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洋军阀的统治D

北洋军阀的统治D

北洋军阀的统治D
北洋军阀的统治D

章末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统治者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对内实行专制独裁,违背民主共和,中国的政治异常黑暗。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9题。

1.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建立后不久就被迫辞职的内阁总理是()

A.孙中山

B.唐绍仪

C.黄兴

D.陆征祥

答案:B

2.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加强独裁统治采取的措施有()

①逼迫清帝退位②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③破坏《临时约法》④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清帝退位后,袁世凯才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答案:B

3.1913年,袁世凯制造了“宋教仁案”。他主要是为了( )

A.向国民党展示军事实力

B.阻止宋教仁组织责任内阁

C.维护其专制统治

D.讨好西方列强

解析:A、D两项显然不符合题目要求。本题迷惑性最强的是B项,B项是直接目的,C项才是根本目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4.“宋教仁案”的发生从本质上反映了…()

A.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

B.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

C.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

D.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解析:本题旨在通过对“宋教仁案”的理解,来考查对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的认识。宋教仁是民主共和的维护者,袁世凯制造“宋教仁案”的目的在于实现独裁统治,所以B项是最佳答案。

答案:B

5.袁世凯通过镇压二次革命( )

A.彻底消灭了国民党

B.完全控制了国会

C.将其独裁统治扩展到全国

D.赢得了帝国主义的支持

解析:在镇压二次革命的过程中,袁世凯的北洋军进驻并控制了南方各省。

答案:C

6.1913年,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强迫”是指()

A.违反了有关的法定程序

B.违反了宪法的有关规定

C.议员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D.违背了中国人民的意志

解析: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以后,迫不及待地要登上正式大总统的宝座,他破坏先制定宪法、后选举总统的法定程序,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答案:A

7.日本胁迫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受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日本要求“延长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安奉铁路的期限为99年,并承认日本在东三省南部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其主要目标是( )

A.强化在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

B.加强对俄国的军事力量

C.吞并东北,并将其作为扩大侵华战争的基地

D.建立伪满洲国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只要清楚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是“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8.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迅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

A.内部分裂,军心涣散

B.失去了帝国主义的支持

C.护国军战斗力强大

D.卖国复辟,全国共讨

解析:本题属最佳选择题。A项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直接原因;B、C两项也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重要原因;D项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这些原因最重要的莫过于根本原因,所以D项应是最佳答案。

答案:D

9.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 )

A.反袁力量异常强大

B.袁世凯力量弱小

C.袁世凯众叛亲离

D.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答案:D

在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斗争,各阶层人民也开展了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0~19题。

10.孙中山希望通过《临时约法》实行资产阶级议会政治。但这一约法并没有达到限制袁世凯独裁的目的,其关键原因是( )

A.袁世凯握有重兵,势力强大

B.革命派不够团结,组织涣散

C.革命派交出了政权

D.革命派没有发动群众

解析:革命派交出政权后,袁世凯就控制了北京政府的实权,这样革命派就缺乏制约袁世凯的砝码,单靠一纸约法,无法达到限制袁世凯的目的。

答案:C

1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大的政治幻想是( )

A.防止袁世凯独裁专制

B.武力反对袁世凯

C.实行议会政治

D.维护《临时约法》

解析:1912年,宋教仁等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希望通过大选,组织责任内阁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这表明资产阶级热衷的是实行议会政治。

答案:C

12.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梁启超已成为革命派

B.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

C.梁启超改变了阶级立场

D.立宪派力主共和

解析:梁启超曾是帝制的维护者,然而他坚决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这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已成为历史潮流,复辟活动不得人心。

答案:B

13.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结局有很大不同:前者收效甚微,很快失败;后者推翻了帝制。造成这种不同结局的主要因素在于两场运动… ( )

A.是否由孙中山领导

B.是否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

C.是否获得列强的支持

D.是否遵守了《临时约法》

解析:二次革命的发动者及其主力都是国民党,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护国运动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支持,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B

14.下图中的人物……( )

A.是中华民国的第一任内阁总理

B.曾积极组织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C.曾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D.是护国运动的直接倡导者

解析:图中的人物是宋教仁。

答案:B

15.“本党以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该文出自()

A.《兴中会宣言》

B.中国同盟会纲领

C.《国民党宣言》

D.《中国国民党宣言》

答案:C

16.下列有关国民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而成

B.成立之初的主要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C.曾在国会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党

D.由于内部意见分歧最后自行解散

答案:D

17.下列关于梁启超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曾站在维新的立场上倡导变法②曾站在保皇的立场上反对民主共和③曾站在革命的立场上倡导革命④曾公开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②和③的内容是对立的,两者只能有一个是正确的。

答案:D

18.下列关于护国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B.它使资产阶级共和制形式得以恢复

C.它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D.其结果说明民主共和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解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护国运动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如故,这说明它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答案:C

1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连连失败,这表明( )

A.中国革命的条件不成熟

B.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C.中国人民不响应革命

D.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答案:B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的春天”,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相关知识完成20~30题。

