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型糖尿病治疗新进展」

「2型糖尿病治疗新进展」

2型糖尿病治疗新进展(一)

2型糖尿病的治疗多年以来一直以降低血糖为最终目标,直到近年众多内分泌专家和学者发现,糖尿病是一种以肥胖为中心的胰岛素抵抗,人们才开始关注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等因素。2001年美国著名的麦卡瑞教授提出了导致2型糖尿病和大血管病变发生是由于游离脂肪酸的脂毒性,其最终会产生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乱的概念。就此从根本上树立了糖尿病治疗不仅仅是控制血糖升高而且需要控制代谢紊乱的全新概念。

研究中发现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综合征,它常以肥胖为中心伴有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和糖代谢紊乱等。通常2型糖尿病病人中50%的患者伴有一种其它代谢紊乱,40%的患者伴有二种或三种,只有10%的患者不伴有其它代谢紊乱。可见9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升高同时会并有高血压、肥胖、脂代谢紊乱等。因而单纯控制血糖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树立超越降糖的新概念。

ﻫ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包括2型糖尿病的糖耐量轻度增高(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临床上诊断有胰岛素抵抗,也将视为代谢紊乱综合的必要条件之一。1999年WHO提出如果葡萄糖不耐受(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和(或)胰岛素抵抗合并有(1)高血压(2)脂代谢紊乱(3)中心型肥胖(4)微量白蛋白尿(大血管病变前一种标志)这四种辅助条件中的2个条件,就表明患者有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ﻫﻫ代谢综合征引起的后果是多重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在一个患者身上集聚出现,其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大血管病变以及脑中风的危险大为增加。因而所有治疗都应围绕降低各种危险因素,包括良好控制血糖、有效减轻体重、减轻胰岛素抵抗、控制高血压、改善脂代谢紊乱等。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既可以降糖又可以提供降糖外额外利益的药物,经济而方便的满足治疗要求,达到最终控制糖尿病的目标。

ﻫ目前已证实2型糖尿病中微血管病变与血糖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而大血管病变则是由于中心型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纤溶系统异常,多囊卵巢综合症等造成内皮细胞的损害加快,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所以我们对2型糖尿病更要关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所造成的代谢紊乱。

这几年,胰岛素抵抗越来越受到重视。所谓胰岛素抵抗是指在正常胰岛素水平下不能发挥降糖作用。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的信号传递发生了障碍,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不能有效结合。胰岛素受体是一个四聚体,含2个β亚单位,2个α亚单位,β亚单位含酪氨酸激酶活化物,激活了胰岛素受体DSI,并进一步激活磷酯酰激存酶Ⅲ,从而控制糖脂代谢。这些传导受体作用于浆细胞膜抗原,一旦抗原明显增加会减少这些酶的活性,葡萄糖转运因子4就不能到达细胞表面,葡萄糖就不能进入细胞,导致信号传递障碍。这是2型糖尿病发生代谢紊乱的主要环节。胰岛素抵抗从2型糖尿病开始前的10年中就存在,并延续至整个疾病中。早期,胰岛素的分泌能够代偿胰岛素抵抗的产生,到IGT阶段,代偿发生下降,血糖开始升高。2型糖尿病病人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素抵抗持续存在,胰岛素分泌不断下降,血糖水平不断升高,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可见早期干预可以使血糖不再增高,代谢紊乱得到很好的控制。如同飘浮的冰山深埋于水下不易被发现的部分,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的患病中也不易发现。在空腹血糖升高而不伴有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的早期糖代谢受损时,胰岛素敏感性已下降到原来水平的70%,同时大血管病变已有10%增加。等到IGT阶段空腹及餐后血糖均升高时,胰岛素敏感性已下降50%,大血管病变也达到40%。直至2型糖尿病阶段胰岛素敏感已是原来的30%,胰岛素分泌下降50%,大血管病发症发生率则达到50%。在IFG阶段,由于不断增加的胰岛素抵抗,大血管病变已经发生。

ﻫ目前对抗糖尿病药物的评价已经有了新的标准。这就是不仅要评价其控制血糖方面的作用,也要评价其对代谢综合症中其它因素的影响。在抗糖尿病药物中,格华止通过改善β细胞的功能、降低肝糖异生、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降低脂毒性,增加外周糖的利用,从而全面而安全的降糖。由于它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同时起到降糖和纠正代谢紊乱的作用,因而对心血管病变有显著的干预作用。格华止循证医学的研究也提供了这方面的证据。

首先要看的还是对血糖的控制。临床实验证明:格华止可以降低空腹血糖78mg/dl,餐后血糖下降83mg/dl。糖化血红蛋白(监测一段时期的血糖标准)下降1.5-2%,大多数抗糖尿病药物降低糖化血红蛋白1-1.5%。与其它类药物比降低FP G和HbA1c效果显著。目前美国在格华止治疗糖尿病的剂量选择是2000mg/天,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可达2%。研究证明:格华止在使用剂量500mg/天时,即可产生明显的降糖作用。但如果剂量达到1700-2000mg/天时,格华止能够表现出额外的作用,表现在对抗胰岛素抵抗,降低血脂,降低体重和降低脂毒性作用。因此现在普遍的格华止使用剂量均在2000m g/天。从格华止剂量疗效依赖性研究中还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不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对50mg/天、500mg/天、2000mg/天的比对,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而且都是可以耐受的。ﻫ

在评价抗糖尿病药物疗效的新标准中,第二个需要我们重视的是脂毒性。脂毒性是导致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衰竭和进行性发展主要因素。在脂毒性的研究中游离脂肪酸是受关注最多的,它不仅能够抑制葡萄糖进入肌肉组织,使高血糖明显加重,

还能够抑制胰岛细胞的分泌,促使胰岛功能凋亡。同时肝脏葡萄糖生成增加,输出增加,进一步加重高血糖。正是这样一种不断循环的恶化使脂毒素在2型糖尿病的作用需要格外的重视。有人作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但未患糖尿病的易患人群中,分别输入游离脂肪酸和生理盐水,并进行葡萄糖刺激试验,输入生理盐水后有一个典型的胰岛素高峰和一个较小的峰值,而输入游离脂肪酸后,第一峰值明显减少,第二峰值则被延迟。说明胰岛β细胞受到明显的损害。这个实验显示血浆游离脂肪酸升高4天即可出现胰岛素分泌受损。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胰岛素分泌模式,常见于"糖尿病前期",其特征是:第一阶段胰岛素分泌减少;第二阶段胰岛素反应失代偿。然而对于消瘦的正常人来讲,同样可以存在胰岛素抵抗。在注入生理盐水,甘油三酯(30ml/hr,60ml/hr,90ml/hr)后,葡萄糖的消除率呈明显的递减状态。在大鼠中逆转运葡萄糖毒性脂肪毒性的试验中显示格华止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脂肪酸毒性使胰岛素分泌恢复。ﻫ

格华止在体内、体外如何使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的作用机制是:

