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烟道设计规范

地下烟道设计规范

地下烟道设计规范

篇一:防排烟设计规范

防排烟设计规范

(09年最新修订)

一.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

1.1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1.2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

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3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

4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

1.3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

1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30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2总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

3多层建筑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

场所;高层建筑内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以及设置在地下一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4长度超过20m的疏散走道;多层建筑中的公寓、通廊式居住建筑长度大于40m的地上疏散走道;

5中庭;

6非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中,建筑占地面积大于1000 m2的地上丙类仓库;

7汽车库。

1.4防烟与排烟系统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风道不宜采用土建风道;当防排烟系统采用金属管道时,其钢板厚度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高压系统选用。

1.5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

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

15m/s;

3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1.6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和用于排烟补风的送风机宜设置在通风机房或室外屋面上。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h 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若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在吊顶等专用空间内,空间四周的围护结构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不燃烧体,风机周围应有大于

600mm的操作空间。若风机设在屋面上,应有防护措施,防止雨水、虫、鸟等异物等进入。

1.7 防烟与排烟管道在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两侧各

2.0m范围内的风管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1.5h,以保证火灾时防火阀、排烟防火阀正常工作。

1.8机械加压送风管道和用于机械排烟的补风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分区或其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房间,当必须穿越时,应在穿过处设置防火阀,加压送风管道防火阀的动作温度为70℃,补风管道防火阀的动作温度可为280℃。

1.9 防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室外进风口宜布置在室外排烟口的下方,且高差不宜小于3.0m;

当水平布置时,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m。

二.自然通风方式;

2.1 按1.2条规定需设置防烟设施的部位且开口外窗面积满足自然通风要求时,宜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1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 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

2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可自然通风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如图2.1-1);

3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 的居住建筑外,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内有不同朝向可开启窗自然通风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如图2.1-2)。

2.1-1 带凹廊的防烟楼梯间 2.1-2 两个不同朝向有开启外窗的前室或合用前室

2.2 需设置排烟设施的场所,如满足自然排烟条件时,宜优先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1 按本措施1.3条中规定的需设置排烟设施的地下和地上房间等;

2 多层建筑中的中庭及高层建筑中净空高度小于12m 的中庭;

3 建筑面积小于2000m2的地下汽车库。

2.3 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场所,其自然通风口的净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不应小于2.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m2;

2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的总面积不应小于2.0m2,且顶层可开启面积不宜小于0.8 m2;

3 中庭、剧场舞台可开启外窗的总面积不应小于该部位建筑面积的5%;

4 需要排烟的疏散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

5 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6 其他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5%。

7 建筑面积大于500 m2且净空高度大于6m的大空间场所,不应小于该场所地面面积的5%;

2.4 自然排烟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设置在排烟区域的顶部或外墙上。当设置在外墙上时,排烟口底标高

不应低于室内净高度的1/2,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同时自然通风口的开启方向应沿火灾气流方向开启;

2 距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当室内净高超过6m、且具有对流条件时,不宜超过35m。

2.5 建筑面积大于500 m2 且室内净高大于6m时的中庭、展览厅、观众厅、营业厅、体育馆、客运站、航站楼等公共场所采用自然排烟时,应设置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或由其他电动设施控制启闭的自动排烟窗。自动排烟窗附近同时应设置便于操作的手动开启装置。"

2.6 设置在外墙上的自动排烟窗其净面积按下列要求确定:

1 当开窗角度大于70°时,其面积可按窗的面积计算;

2 当开窗角度小于70°时,其面积近似按公式(4.9.6)计算窗的有效排烟面积:

式中—有效排烟面积(m2);

—窗的面积(m2);

—窗的开启角度。

3 当采用侧拉窗时,其面积应

按开启的最大窗口计算;

4 当采用百叶窗时,其面积按

窗的有效面积计算。

窗的有效面积为窗的净面积乘以系数。根据实际工程经验,当采用防雨百叶窗图

2.6 7

时,系数取0.6;当采用一般百叶窗时,系数宜取0.8。

三.机械防烟(加压送风)

3.1 建筑中下列场所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1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

2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

3 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或合用前室);

4 高层建筑的封闭避难层(间);

5 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

3.2 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当裙房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裙房部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正压送风系统。

3.3 当建筑的地下部分为三层或三层以上,或当地下最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时,设置的防烟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当地下为一到两层,且地下最底层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所设置的封闭楼梯间在首层有直接开向室外的门或有不小于1.2 m2的可开启外窗时,其楼梯间可不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

3.4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加压送风量应经计算确定。常用的基本计算方法如下: 1 压差法:当疏散通道门关闭时,加压部位保持一定的正压值所需送风量。

式中—加压送风量(m3/h);

0.827 —漏风系数;

—门、窗缝隙的总有效漏风总面积(m2);

门缝宽度:疏散门 0.002~0.004(m)

电梯门 0.005~0.006(m)

—压力差(Pa);

疏散楼梯间取 40~50Pa

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取 25~30Pa

—指数(一般取2);

1.25 —不严密处附加系数;

2 开启着火层疏散门时,为保持门洞处风速所需的送风量:

式中—加压送风量(m3/h);

—一樘门开启的断面积(m2);

—开启门洞处的平均风速(m/s),取0.7~1.2 m/s;

