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资产负债观

会计资产负债观

会计资产负债观
会计资产负债观

会计资产负债观

新会计准则引入了资产负债观、全面收益及公允价值会计理念,而新

审计准则引入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近日,作者发现了一个有趣

现象,新会计准则使会计重心后移,而新审计准则使审计重心前移。

会计重心后移是指会计后续确认、计量及表达、披露份量加重;审计

重心前移是指风险评估取代审计测试成为审计重心。兹述如下:

一、会计重心后移

新会计准则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很多方面实现了与传统财务会

计模式的突破,如资产负债观、全面收益观的引入,在收益确认了突

破了实现原则,部分未实现的收益也可确认,在很多项目上引进了公

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对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一大突破。美国会计准则

及国际会计准则发展趋势是资产负债观代替收入费用观、全面收益取

代传统收益、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以中立原则取代谨慎性原则。

在这些新会计理念下,会计确认放宽了可定义、可计量的要求,对资产、负债的确定性及可计量性要求降低、相关资产及负债确认时点提前,资产确认范围也大大增加,尤其是无形资产口径将大大放宽,这

样导致会计确认及计量不确定性增强,会计确认与计量操纵空间加大,因为这种会计模式是传统模式有很大的差异,传统会计模式基于成本

及交易,而未来会计模式基于价值及未来,会计确认及计量更多基于

主观估计而不是客观单据,在这种会计模式下,会计后续确认与计量

重要性甚至超过初次确认与计量,而为了保证会计后续确认与计量的

可靠性,更为了充分披露报告主体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及风险,会计表

达与披露重要性大大增加,财务报告越来越厚,会计以充分披露应对

会计弹性。

会计信息是一种产品,只有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才能实现其价值,在

提供决策有用信息问题上,一直存有两种理念的冲突,一种是价值观,认为会计应提供公允价值信息,这样的会计信息才更有相关性;另外

一种是成本观,认为会计就应该提供历史成本信息,这样的会计信息

才更有可靠性从而才有相关性,不可靠的信息只会带来误导。

当前,会计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IT行业对会计的冲击是长远的,它改变了传统的会计作业流程;市场化水准越来越高,价值信息取得越

来越容易,这种背景下,公允价值越来越受到准则制订者的宠爱。但

是对公允价值的质疑及反对也从来没有信息过,尤其是公允价值负面

效应-----更容易操纵导致财务丑闻频繁发生时,监管当局对公允价值

运用效果又产生了怀疑。

萨班斯法案是财务丑闻的产物,其主要目标是反财务舞弊。如果会计

准则目标是反财务舞弊,则公允价值显然不是理想的的改革路径,公

允价值不仅仅计量问题,它导致会计由稳健走向中性,甚至走向激进。财务舞弊最可能发生在激进的会计政策中,如果会计准则改革是遏制

财务丑闻,则选择激进会计政策显然是与其目标背道而驰的。但是有

意思的,美国会计准则改进方向显然与萨班斯法案精神是背离的,它

一方面在检讨自己会计准则容易引起操纵,另一方面又在加剧会计准

则的可操纵性。为了防范这种操纵性,准则制订者已将会计准则制订

重点从确认及计量转向披露上。

二、审计重心前移

在会计计量结果不确定性水准放大背景下,审计师最重要工作是对会

计计量的不确认定性进行审计评估,发现潜在的重大错报风险的可能

性及影响力,这种评估更多是对会计计量所采用的假设、模型及参数

评估,它需要审计师了解客户所处的行业及业务,对客户业务未来发

展有个合理的预计,从而对报告主体的公允价值财务数据合理性作出

准确的评估主,而传统审计模式主要使命是以历史成本财务数据进行

核实,在公允价值会计模式下,资产或负债过去的交易价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行价值。传统审计审查重点是交易过程及交易价格是否真实,未来审计重点是交易结果及价值变动情况。审计师不再仅仅翻翻

报表和帐簿,他们需要深入解读企业经营与战略。现代审计不再只关

注财务数据,而是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企业的外部(宏观经济及行业)

和内部环境上,通过战略分析、流程分析和绩效分析等环节深入了解

企业及其经营环境,了解公司内控情况,从重大借报风险评估入手,

找出审计的高风险领域,再通过实质性测试来得出审计结论在上海国

家会计学院2005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论坛”上,编写了第一本系统

介绍现代审计方法教材《审计:鉴证与风险》的佛罗里达大学会计学

院审计学教授罗伯特·奈切尔(W.RobertKnechel)在题为“现代风险

导向审计的实施与障碍”的演讲中举例说明了经营风险审计的运用1:

Rubbermaid曾是美国全球领先的塑料制品生产商,产品包括储藏罐和垃圾箱等。在90年代中期,该公司连续数年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4%,

且连续三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美国最受欢迎的企业”。对Rubbermaid进行战略分析后发现,该公司对原油价格的波动非常敏感,因为塑料制品的一个重要原料是树脂,而树脂是通过原油炼制的。但Rubbermaid没有采取任何控制原材料风险的措施——既没有集中采购,也没有与供应商签订长期购买合同。而实际上,该公司是世界上最大

