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知识知多少

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知识知多少

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知识知多

脑卒中,在西医方面常常被称为“卒中”,在中医领域上常常被称为“中风病”。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致死病原,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个类别。这类疾病患者一旦发病,不仅发病、致死、致残率高,而且复发概率也异常高。而根据目前资料的治疗康复患者情况,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有效和最迅速的帮助病人痊愈。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显著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生存自理能力和提高治疗的质量,且临床上治疗效果极佳。针对中西医的诊疗手段,两者有何处相似,又有何处不同呢?以下为大家简要科普脑中风的相关基本知识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本手段与方法。

一、脑卒中的概念

脑卒中属于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也称“中风”。其中缺血性中风的病发机率较高,但由于中风是根据出血情况来判断患者危险程度,所以出血性中风较缺血性中风反而更加凶险。因出血性中风导致的死亡率更高,故因出血性中风死亡的人数更多。男性中风患者较女性中风患者人数也更多。

(一)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也就是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病即脑出血、脑溢血。脑部血管骤然爆裂,血液难以进入大脑正常循环。

(二)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就是缺血型中风,缺血性中风就是脑梗死、脑血栓。当大脑血管发生堵塞时,脑部供血不足,从而诱发“脑梗”。

二、脑卒中的危害

脑卒中作为一种高风险、高死伤的脑血管疾病,就治疗过程来看,无论是对患者本人还是家庭、医务从业者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挑战。

脑中风会给患者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其中患者临床表现多为肢体面部偏瘫、丧失行走能力、丧失语言和理解能力。有的患者还会出现思维障碍,在情绪表现以及记忆力上也会表现得非常不稳定从而诱发一定程度上精神病等症状,严重患者可致死。

脑中风会增加家庭的经济承受压力,中风病的治疗项目多,疗程长,且治疗过程中需要家人的悉心照顾,所以无论是对家庭经济层面还是家庭成员的看护层面都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和不便。

由于个人身体素质差异大,脑中风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这也为医务工作这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仅要注重脑中风患者的中风病康复,还要注重治疗方法是否与中风患者的身体相适应,故而要尽可能地避免因治疗引起并发症。

三、有关于中风确诊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法与手段

(一)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吸烟。据研究发现,长期吸烟者发生脑中风的几率较一般人群更高。烟丝中含有的尼古丁会促使人体血管痉挛、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从而诱发脑卒中。

糖尿病。糖尿病是诱发脑卒中的重要因素。35周岁以上人群应当定期去医院进行体检,保持血压稳定,对于个体病史不同的情况,则应当积极寻医生的意见和建议,将身体各项指标控制在合格的范围内,以降低中风的患病风险。

高血脂。高脂血症会使人体血液的血黏度增加,并且加速脑动脉的硬化。据研究发现,人体中的胆固醇每增加1 mmol/L,就会增加25%的缺血性脑中风风险;而高密度脂蛋白每增加1 mmol/L,就会降低47%的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概率。

(二)脑卒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的优点,根据各个科室的不同配备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治

疗工作。例如:神经生理学治疗方法、作业治疗方法、认知技能训练治疗方法、

语言能力训练治疗方法、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治疗法、失语刺激治疗法、肢体

摆放以及定向能力治疗法、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记忆及社交能力的有关训练等。

在西医诊疗中,时间窗口内有溶栓指征的患者应尽快接受 rt-PA 溶栓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以抢救半暗缺血带中的组织细胞为重点,从而达到

减少血栓对脑细胞的进一步损伤的目的。这些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剂、神

经保护等。在治疗的同时,通过现代仪器设备和手段的严格评估,就可以进一步

明确负责指定支架的血管对以及支架植入的风险和益处,从而确定支架植入手术。

针对治疗病因,即控制中风可控的高危因素,如:戒烟、戒酒、调节血压、

血糖、血脂等。应积极治疗心房颤动、抗凝治疗和其他心源性卒中和自身免疫性

疾病(如主动脉炎)的治疗。西医对脑卒中的治疗以病因学和发病机制为主,分

为几个层次的预防治疗,并且建立了分级预防体系。可以看出,西医的治疗有明确、直接、有效的作用特点,不足之处在于治疗方向呈现明确的单一性且附带有

副作用,如:抗血小板聚集有出血的危险。

充分利用传统中医学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医介入治疗,包括:中药药

物定向透入疗法、辩证取穴针灸治疗、电针治疗等治疗措施。

中医定向透入治疗法是根据清朝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所提出的,常选

生黄芪、当归尾、芍药、红花、川芎、桃仁、地龙、冰片等制作而成的补阳还五

汤方。以上药物需碾磨成粉,用细纱布包裹使之浸泡在醋中,浸泡完成后将其置

于背部大椎至腰俞穴督脉部位,检查确认药物已经敷好后以中频治疗仪配合并进

行治疗。

辩证取穴治疗法即为中医统称的针刺治疗。其中健侧上肢取虎口处合谷穴、

肩部三角肌上肩髃穴、手肘处曲池穴、手腕处外关穴、手臂处手三里穴等部位的

穴位,下肢常取大腿上侧环跳穴、膝盖弯处阳陵泉穴、小腿外侧足三里穴、脚踝

处昆仑穴等穴位。患侧取膝盖处阳陵泉穴、小腿外侧足三里穴、手臂处手三里穴、手肘处曲池穴、足内侧太溪穴、足背处太冲穴、八风穴、八邪穴等部位穴位。若

患者痰多则应加丰隆穴、语言难顺则应加廉泉穴、胸闷难受则加内关穴。在进行

针刺治疗前应做到常规消毒,保证治疗的同时应保证器械卫生。

电针治疗即利用电针疏密波来刺激患者的经络穴位。电针治疗通常以手足阳

明经穴为主要的治疗部位。常见的处理手段是选健侧的环跳穴、阳陵泉穴、足三

里穴、三阴交穴、昆仑穴、解溪穴、太冲穴配曲池穴,契合合谷、尺泽穴配外关穴,三阴交穴配冲阳穴等,用寸毫针辨证取穴,而后通过电针治疗仪的连续波发

射模式对患处进行不断地刺激,从而达到恢复患者患侧的效果。以中医辩证要领

为宗,灵活加减运用,严格掌握病人的各项疗程指标,以此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气血不足、经络不通、血脉不畅、气不能行血、血不能通筋,则

