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针对这一情况,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备受关注。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和分析。

1.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中医和西医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各有优势。中医强调整体观念,重视疾病的根本原因和个体差异,强调通过辨证施治,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西医则注重现代医学技术和药物治疗,能够快速控制病情。中西医结合则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综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 护理干预的重要性

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则能够更全面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3. 应用价值的体现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和脑压,减少出血灶的扩大和伤害;二是有效减轻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三是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和功能状态;四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负担。

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具体内容

1. 针灸治疗

针灸作为中医特有的治疗手段,能够通过调理经络、平衡阴阳、促进血液循环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通过刺激穴位,还能够缓解患者的头痛、头晕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中药治疗

中药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中药能够调节患者的体内环境,减轻患者的症状,而且药物成分多样,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配方调理,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康复训练

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康复训练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物理治疗、功

能锻炼、心理疏导等手段,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4. 营养调理

营养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合理的膳食搭配和营养补充,能够帮助

患者提高免疫力,加快伤口愈合,促进身体康复。

5. 心理支持

高血压脑出血不仅是身体上的疾病,还会给患者心理上带来极大的压力和痛苦。心理

支持在护理干预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情绪疏导等,帮助患者树立

信心,战胜疾病。

1. 临床应用前景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随着医学的不

断发展和探索,更多更科学的护理干预手段将被引入临床实践,为患者的康复带来更多希望。

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护理干预也逐渐走向标准化。将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纳入

标准化护理体系,能够更好地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治疗效果。

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护理干预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

化设计。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则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个性化的需求。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是十

分显著的。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将中西医结合护理干

预措施充分运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帮助,帮助他们早日摆脱病痛,重返健康的生活。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高血压脑出血(ICH)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 行护理和治疗时,中西医结合护理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方式。中西医结合护理不仅能够有 效缓解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症状,还能够对其生活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将就中西医 结合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现阶段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其生活质量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高血 压脑出血患者在疾病发作后需要长期卧床休息,这使得他们失去了正常的社交和工作生活,导致了心理和情感上的压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常伴有头痛、失眠、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由于疾病影响了运动功能,身体虚弱,日 常生活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对此亟需采取有 效的护理措施来改善。 1. 西医护理 西医护理主要包括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药物 治疗通过控制患者的血压、减少颅内压等,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手术治疗则可以及时减轻颅内血肿压迫,减少损伤,促进康复。康复训练则可以帮助患者 尽快恢复运动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这些西医护理的手段,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 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显著改善其症状和功能障碍。 中医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医认为高血压脑出血的 发生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因此中医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过 程中,会采用一些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平肝清热为主要手段,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气 血运行,缓解脑血管的压力,促进血肿的吸收和痊愈。中医还会借助针灸、推拿等手段, 帮助患者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缓解疼痛、改善睡眠等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中医和西医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中 西医结合护理是将两者的优势相结合,通过相互配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实际护理 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中医的药物治疗和针灸、推拿等手段,辅以西医的药物治疗和手术 治疗,从而在缓解症状、促进康复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中西医结合护理不仅能够加快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康复速度,还能够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使其更快地摆脱疾病的困 扰。