的树脂消费商之一,以其采购规模,完全可以通过谈判获得很优惠的

价格。但该公司没有利用集中采购所能赋予它的定价能力,而是在全

球12个地方分别采购。当原油价格上涨时,它只能把增加的成本转嫁

给客户。

该公司也未能有效管理与最大客户沃尔玛的关系。沃尔玛拒绝接受价

格上涨,并把Rubbermaid的产品放在靠里的货架上,而将Rubbermaid 的低价竞争对手Sterlite的产品置于位置最好的货架上。

该公司另一个战略方面的问题是制定的增长目标太高——试图维持14%的年增长率。实现目标的困难给管理层形成巨大压力,而这一点对于

内控环境十分不利。同时,它在欧洲的扩张也遭遇挫折。

基于这些情况,审计师可作出合理的财务业绩预期:销售增长放缓、

销售毛利收窄、利润降低、研发费用需要增加等。假如出现与预期不

一致的情形,如这一年的销售毛利反而比去年增加等,审计师就要打

个问号。同时,审计师可能估计它会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降低成本,

以达到业绩目标,这就需要对成本结构进行分析,看它有没有改变产

品配方来压缩成本;如果它产量过大而销售又不利,它的库存应该会

增加;还有资本结构方面,它在欧洲投资失败,这些资本是否作为坏

帐冲销掉;等等。通过这样一步步的分析评估,审计师可以判断出该

公司风险较高的领域。从上述案例不难看出,现代审计是以风险评估

为重点,而不是像传统的审计方式那样,以审计测试为中心。审计平

台的扩大对审计师的现有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在我国实施经营风险

审计会遇到职业能力问题,对会计师事务所来说,数据库、信息化建

设和人员结构是否具备了执行能力;对审计师来说,是否具备进行战

略分析、流程分析和绩效考核分析等的能力。审计师的知识重心将从

目前的会审知识为中心转向管理知识和行业知识为中心要求审计师必

须术业有专攻,不能今天做银行、明天做商业,审计师要分行业审计,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分析工具,并接受行业知识训练。新晨范文网

同时,在现代审计框架下,审计师的工作方式也将与以往有很大不同。风险评估取代审计测试成为经营风险审计的工作重心;审计师不仅要

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也要分析非财务数据;对于风险不同的企业采

用个性化审计程序,这意味着,审计师的工作将不再是单纯的机械性

重复劳动,而会因审计对象不同而千差万别。

结语

新会计准则、新审计准则对实务界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严峻挑战,会计、审计从业者要深刻领会新两则背后的新理念以及由此引发的新工

作模式,传统的会、审计知识已满足不了会计、审计转型的需要,会

计人员、审计人员需要具备更强的专业判断能力,这种专业判断能力

是基于对企业分析和评估基础上的,围绕着企业分析和评估,建议从

业人员多学一些财务分析、风险管理及资产评估方面的知识,以适应“会计重心后移、审计重心前移”行业变革的需要。

会计资产负债观

资产负债观和收益费用观

资产负债观则和收益费用观完全相反。资产负债观直接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确认与计量企业的收益,认为收益是企业期初净资产和期末净资产比较的结果,这种计量收益的方法又称之为财产法。该方法强调经济交易的实质,要求在交易发生时弄清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相关资产和负债或者其对相关资产和负债造成的影响,然后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 资产负债观的必要性[1] 一定时期的会计准则制定与一定时期的会计环境密切相关。过去,我国的会计准则倾向于收入费用观,是由我国当时的会计环境决定的,其后果之一就是将不能与当期收入相配比的费用挤到资产负债表中,极大削弱了资产和负债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按照资产负债观,应该注重相关性原则的应用,将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不符合资产定义的项目剔除出资产负债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环境的变化,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工具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收入费用观所提供的信息不能完全满足决策的需要。 (一)资产负债观下,更加注重交易的实质传统的收入费用观中,会计的核算计量严格遵循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和配比原则,不考虑环境因素对资产、负债造成的价值变动,收益反映的仅仅是企业账面的业绩,破坏了会计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资产负债观则更加注重交易实质,要求首先界定每笔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产生的影响及其后果,分析期间内资产和负债的变动,为确定当期收入和费用提供基础,提供的信息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二)资产负债观有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收入费用观下,确认的收益没有与资产、负债联系起来,递延、应计、摊销等会计程序的使用,使利润的核算带有很大的主观性,管理当局存在操纵利润的可能。资产负债观则是要求以净资产的增加来确认收益的实现,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人为操纵利润的可能,有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收入费用观是指直接从收入和费用的角度来确认与计量企业收益,认为收益是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结果,这种计量收益的方法又称为收益表法。 收入费用观的内容[1] 该方法主张以交易为中心,强调收益的确定要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和稳健性原则;财务会计处理的重心应该是对收入、费用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而资产和负债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要依附收入和费用要素;在财务报告体系中,收益表是整个报告体系的核心内容,资产负债表是收益表的补充和附属。 收入费用观的缺陷[2] 收入费用观不足之处是在确定收益时不以现实的资产、负债为标准,而是运用递延、应计、摊销和分配等会计程序,使收益数据带有很大的主观性,特别是管理当局收益平滑或盈余管理行为,有可能使账面收益与实际业绩完全脱离,反映的收益也不够全面。 收入费用观理论与资产负偾观理论差异[1] (一)两种理论在会计准则制定的指导思想上不同资产负债观理论要求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制定基本会计准则以及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具体会计准则时,要以资产负债观理论作为指导。具体而言,在制定会计准则时,首先要定义并规范由该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相关资产或负债或其对相关资产或负债造成影响的确认与计量,然后再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确认与计量收益。在该种理论的指导下,会计准则重点和首要的问题就是规范资产和负债的定义、确认、计量与披露,收入和费用只是对前者所提供的收益总额信息的明细说明。收入费用观理论则要求以收入费用观作为会计准则制定的指导思想。具体而言,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首先要关注的是与某类交易或事项相关的收入和费用的直接计量,然后再根据两者的比较来确认收益。在该理论的指导下,会计准则重点和首要的问题就是规范收入和费用要素定义、确认、计量与披露,然后再将其分摊计入到相应的资产和负债中。因此资产和负债要素只是收益确定的副产品或过渡产物。 (二)两种理论在会计目标的侧重点不同在收入费用观理论的指导下,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中利润表处于核心的地位,而资产负债表则作为利润表的补充报表。而利润表中的收益信息都是基于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所产生的。从信息的效用角度来看,利润表中的收益信息更主要的是提供有关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业绩和经营成果,反映的主要是企业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且主要是基于本期的考虑。该信息有助于企业所有者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收入费用观理论体现的主要是受托责任观的会计目标,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也主要是以可靠性为主。在资产负债观理论的指导下,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以资产负债表为核心,利润表只是作为资产负债表收益总括信息的一个详细说明。在资产负债表中,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采用的是未来利益观,资产和负债的价值量反映的是