1.在脂肪组织和肌肉内:ﻫ★使胰岛素受体数目和/或亲和力升高

★使胰岛素受体酶活性增强ﻫ★通过使转运因子的基因表达增加和其活性增强使脂肪组织中的葡萄糖

转运增加,因此葡萄糖氧化和糖原合成及脂肪合成肌肉糖原合成增加。

ﻫ 2.在肝脏中: ﻫ★使胰岛素受体酶活性增强ﻫ★结抗高脂餐和TNF-α

★逆转脂肪肝ﻫ★抑制糖异生促进糖原合成

★脂质合成增加。新的实验显示格华止减少糖尿病病人肝糖过度产生疾增加葡萄糖的利用。ﻫ

在与格列吡嗪的比较实验中显示格华止可降低餐后高脂状态,而与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的比较实验中可知格华止使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均显著下降。ﻫ1999年发表在Diabetes上的一篇文章,通过磁共振来测定患者腹部脂肪的沉积情况。在格华止使糖化血红蛋白从6.6下降到6.0时,体重下降了4%(约3.3公斤左右),且主要的减少是内脏脂肪(16%),皮下脂肪仅下降6%。所以,它下降的主要是危害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内脏脂肪。今年发表了许多关于脂肪沉积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的文章。阐明腹部脂肪可以分泌一种对胰岛素抵抗的激素(符标抵抗素),它与脂肪细胞的张力有明显关系。张力越大抵抗素分泌越多,造成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乱就越重。所以控制体重是大血管病变的改善的一个主要因素。二甲双胍所有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可见与磺脲类药物相比,格华止控制体重系数下降2-4%。

另外一个需要关注的是纤溶系统。最近几年发现,内皮细胞的胰岛素抵抗是产生内皮细胞分泌PAL-1的重要来源。PAL-1的全称叫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在正常情况下,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导致已经形成的微小血栓能够溶解。PAL-1增加以后,使纤溶酶原不能转化成纤溶酶,血栓形成明显增加。内皮细胞胰岛素抵抗是促成内皮细胞分泌PAL-1的主要因素。在正常人、IGT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抵抗随着病情不同和时间的变化,呈逐步上升趋势。且P值有显著变化。胰岛素抵抗越强,所产生的PAL-1更多。在许多大型临床试验中都可以发现,格华止治疗可以使PAL-1水平明显降低。增加了纤溶酶的活性,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下降。

ﻫ血栓素的形成也是形成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格华止可以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使之不易形成血栓。同样血栓素2的水平也在使用了格华止后明显得到抑制。

ﻫ格华止也具有独特血管保护作用。血管保护作用首先是对平滑肌增殖的抑制作用。我们知道动脉粥样硬化有二个过程。一个是内皮细胞损害,另一个是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而后一种过程与胰岛素抵抗有明显的关系。所以,格华止通过预防了高胰岛素血症,从而减少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另外格华止在本身上也存在特殊的结构。曾有一种防治糖尿病的药物叫氨基胍,氨基胍的作用是使葡萄糖与血管胶原产物发生糖化的速度受到明显抑制,格华止与氨基胍有同样的结构,所以它也是通过对大动脉胶原糖化的抑制来起着预防大血管并症的作用。用兔子已酰化的甲基已二醛催化物使白蛋白发生糖的氧化模拟我们体内糖氧化作用。一组是通过白蛋白加上甲基已二醛,其糖化终产物(即大血管病变的启动因子)较另一组白蛋白加生理盐水有明显增高。若再加用格华止和氨基胍以后,产生糖化终产物只有原来的一半,说明格华止可以通过胶原糖化抑制预防大血管并发症。人们发现正常人甲基已二醛的水平是非常低的,而2型糖尿病患者尽管用了磺脲类药物和胰岛素来降糖,但导致糖化终产物的中间产物--甲基已二醛是非常高的。在用格华止治疗组中,在达到同样降糖效果的情况下,甲基已二醛却非常低,证实格华止可以利用其结构上的优势来防止大血管病变。ﻫﻫ小动脉是发生血管病变的主要部位,而它们平均直径<10μm。用格华止0.5g/100g和1.0g/100g来观察其对小动脉舒缩的影响。结果显示它能够明显改善平滑肌舒缩功能。可见其对小动脉有保护作用。

ﻫ格华止在临床应用中不仅仅可以很好控制血糖,同时有许多超越降糖,防止大血管病变的额外作用。正确的处理糖尿病,并控制代谢综合征中的每一个成份才能提高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水平。

2型糖尿病治疗新进展(二)

从循征医学的角度UKPDS(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和DPP(糖尿病预防项目)是研究2型糖尿病治疗和预防的两个里程碑。

一、UKPDS(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ﻫUKPDS从1976年开始撰写试验方案,1977年至1991年招募病人,随访时间非常长,试验直到1997年9月结束,涉及实验中心23个,2型糖尿病患者5102人参与实验,随访达53000人年,耗资二千多万英镑。ﻫ

患者在入选前都是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随机化分成几组,一组用二甲双胍(格华止)药物治疗,另两组分别用胰岛素和磺脲类药物治疗,并将所有的病人分为强化治疗和常规治疗两组。格华止强化治疗组治疗剂量选择1700-2550mg/天(850mgbid-850mgtid)。ﻫ

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均净下降0.9%,同时显著的减少了微血管并发症和在第12年白蛋白尿的发生率。再一次证实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肾脏损伤与血糖的相关性。可见严格控制血糖可以减少微血管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在对超重病人强化控制中与磺脲类药物及胰岛素治疗结果相比,格华止强化治疗组具有相似的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但是体重增加较少,低血糖发生较少的特点。反复发作低血糖很容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冠心病的发作。体重增加无疑也是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在二甲双胍组病人中观察到空腹血浆胰岛素的减少,并且维持整个随访期,说明胰岛素抵抗得到有效对抗。比较心肌梗死的发生无论是磺脲类还是胰岛素治疗在常规和强化治疗后,虽然大血管病变有所下降,但其P值并未达到显著性改变。而用二甲双胍的治疗342例患者中,大血管病变可以下降39%,P值也有明显的意义(P有统计学上差异)。从大型循证医学的角度上也说明了格华止带来的独特的作用不仅仅是降低血糖,还有超越降糖外的控制大血管并发症的作用。用心血管事件的死亡率来进行评估,无论是磺脲类组还是胰岛素组它们的心血管事件死亡率下降并未明显差异。而格华止强化治疗组下降43%,且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总体来讲,对于大血管病变,在所有降糖药物中,格华止唯一具有明显的超越降糖作用。格华止对降低任何糖尿病相关的死亡率也有明显的作用。

ﻫ因为格华止在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中减少糖尿病相关终点危险发生,不增加体重,比磺脲类或胰岛素具有较少的低血糖发生,所以它可在此类病人中选为一线用药。

UKPDS研究充分说明超越降糖作用对于防治糖尿病是相当重要的。控制血糖、控制体重,减少低血糖发生,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对于控制病情、延长病人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均显示了重要作用。

二、DPP(DiabetesPreventionProgram)

