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对性护理在牙髓炎根管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及满意度分析

针对性护理在牙髓炎根管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及满意度分析

针对性护理在牙髓炎根管患者治疗中的

效果观察及满意度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牙髓炎根管患者在采取针对性护理时对效果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期间,选取71例于我院收治的牙髓炎根管患者为

研究对象,按随机法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采取针对性

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

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

照组,数据有差异,P<0.05。结论:对于牙髓炎根管患者而言,在口腔护理中采

取针对性护理可提升护理满意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牙髓炎根管;满意度

在口腔治疗中,常见的疾病为牙髓病,而此病在进行治疗时,主要的方式为

根管治疗,但是治疗时耗费时间较多,而且患者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因此在大

量研究中指出,根管治疗可以一次性完成一系列操作,但是所用器械较多,对于

口腔环境的要求十分严格,加强治疗期间的护理配合则至关重要[1]。因此本文便

重点对针对性护理模式展开深入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选取71例于我院收治的牙髓炎根管患者,随机

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23~63岁,平均

(49.15±5.64)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24~64岁,平均

(49.17±5.18)岁。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内容按照以往的护理实施,不进行针对性的改善。

研究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具体内容为:(1)在手术开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

每位患者的病史和病况加以深入了解,同时将本次治疗的注意事项明确告知患者,多站在可康复的角度帮助他们建立治疗信心,使之不良情绪得到缓解。除此之外,护理人员也需要提前做好手术器械物品的准备,保证手术开始时一切处于正常状态,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2)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准备好充血液,并

及时对患者的唾液进行吸收,防止对医生手术造成影响,而且需要保护患者的口

腔黏膜以及周围组织,防止患者对刺激后发生恶心。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当保

持在无菌状态,并且对根管的长度加以记录,确保顺利完成手术。(3)在手术

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术后的诸多注意事项,并详细细致的讲解口腔护

理的相关知识,提醒他们复诊时间.以及教会他们在出院后如何自行预防并发症

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比较护理满意率,评价指标为满意、良好、一般、不满意。

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内容为感染、炎症、出血、肿痛[2]。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6.00计算,计数资料以x2检验、%表示,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满意率对比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护理满意率对比(x2,%)

组别n满意良好一般

不满

护理满

意率

研32195135

究组6(58.33)(25.00)(13.88)(2.77)(97.22)

对照组

3

5

15

(42.85)

8

(22.85)

5

(14.28)

7

(20.00

28

(80.00)\ 1.7000.0440.002

5.26

4

5.264

P\0.1920.8320.961

0.02

1

0.021

2.2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数据有差异性,P<0.05,见表2。表2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x2,%)

组别n感染炎症出血肿痛

不良反应发

生率

研究组

3

6

1

(2.77)

(0.00)

(0.00)

1

(2.77)

2(5.55)

对照组

3

5

3

(8.57)

1

(2.85)

2

(5.71)

2

(5.71)

8(22.85)\

1.12

1.04

3

2.11

6

0.37

8

4.390

P\0.28

9

0.30

7

0.14

5

0.53

8

0.036

3 讨论

牙髓炎作为口腔科十分常见的一项疾病,通常情况下发病原因是由于深龋感

染而引起牙髓炎,在发病后因为炎症因子的作用,致使患者的口腔血管通透性降低,进一步诱发局部的血液口腔肿胀,对于牙髓神经造成的压迫极大,继而产生

强烈的疼痛感[3]。在以往大量的临床治疗中,针对牙髓炎的治疗,需要通过极其

繁琐的治疗步骤实施,而且需要患者反复前往医院就诊,所以增加病情病程的同时,也会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痛苦。而且常规牙髓炎的治疗方式很容易发生口

腔感染,因此针对治疗措施的改进已成为多方需求。在改进后的治疗方式中,因

为操作复杂,所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这对于整体手术效果的提升有着

积极意义,也是提高患者康复效果的主要措施[4]。

在本文研究中,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有差异,P<0.05。具体分析为:针对性护

