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3年前列腺癌筛查工作总结

2023年前列腺癌筛查工作总结

2023年前列腺癌筛查工作总结

1. 筛查工作背景

在2023年的前列腺癌筛查工作中,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卫

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政策和要求,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和降低疾病的

发病率和死亡率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筛查工作。

2. 筛查工作内容

(1)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包括宣传栏、医院宣传册、

社区讲座等,向公众普及前列腺癌的相关知识,提高筛查意识和参

与率。

(2)筛查方法:采用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和数字

直肠检查结合的方法进行前列腺癌的筛查。PSA检测作为初筛手段,数字直肠检查作为辅助手段,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3)筛查机构:我们设立了筛查点,包括医院、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等,方便居民进行筛查和咨询。

(4)筛查结果和随访:对筛查出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跟进,

邀请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治,并建立随访制度,提供长期的

健康管理和指导。

3. 筛查工作成效

(1)筛查覆盖率:通过宣传教育和筛查点的设置,我们的筛查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对社区居民的筛查覆盖率达到XX%。

(2)筛查参与率:宣传活动的开展和筛查点的便利性,吸引了大量的居民参与筛查,参与率达到XX%。

(3)筛查阳性率:我们的筛查方法准确可靠,筛查阳性率达到XX%,为早期发现和治疗前列腺癌的患者提供了更多机会。

(4)随访效果:通过建立随访制度,我们及时跟踪筛查出的异常情况,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和健康管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4. 筛查工作的问题和建议

(1)宣传教育仍需加强:尽管我们开展了多种宣传活动,但仍有一部分公众对前列腺癌的认知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和渠道。

(2)筛查难度较高:数字直肠检查对患者来说可能有些不舒适,影响了一部分居民的积极性,我们可以考虑引进更便捷和无创伤的筛查方法。

(3)筛查结果的进一步诊治:在筛查到阳性结果后,关于进一步的诊治和治疗方案的解释和建议需要更加详细和全面。

5. 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2024年的前列腺癌筛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改进筛查方法,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和参与率,并进一步完善随访制度,提高筛查的效果和对患者的关爱程度。同时,我们将关注筛查工作中的问题和反馈意见,持续优化工作流程和服务质量。

以上是对2023年前列腺癌筛查工作的总结,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参与!

2023恶性肿瘤报告

2023恶性肿瘤报告 引言 恶性肿瘤,也被称为癌症,是一种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疾病。据统计,恶性肿瘤是导致全球死亡人数第二多的疾病,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每年都有大量的患者被确诊为恶性肿瘤,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本报告将对2023年的恶性肿瘤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预测。 1. 2023年恶性肿瘤概况 根据全球范围内的数据统计,2023年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如下: •总体发病率:恶性肿瘤的总体发病率在2023年持续上升,成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 •地区差异:发达国家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但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年龄分布: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但年轻人群也出现了增长趋势。 2. 常见恶性肿瘤类型 2023年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包括: 2.1 肺癌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但非吸烟者也有可能罹患肺癌。肺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手段不断改进,但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2.2 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2023年,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增长趋势,可能与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相关。 2.3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与年龄、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早期发现结直肠癌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4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男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年龄是前列腺癌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早期筛查和治疗可以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3. 恶性肿瘤的风险因素 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多种风险因素密切相关。2023年,以下是恶性肿瘤的常见 风险因素: •吸烟 •饮食习惯 •缺乏体力活动 •高体重指数 •酗酒 •感染 •遗传因素 4. 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是恶性肿瘤控制的重要策略之一。以下是2023年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治疗 措施: •健康饮食:合理膳食结构,适量摄入水果和蔬菜。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疫苗接种:针对病毒性肿瘤,如宫颈癌和肝癌,接种相应的疫苗。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恶性肿瘤。 5. 未来趋势和展望 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治疗研究在不断进展,科技的发展也为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 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未来,我们可以期待以下的趋势和展望: •精准医疗:通过基因检测和个性化治疗,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免疫治疗:利用免疫系统来治疗恶性肿瘤,提高治疗效果。 •疫苗研发:研发更多预防恶性肿瘤的疫苗,为全球范围内的恶性肿瘤防控做出贡献。 结论 2023年恶性肿瘤继续成为全球死亡人数第二多的疾病,对公共卫生和医疗系 统提出了巨大挑战。通过加强恶性肿瘤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减少恶性肿

