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备课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及备课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更是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配合本组专题,在21课的后面和语文园地里相应地安排了“综合***学习”“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等项训练,即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了解乡村景物和生活的活动;说、写有关农村的景物和生活情况,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活动过程中的见闻、趣事,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作家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要统筹安排,加强教材整合的意识,把读与思、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本单元认识28个生字,会写2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语文园地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诗词。

3、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4、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训练重点: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语言的魅力。(21课)学习作者比喻、拟人的语言特点,形象传神(第22课),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养成主动积累的好习惯(23课)感受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第24课)。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2课时

21、乡下人家2课时

22、牧场之国1课时

23、古诗词三首2-3课时

24、麦哨1课时

语文园地4-5课时

21、乡下人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积累精彩句段。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材分析

一读课题,眼前就会不由自主地呈现出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却祥和的农家画面。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三、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朴实生动,清新秀美,教学时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绘声绘色地读。因为文章展示的图景亲切恬静,因此朗读的情感基调是柔和舒缓的,而拟人化的句子要要读的轻快活泼。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媒体演示,读写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学法: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有一位叫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描写了乡下人家的生活,这节课我们将随着作者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检查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曾让同学们简单预习课文,现在你读正确了吗?读通顺了吗?读美了吗?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的一段或是几句话再练读一番。

2、老师知道我们班人才济济,朗读水平高的同学也不在少数,现在老师要请同学读课文,如果你流畅地读完了一个自然段,你就有资格推荐另一位朗读高手继续往下读,不然则由我确定——听仔细,有什么意见或有什么疑问可随时提出;边听边想:这乡村生活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3、交流,预设如:乡村生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村生活自然亲切,优美恬静,宁静和谐等。乡村生活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

4、齐读本文最后一句话。学生讨论后师小结

预设:“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设计意图:一方面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另一方面交流、倾听别人解读文本的情况,初步感知文章的内涵。

三、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的片断。

1、作者描写这浓郁的乡村生活抓住了哪些独特的迷人的乡村风景?

意图:继续走进这独特迷人的风景画,来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的片断。

2、仔细观察文中插图,自由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描写得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脑海里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

3、交流,

A、“……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B、“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C、……朴素中带有几分华丽,显出……(“朴素”和“华丽”相对,这岂不是互相矛盾吗?)

D、探(拟人化的手法感到长势迅速,显得生动、自然,而又充满生机)

E、会见到一群鸭子,……即使……也不吃惊。

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些什么?

游戏——生活得很自由很快乐;

从不吃惊——这种自在、轻松、和谐的场景在农村是很常见的。

F、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如果老师想让你们画这幅画,你会画上什么?为什么?

4、啊,多么美丽、多么独特的乡村生活啊!我想读,我想背,那就把你最喜欢的几句话背下来。

(设计意图: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回想作者都写了哪些独特的迷人的乡村风景。

二、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诵读喜欢的段落。

预设:就是这样的乡下人家,这里屋前搭满瓜架,门前鲜花盛开,屋后春笋探出头,院中鸡儿们在悠闲的觅食,河中小鸭在欢快的游戏。到了夏天的傍晚还能在轻柔的微风下吃晚饭,睡梦中能听着纺织娘轻声吟唱,这是多美的乡村呀,你出声的读读这些优美的画面。边读边在脑海中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一会请你来说说头脑中出现的画面,或者绘声绘色的给大家读一读。

2、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学生交流)

预设:是啊,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我想,此时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3、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4、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5、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品读生动的语言,感悟优美的生活画卷。

三、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可简单介绍一下著名诗人戴望舒)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小练笔: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快拿起笔写下来吧。

七、板书设计:

屋前瓜架夏天傍晚

门前鲜花

21乡下人家屋后春笋

(独特迷人)院中鸡儿秋天夜晚

河里小鸭

课后反思:

一、咬文嚼字,感受语言之美

透过语言文字想象“雨后春笋、群鸭戏水、月明人静”的自然质朴、活泼风趣、人间天堂的美!在诵读中让学生感悟农家生活的独道之处。

二、联系生活、感悟想象之美

由农家的鸡群觅食想开去,你好像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品味城市生活不及田园生活的和谐美。通过读,披文入境,融情于声,以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在这种品读中,我和孩子们也确实仿佛嗅到了浓郁的泥土芬芳,听到熟悉的蛙吵虫鸣,感受到了瓜棚月下的情趣,仿佛在与乡下人家促膝谈心,一起享受着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

多给孩子品读的机会、想的机会、说的机会,学生收获的则是智慧、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启迪。

22、牧场之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八个生字。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情感态度价值观

3、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二、教材分析

荷兰一向以“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突出特点。选编本文一是让学生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二是使学生领悟本文写景方面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

三、学情分析

文章语言生动,意境优美开阔,适合学生朗读。教学时要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法与学法

自读与教师指导相结合,抓住重点语句感悟

五、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学习欲望。

1、用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引人学习情境之中

(预设:同学们,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你知道是哪儿吗?对,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美誉的——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

2、板书课题,齐读。交流

(预设:课前让大家查了资料,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荷兰?)

