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代西王母的图像志研究_下_

汉代西王母的图像志研究_下_

汉代西王母的图像志研究_下_
汉代西王母的图像志研究_下_

山东的西王母

在山东西王母发生了变化,在功能上成为两个神或一个具有双重功能的神,既作为人和灵魂慈善的帮助者,同时也是一个宇宙人物。在以前的论述中,巫鸿已经提出了这个理论,就是山东的西王母担当着一个宇宙角色,成为看得见的/阴0的力量的形象化身。此外,/阴0不可能没有它的对立面/阳0,因此将东王公同她配成一对。在这个特定的成对结构中,西王母被放在西墙上,东王公在东墙上,这种形式只出现在山东,用于一些特定的享祠,武氏祠和另外四个创作于同一作坊的小祠。=32>创作于山东画像石上的西王母的其它形式,表现了西王母的不同外观。如果把山东的图像归类的话,可以分为三类,孝堂山石祠中的设计;(图12)武氏祠上的形式(图14、15、16)和不同的艺术家为其它墓葬所创造的形象,(图17)第三类图像同前两类没有相似之处,同中国其它地方西王母的描绘也不同。

在孝堂山石祠中,西王母和她的朝臣延用了徐州墓中的表现形式(图12),=33>东墙的山墙下部表现有坐着的西王母和她的朝臣,图像有点儿不清楚。她正面坐着,她的信徒们位于她的侧面,她左右的人手持容器,一个觚,可能还有一个豆。其它的人,三个跪在右边,左边有四个,两个跪着,两个站着,他们握着象征她法令的嘉禾。西王母没有戴/胜0,在东墙众多的形象中并不显著,她之所以能被辨认出来是由于同其他人差别很大的正面姿势,其他人都是侧像。正面姿势标明她是一个重要人物,这种姿势是她在东汉艺术中的一种程式化姿势。沙畹(Ch avan nes)发表过七块孝堂山的石头,其中一块展示在这里(图13)=34>,这块石头同沙畹编为1222号的那块相同,呈现出最基本的形式,西王母戴/胜0,同她的信徒们一起被表现在顶部。左边的两个拿着嘉禾,右边的一个拿着觚,接着的两个也拿着嘉禾。最右边一个长着公鸡头。下面一格表现了狩猎场面。这种类型的其它石头往往还有第三格,表现有马车和步兵。

周策纵(Ch ow T se-tsung)指出,早期中国的萨满拿着芝草或嘉禾向四面八方叫喊祈求神。=35>有趣的是在中亚和西方文化中,从印度到伊朗,直到巴比伦、希腊和罗马,在宗教队列中通常也拿着树枝。当礼拜者们靠近祭坛或神像祈祷时,他们也拿着一把树枝或草梗。=36>这种风俗可能是通过丝绸之路或经海上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也许没有必然联系,宗教兴盛的任何地方,都能产生作为宗教活动的仪式。

联想到徐州的画像石,孝堂山类型画像石上跪在西王母两边半人半兽的生物可能是戴着面具的人,象征了西王母统治着昆仑山上所有的人和动物。=37>既然如此,这些场面就是描绘西王母被戴着面具、拿着嘉禾的随从和人所崇这一情节,四川(图18、19)和河南早期的画像砖(图2)中凡人跪在她面前的场景证实了这一解释。山东有关西王母的另一表现中,侍者很显然是灵异而非人(图14-17),因此在那儿她被表现在昆仑而不在一个被假定的神殿或祭坛上坐着。似乎是她的追随者们为了需要一个形象化的崇拜对象而创作出第一个西王母形象,正如我们在河南画像砖上看到的,正面姿势是一个典型的礼拜形象,其放置通常有三个范围:圣祠、神殿或祭坛。巫鸿推测西王母的形象来源于佛教形象是一种可能性,但不好解释的是,西王母的形象创造于公元一世纪以前,而佛教思想是公元一世纪才开始进入中国的。=38>

武梁祠的刻工创作出的西王母形象是显然不同的,她头上的高冠代替了/胜0,有翼,多种姿态各异的超自然生物侍奉着她。孝堂山基本均衡对称的形式在任何地方都是见不到的。武氏祠典型的样式是在武梁祠西壁的山墙上,时代为公元151年,它是现存的三个祠中第一个建成的。=39>西王母坐在庄严显赫的位置,四个边条把它同墙的下部分隔开(图14)。她的随从都是天上的灵异,大多长着翅膀,所有的都忙碌着。最左边是一个长着人头的大鸟,最右边是一只相当阴郁的鸟,然后是一只蟾蜍,西王母旁边是两只象往常一样工作的兔子。这里表现的西王母

汉代西王母的图像志研究(下)

3美4简#詹姆斯(JEAN M JAM ES)

贺西林译张敢校

图12孝堂山石祠东墙

75

76

是宇宙的西王母,/阴0的化身,东王公的配偶。东王公坐在东山墙一个类似的显赫部位,一群奇特的人陪伴着他,有同样的四条边把它同下部隔开。武氏祠中其它两个石室也仿效了武梁祠中这两位神的安排方式。

东、西墙上的两位神,中国的宇宙论者把他们分别归于秋天和春天,当/阴0和/阳0这两种力量处于均衡时,就是春分和秋分时节。这两位神不是象征冬天的/阴0和夏天的/阳0这种极端,而是秋天和春天的均衡。进一步说,他们象征着平衡、公道,甚至一个永无止境的和平时期。

武氏左石室顶石上,这两位神有另一种表现,是我们已经很熟悉的角色,(图15)这里表现了昆仑和它上面的天。由两个独立的画面构成,上面窄,主要场面占据下面大部分空间。上面一格完全充满着云层、蜷线、天上的灵异、鸟和龙,最左边那个非常大的形象可能是/太一0,为天神之首。下面部分画着属于两位神的马车,在此,他们不是宇宙人物而是昆仑的统治者。他们坐在云中,正好在横格线下,东王公在中央,西王母靠右边。散布在云中的是长着翅膀、戴着汉代官员帽子的人,四个侍女陪伴着西王母。最下面从左到右,被认为是载着魂漫游昆仑的马车、灵魂和拿着权杖的护送者。最右边的建筑可能表现了西王母的宫殿,从那出来的两个仆人正匆忙欢迎新来的人。先前指出的西王母的这种双重功能,很明确地被创作在武氏左石室中,西山墙上的她是一个宇宙人物,顶部的她是帮助/魂0的昆仑的女主人,只有在这儿,东王公陪伴着她。

这个情节有另外一种形式,被同样的工匠创作,他们把它雕刻在顶部的石头上,(图16)这块石头最初由费慰梅(Wilma Fair ban k)发表,此石残缺1/3或更多。=40>它表现有马车、/魂0、守护者、马和昆仑上的居住者,几乎是左石室中形象的一个十分精确的摹

本,同样大小。东王公也被表现在中央,西王母肯定是在失去的那段石头上。这些画像石告诉我们,尽管西王母具有宇宙角色,但她仍没失去作为女恩人和通往天国之路上灵魂保护者的最初功能。

