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师德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

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师德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

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师德教育体系建设

的探索

摘要:在新时代,高等学府应当注重“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秉承“以

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协同发展。为此,高等学府应当

着眼于教师师德与医务人员医德的契合点,优化具有医学特色的师德教育体系,

以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这不仅可以为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

学人才奠定基础,还可以为医学生的伦理道德素养的培育提供坚实的支持。因此,高等学府应该将师德教育作为提升师德水平的必经之路,并且不断完善师德教育

的内容和形式,以更好地发挥其在学生伦理道德素养的培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师德教育;体系建设

引言:在中国,师德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职业道德。它不仅是

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更是教师为维护社会公

共利益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共道德。对于医学高等院校而言,师德教育的重要性更

是不言而喻。这些院校所培养的医学生,将来将成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

体健康的医护工作者。因此,师德教育既关乎医学生个人的健康发展,也会对社

会公众的健康水平产生深远影响[1]。在这种背景下,探讨医学高等院校的师德建

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师德教育体系建设探索的意义

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师德教育体系不断建设,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师德水

平和个人修养,更是推动医学高等教育全面深入发展的内在需求。在当前高等教

育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背景下,加强师德教育体系建设,对于推动医学教育和医

学研究的全面发展、推进医学高等院校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加强医学教育的人

才培养、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师德教育

体系建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个人修养。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师队伍应当

具备高尚的品德、精湛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医学高等教育的教学任务[2]。因此,师德教育体系建设应该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引导教师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和师德准则,加强自我修养,增强师德自觉性和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引领作用,提高医学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师德教育体系建设的困境

2.1教师缺乏专业化培训

在医学教育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质同等重要,但目前许多高校仍未建立健全的教师培训体系,导致教师在师德教育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许多教师缺乏师德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可能对师德教育缺乏认识,不知道如何落实师德标准,也不知道如何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师德观念。一些医学院校并没有为教师提供系统的培训课程,也没有制定师德教育的标准和要求。这使得教师在开展师德教育时无从下手,甚至难以了解如何评估和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

2.2师德教育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

师德教育缺乏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导致一些教师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全力以赴地从事师德教育。许多医学院校缺乏有效的师德评价和考核机制,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体系。这使得师德评价不公正,无法对教师的师德水平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估,也无法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一些医学院校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不能给予表现优秀的教师应有的荣誉和奖励。这使得教师对师德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于自己的师德水平也缺乏必要的自我要求和约束。

2.3师德观念低下

目前存在着一些教师的师德观念低下的情况,这对于师德教育体系建设造成了困难。一些教师对于师德的认识还停留在形式化的层面,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些教师可能会将师德视为一种形式,而非内在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情操,因此无法真正意识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些教师可能会存在着一些师德方面的问

题,例如不尊重学生、对学生不负责任、利用职务便利谋取私利等。这些问题反

映出这些教师对于师德教育的认识和态度存在问题。

三、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师德教育体系建设探索的措施

3.1注重培训个人师德教育

注重培训个人师德教育是高等医学院校师德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开设

师德课程是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方式。师德课程不仅可以传授教

师师德知识,还可以引导教师深入探讨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问题,从而增强教师

的师德意识和责任感。此外,开设师德课程还可以帮助教师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

中的角色定位,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这些活动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

地了解医学教育的特点和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3]。通过

不同形式的师德培训,提高教师个人的师德素养和专业能力,构建一支高素质的

医学教师队伍,为医学教育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3.2建立考核师德教育体制机制

完善师德教育考核激励机制是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师德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

方向。建立教师师德评价体系是其中的核心内容。评价体系应包括多方面的指标,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评价方法应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如学生评价、同行评价、自我评价等。评价应全面客观,避免简单粗暴的评价方式。评价结果应该为教师提供反馈,并形成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更好地履行师德。教师的职业生涯晋升和待遇评定应该与其师德表现紧密挂钩。对于师德表现突出

的教师,应该适当地给予一些物质和精神上的激励,如升职加薪、表彰奖励等。

同时,对于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惩戒,包括扣减奖金、降职降薪、停止评聘等。通过完善教师师德评价体系、建立教师师德考核作为职业生涯

晋升和待遇评定的重要依据、建立师德档案、定期对教师进行师德培训和教育等

措施,为建立考核师德教育体制机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3.3创新师德教育模式体系