设计意图:从丰富的资料入手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接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接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去感受异国的风情。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得对吗?读通顺了没有?师:谁能评一下?(教师相机出示重难点词语和生词,提示朗读。)

2、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生交流

预设:是啊!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使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咱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第一段。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学习课文的基础。感知课文内容,教给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方法,提高概括能力。

三、品读感悟,感受异国风光

1、为什么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充分地体会。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

生读。师相机引导学习相应自然段。(如先说到二自然段师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牛多,牛的悠闲自在。)

师:这一段说了什么?大家也自己读一读。

出示“一条条运河间的绿草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牛多)作者是怎样准确描写这些牛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师板书。(牛多)

师:读读后面的句子,你还有何感受?(想象牛的神态和动作,理解作者拟人句的准确生动。)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请带着自己的感受轻轻地美美地读一读。待会儿咱们比赛比赛。

指名比赛,师生评价。

2、大家注意到了吗?咱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一段的。

师引导总结学法:初读——交流体会感受——想象、美读——赛读

3、分组合作根据刚才的方法学习三、四自然段。

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引导。

4、师: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你就是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头牛、一匹骏马、、一只绵羊或一只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同桌交流。

5、师:难怪作者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6、你看出这几段哪些语句或词语特别出色呢?你能把它记住并写出来吗?试一试,和小组的同学比一比。

设计意图:文章语言优美,意境开阔,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丽,同时做好语言知识的积累。

四、课件展示异国风光片,欣赏完后再用一段话介绍介绍,可以用课文中学过的词句。

课后反思: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荷兰是一个另人神往的美丽国度,课文作者用华丽优美的语句描述着荷兰的美丽。学生在学习这类课文往往是读着很美,但真正要说出美在哪,为什么觉得美就很难。第一单元的一篇《七月的天山》,同样是语句非常优美,读完之后都觉得景色实在是美不胜收,但几乎没多少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那种美。也许对学生来说有难度,所以我在教学《牧场之国》时侧重引导学生多读,从读中慢慢感受动物们在牧场上自由生活的场景,只要学生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牧场的和谐宁静,体会绵羊猪群骏马的悠然自得,那么这篇略读

课文所要传递的感情就已经渗透进学生的脑海之中了。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语句想象画面,升华感受。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之后,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说说吸引你的理由,最后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反复读—悟—读,最后达到学习目标。

23、古诗词三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3.通过诵读,并结合课文插图,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描写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三、学情分析

对于古诗,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田园风光,内容浅显,生字不多,应当在读中想象,在头脑中把文字转化为画面,读中感悟,体会诗中意境。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诵读与品味,区别与联系相结合学习古诗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工具书及资料理解诗句,在诵读中体会情感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准备:课件

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通过诗人简介,欣赏乡村风光,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谈一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范读,学生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和注释,了解诗文大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预设: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近距离触摸古诗所描写可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利用学习《乡村四月》的学习方法,学习新诗,感受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体会朴实、自然的语言,和浓浓的生活气息。

第二课时渔歌子

一、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预设: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设计意图:“词”这种题材在教材第一课已经出现,帮助学生回忆词的一些知识,为学习下文作铺垫。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预设: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翔,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桃花盛开,白鹭飞翔,碧波粼粼,鳜鱼跳跃,好一幅秀丽宜人的水乡风光。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不想回家。

5.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

(设计意图: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近距离触摸古诗所描写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体会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1.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2.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4.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5.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设计意图: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情,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用词活泼,情趣盎然。

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3.默写两首古诗。

设计意图:拓展训练让学生认识古诗之浩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累诗句。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前两首古诗词。(必做)

2.选画一首古诗表现画面美景。(选做)

课后反思:

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关注学困生,课堂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如初读古诗,人人过关,全部达到正确、流利等。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朗读,整体读、理解读、对比读、延伸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课内到课外,无不在循序渐进地为学生营造一个美读的学习环境。理解诗意对学生是个难点,发言不够积极,说得不够到位,过多的依靠教师。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需进一步加强指导,有效训练。

24、麦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过程与方法:

2、能有感情朗读,通过朗读,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二、教材分析

课文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

三、学情分析

本文内容浅显,写景意境清新,写人童稚纯朴。教学时让学生运用前面三篇文章的方法自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有所感悟,学习作者的写法,品味语言,积累运用。

四、教法与学法

边读边想象,边读边思考,抓住重点语句品读。

五、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析题导入

1、板书课题,直观激趣

师:《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播放课件)设计意图: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激情

教师范读全文。请同学们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2、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3、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