资产负债观文献综述

资产负债观文献综述 资产负债观是与传统的收入费用观相对的一种会计理念。传统的收入费用观以利润表为中心,收益是收入和费用配比的结果;而资产负债观主要面向资产负债表,其关心的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收益是期初期末资产和负债的计价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由此资产负债观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得到了确立,并在多条具体准则中得到体现。本文将以综述形式对资产负债观的相关研究加以概括总结,指出当前研究的成果,角度,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资产负债观的演进 1,原始资产负债观(复试记账时期) F.W.克朗赫尔在在《独特的复式簿记》(1818)中指出,复式簿记的目的是经常向业主表明他的总资本及其每一构成部分的价值[37]。 葛家澍教授认为:“资产负债观在复式簿记出现之初就得到了全面的贯彻。” 苏珊从复试记账时期的会计信息的需求进行分析指出,复式簿记时期,由于受环境所限,加上对财产和收益问题的认识不足以及早期会计方法的简陋,人们主要关注自己财产的安全完整及其保值增值情况,会计中体现的是一种注重财产观念的原始的资产负债观。 张踩峰指出,资产负债观的早期应用及发展是在复式簿记法应用早期,因当时经济活动形式简单缺乏持续性,因此业主在每一次活动结束之后,只需要根据类似于资产负债表的财产目录,进行盘点然后根据当时的市场行情确定其所拥有的财产价值,并据以进行分配即可,现代意义上的利润表此时无足轻重,因为收益只需要将期初和期末财产价值的进行比较就可以确定,显然这是资产负债观早期的简单应用。 由此可见资产负债观早在复试记账时期就开始存在了,然而复试记账时期的资产负债观是一种注重财产观念的原始的资产负债观,收益是根据将期初和期末财产价值的进行比较确定的。 2,收入费用观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 苏文娟分析了20世纪资本市场的经济背景指出,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较快,企业融资形式趋于多元化,产权形式早现分散与社会化,股权掌握在众多股东手中。由于股权的高度分散,持股比例较低的股东没有权力和意识去

资产负债表各科目的会计分析

资产负债表各科目的会 计分析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资产负债表各科目的会计分析 资产负债表各科目的会计分析,对于具有会计知识的报表使用人来说,阅读并理解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含义并不困难。主要的问题是掌握阅读的顺序,以及把比较、解释和调整结合起来,获得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初步印象,为进一步分析建立基础。 (一)资产的初步分析 资产负债表的左方列示的企业资产,代表了该企业的投资规模。资产越多表明企业可以用来赚取收益的资源越多,可以用来偿还债务的财产越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资产总是越多越好。资产并不代表收益能力,也不代表偿债能力。资产规模只是代表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的多少。 1、货币资金 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企业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期末余额。企业持有货币资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经营的需要、预防的需要和投机的需要。企业持有过多货币资金,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持有过少的货币资金,不能满足上述需要并且会降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货币资金过多和过少,都会对扩大股东财富产生不利的影响。 2、短期投资 资产负债表上“短期投资”项目反映企业购入的能随时变现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成本。“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项目反映企业已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短期投资”项目金额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项目金额为短期投资净值。“短期投资净值”项目反映短期投资的市场价值。 按照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在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项目反映短期投资的净额,而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放在“资产减值明细表”中报告。