图17的设计效仿了曾经用于武氏祠和早期徐州墓中的布局(图10、11、14),西王母在上部,其它的场面在她下面的格中。出自山东一个小祠的这块石头表现了西王母坐在一个曲茎的基座上,在南阳的画像石和陕西墓葬的入口处都能看到(图8、9)。西王母戴/胜0,她头上方的弧形代表天穹,所有的随从

都很消瘦、长发、带翼,被认为是/仙0。/仙0非常有活力,从边端开始,两个从旁边进入,给她带来贡品;三个拿着嘉禾;一个跪着,拿着大酒杯;第七个/仙0在右下部,不知拿着何物;第八个/仙0拿着曲状物。兔子拿着一个很大的臼在工作。同图18那两只蛙非常相似的一只蛙站在基座的下面。云条构成了边饰,有一只孤零零的鸟飞向西王母。神被表现为昆仑山的最高统治者,她的朝臣们围绕着她,天穹在她的上面。东王公被表现在这个祠最后一块墙上,再一次表明这两位神是作为/阴0和/阳0这两种宇宙力量的代表。下面两格涉及到人间凡事。中间一格内容至今还不清楚,这个故事还表现在武氏左石室和具有武氏祠风格的其它两个小祠中。=41>石头的下端是行进的马队。这块石头曾位于一个小祠的西墙上,蒋英炬把它编为第3号石。=42>

在山东其它作坊里,艺术家们创造出了他们自己的西王母形象,他们用高浮雕在正方形的石头上雕刻。这类画像石把西王母放在顶部的中央(图18),给了她增添了一些不寻常的随从,这些生物长着人的头和躯干,但下身象蛇,尾部绕于西王母下面,围住了她。随从拿着扇形物,面向她,戴着汉代官员的帽子。他们是天上的灵异,与其类似的可以在武梁祠西墙和左石室顶部看到,在武氏祠中它们有象蛇一样的腿(图14、15)。西王母戴/胜0,坐在一个垫子上,有时有翅膀。这块石头的左上方是一只九尾狐,右边第三位随从是一个拿着臼和杵的兔子,恰好处在云下面的是

十三山东画像石

十五武氏左石室顶石

77

图16武祠同作坊画像石

图14武梁祠西墙

两只跳舞的青蛙,另外一组云在左边。西王母的左下方坐着三位正面姿式的女人,三个男的侧身坐在右边。粗拙的水平线下有两辆车,一辆牛车,另一辆被一只公羊驾着,一只鸟飞过牛的上方。这个行列生动地描绘了去昆仑途中的两个灵魂,他们将加入西王母、她的朝臣以及其它的灵魂队伍中。这类场面表现了西王母是灵魂的帮助者。

山东沂南东汉晚期的多室石构墓中西王母和东王公作被表现为辟邪,在墓室入口处的双扇门扉上一边一个,同陕西墓中的手法差不多(图9)。在此,一块石板上一位神,他们分别坐在山形的三重基座上,随从陪伴在旁边,两位神都戴/胜0。两只拿着臼和杵的兔子陪伴着西王母,一条龙盘绕在基座中间的柱子上。一个拿着臼和杵正在工作的/仙0和一只名叫/麒麟0的独角兽陪伴着东王公。石板上的神与其上面的其它形象没有明显关系。余英时1959年就运用装饰和图像志的方法对这座巨大、奢华的石构墓进行了研究,他的论述需进一步分析。比如年代问题,现场报告断定为公元193年,而余英时认为是公元280-310年。=43>在此西王母和东王公是作为墓室入口处守护者的角色,不象陕西墓门上的画像,它同死者的灵魂没有联系,表明这两位神的角色后来发生了变化。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在公元二世纪,山东的艺术家们用多种方法描绘了西王母,把她作为一位仁慈的神(图12、13),作为/阴0的力量的化身(图13、17),作为游魂拜访的昆仑天国的统治者,(图15、16、18)这个遥远的天国终将同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合二为一。

四川的西王母

在四川西王母作为可以为死者灵魂而祈祷的神被崇拜,此信仰在相当早的河南新野画像砖上就表现了(图2)。公元二世纪四川墓的画像砖和棺档中就有哀求者祈求她的场面;她在四川还被赋予了另一个角色,就是作为好运,尤其是金钱的给予者。在这个角色中,她同她的两个守护神虎和龙,坐在/摇钱树0的顶部或枝上(图22)。

先前描绘的作为一尊参拜塑像的这种正面姿势,就我们所知有明确纪年的作品来看,它在四川有着革沿。在四川佛教艺术的影响和从佛像变化到正面的西王母形象,已经被巫鸿指出。他更一进步地注意到了两位神之间大量类似的东西,佛和西王母都拥有超自然的力量,能够帮助人类;他们是连接太阳和月亮的宇宙人物;他们都住在被汉代中国人所信奉的仙境,遥远的西方土地上。=44>

在四川作为墓室墙面的大块方形模印画像砖上,表现了西王母是昆仑的统治者(图19)。她坐在垫子上,华盖位于她上方,代表天空,同时象征着她也具有女王的身份,云飘浮在华盖周围,龙在其左,虎在其右,守护着她的宝座,虎和龙表现为侧面像,面向左右,西王母的形象为正面姿式。模印砖作者把九尾狐放在左边,兔子在它的下面。这只兔子拿

着一根与其说是杵,不如说是嘉禾的东西,没有看到臼。坐在左下方的是一对夫妻,哀求者在右下方,一个相当古怪的形象,大概是一个跳舞的蟾蜍,在它们之间表演。左边生动地表现了一位孝顺的儿子对着这对夫妇磕头,为他死去的双亲正在对西王母做祷告。三足乌象征着给西王母带来食物的三只鸟,还有一个消瘦的守护者,大概是住在昆仑服侍西王母的/仙0,这个场面到此结束。这块砖是二战以前在成都附近发掘出的大量画像砖中的一块,其中许多在理查德#鲁道夫(Richard C.Ru dol p h)的5华西汉墓艺术6(1951)中发表。

78

发掘于四川的公元二世纪的一批石棺中的一件(图20),其刻工也用了类似的设计=45>。这件作品很粗糙,图像勉强能看清。一株长着两个杈的树可能是/弱0树,它长在昆仑山上,位于西王母上方华盖两侧,=46>西王母同相当大的一对守护者一起坐在垫子上,龙头转回来放在一个合适的空间,狐狸在左下方,一个哀求者在右下方,一个勉强看得清的兔子在中间,树覆盖成西王母头上的华盖,两个象伞一样的分枝罩在龙和虎的头上。

在这批石棺中的另一件上,西王母被表现在长条形的棺侧板上。她坐在一座山的顶部(图21),树干在左边,它的五根枝条伸展到她的上方形成一个华盖,龙和虎机警地向左右张望,兔子、蟾蜍、狐狸在左边排成一列。盛祭品的三个豆放在她的前面,右上方是两个坐在另一座山顶玩/六博0游戏长着翅膀的/仙0。整个场面表现了昆仑山,死者的灵魂在通往天国的道路上所期望的归宿。

