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渔翁”意象诗词欣赏

古代“渔翁”意象诗词欣赏

古代“渔翁”意象诗词欣赏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意和象融会的复合体,是作者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象相凝聚的具象表现,是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的统一,它由情和景这两个元素构成。古人讲“立象以尽意”,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主观情感;又讲情景交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意象便是沟通艺术家主观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桥梁,它是人类主体思考和概括宇宙人生的普遍规律的具象显现。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翻飞在花丛,在草间,在泥沙的浅黄的路上/在静寂而又炎热的阳光中??/它是蝴蝶——/当它终于被捉住/而拍动翅膀之后/真实的形体与璀璨的颜色伏贴在雪白的纸上。”这是对诗歌意象的形象概括。有了“人”、“桂花”“月”、“鸟”、“涧”等意象,于是便有了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静谧恬然;有了“月”和“江”的组合,于是才有了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人生探问和深沉的宇宙意识。可见,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我们才能对诗歌意境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对诗歌产生全面而深入的把握,我们才会有深挚的审美情感;对意象没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体会,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也必然是模糊的,从而审美情感也是肤浅的。也就是说,我们很难完整领略到诗歌的美。在诗歌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让学生注意对意象的分析,诗歌教学才能做到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收到预期的效果。

•渔翁之源

庄子和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突出地位的人物,二人都生活

在社会动荡的战国时期,都居住在楚国或靠近南方一带,著作中都有《渔父》篇。两篇《渔父》各具特色,又有明显的相通之处。通过二人共同描述的“渔父”形象,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分析“渔父”意象对历代诗词创作的影响,对于理解古代文学流变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渔翁的主要意象【对于隐士理想的向往】

《诗经》中说,“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虽然那时垂钓大概还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但“岂不尔思”似乎已隐含了某种朦胧的情趣,这大概就是渔父的雏形。吕尚,《汉书·艺文志》列在道家类,班固注称在为“吕望为周师尚父,本有道者”。《史记》载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 ,《吕氏春秋·谨听》称“太公钓于滋泉,遭纣之世也,故文王得之而王”。而自庄屈之后,即使仍然有人以打鱼谋生,但在文人笔下,却没有了谋生之苦,而是多了闲雅情趣。“渔得鱼心满意足,樵得樵眼笑眉舒。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渔樵士大夫,他两个笑加加的谈今论古。”(元胡绍开《沈醉东风》)“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清王士祯《真州绝句》)因为庄屈二人所创立的渔父意象在前,所以即使诗句中所描述的是真实的渔樵生活,作者也已在其中寄寓了对于隐士理想的向往。

渔翁(柳宗元)【失意的寄托】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评析】: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

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欸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简析】:这首诗是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满色彩和动感,引起读者心灵的共

鸣和无限的遐想。

江雪(柳宗元)【孤寂的独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评析】: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伺机的等待】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评析】:这是一首“干禄”诗。所谓“干禄”,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荐录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以求录用。诗前半泛写洞庭波澜壮阔,景色宏大,象征开元的清明政治。后半即景生情,抒发个人进身无路,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急于用世的决心。全诗颂对方,而不过分;乞录用,而不自贬,不亢不卑,十分得体。

赠渔翁罗隐【逍遥的自得】

叶艇悠扬鹤发垂,生涯空托一纶丝。

是非不向眼前起,寒暑任从波上移。

风漾长歌笼月里,梦和春雨昼眠时。

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

罗隐小时候便在乡里以才学出名,他的诗和文章都很出众,为时人所推崇,他和同族另外两个有才的被合称“三罗”。罗隐虽然名声很大,却六次没有考中,于是改名为罗隐。在考场上屡战屡败,罗隐对嫉妒他才学的考场也厌烦了,他离开长安到别处暂且谋生,逍遥自在。

杂歌谣辞·渔父歌张志和【隐逸的闲趣】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号玄真子。肃宗时,合待诏翰林,才高志洁,不谐于时,后坐罪南浦尉。赦还,乃泛游江湖,号烟波钓徒。西塞山是张志和恬淡人生的生动象征,也是人与自然相互寻找并相互感化交融的典型事例。在外人看来这种结合纯属天成,其实却有着更深的背景。他的父亲张朝真,这是一位谦谦长者与著作家,喜好药石、长生之术,尽一生努力为《易经》作注。而他的哥哥张鹤龄更是一位虔诚的道家弟子。在这种浓重的宗教气息中长大的张志和即使对功名官爵也有着与常人相同的兴趣,但他对生命以及灵魂的认识比之他的同时代人却要深刻得多。现在还不清楚他十六岁那年以什么得到了肃宗的宠爱?也不清楚他突然离开湖州的日期以及为何要匆匆而去,甚至不向主人辞行。