理模式作为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护理强调通过围术期间综合性的护理

实施,保证手术顺利开展,例如术前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使之掌握病情特征

以及手术的注意事项,稳定其情绪,使之参与到手术治疗中。而术中通过合理的

护理维护,帮助医师顺利开展手术,维护好施术时的环境[5]。在手术结束后,为

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出院前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导,提高他们出院后的自我

护理能力,提高整体的康复水平。

综上,对于牙髓炎根管患者而言,在口腔护理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可提升护理

满意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陆怡, 陈润元. 知信行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口腔健

康行为及疾病知识认知度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 21(14):2.

[2]王荣, 龙艳华, 姚兰. 护理干预对牙体牙髓病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8):4.

[3]努尔比亚木·麦麦提依明, 吴龙, 赵今. 牙髓炎的发病机制和分子靶标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21, 18(1):6.

[4]朱彩萍, 黄翔, 郑燕丹. 急性不可逆性牙髓炎患者牙髓组织和龈沟液中炎症介质水平变化研究[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1, 37(5):4.

[5]杨英泽, 汤琼, 薛思妮. STA无痛局麻仪在下颌磨牙牙髓炎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比较[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18(4):4.

针对性护理在牙髓炎根管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及满意度分析

针对性护理在牙髓炎根管患者治疗中的 效果观察及满意度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牙髓炎根管患者在采取针对性护理时对效果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期间,选取71例于我院收治的牙髓炎根管患者为 研究对象,按随机法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采取针对性 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 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 照组,数据有差异,P<0.05。结论:对于牙髓炎根管患者而言,在口腔护理中采 取针对性护理可提升护理满意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牙髓炎根管;满意度 在口腔治疗中,常见的疾病为牙髓病,而此病在进行治疗时,主要的方式为 根管治疗,但是治疗时耗费时间较多,而且患者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因此在大 量研究中指出,根管治疗可以一次性完成一系列操作,但是所用器械较多,对于 口腔环境的要求十分严格,加强治疗期间的护理配合则至关重要[1]。因此本文便 重点对针对性护理模式展开深入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选取71例于我院收治的牙髓炎根管患者,随机 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23~63岁,平均 (49.15±5.64)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24~64岁,平均 (49.17±5.18)岁。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内容按照以往的护理实施,不进行针对性的改善。

研究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具体内容为:(1)在手术开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 每位患者的病史和病况加以深入了解,同时将本次治疗的注意事项明确告知患者,多站在可康复的角度帮助他们建立治疗信心,使之不良情绪得到缓解。除此之外,护理人员也需要提前做好手术器械物品的准备,保证手术开始时一切处于正常状态,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2)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准备好充血液,并 及时对患者的唾液进行吸收,防止对医生手术造成影响,而且需要保护患者的口 腔黏膜以及周围组织,防止患者对刺激后发生恶心。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当保 持在无菌状态,并且对根管的长度加以记录,确保顺利完成手术。(3)在手术 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术后的诸多注意事项,并详细细致的讲解口腔护 理的相关知识,提醒他们复诊时间.以及教会他们在出院后如何自行预防并发症 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比较护理满意率,评价指标为满意、良好、一般、不满意。 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内容为感染、炎症、出血、肿痛[2]。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6.00计算,计数资料以x2检验、%表示,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满意率对比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护理满意率对比(x2,%) 组别n满意良好一般 不满 意 护理满 意率 研32195135

