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数学一模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表是某学习小组一次数学测验的成绩统计表: 分数/分 70 80 90
100 人数/人
1
3
x
1
已知该小组本次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85分,则测验成绩的众数是( ) A .80分
B .85分
C .90分
D .80分和90分
2.九年级某同学6次数学小测验的成绩分别为:90分,95分,96分,96分,95分,89分,则该同学这6次成绩的中位数是( ) A .94 B .95分
C .95.5分
D .96分
3.函数21y x =-中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
12 B .x ≥1
C .x >
12
D .x ≥
12
4.如图,菱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O,若AC=6,BD=4,则菱形ABCD 的周长是( )
A .24
B .16
C .413
D .23
5.将一块直角三角板ABC 按如图方式放置,其中∠ABC =30°,A 、B 两点分别落在直线m 、n 上,∠1=20°,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可使直线m ∥n( )
A .∠2=20°
B .∠2=30°
C .∠2=45°
D .∠2=50°
6.已知命题A :“若a 2a a =”.在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命题A 是假命题”的反例的是( ) A .a =1
B .a =0
C .a =﹣1﹣k (k 为实数)
D .a =﹣1
﹣k 2(k 为实数)
7.如图,两根竹竿AB 和AD 斜靠在墙CE 上,量得∠ABC=α,∠ADC=β,则竹竿AB 与AD 的长度之比为( )
A .
tan tan α
β
B .
sin sin β
α
C .
sin sin α
β
D .
cos cos β
α
8.根据以下程序,当输入x =2时,输出结果为( )
A .﹣1
B .﹣4
C .1
D .11
9.下列二次根式中,与3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18
B .
13
C .24
D .0.3
10.在全民健身环城越野赛中,甲乙两选手的行程y (千米)随时间(时)变化的图象(全程)如图所示.有下列说法:①起跑后1小时内,甲在乙的前面;②第1小时两人都跑了10千米;③甲比乙先到达终点;④两人都跑了20千米.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个
11.已知实数a ,b ,若a >b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7>b-7 B .6+a >b+6
C .55
a
b >
D .-3a >-3b
12.8×200=x+40 解得:x=120
答:商品进价为120元. 故选:B . 【点睛】
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运用,掌握销售问题的数量关系利润=售价-进价,建立方程是关键.
二、填空题
13.如图,已知AB∥CD,F为CD上一点,∠EFD=60°,∠AEC=2∠CEF,若6°<∠BAE <15°,∠C的度数为整数,则∠C的度数为_____.
14.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45°,则cos∠OCB的值是________.
15.不等式组
324
1
11
2
x x
x
x
≤-
?
?
?-
-<+
??
的整数解是x=.
16.分式方程32x
x2
-
-
+
2
2x
-
=1的解为________.
17.农科院新培育出A、B两种新麦种,为了了解它们的发芽情况,在推广前做了五次发芽实验,每次随机各自取相同种子数,在相同的培育环境中分别实验,实验情况记录如下:
种子数量10020050010002000
A
出芽种子数961654919841965
发芽率0.960.830.980.980.98
B
出芽种子数961924869771946
发芽率0.960.960.970.980.97
下面有三个推断:
①当实验种子数量为100时,两种种子的发芽率均为0.96,所以他们发芽的概率一样;
②随着实验种子数量的增加,A种子出芽率在0.98附近摆动,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可以估计A种子出芽的概率是0.98;
③在同样的地质环境下播种,A种子的出芽率可能会高于B种子.其中合理的是
__________(只填序号).
18.一批货物准备运往某地,有甲、乙、丙三辆卡车可雇用.已知甲、乙、丙三辆车每次运
货量不变,且甲、乙两车单独运完这批货物分别用2,a a次;甲、丙两车合运相同次数,运完这批货物,甲车共运180吨;乙、丙两车合运相同次数,运完这批货物乙车共运270吨,现甲、乙、丙合运相同次数把这批货物运完,货主应付甲车主的运费为___________元.(按每吨运费20元计算)
19.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点E是BC边上一点,连接AE,把∠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点处,当△为直角三角形时,BE的长为 .
x x的取值范围是_____.
20.3
三、解答题
21.电器专营店的经营利润受地理位置、顾客消费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某品牌电脑专营店设有甲、乙两家分店,均销售A、B、C、D四种款式的电脑,每种款式电脑的利润如表1所示.现从甲、乙两店每月售出的电脑中各随机抽取所记录的50台电脑的款式,统计各种款式电脑的销售数量,如表2所示.
