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第四节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

信息系统对管理职能的支持,归根到底是对决策的支持。

一.决策和决策过程

决策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在一定的人力、设备、材料、技术、资金和时间因素的制约下,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可从多种可供选择的策略中作出决断,以求得最优或较好效果的过程就是决策过程。

以决策者为主体的管理决策过程经历情报、设计和抉择三个阶段。

二.决策的科学化

传统的决策依靠决策者人个的经验,凭直觉判断,因而决策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和技巧。

目前,决策科学化正在向以下一些方向发展:

用信息系统支持和辅助决策;

定性决策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决策发展;

单目标决策向多目标综合决策发展;战略决策向更远的未来决策发展。三.决策问题的类型

决策问题的范围很广,计划、调度命令、政策、法规、发展战略、体制结构、系统目标等都属于决策范畴。按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不同可将决策划分为三种类型: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非结构化决策。

1. 结构化决策

结构化决策问题相对比较简单、直接,其决策过程和方法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能用明确的语言和模型加以描述,并可依据一定的通用模型和决策规则实现其决策过程的基本自动化。

2.非结构化决策

非结构化决策问题是指那些决策过程复杂,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没有固定的决策规则和通用模型可依,决策者的主观行为对各阶段的决策效果有相当影响。

3. 半结构化决策

半结构化决策问题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一定规律可以遵循,但又不能完全确定,即有所了解但不全面,有所分析但不确切,有所估计但不确定。这样的决策问题一般可适当建立模型,但无法确定最优方案。

识时,非结构化问题有可能转化为半结构化问题,半结构化问题也有可能向结构化转化。

通常认为,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解决结构化的决策问题,而决策支持系统则支持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

案例1.1

实例1.1 CHRYSLER公司应用电子数据交换

克莱斯勒(CHRYSLER)公司是美国三大汽车制造企业之一,它的装配厂与其供应商之间由于采用了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先进的信息系统,极大地提高了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改变了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的运营模式。

早在1969年,克莱斯勒公司就与几个供应商进行电子通讯,但由于当时通讯水平低,必须由相关人员干预,因此没有取得良好效果。1976年,采用在线接收系统后发现供应与需求数据很不一致。1984年该公司提出了每辆车降低成本30%的企业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分析,发现当时与供应商合作不好,是由于供应商不能及时得到公司的需求信息,公司也得不到有关供货数量和内容的确切情况,供求双方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装配中心必须储存很大数量的库存以保证装配线的正常运转。当出现缺货时,为避免装配线的停止而造成更大损失,往往采用加急运货供应的措施,这就增加了单车成本。

1985年起,克莱斯勒公司采用了供应商供应规划处理系统,它能够通过EDI 向供应商以电子文件方式传递有关需求产品的类别、品名、规格及数量等信息,另一方面供应商在运输货物以前,先通过EDI系统向装配厂传送拟运输的产品清单,装配厂接收、修改、确认后向供应商返回确认单,从而使供需的不一致性事前即得到减少,供应系统在各个环节上成为时间紧密相连的闭环。与此同时,库存管理职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84年前,库存管理员的职能除了出入库操作以外,每天还要计算各种零件的库存量,以便及时订货,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不得不把有缺件的汽车卸下流水线。为了避免缺货情况的发生,旧供应管理模式需要保持大量库存,而应用EDI以后由于库存资金周转加快,使单车库存资金费用平均降低20.85美元;由于进货报废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单车节约成本4.26美元;由于供需不一致,运输与接收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中间库存等费用每车节约26.52美元;由于供应商等准确掌握了装配厂的需求信息(数量、时间等),所以有充裕时间制订优化的运输策略,使单车节约运输费用10.63美元;由于EDI的应用而减少信息处理费用(其中包括人员减少和通讯费用降低等),使单车成本节约38.63美元。因此,以上五项合计,1995年单车成本比1984年下降了100.89美元。

克莱斯勒实施了EDI的战略规划,还促使供应商也必须对其信息处理流程进行改造,否则供应商将失去其合作伙伴的资格。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第一节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管理信息系统是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学科,其定义有很多种,最具代表性的几种定义有:

①就其功能来说,管理信息系统是组织理论、会计学、统计学、数学模型及经济学的混合物,这许多方面都同时展示在先进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中。这个领域的中心问题是扩展视野,综合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的决策,这些组织必须控制其内部活动和由该组织的规模与复杂程序所引起的种种功能要求。

②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是能够提供过去、现在和将来预期信息的一种有条理的方法,这些信息涉及到内部业务和外部情报。它按适当的时间间隔供给格式相同的信息,支持一个组织的计划、控制和操作功能,以便辅助决策制定过程。

③MIS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性、多元性和综合性的人机系统,它全面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管理科学、运筹学、统计学、模型论和各种最优化技术,为经营管理和决策服务。

④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⑤MIS是为决策科学化提供应用技术和基本工具,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⑥不仅仅把信息系统看做是一个能对管理者提供帮助的基于计算机的人机系统,而且把它看做一个社会技术系统,将信息系统放在组织与社会这个大背景去考察,并把考察的重点,从科学理论转向社会实践,从技术方法转向使用这些技术的组织与人,从系统本身转向系统与组织、环境的交互作用。

对于管理信息系统通俗的理解可以是: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业务+数据库业务+通信网络技术

广义地说:管理信息系统是用系统思想建立起来的,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手段,以现代通讯设备为传输工具,能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

狭义地说: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数据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具有计划、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等功能。

这个定义说明了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要考虑人的行为,是个社会系统,是个管理系统。所以我们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1.面向管理决策

管理信息系统是继管理学的思想方法、管理与决策的行为理论之后的一个重要发展,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它必须能够根据管理的需要,及时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帮助决策者作出决策。

2. 综合性

从广义上说,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对组织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一个组织

在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时,可根据需要逐步应用个别领域的子系统,然后进行综合,最终达到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综合管理的目标,管理信息系统综合的意义在于产生更高层次的管理信息,为管理决策服务。

3. 人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在于辅助决策,而决策只能由人来做,因而管理信息系统必然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各级管理人员既是系统的使用者,又是系统的组成部分,因而,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要根据这一特点,正确界定人和计算机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人和计算机各自的长处,使系统整体性能达到最优。

4. 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系统

如果只是简单地采用计算机技术以提高处理速度,而不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那么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仅仅是用计算机系统仿真原手工管理系统,充其量只是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劳动,管理信息系统要发挥其在管理中的作用,就必须与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结合起来,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时,融进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5. 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

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其理论体系尚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早期的研究者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数学、管理理论、决策理论、运筹学等相关学科中抽取相应的理论,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从而形成一个有着鲜明特色的边缘科学。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目前,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描述尚无统一的模式。管理信息系统并不是与一个组织的其他信息系统相分离的特殊实体,它是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同时又覆盖了管理业务的各个层面,因而其结构也必然是一个包含各种子系统的广泛结构。P27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矩阵。纵向概括了基于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横向从管理的组织和职能上概括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1. 基于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的任务在于支持管理业务,因而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按照管理任务的层次进行分层。

战略管理:规定企业的目标、政策和总方针;企业的组织层次;决定企业的任务

管理控制(战术管理):资源的获得与组织,人员的招聘与训练,资金的监控等

运行控制:有效地利用现有设备和资源,在预算限制内活动

业务处理:企业的最基本活动,记录企业的每一项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

不同的管理层次对信息的需求是不同的,对信息的处理方法也是不同的。P29表2.2描述了不同管理层次之间信息特性的差别。

从管理决策问题的性质来看,在运行控制层上的决策大多数是属于结构化的问题,而在战略管理层,大多数决策属于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管理控制层所作决策问题的性质,介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之间。

从信息处理的工作量来看,信息处理所需资源的数量随管理任务的层次而变化。一般业务处理的信息处理量大,层次越高,信息量越小。

2. 基于管理职能的系统结构

系统所涉及的各职能部门都有着自己特殊的信息需求,需要专门设计相应的功能子系统,以支持其管理决策活动,同时各职能部门之间存在着各种信息联

系,从而使各个功能子系统构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管理信息系统正是完成信息处理的各功能子系统的综合。

按管理职能划分,管理信息系统可由下列子系统构成:

●销售与市场子系统:

销售与市场子系统功能通常包括产品的销售和推销以及售后服务的全部活动。

业务处理有销售订单、推销订单的处理。

运行控制活动包括雇佣和培训销售人员、编制销售计划和推销工作的各项目,以及按区域、产品、顾客的销售量定期分析;

管理控制涉及到总的成果与市场计划的比较,它要用到有关客户、竞争者、竞争产品和销售力量等方面的数据;

在战略管理方面包括新市场的开拓和新市场的战略,它使用的信息有顾客分析、竞争者分析、顾客调查信息、收入预测和技术预测等。

●生产子系统

生产子系统的功能包括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生产设备计划、作业的调度与运行、生产工人的录用与培训、质量的控制与检验等。

典型的业务处理是生产指令、装配单、成品单、废品单和工时单等的处理。

运行控制要求把实际进度和计划比较,找出瓶颈环节;管理控制需要概括性报告,反映进度计划、单位成本、所用工时等项目在整个计划中的绩效变动情况;战略管理包括制造方法及各种自动化方案的选择。

●资供应子系统

物资供应子系统包括采购、收货、库存控制、发放等管理活动。

业务处理数据为购货、申请、购货订单、加工单、收货报告、库存票、提货单等。

运行控制要求把物资供应情况与计划进行比较,产生库存水平、采购成本、出库项目和库存营业额等分析报告;

管理控制信息包括计划库存与实际库存的比较、外购项目的成本、缺货情况及库存周转率等;

战略管理主要涉及新的物资供应战略、对供应商的新政策以及“自制与外购”的比较分析等,此外,可能还有新供应方案、新技术等信息。

●财务和会计子系统

财务的职责是在尽可能低的成本下,保证企业的资金运转,包括托收管理、现金管理和资金筹措等。会计则是把财务工作分类,汇制标准财务报表、制定预算及对成本数据的分类与分析。

会计是为管理控制各种功能提供输入信息。与财务有关的业务处理有赊欠申请、销售、开单据、收账凭证、支付凭证、支票、转帐传票、分类账和股份转让等。

运行控制使用日报表、例外情况报告、延误处理记录、未处理事项报告等;

管理控制利用财务资源成本、会计数据处理成本及差错率等信息;