最近几年,许多学者认为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应该提前。因为等到发生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有50%的人已经发生明显的大血管并发症,因而在美国启动了DPP(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预防研究。它是第一项由口服药参与的在多个种族人群中预防糖尿病的临床试验。其研究的背景是,IGT是一种处于葡萄糖代谢调节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异常状态,有数据显示每年由IGT进展至2型糖尿病的比例是2.3-11%。2型糖尿病对我们来讲,防治大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如果糖尿病发生后,将来治疗费用主要用于治疗并发症,占其总体治疗费用的80%。美国糖尿病治疗费用每年1000亿占总体治疗费用的12%。为了预防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就要使糖尿病前期(高危人群--糖耐量减退人群)能够得到明显改善。目前的检查手段完全有条件筛选出IGT患者,通过各种干预手段可以降低其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性。因而研究有两个目的:1,是否能够减少糖耐量减退病人转化成2型糖尿病2,对2型糖尿病的干预预防是否能够对心血管并发症下降及β细胞功能恢复等起到明显的作用。

ﻫ此项试验由NIDDK(美国糖尿病、消化和肾病研究院)牵头,全美27个中心参与。入选了3200多人,年龄跨度较大。各个种族都有,主要是白人占55%。还有一部分是亚裔的美国人,亚洲人所涉及的种族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入选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空腹血糖在95-125mg/dl之间(不超过70mmol/L),用葡萄糖耐量试验来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200mg/dl。用BMI来筛选,BMI>24(亚洲为22)以上的IGT患者参加。ﻫﻫ将患者分为四组,第一组强化生活方式的改变。通过低脂饮食、每周锻炼150分钟,最终使体重下降7%。第二组生活方式没有明显改变,每天服用格华止850mg,一天两次。还有一组对照组,使用安慰剂。最后一组接受饮食和运动再加用曲格列酮治疗组。由于曲格列酮在1998年发现有肝脏毒性作用,所以1998年退出该项研究。

各个组基线入选的特征,基本上没有明显差异,但治疗后却显示存在明显差异。在强化生活方式组,半年时体重改善最明显,到第四年,体重开始逐渐回升。而格华止组体重也在半年时有明显下降。而且一直能够基本维持。空腹血糖的变化,在安慰剂组一直呈不断上升。而格华止组与生活方式改善都能使空腹血糖明显下降。糖化血红蛋白,在强化生活方式组到半年时有明显下降。第四年时与格华止组无明显差异。在安慰剂组却有明显上升。糖尿病发生率在安慰剂组呈明显上升。在格华止组有明显的下降,生活方式强化并且也呈明显下降。

ﻫ该试验原定要做6年,但由于能够很好地说明研究目标,所以最后该试验提前1年结束。在该试验中,发现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进行随访、监督和监测,远远大于用格华止治疗的费用,(虽然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确实改善的比较好),而且要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是非常困难的。药物治疗也可以使31%的IGT患者不进展为2型糖尿病。所以它们改善的指标也是非常好的。新英格兰杂志可能在最近几月陆续发表一些尚未来得及评估的次级临床终点(DPP研究)。同样,对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降低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比例,会有更进一步结论的出现。

ﻫDPP研究说明,早期的干预是使IGT病人延缓2型糖尿病发生比较高效的措施。我们用于2型糖尿病费用的也发生会明显下降。ﻫDPP研究负责人Spiege曾指出"如果将糖尿病发病每向后延缓1年,意味着多得到了1年无痛苦、无残疾的生活,并且无需因此而增加医疗支出,DPP的发现向遏制并最终逆转2型糖尿病高发的目标迈出了重大的一步"。ﻫﻫ以上两个里程碑式的循征医学结果说明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首先对IGT病人的早期药物干预性治疗是有效的措施,其次控制2型糖尿病,就要综合治疗并降低各种危险因素,从而真正控制糖尿病。

格华止从根本着手,改善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胰岛素抵抗,从而成为2型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的首选用药。

2型糖尿病研究最新进展

诊断措施 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病人多肥胖,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岛素增高以补偿其胰岛素抵抗,但相对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相对不足。此类病人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在明确诊断之前就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多可有效。另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临床上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2型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诊断标准。 1980年及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下: 1、有糖尿病症状。?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糖尿病:a?、?空腹血糖≥?7.8mmol/L;b、一日中任何时间血糖≥11.1mmol/L;c、空腹血糖〈7.8mmol/L,?但口服75%葡萄糖耐量试验二小时血糖≥11.1mmol /L。 2、无糖尿病症状。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糖尿病:a、两次空腹血糖≥7.8mmol/L;b、第一次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的1及2小时血糖均≥11.1mmol/L,重复一次葡萄糖耐量试验二小时血糖≥11.1mmol/L 或重复一次空腹血糖≥7.8mmol/L。 3、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7.8mmol/L,口服75g葡萄糖后二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者。 妊娠糖尿病诊断参照上述标准。 IDF1997年建议的分型方案 1997年7月美国糖尿病协会提出了新的糖尿病诊断和分类标准。 1、有糖尿病症状,并且随机血糖≥11.1mmol/L。随机血糖是指就餐后任意时间的血糖值,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包括多尿、烦渴和无其它诱因的体重下降。 2、空腹血糖≥7.0mmol/L,空腹状态定义为至少8小时内无热量摄入。 3、OGTT时二小时血糖≥11.1mmol/L。OGTT仍然按WHO的要求进行。 符合上述标准之一的患者,在次日复诊仍符合三条标准之一者即诊断为糖尿病。 在新的分类标准中,?糖尿病和葡萄糖耐量受损(IGT)及空腹葡萄糖受损(IFG)共属高血糖状态,与之相应的为葡萄糖调节正常的正常血糖状态。IGT?的诊断标准为:OGTT时二小时血糖≥7.8mmol/L,但〈11.1mmol /L,IFG?为空腹血糖≥?6.1mmol/L但〈7.0mmol/L。 二、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一)化学药物损伤所致Ⅱ型糖尿病模型 1.一次性大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造模STZ对一定种属胰岛β细胞选择

2型糖尿病治疗现状及药物治疗进展

2型糖尿病治疗现状及药物治疗 进展 2型糖尿病治疗现状及药物治疗进展

 

2型糖尿病治疗现状及药物治疗进展

〈P>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它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流行病。据专家们预测在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患病率将以200%的速度递增,逐渐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不仅给社会医疗保健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我国也正在快速上升,我国成人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由1981年的0. 67%1996年的3.2%,目前糖尿病患者人 数已近3000万,其中主要是2型糖尿病。
由于2型糖尿病在发病早期常常没有任何症状,约有二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在被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最多也仅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得到了正确

的治疗(包括饮食、运动等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在接受正确治疗 的患者中,又只有少数得到了理想的控制,大多数病情控制不良。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已经证实,对2型糖尿病 患者强化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必须尽可能地控制好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使其接近正常水平,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带来的威胁。〈BR> 2型糖尿病的主要 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和胰岛素分泌障碍,其 病因是多方面的,除遗传因素外,和环境因素也有重要关系。社会 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热量摄入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心理应激增加以及肥胖均与2型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因此,糖尿病的治疗应该是多方面的综合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糖尿 病教育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及监测:
糖尿病是一种终生 性疾病,与患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控制好糖尿病需要患者本人及其家属与由医生、护士、营养师等组成的治疗小组密切配合。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使他们了解糖尿病的性质、症状和并发症的危险性。针对每一位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目标,确定合适的生活方式、饮食和运动方案,选择适宜的治疗药物,使糖尿病的治疗成为患者自觉的行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学会血糖和尿糖的自我监测,了解自我监测的意义,掌握出现低血糖等应急情况时需釆取的措施。这些糖尿病的教育内容对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和关 键,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饮食,2型糖尿病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而

