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来西亚华人独立建国血泪史

马来西亚华人独立建国血泪史

马来西亚华人独立建国血泪史
马来西亚华人独立建国血泪史

马来西亚华人独立建国血泪史

马来亚殖民地的经济发展靠外来的廉价劳动力,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每年有几十万中国和印度劳工进入马来亚,印度移民多在橡胶园工作,中国移民多在锡矿场或城镇从事各种职业,外来移民使马来亚的人口结构(族群比例)发生了重大变化,据1947年人口统计,这一年马来亚的总人口中,马来人占43.3%,华人占44.9%,印度人占10.4%,华人比马来人多一点,华印两族相加超过半数,此情况引起马来人大为关切和恐慌,而英殖民者利用此情况,把自己打扮成马来人的保护者,以此转移马来土著民族主义者的斗争方向和独立目标,从而巩固英国殖民统治。在二次大战前华印两族大多是外侨,没有公民权,所以他们对母国政治的关心甚于对当地政治的关心,因此避免了马来土著民族主义者、印度民族主义者和华人民族主义者之间的尖锐冲突,因而不致形成像印度的强大反殖民主义独立运动。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对马来亚的统治虽祗有三年半,但影响是深远的。日军攻入新加坡岛后在裕廊和武吉智马遭遇英国军官训练和指挥的华人义勇军,被义勇军落花流水地杀了一阵,因而日军在新架坡曾对华人平民进行屠杀,而那些华人义勇军在新加坡沦陷后便转移到马来半岛组成马来亚华人抗日军(即马共前身)继续奋战。而马来土邦的苏丹们态度却有所不同,他们投靠日本,日本跟英国一样保留各土邦的苏丹行政机构,日本顾问取代了英国驻扎官,因而做成英国在战后一度迫使这些墙头草两边倒的苏丹”自动让出权力”的原因。而日本也

利用了印度国大党前主席鲍斯(Subhas Chandra Bose)在新加坡成立自由印度临时政府及在新加坡和马来亚组织印度国民军,在新加坡和马来亚的印度人大多参加了此活动,因而在缅北的争夺战中印裔部队同时出现在日军和英军中的怪现象,各位网友你们认为英日相方的印裔部队互相对打是否很过瘾,摩萝差打摩萝差,即阿三打阿三,爽极啦!哈哈哈!后因鲍斯堕机身亡才没有更多的印度人去当日军炮灰。所以太平洋战争期间马来亚基本上祗有华人在抗日,马来人和印度人都投靠日本去了。

中国在抗日奋战,但祖国的军民也知道远在马来亚半岛的中华儿女也同时在抗日奋战吗?1942年底正当马来亚华人抗日军在奋战时(注:1942.6.4中途岛日海军败北),英国战时内阁向伦敦殖民地部和陆军部下达了一项秘密指示,要他们着手制定战后在马来亚恢复与加强殖民统治的计划,1943年底负责该项任务的”马来亚策划组Malayan Planning Unit”在殖民地部助理常务秘书爱德华.贞特Edward Gent的主持下,完成了战后马来亚宪制报告书的起草工作,翌年五月报告书被核准,随后又批准了战后马来亚军事管制基本计划,并将该策划组人员增至289人并陆续派往印度,具体筹划接管事宜。

由于有了各方面的准备,1945.8.15日皇宣布投降当天,东南亚盟军最高统帅蒙巴顿Louis Mountbalten上将(英皇乔治之弟爵位为勋爵)便迅速依既定计划宣布成立马来亚军事管制政府,全权负责日军受降事宜。1945.9.2日军在投降书上签字,1945.9.4英军便在

马来亚西南部登陆,紧接1945.9.12蒙巴顿亲自抵达新加坡接受日军投降,并宣布马来亚军事管制机构正式设立及其组成名单,完成了英军对马来亚半岛的重新控制。

蒙巴顿亲自指挥英军如此迅速控制马来亚是有原因的:就在日本投降前夕,胡志明的越盟发动全民暴动夺取全越南很多城市,并于1945.9.2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印尼的苏加诺也在日本投降的第三天,即1945.8.17在一批印尼青年和武装部队(由日军训练和在日军投降后获日军移交武器)宣布印尼独立,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因此马来亚的华人抗日军将如何动作,这是蒙巴顿最担心的事,怎能不亲临前线指挥英军迅速行动。华人抗日军在日本投降第二天接获蒙巴顿命令,要求不要进城接受日军投降,但华人抗日军中央委员会决定对此无理要求不予理会,几天后华人抗日军各支队便接管了大小城镇。事实上在英军抵达前,马来亚的华人抗日军早己接管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大部份城镇,马来亚的华人抗日军经三年半之战斗己发展至一支拥有15000人的强大武装队伍,进城后收缴警察局的枪枝弹药,成立临时治安委员会,没收敌产、救济难民、逮捕惩办马来人奸细和特务。在此基础上组织人民委员会取代治安委员会行使地方政府职权。在英军重返马来亚时己经成立的州级人民委员会有雪兰莪、北柔佛、南柔佛、丁加奴、新山、马六甲等,这是马来亚的华人最接近掌握政权的一次。

蒙巴顿所担心的事,实际上已部份成为事实,对他来说可庆幸的

是马来亚的华人抗日军对英军仍以盟军相待,马来亚的华人抗日军虽建立了各级地方政权,但并无意建立全马来亚政权和英国军事管制政府抗衡,也没有号召人民立即起来争取独立。虽然如此,蒙巴顿仍然很不放心,若不解除这支15000人的强大部队的武装和取消各地人民委员会,英国殖民政府的统治便没有保证,精心泡制的马来亚宪政新方案也没法出台。为了制造人民参政的假象,英国军政府组织了「咨询委员会」,邀请马来亚的华人抗日军、马来亚共产党代表参加这没有实权的组织,其中其它成员多为当局精心挑选的亲英份子、封建贵族和某些社会渣滓,目的是要取代各地的人民委员会。英国殖民者还有更迷惑的一手,就是表彰抗日军功绩,授予有功将士奖章,邀请华人抗日军参加胜利游行,目的是使华人抗日军相信英军仍为盟友,不会忘记华人抗日军贡献,绝不会亏待他们,因而可解甲归田,安心去过平民生活。由于华人抗日军领导层错误判断形势,华人抗日军一般成员在胜利后热切盼望过和平生活,因而自1945.9月起各地的人民委员会先后被英国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

不仅如此,马共和华人抗日军领导还在同年十一月十五日正式接受了英国军事管制政府提出的解散华人抗日军的计划。华人抗日军中央军事委员会负责人”刘尧”在吉隆坡中华大会堂招待各界人士,就抗日军复员一事发表演说:『战争业已结束,抗日任务已完成,华人抗日军已没有存在必要,马来亚已进入民主建设时代,马来亚人民主要是协助英政府建立民主自由的新马来亚,因此解散华人抗日军是应该的』。十二月一日华人抗日军各支队奉中央军委命令正式解散,英

国军事管制政府在全马十二个地方举行复员检阅典礼,发给华人抗日军战士每人350元慰劳金,并向抗日有功将士颁赐奖章。英国军事管制委员会在十二月的月报中说:『本月初对华人抗日军的解散工作在没有意外发生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抗日军交出的武器大大超出预期的数目』。

1946.1.6英当局在新加坡市政厅前举行庆祝胜利大游行,蒙巴顿亲自授与华人抗日军将领奖章和授带。这一天英国殖民者个个喜气洋洋,格外兴奋,因为他们是庆祝双重胜利,庆祝抗日胜利,庆祝解散华人抗日军胜利。

战前英国与马来亚各土邦之间的条约,只是要求英国给与保护,并无把各土邦苏丹的最高裁判权让渡给英国,为了英殖民者建立的战后殖民地新体制,也为了惩罚这些墙头草两边倒,在战时投靠日本的苏丹,英国便强迫九位苏丹在”自愿将统治权全部转给英王乔治六世(George VI)条约”的文件上签字画押。这样,到1945年底英国政府手里已掌握了九位苏丹签字画押的”自愿将统治权全部转给英王乔治六世(George VI)条约”取得了直接统治马来亚的新”法律根据”。又收缴了华人抗日军的武器,解散了这支强大的武装部队及由其建立遍及马来亚半岛的地方人民委员会,英国认为建立战后马来亚殖民新秩序时机已成熟,便决定尽快抛出他为马来亚人民泡制的新宪制改革方案即白皮书。

