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72小时内的脑出血患者60例,出血部位在基底节、脑叶和丘脑,中医辨证为风火上扰,痰热内闭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根据住院时间的长短,治疗2-3周,然后随访90天,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意识改变情况,血肿吸收情况,NIHSS评分,合并症及死亡率,以及随访90天时mRS评分等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意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及血肿吸收情况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合并症较对照组减少,90天mR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可以加快意识恢复,减少并发症,改善90天的mRS评分。

【关键词】脑出血;中风;风火上扰、痰热内闭证;中医药治疗

脑出血属于中医的中风范畴。据报道,急性出血性中风约占所有中风患者的15~20%,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存活者则多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因此积极有效的早期治疗可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目前,脑出血尚无特异性治疗,急性期主要以预防再出血、控制脑水肿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效果不尽人意。我科自2008年2月至2010年5月期间,收集急性脑出血住院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入组标准:

①所选病例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且中医辨证符合风火上扰,痰热内闭证;

②经CT检查符合西医急性脑出血诊断,出血部位在双侧大脑半球者(包括脑叶、底节、丘脑出血);③发病72小时以内,且无明显意识障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组别n 入组时入组后2周

治疗组 30 27.7±11.58 9.6±3.9

对照组 30 26.29±9.67 8.9±5.1#

#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入组2周时出血量吸收无明显差异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情况见表2。

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入组14天时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相比改善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组别n 入组时入组后2周

治疗组 30 11.0±4.3 7.2±2.4

对照组 30 10.4±4.4 6.8±1.9#

#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入组2周时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

2.5 两组患者随访90天mRS评分情况

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患者中,均有2例患者在90天内死亡。余者mRS 情况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随访90天mRS评分比较组别n 入组时随访90天治疗组 28 4.3±0.8 2.3±1.0

对照组 28 4.4±0.5 2.9±1.4#

#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随访90天时mRS评分明显改善P<0.05

2.6 两组并发症情况

治疗组30例患者中,合并肺部感染22例,电解质紊乱25例,消化道出血3例,尿路感染12例,低蛋白血症2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合并肺部感染23例,电解质紊乱25例,消化道出血5例,尿路感染16例,低蛋白血症4例。

3 讨论

脑出血乃卒中急症、重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存活者则由于其严重的致残性而大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因而,如何有效地治疗脑出血,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是摆在临床医生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目前,西医对脑出血的治疗尚无特异性药物,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曾经,重组活化因子VII(rFVIIa)的研究给脑出血的治疗带来希望[2],但随后的研究结果表明[3],重组活化因子VII虽然能够减少血肿体积,但并未对结局产生影响。因此,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脑出血的治疗方案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脑出血在中医称为出血性中风,分闭证和脱症。脱症多有脑疝迹象,无论西医或中医治疗都很困难。因此,研究脑出血闭证的治疗则更有实际意义。出血性中风病中,以风火上扰、痰热内闭之证最为多见,本观察也正是针对这一病机而设。我们对所观察的病例在急性期采用以潜阳熄风、醒脑开窍、清热豁痰为治疗大法,选用天麻钩藤饮或羚羊角汤为主方,用天麻、钩藤、龙骨牡蛎及水牛角粉以平肝熄风;黄芩、山栀、丹皮、竹茹以清热泻火,菖蒲、郁金、远志以醒脑开窍;牛

膝引血下行。现代研究证明,该药具有调节中枢神经介质乙酰胆碱与儿茶酚胺的活性,恢复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功能达到醒脑的作用,同时还可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促进血肿及坏死组织的吸收,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4]。

本组病例的临床观察显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的辨证,及早加用中药治疗,其临床总体预后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在意识障碍恢复的时间、合并症的发生方面也有较好改善。在促进血肿吸收情况和神经功能好转程度等方面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与样本量较少有关。如果增加观察例数,相信会获得好的结论。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中医中药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中药在治疗急危重症中的作用,为提高脑出血的总体疗效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多田明り.CTにする脑内血肿の测定.脑神经外科,1981,9(2):251.