致躯体废而不能。中医治疗和用药讲究益气通络、活血舒筋。则针灸多以阳明经

穴为主,用药多以芳香开窍为主。故中医在中风治疗上,通常以针药并举之术来

达到益气化瘀,正气舒筋的治疗目的。

现代医学理论认为,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则包括病理和功能两个方面。

其中功能的治疗就是促进大脑正常运转功能的重组,恢复就是指康复,即大脑运

血功能的恢复。现代医学通常认为,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损伤症状在48小时

以内保持稳定的话,则可以开始康复训练,从而治愈。

总而言之,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是要以临床护理、康复训练、心理治疗为一体

的复杂康复过程。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应当作为医务工作者工作的中心,诊断医生

应当学习和借鉴中西医文化中优秀的、可取的部分以帮助患者尽可能地早日康复,使患者能够尽早返回家庭与生活,最小程度地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作者简介:杜丽萍(1981.07-),女,汉族,四川宜宾,本科,四川省成都

市金牛区营门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室:中医。

脑卒中的中医康复方法

脑卒中的中医康复方法 目前,脑卒中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医疗水平的发展为脑 卒中的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许多脑卒中患者经治疗得以生存,但治疗后可能伴 有失语、瘫痪等后遗症。中医康复临床常采用针灸、中药内服、中药熏蒸及按摩 推拿等治疗,在降低脑卒中治疗后遗留的功能障碍对患者生存上可发挥一定疗效,其应用价值也值得深入研究。 脑卒中的危害是什么 脑卒中,及脑血管意外,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 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且有很高的致残率,同时也是引发痴呆的重要病因。除此之外,脑卒中还可能增加抑郁发生风险,对人类生理及心理都会造成损伤。 并且如果出血大面积脑梗死,预后极差,数据统计死亡率高达80%,据数据统计 约每一分钟就有3个人死于脑卒中,经治疗存活患者约有70%遗留不同程度残疾,且存在复发风险。但是有研究表明大脑损伤后脑功能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的,由此在脑卒中病情稳定后应尽早接受全面康复治疗,且发病后越早接受康复,功能就恢复越好。 脑卒中中医康复方法有哪些 1.针灸:针灸是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康复的重要方法,可通过经络感传作用改 善脑部血液循环。应用针灸治疗时需遵循中医辨证原则,如中经络主症为 舌强语塞、半生不遂,则采取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为主,可选取督脉、足 太阴经穴为主,如中脏腑主症以迷蒙、昏睡及神志恍惚等,则需采取启闭 固脱、醒脑开窍原则,选穴以督脉穴就手厥阴经为主。针灸包括头针、体 针、电针及其它联合康复训练。头针取穴可在头穴刺激区选择,并根据患 者症状配穴。如伴有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可从百会至前顶及其向左、 右各1寸及二寸的平行线,如伴有吞咽困难及饮水返呛,或者还出现语言 障碍,则可选择风池、风府及两穴之间施针等。体针则可以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足三里、伏兔、血海等为主穴,并根据患者选择配穴,如舌 强语塞可取廉泉穴、口眼歪斜可取地仓、颊车穴、五指不伸可取后溪。电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康复治疗是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一、脑卒中的定义及症状 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组综合征。脑卒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偏瘫、失语、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其中,偏瘫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出现单侧或双侧肢体运动障碍。失语则是指语言理解或表达能力的丧失。认知功能障碍则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和判断力等下降。 二、康复治疗的分类 脑卒中康复治疗包括多种方法,主要有运动疗法、言语训练、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等。运动疗法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能力训练和步行训练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言语训练则帮助患者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治疗则针对患者的认知缺陷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训

练。 三、康复治疗师的资质要求 康复治疗师需要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和培训经历,以保证治疗的质量和安全。一般来说,康复治疗师需要具备医学相关专业学历,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此外,康复治疗师还需要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会议,以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四、康复治疗的实施 脑卒中康复治疗实施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评估包括对患者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评估。诊断则是指明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目标,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治疗计划的制定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康复目标,包括具体的训练项目、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 在实施康复治疗过程中,要注重患者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性,通过调动患者的内在动力和潜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还要密切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估

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知识知多少

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知识知多 少 脑卒中,在西医方面常常被称为“卒中”,在中医领域上常常被称为“中风病”。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致死病原,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个类别。这类疾病患者一旦发病,不仅发病、致死、致残率高,而且复发概率也异常高。而根据目前资料的治疗康复患者情况,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有效和最迅速的帮助病人痊愈。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显著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生存自理能力和提高治疗的质量,且临床上治疗效果极佳。针对中西医的诊疗手段,两者有何处相似,又有何处不同呢?以下为大家简要科普脑中风的相关基本知识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本手段与方法。 一、脑卒中的概念 脑卒中属于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也称“中风”。其中缺血性中风的病发机率较高,但由于中风是根据出血情况来判断患者危险程度,所以出血性中风较缺血性中风反而更加凶险。因出血性中风导致的死亡率更高,故因出血性中风死亡的人数更多。男性中风患者较女性中风患者人数也更多。 (一)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也就是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病即脑出血、脑溢血。脑部血管骤然爆裂,血液难以进入大脑正常循环。 (二)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就是缺血型中风,缺血性中风就是脑梗死、脑血栓。当大脑血管发生堵塞时,脑部供血不足,从而诱发“脑梗”。 二、脑卒中的危害