最新 中医护理在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精品

中医护理在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降压药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中医护理干预。 1.1.1辨证施膳指导患者掌握高血压病膳食原则和针对其体质、病情的辨证施膳。①膳食原则:五六分饱、少盐(<6g/d)多钾、少荤多素、戒烟少酒。②辨证施膳:肝阳上亢型,宜养肝肾,平肝风,清热泻火之品。如芥菜、芹菜、黄瓜、茭白、番茄、绿豆、紫菜、淡菜、洋葱、西瓜、梨、香蕉、苹果、豆制品、川芎白芷鱼头汤、山楂决明子海带瘦肉汤,可常饮枸杞菊花茶、绿茶。忌食肥甘厚味、动物内脏、公鸡头、猪头肉等动风之品及辛辣助火之品。痰浊中阻型,宜健脾理气化痰之品,如白萝卜、竹笋、薏米粥、红小豆、陈皮、橙饼、冬瓜、芡实粥、莲子山药粥等。忌食生冷、肥甘厚味以免助湿生痰。肾精不足型,宜营养丰富,易消化,补肾生精之品。偏肾阴虚者,予平肝熄风,滋肾养阴之品,如银耳、红枣、牛奶、黑芝麻、甲鱼、淡菜、百合等,忌食狗肉、羊肉、辛辣之物。偏肾阳虚者,予补肾助阳之品,如当归羊肉粥、胡桃仁粥、杜仲苁蓉煲猪腰,还有核桃、芝麻、花生等。气血亏虚型,宜开胃健脾,益气养血,清淡易消化之品。如蛋类、瘦肉、猪肝、猪血、红枣、山药、黄芪粥、党参粥、薏米粥、莲子山药粥等。 1.1.2点穴按摩与叩刺主穴:风池、百会、四神聪、率谷、太阳、印堂。配穴:肝阳上亢加太冲、侠溪、太溪,痰浊中阻加中脘、丰隆、阴陵泉。气血亏虚加气海、脾俞、胃俞,肾精亏虚加志室、三阴交。操作手法:先用拇指指腹按摩穴位3~5min,局部有酸、麻、胀、重感“(得气”)效果更佳。再用中指指腹点叩该穴36次,注意叩刺力度;实证叩刺力度稍重,以泻实;虚证叩刺力度稍轻,以补虚。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操作方法。每天2次,10次为1疗程。少寐多梦、失眠者可予“开天门”:用食指或拇指指腹反复推按印堂到神庭、上星穴36次。 1.1.3情志调护①情胜情法。根据“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来调节患者情志。如紧张、激动、大怒可用悲忧(听些悲伤音乐或讲述伤心事情)来缓解制约该不良情志。②说理开导法。向患者说明情志对高血压病康复的影响,使患者自觉调畅情志。③移情易性法。音乐移情法:根据患者病情、证候、心理特征选择适当音乐,调节情志。如焦虑、紧张、失眠、多梦者以节律缓慢、动听、轻柔的轻音乐为主;忧郁、悲伤、思虑过度者以兴奋、激昂、节奏明快的音乐为主,每次30min为宜,音响控制在4~6dB,环境安静,使患者集中精神体会音乐。运动移情法:高血压患者适宜的运动项目有练气功,打太极拳、八锻锦,散步、快步走,慢跑、跳舞、爬山等。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min。运动不仅调节情志,还能直接降低血压。④顺情从欲法。为患者创造宽松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最大程度满足患者心身需要。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由于高血压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脑 出血发病急、病情危重,常导致患者发生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严重的身心困扰。在高血压脑 出血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1. 综合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病情危急,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中西医疗法,西医治疗以手术、药 物为主,中医则主要采用草药、针灸等传统治疗方法。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则能更 好地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方法,从而更好地控制病情,提升治疗 效果。 2. 个性化护理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还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因为每个患者的 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都不尽相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更全面地对患者进行护理, 制定更合理的护理方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接受性和依从性。 3. 综合优势 中医强调阴阳平衡,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更好地调节患者的阴阳平衡,达到治 疗和康复的效果。通过中医的调理,使患者在西医治疗时更容易产生好转,同时也减少了 西药的应用量及副作用。 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具体应用 1. 中药调理 中医药认为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是气血瘀滞、痰浊阻络,因此需要药物疏通经络、化痰、活血化瘀。比如可以使用川芎、天麻等药物来舒经活血,化瘀通络,达到祛痰止血的效 果。 2. 针灸疗法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也有良好的效果。通过针灸,可 以调理患者的气血,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改善脑细胞的供血情况,提升脑部的代谢能力。 3. 营养调理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的影响及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的影响及分析 摘要: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 生活质量。通过对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的影响及分析,可以帮 助提高患者的预后并改善其生活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综合护理干预 在脑出血患者康复中的作用和实施方法。 关键词:综合护理,脑出血,康复,干预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的影响及分析 脑出血是指因脑动脉或静脉破裂或破口而引起的颅内出血。由于 其突然发作、病情进展迅速、严重危害生命等特点,常被称为“脑灾难”。仅次于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造成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脑出血呈现出愈发高发和出现的趋势。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使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有了很大的 提升,但患者的康复治疗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综合护理干预作为一 种全面、系统和科学的护理方式,已经成为脑出血患者康复治疗的常 规方法之一。本文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的影响及具体 实施方法。 一、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1. 减轻脑出血后患者的身体症状 脑出血后,患者往往会出现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这些症 状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通过按摩、 理疗等措施,促进肌肉的松弛、血液循环的通畅,从而减轻身体上的 症状。 2. 促进患者的康复 综合护理干预还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经过手术治疗和急救,脑 出血的患者往往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才能恢复身体功能。综合护理干预 可以通过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筛查并处理康复中 出现的问题等手段,使患者的康复效果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3.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出血后,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的康复期,并且可能会出现社会心 理障碍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护理干预可以 通过关注患者的社会、心理和生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帮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综合护理干预的具体实施方法 1.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每位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情况不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身体状况,制定出具体的康复目标和实施方案。 2. 进行理疗和按摩治疗 脑出血患者常常会出现肌肉僵硬、肢体无力等症状,需要进行理 疗和按摩治疗。这些治疗可以促进肌肉的松弛和血液循环通畅,有助 于缓解疼痛和改善身体状况。 3. 营养与饮食指导 脑出血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饮食和营养问题。综合护理人员应该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营养合理的饮食方案,并进行指导和宣传, 从而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量和健康水平。 4. 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脑出血患者往往会出现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等问题。综合 护理人员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适时开展心理健康干预,从而帮 助患者调整情绪、缓解压力、提高自我控制力。 三、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作为一种科学、全面的护理方式,对于脑出血患者 的恢复和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进行理 疗和按摩治疗、营养饮食指导以及心理健康干预等手段可以提高脑出 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帮助他们重新回到 生活中。因此,综合护理干预应该被广泛应用,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进一步完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脑出血患者。

