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急性脑出血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急性脑出血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急性脑出血研究进展

摘要:高血压脑出血是指慢性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内细胞病变,从而

导致脑内小动脉神经的破损和出血,并且它已经成为高血压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此病病程缓慢,因此50~60岁的人群最易患此病。而且近几年来,此病

的发病率、死亡率在全国统计数上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学。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高血压;急性脑出血;临床应用前景;

神经外科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就是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现今,此病不仅大幅度的影响了人群生活质量的高度,还随时可

能在几秒钟让你死亡、植物人等危险。因此,医学研究者日益渐日分析其病理,

探究方法,终于得到突破。近几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已然成为高血压急性脑出血

患者喜爱的治疗手段,由此,本文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

临床效果,对其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1 中西医对高血压急性脑出血病机的认识

1.1 中医病机

高血压是脑出血患者最重要和独立的危险因素,脑出血患者在活动或情绪发

作时,头痛、头晕、高血压、昏迷、偏瘫等症状应考虑到脑出血的可能。中医认为:高血压脑出血是属于大脑的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因此,许多患者脏腑功能

失调,气血亏虚,或痰瘀的,再加上愤怒,焦虑,过度饮酒饱食,气候变化和其

他病机,可随时导致脑血管或血溢脉阻塞,导致中风昏倒。

1.2 西医病机

在长期高血压的刺激下,大脑内小血管内弹力层经受不住刺激,破裂开来。

就只剩下动脉的内膜和外膜,因此,小动血脉在高血压冲击的作用下,形成硬化

和透明变性质,从而导致血管张力的局部改变和微动脉瘤的形成。而在大脑基底节、丘脑、脑干和其它的核形成的粟粒性微动脉瘤,在目前医学界,已经公认为

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最大的因素。脑小动脉透明性脂肪变性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

见的病理基础。慢性高血压导致脑内膜水肿,血浆中某些成分的渗透性的增强,

包括脂质,可在血管壁中沉淀,血壁管由于长期受到高血压的压力从而导致病变性,出现透明的脂肪变性、纤维素样坏死,导致动脉壁损伤和脑出血。

2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急性脑出血的优势不足

古人云:“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因此不论是中西还是西医,在治病救人的

过程中一定会有自己的不足之处。中医优势:没有繁琐的检查手段,对症下药,

且药物的本身具有相克相解相溶的药性,从而又能治病不良发应还小,与西医结合,能够减去西医药物的毒性,增加效果等优点。其不足则是味道不好、服用不便。西医优势:手术切除脑内血肿可有效降低颅内压,促进急性期应激脑细胞的

早期恢复。其不足之处在于:在西医治疗中,为了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首先要

控制水肿和颅内高压,以免出现脑水肿而非采用甘露醇脱水治疗。

3 治疗

欧阳智[1]等研究:针对6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平均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早期和后期给

予中药治疗。观察3周。结果:治疗组的治愈和显效率为68.42%,总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的治愈和显效率为43.33%,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明显优

于对照组(P<0.05);班文明[3]等研究:2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治

疗组160例;对照组给予血压、颅内压、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使用脑保

护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急性高血压脑出血超急性期、急性期、恢复期3期病机特点,分别采用杏林I、Ⅱ、Ⅲ号(杏林I号:全瓜萎、胆南星、天麻、钩藤、菊花、石菖蒲、生大黄、枳实,杏林Ⅱ号:半夏、白术、天麻、桃仁、丹参、当归尾、茯苓、三七、苏木,杏林III号:生黄芪、党参、白术、全当归、桃仁、赤芍、川芎、广地龙、鸡血藤、桑寄生、炒杜仲、怀牛膝)配合针灸(上肢:肩髑、合谷、曲池穴,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穴;口角歪斜者加地仓、夹车穴)治疗;观察一个月。结果:治疗组血肿吸收率[(0.84±0.18)%]高于对照组[(0.59±0.15)%,P〈0.05],治疗后NDS评分[(13.1±11.3)分]低于对照组 [(20.3±12.0)分];且治疗组总有效率(95.0%)明

显优于对照组(72.5%,P<0.05)。王传坚[4]等研究:根据血肿量,采取依据CT

片定位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针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并辅以中药颅脑逐瘀

汤和瘫复灵汤加减以及针灸、按摩等综合治疗。结果本组43例,死亡8例,存

活35例。存活的半年随访ADL,(社会生活能力正常)8例,ADL:(生活自理)15例,ADL,(部分生活自理)9例,ADL。(保留意识但卧床)3例,ADL。

(植物生存)0例。

4 讨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以下优点:①治疗疗效明显。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较西医或中医单方面治疗的疗效好。②加强预防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再出血等并发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大量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高

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合并中药治疗可降低死亡率;③生活得到保障。首先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调整患者的整体状态,如改善脑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其次采用西医治疗,能有效的使患者的生活得到保障。④中西医结合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满意,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术后出血,但只要坚定中西医

基础原则上对症治疗,再利用现代技术带来的先进设备辅助治疗,我们一定可以

在这一领域再创新高。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早

期西医治疗虽能明显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症状,但对患者的恢复无明显影响。且中

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从而降低并发症率及死亡率的发生,给予

患者生活的保障。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是一种多途径、多目标、全方位的治疗

方法。它不仅用于西医外科手术,而且能迅速抑制局部疾病的优势,它还利用中

药改善身体各个部位的微循环,两者的结合大大加快了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虽

然在高血压中合并中医和西医治疗出血性疾病,降低颅内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及时找到解决

方案,不断完善治疗方案。总之,既要继承中医的精髓,又要发挥现代西医不断

创新的精神,共同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带来更辽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欧明亮,姜锦林,陈军辉,等.高血压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评价[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2):459-459.

