剂的辅料时,会直接影响到制剂的缓释作用,所以为了促进中药药剂学学科能够不断的发展,本文主要对中药缓控制剂及药用辅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中药;缓控释制剂;药用辅料;综述 缓控释制剂指的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利用规定的制剂办法,适当的延长药物在人体里进行释放时间,利于人体吸收并代谢药物,最终排出体外,能够适当的延长药物产生的积极作用的制剂。而在选择辅料的时候,其具体成分、组成部分以及结构状况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药物本身的释放性能[1]。所以,应该不断的开发出新的能够用作缓控释制剂辅料的物质,不断的优化完善制剂剂型。现对中药缓控制剂及药用辅料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新型缓控释制剂的主要类型 1.1 骨架型中药缓控释制剂 骨架型通常指的是骨架片。一般按照制作过程中使用的骨架材料进行具体的划分,包括三个主要类型,分别是不溶性和可溶性骨架片、亲水凝胶骨架片等。在缓控释制剂里,骨架材料的作用就是能够进行阻释剂,在不同的骨架里面会包含有中药药物,就是为了能够降低药物的溶出以及扩散速度,最终完成药物在人体中的缓慢释放。有学者主要利用HPMC作为制作过程中使用的骨架材料,研制出能够持续12个小时的磷酸川芎嗪缓释片,有效的延长了药物在人体的滞留时间,缓释效果较好[2]。 1.2 胃内滞留型中药缓控释制剂 胃内滞留型中药缓控释制剂主要依据的原理是流体动力平衡,该药剂在口服之后,可以有效的漂浮在患者胃液之上,对于胃部慢性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主要类型包括胃内漂浮片以及胶囊等。最近几年以来,国外的医学机构已经逐渐的开始重视漂浮型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制,主要由于它:(1)重现性能较好;(2)分布面积较大,对胃肠道的局部刺激较小;(3)消化道在输送食物的过程中产生的影响较小等特点。 1.3 缓控释微球制剂

国外缓控释药物制剂辐照灭菌的研究进展

国外缓控释药物制剂辐照灭菌的研究进展 一、缓控释药物制剂辐照灭菌的概述 当今世界,药物研发已进入了制剂创新时代,而药物释放技术(Drug Delivery System,DDS)正是这一时代的主旋律。在国外,缓控释药物制剂作为现代药物释放技术的主流,发展十分迅速,成为市场主导,推动着全球医药产业的发展。所谓缓释制剂(Sustained-release Preparations)指用药后能在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所谓控释制剂(Controlled-release Preparations)是通过控释衣膜定时、定量、匀速地向外释放药物,使血药浓度恒定,无“峰谷”现象,从而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的一种制剂。缓控释药物制剂的给药方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以改善患者的顺应性,降低毒副作用,提高药品的疗效,增加药物治疗的稳定性。发展1天1次给药的缓释及控释品种是今后的重要趋势,如硫氮卓酮、茶碱、硝苯地平、非洛地平、酮洛芬、伪麻黄碱、硝酸异山梨酯、扑尔敏、萘普生、曲马多、双氯芬酸钠等均有24小时给药1次的产品或专利。 为确保缓控释药物制剂的卫生安全,需对产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采用热压灭菌法会引起缓控释药物制剂的变形,化学灭菌处理则产生化学残留物。辐照灭菌是缓控释药物制剂消毒的有效途径。但辐照对缓控释药物制剂的药效成分、制备材料、外观以及药物释放速率等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国外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下面作一些简要的介绍。 二、辐照对缓控释药物制剂的药效成分的影响 国外的大量研究表明,辐照对缓控释药物制剂的药效成分的作用主要受到药物的本身属性、辐照环境和辐照剂量等因素的影响。药物本身的属性和状态对辐照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药品本身的氧化性低,其在辐照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臭氧的干扰,很好地保持自身的性质稳定。大部分固体制剂对辐照的稳定性已经被大量的研究所肯定。而目前缓控释药物制剂的形态多为固态制剂,因而辐照的稳定性也较好。Mohr D等(1999)的研究表明用60Co辐照聚乙烯聚合物(PLG)制成的装载17-β雌二醇的微球时,在5.1-26.6 kGy 剂量范围内,17-β雌二醇的辐照稳定性极好[1]。液态药物制剂的辐照稳定性很差,大部分的液态药品制剂辐照后,有效成分都有较大的变化,主要原因是水分的影响,因为水分子辐照后产生的自由基会破坏药品的药效成分。但液体药物制剂的固体原料在加工成液体前可以进行辐照消毒灭菌。粉剂和冻干粉针剂的辐照稳定性也较好,但辐照剂量不宜太大。国外的研究表明辐照药品的剂量一般应在25 kGy以下,这样会对药品的活性成分的影响比较小,从而可以保证药品的疗效不发生可以察觉的明显变化。此外,药品在辐照过程中对其辐照环境进行适当的控制,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真空或非氧化环境下,药品的主要成分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迄今为止,国外大量的研究表明,辐照对缓控释药物制剂的药物成分的影响不是很大,在国际规定的辐照剂量和条件下药物的变化完全可以被人们接受。只要控制好药物的初始含菌量、辐照环境和辐照的剂量,大部分缓控释药物制剂都可以进行辐照消毒灭菌。 三、辐照对缓控释药物制剂制备材料的影响 在缓控释药物制剂中,高分子材料几乎成了药物在传递、渗透过程中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缓控释药物制剂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制备缓控释药物制剂的高分子材料以不同方式组合到制剂中,起到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释放时间以及释放部位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药物作用效率的目的。目前制备缓控释药物制剂的高分子材料,主要是聚乙烯类聚合物、纤维素类、甲壳素、丙烯酸树脂、线性脂肪族聚酯和硅橡胶等。有关这些单体高分子材料的辐照稳定性,国外的研究表明聚乙烯类聚合物、硅橡胶的稳定性比较好,特别是低密度的聚乙烯类聚合物的辐照稳定性更好[2]。部分高分子材料在较大的剂量下,有一定的降解。许多单体材

