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出血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

脑出血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

脑出血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常伴随着急性神经系统损伤和功能

障碍,给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治

疗方法,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风险,逐渐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重视。本文将详细探讨脑出血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指南,包括治疗原则、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关键技术和临床应用等方面。

一、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脑出血的治疗目标主要包括保护神经功能、减轻颅内压、防止并发症、促进

康复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制定治疗原则:

1.综合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结合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结果、病程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这有助于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合理选择中西医治疗方法。

2.早期干预:对于急性期的脑出血患者,早期干预尤为重要。西医方面,通

过药物治疗控制颅内压、抗凝、降低血压等;中医方面,可采用针刺、中药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

3.强调个体化治疗:脑出血患者的病因、病情和体质各异,因此治疗应强调

个体化。中西医结合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避免

盲目使用。

4.防治并发症:脑出血患者常伴随着各种并发症,如脑水肿、脑血管痉挛、

感染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应注意预防和积极处理这些并发症,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和风险。

5.强调康复:脑出血后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西医结合治疗应注重康

复阶段的干预,包括康复训练、中医理疗等,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与关键技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可以综合运用中医、西医的药物、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以下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一些常用方法和关键技术:

1.药物治疗:西医药物可用于控制高血压、抗凝、抗凝血等,中医药物则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理气宽中等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常用中药包括丹参、川芎、红花等,可单独使用或配伍应用。

2.针刺疗法:针刺疗法在中医治疗脑出血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缓解疼痛。常用的穴位包括百会、足三里等。

3.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如理疗、康复训练等在脑出血康复中有着重要作用。物理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促进神经细胞再生。

4.中西医结合康复:康复是脑出血治疗的重要环节,中西医结合康复包括康复训练、中医理疗、药物辅助等。中医理疗如拔罐、艾灸等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康复。

5.中药外治:中药外治是将中药制剂应用于患者的皮肤表面,通过吸收达到治疗效果。中药外治在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等方面有一定疗效。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中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以下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1.降低颅内压:西医药物如甘露醇可以帮助降低颅内压,中医药物如川芎、丹参可以活血化瘀,减轻脑水肿,从而达到降低颅内压的效果。

2.促进康复:康复训练、物理疗法以及中医理疗可以帮助患者促进康复,恢复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

3.预防并发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预防脑出血后的并发症,如脑血管痉挛、感染等,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

4.缓解疼痛:针刺疗法、中药外治等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头痛、肌肉疼痛等不

适症状。

5.提高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身体康复,降低残疾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脑出血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

综合运用中西医疗法,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

症风险,为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积极的影响。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需

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探索更为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为脑出血患者提供

更好的医疗服务。

脑出血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

脑出血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常伴随着急性神经系统损伤和功能 障碍,给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治 疗方法,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风险,逐渐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重视。本文将详细探讨脑出血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指南,包括治疗原则、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关键技术和临床应用等方面。 一、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脑出血的治疗目标主要包括保护神经功能、减轻颅内压、防止并发症、促进 康复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制定治疗原则: 1.综合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结合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结果、病程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这有助于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合理选择中西医治疗方法。 2.早期干预:对于急性期的脑出血患者,早期干预尤为重要。西医方面,通 过药物治疗控制颅内压、抗凝、降低血压等;中医方面,可采用针刺、中药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 3.强调个体化治疗:脑出血患者的病因、病情和体质各异,因此治疗应强调 个体化。中西医结合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避免 盲目使用。 4.防治并发症:脑出血患者常伴随着各种并发症,如脑水肿、脑血管痉挛、 感染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应注意预防和积极处理这些并发症,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和风险。 5.强调康复:脑出血后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西医结合治疗应注重康 复阶段的干预,包括康复训练、中医理疗等,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与关键技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可以综合运用中医、西医的药物、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以下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一些常用方法和关键技术: 1.药物治疗:西医药物可用于控制高血压、抗凝、抗凝血等,中医药物则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理气宽中等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常用中药包括丹参、川芎、红花等,可单独使用或配伍应用。 2.针刺疗法:针刺疗法在中医治疗脑出血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缓解疼痛。常用的穴位包括百会、足三里等。 3.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如理疗、康复训练等在脑出血康复中有着重要作用。物理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促进神经细胞再生。 4.中西医结合康复:康复是脑出血治疗的重要环节,中西医结合康复包括康复训练、中医理疗、药物辅助等。中医理疗如拔罐、艾灸等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康复。 5.中药外治:中药外治是将中药制剂应用于患者的皮肤表面,通过吸收达到治疗效果。中药外治在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等方面有一定疗效。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中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以下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1.降低颅内压:西医药物如甘露醇可以帮助降低颅内压,中医药物如川芎、丹参可以活血化瘀,减轻脑水肿,从而达到降低颅内压的效果。 2.促进康复:康复训练、物理疗法以及中医理疗可以帮助患者促进康复,恢复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