四川墓葬艺术中的西王母是统治昆仑的一位慈善的神,对她忠实的祈祷是为了使灵魂得到帮助。作为宇宙角色的她出现在上层社会的丧葬纪念建筑中,如山东的享祠,在四川这种角色没有出现。在四川她只是一位面向普通民众的神,作为人间神的功能是最重要的,她既在现实生活中又在死亡后的来世发挥着作用。

西王母和现实世界

镜子和/摇钱树0上的西王母形象同她在丧葬艺术中的形象具有不同的含义,正如在5易林6里描述的那样,她能赐予她的追随者长寿和财富,这些赐福被表现在镜铭和/摇钱树0的形象中。

有一些汉镜上有西王母和东王公的形象以及铭文,它们都明确表达了长寿的愿望。这些铭文是为长寿提供保证的咒文,其内容是祈求神灵保佑,高本汉引用了其中特别有趣的铭文:/寿如东王公、西王母0。=47>高本汉和鲁惟一认为汉镜中作为极乐世界护符的两位神的形象适合作镜背装饰。=48>镜是上层社会特有的器物,而/摇钱树0是为社会中层的商人而制造的。

/摇钱树0为西王母的形象提供了一个新的、不同的环境,它用青铜制成,树的主干插在石质或陶质的基座中。发掘于四川广汉地区的一件非常完整的/摇钱树0被作为5东方杂志6(1987.4)的封面,巫鸿曾详述过这件作品。在陶座上,一个动物蹲伏在一座小山的顶部,它的背上长着一株树,树枝用钉子固定在主干的槽里,四枝中的每一枝有五簇。每一枝都有一个扁平的西王母形象,她坐在垫子上,头上罩着华盖,龙和虎守护在两旁。动物和随从在不同的枝上陪伴着她,每个枝上都有大量的硬币,象花一样悬挂着。在树的高处站着一只凤凰,它伸展着翅膀,这只鸟是吉兆,象征着和平和繁荣。=49>硬币代表财富,大多数人都向往它。据5汉书6和5易林6记载,/摇钱树0上的西王母是一位女神,她的信徒们祈求她是为了从饥饿、干旱以及危险中得到救助。

1976年四川发掘的一座东汉墓中发现了一株残/摇钱树0(图22)=50>,为青铜制品,造型扁平,不是圆雕,细节用线刻划。残存的上部长27厘米,残宽13.5厘米。西王母的长

袍为左衽,这是西南非汉族的放牧者的习俗,表明了她生活在遥远的汉王朝边缘地区。她看起来好象没腿,因为她下面用图案装饰的垫子上没有腿的迹象。她的护卫者龙、虎以及助手兔子、蟾蜍陪伴着她,另一残缺的龙在下面的主干上。没有硬币残存下来。同时出土的还有作为/摇钱树0附件的两个小龙头。

作者采用了正面姿势,以适应这件东西本身的要求。它们被组装起来的话,其形状可能为长方形。树的主干往上形成一个椭圆状环。西王母的相貌非常有吸引力,用金属制品来表现她的形象比用砖和石头可能更加精美。

结论

考古发掘出的画像石、画像砖、/摇钱树0同文献特别是5易林6和5汉书6的结合,告诉我们西王母的崇拜起源于公元前一世纪的某个时候,公元一世纪时广为流传。她是一位大众化的宗教形象,公元二世纪晚期溶进宇宙论系统,创作于山东上层社会的武氏祠中,

创作武氏祠的艺术家们创造的这种系统被其它享祠的装饰所效仿。尽管存在着宇宙论,

图17一小座祠的画像石图20四川石棺足档

图19四川画像砖

图18山东画像石

79

图22四川/摇钱树0素描图图二十一四川石棺侧面

但西王母从来都没有失去最初作为人间神的本质,一位能带来财富、长生和帮助灵魂的仁慈女神的角色。佛教传入中国后,紧接着汉代于公元220年衰落,她离开了她昆仑的家,昆仑的仙境归于佛和他的西方极乐世界,从此她变成了一位道教的神,流行于唐代诗人和普通民众中。她如此流行,以至于她的狂热崇拜者被认为是国内秩序的颠覆者。=51>

西王母形象的创造和发展,她戴/胜0的特征,她的随从和她在墓室、享祠这些丧葬艺术中的角色,表明中国艺术家们完全有能力创作一个可识别的偶像来表现他们对一位特定的神所持有的一般性的观点和信仰。西王母作为一个汉代民间宗教神,她的出现反映了普通人们对具人格化的、能给予人们帮助的神的需要。我们不知道这种需要是怎么萌发的,但在5易林6和5汉书6中有关她和她追随者活动的描述证明这种需要确实存在。汉代的艺术家们创作出的带有特征的宗教形象,引导信徒们认真思考西王母所代表的力量和这些力量在他们生活中的意义。西王母这种崇拜比古典世界基督教的出现要早几年,在这两种宗教中,艺术家们创造了宗教形象,并给宗教形象不同的特征。公元初几个世纪罗马和汉帝国人们的需要是相似

的,普通人们需要在困境中得到安慰和消除疑虑,需要舒适的生活并希望来世解除痛苦,人们需要从作为人间神的拯救者那儿得到帮助。事实上,这些神是用适当含有教义的人格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尽管西王母转入了道教,作为一位救世主的地位被佛取代了,但她对汉代社会的影响是重要的,毕竟当时缺乏接近现实的神,因为她是中国宗教中出现很早的神,影响远在/太一0这样的神之上。=52>西王母是最早的礼拜偶像,也是最高的,直到从形式到功能都被佛像和佛教代替。

汉代艺术中充满了图案、叙事、古代圣贤故事、各式各样的日常生活、保护者、天上的居住者,但只有一位神,这就是西王母,东王公只是配角。

注释:

=32>蒋英炬/汉代的小祠堂05考古61983.8:741-751

=33>这个祠的断代有疑问;参见李发林的/略谈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及其分期05考古61965.4.199-204,苏培/孝堂山石祠的目的和年代:一个朴实的建议05亚洲艺术636(1974):

249-265

=34>参见沙畹5中国北部的考古调查6卷一,图1220,1237,1267.卷三,图162,171,176=35>周策纵/分娩神话和古代中国医术:-巫.传说方面的研究0载于芮效卫(David Ro y )、钱有训(T su en -hsien T sio n )合编的5古代中国:早期文明的研究6(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8):68

=36>沃尔特#伯克瑞特(Walter Burk er t )5建筑、希腊历史中的神话、宗教仪式6(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79):

43-44

=37>/论徐州汉画像石05文物61980.2:49=38>巫鸿/西王母,西部的女神0,

33

=39>巫鸿5武梁祠:汉代丧葬艺术的观念形态6,25

=40>费慰梅5武梁祠及其它武氏祠堂6修订版(马萨诸塞,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

1972):78

=41>参见简#詹姆斯/武氏祠图像志研究提要0图19=42>蒋英炬/汉代的小祠堂0图4.5=43>曾昭、姜宝庚、黎忠义5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6(北京:文物出版社,

1956):