[2]孙兆,杨如意,张红武,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1例[J].中国实

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7):271-273.

[3]班文明,倪代梅,谢道俊,等.中医辨证结合西医分期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17(4):234-236.

[4]王传坚,李玉香.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11):1012-1013..

[5]游俊莉,陈钢妹,胡平浪,等.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984-1986.

[6]彭小兰,司江华,严雯,等.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脑血流量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5(4):272-272.

脑出血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

脑出血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常伴随着急性神经系统损伤和功能 障碍,给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治 疗方法,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风险,逐渐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重视。本文将详细探讨脑出血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指南,包括治疗原则、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关键技术和临床应用等方面。 一、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脑出血的治疗目标主要包括保护神经功能、减轻颅内压、防止并发症、促进 康复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制定治疗原则: 1.综合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结合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结果、病程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这有助于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合理选择中西医治疗方法。 2.早期干预:对于急性期的脑出血患者,早期干预尤为重要。西医方面,通 过药物治疗控制颅内压、抗凝、降低血压等;中医方面,可采用针刺、中药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 3.强调个体化治疗:脑出血患者的病因、病情和体质各异,因此治疗应强调 个体化。中西医结合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避免 盲目使用。 4.防治并发症:脑出血患者常伴随着各种并发症,如脑水肿、脑血管痉挛、 感染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应注意预防和积极处理这些并发症,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和风险。 5.强调康复:脑出血后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西医结合治疗应注重康 复阶段的干预,包括康复训练、中医理疗等,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与关键技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可以综合运用中医、西医的药物、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以下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一些常用方法和关键技术: 1.药物治疗:西医药物可用于控制高血压、抗凝、抗凝血等,中医药物则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理气宽中等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常用中药包括丹参、川芎、红花等,可单独使用或配伍应用。 2.针刺疗法:针刺疗法在中医治疗脑出血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缓解疼痛。常用的穴位包括百会、足三里等。 3.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如理疗、康复训练等在脑出血康复中有着重要作用。物理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促进神经细胞再生。 4.中西医结合康复:康复是脑出血治疗的重要环节,中西医结合康复包括康复训练、中医理疗、药物辅助等。中医理疗如拔罐、艾灸等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康复。 5.中药外治:中药外治是将中药制剂应用于患者的皮肤表面,通过吸收达到治疗效果。中药外治在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等方面有一定疗效。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中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以下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1.降低颅内压:西医药物如甘露醇可以帮助降低颅内压,中医药物如川芎、丹参可以活血化瘀,减轻脑水肿,从而达到降低颅内压的效果。 2.促进康复:康复训练、物理疗法以及中医理疗可以帮助患者促进康复,恢复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

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中西医综合治疗进展

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中西医综合治疗进展 通过对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方法和思路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广大医药工作者探讨本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新方法提供参考和启迪。以期找到治疗本病急性期的最佳治疗方案。 标签: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中西医综合治疗;综述 出血性脑卒中亦即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约占所有卒中的10%~15%。脑出血有多种病因,其中高血压是最常出现的。现阶段认为,本病首选综合性治疗,消除血肿,治疗的重心在于最大程度的恢复脑功能,减轻出血造成的脑损害[1]。中医综合治疗、西医综合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是综合治疗的3种临床应用。本文就我国出血性脑卒中综合治疗的现状作一综述。 1 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综合治疗 中医综合治疗是针对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和病机,运用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推拿等)辩证施治。本病急性期内科治疗时化瘀、清热、平肝熄风、通腑、醒神、解毒、补虚诸治法多辨证合并应用[2]。各种治疗方法既可单独用于治疗,又可同时施治,然而本病急性期病情危重,综合的治疗手段往往更能取得满意疗效。 付渊博等[3]观察中医综合方案(包括推拿、针灸,中药注射剂早期介入,辨证中药汤剂,中药泡洗,中医健康教育等)早期干预本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能力。蒲正荣等[4]采用补阳还五汤和针灸、穴位注射联合治疗本病60例,疗效显著,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邹忆怀等[5]认为本病急性期患者病情往往不稳定,容易变化,临证时当灵活选用中医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病残率及死亡率。另外,尚有研究报道[6]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是有效、经济的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方案,这是由于中医综合康复方案重视对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综合辨证调治,使得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的改善优于西医综合康复组,且中医综合康复治疗的成本和效果比西医综合康复治疗更好。 2 出血性脑卒中的西医综合治疗 2.1基本治疗方法西医综合治疗方法基本上可分为内科和手术两大类:①内科疗法中出血性脑卒中的基础治疗方法有血压调控、抗脑水肿降颅内压、改善脑营养代谢、防治合并症等;②手术治疗有锥颅穿刺抽吸和(或)引流、脑室引流、开颅血肿清除术等。开颅清除术可迅速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可使半暗带神经细胞功能改善,治疗效果较好。微创血肿清除术目前在技术和治疗方法上有待改善,术前活动性出血及术中、术后再出血的判断及防治仍需加强。微创血肿清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由于高血压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脑 出血发病急、病情危重,常导致患者发生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严重的身心困扰。在高血压脑 出血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1. 综合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病情危急,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中西医疗法,西医治疗以手术、药 物为主,中医则主要采用草药、针灸等传统治疗方法。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则能更 好地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方法,从而更好地控制病情,提升治疗 效果。 2. 个性化护理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还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因为每个患者的 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都不尽相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更全面地对患者进行护理, 制定更合理的护理方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接受性和依从性。 3. 综合优势 中医强调阴阳平衡,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更好地调节患者的阴阳平衡,达到治 疗和康复的效果。通过中医的调理,使患者在西医治疗时更容易产生好转,同时也减少了 西药的应用量及副作用。 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具体应用 1. 中药调理 中医药认为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是气血瘀滞、痰浊阻络,因此需要药物疏通经络、化痰、活血化瘀。比如可以使用川芎、天麻等药物来舒经活血,化瘀通络,达到祛痰止血的效 果。 2. 针灸疗法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也有良好的效果。通过针灸,可 以调理患者的气血,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改善脑细胞的供血情况,提升脑部的代谢能力。 3. 营养调理