会计英语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

会计报表中英文对照

Accounting

1.Financial reporting(财务报告) includes not only financial statements but also other means of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 that relates, directly or indirectly,to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a business enterprise’s accounting system----that is,information about an enterprise’s resources, obligations, earnings,etc. 2.Objectives of financial reporting:财务报告的目标 Financial reporting should: (1) Provide information that helps in making investment and credit decisions. (2) Provide information that enables assessing future cash flows. (3) Provide information that enables users to learn about economic resources, claims against those resources, and changes in them. 3. Basic accounting assumptions 基本会计假设 (1) Economic entity assumption会计主体假设 This assumption simply says that the business and the owner of the business are two separate legal and economic entities. Each entity should account and report its own financial activities. (2) Going concern assumption 持续经营假设 This assumption states that the enterprise will continue in operation long enough to carry out its existing objectives. This assumption enables accountants to make estimates about asset lives and how transactions might be amortized over time. This assumption enables an accountant to use accrual accounting which records accrual and deferral entries as of each balance sheet date. (3) Time period assumption 会计分期假设 This assumption assumes that the economic life of a business can be divided into artificial time periods. The most typical time segment = Calendar Year Next most typical time segment =Fiscal Year (4) Monetary unit assumption 货币计量假设 This assumption states that only transaction data that can be expressed in terms of money be included in the accounting records,and the unit of measure remains relatively constant over time in terms of purchasing power. In essence,this assumption disregards the effects of inflation or deflation in the economy in which the entity operates. This assumption provides support for the "Historical Cost" principle. 4.Accrual-basis accounting 权责发生制会计 5.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1) Reliability可靠性 For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o be reliable,it must be dependable and trustworthy.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reliable to the extend that it is: Verifiable:means that information has been objectively determined,arrived at, or created.More than one person could consider the facts of a situation and reach a similar conclusion.

会计基础知识:资产负债表

会计基础知识:资产负债表 1.资产负债表的内容 资产负债表应当按照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分类列报。 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应当按其流动性列报,一般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资产。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资产,应当归类为流动资产: ①预计在企业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的。 ②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 ③预计在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变现的。 ④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用于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非流动资产应当按其性质分类列报。 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类一般应单独列报以下项目: ①货币资金。 ②应收及预付款项。 ③短期投资。 ④存货。 ⑤长期投资。 ⑥投资性房地产。

⑦固定资产。 ⑧递延所得税资产。 ⑨无形资产。 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类应当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等主要类别的合计项目。 负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负债,应当归类为流动负债: ①预计在企业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的。 ②在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应予以清偿的。 ③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自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 非流动负债应当按其性质分类列报。 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类一般应单独列报以下项目: ①短期借款。 ②应付款项。 ③应交税金。 ④预计负债。 ⑤长期借款。 ⑥应付债券。 ⑦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类应当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等主要类别的合计项目。 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类一般应单独

列报以下项目: ①实收资本。 ②资本公积。 ③盈余公积。 ④未分配利润。 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企业应当单独列报少数股东权益。 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类应当包括所有者权益的合计项目。 资产负债表应当列报资产总计项目,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项目。 2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会计报表的编制,主要是通过对日常会计核算记录的数据加以归集,整理,使之成为有用的财务信息。我国企业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数据的来源,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取得:根据总账科目余额直接填列。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数据来源,主要是根据总账科目期末余额直接填列,如“应收票据”项目,根据“应收票据”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短期借款”项目,根据“短期借款”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等等。 根据总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资产负债表某些项目需要根据若干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计算填列,如“货币资金”项

会计继续教育资产负债表分析

选择题: 1.在下列各项中,负责编制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是(管理层)。 2.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资产范畴的是(持有代售资产)。 3.在下列各项中,没有虚增公司利润的项目是(多结转营业成本)。 4.在下列各项中,可能产生虚假存货的是(少结转营业成本)。 5.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资产质量表现为(变现能力)的质量。 6.我国资产负债表的列报格式是(账户式)。 7.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未来经济利益不确定和难以计量的资产确认和计量问题包括 (商誉)。 8.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9.在下列各项中,根据 2017 新修订的会计准则,用于核算固定资产报废产生的损失 的会计科目是(营业外支出 10.在下列选项中,以辽宁成大为例,属于影响货币资金构成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港币 汇率)。 11.存在大量外币储备资金的情况下,在下列选项中,对企业货币资金构成影响最大的 项目是(汇率)。 1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商业债权的是(应收票据)。 13.在下列选项中,属于蓝田股份应收账款可能存在舞弊迹象的是(自身现金流量最短 缺)。 14.A 企业 2016 年资产总额为 2000 万元, 2017 年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额较上年增加了 500 万元,应收账款项目较上年增加了 100 万元,从水平分析角度来看,应收账款项目的变动对资产总额的影响比率是( 5% )。 15.在下列各项中,有助于提高企业资产流动性的行为是(出售长期股权投资收现)。 16.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资产负债表变动情况分析角度的是(利润)。 17.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资产负债表变动原因的是(人力资源变动)。 18.某企业 2017 年年末固定资产账面数为 1200000 元,上年期末数为 1000000 元, 则固定资产项目的变动率是( 20% )。

浅谈资产负债观在会计准则中的体现(一)