「2型糖尿病治疗新进展」

2型糖尿病治疗新进展(一) 2型糖尿病的治疗多年以来一直以降低血糖为最终目标,直到近年众多内分泌专家和学者发现,糖尿病是一种以肥胖为中心的胰岛素抵抗,人们才开始关注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等因素。2001年美国著名的麦卡瑞教授提出了导致2型糖尿病和大血管病变发生是由于游离脂肪酸的脂毒性,其最终会产生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乱的概念。就此从根本上树立了糖尿病治疗不仅仅是控制血糖升高而且需要控制代谢紊乱的全新概念。 研究中发现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综合征,它常以肥胖为中心伴有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和糖代谢紊乱等。通常2型糖尿病病人中50%的患者伴有一种其它代谢紊乱,40%的患者伴有二种或三种,只有10%的患者不伴有其它代谢紊乱。可见9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升高同时会并有高血压、肥胖、脂代谢紊乱等。因而单纯控制血糖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树立超越降糖的新概念。 ﻫ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包括2型糖尿病的糖耐量轻度增高(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临床上诊断有胰岛素抵抗,也将视为代谢紊乱综合的必要条件之一。1999年WHO提出如果葡萄糖不耐受(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和(或)胰岛素抵抗合并有(1)高血压(2)脂代谢紊乱(3)中心型肥胖(4)微量白蛋白尿(大血管病变前一种标志)这四种辅助条件中的2个条件,就表明患者有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ﻫﻫ代谢综合征引起的后果是多重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在一个患者身上集聚出现,其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大血管病变以及脑中风的危险大为增加。因而所有治疗都应围绕降低各种危险因素,包括良好控制血糖、有效减轻体重、减轻胰岛素抵抗、控制高血压、改善脂代谢紊乱等。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既可以降糖又可以提供降糖外额外利益的药物,经济而方便的满足治疗要求,达到最终控制糖尿病的目标。 ﻫ目前已证实2型糖尿病中微血管病变与血糖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而大血管病变则是由于中心型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纤溶系统异常,多囊卵巢综合症等造成内皮细胞的损害加快,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所以我们对2型糖尿病更要关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所造成的代谢紊乱。 这几年,胰岛素抵抗越来越受到重视。所谓胰岛素抵抗是指在正常胰岛素水平下不能发挥降糖作用。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的信号传递发生了障碍,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不能有效结合。胰岛素受体是一个四聚体,含2个β亚单位,2个α亚单位,β亚单位含酪氨酸激酶活化物,激活了胰岛素受体DSI,并进一步激活磷酯酰激存酶Ⅲ,从而控制糖脂代谢。这些传导受体作用于浆细胞膜抗原,一旦抗原明显增加会减少这些酶的活性,葡萄糖转运因子4就不能到达细胞表面,葡萄糖就不能进入细胞,导致信号传递障碍。这是2型糖尿病发生代谢紊乱的主要环节。胰岛素抵抗从2型糖尿病开始前的10年中就存在,并延续至整个疾病中。早期,胰岛素的分泌能够代偿胰岛素抵抗的产生,到IGT阶段,代偿发生下降,血糖开始升高。2型糖尿病病人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素抵抗持续存在,胰岛素分泌不断下降,血糖水平不断升高,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可见早期干预可以使血糖不再增高,代谢紊乱得到很好的控制。如同飘浮的冰山深埋于水下不易被发现的部分,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的患病中也不易发现。在空腹血糖升高而不伴有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的早期糖代谢受损时,胰岛素敏感性已下降到原来水平的70%,同时大血管病变已有10%增加。等到IGT阶段空腹及餐后血糖均升高时,胰岛素敏感性已下降50%,大血管病变也达到40%。直至2型糖尿病阶段胰岛素敏感已是原来的30%,胰岛素分泌下降50%,大血管病发症发生率则达到50%。在IFG阶段,由于不断增加的胰岛素抵抗,大血管病变已经发生。 ﻫ目前对抗糖尿病药物的评价已经有了新的标准。这就是不仅要评价其控制血糖方面的作用,也要评价其对代谢综合症中其它因素的影响。在抗糖尿病药物中,格华止通过改善β细胞的功能、降低肝糖异生、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降低脂毒性,增加外周糖的利用,从而全面而安全的降糖。由于它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同时起到降糖和纠正代谢紊乱的作用,因而对心血管病变有显著的干预作用。格华止循证医学的研究也提供了这方面的证据。 首先要看的还是对血糖的控制。临床实验证明:格华止可以降低空腹血糖78mg/dl,餐后血糖下降83mg/dl。糖化血红蛋白(监测一段时期的血糖标准)下降1.5-2%,大多数抗糖尿病药物降低糖化血红蛋白1-1.5%。与其它类药物比降低FP G和HbA1c效果显著。目前美国在格华止治疗糖尿病的剂量选择是2000mg/天,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可达2%。研究证明:格华止在使用剂量500mg/天时,即可产生明显的降糖作用。但如果剂量达到1700-2000mg/天时,格华止能够表现出额外的作用,表现在对抗胰岛素抵抗,降低血脂,降低体重和降低脂毒性作用。因此现在普遍的格华止使用剂量均在2000m g/天。从格华止剂量疗效依赖性研究中还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不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对50mg/天、500mg/天、2000mg/天的比对,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而且都是可以耐受的。ﻫ 在评价抗糖尿病药物疗效的新标准中,第二个需要我们重视的是脂毒性。脂毒性是导致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衰竭和进行性发展主要因素。在脂毒性的研究中游离脂肪酸是受关注最多的,它不仅能够抑制葡萄糖进入肌肉组织,使高血糖明显加重,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新进展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新进展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目前 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主要与肥胖和脂肪组织激素的异常分泌有关。脂肪 组织激素如瘦素、肝素和肠基质提供因子等,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信号传 导途径,导致胰岛素抵抗。此外,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也可能参与胰岛素 抵抗的发生。研究发现,许多慢性炎症相关因子如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α等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明显升高。自身免疫反应也被认为是2型糖尿 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自身抗体对胰岛素抵抗相关的分子如胰岛素受体和糖 尿病相关抗原-2等也有贡献。 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面,目前主要依靠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改变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和控制体重等。这些措施可以减轻 胰岛素抵抗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此外,一些药物也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如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注射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提高胰岛素的分 泌和/或减少胰岛素抵抗。然而,研究人员最近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取 得了一些新进展。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肠道菌群是指 人体肠道中寄生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组成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肠道菌群通过 参与食物消化和吸收、调节胰岛素分泌和调节免疫反应等方式影响2型糖 尿病的发生和发展。研究人员尝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治疗2型糖尿病, 如通过益生菌和益生元的补充、粪菌移植等方式。这一领域正在快速发展,未来可能会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 另外,细胞治疗也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领域。细胞治疗是指通过 植入能够分泌胰岛素的干细胞或胰岛素产生细胞来补充胰岛素缺乏。研究