不同根管充填方法一次、多次治疗慢性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不同根管充填方法一次、多次治疗慢性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一次和多次根管填充治疗慢性牙髓炎及慢性根尖周炎 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对200例慢性根尖周炎和慢性牙髓炎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 研究组,均为100例,研究组使用一次性根管填充,对照组使用多次根管填充, 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7%,对照组 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86%,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是2%,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是7%,两组的不良反应率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慢性牙髓炎和 慢性根尖周患者接受一次根管填充治疗的安全较高,临床治疗效果好,应该推广 使用。 关键词:一次性根管充填;多次法根管充填;慢性牙髓炎;慢性根尖周炎 慢性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是比较多见的口腔疾病,患者的临床发病率高。 患者临床中会有自发疼痛症状,时而轻微,时而严重,慢性牙髓炎一般都是龋齿 导致的,临床中典型症状不突出,因此容易被忽视,导致患者的治疗不及时,延 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不及时治疗会演变成慢性窦道型根尖周炎[1]。慢性 牙髓炎和根尖周炎,尽早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防止其他的病变,患者发病 多数都是从牙髓疾病发展而来,因此牙髓受到了很严重的感染,患者疼痛加剧。 此次就我院的部分患者对一次和多次根管填充治疗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有以 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对200例牙髓炎和根尖周炎 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有100例,对照组有41 例女性和59例男性,最小19岁,最大65岁,平均(39.27±2.83)岁。研究组 有37例女性和63例男性,最小20岁,最大65岁,平均(40.13±2.69)岁;

氢氧化钙糊剂联合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炎或根尖的效果观察

氢氧化钙糊剂联合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 炎或根尖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究牙髓炎患者或根尖炎患者接受氢氧化钙糊剂联合根管 治疗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文主要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 治疗的20例牙髓炎患者及20例根尖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氧化锌 碘仿丁香黏固粉联合根管治疗术治疗的对照组、接受氢氧化钙糊剂联合根管治疗 术治疗的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I(龈沟出血指数)及GI(牙龈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SBI及GI均下降,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明显, 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根管治疗术能够 有效缓解牙髓炎或根尖炎患者龈沟出血等问题。 【关键词】氢氧化钙糊剂;根管治疗术;牙髓炎;根尖炎; 前言 牙齿里面是有神经血液供应的,把这一部分叫做牙髓,当这部分牙髓受到了 细菌感染的时候就会导致发炎,叫做牙髓的炎症[1]。牙髓组织受到感染后,可进 一步感染、扩散,进而发展为根尖炎,引起周围组织肿胀、疼痛[2]。本文主要研 究氢氧化钙糊剂联合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炎或根尖的效果,主要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主要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牙髓炎患 者及20例根尖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及观察 组中各10例牙髓炎患者、10例根尖炎患者,对照组患者年龄20-64岁,平均年 龄(42.00±0.13)岁;观察组患者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42.50±0.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接受影像学检查,分析患者的实际病变位置及病变情况,对 根长度进行测量,进行备洞、开髓以及拔髓,扩大根管,对根管内所有坏死部分 进行清理、吸净。对照组患者利用氧化锌碘仿丁香黏固粉进行封洞,观察组患者 接受氢氧化钙糊剂进行封洞。 1.3 疗效标准 本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I(龈沟出血指数)及GI(牙龈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 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共有20例,治疗前SBI指数为(2.18±0.51),GI评分为 (1.79±0.34)分,治疗后SBI指数为(1.31±0.12),GI评分为(1.14±0.21)分;对照组共有20例,治疗前SBI指数为(2.19±0.48),GI评分为 (1.84±0.31)分,治疗后SBI指数为(1.64±0.43),GI评分为(1.56±0.31)分;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SBI指数及GI指数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经过两组患者SBI指数对比得出(t=3.306,P=0.002),经过两组患者GI指数对比得出 (t=5.016,P=0.001)。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讨论 牙髓炎和根尖炎是口腔科,尤其是牙体牙髓病科最为常见的两种疾病,针对 于这两种疾病相对根尖炎要严重于牙髓炎。因为本身大部分根尖炎都是由于牙髓 炎不加以治疗逐步发育而来,一般牙髓炎和根尖炎最原始的原因绝大多数都是由 于龋齿。而龋齿一开始发现并没有症状,仅仅会表现为牙齿颜色、质地的改变,