20.孙中山在辞去临时大总统后,一度专注实业,为实现中国近代化而奔走。他在上海设立铁路公司,兼任铁路协会名誉会长等职,“俨然商界闻人”。他的这些言论和活动,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大幅度的发展

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热切希望

C.辛亥革命彻底扫除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D.孙中山已成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杰出代表

解析:材料中反映的只是孙中山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热情,并不能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概况。

答案:B

21.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解析:B项明显属于外因,首先应该排除。就A、C、D三项来看,正是由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才刺激了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的热情,促进了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

立。所以,D项才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在一战期间出现“短暂春天”的根本原因。

答案:D

22.中国人民掀起反对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直接原因在于( )

A.日本支持袁世凯复辟

B.日本发动日俄战争,扩大在华势力

C.日本扩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日本诱使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解析:这场运动兴起于1915年,在这一年,袁世凯接受了日本的“二十一条”。

答案:D

2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华经济势力扩张最快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解析:辛亥革命前,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日本只占第六位,到1919年已与久居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

答案:A

24.从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其表现主要有()

①新建厂矿增多②资本总额增大③纺织业、面粉业发展最快④钢铁工业处于世界领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钢铁工业属于重工业,在旧中国,重工业始终处于帝国主义控制之下,不可能获得长足发展,更不可能世界领先,将带④的选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B

25.下列有关下图中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立宪派的领袖人物

B.是南通大生纱厂的创办者

C.以实际行动倡导“实业救 国”

D.曾任袁世凯的财政总长

解析:图中的人物是张謇,任袁世凯财政总长的是周学熙。

答案:D

26.下列对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两次短暂发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使“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深入人心

B.表明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反映出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D.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不可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解题时首先要明确“两次短暂发展”指的是19世纪末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进一步发展。民主共和的潮流出现于辛亥革命之后,A项显然不正确。

答案:A

27.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B.封建残余势力强大

C.复古主义思潮盛行

D.人民群众尚未觉醒

解析: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都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主张,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的 民族资本主义,其发展困难重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这就决定了其主张根本无法彻底实现。

答案:A

28.下列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B.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C.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薄弱

D.与封建经济相比处于劣势

解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它不可避免地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在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排挤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资金少、力量弱,再加上帝国主义享有种种特权,在中国工业中占有垄断地位,这就决定了民族资本家不可能较大规模地发展重工业,中国民族工业也就不能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答案:B

2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所产生的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使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发展壮大

B.为中国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C.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D.有力地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解析:本题涉及新、旧民主革命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两个概念的主要不同是领导阶级的不同。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项。

答案:B

30.1912~1919年的历史事实证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

A.封建专制主义的压制

B.帝国主义的侵略

C.自然经济的束缚

D.国民素质的低下

解析:1912~1919年,帝国主义由于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充分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帝国主义的侵略。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十一条’要求之所以如此激怒中国人民……首先是它的不合时宜。它是1890年帝国主义争夺的时代精神的产物”,而“1901年之后,西方列强已经逐渐局限于维持两头,照料其已经得到的经济利益”。

材料二:“按照帝国主义的先例考虑,除了满洲租借权的扩张之外,‘二十一条’没有包含任何新东西,也不意味着对日本在中国的地位有很大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自《剑桥史》 请完成:

(1)《剑桥史》对“二十一条”持何观点?(不得摘抄原文)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价《剑桥史》的观点。

解析:要紧扣“二十一条”的实质进行思考。衡量材料中的观点,最基本的尺度就是该文件的实质,即灭亡中国的条件。

参考答案:(1)材料一认为,“二十一条”是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赤裸裸的侵略手段的翻版,不同于20世纪初列强注重经济利益的手法。材料二认为,通过“二十一条”,日本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在中国的地位。

(2)材料一的观点基本符合史实。材料二的观点则是对“二十一条”造成的危害视而不见。“二十一条”对山东、内蒙及中国沿海地区,对铁路、矿山、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所提的要求,表明了日本利用一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之机,推行大陆政策,企图独霸中国的野心。日本这种咄咄逼人的全方位扩张之势正在变中国为日本的附庸,改变了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国初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示意图:

销售量(箱)

注: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

材料二:已经垄断中国卷烟市场的英美跨国公司——英美烟公司,多方谋划“把南洋公司打垮”。1919年5月,它诬称南洋公司为“日资”,其产品为“日货”,大造舆论,并买通北洋政府官员下令其停业。南洋公司认识到“若屈降外人,则公司必将衰败”。因此,它联合各界奋起抗争,终于得以重新开业。

请完成:

(1)以上示意图表明,民国初年南洋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

(2)这一时期,南洋公司等民族企业的发展有哪些客观条件?

(3)南洋公司与英美烟公司的斗争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本题引用了图表、文字两种材料,都是有关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及与帝国主义、封建政府关系的。回答时,首先要搞通图表的含意,再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联系教材有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方面的史实,从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进步思潮的影响等方面说明民族工业发展的条件。要根据帝国主义对民族工业的压制和民族资本家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进步性方面,正确认识南洋公司与英美烟公司的斗争。

参考答案:(1)迅速上升。

(2)辛亥革命创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战期间形成了对中国有利的国际市场的环境。抵制日货等群众性爱国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

(3)外国侵略(或帝国主义)势力要继续控制中国市场;民族资本家具有反帝爱国的积极性。

3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获得了两次发展的机会。据此完成:

(1)这两次发展机会各指什么?

