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编版部编版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 上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知识体系

统编版部编版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 上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知识体系

基于新课标的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知识体系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内容提要】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是是中国社会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 - 1928年)。总体特征表现为:(1)政治上,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同时新的革命力量不断孕育发展。(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迎来“短暂春天”,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3)思想上,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和科学,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以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4)社会生活上,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在衣、食、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

【框架线索】

【知识体系】

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是从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

帜结束,是中国社会变革最为剧烈的时

期。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实

际上是指北京政权在不同时期由北洋军

阀中的不同派系的实力较强的军阀或军

阀集团所控制,北京政府对各地的军阀势

力的实际控制比较薄弱,形成了北洋军阀

割据的局面。军阀混战和割据,政治上分

崩离析,国家不统一是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理解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政治变迁的历程,需要梳理清楚辛亥革命后民国政治的治与乱,北洋军阀的混乱与权力斗争。

1、袁世凯独揽大权,复辟帝制(1912-1916)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中国国民党。

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后修改总统选举法。

1914年8月,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

袁世凯最终于1915年5月25日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1915年8月---12月袁世凯筹备君主立宪制的中华帝国,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逝。

2、军阀割据时期(1916-1928)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不断,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军阀割据的局面,主要包括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军阀争夺北京政府控制权。各军阀凭借手中掌握的军队,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皖、直奉军阀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

1917年5月,“府院之争”(黎元洪—段祺瑞),后有张勋复辟。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概况:

4、北洋军阀活跃于历史舞台的三大因素:

(1)根本因素: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2)国内因素:

①19年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建设一支新式军队提供了必要

的物质基础。

②清廷在连年“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把“筹饷练兵”作为救命符,袁世凯及

时抓住晚清政府编练新军的时机,发展了北洋军阀的势力。

③国际因素: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政策发生了改变,由政治、经济、

军事各方面给袁世凯以有力支持。于是袁世凯依靠外国势力的支持,并运用封建权术,由军而成阀,由军阀而成集团,稳操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政局。

5、革命派的反抗斗争:

1913年,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

1913年二次革命,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讨袁。

1915年,护国战争。(12月25日,云南宣布独立)

1917年,护法运动。

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统治。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占领北京,北洋军阀统治结束。

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1、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1912—1919)

(1)原因:

①辛亥革命扫除封建障碍,为民族工业提供了有利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

②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③一战期间,西方国家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2)概况:

①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发展速度和规模超过以往半个世纪。

②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代表的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和新兴民族工业——化

学工业获得一定程度发展。

(3)特点:

①时间短暂,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②轻工业为主,重工业较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民族资本力量比封建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薄弱。

(4)影响:

①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新文化运动奠定阶级基础。

②产业工人人数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共诞

生奠定阶级基础。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变迁

(1)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方面除旧布新,出现新气象。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新旧并立、土洋并存成为主要特色,也体现了近代化缓慢发展的社会面貌。

(2)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①经济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社会生活变化提供物质基础。

②思想观念:民主平等思想传播,冲击旧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③外来文化影响:门户开放,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加强,西方文化的影响加深。

④法令法规:政府推行改革,制定一系列政策推广和提倡。

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思想文化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北洋军阀统治,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民心。

(3)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国民仍被专制和愚昧束缚。

2、兴起和发展:

(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第2卷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2)1917 年1 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北京大学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胡适、李大钊、鲁迅、钱玄同等共同推进新文化运动。

3、思想主张:

(1)拥护民主(“德先生”),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2)拥护科学(“赛先生”),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3)提倡文学革命,以新文学反对国粹和旧文学。1917 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思想主流,成为中国先进分子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4、评价:

⑴进步性: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民众觉醒,推动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

⑵局限性:对东西方存在着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征

理解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政治变迁的历程,需要把握两条线索:一条是辛亥革命后民国政治的治与乱,北洋政府内政的混乱与权力斗争,北洋政府在外交方面谋求维护国家利益。另一条是北洋政治统治后期特别是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和革命者不满现状,奋起探索救国的新路径:共产党人——成立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人——改组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展开合作。