设计意图:解决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章大意。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预设: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设计意图: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快、柔美”的生活。

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经老师的这一点拨,学生不难感受到人们“欢快、柔美”的背后,是老人的健康长寿,是孩子的聪明可爱,是夫妻的恩爱美满,是邻居的和睦友好。从孩子们欢快的神情,看到人们的欢快生活;从人们的欢快生活,联想到整个乡村欢快、柔美的生活。)

4、回味“欢快、柔美”的意境

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24、麦哨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

孩子活动丰富多彩

乡间景色美丽亲切

孩子情感热烈活跃

课后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在读过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后,针对课题质疑,如“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作者怎样通过麦哨反映出了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这样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好奇心去读书;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交流由课题产生的问题,这样在交流中感受到乡村孩子的纯朴可爱,乡间绿色的美丽,孩子们玩耍的内容贴近自然……最后我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喜欢的原因。这样不仅巩固了读的感情,也加深了对课文中语句的理解。课后我又鼓励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值得高兴的是在这节课中学生读得投入、有兴致,一些平时不能大胆读的同学,也能大胆主动地参与其中,读自己想读的语句,课堂气氛活跃。、

语文园地六

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展示台。本次口语交际是和同学们交流自己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的了解与感受。习作是口语交际的延续。在交流的基础上,把自己想写的内容写下来。“我的发现”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句子的特点,体会拟人修辞方法在描写动植物的特点时所起的作用。日积月累从千古传诵的诗词中选取了6句关于田园乡村的诗句,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积累古典诗词的兴趣。展示台给学生所做、所写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本单元字词,积累古诗名句。

过程与方法:在交流的基础上,把自己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引导学生发现句子的特点,体会拟人修辞方法在描写动植物的特点时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积累古典诗词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的内容与以往差不多,口语交际与作文交流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学生已经写过多次,并不陌生。难点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写生动,感受写得精彩。这就要求学生课下多搜集,细观察。古诗名句理解需要教师点播。教法与学法:课下细致观察与课上指导交流相结合,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

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第一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

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面或照片。

习作

一、奇思妙想,开启心路:一语天然万古新

1.师:同学们,当你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辽阔的草原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如果让写下来,你会写什么?小组内交流交流。

2.集体交流想写的内容。如:乡村的山水树木,乡村的丰收田野,乡村的小院,乡村的果园,写自己的乡村生活体验等等。

3.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抓住乡村风光的景物的哪些特点来描述?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静态特点,动态特点,形状、颜色、气味等等。

4.我们还需要思考一下,应该按什么顺序来描述自己的“乡村风光”。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①按地点变化的顺序写,②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③按景物的类别写,④按先总后分的顺序写。

5.大家讨论一下,写具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用哪些描述方法。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不仅要写看到的,更要写想到的,可以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还可以引用优美词语和诗句等等。

6老师小结:我们描述田园风光,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写的时候,把要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还要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指导,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的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在动笔之前,就了然于胸,胸有成竹。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活化自己的写作知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减少了对学生的束缚。

二、佳作引路,章法导写:要把金针度与人

1.读一读下面的佳作,谈一谈您的想法和理解。

乡村生活

乡村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它是一道彩虹,带给我们快乐;它是一道阳光,照进我们的心灵。

早晨,勤劳的公鸡叫我们起床。吃完早饭,我们来到田里播撒种子──播撒今天的种子,收获明天的希望。

上午,我们来到大树下玩耍。翻跟头,摔跤,竖蜻蜓。。……玩累了,就坐在大树下讲故事,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时,河水告诉我们:“快下来呀,河里可好玩了。”“扑通扑通”我们跳进了河里。

下午,火辣辣的太阳阻挡不住我们玩耍的脚步。冲出家门,来到森林里。老规矩-──爬树。敏捷的动作使人眼花缭乱。

傍晚,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那么和谐。我们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看着一闪一闪的星星,脑中充满了美丽的童话。

乡村,记载着我们的欢声笑雨,记载着我们的童年

【引导学生从写作的内容和写作方法两方面来评点。

2.再一篇关于及田园风光的作文,想一想乡村风光美在哪里?

乡村生活

在去乡村的路上,那里的生活多么令我向往!

路的两旁有逐渐发黄的麦子和绿得发青的油菜,变成了一望无际的绿色和黄色的海洋,就连山里也有它们的踪迹。乡村的房屋很别致,都是把一座大房子分成几间小屋,每间只有十几平方米,放着各种生活用品。

植物呢?平常都在院后搭一个小栅栏,里面种着月季、鸡冠花、菊花……它们在不同的季节轮流开放,非常漂亮。狗,总是要养上一两只的,不是趴在门口睡觉,就是趴在墙根乘凉。等养的时间长了,母狗就会生出一窝小狗,趴在房顶上,对着行人叫。

傍晚,会看见一群老太太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而在另一边,一群老头在下象棋,许多赶完集的小伙子来到他们旁边,看着他们下,人越聚越多,最后连下棋的人都看不见了。

这美好的乡村生活,怎能不叫人留恋?