战略管理包括:保证足够资金的长期战略计划、为减少税收冲击的长期税收会计政策以及对成本会计和预算系统的计划等。

●人事子系统

人事子系统包括人员的录用、培训、考核记录、工资和终止聘用等。

业务处理要产生有关聘用条件、培训说明、人员的基本情况数据、工资变

化、工时、福利及终止聘用通知等内容。

运行控制层要完成聘用、培训、终止聘用、改变工资和发放福利等;

管理控制主要进行实际情况与计划比较,产生各种报告和分析结果,用以说明在岗工人的数量、招工费用、技术专长的构成、应付工资、工资率分配及是否符合政府就业政策等;

人事战略计划包括对招工、工资、培训、福利等各种策略方案的评价,这些策略将确保企业能获得完成战略目标所需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还包括对就业制度、教育情况、地区工资率的变化及对聘用和留用人员的分析。

●高层管理子系统

高层管理子系统为高层领导服务,它的业务处理活动主要是信息的查询和决策的支持,处理的文件常常是信函和备忘录以及高层领导向各职能部门发送的指示等。

运行控制层订要是会议安排、信函管理和会晤记录文档;

管理控制层要求各功能子系统执行计划的当前综合报告情况;

最高层的战略管理活动包括组织的经营方针和必要的资源计划等,它要求综合外部和内部的信息,这里的外部信息可能包括:竞争者信息、区域经济指数、顾客偏好、提供服务的质量等。

●信息处理子系统

信息处理子系统的作用是保证各职能部门获得必要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处理服务。

业务处理有工作请求、采集数据、改变数据的请求,软硬件情况的报告以及设计方面的建议。

运行控制包括日常任务的调度、差错北和设备故障信息等,对于新项目的开发,还需要程序员的工作进展情况和调试时间的安排;

管理控制层对计划情况和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如设备费用、程序员的能力、项目开发的实施计划等情况比较;

战略管理层则主要关心功能的组织,如采用集中式还是分散式,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硬件的软件的总体结构等。

3. 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综合

由以上系统的组成和决策支持的要求,可以综合出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综合的原则有:

横向综合,就是把同一管理层次的各种职能综合在一起;

纵向综合,即把不同层次的管理业务按职能综合起来;

纵横综合,可形成一种完全一体化的系统结构,能够做到信息集中统一,程序模块共享,各子系统功能无缝集成。

信息系统的每个功能子系统都有自己的文件,还有为各子系统公用的数据组成的数据库,由数据库系统进行管理。在系统中,除了为每个子系统专门设计的应用程序外,也有为多个职能部门服务的公用程序,有关的子系统都与这些公用程序连接。此外,还有为多个应用程序共用的分析与决策模型,这些公用软件构成了信息系统的模型库存

第二节管理信息系统与环境

一.生产过程的特征

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为例,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生产特征和千差万别的

内、外部环境,因而要求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从投入物质供求联系和劳动对象的性质来分,工业企业分为三类:采掘业、冶炼业和制造业。

采掘、冶炼和化学工业都属于流程式生产。制造业是离散式生产,它要求各基本作业之间设有相当的储存,使每项作业可以相互独立地进行,以便合理地安排进度,充分利用人力、设备等资源。

制造业生产方式为车间作业式和流水生产,它们在生产计划、生产组织和数据处理上有着许多不同之处,所以采用的管理方法也不一样。

对车间作业式生产,采用加工订单、各工序的任务分配单、物料分拣单、工具单等进行各工序的作业管理,采用“推式”生产管理方法,即前序下达生产计划,其产出作为后序的输入,推动后序生产。

流水生产采用“拉式”生产管理方法,由后序的生产需要向前序提出要求,以确定前序什么时候生产。

由于不同的生产特征决定着企业开发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时应当贯彻的管理思想,因此必须在系统总体规划之前进行认真分析,才能保证系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二.组织规模

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上,根据组织规模确定系统的规模和目标是系统分析人员的首要任务。

大组织从应用效果考虑,倾向于系统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功能上的完整性;而小组织由于受资金限制,尽管有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却常常以系统的性能为代价,采用一些低档的配置。这往往使小组织想尽快创造效益的梦想破灭。三.管理的规范化程度

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一个组织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管理的人机系统,自动化程序高,它的成功应用必须以规范的管理模式为基础,因而在系统开发之前,就必须对不规范的管理进行规范化。

四.组织的系统性

一个系统性的组织其管理过程是系统化的,可以准确描述和量化,能够产生与决策控制过程相关的数据。相反,一个非系统化的组织会成为“黑匣子”,我们可以观察到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但无法了解其内部工作过程。

由于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涉及到组织管理的方方面面,没有对整个组织管理系统的深刻理解和对应用环境的精确把握,就不可能有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五.信息处理与人

管理决策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活动,既有结构化的也有非结构化的。管理信息系统是解决结构化决策问题的现代化手段,可以提供快速、准确的决策。但在现代管理中,更重要的是非结构化决策,因而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必须充分吸收人的经验和智慧,把计算机与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和计算机各自的长处。为此,在信息处理中,要充分考虑人既是系统的使用者,又是系统的组成部分的特点。

计算机的长处:1. 能保存大量的历史数据,并进行筛选、分析。

2. 能够仿真应用环境和真实的管理系统。

3. 产生各种方案的可行解,自动淘汰非优解。

人在信息处理上的特点:

1.能够根据经验和大量知识进行模糊推理。

2.善于处理各种与人有关的问题。

人机和谐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人性化界面

2.人与机器的合理分工

3.终端用户的计算能力:终端用户用各种功能强大的软件

存取数据并直接进行信息处理,从而改变了信息资源的

组织和使用方式。由集中处理与控制向着支持用户自己

控制、开发和运行方式过度。

信息处理与人的关系还表现在系统开发和应用过程中,由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必然会对组织的管理方法进行一些改变,对管理机构作出适当调整,管理人员在手工方式下积累的经验可能失去作用,因而对新系统产生抵触情绪,在开发过程中不能很好的配合,在系统完成后,也不能创造性地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解决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把系统应用导向失败。因而,对各类人员进行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进行培训是系统开发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由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目标、特点和服务对象不同,从层次上可以分为业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从系统的功能和服务对象,可分为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等。

一.国家经济信息系统

国家经济信息系统是一个包含各综合统计部门(如国家计委、国家生产委员会和国家统计局)在内的国家级信息系统。

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收集、处理、存储和分析与国民经济有关的各类经济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为国家经济部门、各级决策部门及企业提供经济信息。

为统计工作现代化服务,完成社会经济统计和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的数据处理任务,进行各种统计分析和经济预测。

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提供辅助决策手段。

为中央和地方各级的经济管理部门进行生产调度、控制经济运行提供信息依据和先进手段。

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办公事务处理提供现代化的技术。

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工厂、企业,主要进行管理信息的加工处理,这是一类最复杂的管理信息系统,一般应具备对工厂生产监控、预测和决策支持的功能。

三.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

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面向事业单位,主要进行日常事务的处理,如医院管理信息系统、饭店管理信息系统、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等。

四.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

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对下要与各部门下级行政机关信息系统互联,对上要与行政首脑决策服务系统整合,为行政首脑提供决策支持信息。五.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

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指从事特定行业或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如人事管理信息系

统、材料管理信息系统、科技人才管理信息系统、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电力建设管理信息系统、银行信息系统、民航信息系统、邮电信息系统等。

第四节管理信息系统与现代管理方法

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作为强有力的数据处理工具与手段,开始在企业管理中应用。但是当时只是考虑企业中哪些工作可以用计算机来代替手工劳动,因而系统建设上是闭门造车的编写程序,应用效果有限。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系统开发中没有融合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使得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只是简单地用计算机系统去模拟原手工操作系统,这样充其量也只是减轻了管理人员的手工劳动。

管理信息系统应该是现代管理方法与手段相结合的系统,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系统与现代管理方法的结合才能使系统在管理中发挥作用。

现代管理方法很多,任何一种方法都不仅要进行科学管理,还要作定量分析。不同企业应根据自身状况选择相应的管理方法。

一.准时制生产

属于第一类物流控制系统的有准时制生产(Just in time, JIT)、全员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和全员预防维修(Total Preventive Maintenance,TPM)。JIT/TQM/TPM等理论起源于日本,其指导思想是零库存、零质量事故和零机器故障率。出发点是减少生产中的一切浪费。浪费的定义是任何没有附加值的生产行为,例如当前未进行加工的半成品库存,当前未需要进行生产的原料库存,对成品的不必要的品质检查,不必要的半成品移动等等。至今为止,JIT/TQM/TPM在生产一线管理理论中仍占据着主流地位。体现了对物流实体的控制。JIT的目标是零库存,保证物流实体能快速流动而不沉淀在大量的中间产品上,适合于流水线生产管理方式。TQM要求在生产中杜绝废品保证物流速度和流量不因质量原因而变慢和减少。TPM理论要求不断减少机器故障率直到理想状态下零故障,保证物流速度不因机器故障的原因而减慢。JIT/TQM/TPM等理论的实质就是将物流的实体流动控制在最快运行状态,这时物流实体产生的STR最大,多余的库存将被JIT/TQM/TPM所优化,同时物流实体又能满足生产要求,使CSL得到保证。

☆实行JIT生产需要以下条件:

①适用于以流水线生产方式的企业管理,不适合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②企业生产秩序稳定,生产均衡,全面按科学的方法指导生产。实行工序质量控制,保证不合格的零件不往下道工序传递。

③企业内部制造、检验及运输的合理化。

④设备、工装精度良好,保证加工质量的稳定、良好。

⑤建立以生产工人为主体的管理体系,保证一线工人百分之百的时间在从事生产。

二.最优化生产技术(OPT)

OPT(Optimised Production Technology)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其提出了一种新的均衡编制与排产方法,与传统的强调生产作业优先级的确定、能力计划的编制等的管理方法不同,OPT强调物流的优化。OPT方法正确认识到影响制造系统产出率的瓶颈环节,通过优化瓶颈环节的物流,提高制造效率,并对所有支持瓶颈环节的排序计划的工作环节排序。