—背压系数,根据加压间密封程度取0.6~1.0;

—漏风附加率,取0.1~0.2;

—同时开启门的计算数量;

对于多层建筑和20层以下的高层建筑取2,20层及20层以上取3。

1,当前室有2个或2个以上门时,其风量按计算数值乘以

1.50~1.75确定,开启门时,通门的风速不应小于0.7m/s2

2,在多层建筑中,若地下仅有一层疏散楼梯间,按上述公式计算时,公式中n取1,通过门洞处的风速v应适当加大,宜取0.9 m/s~1.20 m/s。计算数值直接取用(不与表3.4比较)根据以上公式3.4-1)和(3.4-2)分别算出的风量,取其中的大值,再与表3.4规定的数值相比较,取其中大值作为系统计算加压送风量。

表3.4 机械加压送风量

序号条件和部位加压送风量(m3/h)图示

<20层 20~32层

1 对防烟楼梯间加压

(前室不送风)高层 25000~30000 35000~40000

非高层 25000

2 前室或合用前室自然排烟(防烟楼梯间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对防烟楼梯间加压高层 25000~30000 35000~40000

非高层 25000

3 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楼梯间高层16000~20000 20000~25000

非高层 16000

合用前室高层 12000~16000 18000~22000

非高层 13000

4 消防电梯前室高层 15000~20000 22000~27000

非高层 15000

5 防烟楼梯间自然排烟

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高层 22000~27000 28000~32000

非高层 22000

注:1.表3.4的风量数值系按开启宽×高=1.6m×2.0m的双扇门为基础的计算值。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宜按表列数值乘以0.75确定;当前室有2个或2个以上门时,其风量应按表列数值乘以1.50~1.75确定。开启门时,通过门的风速不宜小于0.7m/s。

2.风量上下限选取应按层数、风道材料、防火门漏风量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

3.5 封闭避难层(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避难层净面积每平米不小于30 m3/h计算。

3.6 在改建工程中,当不具备设置加压送风竖井的条件时,楼梯间可采用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 超过15层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楼梯间多点送风的方式,送风口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层;

2 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的送风量宜比计算数值或表3.4中的送风量增加20%,加压送风口不宜设在首层。

3.7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全压,除计算的最不利环路阻力损失外的余压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40~50Pa;

2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25~30Pa;

3 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25~30 Pa;

3.8 民用建筑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宜每隔2或3层设置一个;合用一个风道的剪刀楼梯应每层设置一个;每个风口的有效面积,应按风口数量均分系统总风量确定;

3.9 前室或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置一个, 每个送风口的有效面积,通常按火灾着火层及其上下相邻两层的三个风口均分计算确定(开启门时,通过门的风速不宜小于

0.7m/s),也可设定为火灾时着火层及其上一层的二个风口均分计算确定;

3.10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计中需注意:

1 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设置在被门挡住的部位。

2 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宜分别独立设置。

3 建筑层数超过32层或建筑高度大于100 m时,其送风系统及送风量应分段设计。

4 剪

刀楼梯间可合用一个风道,其风量按两楼梯间风量计算,送风口应分别设置。塔式住宅设置一个前室的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加压送风系统。

5 地上和地下部分在同一位置的防烟楼梯间需设置机械加压送风时,加压送风系统宜

分别设置。若合用一个风道时,风量应叠加,且均应满足地上、地下加压送风系统的要求。 6 前室的加压送风口为常闭

型时,除设置由消防控制中心控制且与加压送风机联锁的自动装置外,尚应设置现场手动开启装置;手动开启装置宜设在距地面0.8~1.5m处。

7 前室的加压送风口为常开型时,其前室应采用带启闭信号的常闭防火门。并应在加压送风机的压出段上设置防回流装置或电动调节阀。

8 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宜分别独立设置,当需要共用系统时,应在支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避难走道的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前室入口门洞风速不小于1.2m/s计算确定。

9 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场所不应设置百叶窗,不宜设置可开启外窗。系统加压送风量应计算窗缝的漏风量。

10 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可采用自垂百叶式或常开百叶式风口,并应在加压风机压出段上设置防回流装置或电动调节阀;

3.11 加压送风系统的余压值超过3.7条规定的数值较多时,宜设置以下超压装置:

1 设置泄压阀,且在穿越防火墙处设置70℃防火阀,泄压阀板的开启面积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泄压阀阀板的开启面积(m2);

—加压送风量(m3/h);

—当疏散通道门关闭时,加压部位保持一定的正压值所需送风量(m3/h)按

3.4条1款所计算出的数值;

2 采用旁通阀.