[2] Mayer SA,Brun NC,Begtrup K,et al.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 VII intracerebal Hemorrhage Trial investigators.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 VII for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N Engl J Med,2005;352:777-785

[3] Tuhrim S.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mproving outcome by reducing volume.N Engl J Med,2008,358:2174-2176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首批必备中成药应用指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35—37.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72小时内的脑出血患者60例,出血部位在基底节、脑叶和丘脑,中医辨证为风火上扰,痰热内闭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根据住院时间的长短,治疗2-3周,然后随访90天,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意识改变情况,血肿吸收情况,NIHSS评分,合并症及死亡率,以及随访90天时mRS评分等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意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及血肿吸收情况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合并症较对照组减少,90天mR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可以加快意识恢复,减少并发症,改善90天的mRS评分。 【关键词】脑出血;中风;风火上扰、痰热内闭证;中医药治疗 脑出血属于中医的中风范畴。据报道,急性出血性中风约占所有中风患者的15~20%,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存活者则多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因此积极有效的早期治疗可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目前,脑出血尚无特异性治疗,急性期主要以预防再出血、控制脑水肿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效果不尽人意。我科自2008年2月至2010年5月期间,收集急性脑出血住院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入组标准: ①所选病例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且中医辨证符合风火上扰,痰热内闭证; ②经CT检查符合西医急性脑出血诊断,出血部位在双侧大脑半球者(包括脑叶、底节、丘脑出血);③发病72小时以内,且无明显意识障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组别n 入组时入组后2周 治疗组 30 27.7±11.58 9.6±3.9 对照组 30 26.29±9.67 8.9±5.1# #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入组2周时出血量吸收无明显差异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情况见表2。 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入组14天时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相比改善无统计学意义。

脑出血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

脑出血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常伴随着急性神经系统损伤和功能 障碍,给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治 疗方法,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风险,逐渐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重视。本文将详细探讨脑出血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指南,包括治疗原则、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关键技术和临床应用等方面。 一、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脑出血的治疗目标主要包括保护神经功能、减轻颅内压、防止并发症、促进 康复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制定治疗原则: 1.综合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结合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结果、病程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这有助于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合理选择中西医治疗方法。 2.早期干预:对于急性期的脑出血患者,早期干预尤为重要。西医方面,通 过药物治疗控制颅内压、抗凝、降低血压等;中医方面,可采用针刺、中药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 3.强调个体化治疗:脑出血患者的病因、病情和体质各异,因此治疗应强调 个体化。中西医结合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避免 盲目使用。 4.防治并发症:脑出血患者常伴随着各种并发症,如脑水肿、脑血管痉挛、 感染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应注意预防和积极处理这些并发症,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和风险。 5.强调康复:脑出血后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西医结合治疗应注重康 复阶段的干预,包括康复训练、中医理疗等,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与关键技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可以综合运用中医、西医的药物、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以下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一些常用方法和关键技术: 1.药物治疗:西医药物可用于控制高血压、抗凝、抗凝血等,中医药物则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理气宽中等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常用中药包括丹参、川芎、红花等,可单独使用或配伍应用。 2.针刺疗法:针刺疗法在中医治疗脑出血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缓解疼痛。常用的穴位包括百会、足三里等。 3.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如理疗、康复训练等在脑出血康复中有着重要作用。物理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促进神经细胞再生。 4.中西医结合康复:康复是脑出血治疗的重要环节,中西医结合康复包括康复训练、中医理疗、药物辅助等。中医理疗如拔罐、艾灸等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康复。 5.中药外治:中药外治是将中药制剂应用于患者的皮肤表面,通过吸收达到治疗效果。中药外治在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等方面有一定疗效。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中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以下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1.降低颅内压:西医药物如甘露醇可以帮助降低颅内压,中医药物如川芎、丹参可以活血化瘀,减轻脑水肿,从而达到降低颅内压的效果。 2.促进康复:康复训练、物理疗法以及中医理疗可以帮助患者促进康复,恢复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