☆OPT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追求物流平衡,而不是能力平衡。

②非瓶颈资源的利用水平不仅取决于自己的潜力,还由系统中其他一些约束来确定。

③进行生产,并不总是等于有效地利用了资源。

④在瓶颈资源上损失一小时,就等于整个系统损失了一小时。

⑤在非瓶颈资源上节约一小时,并没有多在的意义。

⑥瓶颈环节决定了系统的产出和库存。

⑦传输批量并不总是等于加工批量。

⑧加工批量应当是可变的,不是固定的。

⑨同时考虑系统的所有约束条件,才能确定优先级。

OPT方法的运用可大幅度减少在制品的数量。

三.Agile制造

Agile(敏捷制造)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思想。这种方法面向现代企业集团化、虚拟化的需求,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对市场反应的敏捷性和适应能力。敏捷制造作为一种制造哲理,目的是提高企业生产和经营上的敏捷性,及时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其核心在于通过虚拟企业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转瞬即逝的市场机遇。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可以通过Agile制造,作为动态联盟的盟主,专攻附加值较高的部分,其他企业也可通过参加动态联盟,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规模效益。

由于Agile企业的目的在于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行敏捷化生产,因而也不可能有千篇一律的模式,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做法,但都具有以下特点:

⑴设备柔性。高度柔性的设备可以满足不同产品的生产加工要求。

⑵组织上的敏捷性。不再以车间、部门为组织形式,而采用以项目组、独立制造岛为基础的组织形式。

⑶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⑷企业虚拟化

企业虚拟化是在现代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支持下,对企业组织和管理方法的一种改进,特点是企业功能虚拟化、地域虚拟化和组织虚拟化。

1.功能虚拟化

传统的企业组织与结构是固定的。以生产型企业为例,由于企业只能掌握有限的资源,例如原材料、设备、技术与管理人员、生产人员、资金等等,必须按照预定计划组织生产,当一种新的市场机会突然来临却又超出企业的能力时,该企业惟有放弃这个机会。因此传统的企业组织不能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效率较低。

敏捷制造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制造技术,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敏捷性以及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核心是通过虚拟企业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遇。为此,往往采用柔性设备以满足不同的加工和生产要求,并改变过去以车间、部门为基础的组织形式,采取以项目组、任务组等临时组织形式。例如有的企业只制造某产品的关键部件,对其余部分则采用外购、委托加工等形式。有的企业只是致力于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以及市场营销,而把产品制造委托给专业制造厂,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利润。在这里,柔性和敏捷性的区别是:柔性是指在系统建立之前,就要预先考虑以后可能面临的不同生产环境。而敏捷性是指在不可预知的环境下,企业适应环境的能力。

2.地域虚拟化

地域虚拟化是指企业的分布性。虚拟企业可以没有围墙,跨越不同的地域,用网络等电子手段,把分散在各地的资源迅速整合起来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3.组织虚拟化

组织虚拟化是指企业组织的临时性和不确定性。虚拟企业是根据市场机会的来临或消失而组成或解体的,因而在组织结构上,要改变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结构,代之以扁平式的或任务式的结构。在Internet/Intranet的支持下,实现各种资源的组合。

虚拟企业是未来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之一,基于信息的组织(Information-Based organization, IBO)、网络化组织(Networked organization)、团队(Team)和工作组(Group)等等,代表了未来企业组织的发展方向。

四.物料需求计划(MRP)

在传统的生产管理中,针对产品品种多,批量变化大的特点,生产企业一般采用监视库存的订货点法。一旦库存降低,就重新订货以保证不间断地生产,常常造成库存占用过高。美国管理学家R.H.Wlson在1915年提出了经济批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 EOQ)的概念,1934年又提出用统计方法确定订货点的方法,首开库存管理研究之先河。订货点法以理想的生产环境为前提,适用于物料需求是连续不变的、库存消耗是稳定的“独立需求”情况。而在多变的市场中,大多数的需求是“相关需求”。例如生产硬糖果时,白糖与葡萄糖的比例是6:4,这一比例是恒定的,反映了白糖与葡萄糖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订货点方法没有考虑物料之间这种内在联系,对每个项目设置安全库存,相关需求系统越复杂,相对过剩的物料就越多,使得库存投资增加,生产成本上升。

为了解决库存高的弊端,1965年,美国的Joseph A.orlicky博士与OliVer W.Wight等管理专家一起,在深入调查美国企业管理状况的基础上,针对制造业物料需求随机性大的特点,提出了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MRP)管理思想。即根据产品的需求情况和产品结构,确定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需求数量及订货时间,而不是过早地存放在仓库中,从而达到降低库存的目的。MRP系统的基本流程是:确立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之后,用物料清单文件(Bill of materials,BOM)计算出生产所需要的物料;将BOM与现有库存文件相比,包括现有的物料数量和已订购数量等数据,得出需要补充的物料数量。这三种数据构成了MRP的数据来源,通过计算机程序将生产计划扩展成整个生产流程的详细计划。

五.制造资源计划(MRP II)

MRP系统建立在两个假设的基础上,一是生产计划是可行的,即假定有足够的设备、人力和资金来保证生产计划的实现。二是假设物料采购计划是可行的,即有足够的供货能力和运输能力来保证完成物料供应。但在实际生产中,能力资源和物料资源总是有限的,往往会出现生产计划无法完成的情况。为了保证生产计划符合实际,必须把计划与资源统一起来。后来在MRP的基础上增加了能力需求计划(Capacity requirements planning),使系统具有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的平衡过程,形成了闭环MRP,进而又在闭环MRP的基础上增加了经营计划。销售、成本核算、技术管理等内容,构成了完整的MRP II

☆能力需求计划利用MRP可制定出零部件生产作业计划,确定要生产(采购)哪些零部件及其生产(采购)的数量,何时下达订单,何时完工入库。为了保证作业计划的实施,需要核算设备和人力的负荷程度,进行能力平衡,以获得一个理想、可行的作业计划。粗能力计划是根据主生产计划,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

内从总体上进行能力平衡的核算工作。当年总负荷核算平衡时,每个生产周期、每个工作中心不可能全都平衡。所以,还要按较短的时间周期(如旬、周等)、更小的能力范围(如工作中心)进行详细的核算和平衡。

MRP推行10年,人们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能在MRP系统中将财务信息反映出来,把产品销售计划也用金额形式反映出来,即在闭环MRP的基础上,将财务管理的纳入,使物流与资金流结合起来,形成比MRP更为完整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1977年9月,美国著名生产管理专家奥列弗.怀特在美国《现代物料搬运》杂志上的由他主持的“物料管理专栏”中首次提出将货币信息纳入MRP 的方式,冠以“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的名称。为了和MRP相区别,又体现是MRP的继续和发展,称之为“MRP II”。

1、MRPII 系统的特点

(1)MRP II 系统是一个计划主导型系统,适应于以销定产的商品经济环境应用MRP系统,首先要对市场与销售进行预测,确立需求,制定生产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采用滚动计划以实现计划的衔接,从而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直接面对市场。

(2)系统中零部件、在制品库存低;每种零部件都根据最终需求、提前期、现有库存、最佳批量等进行计算,保证物料在最准确的时间、最适宜的数量投入,使库存降到较低水平。

(3)打破产品界限,实现按零部件最佳批量组织生产;它将各时间周期中各产品生产任务的特点抹去,将多品种、小批量的需求在零部件一级统一安排,实现最佳经济批量生产,从而使成本降低、生产周期缩短。

(4)实现数据集中管理,保证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MRP要求有完整的生产数据库提供关于产品、工艺、能力、库存等信息。在生产活动中采购、入库、出库、加工、完工和发货等环节都有完整准确的记录,并有严格的跟踪反馈制度,实现生产数据完整化及全面管理。

(5)实现负荷均衡,保证产品按期交货;编制主生产计划时就进行了粗能力平衡,具体实施时,又经能力需求计划进一步按工作中心分周期进行详细的负荷与能力平衡,从而使机器设备利用率提高,保证生产任务准时完成。

(6)为企业提供了详实的财务基础数据;从单级BOM清单开始,将制造费用、材料费用、人工费用、管理费用都融汇到以零部件为中心的生产管理方式中,逐级形成成本化的BOM。利用逐级滚加的核算方式,通过寻根溯源,使产品的工厂成本、销售成本的确定有了科学依据。(7)及时反馈、动态调整;MRP能对外界需求变化、现场执行计划的偏差及时反映到系统中,动态进行调整。现场操作者不用关心某零部件是用在何种产品上,使现场调度工作统一、集中、复杂程度降低。2、MRP II 实施的基本条件

(1)客观需要是企业实施MRP的第一推动力。a、品种增加、批量减少、信息量增大,原信息系统满足不了变化的需求,提供不了或不能及时提供管理所需的信息;b、企业的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市场竞争、以销定产的机制,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时;

c、企业有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提高生产率、降低库存、缩短生产周期、改善用户服务水平的强烈愿望。

(2)组成以企业主管领导为首的决策机构,是实施成功的重要条件;高层管理人员的参与程度、中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公司职工对MRP实施工作的态度,已被公认为是实施MRP最重要的成功条件。(3)完整和准确的数据是MRP实

施的基础相对稳定的固定数据:项目(产品、零部件、毛坯、原材料)定义、产

品结构(BOM)、工艺路线、工作中心等。

动态数据:如库存文件、生产统计等,有一定的时效性。固定数据要求成套,即输入一个产品,则与此产品的产品结构、子项数据、加工工艺、加工工作中心等者应成套输入,否则数据残缺不全没有使用价值。

(4)教育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是成功实施MRP的重要保证。a、工程师应提供准确的物料单和工艺路线;b、仓库管理人员要保证库存准确性在95%以上;c 、生产操作者应及时反馈生产信息

…...应对不同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如:a、对开发、实施人员培训生产管理知识;

b、对工程技术人员培训MRP 知识;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培训现代化管理理论、手段以及MRP 知识,吸引他们参与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MRP 的实施工作。

c 、对具体操作工人如数据整理、录入员等进行专门培训。

…...