1)在楼梯间的适当位置设置压力传感器,控制加压送风机出口处的旁通泄压阀,调整楼梯间的余压值。

2)在每层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设置压力传感器,控制加压送风机出口处的旁通泄压阀,调整加压送风前室或合用前室的余压值。

3)采用变频风机。

3.12 未能设置在独立管道井内的加压送风管采用金属风管时,其厚度δ≥1.6mm,或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1.0h的防火风管,但穿越疏散楼梯间、前室、避难间区域时可不限。

四.机械排烟

4.1 本措施1.3条设置排烟的场所中,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4..2 需设置机械排烟设施且室内净高不超过6m的场所应划分防烟分区,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m2;车库不宜超过2000m2

2 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一般不应跨越楼层,某些情况下,如楼层面积过小,允许将多个楼层划分为同一个防烟分区,但不宜超过3(来自: 小龙文档网:地下烟道设计规范)层;

3 对地下室、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等有特殊用途的场所,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

4 宜采用隔墙、顶棚下凸出不小于500mm的结构梁以及顶棚吊顶下凸出不小于500mm的不燃烧体来划分防烟分区,梁或其他挡烟垂壁距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2.0m;

5 当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超过规定,且设置挡烟垂壁确有困难,可将排烟区域的防烟分区划分成几个负担的建筑面积不超过规定的排烟系统,几个系统风量总和应为整个排烟区域的排烟量,但各排烟系统应同时动作;

6 同一个防烟分区应采用同一种排烟方式。

4.3 机械排烟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篇二:排烟设计规定

防排烟系统设计的规定与要求

一、防排烟系统在防灾救灾中起的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很多重特大火灾事故造成人员大量伤亡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主要是火灾现场中的浓烟与烈焰。两者之间更为危害的还是浓烟。浓烟给火灾现场受困人员向外逃生增添了很多艰难险阻,乌黑的浓烟使人视线不清,找不到逃生之路,呼吸困难,吸入浓烟还会中毒,甚至窒息死亡,逃不出火场。另外,浓烟还给进入火场进行救援的人员增加障碍,使人看不见前进道路,行动延缓,搜救目标看不见,错过了很多救人的时间和机会。有时甚至救人未成,反而被烟火所困,危及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造成火灾现场人员逃生难,救援人员救灾难的两难现象。例如:2003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市地铁火灾,火灾发生后,车站电力照明设备立即自动断电,没有事故照明灯光,更有毒气浓烟弥漫,浓烟排不出去,地铁站内漆黑一片,车上被困人员无法逃生,救援人员因有毒气浓烟威胁,一时难以接近现场救人,造成140人死亡,99人失踪,130人受伤。又如,2004年8月1日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市的“Ycuo Bolanos”多层超市火灾,火灾发生后熊熊大火和滚滚浓烟几分钟内席卷了整个超市,因为没有机械排烟系统排烟,救援人员难以开展有效的救人和救火工作,被烟火围困人员无法逃

生,造成464人死亡,520人受伤。这两起特大伤亡的火灾事故足以说明火灾浓烟的危害性,更说明了机械排烟系统的重要性。如果这两起火灾的建筑和车上装设了机械排烟系统,且系统启动运作正常的话,及时启动自动排烟风机,把有毒气体和浓烟排走,就不会造成如此重大的伤亡事故。很多高层建筑、地下工程、交通隧道、公共娱乐场所火灾事故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惨重教训,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设计安装好防排烟系统和确保系统的性能长期良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火灾事实告诉我们防排烟系统在火灾发生时

能有效地控制烟气的蔓延;且排烟迅速及时,对救人、救灾工作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关系到救灾救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消防设施,必须要设计安装好,维护保养好,保证使用期内长期的性能良好状态。

今天,我给大家讲防排烟系统,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防排烟系统。按建规要求在建筑中必须设置的所有防烟设施组成的系统叫防烟系统。(如图)

按建规要求在建筑中必须设置的所有排烟设施组成的系统叫排烟系统。(如图)

防烟系统的作用是——

建筑内一旦发生烟火灾情能有效地把烟气控制在划定的防烟区域范

围内,不让它扩大蔓延到其它区域,减少建筑内大面积的受害,能减

少救人救灾的难度。

排烟系统的作用是——

建筑内一旦发生烟火灾情,能迅速启动,及时地把烟气排出建筑外,

使疏散人员、救灾人员不被烟火所困,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救人救火创造有利的条件。

防烟设施分为二种形式: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排烟设施分为二种形式:机械排烟设施;

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二、防排烟系统的规范要求和标准

1、国家《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明确一、二类高层建筑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

(1)长度超过20米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易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2、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1)不具备自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2)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

(3)封闭避难层(间)。

3、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少于2.00㎡;

合用前室不应少于3.00㎡;

(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少于2.00

㎡;

(3)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2%;

(4)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

中庭地面积的5%。

4、下列部位可不设防烟设施: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可不设防烟设施。

5、排烟窗设置在什么位置?

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

6、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s;

(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风管时不应大于15 m/s;

(3)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 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 m/s。

7、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或按下列表规定确定:

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量

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前室或合用前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送风量

上述按开启2m×1.6m的双扇门确定,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可乘以0.75系数计算,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风量应乘以1.50~1.75系数计算。开启门时,通过门的风速不宜小于0.70 m/s。

8、不同的建筑设置形式,按下列要求来计算设置:

(1)层数超过32层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及送风量应分段设计。

(2)剪刀楼梯间可合用一个风道,其风量应按二个楼梯间风量计算,送风

口应分别设置。

(3)封闭避难层(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避难层(间)净面积每平方

米不少于30m3/h计算。

(4)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宜分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

当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之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

9、机械加压送风机的全压,除计算最不利环管道压头损失外,尚应有余压,其余压应符合下列要求:

(1)防烟楼梯间为50Pa;

(2)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为25 Pa。

10、送风口的设置要求:

