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魅力永恒的建筑》教案03

湘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魅力永恒的建筑》教案03

《魅力永恒的建筑》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建筑的基本功能,懂得建筑艺术设计需要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和自然条件,能够根据身边的自然环境特点,设计并绘制一幅理想中的建筑设计图。

初步认识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了解中西建筑与历史人文的关系。

对建筑未来发展趋势有宏观的认识,理解建筑、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能根据自己对建筑结构和室内陈设的观察和理解,撰写调查报告。

教学重点:

了解建筑的功能,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能用简单的草图进行表现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学习指导: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具:素描纸、绘画铅笔,色彩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欣赏启发

播放中国和西方古代建筑作品,请学生谈自己喜欢哪些建筑?它们给自己怎样的视觉感受?

引导思考:这些作品的风格是一致的?还是有区别的?你能判断哪些是中国古代建筑,哪些是西方古代建筑吗?并小结

中西方建筑都有着其民族性、时代性的特征,它们的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它们差异巨大呢?

(二)中国古代建筑特点

1.布达拉宫图片的不同角度赏析,从造型、与自然环境结合、色彩、气势、细节等方面进行分析作品的美。

2.五台山南禅寺整体、局部的照片赏析,从宗教角度分析作品的整体美感。具体从造型(对称)、色彩(灰色)、木构(力学原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3.天坛组照进行分析。从整体布局、色彩运用、祈年殿的造型和用材来对作品的设计思想、其所处时代的世界观等进行分析。

(三)欧洲古代建筑特点

1.提问:欧洲古建筑整体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欧洲人喜欢用什么材料?这种材料给人怎样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和中国古建筑的木构有什么不一样?

2.欧洲古建筑罗马竞技场雄伟、高大;米兰大教堂色彩肃穆。尖顶、神秘。

(四)中西方建筑采用不同材料的主要原因

从占地面积、用材、视觉感受等方面分析中西方建筑的不同特点,并小结。不同的时代、政治体制、地域、人文环境、美学标准、世界观和宗教观都能在建筑艺术作品中得以体现。

请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体格特征等方面分析中西方古代建筑采用不同材料的主要原因。

小结:中国的建筑多为木构,而且是多个单体建筑组成一个整体;西方建筑则多以石料为原材料,多采用拱券式。

(五)建筑的发展趋势尝试设计

1.“中国国家体育场、方舟、伊甸园”等建筑图片展示。

2.我们周围常有不同建筑崛起,如长沙的梅溪湖桥,浏览建筑图片,我们感受一下它们整体的发展趋势,各小组派代表从造型、自然环境等方面说说其共同的发展趋势有哪些?从仿生、智能、生态、环保、造型奇特、功能各异等方面进行总结。

二、学习活动与评价总结

师生交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气候、地形、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对建筑的影响;了解到了建筑所具有的特点和建筑样式。这些不同风格的艺术使得我们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应该抱着纯洁美好的心去欣赏这个世界所有美的艺术。

三、课后拓展,

这里还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建筑,(会动的建筑)像海鸟一样的密尔沃基市艺术馆,是一座会动的建筑。西班牙建筑师卡拉特拉瓦,能够将建筑顶部的两个像翅膀一样张开的羽翼,在阳光下慢慢张开。凝固的音乐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随着建筑师们神奇的创造力,建筑正在慢慢成为跳动的音乐,流动的音乐。让我们用美的眼光去发现它们,欣赏它们

九年级美术上册《魅力永恒的建筑》第2课时教案

九年级美术上册《魅力永恒的建筑》第2课时教案 九年级美术上册《魅力永恒的建筑》第2课时教案 总课时第13课时 年月日 课题 第6课魅力永恒的建筑 共2课时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建筑和中国古建筑的特点和理解地域因素对建筑的影响。 方法与过程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建筑艺术的热爱和学习兴趣,以及对民族建筑、家乡建筑文化的认同感,理解建筑、环境、人之间的关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 难点 掌握主要建筑类型和建筑特点,理解地域因素对建筑的影响。 地域的文化因素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 师 教 学 活 动 及 学 生 学 习 活 动 设 计 一、导入 1、除了傣家竹楼和黄土高原的窑洞,我们我们祖国还有很多富有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群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观察图片,土楼所处地形怎样? 2、看图片,客家土楼美不美,美在哪里?(崇高挺拔造型美,画天为