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中西医综合治疗进展

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中西医综合治疗进展 通过对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方法和思路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广大医药工作者探讨本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新方法提供参考和启迪。以期找到治疗本病急性期的最佳治疗方案。 标签: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中西医综合治疗;综述 出血性脑卒中亦即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约占所有卒中的10%~15%。脑出血有多种病因,其中高血压是最常出现的。现阶段认为,本病首选综合性治疗,消除血肿,治疗的重心在于最大程度的恢复脑功能,减轻出血造成的脑损害[1]。中医综合治疗、西医综合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是综合治疗的3种临床应用。本文就我国出血性脑卒中综合治疗的现状作一综述。 1 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综合治疗 中医综合治疗是针对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和病机,运用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推拿等)辩证施治。本病急性期内科治疗时化瘀、清热、平肝熄风、通腑、醒神、解毒、补虚诸治法多辨证合并应用[2]。各种治疗方法既可单独用于治疗,又可同时施治,然而本病急性期病情危重,综合的治疗手段往往更能取得满意疗效。 付渊博等[3]观察中医综合方案(包括推拿、针灸,中药注射剂早期介入,辨证中药汤剂,中药泡洗,中医健康教育等)早期干预本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能力。蒲正荣等[4]采用补阳还五汤和针灸、穴位注射联合治疗本病60例,疗效显著,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邹忆怀等[5]认为本病急性期患者病情往往不稳定,容易变化,临证时当灵活选用中医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病残率及死亡率。另外,尚有研究报道[6]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是有效、经济的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方案,这是由于中医综合康复方案重视对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综合辨证调治,使得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的改善优于西医综合康复组,且中医综合康复治疗的成本和效果比西医综合康复治疗更好。 2 出血性脑卒中的西医综合治疗 2.1基本治疗方法西医综合治疗方法基本上可分为内科和手术两大类:①内科疗法中出血性脑卒中的基础治疗方法有血压调控、抗脑水肿降颅内压、改善脑营养代谢、防治合并症等;②手术治疗有锥颅穿刺抽吸和(或)引流、脑室引流、开颅血肿清除术等。开颅清除术可迅速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可使半暗带神经细胞功能改善,治疗效果较好。微创血肿清除术目前在技术和治疗方法上有待改善,术前活动性出血及术中、术后再出血的判断及防治仍需加强。微创血肿清

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疗效观察

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疗效观察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脑出血;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 脑出血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科自2008年3月—2009年9月在西医治疗脑出血的基础上,早期服用中药活血化瘀之剂,临床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为2008年3月—2009年9月住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所有患者均为发病1~24h内就诊的住院患者,平均发病时间为9.5h,诊断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2006年制定的《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试行)》[1]。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证实,出血量10~30ml,出血部位均以基底节为主,伴有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瘫痪侧肢体肌力4级,无意识障碍或轻度意识障碍,对高度怀疑动静脉畸形及动脉瘤、长期大量服用抗凝剂、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及肺部感染者不予入选。

1.2 方法两组均应用脱水降颅压、控制高血压及脑保护治疗(胞二磷胆碱、亚低温),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3天后加用中药益气活血通络方。益气活血通络方组成:黄芪40g,川芎15g,丹参15g,赤芍15g,当归12g,川牛膝10g,茯苓15g,菖蒲12g,红花10g,半夏10g,桂枝9g,甘草6g。口眼歪斜加白附子、僵蚕各9g;眩晕者加菊花、蔓荆子各9g;高血压者加石决明10g,珍珠母6g,磁石10g,黄芪用量宜小;阴伤者加麦冬、玉竹各15g。1日1次,14天后复查头颅CT 观察两组患者血肿大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及血肿周围水肿带的范围。20天后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2 结果 治疗组血肿大小(0.93±0.71)ml,对照组(5.69±0.92)ml,且治疗组血肿周围水肿带范围明显小于对照组。20天后功能恢复情况:治疗组患侧肢体肌力4~5级,生活基本自理14例(53.9%),肌力3~4级,功能明显好转10例(38.5%);对照组患侧肢体肌力4~5级,生活基本自理8例(31%),肌力3~4级,功能明显好转15例(57.7%)。 3 讨论 脑出血的主要危害是脑水肿以及血肿形成压迫脑组织产生神经功能障碍。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发生机制复杂,包括能量耗竭、炎症反应、自由基损伤、血脑屏障开放、血管通透性增加等,现在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其发生机制为:血肿内血浆蛋白渗出和血凝块回缩、凝血酶的毒性作用、血肿周围的局部缺血作用[2]。中医理论认为:瘀血内阻是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瘀血内阻,血液不行,脉络不通,血不