垂钓白居易【无奈的悠闲】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被贬江州司马,是白居易人生道路的一大转折。在江州,他自称为“天涯沦落人”,以游历山水、作诗为事,慕起陶渊明来,希望作个隐逸诗人,并转而事佛,企图从佛教中求得解脱。

渔父岑参【超凡的追求】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

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岑参:(715?—770),原籍南阳,移居江陵(今湖北荆沙)。少时读书于嵩山,天宝三年进士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赴安西高仙芝幕掌书记,复赴北庭封常清幕任职。对边塞生活深有体验。肃宗朝拜右补阙。长安收复后,转起居舍人,以上书指斥权佞,出为虢州长史。代宗朝入蜀,两任嘉州刺史。罢官后客居成都。其诗以边塞诗著称,写边塞风光及将士生活,气势磅礴,昂扬奔放。因而成了边塞诗派的代表。后游京洛河朔,隐居终南别业。

渔父杜牧【绝尘的情趣】

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秋潭垂钓去,夜月叩船归。

烟影侵芦岸,潮痕在竹扉。终年狎鸥鸟,来去且无机。

王维的诗,保留下来的有四百多首,最能代表他的创作特色的是

描绘山水田园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这些诗艺术成就很高。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由于叛乱中受牵连,政治上遭挫折,就日趋消沉,在佛教和山水中寻找寄托,诗歌格调也显得比较低沉、冷漠。

鹧鸪天陆游【酸楚的选择】

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渺,舻呕哑。酒如清露鮓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鹊桥仙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古诗中的“渔翁”形象

古诗中的“渔翁”形象 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请概括这个场景)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翁之意在鱼吗?)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渔翁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渔翁夜晚靠着西山岩石歇息,天亮后他汲取湘水燃起楚竹。 日出烟消忽然不见他的人影,只听得摇橹歌声从绿水飞出。 回看渔舟已在天边顺流直下,山上白云漫无目的飘游追逐。 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 望江南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注意:描写渔翁的形象,是为了突出其贫寒吗?) “欢笑有儿童”——怡然自乐 “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函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 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后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

古代诗歌意象

古代诗歌意象 一、写景咏物诗常用意象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野渡常表现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渔舟表现一种恬静幽美的景象。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鸳鸯表现自然界一派生机、和谐宁静的景象。杜甫《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桃花表现充满着蓬勃生机的春天景象。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山表现赏心悦目的绚丽景色。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早莺表现一种融和骀荡的春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草木常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烂柯喻离家时间之长。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西风表现思念与离乡之愁。李璟《山花子》: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夕阳表现对年华易老的慨叹。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彩袖表现对心上人的一种爱恋、珍惜之情。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锦瑟表现一种美好的往事或青春年华。贺铸《青玉案》: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蝉常用来表现品行的高洁。虞世南的《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梅花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用以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竹子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表现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古代“渔翁”意象诗词欣赏

古代“渔翁”意象诗词欣赏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意和象融会的复合体,是作者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象相凝聚的具象表现,是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的统一,它由情和景这两个元素构成。古人讲“立象以尽意”,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主观情感;又讲情景交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意象便是沟通艺术家主观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桥梁,它是人类主体思考和概括宇宙人生的普遍规律的具象显现。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翻飞在花丛,在草间,在泥沙的浅黄的路上/在静寂而又炎热的阳光中??/它是蝴蝶——/当它终于被捉住/而拍动翅膀之后/真实的形体与璀璨的颜色伏贴在雪白的纸上。”这是对诗歌意象的形象概括。有了“人”、“桂花”“月”、“鸟”、“涧”等意象,于是便有了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静谧恬然;有了“月”和“江”的组合,于是才有了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人生探问和深沉的宇宙意识。可见,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我们才能对诗歌意境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对诗歌产生全面而深入的把握,我们才会有深挚的审美情感;对意象没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体会,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也必然是模糊的,从而审美情感也是肤浅的。也就是说,我们很难完整领略到诗歌的美。在诗歌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让学生注意对意象的分析,诗歌教学才能做到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收到预期的效果。

•渔翁之源 庄子和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突出地位的人物,二人都生活

在社会动荡的战国时期,都居住在楚国或靠近南方一带,著作中都有《渔父》篇。两篇《渔父》各具特色,又有明显的相通之处。通过二人共同描述的“渔父”形象,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分析“渔父”意象对历代诗词创作的影响,对于理解古代文学流变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渔翁的主要意象【对于隐士理想的向往】 《诗经》中说,“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虽然那时垂钓大概还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但“岂不尔思”似乎已隐含了某种朦胧的情趣,这大概就是渔父的雏形。吕尚,《汉书·艺文志》列在道家类,班固注称在为“吕望为周师尚父,本有道者”。《史记》载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 ,《吕氏春秋·谨听》称“太公钓于滋泉,遭纣之世也,故文王得之而王”。而自庄屈之后,即使仍然有人以打鱼谋生,但在文人笔下,却没有了谋生之苦,而是多了闲雅情趣。“渔得鱼心满意足,樵得樵眼笑眉舒。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渔樵士大夫,他两个笑加加的谈今论古。”(元胡绍开《沈醉东风》)“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清王士祯《真州绝句》)因为庄屈二人所创立的渔父意象在前,所以即使诗句中所描述的是真实的渔樵生活,作者也已在其中寄寓了对于隐士理想的向往。