圆的构景美,黄墙与蓝天的色彩对比美等) 二、新授 1、建筑与历史人文 《布达拉宫》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兴建的,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成为x藏政教合一的中心。《五台山南禅寺》唐代木建结构的典型,形体稳健,庄重大方。斗拱较大建筑的柱与屋顶之间过渡的部分。 归纳:建筑艺术大多是同一时代同一地区的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仅直接展现了当时的科技和工艺水平,还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政治体制、美学标准,乃至人们的世界观和宗教观。 2、西方古代建筑材料多为石料,在外型上主要讲求圆滑,通过刻画线条来体现建筑物的庄重,利用拱来拓展内部空间。 《罗马竞技场》以圆为主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人对英雄的崇拜。《泰姬陵》是印度文化融合不同传统因素的体现。《米兰大教堂》精神象征。 3、《中国国家体育场》没有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的把结构暴露在外,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其形态如同一个孕育生命的巨大鸟巢,寄托着对未来的希望。 4、《伊甸花园》建筑与资源保护的关系。 5、《方舟》灵感来源于大自然,造型上模仿昆虫的眼睛。 归纳:建筑打破了传统建筑在材料、技术、理念上的诸多限制,并从仿生、智能、生态、环保等方面出发,风格流派推陈出新,视觉奇特、

地域的永恒魅力 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三单元美术与自然、环境《第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南北方民居的介绍、欣赏,使学生了解因地域差异而形成中国民居的多样性,感受中国民居丰富而精彩的人文背景。 过程与方法:能对民居的外形、功能和装饰做出自己的欣赏评述,理解建筑特色于地域的关系,提高客观的全面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起尊重人民、尊重历史的观念,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本土文化的认同。 2学情分析 1、对象:本校为县级学校,教学的对象主要来自于县城或者是乡镇、村。他们身边就有大量民居,但稍远点的民居建筑特色他们又比较陌生,贴进他们的生活又远于他们的生活,这是吸引他们兴趣的一大亮点。 2、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能通过观察和比较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总结,养成了一定的创造想象和表达的能力及综合处理各种媒材的能力。因此,本课学习,既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出发,也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 3、本课内容主要通过教师讲授和师生讨论、总结归纳来完成,所以不需要学生课前预习。3重点难点 本课教材主要包括民居与环境共相映衬、寺庙建筑、国内地域与美术流派、国外地域与美术流派四个方面,涉及的范围较广,所以本人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对本课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度的调整. 教学重点:1、初步掌握欣赏民居建筑的方法,了解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基本特征。 2、分析地域性因素对民居建筑特征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直观的建筑实体,分析建筑的隐喻性特征。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师:大家暑假准备怎么安排啊?一份数据:每逢假期,安徽宏村的各大宾馆、旅店,都被来自各地的游客挤爆。 提问:是什么吸引这么多游客争相来旅游? (用学生身边的事让学生马上进入情境调动学习兴趣,为揭题奠定基础) 揭题(分三次揭题、课件动作展示) ⑴、地域魅力(回答上一问题) ⑵、永恒(地域的魅力不是短暂的而是永恒的) ⑶、小标题:中国民居 (通过层层揭题来吸起学生的注意) 活动2【讲授】新课展开 1、乐中体验 课件展示各地民居图片 师朗读:纵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孕育五十六个古老民族,织就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中华民居展示着我国民居的源远流长和它的独特魅力。 问:各民族,各地区住宅形式各异的原因 生:聆听欣赏思考 (让学生了解中国疆域辽阔,中国民居的多样性在世界建筑史也较为鲜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讨论探究 师:课件展示 欣赏、分析北京四合院建筑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欣赏、分析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提示:地理环境、历史原因、人文因素……) 生:聆听欣赏思考 活动3【讲授】新课深入

湘教版美术九年级上册上学期2019-2020年全册【名师优质课件】可编辑

湘美版美术 九年级上册上学期2019-2020年 全册 【名师优质教案】可编辑、可打印

九年级上册目录 第1课走下神坛 第2课瞬间的精彩 第3课画“说”空间 第4课我们在一起 第5课门 第6课魅力永恒的建筑 第7课美丽家园

《走下神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总体风格和造型特点,掌握欣赏外国绘画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外国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3、学生能够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对西方绘画艺术的重大贡献,学习艺术巨匠们勤奋、刻苦和钻研的精神,以及献身艺术的壮举。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达?芬奇等人的绘画作品的欣赏。 2.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总造型特点,进而掌握这一时期审美观念的变迁。 教学难点: 学习艺术家勤奋、刻苦的献身精神。 课前准备: 课本、课件、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复习:同学们,继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之后,十五、十六世纪,在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就是文艺复兴,那么,这场伟大的文艺复兴对西方绘画艺术产生了怎样的巨大的影响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入到今天的课程学习中。