急性脑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

急性脑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 脑出血一般是因为脑实质内血管破裂而导致的出血,是内伤,而不是外伤性的,该疾病是重 症疾病,在急性期有较高的死亡率,最高有68%。患者该疾病的程度情况,与患者的出血部 位以及量有直接的联系,通常,患者的出血量越多,出血部位更深,且出血位置距离大脑半 球中线越近,那么患者的病情自然就比较严重。患者如果昏迷时间较长,昏迷程度较深,那 么就会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效果会降低。一般该疾病容易出现在45-75岁的人身上,且具有 一些显著特点,包括致残率、病死率以及发病率都很高。 2、急性脑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 该疾病起病比较急,病情比较危险,容易病死,且会给患者带去其他的影响,一般很多患者 在治疗之后都会产生后遗症,只不过程度上存在差异,如,认知、吞咽以及运动障碍等。对 于急性脑出血患者,在治疗方面就需要注重减少血肿给脑组织带去的压迫,对颅内压进行降低,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提升血肿吸收速度,或者是将血肿消除掉。在西医治疗方面,会 给患者应用甘露醇,这能够对患者的颅内压进行降低,还会一起使用吠塞米,二者结合可以 发挥出更好的疗效。人血蛋白具有重要作用,其能够提供营养支持,还可以对脑细胞水肿情 况进行缓解,这样患者在脑出血之后的继发性损伤就能够得到降低。这些治疗,都能够有效 的缓解患者的脑水肿情况,降低他们的颅内压。 在中医治疗急性脑出血中,这种疾病被看做是中风、厥证范围中,很多患者都有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的情况,由于内风旋动而引发病症,也就是火升痰动以及气血上逆,使得患者的脑 脉受到影响,出现麻痹阻塞的情况,蒙蔽脑窍。对于出血性中风,一般症状包括癖血阻窍, 因此,对于这种情况的治疗,就需要采取活血化癖的方式,三七就是一种合适的治疗药物, 其活血化癖效果很好,这种重要也被称作是血管清道夫,具有多种功能,比如,活血、止血 以及补血等,其中就止血功能来说,主要的物质有三七素以及棚皮昔等等。而活血化癖的功 能中,主要的活血成分就是皂昔类以及黄酮类,三七粉中的三七总皂昔之所以可以对血小板 聚集进行抑制,主要还是依靠人参皂昔以及人参三醇型皂昔的成分。三七能够促进患者凝血 速度的提升,让凝血酶可以更快的生成,让出血能够尽快的凝结,进而达到局部血管收缩的 作用。三七总皂昔是治疗活血祛癖的重要成分,可以通脉活络,扩张脑血管,对血小板聚集 进行抑制,进而增加脑血流量;除此之外,其还能够抗炎以及抗氧化,对人体的血管平滑肌 细胞进行保护,避免高脂血清损害到细胞,还能够缓解脑水肿,所以,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 的治疗,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以让患者的神经功能能得到更好的恢复,促进治疗 效果的提升,对致残率以及病死率进行降低。 3、如何预防急性脑出血? 脑出血一般多发于中老年人,且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险等特点,因此,这就需要注重对这种 疾病进行预防,主要的预防措施有:血压不能够偏高,中老年人需要经常测量血压,通过服 用药物对血压进行控制;不能进行剧烈运动,可以多参与静态运动,比如,保健操、太极拳 以及慢跑步等;应该少吃或者是不吃含高脂肪、高盐以及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动物 内脏、肥肉、没有鳞的鱼类等,日常饮食要做到清淡,多吃新鲜的蔬菜;工作学习不能够长 期熬夜,要间隔休息,要是长时间都失眠,就需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便秘不能够用力,可 以使用通便药物确保大便通畅;最好不抽烟喝酒,要是有抽烟喝酒的爱好,就需要控制好量,慢慢减少吸入量;不再受刺激或者是激动。要是遇到悲伤或者是兴奋的事情不能够过度,比如,炒股、打麻将、打牌、自我烦恼和看球等,需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所以,在日常 生活中,在没有发病前,就需要做好预防。