表1:四种款式电脑的利润
电脑款式A B C D
利润(元/台)160200240320
表2:甲、乙两店电脑销售情况
电脑款式A B C D
甲店销售数量(台)2015105
乙店销售数量(台)88101418
试运用统计与概率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从甲店每月售出的电脑中随机抽取一台,其利润不少于240元的概率为;(2)经市场调查发现,甲、乙两店每月电脑的总销量相当.现由于资金限制,需对其中一家分店作出暂停营业的决定,若从每台电脑的平均利润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应对哪家分店作出暂停营业的决定?并说明理由.
22.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某学校计划举行一次“整理错题集”的展示活动,对该校部分学生“整理错题集”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下面不完整的统计图表.
整理情况 频数 频率 非常好
0.21 较好 70 0.35
一般 m 不好
36
请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抽样共调查了 名学生; (2)m= ;
(3)该校有1500名学生,估计该校学生整理错题集情况“非常好”和“较好”的学生一共约多少名?
(4)某学习小组4名学生的错题集中,有2本“非常好”(记为A 1、A 2),1本“较好”(记为B ),1本“一般”(记为C ),这些错题集封面无姓名,而且形状、大小、颜色等外表特征完全相同,从中抽取一本,不放回,从余下的3本错题集中再抽取一本,请用“列表法”或“画树形图”的方法求出两次抽到的错题集都是“非常好”的概率.
23.某公司推出一款产品,经市场调查发现,该产品的日销售量y (个)与销售单价x (元)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关于销售单价,日销售量,日销售利润的几组对应值如下表:
销售单价x (元) 85 95 105 115 日销售量y (个) 175 125 75 m 日销售利润w (元)
875
1875
1875
875
(注:日销售利润=日销售量×(销售单价﹣成本单价))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不要求写出x 的取值范围)及m 的值; (2)根据以上信息,填空:
该产品的成本单价是 元,当销售单价x= 元时,日销售利润w 最大,最大值是 元;
(3)公司计划开展科技创新,以降低该产品的成本,预计在今后的销售中,日销售量与销售单价仍存在(1)中的关系.若想实现销售单价为90元时,日销售利润不低于3750元的销售目标,该产品的成本单价应不超过多少元?
24.先化简(31a +-a +1)÷2441
a a a -++,并从0,-1,2中选一个合适的数作为a 的值代
入求值.
25.如图,ABC ?是边长为4cm 的等边三角形,边AB 在射线OM 上,且6OA cm =,点
?绕D从点O出发,沿OM的方向以1cm/s的速度运动,当D不与点A重合时,将ACD
?,连接DE.
点C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BCE
?是等边三角形;
(1)如图1,求证:CDE
(2)如图2,当6 (3)当点D在射线OM上运动时,是否存在以D,E,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先通过加权平均数求出x的值,再根据众数的定义就可以求解.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70+80×3+90x+100=85(1+3+x+1), x=3 ∴该组数据的众数是80分或90分.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加权平均数列出方程.通过列方程求出x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中位数的定义直接求解即可. 【详解】 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为:89分,90分,95分,95分,96分,96分, 则该同学这6次成绩的中位数是:=95分; 【点睛】 此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的能力.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误选其它选项,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 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由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可行关于x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由题意得,2x-1≥0, 解得:x≥1 2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O,AC=6,BD=4,即可得AC⊥BD,求得OA与OB 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B的长,继而求得答案. 【详解】 ∵四边形ABCD是菱形,AC=6,BD=4, ∴AC⊥BD, OA=1 2 AC=3, OB=1 2 BD=2, AB=BC=CD=AD, ∴在Rt△AOB中, ∴菱形的周长为 故选C. 5.D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2=∠ABC+∠1,即可得出结论.【详解】 ∵直线EF∥GH, ∴∠2=∠ABC+∠1=30°+20°=50°,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a =可确定a的范围,排除掉在范围内的选项即可. 【详解】 解:当a≥0a =, 当a<0a =-, ∵a=1>0,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a=0,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a=﹣1﹣k,当k<﹣1时,a>0,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a=﹣1﹣k2(k为实数)<0,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a a a a a ≥ ? ==? -≤ ? ,正确理解该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分别求出AB、AD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在Rt△ABC中,AB= AC sinα , 在Rt△ACD中,AD= AC sinβ, ∴AB:AD= AC sinα : AC sinβ = sin sin β α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解决问题.