(2)新课导入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与中世纪的壁画《圣母子》对比,以突出文艺复兴的艺术特点。我们知道,漫长的中世纪,艺术成为基督教的工具,无论雕塑还是绘画。请看屏幕,这是一幅中世纪的壁画《圣母子》,右边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虽然是同一主题,但在绘画语言和对人物神态的刻画等方面你觉得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完成文艺复兴与中世纪绘画的不同点中世纪的造型:概念化、僵滞。色彩单调,神态呆板。效果远离生活,没有生气。使人敬而远之。属性:宗教(封建)文艺复兴是造型:严谨、科学,真实自然。色彩:富力而和谐。神态鲜活,贴近现实生动使人倍感亲切,人文精神。 (3)总结: 由此可见,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特点: 1、肯定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与地位,尊重人的情感,赞美人的力量。反对宗教对人的精神束缚和思想禁锢。 2、崇尚科学精神,探求真理与知识,尊重古典文化遗产并赞美自然的美丽,反对封建愚昧和虚伪的神学观念。 课外拓展: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 一、乔托?迪邦 乔托(1267—1337年)——乔托?迪邦多内出生于佛罗伦萨北方山区韦斯比亚诺的农民家庭。少年乔托为了打发时间,经常在石头上描画自己放牧的山羊。有一天,佛罗伦萨大画家契马布埃经过村道发现

初中美术湘美版九年级上册第6课《魅力永恒的建筑》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湘美版九年级上册第6课《魅力永恒的建筑》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成就及特点,基本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别,有所了解,有所认识,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学情分析 这个阶段的学生面临升学考试,学业负担较重,美术欣赏课对他们来说是一门不错的课程 3重点难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及园林建筑的主要特色。 4教学过程 4.1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魅力永恒的建筑-中国建筑艺术 教学过程 导入:(直接导入)图片展示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中国建筑与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内容一:中国建筑体系的特点?(提问学生)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说,以下一些特点是应当了解的。展示中国古代建筑木架构图片,从结构提问学生,教师小结(教参图1、图2) 一、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木结构体系。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

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长河漫步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理解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 过程与方法:了解彩陶、青铜器、兵马俑有关知识以及审美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源流。 二、教学重点:陶器产生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彩陶、青铜器纹样的表现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五、学具准备:绘画工具等 六、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关联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有效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入课题。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 ? 熏陶器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 芽 1.器物的用途:关联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 ? 鸦 2.设想陶器产生的过程。 小结:陶器的出现标志了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一大进步;随着采集、耕织和手工业的发展,定居后的氏族成员需要一些器物来保存种子,储藏粮食,要有适合日用炊饮的各种器皿。最初这些器物很可能是用植物为材料制作的,如草、藤、木头等等。由于编织器物不能放在火上作为炊具,人们就用黏土涂在木器或编织物的表面,增强其耐火性,很可能由此发明了陶器。从早期陶器上装饰的绳纹、篮纹、席纹等编织纹上可以得到证明。 以植物为材料的容器;早期陶器上装饰的绳纹、篮纹、席纹等编织纹。 二、彩陶、青铜器纹样分析 分析彩陶纹样,了解、推想史前人类社会生活;把握纹样细节,从社会生活、

历史文化等不同角度分析、揣测纹样中蕴含的意义。 欣赏分析《人面鱼纹盆》的纹样 ? 熏推想史前人类生活情景以及纹样所反映的社会内容; 1.鱼在人面周围有规律的排列,形成规则的图形,纹样组合采用了哪些手法?2.渔猎是原始人类重要的生产方式,但图案并没有直接表现捕鱼的情景,你认为还有其他的意义吗?它是单纯的装饰吗? 教学提示: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生殖崇拜的象征,鱼在仰韶文化陶绘中是出现最多的图像之一。 《人面鱼纹盆》以图案结构线作为抓形的基础。有人把它看做半坡人的巫术图腾,象征其氏族人丁昌盛的局面。 →《人面鱼纹盆》以及人面鱼纹的分解动画。 →术语解释:巫术图腾。 探究具象和抽象彩陶纹之间的联系以及变化规律。 分析彩陶纹样具象与抽象的变化,通过讨论得出方法和结论。 1.摄取、归纳并最大限度简化图形中的关键特征; 2.按照一定规则重新组合排列。 →鱼纹、鸟纹、蛙纹以及相关几何纹的关系和变化。 通过对比分析,了解纹样的不同表现方法与象征意义。 彩陶鸟纹与青铜器凤纹比较: 视觉感受:朴实与华丽,简略与丰富; 造型手法:写实与夸张; 象征意义:氏族图腾;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 教学提示:商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祭祀的“礼器”而制作,多半供献给祖先或铭记自己武力征伐的胜利。 →彩陶鸟纹与青铜器凤纹图片。 商周青铜器欣赏。 商周青铜器纹饰:饕餮、夔龙、夔凤。 小结: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

【人教版】2020九年级美术上册《美术作品概览(五)》教案1 湘美版

美术作品概览(五)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古希腊、古罗马的美术概况及表现形式。 2、初步掌握欣赏西方古典雕塑和古典建筑的基本方法。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2学情分析 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多角度分析、总结概括上较欠缺。 2、部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较高,主动性不强,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是关键。 3、学生风格各不同,相对而言,女生比较沉静听话,男生活泼有活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l、古希腊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2、古罗马建筑的风格的与内涵。 教学难点:1、学生不了解古希腊人的社会风尚和审美取向,也缺乏西方古典建筑的基础知识。 2、对庞大的罗马帝国的特点缺乏了解。 4教学过程 4.1 ——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作品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美术概览(五)