渔夫形象

渔夫何以成为中国传统诗词中的一个经典的文化意 向? 渔夫成为中国传统诗词中的一个经典的文化意向,是因为:首先楚辞是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的诗歌样式。也就是指以具有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主要是伟大的诗人屈原从楚国的乐曲和民歌中汲取营养,打破四言诗的传统体制,开创了一种句法参差灵活的新诗派也称“骚体”诗。把先秦诗歌推向高峰。《楚辞·渔夫》记述这样的故事。 故事中屈原是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是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形象;显示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渔父是一位高蹈(高蹈:超脱)遁世的隐者形象,是道家思想的信徒。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知天达命、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作者还刻画出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对塑造屈原来讲,具有对比、衬托的作用。 渔父和光同尘、不做抗争的主张中,包含了睿智和超脱。没有世俗的纷扰,保有自己的一份闲适的心

情。比劳心苦志、形容憔悴的屈原来说,渔父形象轻松自由,更能投合文人的胃口。 因此,“渔父”的意象成为触发文人情思的文学“原型”之一—— 第一,渔父代表一种遗世独立的清高隐逸的人格理想。王逸《楚辞章句》云:“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楚辞》中的渔父,都是避世埋名的隐士,而并非靠捕鱼为生的渔人。渔父是隐士的象征,一方面他保持高洁的品性和情操,厌倦尘世的纷扰,但并不一味陷入矛盾和痛苦之中(一如屈原);另一方面追求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的人生境界,把这两个结合到一起了。一方面有一种高洁的人格和人生境界,另一方面我还要自由,要摆脱社会的一些名钩利锁,或者其他方面的束缚。渔父的形象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坚持操守、追求自由这样一种人生的代称。 第二,渔父意象包含了几个要素。首先是“渔”,含垂钓之风。其次是“父”。“父”又写作“甫”,为老年男子之称。老年人历经沧桑坎坷,明于得失,归心淡泊,自然非少年人锐意进取可比。

古典诗词中的渔翁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渔翁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渔翁意象 一、失意孤寂的渔翁 柳宗元《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此诗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全诗就像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满了色彩和动感,境界奇妙动人。其中“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两句尤为人所称道。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赵孟頫《渔歌子》

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木落五湖秋。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 此词写渔父泛舟烟波之上,与鸥鹭为友,傲视王侯的清高孤傲,传达出词人一种愤世嫉俗的心理。 二、待时用世的渔翁 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干禄”诗。所谓“干禄”,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荐录用。诗前半泛写洞庭波澜壮阔,景色宏大,象征开元的清明政治。后半即景生情,抒发个人进身无路,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急于用世的决心。全诗颂对方,而不过分;乞录用,而不自贬,不亢不卑,十分得体。 吕蒙正《读书龙门山土室作》 入滩风急浪花飞,手把鱼竿傍钓矶。 自是钩头香饵别,此心终待得鱼归。 写钓者涉险下饵有着明确的目标追求。迎风踏浪入险滩,下饵执竿傍钓矶,矢志以求须有得,功名自于勤中取。诗以比喻手法,借垂钓求鱼写读书以求功名。 三、隐逸自在的渔翁

高考诗歌鉴赏题分类专练:人物形象类题型(附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题分类专练:人物形象类题型 (附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引 洪适 子月①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②从它归丙穴③,谋自拙④,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注】①子月:农历十一月。②圉圉:困而未舒的样子。③丙穴: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这里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④谋自拙:自认晦气、谋拙。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子月”一句为自然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渔人捕鱼的节令气候特征,也为下文诸多内容作了张本。 B.“巨鱼”以下三句,写巨鱼漏网,圉圉而去,但是渔人不以为意,因为他本来就志不在鱼,是想表达壮志难酬的无奈。 C.下片“昨夜”二句不仅勾勒了优美的意境,也通过时间和场景的迅速变换,表现了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 D.“不知”一句,由对渔人一家生活描写,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名为渔人的“不知”,实为作者的“深知”。 2.渔夫(渔父或渔翁)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试将本词中的渔夫与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的渔翁作个比较,说说二者的不同之处。 【答案】 1.B 2.《江雪》中展现的是一个带有某种政治色彩的隐士形象。他超然物外、洁身自好、不向世俗妥协,四周一片死寂、苦寒,他虽然处境孤独,但傲岸不屈,清高自守。 而本词中的渔夫却是一个真渔人形象,他生活贫困艰辛,但又乐观旷达,只要没有“人世多离别”,一家人能聚首在一起,纵使“衣百结”,也是快乐与满足的。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B 项,“不以为意”“志不在鱼”“壮志难酬”错误,从词中来看,尽管水寒风烈,渔人仍须下水捕鱼,可叹的是“巨鱼漏网”,圉圉而去,渔家生活,便无着落,连暂时缓解窘迫生活的希望也成为“虚设”了,所以对巨鱼漏网,渔人并非不以为意,而是无可奈何;“从”,“任从”的意思,任凭那巨鱼摇头摆尾地回到深渊,结合渔人的心理活动“谋自拙”来看,这是对“巨鱼漏网”的反省,自