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流程图所示顺序,逐框分析代入求值即可. 【详解】 当x=2时,x2﹣5=22﹣5=﹣1,结果不大于1, 代入x2﹣5=(﹣1)2﹣5=﹣4,结果不大于1, 代入x2﹣5=(﹣4)2﹣5=11,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正确代入求值是解题的关键.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B 3 C= D= 10 故选B.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①由纵坐标看出,起跑后1小时内,甲在乙的前面,故①正确; ②由横纵坐标看出,第一小时两人都跑了10千米,故②正确; ③由横纵坐标看出,乙比甲先到达终点,故③错误; ④由纵坐标看出,甲乙二人都跑了20千米,故④正确; 故选C . 11.D 解析:D 【解析】 A.∵a >b ,∴a-7>b-7,∴选项A 正确; B.∵a >b ,∴6+a >b+6,∴选项B 正确; C.∵a >b ,∴55 a b >,∴选项C 正确; D.∵a >b ,∴-3a <-3b ,∴选项D 错误. 故选D. 12.无 二、填空题 13.36°或37°【解析】分析:先过E 作EG ∥AB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EF=∠BA E+∠DFE 再设∠CEF=x 则∠AEC=2x 根据6°<∠BAE <15°即可得到6°<3x-60°<15°解得22°< 解析:36°或37°. 【解析】 分析:先过E 作EG ∥AB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EF=∠BAE+∠DFE ,再设 ∠CEF=x ,则∠AEC=2x ,根据6°<∠BAE <15°,即可得到6°<3x-60°<15°,解得22°<x <25°,进而得到∠C 的度数. 详解:如图,过E 作EG ∥AB , ∵AB ∥CD , ∴GE ∥CD , ∴∠BAE=∠AEG ,∠DFE=∠GEF , ∴∠AEF=∠BAE+∠DFE , 设∠CEF=x ,则∠AEC=2x , ∴x+2x=∠BAE+60°, ∴∠BAE=3x-60°, 又∵6°<∠BAE <15°, ∴6°<3x-60°<15°, 解得22°<x <25°, 又∵∠DFE是△CEF的外角,∠C的度数为整数, ∴∠C=60°-23°=37°或∠C=60°-24°=36°, 故答案为:36°或37°.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平行线,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解析】【分析】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BOC=90°易求BC=OC从而可得cos∠OCB的值【详解】∵∠A=45°∴∠BOC=90°∵OB=OC由勾股定理得 BC=OC∴cos∠OCB=故答案为【点睛】 解析: 2 【解析】 【分析】 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BOC=90°,易求 OC,从而可得cos∠OCB的值. 【详解】 ∵∠A=45°,∴∠BOC=90°∵OB=OC, 由勾股定理得, OC, ∴cos∠OCB =OC BC ==. 故答案为 2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圆周角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及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属较简单题目题目. 15.﹣4【解析】【分析】先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再得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即可【详解】解:∵解不等式①得:x≤﹣4解不等式②得:x>﹣5∴不等式组的解集为﹣5<x≤﹣4∴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x=﹣4故答案为﹣4【 解析:﹣4. 【解析】 【分析】 先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再得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即可. 【详解】 解: 324 1 11 2 x x x x ≤- ? ? ?- -<+ ?? ① ② , ∵解不等式①得:x≤﹣4, 解不等式②得:x >﹣5,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5<x≤﹣4, ∴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x=﹣4, 故答案为﹣4.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不等式组的整数解,能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是解此题的关键. 16.【解析】【分析】根据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即可解答【详解】方程两边都乘以得:解得:检验:当时所以分式方程的解为故答案为【点睛】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分 解析:x 1= 【解析】 【分析】 根据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即可解答. 【详解】 方程两边都乘以x 2-,得:32x 2x 2--=-, 解得:x 1=, 检验:当x 1=时,x 21210-=-=-≠, 所以分式方程的解为x 1=, 故答案为x 1=. 【点睛】 考查了解分式方程,()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2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 17.