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根据图片提示,让学生猜国名。 问:这是什么国家? 学生回答:(略)(希腊、古罗马)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领略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作品的魅力。 活动2【导入】二、新课讲授 (一)古希腊雕塑 1、古希腊的历史最早溯到约公元前20世纪到公元前12世纪。 古希腊是有很多半岛和岛屿构成,这些岛屿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所以形成了古希腊的联邦奴隶主民主制。由于国穷民贫,为了生存和发展,各城邦国家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弱肉强食,为了保存自己,掠夺财富,城邦国家实行强国强兵政策,在城邦内部实行民主政治,自由民直接参与城邦治理,十分重视民族体格素质的锻炼,所以管理国家、锻炼身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希腊本土气候宜人,阳光充足,温度适中,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适宜于户外裸体锻炼和比赛。由于裸体运动,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不以露体为耻,反以健美身体为荣光,这引起美学家们的关注和艺术家的表现,美学家们发现人体美,艺术家们创造美的人体。 2.出示雕塑《掷铁饼者》 教师简介作品: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雕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掷铁饼的强烈动感与雕像的稳定感结合得非常好。雕像的重心落在右腿上,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体育运动的最佳标志。 3.出示雕塑《雅典娜》《维纳斯》 问:这是谁?是人么?学生回答:(略) 为什么人和神长得差不多? 教师小结:古希腊人具有“神人同形同往”的思想,神话是艺术的土壤。所以,我们见到的人、神造型差不多。 4.出示《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会》图片展示图,简介图片。 优秀雕塑作品展示《维纳斯》、《拉奥孔》 提问:这些都是古希腊的雕塑代表作品,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写实、追求一种和谐的理想美 5.古希腊的神像为什么都是裸体艺术? 古希腊对神灵的观念与众不同,它是以人的形象和思想情感塑造神。因此古希腊的神像从外相上来看就是人像。他

第十二课地域永恒的魅力

第十二课《地域永恒的魅力》 ------- 地域风貌与艺术流派的关系 使用教材:湘版高中《美术鉴赏》 课题名称:《地域永恒的魅力---地域风貌与艺术流派的关系》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学时间:1课时 授课教师:张昕旧州中学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于艺术来说,生活如同大河的流水,对于生活来说,艺术就是水流翻滚的波浪,艺术的源头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的母体。生活给了艺术生命与力量,所以,艺术也是生活的反映。 一.教学分析 1、学习需要分析: ⑴学生特点分析: ▼知识准备状态:本节课学习的部分知识涉及到地理学科、历史学科和生活常识等,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学生能力状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艺术品分析的能力有一定的差别。按照他们的鉴赏水平和能力划分有三个水平阶段:水平较低的、水平一般的和水平较高的。 ▼能力储备状态: ①本节课所学习的民居建筑,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在各种媒体上或多或少的接触过。 ②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有一部分来源于生活---源自于学生所熟悉地方民居建筑。 ③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此类事物具有很高的探究心理和学习积极性。 ⑵学生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以及美术作品带来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联系生活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增加学生对中国建筑文化和家乡建筑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2、教学内容: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课主要从建筑方面来进行教学。本节课的内容是根据《地域风貌》对生活的重要影响。在这个课时中,学生将学习气候、风俗习惯、民族文化等方面对建筑的影响;了解家乡建筑文化。 3、分析教材:美术作品和地域这二者的关系是本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地域

徽派建筑教案

课题:走近徽州民居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徽州民居》这一课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该单元主要讲叙了美术与社会时代,历史文化,民俗风俗,经济科技,地域环境等诸多因素的联系。教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不同的地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流派。 2,不同地域性材料对陶器制作的影响 3,不同地域文化,地貌,风土人情会产生不同的绘画流派和艺术风格。 4,气候,地形,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对建筑的影响。 依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我将采用3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这一课时着重对气候,地形,民族文化,风俗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进行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中生在身心发育和社会实践方面有一些交叉。表现在思维敏锐,求知欲旺盛,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美术欣赏对于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有着难以把握讲解知识的尺度。他们对事物都有着一定的了解以及自己独特的见解,特别希望老师予以指导,肯定以及支持。这一节《走进徽州民居》主要是面对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进行讲授的,他们在九年的美术教育以及实践中对于典型建筑(中国的故宫)有了简洁,慨括的了解。对于民居建筑已实践过的有一个粗浅的认识,没有实践以及没有接触的建筑就谈不上认识也不能形成系统性且具有联系性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理解不同地域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对民居建筑产生的影响。依据建筑的主要特征鉴赏民居的地域特色。 2,过程与方法:教师采用比较式,讨论式鉴赏的教学方式来展开教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问题研究的展开,锻炼学生地域文化与建筑之间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自觉品质。