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的影响脑出血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脑组织的受损和 功能障碍。对于脑出血患者,及时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恢复患 者的健康以及提高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护理干 预对脑出血患者的影响以及其在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早期护理干预 早期护理干预是指在脑出血发生后的最初24小时内采取的一系列 护理措施。这一时期内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康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神经系统、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等的检查。同时,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 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其次,在这一时期内,对于脑出血患者的头部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保持合理的体位等措施都是至关重要的。这 些早期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还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后续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中期护理干预 中期护理干预是指在脑出血发作后的数天至几周内采取的一系列护 理措施。在这一时期内,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例如血压、呼吸频率、体温等。此外,护士还需要协助患者进行生活自理, 帮助患者进行各项活动,如饮食、洗漱、穿衣等。同时,护士应该与 患者进行心理沟通,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并 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鼓励。

三、后期护理干预 后期护理干预是指在脑出血发作后数周至数月内采取的一系列护理措施。这一时期内,护士需要注重患者的康复训练和营养调理。护士应该制定并执行康复训练计划,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认知康复等,以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功能。同时,护士还需要与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对患者的家庭环境进行评估,为患者的回归社会做好准备工作。此外,护士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维持患者的整体健康。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早期、中期和后期的护理干预都有其独特的重要性。通过早期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通过中期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通过后期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功能,并为其回归社会做好准备。因此,对于脑出血患者,护理团队应该密切合作,制定并执行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全面且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护理研究新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护理研究新进展 【摘要】由于社会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目前我国患有高血压疾病的居民 数量正在以较快的速度逐年递增。高血压导致脑内细小动脉发生病变,患者在过 度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血压会出现剧烈的升高,从而导致脑血管破裂引起最 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脑出血。本文旨在对关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并发症预 防护理措施进行综述研究。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护理综述 当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即为血压,当这种压力出现持续 高于正常值的现象时称为高血压。我国对高血压患病率的调查显示,每三个成年 人中即有一人为高血压患者,且该病的患病率仍在持续增高。高血压早期表现为 头晕头痛、心慌等不典型症状,易被忽视,如长期发展未能有效控制将会造成人 体内脏腑、心脏、脑血管的损伤,其中因脑血管破裂造成脑出血的患者死亡率极高。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仍有较大的感染、再出血等风险。而采取有效的护 理干预能够在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1.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常见并发症 高血压脑出血常见并发症包括术后再出血、肺部感染、肢体静脉血栓形成、 偏瘫或肢体感觉障碍、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局部压疮等。 1.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术后患者易因情绪激动、过度劳累 而发生术后再出血现象;因术后昏迷长期卧床、无法活动造成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局部压疮;因异物或呕吐物误吸入肺内造成肺部感染;因神经受损出现胃酸大量 分泌造成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或肢体障碍。这些并发症极大危害了患者的健康,对 脑出血术后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行预防十分重要。