193;余英时/沂南及相关墓葬05亚洲艺术620,2(1959):297

=44>巫鸿/西王母,西部的女神0,33

=45>/四川郫县东汉砖墓的石棺画像05考古61979.6:502

=46>参见5山海经6、5淮南子6

=47>高本汉/早期中国铜镜铭文05远东古物博物馆通报66-7(1934):48

=48>高本汉/早期中国铜境铭文05远东古物博物馆通报66-7(1934):63;鲁惟一5通往仙境之路688

=49>张朝孙5白虎通:白虎观中的全面讨论6卷一,335-336

=50>刘世旭/四川西昌高草出土的汉代-摇钱树.残片05考古61987.3:279

-280

=51>苏姗娜#卡西尔(S uazann e Ch ill )/瑶池:古诗和宗教习俗中西王母的享

汉画像中西王母形象的研究

淮北师范大学论文分类号: 2008届学士学位论文 汉画像中西王母形象的研究 系别、专业中文系汉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学生姓名王南楠 学号20080101115 指导教师姓名王倩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汉画像中西王母形象的研究 摘要:西王母的形象在多部文学作品中均有涉及,但内容不尽相同,而有关西王母的画像石更是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似性与不同点,戴玉胜、三青鸟相伴与高居仙山是图像与文本中所共有的,而后羿却是只在文本中出现而西王母图像系统中却没有的,九尾狐、玉兔蟾蜍、东王公、扶桑木与天柱是文本中稀缺但却是西王母图像系统中的。之所以存在这些差异的原因在于口头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差别,这两者是相互并存,互不影响的关键词:西王母图像汉画像石文本神话 The Study Of The Image In XiWangMu To Han Dynasty Relief Abstract:The image of XiWangMu are involved in a number of literary works, but the content is different, and stone reliefs of XiWangMu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an Dynasty Stone Art, the existence of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wearing jade, three Bluebird accompanied with the highest Spirit Mountain is the image and text are a total of, while Hou Yi was only in the text appears while the image system of XiWangMu, but does not the nine tail fox, rabbit and toad, East Duke, hibiscus wood and sky-pillars istext scarce but XiWangMu in the imaging system. The reason for these difference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ral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both of which are mutually co-exist, independently of each Key words:The image of XiWangMu; Han dynasty stone relief;Text myth

图像伪彩色处理方法研究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王瑞学号:39 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题目:图像伪彩色处理方法研究 指导教师:英亮平职称: 副教授

2013 年12 月26 日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13/14 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王瑞学号:39 学生姓名:齐学号:36 学生姓名:穆志森学号:26 课程设计题目:专业综合实践之多维信息处理部分: 图像伪彩色处理方法研究 起迄日期:2013年12月16 日~2013年12月27日 课程设计地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 指导教师:英亮平 系主任:王浩全

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3年12月15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1伪彩色图像处理原理 (1) 1.2伪彩色增加的目的 (2) 1.3伪彩色图像处理增强的方法 (2) 2.1 源程序执行原理 (4) 2.2 源程序 (5) 2.3实验结果 (6)

3.1学习心得 (7) 参考文献 (8) 1.1伪彩色图像处理原理 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是通过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去除噪声、增强、复原、分割、提取特征等处理的方法和技术,又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扩展了人眼的视觉围,使之跳出传统的可视界限,在人类生活发展的各个方面至关重要。如何用计算机系统解释图像,形成了图像的理解或称为计算机视觉的理解外部世界。 所谓伪彩色图像处理,就是将图像中的黑白灰度级编程不同的彩色,如过分层越多,人眼所能提取的信息也多,从而达到图像增强的效果。这是一种视觉效果明显,又不太复杂的图像增强技术。伪彩色图像处理技术不仅适用于航空摄影和遥感图片,也可用于x光片及云母的判读等处理中。实现伪彩色处理的主要方法主要有密度分割法、灰度级-伪彩色变换法、频域伪彩色处理等多种方法。我

西王母不是传说山海经之西山经绝密研究(4)

西王母不是传说——山海经之西山经绝密研究(4) 七、英山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橿,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水,其中多【鱼丰】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其阳多箭【上竹下媚】,兽多【牛乍】牛、羬羊。有鸟焉,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可以杀虫。1、英山在哪里?在石脆之山的附近,金寨县吴家店镇,我们找到了一座山,其山脉走向很象古文字“英”字,这就是西山经中的“英山”。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英山不是象《西山经》中记载的那样,在石脆之山的西边,而是在石脆之山的东边。这说明,英山和石脆之山的位置方向,在整理过程中被弄颠倒了。这种颠倒,在后面的山与山之间会多次出现。古文字“英”英山2、杻橿是什么?先来说杻。《尔雅》载:“杻,檍。”《周礼考工记》载:“弓人为弓......凡取干之道七,柘为上,檍次之......。”杻树,就是檍树,而檍树,是可以用来制作弓的,其材质仅次于柘木。翻阅古书,我们发现,和柘并列出现的,除了《考工记》中的檍外,其他很多地方出现了“檀柘”的词语。《管子·山国轨》载:桓公曰:“何谓别群轨,相壤宜?”管子对曰:“有莞蒲之壤,有竹箭檀柘之壤,有汜下渐泽之壤,有水潦鱼鳖之壤。”《汉东方朔传》载:“夫南山,天下之阻也,其山出玉、石、

金、银、铜、鐡、豫章、柘檀,异类之物,不可胜原。此百工所取给,万民所仰足也。”《盐铁论·殊路》:“今仲由、冉求,无檀柘之材,隋和之璞。”《后汉书·东夷传》:“乐浪,檀弓出其地。”以上可见,弓是古代重要的兵器,制作弓的材料檍,不太可能无缘无故的消失。最大的可能是,檀和檍是同一种木料,因檍、檀二字形近,后世存檀而废檍。老马研究,这里的杻,就是今天的青檀树。青檀树是我国特有的树种,常生于山麓、林缘、沟谷、河滩、溪旁及峭壁石隙等处, 成小片纯林或与其他树种混生。适应性较强,喜钙,喜生于石灰岩山地,也能在花岗岩、砂岩地区生长。较耐干旱瘠薄,根系发达,常在岩石隙缝间盘旋伸展。青檀的枝皮纤维为制造驰名国内外的书画宣纸的优质原料,其木材坚实,致密,韧性强,耐磨损,供家具、农具、绘图板及细木工用材。来看古文字“杻”和其生旁古文字“丑”再来看青檀树因青檀树扭曲分叉,形式“丑”字,故名“杻”,加上其木材密实、有韧性、耐磨损,所以适合用作造弓木材。而大别山,是野生青檀树主要残存地之一。 接着来说橿。《说文解字》载:“橿,枋也。一曰锄柄。”又载:“枋,枋木,可做车。”这里的橿,就是今天的橿子栎。橿子栎也是中国特有的树种,生于海拔500-2 700米的山坡、山谷杂木林中。橿子栎和青檀一样,喜欢生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研究