根管治疗论文:根管治疗术的治疗效果-口腔诊疗论文-医学论文

根管治疗论文:根管治疗术的治疗效果-口腔诊疗论文-医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是上世纪80年代才出现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将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和根管充填一次完成。与传统的根管治疗术相比,它可减少复诊次数,缩短治疗疗程。临床资料显示:该技术应用于恒牙慢性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3-4],相关文献报道较多。而乳牙应用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文献报道较少。乳牙根管治疗存在以下特点:一方面,乳牙的牙根具有根管粗、根尖孔大的特点,反复的根管内换药,更易将根管内感染物质推出根尖孔,刺激根尖周组织,引起根尖周炎症。如果一次法根管治疗仅通过一次根管内换药就能有效地去除根管内感染物质,则可降低将根管内物质推出根尖孔的概率,避免根尖周组织的反复刺激。另一方面,乳牙根管治疗的对象是儿童,其心理发育不成熟,可能对牙科的多次治疗缺乏耐心。如果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既能达到传统根管治疗术类似的疗效,又减少了复诊次数,可能更易于儿童患者接受。因此,一次法根管治疗术应用于乳牙根管治疗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评价一次法根管治疗术的治疗效果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①术后

并发症的发生率,主要是术后疼痛的发生率;②疗效,包括近、远期疗效。 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的发生原因[5],目前认为主要来源于2方面:①根管预备过程中根尖周组织受到机械、化学或微生物损害,包括患牙治疗前有急性期症状,治疗中的刺激使炎症加重发作;根管预备中器械将根管内细菌和毒素等推出根尖孔,导致大量炎性介质释放或激活,引发了根尖周炎症反应。②根管充填后超填材料的内在压力和化学刺激对根尖周组织的损伤,从而表现出疼痛和肿胀。其中,轻、中度疼痛的发生率约有13%~59%[6],重度疼痛的发生率较低。本研究表明:乳牙一次法根管治疗术后1周疼痛的发生率为17.0%,与多次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乳牙不会增加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另外,本研究为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采取了如下措施:①治疗前拍摄牙片,了解患牙牙根长度,防止器械穿出根尖孔;②根管预备时采用逐步深入法,尽量避免根管内物质被推出根尖孔;③根管充填后拍摄牙片,避免超充。本研究一次法治疗组出现术后疼痛19例,多次法治疗组出现术后疼痛15例,采取调低咬合和予以口服抗生素治疗,大部分疼痛可以消除。 有临床研究表明:根管治疗术的有效率在73%~90%之间[7],一次法与多次法术后的有效率相似,但对伴有明显根尖周病及再治疗的病例成功率有所下降。为保证临床疗效评价的准确性,本研究预先制定了

口腔内科门诊老年患者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

口腔内科门诊老年患者根管治疗的临床 效果 摘要:目的是口腔内科门诊老年患者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该方法收集了2017年3月至2021年1月牙科医院的104例急性牙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随访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根治疗法组采用一次性根治疗法。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复发频率。结果对照组的总体疗效为94.23%,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相比两组的评分显着较低并且组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1.92%,低于对照组1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常规根治治疗相比对急性牙髓炎患者进行一次性根治治疗可以改善治疗效果大大缓解疼痛降低复发频率。 关键词:口腔内科门诊;老年患者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 前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门诊病人的数量不断增加。疼痛是口腔门诊治疗中最常见的问题导致大多数患者,紧张并害怕牙科手术再加上患者对自己的病情知之甚少,对治疗结果期望过高他们也表现出门诊纠纷增加的迹象。如果医生对患者进行医疗行为医疗风险治疗结果,医疗护理的必要性,其他可能的医疗行为替代方案可以大大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基于对患者的全面了解的手术,可以显着提高治疗效果实现更高的患者满意度。 一、资料与方法 1.从2017年3月至2021年1月收集的104名急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数据被分为对照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控制组29人;年龄21 - 68(41.06 3.25)岁,疼痛持续时间1 - 7(3.96 0.48)d;前牙9例二级牙18例,磨牙5例,其他口腔疾病8例。对照组男性32例,年龄23-70岁(4 2.87 3.63);疼痛持续时间1 - 8( 4.03 0.56)d;其中前牙8例二次牙21例,磨牙8例,其他口腔疾病6例。对于两组基础