(1)楼梯间宜每隔二至三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

(2)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一个。

11、风机的选择要求:

可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风机应根据供电条件、风量分配均衡、新风入口不受火、烟威胁等因素确定设置位置。

12、一、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1)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米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通风,但长

度超过6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固

定窗的房间。

(3)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

(4)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

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13、排烟风机的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或净空高度大于6.0m的不划防烟分区的房

间时,应按每平方米面积不少于60 m3/h计算(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应不少于7200m3/h。

(2)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

平方米不少于120 m3/h计算。

(3)中庭体积少于17000㎡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6次/h 换气计算;

中庭体积大于17000㎡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4次/h换气计算;但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102000 m3/h。

(4)带裙房的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

前室,当裙房以上部位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裙房部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机械排烟设施,其排烟量按前室每平方米不少于60 m3/h计算。

篇三:防排烟系统安装设计规范

防排烟系统设计的规定与要求

一、防排烟系统在防灾救灾中起的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很多重特大火灾事故造成人员大量伤亡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主要是火灾现场中的浓烟与烈焰。两者之间更为危害的还是浓烟。浓烟给火灾现场受困人员向外逃生增添了很多艰难险阻,乌黑的浓烟使人视线不清,找不到逃生之路,呼吸困难,吸入浓烟还会中毒,甚至窒息死亡,逃不出火场。另外,浓烟还给进入火场进行救援的人员增加障碍,使人看不见前进道路,行动延缓,搜救目标看不见,错过了很多救人的时间和机会。有时甚至救人未成,反而被烟火所困,危及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造成火灾现场人员逃生难,救援人员救灾难的两难现象。例如:2003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市地铁火灾,火灾发生后,车站电力照明设备立即自动断电,没有事故照明灯光,更有毒气浓烟弥漫,浓烟排不出去,地铁站内漆黑一片,车上被困人员无法逃生,救援人员因有毒气浓烟威胁,一时难以接近现场救人,造成140人死亡,99人失踪,130人受伤。又如,2004年8月1日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市的“Ycuo Bolanos”多层超市火灾,火灾发生后熊熊大火和滚滚浓烟几分钟内席卷了整个超市,因为没有机械排烟系统排烟,救援人员难以开展有效的救人和救火工作,被烟火围困人员无法逃生,造成464人死亡,520人受伤。这两起特大伤亡的火灾事故足以说明火灾浓烟的危害性,更说明了机械排烟系统的重要性。如果这两起火灾的建筑和车上装设了机械排烟系统,且系统启动运作正常的话,及时启动自动排烟风机,把有毒气体和浓烟排走,就不会造成如此重大的伤亡事故。很多高层建筑、地下工程、交通隧道、公共娱乐场所火灾事故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惨重教训,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设计安装好防排烟系统和确保系统的性能长期良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火灾事实告诉我们防排烟系统在火灾发生时

能有效地控制烟气的蔓延;且排烟迅速及时,对救人、救灾工作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关系到救灾救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消防设

住宅烟道规范

住宅烟道规范 住宅烟道规范是指住宅建筑物内的烟道设计、施工和使用中应遵守的规范和要求,主要用于保证住宅安全、防止火灾和排除室内烟气。 一、烟道设计 1. 烟道应符合国家建筑标准,满足排烟要求。烟道的位置、布置和尺寸应满足实际需要,确保每个房间燃烧器的排气和烟气都能顺利排出。 2. 烟道应与住宅建筑物的结构相连接,墙体、楼板和屋顶等部位应与烟道进行密封,避免烟气泄漏和火灾隐患。 3. 烟道应具备耐高温和耐腐蚀的性能,采用耐火材料进行施工。烟道内壁应光滑,不得有纵横交错的凹凸面,以保证烟气排放畅通。 二、烟道施工 1. 烟道在施工时应遵循工艺流程,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烟道的质量。 2. 烟道的施工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不得使用劣质材料。施工中应注意精细施工,确保每个工艺环节的质量。 3. 烟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施工安全规范,加强施工现场管

理,确保安全施工。 三、烟道使用 1. 住宅内的燃烧器和烟道的使用应符合使用说明书和相关规范要求。使用时应注意燃烧器的清洁和维护,定期对烟道进行检查。 2. 使用燃气燃烧器时应保持好通风环境,燃气燃烧器应设有室外或室内适当位置的排风设备,以排除产生的烟气。 3. 禁止私拉乱接烟道管线,烟道管线不得遭受机械损伤和破坏。 4. 如发现烟道存在堵塞或损坏情况,应及时修复和清理,确保烟道畅通。 综上所述,住宅烟道规范是为了保障住宅使用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烟道的设计、施工和使用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烟道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减少火灾和烟气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居民在使用燃烧器时也应遵守相关规范,保持燃烧器和烟道的良好状态,及时维护和清理烟道,确保烟气排放畅通。住宅烟道规范对于建设安全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地下烟道设计规范

地下烟道设计规范 篇一:防排烟设计规范 防排烟设计规范 (09年最新修订) 一.建筑防排烟的一般规定 1.1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1.2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 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3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 4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 1.3民用建筑下列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 1高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非高层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30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2总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 3多层建筑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