高等医学院校可以创新师德教育模式,这些模式包括以案例为基础的师德教育、探究性的师德教育和互动式的师德教育。以案例为基础的师德教育是通过实际案例来探究师德问题,提高学生的师德意识和责任感。探究性的师德教育是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究师德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互动式的师德教育是通过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探讨师德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认识。此外,将师德教育贯穿到课程教学之中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和生动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教师师德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在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从中感受到师德的内涵和价值,加深对师德的理解和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个人的言传身教来示范良好的师德,从而影响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师德意识和道德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师德素养和道德水平,促进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结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特别是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应该以教师群体为中心,引导教师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高度,不断提升个人水平,树立个人魅力,教书育人。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高校需要与教师两方面同时发力,营造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育人水平,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贾国燕, 李变变. 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师德教育体系优化的探索[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 15(1):5.

[2] 彭景. 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创新路径探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9):2.

[3] 唐文, 李茜, 季晓辉,等. 构建高等医学院校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6, 26(4):4.

高等医学院校教师师德现状调查及分析———以海南医学院为例

高等医学院校教师师德现状调查及分析———以海南医学院为例 作者:邝敏,张开震,陈磊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7年第4期 [摘要]当前,在社会转型期,高校教师受多元文化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价值观出现 了问题,功利性强,出现了师德失范的情况。选取海南医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该 校的师德建设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合分析,探析师德建设的改进途径。 [关键词]医学教师;师德;调查;分析;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10-0044-02 医学高等学校是培养未来具备高尚医德及精湛医术的准医生的主阵地。海南医学院作为海 南省唯一的高等医学院院校,肩负着培养教育全省医疗卫生事业人才的重任,其教育的主体——医学教师除担负授业、解惑的重任,其师德的好坏潜移默化影响着医学生的品格。 一、调查方法及基本情况 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海南医学院部分专任教师和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 200份,回收189份,回收率94.5%;有效份数189份,有效率100%。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情况;教师为人师表与教书育人情况;敬业精神及奉献精神;团结协作 精神;提高师德师风的措施等。 二、教师师德现状 (一)教师素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89.5%的教师认为教师的整体素质良好,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比较满意。在对“医学院校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调查结果显示,95.7%的教师和学生都认为道德素质是一名医学院校教师的重要素质,其次为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对“影响学生心目中教师应有的形象 的因素”调查中,学生认为教学水平、责任心、言行举止、学识渊博、外形等因素都是影响教 师形象的因素,其中,80.5%的学生认为责任心排在首位,其次是言行举止。 (二)教师师德师风情况 对学校教师师德师风状况调查中,认为海南医学院师德师风总体状况“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各占30.5%和65.5%,另外4%的人选择“一般”,结果显示,总体上,海南医学院教师 队伍的师德师风状况良好,但4%的比例也说明存在问题。 对“敬业精神”评价中,选择“非常敬业”占46%,选择“很敬业”占48%,但还有6%的 人认为“不够敬业”。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都具备敬业精神 (三)教师师德教育情况 这部分内容专门针对教师进行了调查。“学校经常举办师德讲座和培训”的调查中,选择“经常”的占15.6%,“偶尔”的占75.6%,“不清楚”的占8.8%,可见学校开展系列师德建 设的教育培训不多。

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师德建设探讨

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师德建设探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师德建设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1]。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职业,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师德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民族地区医学院校肩负着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勤钻研、能创新的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任,有效的师德建设是实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由于民族地区地理位置一般较偏、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使得民族地区医学院校的师德建设常常面临诸多困难。如何搞好民族地区医学院校的师德建设,促进民族医学教育的发展,是新时期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 1 时代的发展对民族地区医学院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师德要求

