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信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信阳市城市建设的规划管理,规范城市建设行为,保证城市规划的实

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和信阳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以及国家、省有关法规、技术规范并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工程(包括地下建、构筑物)。

第三条本规定未包括的范围,应符合国家和河南省有关规定和规范要求

2第二章城市用地分类和建设用地适建范围

第二章城市用地分类和建设用地适建范围

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参照《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共分10大类、46中类、73小类(详见附录三)。

第五条使用本分类时,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但不得增设新的类别。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编制详细规划应按分区规划和本规定附录四《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以下简称《附录四》)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凡《附录四》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第八条建设单位征用城市土地,需征至规划道路中心线。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附录四》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规划,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特殊情况,须报市政府批准。

3第三章建筑容量

第三章建筑容量

第九条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建设容量控制指标(含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下同)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成片开发的建设基地,必须编制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未编制详细规划的,不予审批。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按本规定附录五《建筑容量指标表》(以下简称附录五)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附录五》适用于单一类型的建筑基地。对混合类型(商住、商办等)的建筑基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将建筑基地按使用性质分类划定后,按不同类型分别执行;对难以分类执行的建筑基地和综合楼基地,应按不同性质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和不同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换算建筑容量综合控制指标。

第十二条对未列入《附录五》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幼托等设施的建筑容量指标,应按有关国家标准和专业规定执行,但不应超过《附录五》中相应居住建筑的控制指标。

第十三条原有建筑的建筑容量指标已超出规定值的,不应在原有建筑基地范围内进行新建、扩建。

第十四条对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空间的建筑项目,在符合消防、环保、卫生、交通等有关规定和本章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可按表一《开放空间建筑面积补偿表》在允许范围内给予一定的面积补偿。但增加的建筑总体面积不得超过核定建筑面积的百分之二十。

4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十五条建筑间距除必须符合消防、卫生、环境、地上地下工程管线和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

第十六条根据日照、通风的要求和本市建设用地实际情况,居住建筑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两栋平行布置的低层、多层居住建筑及面宽大于30米的中高层居住建筑的间距,朝向

为正南北向的,其正向间距未建成区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2倍,建成区(空地视为未建成区)不小于1.0倍;面宽小于30米的中高层居住建筑,其正向间距未建成区不小于南侧建

筑高度的0.8倍,建成区(空地视为未建成区)不小于0.7倍。建成区改造确有困难时,经规划批准允许后可适当折减。

当建筑方位偏东、偏西时,则按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见附表二。

其中L为正南向的建筑间距:方位为正南(0°)偏东、偏西的方位偏角。

(二)相互垂直布置的面宽超过30米的低层、多层、中高层居住建筑。

1、两栋建筑的相对位置处于南北方位时,其间距未建成区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1倍,建成区(空地视为未建成区)不小于1.0倍。

2、两栋建筑的相对位置处于东西方位时,其间距应符合消防要求。

3、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6米时,其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

(三)两栋平行布置的高层居住建筑(10层以上高度大于24米的建筑)。

1、处于南北方位的,高度在60米(含60米)以下部分,面宽大于30米的,其正向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8倍,且其最小距离不得小于24米;面宽小于等于30米的,其正向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6倍,且其最小距离不得小于24米;高度在60米以上部分,每增加一层,间距递增层高的0.3倍。

2、处于东西方位的,高度在60米(含60米)以下部分,按较高建筑高度的0.4倍控制,且其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8米;高度在60米以上部分,每增加一层,间距递增层高的0.15倍。

(四)相互垂直布置的各类居住建筑,当高层居住建筑在南侧时,按高层建筑高度的0.6倍控制。

(五)在符合以上各间距规定的前提下,南北向平行布置的低层居住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为8米;低层居住建筑与其北侧的多层、中高层居住建筑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10米;多层居住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为15米;多、低层居住建筑与北侧高层居住建筑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15米。

(六)居住建筑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时的间距。

1、当两栋建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30度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

2、当两栋建筑的夹角大于30度小于或等于60度时,其最窄处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8倍,未建成区不小于1.0倍。

3、当两栋建筑的夹角大于60度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

第十七条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居住建筑低层、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米,中高层与低层、多层之间不宜小于9米,高层与各种层数居住建筑之间不宜小于13米。

(二)侧面同时有居室窗户的各种层数居住建筑之间间距应考虑视线干扰因素,低层、多层之间不宜小于8米,中高层与低层、多层之间不宜小于11米,高层与各种层数居住建筑之间不宜小于15米。