高血压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进展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原因。其发病率逐年增高,病死率高。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者,近年来呈年轻化趋势。近年来,随着对脑组织血肿损伤机制研究进展以及微创技术介入等方法治疗脑出血取得的良好效果,引起了人们对脑出血研究的强烈关注。现对其进展综述如下。 1.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方面 1.1早期血肿扩大 既往认为,活动性脑出血多为一次性的,很少持续1h以上,现在认为,起病1h出血仍可继续,甚至24h以内血肿也可继续扩大。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年龄较轻;②病变部位较深;③高血压未能及时控制;④急骤过度脱水;⑤病前服用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等。 1.2 血肿毒性作用 传统认为脑出血的脑损伤系因血肿本身压迫周围脑组织区域的微循环,产生血肿周围区域的脑缺血及水肿所致。目前认为,除血肿本身的占位效应外,周围脑组织的血循环障碍、代谢紊乱、血脑屏障受损、血液分解产物释放的多种活性物质共同损害脑组织。有学者用气囊充胀模型模拟脑出血占位效应,发现周围脑组织损伤明显轻于注入同等全血量的脑出血模型,这就说明血液及其分解释放的多种活性物质是脑损伤的关键因素。 1.3 局部脑血流变化 实验发现,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血流信号出现短暂下降,下降程度与血肿大小呈正相关,进而形成继发性缺血性损伤,形成了类似脑梗死的缺血半

暗带。半暗带内的神经元的病理改变在一定时间内是可逆的经积极治疗可促进缺血半暗带再灌注,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预后。 1.4 脑水肿 CT、MRI影像学资料表明,脑出血后1h可发生脑水肿,24h水肿明显,3—5d 达高峰,此时脑水肿可是血肿大小的2~4倍。既往认为,脑出血后血肿压迫微循环产生周围组织缺血是水肿产生的主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脑出血后局部血肿在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血肿释放的某些活性物质或血液本身成分是脑水肿的物质基础。脑出血水肿是间质性脑水肿、血管源性脑水肿、细胞毒性脑水肿的共同结果。 1.5 血脑屏障 脑出血血肿形成24h后,同侧大脑半球血脑屏障的渗透性增加。正常动物颅内注入凝血酶可产生类似的破坏,这说明凝血酶是血脑屏障破坏的重要因素。凝血酶破坏血脑屏障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认为与受体介导的途径无关。因为脑血管内皮细胞缺乏密集的凝血酶受体。 1.6 炎症反应 动物实验证实,脑出血后存在炎症反应,较非出血性脑损伤更为明显。Rosenberg等研究发现,脑出血6~12h血肿周围出现中性粒细胞浸润,48 2h达高峰。Del等发现病灶中强烈的嗜中性粒细胞反应可加重血肿周围神经元损伤,炎症细胞浸润与细胞死亡存在时间上的相关性,渗出的中性粒细胞能够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1L_6)、干扰素、氧自由基等,可加重脑损伤。同时炎细胞可以阻塞血管,引起局灶性脑缺血。有人对脑出血大鼠模型行全身照射、低温等处置,可减轻炎症反应,减轻脑损伤,促进