师德作为社会、教育本身对其从业人员的规定性要求,总是在教育的客观规律下逐步形成的,它具有历史的继承性,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尽职尽责,教书育人”等是教师职业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新的标准和要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民族地区医学院校是为民族地区培养医学人才的摇篮,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民族地区医学院校的教师,既要遵从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还要努力拥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及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的道德意识。 1.1 要有艰苦奋斗、终生服务于民族地区医学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为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国民经济总量实现了跨越式的大发展。然而,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相比发达地区发展严重滞后,“民族地区”成了“信息闭塞、经济落后地区”的代名词,客观环境导致民族地区医学院校硬件设施落后、学术科研薄弱、生源环境恶劣,更为严重的是教职工待遇低、家庭经济收入微薄,这一切势必严重影响民族地区医学院校教师的工作热情,民族地区高校优秀师资的外流都是基于这一原因。因此,在经济条件无法迅速改变的情况下,要振兴民族地区的医学教育事业,树立教师艰苦奋斗、终身服务于民族地区医学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显得尤其重要。

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师德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

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师德教育体系建设 的探索 摘要:在新时代,高等学府应当注重“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秉承“以 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协同发展。为此,高等学府应当 着眼于教师师德与医务人员医德的契合点,优化具有医学特色的师德教育体系, 以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这不仅可以为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 学人才奠定基础,还可以为医学生的伦理道德素养的培育提供坚实的支持。因此,高等学府应该将师德教育作为提升师德水平的必经之路,并且不断完善师德教育 的内容和形式,以更好地发挥其在学生伦理道德素养的培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师德教育;体系建设 引言:在中国,师德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职业道德。它不仅是 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更是教师为维护社会公 共利益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共道德。对于医学高等院校而言,师德教育的重要性更 是不言而喻。这些院校所培养的医学生,将来将成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 体健康的医护工作者。因此,师德教育既关乎医学生个人的健康发展,也会对社 会公众的健康水平产生深远影响[1]。在这种背景下,探讨医学高等院校的师德建 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师德教育体系建设探索的意义 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师德教育体系不断建设,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师德水 平和个人修养,更是推动医学高等教育全面深入发展的内在需求。在当前高等教 育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背景下,加强师德教育体系建设,对于推动医学教育和医 学研究的全面发展、推进医学高等院校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加强医学教育的人 才培养、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师德教育 体系建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个人修养。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师队伍应当

医学类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探讨

医学类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探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社区医学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医学类高等职业院校要培养“面向农村和社区基层医疗第一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较强职业岗位能力,能够从事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保健工作,同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医学类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既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因此,建设一支既能担任“教师”,也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体现医学类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 1 关于“双师型" 教师的表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是今后l0年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指出: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要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和探索,职业教育界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已逐渐达成共识,即“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统一。“双师”素质是指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个体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双师”结构是指职业院校中既有从事理论教学的专任教师又有从企业一线雇佣的传授新知识、新技术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双师型”不仅用来界定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的一类教师,而且用来界定整个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不仅是指教师个体素质,而且是指教师群体构成。 2 医学类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思考 2.1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增强教书育人的自觉性 2.1.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和饱满旺盛的精力对待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增强爱岗敬业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2.1.2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医学院教师培养策略

医学院教师培养策略 分析了当前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的特点,指出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 基本内容、途径和方式。强调要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师德,教育科研能力 及医学相关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培训。 1青年教师培养的基本内容 1.1教学基本功训练教学基本功的掌握是一个教师的必备素质,也是 一个优秀教师的重要衡量指标。所谓“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都是说 技艺的重要性以及一个人技艺、技能发展的水平。对于教师来说,特别是 青年教师如果能够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一定会让自 己的教学增色不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被调动,教学效果自 然增强。具体来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①教学语 言的使用。包括口头语言(如语音、语调、语速的调节和控制)和肢体语言(如眼神、站立姿势、与学生的接触方式等)两种,教师教学语言的使用直 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对学习活动的积极体验。②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处理。教师应该掌握处理教材重点、难点、基点的教学技能。有的医学院校 属于多层次办学,既有高职、本科,还有本硕连读七年制和研究生的教育。 所以,同一门《组织学与胚胎学》,因为层次不同,教材的重点、难点、基 点的处理就不一样。当然,一个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把握教材、读懂教参。 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真正做到“精、准、新、深、熟”。③教学方 式的转变。教师必须学会教学方式的转变,根据学生的特点,如认知风格、 个性特征、学习习惯,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目前来说,教师教学方式转变 的重点是转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多问、多思、多答,注重师生之 间的交流和沟通,进行教学及时反馈的新模式,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