古诗中的渔翁形象

古诗中的渔翁形象 在中国人的心里常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形象,那就是“渔父“形象。随着文化的浸染,渔父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象,而且具有了某种文化内涵。这一形象,经常闪现在我国古代文学和绘画当中,成为隐士的象征,影响着中国历代文人群体的仕隐观念。因此,对渔父意象进行综合探究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笔者一些浅见,以飨大方之家。 一、渔父形象的出处及内涵。 “渔父”形象最早出现在《庄子》一书中。在《庄子渔父》中,作者塑造了一个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相对立的人物形象——渔父。文中具体写了渔父跟孔子的对答,结果孔子对“渔父礼拜有加”。而最早确立“渔父”形象,并赋予其深刻思想内涵,应是屈原的《渔父》篇。文中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勾勒出一个具有丰富思想内涵的渔父形象。纵观两文中的渔父,他是隐士的象征,一方面他保持高洁的品行和情操,厌倦尘世的纷扰,但他并不一味陷入矛盾和痛苦之中,另一方面追求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说到底,渔父形象已幻化为一种文化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坚持操守、追求自由这样一种人生的代称。 二、渔父意向包含的要素。 第一是“渔”。渔樵耕读,“渔“位于首。“渔”有捕鱼意,也暗含垂钓之风。最能体洒脱不羁,扁舟无碍的境界。西周初年的姜太公直钩钓于渭水之滨,结果把周文王这条大鱼钓了上来。《史记》载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鱼钩奸周西伯”。可见,姜太公这个渔者,他钓的是另一意义上的“鱼”。号称“惟巢由乃可并驾”的严子陵,他是汉光武帝的同窗,刘秀多次相请,严子陵却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 第二是“父”。“父”又写作“甫”,为老年男子之称。老年人饱经沧桑,历经风雨,归心淡泊,自然非少年锐意进取,锋芒毕露可比。古称人老之后,不归禅则归道。由此可见:“渔父”意象与隐者在年龄因素上也相吻合。 第三是“水”。道家认为水是万物之本,品性谦逊,亲附万物而公正无私。《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可见,水有这种美德,也正暗含着道家的追求。 第四是“舟”。有渔父必有舟,而此舟又一定是小舟。苏轼在《赤壁赋》中称“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舟如一叶,以况其小,只有小舟,才能达到“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境界。 第五是“钓”。儒家要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钓”就意味着要有耐心,要把握火候,等待时机。意味着隐者介于兼济与独善之间。而耐心等待,不急不躁这一境界也正是隐者所追求的。 三、渔父意象对后世的影响。 首先渔父意象对历代诗歌创作的影响最为深远。中国是诗的大国,诗歌中以渔父为意象的非常多。以唐朝为例,王维诗中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李白诗中有“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柳宗元诗中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仅从这三位诗人的诗句中,就可以想象出渔父意象的影响力。 其次它对我国的散文、小说、戏剧创作都有影响。散文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那个忘路远近的武陵渔人。小说如施耐庵《水浒传》中的阮氏三雄。戏剧如京剧中的《打渔杀家》。