1、政治方面:民主政体艰难确立,军阀割据日益加剧

旧势力不断反扑,新革命形势出现

2、经济方面:制定经济政策法规,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经济侵略暂时放松,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3、文化方面:思想解放潮流不断涌起,新思想新主义影响巨大

民主科学思想引领风潮,马克思主义成为新主流

五、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新曙光

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反动卖国的军阀集团,北

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然而这一时期又是新的革命力量孕育发展的时期。

【本课小结】123 巧记本课要旨

1个特点:军阀割据混战

2条线索:一是北洋政府内政的治与乱

二是先进知识分子奋起探索救国的新路径

3个表现:政治上:军阀割据混战,分崩离析,国家不统一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曲折发展

思想上:民主科学引领风潮,马克思主义成为新主流

辛亥革命立丰碑,而后军阀割据乱。国共合作促统一,国民革命反封建。

实业救国路坎坷,民族工业命多舛。一战迎来黄金期,可叹春天太短暂。

民主共和入人心,移风易俗展新颜。三民主义与时进,马列主义开新篇。

【思维导图】

【推荐书目】

《剑桥中国史》:费正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中国近代通史》张海鹏,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13年

《重说中国近代史》张鸣,中国致公出版社,2012年

《中国近代史》[美]徐中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6年

《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1912——1928)》唐启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主持,中华书局,2011年

《北洋军阀史》来新夏,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

《北洋大时代》陈钦,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

《袁氏当国》唐德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激变时代的文化与政治: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

罗志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美]周策纵,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年

统编版部编版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 上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知识体系

基于新课标的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知识体系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内容提要】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是是中国社会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 - 1928年)。总体特征表现为:(1)政治上,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同时新的革命力量不断孕育发展。(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迎来“短暂春天”,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3)思想上,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和科学,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以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4)社会生活上,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在衣、食、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 【框架线索】