场所;高层建筑内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以及设置在地下一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4长度超过20m的疏散走道;多层建筑中的公寓、通廊式居住建筑长度大于40m的地上疏散走道; 5中庭; 6非高层民用建筑及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中,建筑占地面积大于1000 m2的地上丙类仓库; 7汽车库。 1.4防烟与排烟系统中的管道、风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风道不宜采用土建风道;当防排烟系统采用金属管道时,其钢板厚度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高压系统选用。 1.5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 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 15m/s; 3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1.6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和用于排烟补风的送风机宜设置在通风机房或室外屋面上。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h 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若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在吊顶等专用空间内,空间四周的围护结构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不燃烧体,风机周围应有大于

烟道的规范

烟道的规范 烟道是指烟囱或排烟管道,用于将燃烧产生的烟气、废气排放至室外。烟道的规范是为了确保烟气排放的安全性和环保性,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人员健康。以下是烟道规范的一些重要内容。 1. 烟道设计: 烟道的设计需满足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并根据建筑结构和燃烧设备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烟道应具备足够的高度和截面积,以确保烟气排放的畅通和流速的合理分布。 2. 烟道安装: 烟道的安装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安装时需考虑烟道与建筑物的连接,确保无渗漏和漏风现象,以防烟气外溢或倒灌。烟道应与燃烧设备、排烟风机等连接牢固,且易于清洁和维修。 3. 烟道材料: 烟道的材料选择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法规的要求。常见的材料有陶瓷、不锈钢、砖石和玻璃钢等。材料需具备耐高温、抗腐蚀和密封性能,并经过测试和认证。 4. 烟道维护: 烟道的定期检查和维护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关键。烟道内壁应定期清洁,以防积垢和堵塞。烟道连接处、弯道和部件应定期检查,修复或更换损坏或老化的部分,以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5. 烟气排放浓度: 烟气排放浓度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法规的要求。燃烧设备应具备良好的燃烧效率,减少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排放。定期监测和检测烟气排放浓度,确保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对周围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6. 烟道防火和防雷: 烟道应采取防火措施,防止烟道内部或外部的火源导致火灾。烟道还应考虑防雷措施,以保护烟道和燃烧设备免受雷击和损坏。 7. 烟道清洁和清扫: 烟道内壁的积垢和污物会影响烟气的顺畅排放和燃烧效率。定期清洁烟道内壁和排烟风机等部件,确保其通畅和清洁。 8. 烟道与室内空气质量: 烟道的不正常运行或损坏可能导致烟气倒灌和室内污染。烟道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防止有害烟气进入室内,并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稳定和良好。 总之,烟道规范的实施对于保证室内空气质量、防止火灾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非常重要。烟道的设计、安装、材料选择、维护和排放控制等都应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建筑物排烟系统规范要求与设计原则

建筑物排烟系统规范要求与设计原则建筑物排烟系统,作为建筑消防安全的一项重要设施,具有排除火灾烟气,保护人员生命安全的功能。本文将对建筑物排烟系统的规范要求与设计原则进行探讨,以期提供相关参考和指导。 一、规范要求 1. 建筑消防设计规范的要求 根据《建筑消防设计规范》,建筑物的排烟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①可靠性要求高,能够排除火灾烟气,保持疏散通道畅通;②排烟系统应与建筑物的其他消防系统配合协调;③排烟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相关的建筑规范和国家标准。 2. 局部建筑消防规范的要求 除了一般的建筑消防设计规范外,不同类型的建筑物还需根据其使用性质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局部建筑消防规范。例如,商场建筑的排烟系统需满足广泛空间的烟气扩散特点,而医院建筑的排烟系统需考虑手术室等特殊场所的需求。 3. 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要求 排烟系统设计时,应选择具有较高防火性能的材料,以确保其在火灾发生时的安全可靠性。例如,排烟管道宜采用防火板进行包覆,防火卷帘的安装要符合国家消防标准等。 4. 电气设备的选用与布置要求

排烟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并按照规范要 求进行布置和接线。排烟风机、排烟防火阀等设备应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二、设计原则 1. 合理布局 根据建筑物的不同功能区域和楼层,合理布置排烟设备的位置。烟 道宜尽量缩短,减少机械排烟的运行阻力。疏散楼梯间和走廊等疏散 通道的排烟系统应分区设计,确保烟气不会进入疏散通道。 2. 准确计算 在设计排烟系统时,需准确计算建筑物的烟气产生量,确定排烟风 机的数量和容量,以及排烟管道的直径和长度等参数。同时,还需计 算排烟系统的阻力损失,确保排烟系统的正常运行。 3. 多重备份 为了确保排烟系统的可靠性,应采用多重备份的设计原则,即增设 备份的排烟风机和排烟管道。在一些特殊场所,如大型商场、高层建 筑等,还可以采用分区独立控制的设计方案,确保烟气扩散不会影响 到其他区域。 4. 联动与监控 排烟系统应与建筑物的其他消防系统进行联动,如与火灾报警系统、防火门控制系统等相连,实现排烟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此外,还应安