2023前列腺癌的诊治进展

2023前列腺癌的诊治进展 前言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健康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前列腺癌的诊治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文将介绍2023年前列腺癌诊治领域的最新进展。 早期诊断 1.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PSA是前列腺癌常用的标志物,通过测量血清中的PSA水平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风险。 2. 生物组织学检查: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可以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分析,从而明确前列腺癌的存在与程度。 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 前列腺癌切除术:通过手术切除患者的前列腺腺体,常用的方法有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 神经保留手术:在前列腺癌切除术中尽可能保留勃起神经,以维持患者的性功能。 2. 放射治疗 - 外科放射治疗:利用高能射线直接破坏前列腺癌细胞,可通过外部机器或内置放射源进行。 - 内照射治疗:通过将放射源直接置于前列腺内,使放射线发挥疗效。 3. 化学治疗 - 化学药物:通过使用化学药物(如抗癌药物)来杀死前列腺癌细胞,通常用于晚期或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 新药和新技术 1. 靶向治疗:新的药物和技术已经出现,以针对前列腺癌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2. 免疫治疗:免疫疗法已经成为的研究热点,通过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来抑制肿瘤生长。 3.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调整或修复患者体内的基因,以治疗前列腺癌。

结论 随着科技和医学的不断进步,前列腺癌的诊治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在2023年,早期诊断和多样化的治疗方法将继续为前列腺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前列腺癌的治愈率将进一步提高。

2023版: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

2023版: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 指南(全文) 引言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本指南旨在为医生和公众提供2023年最新的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的指导。 筛查方法 - 年度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建议男性40岁及以上每年进行一次PSA检测。 - 数字直肠检查(DRE):建议男性40岁及以上每年进行一次数字直肠检查。 早期诊断 - 若患者PSA检测值大于正常范围,建议进行以下检查: -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搭配前列腺功能区分析,以确定癌症的位置和临床分期。 - 骨扫描:用于检查是否有骨转移。

- 若患者磁共振成像(MRI)检测结果异常,建议进行前列腺组织活检以确诊是否患有前列腺癌。 早期治疗 - 在确诊前列腺癌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 术前综合治疗:对于部分高危患者,建议术前应用新辅助治疗以达到缩小肿瘤的目的。 - 外科手术:常见的外科手术包括前列腺全切除术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 放射治疗:可以作为手术后辅助治疗、无法手术的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之一。 - 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治疗包括雄激素剥夺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随访与管理 - 术后随访:术后需要定期复查PSA、进行CT或MRI检查,并随时监测患者的生活质量。 - 辅助治疗的随访:对于接受放射治疗或药物治疗的患者,需定期复查PSA,并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

结论 本指南为2023年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密切遵循这些指导,将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前列腺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注:本文所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请与医生进行进一步咨询和讨论。

2023 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更新(全文)

2023 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更新(全文) 在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2023版工作组专家们的不懈努力下,前列腺癌诊疗指南的修订工作正有序推进中。叶定伟教授介绍道,本次指南的更新特点在于三大板块的内容:推进规范筛查,促进早诊早治;全程精准分型,优化诊治选择;注重病程管理,提升生活质量。 一、推进规范筛查,促进早诊早治 指南修订工作组专家们进一步强调前列腺癌筛查的重要性,并提出两个方面的建议。首先需重视规范筛查、精准筛查并规提升筛查及早诊的效率,这一建议有国内外大量证据支持。Göteborg-1试验的结果表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起始年龄越小,前列腺癌死亡率越低,55岁开始筛查与60岁时首次筛查的患者相比,PC死亡风险降低一半(P=0.052)。叶教授表示,我国的前列腺癌筛查起始时间虽尚有争议,但筛查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指南专家组会根据国内外相关证据讨论出合适的筛查起始时间并纳入新版指南。 其次需结合《2022版前列腺穿刺中国专家共识》,提升前列腺穿刺的理念和技能。国外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比较了系统活检和磁共振成像(MRI)靶向穿刺活检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显示使用MRI进行前列腺癌风险评估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活检,且检出较少GG1级前列腺癌患者。另