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脑出血是常见的急症之一,相信很多人对脑出血也都不陌生。在我们老家患有脑出血的人非常多,其中有很多人因为发现和救治及时,挽回了生命,而有的人却让脑出血夺去了生命。我们要知道脑出血属于一种急重症,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夺去患者的生命,而在众多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患者在短时间内突然血压持续增高导致颅内出血导致的,这种情况必须要及时救治,否则就会给病人带来生命危险。那么在发生脑出血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办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吗?有什么具体的治疗策略吗?下面我就根据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进行简单的讲解。 目前对于脑出血的治疗来说,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两者又都各有优势,所以很多医学者考虑,将中西医结合起来治疗脑出血,这样会不会对脑出血的治疗有推动作用。有研究学者为了将中西医的优势的更好的发挥出来,还开展了试验工作,其结果显示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还是有一定优势的。那么具体的治疗策略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脑出血的知识。 1. 引发脑出血病因有哪些? 脑出血是属于脑卒中范围内的疾病,是一种非创伤性的颅内血管破裂。对于脑出血这种疾病来说,最常见的病因就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导致颅内压增高,使血管破裂。此外如果患者本身就患有其他疾病,也会增加脑出血发生率,如我们非常熟悉的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动脉或者静脉畸形等。 脑出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脑出血主要是高血压或者淀粉样血管病引起的脑出血。而继发性脑出血就是上面提到的因为疾病引发的脑出血。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引发的脑出血都非常严重,必须引起重视和及时治疗。脑出血高发人群在40-60岁之间,其中50岁左右发生率最高。引发脑出血的原因除了疾病和

课题研究论文:中医综合护理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

临床医学论文 中医综合护理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的 应用 摘要:目的对中医综合护理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xx年6月~20xx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分为两组患者,其中单纯组患者为100例,采用常规护理;100例患者为联合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200例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进行护理干预为3个月时间,联合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血压恢复正常时间、护理满意度、血压发生异常比例对比单纯组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原发性高血压是老年患者最为常见的血管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为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血压升高、恶心、呕吐等。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不能获得良好的控制和治疗,严重甚至导致脑卒中、脑出血发生。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20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其中100例患者联合应用中医综合护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xx年6月~20xx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血压监测情况,符合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单纯组患者为100例,48例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年龄62~74岁,中位年龄(64.50± 2.00)岁,病程时间1.50~4.00年,平均病程时间(2.50±0.50)年;联合组患者为100例,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51例,年龄62~75岁,中位年龄(65.50±2.50)岁,病程 1.50~4.50年,平均病程时间( 2.50±0.50)年。对两组患者的中位年龄、平均病程时间、性别比例等进行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患者均排除重症脑卒中、脑出血、糖尿病、精神系统疾病、严重药物过敏发生。 1.2方法单纯组100例患者,主要是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干预,主要是监督和督促患者进行静脉降压药物滴注和口服降压药物,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控。 100例患者为联合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同单纯组患者,中医综合护理干预主要为:①首先对患者的血压和全身健康情况进行评估,并且依据中医辨证理论对患者进行分型,制定护理干预计划。②依据中医规律进行起居时间干预,夏季应延