第十八条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疗养房、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小学教学楼以及对建筑间距有特殊要求的公共建筑,其间距不小于建筑高度的1.4倍,最低不小于12米。

第十九条非居住建筑(第十五条所列的非居住建筑除外)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高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

1、两栋建筑位于南北向的,其正向间距按南侧建筑的0.5倍控制,且不应小于18米。

2、两栋建筑处于东西向的,其正向间距按较高建筑的0.4倍控制,且不应小于15米。

(二)高层非居住建筑与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不应小于15米。

(三)低层非居住建筑与高、多、低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的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其

最小值不应小于10米。

以其他形式布置的非居住建筑的间距,根据具体情况参照上述规定酌情处理,但不应小于消防间距。

第二十条规定: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间距,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非居住建筑位于居住建筑南侧或东西侧的,其间距按第十六、十七条的规定控制。非

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间距,应符合下列

(二)居住建筑(第十八条所列的非居住建筑除外)位于非居住建筑南侧的,其建筑间距按第十

九条的规定控制。

(三)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但居住建筑山墙有居室窗户

的,其山墙间距按第十七条的有关规定控制。

5第五章建筑退让

第五章建筑退让

第二十一条沿用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两侧以及电力线保护区范围以内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除必须符合消防、防汛和交通安全等各相关规定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沿用地边界的建筑物,其退让用地界的距离按以下规定控制,但离界距离小于消防间距时,应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

(一)各类建筑主要朝向的离界距离,按建筑间距的规定决定退让。低层最小离界距离不小于4米,多层最小离界距离不少于6米,中高层、高层最小离界距离不少于12米。(二)各类建筑次要朝向的离界距离,按建筑间距的规定决定退让。次要朝向建筑低层最小离界距离不小于3米,多层最小离界距离不少于5米,中高层、高层最小离界距离不少于9米。见附录七《建筑离界距离图示》。

(三)地下建筑的离界距离不得小于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面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底部的距离)的0.6倍,且不得小于2米,并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要求。

第二十三条沿街建筑退让道路红线要求

1、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的建筑物,其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应视道路红线的宽度、道路性质以及交叉口视距三角形和平曲线路段会车视距来确定。道路红线外有绿化隔离带,按绿化隔离带外侧控制。具体指标见附录八《建筑后退道路规划红线控制表》、附录九《视距三角形用地控制表》、附录十《城市道路会车视距用地控制表》。在视距三角形用地以内不得有高于0.8米的视线障碍物。

2、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建筑,其主要出入口面临城市道路时,其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有特殊规定外,均不得小于25米,并应留够临时停车或回车的场地且不得影响城市的交通。

3、通透式护栏、台阶、平台、窗井、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等均应在划定的建筑控制线范围内建设。允许建筑物在沿路一侧外挑出的雨蓬、阳台、挑檐、招牌、灯饰等其底部标高应大于4.5米。允许在道路红线与建筑红线之间设置的围栏、花坛、建筑小品、地下室外出入口及建筑物照明地灯等设施,应在建筑平面设计中明确,经规划部门严格核查后实施。否则,不予批准建设。

第二十四条在城市建成区范围之外的公路规划红线两侧应划定隔离带,隔离带的具体规定如下:

(一)国道、快速公路、红线以外两侧各50米。

(二)主要公路,红线以外两侧各20米。

(三)次要公路,红线以外两侧各10米。

公路规划红线和隔离带内,不得新建、扩建、改建任何建筑物,但可耕种或绿化造林;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也可以开挖沟渠、埋设管道、架设杆线、开辟服务性车道等。第二十五条沿河道规划蓝线两侧新建建筑物,已有规划的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没有详细规划的,其后退河道规划蓝线的距离除有关的规划另有规定外,其后退距离不小于10—15米。

第二十六条规定:

(一)铁路干线两侧的建筑工程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30米;铁路支线、专用线两侧的建筑工程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铁路两侧的围墙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围墙高度不得高于3米;沿铁路两侧需建铁路配套设施的,另设专项报批。沿铁路两侧新兴建建筑工程应符合以下

(二)在铁路道口附近进行建设的,须符合铁路道口管理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在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不得新建建筑物。电力线路保护区的范围规定如下:

(一)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指导线边线向外两侧延伸所形成的、两平行线的区域。

1、一般地区各级电压的架空电力线路,其每边向外侧延伸的距离:

1--10千伏 5米

35-110千伏10米

154-330千伏 15米

500千伏 20米

2、市区和城市人口密度较大地区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的宽度可略小于上述规定,具体标准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电力管理部门确定。