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中西医综合治疗进展

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中西医综合治疗进展 通过对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方法和思路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广大医药工作者探讨本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新方法提供参考和启迪。以期找到治疗本病急性期的最佳治疗方案。 标签: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中西医综合治疗;综述 出血性脑卒中亦即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约占所有卒中的10%~15%。脑出血有多种病因,其中高血压是最常出现的。现阶段认为,本病首选综合性治疗,消除血肿,治疗的重心在于最大程度的恢复脑功能,减轻出血造成的脑损害[1]。中医综合治疗、西医综合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是综合治疗的3种临床应用。本文就我国出血性脑卒中综合治疗的现状作一综述。 1 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综合治疗 中医综合治疗是针对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和病机,运用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推拿等)辩证施治。本病急性期内科治疗时化瘀、清热、平肝熄风、通腑、醒神、解毒、补虚诸治法多辨证合并应用[2]。各种治疗方法既可单独用于治疗,又可同时施治,然而本病急性期病情危重,综合的治疗手段往往更能取得满意疗效。 付渊博等[3]观察中医综合方案(包括推拿、针灸,中药注射剂早期介入,辨证中药汤剂,中药泡洗,中医健康教育等)早期干预本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能力。蒲正荣等[4]采用补阳还五汤和针灸、穴位注射联合治疗本病60例,疗效显著,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邹忆怀等[5]认为本病急性期患者病情往往不稳定,容易变化,临证时当灵活选用中医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病残率及死亡率。另外,尚有研究报道[6]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是有效、经济的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方案,这是由于中医综合康复方案重视对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综合辨证调治,使得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的改善优于西医综合康复组,且中医综合康复治疗的成本和效果比西医综合康复治疗更好。 2 出血性脑卒中的西医综合治疗 2.1基本治疗方法西医综合治疗方法基本上可分为内科和手术两大类:①内科疗法中出血性脑卒中的基础治疗方法有血压调控、抗脑水肿降颅内压、改善脑营养代谢、防治合并症等;②手术治疗有锥颅穿刺抽吸和(或)引流、脑室引流、开颅血肿清除术等。开颅清除术可迅速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可使半暗带神经细胞功能改善,治疗效果较好。微创血肿清除术目前在技术和治疗方法上有待改善,术前活动性出血及术中、术后再出血的判断及防治仍需加强。微创血肿清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由于高血压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脑 出血发病急、病情危重,常导致患者发生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严重的身心困扰。在高血压脑 出血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1. 综合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病情危急,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中西医疗法,西医治疗以手术、药 物为主,中医则主要采用草药、针灸等传统治疗方法。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则能更 好地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方法,从而更好地控制病情,提升治疗 效果。 2. 个性化护理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还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因为每个患者的 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都不尽相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更全面地对患者进行护理, 制定更合理的护理方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接受性和依从性。 3. 综合优势 中医强调阴阳平衡,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更好地调节患者的阴阳平衡,达到治 疗和康复的效果。通过中医的调理,使患者在西医治疗时更容易产生好转,同时也减少了 西药的应用量及副作用。 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具体应用 1. 中药调理 中医药认为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是气血瘀滞、痰浊阻络,因此需要药物疏通经络、化痰、活血化瘀。比如可以使用川芎、天麻等药物来舒经活血,化瘀通络,达到祛痰止血的效 果。 2. 针灸疗法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也有良好的效果。通过针灸,可 以调理患者的气血,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改善脑细胞的供血情况,提升脑部的代谢能力。 3. 营养调理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医康复科 2019年 病种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脑出血后遗症(ICD 编码:I69.100)。 一、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呛咳、目偏不瞬、共济失调。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2010 年)。 急性发病: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 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病期诊断标准: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3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3个月以上。 (三)中医证型诊断: 1.中经络: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识昏蒙者。 2.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志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