【知识体系】 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是从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 帜结束,是中国社会变革最为剧烈的时 期。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实 际上是指北京政权在不同时期由北洋军 阀中的不同派系的实力较强的军阀或军 阀集团所控制,北京政府对各地的军阀势 力的实际控制比较薄弱,形成了北洋军阀 割据的局面。军阀混战和割据,政治上分 崩离析,国家不统一是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理解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政治变迁的历程,需要梳理清楚辛亥革命后民国政治的治与乱,北洋军阀的混乱与权力斗争。 1、袁世凯独揽大权,复辟帝制(1912-1916)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通过教材和史料,了解北洋军阀的反动黑暗统治和革命派维护共和斗争的举措,使学生理解走向共和的曲折性和艰难性,体会先辈们不屈的革命精神。 2.通过教材初步了解民国初年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的新变化的表现和影响,结合教材和材料深入分析引起新变化的因素。 知识点01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 1.对内独裁统治 (1)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随后展开独揽大权的活动。 (2)1913年11月,解散中国国民党。 (3)1914年5月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4)1914年底颁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微点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912年4月,袁世凯逼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标志着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 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国家统一。 【即学即练1】 1914年,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由其亲信组成的“中央政治会议”代替国会行使立法权,制定《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家实行总统制,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其这样做意在 A.实施宪政,稳定政局B.制约孙中山,打击国民党 C.依附美国,对抗日本D.树立权威,复辟帝制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袁世凯解散国会并由其亲信组成中央政治会议行使立法权,制定《中华民国约法》以总揽统治权,这一系列行为是为袁世凯树立权威,复辟帝制做准备,D项正确;袁世凯这样做意在树立权威,复辟帝制,“实施宪政,稳定政局”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 项;国民党其前身最早为成立于1894年11月24日的兴中会,而后依次被改组为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及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10日经孙中山改组后改为现名,与材料时间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以一定地域为依托,在‘中体西用’思想指 导下,以封建关系为纽带,以帝国主义为 奥援,参与各项政治、军事及社会活动, 罔顾公义,而以只图私利为行使权力之目 的之个人和集团。” ——来新夏《北洋军阀史》 趣。 情境一 专制与民主——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任务一:认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特点 以时间轴形式梳理北洋 军阀统治时期主要历史事件 学生自行梳理完成时间 轴,并且思考: 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主要存在哪些势力?分别有 什么特点? 2、思考北洋军阀统治 时期的中国政治的特点。 学生展示整理成果 学生自主探究,选取自 己感兴趣的事件,采取较为 客观地态度对所选事件进行 分析,回答问题1和问题2。 设置任务,提出问题: 1、以时间轴的形式梳理北洋军阀统 治时期主要历史事件,思考这一时期主要 存在哪些势力?分别有什么特点? 2、思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政 治的特点。 教师示范: 教师依据学生所选灵活处理,选取典 型事件(袁世凯复辟帝制、张勋复辟;护 国运动;中日民四条约等)进行分析,侧 重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的培养。最后归纳总结:北洋军阀和革命 党人是这一时期政治舞台上的主要力量, 北洋军阀与革命党人的较量,实际上是专 制与民主的较量,北洋军阀的复辟活动以 失败而告终,说明了民主共和是大势所 趋,而革命党人虽然维护了共和制度,但 没有摆脱专制统治;帝国主义是这一时期 本环节以 “民主与专制之 争”为主线。着 力于对北洋军阀 统治时期的群体 力量:北洋军阀、 革命党人、列强 和人民群众的分 析,通过学生自 主梳理时间轴, 加深对教材中基 础知识的掌握, 构建学生的时空 观念。通过对这 一时期民主与专 制之争的分析, 从家国情怀角度 出发,使学生认 识到这一时期无 论是北洋军阀还 是革命党人,他 们的活动都不是 以人民为中心,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首先解释北洋军阀政府概念。 时间:1912—1928;分两段:袁世凯时期:91912—1916;军阀割据:1916—1928。 课标要求:了解北洋军阀统治及特点;了解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 课时:2课时 一、政治 1、袁世凯时期 材料:誓词: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祈达国家于安全强固之域,俾五大民族之同臻乐利。 