3、实施MRP II 的方式

1、用户与合作单位联合开发;四川宁江机床厂与机电部自动化所开发的CAPMS 系统;南京无线电厂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的CMEMIS;

2、采用国内外商品化的MRP II 软件包;如安徽合力叉车厂购买的美国EMS 公司的TCM -EMS 软件系统;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引进并修改后建立的INTEPS系统。六.企业资源规划(ERP)

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的市场环境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1)顾客的需求瞬息万变;

(2)技术创新不断加速;

(3)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

(4)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这些因素影响了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3C:

顾客(Customer) 竞争(Competition) 变化(Change)

为此,企业必须要进行3R:

①即管理思想上的革命(Revolution)

②管理模式与流程上的重组(Reengineering)

③管理手段上的更新(Reform) 这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一场以企业过程再造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革命和以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应用为主体的管理手段革命。

ERP 是20 世纪90 年代初由美国著名的IT 分析公司Gartner Group Inc. 首先提出。它在MRP II 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的范围,基于优化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思想,将企业的物质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进行集成的一体化管理的企业管理软件系统。

1、ERP 与MRP II 的主要区别

虽然ERP 是在MRP II 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企业管理系统,但与MRP II 有着如下区别:

(1)在资源管理范围方面的差别:

MRP II 主要侧重对企业内部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

ERP 系统在MRP II 的基础上,将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企业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并对供应链上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些环节包括: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管理、项目管理等。(2)在生产方式管理方面的差别:

MRP II 系统把企业归类为几种典型的生产方式来进行管理,如重复制造、批量生产、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按库存生产等,对每一种类型都有一套管理标准。

从90 年代初期开始,企业为了紧跟市场的变化,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及看板式生产等成为企业主要采用的生产方式,单一的生产方式向混合型生产发展,ERP 则能很好地支持和管理混合型制造环境,满足了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的灵活性要求。

(3)在管理功能方面的差别:

ERP 除了MRP II 系统的制造、分销、库存及财务管理功能外,还增加了支持整个供应链上物料流通体系中供、产、需各个环节之间的运输管理和仓库管理;支持生产保障体系的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设备管理;支持对业务处理流程的管理。

(4)在跨国(或地区)经营事务处理方面的差别:

企业内部各个组织单元之间、企业与外部的业务单元之间的协调变得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重要,ERP 系统利用完善的组织构架,可以支持跨国经营的多国家、多地区、多工厂、多语种、多币制应用需求。

(5)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差别:

进入市场的新一代ERP 系统都能充分利用因特网及相关技术,这使得ERP 系统得以实现对整个供应链信息进行集成管理。ERP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体系结构和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支持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电子数据交换EDI ,此外,还能实现不同平台上的相互操作。

(6)在应用范围方面的差别:

MRP II 系统一般只应用于制造型企业,而商品化的ERP 软件系统的应用范围则超出制造型企业的范畴,适用于许多类型的组织,如:银行、保险公司、零售业、石油化工、政府部门等等。

2、ERP 系统的管理思想

ERP 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

⑴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仅靠自己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等活动。

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ERP 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适应了企业在网络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⑵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 , LP)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体系。即企业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销售代

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销售代理商、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是简单的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这就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

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 )的思想。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开发生产新产品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

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 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

另一方面,ERP 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进行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

3、ERP系统的结构

ERP系统从功能上看仍然是以制造过程为中心,其核心是MRP,体现了制造业的通用模式。ERP在MRP II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向内、外两个方向延伸。向内主要以精益生产方式改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向外则增加了战略决策功能和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功能。ERP管理系统主要由以下功能子系统组成:

①支持企业整体发展的战略经营系统

该系统的目标是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建立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战略经营系统,实现基于Intranet/Internet环境的战略信息系统,完善决策支持服务体系,为决策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既面向市场又注重企业人员培训。

②全面成本管理系统

在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价格在竞争中仍旧占据着重要的地位。ERP的全面成本管理系统的作用和目标就是建立和保持企业的成本优势,并由企业成本领先战略和全面成本管理系统予以保障。

③敏捷后勤管理系统

很多企业存在着供应链影响企业进行柔性生产的情况。ERP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MRP的基础上建立敏捷后勤管理系统(Agile logistics),以解决如供应柔性差、生产准备周期长等制约柔性生产的瓶颈,增加与外部协作单位在技术和生产信息方面的及时交互,改进现场管理方法,缩短关键物料供应周期。

☆ERP的新内容————知识管理

在20世纪80年代,保罗·罗默教授提出了经济增长四要素理论,其核心思想是把知识作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要素。企业的价值已不仅仅是拥有多少厂房、设备和产品,而更注重于知识产权、客户的信赖程度、与商业伙伴合作的能力、电信基础结构,以及雇员的创造潜力和技能等。知识资源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ERP系统新的研究方向。即把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

储存、传递、共享等组成一条知识链,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管理信息发展的趋势是:从信息管理转向知识管理,从信息资源开发走向知识资源开发,由客户机/服务器结构走向Intranet /Internet 结构。知识来源于信息,是对信息的提取、识别、分析和归纳。因此,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和发展。如何由数据得到信息,再取得知识、利用知识获得最大的利润或效益是知识管理的内容。

知识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知识管理的基础设施是知识管理的支持部分,如关系数据库、知识库、多库协调系统、网络等基本技术手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联系渠道等。

②企业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目的是使企业的知识资源更加合理地在知识链上形成畅通无阻的知识流,让每一个员工在获取贡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专长。

③知识管理的方法包括内容管理、文件管理、记录管理、通信管理等。

④知识获取和检索包括各种各样的软件应用工具,例如智能体检索、多策略获取、多模式获取和检索、多方法多层次获取和检索、网络搜索工具等。

⑤知识传递包括建立知识分布图、电子文档、光盘、DVD 及网上传输、打印等。

⑥知识共享和评测包括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激励员工参与知识共享、设立知识总管CKO 、促进知识的转换、建立知识产生效益的评测条例等。

☆知识管理的目标:实现知识共享。人类知识活动包括三个环节:知识创造、知识交流和知识利用。知识管理就是要创造一种知识共享的氛围,有仅让员工共享别人的显形知识,即社会上物质存在的、可确定的知识,还要让员工乐意贡献自己的隐性知识,即个人长期创造和积累的知识,从而实现知识共享。

☆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的创新。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过程。目的是追求新发展、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积累新知识,并应用到产品和服务之中。

☆CKO 的素质

CKO 关键性能力模型(如下图),有两种“领导”素质和两种“管理”素质。

管理 管理

★“领导”素质

CKO必须是一个企业家(愿意冒险尝试新的思想)、一个有主动精神的人,业务的发展和对新事物的创造会使他兴奋不已。在开始一种新活动或建立新部门时,我们所有的CKO都把自己看作是一名建设者。企业家精神的一个关键素质就是他应当是一名战略家,深谙运用知识管理去改造组织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CKO还应该是一名观察家,他能够洞察首席执行官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图画并把它转化为行动。

然而只有远见和决心是不够的,CKO还必须是一名咨询专家(将新思想与业务需要结合起来)。他必须聆听他的人思想,把它们消化吸收,如果这些思想有意义而且符合知识管理的观点的话。

★“管理”素质

当CKO们鼓励、启动并且管理对信息技术和社会环境的投资时,同样需要两种重要的设计能力。

第一种设计能力是作为一名技术专家(全面了解IT),CKO必须明白什么样的技术能够有利于捕捉、存储和开发,尤其是共享知识。CKO必须迅速而明确无误地去评估什么样的技术有用,它们提供了什么样的机会,是否被接受、何时被接受,以及实施技术的难易程度。

第二种设计能力在本质上是“较软”的,比对默示知识的管理更重要。他们对一对于创造社会环境、激发有组织的和偶发性的交流,以鼓励更具周密的知识创造和交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CKO也是一位环境专家。(能够设计措施和程序使知识的价值最大化)

CKO认为他们的角色是临时的,当知识管理被他们的公司所接受,并融入公司的日常生活中去时,他们的角色即告终了。

4、ERP 系统的实施

⑴准备工作

知识更新:企业的决策人和管理者、甚至普通员工,都有必要不断学习、研究和掌握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方法及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以现代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武装头脑,开阔眼界;

数据规范:数据规范化是实现信息集成的首要条件,由此才能保证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完整;

机构重组:传统需要几步或几个部门完成的工件,在ERP 中可能一次就可以完成。ERP 软件模块虽然按功能划分,但是每个模块中的应用程序并不限定在某个部门使用,即:ERP 是面向工作流的。因此,企业有必要在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方面加以调整和变革,实行机构重组,而这正是ERP系统实施难度最大的环节;

全员动员:ERP 是企业级的信息集成,它应用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每一个员工,要求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各负其责。另外,企业最高领导人的亲自参与,是保证ERP 系统成功实施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风险控制:ERP 系统内容庞大,模块繁多,模块间的关联也较复杂,实施周期长,难度大,相应的系统实施风险也很大。很多企业在ERP产品的选型、项目的管理、费用的控制以及未来企业业务的重组等等方面考虑不足, 造成ERP 系统的实施半途而废,不但浪费大量资金、时间,而且还对ERP 本身发生怀疑,对现代企业管理产生畏惧情绪。

案例2.1

MRP II在HN(广州)有限公司的实施[9]

1. 公司背景介绍

HN(广州)有限公司是美国HN公司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的合资企业。美国HN公司2000年与美国HR公司合并成为新HN公司,股票市值约2800亿美元,在全美企业中列第五位。合并前美国HN公司股票市值约800亿美元,在全美企业中列约120位。原美国HN公司主营药品,60%销售及利润来自于制药行业(PARKE-DA VIS制药分部)。其余的经营范围包括糖果(ADAMS),刮胡用品(SCHICK)和鱼粮渔具产品(TETRA)等,都是全球知名品牌。

HN(广州)有限公司1994年筹建,1997年正式投入生产,投资额2000年为止为7200万美元。主要产品为香口胶和硬糖;经营的品牌包括“嘉绿仙”(CLORETS),“荷氏”(HALLS)及“芝兰”(CHICLETS)等。年销售额自投产以来逐年上升,2000年达到2000万美元。HN(广州)有限公司包括厂区运作与销售两大系统,但在日常运作上厂区直接向HN公司总部汇报。全厂约220人,其中工人约160人。

2. PRISM软件简介

自建厂以后,MRP II的实施就在计划之内。厂区在1997年3月正式投入生产一年后,到1998年中生产逐渐正常,公司人员及组织架构已经初步建立。公司选择了1998年6月正式实施MRP II软件PRISM,而在此之前公司的运作实际上已经是按照MRP II的概念来进行运作的。

HN(广州)有限公司使用的MRP II软件是PRISM。美国PRISM 公司在八十年代较为出名,到九十年代已被德国SAP等公司超越。由于HN公司与PRISM 公司的全球合同,PRISM 软件仍然在一些HN分公司内使用,造成PRISM与SAP在HN公司内并存的现状。就使用效果而言,PRISM的界面不如SAP理想,PRISM操作界面类似DOS操作系统,较多采用键盘输入方式进行数据存取和交换。而SAP的操作界面则采取WINDOWS的形式,采用鼠标操作,操作界面友好。在实现MRP II的功能方面,PRISM与SAP是不相上下的。虽然PRISM 软件已经显得落后于SAP软件,但更换软件将是一笔非常大的费用,而PRISM在功能上并未落后并且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持,因而PRISM软件在HN公司仍有用武之地。