脑卒中作为一种高风险、高死伤的脑血管疾病,就治疗过程来看,无论是对患者本人还是家庭、医务从业者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挑战。 脑中风会给患者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其中患者临床表现多为肢体面部偏瘫、丧失行走能力、丧失语言和理解能力。有的患者还会出现思维障碍,在情绪表现以及记忆力上也会表现得非常不稳定从而诱发一定程度上精神病等症状,严重患者可致死。 脑中风会增加家庭的经济承受压力,中风病的治疗项目多,疗程长,且治疗过程中需要家人的悉心照顾,所以无论是对家庭经济层面还是家庭成员的看护层面都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和不便。 由于个人身体素质差异大,脑中风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这也为医务工作这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仅要注重脑中风患者的中风病康复,还要注重治疗方法是否与中风患者的身体相适应,故而要尽可能地避免因治疗引起并发症。 三、有关于中风确诊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法与手段 (一)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吸烟。据研究发现,长期吸烟者发生脑中风的几率较一般人群更高。烟丝中含有的尼古丁会促使人体血管痉挛、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从而诱发脑卒中。 糖尿病。糖尿病是诱发脑卒中的重要因素。35周岁以上人群应当定期去医院进行体检,保持血压稳定,对于个体病史不同的情况,则应当积极寻医生的意见和建议,将身体各项指标控制在合格的范围内,以降低中风的患病风险。 高血脂。高脂血症会使人体血液的血黏度增加,并且加速脑动脉的硬化。据研究发现,人体中的胆固醇每增加1 mmol/L,就会增加25%的缺血性脑中风风险;而高密度脂蛋白每增加1 mmol/L,就会降低47%的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概率。 (二)脑卒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脑卒中康复规范

脑卒中康复规范 (一)功能评价: 入院后5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价,出院前进行末期评价。评价项目如下: 1、躯体功能评价 肌力评价、关节活动度评价、感觉评价、肢体形态评价、协调评价、日常生活活动(ADL)评价、疼痛评价、辅助器具使用评价,上肢神经损伤者需进行上肢功能评价、手功能评价,下肢神经损伤者需进行平衡功能评价、行步态分析等。 2、精神心理评价:存在相关问题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人格评价、情绪评价。 3、语言、吞咽功能评价:首先进行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筛查,对存在或可凝存在失语症和构音障碍者需进一步进行失语症标准检查和构音障碍检查,必要时需进行吞咽障碍评价、肺活量检查。 (二)康复治疗规范 1.物理治疗: (1)运动治疗:早期主要进行床上良肢位的摆放、翻身训练、呼吸训练、坐位平衡训练、转移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血管舒缩性训练等。 恢复期继续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牵伸训练、呼吸训练等,并进行患侧肢体的运动控制训练,以及各种体位的变换及转移训练,同时进行站立床治疗及坐、跪、站立位的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等。 后期在继续加强前期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运动控制能功、肌力、平衡功能等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减重步行、辅助步行、独立步行等。 (2)物理因子治疗: 选用超短波疗法、气压治疗、电磁波疗法、直流电疗法、痉挛肌电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功能性电刺激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等。 (3)水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进行水中运动治疗等。 2.作业治疗: (1)认知训练:对有认知障碍者根据认知评价结果进行定向、记忆、注意、思维、计算等训练,严重病人早期可进行多种感觉刺激以提高认知能力,有条件的音位可进行电脑辅助认知训练等。

脑卒中及其康复

脑卒中(脑血管意外) 一. 定义: 脑卒中(stroke)又称脑血管意外(CVA)或脑中风,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急性脑部血管疾患,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起病急骤,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二. 解剖与生理(详见作业疗法83): 脑是高级神经中枢,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脑组织的氧、葡萄糖和糖原储备甚微,一旦完全阻断血流,6秒钟内神经元代谢将会受到影响,10-15秒钟内意识丧失,2分钟内脑电活动停止,所以,脑血流供应正常是保持脑功能正常和结构完整的首要条件。 脑血流供应来自两个动脉系统: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颈内动脉系统供应额叶、颞叶、顶叶和基底节等大脑半球前3/5部分的血流,故又称为前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供应脑后部的2/5,包括脑干、小脑、大脑半球后部及部分间脑,故又称为后循环。供应壳核、丘脑、内囊部分的中央支及供应桥脑的旁中央支是高血压性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好发部位。 两个动脉系统虽是独立的供血系统,但彼此之间还是存在着广泛的侧支循环,其中最重要的是大脑动脉环(Willi环:由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共同组成。详见系解410) 三. 病因和发病机制(详见临床康复11): 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颅内血管发育异常、炎症、血液病、吸烟、酗酒、其他 四.临床表现(详见临床康复13): 1.全脑症状:多发生于大量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意识障碍可分为嗜睡、昏睡、昏迷等不同层次;头痛多伴有脑膜刺激症状,查体可发现颈项强直、布氏征阳性、克氏征阳性。 2.局灶症状:缺损性病: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刺激性病:癫痫发作。 3.其他症状:有的脑卒中时特殊病因引起的,所以还可以表现出原发病的症状,如钩端螺旋体感染的临床表现、血管炎的临床表现等。五.临床常见脑卒中的类型(详见作业疗法83): 出血性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脑栓塞;脑梗死: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腔隙性梗死、出血性梗死、无症状性梗死、其他、原因不明。 六.临床诊断要点(详见临床康复14): 1.定位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头颅CT或MRI:大脑半球:对侧中枢性 面瘫、舌瘫、肢体偏瘫与偏盲等;小脑病变:剧烈眩晕、站立不稳、眼球震 颤等;脑干病变的:主要表现为交叉性瘫痪;蛛网膜下腔出血:剧烈头痛、 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 2.定性诊断:根据发病的经过、病情特点和病变部位,分析疾病的性质,是出血性还是缺 血性,二者的治疗方法不同,必须辨别清楚。 3.病因诊断:从发病的全过程,结合定位和定性诊断,找出疾病的具体原因。(各类脑血 管意外的诊断要点可见作业疗法84) 七.功能障碍(详见作业疗法88): 大部分患者中表现为:上肢以屈肌共同运动为主,下肢以伸肌共同运动为主,最后直至