一项包含37887名男性的大型研究结果也显示,PSA+MRI引导的靶向穿刺可以帮助精准筛查有临床意义癌(GS≥3+4)的检出,减少前列腺癌的过度诊断。国内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mpMRI检查阴性且行12针系统穿刺的549例前列腺癌患者的数据,发现危险因素和患者分层能够帮助mpMRI阴性患者诊断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风险分层为高危组患者(≥2项独立危险因素)推荐性穿刺活检,而低危组患者可以考虑避免穿刺。此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魏强教授团队发现,对于可疑前列腺癌患者采用6针系统穿刺联合3针MRI引导靶向穿刺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不劣于12针系统穿刺联合靶向穿刺。叶教授表示新版指南会结合上诉研究成果修订前列腺癌穿刺相关内容,以推进前列腺穿刺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二、全程精准分型,优化诊治选择 新版指南进一步提升了精准检测、精准靶向治疗在前列腺癌全程的重视程度。近年来,前列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的理论基础愈加充足。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3大中心合作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群的胚系致病性突变可显著增加男性罹患高危/极高危前列腺癌的风险。此外,有研究表明,90%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携带有临床意义的基因突变,而这些突变为前列腺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大量潜在治疗靶点。今年ASCO GU会议公布的Talapro-2及PROpel 研究取得的喜人成绩也支持了前列腺癌精准治疗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精准检测方面,叶教授提到新版指南还优化了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2023 ASCO-GU前列腺癌解读(全文)

2023 ASCO-GU前列腺癌解读(全文) 摘要 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研讨会(ASCO-GU)报道了前列腺癌领域精准诊断与评估、分子检测、临床治疗、以及新药/新机制探索等各方面研究进展。本文对其中重要研究进行进行解读和点评,以期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帮助。 2023年2月16—18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研讨会(ASCO-GU)在美国旧金山如期举行。本次大会前列腺癌领域共收录526项研究摘要,成为本次大会收录摘要最多的癌种。前列腺癌相关研究涵盖了疾病的各个阶段,聚焦精准诊断与评估、分子检测、临床治疗,以及新药/新机制探索等各方面,展示了前列腺癌临床诊疗的突破和未来研究发展方向。本文对2023年度ASCO-GU会议前列腺癌方面的重要研究进行荟萃报道。 一、精准施治—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相关研究主要涵盖了前列腺癌的精准诊断、根治性治疗和新辅助/辅助治疗等方面的探索。在精准影像诊断方面,包括利用多参数MRI进行PI-RADS评分和靶向穿刺,以及利用不同标记的PET/CT显示病理诊断前的前列腺内病灶情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挑细选”式精准穿

刺活检,甚至在免穿刺前列腺癌根治手术领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1]。 早期前列腺癌的治疗选择中,放疗和手术的优越性缺乏随机证据。PACE-A 是一项Ⅲ期、开放标签、多队列随机对照研究,旨在评估与手术相比,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是否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显示,随访2年时,SBRT组与手术治疗组相比尿垫使用比例较少(4.5%与46.9%,P<0.01),肠道功能评分明显更差(88.4分与97.3分,P<0.01),SBRT组患者的EPIC性功能评分较低(P <0.01)。由此可见,接受SBRT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在治疗后第2年时,尿控和性功能状况比手术组更好,但胃肠道状况更差。 高危局限性前列腺癌围手术期治疗方面有两项重要研究值得特别关注。CTRIAL-IE(ICORG)13-23研究是一项Ⅱ期、单臂临床试验,旨在评估根治性放疗前,对高危局限性前列腺癌进行4个月的阿比特龙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新辅助治疗后的临床、放射学和生化应答。结果显示,治疗4个月后直肠指检正常率从26.2%升至57.6%,80.5%的患者PSA<0.1 ng/ml,48.5%的患者实现完全的临床和生化反应,并且实现了前列腺体积缩小(较基线平均减少42.4%),重获近距离放疗的机会,但也面临着治疗后性功能不良的影响。FORMULA-509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试验,旨在评估高危局限性前列腺癌根治手术后补救性放疗联合6个月的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阿帕他胺是否能改善疗效。结果显示,整体人群

2023 EAU 前列腺癌指南更新 II

2023 EAU 前列腺癌指南更新II 低危前列腺癌治疗 主动监测适用于ISUP分级为1级的患者,包括T1c或T2a期,PSA<10ng/mL,PSA-D<0.15ng/mL/cc。 在主动监测过程中,需通过一系列检查进行密切观察,包括每年一次的直肠指诊、每六个月一次的PSA监测及重复穿刺。即使出现PSA变化或进展,也需要根据穿刺活检结果来决定是否改变治疗策略。对于ISUP分级为2级且穿刺后阳性针数超过3针,或每针阳性比例超过50%的患者,应考虑重新分组进行治疗。 单药雄激素剥夺疗法通常不用于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据报道,亚组分析显示,单药治疗后的患者在生存方面稍差。目前尚无证据支持在无症状的低危患者中采用这种治疗方式,因此这些患者应选择观察等待(WW)。 中危前列腺癌的治疗 中危前列腺癌患者如果不经过治愈性治疗,10年和15年的癌特异性死亡率分别为13%和19.6%。 对于这类患者,可考虑主动监测。但需特别注意,如果出现三针阳性且每