PRISM的模块包括“存货模块”(INVENTORY),“采购模块”(PURCHASING),“生产及计划模块”(PP – PRODUCTION AND PLANNING),“定单模块”(COM – CUSTOMER ORDER MANAGEMENT),“财务模块”(JDE)等。这几个模块代表了公司的基本运作架构。

3. PRISM实施时间表

基于各模块之间的关联和PRISM公司的建议,公司将几个模块的实施分为几个阶段:

存货模块与财务模块首先实施,实施时间为9个月(1998/6 – 1999/3) 。相对其他模块而言,财务管理是公司的基础,而存货管理则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存货与财务是公司内文件数量产生较多的部门,许多文件需要留底备查。实施MRP II软件后库存文件与财务文件都由MRP II系统产生,既利于无纸办公,又利于运作标准化管理。

采购模块与定单模块在第二阶段实施,实施时间为三个月(1999/4 – 1999/6)。采购与定单模块相对简单,实施的主要内容是实现与财务模块的连接。

生产与计划模块是最难实施的一个模块,因而排在时间表最后实施,实施时

间为六个月(1999/7 –2000/1)。生产与计划模块每日具有大量的数据输入,同时生产中的差异反映MRP II系统中,使系统的跟踪工作非常繁重。系统与实际工作的同步保持工作也在这个模块中最为突出。由于前几个模块的实施,公司人员对PRISM系统有了较深的了解,对该模块的实施有很大的帮助。

4. PRISM实施架构表

PRISM实施项目主持人为后勤经理(兼职),负责项目时间表控制,公司资源配置,召集项目成员和会议等。项目组成员包括各部门代表。

计划部经理为PRISM操作技术经理(兼职),负责PRISM 所有模块的技术支持。PRISM实施前被派往HN泰国分公司培训。PRISM技术经理参与所有模块实施的全过程。

生产部设PRISM协调员(全职),负责生产部PRISM运行。PRISM在生产部的日常操作由生产人员完成,PRISM协调员负责对数据输入进行监测,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参与系统改进工作等。

电脑部设PRISM系统分析员(全职),负责系统的软件环境和软件维护,以及系统软件改进或升级。

外援服务主要有操作技术和软件维护两个方面。操作技术援助由HN泰国分公司提供。PRISM在泰国公司实施已7年,运行情况良好;泰国产品结构和广州分公司非常相似,有许多借鉴之处。软件维护有HN亚洲区IS进行技术支持。

其他部门包括财务,仓库,采购,生产等都是使用人员。

5. PRISM实施情况

在五个模块实施完成后,公司在2000年五月对实施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结果是公司MRP II运作处于C级。主要的弱点是几个主要评价指标的水平不高,例如生产计划完成准确率仅有65%,而目标是95%。针对这些弱点进行改进,公司很快在2000年九月将MRP II运作效果改进到B级,并且有望在2001年一月达到A级水平。

在实施MRP II间的两年(1998-2000),公司的存货周转率(STR)上升得很快,每年都有提高。由1997年的1.43增长到2000年的19.9,跨入同行业先进水平。当然这和快速增长的产量是分不开的,但MRP II的贡献不容质疑。同时产品的单位成本也大幅下降。

6.PRISM 实施总结

MRP II软件PRISM在HN实施的成功有赖于HN公司具备了“天时、地利与人和”等因素。

HN公司MRP II的软件已包含在母公司的全球合同中,不需要另外再投资购买MRP II软件,运行MRP II软件的支出与投资额相比负担很小以及软件风险小,同时也可以得到HN的其他分公司同事的协助。此谓HN(广州)有限公司实行MRP II软件有“天时”之利。

公司运作的大环境对MRP II软件的运作有很大影响。HN公司位于珠江三角洲一带,上下游企业大多同是跨国公司,或是私营或集体企业,在服务方面易于改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私营企业,虽然它们不大懂得MRP II的理论,但在实际工作中反而十分愿意达到MRP II的要求。虽然公司的上游企业供货也有时出现质量问题,令MRP II运行受到一些阻碍,这是中国实施MRP II常常会碰到的问题,即使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也不例外。但由于上下游企业可选择面很广,因而供应商表现尚令人满意。因而HN公司也有“地利”。

最后,和大多数广州合资企业一样,HN公司员工非常年轻,平均年龄低于

30岁。大部分员工在进入HN工作之前在其他公司就已经接受MRP II培训,没有接受过培训的员工在几次培训后完全能够接受并在操作中熟练运用PRISM软件。员工基本上对实施能理解并执行,因此HN公司也拥有“人和”。

表2.3 HN(广州)有限公司近五年主要经济指标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一讲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信息二、系统三、信息系统四、管理信息系统 一、信息(Information) 1.数据是用人们可以识别的符号记录下来的客观实体属性的值。 数据记录需要载体。载体不同,记录数据的形式也可能不同。 2. 信息:信息是经过加工对某个目的有用的数据。 3.信息的性质: 1)事实性(真伪性):符合事实的信息为“真信息”,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为“伪信息”。 2)实效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的效用逐渐减小,直至全部消失。 3)不完全性:由于人的能力所限,人们不可能得到关于客观事实的全部信息。再说,人们也不必要去了解关于客观事实的全部信息。 4)等级性:对应不同的管理层次,管理信息分为:作业级、战术级和战略级三个等级。 5)变换性:根据不同的载体可以将信息变换成不同的形式。 6)价值性:信息是经过加工得到的,是劳动创造的,是一种资源,因而是有价值的。 7)共享性:信息可被多人共同拥有和使用。 8)异步性:①滞后性:加工信息需要一定的时间; ②超前性:可根据历史数据预测未来。 9)再加工性:经过加工得到的信息可以被再次加工产生满足更高层次需要的新信息。4.信息的度量:信息量——消除人们对某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的多少。 1)一个事件发生一次所产生的信息量 注:若以e为底,单位为nat ;若以10为底,单位为hart 。 2)某一时期,多个事件发生多次所产生的平均信息量(信息熵) 二、系统 1.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若干个(至少2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元素)为完成某个(些)共同的目的而结合在一起的有机的整体。 2.系统的特征 1)整体性2)相关性3)目的性4)环境适应性 3.系统的生命期 三、信息系统 1.为什么要建立信息系统 企业的“四流” 2.什么是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以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为目的的人造系统。 3.信息系统的发展 1)电子数据处理(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EDP)阶段 ①单项数据处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 特征:用计算机简单代替手工劳动。 ②综合数据处理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

管理信息系统 课后答案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案例分析:奇瑞公司的 SAP/ERP 实施与信息化建设 一、奇瑞公司的 ERP 实施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企业资源规划是企业经营和管理技术进步的代表。它融合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处理功能,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计划和控制功能,结合企业的流程优化,有效地配置各项资源,以加快对市场的响应速度,降低成本,并且把企业信息集成的范围扩大到企业的各个部门,管理整个运转体系,提高其运转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二、在分析该公司各信息系统应用业务领域及其作用的基础上,试讨论管理信息在分析该公司各信息系统应用业务领域及其作用的基础上, 系统具有的特点。 系统具有的特点:1、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2、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 3、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 4、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5、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在于辅助决策,而决策只能由人来做,因而管理信息系统必然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各级管理人员既是系统的使用者,又是系统的组成部分,因而,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要根据这一特点,正确界定人和计算机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人和计算机各自的长处,使系统整体性能达到最优。 三、分析和讨论该案例反映了 ERP 哪些经营理念?为什么? 分析和讨论该案例反映了: 1、采用精益生产方式。其目的是通过精益生产方式的实施使管理体系的运行更加顺畅。 2、实现全球大市场销售战略与集成化市场营销。奇瑞信息化的目标是先进管理思想指导下,在国际化、全球大市场视野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向导,建立一个集成的功能强大的信息交互平台。 3、新的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管理模式。 ERP 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对系统各部门持续不断的改进,最终提供令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而奇瑞公司在成功实施 ERP 的同时,购置和开发一系列网站,实现 PLM、ERP、SCM、CRM、门户网站等初步集成,基本实现对客户和经销商的电子化服务。 4、ERP 的内容在发展。 有些独立软件如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都是面向决策的,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为了利用 ERP 提高交易效率和改进决策制定过程,就必须改变业务运作模式,实现 ERP 与 SCM、CRM 的功能整合。而奇瑞公司通过进一步完善和建设 ERP、CRM、LMS、SCM、EPS、DSS、基础建设等信息系统并有效集成,建设奇瑞汽车电子商务综合信息平台,最终规范和理顺了公司的全部管理和业务流程。 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数据处理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其特点分别是什么? 答:数据处理先后经历了简单数据处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阶段。在简单数据处理阶段,数据与程序没有分离,需要手工安装数据的存放方式和处理过程,仅用于简单数据计算的场合。文件管理阶段有了专门的数据文件,数据采用统一方式组织,能够满足复杂数据处理的需要。数据库系统阶段通过数据模型和数据库系统的组织,数据及其联系被统一考虑到数据库结构中,实现了全局数据的统一,适合大型信息系统应用的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组织扁平化的主要手段是削减() A.高层管理层级B.中层管理层级 C.基层管理层级D.一线作业人员 2.管理控制职能实施的基本条件之一是获取对于预定指标的( ) A.控制信息 B.预测信息 C.综合信息 D.偏差信息 3.管理的计划职能的关键是( ) A.收集信息 B.确定目标 C.安排进程 D.配置资源 4. 管理决策基础是() A.信息B.目标 C.资源D.环境条件 5.直线式企业组织结构比较适合于( ) A.小型企业 B.中型企业 C.大型企业 D.各类企业 6. 对信息系统比较全面的认识是:信息系统既是一个技术系统,又是一个( ) A.网络系统 B.计算机系统 C.社会系统 D.知识系统 7.ERP是从其他信息系统发展起来的,其核心功能是( ) A.MRP B.MRPⅡ C.MIS D.CRM 8.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需要管理过程的各种职能,其中保证计划实现的职能是()A.控制B.协调 C.指挥D.组织 9. 虚拟组织有许多特点,下述不属于其特点的是( ) A.可以集中各伙伴的优势进行生产和销售 B.各成员之间建立长期的、固定的合作关系 C.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D.合作伙伴通过计算机网络沟通 10. 根据企业的客观情况进行调整,使其符合实际的管理职能是( ) A.计划B.指挥 C.协调D.控制 11. BPR的含义是() A.企业流程再造B.企业资源计划