脑卒中康复指南

脑卒中康复指南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是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使得血液无法流入大脑,从而导致脑部结构不可逆转的损害。本文针对中风康复进行系统梳理,以期降低患者致残率同时预防并发症,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脑卒中概述 1.1脑卒中分类及分期 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膜下腔出血最为常见的出血性卒中;二是脑栓塞和脑血栓等导致的缺血性卒中。一般分为三期:1)急性期,发病至两周;2)恢复期,发病后两周至六个月;3)后遗症期,发病后六个月以上。 1.2脑卒中症状 最典型的症状为单侧脸部或躯干突感无力或麻木,并常伴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言语障碍、视觉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依据症状的轻重和持续时间,将卒中分为三类。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主要是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缺血所致。前者表现为肢体感觉和运动觉的突然障碍、失语,短暂视觉障碍或失明等,部分伴有意识障碍。后者表现为,眩晕、复视、听力障碍、步态不稳等症状。持续时间一般短于2小时,常反复发作但可自行缓解。脑内一般无明显的梗死灶。 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 与短暂性脑缺血的发病机制基本相同,但RIND导致的功能障碍的持

续时间一般大于24小时,可达数天,最后仍可逐渐完全恢复。脑部有小的梗死灶,但大部分属于可逆性病变。 3)完全性卒中 较上述两类更为严重,可分为轻、中、重三型,并伴有严重的意识障碍、脑部出现明显的梗死灶、神经功能障碍无法恢复。 1.3脑卒中预兆 临床发现的脑卒中的常见预兆为:1)头晕。2)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或某一侧肢体无意识抽动。3)短暂性语言功能障碍。4)突发的血管性头痛。5)不受意识支配的跌倒或晕倒。7)智力状态的突然变化。 2脑卒中康复治疗 2.1康复治疗时机 病情稳定后24-72小时内,就应着手康复治疗;进行性卒中的康复可控制在1周内。发病1年后,卒中带来的损伤很难恢复,因此应在病情稳定后3~6个月内进行及时的康复训练。 2.2康复原则 中风的特点是障碍与疾病并存,康复与治疗并行,综合治疗与监测并举。首要原则是应尽早进行。对缺血性中风患者,只要其神志清醒且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对脑出血的患者,10~14天便后进行。对于一般的患者,中风后只要不影响抢救,康复治疗便可即时进行。对于发生脑卒中的患者,由于神经中枢受到损害,康复对其而言是一个“学习、锻炼、再锻炼、再学习”的过程。这要求在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家庭康复,使患者内心逐渐接受,并积极投入自身的康复。

脑卒中科普知识及康复知识普及

脑卒中科普知识及康复知识普及 一.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是指急性起病,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症,症状持续时间至少24小时,但仅仅只有几分钟或数小时的症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脑卒中是否可防可治? 脑卒中也是可以预防的。我们要改正错误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意识地避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另外,对体内已经形成的病理变化,如颈动脉斑块造成狭窄等,要引起重视,定期进行脑卒中筛查,及早发现疾病问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的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三.脑卒中都有哪些名称? 脑卒中名称很多,如“脑中风”、“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病”。由于这个病来势较快,病势险恶,变化多端,犹如自然界的风一样“善行多变”,所以,中医把这类病称为“脑中风”。由于这种病的发生是脑血管意外地出了毛病,发病突然、难以预料,因此,又叫“脑血管意外”。西医则把它称为“脑血管病”。 四.常见的症状有 1、全脑受损害症状: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有不同程度的神志不清:如迷糊或昏迷不醒。 2、局部脑损害症状:脑的某一部位出血或梗死后,出现的症状复杂多样,但常见的主要有:

偏瘫,即一侧肢体没有力气,有时表现为没有先兆的突然跌倒。偏身感觉障碍,即一侧面部或肢体突然麻木,感觉不舒服。 偏盲,即双眼的同一侧看不见东西。 失语,即说不出话,或听不懂别人及自己说的话,不理解也写不出以前会 读、会写的字句。 眩晕伴恶心、呕吐,眩晕即看东西天旋地转或觉自身旋转。 复视,即看东西成双影。 发音、吞咽困难,说话舌头发笨,饮水呛咳。 共济失调,即走路不稳,左右摇晃不定,动作不协调。 五.脑卒中的就医指导 1、及早送医 2、专科诊治 3、及时介入康复治疗 一.什么是康复治疗 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 其最终目标提高残疾人生活素质,恢复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使残疾人能在家庭和社会过有意义的生活。为达到全面康复,不仅涉及医学科学技术,而且涉及社会学、心理学、工程学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脑卒中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