(2)这两次发展机会对中国政治各产生了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1)第一次是指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第二次是指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中国政治舞台,其上层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中下层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无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34.甲午中日战争后,许多人认为振兴实业是救国的重要方法,张謇甚至把实业称之为“富强之大本”。试分析这一思想出现的社会原因,并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有关史实,评论“实业救国”的主张和实践。

解析:回答第一问,要把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归纳出来,进行简单的概括和总结。回答第二问,要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更要看到它不能实现的原因。

参考答案:原因: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在帝国主义不断加深侵略和洋务运动宣告破产的情况下,一部分开明官僚、地主和商人积极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挽救民族危亡。②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特别是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些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③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民族资产阶级大受鼓舞,并把发展实业作为救国的重要举措,形成了“实业救国”的思潮。

评论:①这一思潮的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的进步意义。“实业救国”的思潮,促进了民族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②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束缚,“实业救国”是不可能实现的。

北洋军阀时期历史汇总

近纲报告第一章节--北洋军阀时期 引子--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渊源 事情还得从十九世纪末期说起。甲午战争爆发后,袁世凯被李鸿章派赴东北前线,负责筹拨粮饷并联络各军。由于清军在战争中节节败退,朝野人士在战后交章上奏,争相向朝廷献言练军之法。 袁世凯的运气也实在是好,恰好这时编练定武军的胡燏棻被调去督办津芦铁路,袁世凯 翁同龢和荣禄等人随后便联名保荐袁世凯接替胡燏棻前往小站练兵。有了这些朝中大佬的保荐,事情当然好办。由此,袁世凯便屁颠屁颠的跑到天津小站练兵去了,这也成为他一生事业的发迹之始。 1895年12月,袁世凯到小站正式接管了已初具规模的定武军,在将原定武军的兵额招足到7300人后,袁世凯将之改名为新建陆军。为了把新建陆军建成一支模范军,袁世凯重金聘请了包括退役军官沙尔在内的十几位德国教习,并规定全军使用统一的新式步枪、马枪和快炮,其中大都为德制或奥制的标准化枪械,这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此时的袁世凯,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放在这支军队上,几乎连吃奶的劲都用上了。袁世凯的努力没有白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新建陆军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袁世凯用人还是有一套的,后来北洋军阀的这批风云人物大都是在袁世凯的提拔任用下才脱颖而出的,譬如“北洋三杰”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原定武军的各级军官如曹锟、卢永祥、段芝贵等人,就连那些被朝廷革职的甲午败将如张勋、姜桂题、田中玉等人,他们也都纷纷投靠到袁世凯的麾下,为之卖命。 由于清廷在甲午战争和庚子之役中惨败,扩大新军的规模也就成为朝野中的共识,这对袁世凯来说,简直是个天大的机遇。1903年11月,经过一番努力后,慈禧太后终于同意了袁世凯设立练兵处的建议。由此,袁世凯甩开膀子大干,北洋陆军六镇也在两年之后大体编练完成,这也是后来北洋军阀的发轫期。 当时的北洋六镇,除第一镇因是旗兵不能控制外,其余五镇都是袁世凯一手带出的嫡系部队。各镇的主要将领也几乎都是由袁世凯一手选定,个个都是小站出身:第一镇统制先为凤山、后为何宗莲;第二镇统制先为王英楷,后为张怀芝;第三镇统制先是段祺瑞,后为曹锟;第四镇统制吴凤岭;第五镇统制为吴长纯,后改为张永成;第六镇统制先是王士珍,后改为赵国贤。下面担任协统、标统的中上层军官也都是袁世凯的人,比如雷震春、陈光远、李纯、王占元、卢永祥、鲍贵卿、王怀庆、田中玉等。 看到日益成长的新军和权势日渐加重的袁世凯,那些满族亲贵不免有些养虎为患的不寒而栗了。的确,袁世凯是很能干,但他又太能干了,而且是个汉人哪。袁世凯那庞大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已经渐渐如脱缰之马,清廷的缰绳似乎有点套不住他了。特别是军队方面,清廷虽然计划编练三十六镇,但除了袁世凯的北洋六镇练成外,其它各省大都没有练成;即使练成的,战斗力也远不如北洋陆军六镇。 袁世凯毕竟不是曾国藩那样忠君爱国、科举出身的读书人,这万一他……哼哼,后果不