师:文章的小作者从不同的方面描绘了乡村生活,通过一幅幅具有诗情画意的场景表现出了乡村生活的纯朴、宁静、祥和,表达了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留恋之情,语言简练、流畅。请大家从写作的内容和写作方法两方面来评点。(学生评点)

3.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篇描述相错生活的佳作。请大家认真欣赏一下,读一读,想一想,说说你的收获和体会

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

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时刻萦绕在我的脑际,采撷几朵乡村生活的“小花”送给你们我亲爱的朋友。

秋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人间。她走过高梁地,地里的高梁穗沉甸甸的压弯了枝杆;她走过花生地,花生叶黄了。在这丰收的季节里,谁能不高兴呢!这一天,姥姥、外公、妈妈和我来到地里拔花生。虽然我个头小,但力气可用不完。我来到一颗花生前,双手抓着花生叶使劲往上拔,“哗”的一声,花生被我从地中拔了出来,虽然弄了一手的土,可这是我的第一战绩呀!还有一颗花生特别难拔,我使出吃奶的劲,“啪”一声,我双手抓着拔出来的花生,摔了个“四脚朝天”,顿时,我浑身是泥,成了个泥人。夕阳洒在静静的小河上,我们每个人都抱着一大抱花生,我和妈妈互相看着,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洋溢着满脸的笑容,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我一边唱着小曲一边往家走,随手摘下一个高梁穗。外公看见了,本来布满笑容的脸上顿时乌云密布,看着我说:“你们城里孩子就是不懂得珍惜粮食。别看这只是一个高梁穗,可是人家辛辛苦苦种了大半年才结出来的。你怎么能这样呢?……”外公越说我心里越不是滋味。这都怪我自己,我在心里默默地谴责自己,不该摘下那高粱穗。天天说着珍惜粮食,怎么只是口头上说?我赶紧向外公认错,外公这才原谅了我。我明白了,一些事情不能只是口头上说说,应该付诸行动。

到了乡村,不去小河里划船,那可是一大遗憾。为了满足我的愿望,舅舅和他的一个朋友带我去运河里划船。我一溜小跑来到河堤,虽说已是深秋,但还有不少的小野花在秋阳中绽放着笑脸。微风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小河水静静地淌着,惬意极了。我们登上了一只小船,我想划,可舅舅抢先拿到了桨。舅舅拨动着桨,桨在水面上划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我坐在船尾,船慢慢移动后面激起一道道美丽的水花。我的手轻轻地在水面划过,水珠像玲珑剔透的珍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五颜六色的光芒。舅舅划船的技术可实在算是一般,他把桨使劲向下按,一下溅起了一大簇水花,这些水花淘气地飞到我的身上,有一些甚至和我的脸颊“亲密接触”。船到了水中央,舅舅急着往回划。他不会转弯,船在中央滴溜溜地打转,渔夫急得在岸上叫,我急得站起来。别说,小船似乎也感受到了我的慌张,大概不忍心为难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吧,转了几圈之后,竟然乖乖地听从了舅舅的指挥,顺利地靠了岸。坐在小河边,看着夕阳的余辉一点一点暗淡下去,这才记起自己该回去了。

乡村生活还有许多难忘的记忆,它不是我笨拙的手笔所能描述的。走进乡村,亲近自然,故乡那厚实的黑土地,永远是我难以忘怀的乐园。

师:作为一个四年级的学生,能够用这样成熟的手笔描述乡村生活,不能不令人赞叹不已。在小作者眼中,乡村生活如同一幅画、一首诗、一支歌。正是源于对故乡的深深的热爱,才有了这篇文字隽永的文章。小作者截取了自己在乡村生活的几个小镜头,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从写作的内容和写作方法两方面来说一说您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佳作展示和评议,使学生开阔习作的视野,使学生在阅读佳作中最直观地了解田园风光,学会描述方法,可以消除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激活的创新思维。