白皮书提出取消战前的的行政组织单位,另组马来亚联邦Malayan Union,由战前的四个土邦,即雪兰莪、霹雳、森美兰、彭

亨,战前马来亚属邦的五个土邦,即柔佛、吉兰打、丁加奴、吉打和玻璃市,另海峡殖民地的两个城市,即槟榔屿和马六甲组成。而新加坡则从马来亚分割出去,单独成了直辖殖民地Crown Colony。白皮书规定,马来亚以英王委任的总督为最高的统治者,下设行政和立法两会议局,各土邦和槟榔屿和马六甲两市则设地方议会,各苏丹不再拥有名义上统治者的地位,祗保留宗教方面权力。白皮书答应在马来亚联邦成立后,非马来人可较容易取得公民资格,即如年满十八岁,在1942.2.25前十五年在马来亚或新加坡住满十年即可取得公民权等。

马来亚左翼政党指白皮书:把战前之间接统治变为直接统治,把行政立法大权集中在英王委任的总督,把新加坡从马来亚强行分离出去,将公民分成马来人和非马来人是破坏各民族团结(注: 本人认为马来人和非马来人从来、现在及将来都是互相对立,根本不存在甚幺破坏各民族团结),而且祗给公民资格而不给公民权是一场骗局。

保守马来亚上层人士和马来裔人民则不满英国如此粗暴强迫苏丹”自动让出权力”,为此42个马来人组织在拿督奥恩.加尔法尔(Dato Onn Bin Jaafar)的领导下于1946.3组成马来民族统一机构United Malay National Organization,简称巫统,要求保护马来人特权,反对给与非马来人公民权。该组织现今还控制着马来西亚的政权。巫统号召马来人展开抵制活动,四月一日马来亚联邦首任总督贞特主持马来亚联邦成立典礼,九位马来苏丹和英国委任的马来裔议员也都缺席,各地马来人举办哀悼周活动以示抗议。

伦敦派东南亚最高专员麦克唐纳Malcolm MacDonald来马来亚处理马来亚各方的反抗,他来到马来亚后发现反对阵营存有两种不同势力,左派真正目的是结束英国统治,是真正危险所在;而苏丹和巫统祗要求恢复战前保护国地位,他们要求马来人有特权,其矛头并非针对英国,而是反对轻易给非马来人公民资格。麦克唐纳授意放弃「马来亚联邦」的政策,由英殖民政府、马来苏丹和巫统三方代表组成”宪制工作委员会”,重新起草一部新宪法,这个”宪制工作委员会”故意不让左派和非马来人(即华人和印度人)参加。

终于在十二月底制定新宪法,并以蓝皮书形式公布,蓝皮书把马来亚联邦改称马来亚联合邦Federation of Malaya,新加坡仍分割出去,联合邦有强大的中央政府,由英国委任最高统治者,掌握行政立法大权,祗是不再称为总督而改称高级专员High Commissioner。各土邦苏丹大体恢复昔日名义上的统治者地位,蓝皮书强调马来人的特权,对非马来人取得公民权规定了比白皮书更为苛刻的条件。

这蓝皮书引起以华人为主的非马来人反对,”全马联合行动委员会”和”马华公会”号召举行罢市、罢课,整个新加坡的动脉骤然停顿,其它马来亚城市也陷于瘫痪状态,但麦克唐纳不理会总休业,坚决成立马来亚联合邦及执行偏袒马来人的新宪法。英国殖民当局将马来人拉到自己一边后,便于1948.6.12突然在霹雳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又在全马来亚半岛实施紧急法令,授意军警任意捕人和杀人的无限权力。于是全国各地的特务,警察、军队大举出动,袭击工会、左翼政党、人民团体社团,搜捕共产党人、民主人士、反英份子,宣布马来

亚共产党、马来亚国民党、全马总工会、马来亚华人抗日军退伍军人协会、青年团等党团为非法组织,血腥镇压和屠杀以华人为主的无辜人民,仅六月二十日晚,全马各地就有以华人为主的六百多人被捕,三百多个以华人为主的工会和社团被封。这年年底,已有以华人为主的13341人被关进监牢或被驱逐出境,以华人为主的四百多人被屠杀,主要针对华人的白色恐怖笼罩全马(注:国民党在台湾的二二八镇压是1947)。

英殖民者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目的是企图以突然袭击的办法,先发制人,把以华人为主的反对力量一网打尽。但有很多工会和社团的骨干份子在反白皮书和蓝皮书的斗争中已认清英国迟早会下毒手,在大搜捕前已转移他处,当年的华人抗日军纷纷走回森林中,重新拿起武器进行自卫斗争,并成立以华人为主的马来亚民族解放军,这就是马共武装部队的源起(马共获得的中国武器支援比越共、缅共、泰共和棉共获得的都少得多,几乎没有)。英殖民者把马来亚民族解放军诬蔑为”土匪”,把这场镇压以华人为主的战争描绘成维持治安的”警察行动”。英国殖民当局发动了剿匪月,调动数万正规军,以飞机大炮、坦克、装甲车等现代化军事装备妄图在一个月内将以华人为主的马来亚民族解放军消灭。在剿匪月结束时,英国保守党议员甘蒙承认在剿匪月英国保安队的伤亡比解放军严重,竟成五与一之比,前殖民大臣在议会大声疾呼:我请求政府把整个马来亚问题看作首要问题,假如我们在马来亚打败仗一切都完蛋。后来新上任的田普勒Gerald Templer高级专员上任后,从东非、斐济、澳大利亚、新西

兰等英联邦地区招募军人,把英殖民地正规军从五、六万扩充到十三万,加上武装警察和保安部队,共46万人,差不多每十五个马来亚居民配一个士兵或警察。

田普勒的作战计划包括在森林上空撒化学药剂以破坏解放军在森林中的粮食种植基地,也建立546个战略村,把579800多人强迫移入,以防止粮食流入解放军手中。所以英国使用战略村和落叶剂早于美国在越战使用。英国甚至雇用264名婆罗洲达克族人,以猎人头的原始办法,狩猎解放军人头,这是在1952.4伦敦工人日报所刊出的一张皇家海军陆战队手提解放军人头的照片所揭露的。

到1952年底英国在马来亚进行的战争已踏入第四年头了,英国动员了英联邦内很多国家的力量,使用了四倍英军用于在抵抗日军人侵马来亚的兵力,运用了各种海陆空军现代化装备,对抗祗有不及华人抗日军半数即约7500人的解放军。这场耗费巨大,旷日持久的战争不知何时才结束。起先英国不打算很快给予马来亚独立,故非到不得已是不会给予马来亚民主权利。但到了1952年的马来亚,对英国殖民者来说是已到了非不得已的时候了。早在1949年底英国为了避免到了非不得已的时候而措手不及,便已开始出面鼓励支持一些亲英份子组织政党,许多官方委任的立法和行政议会的成员就成了这类政党的骨干。1951年又开始在联合邦内实行阁员制度,把一些次要部门如农林和土地、矿产与交通、教育与生活等部门的职权从英人转到英国人认为可靠的上述以马来人为主的政党领导人手里。至于财政、律政、防务、警政等要害部门仍控制在英人手中。

非马来人的公民权问题是一个敏感问题,在蓝皮书里英国人以牺牲非马来人的公民权来争取马来人支持其殖民统治,所以在马来亚联合邦成立后,祗有五份一华人取得公民权,英国人知道长期不给华人公民权是不行的,不给华人公民权便不能将大多数华人拉到政府这边来,于是便设法取得马来人上层的谅解,将原来的在马来亚居住十五年才有资格申请公民权的期限缩短为十年,公民权解决后便可为未来的全国议会选举准备了必要条件。

1952年二月吉隆坡市议会选举是有指针意义的一次,由拿督”奥恩.加尔法尔”领导的独立党(先前他组织巫统成为主席,后因主张吸纳非马来人成员而被罢免,至今巫统仍为纯马来人组织),有政府的支持又是由马、华、印三族所组成,阵容强大。但不敌”巫统”和”马华”结成的联盟,十二个议席中,联盟得9席,独立党得2席,独立人士得一席。英殖民政府开放选举的目的是以”民主政治”的假象吸引群众,孤立解放军,并不是真的要让马来亚很快获得自治。但既然允许选举就无法完全回避联盟提出的要求往中央一级的选举发展,经过多方争执的结果,最后决定1955.7.27举行部份中央一级的立法议会选举,此次选举联盟提出的口号是获选后在任内和马共和谈结速战争,选举结果是在开放选举的52个立法议会席位中,联盟获得51席,选后英国便让马来人的巫统主席担任首席部长。

联盟为了履行竞选诺言便与马共谈判,马共在1955.6以马来亚民族解放军的名义主动建议和英国政府,就实现马来亚和平、民主与独立问题举行谈判,也愿与马华印联盟和其它主张以谈判方式结速战