2017秋京改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军阀的统治》word教案

北洋军阀的统治 知识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知识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历程: (1)从“兴衰”角度看 形成阶段:1895年小站练兵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 发展阶段:1912年袁世凯窃国起到1916年毙命。 衰落阶段:1916年袁毙命到1926年7月北伐开始前。 覆灭阶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到1928年东北易帜。 (2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皖系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直系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奉系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3,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封建的买办的武装政治集团;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袁世凯时期(1912年——1916年):卖国、独裁 一,袁世凯专权 1,政治上:破坏约法,控制内阁 思考: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有那些?目的何在? 2,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思考:面对北洋政府的裁军命令,南方革命党人采取怎样的态度?说明什么? 二,袁世凯称帝 1,过程: 思考:袁世凯是如何一步一步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的? 宣统退位 A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山辞职 破坏责任内阁制 B就任正式大总统 镇压二次革命 解散国民党、国会 C担任终身大总统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修改总统选举法任期无限制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D复辟帝制出卖国权接受二十一条 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⒉袁世凯复辟帝制得以实现的原因: ⑴个人自身的因素; ⑵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对内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019-2020年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随堂练习卷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1914年,袁世凯为实现独裁统治,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 ) A.总统制 B.内阁制 C.君主立宪制 D.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内阁制,排除B项。此时皇帝已经退位,排除C项。袁世凯此时尚未称帝,排除D项。故选A项。 答案 A 2.20世纪初期体现帝国主义图谋灭亡中国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解析由题目中的“20世纪初”可排除A项和B项,A项是1842年签订的,B项是1895年签订的。C项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项是日本在1915年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条约。 答案 D 3.“国体初建,民权未张,是以野心家竟欲覆民政而复帝制……所幸革命之元气未消,新旧两派皆争相反对帝制自为者,而民国乃得中兴。”这段文字写于( )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 解析材料“覆民政而复帝制”反映的是民国初年的复辟帝制。20世纪初期出现袁世凯复辟帝制,但最终失败,“民国乃得中兴”,故C项正确。 答案 C 4.因反对“元首谋逆,蔑弃《约法》,背食誓言,拂逆舆情,自为帝制,率召外侮,警告迭来,干涉之形既成,保护之局将定”而采取的行动是( )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复辟帝制 解析结合材料“元首谋逆,蔑弃《约法》”可知此行动指的是袁世凯称帝后,革命党人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的护国运动,故选C项。 答案 C 5.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掌握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的是( ) A.直系军阀 B.奉系军阀 C.桂系军阀 D.皖系军阀 解析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的是皖系军阀。 答案 D 6.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北洋军阀的统治D

章末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统治者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对内实行专制独裁,违背民主共和,中国的政治异常黑暗。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9题。 1.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建立后不久就被迫辞职的内阁总理是() A.孙中山 B.唐绍仪 C.黄兴 D.陆征祥 答案:B 2.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加强独裁统治采取的措施有() ①逼迫清帝退位②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③破坏《临时约法》④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清帝退位后,袁世凯才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答案:B 3.1913年,袁世凯制造了“宋教仁案”。他主要是为了( ) A.向国民党展示军事实力 B.阻止宋教仁组织责任内阁 C.维护其专制统治 D.讨好西方列强 解析:A、D两项显然不符合题目要求。本题迷惑性最强的是B项,B项是直接目的,C项才是根本目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4.“宋教仁案”的发生从本质上反映了…() A.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 B.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 C.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 D.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解析:本题旨在通过对“宋教仁案”的理解,来考查对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的认识。宋教仁是民主共和的维护者,袁世凯制造“宋教仁案”的目的在于实现独裁统治,所以B项是最佳答案。 答案:B 5.袁世凯通过镇压二次革命( ) A.彻底消灭了国民党 B.完全控制了国会 C.将其独裁统治扩展到全国 D.赢得了帝国主义的支持 解析:在镇压二次革命的过程中,袁世凯的北洋军进驻并控制了南方各省。 答案:C 6.1913年,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强迫”是指() A.违反了有关的法定程序 B.违反了宪法的有关规定 C.议员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D.违背了中国人民的意志

北洋军阀的统治教学设计

北洋军阀的统治 【教学目标】 1.了解北洋政府的建立,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复辟帝制与卖国行径,通过活动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的史实,感受民国初年中国时局的动荡状况。 2.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概述、提问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历史发展是充满曲折的,革命斗争不是一蹴而就的,知道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教学重难点】 重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与卖国行径,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难点:袁世凯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北洋军阀的统治》。它的主要内容有: (一)袁世凯复辟 (二)军阀割据混战 二、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1.首先,我们先来学习《北洋军阀的统治》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大家一起来学习。 (1)原因: 宋教仁遇刺案。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2)发展过程: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便迫不及待地从破坏、践踏民主共和制转入彻底取消民主共和制、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