《魅力永恒的建筑》教案 【完整版】

《魅力永恒的建筑》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外古代建筑艺术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教学重点: 对中外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 教学难点: 理解中外古代建筑艺术主要特色 教学准备: 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中国建筑)[西藏布达拉宫,黄鹤楼,南宁地王大夏,上海东方明珠塔,天坛],刚刚同学们都看了图片,都知道这些图片在什么地方的吗这些图片都有些什么故事这些图片所在的地方都有哪些有名的建筑

中国西藏布达拉宫:(问)布达拉宫是谁建造答:唐初,松赞干布迎娶唐朝宗室文成公主为妻,为夸耀后世,在当时的红山上建九层楼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以居公主。唐初,松赞干布迎娶唐朝宗室圣洁的雪山、神秘的布拉达宫、虔诚的朝拜者……据说在这里,灵魂会得到洗涤。 黄鹤楼:(问)故人西祠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从这句词同学们应该知道三月的黄鹤楼是多么的漂亮。黄鹤楼在哪答:武汉(问)在这地方还有什么有名的建筑呢 三峡:(问)武汉长江大桥:(问)武汉长江大桥属于什么桥梁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 从刚开始看到的建筑,同学们应该知道我们这节课主要讲什么内容吧这节课咱们就来了解一些中国的建筑艺术。 二、讲授新课: 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如古埃及、古代印度的建筑。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

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留给了我们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文化的传承正是我们教育者不可忽视的责任。早在文字出现之前,原始的居住建筑就被我们的祖先创造出来了,这些建筑体现了我们祖先的情感,信仰和智慧,在铸就紫禁城的威严,布达拉宫的辉煌和长城的雄伟之后,它们才成为真正的建筑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文明的见证。 三、课后(讨论): 刚才同学们已经欣赏了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故宫和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苏州园林,下面,请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回顾一下,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讨论) 答:中国古代建筑从总体上说是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发展起来的。从建筑外观上看,每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色调和谐,纯朴淡雅。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意境,它与中国古典诗词、绘画、音乐一样,重在写意。造景家用山水、岩

2020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7课《美丽家园》教案1 湘美版

美丽家园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2、让学生知道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1.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2.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平常对花鸟画有过观察,但并不知道其特点,所以要加强对对他们的艺术修养 我们知道花鸟画的题材非常广泛,除花卉、鸟类之外,家禽、鱼虫、蔬果、走兽都是花鸟画所描绘的内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鸟类的画法。 3重点难点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界,以极高的艺术价值,享誉于世界画坛。 人们对花鸟画的要求是“活色活香”,对禽鸟要求是“活泼可爱”。花鸟画要形神兼备。在本册教材中,主要介绍了中国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的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板书: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 4.欣赏《麻雀图》教师作品出示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幻灯)图上共画了几只麻雀?麻雀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麻雀的背部是什么颜色?此外,它的嘴巴、爪各是什么颜色? 5.教师讲解(形态特点):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

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板书分析:(鸟的画法)以麻雀为例进行分析①麻雀基本造型②麻雀形体结构: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6.结合幻灯教学,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麻雀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进行教学,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 4.1.1教学目标 4.1.2学时重点 4.1.3学时难点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花鸟图片 通过观看花鸟的图片,增加学生对画的理性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作一些国画常识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法则的理性认识。 虽然有了明确步骤的绘画步骤和方法,学生也不一定完全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懂得实践出真知,从实际的操作中得出结论。在练习时多作不同角度、不同姿态的练习,还可以画一些其它的鸟类,这样才能掌握鸟的画法。 活动2【活动】花鸟 画法配诗: 褐墨点头部,

湘艺高中美术-美术鉴赏《4.2地域的永恒魅力》教学设计

《地域的永恒魅力——中国民居建筑》 使用教材:湘美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1、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穿插一些安排些小品和学生展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实施与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本课中“北京四合院”、“南方古镇”、“客家土楼”教学阶段,教师准备资料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究民居的艺术特点与地域风貌的关系时安排2人小组的交流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展示家乡特色。学生在这个环节中除了获得审美技能以外还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以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3、关于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趋势之一是打破以往单一学科知识组成的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增加由几门邻近或相关学科的内容相融合组成的综合课程。新课程改革就反映了这一课程改革的趋势。本课教学中把美术、地理、历史等相关知识有机整合,帮助学生更整体地掌握知识。4、对有效教学的理解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时提到,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现在的很多公开课表面看看很热闹,学生活动结果很成功,但课后仔细想想通过这堂课学习学生收获了什么?哪怕这堂课不用老师上课,直接学生活动也可以有同样的活动成果,这样的课能否算是有效教学呢?所以美术课的有效教学应该是“秀”过了、激动过了还有一些艺术特点、欣赏方法等东西是学生新学到的、新获得的。教材分析:《地域的永恒魅力》是《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的第十二课,本课从地域性因素如何影响美术创作这个角度入手,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不同的地理位置以及文化背景会给美术创作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教材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民居与地域。2、寺庙建筑与地域。3、中国陶器、绘画与地域。4、外国绘画流派与地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丰富第一块内容作为第一课时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地域的民居建筑艺术特点,详细分析地域对民居建筑的影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民居建筑艺术特点的学习方法。 学情分析:1、高中学生有一定的地理学科、历史学科和生活常识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尤其是民居建筑,学生在假期的旅游活动、其他学科的学习、各种媒体上或多或少地接触过。 2、作为高一的学生,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已经高度发达接近成人。教师对教材进行一定的组织和补充后,学生可以根据材料自主进行分析、体验、感悟出其中的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民居建筑的特点和理解地域因素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建筑艺术的热爱和学习兴趣,以及对民族建筑、家乡建筑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操。