争的政党会商和平问题,东姑鸭都拉赫曼Tengku Abdul Rahman和陈祯禄Tan Cheng Lock等人便在北部一个小镇”华玲”与马共的”陈平”举行谈判,但这次谈判在英人的操纵和破坏下于1955.11月底破裂,未能达成协议。

后英国殖民者改变主意给予马来亚自治,1956.1,东姑鸭都拉赫曼率马来亚联合邦代表团与英政府举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同意马来亚联合邦于1957.8.31在英联邦内完全自治与独立,双方同意谈判结束后由英方指派李德宪制调查团Rendel Commission就联合邦未来宪制问题拟出报告书,独立后马来亚联合邦仍承认英国有充份权利在联合邦保持”为履行英联邦义务和国际义务所必需的武装力量”,随后马来亚联合邦又同英国签订”外部防御和互助协议。

东姑鸭都拉赫曼在马来亚联合邦独立后,便计划将沙劳越、沙巴和新加坡纳人组成马来西亚,英国也支持以此对抗印度尼西亚,这个野心在1963年得到实现。李光耀起初也很热心此计划,并在1962年在新加坡举行表决,结果大多数赞成加入马来西亚,但后来以华人为主的新加坡对马来西亚的马来人拥有特权的作法难以接受,故在1965年又退出马来西亚。

综观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独立过程,英人一直在打压华人,偏袒马来人,其深层的顾虑是不愿马来半岛出现一个华人国家,那怕是华人祗拥有一半的国会席位和掌握一半的国家权力,故便将以华人为主的新加坡分割出去,以减低华人在马来西亚的比例,又限制华人成为公民的资格以减少华人的选民数量,最后做成一个马来人拥有特权

的马来西亚,至今华人不能担任重要的部长职位,武装部队和警察的中高级指挥官必定是马来人,马来语定为官方语言,华语、印度之泰米尔语或巴基斯坦的乌尔都语并非官方语言(注:加拿大英语、法语同为官方语言,新加坡英语、华语、马来语、印度之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又立法让马来人子弟入大学有优先权,导至很多华人子弟被迫到台湾或海外上大学,在1969年马来西亚发生马华种族暴动后,更制定对马来人的经济优惠政策,保障马来回教徒在公立大学及政府的工作机会,马来回教徒贷款及争取政府合约也有优待,包括受教育机会和企业股份拥有比例等。至此华人和印巴人已沦为二等公民。

一个国家的税款是由全体人民贡献的,华人较勤奋和经营生意,实际交税较多,但政府开支却严重倾斜到马来族群身上是平等吗?举例来说各族群学生一同考大学入学试,马来人如成绩比不上华人或印巴人,却可以凭借马来人保障名额进入大学,考取公务员的职位时亦然,你认为合理吗?如果这样在加拿大优待英裔,法裔魁北克会马上独立,如果这样优待法裔,全加拿大非法裔都会暴动抗议。

马来西亚独立后更大量批准同为马来人种的印尼人移民马来西亚以增加马来人数量,而新加坡的分离又降低了华人的数量,以至华人比例大幅减少,以下为1976年的马来西亚各族人口数量:

马来半岛

马来人 5423057

华人 3556771

印度巴基斯坦人 1058771

其它 76855

沙捞越

马来人 212038

华人 347327

海达雅克人 347551

陆达雅克人 95696

米兰诺人 53908

其它 62111

沙巴

卡达山人 217506

穆鲁特人 36173

巴查乌人 95484

马来人 44962

华人 160836

其它土人 156749

其它包括印尼人 125809

以下为1980年的新加坡各族人口数量:马来人 359700

华人 1819600

印度巴基斯坦人 162800

其它 71800

以下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相加的三个主要民族的人口数量,你们可看出各族人口实际的消长:

马来人 6039757

华人 5884534

印度巴基斯坦人 1221571

【续】印尼华人的今天,就是马来西亚华人的明天

马来西亚华人比例从1975年底的33.7%已降至目前2002年的若27%,但华人掌握马来西亚的经济百份比却并没有下降,再过三十年,照此递减速度,华人的人口比例还会进一步下降。但以马哈迪于2002.6.22巫统第五十六届年会的演说:『马哈迪坦承,若不需栽培马来企业家、若不需考虑平衡马来人和非马来人在经济和其它领域发展,大马发展会更快,「我自觉羞耻的是,马来人太懒散,急功近利,性喜挥霍,政府给的特权、优惠和商机,马来人都忙着脱手套现,然后什幺都不作,继续巴结权贵,希望再分到甜头」。他说,华人向马来人买执照、准证和商业合约,开销大,但仍营运成功,得到盈利,为何马来人借贷不还,不断申领援助?马来人不应嫉妒华人经商成就,如果华人撤走,结束生意,政府将无法征到税收,马来人的处境会回到殖民时代。』,我们可以了解华人掌握马来西亚的经济百份比并不会

下降,这样发展下去,最后会有什么后果呢?

印尼华人的今天,就是马来西亚华人的明天,印尼华人祗占印尼人口6、7%,却控制了70%以上的印尼经济,结果土著不断迫害,抢略、烧杀和强奸华人,无所不用其极。当马来西亚的华人比例降到一个较低的百份比后,华人选民数也跟着大幅下降,政治实力比现在大为减弱,那时华人掌握马来西亚的经济百份比却不下降,马来土著便会如印尼土著一样,不断迫害,抢略、烧杀和强奸华人,无所不用其极。而且也可过立法以税制的方式,将华人资本转移到马来人手上,瑞典基于社会主义的精神已通过立法,以改变税制的方式使资本家的35%左右的股份,经过未来三十年遂渐转到工会或工人手中。因此马来西亚也可行使这一套方法的,甚至可更激烈、更迅速、更彻底拿走华人绝大部份资本,祗要马来人掌握了国会的绝大多数。百年前华人拿着一条挑杆以近乎奴隶的方式卖猪仔到南洋打工,经过百年奋斗,掌握了南洋的经济,但最后很可能也是拿着一条挑杆离开南洋,今天南洋华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土著们做嫁衣裳,到头来都是一场空。祗是今天的南洋华人大都还沈迷在目前的安乐和富足,没有了解到没有枪杆子和政权保障的财富都是虚幻的,甚至连小命都不保。马来西亚华人若要滚蛋,新加坡华人也会被马来西亚勒令滚蛋的

马来西亚华人的电影想象:作为一种跨国华语电影的“马华电影”

马来西亚华人的电影想象:作为一种跨国华语电影的马华电影 引子 2007年,一项研究基金使我差不多一整年都在吉隆坡研究马来西亚当代电影。这些电影大部分都是年轻、有干劲的华裔电影人制作的数码短片,电影中的人物交流大多用中文,偶尔也用英文。我偶然发现了《美丽的马来西亚》,一部由真雅浦(zun yap)创作的12分钟长的短片。电影的场景设置在一间监狱的会见室里。一位记者和一位摄影师都是华裔女性,与一个即将被绞死的毒贩会面。我们从电影中获知这个毒贩也是一位华裔马来西亚人,曾经是一个警官(对于华裔来说这是很幸运的,因为根据宪法规定大部分国家公职都只提供给马来裔的马来西亚人),但他辞去了警察职务,卷入了毒品交易中,又被警察抓住。片中记者问他是否为给无辜的人民带来的伤害而感到自责,毒贩说他丝毫不觉得内疚或痛苦,并非常讽刺地反问女记者,她是否能使他觉得内疚。然后他们停顿了一会。当访问再次开始时,毒贩坐在他的椅子上看似非常放松,并叫女记者继续。但是记者既没有坐下来,也没有提任何问题,而是将她的录音机放在桌上开始播放。我们听见了我的国家(negaraku)马来西亚的国歌,可以推知是记者在刚刚休息时录下的。毒贩听着国歌起初变得困惑,然后他慢慢地站起来以表示通常的对国歌的尊敬。他此刻觉得内疚了吗?我们不能确定,电影在此结束。 尽管时间短促,这部在一间普通的、只有几把椅子和一张桌子的房间里拍摄的极简主义的短片,却令我意识到独立电影制作实践中内在的症结当代马来西亚的国族性和华人身份。这部由马来西亚华裔电影制作者完成的数码短片,可以被当作马来西亚独立电影新潮流的一个例证。这种人物使用汉语(普通话、粤语和闽南语)和英语的华语电影构成了2000年后马来西亚独立电影的主体(khoo 2007:228-229)。它们讲述的故事通常是关于生活在当代马来西亚的华裔群体的,我们几乎看不到非华裔的角色。这些电影因此象征着在多元文化交织的当代马来西亚的一种中国环境,通过影像建构着一种华人的马来西亚(chinese malaysia)。本文将探讨是否能将这些华人制作、以马来西亚为背景的电影视为一类特殊的电影,并分析这些电影与国族性、跨国族性之间的关联,将分析华语马来西亚电影(chinese malaysia cinema)的文本、体制和背景层面。虽然马来西亚的华裔电影作者已得到了电影节、电影学者和批评家的关注,他们的作品也被称赞为一种创新的艺术探索,但这些作品却很少被当作一类特殊的电影来探讨。因此本文将尝试定位这些华语马来西亚电影,侧重于探讨它们与跨国华语电影的关系。 通过将这些马来西亚的中国式电影置于各种可能的语境下,本文提供了一个定位这些华人近年来制作的数字电影的框架,将这些电影视为发展中的马来西亚-华语电影(malaysian-chinese cinema)的一部分。我将马来西亚的华语电影定位于各种未完成的、冲突的、从国族性到跨国性的语境,这些可能适用的语境互相补充又互相冲突。首先,我将这些电影置于马来西亚国族框架中,与马来西亚民族电影做比较。我认为可以参照上世纪以来马来西亚发展起来的马华文学,将这种电影命名为马华(马来西亚华语)电影。事实上,像其它的文化产品一样,很多国家、地区或社会的电影从根本上来说都具有跨国性和跨文化性。因此,我的第二步要将马来西亚华语电影定位为一种非马来西亚电影。我将它们视为一种新的跨国性的华语电影,是在当代国际化的世界中,在与其他的跨国电影的联系和竞争中发展起来的。我将探讨为何这种电影是跨国性的,当它成长于一个全球化的马来西亚时,是否也承载着某些特定的中国性(chinese-ness)的内涵。 电影、国族性和作为他者的华人 马来西亚这个国家非常适用于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提出的想象的共同体概念。这个国家的诞生没有经历流血事件、民粹运动和反殖民斗争。事实上,它是以一种精英方式被想