②③【解析】分析:根据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详解:(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当实验种子数量为100时两种种子的发芽率虽然都是96但结合后续实验数据可知此时的发芽率并不稳定故不能确 解析:②③ 【解析】分析: 根据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 (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当实验种子数量为100时,两种种子的发芽率虽然都是96%,但结合后续实验数据可知,此时的发芽率并不稳定,故不能确定两种种子发芽的概率就是96%,所以①中的说法不合理; (2)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A 种种子发芽的频率逐渐稳定在98%左右,故可以估计A 种种子发芽的概率是98%,所以②中的说法是合理的; (3)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A 种种子发芽的频率逐渐稳定在98%左右,而B 种种子发芽的频率稳定在97%左右,故可以估计在相同条件下,A 种种子发芽率大于 B种种子发芽率,所以③中的说法是合理的. 故答案为:②③. 点睛: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解析】【分析】根据甲乙两车单独运这批货物分别用2a次a次能运完甲的效率应该为乙的效率应该为那么可知乙车每次货运量是甲车的2倍根据若甲丙两车合运相同次数运完这批货物时甲车共运了180吨;若乙丙两车合 解析:2160 【解析】 【分析】 根据“甲、乙两车单独运这批货物分别用2a次、a次能运完”甲的效率应该为 1 2a ,乙的效率应该为 1 a ,那么可知乙车每次货运量是甲车的2倍根据“若甲、丙两车合运 相同次数运完这批货物时,甲车共运了180吨;若乙、丙两车合运相同次数运完这批货物时,乙车共运了270吨.”这两个等量关系来列方程. 【详解】 设这批货物共有T吨,甲车每次运t甲吨,乙车每次运t乙吨, ∵2a?t甲=T,a?t乙=T,∴t甲:t乙=1:2, 由题意列方程: 180270 180270 T T t t -- = 甲乙 , t乙=2t甲, ∴ 180270 180135 T T -- =,解得T=540. ∵甲车运180吨,丙车运540?180=360吨,∴丙车每次运货量也是甲车的2倍, ∴甲车车主应得运费 1 540202160 5 ??= (元), 故答案为:2160. 【点睛】 考查分式方程的应用,读懂题目,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9.3或32【解析】【分析】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B′落在矩形内部时如答图1所示连结AC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5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B′E=∠B=90°而当△CEB′为直角三角 解析:3或. 【解析】 【分析】 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 ①当点B′落在矩形内部时,如答图1所示. 连结AC,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5,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B′E=∠B=90°,而当 △CEB′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得到∠EB′C=90°,所以点A、B′、C共线,即∠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B′处,则EB=EB′,AB=AB′=3,可计算出CB′=2,设BE=x,则EB′=x,CE=4-x,然后在Rt△CEB′中运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x. ②当点B′落在AD边上时,如答图2所示.此时ABEB′为正方形. 【详解】 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 ①当点B′落在矩形内部时,如答图1所示. 连结AC, 在Rt△ABC中,AB=3,BC=4, ∴AC==5, ∵∠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点B′处, ∴∠AB′E=∠B=90°, 当△C EB′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得到∠EB′C=90°, ∴点A、B′、C共线,即∠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B′处, ∴EB=EB′,AB=AB′=3, ∴CB′=5-3=2, 设BE=x,则EB′=x,CE=4-x, 在Rt△CEB′中, ∵EB′2+CB′2=CE2, ∴x2+22=(4-x)2,解得, ∴BE=; ②当点B′落在AD边上时,如答图2所示. 此时ABEB′为正方形,∴BE=AB=3. 综上所述,BE的长为或3. 故答案为:或3. 20.x≥﹣3【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定义求出x的取值范围【详解】解: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3≥0解得:x≥﹣3则x的取值范围是:x≥﹣3故答案为:x≥﹣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 解析:x ≥﹣3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定义求出x 的取值范围. 【详解】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则x +3≥0, 解得:x ≥﹣3, 则x 的取值范围是:x ≥﹣3. 故答案为:x ≥﹣3.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正确把握二次根式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三、解答题 21.(1)3 10 (2)应对甲店作出暂停营业的决定 【解析】 【分析】 (1)用利润不少于240元的数量除以总数量即可得; (2)先计算出每售出一台电脑的平均利润值,比较大小即可得. 【详解】 解:(1)从甲店每月售出的电脑中随机抽取一台,其利润不少于240元的概率为 1053 201510510 +=+++, 故答案为 310 ; (2)甲店每售出一台电脑的平均利润值为1602020015240103205 50 ?+?+?+?=204 (元), 乙店每售出一台电脑的平均利润值为1608200102401432018 50 ?+?+?+?=248 (元), ∵248>204, ∴乙店每售出一台电脑的平均利润值大于甲店; 又两店每月的总销量相当, ∴应对甲店作出暂停营业的决定.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概率公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及加权平均数的定义. 22.(1)200;(2)52;(3)840人;(4 )16 【解析】 分析:(1)用较好的频数除以较好的频率.