摘要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并针对小波分解的不同频率域,分别讨论了选择高频系数和低频系数的原则。高频系数反映了图像的细节,其选择规则决定了融合图像对原图像细节的保留程度。本文在选择高频系数时,基于绝对值最大的原则,低频系数反映了图像的轮廓,低频系数的选择决定了融合图像的视觉效果,对融合图像质量的好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图像融合是以图像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数据融合技术,是把多个不同模式的图像传感器获得的同一场景的多幅图像或同一传感器在不同时刻获得的同一场景的多幅图像合成为一幅图像的过程。 MATLAB小波分析工具箱提供了小波分析函数,应用MATLAB进行图像融合仿真,通过突出轮廓部分和弱化细节部分进行融合,使融合后的图象具有了两幅或多幅图象的特征,更符合人或者机器的视觉特性,有利于对图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理解,有利于图像中目标的检测和识别或跟踪。 关键词小波变换;融合规则;图像融合

Image Fusion Algorithm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image fusion method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 and for the wavelet decomposition of the frequency domain, respectively, discussed the principles of select high-frequency coefficients and low frequency coefficients. The high-frequency coefficients reflect the details of the image, the selection rules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of any reservations of the fused image on the original image detail. The choice of high-frequency coefficient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maximum absolute value, and consistency verification results. The low-frequency coefficients reflect the contours of the image, the choice of the low frequency coefficients determine the visual effect of the fused image,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fused image quality is good or bad. MATLAB Wavelet Analysis Toolbox provides a wavelet analysis function using MATLAB image fusion simulation, highlight the contours of parts and the weakening of the details section, fusion, image fus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wo or multiple images, more people or the vis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chine, the image for further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r tracking of the target image. Keywords Wavelet transform; Fusion rule; Image Fusion

西王母的传说

西王母的传说 西王母,全名为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简称王母,又称金母,俗称王母娘娘,是道教著名神仙之一。关于西王母的来历,自古众说纷纭。《山海经》里所描绘的西王母,是一个介于人兽、人神之间的图腾形象。而在《庄子》、《淮南子》、《易林》等典籍中,西王母已经被改造成一位得道不死的仙家和掌“不死之药”的吉祥神。《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博物志》等小说作品则进一步把西王母塑造成一位尊贵美丽、温柔多情、能诗擅歌的女王。在道教的神仙谱系中,西王母又被崇奉为道家尊神、女仙领袖。道教典籍《墉城集仙录》谓“西王母体柔顺之本,为极阴之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咸所隶焉”。 西王母的传说并非凭空杜撰。据一些专家学者考察发现,距今3000-5000多年前,在青藏高原昆仑、祁连两大山脉之间的广阔地带,曾存在过一个游牧国度——西王母国,其国都就在今天的青海省天峻县一带。大量的文献证明,西王母国许多部落都以女性为首领,苏毗部落(隋唐时期羌部族名称)是其中最有名、影响最大的一个,该部落的女王也就成了人们崇拜的对象,久而久之,就被人们传说成法力无边、雍容华贵的女神了。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西王母之邦与中原的黄帝、尧、舜以及商、周王朝保持了长期的友好关系,直至最后融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据《黄帝出军诀》、《玄女传》等记载,西王母曾“遣使授符”,并派她的徒弟九天玄女,帮助黄帝打败蚩尤。《贾谊新书》亦记载,尧帝“身涉流沙,地封独山,西见王母”。《书灵淮听》中称:“舜受终西王母献益地图。”《穆天子传》描述了周穆王到西王母之邦与西王母相见的情景。西王母与周穆王互赠礼品,在瑶池筵宴上诵诗述志,表现出雍雅平和的女王风度。 不难看出,西王母部族是最早与中原民族密切交往的西部氏族之一。西王母和黄帝、尧、舜、周穆王等中原帝王的会见是西部民族和中原民族和睦相处、亲如兄妹的写照。甘肃泾川出土的西王母文物中有战国时期的龙提梁飞虎凤钮铜壶,该铜壶以虎为身,以龙为提梁,以凤为钮,造型精美绝伦,是上古时代中原国家与西王母部族在泾川一带交往的史证,也是西王母游牧部落虎的传人与中原农耕民族龙的传人融合的珍贵证据。西王母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贡献,是炎黄子孙千秋万代景仰、爱戴的和谐之母。 中华民族贵生重养,道教尤重服饵,追求长生不老。西王母作为得道不死之仙和掌管“不死之药”的吉祥神,特别受人信奉和膜拜。这一点在历代小说中多有渲染,汉武帝求仙并得到西王母的馈赠和指点就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故事。西晋张华《博物志》卷三云:“汉武帝好仙道,祭祀名山大泽,以求神仙之道。时西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当来,乃供帐九华殿以待之。七月七日夜漏七刻,王母乘紫云车而至。”在这个故事里,西王母所阐述的养生之道意义深刻。在西王母看来,“情恣体欲、淫乱过甚、杀伐非法、奢侈其性”是对个体生命和社会民生最大的戕害,因此必须“爱众生”、“静奢侈”而“保神气”、“施惠和”。西王母的养生之道远远超越了对一人一己长生不老的追求,而是立足于对社会民生大众仁爱关怀前提下的真正的生命和谐与安顿。 西王母的“不死之药”、“仙桃”后来被人们具体描述为诱人的蟠桃仙果。不过,王母娘娘没有独享这3000年方得一熟的仙桃。传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六月初六、八月初八,西

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庄振帅 数字图像处理又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它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数字图像处理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电子计算机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开始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图形和图像信息。数字图像处理作为一门学科大约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早期的图像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图像的质量,它以人为对象,以改善人的视觉效果为目的。图像处理中,输入的是质量低的图像,输出的是改善质量后的图像,常用的图像处理方法有图像增强、复原、编码、压缩等。首次获得实际成功应用的是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他们对航天探测器徘徊者7号在1964年发回的几千张月球照片使用了图像处理技术,如几何校正、灰度变换、去除噪声等方法进行处理,并考虑了太阳位置和月球环境的影响,由计算机成功地绘制出月球表面地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随后又对探测飞船发回的近十万张照片进行更为复杂的图像处理,以致获得了月球的地形图、彩色图及全景镶嵌图,获得了非凡的成果,为人类登月创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推动了数字图像处理这门学科的诞生。在以后的宇航空间技术,如对火星、土星等星球的探测研究中,数字图像处理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数字图像处理取得的另一个巨大成就是在医学上获得的成果。1972年英国EMI公司工程师Housfield发明了用于头颅诊断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CT(Computer Tomograph)。CT的基本方法是根据人的头部截面的投影,经计算机处理来重建截面图像,称为图像重建。1975年EMI公司又成功研制出全身用的CT装置,获得了人体各个部位鲜明清晰的断层图像。1979年,这项无损伤诊断技术获得了诺贝尔奖,说明它对人类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与此同时,图像处理技术在许多应用领域受到广泛重视并取得了重大的开拓性成就,属于这些领域的有航空航天、生物医学过程、工业检测、机器人视觉、公安司法、军事制导、文化艺术等,使图像处理成为一门引人注目、前景远大的新型学科。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深入发展,从70年代中期开