(3)产生的结果: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梁启超、蔡锷前往南方筹划讨袁事宜;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取消帝制,绝望而死。 结果:袁世凯死后,北洋军群龙无首,逐渐分裂。 2.接着,我们再来学习下一个内容:军阀割据混战。课文又是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我们再一起来看看。 (1)原因: 社会根源:一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所决定的。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二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所决定的。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2)统治: 对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对外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3)产生的结果: 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 1.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华民族的灾难时期,军阀割据,政治动荡,被称为最黑暗的时期。这一时期,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尚未建立,新旧体制杂糅并存。 2.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为保卫辛亥革命的成果,坚持不懈地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这些斗争,虽然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美梦,却丝毫没有改变军阀专制独裁统治的黑暗现实。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作业布置】 1.北伐战争时期盘踞江西的北洋军阀是谁? 2.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鞑虏”指的是什么? 3.北伐战争时期盘踞江苏的北洋军阀是谁? 4.国共两党共同推动的北伐战争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北伐的对象不包括谁?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一节 教案三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第四章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一节教案三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第四章 教学目的: (一)基础知识: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和宋教仁案;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二十一条”和五九国耻;中华革命党的成立;护国运动和洪宪帝制的破产。 (二)思想认识:1、袁世凯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代表,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三)能力要求:从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与资产阶级革命派二次革命的失败来分析认识其原因,总结教训,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论的方法来分析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袁世凯的复辟帝制和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教学难点: 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回顾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为什么能篡夺革命果实?进而导入新课。 一.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 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在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后,是怎样逐步建立起独裁专制统治的? (1)政治上,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 (2)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教师分条进行讲述:在政治上,袁世凯把其亲信安排在军事、财政、内政、外交等要害部门,同盟会员只能担任一些“冷衙门”的总长(王宠惠、蔡元培、宋教仁、陈其美分任司法、教育、农林、工商总长)。之后,袁世凯又迫使唐绍仪内阁辞职,强迫参议院通过他所提名的新内阁,使之完全成为听命于己的御用工具。 在军事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6小字内容) 概括袁世凯政权的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1、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使学生明确:(1)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目的——A通过改组,联合中间力量,造成中国第一大党,建立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内阁。 B企图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以保障《临时约法》的实施,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把中国政治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轨道。 2、宋教仁案(1913年3月20日) 袁世凯是“宋案”的幕后策划者,其目的是为阻止国民党组阁,扑灭革命势力。教师解释“《真理画报》刊登刺杀宋教仁的有关人犯”,五人分别为主谋袁世凯,同谋国务总理赵秉钧,联络者内务部秘书洪述祖,指挥者上海大流氓袁的长江侦察科长应桂馨,行凶者流氓兵痞武士英。1913年4月24日武士英暴死狱中,1914年2月17日赵秉钧在天津督署中毒而亡;应桂馨于1914年1月在天津被军政执法处侦探长郝占一杀死。上述三人

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知识点及测试

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知识网络一、辛亥革命 准备:思想上: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指导思想的形成,同保皇派论战组织上:兴中会、华兴会、同盟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成立 军事上:在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发展:1、清政府遏制革命:“新政”、“预备立宪”----政治上空前孤立 2、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导火线 3、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结果及影响:1、中华民国的建立 ①时间:1912年1月1日 ②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 ③《临时约法》 2、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①原因:帝国主义支持、立宪派叛卖、革命党人妥协 ②标志: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3、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二、北洋军阀的统治 政治:1、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专制、独裁、卖国、帝制 2、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根源、派系、危害 3、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俄国[外蒙]、英国[西藏]、日本[二十一条] 4、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经济: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原因;列强放松侵略[一战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辛亥革命影响] 特点:发展快、以轻工业为主、发展短暂、“实业救国” 影响: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重点阐释] 1、同盟会 (1)建立背景:①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②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 (2)创始人——孙中山。 依据:①发起人和决策者。②同盟会纲领的制定者。 ③最高领导者。④以兴中会为主。 (3)性质: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依据:①以兴中会为主,联合了其他革命团体。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练习)

高考短板突破 短板1借助时代特征解读历史概念的意识不足 例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针对练1] (2016·郑州期中调研)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D.推动实业救国 短板2论证问题的逻辑性不严谨 例2(2012·新课标全国卷文综)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针对练2] 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D.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短板3调动迁移所学知识解读史料的意识不足 例3(2014·课标全国卷Ⅰ)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时作业含解析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1.1915年,曾做过袁世凯总统府顾问的美国人古德诺,说中国是“民智低下之国”“率行共和断无善果”“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据此可知( ) A.君主立宪制符合中国国情B.政府为君主制制造與论 C.君主制有广泛的民意基础D.共和制不适应于中国 解析:选B。材料是袁世凯顾问古德诺对中国国情的推断,不能全面反映中国社会的真实状况,故君主立宪制符合国情不准确,故A项错误;从古德诺的身份和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的行为可知,其言论是为袁世凯称帝制造舆论,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古德诺一人之言,不能体现出君主制有广泛的民意基础,故C项错误;古德诺认为共和制不适合中国是在为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制造舆论,不能反映出共和制不适应中国,故D项错误。 2.辛亥革命后相继发生一些破坏民主共和的事件,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立末代皇帝溥仪复辟等。出现这些事件说明( ) A.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艰难 B.辛亥革命带有时代局限性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军阀割据阻碍政治民主化 解析:选A。辛亥革命后在形式上确立了民主共和制,但是“被废止”“称帝”“复辟”表明民主进程艰难,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的局限不是体现在《临时约法》被废止、称帝和复辟上,故B项错误;《临时约法》被废止、称帝和复辟更不能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不能反映军阀割据阻碍政治民主化,故D项错误。 3.下图反映的是1912年、1921年在华企业比重变化,其主要因素是(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 B.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略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