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近年来高血压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高不断升高,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约占脑出血总体发病率的70%左右,病死率高达50%左右。年龄多在50岁一70岁之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本研究对近年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内科治疗进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以期为提高该病内科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1、降低颅内压 研究发现,脑水肿在脑出血后6h即可发生,且在24h—5d内达到高峰期;在疾病早期,血肿扩大为疾病恶化的重要因素,而在发病48 h后,脑水肿则成为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及时降低颅内压意义重大。 降低颅内压的常用药物包括甘露醇、利尿剂、甘油果糖、人血白蛋白等。其中,甘露醇为目前最为常用的药物,该药为高渗性脱水剂,可清除自由基、抑制神经细胞膜的氧化,具有起效快、作用持久的特点。但是,该药使用时间过长易导致疗效减弱、肾功能损害以及反跳作用,其早期使用不当可加重脑出血。有研究将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人院后12 h内静脉快速输注250 mL和125 mL 15%的甘露醇,另一组不输注甘露醇,结果显示,大剂量甘露醇组的血肿量明显大于小剂量甘露醇组及不使用甘露醇组,说明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应用大剂量甘露醇可导致血肿扩大,而小剂量甘露醇或不使用甘露醇对血肿大小的影响不显著。还有研究探讨了甘露醇不同剂量和时间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及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全剂量(250 mL/次)与半剂量(125 mL/次)甘露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相当,但半剂量组的肾毒性更小;另外,在发病12 h给予甘露醇治疗可更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因此,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应用常规剂量(250 mL/次)甘露醇有增大血肿扩大风险及肾毒性的可能,可应用半剂量( 125 mL/次)甘露醇或改用其他降低颅内压药物,以提高安全性。 相对于甘露醇,甘油果糖药性较平缓,对肾脏毒性较小,适用于轻症患者,以及肾功能不全者。对老年患者以及伴有腎功能不全者,可以采用甘油果糖联合利尿剂的方案,但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有研究显示,甘油果糖及吠塞米联合应用的疗效优于单用甘露醇。人血白蛋白不作为常规用药,仅适用于低蛋白血症患者。 目前,高渗盐水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国外学者已成功将其应用于难治性颅内高压的治疗中,且安全性较高。国内也有应用高渗盐水治疗脑出血所致颅内高压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报道,均获得满意疗效。但是,该类药物静脉用药后可能会引起血浆渗透压过高、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甚至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中仍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对于该药最佳用量、用药频率及给药方式等还需进一步深人探讨。 2、控制血压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因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患者 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甚至危及生命。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护理被广 泛应用,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从中西医结合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 1.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中医师会 开具具有活血化瘀、祛痰清热等功效的中药。这些中药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 减少脑出血的损害,同时还能降低患者的血压,减轻脑部的压力,有助于防止脑出血再次 发生。 2.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中医的传统疗法,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也有一定的疗效。通过刺激特定 的穴位,针灸能够调节患者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有助于恢 复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从而减少脑出血的危害。 3.中医推拿 中医推拿是一种通过推、拿、揉、按等手法来调整人体气血、经络的疗法,对于高血 压脑出血患者来说也有一定的帮助。推拿能够促进患者气血的运行,加速体内血液的循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脑部供血情况,减轻脑出血的损害。 4.西医护理 在西医治疗方面,护理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病情较轻的情况下,及时的康复护 理能够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护理工作者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包 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质 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活品质。中医治疗能够减轻患 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西医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 全面的护理服务,在生活方面给予患者大力支持,保障患者的生活需求,从而提高患者的 生活品质。 2.促进患者的康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原发性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疾病,患者数量庞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 康和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中已经展现出显著的优势, 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旨在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调研:搜集近年来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文献,包括 病因病机、临床疗效评价、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2. 实验设计:通过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中 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比较两组在降压效果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 3. 数据采集:将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生活方式等进行采集,同时记录患者 接受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数据。 4.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方案实施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了5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250例随机分配到中西医 结合治疗组,250例分配到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采用了中药配合西药 的方法进行治疗,西医治疗组采用了西药单独治疗的方法。两组的患者在进入研 究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记录和体检,同时需要控制一些干扰因素,例如禁用其 他抗高血压药物和限制饮食等。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接受规范的监测和管理,包括血压监测、不良反应 监测等。治疗结束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数据采集和分析: 本研究采集的数据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生活方式等,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通过对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降压效果上优于西医治疗组,降低了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显示出较高的安全性。 结论: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降压效果上具有更好的优势。 2. 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减少了患者的不良反应风险。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上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和优势,为临床中治疗该病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望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减轻患者的病痛和经济负担。

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脑出血是常见的急症之一,相信很多人对脑出血也都不陌生。在我们老家患有脑出血的人非常多,其中有很多人因为发现和救治及时,挽回了生命,而有的人却让脑出血夺去了生命。我们要知道脑出血属于一种急重症,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夺去患者的生命,而在众多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患者在短时间内突然血压持续增高导致颅内出血导致的,这种情况必须要及时救治,否则就会给病人带来生命危险。那么在发生脑出血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办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吗?有什么具体的治疗策略吗?下面我就根据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进行简单的讲解。 目前对于脑出血的治疗来说,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两者又都各有优势,所以很多医学者考虑,将中西医结合起来治疗脑出血,这样会不会对脑出血的治疗有推动作用。有研究学者为了将中西医的优势的更好的发挥出来,还开展了试验工作,其结果显示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还是有一定优势的。那么具体的治疗策略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脑出血的知识。 1. 引发脑出血病因有哪些? 脑出血是属于脑卒中范围内的疾病,是一种非创伤性的颅内血管破裂。对于脑出血这种疾病来说,最常见的病因就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导致颅内压增高,使血管破裂。此外如果患者本身就患有其他疾病,也会增加脑出血发生率,如我们非常熟悉的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动脉或者静脉畸形等。 脑出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脑出血主要是高血压或者淀粉样血管病引起的脑出血。而继发性脑出血就是上面提到的因为疾病引发的脑出血。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引发的脑出血都非常严重,必须引起重视和及时治疗。脑出血高发人群在40-60岁之间,其中50岁左右发生率最高。引发脑出血的原因除了疾病和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研究现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研究现状* 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病因、发病机制、治则治法、辨 证论治,加强高血压的防治。方法:查阅国内外高血压相关文献,分析、归纳、 总结。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及高血压伴有并发症的情况疗效显著,明显 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及高血压伴有并发症的临床 优势显著,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1.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在我国医学古籍中并无明确对高血压病名的记载,将之列入“头痛”、“眩晕”的范围,在我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已将其统一命名为“风 眩”[1]。认为高血压多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久病体虚、先天禀赋不足和年老 体虚等多种因素致使机体气血和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情志失调而使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火盛动风,上扰清窍,瘀阻脑络;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之气,运化 失司,内生痰饮;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过劳导致肾精亏损,脑窍失养,内生风动。这些病理产物长期积聚在人体内,淤阻清窍,壅滞气机,从而蕴生湿热,烧灼脉络,耗伤津血,炼液为痰,败血成瘀,痰淤变生多种它症,是高血压长期存在的 根本原因[2]。 高血压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在国际的统一标准中, 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就可以确诊为高血压。高血压分为 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为多因素,尤其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 作用的结果,并伴有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其治疗主要通过药物降压。继 发性高血压是由于某些确定疾病的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3]。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主 要有激素机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肾脏机制:即各种原因引起 的钠潴留、肾性水,增加 *【基金项目】202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0505181164558)。