烟道的设计要求及安装标准

烟道的设计要求及安装标准LT

油烟机的推动下,将油烟排入烟道中,由于烟气温度的作用,在烟道中产生上升浮力,从出屋面的出风口将烟气排出。 主次式 主次式烟道截面上由两个并列矩形烟管构成,垂直穿越各楼层。次烟道在住宅每层中设一连接排油烟机的进风口,次烟道与主烟道距进风口一定距离处相汇,主烟道底层有一补风口。其原理是通过抽油烟机将烟气推入次烟道中,用抽油烟机推动力和油烟温度上浮力使油烟上升一段距离后再进入主烟道排出屋面。这样由于烟气始终向上运动,避免了烟气产生的倒灌和串味现象。 变压式 变压式烟道则将各层的烟道做成不同的截面形式,下层烟道通过主次烟道排气,而靠近屋面的烟道如同单烟道的作用,直接将油烟排入烟道排出。变压式烟道的目的也是试图通过改变烟道的截面形式,利用烟气流动的各种物理规律,使气流保持向上的运动,最大程度防止烟气倒灌和互串。 止逆阀式 止逆阀式烟道则是在单管烟道上的各层进风口处,加装一个兼有抽油烟机接口作用的复杂防气流逆行的止逆阀,迫使烟气向烟道单向运动,从而解决烟气互串的问题。变压式烟道属建设部推广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还将得到进一步的改良。 □记者手记 变压烟道将成趋势 一位建筑专家告诉记者,变压式止逆烟道已能有效解决烟道倒灌和串味问题,建设部已发文,要求在住宅建筑中推广使用这种烟道。据介绍,这种烟道能通过改变烟道的截面形式和风帽结构,利用烟气流动的物理规律,使气流保持向上运动,保证各楼层烟道口处风压为负压或在0压左右,有效排放油烟。 未来住宅的通风系统设计,将重点解决烟风道技术问题,研究开发新型专用的烟风道系统和接口配件,形成完整的竖向排烟气的成套技术产品。像多层住宅变压式共用排气管道技术,就是充分利用空气动力学动压与静压转换的流通截面的大小,消除了气幕的阻滞作用和在特定位置完成动压与静压的转换,使不开抽油烟机的厨房排气口处静压很小,呈负压状态形成抽力而消除串气现象。

烟道的设计要求及安装标准

烟道的设计要求及安装标准 烟道的设计要求及安装标准 烟道的设计要求: 1.如果条件允许,首层可以不做成品烟道,而是在二层楼 板烟道位置做成局部降板(降低500mm左右),做成首层现 浇钢筋混凝土烟道。 2.如果烟道穿过楼板,则在根部做混凝土挡坎,挡坎高度 应高出厅房楼板标高200mm。 3.烟道出屋面的部分及风帽必须做成钢筋混凝土整体结构。 4.成品烟道高度与楼层高度一致,烟道必须在楼板位置接缝。

5.烟道的布置方面,如果对外立面没有影响,可以考虑布 置在室外,这样既可以增加房间的使用面积,也可减少厨卫漏水隐患。 烟道的安装标准: 1.烟道必须由下向上逐层安装,特别要注意核对烟道型号 和楼层。严格按产品型号代号的标记,按顺序安装,安装时绝对不能错装。 2.烟道必须在楼板处接缝安装,上下管道之间的接缝用水 泥砂素灰做好密封,管道与楼板间隙用C20细石混凝土填塞,并浇注C20混凝土坎(坎厚80mm,坎顶标高高出厅房楼板标高200mm)。每层排风道要做承托处理(烟道下端预埋铁件,在楼板处焊接角钢承托)。 3.烟道安装后,必须用C20细石混凝土灌实烟道与墙面的 间隙。如果间隙过小,则应在安装烟道前,将墙面抹灰,防止烟道万一漏烟串过墙面。

4.施工时不允许异物投入烟道中。烟道施工安装过程中,管口应采取遮蔽措施,直到安装接口件时再拆除。遮蔽为薄壁水泥砂浆时,厂家应在其表面预埋铁丝,方便拆除时外拉,以免造成拆除时薄壁掉入烟道内。 5.为规范和方便厨房烟道与排油烟机的连接,管道厂家应提供专用的排风道进风口接口件,供施工单位在厨房内抹灰时嵌埋。 6.注意首层烟道的沉降,要注意确保首层烟道与建筑共同沉降。 7.清洗烟道表面时,烟道与墙面之间应挂网,防止接缝处开裂。 Regarding the design standards for flues。both the "Trial Standards for Residential Design in Guangzhou" issued in 1997 and the "Residential Design Standards" promulgated by the Ministry of n in 1999 require the design of dedicated flues。The "General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s" also stipulates that the height of flues extending from the roof should

厨房排油烟管道设计规范

厨房排油烟管道设计规范 1. 管道设计应根据厨房面积和设备数量合理确定管道直径。一般来说,主排油烟管道的直径应不小于250mm,废气排风机的出口直径应不小于150mm,而一般厨房的烟道直径应不小于150mm。 2.管道的布置应确保尽可能短、直,减少弯道和转角。对于长管道,应设置适当的支撑和固定装置,以防止管道变形或震动。 3.为确保烟道畅通,管道应具有一定的坡度,一般建议为1%-2%。管道的连接应采用密封性好的方式,如螺纹连接或法兰连接,并采用密封胶条或防火胶进行密封,以防烟气泄漏和火灾风险。 4.在烟道与排气口相连接的部位,应设置消防阀门或防火阀门,以防止火灾蔓延。同时,在厨房内部也应设置自动或手动的防火装置,如火灾报警器、自动喷水灭火装置等,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及时控制和扑灭。 5.排烟管道应呈斜向向上布置,以利于油烟的自然排出。对于有多层楼的建筑,应设置分段排油烟管道,分别连接到相应楼层的排气口。 6.管道内壁应光滑,以减少油烟残留和堵塞。管道的清洁和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应定期进行清洗和排污,防止油垢和异物堵塞管道。 7.废气排风机应位于离油烟源最近的位置,以确保有效的风量和排烟效果。排风机在使用中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 8.在烟道的末端,应设置合适的烟囱或排气口。烟囱的高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周围环境确定,一般建议不低于建筑物最高层的高度,并尽量远离窗户和通风口。