新时代背景下的师德师风建设1

新时代背景下的师德师风建设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师德师风建设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师德师风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的重要标准,也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本文将紧密联系新时代教育,系统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探讨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现状及措施。 一、新时代背景下的师德师风建设意义 1.培养学生健康成长 师德师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言传身教、行为举止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审美情趣等产生深刻的影响。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师德师风建设也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包括崇高的敬业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 3.推动教育改革发展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只有具备良好师德师风的

教师才能积极适应改革,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二、新时代背景下的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及问题 1.部分教师职业素养不足 在新时代背景下,一些教师职业素养不足,缺乏必要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一些教师过于追求个人利益,忽视了学生的成长需求,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 2.教育改革落实不到位 虽然教育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未能将教育改革的精神和要求落实到位,缺乏对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严格把关在实践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往往被忽视,教师评价体系也不尽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效果。另外,一些教师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理解和实践经验,无法将新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日常教学中,这也给师德师风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社会环境和舆论压力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媒体的普及,教师的言行举止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和舆论压力对教师的职业形象和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得一些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教育行为和教学质量。同时,一些不良的舆论导向也误导了公众

职业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方案

职业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方案 职业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方案(通用12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职业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职业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方案篇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树立教职工的群体形象,展现当代教师爱岗敬业、有涵养、有风度、遵礼仪的现代社会文明使者的良好风范,体现学校的管理水平与文明品位,学校决定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要求广大教职工要从职业道德、行为举止、言谈语气、风度仪表、公务礼仪等方面全面提升师德修养,树立示范学校教职工在社会上的示范形象。 一、指导思想 在教职工队伍(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中提倡和发扬“四种精神”——开拓进取的改革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讲求实效的实干精神;强化“三种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创建国家级示范学校提供高素质的骨干队伍。 二、师德建设的重点 1、根据我校共产党员占全校教职工数三分之一强的实际,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活动,在学校各级党组织中开展师德建设的大讨论,号召共产党员在师德建设中、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教职工师德、师风的楷模。 2、根据我校青年教工超过教职工总数一半的实际,全面发挥学校教工团支部联系青年教工的桥梁作用,充分利用教工团支部活动及青年教师开展教学大比武的活动,在团员及青年教工中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三、师德建设的措施

1、纠查与提出存在的问题:通过教职工的政治学习及召开不同类型的教职工座谈会,摆学校师德、师风现状,查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提师德、师风的整改措施,自下而上地开展教育活动,把师德、师风建设的行政行为变成教职工的自律行为。在学生及家长中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心目中师德应有的形象。问卷内容可包括:新时期的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你所喜欢的是哪种类型的教师?你最不喜欢的师德、师风有哪些?…… 2、评议与评比:利用各种渠道,让学生对身边的师德问题开展评议活动,以生促师,把师德、师风建设的教师单边行为变成师生互动的双边行为。同时,通过教育教学等活动,在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评比活动,促进教师把师德师风建设内化为自觉活动。 3、褒奖和学习先进:举办师德先进事迹报告会或播放师德先进事迹录像片,为教职工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榜样与楷模。同时通过一系列活动在本校评选出一批师德标兵,如“十佳教学能手”、“十佳优秀班主任”、“十佳技能高手”,师德师风建设的评比结果与级校工资和晋级挂钩,以表彰先进,鞭策后进。 4、整改与落实 (1)健全学校与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校长办公会议制度、行政工作会议制度、行政扩大会议制度,加强干部队伍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2)加强师德的制度化管理: ①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常规的管理制度,明确落实处室(部门)坐班管理、年级组管理、学科组管理、班主任管理、备课组长管理、任课教师管理、课堂管理、考试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大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的教育教学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过程管理。 ②加强教职工的考勤管理制度,并与当月教职工的课时津贴挂钩。 ③健全限制和规范教师搞家教或外出兼职的制度,制止精力旁移、严重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现象,维护示范学校的师德形象。对因从事家教或外出兼职活动严重影响学校工作、影响学校声誉的,酌情给予通报批评、扣发课时津贴、调整工作岗位直至报上级给予纪律处分。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研究 引言: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推动思政课教育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本文将探讨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包括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提高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的途径、培养教师的多元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机制创新等方面。 第一部分: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事业中的战略工程。思政课教师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力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加强队伍建设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贡献。 第二部分:提高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的途径 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素养是提升教师队伍能力的基础。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具备深厚的思想理论功底,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与时俱进。其次,教师们应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方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此外,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个人素质,注重教师的形象塑造和榜样力量的发挥,也是重要的途径。 第三部分:培养教师的多元能力 思政课教师要具备多维度的能力,以适应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发展的要求。第一是教学能力,包括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教材选用和教学方法等,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第二是研究能力,教师需关注国内外社会热点问题,加强实践研