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与中医药文化传承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并深受其浸染。因此,在其生长与传播的过程中,必然要打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随着中国与马来西亚贸易的发展,华人移居马来西亚的规模化,以及双方文化交流的频繁,有着华人文化印记的中医药文化飘洋过海,逐渐在马来西亚扎根发展。这一方面与马来西亚特殊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马来西亚社会中相对独立发展的华人文化为其提供了近似中国国内中医药发展的文化背景,推动着马来西亚中医药文化从无到有,从区域性向全国性、从基础性向理论性、从个别性向有组织性发展。1 中医药文化在马来西亚传播的文化背景中医药文化在马来西亚的传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华人向来都有一种依恋故土的情怀,这表现在其移居他国时往往仍较多地保存着祖国的文化传统。早期移居马来西亚的华人大多是农民,他们大多在国内生活窘迫,到国外时力量单薄,倍受艰辛,因此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的小圈子。这样一来,整个华人社会就呈现出由多个相对独立的小圈子构成的特点。“他们盲目地忠于传统,固执地保持着由他们的祖先传 下来的已有几百年历史的风俗习惯。” [1]15 华人对中华传统文化执着的固守,主要体现在其组建的会馆、宗祠和庙宇中。 会馆是华人在马来西亚最早建立的地域性组织,自清嘉庆六年( 1801)在槟榔屿成立最早的仁和公司和广东暨汀州会馆起,华人会馆即伴随着华人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至19世纪末,顺应东南亚“海外华人会馆文化”的勃兴,马来西亚华人会馆也蓬勃发展,形成了福建、广东、潮州、客家 和海南5个大帮,各帮所属会馆多达百家[2] 。这些 会馆是移居马来西亚的华人依靠强烈的地域认同感,即包括方言、风俗、习惯在内的地域文化而建立的互济互助的组织,它们发挥着“联乡邑之盛情,谋桑梓之幸福,推而进于社会之提携、国民之结合”的作用。在这些会馆内,中华传统文化的习俗,特别是方言的同一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强化,具有相对的排他性。而这也为中医药文化在特定时期特定地点的传承,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如1878年,居住在吉隆坡的大埔人成立了一个团体,名叫“茶阳公司”,座落在吉隆坡的洛士街附近,作为同乡联络感情和急难互助的机构,茶阳公司附设一间留医所,供患病的同乡治病和殓葬不幸去世的同乡,内有一名中医师在留医所驻诊,这就是“回春馆中医留医所”创立的开始。 宗祠或氏族宗亲组织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它源于中国传统的宗法社会,一方面体现了华人慎终追远,“使后嗣勿忘其之所出”的独特气质;一方面也反映了“互惠互助,敦睦亲族”的文化精神。因此,宗祠在保存宗族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华人文化方面,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中较为著名的宗祠有福建人邱华东、邱心美在槟榔屿建立的龙山堂、邱公司(1835);广东华侨建立的伍氏馆(1848);福建人林清甲在槟榔屿建立的林开勉述堂、林公司、敦关堂;陈金钟、陈明水的 收稿日期:2007-01-18 作者简介:郑志锋(1975—),男,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海外华人文化研究。 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与中医药文化传承 郑志锋 (福建中医学院公共管理系,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考察中医药文化在马来西亚传播的文化背景,梳理马来西亚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三大途径,认为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与中医药文化之间是双向的互动关系,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发展的土壤,后者则进一步丰富了前者的内涵。 关键词: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中医药文化;传承关系中图分类号:R0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27(2007)03-0056-04 ?医史研究? JournalofFujianCollegeofTCMJune2007,17(3)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6月第17卷第3期 56

文化认同的独立性和动力性 以马来西亚华人

杨宜音以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认同的演进与创新 为例载张存武海外华族研究论集文化与认同 台北407-420 文化认同的独立性和动力性 北京 从而获得 一般来说国家认同 现后华人在海外而当社会流动出 的生存发展典型地展示了文化认同的独立性和动力性本研究对马来西亚华人社会进行了实地调查 本研究发现其文化认同源自以下线 索1?×ê?è?í??Y±??a???????íà′?÷???a×? ??o??ú??óé?è?3D?èoì?±??a??óD?aè???ì???×????ˉì??÷μ???′ú×é?ˉ2 ?×ê?è?í?í???3??aè?èoì?μ????ˉì??÷3 óéóú???ˉ???μê?°üà¨ò???ì×±ê??×????ˉì?

殊性的观念系统因此 马来西亚华人经过国家认同改变后 并逐渐建构了独特的马华文化文化认同的概念分析 文化认同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形成归属感 及内心的承诺保持与创新自身文 化属性的社会心理过程 in-group identity是指个体在选择自己所认同的群体时 文化价值和文化习俗等因素构成的文化属性来进行 族群中的成员的身份特征主要是文化性的   文化认同的心理机制包括文化比较cultural Array categorization文化区辨和文化定位 四个基本过程197819841987 1990 在个人层面上social identityself  identity引导着人们热爱和忠实于文化最终将其纳入个人的价值观这一深层心理结构之中文化认同是一种社会整合的巨大的社会心理资源文化认同以文化为凝聚力整合和标识着多元文化中的人类群体

马来西亚与印尼的排华比较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有不少相同之处,都是海外华人最多的国家。然而,印度尼西亚1945年独立后,几乎没有停止过排华,大大小小的排华骚动层出不穷,1998年5月的排华暴乱更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严厉谴责。 而马来西亚1957年独立以来,除了1969年的“5·13事件”外,基本没有严重的马、华两族冲突,即使是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局势异常动荡之际,也始终没有出现类似印度尼西亚那样激烈的排华暴乱。 为什么马来西亚的民族关系比较和谐,而印度尼西亚当地民族和华人的关系却要紧张得多?除了两国大小悬殊外,到底还有哪些区别,导致两国民族关系的不同表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都是伊斯兰教国家,而且,前者还尊伊斯兰教为国教,根据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不同宗教文明的民族,激烈冲突几乎不可避免,那么,如何解释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民族关系的不同表现? 一 由于政治和经济地位的不同,马来人对华人的偏见,远远没有印度尼西亚当地民族对华人的偏见那么强烈。 殖民统治时期,英国殖民者为了取得马来封建贵族的合作,曾与马来各邦苏丹订立协定,承认马来人是当地的主人,承认并维护马来人在政治、经济和文教等各方面的特权。马来人