浅谈资产负债观在会计准则中的体现(一) 【摘要】新准则最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会计理念的转变:由收入费用观到资产负债观。笔者试图从几个方面阐述新会计准则的资产负债观,进而提出在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尽快融入到这种变化中,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关键词】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观;所得税会计 一、资产负债观的基本概念 (一)资产负债观的定义 资产负债观是指以资产、负债的概念为基础和核心,定义利润及其构成要素,企业中所有存量的变动是其增加经营活动成果的最好且惟一的证据。它把会计看成一种计量资产和负债的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定期和经常地估价来计量各项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乃至整个企业的价值,因此认为企业净资产的保持和增值是衡量企业的主要指标,并通过资产负债表加以反映,损益表的确定仅是计价过程的一个副产品。资产负债观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强调全面收益,收益由净资产的期初期末余额之差产生。 资产负债观认为收益的本质是某期间净资产的增加,不考虑交易或非交易,只要引起净资产变动就确认收益(所有者的投资及对其分配利润除外)。它不主张采用历史成本,要求资产和负债采用现行价值或公允价值来计量,强调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应当着眼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观为经济实质提供了最有力的概述,是准则制定过程中最合适的基础。 (二)资产负债观在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在FASB和IASC中都把“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产特征(或“未来经济利益流出”的负债特征)作为资产(或负债)的原始确认和决算确认的依据,那些不符合资产和负债定义的事项则不作为资产和负债进行确认;另外不仅将部分存量的公允价值计入资产负债表,还将不能视作已实现的收益,或计入所有者权益部分,或作为其他全面收益项目计入全面收益表之中,待该收益实现时再将其转入利润表。 具体体现在:IAS39将金融资产分为买卖目的的金融资产、到期持有投资、贷款或应收债权、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四个类别。对买卖目的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当有可靠和可计量的公允价值时,用公允价值进行计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发生期间的利润或所有者权益中。在选择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处理方法时,规定存量的计价差额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三)资产负债观在我国的应用 在我国,资产负债观典型的体现是《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中对于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原《企业会计制度》对于所得税的核算方法,既有应付税款法,又有纳税影响会计法,但不论哪种方法,都是收入费用观的具体体现。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则统一规定:对于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取得资产和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存在差异的,应当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所得税准则这一核算方法的改变,正是资产负债观的典型体现。此外,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在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方面的大量使用以及有关研发费用的处理规定都是资产负债观的具体体现。 二、资产负债观在所得税会计中的具体表现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债的界定,体现了资产负债观的涵义。从资产负债角度考虑,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某项资产在持续持有及最终处置的一定期间内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总额,而其计税基础代表的是该期间内按照税法规定就

由利润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转变的积极意义

由利润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转变的积极意义[摘要]从利润表观与资产负债表观的实质入手,分析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 则会计理念变化,得出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理念上更科学、使我国的会计环境更优化、与国际财务报告趋同与等效的结论。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利润表观;资产负债表观;积极意义 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宣告我国建立了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出台后,确定了以基本准则为主导、具体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为具体规范的新的企业会计标准体系,不仅在会计准则的内容、原则、方法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且在会计理念上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利润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表观,那为什么要做这一转变,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又是什么呢?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 资产负债表观与利润表观的区别 资产负债表观是指会计准则制定者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应首先定义并规范由此类交易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在资产负债表观下,利润表成为资产负债表的附属产物。资产负债表观认为,企业的收益是企业期末净资产比期初净资产的净增长额,而净资产又是由资产减去负债计算得到的。 2 资产负债表观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体现和运用 2.1 会计要素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采用全面收益理念的资产负债表观来重新定义会计要素。基本准则中首先定义了资产,使之成为所有会计要素的共同基础,并明确规定“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另将负债定义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新的基本准则还引入了“利得”和“损失”这两个新的概念。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引起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

论收入费用观与资产负债表观

【摘要】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不仅仅是两种完全不一样企业利润计量理论,而且是在会计准则上制定的两种不一样指导思想。本文在探讨了资产负债表观与收入费用观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两种观念的差异及应用,据此提出了对完善两种观念应用的建议。 【关键词】资产负债观收入费用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会计运用环境的不断变化下,会计准则同国际接轨是不二的趋势。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与实施,我国也引入了资产负债观。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费用观与资产负债观相互结合贯通,共同指引准则的制定、使用和管理,是在结合了我国新型经济和新兴市场新要求的特殊背景下,借鉴了国际经验与做法作法的前提下,主动积极地引入资产负债观。尤其是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中,我国会计准则制度体系由收入费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观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鲜明地规定了将所得税的处理方法由纳税影响会计法和应付税款法变更为资产负债表法。 一、资产负债表观与收入费用观简述。 (一)两种观念的定义 收入费用观又称利润表法。是指根据是收入和费用直接配比所得出的结果,来确认和计量企业收益。 资产负债表观又称财产法。是指从资产与负债的角度来确认与计量企业的利润,利润是企业某个会计期间产生的净资产,此种方法着重的是经济交易的本质,要求在交易发生的时候弄明白该交易或事项发生的相关资产与负债或者是其相对于有关资产和负债形成的影响,然后依据资产与负债的变化来计量企业收益。 (二)资产负债表观和收入费用观的发展历程 从复式记账簿方式的产生到现在重商主义时期,还没有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等理念的出现,反映自己所经营的资产有多少,这是这个时候企业会计记账上的主要目的,在这个时期实行的是资产负债表观。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期,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更加倾向于收入费用观,fasb在sfac1中表明“企业在对财务报告的编制过程中,重要的是首要是对相关收益的计量,从而对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来说提供与企业业绩有联系的会计信息”。在20世纪80年代,在出现了银广厦、安然等一系列会计事务所丑闻后,人们意识到,收益的产生不是收益增加带来净资产的增值,而是因为净资产价值增值带来的,只有资产与负债才是客观具体存在的。这时候人们渐渐由收入费用观转回到资产负债观,。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来看,资产负债观成为了会计准则制定的指导理念,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个演变过程中,社会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综合了很多环境因素对会计信息的影响,这些影响在充分博弈之后,才形成了对资产负债观的喜好。这一理念已经历了否定之否定,再到肯定的过程。就是从“原始的资产负债观―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观”的演变过程。 二、资产负债表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 在会计要素、会计目标、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属性等方面,资产负债表观与收入费用观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资产负债观的会计目标就是决策有用观,首先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应有确认和计量,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而收入费用观的会计目标是受托责任观,首先对收益表中各要素进行计量,多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相比而言,在资产负债表观下,资产和负债要素的准确性较高、收益计量更加真实,但在现行的市场环境下运用公允价值的操作方式欠成熟,缺乏收益构成的明细项目。而收入费用观下历史数据较容易取得,能反映收益的详细构成,但易造成一些资产或负债项目不符合本身定义,更多地侧重于收益和费用,数据容易被操纵。 三、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新准则中的体现及存在问题