究,为教学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案例。第三是创新能力,思政课教师要有创新精神,不断寻求教学的改进和探索新的教学理念。 第四部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机制创新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需加强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相关的培养体系。一是加强源头培养,建立培养思政课教师的本科、研究生专业,并完善师范生的思政教育。二是加强教师培训,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手段,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三是加强评价激励机制,建设思政课教师的评价体系,通过激励措施增强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结语: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关键环节。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在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培养多元能力和加强机制创新等方面不断探索新的路径,推动思政课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取得更好的成效。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为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新时代青年人才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发展的要求包括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需要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加强实践研究,同时具备创新精神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此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机制创新也是至关重要的,包括源头培养、教师培训和评价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关键环节,只有不断探索新的路径,推动思政课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取得更好的成效,才能更好地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为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新时代青年人才作出贡献

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综述

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提高高校师德师风 建设的水平,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教育部、高校以及相 关研究机构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和研究。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关于新时代高校师德 师风建设的研究成果,以期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背景主要包括社会转型期的师道尊严危机和高校教学改革 的需求。 社会转型期的师道尊严危机是推动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 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市场竞争激烈,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师道尊严受到冲击 和挑战。许多教师在面对师道尊严的诱惑时,产生了虚荣心、功利心,丧失了为人师者的 专业操守和职业道德。 高校教学改革的需求促使了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推进。高校教学改革的目标是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建设质量和特色突出的高等教育体系。而教师是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的主体和推动者,他们的师德师风的建设与高校教学质量直接相关。高校教学改 革需要建立健全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激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道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职业道德和学术 道德等方面。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各高校和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师德师风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各高校建立了师德师风研究团队,加强对高校 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论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教师师德师风的经验和方法论。教育部门加 大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师德师风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 价值观和人生观。 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培训和绩效考核。高校和教育部门建立了完善的教师培训和考核体系,包括职业道德培训、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和学术道德培训等方面。通过这些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道德修养,确保他们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 加强对高校师德师风的监督和管理。各高校建立了师德师风建设的组织机制和评价体系,通过定期督导、评估和考核,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教育部门加大 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奖励和惩处机制激励 教师健康成长。 尽管在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 挑战。

创新师德教育方式-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最新教育文档

创新师德教育方式,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d the significance and means of teacher’s morality construction through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improving teachers' quality,ameliorat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strengthening 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work, improving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establishing the mor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typical. We also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ity construction and moral penetration. Completed the infiltration of medical moral education in physiology teaching by using Cases Teaching,ethical teaching of animal experiment, formative assessment for moral exam, and linked up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morality with medical moral education. 0 引言 高等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疗卫生人才的重任。教师在教学育人中处于中心地位,在知识、技能和道德等方面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因此,师德水平高低是直接关系校风、学风,关系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本教研室结合学生和本学科的特点,将师德建设和在生理教学中医德教育融合在一起,并对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作出了积极探索。 1 加强师德建设是现今医学院校的当务之急

坚持“四个导向”构建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新格局

坚持“四个导向”构建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新格局 作者:龙杰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22年第09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肩负着传播知识、传播文明以及传承文化的重要责任,背负着传递信念、价值以及知识的伟大使命(刘志礼,韩晶晶)。教师队伍的道德品质和师德素养是教育教学的前提和保障,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高校师德的内涵意蕴 1. 谋站位:高尚的师德体现国家意志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最根本性问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人才这一战略性资源是获得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力量,而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师德要体现教师心中有国家和民族,有强烈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意识,厚植家国情怀,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以培养合格的党和国家、人民和时代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引领、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 2. 明方位:高尚的师德体现道德修养 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必须遵守的普遍规则,以职业道德规范的方式来表达和调节相关道德关系,是教师作为“道德上的合格者”从事教育职业的前提(杨林香)。师德要体现教师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恪守道德规范和道德情操,涵养高尚人格品质,带头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尚的人格教育和感化学生,发挥道德教化的渗透性。 3. 牢守位:高尚的师德体现业精善学 博学多识是师德标举的本领,教师培养人才最基础的条件就是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知识素养。师德要体现坚实的理论知识体系,扎实过硬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能力,既具备大范围的职业基础知识,又具备精细化的专业知识,能够在学生的学业、生活等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同时,还体现拥有终身学习的本领,勤勉致知、博学笃志、守正创新,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等工作。