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脑出血是常见的急症之一,相信很多人对脑出血也都不陌生。在我们老家患有脑出血的人非常多,其中有很多人因为发现和救治及时,挽回了生命,而有的人却让脑出血夺去了生命。我们要知道脑出血属于一种急重症,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夺去患者的生命,而在众多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患者在短时间内突然血压持续增高导致颅内出血导致的,这种情况必须要及时救治,否则就会给病人带来生命危险。那么在发生脑出血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办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吗?有什么具体的治疗策略吗?下面我就根据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进行简单的讲解。 目前对于脑出血的治疗来说,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两者又都各有优势,所以很多医学者考虑,将中西医结合起来治疗脑出血,这样会不会对脑出血的治疗有推动作用。有研究学者为了将中西医的优势的更好的发挥出来,还开展了试验工作,其结果显示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还是有一定优势的。那么具体的治疗策略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脑出血的知识。 1. 引发脑出血病因有哪些? 脑出血是属于脑卒中范围内的疾病,是一种非创伤性的颅内血管破裂。对于脑出血这种疾病来说,最常见的病因就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导致颅内压增高,使血管破裂。此外如果患者本身就患有其他疾病,也会增加脑出血发生率,如我们非常熟悉的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动脉或者静脉畸形等。 脑出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脑出血主要是高血压或者淀粉样血管病引起的脑出血。而继发性脑出血就是上面提到的因为疾病引发的脑出血。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引发的脑出血都非常严重,必须引起重视和及时治疗。脑出血高发人群在40-60岁之间,其中50岁左右发生率最高。引发脑出血的原因除了疾病和

脑出血中医治疗的临床现状及研究进展

脑出血中医治疗的临床现状及研究进展 摘要:脑出血是临床常见重症疾病之一,其主要指脑实质及脑室内的出血。近 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脑出血患者给予综合救治措施逐渐受到广泛重视,而运用中西医结合则可通过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相互为用,往往能够获得 较高的临床疗效,尤其是中医治疗,以其手段丰富、疗效明显、操作简单、安全 可靠等特点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 关键词:脑出血;中医治疗;现状;进展 脑出血一般病情凶险、发病迅速,严重者可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同时给 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经济负担。临床研究显示[1],脑出血发病原因与脑血管病变 有一定关系,即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关系密切,其最常见的出血部 位是基底节区出血,同时脑桥、脑叶、小脑及脑室也可发生出血现象。脑出血根 据其发病特点可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临床在治疗中多根据脑出血分 期给予西医保守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但临床效果并不理想,中医在脑出血治疗 中极具潜力和优势,将其与西医联合治疗,对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与 病死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笔者就近几年中医在脑出血治疗中 的临床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风是传统中医的一个病名,出血性中风即脑出血与缺血性中风即脑梗死 均属于传统中风范畴,《杂病论》中有云:“或左或右,……歪僻不遂……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中风使然。”即中风典型症状。有学者认为[3],出血性中风病位虽在脑,但与脾胃有关,气机升降失常,中焦壅塞不通,可致气血乱逆于脑;《血证论》中提出出血性中 风属中医血症,其基本病机在于瘀血阻滞。亦有学者认为“出血性中风病发后,瘀血、痰浊、热邪偏盛,壅滞体内不得外泄,则化成毒邪。”认为出血中风的病变机制为内生热毒所致[4]。明代医家张景岳则从“非风”说进行论述,提出“内伤积损” 的论点。同时指出“凡病此者,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内伤,或酒色过度,先伤五脏之真阴,……以致阴阳相失,精气不交,所以忽而昏愦,卒然仆倒”[5]。现代医 学将前人经验进行总结,并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对本病发病机理做进一步探讨,主要在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并归纳为风、火、气、痰、虚、血六端,本 虚标实是其基本病机,以肝肾不足,气血衰退为本虚,痰湿壅盛、风火相煽、气 血郁阻为标实[6];而病位深浅、病情轻重,又有中经、中络、中脏、中腑之别, 且病理因素错综相兼,证候类别不一。 2 中医临床治疗 脑出血治疗中多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理论,通过中药、针灸疗法、推拿及中医综合疗法等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 2.1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普遍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药效持久等优势,王礼堂等研究 者[7]在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脱水、降颅压、自由基清除剂治疗基础上采用活血化瘀 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方剂组成有丹参、鸡血藤各20g,红花8g,桃仁、赤芍、当 归尾各10g,川牛膝15g,水煎取汁300mL,每日分2次口服应用,与单纯西医 治疗的50例作为对照,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0%,神经缺损评分为(14.20±12.80)分,血肿吸收率90.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神经缺损 评分为(21.20±17.80)分,血肿吸收率79.4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

曹子成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诊治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经验总结