略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期。但1912-1928年中国社会经济仍有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农业方面 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14年4月11日颁布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条例共为8条,规定了凡扩充或改良农产畜牧,可依本条例获得奖励;同年11月3日,北洋政府又颁布了《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1915年6月30日,更颁布《造林奖励条例》,具体规定了给奖办法,对造林在200亩至3000亩以上者,分五级给予荣誉奖励,对"凡经营特种林业于国际贸易有重大关系者,或胜造船筑路等各种大工程之用者,农商部认为有被助之必要时,得按其面积株数,核给奖金"。这些奖励政策,不仅旨在促进农业的多种经营,而且旨在为轻工业开发原料,为农业改造生态环境。以上这些奖励政策的出台,刺激了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这一点从当时各种作物种植面积和在出口货物中所占比重的消长情况可以看出。在经济作物中,种植面积增长最快的作物为棉花、蚕桑、烟草、大豆、花生等。由于经济作物的发展与粮食作物的商品化,在中国交通较为发达的地带,逐步形成了若干农业专门化区域。如棉花多产于江苏、湖北、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省;蚕桑多产于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省,农业专门化的发展,表现了中国农业经济商品化发展的程度。 二、工矿业方面 1911年以前的中国工业,除少数兵工厂外,大约有75个制造业和33个煤矿、金属矿,而且这些厂矿均建于1872年至1894年期间。从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一定增加,但从绝对数量上看与1918-1922年时期开始生产的新企业相对地大量涌现的情况相比也不算多。 从1913-1928年中国公司在全国公司企业中的比例由7%上升到22%,到1928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12年增长了近6倍。1912-1920年工矿业为稳步发展阶段,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其资本都有大幅度稳步增长。据统计在1913年前,全国登记的工矿企业有698家,资本为33082元,工人有20万多。到1920年,全国工矿企业增加到1759家,资本额50062万元,分别增长了152%和51%,工人增加到56万多,增长了167%。这一时期年工业平均增长率高达13.4%。1921-1928年企业数仍然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企业资本总额增加不多,中国工矿业进入缓慢发展阶段。 三、金融业方面 随着近代商业的发展,对金融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商业在往来流通中,通常需要大量资金进行运作。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就把原大清银行和成立于1908年的交通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和新的交通银行。 中国银行创建伊始实际资本不过300万元。后来通过招商股扩充资本,到1920年已有资本1229万元,此后,总行又在地方省市陆续设立分行。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教学目标 1 要求学生掌握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 仁案;善后大借款;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 "二十一条";五九 国耻;中华革命党;护国运动和洪宪帝制的破产。 2 通过学习袁世凯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 和封建势力的强大和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封反 帝的革命任务;通过学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使学生认识到民主共和 以深入人心。 31 通过对袁世凯对内专制、独裁、复辟、践踏民主共和、镇压民主革 命的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袁世凯倒行逆施的反动性。 2 通过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等革命派反 对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坚持民主主义的立场 是进步、正义的,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可歌可泣。 教学建议教学地位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府之后, 又进一步走向专制、独裁,再进而复辟帝制,结果走上灭亡之路。 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及中国社会进步力量在逐渐认清袁世凯本质后,

展开了一系列斗争,先后发起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虽然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形式上恢复了民国,但政权仍掌握在封建 军阀手中,中国革命的道路仍漫长而又艰难。 重点分析 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运动是重点。 袁世凯在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打着民主共和的招牌,对内实 行专制独裁,对外则卖国、投靠帝国主义,一步步地实现了帝制复辟。 护国运动是一场旨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 民主运动。 它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形成了全国性的斗争高潮,基本上实现了倒 袁的预期目标。 这说明民主共和观念确已深入人心,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难点分析 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是本课难点。 在学习辛亥革命时,学生知道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因而在学习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时,学生会对前面学过的知识产 生疑惑,既然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为何还会出现复辟帝制现象?复 辟帝制正反应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也就是说中国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 不彻底。 而复辟帝制的迅速垮台恰恰说明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 讲清这一问题,在学习后面的张勋复辟时,学生就较容易理解了。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历史教案)

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历史教案) 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本课重点: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本课难点:袁世凯复辟丑剧短暂的原因和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教师介绍北洋军阀是指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的得到帝国主义支持的拥有新式武器装备的反动封建军事政治集团。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凭借手中的军事实力,对清政府和革命派大耍反革命的两手,把清政府和革命派同时打了下去。 孙中山等企图以《临时约法》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搞专制独裁。 袁世凯表面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在拟定各部部长名单时,却竭力排斥革命党人,结果北洋军阀掌握内阁实权。 不久,唐绍仪内阁倒台。 掌握内阁实权孙中山的解职和临时政府的北迁,标志着革命遭到严重挫败,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 标志:孙中山宣布解职(年月日)教师指出:革命派既然交出了政权,企图依靠一纸约法来实现资产阶级的议会政治,使中国走上民主的轨道,历史证明这是多么幼稚的幻想。 二二次革命原因(学生看书总结与教师的讲解相结合)①宋案使国民党人开始认清袁世凯专职独裁的真面目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为筹集反革命战争经费,他不惜出卖国家主权,年月与英法德