中西医结合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西医结合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 究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心血管系统长期的损伤和炎症,导致心脑血管发生病程化的一系列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这些疾病对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也成为全球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而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了这些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已经被广泛研究。据研究显示,中药可调节血压、改善心脏功能、降低血脂、减轻动脉硬化等。例如,玄参、丹参、黄连等中药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破裂,避免导致血栓的形成,起到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此外,一些中药还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凝等作用,能延缓心脑血管系统的衰老。 但是,中药的治疗机制复杂,且药效需要长时间积累。在急性疾病的治疗中,中药的作用并不如西药那么明显。因此,结合西药进行治疗,可在急性期满足患者快速治愈的需求,同时也可在长期康复期内进行中药调理,保证患者心脑血管系统的长期健康。 在近年的一些研究中,心脑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例如,一项针对冠心病的治疗试验,将西药阿司匹林与中药大黄甘草汤结合使用,结果显示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2.5%,明显高于单一使用阿司匹林的控制组的79.5%,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 此外,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过程中,中西医结合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一些中药还可通过调节体内微量元素的代谢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而西医的预防措施也可通过早期筛查高危人群,积极干预生活方式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总之,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了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通过 结合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能更加全面、有效地治疗疾病,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健康益处。因此,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中西医结合的应用研究,推广该治疗模式并进一步完善其治疗机制。

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 本研究旨在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引言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正文涵盖高血压 脑出血概述、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概念、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研 究结果。研究结果将揭示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结论部分将评估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意义,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本研究的结果或许能为高血压脑出血患 者的护理提供更有效的干预手段,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值得进 一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效果、观察、研究、方法、结果、临床意义、未来研究、患者、健康、护理、预防、管理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由长期高血压引起的脑部血管病变,导致脑组 织出血或脑实质损伤的一种疾病。高血压脑出血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是造成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高血压脑出血病情进展迅速、病 死率高、残疾率严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生理、心理和经济 负担。

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至今尚未得到充分验证。本研究旨在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通过观察患者在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后的生存率、生活质量和康复情况等指标的变化,评估其对患者病情的影响。我们也希望通过研究,在临床实践中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提供更科学、系统的方法,并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期望能够进一步探索和验证延续性护理干预在这类患者中的有效性,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这也将有助于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法。 1.3 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护理策略。通过系统观察和总结,可以更好地了解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和优势,为进一步的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和参考。这将有助于提高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和社会意义。 2. 正文

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干预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干预分析【摘要】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疾病,患者需要进行开颅血肿清 除术来缓解症状。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包括术前准备、手术过程中的监测和术后的护理。本文通过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 者围手术期的特点、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手术过程以及围手术期护理的 重要性,探讨了围手术期护理的具体干预措施和评估与监测方法。研 究认为,围手术期护理的有效实施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建议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的监测和护理,提高护理水平,为 患者的康复走向健康奠定基础。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有望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护理实践。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评 估与监测、患者康复、有效性、建议与展望。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危重疾病,病因复杂、病程急骤,易引起高死亡率及致残率。开颅血肿清除术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规治 疗方法之一,对患者的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围手术期护理作为 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

率,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降低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对高血压脑 出血患者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了 解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特点,熟悉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手术过程,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减少 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促进患者的康复。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脑出 血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围手 术期护理的干预措施及其效果,从而提高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 质量。通过对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和具体干预措施进行分析,可以 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进一步提升高血压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水平和手术效果,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 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病情 稳定,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丰富的经验和理论支持。 1.3 研究意义 研究意义: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严重影响患 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围手术期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至关重 要的阶段,围手术期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康复情况。深入研究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干预措施,探 究其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实践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实 践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西医组和结合组,均给予常规护理,结合组另给予中医护理。对比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满意度。结果:护理后2组血压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结合组水平均显著低于西医组(P <0.05);2组满意度分布秩和检验差异显著(P<0.05),总满意率对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利用中西医结合护理降压作用显著,还可提升满意度。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护理;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满意度 原发性高血压在所有高血压病患者中的构成比高达90%,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患者常由于血压水平控制效果不佳而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积极控制此类患者的血压水平意义重大。故此,本研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开展分组对照试验,重点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实践成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医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展开分组对照试验,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西医组和结合组。西医组中男性:女性为14:11,年龄46~76岁,平均(63.7±6.9)岁,病程1~20年,平均 (10.8±1.5)年;结合组中男性:女性为15:10,年龄46~78岁,平均(64.1±7.2)岁,病程1~20年,平均(10.7±1.4)年。2组基线资料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西医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西医健康指导、血压水平监测、提醒患者定期复查等。 结合组在此基础上另实施中医护理干预,(1)情志调护:利用移情胜景、移情易性、暗示解惑等中医情志调护技术保持患者心情畅快,情绪稳定;(2)中医针灸:选取曲池、太冲、百会、太溪等穴位针灸,若有头晕,配风池穴;若有耳鸣,配翳风穴;若有心悸失眠,配神门穴;(3)耳针穴位治疗:选取降压点、神门和耳尖等穴进行贴敷,取肝、心、枕、降压沟等配穴进行耳针治疗;(4)中药熏蒸治疗:取钩藤、白矾、磁石各30g、桑枝20g,合欢皮15g,寄生、牛膝、茺蔚子、桑叶、菊花各10g,进行中药熏蒸。 1.3观察指标 对比护理前后血压水平、满意度,血压水平包括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采用常规袖带法检测;满意度评价包括对护理人员态度、责任感、