基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下的师德师风建设策略

基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下的师德师风 建设策略 摘要:在新时代,树德立人的目标逐步清晰,师德师风的建设显得愈发重要。因此,提高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水平是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教育水平和管理能力 加强的集中体现。学校教师不仅要致力于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育,还应 该重点对学生开展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运用高尚的师德师风 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教育;师德师风;建设策略 引言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其教书育人活 动和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教师素养发展的核心内容。 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精神风范和行为习惯具有教育学生、感化他人、辐射社会的作用,一代承接一代的师德师风往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精神 风貌。 1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概念 “师德”指的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主体是教师本人,包含其职业素养、道德 情操;“师风”指的是教师行业的风气,主体则是教师队伍这个整体,是教师队 伍所表现出来的风气。积极向上的“师德”塑造良好健康的“师风”,良好健康 的“师风”氛围,也会促使积极向上的“师德”形成。学校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水平、综合能力,除此以外,还肩负着科研创新、社会服务、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等方面的职责。因此, 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新时代我国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主旨是关于“建设 什么样的学校师德师风”与“怎样建设学校师德师风”,这不仅要求教师要不断 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提升道德修养,还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定的定力,不做

任何违反师德师风建设要求和社会道德准则的行为,热爱教育事业,坚定理想信念、钻研专业学科,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优化育人方式。 2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下的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 2.1个别存在师德失范行为 现在个别学校教师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缺乏看齐意识和核心意识。有的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灌输错误、腐化和消极的思想和言论,完全违背教师的职业道德,在师生中产生了极坏的影响。还有少数教师法治意识淡薄、法治观念不强,存在违规开办班、违规招生、学术不端、侵害学生等严重师德问题。学校出现教师师德失范行为,不仅完全背离教师神圣的职业形象,也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给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抹黑。 2.2评价指标缺乏时代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学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也应与时俱进,但师德师风标准大多墨守成规,一直沿用陈旧且简单的指标体系,与时代的要求贴合度不够、针对性不强。师德师风作为社会道德体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时代和社会价值观的改变而发展变化,不但具有历史继承性,也具有时代发展的特性。当前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在不断发展和丰富,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发展性的评价维度,滞后的、安于故俗的师德师风指标必然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3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下的师德师风建设策略 3.1教师要重视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修养 在学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学校的建设体系和管理机制固然重要,但教师自身也要积极努力,对自己严格要求,加强师德师风修养。首先,教师应该争当师德师风模范,虚心学习其他先进模范,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其次,教师还要着重提高个人修养,在做好专业教学工作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相关书籍,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面和文化水平,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最后,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每天都能接收到