针阳性比例超过50%的情况,应立即进行主动治疗。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可以显著降低所有原因导致的前列腺癌患者死亡。中危前列腺癌患者发生前列腺癌转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为3.7%-20.1%,因此建议进行扩大淋巴结清扫。如果nomogram预测风险超过7%,或评估风险超过5%,建议进行扩大淋巴结清扫。 对于5年和15年的癌特异性死亡,高危前列腺癌分别为28.8%和35.5%,因此需要积极治疗以降低死亡风险。 对于局部高危患者,只要肿瘤没有侵犯到盆壁或尿道括约肌,可以实施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特别是低肿瘤负荷的患者,但需要进行扩大淋巴结清扫。 患者PSA>20ng/ml,手术治疗后联合多模式治疗,5年CSS可以达到70%以上。PSA-DT<12个月、PSA>50ng/ml或分化特别差的患者,即刻ADT可以使患者受益。 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的治疗 低肿瘤负荷的患者可以结合其他治疗模式,包括放疗、ADT等,以取得更好的治疗结果。

2023年前列腺疾病用药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2023年前列腺疾病用药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前列腺疾病用药行业市场研究报告(1500字) 一、市场概述: 前列腺疾病是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包括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等多种类型。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前列腺疾病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水平提高,前列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对前列腺疾病用药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二、市场分析: 1. 市场规模: 目前,全球前列腺疾病用药市场规模约为500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平稳增长。其中,北美地区是最大的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0%以上。亚太地区市场潜力巨大,预计未来几年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 2. 市场细分: 根据药物类型,前列腺疾病用药可以分为前列腺素类药物、α1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抗生素等多个子市场。其中,前列腺素类药物是市场最大的细分市场,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5α-还原酶抑制剂是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其在治疗前列腺增生 方面表现出色。 3. 市场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前列腺疾病用药市场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新药研发和创新技术的普及将推动市场增长。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将加剧,药企需通过增加产品差异化和提升服务质量来获取竞争优势。 三、市场主要参与者: 1. 葛兰素史克:作为世界领先的制药公司之一,葛兰素史克在前列腺疾病用药领域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其旗下的药物包括度他雄胶囊、度他雄片等,广泛应用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等疾病的治疗。 2. 辉瑞:作为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之一,辉瑞在前列腺疾病用药领域也具有重要地位。其旗下的药物包括特比萘芬、西妥昔单抗等,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炎等疾病的治疗。 3. 雅培:雅培是一家全球化的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公司,旗下也拥有一系列前列腺疾病用药产品。其旗下的药物包括高善片、博若灵片等,应用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等疾病的治疗。 四、市场前景: 前列腺疾病用药行业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服务的普及,前列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将得到更好的保障,这将进一步推动前列腺疾病用药市场的发展。同时,药物的研发和创新技术的应用将为市场提供更多的增长机会。然而,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药企需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新的药物,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此外,药企还需注重市场营销和品牌宣传,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前列腺癌分类的进展2023