脑卒中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 “脑卒中”又被称为“脑中风”、“脑血管意外”,脑卒中包含脑部的毛细 血管出现破损、发生脑出血的情况,并且也包含脑部血管产生堵塞,造成脑梗死 或是形成脑血栓,之上几种情况都属于脑卒中。脑卒中实际上就是一种头部血液 循环系统性工学障碍的疾病,它患病一般具备突发性别,大多归属于脑血管意外。脑卒中临床诊疗工作的临床表现是昏迷不醒、突发性昏迷、中风偏瘫等。 我国具有发达中西医结合医治的特点与优越性,现代西方健康治疗传入中国 从一开始就必然的要和中医药治疗相互作用。中医药康复方法已形成了一套系统 有效的康复治疗,包括了针灸、推拿、导引、各种外治手段(药熨、膏摩,药浴)和食疗技术,已经运用在治疗实践中,并逐步丰富、发展,在与现代康复医学技 术的结合中,已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中医药康复特点和优点也日益引起国内外 的关注。日前,我国加强中医学传承、发展探索,中医药预防慢性病研究的科学 投入,也给开展中医药治疗带来了契机。 虽然中、西医脑卒中偏瘫康复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但是所面对的康复对象 是共同的,目的是使障碍者恢复其功能,回归社会。因此,在吸收西方现代康复 医学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同时,大力挖掘和提高中医康复治疗方法尤其重要.在中 西医结合康复中,我们也愈来愈发现,现代康复理论得技术不断成熟、完善,愈 加规范,而中药、针灸、按摩等作为现代康复中的中医康复常用手段方法,却显 得不规范、不统一,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用随意性大,缺乏明确的诊疗规范及标准,一定程度上影响综合康复治疗的优势。田此,需要对脑卒中偏瘫康复中医诊疗技 术进行科研,总结经验,采用科学有效方法进行研究,形成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偏 瘫康复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一、脑卒中的危害 缺血性脑卒中最大的一种危害就是会使病人缺失自主控制能力,严重的脑卒 中病人无法独自吃饭、无法走路,或者丧失口头上表达能力,身体会发生零点五

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

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 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病的一种类型,是由于脑血管的突发性破裂或阻塞引起的 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的疾病。脑卒中常见的表现有突发性头痛、失语、偏瘫、意识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是脑卒中治疗 的重要环节。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从 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的概念、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法和应用效果等方 面进行介绍。 一、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的概念 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是将中医和西医的康复疗法结合起来,对脑卒中患者进 行综合性治疗的一种康复疗法。中医是指采用中医学原理和方法,以调整人体阴 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为主要手段的医学体系。西医是指采用现代医学原理和方法,以病因学、病理学、临床医学为基础的医学体系。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综合 了中西医学的优势,采用了各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了 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法 1、中医康复疗法 中医康复疗法是中医学原理和方法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包括针灸、推拿、 拔罐、艾灸等。其中,针灸是将针刺入穴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从而改善神经功能障碍。推拿则是利用手法、指压、按摩等手段,刺激身体 各个穴位,达到调节人体气血、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的效果。拔罐则是在患

者的皮肤上用火烧罐子,造成负压,从而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 艾灸则是将燃烧的艾草放置在患者身体的穴位上,达到温热、通脉、活血、化瘀 的效果。 2、西医康复疗法 西医康复疗法是现代医学原理和方法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包括物理治疗、 语言治疗、康复训练等。其中,物理治疗主要是利用物理性因素对患者进行治疗,如电疗、磁疗、热疗、冷疗等。语言治疗则是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言语和语言能力 的训练,促进患者的语言恢复和交流能力的提高。康复训练则是通过运动、功能 性训练等手段,促进患者的肌肉协调能力、平衡能力、行走能力等的提高。 3、综合康复疗法 综合康复疗法是将中西医康复疗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综合性的康复治 疗方案。综合康复疗法的目的是通过不同的治疗手段综合治疗患者的病症,促进 患者的身体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1)中西医结合针灸 中西医结合针灸将针灸疗法和西医康复疗法结合起来。针灸疗法是中医传统 疗法之一,通过对患者特定的穴位进行针灸,达到改善神经功能障碍、促进血液 循环的效果。西医康复疗法则注重运用现代医学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中西医结 合针灸疗法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方面有 显著的疗效。 (2)中西医结合推拿 中西医结合推拿则是将推拿疗法和西医康复疗法结合起来。推拿疗法是中医 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手法、指压、按摩等手段,促进患者的肌肉协调能力、平衡 能力、行走能力等的提高。西医康复疗法则强调科学性和实证性,通过运用现代 医学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中西医结合推拿疗法在治疗脊柱疾病、关节疾病、运 动系统损伤等方面有显著的疗效。

脑卒中康复教育资料-(含基本知识、治疗方案、预防措施)

脑卒中康复教育资料 (含基本知识、治疗方案、预防措施) 1基本知识 脑卒中亦称脑血管意外(CVA),系指突然发生的、主要由于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造成运动、感觉、言语、吞咽、情感等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数据显示:我国城乡脑卒中年发病率为200/10万,存活者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度残疾,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急性期的死亡率有了大幅度下降,与此同时,卒中的患病率和致残率显得相对增高。由于卒中时脑损伤的部位、大小、性质等不同,其临床表现可分为:1.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偏身感觉障碍、偏身运动障碍或一侧视野缺损;2.交流功能障碍:表现为失语、构音障碍等;3.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注意、思维障碍、失认、失用等;4.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抑郁等;5.其他功能障碍:如吞咽困难、二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等。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在积极抢救、恢复半暗带、介入治疗的同时,尽早开展康复治疗,进行危险因素的干预,防治各种并发症,尽可能使脑卒中患者受损的功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改善,从而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回归家庭与社会。 2治疗方案