高校师德建设系统工程的构建探析

构建高校师德建设系统工程刍议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在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探索行之有效的师德建设新方法,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及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师德建设做出了要求,并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分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个部分做出了规范。这一规范,为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内涵做出了简约而全面的界定。依据师德内涵的规范要求,围绕自我、利害关系人、组织和社会四个层面构建师德建设的系统工程,有助于形成全面系统的师德建设体系,营造师德培育、提升与完善的良好氛围和机制,将新时期师德建设推向一个全新境界。具体说明如下: 1 自我因素 道德更多的是基于内心信念与原则的坚守,道德力量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源于内心的自律与自控。为人师表,关键是能够做到以身立范,身体力行,为学生、为公众树立一个思想和行动的榜样和楷模,否则,教师便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教师至少应该具备比一般大众更高的道德标准和要求。对多数以教师为业的普通教师而言,能够以教师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求自己,遵循教师基本职业道德要求,体现一名社会公民应该具备基本行为规范,才算是尽到了其基本的职责。而要做到这点,需要教师能够从自身做起,激发内心强烈的职业荣誉感、使命感和认同感。从内心真正认识到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特殊要求,进而真正萌生严格要求自己的动机,摒弃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然而,师德的自我修养,并不是通过简单的倡导便可以顺利实现。毕竟,“道德义务的应当要求,只是对那些具有道德感的人才有效,而对于那些缺少道德感或者对于道德根本不屑一顾、弃若敝屣的人,道德义务的处境就尴尬可怜。”[2]对照这一论断,看周围为人师表之人的不当行为表现,可知依靠自律达到师德建设面临的艰巨挑战和巨大障碍。而这恰恰是构建师德建设系统工程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身为社会精英知识分子一员的高校教师,更应注重自身德行的修养,通过自我不断的反思和警醒,完善自我,达到一种“君子必慎其独”的自律境地。高校教师应不断强化自己的职业使命感,致力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理想追求,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行为标准要求自己,面对不公正、不正义的不良风气,敢于仗义执言,真正体察民众心声,为民众诉求鼓与呼,代表社会公德与正义,能够像闻一多那样“拍案而起”,如鲁迅那样“横眉冷对”,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为民众树一个是非正误的评判标准。做到这点,当然可以说是达到了一名教师至高的师德标准,体现了一名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和公理正义感。教师之所以可以成为一个阳光下最伟大的职业,究其根本,就在于教师能够从知识、思想和行动上超越“小我”的局限,张扬“大我”的风采,以自己身体力行的言行,为社会树立道德的风向标,为公众树立行动的楷模和示范。这一境界,当是一名教师的至高境界追求。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加强教师的自我修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但毫无疑问,单单依靠这一环,还不足以保证师德建设的顺利实现。在自律基础上,借助利害关系人的作用和影响,可以对师德的提升与完善做出有益修正和调整。 2 利害关系人因素 所谓的利害关系人(stakeholder)这一概念,指的是教师日常接触的相关人员。道德是相互之间交往形成的内心约束。借助与教师日常工作和行为有着密切联系的利害关系人这一因素,有助于对教师师德发挥有效影响。教师生活与工作中,会有诸多人员建立并维系一种社会联系。像同事、学生、彼此了解的邻居等,均属于利害关系人范畴。教师正是通过与周围人群的社会联系,彰显自己的价值观、信念和师德,进而借助自身言行,影

新时代下医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究

新时代下医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究 作者:王信翔 来源:《西部学刊》2022年第02期 摘要:医学思想政治教育相比于其他专业有其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教学场域多样性和教学任务艰巨性,因而从人文教育、医患困境、职业发展三方面构建“三位一体”的医学思政内容体系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医学思政教育实践过程存在着“强专业,弱思政”的教育实践模式、传统型医学思政教育与现实情境相脱节、医学思政教育体系有待完善、思政教育与医学生个人成长相脱节等局限性。欲优化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必须强调:(一)坚持“理论+实际”,构建全局性思政教育思维;(二)创新思政教育载体,发挥思政课堂主阵地作用;(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达到精准思政教育成效;(四)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协同育人机制。

关键词: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2-0128-05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思政课是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场域,承担思政育人,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使命。自古以来,医者便被赋予了更多道德责任与使命。在医学育人体系中,思政教育是强化医德医风,营造医学风尚,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基石。医学思政教育兼具理论知识传授、价值引导,培育崇高职业素养等多项任务。近年来,非正常化的医患事件频频发生,成为当下社会存在并且难以化解的社会矛盾之一,也间接折射出医学生人文关怀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板。目前,医学教育事业对人文教育的需求越发迫切。因此,对于高等医学院校而言,要发挥思政教育培育合格医学人才的价值性,有效构建符合医学规律,具有医学特色的医学思政,提高医学思政课程质量和水平,从而有效引导医学生立德成才,化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无力感”。 一、概念厘定与内容系构建 (一)医学思政概念厘定 在传统文化中,医学又称为“仁术”,旨在以精湛的医术救死扶伤,其本身就蕴含“敬畏生命,救助他人”的人文元素。早在唐代时期,医药学家孙思邈曾在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一文中写道:“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该段文字中便论述了从医者要具备崇高的品德涵养。做好医学生德育工作,事关我国医学人才培养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在2016年印发的《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年)》中明确提出:“中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对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出7条具体要求。其中开宗明义谈及医学教育不能与医学思政教育相割裂,思政教育对国家医学卫生事业建设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医学思政教育是医学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人文社科教育途径之一,主要对象是以医学生为主体,其内容是引导广大医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成为思想素质过硬,政治立场不动摇,具有高尚医德和仁爱之心的医学人才[1]。 当然,医学思想政治教育相比于其他专业而言又有其自身特殊性。其一,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医学是一门关乎人类生命健康的学科,工作对象以人为主体。医学生作为医疗事业发展的储备人才,兼具专业性与不可替代性,因此更加强调医学生意识形态塑造,道德素养培育以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二,教学场域多样性。与其他专业不同,医学专业学习同时涵盖了理论学习、临床实践、人才规培等环节。这就要求医学思政教育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场域,还应将医学思政教育与专业相互融合,结合医学专业特性寻找切入点,结合不同教学场域和教育内容创新思政育人模式。其三,教学任务艰巨性。医学专业科目多、密度大、课程紧,实践课程占比高,医学生普遍面临学业繁重,从而缩窄思政教育比重,进一步削弱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作