湘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第7课美丽家园教案

第7课美丽家园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尝试用平面示意图的绘制方法,以及模型制作的基本方法运用于住宅区折规划设计。 2.通过欣赏传统私家园林艺术,让学生了解具有代表性的造园方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能关注身边居住环境,从宜居、绿色、环保的角度对居住区的建筑、景观、道路、生态环 境等整体规划。 教学重点:了解园林艺术的思想内涵及实质,初步掌握欣赏园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人文美。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一组园林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导入课题。(一)园林的自然美: 1、中国园林的分类 2、带着问题继续欣赏园林图片(建造这样一个家园需要哪 些要素?) a. 叠山理水。B.花草树木。C.园路建筑 3.1、山是园林的骨架。(对比欣赏溜园的观云峰和环秀山庄的假山) 3.2、水是园林的灵魂。(没水的观云峰和有水的观云峰对比欣赏) 3.3、植物是园林的生命。有了花草的点缀山才有了生命,有了花草树木园林的一年四季也有了不同的色彩。 4、园林中的山水、花草树木虽是人工的,却是妙造自然的。(对比欧洲园林我苏州园林)引出苏州园林的——虽有人作,宛自天成的自然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这是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二)园林的空间美(建筑美) 1、各小组带着问题欣赏园林的建筑图片,了解园林的建筑形式、布局、陈设和色调。 A、园林中的建筑有哪些类型? B、园林中的建筑的整体色调怎样? C、建筑的布局有什么特点? D、建筑中有哪些陈设? 2、小组讨论后代表回答 3、教师小结 4、园林的人文美(诗情画意) 重点欣赏园林中的长廊(结合录象)使学生对园林中的建筑有更深入的理解。5、了解园林造景的方法:借景、框景、分景、障景 (三)园林的人文美(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中国园林的精髓。它体现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物比德”中。 1、园林中植物的象征意义(梅、兰、竹、菊、荷等)。 2、由园林中的景联想到诗的意境。 3、造园者往往用诗词来为景点命名(如月到风来亭、与谁同坐轩)。 4、园林中还有许多的匾额、对联等。 5、我们通过游赏,感受到了匾额中的诗词与书法,也体会到了建筑与植物的象征意义。苏州园林的人文美蕴含在寄情于景、情景交融中,也体现在寓意于物、以物比德中。 谈谈你熟悉的住宅区,从宜居、绿色、环保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感受,整理成短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为我们居住地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作出规划设计参与调查,用图像、文字的方式记录、创作、展示,表达自己对环境的思考。 2.参与调查研究, 关注自己生活的环境,了解我们生活的地方的历史和现状,关心它未来的发 展。

新湘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学科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九年级美术上册学科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学习美术已进入到美术教材纵向编排的第四个阶段。这一级重新分班,原来的大班学生两级分化严重,在学生管理方面要加强。学生虽然对美术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学到了一定理论知识和绘画技能,但按照课本内容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正确引导和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面临着即将升学的他们,在教学中加强审美的教育力度,同时在课堂上尽量增设一些情趣性的东西,使他们学习上不要有过多的压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生活环境设计类别、功能;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2、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3、欣赏中国美术发展的历程,了解不同时代的作品和著名绘画大师,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 4、多角度欣赏,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尊重人类文化遗产,了解世界多元文化。 5、提高学生对生活、自然以及美术作品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学生们在实践中进步,在生活中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动眼、动脑、动手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 三、课程要求 湘版教科书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以探究式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人文性