2型糖尿病的降糖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的降糖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摘要:2型糖尿病是临床实践中常见的代谢紊乱,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解 决方案,并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根据相关研究报告,药物治疗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低血糖、心脏病、血管风险、体重增加等。为进一步增强 药物治疗效果,需加强研究具有新靶点或新作用机制的新药。2型糖尿病是最常 见和传播速度最快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现如今这种疾病急剧增加,严重危 害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糖尿病降糖药在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主 要药物现状及部分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通过临床研究研发出五种常用口 服降糖药,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超速效及超长效 胰岛素等。了解以类似物等为代表的新型降糖药的特点,作为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南。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对人体健 康危害极大。降糖药种类繁多,各有优缺点。 关键词: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药物治疗 引言: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并且人们的生活方 式也出现了许多转变。2型糖尿病的出现,是继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重要疾病 之后的又一疾病。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在越来越多人群众出现,这种非传染性疾 病的患病人数数量迅速增加。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为百分之十 一点六。国际糖尿病联合会据(IDF)最新统计,二零一四年全球约有三点八七 亿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二零三五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到六亿。糖尿病及其 发症导致了死亡人数和医疗费用不断增加,为人民生活增添负担。它严重危害公 众健康和生活质量,特别是在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目前,通过降糖药物进行 糖尿病治疗的手段已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减少了很多糖尿病治疗中出现的问题, 并且有效的提高了治疗质量。由此可以看出,了解低血糖治疗的安全性和健康性,以及通过药物的正确使用对糖尿病治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许多糖尿病治疗药物 现已投入临床应用阶段。2型糖尿病降糖药主要有硫脲类和双胍类,近年来有许 多新药用于临床。硫脲类每年对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患者造成二次伤害。虽然

糖尿病的研究新进展

糖尿病的研究新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病率不断攀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糖尿病的研究和治疗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研究的新进展,包括新的诊断方法、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等。 一、新的诊断方法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糖尿病的诊断方法也在不断改进。最近,有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新诊断方法,可以通过对患者的眼部照片进行分析,快速准确地诊断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种方法具有无创、快速、准确等优点,有望为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二、新型药物 1、新型胰岛素类似物 近年来,一些新型胰岛素类似物问世,它们具有更快的起效速度和更长的持续时间,可以更好地模拟人体自然胰岛素的分泌模式。这些药物不仅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风险,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新型降糖药物 近年来,一些新型降糖药物也陆续问世,如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等。这些药物通过作用于胃肠道激素或神经递质等靶点,可以改善血糖控制,同时具有减轻体重、降低血压等额外收益。 三、治疗方法 1、细胞疗法 近年来,细胞疗法成为糖尿病治疗的新方向。其中,胰岛移植是一种常用的细胞疗法,可以将健康的胰岛细胞移植到糖尿病患者体内,恢复其胰岛素分泌功能。干细胞疗法也是一种具有前景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诱导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细胞,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2、免疫疗法 近年来,免疫疗法也成为糖尿病治疗的新方向。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抑制其对胰岛细胞的攻击和破坏,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目前,一些免疫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四、预防措施 除了治疗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外,糖尿病的预防措施也在不断完善。研

糖尿病治疗新进展(两篇)2024

引言概述: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糖尿病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医学难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医学研究的深入,糖尿病治疗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进展。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治疗的新进展,其中包括胰岛素治疗的创新、口服降糖药物的研发、营养治疗的优化、个体化治疗的策略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正文内容: 一、胰岛素治疗的创新 1.1高效胰岛素的进一步研发与应用 1.2基于肠胃道的胰岛素释放剂的研究进展 1.3胰岛素泵的改良与优化 1.4胰岛素口服制剂的研发与应用 1.5组织工程胰岛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二、口服降糖药物的研发 2.1新一代GLP1受体激动剂的开发 2.2SGLT2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2.3双胍类药物的创新应用 2.4胰岛素增敏剂的研究与开发

2.5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新进展 三、营养治疗的优化 3.1个体化膳食指导的实施 3.2高纤维饮食的疗效与推广 3.3微生物组与糖尿病的关系 3.4膳食补充剂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3.5运动与糖尿病的结合治疗 四、个体化治疗的策略 4.1基因检测与糖尿病风险评估 4.2个体化阶梯治疗方案的制定 4.3医生与患者合作的关键性 4.4糖尿病教育与患者自我管理 4.5药物个体化治疗的前景与挑战 五、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5.1微血管并发症的综合治疗策略 5.2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5.3心血管疾病的防控与治疗 5.4肾脏并发症的干预与治疗 5.5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与干预

总结: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糖尿病治疗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进展。胰岛素治疗的创新使得糖尿病患者在注射胰岛素时更加方便和有效。新一代口服降糖药物的研发产生了更多选择,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效果。营养治疗的优化使得患者在控制饮食和血糖方面有更好的指导。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使得治疗更加有针对性和个体化。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成为治疗的重点。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继续努力和研究。为了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进糖尿病治疗的新进展。 引言概述: 糖尿病是一种世界性流行病,影响着数百万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糖尿病治疗的新进展不断涌现,带来了积极的希望,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有效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本文将介绍糖尿病治疗的新进展,包括针对糖尿病的药物研发、胰岛移植技术、干细胞治疗、人工胰腺和人工胰岛等新技术的应用。 正文内容: 一、药物研发的新进展

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新进展

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新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病变主要在胰岛素分泌及作 用方面出现问题。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是2型糖尿病,而1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则分别占其余10%。虽然不同类型 的糖尿病有相同的症状和并发症,但是其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则 有所不同。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全球医学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因为其易患并发症的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而且对患者生活、工 作和家庭生活都会有不良影响。因此,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是现代 医学研究关注的重点,我们来看一下最新的预防与治疗新进展。 一、糖尿病预防新进展 1.饮食控制 饮食是控制糖尿病的一项基本措施。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往的“过度营养不足”已 经变成了“营养过剩不均衡”。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摄入高热量、 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2.运动锻炼