C.客户关系管理D.联机分析处理 12. 为实现组织目标,管理有五大职能,其中把个人的工作与所要达到的集体目标协调一致 的职能属于() A.组织B.指挥 C.计划D.控制 13. 为了实现组织目标,管理有五大职能,其中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保证计划实现的职能 属于() A.组织 B.计划 C.指挥 D.控制 二、填空题 1.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作为其他职能依据的首要职能是__计划____。 2.组织扁平化赋予一线管理人员更多参与__参与决策____的权力,提高了管理效率。 3. 管理的职能可分为计划、组织、_指挥_____、协调、控制等五大职能。 4. 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的主要形式有:直线制(式)、职能制(式)、直线—职能制(式)、__事 业部____制(式)、矩阵制(式)等。 5、组织扁平化主要是指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削减__中间管理层____管理层数量的过程。 6、管理通常分为3个层次:高层管理,即战略级管理;中层管理,即战术级管理;基层管 理,即__作业层或职能____管理。 7.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削减中间管理层数量的过程称为组织___扁平_______化。 8.管理可理解为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对组织拥有的_____资源_____进行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9. 管理可理解为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对组织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有效使 用,以实现组织预定______目标________的过程。 10. 管理的职能可分为____计划__________、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五大职能。 11. 有关实体企业根据市场机会组织的动态联盟称为____虚拟______组织。 12. 管理的组织职能是指设置完成计划所需的组织结构、_____规章制度_____,合理配置人、 财、物等资源。 13. 由若干企业组成临时性、动态性的企业联盟称_虚拟组织____。 14. 管理有多项职能,其中首要的职能是_计划____。 15.MRP的中文意思是___物料需求计划________,在此基础上MRP的功能扩展为___MRP2________,它是ERP的功能核心。 16.组织扁平化主要是通过对组织___结构______的调整,削减____中间管理层_____数 量的工作过程。 17.管理的含义表明管理是一个过程,其核心是达到管理__预定目标________,管理采用的手段是运用组织拥有的各种__资源_________。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章习题答案doc资料

―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D ) A、网络系统 B、计算机系统 C、操作系统 D、人机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下列不属于管理信息系统范畴的是( D ) A、业务信息系统 B、管理信息系统 C、决策支持系统 D、专家系统 3、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环境具体指的是(C ) A 、组织所处的自然环境B、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 C、组织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 D、组织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综合 4、从管理决策问题的性质来看,在战略管理层上的决策大多属于( C )的问题。 A、结构化 B、半结构化 C、非结构化 D、以上都有 5、(A )是管理信息系统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决定着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目标和规模。 A、组织规模 B、管理的规范化程度 C、生产过程的特征 D、组织的系统性 6 金字塔形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底部为(A )的处理和决策。 A、结构化 B、半结构化 C、非结构化 D、三者都有 7、通常高层管理提出的决策问题与基层管理提出的决策问题相比,在结构化程度上(B ) A 高层管理的决策问题的结构化程度高于基层的 B、高层管理的决策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低于基层的 C、两者在结构化程度上没有太大差别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 8 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好坏主要是看它们(B ) A、硬件先进、软件齐全 B、是否适合组织的目标 C、是否投资力量最省 D、是否使用计算机网络 9、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些功能子系统的联合,为不同管理层次服务。例如,在销售市场子系统中,进行销售和摊销的日常调度,按区域、按产品、按顾客的销售数量进行定期分析等,是属于(B ) 1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主要组成为( B ) A、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战略信息系统 B、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和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 C、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 D、管理信息系统、执行信息子系统和专家系统 12、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核心是(A ) A 、MRP B 、MRPII C、JIT D 、CAM 13MRPII适用于(A ) A 、小批 量, 多品种 B 、大批 量, 多品种 C 、小批 量, 少品种 D 、大批 量, 少品种 14、 MRPII的进步发展是(A) A、 ERP B 、MRP C、EDP D 、 MIS A、业务处理 B、运行控制 10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是( A 、计算机系统 C、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系统C、管理控制 D、战略计划C ) B 、手工管理系统 D、通信网络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

第1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单选题 1.作业级管理信息大多具有。C 2.系统方法的主要原则是:D 3.下列不属于信息的特性的是。A 4.下列应用中,哪些不属于业务处理系统。B 5.制定战略决策要大量地依靠来自()的信息。B 6.在管理信息系统的金字塔型结构中,处于最下层的是()B7.()是信息处理的基础。A 8.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C 9.MIS、CAD系统和CAM系统结合在一起形成()A 10.不同管理层次的信息处理量差别很大,信息处理量最大的层次是()。B 11.下列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纵横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12.某公司下面有几个工厂,其管理信息系统综合了从工厂一级到公司一级的所有财务方面的数据分析,这种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称为()B 13.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标志是()。C 14.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不包括下面的哪一项。( )C 15.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不包括。B 16.以下不属于信息的属性的是(。C 17.管理信息具有等级性,下面属于策略级的信息A 18.下列人员中不属于信息系统终端用户的是()A19.信息系统发展阶段中,属于管理信息系统雏形的阶段是()B 20.对于经济管理方面的信息来说,传递速度愈快、使用愈及时,那么其()B 21.数据收集或信息转换要有主观思路,否则只能主次不分。只有正确地舍弃无用和次要的信息,才能正确地使用信息。这句话体现的是()C 22.下列信息中属于战术层的是()C23.管理信息系统科学是一门新型学科,它是属于()B 24.信息系统成熟的标志是()C 二、填空题 1.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是:。信息物质能源2.管理信息按层次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作业信息 3.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的三要素是。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计算机的应用 4.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是: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综合系统动态系统 5.信息量的多少是由消除人们对事物认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决定的。不确定程度 6.管理信息系统从概念上看是由四大部件组成,即信息源、、信息用户和。信息处理器、信息管理者7.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一般有三种类型:、分布式和。集中式、分布-集中式 8.从系统的结构来看,系统有5个基本要素,即输入、输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处理反馈控制三、简答题 1.信息和数据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信息:是按一定的规则组织在一起的数据的集合,是对数据进行处理而产生的。而数据是由原始事实组成的,是人们用来反映客观世界的符号,它本身并没有意义。信息是加工处理后的数据,是数据所表达的内容,而数据则是信息的表达形式。 2.简述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 答: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事务处理系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化,目的是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2)管理信息系统:这一阶段最大的特点是有一个中心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另一特点是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3)决策支持系统:它是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新阶段,它把数据库处理与经济管理数学模型的优化计算结合起来,是具有管理、辅助决策和预测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4)集成一体化信息系统:它的特点是将企业中针对管理、控制、设计等方面的信息系统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把企业中的产供销、人财物统一管理起来,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3.管理信息系统与事务处理系统的区别有哪些? 答:(1)管理信息系统为各管理层提供信息,而事务处理系统仅仅为基层处理事务数据。 (2)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户随时能得到及时的信息,而事务处理系统则只是定期输出可提供信息的报表。但管理信息系统也能以定期报表为主。 (3)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各个职能部门,涉及综合职能,而事务处理系统仅仅面向单一职能。 (4)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有一定的灵活性,而事务处理系统却没有这种灵活性。 4.决策支持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1)在一个企业和组织内部,决策支持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并存,不是互相取代。它们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为解决结构化的决策问题,而决策支持系统重要是解决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 (2)决策支持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信息和决策支持都需要大量的输入信息。这些输入信息主要来自于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和企业外部环境的信息。 (3)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往往支持人们解决多个决策问题,而一个决策支持系统往往是针对一个特定的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开发的。因此,如果把管理信息系统看成是在一个面上辅助决策的话,那么决策支持系统可以看成是在一个点上支持决策。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及答案1

管理信息系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的正确描述之一是( )。 A、由计算机、网络等组成的应用系统 B、由计算机、数据库等组成的信息处理系统 C、由计算机、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加工处理的社会技术系统 D、由计算机、数学模型等组成的管理决策系统 2、绘制信息系统流程图的基础是()。 A、数据关系图 B、数据流程图 C、数据结构图 D、功能结构图 3、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作用是()。 A、系统规划的依据 B、系统实施的依据 C、系统设计的依据 D、系统评价的依据 4、按照数据的动态特性划分,具有随机变动属性的数据应放在()中。 A、处理文件 B、主文件 C、周转文件 D、后备文件 5、决策支持系统支持()。 A结构化和半结构化决策 B结构化非结构化决策C半结构化非结构化决策 D半结构化与风险型决策 6、用于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很多。把企业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的规划方法属于()。 A、U/C矩阵法 B、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C、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D、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7、在MIS的系统实施过程中程序设计的主要依据是()。 A、数据流程图 B、系统流程图 C、程序设计说明书 D、决策表与决策树 8、数据流程图的组成不包括( )。 A、数据存储 B、外部实体 C、处理 D、输入 9、数据字典的内容不包括()。 A、数据流 B、处理逻辑 C、数据管理机构 D、数据存储 10、管理信息按管理活动的层次,通常分为三级:( )。 A、计划级、控制级、操作级 B、高层决策级、中层决策级、基层作业级 C、战略级、战术级、作业级 D、战略级、战术级、策略级 11、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的发展趋势是采用()的方式。 A、自行开发 B、委托开发 C、购买软件包 D、合作开发 12、在系统流程图中符号“”表示( )。 A、人工操作 B、脱机操作 C、脱机存储 D、手工输入 13、在计算机信息处理中,数据组织的层次是() A、数据、记录、文档、数据库 B、数据、记录、文件、数据库 C、数据项、记录、字段、数据库 D、数据项、记录、文件、数据库 14、开发大型的MIS时,首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 A、FoxPro 2.5 B、Access C、Oracle D、Excel 15、范式表示的是关系模型的规范化程度,在开发MIS过程中关系数据库设计通常应达到()。 A、1NF B、2NF C、3NF D、4NF 16、校验位不可能发现的错误是()。 A、抄写错误 B、易位错误 C、包括A、B的综合性错误 D、原始数据的错误 17、Internet上许多不同的复杂网络和许多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赖以互相通信的基础是()。 A、 ATM B、TCP/IP C、X.25 D、SYBASE 18、管理信息系统输入设计的最根本原则是()。 A提高效率、减少错误 B提高可靠性、减少错误 C增加理解、减少输入 D增加美观、使人娱悦 19、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中,新系统取代旧系统风险较大的方式是()。 A、并行切换法 B、直接切换法 C、试点过渡法 D、逐级切换法 20、下面哪项工作不属于系统设计阶段内容?()。 A、程序设计 B、文件设计 C、处理过程设计 D、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