(二)电力电缆保护区,指地下电力电缆线路向外两侧延伸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其每边向外延伸距离不得小于0.75米。

第二十八条10KV 配电线路依据城市道路网分布情况架设,其预留走廊和电缆廊道为南北向道路设置于东侧,东西向道路设置与南侧。

第二十九条通信线路全部采用地下管道,电缆敷设于市区南北向道路的西侧,东西向道路的北侧。

6第六章建筑高度

第六章建筑高度

第三十条建筑物的高度除必须符合日照、建筑间距、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

第三十一条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建筑物的控制高度除明确规定外,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沿路一般建筑的控制高度(H)不宜超过道路规划红线宽度(W)加建筑后退距离(S)之和的

1.5倍,即:

H≤1.5(W+S)

(二)沿路高层组合建筑的高度,按下式控制:A≤L(W+S) 式中:

A----沿路高层组合建筑以1:1.5(即56.3度)的高度在地面上投影的总面积

L----建筑其地沿道路规划红线的长度

W----道路规划红线宽度

S----沿路建筑的后退距离

第三十二条建筑物临接两条以上道路的,其主要立面可按较宽的道路规划红线计算其控制高度。

第三十三条城市主要道路和中心地段的建筑高度,应视建筑空间环境、天际轮廓线等要求决定;已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或修建设计和城市设计的按已批准的规划执行。

第三十四条在气象台、电台、电讯、微波通讯、卫星地面站、军事要塞工程、文物保护单位和建筑保护单位等附近有净空限制和城市景观高度控制要求的地区,新建建筑的高度必须符合国家、省以及本市有关净空限制或高度控制。

第三十五条高层建筑顶部的附属天线、铁塔等构筑物要按城市空中通道规划要求实行严格限制,经相关部门同意后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7第七章建筑绿地

第七章建筑绿地

第三十六条各类建筑项目基地内的绿地控制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本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等,必须安排一定的绿化用地,其所占建筑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以下简称绿地率)为:

(一)居住区绿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比率未建成区(空地视为未建成区)不低于35%,建成

区不低于30%。在建筑用地内,必须建设一定比例的集中绿地,其中在居住用地中不小于用地总面积的10%,其他类别用地中应不小于5%。

(二)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的比率为: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不低于25%;产生有害气体及其它污染的工业企业不低于30%,并且在其外围设置不小于30米的绿化隔离带;机关、中小学校、部队、公共文化设施等单位不低于35%;高等院校、宾馆、疗养院等不低于40%。

(三)城市主干道不低于25%,次干道不低于20%。

第三十八条居住小区内每块集中绿地的面积应不小于400平方米,且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绿地面积在规定的建筑间距范围之外。小区内公共活动场地按1/2计算绿地面积,水面计人绿地面积,建设用地内的软硬铺装按面积的1/2计算绿地面积。沿城市道路的两侧的绿化隔离带不得作为集中绿地计算。

第三十九条整片开发的街区内的集中绿地可按规定的指标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综合平衡。在符合整个街区集中绿地指标的前提下,可不在每块建筑基地内平均分布。第四十条位于建成区的建筑基地,确实难以达到绿化指标,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将屋面地栽绿化面积(每块不得小于100平方米)折算成地面绿地面积,屋面地栽绿化需与主体建筑同时竣工,否则不得通过。其折算公式如下:

F=M×N

式中:F=地面绿地面积;M=屋面地栽绿化面积N=有效系数(见表三)

第四十一条城市各项建筑项目的设计均应与环境绿化相结合,大型公共建筑周围应开辟绿化广场和绿化景点,报建的规划绿地不得改变使用性质。

8第八章停车场地

第八章停车场地

第四十二条停车场地包括室外停车场和室内停车库。停车场、库的最小停车位应不少于本规定附录十一《停车车位控制表》的控制指标,并且保证有不少于20%的室外地面停车车位,经审定的室内、室外停车场地建成后不得改做它用。

第四十三条在规划用地计算指标时,机动车地面停车每车位不小于25平方米,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库车位不小于30平方米;摩托车每车位不小于2.5平方米;自行车每车位不小于

1.5平方米;在场地设计时,必须按规范要求排出车位。

第四十四条本章中规定的汽车停车用地指标不包括单位拥有专业车队所需的机动车停放面积。

9第九章特别地区补充规定

第九章特别地区补充规定

第四十五条在特别地区内的建设工程应按批准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以及本章的补充规定执行。特别地区主要包括:浉河两岸、312、107国道市区段、城市出入口、车站广场、文物旅游景点等。