运动是最有效的降低糖尿病发生率的方法之一。运动可以消耗 身体内的葡萄糖,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吸收,降低身体脂肪含量,从而降低血糖水平。此外,运动还可以提高人的身体免疫力和心 肺功能,改善身体的代谢功能。 3.生活方式改变 糖尿病发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由于现代人的工作和 生活方式导致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熬夜等,从而使得糖尿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因此,改变生活方式对于预 防糖尿病非常重要。比如增加户外活动、规律作息、饮食健康、 减轻压力等。 4.药物干预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的药物不断更新,目 前已发现多种可以预防糖尿病的药物,如胰岛素增敏剂,PPARγ 激动剂,胰岛素分泌增强剂等等。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新进展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新希望 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是一种迟钝希望性疾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1]。近20年来,糖尿病发病率敏捷上升,以2型糖尿病急剧上升为主。对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从中西医两方面做一综述,现陈诉如下。 1西药治疗 1.1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如今仍以胰岛素为主,如今已经开拓出多种胰岛素类的药品。长效胰岛素雷同物nn304,静脉滴注后约45in血糖落到最低点,落糖平缓,不引起夜间低血糖。能与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混淆利用。he901又称精氨酸—甘氨酸人胰岛素,其作用迟钝,可维持24h,与餐前注射超短效胰岛素团结利用,可较好地模拟生理性的胰岛素血浓度程度。人胰岛素是基因重组技能消费的生物制剂,和人体排泄的胰岛素布局完全雷同。其生物利用度高,免疫性小,过敏反响少。临床试用表白,餐前吸人雾化胰岛素具有精良的耐受,落糖结果与皮下注射胰岛素一样宁静、有用。天冬氨酸胰岛素是一种新型短效人胰岛素雷同物,其在康健人中不雅察皮下注射后汲取比人胰岛素快1倍,相宜于餐后高血糖的治疗。落糖、低落糖化血红卵白结果更好[2-4]。 1.2糖原异生按捺剂:糖原异生过多是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紧张缘故原由之一,如今创造很多糖异生按捺剂具有落血糖的结果。糖异生所需的能量重要泉源于长链脂肪酸氧化。当糖尿病操纵不佳时,脂肪剖析历程中长链脂肪酸氧化增多,致糖异生作用加强。重要有3种:①长链脂肪酰转移酶ⅰ按捺剂;②脂酰内毒碱转换酶按捺剂; ②丙酮酸羧化酶按捺剂。etxir等长链脂肪酰转移酶ⅰ按捺剂可特异性地按捺长链脂肪酸氧化,增长葡萄糖利用,按捺糖原异生。临床研究证明,对idd型和nidd型糖尿病疗效佳[5-7]。 1.3葡萄糖苷酶按捺剂:葡萄糖苷酶按捺剂是一类以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汲取而到达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落糖药物。葡萄糖苷酶按捺剂是比力成熟的治疗糖尿病药物,已普及应用于临床。葡萄糖苷酶按捺剂类药物具有延缓或淘汰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汲取,低落餐后血糖及情况餐后高胰岛素血症的作用,且被证明在低落餐后高血糖方面拥有精良的有用性和宁静性。该类药物重要包罗:阿卡波糖、米格列醇、乙格

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综述)

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相关因素包括胰岛素抵抗(IR)、炎症因子、脂肪细胞因子、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因此,尽早诊断及治疗是减少T2DM患者并发症的关键因素。其治疗方案可以通过心理干预、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及药物治疗等进行,使血糖得到控制。 关键词:2型糖尿病病因诊断治疗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导致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的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目前, 糖尿病的发病率以惊人的速度上升, 在西方国家其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 居第3位。我国约有糖尿病患者4000万,其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约占90%。本文就近年有关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概念 2型糖尿病(T2DM)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T2DM病人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可能处于一种相对缺乏的状态。 2病因 近年来关于T2DM病因的研究颇多,可分别从中医病因和西医病因角度陈述。中医病因主要是禀赋不足与过剩, 情志不舒, 饮食不节, 饮食西式化, 过食肥甘, 食物性质改变, 劳逸失度(过劳过逸), 滥用温补药物等。而西医则认为遗传、肥胖、年龄、胰岛素抵抗( IR)、氧化应激、β细胞凋亡、炎性因子等多种因素是主要发病原因。 3 检测方法及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新进展

2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新进展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作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2型糖尿病(T2DM)多通过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等方式治疗,但难以彻底根治,并发症发生率依然比较高。近年,国内外一直致力于新型治疗方法研究,在药物、手术、中医药、基因治疗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报告作如下综述。 1新型降糖药物 葡萄糖激酶激动剂:在糖酵解中,葡萄糖激酶(GK)为首个重点酶,分泌载体为肝细胞、胰腺细胞,其不仅对细胞内葡萄糖具有催化作用,使其呈现磷酸化,还可对体内血糖平衡进行有效调控,使胰岛素分泌、葡萄糖分解代谢等加速。现阶段,苯丙咪唑类、肽类等GK激动剂正处于试验环节,但其会诱发低血糖、脂代谢紊乱,故而,研发受限。 胆酸螫合剂考来维仑:考来维仑释放大量胰高血糖素养肽1(GLP-1),使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较以往明显增多,其抵抗能力也随之改善,既能够使血糖降低,还可对血脂紊乱情况进行有效改善[1]。该药物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后,在T2DM辅助治疗中效果显著。 胰淀粉样肽:其本质为胰淀素类似物,分泌载体为胰岛β细胞,受葡萄糖作用,与胰岛素同时分泌,使餐后胰高血糖素明显降低,胃部排空延缓,控制食欲,促进血糖、体质量改善。诸如,普兰林肽,现已获美国FDA认可,在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中加以应用。 G蛋白偶联受体119:T2DM患者发病过程中,β细胞功能处于受损状态,而G蛋白偶联受体119表达环境是特定的,诸如,K细胞、L细胞、胰岛β细胞等。同时使用特异激动剂,使环磷酸腺苷水平提高,对上述表达环境产生刺激,促进CLP—1分泌,使胰岛素敏感性间接改善。这一药物安全性强,不仅能够对β细胞功能进行有效保护,还能够使患者体质量明显减轻,利于病情改善。 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该物质可还原皮质醇,增强其活性,使患者糖皮质激素水平明显提高。故而,在T2DM治疗中,可对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进行选择性抑制。诸如,MK0916、AMG221等均处于研发状态。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剂:当胰岛素信号处于转导状态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剂发挥负性调节性能,倘若其过表达,会使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活性明显降低,对胰岛素受体、胰岛素结合等非常不利,发生胰岛素抵抗情况,诱发高血糖。此类药物尚处于研发阶段,临床研究中,正尝试从肉桂等植物中提取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剂。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速释片在T2DM治疗中已获FDA批准认证,其

糖尿病治疗的新进展

糖尿病治疗的新进展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量日益增加。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生活负担和健康风险。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界对糖尿病的深入研究,糖尿病治疗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将介绍糖尿病治疗的新进展,并探讨其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一、人工胰岛 人工胰岛是一种新型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它通过将胰岛素泵与血糖监测仪连接在一起,实现了自动化的胰岛素输送和血糖监测。人工胰岛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动态调整胰岛素的输送量,避免了血糖波动的发生。研究表明,人工胰岛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并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二、胰岛移植 胰岛移植是一种手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它通过将健康的胰岛组织移植到糖尿病患者体内,恢复患者的胰岛功能。胰岛移植可以使患者摆脱胰岛素依赖,并改善血糖控制水平。然而,由于胰岛移植需要供体胰岛组织,供体匮乏是目前该治疗方法的一大限制因素。 三、基因治疗 近年来,基因治疗逐渐被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基因治疗通过改变患者基因的表达,修复或增强胰岛细胞的功能。研究表明,基因治疗

可以促进胰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提高胰岛素的分泌水平。然而, 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四、人工胰岛细胞 人工胰岛细胞是一种新型的细胞治疗方法。它通过将胰岛素产生细 胞植入患者体内,替代功能缺失的胰岛细胞。人工胰岛细胞可以自动 分泌胰岛素,调节患者的血糖水平。研究表明,人工胰岛细胞可以显 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并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五、远程医疗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逐渐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远程医 疗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患者与医生之间的远程交流和病 情监测。患者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电脑软件与医生进行实时的血糖监 测和咨询。远程医疗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改善 了患者的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糖尿病治疗的新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人工胰岛、胰岛移植、基因治疗、人工胰岛细胞和远程医疗等技术的应用,可以 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然而,这些新 技术仍需进一步完善和研究,为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糖尿病 治疗的新进展为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福祉。