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措施 大量临床康复实践证明,早期康复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受损的功能,减轻残疾的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现代康复主张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原发疾病无加重或有改善的情况下尽早开始康复治疗。 1.急性期康复治疗:指发病后的1-3周,患者从偏瘫肢体无主动活动到肌张力开始恢复,由于肢体不能活动,持续卧床,此期患者易合并压疮、关节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和呼吸道的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康复治疗的目的是防治并发症,提高床边的生活自理能力,并利用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Rood技术等,促进偏瘫侧肢体肌张力的恢复和主动活动的出现。 2.恢复期(痉挛期):指软瘫期过后,瘫痪侧肌张力开始增高、出现痉挛到痉挛大部分消退的一段时期,这一期患者的主动性开始恢复,但由于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的存在和抗重力肌的痉挛而使运动不能随意、协调的进行。康复目的是降低肌张力以缓解痉挛,打破共同运动的运动模式,即利用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降低痉挛,进行分离运动训练,使运动模式趋于正常。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利用PACE技术进行言语、认知训练,PQRST技术进行记忆能力训练,对吞咽功能障碍者进行咽部基础训练及电子生物反馈等方面训练。 3.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指脑损害导致的功能障碍经过各种治疗,受损的功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有明显的改善,多在发病后1-2年。此期的康复治疗加强残存和已有的功能,即代偿性功能训练,包括矫形器应用、步行架训练和轮椅技巧训练等,以及环境改造和必要的职业技能训练,以适应日常生活的需要,同时注意防止异常肌张力和挛缩的进一步加重,避免废用综合症、骨质疏松和其它并发症的发生。

脑卒中康复知识

康复知识 一、康复介入对偏瘫恢复的影响 偏瘫恢复的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现代康复医学把偏瘫恢复方式分成两种,一种是自然恢复,一种是康复介入的恢复.现代医学非常强调偏瘫后的康复介入.康复介入,使病人能够及时得到康复医师的正确指导,采用各种康复治疗手段,改善机体的功能,从而使其达到尽可能好的恢复.资料表明,通过自然恢复而不落残疾或仅有轻微残疾的病人大约是17%,而80%以上者自然恢复是带有明显残疾的恢复.如果在发病早期能得到正确的康复指导,进行正确的、积极的功能训练等康复治疗,可以使本来可能丧失生活自理和行走能力的病人80%以上恢复生活自理能力,90%以上重新获得比较好的行走能力. 二、中风病人有哪些康复方法 1、运动疗法:主要是利用物理学中的力学因素,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病人,恢复或者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 2、作业疗法:为恢复病人功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从日常生活活动、生产劳动、认知活动中选择一些作业对病人进行训练,以缓解症状和改善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3、言语治疗:通过各种手段对有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的针对性治疗. 4、物理因子治疗:应用力、电、声、水和温度等物理因素来治疗病人疾病的方法.包括高频治疗、中频治疗、低频治疗、光疗、冷疗、超声波治疗、高电位治疗、激光治疗、温热治疗、磁疗、蜡疗、水疗、氧疗高压氧、常压氧等. 5、传统康复治疗:针灸、推拿、拔火罐等. 6、药物治疗:以营养神经、改善脑功能的药物为主. 7、矫形器的装配和训练:矫形器是装置余人体四肢、躯干等部位的体外器具,用以预防、矫正畸形,增强、补偿功能,在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为什么康复治疗对偏瘫恢复有效

脑卒中康复之科普篇

脑卒中康复之科普篇 1.步行周期——行走时从一侧足跟着地起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所用的时间称为步行周期。在一个步行周期中,每侧下肢都要经历一个站立相和一个迈步相。 2.肌张力——是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其实质是一种牵张反射,即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产生的收缩反应,这种收缩是通过反射中枢控制的。 3.关节松动技术——是指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具体应用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 4.共同运动——是脑损伤常见的一种肢体异常活动表现。当患者活动患侧上肢或下肢的某一个关节时,相邻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可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运动,并形成特有的活动模式,这种模式就称为共同运动。 5.意识模糊——是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较嗜睡为深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 6.神经再生——是指突起主要是轴突的再生,其再生的前提是必须有能行使功能的胞体存在。有效再生应该是构筑、重建、代谢再现和功能修复的综合体现。 7.反射过程有5个环节,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这5个环节总起来称为反射弧。 8.脑卒中康复治疗原则包括:抑制异常运动模式,促进正常运动模式;康复治疗方案因人而异;鼓励病人主动参与治疗等。 9.下肢屈肌共同运动模式为:髋关节屈曲外展,膝关节屈曲,踝关节屈曲内翻。 10.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两者并列而互相渗透。 11.要取得康复医疗最佳效果的时机应是:伤病的急性期和恢复早