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前列腺癌分类的进展2023 摘要 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前列腺癌的分类、诊断标准、临床病理意义一直是病理医师关注的重点和难点。结合2022年第5版WHO 泌尿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前列腺癌主要包括:(1)普通型前列腺腺癌伴局灶的神经内分泌分化(2)前列腺腺癌伴潘氏细胞样分化(3) 前列腺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4)前列腺小细胞癌;(5)前列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以及(6)治疗相关的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本文简要概述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前列腺癌分类的进展,以期为病理医师的日常实践提供诊断思路。 神经内分泌细胞广泛散布于正常的前列腺腺体之中,属于机体的弥漫性胺前体摄取脱羧化细胞家族成员之一。前列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由内胚层起源的多潜能前列腺干细胞分化而来,其确切功能尚不十分清楚,但推测与前列腺的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及分泌上皮细胞的稳态调节有关。前列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在光镜下难以识别,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超微结构观察提示其位于基底细胞和分泌上皮细胞之间,呈锥形、具有胞质两侧的树突状突起。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前列腺癌最初认为比较罕见,但在当代广泛的应用抗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之后,此类病例越来越多,已成为泌尿外科医师以及病理医师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对其临床病理意义的深入研究和认识,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前列腺癌的组织学分类也在不断的演化和更替,但同时也存在不少争议性的问题亟待解决。结合2022年第5版WHO 泌尿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本文简要概述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前列腺癌的分类进展,以期为病理医师的日常实践提供诊断思路和研究方向。 一、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前列腺癌的组织学分类 1.普通型前列腺腺癌伴局灶的神经内分泌分化:形态学上典型的前列腺导管或腺泡性腺癌,在缺乏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组织学背景下(实性、巢状、梁状、缎带状、菊形团样、栅栏状结构,纤细的颗粒状或粉尘状染色质), 30%~100%的病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局灶、散在的神经内分泌标志物表达,包括嗜铬粒素A(CgA) 突触素、CD56 等,这些神经内分泌阳性的肿瘤细胞同时也表达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和雄激素受体(AR), 其数量与前列腺腺癌的Gleason 分级呈正相关,尤其是经过ADT 后或者发生在转移部位的前列腺癌,出现神经内分泌表达的瘤细胞比例更高。局灶的神经内分泌分化对普通型前列腺腺癌的预后意义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目前绝大多数的研究表明其与患者的疾病特定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均无直接相关性,即对总的预后并无独立的影响。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若缺乏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形态学证据,不推荐对前列腺腺癌进行常规的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诊断报告中需避免使用“前列腺腺癌伴局灶的神经内分泌分化“这一诊断术语。罕见在没有治疗史的前

叶定伟教授:《CSCO前列腺癌诊...

叶定伟教授:《CSCO前列腺癌诊... 为了不断提高我国前列腺癌规范化诊疗的理念,不断改善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结局,既往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相继发布了2020、2021版、2022版《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自“指南”发布以来,迅速受到临床医务人员广泛的欢迎,已成为广大泌尿外科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重要和权威的参考资料。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指南”也即将迎来2023版的更新工作。 随着国际国内前列腺癌诊疗的不断精进和发展,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临床经验不断得到推广,2023版“指南”与时俱进,由CSCO前列腺癌专委会组织,遵循CSCO指南的核心精神,秉持“推进规范筛查,促进早诊早治;全程精准分型,优化诊治选择;注重病程管理,提升生活质量”的理念,2023年“指南“更新工作将更加开放,兼容包并。 指南更新启动会已于2023年2月26日圆满召开,在正式启动会后还有众多国内权威专家带来“指南更新热点解析系列会议”,就国际国内前列腺癌诊疗的最新进展进行充分讨论,为2023版“指南”的更新工作做好奠基和领航,最终打造出最适合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的指南! 2023年“指南“更新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与此同时,在近日召开的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研讨会(2023 ASCO-GU)上,首个直接比较当前进入临床使用的3种新型雄激素受体抑制

剂(ARi)的真实世界研究——DEAR研究中期数据重磅公布。同时,曾在2022 ASCO-GU上惊艳亮相的ARESENS研究,也在本次2023 ASCO-GU更新了其在不同瘤负荷和不同风险前列腺癌患者的亚组分析结果,再次掀起一番讨论热潮。 在此背景下,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CSCO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就近日在2023 ASCO-GU上公布的两项研究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进行分析与解读,详谈前列腺癌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现萃取访谈之精华,以飨读者。 专家介绍 叶定伟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泌尿肿瘤MDT首席专家 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所长 复旦大学前列腺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抗癌协会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专委会(CACA-GO)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泌尿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CACA-GU)前任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肿瘤学组副组长、CPCC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前列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

前列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 一、概述 骨是前列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骨转移占所有前列腺癌转移部位的88.7%,前列腺癌是最容易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我国尚未普及前列腺癌筛查,据报道54%新诊断前列腺癌患者存在骨转移。另外,在死于前列腺癌的患者中,85%~100%存在骨转移。前列腺血管与椎静脉丛(Batson丛)有广泛的交通,前列腺癌细胞通过血道转移至骨,因此,脊椎、骨盆、肋骨和长骨近端等部位是骨转移好发部位,以中轴骨转移为主,常为多发转移。成骨性病变占到前列腺癌骨转移的95%,混合性病变占5%,单纯溶骨性转移很少见。前列腺癌骨转移可导致骨相关事件(SREs),包括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骨外科手术、骨放射治疗(包括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部分研究将骨转移瘤引起的高钙血症和需要更换抗肿瘤治疗方案的骨痛亦归为SREs。 前列腺癌患者往往较同龄人骨密度下降。SREs及骨质疏松性骨折,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死亡率,加重了医疗负担。 二、临床表现 多数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无骨转移相关临床表现。疼痛和/或活动受限是骨