第四十六条浉河两岸基地

(一)范围浉河源头至京珠高速公路及两岸纵深外沿100-300米。

(二)本地区用地性质以旅游、金融、商业、居住、文化、娱乐、体育为主,不能建设有污

染环境的项目,该区域各项建设按详细规划设计要求进行。

第四十七条312国道、107国道市区段道路红线两侧各规划100米控制带,控制带内的建设按详细规划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城市出入口中心城区外环交叉口形式为立交的,距交叉桥边线100米范围内的建设按详细规划设计要求进行。

第四十九条车站广场按车站广场专项详细规划进行控制建设。

第五十条规划控制建设。文物旅游景点及历史文化街区按文化保护。

10第十章附则

第十章附则

第五十一条本规定是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的具体技术规划。

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各类总平面设计、城市设计应符合本规定。

第五十二条本规定由信阳市规划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三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附录一术语说明

附录一术语说明

1、征地面积:征地红线范围内的土地面积(其中包含水体面积)。

2、建设用地面积:规划征地范围内,除城市道路、河道、电力走廊、绿化隔离带等规划

控制用地外的净用地面积。

3、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规划控制线。

4、河道蓝线:指城市各级河、渠道用地规划控制线。

5、绿地绿线:指城市各级绿化用地规划控制线。

6、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7、建筑容积率(容积率):指建筑物地面以上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值。

8、建筑密度:指建筑物底层占地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

9、低层建筑:指高度小于、等于10米的建筑,住宅建筑指一至三层。

10、多层建筑:指高度大于10米,小于等于24米的建筑,住宅建筑指四至六层。

11、中高层住宅建筑:指七至九层。

12、高层住宅建筑:指十层以上,其他建筑指高度大于24米的建筑。

13、单元式办公建筑:指由根据使用需要确定一种或数种平面尺寸组成带专用卫生间的单

元式办公室构成的且面积大于等于150平方米的办公建筑。

14、一般办公建筑:指非单元式小空间划分,按层设置卫生设备的办公建筑。

15、商业建筑:指综合百货商店、商场、经营各类商品的专业零售和批发商店,以及饮食

等服务业的建筑。

16、商住综合楼:指商业和居住混合的建筑。

17、商办综合楼:指商业和办公混合的建筑。

18、裙房:指与高层建筑紧密连接,组成一个整体的多、低层建筑。裙房的最大高度不超

过24米,超过24米的按高层建筑处理。

19、视距三角形:指为使司机驾车驶至道路交叉口能看清交会车辆,以避免可能发生碰撞

而需的最小停车视距在交叉口平面图上而构成三角形。

20、会车视距:指在城市干道上对向行的车辆在同一车道上互相见到而又来不及错让时,

必须双方均采取制动刹车所需的最短安全距离。

21、停车视距:指车辆在同一车道,突然遇到前方障碍物(如横越车道的行人、等维修的路

面坑洞,违章堆料以及不正常的非机动车临时占道等)而必须及时刹车时,所需的安全停车距离。

附录二计算规则

附录二计算规则

1.建筑面积计算

按国家有关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计算,对高度在2.2米以下(含2.2米)的设备层,可不计算建筑面积,对设备层兼作避难层,其高度可适当放宽,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2、建筑容积率计算

(1)在计算容积率时,地下室的建筑面积不计、屋顶层建筑面积不超过标准层建筑面积1/8的不计:用作开放空间的建筑面积不计。

(2)半地下室在室外地面以上部分的高度超过1米的,按下式计算建筑面积:A'=KA式中:A'—折算的建筑面积

K—半地下室地面以上的高度与其层高之比

A—半地下室建筑面积

(3)商办综合楼的容积率控制指标,按不同性质的建筑面积比例换算合成,其建筑密度指标按(附录五)的规定执行。高层商住楼商业用房的建筑面积应至少占建筑面积的10%,不足10%的,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按高层居住建筑的规定执行:多层商住综合楼商业用房应至少占两层以上(含两层),仅设底层商店的,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按多层居住建筑的规定执行。