即可求出本次抽样调查的总人数; (2)用总人数乘以非常好的频率,求出非常好的频数,再用总人数减去其它频数即可求出m 的值; (3)利用总人数乘以对应的频率即可; (4)利用树状图方法,利用概率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1)本次抽样共调查的人数是:70÷0.35=200(人); (2)非常好的频数是:200× 0.21=42(人), 一般的频数是:m=200﹣42﹣70﹣36=52(人), (3)该校学生整理错题集情况“非常好”和“较好”的学生一共约有:1500×(0.21+0.35)=840(人); (4)根据题意画图如下: ∵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共12种情况,并且每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其中两次抽到的错题集都是“非常好”的情况有2种, ∴两次抽到的错题集都是“非常好”的概率是 21=126 .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列表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解题时要注意此题是放回实验还是不放回实验.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23.(1)25;(2)80,100,2000;(3)该产品的成本单价应不超过65元. 【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和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求得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可以求得生产成本和w 的最大值; (3)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相应的不等式,从而可以取得科技创新后的成本. 详解;(1)设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 , 8517595125k b k b +?? +?==,得5 600k b ==-??? , 即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是y=-5x+600, 当x=115时,y=-5×115+600=25, 即m 的值是25; (2)设成本为a 元/个, 当x=85时,875=175×(85-a ),得a=80, w=(-5x+600)(x-80)=-5x 2+1000x-48000=-5(x-100)2+2000, ∴当x=100时,w 取得最大值,此时w=2000, (3)设科技创新后成本为b元, 当x=90时, (-5×90+600)(90-b)≥3750, 解得,b≤65, 答:该产品的成本单价应不超过65元.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不等式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函数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24.【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把括号的分式通分化简,后面的分式的分子分解因式,然后约分化简,接着计算分式的乘法,最后代入数值计算即可求解. 试题解析:原式= 2 2 311 1(2) a a a a -++ ? +- =2 (2)(2)1 1(2) a a a a a -+-+ ? +- = 2 2 a a + - - ; 当a=0时,原式=1. 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 25.(1)详见解析;(2)存在,;(3)当t=2或14s时,以D、E、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旋转的性质结合△ABC是等边三角形可得∠DCB=60°,CD=CE,从而可得△CDE 是等边三角形; (2)由(1)可知△CDE是等边三角形,由此可得DE=CD,因此当CD⊥AB时,CD最 短,则DE最短,结合△ABC是等边三角形,AC=4即可求得此时DE=CD= (3)由题意需分0≤t<6,6<t<10和t>10三种情况讨论,①当0≤t<6时,由旋转可知,∠ABE=60°,∠BDE<60°,由此可知:此时若△DBE是直角三角形,则∠BED=90°; ②当6<t<10s时,由性质的性质可知∠DBE=120°>90°,由此可知:此时△DBE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③当t>10s时,由旋转的性质可知,∠DBE=60°,结合∠CDE=60°可得 ∠BDE=∠CDE+∠BDC=60°+∠BDC>60°,由此可得∠BED<60°,由此可知此时若△BDE 是直角三角形,则只能是∠BDE=90°;这样结合已知条件即可分情况求出对应的t的值了.试题解析: (1)∵将△ACD绕点C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BCE, ∴∠DCE=60°,DC=EC, ∴△CDE是等边三角形; (2)存在,当6<t<10时, 由(1)知,△CDE是等边三角形, ∴DE=CD, 由垂线段最短可知,当CD⊥AB时,CD最小, 此时∠ADC=90°,又∵∠ACD=60°, ∴∠ACD=30°, ∴ AD=1 2 AC=2, ∴ CD=2222 4223 AC AD -=-=, ∴ DE=23(cm); (3)存在,理由如下: ①当0s≤t<6s时,由旋转可知,∠ABE=60°,∠BDE<60°, ∴此时若△DBE是直角三角形,则∠BED=90°, 由(1)可知,△CDE是等边三角形, ∴∠DEC=60°, ∴∠CEB=∠BED-∠DEC=30°, ∴∠CDA=∠CEB=30°, ∵∠CAB=60°, ∴∠ACD=∠ADC=30°, ∴DA=CA=4, ∴OD=OA﹣DA=6﹣4=2, ∴t=2÷1=2(s); ②当6s<t<10s时,由性质的性质可知∠DBE=120°>90°, ∴此时△DBE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③当t>10s时,由旋转的性质可知,∠DBE=60°, 又由(1)知∠CDE=60°, ∴∠BDE=∠CDE+∠BDC=60°+∠BDC, 而∠BDC>0°, ∴∠BDE>60°, ∴只能∠BDE=90°, 从而∠BCD=30°, ∴BD=BC=4, ∴OD=14cm, ∴t=14÷1=14(s); 综上所述:当t=2s或14s时,以D、E、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点睛:(1)解第2小题的关键是:抓住点D在运动过程中,△DBE是等边三角形这一点得到DE=CD,从而可知当CD⊥AB时,CD最短,则DE最短,由此即可由已知条件解得DE的最小值;(2)解第3小题的关键是:根据点D的不同位置分为三段时间,结合已知条件首先分析出在每个时间段内△BDE中哪个角能够是直角,然后再结合已知条件进行解答即可求得对应的t的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