的特权在马来西亚1957年独立后继续得以确认,独立宪法特别规定了马来人的特殊地位和马来统治者的地位,规定马来语为国语,马来人信仰的伊斯兰教为国教。20世纪70年代又颁布《煽动法令》,禁止对上述有关规定进行质询和讨论。2000年马来西亚发生马来人特权风波,时任总理的马哈蒂尔就明确表示,在捍卫马来人的特权上,政府绝不作任何让步。 因此,大多数马来人认为自己是马来西亚当然的主人,比华人有着更优越的法律地位,对于政治地位比自己低的华人较少产生妒恨。 和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一样,马来人经济比华人经济落后,这往往成为引发马、华两族矛盾的一个导火索,但由于马来人经济一直得到政府的保护和扶持,因经济不平衡引发的不满没有印度尼西亚那么强烈。 随着马来人政党在政府中地位的加强,历届政府都毫不例外地执行马来人经济优先政策,加上马来西亚经济发展比印度尼西亚顺利,贫富差距没有印度尼西亚悬殊,生活较有保障的马来人在政府强有力的保护下,没有必要直接攻击、抢掠华人。 印度尼西亚的情况则明显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统治印度尼西亚的荷兰殖民者实施分而治之的政策,将印度尼西亚的居民按不同等级赋予不同的法律地位,其中,欧洲人居上层,华人处中间,底层的是当地民族。与当地民族采用当地法律和法庭审判不同,华人和欧洲人一样,可采用荷兰法律并在荷兰人的法庭进行民事诉讼和审判。

马来西亚华人历史

马来西亚华人 什么是马来西亚华人 马来西亚属于多民族国家,总人口2800万,马来人、华人、印度人这三大民族构成了马来西亚人的主体。其中,马来人并非马来西亚人的简称,而是马来西亚的一个主要民族,又称巫族,信奉伊斯兰教。华人约六百多万,是仅次于马来人的第二大族群。二战结束时,马来亚殖民地(马来西亚旧称)500万总人口中,马来人占50%,华人占38%,印度人占11%(该统计数字不含新加坡)。因华人普遍比较富裕、平均受教育程度高,因此人口出生率低,2010年华人在总人口中已经降到24.6%。 据古书记载,远至汉唐,就有中国人迁居今日马来半岛的记录。中国人向南洋的大规模移民史大约有三次。第一波是唐宋时代为躲避战乱而迁居南洋,后来大多被当地土著同化。明朝郑和下西洋后开始了第二波移民潮,两广、福建的华人移居马来半岛并与当地人通婚,满清入关后闭关锁国,这些人被隔绝于海外,他们保留了大明风俗并融入很多当地生活习惯,逐渐形成一个被称作“娘惹峇峇”或土生华人的族群(华南方言所谓“三代成峇”即为对这些土著化了的早期移民的描述,马来西亚主要华人政党“马华公会”创始人陈祯禄即为土生峇峇华人)。这部分华人世代居住于东西方重要航路上,数百年来见惯了各国商人,因此长于商贸,并于19世纪初与初来此地的英国殖民者合作良好,在殖民时代曾被称为“国王的华人”(Kings’Chinese)。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开始了第三波移民潮。大约在同一时期,开辟了海峡殖民地(辖区包括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后改称英属马来亚)的托马斯.莱佛士爵士苦于缺乏劳动力,他鼓励中国人前来定居,大批华工从人多地少的华南各地来到马来亚,这些人被称为“新客”,构成了今日东南亚华人的主体。很快,“在任何现代技术或专业化的竞争当中”,华人都迅速甩掉了马来人并取得成功。英国殖民官员说,“华侨是世界上最强健、最雄心勃勃、最能相互支持,脑瓜也最灵活的移民”,而马来人则“毫不注意个人创造或竞争意识”,是那种“在世界任何一个地区都需要保护”的人,很多华人身无分文来到马来亚,不知疲倦的工作、攒钱、成家立业,最终成为百万富翁。经过几代人的拼搏,华人用血汗累积起丰富的经济实力。 马来西亚华人的简况 马来半岛华人虽然孤悬海外,但历史上却一直心系祖国。光绪年就有马来商人为朝廷捐款80万两白银买军舰,却被朝廷挪去修了颐和园。《辛丑条约》签订后,马来亚槟城的寺庙方丈还募款数万银元捐给朝廷以资“庚子赔款”,获颁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御赐的匾额。1911年同盟会发动广州起义事败,牺牲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很多人是马来亚华侨。抗战爆发后,英属马来亚的华人华侨积极支援祖国抗战,从抗战爆发到太平洋战争开始马来亚沦陷的4年多时间里,华人华侨为祖国筹款占到了全世界华人赈款的2/3,1000多名来自马来亚的华侨机工志愿回国支援抗战。日军占领马来亚后,在很多地方发动报复性屠杀,有多达30多万华人遇难。1948年,马六甲市建立了蒋中正亲书“忠贞足式”四字的纪念碑,以纪念抗战牺牲华人华侨。 二战后,英国重返马来亚殖民地,以华人为主的马来亚共产党在1947年发动了争取独立的游击战,并频频发动针对欧洲种植园主和富有华侨商人的暗杀行动。在几起引起广泛关注的暗杀事件后,1948年,英国殖民当局宣布马来亚进入了持续十二年之久的“紧急状态”。这实际上是一场游击与反游击的战争,又称“马来亚战争”,二战后被解散的英国特种部队——SAS特别空勤团因为这场战争而重建,并建立了卓越的战绩。最终游击队被打败。在此期间,发生了很多大事:英国殖民者被游击战打的焦头烂额,一度想将大批华人强制遣返回国,而事实上华人也是武装冲突的受害者,而且是双重受害者,富裕华人被马共游击队视

马来西亚概况

西亚概况 中国网| 时间:2005-05-16 | 文章来源:外交部网站 (最近更新时间:2004年10月18日) 【国名】马来西亚(Malaysia)。 【面积】330257平方公里(马来西亚财政部2002/2003年度经济报告)。 【人口】2452.7万(2002年)。其中马来人及其他原住民占66.1%,华人占25.3%,印度人占7.4%。沙捞越州原住居民中以伊班族为主,沙巴州以卡达山族为主。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华语使用也较广泛。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等。 【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人口约129.8万。 最高元首端古·赛义德·西拉杰丁(TUANKU SYED SIRAJUDDIN Ibni Almarhum Tuanku Syed Putra Jamalullail),2001年12月13日就任第12任最高元首,2002年4月25日举行登基仪式。 【重要节日】马来西亚节日很多,全国大大小小的节日约有上百个。但政府规定的全国性节日只有10个,其中除少数有固定日期外,其余的具体日期由政府在前一年统一公布。主要节日有:元旦、开斋节(穆斯林)、春节(华人)、哈芝节(穆斯林)、屠妖节(印度人)、“五·一”节、圣诞节、卫塞节、现任最高元首诞辰。8月31日为马来西亚国庆(又称独立日)。 【简况】位于东南亚,国土被南中国海分隔成东、西两部分。西马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南与新加坡隔柔佛海峡相望,东临南中国海,西濒马六甲海峡。东马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与印尼、菲律宾、文莱相邻。全国海岸线总长4192公里。属热带雨林气候。内地山区年均气温22℃-28℃,沿海平原为25℃-30℃。 公元初马来半岛有羯荼、狼牙修等古国。15世纪初以马六甲为中心的满剌加王国统一了马来半岛的大部分。16世纪开始先后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占领。20世纪初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沙捞越、沙巴历史上属文莱,1888年两地沦为英国保护地。二次大战中,马来亚、沙捞越、沙巴被日本占领。战后英国恢复殖民统治。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宣布独立。1963年9月16日,马来亚联合邦同新加坡、沙捞越、沙巴合并组成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 【政治】1999年11月,马来西亚举行第十届全国大选。执政党联盟国民阵线获超过三分之二多数席位,继续执政,马哈蒂尔第五次蝉联总理。反对党伊斯兰教党除原有的吉兰丹州外,还夺得了丁加奴州政权。2000年,马政局总体保持稳定,主要执政党巫统顺利举行了换届选举。2001年,受“9·11事件”冲击,反对党伊斯兰教党因被指责与宗教极端势力有牵连而陷于被动。马哈蒂尔总理领导的国民阵线在沙捞越州选举和玻璃市等州的补选中大获全胜,执政地位进一步巩固。2002年6月,马哈蒂尔总理宣布将于2003年10月辞去党政一切职务,并明确表示由巴达维副总理接班。马来西亚朝野对此反应平静,政局未出现任何动荡,高层权力交接逐步平稳过渡。