糖尿病治疗的新进展

糖尿病治疗的新进展 糖尿病(Diabetes)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产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功 能障碍造成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 进而损害器官和组织,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眼病、肾病等。 传统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包括:饮食管理、体育锻炼、口服药物 和注射胰岛素。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和药学研究的不断深化,糖 尿病治疗的新进展不断涌现,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一、生物仿制药(Biosimilars) 生物仿制药是与已有的原始生物药等效的一种生物相似药物, 通过与原始药物的分子结构以及生物学特性相似度和生物等效性 逐一比较,达到了与原始药物同样的药效和安全性,但价格却更 低廉。 在糖尿病治疗中,生物仿制药也逐渐成为了医生和患者更为关 注的一种新选择。例如,卡格列净(Canagliflozin)是一种可信赖

的药物,是新型的二糖基肝糖尿病酯酶(SGLT2)抑制剂,采用口服给药方式,能够有效调节血糖水平,降低患者的血糖,提高胰岛素的分泌,缓解患者的症状。同时,卡格列净也被生物制药公司仿制生产,并被各大医院广泛使用,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新药物选择。 二、创新药物研究 除了传统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外,研究人员也在不断尝试推出一些创新药物。例如,GLP-1受体激动剂是一类基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药物,能够刺激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水平,同时也减轻了胰岛素的IDDM(摄入性糖尿病)的风险;另一方面,大约5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欲控制障碍,因此应用可食用的、能够刺激食欲的胜肽Y(Y-Peptide)药物,也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 此外,基于人体自身生理和代谢特点,研究人员也在尝试将微生物代谢产物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中。肠道微生物是人体中的重要代谢器官,具有极高的多样性,可以发挥多种代谢功能,包括葡萄糖代谢、胰岛素生成等,它们可以作为治疗糖尿病的关键诱

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干预与治疗是医疗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从中医及西医治疗角度总结其研究进展,为临床与科研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2型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导致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的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2型糖尿病(T2DM)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其中医病因主要是禀赋不足与过剩, 情志不舒, 饮食不节, 饮食西式化, 过食肥甘, 食物性质改变, 劳逸失度(过劳过逸), 滥用温补药物等。而西医则认为遗传、肥胖、年龄、胰岛素抵抗( IR)、氧化应激、β细胞凋亡、炎性因子等多种因素是主要发病原因。 1.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由于糖尿病发病机制复杂,无法根治,所以需终生服药,或注射胰岛素。而任何一种西药都或多或少伴有副反应,许多患者正是由于无法忍受这些副反应而中途放弃治疗,因此,造成很多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严重的甚至引起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而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尽管中医药对直接降血糖作用不十分理想,但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能协助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等现代治疗方法取得更好的疗效,且具有西药无法比拟的独特疗效。这是我国在糖尿病防治研究领域的最大特色和优势。 在我国糖尿病治疗方案里,中医药的参与己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现在有很多中药汤剂对治疗2型糖尿病有着不错的治疗效果。实验表明,二陈汤方加减能降低体质量、调节血脂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降低肝指数和转氨酶[2]。多种实验数据表明,传统中药单方或复方制剂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提高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李真等[3]的黄连生地水煎液实验表明水煎液主

邹大进教授:2021年糖尿病新药治疗进展年度盘点

邹大进教授:2021年糖尿病新药治疗进展年度盘点 2021年,全球因糖尿病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670万人,约每5秒就有1人死亡。当前,糖尿病导致了至少9660亿美元的医疗支出,该支出在过去15年中增加了316%。针对这一疾病还有很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要,需要研发创新药物来改变疾病的不良预后。本文梳理了2021年度糖尿病新药治疗进展,供各位同道参考。 1.基础胰岛素GLP-1RA注射液诺和益在中国获批 诺和益是基础胰岛素/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注射液,由德谷胰岛素和利拉鲁肽组成,每剂量单位含1单位德谷胰岛素和0.036 mg利拉鲁肽,机制互补,多靶向作用于2型糖尿病多项病理生理机制,一天注射一次,控制全天血糖,HbA1c<7%的患者比例高达89.9%,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且体重获益明确,将为患者带来易于掌控的血糖管理,助力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高质量血糖达标。 2. 基础胰岛素与GLP-1RA的复方制剂与预混胰岛素的头对头比较研究 iGlarLixi是一种注射类降糖药,由甘精胰岛素100U/mL与利司那肽按固定比例组合而成。一天一次注射。 ● TRIM-D结果显示,与使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相比,使用iGlarLixi治疗的患者在依从性、糖尿病管理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有更大程度的改善。 ● GTEE结果显示,使用iGlarLixi治疗后,患者报告糖尿病完全控制率约为预混胰岛素治疗组的2倍, 同样, iGlarLixi治疗组中报告患者糖尿病完全控制的医生比例也约为预混胰岛素治疗组的2倍。 3. 胰岛素周制剂改变糖尿病的管理现状 在未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胰岛素icodec周制剂(每周注射一次)相比甘精胰岛素(每日注射一次),采用严格的剂量滴定方案(每周剂量增加28个单位)和更为积极的空腹血糖目标(3.9-6.0mmol/L),在降糖疗效(降低HbA1c)和安全性(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频率)方面,两者表现出了相似的结果。在

2型糖尿病的病因分析及新的治疗方式

2型糖尿病的病因分析及新的治疗方式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上升,由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死亡人数在发达国家已经列第3位(心脑血管和癌症之后),糖尿病已成为世界三大疾病之一。 2型糖尿病是一种主要由于胰岛素抵抗伴随相对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分泌缺陷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而导致慢性高血糖的代谢疾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95%。结合临床实践,陈述了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和2型糖尿病的形成因素,并根据其病因提出了新的治疗措施。 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早期患者无明显症状,症状出现时,往往发病已有较长时间(可达数年~10余年)。有部份患者始终无症状,在常规体检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就诊时才发现。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明显升高,有下列典型症状。 口渴、多饮、多尿:症状都较轻,喝水增多较为常见,但增多程度不大,多尿在老年人常被误认为是前列腺病、尿路感染、尿失禁等而被忽视。 食欲改变:进食明显增加的患者,血糖较难控制,已控制者又会明显升高。老年患者多食症状往往不明显,甚至可出现食欲明显下降,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 体重改变和疲乏:2型糖尿病以肥胖多见,但长期和重症患者,可出现明显消瘦。患者感到疲乏,虚弱无力。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在血糖控制、尿糖消失、进食增加的情况下,体重反而增加。 皮肤瘙痒:外阴瘙痒,是由于尿糖刺激局部所引起,常见于女阴部。脱水以后皮肤干燥,也可出现皮肤瘙痒,但较少见。 反应性低血糖:2型糖尿病可在长时间内,以反复低血糖为主要表现,常导致误诊。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但在餐后4~5小时,因为胰岛素不适当地分泌过多而出现低血糖症状。患者有饥饿感、出冷汗、面色苍白、全身无力、心跳加快,并可有行为改变,严重时出现昏迷。 2型糖尿病的形成因素分析 对于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成因,过去人们所熟知的仅有胰岛β细胞的分泌缺陷、肝糖原输出增加和肌肉组织葡萄糖摄取减少这三方面。我们则认为,事实上除了这三个方面外,还有更多的组织器官参与了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这些因素包括:①脂代谢紊乱: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组织脂解加强,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增加。②肠促胰岛素效应减弱:IGT及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GLP-1分泌减少,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GIP)水平升高。③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