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遥感在中国已经取得了世界级的成果和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如土地资源调查和管理、农作物估产、地质勘查、海洋环境监测、灾害监测、全球变化研究等,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推广模式。随着遥感数据获取手段的加强,需要处理的遥感信息量急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满足应用人员对于大区域遥感资料进行快速处理与分析的要求,正成为遥感信息处理面临的一大难题。这里涉及二个方面,一是遥感图像处理本身技术的开发,二是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归结起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遥感图像分类精度,这是解决大区域资源环境遥感快速调查与制图的关键。 关键词:遥感图像、发展、分类、计算机 一、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 遥感技术正在进入一个能够快速准确地提供多种对地观测海量数据及应用研究的新阶段,它在近一二十年内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又将达到一个新的高潮。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 多分辨率多遥感平台并存。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及光谱分辨率普遍提高目前,国际上已拥有十几种不同用途的地球观测卫星系统,并拥有全色0.8~5m、多光谱3.3~30m的多种空间分辨率。遥感平台和传感器已从过去的单一型向多样化发展,并能在不同平台

上获得不同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民用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达到米级,光谱分辨率达到纳米级,波段数已增加到数十甚至数百个,重复周期达到几天甚至十几个小时。例如,美国的商业卫星ORBVIEW可获取lm空间分辨率的图像,通过任意方向旋转可获得同轨和异轨的高分辨率立体图像;美国EOS卫星上的MOiDIS-N传感器具有35个波段;美国NOAA的一颗卫星每天可对地面同一地区进行两次观测。随着遥感应用领域对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需求的增加及高新技术自身不断的发展,各类遥感分辨率的提高成为普遍发展趋势。 2. 微波遥感、高光谱遥感迅速发展微波遥感技术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主动式探测方法。微波具有穿透性强、不受天气影响的特性,可全天时、全天候工作。微波遥感采用多极化、多波段及多工作模式,形成多级分辨率影像序列,以提供从粗到细的对地观测数据源。成像雷达、激光雷达等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美国实施的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计划即采用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一架航天飞机上安装了两个雷达天线,对同一地区一次获取两幅图像,然后通过影像精匹配、相位差解算、高程计算等步骤得到被观测地区的高程数据。高光谱遥感的出现和发展是遥感技术的一场革命。它使本来在宽波段遥感中不可探测的物质,在高光谱遥感中能被探测。高光谱遥感的发展,从研制第一代航空成像光谱仪算起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并受到世界各国遥感科学家的普遍关注。但长期以来,高光谱遥感一直处在以航空为基础的研究发展阶段,且主要

唐前小说与西王母神话

西王母神话传说 《史记·赵世家》: 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缪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 《山海经·西山经》: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山海经·海内北经》: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山海经·大荒西经》: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邱,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焦氏易林·讼之泰》: 弱水之西,有西王母,生不知死,与天相保。 《玄中记》: 天下之弱者,有昆仑之弱水,鸿毛不能载也。 《史记·大宛列传》: 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暑湿。耕田,田稻。有大鸟,卵如瓮。人众甚多,往往有小君长,而安息役属之,以为外国。国善眩。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 《太平御览》引《括地志》: 昆仑山之弱水中,非乘龙不得至,有三足神鸟为西王母取食。 《穆天子传》卷二: 乃遂西征,癸亥,至于西王母之邦。 卷三: 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玄圭白璧,以见西王母。好献锦组百纯,□组三百纯,西王母再拜受之。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于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天子遂驱升于弇山,乃纪其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 李商隐《瑶池》: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竹书纪年》: 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来见,宾于昭宫。 《荀子·大略》: 尧学于君畴,舜学于务成昭,禹学于西王国。 贾谊《新书·修政语上》: 尧教化及雕题、蜀、越,抚交趾,身涉流沙,地封独山,西见王母,训及大夏、渠叟。

汉画像石

汉画像石 所谓汉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本质上汉画像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汉画像石的发现和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金石学阶段、考古资料积累阶段和综合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为金石学阶段,时间上大体从北宋末年到二十世纪初。作为一种明显的地理标志,矗立在墓地中的汉代石祠堂、石墓阙及其画像,最先受到战争史家和地理学家的注意。东晋末年,戴延之在《西征记》中首次记载了今山东地区鲁恭墓前的石祠堂、石庙及其画像。北魏末年,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述了今山东、河南南阳等地李刚、鲁峻、胡著等人的石祠堂及其画像。但是这些石祠堂及其画像,都是作者在记述地理形势和河川时作为地理标志而写进著作中的,还算不上是汉画像石的学术性著录。 北宋中期以后,随着金石学的兴起,一些金石学家开始有目的地收集和著录汉画像石。北宋末年,金石学家赵明诚“访求藏蓄凡二十年”,积累了大量金石铭刻拓片资料,著成《金石录》三十卷,前十卷为目录,后十卷为跋尾,对藏品进行评论和考订,其中汉画像石拓片占了相当比重。书中首次著录了今山东嘉祥武氏祠的画像。该书由于主观欣赏的比重远远超过客观研究,因此对画像石记述非常简略,使读者很难通过其描述了解画像的具体内容。真正意义上的汉画像石著述,始于南宋洪适的《隶释》和《隶续》。《隶释》一书不仅收录了比《金石录》更多的汉画像石的题榜刻铭,而且对画像内容有了更详尽的描述和考证。在《隶续》中,收录摹写了包括武氏祠在内的山东、四川等地的大量汉代石祠堂、墓碑、墓阙上的画像,在汉画像石研究中首开摹录图象的先例。元明时期,学术废弛,金石学日衰,有关汉画像石的著作寥若晨星。进入清代以后,随着乾嘉学派的兴起,金石学复兴,汉画像石也重新进入金石学家的视野。 这一阶段的特点,一是资料主要来自未经科学调查和发掘的零散画像石,大多数学者甚至只以收集的拓片为资料,因此研究对象几乎都是地面上散存的石祠堂、墓碑和墓阙的画像,墓室画像石几近于无;二是著录和研究偏重题榜铭刻文字和历史故事画像内容的考证,对大量无文字题榜的画像石则很少加以注意。这种研究方法的局限,使金石学家没有、也不可能对汉画像石作全面的、科学的考察。 第二个阶段约从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这是一个用近代考古学方法积累汉画像石资料的阶段。1907年,法国考古学家沙畹和日本古建筑学家关野贞分别调查了山东、河南等地的汉代石祠堂、石墓阙及其画像,并出版了印制精美的图录;1914年,法国考古学家色伽兰等人调查了四川嘉陵江和岷江流域的汉代崖墓、石阙及其画像。在调查中,他们用考古学的科学方法进行了测量和记录,从而使汉画像石的研究开始走出金石学家的狭隘书斋,进入到考古科学的庭院。1933年,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考古学家主持发掘了山东滕县的一座大型画像石墓——传曹王墓。与此同时,河南南阳地区的汉画像石也引起了文化界人士的关注。1930年和1937年,关百益和孙文青相继出版了《南阳汉画像集》、《南阳汉画像汇存》,南阳汉画像石的风貌开始为世人所知。抗日战争期间,撤往四川的原中央研究院和中国营造学社的部分学者,分别调查了四川彭山、乐山和重庆附近的汉代画像石阙及崖墓画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傅惜华将所收集的大量山东地区的汉画像石拓片,编辑出版了