嘉应学院周云水等3人赴马来西亚

嘉应学院周云水等3人赴马来西亚 调研的出访报告 应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的邀请,嘉应学院派出周云水博士、张宏武副教授及张长城博士共3人组成代表团,于2017年8月13日至26日赴马来西亚访问,8月13-17日在砂拉越调研,18-26日在沙巴州调研。代表团顺利完成了出访任务,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砂拉越调研经过及成果。 1、到客属社团访问及搜集资料。 先后访问了十五个客家乡贤,包括:古晋中医药行官德优先生(2015年获得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颁发的“注册中医师”称号)、古晋下横街16号白铁匠何源和先生(祖籍大埔,从事水槽、鸡标照灯、水桶、沙厘白钢用品的制作及销售业务,其中鸡标照灯最受达雅土著人青睐)、古晋大埔同乡会名誉主席丘昆润先生(1947年从大埔来到古晋,当年19岁,在大埔百侯中学读书。从汕头经过7天7夜乘船到新加坡,2天后到古晋。到古晋后先后做过教师,商人,报关员、校长和检查员。有5个孩子,分别在台湾、加拿大、吉隆坡、美国、新加坡读书)、罗绍凤校长(所执教的华小,免费招收达雅土著人,传播中国文化,学习华语,马来人也学会舞狮、舞龙,参加华人活动)、拜会马来西亚嘉应属会联合会会长陈晋宗会长,详细询问联合会发展历史、社团活动等(华人在东马最早的公会,成立于1874年。目的是照顾帮助同乡。其会员有400到500人。陈会长是第二代东马客家人,常会梅县看望亲戚,其父安葬在马来西亚,祖父安葬在梅县。老家有主屋,他是第18代后裔。该联合会在马来西亚全国有28间联合会,曾成功举办世界嘉应联合会大会。) 2、到客属公会创办的华校调研。

分别了解华文及华文教育、华人体育、华人在砂拉越从事的行业——早期华人种植业及农业、纺织、服装业,具体访谈了蔡老、陈老先生的家族史,了解砂拉越公会社团活动(团拜、助学/贷学、会员及政治生活)等。访谈古晋中华第一中学校长叶宗元先生,详细了解古晋中华第一中学的发展脉络(由潮安籍人郭锡逢先生创办,成立于1959年。现有1800学生,初一到高三。学生基本都是华人子弟,也有少数马来土著人子弟,属于独立中学,政府不予资助。学费2000左右马币,学生高中毕业后不能考入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可入学私立大学就读,可出国深造。开设英文、地理、科学、数学、电脑、历史等课程。学生具有多语会话能力,学校以华语教学为主。) 二、沙巴州调研经过及成果。 沙巴州内部没有高速公路,大部分城市之间需要借助航空或轮渡,这个调研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团员在当地向导的帮助下,克服困难,分别访问了亚庇客家公会(会员6000多人;创建崇正学院;英文授课,学生400多人;中学2600多人;发展姐妹学校:惠州第一中学、深圳外语学校。学生毕业后可去外国读大学,英联邦大学居多;也有的去中国台湾深造),亚庇崇正中学校长丘和新(了解其办学宗旨、办学规模、筹资情况、办学历史,参观了图书馆、社团活动,尤其是其推崇的素质教育在音乐、美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其它包括斗亚兰客家公会的情况、创业、办学及生存状况等。 实地调研沙巴州中文堂及山打根巴色会基督教堂,了解客家人迁入沙巴州与巴色会传教士之间的紧密关系,掌握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分别访问了民间学者张德来先生,并收集到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和书信等复印件数十份。到山打根包公庙、德教会、弥勒堂等客家人信仰集中地进行走访和拍摄,收集了信众的资料和公共服务的活动记录等。 三、主要收获。 此次海外调研,时间紧、行程密、任务重,但团员们克服各种困难,分工合作,把时间完全用于实地调研。经团员们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调研团收获颇丰,收集了不少国内少见的文献,以及口述史资料和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

马来华人并不等同于马来人

马来华人并不等同于马来人 今天就为大家简单地说说马来西亚三大种族吧!!! 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主题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当年小篇在中国时,你们都认为我们来自马来西亚,自然就说我们是“马来人”。我们用华语谈话时,让很多人吃惊了,纷纷跑来问道:“你们都会说华语吗?” 我们不是马来人哦,我们是马来西亚的华人(纯血种华人)。那既然我们是华人,当然会说华语,别再误会我们了。而且不只我们,随着现今的教育的普及,有些马来人和印度人都会上华校,他们接受了华文教育,所以同样懂得说华语。所以以后见到马来西亚人说华语就别大惊小怪了 马来人只是我们国家的其中一个种族,也称为马来西亚土著(Bumiputera)。在马来西亚人口中占比最多的就是马来人了,约70%(包括巫裔和其他原住民)。马来语就是他们的母语(Bahasa Melayu),也就是马来西亚的国语。当你来到马来西亚时,你会看到大多数的马来女性都会包着头巾,我们这里称“tudung”。在回教的宗教信仰里,除了自己的丈夫,她们的头发是不可以给其他人看到的,也不能碰到,就算女生也不行哦!女生的穿着也是很保守的,不能暴露,裙或裤子都必须长过膝盖。你通常都会看到马来妇女穿baju kurung 那么男生呢,假如你在公共场所看到一个男生穿类似裙子的服装,你绝对不可以取笑他们,那可是他们的传统马来服装,称卡巴雅(baju kebaya)通常你会在他们要到教堂里去祈祷或他们过新年的时候看到他们穿这一类的服装,还会配上一顶帽子,称“songkok” 在这里告诉大家,由于回教徒的宗教信仰关系,他们是不可以吃猪肉的,也不可以喝酒赌博,切记不要在他们面前吃猪肉。 印度人占了马来西亚人口的7%,印度人有他们自己种族的语言,泰米尔语(Bahasa Tamil)。大多数只有印度人才会讲,小篇也听不懂哦!他们大多数信奉兴督教(Hindu),牛对他们来说是他们的“神”,所以印度人是不吃牛肉的。 印度妇女额头的正中央会有一个红点,称为“迪勒格”,即吉祥痣,是印度的民俗。吉祥痣是一种装饰,其颜色不同,形状各异,在不同情况下表示不同含义。但总的来说,它是喜庆、吉祥的象征,它也是一种宗教符号,可以消灾避邪。从前,吉祥痣用红色,是女子已婚的标志。未婚的姑娘或寡妇不能够使用。现在发生了变化,不管是已婚,还是未婚,甚至几岁的女孩,也都开始点红色吉祥了,而且也不只限于女性使用。那其颜色也有变化,除红色外,还有黄色、紫色、绿色、黑色等等,视衣着条件而定。若一个女子身着以红色为主的纱丽,她就点个红痣,其余类推。当然主要根据个人的爱好,并无一定之规。 虽有黑痣但比较少见。如有的小孩长得又白又胖,活泼可爱,人人喜欢,也许就会故意给小孩的前额上点个黑痣,主要是为减少其美丽程度,避免夭折。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华人了。华人在马来西亚占了约23%的比例。我们马来西亚华人与其他国家的华人基本上没什么差异。我们不会像马来人和印度在街上穿着传统服装,只是会在农历新年到亲朋戚友家拜年时会穿上旗袍,但现在大家都随着自己喜欢的风格打扮了。 在大马呢,华人有分成很多种,有福建人、广东人、海南人、潮州人、客家人等。所以我们华人不只是会说华语,也会说一些方言。当然有着不同方言的人,也会有着不同的传统习俗,下次有机会再为大家介绍。 虽然是华人,但我们与中国人还是有差异的,比如口音,在口音上可以听得出有差异,由于在不同的国家,受环境的影响,我们的生活习性也会有所不同。 好啦,今天就给大家说到这里吧!