2型糖尿病治疗进展及动态

2型糖尿病治疗进展及动态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将探讨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进展及动态。 首先,正规的饮食管理一直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石。过去,通常将控制总能量摄入和均衡饮食作为治疗的重点。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饮食中特定营养成分的摄入对糖尿病的控制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高纤维饮食不仅可以帮助控制血糖,还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改善胃肠道功能。此外,低脂饮食和低盐饮食也被广泛推荐。近年来,一些新的饮食方法如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间歇性禁食也备受关注,并被认为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 其次,药物治疗在2型糖尿病的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除了传统的口服降糖药物,一些新型的药物出现在市场上,给患者带来了更多选择。例如,胰岛素促分泌剂如琼友来、格列美脲等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另外,新一代的胰岛素增敏剂巴格列利单胺可以通过提高胰岛素受体响应来帮助降低血糖。此外,一些二肽基酰胺酶-4(DPP-4)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这些药物能够抑制血糖生成的酶活性或模拟促进胰岛素分泌的GLP-1激素。 第三,体育锻炼也是2型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帮助身体利用葡萄糖,体育锻炼对于血糖控制和心血管健康有积极的影响。近年来,微量运动也被认为是一种

有效的控制血糖的方法,即通过在正常生活中适量增加身体活动,如乘电梯改乘楼梯、步行代步等方式,达到增加能量消耗和促进葡萄糖摄入的效果。 除了以上方法,外科手术也成为严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种选择。胃肠道代谢手术如胃绕道术、胃肠分流术等是一种通过改变胃肠道解剖构造从而影响能量代谢的方法,已经被证实可以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控制。 总之,2型糖尿病治疗进展及动态多样化,旨在降低血糖、提 高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胰岛功能。无论是饮食管理、药物治疗、体育锻炼还是外科手术,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案都应该根据其个体情况进行调整。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将会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此外,2型糖尿病治疗的进展还包括了新型技术和 药物的开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个体化医疗逐渐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得到应用。根据患者的遗传背景、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个体差异,医生可以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例如,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可以评估患者对不同药物的反应程度,从而选择最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此外,个体化医疗还包括了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实时监测和指导的远程医疗平台,让患者能够随时掌握自己的血糖数据,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 另一个重要的进展是胰岛移植技术。胰岛移植是一种通过将健康的胰岛细胞移植到糖尿病患者体内,以恢复胰岛功能的方法。近年来,随着移植技术和免疫抑制药物的不断改进,胰岛移植已经成为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胰岛移植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

2021缓解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

2021缓解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 一、前言 2型糖尿病(T2DM)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以高血糖为特征的进展性疾病,需要长期使用降糖药物治疗。但近年来随着T2DM疾病谱的改变和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这一认识正在逐渐改变。 近4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主要原因是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超重及肥胖患病率的升高。因生活方式变化带来的肥胖也造成糖尿病越来越年轻化。 从血糖正常、糖尿病前期到糖尿病阶段,血糖是一个连续升高的过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也随之连续升高。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通过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代谢手术干预,均可减缓糖尿病前期发展到糖尿病,或使已经发生的高血糖逆转并停留在正常水平(T2DM缓解)。因目前尚无任何措施通过阶性干预,可有效终止T2DM自然病程,保持T2DM缓解状态需要持续的干预措施。缓解T2DM可使患者在较长时间内免于使用降糖药,减轻心理负担,提升生活质量和增强依从健康生活方式的信心,延缓病情进展,降低并发 症发生风险。

2016年WHO《全球糖尿病报告》明确提出,可通过减重和限制能量摄入实现缓解T2DM。 糖尿病的治疗除采用生活方式管理、药物治疗、治疗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外,对超重或肥胖的T2DM患者,在丁2口乂早期通过生活方式和药物手段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体重而缓解丁2口乂,应成为当代治疗 T2DM的新策略和常规临床实践。 二、证据分级和推荐意见形成 三、丁2口乂缓解的定义 推荐1:丁2口乂缓解的定义采用2021年ADA"2型糖尿病缓解的定义和解释”中对丁2口乂缓解的定义。(证据级别4,推荐级别D) 四、T2DM缓解的机制 推荐2:T2DM缓解与纠正肥胖或显著改善体重、脂肪肝、脂肪胰、IR、高胰岛素血症相关,并与纠正高糖毒性及胰岛§细胞去分化与转分化相关。(证据级别2@,推荐级别:B) 1.纠正胰岛§细胞去分化

2021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重点内容

2021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重点内容 2 型糖尿病(T2DM)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以高血糖为特征的进展性疾病,需要长期使用降糖药物治疗。但近年来随着T2DM 疾病谱的改变和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这一认识正在逐渐改变。 为帮助我国临床医生在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中,规范开展缓解T2DM 的临床治疗工作,促进相关研究的发展,使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特制定“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 T2DM 缓解的定义 推荐:T2DM缓解的定义采用2021年ADA“2型糖尿病缓解的定义和解释”中对T2DM缓解的定义。(证据级别4,推荐级别D) 2021年ADA发布“2 型糖尿病缓解的定义和解释”,建议将患者停用降糖药物至少3月后,HbA1c<6.5% 作为T2DM 缓解的标准。但在有些情况下,如存在血红蛋白变异、疾病影响红细胞生存时间以及HbA1c检测方法不规范等,HbA1c不能反映真实血糖水平,可以用FBG<7.0mmol/L 或通过连续葡萄糖监测(CGM)估算的糖化血红蛋白(eA1c)<6.5%,作为T2DM缓解的替代标准。在确定处于T2DM缓解后,仍需要每年复

查HbA1c。 T2DM 缓解的机制 推荐:T2DM缓解与纠正肥胖或显著改善体重、脂肪肝、脂肪胰、IR、高胰岛素血症相关,并与纠正高糖毒性及胰岛β细胞去分化与转分化相关。(证据级别2a,推荐级别:B) 推荐:积极进行体重控制,使BMI达到正常水平。T2DM伴肥胖患者建议减轻体重≥10kg(最好>15kg)或减重≥10%。(证据级别2a,推荐级别:B) T2DM 缓解的基本条件 推荐:采用“ABCD”法评估T2DM缓解基本条件。(证据级别4,推荐级别:D) 解释 ➤排除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包括皮质醇增多症、生长激素瘤、胰高血糖素瘤以及一些遗传因素导致的特殊类型糖尿病,这些类型糖尿病需针对其致病因素进行治疗,方可使糖尿病得到缓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