设问: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有没有谨遵“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的誓言?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 老师整理:袁世凯执政时期主要政治事件: 1.1913年3月制造“宋教仁案”,革命党人发动反袁“二次革命”; 2、11月解散国民党 3.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4.1914年主底,《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5.1915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签订“中日民四条约”,把山东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 6、1915年10月称帝,国号为中华帝国;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发动讨伐袁世凯的护国运动; 7、1916年3月取消帝制,6月死去 根据材料,概括袁世凯统治时期的政治特点。(培养归纳能力) 独裁专制称帝;投靠日本出卖国家主权;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反袁专制斗争。 2、袁世凯死后 材料1: 派系代表人物支持国占据区域

直系冯国璋美、英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段祺瑞日本皖、浙、闽、鲁、陕各省 奉系张作霖日本东北三省 材料3:1916年至1928年,共发生140余次战争,如将小规模武装冲突算在内,仅四川一省就发生了400余次。——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培养学生解读材料,史料解释,论证能力等) 结论:①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 根据课文解读:②府院之争:实质美日之争 ③护法运动(1917)专制与民主。孙中山的认识转变。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小结:2、袁世凯死后:①军阀割据混战上,社会动荡。②投靠列强,争夺最高统治权;③专制与共和继续斗争 材料:为争取国际地位,抵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 随即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十几万名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根据材料,指出本次北洋政府的重大对外活动是什么事件?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该事件作出评价。 (目的;影响:收回,撤销;贡献。但没有改变中国的半半地位)(培养阅读理解;归纳;评价能力) ④对外:参加一战,为世界和平作出一定贡献。 拓展思考: 清帝退位后,为何会出现袁世凯和张勋短暂复辟帝制的情况? 袁、张的复辟为何又是短暂的闹剧? 及时巩固:辛亥革命后相继发生一些破坏民主共和的事件,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立末代皇帝溥仪复辟等。出现这些事件说明()。 A: 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艰难 B: 辛亥革命带有时代局限性 C: 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 军阀割据阻碍政治民主化 二: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材料1 :(培养解读图片材料能力)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的第二课时。 本课内容主要包含四个子目,第一子目是“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第二子目是“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第三子目是“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第四子目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这四个子目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后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上的一些表现。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已涉及政治上的中华民国的建立、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割据;经济上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文化上的新文化运动等知识。本教学设计的授课对象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学生,他们对于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掌握相对较好,对这一时期的一些史实有着一定了解。但是,对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缺乏宏观的认识,透过纷繁史实探求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特征尚有困难。 三、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时间轴,梳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政治势力的主要政治活动,并对其政治活动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2.能够提取不同类型史料的信息,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3.能够将多则史料进行整理、对比、辨析,运用史料作为证据对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问题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并深化对教材史论的理解。 4.能够从近代化的视角归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发展的特征,认识这一时期矛盾