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本教材的编写还注重了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全册共有7课内容涵盖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欣赏·评述”占有较大比重。这些单元的设定,主要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特别是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即对未来人才的需要,同时结合美术学科的价值和特点来确定的。 四、教材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外国美术发展的历程、永恒的建筑作品、画“说”空间、瞬间的精彩 教学难点:外国美术发展的历程,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五、课程实施设想 教给学生绘画的技法,使有一技之长学生在美术某一方面有所表现,发挥自己的才能。结合课本安排,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多加引导,兴趣不高的,尽可能以最低的标准完成任务。充分运用多媒体方式与教学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在其它毕业学科的压力中,以一种愉悦的心态去学习美术,陶冶情操,愉快学习。 六、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措施 1、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就是学习主体对知识客体融会整合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具有自闭性、被动性,甚至排他性;为学生主体增加了障碍和困难;学习主体与教材客体成了一对矛盾。教师结合学生特点,充分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突破“教”与“学”的障碍。 2、在训练过程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做到精讲多练,体现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在课中对他们进行思想规律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锻炼他们的性格特征,做到抓素质训练,促进全面发展,突出一技之长。 3、在教学中要注意对个别学生的辅导,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

湘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魅力永恒的建筑》教学设计

《魅力永恒的建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建筑的基本功能,懂得建筑艺术设计需要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和自然条件,能够根据身边的自然环境特点,设计并绘制一幅理想中的建筑设计图。 2.初步认识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了解中西建筑与历史人文的关系。 3.对建筑未来发展趋势有宏观的认识,理解建筑、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能根据自己对建筑结构和室内陈设的观察和理解,撰写调查报告。 教学重点: 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歌曲导入:课前播放《命运交响乐》。 听一段雄伟的交响乐,看着这上下起伏的音频,你想到什么了? 你和著名的德国诗人歌德想到一块儿去了。他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建筑就像是音乐一样有节奏、有旋律、有美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建筑。(板书:凝固的音乐——建筑)说到建筑你会想到? 2.展示精美的图片。设问:我们居住的房子有什么功能了?你知道多少?居住遮风避雨的作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建筑除了居住的功能还有其它的作用吗?让我一起来探讨。 二、新课讲授。 1.建筑的功能:展示甲骨文中蕴含建筑原型图片和半坡原始居住复原图。 歌德说过建筑如凝固的音乐,好的建筑不仅满足其功能的需要,也是一件充满音乐般和谐韵律的作品。 2.动物创造的优秀建筑——欣赏鸟巢 a.展示鸟巢的图片,你觉得鸟巢好的在哪?有什么优点? b.许多动物给自己建造的家,比如鸟巢、蜂窝、它们与建筑设计有关吗?有什么关系?

湘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第5课门教案

第5课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门艺术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通过传统建筑中的门去了解中国的传统建筑。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主要特色。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概述 门就是建筑的出入口,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宫殿、寺庙、园林、住宅,无论是单幢房屋,还是成组建筑,都各有它们自己的门。由于中国传统建筑群体差别很大,情况多样,大者可以是城市、宫殿,小者可以是四合院、天井院住宅,因而门的种类就非常多,有城门、宫门、殿门、庙门、院门、宅门之分。 中国传统建筑大门代表一个家的家风(门风)资望(门望)等。它的形式和内容是门所反映、所记载的历史与文化。门上的雕刻装饰和色彩的处理,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了古代的文化内涵,封建的礼制,伦理道德、理想追求等。 二、门的基本类型 1、城楼门: 2、殿式门: 3、屋宇式门: 4、随墙式门 5、牌坊和牌楼 三、门的基本组成 1、门扇(门板门钉铺首看叶) 2、门框(上槛联楹门枕石门簪门槛) 3 、门斗

4 、门头或门罩 5 、门脸 6 、门上附加装饰物(门神对联祈福避邪物应时装饰物)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有一定主题和文化蕴意的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能力,抒发内心强烈的审美感受。 2.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门的风格特点的赏析和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建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欣赏和理解。 3.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教学重点:门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教学难点: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欣赏、交流、讲解、尝试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谜语有耳能听,有口能说,有心就烦恼(打一字) 二、讲授新课: 1、门,首先是人们居所的出入口,同人的“脸面”。在传统的建筑中,人们对“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2、图片展示:繁体字“门”。 3、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字?它会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学生讨论) 4、教师引入课题:这个“门”字是甲骨文字形,外形与门相似;古人云:一扇曰户,两扇曰门。 5、师:在人们生活空间中,“门”有什么功能? 小结:门的作用是方便人们进出房屋等建筑物,最初防御猛兽或盗贼,发展到现代的高科技,多种艺术风格完成了它从纯实用到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演变。能体