3.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清醒后,多有舌强语謇或不语者。 (四)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 1、风痰阻络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 症状: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口眼斜, 言语赛涩, 面色恍白, 气短乏力, 口流涎, 自汗出, 心悸便溏, 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 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3、阴虚风动证: 症状: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口眼斜, 舌强言赛, 烦躁失眠, 眩晕耳呜, 手足心热, 舌质红绛或暗纤、少苔或无苔, 脉细弦或细弦数。 4、痰热腑实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二、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出血后遗症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血管病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 四、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血生化、电解质。 (3)凝血功能检查。

急性脑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

急性脑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 脑出血一般是因为脑实质内血管破裂而导致的出血,是内伤,而不是外伤性的,该疾病是重 症疾病,在急性期有较高的死亡率,最高有68%。患者该疾病的程度情况,与患者的出血部 位以及量有直接的联系,通常,患者的出血量越多,出血部位更深,且出血位置距离大脑半 球中线越近,那么患者的病情自然就比较严重。患者如果昏迷时间较长,昏迷程度较深,那 么就会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效果会降低。一般该疾病容易出现在45-75岁的人身上,且具有 一些显著特点,包括致残率、病死率以及发病率都很高。 2、急性脑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 该疾病起病比较急,病情比较危险,容易病死,且会给患者带去其他的影响,一般很多患者 在治疗之后都会产生后遗症,只不过程度上存在差异,如,认知、吞咽以及运动障碍等。对 于急性脑出血患者,在治疗方面就需要注重减少血肿给脑组织带去的压迫,对颅内压进行降低,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提升血肿吸收速度,或者是将血肿消除掉。在西医治疗方面,会 给患者应用甘露醇,这能够对患者的颅内压进行降低,还会一起使用吠塞米,二者结合可以 发挥出更好的疗效。人血蛋白具有重要作用,其能够提供营养支持,还可以对脑细胞水肿情 况进行缓解,这样患者在脑出血之后的继发性损伤就能够得到降低。这些治疗,都能够有效 的缓解患者的脑水肿情况,降低他们的颅内压。 在中医治疗急性脑出血中,这种疾病被看做是中风、厥证范围中,很多患者都有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的情况,由于内风旋动而引发病症,也就是火升痰动以及气血上逆,使得患者的脑 脉受到影响,出现麻痹阻塞的情况,蒙蔽脑窍。对于出血性中风,一般症状包括癖血阻窍, 因此,对于这种情况的治疗,就需要采取活血化癖的方式,三七就是一种合适的治疗药物, 其活血化癖效果很好,这种重要也被称作是血管清道夫,具有多种功能,比如,活血、止血 以及补血等,其中就止血功能来说,主要的物质有三七素以及棚皮昔等等。而活血化癖的功 能中,主要的活血成分就是皂昔类以及黄酮类,三七粉中的三七总皂昔之所以可以对血小板 聚集进行抑制,主要还是依靠人参皂昔以及人参三醇型皂昔的成分。三七能够促进患者凝血 速度的提升,让凝血酶可以更快的生成,让出血能够尽快的凝结,进而达到局部血管收缩的 作用。三七总皂昔是治疗活血祛癖的重要成分,可以通脉活络,扩张脑血管,对血小板聚集 进行抑制,进而增加脑血流量;除此之外,其还能够抗炎以及抗氧化,对人体的血管平滑肌 细胞进行保护,避免高脂血清损害到细胞,还能够缓解脑水肿,所以,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 的治疗,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以让患者的神经功能能得到更好的恢复,促进治疗 效果的提升,对致残率以及病死率进行降低。 3、如何预防急性脑出血? 脑出血一般多发于中老年人,且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险等特点,因此,这就需要注重对这种 疾病进行预防,主要的预防措施有:血压不能够偏高,中老年人需要经常测量血压,通过服 用药物对血压进行控制;不能进行剧烈运动,可以多参与静态运动,比如,保健操、太极拳 以及慢跑步等;应该少吃或者是不吃含高脂肪、高盐以及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动物 内脏、肥肉、没有鳞的鱼类等,日常饮食要做到清淡,多吃新鲜的蔬菜;工作学习不能够长 期熬夜,要间隔休息,要是长时间都失眠,就需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便秘不能够用力,可 以使用通便药物确保大便通畅;最好不抽烟喝酒,要是有抽烟喝酒的爱好,就需要控制好量,慢慢减少吸入量;不再受刺激或者是激动。要是遇到悲伤或者是兴奋的事情不能够过度,比如,炒股、打麻将、打牌、自我烦恼和看球等,需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所以,在日常 生活中,在没有发病前,就需要做好预防。