转移最常见的症状,骨痛可分为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除此之外,由于患者骨质代谢紊乱,可能出现高钙血症、碱性磷酸酶升高等血液学指标改变,若不积极处理,严重者甚至出现全身器官功能衰竭。 三、诊断 (一)高危因素 具有以下任何一项指标的前列腺癌患者均可视为骨转移的高危人群,需进行骨转移的相关检查:(1)伴有骨痛或病理性骨折;(2)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10ng/ml;(3)Gleason评分≥8分;(4)碱性磷酸酶升高;(5)高钙血症;(6)临床T分期≥T3期。 (二)诊断方法 1. X线平片 骨X线平片诊断骨转移的敏感性低,难以及时发现骨转移灶,不作为骨转移的常规检查项目;但骨X线平片诊断骨转移的特异性高,可以根据骨X 线平片显示的骨质破坏程度评估病理性骨折的风险,可以作为诊断骨折、骨质破坏的检查方法。 2. CT

医生个人2023年终工作总结范文(精选4篇)

医生个人2023年终工作总结范文(精选4篇) 医生个人2023年终篇1 一、政治思想: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忠于社会主义医疗事业,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党中央、医院、医院领导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以党的卫生事业为重,以医院大集体利益为重,做到个人、小集体利益服从大集体利益,始终把良好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二、执业道德: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恪守行医准则,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在临床工作中热忱服务患者。遵守医院,遵守卫生局下发的各项行医规范,坚决抵制医疗行业中的不正之风,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做损害患者利益的事情,不做损害医院的行为。对待患者一视同仁,为患者多考虑,节约医疗费用,不开大处方、不开多余检查单,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合理用药,让患者得到的服务,为患者谋福利。 三、业务工作: 在临床工作中认真虚心向上级医师请教,不耻下问,吸取高年资医师的临床经验。科研工作方面,积极参加科研学术讲座,积极参与科研课题标书填报。教学方面,认真对待临床带教,严格要求实习、见习医师掌握心内科常见病种的诊疗。在病房中认真管理床位病人,及时观察,及时调整用药等,学会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对待患者如同亲人,细心、耐心、有爱心,也得到患者的好评。工作中,还注意协调好科室同事之间的关系,与同事关系融洽,和睦相处。 医生个人2023年终工作总结范文篇2 一、总思路: 根据卫生局xx年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医疗工作、人才培养重点突出十个理念、五个加强、两个提高。 1、十个理念:就是我院xx年提出的十个文化理念的延伸。 2、五个加强:是加强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和医疗质量的管理;加强

2023年AUA指南重磅更新—基因检测为前列腺癌精准诊疗保驾护航

2023年AUA指南重磅更新—基因检测为前列腺癌精准诊疗保驾护航 前言 2023年6月,美国泌尿协会(AUA)更新发布晚期前列腺癌指南,在生化复发、早期评估、不同疾病阶段的预后和治疗方面提出新的指导意见,令人备受瞩目的是新增加了基因检测内容1,为前列腺癌诊疗革新带来重大意义。本文结合指南更新及相关循证证据,探讨基因检测在前列腺癌精准诊疗中的价值。 本文要点: 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力荐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含BRCA的HRR相关基因检测。 前列腺癌是一种高度遗传性癌症,携带BRCA突变患者,患癌风险显著增加,通过基因检测进行遗传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检测指导用药选择,对于既往经NHA治疗失败且携带BRCA突变的mCRPC患者,奥拉帕利疗效显著,中位OS达到20.1个月、中位rPFS达到9.8个月。 为了解中国泌尿外科医生的前列腺癌基因检测临床应用现状,在此占用您1分钟时间,邀请您参与此次调研。感谢各位同道的支持,您的参与将使本次调研更有价值。

权威指南携手,共荐基因检测 随着精准诊疗的发展,以分子分型考量前列腺癌患者预后与治疗成为热点和趋势2,在本次2023年AUA指南更新中,特别新增了基因检测的内容。AUA指南建议对于mCRPC患者,临床医生应进行胚系和体系的基因检测,对遗传性、预后及靶向用药方面基于临床指导1。 早在AUA指南更新前,NCCN、CSCO、EAU等权威指南均强调基因检测对前列腺癌患者诊断及用药方面的重要指导意义。各大指南一致认为,对于转移性前列腺癌、高危局限性前列腺癌、以及有癌症家族史的患者一致力荐进行含BRCA的HRR相关基因检测3,4,5(表1)。 表1. 权威指南推荐基因检测人群及内容 赋能遗传评估助力风险管理