马来西亚华人的多种语言能力探析及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718374754.html, 马来西亚华人的多种语言能力探析及启示 作者:牟瑛陈明辉 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年第06期 [摘要]马来西亚华人普遍具有使用多种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现象,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有国家教育政策的影响、家庭语言环境的影响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等。本文主要对这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由此探讨马来西亚华人多语能力的养成对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启示。 [关键词]多种语言能力;国家教育政策;家庭语言环境;社会环境 [中图分类号]TT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8) 06- 0120- 03 凡是到过马来西亚的人,想必都会对当地华人的语言‘能力印象深刻。笔者在马来西亚T 作了近两年,这期间也往往折服于当地华人在交谈过程中多种语言使用之间的无缝连接。对大多数当地华人而言,华语、英语、马来语是必备语种。除此之外,他们也能用广东话、福建话、潮州话、客家话,甚至是海南话等地方方言与人交流,有些人还能够听懂淡米尔语。而与华人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国土上的马来西亚其他种族的人在这方面却逊色很多。占人口大多说的马来人除了会说马来语外,很多人甚至都不能用流利的英语进行交谈。当地华人是天生具有超常的语言天赋还是环境使然呢?每每与当地华人谈及此话题,他们表现出来的往往不是自豪,而是有些许无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马来西亚华人的多种语言能力呢? 一、国家教育政策的影响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多种语言和多元文化的国家。在全国的30多个种族中,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是人口最多的三个种族。其中,马来人约占67%,华人约占24%,印度人 约占7%。马来人的母语为马来语,华人的母语为华语(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汉语标准语被称为华语),印度人的母语为淡米尔语。而从国家的层面上来说,马来语为国语,是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由于其曾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原因,所以在马来西亚英语是各种族之间的通用语言,而华语是当地华人沟通的共同语,淡米尔语则主要用于印度裔人群之间的交流。 为了推行马来语,马来西亚政府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尤其是在教育上致力于实现“单元化”语言目标,强化马来语的地位。 在小学阶段,占主体的国民小学(简称“国小”)以马来语为教学语言,即使是在以华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国民型华文小学(简称“华小”),马来文也是必修课,而且学时不能低于政

从“语码转换的单码视角”看马来西亚的罗惹华语

从“语码转换的单码视角”看马来西亚的罗惹华语 本文以Meeuwis & Blomaaert(1998)所提出的“语码转换的单码视角”(monolectal view),通过一项实证调查来考察马来西亚的罗惹华语。在这一视角下,说话者使用的语码混用变体不是两种规范语码的混合,而是一種独立的语码。同时,使用这种语码的说话人不一定是双语或多语者(bi/multilingual)。通过针对马来西亚吉隆坡华裔青年日常华语口语(罗惹华语)所做的问卷调查,本文发现当地华人不一定掌握罗惹华语里所混用的所有语言;同时,罗惹华语是当地华语母语者日常生活中默认及无标记的语码选择,也是最自然的语言状态。 标签:马来西亚华语罗惹华语语码混用单码视角 一、引言 在多语环境下,人们依赖于不止一种语言;日常口语中使用某一语言时,往往会或多或少地掺杂其他语言的词语,由此产生语码混用(code-mixing)及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现象。马来西亚是一个多语环境的国家,主要有马来语、英语、华语、华语方言、泰米尔语等。人们在说话时,会根据交际对象选择某种语言为主体语码,同时夹杂一些客体语码成分。这些语言表达形式都广泛地、自然地被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使用。旁观者若不熟悉这种语言习惯,很难看出任何规律,以致无法辨别他们在说的是哪种语言(Coulmas,2005)。经过长时间的接触与融合,马来西亚不同语言之间的语码混用现象目前已进入了一个稳定且持续发展的阶段,形成了“罗惹式”(Rojak,即马来西亚特色沙拉)语言变体。如吉隆坡华人在说话时便常以华语为主,并且在同一个句子中掺杂英语、马来语或广东话成分,而且不需要因语码转换而停顿思索(洪丽芬,2007)。这种较为稳定的语言变体就是“罗惹华语”(又称“马式华语”)。 以下例句便是典型的罗惹华语: (1)I mean,我对那种surprise完全无(bo)rasa 啰。 (英语)(英语)(闽南话)(马来语)(广东话) (“我的意思是说,我对那种惊喜完全没感觉呢。”) 此外,“马式英语”(Manglish)和“罗惹马来语”(Bahasa Rojak)也分别是以英语和马来语为主体,以其他语码为客体的“罗惹式”语言变体。 根据Myers-Scotton(1993)所提出的“标记性模型”(markedness model)理论,语码选择被区分为“无标记的”(unmarked)及“有标记的”(marked);无标记选择指的是在规约化语境中做出符合社会规范及期望的语码选择,反之便是有标记的语码选择。无标记选择是社会上基本的、常见的现象。语码混用常被看作交际策略之一,可以用来显示身份、表现语言优越感等社会功能(游汝杰、邹嘉彦,

合法移民马来西亚攻略(中国内地最全最完整移民马来西亚条件政策汇总)

合法移民马来西亚 合法移民马来西亚 (1) 1.家庭团聚移民 (2) 1.1结婚签证 (2) 1.2亲属签证 (2) 2.马来西亚第二家园 (2) 3.工作签证 (4) 4.商务签证及旅游签证 (4)

改革开放以来,内地陆陆续续有1000多万人通过各种方式移民国外。多项数据表明,自上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两拨移民潮以来,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三拨移民高潮在08年以后已成愈发汹涌之势。不同于第一波混杂偷渡客的底层劳工和第二波大规模的“洋插队”,新世纪移民潮的主力由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组成。在他们看来,优质教育、清洁空气、安全食品、资产安全,都将在移民的彼岸得到。 马来西亚,作为东南亚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人均GDP达到中国国内两倍以上;华人占其国内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控制着马来西亚经济命脉;虽然没得到政府资助,但马来华人却拥有东南亚所有国家中最为完整的华文教育系统(以后碰到马来西亚华人讲一口流利的汉语,请不要吃惊)。目前国人选择移民马来西亚主要出于以下三大因素考虑:第一类是开拓东南亚市场的需要;第二类是获取马来西亚居留签证;第三类则是以马来西亚为跳板移民其他国家。 如何合法到达移民的彼岸?这里以马来西亚为例,将所有合法移民马来西亚的方法一一例举以供大家选择。同时也在此提醒各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1.家庭团聚移民 1.1结婚签证 马来西亚法律规定的是马来西亚公民的配偶满5年可以申请入籍。但是现在正常情况下批准的都是10年以上的,所以流行的潜规则是至少10年才能拿到。而且批准受到当时移民厅政策的影响很大。总结起来一句话: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漫长的。 1.2亲属签证 适用于在马有亲属,且亲属为马来西亚公民或永久居民的人士。 2.马来西亚第二家园 马来西亚第二家园是马来西亚政府为吸引外国资金、促进旅游、发展经济而出台的一项移居政策。又称“马来西亚第二家园侨居计划”,英文名称MALAYSIA MY SECOND HOME。 申请资格:非马来西亚公民,年满二十一周岁均可申请。以家庭为单位,一位主申请人,可携带其配偶和子女(21周岁以下)提出申请。 申请条件: 申请人年龄50岁以上:在马定期存款RM150,000马币,一年之后可以取出RM50,000买房子或支付医疗费用或孩子的教育费; 申请人年龄50岁以下:在马定期存款RM300,000马币,一年之后可以取出RM150,000买房产或支付医疗费用或孩子的教育费; (注:如果申请者已在马来西亚拥有超越RM1,000,000马币的房产,年龄50岁以上者

马来西亚-人种

民族关系维度下的马来西亚治国理念 作者:曹庆锋,熊坤新来源:《黑龙江民族丛刊( 双月刊) 》2013 年第1 期发布时间:2013-04-12 摘要: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民族众多,民族构成复杂,民族关系始终贯穿于其治国理念发展的始终,亦深刻影响着其民族关系之建构。马来西亚政府采取灵活多样、理性务实的治国理念,制定了旨在发展民族经济、缓和民族矛盾、协调民族关系和避免民族零和博弈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并能够根据情势的变化适时地进行调整与改进。事实证明,这有效地促进了马来西亚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及民族关系的良性运转,但亦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之处。 马来西亚全称“马来西亚联邦”(TheFederationofMalaysia),位于亚洲大陆和东南亚群岛的衔接部,亚洲、大洋洲大陆与太平洋、印度洋的交汇处,东南亚的中心位置。全国由13个州和3个联邦直辖区组成,总面积33.24万平方公里,其领土被辽阔的南海分割成不相连的马来半岛南半部(西马)和加里曼丹岛(又称婆罗洲岛)北部(东马)。西马北与泰国接壤,南隔柔佛海峡与新加坡相望,西部与西南部濒临著名的海上要道———马六甲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相望,东濒南海,是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东马包括沙捞越和沙巴两个州,南部与印度尼西亚接壤,北部与文莱相邻。 马来西亚历史上曾先后遭到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日本的殖民侵略。18世纪末,英国殖民者侵占槟榔屿、马六甲和新加坡,并于1826年建立“海峡殖民地”,此后英国殖民政府加快了对马来半岛的蚕食,先后取得了马来半岛中部地区的“四州府” (霹雳、雪兰莪、彭亨与森美兰)的统治权和半岛北部“五州府”(吉打、吉兰丹、玻璃市、丁家奴及柔佛)的治理权,并将上述诸邦组成“马来属邦”。1914年,英国殖民政府完全控制了马来半岛,成立“英属马来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占领了马来亚全部领土和加里曼丹岛沙捞越和沙巴。日本战败投降后,英国重新统治了马来亚,强迫新加坡从马来亚分离出去组成“英国皇家殖民地”,其余各邦于1948年组建“马来亚联合邦”,1957年获得独立。1963年9月16日,马来亚联合邦同新加坡、沙巴和沙捞越合并组成“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因政治、经济和民族纠纷,新加坡退出联邦并独立建国,其余各州仍称为“马来西亚联邦”。 一、马来西亚多元化的民族构成格局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宗教的国家,全国约有30多个民族,其中,马来族、华族和印度族是马来西亚的三大民族,这三大民族约占总人口的80%有余。据马来西亚政府2008年9月统计,马来西亚人口是2773万,其中,马来人占总人口的50.4%、华人占23.7%、印度人占7.1%。此外,当地少数民族占11%,其他民族占7.8%[1]。马来西亚联邦宪法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全国有超过60%的人信奉伊斯兰教,且信奉者大多为马来人,印度人信奉印度教,土著原住民既有信仰原始宗教的,也有皈依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华人的宗教信仰比较多元,包括佛教、儒教、道教以及基督教和天主教等。 (一)土著人

讲述——我在马来西亚的亲身经历!