期。 12.康复医学的主导是以功能障碍为主导。 13.评价脑卒中常用量表有哪些:(任选4个) Brunnstrom Fugl-Meyer FIM Barthel 指数 MMSE 改良Ashworth NIHSS CSS 14.Rood技术将运动控制的发育分为哪四个阶段? 关节的重复运动阶段 关节周围肌群共同收缩阶段 远端固定、近端活动阶段 技巧动作阶段 15.常用运动疗法中神经生理治疗技术治疗顺序可遵循: 按照近端-远端的顺序治疗, 将治疗变成学习和控制动作的过程, 在治疗中强调先作等长练习,再练习向心性控制。 先掌握对称性的运动模式,后掌握不对称的运动模式。 16.问:构音障碍可分为哪几型? 答:分为六型 1、弛缓型构音障碍 2、痉挛型构音障碍 3、运动失调型构音障碍 4、运动过少型构音障碍 5、运动过多型构音障碍 6、混合型构音障碍 17.问:简述失语症的治疗时机及哪几种治疗方法? 答:时机:语言训练开始时间应是患者意识清楚,病情稳定,能耐受集中训练30分钟左右。 方法:语音训练 听理解训练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曾明安主任 一、概述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包括缺血性的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和出血性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其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血液病、先天性血管病等。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三高”特点。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速脑卒中的康复进程,降低潜在的护理费用,节约社会资源。为此,开展脑卒中康复,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脑卒中康复的原理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是利用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的原理,促进上位中枢对运动控制,抑制异常的、原始的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对抗痉挛形成,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同时增强肌力。 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代偿和功能重组能力,即“脑的可塑性”,其他的脑细胞将通过轴突的再生、树突的“发芽”以及突触阀值的改变来做为“脑的可塑性”的生理、生化和形态学改变的基础,但这种可塑性需要进行特殊的功能锻炼及反复的练习活动而获得。脑卒中患者中枢神经受损后,大脑脊髓有一定的可塑性,大脑尚有区域性功能重组特性,特别是当瘫肢进行有目的的活动时,其相应支配的脑功能区的血流量明显增加,这是药物治疗所不能达到的,也是任何药物不能替代的。 脑损伤后恢复的可能机制包括:(1) 神经细胞轴突的再生发芽;(2)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stroke)又称脑血管意外(CVA),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三种。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四大特点。随着神经内外科治疗技术的提高,死亡率下降,致残率明显相对提高。早期积极、正确、科学的康复治疗介入,将使80%的患者的功能明显改善,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患者早日达到生活自理,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脑功能可塑性理论和神经肌肉促进理论是脑卒中康复的理论基础。通过康复训练:(1)调动机体的内部潜力,促进脑神经轴突侧枝的发芽及潜伏的神经通路的启用,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重组和功能的在现。(2)通过中枢性反射、周围皮肤感觉和本体感觉的异化和抑制,调动中枢的潜在功能,控制了低位中枢的原始反射活动,使高级与低级中枢间的反馈和控制达到平衡统一,躯干和瘫痪侧肢体的异常痉挛模式被打破,各肌群间协调性收缩,逐步恢复分离、精细和可控制的功能性活动。 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时间越早越好,即只要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即可开始介入,一般脑梗死患者病后2—3天,脑出血7天左右,发病后3个月是黄金康复期,6个月是有效康复期,病程1年以上康复的效果和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都会降低。偏瘫患者不能过早的强调行走,以免形成划圈步态加重,走路容易跌倒引起骨折与脑部疾病复发。 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如下九个方面: 1.物理治疗(PT):包括运动疗法和电疗法,前者包括神经肌肉 促进技术(恢复大脑对瘫痪肢体的运动控制能力)如Brunnstrom 技术、Bobath技术、Rood技术、PNF等技术、肢体主动性运动控

制训练、肌肉牵伸治疗、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减重训练、站立和步行训练等。后者包括电子生物反馈、电疗、光疗、水疗、冷热疗、针灸、氧疗、脉管仪等。 2.作业治疗(OT):针对患者脑卒中后患者所出现的功能障碍,以及其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设计和选择某些有目的的活动,对患者进行治疗与训练。 3.言语治疗(ST):针对构音障碍和失语症的患者,综合性的应用一对一或刺激促进的方法,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恢复其交流功能,为重返社会创造条件。 4.吞咽功能训练:采用美国进口VitalStim吞咽功能治疗仪结合各种刺激,用于因非机械性损伤而引起的吞咽障碍,可对喉部肌肉进行重新训练并进行功能性刺激从而使咽部肌肉正常收缩。减少吞咽障碍患者食物误吸或饮水呛咳,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5.心理治疗:通过言行、音乐或生物反馈的方法,对脑卒中后出现心理、精神、情绪和行为异常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鼓励其建立、巩固与疾病相抗衡的积极心理。 6.康复生物工程:采用生物工程学技术和原理,矫正畸形,暂时或永久性替代或代偿脑卒中后的某些功能障碍,或为功能训练提供有利条件。包括假肢、矫形器、助听器、拐杖、助行器、轮椅等各种辅助工具。 7.偏瘫医疗体操:分为初、中、高级医疗体操三种。通过体操抑制异常的痉挛模式,提高受累侧肢体的协调控制能力,改善受累侧肢体的关节活动范围,及外周血液循环,预防失用性肌萎缩等并发症,恢复偏瘫肢体的功能。