水产用药物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水产用药物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戴瑜来,许宝青,林启存,刘凯,蔡丽娟,朱丽敏 来源:《河北渔业》 2013年第11期 戴瑜来,许宝青,林启存,刘凯,蔡丽娟,朱丽敏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24) 摘要:现今水产养殖业追求优质高产,但在人为控温、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情况下,病害频发,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常规药物因受不同施药个体、环境的影响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疗效,尤其对于水产动物及其特殊的生活环境。缓释制剂以其拥有优越于常规药物的释药优势而获得广泛的研究与开发,并已开始应用于水产。本文就缓释制剂较常规制剂的优越性、水产领域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展望等作一综述,为缓释制剂更好地应用于水产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缓释制剂;水产;研究进展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加大,水产养殖规模也随之扩大。人为控温、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情况十分普遍,常伴随着养殖环境恶化、疾病频发,从而导致水产养殖业遭受惨重的损失,成为制约该行业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常规药物用来控制疾病往往受限于不同施药个体、环境而无法达到其预期疗效,尤其因水产动物特殊的生活环境。水体环境中药物易发生化学反应而失去原有药效,用药量往往需要加大;药物拌饵投喂会改变饵料的适口性而影响到正常给药;药物的大量使用同时会带来残留问题,且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常规药物还存在首过效应的缺陷,在未进入体内循环前已有部分被代谢转化,且无法达到长时间持续给药。 针对常规药物在使用上的缺陷,许多新型制剂经研制并开始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缓释制剂自开发以来,因其具有给药次数少,峰谷血药浓度波动小,胃肠道刺激轻,疗效持久、安全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1]。如今,药物缓释制剂不但广泛应用于人畜药物,在水产药物上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缓释制剂较常规药物的优越性及近些年来在水产领域的研究应用现状等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1缓释制剂相比常规制剂的优越性 缓释制剂系指将常规药物与载体、辅料相结合,制成持续稳定释放的长效型制剂。该剂型能在特定的环境中,延长药物在给药动物体内的释放、吸收、分布、代谢等过程,从而延长药物作用时间[2]。其优越性如下: 1.1增强药物化学稳定性 部分水产药物的常规药物在贮存期间容易变质或在水体环境中易发生光解、水解、挥发、生物降解发生而失效,缓释制剂则不会。 1.2控制药物释放 针对半衰期短的或需要频繁给药的药物,通过制成缓释制剂使有效血药浓度保持长时间平稳,可减少药物使用频次,同时增加药物的有效性。 1.3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产生,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