柳宗元的江雪古诗赏析2篇

柳宗元的江雪古诗赏析 柳宗元的江雪古诗赏析2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宗元的江雪古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柳宗元的江雪古诗赏析1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江雪》参考注释: ①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②绝:一只也没有了。 ③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④径:小路。 ⑤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⑥蓑笠(suō lì):蓑衣,斗笠。 《江雪》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作于诗人谪居永州期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和压抑。这首诗就是他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压抑。诗中客观境界的幽僻更能体现出作者落寞孤寂的心情。全诗用简单而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寒江雪钓图:千山万径都没有人烟鸟迹,天地间只有孤独的渔翁在江雪中垂钓。广阔寂寥的背景空间,更加突出了独钓的孤舟。诗人淡墨轻描,渲染出一个洁静绝美的世界。 柳宗元的江雪古诗赏析2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意境赏析: 说实话,这首诗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熟悉的,就收集在我们小学的语文课本里。当然作为小学生学习这首诗的时候,老师们只能简单地从字面意思作讲解。我的儿子也上小学了,他所学习的书里很自然地将这首诗歌释为:山上的鸟全部飞走了,所有的路上都已经没有人行走。一个老头头戴斗笠,身批蓑衣,坐在小船上,在飘满雪花的江面上垂钓。对小学生而言,这种纯字面的解释本身没有错,但实际上已经完全游离了诗的本身意境。 我一直认为,这首诗意境清寒高洁,孤傲绝俗,堪称中国古典诗词意境之典范。全文缪缪二十字,但每一个字都用得恰到好处,一个千山,一个万径,一个鸟飞绝,一个人踪灭,把一个寒冷孤独的`环境和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突然话锋一转,在这样一个寒冷孤独的环境和氛围中,江面是有一只小船,一个老头头戴斗笠,身批蓑衣,坐在小船上,在飘满雪花的江面上安静地钓鱼。一个孤,一个独,一个蓑笠翁,一个寒江雪,相互映衬,白皑皑,冷清清幽冷孤寒之感由然而生。这是一幅江天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如果我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首诗有双重意境:一是诗歌本身所描绘的寒冷孤独的意境和老翁江面垂钓相互映衬而显现出的一幅极具情趣和生机的孤翁寒天垂钓图;二是作者心中的意境,也即是作者写作此诗时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那是一种宏大的孤独的但又是无比崇高的内心情感,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这种人生境界超越了物质,超越了诗中的意象,甚至超越了生命的本身,这种情感只有用我们的安静的心才能体会。

优美的古诗词雪

优美的古诗词雪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的大意是: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官之后写的。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大多是表现遭受贬谪的郁闷心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只有一老翁披蓑戴笠,于寒江独钓,茫茫江雪中,老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的隐者。全诗使用了简洁形象的笔墨,勾画出一幅一尘不染的飘渺境界,着意表现了老翁的严然风骨。苍茫的江景和渔翁的形象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有浑然一体的艺术风格。在表现手法上,它采用了中国画独有的艺术手法:写意。“意”就是内蕴的思想感情。本诗就是通过这种写意的艺术手法,

把老翁的高洁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它是一幅境界开阔、幽雅洁静的国画,它的精神实质则是一首感情深沉的抒情诗和哲理诗。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首诗的大意是: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难坏了诗人,搁笔思量。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卢梅坡是一位勤奋的诗人,他写了很多有名的作品。《全唐诗》有他的诗歌记录,内容有评论也有诗歌赠答等。这首诗写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又各具特色,只有结合在一起相互映衬的时候,才能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如今常用“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来强调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彼此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好的,以下是继续提供的关于雪的古诗词赏析: 《雪望》 清·洪升 寒色孤村暮,悲风数日穷。 鸟飞千白树,鸦噪夕阳中。

“孤独”群诗《江雪》《独坐敬亭山》《登幽州台歌》课堂实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孤独是人生的必修课 ——“孤独”群诗《江雪》《独坐敬亭山》《登幽州台歌》 课堂实录 第一局部:柳宗元“屏蔽式”孤独 师:各位同学大家好,见到大家感到格外得亲切,希望我们本节课的短暂交汇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下面咱们开始上课。《中国诗词大会》有个环节特别有意思,那就是看图猜诗,今天啊,咱们也来玩一玩,看这幅图你能猜出它会是哪首诗的意境? 生:《江雪》,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师:非常棒,她不仅把诗说出来了还背出来了。没错,这确实是柳宗元的《江雪》大家看这幅图,群山连绵,白雪皑皑,江心小舟,渔人独钓。大家说说这个渔翁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生:孤独 【悟课】以图片猜诗的形式激起孩子的兴趣,课堂迅速升温。由图片中渔翁的形象引出“孤独”的话题,还算干净利落。 师:没错“孤独”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话题。(板书:孤独) (屏显《江雪》《独坐敬亭山》《登幽州台歌》)师:看这三首诗,都是写“孤独”。我请三个同学来读读好不好? (三生读)师:读诗要注意情感节奏,我们一起再把这三首诗读一下。 (生齐读)师:你们觉得这三首诗除了都写“孤独”还有哪些明显的共同点的?生:都是唐诗。 师:唐诗一般给人一种恢弘的气象,展现一个大的背景,对吧? 生:没错。 师:大家再看这三首诗,你觉得哪个诗人最“孤独”? 生:我认为是陈子昂。因为他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师:然后他就最孤独?你说。 生:我也觉得陈子昂。气势比前两首更博大。 师:哦,气势更博大,还有呢?