交织、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感悟中国人民在不断觉醒中不屈不挠、顺时而动地向近代社会转型。 四、重难点分析 基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本校学生学情,确定本课的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上的表现 教学难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时代特征 五、设计思路 本设计以“旧邦新造”为教学线索,从“‘旧邦新造’的时代背景”、“‘旧邦新造’的具体表现”和“‘旧邦’该如何‘新造’”三个环节重点讲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外交、风俗、经济、文化五个方面的表现并理解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六、教学流程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教案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版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的第二课。进入民国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任务尚未完成。政治上,呈现出“民主与专制”的反复斗争,国家处于分裂割据与武力统一的矛盾之中;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短暂的春天,但其发展仍然不充分,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文化上,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气象,但传统和保守的势力依然存在。基于这样的理解与分析,我们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新’与‘旧’”作为教学主题(立意),“新”与“旧”的矛盾既反映了辛亥革命推动近代社会转型的意义与局限,又体现了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本片段教学聚焦北洋政府时代的政治统治。一方面,北洋军阀统治从专制到复辟,背弃《临时约法》的精神,体现反动和落后;另一方面,北洋政府又难以完全抛弃临时政府时期所奠定的民主制度的基本框架,在形式上保留三权分立和人民主权的原则,在种种因素作用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政治民主。通过从政治方面揭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表现与变革,打破学生对北洋时代的传统认知,形成全面、客观、理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对社会变化复杂性的认识。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高一新生基础较为薄弱: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和袁世凯称帝、军阀割据只是大致了解;对民国初年社会的变迁了解较少,缺乏对北洋军阀割据统治时期社会的全面客观理性的认识。 认知特点: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理性思维能力,有意识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都在迅速发展,但是他们在学习上的主动性、自觉性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了解北洋军阀的政治统治及特点;探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存在一定程度的政治民主发展的原因;认识北洋政府实行封建专制、造成社会动荡的同时在客观上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转型。 教学重难点 重点:梳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封建专制与民主共和反复斗争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存在一定程度的政治民主发展的表现。 难点: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存在一定程度的政治民主发展的原因;认识北洋政府实行封建专制、造成社会动荡的同时在客观上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转型。 教学过程 借助Aischool平台进行课前准备与初步学习:“北洋军阀统治之初印象” 将学生分为八个学习小组,布置课前学习任务三个:第一,观看视频“镜像北洋”;第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程标准学法指导 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的影响。1.以时间为线索,了解袁世凯复辟帝制和革命党人抗争的史实,结合时代发展潮流,运用唯物史观认识袁世凯倒行逆施失败的原因。2.结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 图》,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其特点。3.了解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运用唯物史观对其变化的原因作出正确的历史解释,理解其历史意义。 4.从时空观念角度把握新文化运动的历程,概述其主要内容,同时运用唯物史观多角度 认识其影响。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 走进教材 知识点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袁世凯大权独揽 (1)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________第二任临时大总统,随后一步步展开了独揽大权的活动。 (2)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________。1914年5月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________。 (3)同年年底发布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2.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1)日本看到袁世凯大权在握,1915年1月,利用________________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的时机,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要求。 (2)袁世凯最终于1915年5月被迫签订不平等的________________。 3.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年10月,参政院以“尊重民意”为由,召开________________,表示一律“赞成”君主立宪。12月,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________。 4.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 (1)“二次革命” ①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____________,武力讨伐袁世凯。 ②袁世凯称帝的行径,更激起________的强烈反对。 (2)护国战争 ①1915年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________,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背叛共和的袁世凯。 ②云南起义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________,恢复中华民国纪年。 启思助学 1.【知识拓展】“二十一条” 主要内容: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等。 2.【名师指津】教材P122“由袁世凯签字的‘中日民四条约’” 袁世凯签订这一条约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试答: 3.【学习情境】反对袁世凯复辟 上图为1915年发表的漫画,图中文字为“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之”。漫画反映了哪些信息? 试答: 4.【图示解史】维护共和的斗争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0课 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经济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理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经济基础和上身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通过学习,能按照历史发展时序叙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通过展示及读取文物图片、数据图表、文献等资料信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 4.历史解释:学生通过分析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阐释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孙中山等人为实现民主共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通过学习陈独秀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和广阔的国际视野。 【教学重点】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民国初年的经济发展、民国初年社会生活新气象。 【教学难点】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新文化运动。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通过预习新课,完成学案。 2.教师准备:课件、学案、习题。 3. 第一步:导入新课 [引入] 鲁迅先生在《自选集自序》中意味深长地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鲁迅为何会感到失望颓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社会又有哪些特征?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第二步:讲授新课 [问]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他是怎样一步步走向专制独裁,以致复辟帝制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按照时序叙述过程。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案)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是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的最后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特点和变化。北洋政府在政治上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在经济上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在文化思想方面大力提倡尊孔复古思潮,攻击民主共和,宣传封建伦常。1916年袁世凯败亡,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军阀的专制统治、割据和混战,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祸害。在这一时期,由于欧战时西方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及提倡国货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文化方面,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开启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思想影响深远。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对这节课的教学要求是这样规定的:“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高一学生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权更迭、人民困苦不堪的现象有了初步印象,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张謇投身民族工业和新文化运动等内容相对熟悉,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北洋军阀的时代距离现在比较近,关于这段历史的书籍、影片较多,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由于接触的小说和影视剧有夸张的成分,学生对这一时期的误区也较多,通过这节课,要让学生对这一阶段有更加科学的解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面貌;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设计理念】 关于本课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当时的一些发表的漫画引导,吸引同学们兴趣,