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脑出血是常见的急症之一,相信很多人对脑出血也都不陌生。在我们老家患有脑出血的人非常多,其中有很多人因为发现和救治及时,挽回了生命,而有的人却让脑出血夺去了生命。我们要知道脑出血属于一种急重症,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夺去患者的生命,而在众多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患者在短时间内突然血压持续增高导致颅内出血导致的,这种情况必须要及时救治,否则就会给病人带来生命危险。那么在发生脑出血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办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吗?有什么具体的治疗策略吗?下面我就根据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进行简单的讲解。 目前对于脑出血的治疗来说,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两者又都各有优势,所以很多医学者考虑,将中西医结合起来治疗脑出血,这样会不会对脑出血的治疗有推动作用。有研究学者为了将中西医的优势的更好的发挥出来,还开展了试验工作,其结果显示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还是有一定优势的。那么具体的治疗策略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脑出血的知识。 1. 引发脑出血病因有哪些? 脑出血是属于脑卒中范围内的疾病,是一种非创伤性的颅内血管破裂。对于脑出血这种疾病来说,最常见的病因就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导致颅内压增高,使血管破裂。此外如果患者本身就患有其他疾病,也会增加脑出血发生率,如我们非常熟悉的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动脉或者静脉畸形等。 脑出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脑出血主要是高血压或者淀粉样血管病引起的脑出血。而继发性脑出血就是上面提到的因为疾病引发的脑出血。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引发的脑出血都非常严重,必须引起重视和及时治疗。脑出血高发人群在40-60岁之间,其中50岁左右发生率最高。引发脑出血的原因除了疾病和

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管理方案

脑卒中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化方案 一、预防与行为干预 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房纤颤、高脂血症、吸烟、酗酒、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卒中危险度最高的因素,充分认识脑卒中的病因与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控制脑卒中的发生、提高人们生命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中老年人加强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平衡膳食结构、减轻心理社会因素对血压的影响、有效降压治疗等于行为干预措施的预防脑卒中、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基本要素。 (一)平衡膳食机构 1.低盐饮食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之一是体内电解质钠的含量过高,引 起钠水潴留、血容量增高而导致血压升高。 2.低脂高纤维饮食研究表明,每日摄入30~50克大豆蛋白能显著降低有害的血清 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而不影响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胆固醇 水平;每天坚持吃大蒜,经4~5周后血压会下降10%,血清胆固醇会降低8~10%; 各种蔬菜及水果中含有维生素C,可以调节胆固醇的代谢,控制动脉硬化的进展。 3.少饮酒大量饮酒或浓度高的酒可以引起神经中枢功能失调、大脑皮层高度兴奋、 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发生脑卒中的机会明显增多,特别是老年人常在饮酒时或 饮酒后突然发作脑卒中的病例屡有发生。因此,中老年人应尽量减少饮酒量,男 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应少于20~30克,女性则少于10~15克,高血压患者应戒酒。 4.减轻心理社会因素对血压的影响乐观稳定的情绪对人体生理功能起到良好的 调节作用,是维持血压稳定的重要因素。与之相反,因情绪波动引起血压骤降、 诱发出血性脑卒中病例屡见不鲜。因此,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减轻 心理社会因素对血压的影响,预防脑卒中发生。 5.有效降压治疗有效的降压治疗可降低和各种类型脑卒中发病率的38%,降低脑 卒中病死率58%。由此可见,有效的降压治疗是脑卒中最好的一级预防。因此, 高血压病患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地降压治疗。 二、现代医学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 脑起搏器对过度兴奋的神经细胞有抑制作用,对紊乱的神经细胞有整合作用,对缺氧受损的神经细胞有修复作用,对功能低下的神经细胞有激活唤醒作用。最近美国科学家研究还发现磁场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防止老年性痴呆,延长人的寿命。起搏器是目前治疗脑卒中较好的方法。 2、治疗误区 脑卒中是多病因引起的复杂的脑血管意外性疾病,用药以及对危险因素控制等康复治疗手段必须讲求科学的方法。有的患者家属不遵循科学的用药原则,即使在恢复期也间断性的进行输液,疏不知,输液的潜在危害是很大的,临床上科学的用药原则应该是能口服用药的就不要输液;还有的患者弄了很多保健品吃,而真正管用的治疗脑卒中的药品基本没有,保健品是没有治疗作用的,用保健品代替科学的药物治疗的结果就是复发再复发,到最后耽误了最佳的康复时机,悔之晚矣;还有的患者和家属病急乱投医,在电视上报纸上看到什么广告药都想试试,相信广告承诺的“六个月脑卒中彻底治愈”等等无科学依据的说法,到最后才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原因包括高血压、动脉瘤、脑部感染等。由于脑出血的发病率极高,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因此,提高对脑出血的认识和诊治水平对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国制定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写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一、诊断标准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明确了对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其诊断标准包括发病急骤、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瞳孔不等大等。 二、危险因素评估 脑出血是一种潜在的致命疾病,因此,如何及时识别出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其发生。《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列举出了脑出血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动脉硬化、中风以及不良的习惯。指南建议,对于那些存在危险因素的高危群体,应该及时进行筛查。