三、快速行文,一气呵成:轻舟已过万重山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走进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的美丽风光。在那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辽阔的草原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写的时候,把要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还要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2.学生习作,老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四、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面或照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认识“晋、扭”等13个生字,读准“囊、吧”等4个多音字,会写“晋、炕”等15个字,会写“芦花、发愣”等16个词语。 2.带着“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的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3.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找出课文中景物描写的部分,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视频导入,了解课题。 1.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电影吗?我们先来看一个电影片段吧。(出示电影片段) 2.看了这个片段,大家有什么感受? 3.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鬼哭狼嚎……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要求:自己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笤帚”中的“帚”要念轻声。 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强调。 3.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巩固,掌握生字新词。 芦花发愣铅笔枪栓胳膊劫难炕沿鬼脸戒指柜板 绸子枪声敌人尸首防备慌忙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并按顺序概括小标题。 (1)归纳各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 把长长的一部分内容浓缩成一个简短的小标题,必须抓住内容要点,用语精练。小标题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概括,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上夜校读书 第三部分:掩护交通员 第四部分:勇斗鬼子 第五部分:河沿枪声 第六部分:机智逃生 2.分角色朗读精彩片段,评价检测学生读的情况。 (1)确定重点段: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部分就是重点语段。(第四部分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所以重点段是第四部分。) (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 (3)试着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设计意图+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18 小英雄雨来(节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读准3个多音字。 2、能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会拟定小标题。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通过勾、画、圈、点等各种方式,找出文本的重点词句、重点段落、重点细节……身临其境地读,有滋有味地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从而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读准3个多音字。 2、能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会拟定小标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1、在抗日战争时期,各地都涌现出许多小英雄,其中晋察冀边区就有一个叫雨来的孩子,你们想认识他吗? 2、出示雨来图片。 3、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预设:(1)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 (2)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个小英雄? 设计意图: 教师充满情感地导入能引领学生很快地进入课文情境,引导学生质疑,为下面的快速阅读做铺垫。 二、初读探究,整体感知。 1、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和课文的初读情况。 (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新词,指名读,并口头解释。 (2)引导学生逐段默读课文,概括段意及小标题。 小组读,归纳各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3、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呢?(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4、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1)游泳本领高。 (2)上夜校读书。 (3)掩护李大叔。 (4)勇斗鬼子。 (5)河沿枪声响。 (6)雨来没有死。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单元备课“走进西部” 本组教材以“走进西部”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二篇精读课文,二篇略读课文,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草原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易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编排本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做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并引导学生收集有关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边疆开发、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 本单元教学时间安排:15课时 《草原》 3课时 《丝绸之路》 2课时 《白杨》 3课时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课时 语文园地六 5课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1.交流阅读较长课文的方法。 2.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片段。 3.照样子写比喻句。 4.朗读、背诵《独坐敬亭山》。 教学重点1.结合所学课文,交流阅读篇幅较长的课文的方法。 2.了解比喻修辞,学会用有特点的比喻句表达情感。 3.积累、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 一、交流平台 导语:本单元的课文都很长,这对于我们四年级的同学来讲,阅读起来还是比较困 难的。以后,我们还将会阅读更多篇幅较长的文章。那么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较快阅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如何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 1.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组讨论交流。 过渡:结合本单元所学课文,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如何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 生1:《小英雄雨来》全文有六个部分,每部分前面标有序号,故事的内容基本上也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安排的。我们在阅读时,顺序读下去即可。 生2:《我们家的男子汉》每部分还拟了一个小标题,小标题实际上概括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阅读时,这些小标题对我们有帮助。 生3:《芦花鞋》全文各部分之间采用了空行的方式,这样也提醒我们对各部分的内容有一个把握。 2.教师小结: 这样,今后,遇到类似的文章,大家也要运用这样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我们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3.拓展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 生1:我在阅读过程中,有时还会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内容,想想讲了什么。 生2:有时我忘记了前面的一些内容,就再返回去看一看。 4.教师总结: 请学生们将交流的记录作整理,分条阅读积累,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灵活运用。 二、词句段运用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含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目标)

第六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围绕“成长”共安排了一篇精读课文《小英雄雨来(节选)》,两篇略读课文《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一次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一次习作“我学会了________”,一个“语文园地”。 《小英雄雨来(节选)》选自作家管桦写的中篇小说,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我们家的男子汉》以风趣生动、幽默含蓄、富有童趣的语言,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男孩形象,让人感受到一个小男孩的男子汉魅力。《芦花鞋》选自著名作家曹文轩写的《青铜葵花》,让我们看到一个正视生活苦难、在快乐中成长的少年。 本单元课文篇幅较长,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运用给各部分列标题的方法,指导学生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1.掌握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生字、生词。 2.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3.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4.给课文各部分列标题、换标题。