曹子成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诊治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经验总结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危急重症,致残率高,死亡率高[1-2]。急性期死亡率约30%~40%。单纯西医治疗,疗效尚不理想。据文献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一定的优势[3-5]。曹子成主任医师为国家基层名老中医,从医30年余,致力于研究中风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临床诊疗中,曹子成主任医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急性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结合验案,总结曹子成主任医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经验,供临床参考,以期提高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效果。 1 病因病机 1.1 主要病理因素——风、痰、瘀高血压脑出血可归属于中医学的“中风”范畴[6-7],中风可以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瘀血是中风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8-9]。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曰:“高人之间,治半身不遂大体属气虚”,他认为:元气亏虚,推动无力,其血必瘀,其论中风一反诸家散火、清热之法,尤推崇活血化瘀法,并创制补阳还五汤、黄芪赤风汤、可保立苏汤等运用至今。曹子成主任医师认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病因

为“血溢脉外”,中医学认为“离经之血便是瘀”,所以瘀血是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病理因素。 曹子成主任醫师认为,风邪、痰浊也是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主要病理因素。其一,高血压可归属于中医学的“眩晕”病。在一定程度上,中风可以视为眩晕的危急重症。肝脏体阴而用阳,《黄帝内经》云:“年过半百,阴气自半”。高血压患者多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若遇情绪激动,大喜大悲,阳亢化风,风邪引动宿痰,横窜脑络,血溢脉外,导致中风。风邪、痰浊常常相互兼夹,单一致病者罕见。其二,风为阳邪,其性炎上,善行而数变。高血压脑出血的急性期,起病急,数分钟甚至数秒发病,病情变化快,临床常见突然昏迷,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朱丹溪云:“怪病多因痰作祟”,这里的痰是广义之痰,包括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1.2 核心病机——肝肾阴虚,风痰瘀阻曹子成主任医师根据自身多年临证经验提出肝肾阴虚,风痰瘀阻是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核心病机。关于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病机,各有侧重,如国医大师张学文认为是“痰火瘀结”;颜德馨教授提出“血瘀阻络”之论,周仲瑛教授则提出“瘀热复合病因学说” 。高血压患者中医辨证多为阴虚阳亢证,病人多为年过半百,肝肾亏虚,阴虚阳亢,一旦情绪激动,气血逆乱,阳亢化风,风痰上犯,瘀阻脑络,血溢脉外,则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曹子成主任医师认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属于本虚标实,病理因素以风、痰、瘀为主,病位在

脑出血急性期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效果研究

脑出血急性期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探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 6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 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服用通腹醒脑汤和祛瘀通窍汤,对患者的症状 进行记录、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血肿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 的感染并发症也少于对照组。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明显缓解患者脑组织缺血、脑水肿及和感染 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出血;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2.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056-01 急性脑出血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当中,近些年来,急性脑出 血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急性脑出血的致残率高、病死率高,且并发症多,严重威胁了患 者的生命安全。现如今,对于脑出血的急性期通常采取西医治疗的方法,而在患者的恢复期 主要采用中医治疗。有研究表明,在脑出血的急性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 地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通过对本院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 收治的6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本院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 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年龄最大 的70岁、最小的40岁。患者脑出血量在15- 60mL,其中40例患者属于基底节区出血,丘 脑出血患者有11例,脑叶出血患者有5例,小脑出血患者有4例。两组患者的患病程度基 本相同,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征以及临床症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 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治疗,西医治疗主要包括:患者卧床休息,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减少患者的脑水肿,必要时对患者进行手术除去血肿,在治疗过程中对 患者给予醒脑静脉注射液20mL加250mL葡萄糖进行静脉滴注,每天一次。观察组患者在西 医治疗的基础上为患者增加通腑醒脑汤,主要是生大黄15g,黄连6g,黄芩10g,栀子10g,三七粉3g,郁金12g,白茅根20g,水煎250mL 分为两次口服,每天一剂。在后两周的治疗 中观察组患者服用祛瘀通窍汤,大黄12g,三七粉3g,水蛭6g,郁金12g,丹参16g,红花 6g,牛膝20g,水煎250mL,分为两次口服,每日一剂。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并进行记录。若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则为痊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基本缓解,则为显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部分缓解,则为有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情况未见明显改变,则为无效;患者的神经功能严重缺损,反而有增高的趋势,临床症状加重,甚至出现死亡,则为恶化。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脑血管病102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急性脑血管病98例,随机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26例,显效50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恶化4例。总有效率89.2%,显效率74.5%。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41例,有效18例,无效13例,恶化8例。总有效率78.6%,显效率6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死亡率与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笔者通过对102例住院患者的疗效观察,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急性脑血管病的治愈率,减少病残率和死亡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本组病例选择均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风病诊断标准;西医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1995年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2例,男70例,女32例,年龄39~78岁,平均58.9岁。对照组:98例,男66例,女32例,年龄42~80岁,平均57.6岁。均经头颅CT扫描确诊。均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枢高热等并发症,两组病情情况大致相同。 1.2 治疗组中医证候分类:中经络88例,中脏腑14例,中医辨证分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27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34例,气虚血瘀17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16例,风火上扰清窍5例,湿痰蒙塞心神3例,痰热内闭心窍4例,元气败脱心神耗散2例。西医诊断分类: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血栓形成65例,脑梗死1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例。对照组:未按中医证候分类。西医诊断分类: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血栓形成65例,脑梗死1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例。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西医治疗:急性期有颅内高压者给予20%甘露醇脱水治疗,控制高血压防止脑水肿、脑疝形成。选用脑活素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个疗程,隔1周做第2个疗程。治疗同时注意预防感染,并及时纠正休克、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控制糖尿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持大便通畅,配合吸氧、冰敷头部,保护脑细胞。 2.2 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中医治疗:①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治