三、治疗方案 1.急诊处理:目前,尚没有能够立即治疗脑出血的方法,但是,护理、检查和治疗应该尽早进行。对于急性脑出血的患者,应该采用手术、药物等治疗方法。 2.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效药。常用的药物包括降压药、抗凝剂、抗高胆固醇药、神经保护剂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治疗前需要进行全面评估,避免治疗过程中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 3.手术治疗:对于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在减少颅内压的同时,将血液清除。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开颅、冷冻治疗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老年人或者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手术治疗的风险较大,需要仔细权衡。 四、预防与护理

预防和护理是脑出血疾病综合治疗的核心。预防措施包括控制血压、改善饮食、管控不良习惯、定期进行体检等。护理方面应该尽量让患者保持安静和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同时,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语 综合来看,《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在诊断标准、危险因素评估、治疗方案、预防与护理四个方面,为脑出血患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虽然目前尚没有一种治疗脑出血的特效药物,但是及早发现危险因素、改善饮食习惯、适当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脑出血,使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脑出血等疾病,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识,尽早发现并筛查危险因素。最后,建议大家遵从医生的处方和指示,不要随意药物治疗。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完整版)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完整版) 般的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应、肢体运动和感觉、语言和视力等方面。同时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如采用Glasgow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工具等。 推荐意见:对疑似脑出血患者,应全面收集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I级推荐,C级证据)。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脑出血诊断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MRI、脑血管造影等。头颅CT是最常用的影 像学检查方法,可快速诊断脑出血并评估出血范围、体积和病变类型等。 推荐意见:对疑似脑出血患者,应尽快进行头颅CT检查 以诊断脑出血(I级推荐,A级证据)。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指标、血糖、电解质等。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可评估出血倾向和凝血状态,生化指标和电解质检查可评估肝肾功能和水电解质平衡。 推荐意见:对疑似脑出血患者,应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指标、血糖、电解质等实验室检查(I级推荐,C级证据)。 疾病诊断及病因分型 脑出血的疾病诊断和病因分型是指根据病史、体征、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评估结果,确定脑出血的病因和病理类型。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动脉瘤、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畸形、血液病、药物滥用等。 推荐意见:对脑出血患者应进行疾病诊断和病因分型,以指导后续治疗和预后评估(I级推荐,C级证据)。 治疗

脑出血的治疗包括急性期治疗和恢复期治疗。急性期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出血、降低颅内压、维持脑灌注和预防并发症等。恢复期治疗的目的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预防再发。 急性期治疗 1•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加强监护、维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高血压和降低颅内压等。对于颅内压明显升高的患者,可采用脑室内或硬膜外引流等手段降低颅内压。 推荐意见:对脑出血患者应加强监护、维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高血压和降低颅内压等(I级推荐, B级证据)。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控制高血压、降低颅内压、抗凝治疗等。控制高血压是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重要环节,可采用口服或静脉给药的降压药物,如利尿剂、ACEI、ARB等。对于颅内压明 显升高的患者,可采用脱水剂、甘露醇等口服或静脉给药的药