管理信息系统第2章习题

第2章组织内信息系统 1.简述安东尼模型的主要思想。 安东尼认为经营管理活动可以分成作业计划与控制层(简称作业层)、管理控制和战术计划层(简称管理层)以及战略计划层(简称战略层)3个层次。由于管理层次的构成和目的不同,每个层次的信息需求也不同。详见本书图2.1安东尼模型。 2.从信息来源、精度、寿命、频率、内容等方面,归纳组织战略层、管理层、作业层及知识层的信息需求。 战略层的信息需求: (1)随机性。战略层经理有时要随机查看阶段性信息。 (2)概括性。战略层经理需要概括性的信息,作为长期计划的制定者,他们不关心细节信息,而关心全局性的数据。 (3)预测性。战略层经理在做决策时,常常要对未来的情况做出估计,需要得到经过科学预测的信息。 (4)异常性。战略层经理还特别关注异常信息。 (5)外部信息源。高层决策人员在制定企业战略方针时,要了解同行业、国内外不同地区的市场信息、各国政府的外贸政策等,除了使用内部信息以外,都必须从企业的外部获得。 (6)非结构化信息。战略层经理使用的信息多数是非结构化的,信息没有明确的格式。 管理层的信息需求:

(1)阶段性。管理层关注阶段性信息。 (2)可比性。管理层关注具有可比性的信息。 (3)概括性。管理信息通常比较概括,不需要太详细。 (4)内部和外部信息源。管理层的信息不仅来源于组织内部,还会来自组织的外部。 作业层的信息需求: (1)重复性。作业层所处理的信息是周期性循环的。 (2)可预见性。信息的内容都是预先规定好的,没有任何异常内容。 (3)详细性。信息的内容描述相当详细。 (4)高精确性。系统输入数据和输出信息的精确程度相当高。 (5)内部信息源。作业层系统的数据主要由组织的内部信息源产生。 (6)结构化信息。作业层系统的输入数据和输出信息都是结构化的,一般都有固定的格式。 3.依据TPS、MIS、DSS、EIS、KMS、OAS的定义,阐述它们的服务目标以及它们对组织的支持作用。 (1)事务处理系统(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TPS),服务目标是实现事务处理的自动化,提高组织处理事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支持作业层管理人员,跟踪组织的基本活动和事务处理情况。 (2)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支持管理层,为组织中层管理者的监控、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3)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支持组织中高层和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提高决策的效能。

《管理信息系统》第2章在线测试

《管理信息系统》第2章在线测试

————————————————————————————————作者:————————————————————————————————日期:

《管理信息系统》第02章在线测试 《管理信息系统》第02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8:54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 A、网络系统 B、计算机系统 C、操作系统 D、人机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下列不属于管理信息系统范畴的是()。 A、业务信息系统 B、管理信息系统 C、决策支持系统 D、专家系统 3、从信息处理的工作量来看,信息处理所需资源的数量随管理任务的层次而变化,层次越高,所需信息量()。 A、越大 B、越小 C、不大不小 D、不一定 4、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好坏主要是看它()。 A、硬件先进、软件齐全 B、是否适合组织的目标 C、是否投资力量最省 D、是否使用计算机网络 5、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环境具体指的是()。 A、组织所处的自然环境 B、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 C、组织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 D、组织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综合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 B、信息与载体性质有关 C、信息化就是计算机化加网络化

D、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就是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 E、管理信息系统能为不同管理层次服务 2、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各部件的构成框架,对部件的不同理解构成了不同的结构方式,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通常有()。 A、基于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 B、基于管理职能的系统结构 C、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综合 D、管理信息系统处理结构 E、管理信息系统的循环结构 3、以下哪些属于管理信息系统职能结构中的子系统()。 A、生产子系统 B、物资供应子系统 C、人事子系统 D、财务与会计子系统 E、数据库系统 4、下列属于运作管理层次结构的信息处理是()。 A、文档管理 B、生产日程安排 C、日常活动分析、汇总 D、采购计划 E、新产品开发决策 5、由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目标、特点和服务对象不同,从层次上分有()。 A、业务信息系统 B、管理信息系统 C、决策支持系统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第四节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 信息系统对管理职能的支持,归根到底是对决策的支持。 一.决策和决策过程 决策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在一定的人力、设备、材料、技术、资金和时间因素的制约下,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可从多种可供选择的策略中作出决断,以求得最优或较好效果的过程就是决策过程。 以决策者为主体的管理决策过程经历情报、设计和抉择三个阶段。 二.决策的科学化 传统的决策依靠决策者人个的经验,凭直觉判断,因而决策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和技巧。 目前,决策科学化正在向以下一些方向发展: 用信息系统支持和辅助决策; 定性决策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决策发展; 单目标决策向多目标综合决策发展;战略决策向更远的未来决策发展。三.决策问题的类型 决策问题的范围很广,计划、调度命令、政策、法规、发展战略、体制结构、系统目标等都属于决策范畴。按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不同可将决策划分为三种类型: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非结构化决策。 1. 结构化决策 结构化决策问题相对比较简单、直接,其决策过程和方法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能用明确的语言和模型加以描述,并可依据一定的通用模型和决策规则实现其决策过程的基本自动化。 2.非结构化决策 非结构化决策问题是指那些决策过程复杂,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没有固定的决策规则和通用模型可依,决策者的主观行为对各阶段的决策效果有相当影响。 3. 半结构化决策 半结构化决策问题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一定规律可以遵循,但又不能完全确定,即有所了解但不全面,有所分析但不确切,有所估计但不确定。这样的决策问题一般可适当建立模型,但无法确定最优方案。 识时,非结构化问题有可能转化为半结构化问题,半结构化问题也有可能向结构化转化。 通常认为,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解决结构化的决策问题,而决策支持系统则支持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概念和结构资料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概念和结构

第一篇概念篇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概念和结构 1.1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在合适的时间向经理、职员以及外界人员提供过去的、现在的、预测未来的有关企业内部及环境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 ?它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 ?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一个由人、机械(计算机等)组成的系统,它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它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它实测企业的各种功能情况,它利用信息控制企业行为,以期达到企业的长远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的环境、目标、功能、内涵等均有很大的变化: 环境:世界已变成市场全球化,需求多元化,竞争激烈化,战略短现化。一切事物变化加快,企业不得不更加重视变化管理和战略管理。 目标: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产品或服务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其次企业要有效益和效率。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应有利于企业战略竞争优势,有利于企业提高效益和效率,有利于改善交货时间(T)、产品或服务质量(Q)和产品或服务成本(C)。 支持层次:高、中、低 功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 组成:人工手续、计算机硬件、软件、通信网络、其他办公设备(复印、传真、电话等)以及人员。 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 I S(M a n a g e m e n t I n f o r m a t i o n S y s t e m),它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1.2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1.2.1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章:信息的概念、特征、度量、和数据的联系及区别。 系统的概念、特征 1.信息的概念:信息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和变化,可以通信的知 识 2.信息的特征: 事实性:事实是信息的中心价值,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不仅没有价值,而且可能价值为负。这是信息的最基本属性。 时效性,信息的时效性是指从信息产生到利用的时间间隔。 不完全性,客观事实的信息很难全部得到 等级性,管理是分等级的。不同等级的管理者职责不同、决策不同、使用的信息也不同。 变换性,信息的变换性表现为同一信息可以按照使用者的要求用不同的载体来载荷、表达、相互转换。 价值性,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是一种资源,因而是有价值的。 3.信息的度量:信息内容消除人们的不确定程度。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 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大,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大; 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小,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小;如果事先就确切地知道消息的呢,那么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就等于零。 4.和数据的区别及联系: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数据经过处理和解释后才能成 为信息,信息是经过加工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信息是数据的含义,信息与载体选择性质无关,而数据的具体形式却取决于载体。数据:是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和数字,是指客观实体属性的值。 数据转化为信息的两个条件:一是要经过加工处理;二是对某种活动产生影响

5.系统的概念及特征:系统(system)指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 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1)系统的整体性 从系统的含义中可以看出,系统内部的各个部分是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 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组成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简单地集合在一起,而是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每个部分都要服从整体,追求整体最优,而不 是局部最优。这就是所谓全局的观点。 (2)系统的目的性 任何一个子系统都是为了完成一特定目标而构造的。系统最重要的特性是它的目的性。不能实现系统既定目标的系统没有存在的必要。 (3)系统的相关性 由于系统是由内部各个互相依存的组成部分按照某种规则组合在一起的,各个组成部分尽管功能上相对独立,但彼此之间是有联系的,即具有相关性。 这种相关性往往表现为系统与环境、子系统与子系统、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接口。了解构成系统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整体上和宏观上予以把握。 (4)系统的环境适应性(开放性) 任何一个系统都不是孤立存在于社会环境之中的,它与社会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求系统具有开放性,既能做到系统自身不断地升级和优化,也能为其他系统提供接口,从而与更多的系统互连。 (5)系统的层次性 一个系统可以分解成若干个组成部分,如果将这些组成部分看成是一个个的子系统的话,还可以进一步将这些子系统划分成一些子模块,可以将一个系统逐层分解。 (6)稳定性: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在外界作用下的开放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稳定能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我调节,从而使系统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和抗冲击能力 (7)相似性:系统的相似性是指系统具有同构和同态的性质,体现在系统结构、存在方式和演化过程具有共同性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第2章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第2章 第2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DCBA 6—10 BABBA 11-15 CDCDD 16—20 ABCAD 21—25 DDDDC 26—30 CCAAA 31—35 ADBCC 36—40 CAAAA 二、填空题 1、记忆 2、结构化查询语言吧SQL 3、数据库(数据库技术或数据库系统) 4、数据设计 5、查询/检索 6、关系 7、逻辑结构 8、二维表 9、通信设备、网络软件 10、索引项 11、微波、卫星信道 12、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 13、系统资源的管理者、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14、逻辑结构、物理结构 15、顺序存储、链接存储、索引存储、散列存储 16、顺序文件、索引文件、直接存取文件(散列文件) 17、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 18、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19、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数据库恢复等 20、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城域网 21、数据处理 22、文件 33、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 三、名词解释题 1.系统软件:是指为管理、控制和维护计算机及外设,以及提供计算机与用户界面等的软件。 2.数据组织:是指将具有某种逻辑关系的一批数据组织起来,按一定的存储表示方式配置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目的是使计算机在处理时能够符合速度快、占用存储器的容量少、成本低等多方面的要求。 3.计算机网络:是用通信介质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4.数据库系统:是由计算机系统、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有关人员组成的具有高度组织