日俄五国银行团,签定了《善后借款合同》,袁世凯独裁卖国的野心暴露无遗。 ②善后大借款暴露袁世凯卖国独裁的野心袁世凯得到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支持,凶相毕露。 年夏,借口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曾通电反对善后大借款是不服从中央,下令免职。 并派兵南下,发动了反革命内战。 ③孙中山号召武力讨袁,袁世凯罢免赣粤皖三省国民党籍都督国民党人被迫应战。 年月,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讨袁,宣布独立;黄兴在南京响应,随后,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省先后宣布独立,这就是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年)教师讲述:二次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继续,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与公然践踏民主共和制度的袁世凯之间的一场武装斗争,最终因为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而遭到失败。 二次革命的失败最终结束了辛亥革命,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反动的武力统一的政策一时取得成功。 除桂黔川滇四省由地方军阀盘踞外,其它各省都在北洋军阀及其附庸的统治下。 三护国运动(年——年)原因(学生看书后总结回答)①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②总统独裁和总统世袭制的建立教师总

2018年10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含答案)【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 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段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名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答案】A 【解析】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考点】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2、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A.政治控制 B.军事侵略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答案】B 【解析】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选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考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3、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长沙战役 B.北伐受挫 C.天京事变 D.安庆失守 【答案】C 【解析】1856年9月,天京事变发生,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被杀,翼王石达开出走后败亡。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转折点,它大大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造成了严重危机。 【考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4、太平天国后期,洪仁轩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盛世危言》 【答案】C

【解析】太平天国后期,"干王"洪仁轩提出《资政新篇》,作为统"筹全局的建议。《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改革与建设方案,但有个致命弱点是通篇未涉及农民和土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考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5、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金陵机器局 C.马尾船政局 D.天津机器局 【答案】A 【解析】李鸿章筹备的伤害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可称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 【考点】洋务运动的兴起 6、近代中国向西方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维新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答案】A 【解析】近代中国向西方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洋务运动时期。 【考点】洋务运动的兴起 7、在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洋务派与维新派的论战 C.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D.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答案】C 【解析】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集中反映了中学和西学、新学和旧学之争;论战开阔了知识分子眼界,解放了思想,改变了社会风气,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舆论准备。 【考点】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8.19世纪90年代,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 A.《新学伪经考》 B.《仁学》 C.《人类公理》 D.《变法通义》 【答案】D 【解析】AC康有为的作品,B谭嗣同的《仁学》,D梁启超的《变法通义》。 【考点】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9.1904年至1905年,为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日本与俄国 B.美国与英国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独裁专制与民主共和的斗争,实质是资本主义势力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1.袁世凯复辟帝制 (1)准备?????①1912年3月10日,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②1913年11月,解散国民党。 ③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④1914年底,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⑤1915年5月,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2)称帝:1915年10月,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虚伪的袁世凯。 2.护国战争 维护国家的共和体制 (1)背景? ????①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 ②袁世凯称帝,更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2)概况: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3)结果???? ?①不少省份相继宣告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②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说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已成为时代潮流。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军阀割据的形成 (1)原因: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难以产生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

(2)表现 (3)影响:各派军阀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晥、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2.“府院之争” (1)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国会。 (2)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 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 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3)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3.护法运动 护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重新建立共和的民主法统。 (1)原因:张勋复辟帝制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就任国务总 逆时代潮流,失败是必然的。 理。但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2)开始: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3)结果: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失败。软弱的资产阶级无法担负起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4.参加一战 (1)目的:为争取国际地位,抵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2)概况: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 (3)影响? ????①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②中国劳工前往欧洲作战,为协约国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民国初年经济的发展

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历史)教案

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历史)教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什么叫北洋军阀,袁世凯是如何排斥革命党人和任用北洋系亲信建立其统治的。宋教仁等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目的和竞选活动。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二次革命的发动和迅速失败。袁世凯是怎样加强其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孙中山号召讨袁,蔡锷等发动护国运动,袁世凯的可耻下场。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及其失败。 二、思想教育目标: 1.北洋军阀的统治,是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统治,它集反动没落阶级专制、卖国、凶残、狡诈于一身,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2.孙中山为捍卫辛亥革命的成果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结果总是失败,说明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三、能力培养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综合分析孙中山保卫辛亥革命成果的斗争及其结局,提高综合和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本课重点: 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 本课难点: 袁世凯复辟丑剧短暂的原因和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教师介绍北洋军阀是指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的、得到帝国主义支持的、拥有新式武器装备的反动封建军事政治集团。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凭借手中的军事实力,对清政府和革命派大耍反革命的两手,把清政府和革命派同时打了下去。孙中山等企图以《临时约法》、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搞专制独裁。袁世凯表面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在拟定各部部长名单时,却竭力排斥革命党人,结果北洋军阀掌握内阁实权。不久,唐绍仪内阁倒台。 2、掌握内阁实权 孙中山的解职和临时政府的北迁,标志着革命遭到严重挫败,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