脑出血的规范化手术治疗指南

脑出血的规范化手术治疗指南 脑出血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的血液在脑组织内的溢出,是一种严重的神 经外科急症。脑出血一般采取开颅手术,具有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等优点, 但是相对损伤稍大,不过现在的显微手术创伤也不大,还有就是血肿穿刺引流, 创伤最小,但是存在不能即刻清除血肿,不能止血,易再出血等,还有就是近年 来流行的内镜下血肿清除手术,手术创伤相对开颅小,血肿较穿刺清除彻底等优点。以下是关于脑出血规范化手术治疗的指南: 1.患者如何评估和选择? 患者评估和选择在脑出血的规范化手术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临床情况评估 医生首先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医生会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药物使用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 病的存在,并评估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和手术风险。 神经功能评估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的全面评估,以确定脑出血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这包括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神经反射、肌力、感觉和语言能力等。神经功 能评估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脑出血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手术效果。 血液检查 患者血液检查可以提供一些关键指标,以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手术风险。血液检查可以包括完整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电解质 和血糖水平等。这些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状态、凝血功能和器 官功能,以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影像学评估

影像学检查是确定脑出血类型、程度和部位的关键方法。医生通常会进行头 部CT扫描或MRI,以确定出血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影像学评估可以帮助医生确 定是否存在手术适应症,如大量出血、血肿明显压迫脑组织或脑室内出血等。 综合以上评估结果,医生能够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规范化手术治疗。对于 某些高龄、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或患有严重脑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能不适合手术 干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手术风险和潜在益处,与患者及其 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和决策。需要强调的是,脑出血的规范化手术治疗指南是根据 大量临床研究和专家共识制定的,旨在提供最佳的治疗策略。 然而,具体的手术治疗决策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专业医生的判断来确定,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结合指南建议、患者的 具体情况和医疗资源的可行性进行综合决策。 2.如何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早期手术干预 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脑出血,如大面积脑出血、脑干出血、迟发性脑出血等,早期手术干预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规范化手术治疗指南强调在适当的情 况下尽早进行手术干预,以减轻脑组织的损伤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方式选择 规范化手术治疗指南提供了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如开颅手术和介入治疗。 对于大量出血或血肿明显压迫脑组织的患者,开颅手术可能是必要的,以清除血肿、止血和减轻脑压增高。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脑出血,如脑室内出血,可以考 虑介入治疗,通过导管或微创技术清除血肿、修复血管或进行栓塞等。 术前准备和团队协作 规范化手术治疗指南强调术前准备的重要性,包括患者的全面评估、手术风 险的评估和患者的血液准备。此外,规范化手术治疗需要一个多学科的团队合作,

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路径汇总

脑出血临床路径 一、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头疼、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局灶性症状和体征者; 2. 头颅CT可见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防止感染; 2.吸氧、心电监护; 3.控制血压; 4.控制脑水肿,脱水降颅压治疗; 5.控制体温; 6.癫痫发作的预防和处理; 7.脑出血的微创治疗; 8.早期康复; 9.辩证施治中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1.脑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所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尿、大便常规;血气分析加离子分析。 2.生化全项、凝血七项、心肌酶、肌钙蛋白、肌红蛋白。 3.胸片、心电图、颈动脉血管超声。 4.头颅CT。 5.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 2.降压治疗; 3.抗菌药物; 4.缓泻药; 5.抑酸药物; 6.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7.可酌情选用止血药。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2.NIH卒中量表和GCS量表评分。 (九)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出血吸收,症状减轻。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化验检查异常,需要复查,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 2.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 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可能导致这些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 (十一)疗效判断标准: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 1.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91-100%。 2.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46-90%。 3.进步: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8-45%. 4.无变化: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8%以内。 5.恶化: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增加>18%以上。 6.死亡。

脑出血诊疗指南(临床诊疗指南)