脑出血急性期最新研究进展

脑出血急性期最新研究进展 目的:分析与总结脑出血急性期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研究近年来有关于脑出血急性期的相关文献,并做出总结。结論:脑出血急性期应得到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脑出血预后有重要意义。 标签:脑出血;急性期;研究进展 脑出血是一种起病急并且致死率较高的疾病,脑出血的发病率较高,在所有脑卒中疾病中能够占到的比例为15%左右。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脑出血疾病的发生率逐渐下降,但是急性期的脑出血患者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死亡率高达30%--50%,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不仅如此,脑出血急性期同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有统计学资料显示,脑出血急性期的致残率高达75%[1]。急性期的积极治疗对于脑出血的预后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于近年的文献作深入的研究,并综述如下: 1脑出血的发病机制 本文所研究的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出血,出血的原因需排除外伤所引起的脑出血,其中80%左右的脑出血为原发性的脑出血,无明确的诱因。另外还有20%左右的脑出血为继发性的脑出血,继发于其他疾病而引起的脑出血。引起脑出血的所有疾病中,高血压占到所有疾病的一半以上[2]。另外还有30%的患者是因为动脉瘤以及动脉畸形或者是因为其他疾病而口服抗凝药物引起的。病理生理学对于脑出血的研究发现,原发性的损害是指当血肿对周围的组织神经发生影响,这是通过占位效应所产生的影响。而继发性的损害是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周围水肿的发生所产生的自由基是引发炎症反应的重要原因[3]。炎症反应会引发细胞毒性,这会对血肿周围的细胞产生严重的降解作用。对于脑出血的病理生理学研究,可以为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提高突破口,从多个途径提升对于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当脑出血处于不同时期时需进行不同的治疗,以保证治疗的效果。 2对于脑出血患者的现代化治疗 对于脑出血患者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分为内科口服药物治疗和外科的手术治疗。对于高血压引起的继发性脑出血,当患者出现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高危因素时,应积极的采取手术治疗[4-5]。高血压的高危因素包括:1当小脑出血范围大于3cm时,患者的神经功能出现严重受损并且不断恶化,患者有脑干受损的情况,亦或是患者发生严重的脑室梗阻进而引发的脑积水。2当患者脑出血的体积大于30ml时,并且脑叶如果有血肿且距离脑表面的距离小于10mm时。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手术治疗,其目的在于迅速的清理患者脑部出血所引发的血肿,血肿的清楚可以解除对于周围神经组织引发的压迫与占位,可以尽可能的保护脑部细胞,多数压迫占位对于细胞的损伤是不可逆的损伤。尽管手术治疗可以对血肿进行清除,但是由于脑部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其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明确。而且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进展 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脑血管病逐年升高,并趋向年青化。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指由高血压病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据报道我国每年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在50~80/10万,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预后极差,病残率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进展很快,内科保守治疗有降压、脱水、防治并发症,钙离子拮抗剂、胰岛素运用等;外科治疗予以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微创手术;早期介入综合康复治疗,如活血化瘀药、针灸推拿和高压氧疗等。本文对HICH的内、外科及康复期治疗作一系统回顾,总结如下。 内科治疗 脱水降颅内压、控制血压、防治并发症是HICH的治疗原则。另外钙离子拮抗剂、胰岛素、活血化瘀中草药已运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疗效。 1.脱水降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急性期脑水肿是HICH的主要死亡原因。HICH发病6h开始出现脑水肿,影像学上可见出血周同的水肿带,一般l一5d为脑水肿高峰期,完全消失需4~6周。甘露醇及甘油果糖是降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的常用药物,既往习惯将地塞米松加入甘露醇中,有利于防治脑水肿和清除自由基,但可诱发应激性溃疡,且对伴有糖尿病、溃疡病及感染的病人不适宜,故目前临床不主张运用糖皮质激素。常规的方法为根据病情20%甘露醇125ml每4h、6h 或8h1次,以后逐步减量…。美国卫生协会(American health association,AHA)1999年方案提议:甘露醇不作预防性应用,急救时可短期应用,每次剂量为(0.2~0.5)g/b,应用时间不超过5d。但报道显示,在出血早期,甘露醇会从血管破损处进入颅内血肿,导致血肿内渗透压增加,进一步增加脑出血量,病情加重。对老年人及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我们可以用甘油果糖加速尿配合运用,但要注意