历史精品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案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案【学习目标】 1.利用时间轴梳理袁世凯的复辟帝制,了解基本史实,培养时空观念。 2.通过史料解读,了解北洋军阀统治及特点。 3.运用图片、视频等情境,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重点难点】 1.重点:结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特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难点: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方法建议】 1.以历史学科素养为引领,运用文字、图片等多种史料,了解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果实所作出的努力,用辩证的观点探究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形成历史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任务清单】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运动 1.袁世凯复辟帝制 (1)准备 ①1912年3月10日,在北京宣誓就任。 ②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 ③1914年5月,公布,改责任内阁制为。 ④1914年底,颁布,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⑤1915年5月,签订。 (2)称帝:1915年10月,参政院召开“”。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以。 2.护国战争 (1)背景 ①面对袁世凯的,革命党人起而反抗。 ②袁世凯的行径,更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2)概况:1915年底,唐继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讨伐袁世凯。 (3)结果

①不少省份相继宣告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②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恢复年号。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军阀割据的形成 (1)原因:袁世凯称帝失败,不久死去,内部派系纷争,难以产生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 (2)表现 (3)影响:各派军阀,先后爆发直晥、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 2.“府院之争” (1)袁世凯死后,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国会。 (2)1917年5月,继任总统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 (3)张勋复辟: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国会,拥清废帝。 3.护法运动 (1)原因:张勋复辟帝制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但段祺瑞公然破坏,拒绝恢复国会。 (2)开始: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成立 。 (3)结果:西南军阀排挤。1918年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失败。 4.参加一战 (1)目的:为争取,抵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2)概况: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 (3)影响 ①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②中国前往欧洲作战,为协约国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民国初年经济的发展 (1)原因 ①内因:中华民国建立,的一些束缚和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 ;的推动,特别是1915年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②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忙于欧战。 (2)表现: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和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练习 一、选择题 1.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向袁世凯面交《二十一条》,并威胁说:“如把秘密(指《二十一条》)泄露出去,日本当断然采取行动。”之后,袁世凯不顾日本的威胁,把《二十一条》的内容透露给了美国,深深地震惊了美国政府。袁世凯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揭露日本的侵华野心 B.借助欧美的力量来牵制日本 C.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 D.为复辟帝制争取列强的支持 2.1915年3月31日,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说:“袁世凯的情形变得不容乐观。广东爆发反叛,都督对中央政府的效忠正开始变得愈来愈有中立的色彩。至于其他省份,表面上虽仍表示效忠政府,实际上,就算没有秘密地表现出敌意,也至少维持中立的立场,以图斡旋于各方之间。”这一报道( ) A.揭示了国内政治力量趋向重组 B.为北洋政府的国政治理进行辩护 C.反映出当时中国内部存在隐患 D.与袁世凯夺取辛亥革命成果有关 3.1915年,日本提出控制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故意通过报纸和外交渠道将谈判内容泄露,利用舆论和民意向对手施压。经多轮谈判,在日本的胁迫下,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最终确定的修订案“中日民四条约”。这反映出( ) A.北洋政府妥协与抗争并存 B.南京政府全力维护国家利权 C.军阀割据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D.袁世凯主动出卖国家权益 4.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反动,社会混乱,对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来说并不有利。北洋军阀政府对于经济的失控,使之不能任意操纵经济,也就不能任意破坏经济的发展,致使中国经济在如此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仍然有所发展。材料旨在说明( ) A.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造成社会黑暗 B.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造成经济停滞 C.社会环境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D.北洋军阀政府对经济管控力度有限 5.1920年秋,中央政府决定发行政府债券,上海银行公会以旧债券清偿不力为理由,拒绝认购所有债券。中央政府只好派代表与银行家们谈判,最后同意建立统一的国债基金会,将关税余额作为偿债基金,再由英国人掌控的海关总税务司作为第三方进行管理。这反映当时( ) A.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英国利用经济特权干预中国内政 C.北洋政府对国家经济控制力不足 D.民族工业发展提升资产阶级实力 6.据江苏省淮阴县1912年调查:渔沟乡有私塾38处,县城亦有数十处,是公办小学的五六倍。江苏《吴江县志》云“民国建立后,新式学堂逐渐推广,但私塾仍大量存在,少数私塾开始仿学校设置国文、算数等科,分堂讲授”。据此可知,当时江苏地区( ) A.近代教育呈现出新旧杂陈的特点 B.政府较为重视近代教育的发展 C.私塾教育阻碍了新式教育的发展 D.教育摆脱了从属科举制的地位 7.1912年,中国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提出“体操课应注意兵式”,即军事训练。1923年,中学课程中的“体操”改称“体育”。当时中国大众传媒广泛报道各类体育活动,