脑出血诊疗指南(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脑出血是指原发于脑实质内的出血,故称为自发性脑出血;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和破裂是本病最常见的原因,故也称作高血压性脑出血。脑淀粉样血管病、动静脉畸形、动脉瘤、血液病、凝血功能异常、脑动脉炎、药物滥用,以及肿瘤和脑梗死为其他的脑内出血原因。自发性脑出血的出血部位以壳核最多见,其次为丘脑、尾状核、半球白质、脑桥、小脑和脑室等。 【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 1)急性起病并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一般可于数小时内达高峰。个别患者因继续出血和血肿扩大,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持续时间6~12小时。 2)除小量脑出血外,大部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的程度是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3)头痛和呕吐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症状,通常为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4)血压增高是脑出血常见的原因与伴发病。血压增高和心跳及脉搏缓慢同时存在,往往是颅压增高的重要指征。 5)脑出血者可出现癫痫发作,癫痫发作多为局灶性和继发性全身发作。以脑叶出血和深部出血最多见。 2、局灶症状和体征:局灶症状与血肿的部位相关,但定位诊断的准确性不如神经影像结果。 1)壳核出血:常见,多为外侧豆纹动脉破裂所致。血肿可局限于壳核本身,也可扩延累及周围脑组织。血肿向内压迫内囊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急性期伴有两眼向病灶侧凝视,血肿位于优势半球可出现失语。 2)丘脑出血:若血肿较大,按血肿扩展的方向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综合征:向外扩张侵及内囊,向内破入脑室,向下侵及下丘脑和中脑背侧,以及向上扩张侵及顶叶白质,因而出现各自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但临床常见的临床表现以多寡为序有:轻偏瘫或偏瘫、半身感觉缺失、上凝视麻痹、瞳孔异常(瞳孔缩小和对光反射消失)、失语、疾病感缺失、眼球向病灶侧凝视(与壳核出血同)、偏盲和缄默。 3)尾状核出血:多见于尾状核头部,易破入脑室,临床表现多为急性发病的头痛、呕吐、颈僵直等脑膜刺激征,并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短暂性近记忆力障碍,临床上难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另外,还可出现短暂性对侧凝视麻痹、对侧轻偏瘫和短暂性偏身感觉缺失。 4)脑叶出血:是指皮质下白质出血,除慢性高血压是其主要病因外,常见的病因还有脑淀粉样血管病和动静脉畸形等疾患。神经功能缺损因出血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 (1)额叶出血:额叶出血可出现前头痛,对侧偏瘫,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二便失禁,意识障碍及癫痫。 (2)顶叶出血:可造成对侧偏身感觉缺失和对侧视野忽略,也可出现对侧同向偏盲或象限盲,轻微的偏瘫和疾病感缺失。

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 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2015年版) 一、定义:脑出血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或偏身麻木、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属中医“出血性中风”范畴。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 二、诊断 参照2005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进行诊断。 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诊断。 三、中医治疗 (一)中经络 1、风痰瘀阻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弦,痰多,舌质暗,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法:熄风化痰,活血通络 代表方:自拟熄风化痰通络汤。制半夏15克,天麻20克,钩藤(后下)30克,怀牛膝12克,白附子5克,白蒺藜15克,僵蚕20克,陈皮9克,全蝎5g,菖蒲12克,桃仁15克,胆星9克,生甘草6克。如年老体衰者,加炙黄芪15克;舌苔黄腻或痰多色黄者,加全瓜蒌15克,浙贝12克,竹沥12克,天竺黄6克;如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等瘀象明显者,加红花12克,当归20克;如头晕、头痛明显者,加菊花12克,夏枯草9克。 可选一种具有活血减轻水肿的中药针剂:β-七叶皂甙钠15-20ml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点。每日一次。 2、风阳上扰证 症状:头晕头痛,或伴耳鸣目眩,口眼歪斜,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2克,钩藤后下15克,石决明15克,栀子12克,怀牛膝12克,杜仲12克,桑寄生12克,黄芩9克,茯神12克,益母草15克,菊花9克。恶心、呕吐:加胆星6克、郁金12克。头痛较重:加羚羊角粉3克冲、夏枯草6克。痰热较

脑病科 中风病(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2008年中XX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临床表现为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语不达意,甚或不语,偏身麻木;或出现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步履不稳等。 急性起病,渐进加重,或骤然起病。一般出血性中风多动态起病,迅速达到症状的高峰,而缺血性中风往往安静状态起病,渐进加重,或有反复出现类似症状的病史。少部分缺血性中风患者可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伴有神志昏蒙。 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可见眩晕,头痛,耳鸣,突然出现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1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以上临床表现,结合起病形式、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诊断中风病。结合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1)急性起病。 (2)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有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3)头颅CT或MRI显示出血灶。 (4)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因。 (二)证候诊断 1.痰热内闭证:神昏,半身不遂,鼻鼾痰鸣,项强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甚则手足厥冷,频繁抽搐,偶见呕血,舌质红绛,舌苔黄腻或干腻,脉弦滑数。 2.元气败脱证:神昏,肢体瘫软,目合口张,呼吸微弱,手撤肢冷,汗多,重则周身湿冷,二便失禁,舌痿不伸,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缓、沉微。 3.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临床路径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临床路径 (2015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脑出血的住院患者。 一、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出血(ICD-10:I6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饶明俐主编,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2.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协作组制定的“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临床常见证候: 痰热内闭证 元气败脱证 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 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 气虚血瘀证 阴虚风动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协作组制定的“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