科研课题论文:循证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及预后影响

临床医学论文 循证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及 预后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xx年2月―20xx年4月期间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配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照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预后结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急危重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忆性分析,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对于该

类患者的临床价值,为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证据。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xx年2月―±9.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高血压脑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由颅脑MRI和CT得到证实。术前检查显示,本次研究中包括脑叶出血30例,左侧基底节区出血24例,右侧基底节区出血21例,小脑出血15例,其中,63例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去除术,27例行小骨开颅术。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照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脑血管护理干预,主要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指导、临床检测及健康宣教等,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根底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下设2名责任护士,所有人员均接受循证护理的专门知识培训,并通过考核,能够有效掌握循证护理的护理方式。由循证护理小组对患者的临床病症和个人体征进行评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②提出问题:主要为通过参考成功的护理案例,结合护理人员自身的护理经验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查阅相关文献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急诊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急诊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 的影响 摘要:目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救治环节,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应用所取得的 效果,评估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文以86例患者为依据,保证患者脑 出血问题均是由高血压导致,选取的研究时间线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 以随机分配的模式将其划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3)与对照组(43),采用不同 的护理模式,即急诊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与 预后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所涉及的抢救时间相对较少,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预后质量相对较高,ADL评分与FMA评分相对较高,NIHSS 评分相对较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救治环节,应注重对急诊护理干预模式的运用,缩短患者抢救所需耗费的时间,提升预后质量,提高患者生存能力。 关键词:急诊护理干预;高血压;脑出血;预后 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中,若出现颅内压急剧升高现象,可能引发脑出血问题。此种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的产生概率相对较高,若其情绪出现大幅度波动现象, 或是其体力劳动过于频繁,血压升高速率持续加快,会使得病变脑血管产生破裂 问题,导致出血现象。若抢救不及时,不仅会提升患者致残率,而且会提高患者 死亡率。因此,应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救治予以高度重视,并对急诊护理干预模 式加以应用,对抢救流程加以优化,缩短患者分诊与检查等所需花费的时间,提 高救治成效,提高患者生存能力,改善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实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救治效果提升的目标,本研究对急诊护理干预的应 用成效进行评估,选取的时间线为2021年5月—2022年5月,并对医院救治的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脑出血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脑出血的影响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据报道,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已达11.26%,随着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的不断上升,该病已成为我国人群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因长期的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使脑内小动脉因发生病理性的改变而破裂出血。在各种非损伤性脑出血的病因中,高血压占60%左右,它是高血压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50—60岁的病人,北方多于南方,好发于寒冷季节,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临床上以突然的头痛、眩晕、呕吐、肢体偏瘫、失语甚至意识障碍为其主要表现。由于此病残废和死亡率高,又是常见病,故应高度重视。 标签::高血压; 脑出血; 生活方式;护理干预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从本院住院的高血压病例中选取50名患者,年龄在50~70岁,其中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8岁,符合下列条件两项以上的作为干预对象:无脑出血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症,体重指数(BMI)﹥25,吸烟,饮酒等。 1.2方法由专职护士管理及担任该项工作,选择自愿接受高血压危险因素干预的患者,对其血压、体重、血脂、饮食、运动、吸烟、饮酒等情况进行评估,选择有高血压、高血脂、体重指数(BMI)﹥25、吸烟(1包以上∕日)、饮酒(2两以上∕日)、饮食运动不合理等46人,有高血壓、高血脂、吸烟(1包以下∕日)、饮酒(2两以内/日)、体质指数正常、能合理饮食运动等4人。对以上50名适合的对象进行干预,于第一个月、2个月、三个月、6个月、9个月进行复查。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生活方式各种指标的变化。 1.3 干预措施 1.3.1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医学知识水平通过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建立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全遵医行动。