急性牙髓炎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对策

急性牙髓炎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对 策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牙髓炎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牙髓炎患者84例为研究 对象,利用抽签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 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 前的SAS、SDS评分与观察组比较不存在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 评分比较后发现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相比于观察组更低,组间存在可比性(P<0.05)。结论根据急性牙髓炎患者的 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其心理问题改善,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焦虑抑郁程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牙髓炎;心理特点;心理护理 牙髓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科疾病,患者发病后伴随有牙髓疼痛症状,严重影 响到其日常生活。急性牙髓炎患者受病情影响易出现心理问题,对其病情控制较 为不利。本研究针对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口腔科84例急性牙髓炎患 者进行调查,以明确急性牙髓炎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探讨其针对心理特点的护理 对策,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病例均选自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且为我院收治的急性牙髓炎患者,共计84例。利用抽签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 27例,女15例,年龄范围在58岁~79岁,年龄均值(67.5±2.3)岁;观察 组患者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范围在59岁~82岁,年龄均值(68.5±2.8)岁,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无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方法在急性牙髓炎治疗过程中控制疼痛的效果观察

不同方法在急性牙髓炎治疗过程中控制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在急性牙髓炎治疗过程中控制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09年4月—2011年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的120颗患牙作为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A、B、C 3组,每组40颗患牙。其中,A组为开髓引流组,B组为冠髓去除组,C组为根髓—冠髓去除组。3组患者在局麻下手术,A组进行开髓处理,B组去除冠髓组织,C组去除全部牙髓组织,以1%氯化钠溶液多次冲洗,将樟脑酚棉球内置于髓腔,24 h后比较和观察疼痛的缓解水平。结果C组和B组患者在疼痛缓解方面优于A组患者(P<0.01),3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和B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疗程上,B组较为便捷。结论采用冠髓去除的方式治疗急性牙髓炎,能可靠、有效、便捷地控制疼痛。 标签:急性牙髓炎;控制疼痛;冠髓去除 急性牙髓炎是牙髓组织常见的急性炎症,具体表现为患牙强烈的阵发性疼痛和自发性疼痛,受冷热刺激后加重,夜间疼痛十分明显,甚至无法正常入睡,疼痛为放射性,从患牙放射到头颈部和颌面部等范围,通过多种方式,使外界和牙髓腔穿通引流,降低牙髓腔内压力,有效缓解疼痛[1-2]。近年来,在缓解急性牙髓炎疼痛,进行开髓引流等应急处理中,多采用上述3种治疗方式,为探讨不同方法在急性牙髓炎治疗过程中控制疼痛的效果,该研究选取该院2009年4月—2011年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的120颗患牙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中男性80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39.3岁,患者纳入的标准为:有强烈的自发性牙疼,伴随头颈部和颌面部的放射疼;口内检查可发现明显的牙周病变、畸形中央尖、牙折等致炎因素;叩痛不明显。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40例患者,A组进行开髓处理,B组去除冠髓组织,C组去除全部牙髓组织。 1.2 方法 患者使用1%利多卡因溶液进行阻滞麻醉后局部浸润,麻醉起效,无疼痛感时进行手术,首先使用尖锐挖匙除去龋坏组织,之后A组进行开髓处理,B组去除冠髓组织,C组去除全部牙髓组织[3]。 A组进行开髓处理,使用高速涡轮在穿髓孔处和近髓处钻开2 cm×2 cm大小的引流窗,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窝洞,将樟脑酚棉球内置于窝洞中,24 h后复诊。 B组去除冠髓组织,使用高速涡轮揭开髓室顶,除去冠髓组织,使用生理盐