高中历史必修上册人教版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 与文化 合格考过关检验 一、选择题 1.在1912年12月开始举行的第一次国会选举中,国民党在参众两院获得巨大胜利,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准备筹划组织责任内阁。1913年,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宋案”的发生() A.阻止了袁世凯复辟帝制 B.表明袁世凯的势力不敌国民党 C.延缓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D.使袁世凯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国民党在第一次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筹划组织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政府,促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但是宋教仁被刺杀,导致二次革命爆发,延缓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故选C项;袁世凯当时还是临时大总统,就任大总统以后才准备复辟,A项错误;题干材料表明国民党在国会竞选中获胜,但不能说明袁世凯的势力不敌国民党,B项错误;D项是袁世凯称帝的影响,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 2.“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篇檄文的发表针对的是() A.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袁世凯修改总统选举法 D.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篇檄文针对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故选B项。 3.孙中山指出:“帝政实施,祖国前途,顿增黑暗,以先烈手造之共和,转而为袁氏一家之私产。”为此,孙中山号召实施“三次革命”,得到全国各界的响应。“三次革命”后来演变为() A.护国战争 B.第一次护法运动 C.第二次护法运动 D.国民革命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帝政实施……袁氏一家之私产”,可知这是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革命斗争,1915年,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发动护国战争,故A项正确;第一次护法运动发生于1917年,反对段祺瑞的专制独裁,故B项错误;第二次护法运动发生于1921—1922年,当时袁世凯早已去世,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故D项错误。 4.下面为1912—1918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示意图。这一时期,南洋公司等民族工业发展的外部原因是() A.辛亥革命推翻专制统治 B.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C.提倡国货运动 D.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图表数据,可知1912—1918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南洋公司等民族工业发展的外部原因是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D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专制统治、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兴办实业、提倡国货运动都是内部原因,故A、 B、C三项错误。 5.下表反映了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数。表中数据反映出()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教案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本课依然需要教师不断强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事件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思维看待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明白历史发展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需要顺应历史潮流不断改革,因此袁世凯复辟帝制必然失败。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工人阶级的力量逐步壮大,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的地位得以彰显。 2.时空观念: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历史事件,知道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巨大发展,明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在北洋军阀时期状况如何。 3.史料实证:在形成时空观念的基础上,以教材内容为主,辅之以教师摘录的学术研究成果,再次强化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辨析史料真伪的能力。课前鼓励学生多渠道搜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相关史料,指导学生区分正史野史,培养其合理逻辑和严密论证的实证观念。 4.历史解释:以时空观念的形成和有效史料的获得为依据,通过引导使学生对这一时期社会状况形成正确的观念和态度,进一步认识这一时期民族资本家及先进知识分子等国人为救亡图存所付出的努力,学会分析北洋军阀统治的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5.家国情怀:在回顾北洋军阀统治期间的国内外事件的过程中,感悟当代政府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看到近代中国人对民主政治和救亡图存的不断探索,引领学生向伟大历史人物学习,教导学生勿忘国耻、居安思危,从而培养其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袁世凯复辟与护国战争、民国初年的经济发展、民国初年社会生活新气象。 难点:北洋军阀时期的军阀割据、新文化运动。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问题驱动、启发诱导、小组合作、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等。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借助本课导言内容:“中华民国建立后,未能在较短的时间里重建社会秩序, 很快便陷入种种混乱中。对于这段历史,鲁迅曾深有感触地说过:“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进行导入,提出问题:“为何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却依然

《中国历史纲要》(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之初中内容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之初中内容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在初中课本涉及八年级(上)的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的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第四单元中的新时代的曙光中的第12课新文化运动以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化等三课内容兼跨三个单元。 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一子目二次革命 宋教仁案始末附有相关史事与图片《宋教仁遇刺》 二次革命简况附有地图《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 第二子目袁世凯复辟帝制 主要事件:袁世凯解散国民党与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接受日本《二十一条》第三子目护国战争 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梁启超蔡锷前往南方筹划讨袁事宜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护国战争结束 本目附有: 1、图片:蔡锷

2、地图:《护国战争形势示意图》 3、材料研读:材料出自孙中山的《讨袁檄文》 设计问题:试通过上述材料分析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 第四子目军阀割据 简介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的情况(课本上没有地图) 本目附有:材料研读:内容是用表格列举军阀割据下农户、耕地、荒地、陆军、军费的变化情况,设计的问题是:根据材料想一想,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本课附有: 1、注释:直系皖系奉系 2、课后活动: (1)历史事件排序 (2)“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3、知识拓展:护法运动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第一子目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主要攥稿人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本目附有内容: 1、图片:陈独秀、《青年杂志》、蔡元培