3、建筑基地面积计算

建筑基地的面积以规划管理部门正式划定用地范围的面积为准:城市道路规划红线和河道控制线内的面积不得计入。

4、开放空间的条件和计算

(1)开放空间是指在建筑基地内,无偿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广场、绿地、通道、停车场(库)等公共使用的室内外空间(包括平地、下沉式广场和屋顶平台)。开放空间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a、沿城市道路、广场留设。

b、任意方向的净宽在5米以上,实际面积不小于120平方米。

c、以净宽1.5米以上的开放性楼梯或坡道连接基地地面或道路,且与基地地面或道路的高差在+5.0米以内(含+5.0米)

d、提供室内连续开放空间的,其最大高差为—5.0至+12.0米,且开放地面层。

e、向公众开放的绿地、广场的应设置座椅等休息设施。

f、建筑竣工后,应设置相应的标志,并交有关部门管理或经批准由建设单位代行管理。

g、常年开放,且不改变使用。

(2)开放空间有效面积的计算公式如下:

F=MxN 式中:

F—开放空间的有效面积

M—开放空间向公众开放的实际使用面积

N—有效系数

有效系数(N)按下列条件确定

a、室外开放空间在地面层的,其他坪标高与道路或基地地面的高差在+1.5米以内(含1.5米)时,N=1.0

b、室外开放空间在屋面上或为下沉式广场的,其标高与道路或基地地面的高差在+1.5米至+5.0米(含5.0米)或-1.5米至-5.0米(含-5.0米),N=0.7.。

c、提供室内开放空间,其标高与室外基地地面的高差在5.0米以内,或提供室内连续开放空间,其标高与室外基地地面的高差在-0.5米至+12.0米时,N=1.

5、建筑间距计算

建筑间距是指两幢建筑的外墙之间最小的垂直距离,当建筑物同一立面上的阳台总长度超过该面宽的1/2时,建筑间距以阳台的外边线计算。

坡度大于36度的坡屋面建筑,其建筑间距是指自屋脊线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线至被遮挡的外墙面之间最小的垂直间距。

6、建筑高度计算

在计算建筑间距时、建筑高度按下列规定计算(见附录六):

(1)平屋面建筑:挑檐屋面自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宽度(见附录六):有女儿墙的屋面,自室外地面算至女儿墙顶(见附录六)

(2)坡屋面建筑:屋面坡度小于36度(含36度)的,自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宽度(见附录六):坡度大于36度的,自室外地面算至屋脊顶(见附录六)。

(3)水箱、楼梯间、电梯间、机械房等突出屋面的附属设施,其高度在6米以内,且水平面

积之和不超过屋面建筑面积1/8的,不计入建筑高度。

(4)居住建筑底层的杂物房或车库,按其层高的1/2计入建筑高度。

附录三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

附录三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

信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信规划委〔2004〕1号 信阳市规划委员会 关于印发《信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试行)》的通知 浉河区、平桥区人民政府,羊山新区、平桥工业城、南湾管理区,市直各单位: 现将市规划委员会研究制定的《信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四年十月六日 信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信阳市城市建设的规划管理,规范城市建设行为,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和信阳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以及国家、省有关法规、技术规范并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工程(包括地下建、构筑物)。 第三条本规定未包括的范围,应符合国家和河南省有关规定和规范要求 第二章城市用地分类和建设用地适建范围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参照《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共分10大类、46中类、73小类(详见附录三)。 第五条使用本分类时,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但不得增设新的类别。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编制详细规划应按分区规划和本规定附录四《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以下简称《附录四》)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凡《附录四》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第八条建设单位征用城市土地,需征至规划道路中心线。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附录四》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规划,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特殊情况,须报市政府批准。 第三章建筑容量 第九条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建设容量控制指标(含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下同)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成片开发的建设基地,必须编制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未编制详细规划的,不予审批。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按本规定附录五《建筑容量指标表》(以下简称附录五)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附录五》适用于单一类型的建筑基地。对混合类型(商住、商办等)的建筑基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将建筑基地按使用性质分类划定后,按不同类型分别执行;对难以分类执行的建筑基地和综合楼基地,应按不同性质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和不同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换算建筑容量综合控制指标。