讲述——我在马来西亚的亲身经历! 本人原本在国内做点小生意,一直努力想移民。几个月前终于下定决心,卖掉了房子,举家搬到马来西亚,这段时间感触很多,想把这边的所见所闻都写写,与各位想要移居马来西亚分享。 一般说来,人生离不开衣食住行,我就先从这些基础的开始说吧。生活环境 总的来说,这里空气非常适合,只要不在太阳下走路,几乎不会觉得酷热,而且空气里没有什么灰尘。与国内比,水的质量也很好,我喜欢喝茶,国内的自来水中有很浓的味道,泡茶有茶垢,这里几乎没有。小学读书的时候,马六甲海峡这个名字就印在了脑海里。都说马六甲海峡自古以来是世界海洋贸易的要道,但对我来说,“马六甲”这个名字总是带着一种诗意与梦幻的感觉。 这是一座小巧玲珑而又充满历史底蕴的城市,各种美食小店散步其中。如果你厌倦了国际化大都市,来这里居住享受轻松舒适的感受这个古城的每个细节,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马路很窄,很多路边店铺感觉20年前的样子,特别到了老

城区,简直觉得回到旧社会的中国,后来一打听,才知道马六甲老城区的房子居然大部分是沦为殖民地的建筑,已经被列为世界遗产。 这边的穆斯林相对来说算是温和的,大多数人还是很有礼貌的,不像中东那边的极端分子,加上华人社团比较团结,有自己完整的一套社会结构,从小孩子教育的华校到华人的公冢,马来人和华人几乎像两条平行线,很少交集,倒也相安无事,只是刚开始每天从早到晚从无处不在的清真寺高音喇叭定时响起的祈祷声有点麻烦,考虑到华人一样放鞭炮,烧香,烧纸钱,久了也就**惯了,现在几乎听而不闻了。在政治上,华人的确参与的很少,公务员什么的大多数给了马来人。但是,这也造成马来**多比较懒惰,反而华人普遍在经济上较为好一点。但是这里物价较为便宜,往来费用也低廉,空气还可以,生活在这里生活不会有太大压力,每天就像在这里度假吧。这里华人比较印尼华人来讲更团结,这边我遇到的几个华人跟我讲,因为印尼华人很多都已经改姓马来姓名,而且几乎放弃了自己的母语教学,所以像一盘散沙,很多华人小孩子甚至不会说华语。而马来华人有比较坚实的华人社团基础,比较不容易受欺负,而且马来经济相对较好一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大量补贴马来人,马六甲这里没有世袭的苏丹统治,城市里面华人人口占多数,感觉安全很多。

最新马来西亚移民的生活体验

马来西亚移民的生活体验 马来西亚属于多民族国家,马来西亚华人,马来人,印度人(马来西亚三大民族)都是同时抵达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拥有原住民,但他们不是马来人,其实马来人是从印度尼西亚进入马来西亚的,但是自第一任首相开始,他们就开始自称为土著,导致很多人认为马来西亚人就是指马来人的现象。 大部分马来西亚华人都不会和异族结婚,尤其不会和马来族结婚,主要原因并不是种族歧视而是马来人都信奉伊斯兰教,而若华人与他们通婚便需要加入伊斯兰教,这会影响到该华人的生活圈子,且大部分家庭都不太赞成孩子与信奉伊斯兰教人士结婚,因为这会导致他们的世世代代都需要信仰伊斯兰教,一旦进入伊斯兰教根据马来西亚的宗教法规是不得退出的。可是随着时代的迈进,很多华人开始和外族人士结婚,但那还是属于少数。 大部分的华人在家中的饮食以中餐为主,可是在马来西亚的中餐比较接近于中国南方尤其广东、香港和福建,可是马来西亚因为是多民族国家,华人饮食习惯受各族影响,因此有别于中国。在外,就没有一定的饮食习惯,有西餐、马来餐、印度餐和中餐等等。肉骨茶其实是由马来西亚的一个名为“巴生”的地方华人所独创出来的,可是后来新加坡抢先把它当成新加坡传统美食对外宣传。马来西亚的华人普遍都能吃辣,因为东南亚的饮食习惯都相对较辣,但是新加坡例外,他们的咖哩面相对于马来西亚的饮食来说是甜的。 扩展阅读:马来西亚移民买房的指南 一、马来西亚购房流程 1、寻找您想投资或自住的房子; 2、在马来西亚购买物业须聘请房地产律师,以协助交易。一旦确定购买房产,需缴付定金; 3、14天以内,签署购房协议; 4、按规定程序分期支付; 5、买卖协议必须加盖印花,后供物业估价署审查; 6、转让必须在土地注册处注册。 二、马来西亚购房税费 1、总地契税

浅谈马来西亚的多民族政治的发展

浅谈马来西亚的多民族政治的发展 摘要: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要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三大种族构成,他们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47%、 34%、 9%【郭继光: 《发展过程中的利益协调———印尼与马来西亚的比较分析》 , 《东南亚研究》 , 2000年第5/6期, 第88页。】他们在宗教信仰、经济水平、价值观念上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马来西亚的民族政治发展模式与一般的民族政治发展模式有所不同,经过了多年实践和富有特色的名族政治发展以后,马来西亚逐渐成为了一个多民族融合国家,本文试根据其具体实行的多民族政策,以及其民族政治发展所提供的经验和启示等方面,来浅谈马来西亚实行多民族政治的发展过程。 关键字:马来西亚,民族,民族融合,民族政治 马来西亚在历史上是一个典型的种族分裂社会, 种族分工存在很大差异, 形成了非马来人经济实力远远超过马来人、而马来人在政治上却享有各种特权的现象。由于这种政治、经济的不平衡, 种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时有发生。因此, 马来西亚历届政府都一直致力于纠正马来人与非马来人之间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不平衡, 力求消除种族冲突的根源, 实现种族融合, 从而建立一个和谐的马来西亚。 一、马来西亚民族问题的由来 马来西亚种族分裂状态的形成是从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开始的。随着马来西亚殖民地的开发, 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中国、印度和斯里兰卡的移民迅速涌向马来西亚。面对庞大的外来移民, 英国殖民政府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不但没有采取任何合理的管理措施, 使华人、印度人等外来移民融入当地社会, 反而从自己的殖民利益出发, 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 在移民与马来人之间不断地挑拨离间, 制造磨擦、挑起矛盾, 不给予移民应有的政治权力,只有具有各土邦国民身份的马来人才能在政府部门工作, 以此来讨好本地居民, 显示马来人特殊的政治地位。与此同时, 英国殖民政府还制订了《马来人保留地法》 , 将马来人固定在土地上。所以华人和印度人的经济地位较好, 尤其是华人的经济水平远远超过当地马来人, 而马来人经济状况在各种族中是最差的。由于职业分工不同, 形成了带有种族特征的人口分布状况: 华人主要居住于城市化的西部各州, 马来人主要居住于北部和东部的农村各州。这样, 在英国殖民政府的精心策划下, 马来亚呈现出“一个国家、三种社会” (马来人社会、华人社会、印度人社会)的现象。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三大种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这就使得经济与种族特征、阶级与种族特征高度同构, 使马来西亚成为一个典型的种族分裂社会, 种族间的联系和交往极少, 人为地阻碍了各民族的自然融合过程, 给马来西亚的民族政治文明建设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马来西亚民族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