师德师风历史演进及建设路径

师德师风历史演进及建设路径摘要:探讨中国师德师风的历史演进、现状及建设路径,为加强师德师风个人修养、推动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师德师风;历史演进;现状;建设路径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1]。师风是指教师的风尚和气度。师德师风是一种将教师为人、品德、修养、育人统一起来的综合性表述[2]。儒家重要经典《礼记》中所说的“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都说明师德师风的重要性。我国师德师风发展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但当前仍然存在诸多弊端。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加强师德师风的学习和研究,探索师德师风建设和发展的路径,为师德师风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1中国师德师风历史演进 1.1中国古代师德师风溯源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于是产生了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教师[3]。教师的起源目前已无法准确考证。《尚书·舜典》中有“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的典故,讲的是舜帝提拔契担任“司徒”一职,负责对百姓进行“敬敷五教”(即五种道德规范教育)。《列女传》解释说是因为“契之性聪明而仁,能育其教,卒致其名”,其中“聪明”是指天赋和见识,“仁”是指

爱心和品格,而契兼而有之,因此后世永远铭记他。“聪明而仁”是我国比较早的教师职业道德标准。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老师,孔子提出了大量有关师德师风的原则。在对待学生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诲人不倦”;在对待过错时,孔子强调“闻过则喜”和“过则勿惮改”;对待学习,孔子倡导“三人行必有我师”,而且能做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他还特别强调言传身教的作用,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著名观点。孔子的师德师风对当时学子而言可谓如沐春风,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后世尊称孔子为“万世师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2中国近代师德师风传承 1931年12月2日,梅贻琦先生在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就职演讲中,援引古代大贤孟子“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的观点,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4],旗帜鲜明地指出大学的实力不在于教学设施(硬件条件),而在于拥有一批学识和道德都堪为模范的大师(软件条件)。梅贻琦先生担任清华大学校长达17年之久,期间清华大学学术氛围自由,师生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西南联大期间,为保证师生营养他辗转筹措经费,却要靠夫人卖糕点贴补家用;西南联大附属中学招生,他坚持“一不靠权,二不靠钱,凭成绩说话”的原则,连云南王龙云的儿子也无后门可走,因为他自己的女儿也必须靠自己努力。梅贻琦先生成为一代师德楷模,被尊称为“永远的清华校长”。

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一、引言 在教育领域中,师德师风是衡量教师素质的重要标准,也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尤其在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机构,师德师风的建设更是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对高职院校的师德师风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师德师风的内涵与重要性 1、师德的内涵: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包括敬业精神、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严谨治学等方面。 2、师风的重要性:良好的师风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良好的师风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当前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的问题: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存在缺乏敬业精神、教学态度不够严谨、与学生沟通不足、学术不端等问题。 2、原因分析: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

的影响。例如,部分教师缺乏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学术环境的不良影响等。 四、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提高教师职业素养: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 2、完善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重要指标,激励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3、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建立严格的学术规范和诚信机制,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和处理力度,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4、增强教师与学生沟通互动:鼓励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学生成长和发展。 5、发挥优秀教师示范作用:通过评选优秀教师、组织经验分享会等方式,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激发其他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