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房纤颤、高脂血症、吸烟、酗酒、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卒中危险度最高的因素,充分认识脑卒中的病因与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控制脑卒中的发生、提高人们生命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中老年人加 强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平衡膳食结构、减轻心理社会因素对血压的影响、有效降 压治疗等于行为干预措施的预防脑卒中、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基本要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一、预防 平衡膳食机构 1低盐饮食,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之一是体内电解质钠的含量过高,引起钠水潴留、血容量增高而导致血压升高。 2 低脂高纤维饮食,研究表明,每日摄入30~50克大豆蛋白能显著降低有害的血清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而不影响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胆固醇水平;每天坚持吃大蒜,经4~5周后血压会下降10%,血清胆固醇会降低8~10%;各种蔬菜及水果中含有维生素C,可以调节胆固醇的代谢,控制动脉硬化的进展。 3少饮酒,大量饮酒或浓度高的酒可以引起神经中枢功能失调、大脑皮层高度兴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发生脑卒中的机会明显增多,特别是老年人常在饮酒时或饮酒后突然发作脑 卒中的病例屡有发生。因此,中老年人应尽量减少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应少于 20~30克,女性则少于10~15克,高血压患者应戒酒。 二、现代医学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 脑起搏器对过度兴奋的神经细胞有抑制作用,对紊乱的神经细胞有整合作用,对缺氧受损的 神经细胞有修复作用,对功能低下的神经细胞有激活唤醒作用。最近美国科学家研究还发现 磁场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防止老年性痴呆,延长人的寿命。起搏器是目前治疗脑卒中 较好的方法。 2、治疗药物 防治脑卒中西药中有:拜阿司匹林、氯比格雷、脑活素片、弥可保等,都是疗效比较可靠, 有治疗针对性的用药,其中阿司匹林是防治脑卒中的基础用药,对防止脑卒中复发有一定疗效,但临床应用阿司匹林显示有47%的患者存在用药抵抗,即使是阿司匹林肠溶片,也会对 胃肠造成负担和影响,有各种出血倾向的患者,更应禁止使用阿司匹林,服用阿司匹林,须 在医生指导下针对自身情况和病症特征选择用药。 三、中医辩证论治 (一)中经络 1.风痰入络证 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 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学康复治疗知识知多少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学康复治 疗知识知多少 脑卒中也被成为脑血管意外,具有高发病、死亡、致残率,常见于中老年群体,据统计有超过70%的患者会发生早起血肿扩大或累计脑室,3个月的死亡率 接近30%,主要的发病原因为动脉硬化、血压异常、血管外性损伤等,因此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是重要的发病影响因素,由于脑卒中的发病原因 较为复杂,需要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治疗方案,总体原则为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功能恢复,根据患者的发病部位、个人体质、病灶大小等不同预后也具有差 异性,部分患者会留下后遗症对身体功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在治疗完 成后需要经相对漫长的康复周期,但是现代医学体系下常规的药物和手术能够缓 解患者的急性症状,在后续的康复治疗过程中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上关注到中医学在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独特的优势,本文主要 讲述该疾病的中医学康复治疗知识,希望所有人都能了解! 一、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 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定向力障碍:患者大脑对 信息的处理较为困难导致缺乏对时间、地点的判断能力,比如在活动的过程中无 法分辨上午还是下午,辨别不清所处的地点。②注意力障碍:患者在进行日常活 动的过程中难以维持注意力或者表现为注意力的范围减少,导致经常发生丢三落 四的事件。③记忆力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可能对眼前熟悉的家人或者朋友表现 出陌生以及失去擅长的能力等,不利于患者独立生活和回归社会④执行力障碍: 患者主要表现为难以理解他人的表达以及自身的决策能力受损,无法选择与执行 与活动相关的目标。⑤感知觉障碍:主要表现为视觉、听觉、触觉等改变,患者 表现出失认和失用两个方面,比如能够看见目标但无法准确辨认。⑥精神行为异常:表现为患者情绪或者行为上的异常,比如性格的改变或者攻击性增强,极大 的增强了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循证实践指南

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循证实践指南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因此,本文将介绍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循证实践指南,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实践指导。 脑卒中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基础,主要包括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等。然而,现有的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疗效不够显著、副作用等问题。因此,许多研究者开始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的方法,以期取得更好的疗效。 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优势。例如,一项纳入400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另一项研究表明,中药联合西医治疗脑卒中可以降低患者的血液粘度、改善血液循环,同时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尽管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具有很多优点,但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因此,倡导循证实践是非常必要的。循证实践是指将最好的科学证据、临床经验和患者需求结合起来,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在脑卒中的治疗实践中,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并发症、中药过敏史等问题,避免盲目跟风或不科学的治疗方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的优势在于两种医学的互补性。中医药在调节机体免疫、改善血液循环、保护神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自愈能力,缓解病情。同时,西医的先进技术如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等可以迅速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充分发挥两种医学的优势,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根据上述主题和现状分析,提出以下针对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循证实践的实践指南: 基本原则: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临床经验,制定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诊断标准:对于脑卒中的诊断,应采用西医的诊断标准,同时结合中医的证候分类。在急性期,应迅速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确定病灶位置和大小。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如气虚血瘀型、痰瘀阻络型等。

中西医结合康复学重要知识点汇编

重要知识点汇编 (中西医结合康复学) 第一章总论 1、康复的定义,康复的内容(领域)包括哪些; 定义:康复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减少伤病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以发挥其身体、解剖的最高潜能,使病伤者能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领域: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康复工程 2、康复医学的定义、对象及内容; 康复医学的定义:利用医学的措施,治疗因外伤或疾病而遗留功能障碍致独立生活有困难的躯体性残疾者,使其功能达到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为他们重返社会创造条件的医学分支。 对象、范围:各种伤、残人;急、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先天发育障碍者 康复医学的基本内容:(1)康复医学基础学 (2)康复评定学 (3)康复治疗学 (4)临床康复学 (5)社区康复学 3、康复医学的工作包括哪些; 康复预防:三级预防 康复诊断:功能评定 康复治疗:五大支柱(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康复工程。) 4、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功能训练整体康复重返社会 5、康复治疗的基本内容:康复治疗五大支柱(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康复工程。) 6、康复医学与治疗医学的区别; 康复医学与治疗医学的比较 治疗医学康复医学 治疗对象外伤及疾病患者功能障碍患者 治疗方向治愈病因,疾病功能的恢复代偿或补偿 病历内容临床病历临床病历及功能评定· 治疗方法药物手术康复治疗 必要的药物手术 诊疗方式医师、护士康复治疗组 护理方式替代护理介助护理为主 患者态度相对被动积极主动 家属介入不需要需需要家属 7、康复的基本目标: (一)重获独立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ADL)或生活自理能力,自决能力,达到身心的独立. (二)回归社会并进行创造性的生活 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恢复,才是对人的社会属性进行“康复”。否则,其对自然属性的康复就失去了重要价值。 8、病损、残疾及残障的定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