信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信阳市城市建设的规划管理,规范城市建设行为,保证城市规划的实 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和信阳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以及国家、省有关法规、技术规范并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工程(包括地下建、构筑物)。 第三条本规定未包括的范围,应符合国家和河南省有关规定和规范要求 2第二章城市用地分类和建设用地适建范围 第二章城市用地分类和建设用地适建范围 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参照《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共分10大类、46中类、73小类(详见附录三)。 第五条使用本分类时,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但不得增设新的类别。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编制详细规划应按分区规划和本规定附录四《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以下简称《附录四》)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凡《附录四》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第八条建设单位征用城市土地,需征至规划道路中心线。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附录四》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规划,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特殊情况,须报市政府批准。 3第三章建筑容量 第三章建筑容量 第九条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建设容量控制指标(含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下同)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成片开发的建设基地,必须编制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未编制详细规划的,不予审批。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按本规定附录五《建筑容量指标表》(以下简称附录五)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附录五》适用于单一类型的建筑基地。对混合类型(商住、商办等)的建筑基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将建筑基地按使用性质分类划定后,按不同类型分别执行;对难以分类执行的建筑基地和综合楼基地,应按不同性质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和不同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换算建筑容量综合控制指标。 第十二条对未列入《附录五》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幼托等设施的建筑容量指标,应按有关国家标准和专业规定执行,但不应超过《附录五》中相应居住建筑的控制指标。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为了加强和规范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制定了相关技术规定,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关于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如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建德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及《建德市域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建德市域总体规划》规划区范围内的规划管理活动,均按本规定执行。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涉及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退让、设计标高和日照等建筑管理内容,应符合本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条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根据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并遵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进行分类。 第四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按分区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附录五《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执行,并编制选址论证报告。 凡须改变规划用地性质,且超出附录五规定范围的建设项目,应先提供调整详细规划,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五条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根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且建设用地面积大于等于3ha(公顷)的建设项目(市政基础设施除外),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核定建筑容量指标;建设用地面积小于3ha(公顷)的建设项目,应编制选

址论证报告,并参照表(3-1)《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确定建筑容量指标。但办公、商业建筑与居住建筑混杂时,办公、商业建筑的容积率,应通过选址论证报告进行分析并且原则上不大于3.5。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八条新建建筑间距,应当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消防、防灾、视觉卫生、管线埋设、土地合理利用等要求,还必须符合本章的规定。 第九条低、多层建筑(不含高度5m以下的门卫、变配电房、电信交接间、小库房、车库等附属建、构筑物,下同)之间的间距 (一)居住建筑正面间距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2、L为南侧(东、西)侧遮挡建筑高度1.2倍 3、两幢建筑非平行布置,当夹角小于等于30°时,按平行关系控制;当夹角大于30°时,其最窄处间距不应小于遮挡建筑高度的1.05倍,且不应小于12m。 (二)居住建筑与北侧非居住建筑建筑的间距,不应小于居住建筑高度的0.8倍且不应小于12m。 (三)当位于居住建筑两侧的建筑与居住建筑垂直布置,且对居住建筑主朝向产生较大视线干扰时,间距不应小于与居住建筑垂直布置的建筑高度的0.8倍,且不小于12m。 (四)新建住宅楼底层作架空层、自行车库、商业等非居住用房时,与南(东、西)侧遮挡建筑间距可扣除其底层非居住用房的高度(最多扣除5m),且不应小于12m;当新建建筑为遮挡建筑时,间距不得扣除被遮挡现状住宅(不包括同步规划先行建造的住宅)底层非居住建筑的高度。 (五)老年公寓、医院病房、中小学普通教室、幼儿园生活活动用房、疗养院疗养住宿楼等建筑与南侧建筑平行布置时,间距不应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5倍,且不应小于15m;与其正面垂直布置的建筑的间距,不应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2倍, 且不应小于13m;当方位为非正南北向或与南侧建筑有一定夹角时,参照居住建筑的相关规定折减后确定间距。同一地块内自身遮挡可根据用地情况适当放宽。

信阳市规划

信阳市规划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是河南省重要的地级行政单位之一。为了适应城市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的需要,信阳市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规划方案。 首先,信阳市规划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包括了道路交通、水路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信阳市将加大投资力度,在城市中加建新的交通枢纽,扩大道路宽度,提升交通效率。在水路交通方面,信阳市将修建新的码头和港口,以便更好地发展内河运输业。另外,信阳市还将提升供水和供电能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民生活和工业用水用电的需求。 其次,信阳市还规划了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功能布局。在产业结构方面,信阳市将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以提高城市经济的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在功能布局方面,信阳市将以市中心为核心,发展商务中心、商贸中心、文化娱乐中心等功能区域,以提供更好的商业和文化服务。 此外,信阳市还制定了城市环境保护规划。规划中明确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信阳市将采取措施加强对空气、水源、土壤的污染防治和治理,加大绿化和环境保护投资,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修复。同时,信阳市还将加强对垃圾处理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以保障居民的健康环境。 最后,信阳市还制定了城市建筑和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信阳市