影像人工智能在前列腺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2023

影像人工智能在前列腺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2023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前列腺癌诊疗全过程中的应用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人工智能在前列腺癌MRI病灶自动检出和分割、疾病精准诊断、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和潜在价值,但不可忽视的是人工智能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挑战。笔者认为未来可以通过标准化数据参数、优化人工智能算法、提升模型可解释性、扩大多中心数据量以及构建循证医学证据更高的前瞻性数据库等方法来构建更加可靠、稳定的前列腺癌诊疗一体化的评估模型,进而全面最大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前列腺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前列腺癌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男性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美国癌症协会预估2023年美国新增前列腺癌患者将达288 300人,占前十恶性肿瘤新增患病人数的29%,位居第一;新增前列腺癌死亡人数预计达34 700人,占前十恶性肿瘤死亡病例数的11%,居第二位[1 ]。 多参数MRI(multiparametric MRI,mpMRI)是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诊断和危险分层最常用的检查方法[2,3,4]。基于mpMRI的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PI-RADS)使用范围逐渐扩大。然而,PI-RADS受医师诊断水平和工作经验影响较大[5 ],而且随着前列腺癌筛查普及力度不断扩大,放射科医师工作负荷与日俱增。此外,前列腺癌的诊疗精细化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基于mpMRI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上述临床问题、实现前列腺癌精准医疗提供了新思路,人工智能技术已贯穿于前列腺癌灶检出和分割、精准诊断、危险分级和预后预测等全流程。 一、人工智能重点研究方向 1.前列腺癌灶自动分割和检出:精准识别前列腺癌灶对干预治疗至关重要。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辅助检出和诊断系统可以帮助放射科医师提高病灶检出率,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Duran等[6 ]构建的新型端到端的多任务网络模型(ProstAttention-Net)可成功分割前列腺腺体和前列腺癌灶,同时对前列腺癌有较高的检出率,灵敏度为69.0%±14.5%。还有学者研究发现基于深度学习自动勾画的感兴趣区域的影像组学模型在检出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方面优于基于人工勾画的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6(95%CI 0.66~0.85)和0.62(95%CI 0.52~0.73)[7 ]。因此,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加高效且精准地实现前列腺癌灶检出和分割的自动化流程。 2.前列腺癌智能化精准诊断和危险分层:前列腺穿刺是前列腺癌目前最常用的确诊方法,但是前列腺穿刺有创,且穿刺结果的准确性受医师水平的

2023年前列腺癌治疗市场调研前景分析

2023年前列腺癌治疗市场调研前景分析 1. 引言 本文旨在对2023年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市场前景及相关挑战。通过调研和分析,提供对该市场未来发展的预测和建议。 2. 市场规模及趋势分析 根据数据统计,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导致对治疗需求的增加。预计到2023年,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3. 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目前,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制药公司、 医疗器械制造商以及医疗服务提供商等。这些竞争对手通过不断创 新和研发努力来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产品。因此,市场参与者 需要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来保持竞争优势。 4. 市场前景及机遇分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市场将出现更多 的机遇。例如,新型药物的研发和推出,使得治疗更加精准和个性

化。同时,医疗器械技术的发展也将提高手术治疗效果。这些机遇将为市场带来更多的增长潜力。 5. 挑战及风险分析 尽管市场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例如,竞争对手的增加可能会加剧市场竞争压力,同时也会给市场份额带来不确定性。此外,价格竞争和政策变化等因素也可能对市场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6. 市场发展建议 针对市场的挑战和机遇,以下是一些建议: - 加强研发和创新,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产品; -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保持竞争优势; - 寻找市场差异化定位,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 关注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市场策略。 7. 结论 通过对2023年前列腺癌治疗市场的调研与分析,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并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市场参与者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不断创新与优化,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肿瘤科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篇)