第三单元 第十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教学设计讲解学习

第十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教学设计 各位评委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下篇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我主要从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具准备、教学过程六方面加以阐述。 课题:《地域的永恒魅力——地域性建筑鉴赏》 教材版本: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下篇第三单元第十二课 教学年级:高中二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40分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不同自然环境及宗教对建筑艺术造型的重要影响,并进行公众展示。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对比和类比法进行赏析并能参与小组协作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从地域性这一视角关注建筑艺术,珍视本土建筑文化。 教材分析: 湘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共分三个单元,其中第三单元主要包括美术与自我、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联系;本课选自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教材中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不同的地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流派和风格。 (2)地域性的材料对陶器制作的影响。 (3)不同地域的文化、地貌、风土人情对绘画流派的影响。 (4)气候、地形、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对建筑的影响。 本课在上一课《变幻的自然万象》基础上,围绕地域性因素对美术创作的影响这一主题而展开,课标中建议本课用2课时完成教学:第1课时分析建筑与地域性因素之间的关系;第2节课分析陶器、绘画与地域性因素之间的关系。本课选择的是第1课时建筑与地域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具体为“地域性建筑鉴赏”。 本课安排了两个活动,分别理解自然环境对建筑造型的影响和宗教对建筑造型的影响,第二个活动相对普通高中学生难度较大。 学情分析: 原有认知基础:高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掌握了基础的美术常识和基本的美术技法,有美术鉴赏的基础,前一课学习了《变幻的自然万象》,了解中外艺术家表现自然的各种独特手法。 本课新的起点:学生可能在小组协作学习模式及公众展示能力方面存在问题,从地域性来关注建筑艺术也是全新视角。 教学中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并给与细致引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地域性建筑特点的形成。 教学和难点:宗教对地域性建筑造型的影响。

《魅力永恒的建筑》课程设计解读

《魅力永恒的建筑》课程设计解读 摘要:本文将从教材解读、教学思路、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对本课内容进行分析、解读,使之能更好的服务于现实教学。其中涉及到建筑设计的初步知识,了解各地建筑文化的同时,也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话题。 关键词:建筑;教学;结构;造型; 引言:《魅力永恒的建筑》是湘教版九上《美术》教材第六课的内容,涉及到建筑设计的初步知识,了解各地建筑文化的同时,也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话题。本文将从教材解读、教学思路、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对本课内容进行分析,力求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本课做出科学的解读,使之能更好的服务于现实教学。 一、教材解读 本课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进行编写,里面包含"造型表现"以及"欣赏评述"方面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中外优秀建筑的不同的样式风格,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建筑的基本功能以及其中共性的特点等。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现人文关怀并思考人与建筑,建筑与环境,环境与时代之间的相互关系。 1.建筑是人类的庇护所,是凝固的音乐,是悠久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教材图例首先从建筑必须满足功能需求出发,许多动物制造自己的栖身之地,于是处理不同种类造型,不同类型材料的建筑,其主要功用就是满足躲避恶劣的自然条件。

2.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其中陕西西安市半坡原始房屋复原图就具体剖析 了古人的建筑如何就地取材以及采用何种的建筑样式。新疆交河故城、陕北窑洞、爱斯基摩人的冰屋以及我国著名的长城都是人类在建筑演变的过程中如何使用当 地材料,改造自然环境,因地制宜的建造符合当时需要的建筑。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引导同学分析建筑的演变过程及与环境的关系。 3.教材通过"苏州博物馆"和"流水别墅"借助水造景的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建 筑设计中不同地域、不同环境可以借用同样的方法,为学生的设计提供比较新颖 的思路。布达拉宫、五台山南禅寺和天坛三组建筑图片,从木质结构、对称造型 和建筑的细节等方面欣赏传统建筑中的一些特征,比如:中轴线对称结构、斗拱的 承重结构。其中天坛的建筑特征具有较为明显的传统造型特点:两重围墙形成内 外坛,围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祈年殿是明确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地,按照" 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殿为圆形象征田园,瓦为蓝色象征蓝天。 综合这些建筑作品可以总结出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些特点:1.建筑的重量全由 木构架承托,墙壁起到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2.有独特的造型艺术。3.受到儒 家中正思想的影响,建筑以众多的单体建筑组成建筑群并且布局严整。 二、教学思路 从动物搭建自己的巢穴导入,分析建筑要顺应环境需要,因地制宜,显示环境 特色对建筑的影响,优秀的建筑同时也可以改造环境。从动物巢穴到原始建筑到 丰富多彩的现代建筑,除了欣赏教材上素材以外,教师还要准备一些有时代特点具 有代表性的建筑图片进行补充赏析,以丰富课堂教学,让同学了解更多优秀建筑。 其中流水别墅的草图和西立面图,是讲解的重点,因为里面涉及到学习活动一里面 的用草图的形式设计一幅理想的建筑。现代建筑讲解要点:建筑几何体穿插交错, 室内外空间延伸,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体现了建筑以自然环境为本的几个原则:1.对自然环境采取保护态度;2建筑本身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3.建筑表达力求节制,由内而外,自然而然地流露自身的特质。[1]老师可以以草图和立面图拓展学生的 空间表现概念,对设计图中平面效果进行表达,给不同喜好、不同表现能力的学生 以包容性的多样选择。黑格尔在研究古希腊石柱的设计格式的过程中,认为台基、檐部以及柱身的体积、间距、长度的不同比例,代表了富丽、秀美以及庄重等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