脑出血的中医治疗进展

脑出血的中医治疗进展 【摘要】脑出血是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中医药在脑出血的治疗中极具潜力与优势,尤其在配合西医治疗时,对降低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近年来脑出血治疗的中医方面进展及尚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关键词】脑出血;中医治疗;综述 脑出血发病率在老年人中有逐年增多趋势,降低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是临床治疗主要目的,也是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中医在脑出血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配合西医治疗时,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内科或外科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方法是中医辨证辩病治疗与西医基础治疗及对症处理的结合,本文总结近年来脑出血治疗的中医方面进展。 1 神经内科方面应用 1.1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1.1.1 程世开等[1]将1997年8月至1999年8月期间脑出血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3 d内死亡者不记入观察,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于患者发病3 d左右加用补肾益气活血通络止血中药,1剂/d,150 ml/次,2次/d,口服或鼻饲,基本方: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丹参、桃仁、红花、全蝎、蜈蚣、土鳖虫加减,急性期加三七粉。治疗40d后,治疗组在促进血肿吸收、脑水肿消除时间、治愈率、死亡率、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1.1.2 刘茂才等[2]研究中医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对高血压性中大量脑出血疗效,将201例脑出血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103例,对照组98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以清热平肝、破瘀涤痰、通腑醒神为基本治法,酌情给予通腑醒神胶囊(番泻叶、虎杖、人工牛黄、天竺黄、栝楼仁)、脑脉Ⅱ胶囊(人工牛黄、水牛角、龙胆草、虎杖、水蛭、益母草)、脑脉1号胶囊。研究表明治疗组在总有效率、病者生活能力改善、降低病死率、降低并发症、改善中医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 1.1.3 冯福海等[3]以降气火之逆、化瘀血利痰湿为法,自拟降逆化瘀利水汤(代赭石、地龙、生地、川牛膝、水蛭、茯苓、泽泻)为基本方,配合西医治疗54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并且治疗组在促进血肿吸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 1.1.4 徐学美[4]对发病7 d以内急性脑卒中63例(其中出血性14例)患者,辨证为脉络空虚、风邪入络者用自拟卒中1号(秦艽、当归、羌活、熟地、川牛膝、生地、桂枝、赤芍、黄芩、僵蚕);气虚血瘀自拟卒中2号(黄芪、当归、川芎、鸡血藤、川牛膝、赤芍、桃仁、地龙、红花、桂枝);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自拟卒中3号(天麻、钩滕、石决明、黄芩、杜仲、川牛膝、西茜草、益母草、枸杞子、桑寄生、石斛、鸡血藤)治疗,总有效率为96.7%。 1.1.5 朱冬胜等[5]针对出血性中风急性期风火痰瘀病理因素常相互交织等特点,用羚蝎胶囊(羚羊角、水蛭、三七、全蝎)、熄风开窍合剂(黄连、麦冬、