浅谈多源图像融合方法研究

浅谈多源图像融合方法研究 图像融合已成为图像理解和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而有用的新技术,多源遥感图像数据融合更是成为遥感领域的研究热点,其目的是将来自多信息源的图像数据加以智能化合成,产生比单一传感器数据更精确、更可靠的描述和判决,使融合图像更符合人和机器的视觉特性,更有利于诸如目标检测与识别等进一步的图像理解与分析。遥感图像融合的目的就在于集成或整合多个源图像中的冗余信息和互补信息,利用优势互补的数据来提高图像的信息可用程度,同时增加对研究对象解译(辨识)的可靠性。 标签:遥感图像图像融合几何纠正空间配准图像去噪 1前言 多源遥感图像融合就是将多个传感器获得的同一场景的遥感图像或同一传感器在不同时刻获得的同一场景的遥感图像数据或图像序列数据进行空间和时间配准,然后采用一定的算法将各图像数据或序列数据中所含的信息优势互补性的有机结合起来产生新图像数据或场景解释的技术。 2多源图像融合的预处理 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纠正原始图像中的几何与辐射变形,即通过对图像获取过程中产生的变形、扭曲和噪音的纠正,以得到一个尽可能在几何和辐射上真实的图像。 2.1图像的几何纠正 图像几何校正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图像像素空间位置互换,另一个是像素灰度值的内插。故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做空间几何变换,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素落在正确的位置上;第二步是作像素灰度值内插,重新确定新像素的灰度值,重采样的方法有最临近法、双线性内插法和三次卷积内插法。数字图像几何校正的主要处理过程如图1所示。 2.2图像的空间配准 图像数据配准定义为对从不同传感器、不同时相、不同角度所获得的两幅或多幅影像進行最佳匹配的处理过程。其中的一幅影像是参考影像数据,其它图像则作为输入影像与参考影像进行相关匹配。图像配准的一般过程是在对多传感器数据经过严密的几何纠正处理、改正了系统误差之后,将影像投影到同一地面坐标系统上,然后在各传感器影像上选取少量的控制点,通过特征点的自动选取或是计算其各自间的相似性、配准点的粗略位置估计、配准点的精确确定以及配准变换参数估计等的处理,从而实现影像的精确配准。

外文翻译----数字图像处理方法的研究

The research of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 1 Introduction Interest i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methods stems from two principal application areas: improvement of pictorial information for human interpretation; and processing of image data for storage, transmission, and representation for autonomous machine perception. This chapter has several objectives: (1)to define the scope of the field that we call image processing; (2)to give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the origins of this field; (3)to give an idea of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image processing by examining some of the principal area in which it is applied; (4)to discuss briefly the principal approaches used i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5)to give an overview of the components contained in a typical, general-purpose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and (6) to provide direction to the books and other literature where image processing work normally is reporter. 1.1What Is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An image may be defined as a two-dimensional function, f(x, y), where x and y are spatial (plane) coordinates, and the amplitude of f at any pair of coordinates (x, y) is called the intensity or gray level of the image at that point. When x, y, and digital image. The field of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refers to processing digital images by means of a digital computer. Note that a digital image is composed of a finite number of elements, each of which has a particular location and value. These elements are referred to as picture elements, image elements, pels, and pixels. Pixel is the term most widely used to denote the elements of a digital image. We consider these definitions in more formal terms in Chapter2. Vision is the most advanced of our senses, so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images play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human perception. However, unlike human who are limited to the visual band of the electromagnetic (EM) spectrum, imaging machines cover almost the entire EM spectrum, ranging from gamma to radio waves. They can operate on images generated by sources that human are not accustomed to associating with image. These include ultrasound,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computer-generated images. Thus,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encompasses a wide and varied field of application. There is no general agreement among authors regarding where image processing stops and other related areas, such as image analysis and computer vision, start. Sometimes a distinction is made by defining image processing as a discipline in which both the input and output of a process are images. We believe this to be a limiting and somewhat artificial boundary. For example, under this definition, even the trivial task of computing the average intensity of an image (which yields a single number) would not be considered an image processing oper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fields such as computer vision whose ultimate goal is to use computer to

西王母国

西王母国 1 基本概述编辑本段据考证西王母国当时的“国都”就在青海湖西畔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一带。其疆域包括今天青藏高原昆仑、祁连两大山脉相夹的广阔地带,青海湖环湖草原、柴达木盆地是其最为富庶的中心区域。文物考古工作者还在柴达木盆地北部的天峻县西南20公里处发现了西王母古国女首领的居所,已命名为西王母石室,并在此发掘出土了有“长乐未央”“常乐万亿”铭文的汉瓦当等珍贵文物,证明早在汉代人们已公认此石室与西王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前面的引述我们可以看出,西王母国在四荒中的“西荒”、“昆仑之阙”、“昆仑丘”、“流沙地”。所谓西荒,就是指西部荒原,西部大草原。中国农民把未开垦耕种的土地称荒地。西荒地可以说成是西部未开垦的处女地。所谓昆仑之阙之丘实际并非指昆仑山脉的某一个具体地方,而是指整个横卧在我国西部的昆仑山系。我们知道,昆仑山脉分为北、中、南三条山系。北山系实际延伸为祁连山;中山系延伸为积石山,直到西秦岭;南山系为巴颜喀拉山,为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在这三个山系之间夹杂着广阔的草原,也就是古代提及的“西荒”。在这些草原的中间或边沿地区,常有沙漠堆积,也就是古代所说的“流沙地”。今天的西王母国我们再回到现实的地理区划

来落实西王母之国地域。不难看出,今天的甘肃大部,宁夏、青海的全部可划归西王母管辖。从史实的角度看,西王母之国处在中原部族的西部外域也即戎狄族部落。戎狄直到西周时期仍据有渭、泾、洛三河上中游地域。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西王母之国就是古羌戎之国。她们活动的区域远不至泾、渭、洛河上游,而昆仑之东、西部大漠之南,整个黄河上游广大未开垦的草原地区、河西走廊均属西王母之国疆域。其政治中心随着民族的迁移而迁移。这是古代游牧民族的共同特点。之所以出现昆仑之丘、西荒、流沙等不同地点,就是因为她们的政治中心在不断迁移的原故。 2 信息简介 编辑本段 2.1 故名思义她是当王的母亲,或者说是母亲当王者。由于她建立的国家在中国的西方,所以称西王母国。在我国民间传说中,有西方女儿国的故事,实际指的就是西王母国。所谓女儿国,并不是全部由女人组成的国家,而是祖祖辈辈由女人担任皇帝的国家。女儿国实质上是母系社会的产物。 2.2 历史典故在我国,母系社会存在的时间是相当长的,从远古直到伏羲、女娲、黄帝时代,母系社会的影响仍然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伏羲、女娲和黄帝都是有母无父,炎帝也是如此。只是到了舜和禹时代,人们才知道他们二人有父亲。所以从伏羲到黄帝的时代,正是我国原始社会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时代。然而,在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黄河上游地区,这里住着大量的古