5.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6.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重点 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难点 给课文各部分列标题、换标题。 《小英雄雨来》2课时 《我们家的男子汉》1课时 《芦花鞋》1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18小英雄雨来(节选) 课文节选自作家管桦写的中篇小说,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做斗争的故事。围绕这一主题,课文分六个部分叙述。 用较快速度默读本篇课文,了解内容,这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求不能太高,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 备课(集体备课)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目录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第五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第六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第七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第八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和《三月桃花水》4篇课文组成。本单元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的美景,目的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美感,感受乡村的美妙。 2.本单元重点: (1)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4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比如,《古诗词三首》中的提到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写出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乡下人家》中的“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写出了乡村生活的惬意、美好;《天窗》中通过透过天窗看到的、想到的事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真的赞美,对那给了孩子光明快乐的天窗赞美。《三月桃花水》中“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表达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表达的感情,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写自己喜爱的某个中央,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本单元安排了作《我的乐园》,要写出你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你爱在你的乐园干什么,你的乐园带给你什么快乐。写之前学会仿照表格列一下提纲。 3.本单元教学建议: 教学本单元课文,应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精彩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语句。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1古诗词三首 教学要点 本课介绍了三篇 关于描述乡村生 活的古诗,重点是 能抓住关键句子 体会作者表达的 1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主题教学 设计 【教材简介】 本组教材以“乡村生活”为主题,体裁多样,有古诗词,也有中国、外国作家写的散文,展现了一幅幅田园生活的画面,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和乐趣。《乡下人家》用朴实而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一幅幅乡村风景画面;《牧场之国》介绍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首首都反映难过了古代的农村生活;《卖哨》用明快活泼的语言,介绍麦田割草孩子的快乐生活。口语交际、作、展示台,是综合性研究的延续。本组教材主题鲜明,语言朴实优美,教学时应以品读、感悟为主。 【设计理念】 以学生自主研究、合作研究为主,通过教师的引领,实现师生、生生以及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简简单单引领,学生简简单单研究。 预读课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28个生字,会写22个生字; 2.初读课文,初步感触感染田园生活、乡村生活的诗意和意趣; 3.默读课文,体味乡村生活的美好,做批注,写感受。 【教学重点】 认会本单元的50个生词;读通4篇课文;初步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诗意和意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走进第六单位——“乡村生活”,一起了解乡村生活独特的场景,感触感染田园生活的诗趣和乐趣。 1.请大家打开课本第六单元的目录,读出这几篇课文的题目; 2.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二、初读正音