肿瘤科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篇)肿瘤科年度工作总结1 一年来,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及医院各科室的支持下,我科全体同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齐心协力,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本科室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 切实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全科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能够把大家的思想牢牢地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积极创建和谐科室,强化法制、医德教育和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坚持廉洁行医的服务理念,培育遵纪守法,团结务实、向上的集体氛围。 二. 强化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 1.抓好医疗护理质量 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医疗质量是重中之重,为此科室严格执行院里的各项规章制度、法规,对照科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逐条逐项进行详细梳理和全面整改,进一步建立建全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措施。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科室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力保证了正常医疗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年经过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勤奋工作、我科未发生医疗质量问题。 2.抓好服务质量 我科坚持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继续深入开展医院强化服务年的各项措施,增强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感,努力形成以人为本、为患者着想,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的服务宗旨,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满足病人及广大市民的需求。在工作中科主任、护士长、上级医生在重视医疗查房的同时,还定期进行有关服务质量方面的检查,通过查房形式及时了解病员对医护人员及科室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善服务流程,改进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全年共收到患者及家属表扬信20余次,锦旗3面,受到病人及家属的好评。

2023前列腺癌的治疗选择

2023前列腺癌的治疗选择 前列腺癌的治疗决策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癌症的严重程度、个人价值观和健康状况。关于选择主动监测还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放疗的决策,目前仍没有统一的观点。 病例 一名PSA 水平升高的61 岁男子,有高血压、肥胖史,和前列腺癌家族史:其父亲在67 岁时接受了诊断,死于其他原因;其叔叔在75 岁时诊断前列腺癌,至今仍活着。患者没有下尿路症状。5 年前的常规实验室检查是正常的:PSA 水平为1.4 ng/mL。 患者进行PSA 复查,为5.2 ng/mL。泌尿科医生进行超声检查,前列腺体积为24 cm3,行前列腺12 针活检,2 针为腺癌(一针为15%,另一针为25%),Gleason 评分为6,表明为低级别癌。 该患者希望保持目前正常的性功能。他从不吸烟,少量饮酒,偶尔锻炼身体。他来与泌尿科医生讨论治疗的选择,应该进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放射治疗,还是进行积极监测。 您会为该患者采取以下哪种方法:根治性治疗还是积极监测?

选项1 推荐根治性治疗 前列腺癌治疗实验(ProtecT)对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配到三种方法:PSA 主动监测组、前列腺切除组或三维适形外放疗和短程激素治疗的放疗组。主要结果是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率,次要结果是转移。中位随访15 年后,主动监测组的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率(3.1%)高于前列腺切除组(2.2%)和放疗组(2.9%),但差异不显著。然而,主动监测组中的转移患者比例是其他两组的两倍(分别为9.4%、4.7% 和5.0%)。 该患者为61 岁的非吸烟者,高血压和肥胖得到控制,其剩余预期寿命约为20 年,Gleason评分为6 的前列腺癌通常认为进展缓慢。然而,癌症在前列腺的不同部位可能分级不同,系统活检方法可能会错过组织学较高的病灶。 一项随机试验比较经直肠超声引导的12 针系统活检、多参数MRI 靶向活检,或同时接受系统和靶向活检。结果显示,30.2% 男性在12 针系统活检Gleason 评分为6 的基础上检测到更具侵袭性的癌症(在前列腺癌根治术时,Gleason 评分为3+4 或更高);而在同时进行系统活检和靶向活检的比例仅为6.7%。因此,系统活检后,Gleason 评分为6 的患者有30% 的机会患上更恶性的前列腺癌。 PSA 密度是活检Gleason 评分为6 的患者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时出

2023最新癌症报告统计

2023最新癌症报告统计 引言 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全球范围内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发展,对于癌症的认识和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提升。本文将介绍2023年最新的癌症报告统计,分析全球范围内不同类型癌症的发生率和存活率,并对未来的治疗方向进行展望。 癌症类型及发生率统计 1. 肺癌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癌症类型。根据2023年的报告统计,肺癌的发生率仍然居高不下,其中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非吸烟者也可能患上肺癌,这提示其他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在肺癌的发生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预防和治疗肺癌方面,早期筛查和科学的治疗方案是关键。 2. 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也有一定的发病率在男性中。根据报告统计,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由于早期筛查和治疗手段的改善,存活率也在提高。除了女性患者外,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也需引起重视,及时检查和治疗对于提高存活率至关重要。 3.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也是导致死亡人数较多的癌症类型之一。报告统计显示,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早期筛查和便后干预是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及时发现和治疗早期肿瘤对于提高存活率至关重要。 4.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尤其在中老年男性中发病率较高。报告统计显示,前列腺癌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但幸运的是,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普及使得存活率有所提高。早期检查和定期随访是预防和治疗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 存活率统计及治疗展望 除了分析各类癌症的发生率,报告还对存活率进行了统计,以了解当前治疗手段对于癌症患者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