将保护和修复具有历史价值和特色的建筑和文化遗产,同时规划新的文化设施的建设,以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信阳市还将加强对城市建筑风格和城市形象的管理,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综上所述,信阳市规划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和功能布局、环境保护以及建筑和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这些规划的实施将为信阳市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服务。

信阳市最新规划

信阳市最新规划 信阳市是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豫皖苏边缘的淮河中游,地处徐州、南京、合肥、武汉四大城市的腹地,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为了促进信阳市的可持续发展,市政府制定了最新规划。 一、经济发展规划 信阳市将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重点发展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并将绿色产业纳入发展规划。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展高新技术制造业,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链水平。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推动金融、商贸、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 二、城市空间发展规划 信阳市将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提高城市整体规划水平。重点推动城市建设的功能提升和空间优化,打造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加强市中心区域的功能定位和承载力,推动发展现代化综合性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交通、水利、环境等公共设施水平。 三、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信阳市将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大生态修复和水资源治理力度,提高水环境质量。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建设,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推广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监测和应急管理,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四、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信阳市将加强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大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力度,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提高体育健身水平。 五、农村发展规划 信阳市将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和农业生产方式创新,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民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加强乡村旅游规划和开发,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六、人口与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信阳市将优化人口结构,推动人口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人口流动管理,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加强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发展,提高农民居住和生活条件。加强城乡规划和建设的统筹协调,推动城乡发展的一体化。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综上所述,信阳市最新规划把经济发展、城市空间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农村发展和人口与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重点,旨在推动信阳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规划也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和环境保护,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

鹤规2014.10号鹤壁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关于印发鹤壁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稿)通知

鹤壁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编制城乡规划,保证城乡规划的实施,严格城乡规划管理,实现城乡规划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参照其它城市同类规定,结合鹤壁市城乡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三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内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及各项建设工程均应符合本规定。 第四条本规定未涉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省现行法律、法规、规范和我市有关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 第五条城市建设用地,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分类如下:(一)R-居住用地;(二)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三)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四)M-工业用地;(五)W-物流仓储用地;(六)S-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七)U-公用设施用地;(八)G-绿地与广场用地。 —1—

居住用地可兼容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和公用设施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可兼容公用设施用地。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可兼容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和公 用设施用地。 公用设施用地可兼容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第六条城市建设用地适建性规定:(一)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规定;(二)需改变已经批准规划所确定的建设用地性质和适建范围,应编制调整规划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批获准后方可执行。 第七条城市用地开发过程中,地块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细分地块要求为依据进行划分。如细分地块分割出让,分割后地块均不得突破用地指标。 第八条毗邻城市道路、河道两侧进行建设的项目,建设单位必须代征上述道路、河道中心线一侧内的用地和建筑(其中应包括与道路、河道配套的绿化带);代征宽度最多不超过30米。 第九条新建建筑物在已编制详细规划的建设用地中征用土地的,其征用范围按下列规定确定:(一)相同层数的建筑物相邻,各征到相互间距的二分之一。(二)不同层数的建筑物相邻,当层数低的在南侧时,双方各征用其间距的一半;当层数高的在南侧时,按建筑物高度比例分摊其间距。(三)不同层数的—2—

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信阳市投资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信阳市投资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8.10.08 •【字号】信政办〔2018〕105号 •【施行日期】2019.01.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固定资产投资 正文 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信阳市投资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管理办法(试行)的 通知 信政办〔2018〕10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市政府有关部门: 《信阳市投资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0月8日

信阳市投资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信阳市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意见》(信改发〔2018〕3号)文件精神,结合信阳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投资建设项目联合审批,是指建设工程领域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实施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按照“前期辅导、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的办理模式,从受理到办结实行“一条龙”审批。 第三条建设工程项目联合审批的范围:市级权限内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和企业投资建设项目。 第四条投资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的部门:发改委、国土局、城管局、规划局、住建局、环保局、人防办、安全监管局、气象局、水利局、公安消防支队、文物局、地震局等部门,根据项目审批和行政服务事项的调整适时调整参加部门。建设项目审批部门按照联合审批工作程序,明确分管领导,确定窗口首席代表为联络员,负责协调单位及时按要求参加联合审批并出具办理意见,保证联合审批工作有序实施。 第五条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建设工程综合服务窗口,具体的职责是:统一受理联合办理事项的申请;通过联合审批管理系统向审批单位抄送受理材料;负责组织召开联审会议、联合审图、联合踏勘;负责对各联办阶段的审批服务进行监督问效;负责统一送达办理结果。 第六条投资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实行“缺席默认制”。无故缺席联合审批会议和现场勘察,或参加不发表意见,视为同意联合审批意见,并承担相关责任。 第七条投资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实行“容缺办理”。对基本条件具备、主要材