护患沟通在牙体牙髓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护患沟通在牙体牙髓科门诊护理工作中 的应用效果探讨 邮编:448000 【摘要】目的:探究护患沟通在牙体牙髓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牙体牙髓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常规护理+护患沟通。结果:在 护理满意度比较方面,观察组为95.00%,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 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常规护理联合护患沟通措施在牙体牙髓科患者的护 理中,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同度更高,进而愿意积极的配合护理工作开展,护理人员也 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保持患者情绪上的稳定,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值得参考。 【关键词】护患沟通;牙体牙髓科;门诊护理;应用效果 牙体牙髓病对于患者而言,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过于 焦虑的情况[1]。因此,在治疗该疾病的过程中,需要患者给予高度的配合,从而保障治 疗效果[2]。并且伴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是逐 年提升,通过良好的护患沟通措施则能够有效的拉近护患关系,让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 保持足够的信任感[3]。本研究主要以我院于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牙 体牙髓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患沟通,并得出最终满意结果,具体 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于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牙体牙髓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23岁-68岁,平均年龄(43.58±3.28)岁;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23岁-67岁,平均年龄(43.24±3.19)岁。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牙髓炎患者经一次性与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急性牙髓炎患者经一次性与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 察 刘志远 【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年(卷),期】2017(0)S1 【摘要】目的:对比采用一次性治疗以及常规根管治疗术两种方法治疗急性牙髓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牙髓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110例患者进行编号,1-110号,编号偶数的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术治疗,编号奇数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近期有效率和远期有效率分别是96.36%和94.5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的近期有效率和远期有效率都是81.82%,由此可见,观察组治疗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牙髓炎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总页数】2页(P101-102) 【关键词】急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常规根管治疗术;效果 【作者】刘志远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镇卫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1.31

【相关文献】 1.一次性治疗与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J], 王涛;吴喆 2.急性牙髓炎患者经一次性与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J], 李英慧 3.一次性根管治疗与常规根管治疗术实施在急性牙髓炎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J], 陈喜军 4.一次性根管治疗与常规根管治疗术对急性牙髓炎临床效果分析 [J], 李莉 5.一次性根管治疗术与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的近远期效果观察 [J], 郭维治;朱秀娟;李冰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老年慢性牙髓炎临床效果观察

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老年慢性牙髓炎临床效果观察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慢性牙髓炎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这些患者由于年龄大、身体状况复杂,对于根管治疗术的治疗效果和效果持续性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将探讨一 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老年慢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观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和治疗方案。 一、背景介绍 老年慢性牙髓炎是老年人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通常由于牙齿长期受损导致牙髓组织 感染、炎症等引起。这类患者通常伴随有其他慢性疾病和免疫力下降等情况,因此治疗难 度较大。 根管治疗术是目前治疗牙齿牙髓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该方法可以清除感染的牙 髓组织,填充根管,重建牙齿结构,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文将以这一方法为研究对象,探 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老年慢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选择60例老年慢性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38名男性患者和22名女性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 2. 方法: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患者,术前进行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评估 患者的牙齿状况和感染程度。术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流程,使用先进的根管治疗设备和材 料进行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记录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 三、观察指标 1. 术后疼痛情况:记录患者术后1周内的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 2. 术后感染情况: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内是否出现感染现象。 3. 根管形态恢复情况:通过术后6个月的X光检查,评估根管的形态是否恢复正常。 4. 患者满意度评价:随访患者1年,进行满意度评价,包括效果满意度、操作流程满意度等方面。 四、结果分析 经过一年的随访观察,发现60例老年慢性牙髓炎患者中,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无需重复治疗的患者占85%;术后感染率较低,仅5%的患者出现了感染现象;根管形态恢复良好,X光检查显示根管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满意度评价中,患者对治疗效果和操作流程均表示 满意。