浅谈资产负债观

浅谈资产负债观 11会计电算化朱琴娜 摘要:资产负债观和收益费用观之间的“竞争”由来已久,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制 定可以说是以资产负债观为核心的,这也是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表现,因此, 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两种观念进行了比较介绍,然后具 体谈论了资产负债观在国外的发展历史,最后联系新准则对国内资产负债观的应 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于资产负债观的介绍我们可以从会计理论谈起。一个普遍的误区是认为会计理论就是制定会计准则的基础,其实,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并不是简单的顾名思义的基础与实践的关系,也就是说,并不是基于会计理论,实务中就应该如何去做。打个比方,会计理论不是会计实务依靠的墙,二者并不是前后关系(或“后前关系”)。从会计实务出发,会计理论应该可以用于解释实务(比如为什么企业自愿变更会计政策);从会计理论出发,会计实务应该是检验理论预测的基础(比如先基于会计理论提出“开发费用”较高的企业之间共同特征的假想,再利用历史数据对此加以验证)。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资产负债观对于学习和掌握新会计准则至关重要。 资产负债观和收益费用观 要理解二者间的差异,我们可以先看一个例子。企业购置一项价值100万元的投资,1年后,该项投资价值120万元,按照资产负债观,会计上将由于此项资产的价值增值报告20万元的收益;而按照收入费用观,会计上无需报告任何收益,因为企业事实上还没有处置此项投资,亦即其相应的收益尚未实现。如果企业购置一台价值50万元的设备,使用1年后,该设备价值47万元,按照资产负债观,会计上将报告此项设备3万元的价值减值;而按照收入费用观,应当将该项设备50万元的原值在其预计使用年限内采取适当方式分摊:若预计使用年限是5年,采用平均年限法摊销设备的年折旧额即10万元—当年折旧额确定之后,该项设备的账面价值将减记为40万元,而无需参照该设备真实的市场价值。 将其引申到会计准则的制定中,可以得出两种观点的定义。所谓资产负债观,是指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首先定义并规范由该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相关资产和负债或其对相关资产和负债造成影响的确认和计量,然后再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而收入费用观则要求在准则制定中。首先考虑与某类交易相关的收入和费用的直接确认和计量,重点关注利润表的要素,资产负债表只是为了确认与合理计量收益的跨期摊配中介,是利润表的附属。 对于资产负债观和收益费用观之间的差异有不同的解释,我认为出发点主要在于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的不同。资产负债观更偏向于满足决策有用的财务报告目标,而收益费用观则偏向于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关于决策有用与受托责任两大财务报告目标之间的差异祥见下表: 财务报告目标差异表

读懂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别,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在解读这张报表之前,我们先来谈谈以下两大要素与这三类项目的相关性: 1、货币要素 货币资金,俗称“钱”或者“现金”。报表中的资产大多都是为了在未来转化成“钱”而存在的。通俗地讲,能直接转化为钱的是货币性资产,比如应收账款或短期投资,而间接转化为钱的称为非货币性资产,比如存货、固定资产或是无形资产等。 报表中可能会在未来“吸走”企业现金的“杀手们”大都以负债方式存在,比如应付账款、应付员工薪酬、借款等等,而且它们大都是契约义务的具现化变现。 权益则是对应投资者利益的一把标尺。投资者要想真正将权益转化为现金,通常有以下三种方式:第一,出让权益,即卖股票;第二,现金分红,即收股利;第三,清盘,即拆伙分家产。 无论何种商业模式,企业存在的基本形态总是以钱或者负债来换取资产,再通过将资产转化为钱来维系其商业运转。当付出的金钱小于资产转化得来的金钱,则所有者权益(股东利益)提升,反之则下降。 2、时间要素 时间产生价值,同时也滋生风险。一方面,企业通过研发新产品,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建立良好的市场地位与口碑,可能将其存货或者固定资产转换为增量现金;另一方面,一旦企业失去竞争力,企业资产转化为现金能力将可能打折,这也就是常见的资产减值或亏损。