高三历史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一、教学内容: 复习中国近代史第三单元(4)—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二、教学目的: 掌握基本史实,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四、主要教法:讨论,概述,提问 五、教学过程 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时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8年12月张学良“东北易帜” 2、根源:半封建性和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3、性质:封建、卖国的反革命军事、政治集团。 3、过程: ①清末:1905年袁在天津小站练兵,利用师生、部属关系,笼络大批亲信。 ②1905年:身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建立北洋新军六镇,形成雏形。 ③1911年:辛亥革命发生后,帝国主义选中袁世凯为新工具。 ④1912年: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以袁世凯为首的军阀集团掌握了政权。 ⑤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分为直、皖、奉三大派系 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一)袁世凯的黑暗统治(1912--1916年) 1、外交:出卖国家民族利益举例: 2、内政:违背民主潮流(对内专制独裁事实有哪些?复辟倒退过程?) ①大搞复辟活动:A、政治上 B、军事上 C、刺宋案,镇压二次革命。 ②加紧复辟帝制: 第一步:1913年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后解散国民党,1914年解散国会。 第二步:1914年炮制《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临时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将大总统的权利扩大到几乎与皇帝一样。接着修改《大总统选举法》。暴露其当皇帝的野心。 第三步:公开恢复帝制(1915年12月12日当上“中华帝国”的皇帝)☆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社会条件 (1)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革命果实反被袁世凯窃取。因此,复辟封建君主制度的社会基础尚存。一、概述北洋军阀统治概况1 2 3 说明:双半性质未改变;仍需反帝反封建。 二、分析北洋军阀的性质 三、北洋军阀统治期限 1 2 3 4 四、做典型例题。 然后给学生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斗争手段不断深入:法律手段——政党政治——军事斗争。 五、布置学生思考:辛亥革命 象?袁世凯复辟为什么短暂而亡?

10.北洋军阀的统治 教案

第10课北洋军阀的统治 宋应贵 知识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知识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历程: (1)从“兴衰”角度看 形成阶段:1895年小站练兵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 发展阶段:1912年袁世凯窃国起到1916年毙命。 衰落阶段:1916年袁毙命到1926年7月北伐开始前。 覆灭阶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到1928年东北易帜。 (2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皖系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直系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奉系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3,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封建的买办的武装政治集团;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袁世凯时期(1912年——1916年):卖国、独裁 一,袁世凯专权 1,政治上:破坏约法,控制内阁 思考: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有那些?目的何在? 2,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思考:面对北洋政府的裁军命令,南方革命党人采取怎样的态度?说明什么? 二,袁世凯称帝 1,过程: 思考:袁世凯是如何一步一步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的? 宣统退位 A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山辞职 破坏责任内阁制 B就任正式大总统 镇压二次革命 解散国民党、国会 C担任终身大总统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修改总统选举法任期无限制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D复辟帝制出卖国权接受二十一条 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⒉袁世凯复辟帝制得以实现的原因: ⑴个人自身的因素; ⑵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对内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代表帝国主义的利益。) ⑶资产阶级革命派反袁斗争软弱无力, ⑷尊孔复古的逆流 ◆段祺瑞为首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1920) 一,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半封建性决定的(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1,形成的社会根源: 半殖民地性决定(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 那些影响? 二,短命的张勋复辟: 1,府院之争 (1)含义:是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2)焦点——要不要参战,由谁主持参战 (3)实质——美日在中国的争夺,美日矛盾的体现。 (4)后果——“府院之争”给张勋复辟提供了可乘之机。 2,张勋复辟的活动 思考:段祺瑞对待张勋复辟的态度是怎样的?两次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什么? 三,段祺瑞专制: ◆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一,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1,制定临时约法(1912) 2,改组同盟会,组建国民党(1913) ⑴宋教仁为什么要改组同盟会,组建国民党? ⑵阅读书中国民党宣言的部分引文,分析国民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其宗旨与同盟会的纲

专题八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社会(优质学案)

专题八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社会 一.政治方面 1.袁世凯复辟帝制 2.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斗争:、、、。 3.五四运动: (1)背景:①国际形势:十月革命胜利;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特权转交给。(导火线)③国内形势:北洋军阀黑暗统治,阶级矛盾尖锐。(主要原因) (2)过程:以为先锋,以为主力;由先进知识分子领导者;中心由转移到,主要口号有“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拒绝 在和约上签字”、“还我”等。 (3)成果:释放、罢免、拒绝。 (4)性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5)影响:①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是的开端;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4.中共成立和中共二大 (1)“一大”召开:1921年在召开。规定党的任务(纲领)是推翻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 意义——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2)“二大”召开,1922年在上海召开,规定了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制定了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 领)。 意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5.国共合作(1924—1927) (1)背景:①中共工人运动受挫;②孙中山国民革命多次失败;③共产国际的帮助指导。 (2)实现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3)影响——标志国共合作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民大革命由此兴起。6.北伐战争 (1)目标: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实现中国统一。 (2)概况:1926年7月从出师,1927年初占领武汉、南京、上海等地。 (3)意义:动摇了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4)失败:政变和政变的发生,标志着国民革命的失败。 原因:国民党右派的叛变;中国共产党错误;帝国主义的破坏。 (5)教训:不能放弃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 二.经济方面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短暂春天”(1912-191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