氢氧化钙糊剂联合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炎的效果观察

氢氧化钙糊剂联合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 炎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牙髓炎治疗联用根管治疗术、氢氧化钙糊剂的临床效果。 方法:我院2019.01-2021.02接诊牙髓炎患者取样8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根 管治疗+氢氧化钙糊剂,n=43)和常规组(根管治疗+樟脑苯酚溶液,n=41),比 较牙周指数,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GI(0.82±0.11)mm,PD (2.81±0.35)mm,BI(1.42±0.23)mm,PLI(1.19±0.22)mm,小于常规组,总有效率97.67%(42/43)比常规组82.93%(34/41)高,P<0.05。结论:牙髓 炎治疗中联用根管治疗术、氢氧化钙糊剂有助于改善患者牙周指数,继而取得更 优疗效,值得借鉴。 关键词:观察效果;根管治疗术;牙髓炎治疗 牙髓炎是由牙髓被细菌入侵而引起的常见口腔内科疾病[1],患者常持续伴有 剧烈疼痛感,若不及时治疗,即可形成根尖炎,严重影响患者咀嚼功能,增加其 病痛程度[2]。故此,本次研究取84例我院2019.01-2021.02接诊牙髓炎患者作为 观察对象,评析论述了联用根管治疗术与氢氧化钙糊剂对临床疗效、患者牙周指 数的影响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9.01-2021.02接诊牙髓炎患者取样84例,皆签署知情同意书,随 机分为试验组(根管治疗+氢氧化钙糊剂,n=43)和常规组(根管治疗+樟脑苯酚 溶液,n=41)。试验组7至54岁,平均(37.66±5.27)岁,60.47%(26/43)女,39.53%(17/43)男,常规组7至55岁,平均(37.84±5.19)岁,58.54%(24/41)女,41.46%(17/41)男,(P>0.05)。排除标准:(1)研究用药不 耐受;(2)牙齿松动度在Ⅲ度以上;(3)深牙周袋>5mm;(4)全身急慢性感

显微根管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护理体会

显微根管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护理体 会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显微镜根管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从我院口腔科病例系统中抽取69例根管治疗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35例、B组(观察组)34例;对A、B组分别应用常规治疗以及显微根管治疗技术,治疗完成后着重探讨分析B组方案的应用要点和护理效果。结果:B 组平均手术时间(42.61±3.52min)明显短于A组(68.57±4.39min),B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91.43%)明显高于A组(79.41%),并发症发生率(5.88%)明显低于A组(22.86%),P<0.05。结论:护理人员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护理配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率,节约大量时间,在保证成功率的同时,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根管治疗;显微镜;临床应用;护理体会 根尖周病、牙髓病是目前常见的一类疾病,临床上的首选治疗手段为根管治疗,现阶段患者往往更倾向于微创与舒适的治疗过程[1]。然而由于患者的牙位、年龄以及患病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患牙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闭锁和钙化,该情况无疑加大了治疗的难度。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显微镜被广泛地使用在医学领域中,由于在镜下能够清晰明了地显示髓腔、根管内部情况,并且该方法具有清除感染物能力强、创伤小的特点,在根尖封闭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明显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基于此,本文就以选择的患者为例,着重探讨分析该疗法的应用要点和护理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口腔科病例系统中抽取69例根管治疗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组(对 照组)35例、B组(观察组)34例。两组资料经比对,无明显差别(P>0.05),如表1所示。 表1 A、B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分组 性别(例)年龄(岁) 男女 范 围 平均值 A组(n=35)2015 25 ~70 45.85±2.3 3 B组(n=34)2113 27 ~75 47.63±2.1 9 P>0.05>0.05 1.2方法 对A、B组分别应用常规治疗以及显微根管治疗技术,治疗完成后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探讨分析B组方案的应用要点和护理效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显微治疗中护理配合技术及要点 第一阶段术前 (1)病例准备