云南白药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云南白药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云南白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以其出色的治疗效果闻名于世。 在医学界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其中包括脑出血。这篇文章 将对云南白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探讨。 脑出血作为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心理和 生理的双重压力。它由于脑内的动脉或静脉破裂或破裂而导致的血液 溢出,会造成脑组织受损,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寻找一种高效并且 安全的治疗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云南白药作为一种中成药,由14味中药组成。其中包括薄荷脑、 天然龙葵子、穿心莲、冰片等。这些中草药被研磨成粉末并制成药膏,具有消炎、止痛、止血等作用。这些药效使得云南白药在临床上被广 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病以及损伤后的伤口愈合。而对于脑出血这样 的重大疾病,云南白药能带来怎样的疗效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在临床实践中,许多医生和患者发现,云南白药在脑出血治疗中具 有一定的疗效。病患者在脑出血发作后及时使用云南白药,可以有效 地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促进血液吸收,防止血栓形成,并促进神经 恢复。这主要归功于云南白药中的天然龙葵子等植物的美容成分,具 有降血压、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此外,云南白药中的冰片等 成分还可以通过提高脑组织的氧合水平,减少细胞坏死和夹层形成, 从而促进脑出血区的康复。 然而,云南白药的使用也需要注意其适应症和使用方法,以确保其 安全和疗效。首先,云南白药主要适用于病情稳定或正在恢复期的脑

出血患者,对急性脑出血不适用。其次,使用云南白药时应严格按照 医生的嘱咐和使用说明进行,不可滥用或超量使用。此外,患者在使 用云南白药之前应先进行过敏测试,以避免因过敏反应而加重病情。 除了云南白药的药物治疗,脑出血患者还需要综合治疗。这包括休息、合理饮食、药物治疗以及合适的康复训练。云南白药的使用只是 其中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并不能替代其他必要的治疗措施。因此, 在使用云南白药治疗脑出血时,病人和家属一定要密切配合医生,按 照医嘱进行治疗,并及时向医生反馈治疗效果和身体状况的变化。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白药的治疗效果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 和实践来验证。虽然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表明云南白药对脑出血具有一 定的疗效,但是由于研究样本数量有限,研究方法存在差异,其结论 的统一性和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因此,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说, 云南白药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治疗方法,但不能过于依赖,必须慎重选择。 综上所述,云南白药在脑出血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它通过消炎、止血、止痛等药效,促进了神经组织的康复和恢复。然而,云南 白药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不能替代其他必要的治疗 措施。此外,云南白药的治疗效果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和验证来支持。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来探索云南白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为脑出血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0例疗效观察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0例疗效观察 标签:血塞通注射液;黄芪注射液;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发病急,致残率及致死率高。脑出血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血肿本身及其血肿周围继发性损害一脑缺血、脑水肿。为了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自2004年6月以来运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本病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入选标准全部病例诊断符合文献标准,并经颅脑CT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均在发病24h内入院;同时排除非高血压脑出血者,发病24h内死亡者,脑室出血及脑出血破入脑室者,出血量大于40mL者,怀疑脑血管畸形,合并严重的心、肾等脏器功能障碍,合并严重消化道出血、休克,有易出血因素者。 1.2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3~70岁,平均56岁。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5~69岁,平均55岁。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0~15分为轻度,16~30分为中度,31~45分为重度。治疗组轻型14例,中型16例,重型10例。对照组轻型17例,中型14例,重型9例。头部CT检查,治疗组基底结区22例,丘脑部位8例,脑叶区10例。出血量按日本多田公式计算,10mL以下10例,10~20mI。13例,20~30mI。9例,30mL以上8例;对照组基底结区20例,丘脑9例,脑叶11例,出血量10mL 以下9例,10~20mI。9例,20~30mI。10例,30mL以上2例。2组在性别、年龄、发病至用药时间、出血部位、脑血肿体积和血肿加水肿带体积、病情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2组入院后立即予西医常规处理,包括卧床、安静、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支持疗法,保持呼吸道通畅,稳定血压,预防感染及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控制脑水肿,选用20%甘露醇快速静滴,4~8h 1次。治疗组:入院第1天即予血塞通注射液(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mL和黄芪注射液(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40mI。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静滴,每日1次。血糖升高加入等量胰岛素。对照组:除不用血塞通注射液外,其余治法均同治疗组。2组均治疗3周。 1.4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评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O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