汉代画像石《楼阁拜谒图》研究

汉代画像石《楼阁拜谒图》研究 王红凯 概述 东汉祠堂画像石中《楼阁拜谒图》与旁侧《树木射鸟图》是研究汉代画像艺术史学价值的重要材料,笔者将从“形式主义分析、对意义的探寻、考古学的启示”三个角度切入分析,还原图像在汉代历史中的复杂含义与社会风俗。通过大量材料的分析比对,笔者认为《楼阁拜谒图》应该是前后关系的前室与后室;受拜谒者应该是墓主人;而《树木射鸟图》传承了自战国以来《采桑狩猎图或祭祀高媒》《后羿射乌图》的传统,融合了墓主人与子孙复杂的功力祈愿---射取爵禄、祈求长寿、繁衍子孙、死后升仙的多重愿望。 关键词:楼阁、拜谒、透视、射猎

腾固在1937年通过对汉代画像石与希腊石刻艺术的分析比较,精辟的指出:“浮雕亦有二种不同的体制,其一是拟雕刻的(高浮雕),希腊的浮雕即属于此类,在平面上浮起相当高的形象而令人感觉到有圆意;其二是拟绘画的(浅浮雕),埃及和古代亚细亚的遗品即属于此类,在平面上略作浮起,使人视之,但觉得描绘之物像携刻于其上。中国的石刻画像自然属于第二种,在佛教艺术以前,中国从未有过类似希腊的浮雕。但中国的石刻画像也有好几种,如孝堂山和武梁祠的刻像,因为其底地磨平,阴刻的线条用得丰富而巧妙,所以尤近于绘画,像南阳石刻都是平浅浮雕而加粗率的线条阴勒,和绘画实在有相当的距离。所以我对于中国汉代的石刻画像也想大致分为两种,其一是拟浮雕的,南阳石刻属于此类;其二是拟绘画的,孝堂山和武梁祠的刻像属于这一类” [1]。 被腾固誉“拟绘画”的孝堂山和武梁祠的石刻不仅具有“生动之致,几于神化”的艺术与美学价值,而且也是众多美术史家研究汉代民俗、礼仪、制度、典章、服饰等等视觉艺术领域的重要材料。 从北宋伊始,金石学兴起,“以补正史、正诸儒之谬误”成为宋代史学界对于汉代时刻的基本理念。金石学家赵明诚“访求藏蓄凡二十年”,积累了大量金石铭刻拓片资料,著成《金石录》三十卷,前十卷为目录,后十卷为跋尾,对藏品进行评论和考订,其中汉画像石拓片占了相当比重。书中首次著录了今山东嘉祥武氏祠的画像。南宋洪适的《隶释》一书不仅收录了比《金石录》更多的汉画像石的题榜刻铭,而且对画像内容有了更详尽的描述和考证。在《隶续》中,收录摹写了包括武氏祠在内的山东、四川等地的大量汉代石祠堂、墓碑、墓阙上的画像,在汉画像石研究中首开摹录图象的先例。元明时期,学术废弛,金石学日衰,有关汉画像石的著作寥若晨星。进入清代以后,随着乾嘉学派的兴起,金石学复兴,汉画像石也重新进入金石学家的视野。 芝加哥大学的巫鸿教授将具有史学价值的武梁祠画像研究区分为三个部分“形式主义分析、对意义的探寻、考古学的启示[2]”。“对意义的探寻”一栏中巫鸿指出了一些石刻画像的重要图像的研究价值:诸如《楼阁拜谒图》、《桥头攻占图》、《泗水取鼎图》等。无论是图像尺寸还是图像位置,都表明对于它们的解读会是还原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史学价值的关键线索。 笔者就以武梁祠正壁中央下部的《楼阁拜谒图》来作为研究的重点,从“形式主义分析、对意义的探寻、考古学的启示”三方面来构筑起整个图像在东汉流行演变的轨迹。 《楼阁拜谒图》可以说具有严密的叙事性图像模型,整个图像在祠堂正壁画像区域核心位置,按历时性顺序分为《车马出行图》、《树木射鸟图》、《楼阁拜谒图》、《仙禽异兽图》。 图1、山东嘉祥武氏祠左石室龛室后壁 对此图像程序的阐释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楼阁拜谒图》,对于此类图像的研究比较有影响的是黄明兰的“穆天子朝拜西王母”、土居淑子的“礼拜天帝使者”、长广敏雄的“礼

三种图像融合方法实际操作与分析

摘要:介绍了遥感影像三种常用的图像融合方式。进行实验,对一幅具有高分辨率的SPOT全色黑白图像与一幅具有多光谱信息的SPOT图像进行融合处理,生成一幅既有高分辨率又有多光谱信息的图像,简要分析比较三种图像融合方式的各自特点,择出本次实验的最佳融合方式。 关键字:遥感影像;图像融合;主成分变换;乘积变换;比值变换;ERDAS IMAGINE 1. 引言 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和工作原理的不同,任何来自单一传感器的信息都只能反映目标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特征,而不能反应出全部特征。因此,与单源遥感影像数据相比,多源遥感影像数据既具有重要的互补性,也存在冗余性。为了能更准确地识别目标,必须把各具特色的多源遥感数据相互结合起来,利用融合技术,针对性地去除无用信息,消除冗余,大幅度减少数据处理量,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同时,必须将海量多源数据中的有用信息集中起来,融合在一起,从多源数据中提取比单源数据更丰富、更可靠、更有用的信息,进行各种信息特征的互补,发挥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的作用。[1] 在多源遥感图像融合中,针对同一对象不同的融合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融合结果,即可以得到不同的融合图像。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和高光谱遥感影像的融合旨在生成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特性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融合影像的应用,但迄今还没有普适的融合算法能够满足所有的应用目的,这也意味着融合影像质量评价应该与具体应用相联系。[2] 此次融合操作实验是用三种不同的融合方式(主成分变换融合,乘积变换融合,比值变换融合),对一幅具有高分辨率的SPOT全色黑白图像与一幅具有多

光谱信息的SPOT图像进行融合处理,生成一幅既有高分辨率又有多光谱信息的图像。 2. 源文件 1 、 imagerycolor.tif ,SPOT图像,分辨率10米,有红、绿、两个红外共四个波段。 2 、imagery-5m.tif ,SPOT图像,分辨率5米。 3. 软件选择 在常用的四种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中,PCI适合用于影像制图,ENVI在针对像元处理的信息提取中功能最强大,ER Mapper对于处理高分辨率影像效果较好,而ERDAS IMAGINE的数据融合效果最好。[3] ERDAS IMAGINE是美国Leica公司开发的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它以其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友好、灵活的用户界面和操作方式,面向广阔应用领域的产品模块,服务于不同层次用户的模型开发工具以及高度的RS/GIS(遥感图像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功能,为遥感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用户提供了内容丰富而功能强大的图像处理工具。 2012年5月1日,鹰图发布最新版本的ERDAS IMAGINE,所有ERDAS 2011软件用户都可以从官方网站上下载最新版本 ERDAS IMAGINE 11.0.5. 新版本包括之前2011服务包的一些改变。相比之前的版本,新版本增加了更多ERDAS IMAGINE和GeoMedia之间的在线联接、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图像和GIS产品。用户使用一个单一的产品,就可以轻易地把两个产品结合起来构建一个更大、更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