以现金为核心,按照资产和负债转化为现金的时间长短,资产负债表中的科目进行了流动和非流动的划分。其中变现能力强、流动速度快的资产被划分为流动资产,而那些需要一年以后才能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则会被作为非流动资产。同样的,根据到期偿还日是否为一年以内,负债也被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以反映企业预期现金支出的期间。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权益也可以看成是一项特殊的长期负债,其本金通常只有在企业清算时才需偿还,同时,其不享有固定的利息收入,而是通过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获得收益。 明白上述两大要素和资产负债表的关系后,我们就可以谈谈如何利用它们来进一步解读资产负债表。 首先,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企业的流动性。 现金为王的商业社会,企业流动性对投资周期长短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一般而言流动性主要可以观察以下几个指标: 1、营运资金 营运资金越多,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作为绝对值参考,这个指标可以有效衡量企业的活力与发展潜力。 2、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由于营运资金受企业规模变动的影响较大,通常,在对不同规模的被投资企业的流动性进行分析时,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更有参考价值。 流动比率为体现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基础指标,比率越高,则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流动比率并非越高越好,若流动比例过高,则表明企业较少进行融资,对流动资产的利用率不高,运营方式比较保守;相对的,若流动比例过低,

浅谈公允价值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一整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提出五种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现实的货币与非货币的交易,甚至期末计价的虚拟交易,都能比较合理地反映计量对象的内在价值,尤其是在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新准则中多处引入公允价值,可见其是值得关注的。 随着市场条件的改变,会计模式面临调整。原来以利润表为中心地位的财务报表时代,报表编制者与报表使用者注重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他们并没有过多关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质量问题。世纪之交时前后曝光的一系列财务丑闻表明:由于管理当局通过操纵利润误导会计报表使用者进行投资决策,造成投资人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就使报表使用者失去了对利润表应有的信任,他们逐渐把目光转向资产负债表。市场条件下对资产和权益以公允价值进行确认和计量来提供信息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公允价值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允价值和资产负债表概述 1.公允价值概述。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公允价值的确定,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实务中,通常由资产评估机构对被并企业的净资产进行评估。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实现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一大步,也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同时也是国内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更加适应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2.资产负债表的概述。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三个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把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排列顺序编制而成的。 资产负债表是企业对外报送的主要会计报表之一,它表明企业某一时点静态的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对于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具有不同的意义:企业管理者通过资产负债表了解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和承担的责任、义务,了解企业资产、负债各项目的构成比例是否合理,并以此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预测企业未来经营前景;企业投资者通过资产负债表了解所有者权益构成情况,考核企业管理人员是否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是否使资产得到增值,以此分析企业财务实力和未来发展能力,并做出是否继续投资的决策;企业债权人和供应商通过资产负债表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及现有财务状况,以便分析财务风险,预测未来现金流动情况,做出贷款及营销决策;政府机构和税务部

浅谈与资产负债表有关的几个比率

浅谈与资产负债表有关的几个比率 新华网2001-11-28 14:29:21 每年一度的中报、年报是投资者获取上市公司基本面情况的最大信息来源。从中报、年报中,投资者可以了解到公司在报告期内经营业绩、财务状况,业务动态以及与二级市场有关的十大股东排名动向。 根据《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1999年修改稿)》,上市公司在年报中只披露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和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而其他的财务指标投资者需自己“身体力行”动手计算。在这里,介绍与资产负债表有关的几个比率,希望对投资者有所裨益。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一)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流动性方面最常用的指标之一,该指标代表一元的流动负债有多少元的流动资产作保障。从短期债务人角度看,这个指标越大越好。但从股东角度看,过高的流动比率并不一定是件好事,因为过高的财务比率可能是滞留在流动资产的资金过多所致,也就是说可能是企业经营政策过于保守或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的表现。由于流动资产中存货、应收帐款的变现能力较差,一般认为流动比率维持在2:1左右较为合适。但对于不同行业来讲,比率会有所差异。如对于商业企业来讲,其一般采取现销,该比率会偏低,2001年中报中商业企业流动比率的平均值为1.16,机械仪器行业流动比率的平均值为2.068(数据来源:证券之星网站)。对于一些经营状况恶化的公司,该比率会极低,如ST九州(000653)的流动比率只为0.19。流动比率在测试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中比较常用,但还不是最有效、最正确指标。 (二)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又称酸性测试比率,此名称可能是直接从英语直译过来,意指该指标在测试企业资产流动能力方面更有效、更敏感。流动资产扣除变现能力较差的项目后部分称为速动资产,变现能力较差的项目主要有存货、预付帐款和待摊费用。预付帐款和待摊费用因为