以上是厨房排油烟管道设计规范的一些重要方面。在实际设计和施工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地方标准进行调整和补充。正确的排烟系统设计和施工能够有效减少油烟和异味对厨房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确保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

商业烟道设计规范

商业烟道设计规范 商业烟道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商业建筑的烟道系统能够安全、有效地排除烟雾和废气,并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要求的设计规范。以下是商业烟道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 1.适用范围:该规范适用于商业建筑中的烟道系统的设计,包括建筑物内的通风、排烟和废气处理系统的设计。 2.设计基础:烟道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建筑法规、消防法规、环保法规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设计。 3.烟道系统分类:根据功能和使用场所的不同,烟道系统可分为通风烟道、排烟烟道和废气烟道。设计时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所需烟道的种类和规模。 4.烟道系统布置:根据建筑结构和使用要求,合理布置烟道系统的进出口位置、管道走向和连接方式,确保烟道通畅,排烟效果好。 5.烟道尺寸:烟道系统的尺寸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包括烟道截面尺寸、高度、长度等。烟道的尺寸设计应满足烟道内烟雾和废气的流动要求和不同建筑部位的烟雾排除要求。 6.烟道材料:烟道系统的材料应选择防火、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如不锈钢、耐磨陶瓷等。烟道系统的连接方式应牢固可靠,以确保不会因连接部位松动而引起泄漏。

7.防火措施:烟道系统应采取防火措施,包括防火隔墙、防火 窗等。防火材料的选择和布置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烟道系统在火灾时不会成为火势蔓延的通道。 8.烟道排烟能力:烟道系统的排烟能力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 面积、使用性质等因素进行计算和设计。烟道系统的排烟能力应满足建筑法规和消防法规对于疏散通道内烟雾浓度的要求。 9.烟道系统维护:烟道系统的维护保养应定期进行,包括清洁、防腐蚀、检修等。烟道系统的设备和管道应定期检查和测试,确保烟道系统的正常运行。 商业烟道设计规范的实施可以确保商业建筑中的烟道系统能够安全、稳定、有效地排除烟雾和废气,提高建筑物的消防和环境保护水平,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同时,规范的设计和维护还能够减少烟雾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和维护成本。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浙江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浙江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设计标准需要考虑建筑的结构特点、使用功能以及火灾安全要求等多方面因素。浙江省的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主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1.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建筑物的火灾烟气控制和排烟设计,包括公共建筑、商业建筑、住宅楼、工业建筑等各类建筑类型。 2.烟气控制目标 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的不同类型、高度和使用功能确定烟气控制目标,包括控制火灾烟气传播、提供人员疏散通道、保护逃生楼梯等。 3.烟气控制方式 烟气控制方式包括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两种。自然排烟适用于低层建筑或未超过一定高度的建筑,机械排烟适用于高层建筑或存在特殊火灾风险的建筑。 4.排烟系统设计要求 排烟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烟道系统的布置应合理,确保烟气能快速排出建筑物;排烟风机应满足烟道内的最大烟气排量要求;排烟出口应设置在烟道末端或建筑物外部,并与周围建筑物、通风口等保持一定的距离。 5.疏散通道设计要求

疏散通道应布置在防火分区的边界位置,并设有防烟门或防烟垄断系统,以便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安全疏散。通道内的防火门应具备防火、防烟和紧急通行的功能。 6.烟气探测和联动控制 烟气探测系统应能及时发现建筑物内的烟气并发出报警信号,与联动控制系统配合使用,控制防火门、排烟风机等设备的运行。 7.施工和验收 施工和验收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建筑的排烟系统安全有效地运行。 总之,在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中,必须根据建筑的特点和使用功能以及相关法规要求,合理设置烟道系统、疏散通道、排烟设备等,保证人员的疏散安全和火灾控制效果。以上是浙江省的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的一些基本要求,实际设计时还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建筑物地下室通风施工标准

建筑物地下室通风施工标准 作为建筑物中重要的一部分,地下室的通风施工对于保证建筑物的 正常运行和人员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为了确保地下室通风系统的高 效运行和合理布局,以下是建筑物地下室通风施工的一些标准和要求。 一、设计要求 1. 地下室通风系统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确保通风效果良好。 2. 设计应满足国家建筑设计规范和相关标准的要求,确保通风系统 的安全可靠性。 3. 必须充分考虑地下室使用功能和人员密度,结合建筑物的布局和 风场分析,确定适当的通风量和换气次数。 二、设备选型 1. 通风设备的选型应符合建筑物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通风要求。 2. 设备应选择品牌可靠、性能稳定的产品,确保长期运行效果良好。 3. 设备的安装位置应充分考虑通风效果和维护保养的方便性。 三、通风道设计 1. 地下室通风道应合理设计,通风道的长度和截面积应满足通风要求。 2. 通风道的材料选择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确保通风道的结构安全牢固。