脑出血中医治疗的临床现状及研究进展

脑出血中医治疗的临床现状及研究进展 摘要:脑出血是临床常见重症疾病之一,其主要指脑实质及脑室内的出血。近 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脑出血患者给予综合救治措施逐渐受到广泛重视,而运用中西医结合则可通过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相互为用,往往能够获得 较高的临床疗效,尤其是中医治疗,以其手段丰富、疗效明显、操作简单、安全 可靠等特点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 关键词:脑出血;中医治疗;现状;进展 脑出血一般病情凶险、发病迅速,严重者可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同时给 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经济负担。临床研究显示[1],脑出血发病原因与脑血管病变 有一定关系,即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关系密切,其最常见的出血部 位是基底节区出血,同时脑桥、脑叶、小脑及脑室也可发生出血现象。脑出血根 据其发病特点可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临床在治疗中多根据脑出血分 期给予西医保守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但临床效果并不理想,中医在脑出血治疗 中极具潜力和优势,将其与西医联合治疗,对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与 病死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笔者就近几年中医在脑出血治疗中 的临床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风是传统中医的一个病名,出血性中风即脑出血与缺血性中风即脑梗死 均属于传统中风范畴,《杂病论》中有云:“或左或右,……歪僻不遂……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中风使然。”即中风典型症状。有学者认为[3],出血性中风病位虽在脑,但与脾胃有关,气机升降失常,中焦壅塞不通,可致气血乱逆于脑;《血证论》中提出出血性中 风属中医血症,其基本病机在于瘀血阻滞。亦有学者认为“出血性中风病发后,瘀血、痰浊、热邪偏盛,壅滞体内不得外泄,则化成毒邪。”认为出血中风的病变机制为内生热毒所致[4]。明代医家张景岳则从“非风”说进行论述,提出“内伤积损” 的论点。同时指出“凡病此者,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内伤,或酒色过度,先伤五脏之真阴,……以致阴阳相失,精气不交,所以忽而昏愦,卒然仆倒”[5]。现代医 学将前人经验进行总结,并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对本病发病机理做进一步探讨,主要在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并归纳为风、火、气、痰、虚、血六端,本 虚标实是其基本病机,以肝肾不足,气血衰退为本虚,痰湿壅盛、风火相煽、气 血郁阻为标实[6];而病位深浅、病情轻重,又有中经、中络、中脏、中腑之别, 且病理因素错综相兼,证候类别不一。 2 中医临床治疗 脑出血治疗中多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理论,通过中药、针灸疗法、推拿及中医综合疗法等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 2.1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普遍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药效持久等优势,王礼堂等研究 者[7]在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脱水、降颅压、自由基清除剂治疗基础上采用活血化瘀 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方剂组成有丹参、鸡血藤各20g,红花8g,桃仁、赤芍、当 归尾各10g,川牛膝15g,水煎取汁300mL,每日分2次口服应用,与单纯西医 治疗的50例作为对照,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0%,神经缺损评分为(14.20±12.80)分,血肿吸收率90.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神经缺损 评分为(21.20±17.80)分,血肿吸收率79.4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研究现状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高血压的发病率正有逐年升高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随之脑血管类疾病的发病率亦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脑出血作为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已在临床上受到广泛的重视,针对其研究也变化很大,其规范化治疗始终是神经科医师探讨的热点之一,至今尚无统一的指南可以借鉴参考。每种治疗方案及手段均有一定局限性,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进展很快,其中外科较内科更有优势,纵观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多年的进展,主要为手术方式的改进,本文对近来来高血压脑出血的内、外科治疗研究做以下综述。 關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微创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是脑实质内血管的急性、自发性出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死亡率可高达35%~40%,约占所有脑血管疾病的22%~25%,其致残率和致死率也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首位,中国国内ICH 的发病率约占脑卒中的18%~54%,明显高于国外的7.5%~18.6%,其中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类型。高血压脑出血的内外科治疗进展很快,其中外科较内科更有优势:内科治疗包括降颅压、减轻脑水肿等各种并发症,还有钙离子拮抗剂与胰岛素的运用等;外科治疗是通过手术的方式清除颅内血肿;后期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 1普通内科治疗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保守治疗首先是通畅气道、呼吸和循环的维护,稳定生命体征,继而评估意识水平,卒中单元和神经重症监护病房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对于呼吸障碍的昏迷患者必须进行插管和机械通气,其它还包括控制颅压升高、降低血压、控制体温、预防应激性溃疡、预防癫痫,防止肺感染等。从上世纪90年代”卒中单元”的概念提出以来,因其确切的临床疗效受到临床广泛的认可,并被神经科医生不断的推广[1]。 2 ICH急性期的血压控制 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在24 h内会随着血压升高而进一步增加。脑出血后防止继续出血的一个重要治疗措施是降低血压。但与此同时,降低血压可导致脑组织低灌注性损伤。因此在脑出血急性期采用何种方法降压仍值得研究。脱水剂可降低血压,如果血压下降不明显则说明血压升高与高颅压无关,再根据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降压药,舒张压降低至100 mmHg水平较为合理。研究表明,对起病初期急剧升高的血压进行干预与调控可以降低血肿的扩大[2]。 3脑出血超早期止血治疗 目前关于脑出血超早期止血治疗使用止血剂如血凝酶等可以控制血肿的扩

曹子成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诊治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经验总结

曹子成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诊治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经验总结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危急重症,致残率高,死亡率高[1-2]。急性期死亡率约30%~40%。单纯西医治疗,疗效尚不理想。据文献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一定的优势[3-5]。曹子成主任医师为国家基层名老中医,从医30年余,致力于研究中风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临床诊疗中,曹子成主任医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急性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结合验案,总结曹子成主任医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经验,供临床参考,以期提高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效果。 1 病因病机 1.1 主要病理因素——风、痰、瘀高血压脑出血可归属于中医学的“中风”范畴[6-7],中风可以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瘀血是中风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8-9]。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曰:“高人之间,治半身不遂大体属气虚”,他认为:元气亏虚,推动无力,其血必瘀,其论中风一反诸家散火、清热之法,尤推崇活血化瘀法,并创制补阳还五汤、黄芪赤风汤、可保立苏汤等运用至今。曹子成主任医师认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病因

为“血溢脉外”,中医学认为“离经之血便是瘀”,所以瘀血是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病理因素。 曹子成主任醫师认为,风邪、痰浊也是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主要病理因素。其一,高血压可归属于中医学的“眩晕”病。在一定程度上,中风可以视为眩晕的危急重症。肝脏体阴而用阳,《黄帝内经》云:“年过半百,阴气自半”。高血压患者多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若遇情绪激动,大喜大悲,阳亢化风,风邪引动宿痰,横窜脑络,血溢脉外,导致中风。风邪、痰浊常常相互兼夹,单一致病者罕见。其二,风为阳邪,其性炎上,善行而数变。高血压脑出血的急性期,起病急,数分钟甚至数秒发病,病情变化快,临床常见突然昏迷,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朱丹溪云:“怪病多因痰作祟”,这里的痰是广义之痰,包括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1.2 核心病机——肝肾阴虚,风痰瘀阻曹子成主任医师根据自身多年临证经验提出肝肾阴虚,风痰瘀阻是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核心病机。关于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病机,各有侧重,如国医大师张学文认为是“痰火瘀结”;颜德馨教授提出“血瘀阻络”之论,周仲瑛教授则提出“瘀热复合病因学说” 。高血压患者中医辨证多为阴虚阳亢证,病人多为年过半百,肝肾亏虚,阴虚阳亢,一旦情绪激动,气血逆乱,阳亢化风,风痰上犯,瘀阻脑络,血溢脉外,则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曹子成主任医师认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属于本虚标实,病理因素以风、痰、瘀为主,病位在