的总体。 5.数据文件:数据文件(简称文件)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形成的同类记录的集合。6.主键:记录中能唯一标志该记录的数据项。 7.索引文件:有时为了便于检索,除文件本身外,另外建一张指示逻辑记录和物理记录之间对应关系的索引表,这类包括文件数据区和索引表两大部分的文件称为索引文件。 8.数据模型: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数据化描述。 9.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与相容性。 10.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的链路和节点在地理上所形成的几何结构。 四、问答题 1.数据通信系统主要由中央处理装置、终端设备、通信线路及相关设备 (如调制解调器、集线器)等三大部分组成。中央处理装置包括主处理机、前端机及通信处理机,其主要功能是完成两个部件之间通信以及在通信系统与计算机主机之间形成一个接口,用以实现速度缓冲或串/并行转换。终端设备是向系统发送数据或程序并从系统接收信息的设备。通信线路是连接所有设备的通道,它可以是电话线路、双绞线路或光纤线路等。通信线路的优劣常由传输速率和出错率两个指标衡量。通信线路的连接方式有点-点连接、分支连接和集线式连接,通信线路的通信方式有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调制解调器可将终端或处理机的脉冲信号转变成载波信号送入电话网络系统或将电话网络中的载波信号转变为脉冲信号传送给终端或处理机。集线器是将两个以上的通信信道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高速的通信信道、以降低通信线路费用的设备。 2.数据处理先后经历了简单数据处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简单数据处理阶段,数据与程序没有分离,需要手工安排数据的存放方式和处理过程,仅用于简单数据计算的场合。文件管理阶段有了专门的数据文件,数据采用统一方式组织,能够满足复杂数据处理的需要。数据库系统阶段通过数据模型和数据库系统的组织,数据及其联系被统一考虑到数据库结构中,实现了全局数据的统一,适合大型信息系统应用的要求。 3.数据文件有顺序文件、索引文件等结构。顺序文件查找方便,但在有新记录加人时,需要进行排序操作,在文件很大时,很费时间。索引文件建立了记录与索引的对应关系,只需要对索引进行排序,但索引文件需占用额外的存储空间。 4.系统资源的管理者:OS的首要功能就是通过CPU(中央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及作业管理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度与分配,改善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状况,最大限度地提高计算机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工作的能力;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用未配置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裸机”),用户要面对的是难懂的机器指令,配上OS后用户面对的是操作方便、服务周到的操作系统软件,从而明显地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 5.数据库系统由计算机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操作和使用这些数据的人员组成。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习题练习(一) 习题1(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概念和结构) 1、管理信息系统是什么?它和一般的计算机应用有什么不同? 答: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动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应用的不同是:计算机只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种工具。没有计算机也有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只有优劣之分,不存在有无的问题。 2、管理信息系统有几种分类方法?它是根据什么原则进行分类的?你自己觉得有什么分类方法? 答:(1)按概念结构分类:开环结构、闭环结构;(2)按功能-过程结构分类:市场系统、财会系统、人事系统、生产系统、供运系统等经过主计划、细计划、执行计划3个过程;(3)按软件结构分类:根据销售市场、生产、后勤、人事、财务会计、信息处理、高层管理等7种管理功能,按战略计划、管理控制、运行控制、业务处理等4个层次,形成软件模块结构;(4)按硬件结构分类:主机终端网结构、微机网结构(星形网络、母线网络、环形网络)。(5)按发展分类:统计系统、数据更新系统、状态报告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知识工作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3、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什么子系统?子系统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答:管理信息系统由四大部件组成:信息源是信息产生地;信息处理器担负信息的传输、加工、保存等任务;信息用户是信息的使用者,他应用信息进行决策;信息管理者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在实现以后,他负责信息系统的运行和协调。 从概念上,管理信息系统由业务信息系统(市场子系统、生产子系统、财务子系统、其他子系统)组成中央数据库(信息源),经知识工作子系统与职能人员处理(信息处理器)后,再同时一方面送到决策支持子系统和中级管理人员(信息用户)进行控制、决策,一方面送到经理支持子系统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计划、决策。 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子系统关系图(略) 4、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有几个视图?你是否觉得还有另外的视图?是什么? 答:总体结构、开环结构、闭环结构、金字塔结构、功能结构、功能-过程结构、软件结构、主机终端网结构、微机网(星形、母线、环形)结构等。 还应该有人-机关系结构。 5、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特点是什么?有几种开发方式?各有哪些长处和缺点? 答:(1)必须满足合理确定系统目标、组织系统性队伍和遵循系统工程开发步骤三大系统工程成功要素;(2)耗资巨大、历时相当长;(3)系统分析工作量比重很大;(4)不能较早买机器设备;(5)程序编写要在很晚才进行。 一是按信息系统开发步骤进行:建立领导小组、组成系统、进行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评价、返回系统分析;二是基于企业过程再工程BPR的管理系统变革步骤进行:基于BPR的管理系统变革准备、管理系统与信息系统规划、住处系统开发和组织设计调整、新系统运行、系统评价、返回准备。 前者是从新开始,可以以高起点做到领先,但耗资耗时;后者阻力大、难于达到最优,但见效快、节约。 6、生命周期开发方式每分阶段的重点是什么?评述生命周期法开发的问题和困难。 答:(1)系统分析阶段:呈交服务请求、评价服务请求、组织可行性研究队伍、识别约束、提供现有系统文件、调查技术转换、完成建议系统的初步设计、定义项目范围、准备收益/成本分析、作出对可行性研究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 D ) A 、网络系统 B 、计算机系统 C 、操作系统 D 、人机系统 2、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下列不属于管理信息系统范畴的是( D ) A 、业务信息系统 B 、管理信息系统 C 、决策支持系统 D 、专家系统 3、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环境具体指的是 ( C ) A 、组织所处的自然环境 B 、 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 C 、组织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 D 、组织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综合 4、 从管理决策问题的性质来看,在战略管理层上的决策大多属于( C )的问题。 A 、结构化 B 、半结构化 C 、非结构化 D 、以上都有 5、 ( A )是管理信息系统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决定着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目标和规 模。 A 、 组织规模 B 、管理的规范化程度 C 、 生产过程的特征 D 、 组织的系统性 6 金字塔形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底部为( A ) 的处理和决策。 A 、结构化 B 、半结构化 C 、非结构化 D 、三者都有 7、通常高层管理提出的决策问题与基层管理提出的决策问题相比, 在结构化程度上 (B ) A 高层管理的决策问题的结构化程度高于基层的 B 、 高层管理的决策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低于基层的 C 、 两者在结构化程度上没有太大差别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 8 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好坏主要是看它们 ( B ) A 、硬件先进、软件齐全 B 、是否适合组织的目标 C 、是否投资力量最省 D 、是否使用计算机网络 9、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些功能子系统的联合,为不同管理层次服务。例如,在销售市场子系 统中,进行 销售和摊销的日常调度,按区域、按产品、按顾客的销售数量进行定期分析等, 是属于( B ) A 、业务处理 B 、运行控制 10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是 ( A 、计算机系统 C 、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系统 11、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主要组成 为( B ) A 、 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战略信息系统 B 、 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和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 C 、 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 D 、 管理信息系统、执行信息子系统和专家系统 12、 企业资源计划(ERP )的核心是 (A ) C 、管理控制 D 、战略计划 C ) B 、手工管理系统 D 、通信网络系统 B A 、 MRP B 、 MRPII 13 MRPII 适用于( A ) A 、小批量,多品种 C 、小批量,少品种 14、 MRPII 的进步发展是( A 、 ERP B 、MRP C 、 JIT D 、 CAM B 、大批量,多品种 D 、大批量,少品种 C 、EDP D 、MIS

管理信息系统第2章习题

第 2 章组织内信息系统 1. 简述安东尼模型的主要思想。安东尼认为经营管理活动可以分成作业计划与控制层(简称作业层)、管理控制和战术计划层(简称管理层)以及战略计划层(简称战略层)3 个层次。由于管理层次的构成和目的不同,每个层次的信息需求也不同。详见本书图 2.1 安东尼模型。 2. 从信息来源、精度、寿命、频率、内容等方面,归纳组织战略层、管理层、作业层及知识层的信息需求。 战略层的信息需求: (1)随机性。战略层经理有时要随机查看阶段性信息。 (2)概括性。战略层经理需要概括性的信息,作为长期计划的制定者,他们不关心细节信息,而关心全局性的数据。 (3)预测性。战略层经理在做决策时,常常要对未来的情况做出估计,需要得到经过科学预测的信息。 (4)异常性。战略层经理还特别关注异常信息。 (5)外部信息源。高层决策人员在制定企业战略方针时,要了解同行业、国内外不同地区的市场信息、各国政府的外贸政策等,除了使用内部信息以外,都必须从企业的外部获得。 (6)非结构化信息。战略层经理使用的信息多数是非结构化的,信息没有明确的格式。 管理层的信息需求:

(1)阶段性。管理层关注阶段性信息。 (2)可比性。管理层关注具有可比性的信息。 (3)概括性。管理信息通常比较概括,不需要太详细。 (4)内部和外部信息源。管理层的信息不仅来源于组织内部,还会来自组织的外部。 作业层的信息需求: (1)重复性。作业层所处理的信息是周期性循环的。 (2)可预见性。信息的内容都是预先规定好的,没有任何异常内容。 (3)详细性。信息的内容描述相当详细。 (4)高精确性。系统输入数据和输出信息的精确程度相当高。 (5)内部信息源。作业层系统的数据主要由组织的内部信息源产生。 (6)结构化信息。作业层系统的输入数据和输出信息都是结构化的,一般都有固定的格式。 3. 依据TPS、MIS、DSS、EIS、KMS、OAS的定义,阐述它们的服务目标以及它们对组织的支持作用。 (1)事务处理系统(Tran saction Process ing System,TPS),服务目标是实现事务处理的自动化,提高组织处理事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支持作业层管理人员,跟踪组织的基本活动和事务处理情况。 (2)管理信息系统(Man ageme nt In formation System MIS),支持管理层,为组织中层管理者的监控、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3)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 DSS),支持组织中高层和中层 管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提高决策的效能。 (3)经理信息系统(Executive Information System, EIS) 支持组织的战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