护患沟通在牙体牙髓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护患沟通在牙体牙髓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在牙体牙髓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护患沟通并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138例我院牙体牙髓科门诊患者作为本次分析对象,就诊时间均在 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间,采用回顾式分析法,根据采用的护理方式不同, 分成对照组(n=69)和分析组(n=69),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分析组 患者进行护患沟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VA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分析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分析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率,治疗费用无意义比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患者治疗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牙体牙髓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护患沟通可以显 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治疗配合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牙体牙髓科;门诊护理;护患沟通;应用效果 牙体牙髓病是在口腔内科临床工作中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主要以剧烈疼痛 为主,对患者的正常进食和睡眠均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患者多伴有焦虑和烦躁 的情绪;,且由于对治疗过程不了解,多表现出精神高度紧张,对疼痛敏感度也 更高,患者配合度相对较低,从而影响治疗效果[1]。常规护理模式对护患沟通的 重要性并没有足够的重要,使得医患关系较为紧张。本次研究在我院牙体牙髓科 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并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效果确切,具体进行 以下叙述。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138例我院牙体牙髓科门诊患者作为本次分析对象,就诊时间均在2016 年5月到2018年5月间,采用回顾式分析法,根据采用的护理方式不同,分成 对照组(n=69)和分析组(n=69),对照组男女患者性别比例为34:35,年龄均值为(32.61±5.37)岁,分析组男女患者性别比例为32:37,年龄均值为 (32.61±5.37)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软件分析,可以进行对比(P> 0.05)。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本次研究,且患者均为自愿加入,所有患者经 检查均生理和心理健康,排除不能配合治疗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术前说明治疗过程,术中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和术后交待注意事项。 分析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患沟通,具体方法为:(1)首先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护患沟通技巧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并强化对 仪态举止的监督。沟通技巧主要包括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和与特殊患者的沟通。(2)语言沟通:护理人员在接待患者时应首先进行自我介绍,并选择合适的交 谈环境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在交流过程中应注意保证表述清楚,语速适中,并 向患者介绍牙体牙髓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治疗的重要想,同时说明本院的治疗优势,对存在焦虑和紧张心理的患者应进行适当的安抚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不 良情绪。(3)非语言沟通:主要包括交流过程中的姿势,仪表,眼神等,尽量 使患者感觉真诚,温暖,同时与患者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造成压迫感;另外在患 者表达想法的过程中应保持倾听避免打断患者[2]。(4)特殊患者:针对老人和 儿童应多进行鼓励和安抚,拉近护患之间距离有助于提高治疗配合度;同时对于 存在其他障碍的患者应通过倾听和眼神交流使患者感受到关爱和尊重。

根管治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

根管治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 根管治疗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项基本技术,它通过清除牙齿内部的感染物,再填充根管,以治疗牙髓炎、牙髓坏死、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然而,这项技术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是否遵循了正确的技术规范和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 一、根管治疗技术规范 1、诊断与评估:准确诊断是根管治疗的第一步。牙医需要详细评估患者的病情,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根管治疗。他们还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以及是否有其他相关的疾病。 2、局部麻醉:在开始根管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这可以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 3、打开髓腔:在合适的部位打开髓腔,以便清除牙髓和感染物。 4、根管预备:使用特殊的工具,如钻头和锉,来预备根管。预备过程中要保持根管的通畅,同时避免过度预备导致牙根断裂。 5、根管消毒:使用药物或高温蒸汽等方法对根管进行消毒,以杀死感染物和细菌。

6、根管充填:在根管预备和消毒完成后,使用合适的材料对根管进行充填,以防止感染物再次进入根管。 7、封闭剂的使用:在充填根管后,使用封闭剂来封闭牙齿的洞口,以保护牙齿免受感染。 8、完成治疗:在所有根管都已充填并封闭后,完成治疗。在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牙医需要对患者进行随访,以确保治疗效果。 二、质量控制 1、标准化操作:所有的操作流程应该标准化,以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这包括使用标准的诊断方法、治疗程序和技术设备。 2、培训和教育:对牙医和治疗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以确保他们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知识。他们还需要了解如何处理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 3、患者沟通:良好的患者沟通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牙医需要向患者解释治疗的过程、可能的风险和预期的效果。同时,他们还需要听取患者的意见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期望。 4、治疗后的随访:在治疗后的几周或几个月内,牙医需要对患者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