高血压脑出血诊治与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诊治与进展 孙桂良 (安徽省淮南新康医院安徽淮南232000) 摘要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在高血压情况下发生的脑实质内出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死亡率高等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加快、环境因素影响等,高血压患病率越来越高,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因此临床实践中还缺乏统一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现就近年来对该病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治疗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最近一次全国成人高血压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病率达33%,而脑卒中是高血压最严重并发症之一,自发性脑出血占脑卒中的20%-30%,其中,约80%为高血压性脑出血[1-2]。HICH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1.HICH发病机制 目前,关于HICH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早期认为其病理学基础为高血压,其机制为颅内动脉壁薄弱,中层肌细胞和外膜结缔组织均较少,并且无外弹力层,长期血压过高使颅内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及纤维素样坏死,管壁弹性减弱,并易形成微小动脉瘤。血压剧烈波动时易致血管破裂及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3] 临床上此种类型脑出血以基底节区最为多见,系由于此处豆纹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血压波动较大时易破裂出血。 近年来,众多学者研究发现HICH发生病理学基础除高血压外,可能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国内有学者早期研究发现脑血管淀粉样变脑出血,其病理证实超过40%患者颅内血管呈混合性微血管病变,表明高血压与脑血管淀粉样变可同时存在[4];郭德江等研究发现,HICH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同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临床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表明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共同作用于颅内微血管致病变[5],与国内宋吉祥等学者调查研究脑卒中流行病学影响因素结果一致[6];另有学者研究发现,HICH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并且其水平高低与出血量大小呈正相关,系HICH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由于高血压所致脑内细小动脉或毛细血管破裂而发生的脑实质内的一种自发性出血疾病。目前仍然面临较多治疗难题,本文就高血压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综述如下。 标签:高血压;脑出血;治疗;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发病人群一般为老年人,此类患者除生理功能衰退外,常患有较多的基础疾病,因而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1],人类的健康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受到严重影响。脑出血后脑组织局部以及整个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反应,当脑出血达到一定量时,不仅血肿会产生直接破坏脑组织的占位效应,而且血肿周围的正常组织也会出现缺血缺氧以及继发性脑水肿,由此产生的危害往往比血肿本身更为严重,加之脑出血后患者的肠道功能易发生紊乱,进一步影响机体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单纯采用药物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不能完全解决HICH所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以及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应用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可能会成为HICH治疗的研究发展方向。 1 HICH的病理生理 脑出血后主要病理生理为动脉破裂、血肿的形成及扩大和血肿周围的脑组织水肿。血压波动幅度、出血的部位、血肿形态以及凝血功能影响着血肿扩大的程度。有研究表明,局部脑血容量直接影响脑组织水肿的程度,血肿周围组织的血流减少造成局部脑组织的继发缺血;并且血肿周围的脑水肿存在多种不利的机制参与[2]。近年来研究发现凝血酶可通过破坏血脑屏障而直接损伤脑细胞,激活的补体系统也对脑水肿的加重起重要作用[3]。另有研究表明,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是急性脑出血的重要血清标志物,血清中GFAP水平不仅影响脑出血量,还与脑组织受损的程度及范围有关,且与患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4]。 2 HICH的药物治疗 HICH的药物治疗主要是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组织水肿、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应防治各种并发症。血压过高会导致脑水肿进一步加重,在脑出血的急性期有效的控制好血压可以防止颅内继续出血,但如果血压降低过度则会导致脑血流灌注不足,从而造成低灌注损伤。因此,降血压过程应缓慢而平稳[5]。目前降低颅内压的有效药物仍是甘露醇,另外还可应用阿托伐他汀、补体抑制剂治疗脑水肿,有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可降解细胞外基质,从而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破坏血脑屏障,形成血管源性脑水肿[6-7]。阿托伐他汀可以使内细胞外基质中的MMP降低,因而产生对血管的保护作用。有学者报道,脑出血后脑水肿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有明显效果[8]。脑出血后补体系统被激活,导致组胺等炎症介质释放,进一步使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传统中医和西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都有一定的疗效,但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更佳。本文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优势和实施方法。 一、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中医认为高血压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其病因主要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久病或先天体质等。中医通过辨证施治,将高血压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内蕴等证型。针对不同的证型,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平肝潜阳、养血补血、补肾填精、化痰降浊等。 二、西医对高血压的治疗 西医通常采用药物治疗高血压,通过使用降压药来降低血压,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常用的降压药包括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然而,长期使用降压药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如干咳、低血压等。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可以发挥中医和西医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中医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辨证施治,改善患者的体质;西医注重对症治疗,使用降压药快速降低血压。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可以减少降压药的用量和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1、联合用药:在西医降压药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联合使用中药。例如,对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可以使用天麻钩藤饮等中药平肝潜阳;对于气血亏虚型高血压,可以使用归脾汤等中药养血补血。 2、针灸疗法: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降低血压。在高血压的治疗中,针灸疗法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百会、风池、曲池、足三里等。 3、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不节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高血压的治疗中,饮食调理非常重要。患者应该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同时,中医认为不同体质的人应该选择不同的食物进行调理。例如,对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应该多吃具有平肝潜阳作用的食物,如海带、芹菜等;对于气血亏虚型高血压患者,应该多吃具有养血补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