1.请同学们将这四篇课文通读一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遇到难读的字能够多读几遍; 2.小组内分段读课文,帮同学解决读不标准的地方。小组长把小组内都不会读的字词或认为难读的字词写到黑板上; 3.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黑板上的字词读音; 4.教师多媒体出示所有的生字词,一起读正确,并引导学生说识记生字的方法;教师有选择地指导重点字“巢觅鹭”的书写,学生自己书写生字; 3、再读感知 1.字词的读音解决了,课文会读得更好。小组内再轮读课文,读后交流自己读课文的初步感受; 2.边听小组同学交流,边圈划出最触动自己的句段; 四、默读深思 1.教师多媒体出示默读要求: 通读四篇课文,分别思考: ①你最喜欢“乡间人家”的哪些画面?画出相关句子,批注出本人的感触感染; ②《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这三首诗,分别描述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你最喜欢哪幅?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整理人刘国英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以“乡村生活”为主题,体裁多样,有古诗词,也有中国、外国作家写的散文,展现了一幅幅田园生活的画面,让学生了解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和乐趣。本组课文学习的,一要重视积累优美语言,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田园生活画面;二要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本组课文还安排了一个训练的重点:体会拟人句子的作用,在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中呈现出来。 二、单元实化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体会作家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积累词句,养成认真阅读、多读多想的好习惯。 3、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4、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掌握习作方法。 5、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6、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三、每课实化教学目标及评价方法设计 21课乡下人家 原教学目标是朗读感悟、分析词句,品味语言美,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农村的迷人。 经讨论制定的实化目标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美,;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评价方法设计 1、乡下人家的一道道风景到底独特、迷人在哪呢? 自己读读课文,写批注。 2、讲一讲,作者在写这些语言时,是如何描写的。 3、教师指导作者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22课牧场之国 原教学目标是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经讨论制定的实化目标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含口语习作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设计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七彩童年”,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3篇课文。课文篇幅都较长,写的都是成长的故事,都是按内容的不同,自然地将文章分成了几部分。《小英雄雨来》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勇敢地同敌人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品质。《我们家的男子汉》写了一个男孩的成长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芦花鞋》主要写冬季来临,青铜将一家人做的一百零一双芦花鞋,拿到油麻地镇上去卖,供葵花上学的事情。在一个鹅毛大雪天,青铜执意去卖鞋,几个城里人把剩下的十双鞋全买走了,最后连青铜脚上的鞋都被买走了。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18小英雄雨来 ▶教学目标 1.认识“晋、絮”等16个生字,读准“囊”等4个多音字,会写“晋、炕”等15个字,正确读写16个词语。 2.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阅读、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列出每部分的小标题。 3.了解雨来为掩护李大叔,与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2.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教学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时,指导读准字音,如“栓、枕、尸”读翘舌音,“囊”是一个多音字,在“软鼓囊囊”一词中的读音是“nāng”。教学要求会写的字时,重点指导易混字的辨析:如,“炕”与“坑”容易混淆,“栓”与“拴”容易混淆。另外,“膊”字右上部容易少写一点,“慌”字容易多写一点,写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注意部件结构。 2.阅读理解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乡下人家》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乡下人家》《“风扇”记趣》 【课型】精读引领课 【教学目标】 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田园诗情和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喜爱。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积累优美语句。 【教学重点】 1.积累优美词句。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图书整合】 主题图书四年级下册第3本《向生命致敬》第52页《“风扇”记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之前让我跟随着优美的音乐到乡间的小路走一走,仔细听,等会告诉我你都听到了哪些景物。 生答 多美好啊,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齐读课题,乡下人家 二、复习整体感知 1.通过单元先导课,你知道文中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场景呢?请用小标题概括。(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读了课文,谁能来说一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学生自由表达或用文中词语表达:可爱、朴素、自由、自然、和谐、独特、迷人…… 原来这篇文章带给大家这么多感受,在文中也有一句话总结了乡下人家带给作者的印象,你还记得吗?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师小结:那么乡下人家的风景到底优美在何处,又独特在哪里呢?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品味语言之美和乡村之美。 三、品读感悟 1.感受美景之一——房前瓜架。 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描写房前瓜架的内容。说说它的独特和迷人到底体现在哪里?作者是用什么写法表达的? 出示: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农家屋子前攀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点缀其中的青的、红的瓜,色彩明丽,纯朴自然,而且瓜棚夏天还可遮凉。)你看到城市里高楼林立和“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会有什么感觉?(威严,冷漠)大旗杆太单调,石狮子太威严。与城里的威严、冷漠比较,乡下更怎么样啊?对,更显可爱。这里用“对比”的方法,表现了乡下人家门前瓜藤把小屋装点得别致生动、亲切可爱、质朴自然。 那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老师也想读读,你觉得老师读得如何?那你就像老师这样有感情地读好吗?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这种可爱。 2.学习方法小结:选风景——说修辞——谈好处——读一读 3.合作学习,感受美。 假期老师想和朋友到乡下人家走一走,看一看,你们愿意当老师的小导游吗?用上面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细读课文,你觉得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年级4年级 下册 单元 第 6 单 元 主备人研讨者 单位审核人 单元任务主 题 深深浅浅的脚印,写满成长的故事。 单元背景分析课标 分析 及任 务归 属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个选文都是“长文章”的 单元,人文主题是与学生容易产生共鸣的“成长故 事”,阅读学习要素紧扣课文“长”的特点定位, 习作学习要素指向的是“故事”的写法,口语交际 学习要素是借助与成长有关的话题促落实的。再结 合具体的选文,这样一个单元的学习活动如何展开, 选择是多元的。 教材 分析 “深深浅浅的脚印,写满成长的故事。”成长是永恒的 主题,成长是人生的力量,成长是每个人心中的最深处。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六单元一共编排了《文言文 二则》《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 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成长故事。《文言文 二则》编排在本单元的开头,无论是囊萤夜读还是磨杵 成针,两篇文言文都是行文简练短小,似乎与单元要素 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关系不大。实则不然,这正是体现 了编排者的良苦用心,虽短小精悍但语言精练,可以无 限丰富补充,对比发现长文章描写生动具体,则要求我 们去粗取精抓文章主要内容。这真可谓妙哉妙哉。 学情 分析

单 元学习目标知识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词。 能力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素养 能借助注释解释意思。 单元评价标 准 创设的学习 情境 小小故事家 课时学习任 务1.借助 注释,运 用所学 方法理 解大意。 2.析词 明理,感 受勤勉 学习,坚 持不懈 的求学 精神。 1.快速 默读课 文了解 每部分 内容, 列小标 题。 2.串联 小标 题,把 握文章 主要内 容。 3.感知 小英雄 雨来的 英雄形 象。 1.运用 串联法 把握文 章主要 内容。 2.标记 主要事 例,尝 试换小 标题。 3.说说 为什么 称这个 孩子为 “男子 汉”, 作者对 他的情 感。 1.初读 课文, 概括每 部分的 内容, 列小标 题。 2.运用 学过的 方法, 把握文 章主要 内容。 3.感知 青铜的 勤劳, 淳朴, 善良的 少年形 象。 1.按学 的顺序 把自己 所学的 过程写 清楚。 2.把学 习过程 中的困 难或有 趣以及 心情写 下来。 1.课文 分部分 的方 法:列 小标 题,标 序号, 空行间 隔。 2.梳理 把握长 文章主 要内容 的方 法,并 能在阅 读中迁 移运 用。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共5篇)[修改版]