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

《中级财务会计Ⅱ》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班级: 小组成员: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第十二章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 2.达成目标: 通过观看相关教学资源,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定的任务。了解资产负债表的概念,掌握资产负债表的主要构成及主要内容,掌握资产负债表的具体填列方法。 3.学习方法建议: (1)观看视频(2)自主探究(3)小组合作(4)考察访谈(5)资料筛选归纳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板块一:各组内部研讨交流学习成果 学习小组分个体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 板块二:各组交流小组学习成果 学生分组采用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板块三:辩论台 针对“拓展思考”中的开放性问题,展开讨论。 二、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学习建议 路径一:登录课程网站 阅读相关学习资源1、认真学习课前学习资料,同时阅读教材 P303-309。 2、观看视频:第十二章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 知识点摘录: 登录课程网站: 观看视频,及时测试,查看资 料,独立思考。 整体阅读,初步感知,为下一 步的学习和思考奠定基础。 路径二 围绕主 题 自主学 习 提出问题围绕主题自主学习后,梳理的重难点知识: 1. ________________ __ 2. _____________ _____ 3. ______________ ____ 4. 根据老师布置的课题完成任 务: 1.掌握资产负债表的内容 2.掌握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及 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的填制 3.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路径三:小组合作 展开研究小组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分工: 研究步骤(可附页):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研究成果展示形式: 尚未解决的问题: 1.就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寻找同伴 形成小组进行研究。 2.关于小组合作,提出几点建议: ⑴合理分工,发挥长处。 ⑵互帮互助,团结协作。 ⑶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⑷团队负责人汇总团队成员 自主学习提出的问题,并组织大家 研讨解决,未解决的问题汇总反馈 到网络平台讨论板块。 友情提醒:信息庞杂一定要注意筛 选与整理呦。 路径四:多种形式 记录成果我们的研究成果是: 具体成果写在附页上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展开研究 (1)课程网站 (2)互联网 (3)图书馆 (4)访谈专家 (5)推荐网页 路径五:展示交流 研究成果我们展示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成果呈现方式建议: PPT、视频、图片、照片、研究报 告等。 研究成果的分享方式: (1)将研究成果上传课程网站 (2)用qq群、个人博客等网络平 台交流、微信交流 (3)电子邮件交流 路径六: 学后反思拓展思考 总结学习成果: 1.收获的知识:__________________ 2.提升的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 3.需要努力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总结过后,你可以讨论开 放性问题: 1、登录课程网站,阅读教材; 2、拓展阅读: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 表列报跟帖发表自己的看法。

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比较

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比较 在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改革中,明确提出了财务报告的目标,采用“资产负债观”制定新准则,对企业绩效评价产生重大影响其主要体现就是:在资产负债表中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存货发出取消了后进先出法;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等。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原来我国会计准则采用的观点)二者之间的区别。 新准则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应注意,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其中特别强调财务报告为投资者服务,把为投资者服务放到了首位,这是观念上的一个大转变,树立了市场经济的观念。 会计目标理论在西方会计理论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西方会计理论结构的理论基石。 一、会计目标理论存在两个学派 1. 受托责任学派 (1)二十世纪20年代(1920),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权集中(如80%),大股东要考核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确定经营者。为反映经营业绩,就需要确定收益,从而强调权责发生制、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2)在受托责任观下,会计本质上不是一个计价的过程,而是收入和成本费用的配比过程,资产负债表沦为成本摊销表,如在资产负债表中有大量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计量属性主要采用历史成本。受托责任学派因注重收益,形成了收入费用观。 2. 决策有用学派 (1)二十世纪70年代(1970),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股权越来越分散(如第一大股东占13%),大部分股东不再关注于选择经营者,而是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预期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信息,决定是买入股票还是卖出股票(即由用手投票变成用脚投票)。决策有用学派是在证券市场日益扩大化和规范化的历史经济背景下形成的。

浅谈资产负债表观下的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浅谈资产负债表观下的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齐永权(单位:长春税务学院) “资产负债表观”是以资产负债表为报表中心,由期末净资产和期初净资产相比较求得当期全面收益,并据此编制业绩报告。现行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这些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建立在“利润表观”的基础之上,以利润表中的利润为起点,来调整由于会计与税法因遵循原则不同而形成的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从而得出企业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新颁布的所得税会计准则,采用了“资产负债表观”,废除了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注重暂时性差异,要求企业在取得资产和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为暂时性差异,然后根据确定的所得税税率,确认由这项资产或负债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这里的暂时性差异是指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它既包括所有时间性差异,也包括非时间性差异。如果存在暂时性差异就表明资产或负债在未来期间会导致所得税流入或流出企业,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确认为资产或负债。 企业确认一项资产,表明该资产的账面价值在未来期间以经济利益的形式流入企业(用A1表示),在这些“经济利益”中有的部分在税法上是允许扣除的,也就是不产生纳税后果(用A2表示),则暂时性差异为A1—A2,若A1—A2﹥0,那么这种差异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表明该项资产在未来期间将导致所得税流出企业,按照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要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例如,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原值为200万元累计折旧为100万元,按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累计折旧额为120万元,适应的所得税率为40%。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为100万元,将以“预期经济利益的形式”流入企业(A1=1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不产生纳税后果的那部分经济利益为200—120=80万元(A2=80万元),这样由这项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为A1—A2=20万元﹥0,这20万元应为纳税暂时性差异,按照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就该固定资产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为20×40%=8万元。若A1—A2﹤0,那么这种差异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表明该项资产在未来期间将导致所得税流入企业,按照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要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例如,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原值为200万元累计折旧为120万元,按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累计折旧额为100万元,适应的所得税率为40%。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为80万元,将以“预期经济利益的形式”流入企业(A1=8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不产生纳税后果的那部分经济利益为200—100=100万元(A2=100万元),由这项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为A1—A2= -20万元﹤0,- 20万元应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企业就该固定资产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为20×40%=8万元。当然A1—A2=0,就不存在暂时性差异,也就谈不上确认和计量。 企业确认一项负债意味着该负债的账面价值在未来期间,通过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形式来清偿。如果它的全部或部分金额在预期未来期间可以导致所得税流入企业,即可以作为应纳税收益的抵减项,则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负债不同于资产,因为它会导致企业经济资源的流出,尽管这种不同,但是我们可以反过来思考:负债使企业经济利益流出,就相当于“0经济利益流入”,而它的计税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