生:陈子昂不仅从时间上还从空间上来表现“孤独”。 师:哇,太棒了!读得这么深! 【悟课】由“孤独”的话题引出三首同写“孤独”的诗,在同和异中推进课堂,学生能较好地参与课堂。 师:到底是不是如我们想象的这样的?且让我们进一步探讨吧。首先我们来看《江雪》。 【屏显】《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背《江雪》师:刚才我们说了“渔翁”很“孤独”,你觉得在这首诗里渔翁的“孤独”表达在哪里?结合具体的“意象”来回答。知道什么是意象吗? 生:知道。 师:知道哦,那咱们就开始吧。 生:“孤舟”独钓,一个人坐在江上而且下着雪,戴着蓑笠默默等待鱼儿上钩。这种场景很是孤独。 师:你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还有吗? 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周边都没有人,只剩他一个人。 师:哦,她是从听觉出发,对吧?周边都没有其他生命体,只有这一个渔翁,所以表现了洵翁的孤独。还有吗? 生:“千山”“万径”渔翁是大空间中最小的那个点,表达他的“孤独”。 师:有道理!我们还可以从色彩上面来看。 生:“雪”写出来都是白色的,写出来一种凄冷的气氛。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色调也是寒冷的,冷色调。 师:她不仅说出了颜色,还说出来了感觉“寒”。寒的不仅仅是“江”,还有渔翁孤独的内心。 师: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渔翁”这一意象的意义。读一一【屏显】 关于“渔翁”唐诗宋词中有各式各样的渔翁,他们大多数因遭遇挫折而看透世事,从而希望过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世事的不满,透露出

古代诗歌常用意象集锦,快来收藏

古代诗歌常用意象集锦,快来收藏 一、写景咏物诗常用意象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野渡常表现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渔舟表现一种恬静幽美的景象。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鸳鸯表现自然界一派生机、和谐宁静的景象。杜甫《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桃花表现充满着蓬勃生机的春天景象。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山表现赏心悦目的绚丽景色。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蝴蝶表现一种宁静安谧的生活环境。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早莺表现一种融和骀荡的春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草木常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烂柯喻离家时间之长。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双鲤借代远方来信。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西风表现思念与离乡之愁。李璟《山花子》: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夕阳表现对年华易老的慨叹。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彩袖表现对心上人的一种爱恋、珍惜之情。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锦瑟表现一种美好的往事或青春年华。贺铸《青玉案》: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蝉常用来表现品行的高洁。虞世南的《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梅花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用以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竹子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表现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郑思肖《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杨花飘零之意。郑谷《淮上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煞渡江人。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文天祥《南安

小学生最难忘的古诗词赏析_课外古诗赏析

小学生最难忘的古诗词赏析_课外古诗赏析 古代诗人常将自己的情感隐含在诗词意象之中,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才能领会意象组成的'意境以及意象透射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思想倾向,才能对诗词有全面和深入的把握。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小学生最难忘的古诗词赏析,供大家参考。 最难忘的古诗词1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古诗今译】 及时雨是知道时节的,在春天它应运催生。随着春风潜入夜色,滋润万物悄然无声。乡间路与云一样黑,江船渔灯孤影独明。早晨看见被雨打湿的红花,花枝拥簇锦官城中。 【名句赏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而春雨正是在万物最需要它的时候适时地出现。更重要的是,春雨的到来是在夜色中“细无声”地“随风潜入”,这既描写了春雨的状态,又活画出了春雨的灵魂。下一联写野径和漆黑的天空,整个春夜在一两盏渔火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的寂静、安宁,只有春雨在默默地滋润着这个睡着了世界,悄悄地孕育了一个花团锦簇的黎明。最后一联是诗人的想象:明天的早晨,雨后的春花应当更为娇艳,整个锦官城中,应当满是湿漉漉、沉甸甸的花簇了。一个“重”字,传达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意盎然的世界,也使我们

感受到诗人春一般的喜悦心情。 【注词释义】 当:正当。 发生:这里指万物生长。 潜:悄悄地。 润物:打湿东西。 野径:野外的小路。 红湿:被雨打湿的红花。 花重:花由于带着雨水而显得沉重。 锦官城:指成都。 最难忘的古诗词2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古诗今译】 春天的太阳映照得江山如此秀丽,随风吹来了各种花草的芳香。湿软的泥土引来只只飞燕,温暖的沙滩上睡着对对鸳鸯。 【名句赏析】——“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如画的景色。前两句对大好的春光作概括的描写,短短的十个字囊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去体会、感受春天的美好。后两句则集中笔墨写燕子和鸳鸯。燕子围着暖融融的春泥高低飞翔,衔泥筑巢,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印象;而鸳鸯却相互依偎着,在两幅生动的小景,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极其恰当地渲染出春意盎然、自然和谐的欢乐融和气氛,表达出诗人的兴奋快乐之情。 【注词释义】 迟日:春天的太阳。《诗经》里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所以后