对知识缺乏、生活不规律、对治疗信心不足的患者,专职护士对患者进行高血压防治方面的知识宣教。注意身边的症状警告,脑出血发病虽多突然,但部分病人在发病前数小时或数日内会有一些轻重不等和易被人们忽视的先兆症状。建议患有高血压病的中老年人,一旦出现突发头痛加重或间断性变为持续性,突发头晕或原有头晕症状加重,突发一侧肢体或头面、舌部短暂性发麻、乏力或活动欠灵活,或突发口角流水漏气、舌头发硬、咬字不准、吐字不清,突发血压持续升高不降等症状时,应尽快就医和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以确保安全 1.3.2心理干预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心理、情绪对高血压的影响,及时进行心理指导,教给病员暗示、转移、自我分析等方法,指导患者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减少应激及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使其保持情绪稳定、精神愉快、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课题研究论文:分析中医护理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112798 临床医学论文 分析中医护理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临 床效果 高血压的早期症状为头痛、头晕、心悸、失眠、烦躁、疲乏等,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可能累及到患者的脑、心、肾等器官,严重的时候可并发心脏病、脑出血、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xx年10月~20xx年10月在我院住院或就诊高血压患者共280例,其中男性患者180例,女性患者100例,年龄58~78岁,平均65.2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病程1~10年,平均3.13年,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均签署知情同意协议书。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实验组给予中医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1.2.1运动护理伴有高血压的患者都相对较胖,其原因在于患者的体内均过多堆积脂肪,而过多堆积脂肪均可能导致患者伴有高血压,因此对于体格偏胖的患者应当注意。而运动是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非药物治疗方法之一,因此,医护人员可以为患者制定专业的运动计划[2]。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不适合进行剧烈的运动,因此医护人员指导患者业余时间进行有氧运动,可以进行2~4次/w,坚持20min/次以上,运动方式以慢跑、步行、太极拳为佳,避免患者进行剧烈运用。 1.2.2穴位护理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穴位护理的时候应当根据患者的疾病实际情况进行,不同证型均配合不同的中医理论。对于高血压的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采取耳穴按摩的方法、体针、贴药、穴位照射、刺激等方法,帮助患者的血液循环、体制水平等进行改善,从而间接的实现降压的目的。如给予患者患者针灸护理,其中一组为合谷、曲池、外关、三阴交、涌泉;另外一组为为内关、足三里、太冲、气海,两组轮流替换使用,进行2次/d护理[3]。 1.2.3气功疗法医护人员让患者深呼吸,保持全身放松,自然端坐,然后将其两手平放于两边膝盖位置,让患者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两只脚心,然后缓慢而平均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 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 的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划分为常规组和整体组,每组各43例,常规组患者接受 常规护理,整体组患者接受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结果:整体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 差异,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整体护理,相较于常规护理能 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 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整体护理;效果评价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均比较高,其表 现主要为神经系统损害如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等[1]。目前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 疗效果较好,但存在着一系列并发症,因此需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促进患 者康复。本研究择取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86例高血压 脑出血患者,探讨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现做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划分为常规组和整体组,每组各43例。常规组 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最小47岁,最大79岁,平均(60.2±5.6)岁,整体组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最小48岁,最大79岁,平均(60.7±5.1)岁。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无 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整体组患者接受整体护理:①环境,保证病房安静,维持适宜的温湿度和光照,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应激反应。②术前,对患者的病情、情绪、认知度等进行了解,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和宣教,消除患者的 紧张、焦虑情绪,使患者更加了解疾病治疗的相关知识,告知注意事项,帮助患 者建立治疗的信心。③术后,密切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若患者在术后产生了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要及时给予疏导,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积极预防并发症,避免患者再次出血;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挤压和扭曲, 密切注意引流量和液体颜色,发现异常要马上通知医生进行处理;不要让患者摄 入刺激性食物,低盐低钠,多食用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 康复训练。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生存治疗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 表(GQOIL)评定,包含物质生活、躯体健康、社会功能、心理健康4个维度, 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依从性分为完全、一般、不依从,依从=完 全+一般。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治疗依从性为计数资料,表达 为(n,%),接受卡方检验,生存质量为计量资料,表达为(±s),接受T检验,