3. 通风道应根据地下室的布局和功能来设计,确保通风达到各个区域的需求。 四、通风口设置 1. 通风口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通风计算和实际情况来确定,确保通风的均匀性和效果。 2. 通风口应设置在地下室的各个区域,尤其是高密度人员活动区域和火灾风险区域。 3. 通风口应设置防火阀和过滤装置,确保防火和过滤功能的实施。 五、通风控制 1. 地下室通风系统应设置适当的控制装置,以便根据时间、温度、湿度等参数对通风系统进行控制。 2. 控制装置应具备自动控制和手动调节功能,并能及时发出报警信号。 3. 控制装置应与建筑物的中央控制系统相连接,便于实现集中监控和管理。 六、试运行和验收 1. 地下室通风系统在施工完成后应进行试运行,确保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2. 试运行过程中需要记录和检查通风参数,并进行调整和优化。

排油烟管道设计规范

排油烟管道设计规范 排油烟管道设计规范是指在餐饮、食品加工等场所为了排除烹饪产生的油烟而设计的管道系统的规范。排油烟管道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道走向 1. 应避免管道通过燃气管线、电线以及其他易燃物体区域。 2. 应尽量减少管道的弯曲和水平段,以保证排气畅通。 (二)管道规格 1. 管道的直径应根据油烟量和管道长度决定,一般选用不小于300mm的圆形管道。 2. 管道壁厚应符合国家规定,在室外段应选用防腐材质。 (三)风机设备 1. 风机的选择应根据管道长度、制气能力和风阻损失来确定。 2. 风机应选用防爆型号,以防止高温油烟引发火灾。 3. 风机的维护保养应定期进行,确保其正常工作。 (四)消声器 1. 消声器应设置在风机排气口处,以减少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消声器的减噪效果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工作场所安静。 (五)管道清洗 1. 管道清洗应定期进行,以防止油脂积聚引发火灾。 2. 清洗剂应选用无腐蚀性的清洗剂,且清洗后应进行充分冲洗。

(六)安装要求 1. 管道应采用防火材料包覆,以防止火灾蔓延。 2. 管道应采用可拆卸连接,方便维护和清洗。 (七)烟囱 1. 烟囱的高度应符合国家规定,以保证油烟能够顺利排出。 2. 烟囱的截面尺寸应根据油烟量和管道长度来确定。 (八)防火措施 1. 管道周围应设置防火板或防火涂料,以防止火灾蔓延。 2. 管道应远离易燃物品,避免火灾发生。 (九)设计图纸 1. 设计图纸应符合国家规范,清晰明确。 2. 设计图纸应包括管道走向、管道规格、风机设备等重要信息。 (十)验收及检测 1. 完工后应进行管道系统的验收。验收时应检查管道的密封性和工作效果。 2. 平台、梯子等设施应保持稳固和完好,方便维护和检测。 通过以上设计规范的合理应用,可以确保排油烟管道系统的正常运行,有效防止火灾和油烟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卫生。

地下车库的防排烟设计

交流主题:地下车库的防排烟设计 专家观点:建议平时排风及火灾排烟共用系统 一、地下停车场有害物的种类及危害 枫松柏说:氧化物(NOX)等有害物。它们来源于曲轴箱及排气系统。燃油箱、化油器的污染物主要为碳氢化合物(HC),即由燃油气形成的。若控制不好,其污染物将达到总污染物的15%~20%;由曲轴箱泄漏的污染物同汽车尾气的成分相似,主要有害物为CO、HC、(NOX)等。有的汽油内加有四乙基铅作抗爆剂,致使排出的尾气中含有大量铅成分,其毒性比有机铅大100倍,对人体的健康和安全很危害很大,其表现有: (1)—氧化碳是最易中毒且中毒情况最多的一种气体,它是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当人吸入一氧化碳,经肺吸收进入血液。因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能力比氧气大210倍,因而很快形成碳氧血色素,阻碍了血色素输送氧气的能力,导致人严重缺氧,发生中毒现象。 (2)大量的氮氧化合物(NOX)排到空气中也引起人们的中毒,对粘膜、吸收道、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引起损害。 (3)汽油热气内毒性最大的是芳香的碳氢化合物,各种牌号的汽油内芳香的碳氢化合物的含量—般为2%~16%。当人们吸入汽油蒸气后,会引起人的特殊的刺激(以如麻醉)。当中毒严重时,将会导致人们丧失知觉,并引起痉挛。 (4)有易燃易爆危险。汽油发爆极限为下限2.5%,上限为4.8%。当空气内一氧化碳的含量为15%~75%时,一氧化碳也会发生爆炸。 怠速状态下,CO、HC、NOX三种有害物散发量的比例大约为7:1.5:0.2。由此可见,CO是主要的。根据TT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只要提供充足的新鲜的空气,将空气中的 CO浓度稀释到《标准》规定的范围以下,HC、NOX均能满足《标准》的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