含有渔夫意象的古诗词名句

含有渔夫意象的古诗词名句 1. 德星光次,何日照长沙,渔父曲,竹枝词,万古歌来暮。---《蓦山溪·平山堂上》宋,王以宁 2. 说与渔夫樵叟,既相好、岂但相犹。任多言莫及,野渡有孤舟。天地沙鸥。--- 《六州歌头次明初为寿韵》元,许有壬 3. 青红剪彩挂影灯,渔夫樵妇来相仍。短箫急鼓集儿女,丛祠夜半鸬鹚惊。---《壬 午正月望夜赴临汝宿襄城古驿县有古寺家人》宋,张耒 4. 一溪云水一渔夫,一曲沧浪酒一壶。笑指桃花问春色,武陵得似此间无?---《一溪》明,薛蕙 1、宋·苏轼《渔父》 渔父饮,谁家去,鱼蟹一时分付。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 2、南唐·李煜《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快活如侬有几人? 3、南唐·李煜《渔父》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4、唐·张松龄《渔父》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桧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5、唐·贯休《渔父》 一叶一竿竹,眉须雪欲零。陆应无祖业,香必是伊腥。儿亦名鱼鹧,歌称我洞庭。回 头深自愧,旧业近沧溟。 1.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2.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唐·郑谷《淮上渔者》 无边淮河白浪滚滚,白发渔翁以船为家。水边轻风阵阵,渔船随处飘流。 3.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惯于四时的变化。

4.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唐·杜甫《阁夜》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5.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唐·王维《桃源行》 清晨的街巷,家家打扫花径;傍晚的溪边,渔樵乘船回村。 6.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清·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 样发出一点微亮。 7.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 寒日无言西下。——宋·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江水尽头客船上的帆仿佛高挂在云端,烟雾笼罩的岸边,有低垂的酒旗。那些六朝兴 盛和衰亡的往事,如今已成为渔民、樵夫闲谈的话题。在高楼上独自遥望,倍感苍凉,凄 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落下。 8.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宋·陆游《点绛 唇·采药归来》 采集药物回来,独自寻找村店买新酿造的酒。傍晚的烟霭云绕在高峻如屏障的山峰, 听渔舟唱晚,声声在耳。 9.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宋·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久已花白的头发如今像霜雪一般白了,一直想做个樵夫或渔翁混过这一生! 10.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 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元·马致远《蟾宫曲·叹世》 我半生来虚度了光阴,在那通幽的竹径中,隐映着一座小巧的游亭,走到竹径的尽头,就是小巧的庭院。在那儿有个池塘,我醒的时候轻声吹起渔笛,醉酒之后又放声唱起渔歌。严子陵一定会嘲笑我,孟光台我要学他。笑我什么呢?偌大的江河湖海,也自有躲避风波 的办法。 《渔父》 (唐)李中 偶向芦花深处行, 溪光山色晚来晴.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理解及鉴赏__古诗词阅读专练(三)

古诗词阅读专练(三)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题衡阳泅州寺 张抃① 一水悠悠百粤通,片帆无奈信秋风。 几层峡浪寒舂月,尽日江天雨打篷。 漂泊渐摇青草外,乡关谁念雪园②东。 未知今夜依何处,一点渔灯出苇丛。 [注]①张抃,唐朝将领,滑州(今河南滑县东)人。②雪园,汉朝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悠悠"一词写出"一水"的多种情态:悠长、从容不迫地流淌的样子等。 B."几层峡浪寒舂月"写汹涌的峡浪冲荡着倒映在水中的明月,"舂"字颇具表现力。 C.尾联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运用点染,用景物来渲染情感。 D.全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前四句主要是虚写,后四句主要是实写,拓展了表现空间。 2.全诗用哪几组意象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①,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②,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太原早秋①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②。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贵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行,这里点出了时至七月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众芳歇"是说光阴逝去,花草凋零,但"大火流"却表明天气依然炎热。 B.颔联中的"早""秋"两字巧妙点题,"霜威""云色"则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景象。 C.颈联从前面描写"早秋"的景色中,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D.前人评价本诗"健举之至,行气如虹",说明作者虽然心绪不高,但此诗格调自高,带有边塞诗的雄健之气。 2.同样是写秋天,本诗在情感表达方面与《沁园春•长沙》有什么不同?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秋思 陆游 烈日炎天欲不禁,喜逢秋色到园林。 云阴映日初萧瑟,露气侵帘已峭深。 衰发凋零随槁叶,苦吟凄断杂疏碪①。 雁来不得中原信,抚剑何人识壮心! 注释:①碪:砧子,过去坧女撝衣用的石扳。

中考语文古诗阅读鉴赏知识梳理(4)——进阶提升+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知识梳理(四) 第一部分:知识梳理 进阶提升 1.意象的作用: (1) 营造画面、氛围或意境,奠定情感基调,进而为叙事或抒情服务 (2) 具有象征义、比喻义、借代义等深层含义 (3) 衬托人物形象 (4) 作为线索贯穿全诗,或为下文的事件、抒情铺垫蓄势 (5) 使诗歌内容充实,语言优美 2.句子的作用 首联: (1)总括全诗,领起(引起)下文,引起读者注意。 (2)点明时令、地点,交待心情。 (3)为下文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做铺垫、埋下伏笔。 (4)奠定某种情感基调。 (5)暗合(照应)题目,切入主题。 (6)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某种情绪形象。 (7)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中间联: (1)过渡,承上或启下 (2)伏笔,铺垫 (3)转换话题(“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如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转”在诗词的结构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词和曲中的“过片”而言。它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品味出作者的情感诗歌主旨。) 尾联: (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 (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 (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