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35例临床观察

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3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出血病例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香丹注射液加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14d后采用中风病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及复查头颅CT,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血肿吸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例疗效比较,治疗组愈显率为65.7%,优于对照组43.3%,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终有效率为91.4%,优于对照组80.0%,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14d后头颅CT复查血肿吸收情况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血肿吸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香丹注射液能明显促进血肿吸收,改善微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 标签:香丹注射液;急性脑出血;临床研究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其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血肿本身及其血肿周围继发性损害—脑缺血、脑水肿。自2007年4月至2009年12月,我们应用香丹注射液配合西药常规治疗急性脑出血35例,并与单用西药常规治疗30例做对照,观察其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及血肿吸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出血诊断标准[1],选择75例经头颅CT证实为急性脑出血的病例,且出血量≤30ml而不考虑手术治疗者,随机分为香丹注射液加西药治疗组(治疗组)和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54岁~75岁(61.4岁±3.6岁);出现部位:基底节区22例,丘脑6例,脑叶4例,脑干2例,小脑1例;出血量: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病人均根据病情,给予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香丹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高血糖者改用生理盐水)静脉输注,每日1次。两组病人均以14d为1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头颅CT复查及疗效评定。 1.3疗效评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关于中风病疗效评定标准为依据[2]。 治疗前评分与治疗后评分百分比折算法 治前分-治后分治前分×100% 基本恢复:≥81%,6分以下;显著进步:80%~56%;进步:55%~36%;稍进步:35%~11%;无变化:51% 31%~51% ≤30%

中西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西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中医中药分期治疗,并予以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血肿吸收率、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日常生活活动Barthei指数计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28d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组能促进患者血肿吸收,降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和中医症状评分,提高Barthei指数计分,改善生活质量。 标签:高血压;脑出血;中西结合治疗;中医分期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ation chinese medicine unites western medicine to treatmentthe hypertension cerebral hemorrhag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Methods:80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wo groups the same basic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increase used tradition Chinese medicine,give the treatment by stages,And gives 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 Compared two groups of haematoma absorption rate,clinical nerve function damage grading,chinese medicine symptom grading,and the daily life move the Barthei index scoring the change. Results:The treatment group 28d after treatment,these indicators a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1),the clinical result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The treatment group can promote the absorption of hematoma in patients,Reduced the clinical neurological deficit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mptom score,improve Barthei index points,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hypertension,cerebral hemorrhage,combining Chinese and Western therap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phases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因脑血管疾病而死亡者占首位,其中脑出血占脑血管病的20%-30% [1]。近年来脑血管病死亡率降低,致残率相对上升。目前西医治疗效果一般,本课题通过中西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欲探索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致残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0例脑出血患者为1998年1月-2005年12月邛崃市中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 1.2诊断标准①高血压诊断参照《1999年高血压治疗指南》高血压水平的意义与分类标准[2];②脑出血根据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底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进行诊断,并经头部CT确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