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本单元教材是围绕着“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主题展开的。共有四篇课文:《乡下人家》《古诗词三首》《牧场之国》《麦哨》。其中,《乡下人家》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诗卷,亲切、质朴、独特、迷人;《牧场之国》描绘了荷兰牧场的辽阔无垠、宁静和谐、夜晚的祥和、神秘;《古诗词三首》包括两首诗《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诗词内容都是乡村风光和生活;《麦哨》描述的是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田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四篇课文都是围绕着“乡村”这一主题安排的,整个单元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情趣。 另外,本单元还编排了“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与习作”“展示台”等内容,对田园风光进行深切感受和体验。教学目标: 1.认字识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田园生活。 3.体会运用重点词语理解内容的方法,学会运用课文注释理解古时词的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带领学生走进农村,观察、了解农村景物和生活,对乡村风光有初步的感受,为下一节习作做铺垫。6.锻炼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 7.培养学生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总结的习惯,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8. 了解《森林报》的结构及特色栏目及作者,学会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 9.阅读其中的精彩片段,习得一些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10.订立读书计划,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整体构想: 模块一预习模块,完成字词、读课文,简单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模块二理解内容模块,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模块三领悟表达模块,理清写作顺序、文章结构,学习词句的表达。模块四语文实践模块,带领学生真正走进田园,感受乡村,完成语文话题。 模块五口语交际与习作模块,能够运用前面学过的表达和体验到的乡村感受写作。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电子备课

四年级语文下册备课 第六单元 单元主题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单元组成 本单元共安排了四篇主题课文《乡下人家》《牧场之国》《古诗词三首》《麦哨》,一次综合性学习,一个“阅读链接”,一个语文园地。 单元教材 分析本组专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安排了四篇与乡村,田园风光有关的课文,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教学中课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细心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表达方法是教学的重点。 单元教学 目标1,认识28个生字,能写24个生字,积累词语。 2,学会抓重点勾画句子,将自己的读书感受简略地批注在书上。继续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 3,教会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和创设情境的方法理解景物的特点。 4,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 5,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词,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感悟,体会古诗词表达的意境,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6,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乡下人家》两课时 2,《牧场之国》一课时3,《古诗词三首》两课时 4,《麦哨》一课时5,《语文园地五》四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第周月日备课人 课文题目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率,巢,”2个生字,理解“时令,倘若,照例”

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教学难点初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准备PPT课件 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1课《乡下人家》 2、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走进乡下人家,看看作者笔下的乡下人 家是怎样一番场景。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请大家打开书,根据老师这儿的自读提示放声读课文。 2、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棚架装饰鸡冠花菊花瞧见率领 耸立捣衣搬家归巢和谐催眠曲辛苦 3、找出其中的多音字“率”、“冠”并分别组词。范写“率” “巢”字。 4、字音读准了,这些词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吗?捣衣又是 什么意思?你们见过么?出示图片,你们见过乡下人家捣衣的 场景么?看,这就是。(出示图片) 5、看来同学们大致上都已经掌握了这写词语,坐端正我们一 起来把这些词读一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的生词学完了,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我 要请六个同学一人读一段,最后一段全班齐读,听明白了吗? 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2、学生读书,相机纠音。 3、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想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什么 样的印象? 4,其实啊,作者在课文里面也用了一个自然段来表达自己对 乡下人家的感受!你找到了吗? (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 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学生齐读) 3、简洁地说,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感受是(独特、迷人)——板 书 4、独特什么意思?迷人什么意思?“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 季节”又怎么理解呢?总之,乡下人家无时无刻都有一道独一 无二令人陶醉的风景。 5、自由读课文,来给每个风景取个名字吧。 6、根据学生汇报板书,边听边指导学生拟小标题的方法,抓住 景物及特点。 二次备课 (方法和手 段、改进意 见)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21《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22﹡《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夜幕降临。荷兰更是沉入一片静谧之中。又成了一幅沉沉静夜图。23《古诗词三首》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歌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24﹡《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二、【教学目标】 1、基础性目标.正确读写本单元的生字生词。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及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最新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18. 小英雄雨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体会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目标: 1. 会认“晋、絮”等17 个生字,会写“晋、炕、铅”等15 个生字,正确读写“芦花、发愣、铅笔”等词语。 2. 快速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加 上小标题。 教学重点: 1. 正确读写字词,积累重点词语和句子。 2.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给每个部分拟小标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参与预习。 1、导语: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 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 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 吗? 2、放录音。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 思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它事 迹吗? 出示图片: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

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 反侵略战争之火。 4、出示课题: (1))理解课题: 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2))引导到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 么称雨来是小英雄?)(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 英雄?) 5、学生预习课文 (1)出示预习提纲 思考题: 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李大 叔、和鬼子斗争) B.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 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第一段: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美?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勇 敢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第二段:从哪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书中用 “”划下来。 第五段: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 第六段:雨来怎样机智脱险? (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方法。 二、汇报预习,交流解疑。 1、询问学生在预习中的不解之处。 2、汇报预习的情况。 3、分角色朗读,参与评价。 (1))确定重点段:哪段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段 就是重点段。 (第四段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