(4)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 3.形象的作用 1. 诗人自我形象。在抒情诗中,直接抒情,引人共鸣 2. 作品中塑造的客观人物。在叙事诗中,诗人是通过笔下的人物形象,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性格、志气、情感或思想观念。 第二部分:精讲精练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一) 南乡子 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烟、雨、落花、鹧鸪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作答。(2分) 2.下面哪一个选项的诗句最能表达词中“远客”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2分)A.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答案】 1.从“思乡”二字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思乡小词。词中写岸边烟雨朦胧,花瓣伴着雨滴飘落水中,鹧鸪几声啼叫,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借景抒情,为下文渲染了离

关于隐士的渔夫的诗句

关于隐士的渔夫的诗句 1. 求历代写渔夫(父)的诗词 【诗词】《渔父》(唐)李中偶向芦花深处行,溪光山色晚来晴。 渔家开户相迎接,稚子争窥犬吠声。渔父四首苏轼渔父饮,谁家去,鱼蟹一时分付。 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渔父醉,蓑衣舞,醉里却寻归路。 轻舟短棹任斜横,醒后不知何处。渔父醒,春江午,梦断落花飞絮。 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 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渔父(二首)李煜一、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二、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好事近渔父词朱敦儒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张松龄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渔父纳兰性德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翦芙蓉。 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鹊桥仙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年代】:魏晋【作者】:阮籍【作品】:咏怀【内容】: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牛山,涕泗纷交流。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作品】:和春深二十首【内容】:何处春深好,春深富贵家。 马为中路鸟,妓作后庭花。罗绮驱论队,金银用断车。 眼前何所苦,唯苦日西斜。何处春深好,春深贫贱家。 荒凉三径草,冷落四邻花。奴困归佣力,妻愁出赁车。 途穷平路险,举足剧褒斜。何处春深好,春深执政家。 凤池添砚水,鸡树落衣花。诏借当衢宅,恩容上殿车。 延英开对久,门与日西斜。何处春深好,春深方镇家。 通犀排带胯,瑞鹘勘袍花。飞絮冲球马,垂杨拂妓车。 戎装拜春设,左握宝刀斜。何处春深好,春深刺史家。 阴繁棠布叶,歧秀麦分花。五疋鸣珂马,双轮画轼车。 和风引行乐,叶叶隼(旗其换繁体与)斜。何处春深好,春深学士家。 凤书裁五色,马鬣剪三花。蜡炬开明火,银台赐物车。 相逢不敢揖,彼此帽低斜。何处春深好,春深女学家。 惯看温室树,饱识浴堂花。御印提随仗,香笺把下车。 宋家宫样髻,一片绿云斜。何处春深好,春深御史家。 絮萦骢马尾,蝶绕绣衣花。破柱行持斧,埋轮立驻车。 入班遥认得,鱼贯一行斜。何处春深好,春深迁客家。 一杯寒食酒,万里故园花。炎瘴蒸如火,光阴走似车。 为忧(服鸟)鸟至,只恐日光斜。何处春深好,春深经业家。 唯求太常第,不管曲江花。折桂名惭郄,收萤志慕车。 官场泥铺处,最怕寸阴斜。何处春深好,春深隐士家。 野衣裁薜叶,山饭晒松花。兰索纫幽佩,蒲轮驻软车。 林间箕踞坐,白眼向人斜。何处春深好,春深渔父家。

(课标通用)2020高考语文 专题跟踪检测14 古代诗歌阅读(一)(含解析)

专题跟踪检测14 古代诗歌阅读(一) (建议用时:70分钟) (2020·安徽六校素质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①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②阔。空听潺潺清颍③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④波底月。 【注】①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②长淮:即淮河。③颍:颍水,淮河支流。④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受,“空听"一句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 B.“佳人”一句写欧公当年所作诗词几十年后仍被传唱,欧公的为文、为政、为人可见一斑。 C.“草头"一句承接上片,与曹操《短歌行》中“譬如朝露”一句表达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写“西湖波底月”,以景结情,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收束全词,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D解析“给人赏心悦目之感”错,结尾写波底之月,传达出因月光之清冷孤寂而生的悲凉伤感,令人怅然若失.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词作的大意:秋霜降后,长淮失去了往日壮阔的气势.水声潺潺,像是颍河在幽咽悲切。河上传来悠扬歌声,佳人还唱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