(ZYYXH/T121-2008)。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出血性中风(脑出血)。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出血性中风(脑出血)的患者。 2.适合内科保守治疗,无手术指征者,即壳核出血≤30ml,丘脑出血≤15ml,小脑出血≤10ml或直径≤3ml,无合并重症全脑室出血(脑室铸形)。 3.继发于脑梗死的出血,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肿瘤性出血,血液病、淀粉样脑血管病、感染性动脉性、动脉炎引起大动脉炎、药的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引起的脑出血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头颅CT; (2)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3)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4)凝血功能检查; (5)血压、心电图; (6)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 (7)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必要时加做颅外段)。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眼底检查、头颅MRA、DSA或CTA、C反应蛋白、颈动脉B超、超声心动、高同型半胱氨酸、D-2聚体、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理测评及智能测评、双下肢血管B超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 卒中的西医诊断与治疗 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一)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可依据:(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24小时以上(4)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变(5)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有责任缺血灶。 (二)病因分型 当前国际广泛使用TOAST病因分型,将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等5型。 (三)诊断流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流程应包括如下5个步骤:(1)是否为脑卒中?(2)是否为缺血性脑卒中?(3)脑卒中严重程度?(4)能否进行溶栓治疗?(5)病因分型? 二治疗方案(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一般处理: (一)吸氧与呼吸支持 (1)吸氧(血氧饱和度低于92%),气道功能严重障碍者应给予气道支持(气管插管或切开)及辅助呼吸。 (二)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 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 (三)体温控制 (1)明确发热原因,如存在感染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2)对体温>38.5℃的患者应给予退热措施。 (四)血压控制 1、高血压的处理:(1)准备溶栓者,应使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 100mmhg。(2)缺血性脑卒中后24h 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紧慎处理。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200mmhg舒张压》=110mmhg或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可予缓慢降压治疗,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 2、脑卒中后低血压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和处理原因,必要时可采用扩容升压措施。 (五)血糖控制 (l)血糖超过11.1mmol/L时给予胰岛素治疗。(2)血糖低于2.8mmol/L时给予10%~20%葡萄糖口服或注射治疗。 (六)营养支持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 中西医结合护理2020-05-15 20:35:28 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指非创伤性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在脑实质内聚集,其在脑卒中各亚型中的发病率仅次于缺血性脑卒中,位居第二。 脑出血的发病率为(12~15)/10万人年,在西方国家中,脑出血约占所有脑卒中的15%,占所有住院卒中患者的10%~30%,我国脑出血的比例更高,占脑卒中的18.8%~47.6%。脑出血发病凶险,发病30 d的病死率高达35%~52%,仅有约20%的患者在6个月后能够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近年来,在脑出血的诊疗方面已取得众多进展,且国内外学者仍在努力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参考了相关国际指

南,在对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更新修订的基础上编写了本指南,主要适用于成年人自发性脑出血(继发于外伤的脑出血不在本指南讨论范围)。 本指南的修订原则、推荐强度及证据等级标准遵循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的相关共识。 院前处理 院前处理的关键是迅速识别疑似脑卒中患者并尽快送往医院。脑出血症状突发,多在活动中起病,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等。 推荐意见:对突然出现脑卒中症状的患者,急救人员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附近有救治条件的医院(Ⅰ级推荐,D级证据)。 诊断与评估 脑出血的诊断与评估包括:病史与体征、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及病因分型等。 一、病史与体征 1.病史采集: 重点询问患者或目击者脑卒中发生的时间、症状、当时患者的活动情况、年龄及下述情况:是否有外伤史、高血压病史、卒中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及吸烟饮酒史、用药史(是否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抗栓药)、有无药物滥用(如可卡因等)、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诱发出血的内科疾病(如肝病等)。 2.一般体格检查、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与病情评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