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

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 发布单位 发布文号人民政府令第1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提高规划管理工作水平,使城市规划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范,结合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共九章六十一条,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提高规划管理工作水平,使城市规划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范,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编制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各项专业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规划及建筑总平面图设计,必须符合本规定; 各项规划应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和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第三条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的规划与实施,均按本规定执行;城镇个人建房包括城市居民建房和农村个人建房另行规定;

本规定未明确的,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执行; 第四条清镇市、开阳县、修文县、息烽县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五条城市建设用地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进行分类; 第六条建设用地的适建范围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尚未覆盖的用地,用地性质按城市总体规划执行,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按附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以下简称附表一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和规定 第七条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设工程项目的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应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确定;未编制详细规划的,按附表二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附表二的规定,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第八条附表二中未明确控制指标的行政、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机构、工业厂房、仓库、军事设施以及为居住小区、小区以下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等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指标,按有关法规、规范执行; 第九条建设用地在2万平方米含2万平方米以上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确定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执行; 建设用地在2万平方米以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按附表二执行; 第十条多层民用建筑建设用地小于1000平方米、高层住宅建设用地小于2000平方

信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2019修正)

信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2019修正) 【发文字号】信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5届第10号 【发布部门】信阳市人大(含常委会) 【公布日期】2019.01.23 【实施日期】2019.01.2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 信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2017年9月8日信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2017年9月29日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根据2018年8月28日信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2018年11月29日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批准的《信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信阳市鲇鱼山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信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

第三章市容管理 第四章环境卫生管理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创造整洁、优美、文明、宜居的城市环境,根据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城市建成区以及其他实行城市化管理区域的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活动。 实行城市化管理区域的具体范围,由市、县(区)人民政府划定、公布。 第三条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部门联动、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强化对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领导,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提高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公共服务能力。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规划、住房建设、环保、发展改革、公安、工商、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水利、房

南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南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为加强南阳市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设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规定,结合南阳实际制定本规定,作为规划审批的操作规范。 本规定适用于南阳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内的规划编制、规划管理与各项建设活动(包括地上、地下各类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临时建设工程等)。居民和村民自建住房,另按有关规定执行。 各类工程建设应采用年北京坐标系的南阳独立坐标控制网和国家高程基准。 已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控制性单元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的以控规为依据。 第二章用地管理 第一节城市用地分类及适建范围 城市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分类基本原则,依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乡用地共分大类、中类、小类;城市建设用地分为大类、中类、小类。 各类建设用地性质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兼容性的原则,符合控规等各项规划;未编制控规地区建设用地性质和适建范围,由市规

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拟建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区域基础设施的条件及土地使用兼容性具体核定。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的,应先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调整规划,经批准后执行。 第二节建设用地控制 建设用地红线图一般应在:或现状地形图上绘制(特殊情况可采用其他比例尺的地形图)。图上应根据需要绘制规划用地范围线、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等,应用坐标标注。 建设项目规划用地界线的划定应当考虑城市规划要求、土地权属权限、建设项目批准文件、有关技术规范等因素综合确定,以现状实测地形图为依据。 建设项目的规划用地总面积包括建设项目实际(使用)用地面积和相邻道路、绿地、广场、管线走廊等用地面积,各部分用地面积应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明确。凡用地单位征用相邻已修建城市道路或未修建的城市规划道路,需同时代征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一半范围的土地(国土主管部门函告已征用的除外),作为开拓道路及敷设市政工程管线用地;若用地临道路交通广场、河道绿地、街头绿地、道路景观绿地等,需一并代征,作为相应市政基础设施等用地。建设项目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等规划技术指标计算按实际(使用)建设用地面积(不含代征土地面积)计算。 建设项目规划用地面积计算单位为平方M,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

《漯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 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 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漯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漯河市城市建设的规划管理,规范城市建设行为,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漯河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以及国家、省有关法规、技术规范,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工程(包括地下建、构筑物)的规划和管理。临时建筑、城市居(村)民建房另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在城市规划区内,各类专业性建设项目应同时符合有关专业技术规范的要求;本规定未包括的范围,应符合国家和河南省有关规定和规范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适建范围 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体系,共分10大类,46中类,73小类。详见附录 第五条使用本分类时,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分类,但不得增设新的类别。 城市用地分类代号可用于城市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 4.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5.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