高考真题分解-中外历史纲要政治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高考真题分解-中外历史纲要政治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选择题 《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 A. 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 B. 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 C. 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 D. 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庚子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可知这指的是庚子年过了,还没有改变旧习俗,而这个旧习俗就应该是与女士的缠足有关,这从“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可看出来,故选A而排除C;题干没有提到社会启蒙,而是在说一种习俗改变的过程艰难,故排除B;D不是材料主旨,故排除。

选择题 (加试题)阅读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影事概略 1896年 上海徐园首次放映“西洋影戏” 1905年 中国拍摄第一部影片——京剧《定军山》(片断) 1927、1930年 有声影片传入中国;有声电影开始拍摄 20世纪30、40年代 美国影片《摩登时代》在上海、广州等地上映;《风云儿女》、《三毛流浪记》等国产片上映 20世纪50、60年代 《红色娘子军》、《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歌颂革命斗争、社会主义新生活的题材是电影的重要内容 20世纪80、90年代 改革开放后,《牧马人》、《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多种题材电影相相继问世;《红高粱》、《黄土地》等获得国际大奖;《泰坦尼克号》等国外影片在中国热映

①中国电影在发展初期以戏剧电影为主 ②中国与欧美几乎同时进入“有声电影黑白时代” ③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 ④电影以其特有的沟通方式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由表格来看,中国拍摄第一部影片——京剧《定军山》是属于戏剧电影,但是单凭这一个信息就说中国电影发展初期是以戏剧电影为主是不准确的,故排除①;由1927、1930年来看,有声影片传入中国与有声电影开始拍摄时间间距较小,所以我们可以说中国与欧美几乎同时进入“有声电影黑白时代”,故②正确;由1896年上海徐园首次放映“西洋影戏”到1905年中国拍摄第一部影片——京剧《定军山》(片断)可以推断出③符合题意;电影用声光电的集中表现方式给人以视听感受,这种特有的沟通方式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故④正确;所以这一题应该选D。 选择题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精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一、教学理念 (1)、树立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 (2)、树立以学生为本位,尊重主体性、承认差异性、关注 发展性、鼓励创造性的学生观。 (3)、树立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终 身教育理念。 (4)、树立主体性、公平性、效益性相结合的教育过程观。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第一,本课在全书中从属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本单元共计两个课程内容,一为第19课“辛亥革命”,二为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如单元概述中所提及的,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国,用革命的手段进行了抗争,即“辛亥革命”的爆发,而袁世凯作为一个“背叛者”,在各股势力间周旋,最终夺得革命果实,此为第19课的内容;1913年10月,袁世凯逼迫国会选举他担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从此确立起北洋军阀专制政权,此后,袁氏不满足于总统宝座,复辟帝制,各方势力与之抗争,最终称帝失败,在其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时期,孙中山先生称其为“武人之争雄”,直至1928年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所取代,在此

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以初步发展,并迎来了“黄金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新文化运动”启迪民智,并带来了文学、社会面貌的变化,此为第20课的内容。 如果说第19课是赞颂资产阶级革命志士的诗篇,那么第20课则为历数北洋政府黑暗统治的“万言书”。但又不尽其然,随着近年来对北洋政府、北洋人物的代表袁世凯的研究的深入,以往对这段历史的部分有失偏颇的认知也在本次编写中得到了纠正。 第二,本课共4个子目,第一子目“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主要介绍袁世凯逐步建立独裁统治的,并千方百计复辟帝制,各方势力不断抗争;第二子目“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主要介绍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在外交上,加入一战协约国一方;第三子目“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主要介绍的是南京临时政府及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经济与生活风尚;第四子目“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主要介绍北洋政府时期这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以“民主”与“科学”作为两面大旗,将辛亥革命的精神在深度广度上又做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从总体上看,内容上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为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与外交,即第一、二子目;第二个方面为北洋政府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还包含了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个方面为北洋政府时期的思想文化。 第三,在课本的“学习聚焦”部分,对这个子目的内容进行了概括,政治上体现了统治的黑暗:袁世凯的独裁与后袁世凯时代的军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