脑出血偏瘫中康复护理的干预论文(共2篇)

脑出血偏瘫中康复护理的干预论文(共2 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早期肢体康复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中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迅猛增强显着提高了公众生活水平,饮食结构的转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显着增加了高血压患者的发生比例。长期高血压诱导脑细小动脉变性、坏死,若血压水平在此基础上骤然升高,极易造成血管破裂出血。偏瘫为其常见后遗症,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均构成了严重威胁,加强整体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改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组各5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医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整体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回顾相关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男67例,女33例,年龄41~78岁,均与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医神经外科学会制定的高血压脑出血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并经头颅CT检查证实。偏瘫肢体:0级肌张力4例,I级肌张力15例,n级肌张力37例,n级肌张力44例。排除认知功能障碍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两组在—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医护,观察组在患者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生命体征平稳24h后,评估患者的偏瘫程度,对康复治疗方案进行制定,行整体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偏瘫肢体保持功能位(1)平卧位正确指导:为防误吸,头偏向一侧;取软垫置于患侧肩关节下,伸直肘关节,肩上抬,背伸腕关节,伸开手指,预防上肢挛缩;为防髋关节外旋,可取软垫置于膝关节下垫置;患侧足蹬枕,足呈背屈位,以防足外翻、足下垂;为防膝关节外旋,可将膝关节内旋,以降低韧带挛缩、关节强直等继续障碍发生率。(2)侧卧位指导:躯体正面与床面呈直角,健侧肢体于下方卧位,患侧肢体处于上方;背部垫枕,头抬高15~30度,保持体位;健侧肩前伸,手心向上,肘伸直,患侧肩处于前伸位,关节屈曲100度,手心向下,手指及上肢伸直;健康下肢髋关节微屈曲,外伸,患侧下肢垫枕,屈膝、屈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护理干预 措施。方法:本研究作者选择的10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8年7月-2020年7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统计术后感染的患者例数,通过单因素以 及多因素分析法,对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术后感染患者有1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有10例(62.5%),手术切 口感染患者有3例(18.8%),泌尿道感染患者有2例(12.5%),颅内感染患者 有1例(6.3%);单因素分析结果:感染患者和未感染患者的性别、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类患者的年龄、侵入性操作、GCS评分、经验 性应用药物、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脑出血两、合并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75岁、侵入性操作、GCS评 分<8分、白细胞技术≥10×109/L、按照经验给予抗菌药物、合并基础疾病、血 清白蛋白<40g/L属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高血压患 者出血患者术后感染率相对较高,相关危险因素较多,护理中需要对存在高危因 素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重视,严格护理,降低术后感染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感染;影响因素;护理干预措施 高血压属于常发疾病,如果患者的血压长时间升高,患者的脑动脉就会出现 病变情况,同时,因为患者的小动脉发生损伤,小动脉就会发生破裂,进而引发 脑出血,目前,脑出血已经成为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常发并发症,严重威胁了患 者的生命安全以及生活质量[1],在此期间,患者就会产生程度不同的负面情绪, 导致患者的血压不稳,形成恶性循环,对患者的治疗、康复造成不利影响[2]。而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感染是不可忽视的,并且术后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较多,只有了解了高危因素后,方可展开针对性护理干预,降低属于后感染率[3]。以往 的研究中,大多只关注影响因素,对于保护措施的研究较少,因此,作者做出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